三年级上册课时练语文

2024-07-26

三年级上册课时练语文(共14篇)(共14篇)

1.三年级上册课时练语文 篇一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时练及答案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第一课时

一、按要求填空。

“冠”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它有两个读音:、。在“冠军”一词中应读,在“桂冠”一词中应读。

二、填写恰当的量词。

一()火箭

一()飞机

一()鸵鸟

一()光柱

一()猎豹

一()游隼

三、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动物是()。

A.鸵鸟

B.猎豹

C.游隼

2.下列排列顺序是按速度由快到慢的是()。

A.光

火箭

流星体

喷气式飞机

B.光

流星体

火箭

喷气式飞机

C.光

喷气式飞机

火箭

流星体

第二课时

一、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瞬时速度能够达到二十四千米每小时。()

2.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

3.飞机飞行的速度很快,如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

4.猎豹奔跑速度惊人,如同离弦的箭飞驰而过。()

二、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句子的意思。

1.这个速度跟鸵鸟比起来差远了——鸵鸟奔跑的最大速度是七十千米每小时。

2.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

3.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约七圈半!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冖

guān

guàn

guàn

guān

二、枚

三、1.C

2.B

第二课时

一、1列数字

2.作比较

3.举例子

4.打比方

二、1.鸵鸟奔跑速度快。

2.流星体速度比火箭快得多。

3.光速是极快的。

2.三年级上册课时练语文 篇二

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设计是为了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情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 同时知道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笔者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

二、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二: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目标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 懂得关爱别人, 用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过程

1. 设置情境, 导入课题。

(1) (课件出示干旱图片) 师叙说:很久很久以前, 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接连几个月都没有下过雨, 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草木、丛林、庄稼都枯竭了,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此时此刻, 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

(2) 是啊, 那个时候, 水是多么的珍贵, 《七颗钻石》就是发生在那场大旱灾中的一个既神奇又令人感动的童话故事。文中写小姑娘抱着空水罐去找水, 接下来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 初读课文, 理清文脉

(1) 要求学生大声读2—3自然段, 将觉得神奇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 并想想为什么神奇。

(2) (课件出示文中五处描写神奇的句子) 学生读一读, 并帮助学生们归纳出神奇的是水罐不断地发生了变化。

(3) 水罐到底发生了哪几次变化呢? (课件显示四次的变化)

3. 小组合作, 探究课文

(1) 第一次变化——空罐变水罐。 (1) 为什么空罐能变成水罐? (小姑娘很孝顺, 用孝心感动了上天, 使罐子发生了第一次变化板书:孝心感天) (2) 小姑娘很辛苦地找水, 想象一下, 小姑娘会怎样去找水? (指名读, 要求读出艰辛) 如果你是天上的一位神, 看到了小姑娘在那么艰辛地找水, 你会怎样想? (3) 天上的神和你们一样, 有着善良的心, 看到了小姑娘那么辛苦、那么孝顺, 就给了小姑娘一罐清亮清亮的水, 小姑娘—— (引读, 要求读出喜出望外并出示)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 第二次变化——变银罐。 (1) 找一找变银罐的理由? (2) 小姑娘因同情焦渴而“哀哀地尖叫”的小狗得到了快乐, 这颗善良的心使她的水罐变成银罐。 (3) 多么善良的小姑娘呀, 她看到这只可怜的小狗在叫, 你听到了吗?小狗在哀求什么? (说话练习) 小姑娘也听懂了, 善良的她把水倒了一点给它 (引读) 。 (4) 原来是小姑娘的“爱心如银”, 让水罐变成了银的,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这神奇的变化! (5) (质疑, 如果学生提出最好) 水罐摔出去了, 为什么水却一点也没有洒出来呢! (因为孝心)

(3) 第三次变化——变金罐。 (1) 为什么? (2) 因为母爱, 无私的爱, 宁愿自己死去, 也要把水留给自己的女儿, 伟大的母爱再次感动了上苍, 银罐又变成了金罐了! (板书:母爱似金) 。 (3) 指导朗读。

(4) 第四次变化——跳出钻石。 (1) 为什么? (2) 指导朗读, 要求读出, 小姑娘自己也很想喝, 但有着善良的心, 宁愿自己不喝也要让给别人! (3) 想象, 有了水, 发生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 因为有了爱心, 才有了水!只要有爱心, 世界就能变得美好!) (4) 播放《爱的奉献》。

(5) 最后一段。在人们的欢声中, 七颗钻石升上了天空, 就变成了大熊星座! (1) 自读。 (2) 理解“七颗钻石的含义” (懂得星星像钻石一样, 把爱洒向人间) 。

四、扩展思维, 总结全文

提问:学了这课, 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姑娘和母亲说?

总结:今天, 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篇文章, 老师也被感动了, 让我们从今天起, 学会关爱父母, 学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做一个快乐、热情的人, 好吗?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五、作业

练习一:造句。

练习二:收集有关其他星座的故事, 准备故事会。

六、板书设计

3.三年级上册课时练语文 篇三

1.孩子们j€"nng x€"nn( )地做着风筝,心中充满了憧憬和x€"n w€鄋g( )。

2.高尔基是世界zh€? m€韓g( )的文学家。

3.吃过晚饭,我们zh€#9n b€鑙( )去植物园s€鄋 b€? )。

4.hu€鄋:呼( ) 交( )

二、读一读,用“√”选出正确的答案。(4分)

1.“朝霞”的读音是:zh€"Do xi€幔? ) ch€醥 xi€幔? )

2.郊外(ji€"Do xi€鄌) 震惊(zh€鑞 zh€鑞g ) 依然(y€? y€"n )

3.(蜜 密)蜂 世(记 纪 ) (城 诚)实 (摩 磨)坊

三、给下面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5分)

1.待:①等待 ②打算 ③需要

(1)待要上来打招呼,又怕认错人。 ( )

(2)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吃了。 ( )

2.意思:①情趣;趣味 ②意义;含义 ③意见;愿望

(1)这座山就像一头大象,真有意思。 ( )

(2)大家的意思是一起去。 ( )

(3)这个加点的字是什么意思? ( )

四、把下面的事物和它的特点连一连。(3分)

沙漠 银光闪闪 白云 波光粼粼

湖泊 黑黝黝 麦子 随风飘扬

泥土 金光闪闪 湖面 金灿灿

五、根据要求写词句。(19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2分)

甜甜地( ) 悄悄地( ) 认真地( ) 拼命地(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7分)

垂头 ( )气 大惊失 ( ) 欢蹦 ( )跳

阳光明( ) ( )( )飞舞 自( )自( )

(1)一阵风吹过,树叶在空中( )。

(2)他( )地说着什么,我听不见。

(3)雨后,( ),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空气里微微浸润着竹叶的清香。

3.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万里长城宛如

(2)西湖不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吗?(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3)课文中出现了不少带有“!”的句子,我也试着写一句。

(4)从下面几个词语中选择两三个写一句话。

可爱 聪明 礼貌 赞美

(5)请你写一句关于读书或勤奋学习方面的名言。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的“ , ”一句,常被远离家乡的人所引用。《夜书所见》描写的是 季的景色。诗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 , 。

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选自《奇怪的大石头》)

3.秋天的雨,藏着 。 香香的, 甜甜的,还有 、橘子,好多好多 ,都躲在 里呢!(选自《秋天的雨》)

七、下面句子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小河上横跨着一座小石桥。

( )不时有小船从桥洞中悄悄地摇过。

( )我的家乡有一条美丽的小河。

( )河水清澈见底,河面波光粼粼。

( )下面是个高高的半月形桥洞。

A.2 5 1 3 4 B.3 5 1 2 4 C.3 4 1 2 5

八、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细心答题。(20分)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6分)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 拿)着,另一个人(牵着 拉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风筝》节选)

1.把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划去。(1分)

2.用波浪线画出风筝越飞越高的样子。(1分)

3.用“越……越……”写一句话。(2分)

4.这一段话主要写了 。(2分)

(二)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14分)

蚂蚁和蜜蜂

人们都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孩子也会哼唱:“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

蚂蚁很嫉妒蜜蜂,心里一直不服气: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也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笑着说:“是啊,为什么人们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呢?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我想,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从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

1.在文中找出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2分)

( ) ( )

2.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全对话。(2分)

3.读故事,填空。(4分)

蚂蚁嫉妒蜜蜂的是 ,蚂蚁想来想去也想不通的是 。蜜蜂勤劳为的是 ,而蚂蚁勤劳为的是 。

4.人们为什么只夸奖蜜蜂而不称赞蚂蚁?(3分)

5.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3分)

九、习作。(25分)

4.三年级上册课时练语文 篇四

课时)

www.5y

kj.co

m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六项内容,包括分辨字音、比较形近字、字的偏旁归类、读词语、读句说句和背诵古诗。

第一项“我会连”,要求把声母和含这个声母的字连起来,以区别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边音,读准每个字。第二项“读读比比”,是比较形近字。上面三组都是一笔之差,下面三组是独体字加了偏旁。第三项“我会找”,要求把带“氵”“辶”的字分别找出来。要找的10个字都已学过,画面提示练习以游戏的方式合作进行。第四项“我会读”是识字的巩固练习。15个词中有熟词,也有熟字组成的新词。通过读词来巩固认字,增加积累。第五项“读读说说”,这次练习要认识的句型是“什么地方有什么”。第六项“读读背背”,内容是一首古诗《画鸡》,作者唐寅。全诗描绘了一只红冠白羽、漂亮威严的雄鸡。古诗不用讲解,学生反复朗读,看看插图大致领会就行了。重点是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在反复朗读、背诵中增加语言积累。朗读仍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出诗句的节奏感。

教学目标:、分辨字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

2、比较形近字,字的偏旁归类。

3、读词读句,巩固识字和积累词句。

4、读背古诗,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及生字词。

教学难点:仿说句子。

教具准备:多媒体、音节卡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会连

、谈话激趣: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语文园地,里面有许多游览区,咱们先来到“我会连”这个游览区,谁连得又快又对,我就把“红五星”送给谁。

2、开火车读准“zzhcchsshnl”。

3、在字母下面出示汉字,指导连线:

学生自己连一连。

同桌对一对,连得不一致的请教“生字表一”。

订正答案。

二、读读比比、谈话激趣:

咱们告别“我会连”又来到了“读读比比”游览区,请你先读一读,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秘密?

2、学生边读边观察,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上面三组字都是一笔之差,下面三组字是独体字加偏旁。)

3、比较形近字的差异,练习说完整话。

4、出示这些汉字组成的词,全班齐读。

三、我会找

、创设情境激趣:

(出示“苹果园”图)瞧,苹果园到了!(演示苹果从树上纷纷落下,两个小朋友提着篮子来捡苹果)问:谁在干什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2、同桌分工,帮图上的小朋友“捡苹果”。

3、同桌展示“找”的苹果,并读一读。

4、读字:

把10个红苹果贴在果树上,学生做“摘苹果”的游戏,带读生字。

(读儿歌:秋天到,秋天到,果园里真热闹,苹果红,苹果香,小朋友们摘果忙。)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谈话激趣:

上节课,咱们在苹果园里摘了“生字苹果”收获真不少!现在我们做个“过独木桥,夺红旗”的游戏。桥上有许多“拦路虎”,只有读准他们,才能“过桥夺旗”。

2、出示词语,学生自己练读,四人小组互读,教师巡视。

3、做过桥夺红旗的游戏:

指名“过桥”、四人小组接力“过桥”、男女接力比赛“过桥”。

二、读读说说

、谈话激趣:

过了“独木桥”我们又来到了“我会读读说说”游览区。让我们读什么?说什么呢?

2、读句子,学生练读,指名读。

3、引导学生认识“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型:

第一句讲什么地方?有什么呢?

请同学把第二句的“什么地方”“有什么”分别用不同的线画出来。

指导读句子,用声音的轻重、长短读出“什么地方”“有什么”。

4、练习说话:

变一变,说一说:

我家门口有______。

江上有______。

河里有______。

海边有______。

天上有______,有______,还有______。

海里有______,有______,还有______。

三、读读背背、看图,说说这只公鸡美吗?你喜欢这只公鸡吗?为什么?

2、读古诗《画鸡》。

3、背诵古诗。

4、表演背诵。

四、作业:挑战题

1、_______有_______。

2、_______有_______,有______,还有_______。(自选)

第三课时

我们的画

教材分析:

口语交际《我们的画》是人教版第一册教学内容,文中的图上画着一群小朋友准备画展的场面。他们有的构思,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新作,还有的在评说别人的画。画面激发学生展示交流绘画作品的欲望,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内容。

教学目标:、能说出自己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

2、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会认真倾听。

教具准备::“小小解说员”、“文明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我们一(2)班的小朋友又聪明又能干,谁想来说说你有哪些本领?

请用上“我会——”说。(生答:会唱歌、跳舞、画画……)

2、那这节课让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画画本领,好吗?

3、齐读课题:《我们的画》。

二、活动:小小解说员

今天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觉得最满意的画,让我们举高,给大家看一下。哦,有画动物的、有画植物的、还有画山水的等等,真是漂亮,看来小朋友们都是画画的高手。小朋友的画这么多而且又这么漂亮,老师有一个提议,干脆用我们带来的画做个游戏好不好?

、讲解游戏规则

游戏的名称叫小小解说员--------就是要我们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谁的声音响亮,介绍得又清楚,我们就评他为优秀解说员,并颁发荣誉证书,其他小朋友要仔细听,因为谁是优秀解说员,要请你们来评一评。

2、教师示范。

这样好玩的游戏老师也真想参加,我想和大家商量一下,能不能让我先说一说?你们要听仔细了,如果我说得好,就请班长给我颁奖。

教师示范讲解、后评议、颁奖。

3、学生组内学习并交流.。

4、提供舞台,让学生表演,表演结束,评议颁奖。

5、做小记者采访。

过渡:小朋友们都介绍了算了自己的画,现在老师做一名记者要向你们进行采访,请你们对自己的画进行做个介绍,谁愿意接受采访?

(1)老师做记者采访:请问你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内容?你感觉这幅画哪个地方画得最满意?有不满意的地方或者你想画还没有画上去的吗?那如果你按照你的想法再进行一下修改,那真是一幅完美的画。课后去试试好吗?谢谢!

(2)学生自由组合,看看、评评别人的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请部分小组展示他们的合作采访。

(4)点评。

三、活动:图画公司

我们的小朋友真棒,有那么多优秀的解说员,那么多优秀的小记者,想不想把自己的画介绍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你们的作品呢?

、创设公司

那让我们来做买卖,开一家公司吧!

下面我宣布,我是开心图画公司的总经理,(配戴总经理证)你们是我的六家分公司,我让大家做三件事:(1)把你们的画放整齐,做到美观,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顾客来购买。(2)小脑袋凑到一起,给自己的分公司取个名字。

2、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宣布公司名字。老师聘请小组长为分公司经理,佩带标志。

3、由分公司经理推选好两名营业员,并佩带标志。

4、游戏规则的渗透。

游戏时小朋友可以自由购画,购画分公司经理要仔细看,评选文明顾客和最佳营业员,并给其贴上文明星。

5、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四、活动:画展、小朋友都买到了称心如意的画,但是你们的成果大都数同学还没欣赏完,这样,让我们来举办一个画展,一起来分享快乐,好吗?

2、让学生分组把画贴出来。

3、请听课老师来欣赏自己的画。

五、扩展活动

把今天举办的小画展活动向爸爸妈妈作个介绍。

板书:

我们的画

会唱歌、跳舞、画画

www.5y

kj.co

5.三年级上册课时练语文 篇五

教学目标:

1、习作练习: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2、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3、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4、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

教学重点:习作

教学难点:习作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习作、指导

一、交流

1、在上次口语交际课上,老师分享了大家发现的乐趣。现在,让我们大家再来交流交流我们的“观察日记”。

2、同桌交流观察日记。

3、评一评同学的或自己的观察日记。引导学生明白:日记内容重点将观察,以及观察中的.新发现。

二、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观察中有什么新发现。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3、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是否写通顺了,写出了自己的新发现没有。

4、再把自己的习作给同伴读一读,评一评,根据同学的意见改一改。

5、誊写作文。

三、讲评作文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让小作者自己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3、四人小组内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评议。

修改誊写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张贴栏内张贴。

四、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article/。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3、齐读巩固。

4、交流各自的发现。

5、区分这些带点字。可以用带点字组新词,可以说说不同的意思。

6、布置课外作业:从本期学过的生字中,举一些形近音同、音近形近的例子,并给它组词。

6.三年级上册课时练语文 篇六

1.品味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2.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重点

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难点

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一、复习导入

1.认读本课生字。

2.做“开火车”的游戏给本课生字口头组词。

3.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分小组朗读课文。

2.学习第1、2自然段,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1)教师范读第1、2自然段。

(2)学生交流汇报优美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美在哪里。

(3)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①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A.理解体会:哪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

B.从“走过荒野”“吹着口笛”这两个短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将东风赋予人的特征,惟妙惟肖地写出了东风吹过原野的动态。)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②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A.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B.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C.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D.“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吗?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跳舞、狂欢的动作,体会大片花儿的兴奋、喜悦和无拘无束的自由。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第3、4自然段。

(1)学生齐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4.指导学习第5、6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合作探究。

①你是怎样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句话的?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

出示花儿的情景,请学生仿照着写一写。

清风一吹,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一来,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一照,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晚降临,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互相碰触”说明了什么?“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互相碰触一下,想象雷云在天空中轰隆隆作响的场景。

③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④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是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3)教师指导朗读。

(4)学生自由朗读。

5.学习第7~9自然段。

(1)学生齐声朗读。

(2)思考: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3)学生自由感悟、想象,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想到了什么。

(4)师小结。

三、总结

1.说说课文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7.三年级上册课时练语文 篇七

针对低年级学段目标中对学生书写的要求、文本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在课堂中做了如下探索。

一、植根文本, 预设作业

教师研读文本一定要有“语文意识”。所谓语文意识, 就是要关注文章到底是怎么说的, 即关注文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语文意识, 不仅要关注文本“怎么写”, 还要关注“为什么这么写”。教师需要语文意识, 语文意识带动作业意识。

作业不是课堂的独立体, 它的设计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可谓教什么, 作业就做什么。拿到教材, 其实教师会发现, 一篇文章里的语言训练点有很多, 如果每一点都去教学, 那么课堂会支离破碎。所以, 关键是教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对教材进行合理处理, 教学内容有效增减, 作业也就不会零零碎碎。

以《骆驼和羊》为例:

我在解读文本时, 罗列了以下语言训练点:

☆根据“证明”一词, 可以设计练习。

“骆驼能吃到高高的树叶, 证明 () 。”

“羊能走进又矮又窄的门, 证明 () 。”

“ () 证明 () ”

☆根据“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可以进行“一……就……”的句式训练。

☆根据“又矮又窄, 大模大样”, 可以积累“又 () 又 () , 大 () 大 () ”的词语。

☆根据“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骆驼跪下前腿, 低下头, 往门里钻, 怎么也钻不进去”“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羊抬起前腿, 扒在墙上, 脖子伸得老长, 还是吃不着”可以进行动词和句子的积累。

☆积累老牛评理的语言。

罗列后我开始了选择。

《骆驼和羊》这则寓言采用的是对比写法, 有语言的对比:“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骆驼跪下前腿, 低下头, 往门里钻, 怎么也钻不进去。”“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羊抬起前腿, 扒在墙上, 脖子伸得老长, 还是吃不着。”有方法的对比:吃高树上的树叶和钻又窄又矮的门。有哲理的对比:我们应该辩证地看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怎样才能让孩子明白寓意呢?仅靠解释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 我确定了阅读教学的重点:抓“证明”这个关键词, 以骆驼和羊动作的词句为突破口, 抓“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骆驼跪下前腿, 低下头, 往门里钻, 怎么也钻不进去”“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羊抬起前腿, 扒在墙上, 脖子伸得老长, 还是吃不着”这鲜明的语言, 通过读、找关键词感悟体会, 来加深对这些词句的理解。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体验这些动词的作用, 在反复的对比阅读过程中懂得寓意。

教学内容确定了, 预设作业也就有了。如下:

我能把下面的句子填正确。

骆驼一 () 头就吃到了树叶。

羊 () 起前腿, () 在墙上, 脖子 () 得老长, 还是吃不着。

羊大模大样地 () 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

骆驼 () 下前腿, () 下头, 往门里 () , 怎么也钻不进去。

语文学科的性质已经决定了它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两种功能。书写, 当然除了帮助理解文本内容或者升华人文主题外, 还有更重要的功能, 就是以“课文为例子”, 感受或者说是领悟文本的表达方式, 积累语言。预设作业时就应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

二、学生本位, 再生作业

(一) 解读学生

1. 了解基础

教师要弄清楚, 学生是否已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对新授的课文能读到何种程度。教师要学会用儿童的眼光来审视课文。解读儿童要有宽度。有效作业, 除了教师设计有效, 更重要的是学生练得有效, 学得有效, 也只有学生学得有效, 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

2. 关注差异

学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程度是不同的。因此, 在作业设计上应该体现层次性。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对上面《骆驼和羊》中预设作业进行了及时补充 (见下) , 学习好的学生多积累几句, 学习困难的学生仅限于一句, 这样, 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满足感。学生作业如下:

☆我能把下面的句子填正确!

骆驼一 () 头就吃到了树叶。

羊 () 起前腿, () 在墙上, 脖子 () 得老长, 还是吃不着。羊大模大样地 () 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骆驼 () 下前腿, () 下头, 往门里 () , 怎么也钻不进去。

☆我还能把上面自己喜欢的句子写下来。 (好学的小朋友多写几句哦!)

(二) 体验生活

没有体验的课堂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如果不让孩子挨饿, 他们怎知包子的香甜?不去远行, 何以理解长征的艰辛?让孩子经历过程, 让孩子经历体验, 这是一种生活积累, 是一种人生积淀, 是一种最昂贵的教育矿藏。教育其实就是这样。

(三) 花样形式

低年级孩子是天真的、可爱的, 作业的形式也应该是活泼的、多样的。他们对花样形式的作业会更感兴趣, 更有书写的积极性。如:可以制成卡片型, 随时能展览;也可以用“加星”的形式……总之, 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激发孩子能积极完成课堂练习, 端正美观地书写, 培养孩子语文学习的兴趣, 开启孩子思维的大门, 实现有效的书面表达, 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三、扎根课堂, 生成作业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课堂又因学生而充满生命的活力。我们就要善于优化课堂笔练, 有效落实, 提高笔练质量。

(一) 语言训练, 有效有度

抓住文本语言亮点进行读写训练, 要注意分量适当, 时机把握准确, 才能真正收到效果。

(二) 作业生成, 及时简单

走进儿童的心灵, 才有舞动的课堂。不曾预约的精彩瞬间, 如果我们捕捉到了, 那将是精彩中的精彩。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能及时设计一个作业, 满足孩子内心产生的这份未成预设的表达欲望, 让孩子把体验到的语言感受和语言形式写下来, 那会是课堂的一个亮点。这时写出来的语言肯定是最美的, 课后的语言习得绝对达不到课堂及时生成的效果。

(三) 时间充足, 呈现灵动

课堂留给孩子至少8分钟, 这是教师教学理念的碰撞。很多教师研读文本非常深刻, 想尽一切办法传递给学生, 所以, 常忽视了8分钟。其实, 让学生笔练8分钟, 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何乐而不为呢?

8.三年级上册课时练语文 篇八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由八个四字词语组成,左边四个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神话,右边四个展示的是现代科学成就的伟大。课后“我会认”中有9个字,“我会写”中有6个字,“运”“航”“舰”是已经会认的字,“卫”“宇”“宙”是本课要掌握的生字。这些生字让学生回忆并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去识记,较难的字“射、箭”则由教师引领,通过做动作、看图片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我会读”中的两个句子既复习了词语,又进行了“……是……,……也是……”的句型训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看图片、析字理、运用对比法等方法,正确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卫、运”两个生字。

2.通过联系生活、朗读识记和多次复现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通过交流,开始关注科学,有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讲故事、看图片、析字理等方法,能正确认识并书写本课的生字,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让学生在课前了解四个神话故事及当代的先进的科学技术。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读

1.师生一起板书课题,齐读。

2.请小朋友读这一课八个四字词语,碰到不认识的字请小树叶帮忙。

3.左右两组词语有什么不一样?(第一组都是古代神话故事,第二组都是当今科技成果。板书:古代神话故事,当今科技)

二、学习四个神话故事词语

1.我们先来学习四个神话故事的词语,请小朋友读准字音。出示嫦娥奔月图,组词,说一句话。

2.再齐读这四个词,这四个词里藏着好多秘密,你发现了

什么?

預设(1):都有一个神话人物名字,用“_____”画出四个神话人物名字。“嫦娥”“女娲”中“嫦娥”“娲”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女字旁),追问:为什么是女字旁?

预设(2):第三个字都是动词,用“·”圈出来。“射”怎么记?(做动作)

3.老师讲《精卫填海》的故事,思考:你最佩服精卫的什么?

你还了解哪些神话故事?

后羿能把天上的太阳射下来,小小的精卫鸟能把大海填平,嫦娥可以飞到月亮上去,女娲竟然能把天上的大窟窿补上。你觉得这些神话怎么样啊?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组词。

4.出示“嫦娥奔月是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也是神话故事。_____是神话故事_____也是神话故事”进行说话训练。

三、学习当今科技成果词语

1.这些神话故事寄托了古人对自然的无限向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上天入海的愿望实现了。出示“神舟九号”是载人宇宙飞船图片,小朋友这是什么?

介绍神舟九号是载人宇宙飞船。“载”是多音字,出示组词让学生读,“载”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字长得特像?

2.人类自从有了运载火箭后,就可以向太空发射人造卫星,你了解有哪些方面的人造卫星?(讨论)出示“_____是人造卫星,____也是人造卫星”进行说话训练。

四、“卫、运”生字教学

1.“我会写”中“卫”字,小朋友发现了什么?(横折钩的“钩”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2.“运”字,小朋友发现了什么?先写“云”,范写(走之儿由三笔组成,横折折撇重点跟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9.三年级上册课时练语文 篇九

万梦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会认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指导“谷、柳、英、商”4个字的书写。

⑵理解“汲取、篷帐”“悠荡”等词语的意思。

⑶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小节。⑷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段。

⑸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过程与方法:

⑴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为学习诗歌打好基础。

⑵播放相关音乐及图片,引导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相应的情景,展开神奇的想象,大胆追求美好的愿望。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展开丰富的联想。

⑶本诗生动、浅显,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感情朗读。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3.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段。

三、课时划分:两课时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⑴会认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指导“谷、柳、英、商”4个字的书写。

⑵理解“汲取、篷帐”“悠荡”等词语的意思。

⑶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小节。⑷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段。

⑷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创设情景,做动作等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⑵通过创设情景,播放音乐及图片,引导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相应的情景,展开神奇的想象,大胆追求美好的愿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重、难点:

重点: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诗人的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段。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悄悄长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心中肯定有许多美好的愿望。谁想说一说自己的美好愿望?(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的愿望可真不少,今天也有一个小朋友想来跟我们分享一下他的

愿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我想》。伸出小手指和老师一起书空。(板书课题:我想)二.初步感知,随文识字。

1、请同学们翻到课本86页,同桌合作读课文。一人读一个小节,你读我听,我读你听。读完后,要是他读得好,就夸夸他,要是他有困难,就相互帮帮他。2.检查读:

看你们的表情,我就知道你们的收获一定很多。那接下来,我可就要检查同学们到底读得怎么样?

听清楚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流畅地读,能做到吗?请五个小朋友来读。

3学生点评:读完了,你发现哪些词语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来,评价一下同学们读得怎么样?

好的,咱们全班齐读,都准字音,读通顺。预备起

4、通过读课文,谁知道在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5、指名学生回答,生汇报,师再板书注意表述要完整。第一个愿望(板书:手儿——接——桃树枝)第二个愿望(板书:脚丫——连——柳树根)第三个愿望(板书:眼睛——装——风筝上)第四个愿望(板书:自己——种——土地上)

读完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呢?(生自由发言)接下来,朱老师当导游,领着同学们进入作者的想象世界,开始一段神奇的想象之旅。三.快乐品读,理解诗境,感悟诗情。

(一).品读第一节诗:

我们的第一个地方是桃树林,女同学读,我想,预备起——师接读:“声声歌唱”)

2.谁来读读这两个词“随着”“布谷鸟”“悠荡”,请小老师带读词语,给谷组词;山谷 稻谷 谷子 谷物 ……怎么记住“谷”。生:“谷”就是“八”加“人”加“口”。写“谷” “随”是什么结构,左中右,写“随” 走进这美丽的桃树林,我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回答,出示“带着一串花苞,随着风儿悠荡”

3.“悠荡”是什么意思?师轻轻地用手表现“悠荡”的样子。生回答:轻轻的,慢慢的,悠闲的。

出示PPT师:像这样,在空中来回地,慢悠悠地随着风儿飘动,就叫做悠--荡。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个词语。生:“悠荡”......4.那棵随风悠荡的小桃树,在温暖的阳光下,在和煦的春风中,你们舒展着细细的,长长的,带着花苞的枝条,轻轻地,慢慢地悠荡。此时,从桃树林里悠荡出了什么声音?(悠出了布谷鸟的声声歌唱)布谷鸟会唱歌吗?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布谷鸟的歌声是怎样的,谁来学学看。(指名生学唱布谷鸟的声音),如果此刻你是这只布谷鸟,你想说什么? 5.是啊,在那桃花盛开,鸟语花香的日子里,“我想……”指名读;就这样,小桃树随着风儿悠荡、舞蹈,布谷鸟唱着欢快的歌,你感受到了我的心情怎么样?(高兴、快乐、悠闲、自由自在的)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一节吧,音乐起(齐读)

(二).品读第二节诗:

过渡:穿过鸟语花香的桃树林,柳树林中 1.请男同学读诗的第二节,提问:作者想干什么?(作者想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

2.出示词语“湿软”“汲取”,请小老师带读词语。3.引导理解“汲取”。

我想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是想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谁知道“汲取”是什么意思?生——吸取,吸取什么?大家观察一下“汲”的偏旁 生:拼命的喝水,吸收营养。

师:是的,汲取营养,就能快快长大,长大了长成什么? 生:长出一座绿色的篷帐。——板书:篷帐

“篷帐”这个词语平常我们怎么说?“帐篷”。师:同学们,那你们见过“篷帐”吗?它是做什么用的?撑在地上可以临时居住的棚子,能够遮风挡雨。5.这里,我们把什么比作“帐篷”?柳树。

像篷帐一样的柳树它的枝叶一定非常——茂盛、多,树干一定非常——壮、粗。那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柳树的样子呢?生——茂密、茂盛、生机勃勃。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柳树的茂盛? 7.读读第二节。(指名2-3人)

(三)品读第三小节

作者的想象飞上了蓝天,这时,它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作者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干什么呢?(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

2、这一节,有几个词都是表示看的意思,能找出来吗?(看,瞧,望)小

作者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看一看柔软的白云,瞧一瞧明亮的太阳,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呢?它教会了我们什么?

师:蓝天总会引发我们无限的遐想,激起了我们想探索奥秘的愿望。四.配乐朗读,体味情感。

1、这个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多么清新可爱的诗歌呀,让我们配上音乐美美地读一读,好好的回顾这段旅程。

2、师点拨(配乐)引读: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接在了桃树枝上……(生读);旭日下,和风中,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脚丫连在柳树根上……(生读);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五.拓展延伸,仿写诗歌。

1、师导:读了这首有趣可爱的儿童诗后,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更新奇的想象吧,你想变成什呢?(闭上眼睛,大胆的去想,想好了把它下来,或者用画笔画下来)5.指名汇报。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太了不起了,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这首诗的4、5节。七.板书:

10.三年级上册课时练语文 篇十

1、()年,()登上()号军舰,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环球 考察。

2、经过()年的环球考察,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3、()经过()研究,于()写成了科学巨著(),提出了()。

观察“宝贝”

1、不要忘了带上纸和笔,随时记录自己的(发现)或(问题)。

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3、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

整理“百宝箱”

1、达尔文寻宝的过程:(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整理资料)----(分析研究)。

2、我们把宝贝分为()、()、和()三类。

身边的植物

1、李时珍,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经 27 年 著成(),该书是我国药 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李时珍认识了()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3、世界上单朵最大的花是()。

常见的动物

1、自然界中的动物种类很多,大约有()种。

2、蚯蚓适宜生活在()、()的地方。

本地的土壤

1、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分为(、、)三类。

2、土壤成分有:小石子、泥土、沙、腐烂物、水等。

3、证明土壤是否有空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土壤放进水中,看有没有()冒出来。

4、分离土壤的方法:()、()、()。

土壤的种类

1、砂质土:含砂较多。颗粒大,渗水快,保水性差,透气性好。黏质土:含黏土较多。颗粒小,渗水慢,保水性好,透气性差。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颗粒居中,渗水居中,保水性居中,透气性居中。

2、鉴别土壤的方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

3、早在(),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土壤的保护

1、土壤是人类()的基础,但是,在许多地方它正受到人为的破坏。2、2000 多年前,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中描述了不同土壤的颜色、黏度、含砂量等特性,还记录了各种土壤在不同地区所适宜种植的植物。

3、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

认识水

1、水是一种()()()的液体,有一定的()但无固定 的()。

2、测量水的体积用()或(),量筒上的单位是(毫升),用符号(mL)表示,使用量筒时,要轻拿轻放,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齐平。

流动的水

1、早在()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这一发明对长时间从事()劳动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大大节省劳力的装置。()

溶解

1、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不能溶解在水中。加快溶解的方法:切碎()、加温、搅拌。浮与沉

1、物体在水中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的力,这就是水的()作用。

地球上的水

1、地球表面上水比陆地()。

2、地球可供利用的()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要()。

3、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如果把地球的总水量平均分成 100 份,海水 大约占 97 份,在不足 3 份的淡水中,冰又占去了 2 份,可利用的淡水还不到 1 份。()把大自然装扮得更加美丽。()使大自然变得生机勃勃。

周围的空气

1、空气存在于我们的(),空气是一种没有()、没有()、没有()、()、会()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但占据一定的()。空气有()。

2、我们都离不开(),却很少注意他。

流动的空气

1、中国民间很流行的走马灯是利用()上升作为动力,它的原理和近代燃气轮机是一样的。

2、空气能够流动,热空气会(),风是()流动形成的。

压缩空气

1、因为空气()所以能被压缩,因为空气()所以不能无休止的被压缩。

2、压缩的空气有(),他的应用有()。

空气中的灰尘

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多栽花草树木等。

人体吸入()会引起()及()等症状,大量吸入()粉 尘会伤害人的心肺动能,甚至引发尘肺病。

形形色色的材料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分为():棉 花做成的布和():人造材类制造的材料。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在常见的材料中,如(煤)(棉花)(木材)是天然材料,(塑料)(玻璃)(桌 凳)是人造材料。

1、()是四大发明之一,1900 多年前由东汉()发明。

2、蔡伦造纸的原料是()()()和()。

3、蔡伦用抄纸器将纸浆捞起,吸干水分()()一张纸造好了。

4、宣纸、新闻纸、牛皮纸吸水性最强的是()。

5、把下列用木材机械化造纸的流程编号按造纸的生产过程:剥去树皮,将木头切成小片,将木头煮烂成浆,搅拌纸浆,漂白纸浆,沥干水分,烘干水分压成纸张。

材料的应用

1、人类生产技术的飞跃发展,材料的()和()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我国商周时期,青铜是()最多,()最广泛的合金材料。

3、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地应用在农田耕种,砍伐开采等工作上,大大地加速了人类社会的进程。4、20 世纪中叶开始,()材料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电脑

5、地球上可供人们利用的()大部分是有限的,我们要尽量使用可再生的材料。

6、我们身边的物体是用各种各样的()制作的。

11.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二课时 篇十一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美丽的花边,教材第27页。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平移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设计简单的花边。

2.通过设计图案、花边等活动,体验平移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几何图形的美,学会欣赏美。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多媒体、彩纸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投影出示两组花边图漂亮吗?

漂亮的花边是由哪个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一个图案的平移形成了一条花边,这是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之一。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数学的应用和美。

(2)这两组花边分别是由哪几个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

二、画一画

(1)出示:“接着往下画”

你会接着往下画吗?

学生试着用平移的方法往下画。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画图情况。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给予讲评。

(2)自己设计两条花边。

你能自己设计两条花边吗?

学生设计图案,并试着用平移的方法接着往下画。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画图情况。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给予讲评。

12.三年级上册课时练语文 篇十二

一、读句子,完成各题。

1.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沮丧()崇高()避免()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

三、辨字组词我最棒。却又是甜蜜的?斑()挚()寝()第一课时

一、我能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zhēn zhìméng lóngqī liángpiān fú()()()()

二、正确读音我来注。哥廷根()怅望()间断()...

詹天佑

四、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班(洲(州()执()侵()))濛(朦())魁(魂())

1.崇高——(近义词:

沉静——())愿望——(异常——())

2.怀念——(反义词:

黄昏——())沉默——(沮丧——()普通——()

五、照样子,写词语。崇高——()爱慕——())

凄凉——()

1.清清楚楚(2.AABB式):1.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2.3.终身的遗憾。无法安然入睡。(())4.5.婉辞,指父母死亡。(感情)真诚恳切。(()))

例:我很想祖国。

1.小妹妹很快乐。我很想祖国,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2.小红说:房东太太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

“我妈妈是一位教师。

1.2.3.说乡亲祖父

一个想写我4.散文一次课文一直童话一座小说

二、课文精彩内容回顾。1.本文以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一位是“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永久的悔恨,对不变的爱意。2.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13.三年级上册课时练语文 篇十三

(三)》

第三课时《跳月歌》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喜欢我国西南地区彝族的歌舞,乐于主动了解彝族的民俗风情,并积极参与表现活动。

2.能安静地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学习“跳月”的基本舞步。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2.舞蹈动作与音乐的节拍相一致。

三、教材分析

《跳月歌》是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阿细人之中的一首舞歌。每到节日盛事或农闲的月夜,阿细人在山谷空旷的草坪上或松林中,点起一堆堆篝火,并围在旁边踏着特别的5/8拍舞步,尽情唱歌,阿细人的月光聚会就被称作“跳月”。曲调多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全曲以第一小节为主题,每个乐句只有细小的变化。旋律活泼、跳跃、生动,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四、教学过程 ㈠导入

1.教师提问:我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学生回答。

2.教师介绍乐曲相关内容

(1)教师:今天我们将随着音乐去走访少数民族。(出示彝族人民生活图片)你们认识这是哪个少数民族吗?

学生回答。

(2)介绍彝族的风土人情:彝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四川等省,有十几个支系。阿细是居住在云南弥勒县西山镇可邑村的彝族支系。火把节是彝族(西南少数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传说动画)

(3)介绍“跳月”的故事:跳月是彝阿细人的一种歌舞形式。他们常常聚集在空旷的草坪上和树林里举行民族传统舞会。参加舞会的大都是男女青年,手持高、低音笛,大小三弦等乐器,边演奏边跳舞.在跳到兴高采烈之时,还常常唱起跳月歌。

7.随音乐与老师一起舞蹈,或分小组表演不同场景的舞蹈。㈢拓展学习

1.欣赏《跳月歌》(吕薇演唱),了解同一音乐作品可以有不同音乐表现形式。2.欣赏《彝族舞曲》和《北京喜讯到边寨》,了解不同内容的彝族音乐。㈣课堂小结

14.三年级上册课时练语文 篇十四

二、品词析句,深入体会。

上一篇:畜牧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下一篇:100以内连加减混合口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