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天景物的参考作文(15篇)
1.描写冬天景物的参考作文 篇一
又是一个早晨,汽笛声、人们的欢笑声,唤醒了又一个还在沉睡中的夜空。于是,晨练的晨练,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
护城河边:空气凉凉的、湿湿的,泉池边冒着热气,一片“云雾润蒸”的景象;早起的老人们三两成群地在泉边打着水,有说有笑的;台阶上独自散步的老爷爷,突然来了雅兴,放开嗓子喊出两嗓京剧,韵味十足;河对岸的阿姨牵着小狗快跑着,她身后的小狗摇头摇尾,兴高采烈,像是在炫耀着什么。
慢车道上:狠劲蹬车的是赶早上课外班的中学生们,他们是起得最早的人,和他们相比,我们小学生就幸福多了,虽然哼哼唧唧还没全睡醒,但坐在车后座上,靠着老爸温暖的背,听着清脆的铃声,这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大厦前:上班族们夹着包,穿着时髦的叔叔阿姨们踏着匆匆的脚步,见到同事就问声:“好!”“早!”,脚底下丝毫没有减速;老板们一个个地从车里钻出来,也加入到这行列中,大厅的转门一圈圈转个不停。
住宅小区中:有几个顽皮的孩子正在打雪仗。“高个子”拿起一个圆圆的雪球去砸“小胖子”,幸亏“小胖子”躲得及时,并拿起一个大雪球反击,“高个子”本想一跃接住雪球当自己的“武器”,没成想,自己不仅没接住,还没站稳便摔了一跤,来了个“嘴啃泥”。“哈、哈”真好笑!
马路上:“的哥、的姐”们争先恐后地赚着钞票。一位老板刚一伸手,两辆“的”同时停在路边,各不相让,弄得老板反而有些不知所措;警察叔叔也够忙的,一会儿疏导交通,一会儿处理违章、超速,大冷天的,脸上还挂着汗珠。他真了不起,只伸伸胳膊,就让十字路口井然有序。俨然是一位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大将军。
嘿嘿!看见了吧!就是这样一个早晨,一个既平常又热闹,还有些忙碌的冬天的早晨。
2.描写冬天景物的参考作文 篇二
一、有角度,分层次。
任何一处的景物都不能一眼尽览,总需要多角度地审视,才能给人留下总的印象。我们要把景物完整地再现出来,就需要多角度来描绘。
1.把整体分解开来描写。这种方法如同剪贴画,由一块一块的部分拼凑成一个整体,让读者领略其全貌。对于春光来说,我们都领略过美,但我们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现这个似实实在在但又很抽象的精灵。朱自清的 《春》 就用分解法来描写,分解成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及人的图画,然后组合成整个春的景象。
2.超越时空的描写。许多景物的特色与全貌,并不是作者一时一地能完全掌握的。比如四时的变化,方圆几十里的地貌状况等,但要想反映它们的特色,就需要超越时空来描写了。 比如欧阳修的 《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样,读者不仅了解了一时的景色,而且四季佳景,晦明变化都能一一观赏到。
3.恰当的顺序。我们观看景物一般是从外到内,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我们描写景物,目的就是让读者和我们一样欣赏到大自然的美,因此,在写景时,我们应考虑到并尊重观赏者的习惯,按照这样的顺序去描写。
二、突出特征,工笔细描。
人们对西湖、玄武湖和昆明湖都流连忘返,究其原因就是它们各有自己的个性。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景物的独特的个性与风采了。姚鼐 《登泰山记》 有一段关于日出的描写: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同样描写日出景象,现代作家刘白羽却是描写从飞机上见到的日出景象:你乍看上去,黑夜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江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原有的暗影都被它照明了。这是触目惊心的壮观景象。同是描写日出,不同的环境之下,不同的人描写也不同,这就需要作者细心观察,突出景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才能使描写的景象不同于别人,而给人一个崭新的世界了。
三、化静为动,引起共鸣。
平常我们看到的景物大多是静态的景物,如果把它们原样不变地搬到作品中,就不会给人太大的美感了,给人的只是一种死一般的沉寂和令人窒息的气氛。这就需要有动态描写。如梁朝吴均的 《与朱元思书》 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样就把景物写活了。朱自清 《春》 中也有,如“花散在草丛里,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多么生动的情景啊!
当然,有时也要创造一个宁静氛围,一个寂寂无声的环境那又怎么能把景物写成动的呢?如朱自清 《荷塘月色》 中关于树的描写:“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棱棱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象是画在荷叶上”,这凝固得像是铁柱一样的树木,又是为了创造宁静气氛的需要了。
四、以景写情,寓情于景。
3.描写冬天景物作文600字 篇三
走出家门,踩着松软的雪,像踩着毛毛绒绒的白地毯。雪还在下着,纷纷扬扬的飘下来,仰起头,张开嘴,伸出舌头,小雪花就会飘到舌头上,冰凉冰凉的,虽然天很冷,但是全身还是没有一丝凉意。
站在雪中向远眺望,原先郁郁葱葱的松树,仿佛穿上了白毛衣,站在雪中挺立着,像一个不畏艰难的士兵,在风雪中显现它们的英姿;绿油油的山从秋天起就已变成了黄色,没有了生机,没有往日夺目。现在,雪给大山穿上了衣服,大山变成了白色,看着耀眼,又恢复了往日的光彩,就像一个模特换上了一件无比新颖、亮丽的衣服。河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鱼儿都冻得钻到了河底,冰上都可以走人了。几个调皮的小孩子穿上溜冰鞋,活蹦乱跳地就往冰上滑。有几个小朋友还不太熟练,滑几米就摔一个跟头,不过他们还是很开心,因为他们正正体会到了冬季的乐趣。
大街上家家户户贴着春联,贴着倒“福”字,给人整个的感觉就是喜气洋洋的。小朋友们玩打雪仗,堆雪人,放爆竹的什么都有,他们银铃般的笑声把树上的雪都震落了。大人们看着小孩子玩的这么开心,脸上也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过年的气氛一下子欢腾起来了,热闹起来了。
4.描写冬天景物的好段 篇四
1、雪花飘落在大地上,一点儿,一点儿给大地妈妈添上了白色的秀发。冬的精灵就这样来到了人间,给人一种白茫茫的感觉,看上去是那么的可爱迷人。像是一个个五彩的泡泡美丽,但又是那么的脆弱,关心的一个抚摸,轻轻的一声问候,都会给它留下难以忘却的伤痕。也许正是它的脆弱,使人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它。
2、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般的世界。松树的清香,白雪的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树上已披上了一件白色的纱衣,地上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棉被。大地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啊!真美啊!我陶醉在这银装素裹的世界里!
3、洁白的雪花装点着整个黑夜,给这个黑暗的世界带来点点光明,让整个黑暗的世界获得一丝光明。但,它却不能在这个世界待得太久,当阳光冲破云彩的束缚照射在这个世界时,雪花便一点点的消逝,一层层的变薄,直到最后裸露出整个大地,它的生命过程就这样短暂而有平凡的终结了。轻轻的它从遥远的天际而来,之后又悄无声息的离去,除了记忆,不留下任何踪迹。
4、下午四点左右,太阳就毫不吝惜地射放出它灿烂的光芒,给街上的行人,路边的树木、楼房都镀上了一层刮不掉的黄金,还给我们带来一种温暖的感觉。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脸,暖暖的,舒服极了。而云就像一块块融化的牛奶糖粘在天空上。
5、这些雪花真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有的落在了房屋上,一座座房屋就像披上了一件白色的新衣,有的落在了那笔直的水泥路上,像铺了一条长长的白色地毯,晶莹又纯洁,看起来也很柔软,踩在上面还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听起来是如此的清脆,有的落在了道路两旁的杨树上,两排杨树像两排站的整整齐齐,穿着白披风的边疆卫士,有的落在了远处的山上,群山换上了一件闪着银花,有深有浅,与众不同的新衣服,有的落在了碧绿的湖水上,很快被融化了,湖水上被风吹得波光粼粼,起伏荡漾,有的落在了麦田里,雪为麦田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6、这一天天气格外晴朗,空气中带着冰雪的纯净,堆积在沟洼里的雪干飒飒的,小风一吹飘飘扬扬,想万点银粉撒在笔直的公路上,太阳光从山尖向外一喷,瞬间,在这平坦的路面上,闪着散碎,耀眼的光泽,好像是白银铺成似的。
7、寒冬中显真情。在每一个冬天,我都感觉不出寒冷,因为有爱的存在。爱可以使冰川融化,可以使人不再孤单,做事也有了动力。渐渐的,我喜欢上了冬天。每年不只盼望春天,更盼望着冬天的到来。在不断的长大中,我也学会了给予别人关爱。爱是相互的。在我心中,冬天的味道是淡淡的甜味。
8、在人们还在享受秋季带给他们的凉爽时,冬姑娘已经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来的无声无息。当下了第一场雪时,人们才察觉到她来到了。下雪了,地上铺满了白色的地毯;大树裹上了银色的冬装;房子上也重新刷了一层白色的油漆……冬天好美啊!一下子,整个世界都变成了白色,多么象一幅有诗意的图画啊!
9、冬天,它没有春天的鸟语花香,没有夏天的绿树青山,也没有秋天的果实累累,可是冬天,它默默无闻,为人们送来了一个洁白的世界。雪花从一望无际的天空中轻轻地飘落下来了,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一朵朵,一片片,白的似银,洁的如玉,像天上的仙女撒下的玉叶、银花,像天宫派来的小天使,还像那一只只正在翩翩起舞的蝴蝶。这一切是多么的令人神往啊!
10、冬,她是圣洁的象征,当冰雪跨进冬的门槛,整个世界便被北凝结。湖面、河面上都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房屋楼阁在雪中静默,土墩、田坎在银光中陶醉,“山舞银蛇,原弛蜡旬”。如明月轻洒,树枝如梨花绽放,绵绵的“柳絮”在空中荡游,梦幻般的“天使的羽毛”从天而降,整个世界都踏进了雪国,都为之沉醉了。“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1、冬天到了,大地像披上了一件白色的衣裳,美丽极了!原本寂寞干枯的树枝也积上了一层晶莹洁白的雪花,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啊!停在院子里的面包车似乎被涂上了一层香甜的奶油。灰灰的天空中,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好像远方寄来的一封封信件,又像仙女在撒着银白色的花瓣雨,像一片片鹅毛,又像一团团棉絮,轻轻地飘落下来…
12、天空中漫舞着鹅毛般的雪花,我独自走在去学校的路上。道路是如此的漫长与坎坷。寒风无情的吹着,在我脸上留下了掠过的痕迹,道路两旁的树干在风中摇曳,尤如魔鬼的手爪在伸张。雪天,路滑。不久,看到前面有很多孩子,他们都由父母护送上学,他们生怕自己的孩子滑倒,生怕自己的孩子在风中寂寞。心中不由羡慕起他们来。
13、天空渐渐暗了,似有又无的几片无的几片的云淡淡的浮在那,一种压抑的情绪成了催化剂,仿佛不久后就会有一场强大的无法预计的暴风雪。没错,会有的,只是时间的问题。开始了,有小雪花撒下了,逐渐落下了雪点,像冰雹一样砸下,接着体积不断增涨,最后那如同鹅毛般的大雪彻底遮住了人们的视线,如果你好奇,非要看一看此时的天空,那么你会发现,好像漫天的大雪都是冲着你来的,不要慌张,去感受它,你还会发现,有那么一瞬,你感受不到了周围的气息,仿佛你在慢慢的向上升着,旁边没有任何事物,只有你和雪,只有你和雪……
14、漆黑的夜晚,世间万物没有了光明。在寒风的驱使下它来到了这个黑暗的尘世,用它的洁白给世间万物带来点点光明,用它身体发出的微弱的白光来拯救这个被黑暗笼罩的尘世。黑夜就成了它最大的敌人,它拼命的追赶着,意图将黑暗消灭。冬至,夜占了上风,腊月的夜晚虽然黑的出奇,伸手不见五指,但是洁白的雪花仍在发挥着自己的力量,将这个黑夜一点点照明,直到拂晓,万家灯火通明,这个尘世获得重生,它才在阳光的协助下离开。
15、刺骨的寒风丝毫不讲情面的刮去了人们丰收的喜悦,鹅毛大雪覆盖了一切喧嚣,同时也覆盖了晴朗的心情。寒风中,“讨厌冬天”这个话题以风为载体传遍整个城市,也传到了冬天本人的耳朵里,但冬天并不伤感,她仍旧那么冷静、那么自然,她知道,时间一天天过去,她的孩子--春天,就快回家了。
16、一阵风吹过,树上的叶子窃窃私语,如蝴蝶翩动着翅膀,偶尔有几片叶子的言语被风听到,一不小心,几片发黄的叶儿依依不舍的从树间划落,就像一组意象从诗歌中飘落。在这个冬天这些叶子经过岁月的浸染,完成了它们一生的使命。叶落归根,在下一个春暧花开的日子里依然能听到它们在树枝间呤唱着春的诗歌。
17、早晨推开门出去时,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不时地向我袭来。并且,偶尔会有顽皮的小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就像跳舞一样。六角形的雪花各式各样:有的像银针,有的像落叶,还有的像碎纸片…煞是好看。落在地上,仿佛给大地铺上了厚厚的毛毯;落在树上,像穿上了银装;落在汽车上,就像刚刚出炉的新鲜奶油蛋糕。这美丽的雪景使人们沉浸在清新的空气里。到处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18、寒风呼啸着,树上的叶子已经落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有时,天空中不是的飘起几片飞舞的雪花,我们几乎都是温室里的花朵,享受着恬静与快乐。然而,在我们快乐的背后,却是父母留下的辛勤汗水。
19、自从冬天到来时,给了我一种清爽的感觉;给了我一种朦胧的感觉;给了我一种怀念的感觉,记得上一个冬天,那时我的感觉却是那么的轻松快乐;那么的逍遥自在。上一个冬天,一个个雪精灵飘着飘着,可爱极了,轻轻拿起来,他们总是微笑的看着我,我仿佛融化在哪冰天雪地的季节里,沉浸在那暖暖的冬天里……我那时才知道,我已经被陶醉在那样的气息里了。
5.描写冬天景物的经典语段 篇五
乡村的冬天,田地蒙着一层薄薄的霜,透过那层薄薄的霜,可以看到下面僵化的土地,硬冻而干裂.田里的刚刚出土的麦苗是那样怯弱,原本绿嫩的叶 子,显然已被冬天贴上了自己特有的标签,像孩子冬天被冻坏的脸.冬天田野的呼声更甚,让单独走在路上的人心里发毛,那树干没有了地,却被风摇曳得吱支地 响,像在悲泣,又像在疯狂地舞蹈.
冬天的乡村,由于没有了绿树如荫的点缀,显得有点破败,由于很少有人出来,也就显得有些冷清.只是到中午的时 候,人们才陆陆续续地走出,在阳光好的地方聚成一团儿.山墙根下翻阅阳光的人们,用传统的姿势默默地坚守着这块地方,不笑而笑,无语自语.有的甚至把帽檐 往下一拉,遮住整个脸,不一会就发出了熟睡的鼾声.冬天的人们特别的能睡,也算是对一年辛苦劳作的一种补偿吧.早晨,往往在太阳已经升起很高了,才会听到 大人喊孩子起床吃饭的声音,有时还会听到孩子的哭声,大概是惊扰了他的香梦了吧.
乡村的冬天,黄昏倒弥漫着温馨的气息.比较起人们的早饭,晚饭吃 得特别的早,于是黄昏可以看到袅袅的炊烟,是那样的柔和、轻盈.偶尔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孩子们玩起来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那种,怕得只是爷爷奶奶们,他们 总是的抱着衣服跟在后面,嘴里说着气话,脸上却挂着慈祥的笑容,也难怪孩子们不听话.不时还传来狗的叫声,那不知是谁的脚步,碰触了它那敏感的神经,它表 现的那种护卫者特有忠诚,想想还蛮让人感动的呢.
冬天的乡村,该有点小雪才对,好让人们的心绪得到调整,真正进入冬天的意境,雪总是喜欢在夜里给 人一个大大的惊喜.几只无名的小鸟无意中撞落了一枝雪花,纷纷扬扬俨然激活了一簇动词.巨大的“白锦缎”上,留下“画匠”的杰作,一会儿被雪花覆盖得无痕 迹了.这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从这里开始,打开我们向春天瞩望的门扉,使我们常常记不住具体的日子,小雪在我们的`指间随同一片日历滑过冬夜.
6.描写冬天景物的参考作文 篇六
关键词:雪国,川端康成,翻译,景物描写,余情
作为初学者, 想要对《雪国》这一巨著谈什么深究, 无疑会让人贻笑大方。但是一本文学作品在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 要将原作者的全部心思表达出来是很困难的, 不仅会有语言表达上的偏差, 还要将原作者的心思细细揣摩。也许是原著过于经典, 对译本才愈发苛刻, 因此, 虽然《雪国》已有不少中文译本, 但总是不尽完美、令人遗憾。本文试着对几本中文译本中的景物描写进行评析, 在前人的基础上, 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若有不当之处, 请给予批评指正。
原文1:その杉は岩にうしろ手を突いて胸まで反らないと目の届かぬ高さ、しかも実に一直線に幹が立ち並び、暗い葉が空をふさいでいるので、しいんと静けさが鳴っていた。
译本一:杉树亭亭如盖, 不把双手撑着背后的岩石, 向后仰着身子, 是望不见树梢的。而且树干挺拔, 暗绿的叶子遮蔽了苍穹, 四周显得深沉而静谧。
译本二:杉树长得很高, 非要把手放在背后, 撑在石头上, 仰起上半身才能看到树梢。一株株的杉树, 排成一行行的, 树叶阴森, 隐蔽天空, 周围渺无声息。
评析:“一直線”的意思为“ (1) 呈一条直线”; (2) 笔直。一直到底”。单看这一个词即能解释为树干笔直挺拔, 也可认为是一排树木排成一条直线。根据下文的“在这些树中”这一句可以说明, 此处所描述的并不是一棵树而已, 而下文的“排列着的树”这一词更是明显可以看出此处指的“笔直”并非指一棵树, 而是指一排树。
试译:只有依靠双手从身后的石头上撑起身子才能看到杉树高高的树梢, 杉树一棵接着一棵, 整齐地排成行, 暗绿浓密的树叶遮盖了天空, 四周一片寂静。
原文2:そのほの暗さのために、まだ西日が雪に照る遠くの山々はすうっと近づいて来たようであった。
译本一:暮色苍茫, 从那还在夕晖晚照下覆盖着皑皑白雪的远方群山那边, 悄悄地迅速迫近了。
译本二:薄明幽暗之中, 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山头的积雪, 远山的距离仿佛也忽地近多了。
评析:此段文字的关键之处在于迫近的是“暮色”?是“远山的距离”?还是“远山”?从描述中可以看书, 此时黑暗慢慢地将作者笼罩, 而远处的山峰依然被余晖缠绕, 显得特别明亮高大, 从视觉上拉进了距离。而山后面的主语助词“は”也从语法说证明”远山”才是“迫近”的主体。
试译:暮色悄悄推移, 被残阳照耀着的远处的雪山也仿佛一下子被拉近了。
原文3:東海道線などとは別の国の汽車のように使い古して色褪せた旧式の客車が三四輌しか繋がっていないのだろう。電燈も暗い。
译本一:旧得褪了色的老式客车, 只挂上三四节车厢, 好像不是东海道线上, 而是别的地方的火车。灯光也很暗淡。
译本二:这列客车, 跟东海道线上的火车相比, 简直像是来自另一个国度, 大概只挂了三四节陈旧退色的老式车厢。电灯也昏暗无光。
评析:长谷川端在铃木牧之的《北越雪谱》的序中开篇便说:从群马县, 过了上越国境, 即今群马县与新泻线交界处。县境上有旧干线的清水隧道与新干线的新清水隧道可以穿越, 川端康成《雪国》开篇第一句所描写的长长国境隧道是前者, 即旧干线的清水隧道。而东海道线是连接大阪和东京这最大的两个城市的交通要道, 线上的火车自然是公认的装备精良, 非新泻开往东京的火车所能比的。由此可见译本一完全搞错了原文的意思。
试译:和东海道上的车相比, 这列火车仿佛属于另一个国家, 只有三四节年久褪色的车厢, 里面的灯光也很昏暗。
原文4:夏ならば無心に赤蜻蛉が飛び、帽子や人の手や、また時には眼鏡の縁にさえとまるのどかさ、都会の蜻蛉とは雲泥の差であると書いてあった。
译本一:若在夏天, 红蜻蜓漫天飘舞, 有时停落在人们的帽子上、手上, 有时甚至停落在眼镜框上, 那股自在劲儿同受尽虐待的城市蜻蜓, 真有天渊之别。
译本二:到了夏天, 红蜻蜓悠闲自在地飞舞, 会停在你的帽子上, 手上, 甚至眼睛框上, 比起城里受人追捕的蜻蜓, 真有天壤之别。
评析:这句话的语境十分暧昧, 细细描绘了雪国蜻蜓的顽皮、悠闲, 只用“天壤之别”一词来形容城市蜻蜓与它们的差异, 而具体的差异之处却又不指明, 令人遐想。仔细看上下文, 主人公此时正准备离开, 这一段正是描述他对雪国的留恋之情, 表面上看他是在留恋蜻蜓的悠闲, 其实是留恋雪国怡然自得的生活, 而他将又要面对的是城市中忙忙碌碌的压抑生活, 城市中的蜻蜓指的就是回到城市后的自己。因此翻译成“受尽虐待”“和受人追捕”在此都不太恰当。
试译:若是在夏天, 蜻蜓翩翩起舞, 帽子上、手上、甚至眼镜框上都有它们的身影, 比起城里来去匆匆的蜻蜓, 真有天壤之别。
《雪国》是一部经典作品, 在给人无限回味的同时, 也给予不同的读者以不同的遐想。对于它, 不仅需要严谨的学术研究, 更要从美学的角度不断探索。如何才能更好更准确地诠释作者的意图, 将是《雪国》爱好者们最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雪国》.川端康成著. (昭和十年一月──昭和二十二年十月) .
[2].《雪国》.叶渭渠译.译林出版社, 2001年版.
7.观察冬天景物的作文 篇七
窗外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细细的、密密的、层层叠叠的斜织着。雨丝给原本干燥的小路抹上了一层油,润得发亮。蒙蒙的细雨串成了一帘帘的水晶,细嫩柔软的雾气浮起在雨中,蒙蒙胧胧的。忽然,一阵阵冷风吹来,夹杂在雨丝中,带着深深的寒意。看来冬天真的来了,仿佛昨夜尚在感叹秋风落叶,今天就要和冬天握手了。
空气中泛起了泥土的芬芳,夹杂着青草清甜的滋味。缥缈的`音乐在雨帘中荡漾开来,轻柔中蕴含着美丽。隐约仿佛从记忆中的乡村而来,时而轻快,时而舒缓。凝神静听,我的心弦被触动了,不禁陶醉在这缓缓流淌的丽泉中……这绝美的旋律!绿荫之下,雨丝穿透了密密麻麻交错的树叶,淋湿了我的头发、前额。我不忍心用手去擦它,想保留这清醒的感觉。深圳的冬日,宛若睡莲绽开般的迷人!
雨终于停了,天空变得很蓝很蓝,那纯净的如同一湾清泉的天空,映入了我的眼底,透明干净。站在这,总是被喧闹压抑的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宁静。
界,那种淡淡的翠绿颜色,是无尽的温馨。我不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联想翩翩。猛然一个小家伙闯入了我的视线,也许盘旋许久了,疲惫的逗留在一片树叶上。我下意识的向后退了一步,细细的观察它。头似知了,却比知了更小巧玲珑,青色又为他添上了一丝醒目的可爱。身似蜜蜂,穿着黄黑的条纹衬衫,这不就是蜜蜂的专衣吗?毛茸茸的“围巾”上粘满了露珠,可是似乎少了一根秘密武器。我欣喜的捡起一根树枝挑逗它,它如无头苍蝇四处乱窜,很快又找到了另一片憩息的树叶。这回我不再打扰,任凭它独自享受安静。然而稍许停顿,那小家伙就又展开了双翼,顺着我寻觅的目光——树林飞远了......
天色渐渐暗了,晚霞轻舞着它的红衣袖,开始缓缓而退,曾经映红的半边天,转眼之间就只剩下丝丝红晕。它们显然不愿离开,走走停停,恋恋不舍这美丽的舞台。但天终究还是黑了,没有留住晚霞的一丝光彩。我痴痴的望着天片,为逝去的晚霞叹息。忽然间,感觉到眼前变得有些明亮。定睛一看,原来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已经悄然升起。轻披一缕薄纱,带着一脸羞色,它是那样轻柔,那样安详,仿佛在悄悄的告诉我:不要总是遗憾失去的,更要珍惜眼前的。我的心情又变得愉悦起来,轻轻地向月亮招手,欢迎它的到来。
站了许久,不由得有些倦意。看看表,原来真的很晚了,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伴着月光的路很明亮,回家的脚步也越来越轻快。三三两两的人群随处可见,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善意的、温暖的笑。再见了,仍然青翠的树林,再见了,依旧美丽的天空,待我回到温暖的家,我再将你们一一回味。
8.冬天景物作文 篇八
刚过黎明,我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天地界限好朦胧:山是白的,天是白的,水上飘着白雾。我想感受一下这种奇怪的雾,但它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东逃西逃…寒风呼啸着“呼呼”作响,用它粗大的手指,任意地挠着行人的头发,针一般地刺着行人的皮肤。行人无奈,只好紧紧扣住冬装,双手插在口袋里,缩着脖子,迅速行动。而道路两旁的松柏精神抖擞地挺立着,傲然面对风、霜、雨、雪,鼓舞着人们勇敢前行。
街上的商店纷纷开业。我不想享受琳琅满目的商品,也不想品尝令人垂涎三尺的食物,更不想加快脚步去寻找学校冬天的早晨。初升的太阳升起,灰色的雾气似乎在不停地翻滚。我依稀看到操场上的人头:一、二、三……操场渐渐热闹起来。看,来了一位老教师,几个少先队员正在向他敬礼。老老师在微笑,点头微笑。呜—呼!随着人气的上升,那边一群学生正在跳绳。绳子抛向空中,掠过头顶,再次擦着地面,上下飞舞,像一条金色的蛇,不时扬起一阵开心的笑声。这里踢足球的学生互相追逐。首先,它们在空中跳跃,然后用力跺脚。球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真是“水中捞月”!看到这一幕,我三步并作两步赶到教室。哦,教室里如火如荼:老师一丝不苟地批改作业,时而沉思,时而频频点头,时而搓搓手跺脚。有些学生三五成群在练习朗读,有些在做作业。“故事大王”黄娟正兴致勃勃地给每个人讲故事。她周围都是能听上帝讲故事的粉丝。
9.浅谈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训练 篇九
既然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有那么美妙的效果, 那么我们作为语文教师, 就一定得注重学生景物描写能力的训练。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如下。
第一步, 教学生运用五官法描写景物
运用五官写作法, 能使景物鲜活、生动地表现出来。其中, 视觉形象最重要。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若能综合运用, 文章效果则会更佳。
1.视觉描写法
我们平时的文章就是用五官写作法写出来的, 只是我们经常忽略这一方法。五官写作法最重要的是视觉, 我们依靠它来辨别色彩、形状和动态。例如:
此时, 西方的半边天就像一个又大又圆的调色盘, (形状) 不断和其他颜色一起重叠、混合。中间是绯红色, 往外是淡红色, 再往外是粉红, 然后是橘黄, 橘黄的旁边是浅黄, (颜色) 天空像有无数朵形态各异的彩云在不停地变幻, (动态) 远远望去, 那一大片彩霞像一大幅流动的风景巨作, “镶嵌”在西方的天空中。天渐渐暗了下去, 夕阳慢慢坠落, 然后一头扎进了西山后面。 (动态)
在这段文字中, 有颜色———绯红、淡红、粉红、橘黄、浅黄;形状———又大又圆的调色盘;动态———不停地变幻、慢慢坠落、扎进了西山后面。作者充分运用了视觉描写手法, 描写了夕阳的形状、颜色和动态, 刻画得非常细致, 给读者造成了视觉上的强烈冲击, 留下了生动形象的印象。
2.五官写作法综合运用
五官写作法通常是结合起来运用的, 这样才能多角度、多侧面的立体感知事物, 从而使景物描写形象而生动。例如:
细细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如烟似雾; (视觉) 润湿的泥土散发的清新和芳香沁人心脾; (嗅觉) 雨点滴入口中, 甜甜的, 令人回味无穷; (味觉) 春风把雨丝送上你的脸颊如少女的手儿温柔细腻; (触觉) 俯身静听草长的声音如一望无际的旷野上悠扬的笛声在耳畔回响。 (听觉) 啊, 潇潇春雨, 春雨潇潇。 (学生习作《春雨》)
这段文字中, 视觉———如烟似雾;嗅觉———清新和芳香沁人心脾;味觉———甜甜的;触觉———如少女的手温柔细腻;听觉———悠扬的笛声在耳畔回响, 作者综合运用了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五种感觉写春雨, 细腻传神,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见, 五官写作法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写作方法。
第二步, 教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法
要想写出一篇语言精彩的文章, 就要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 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运用得最广泛, 它们也是最有效和最容易掌握的修辞手法。因此, 掌握和学会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法, 是写出精彩语言的关键。例如:
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有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 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 散在草丛里, 像眼睛, 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
不难发现, 在这段文字中, 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形象地描述了春花的繁多、烂漫和勃勃生机。
第三步, 教学生运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法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有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 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 作者对任何景物, 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心情舒畅的时候, 看什么都顺眼, 听什么都舒服;当心情郁闷时, 看什么都碍眼, 听什么都闹心。就以蛙噪虫鸣为例, 蛙本无情, 虫亦无意, 但如果心情不同, 听的结果就会截然不同。有人充耳不闻, 因为他正徜徉于自己的“壶中天地”;有人认为是小夜曲、是交响乐、是天籁之音, 因为他心情舒畅、豁亮、恬静;有人以为是噪音、是嘲讽、是丧钟, 因为他烦躁、失落、绝望。放耳声音的世界, 夜半蛙声午时蝉, 夏日雷鸣冬日风, 这些均无情无意可言, 可言的只是人自己的心情。《岳阳楼记》中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不正是很好的例证吗?
以上三个步骤, 由浅入深, 只要悉心引导, 步步都会奏效。我曾在给学生训练时, 拿出一幅图画, 画上有:山坡、小溪、草地、绿树、蓝天、白云, 学生们可根据这幅图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第一节课, 讲授五官写作法, 然后要求学生当堂训练。
在学生的习作训练中, 有意识地调动起学生的五官感受, 他们很自然地就写出了优美的片段。
第二节课, 讲授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再要求学生当堂训练。其实在第一节课的训练中, 有的学生已经在无意之中运用到了修辞手法, 只是这节课, 我对学生提出了更为具体明确的要求, 这样学生就会有意识地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他们笔下的景物也会因此而多了几分灵性。
第三节, 讲授寓情于景写作法。我要求学生在习作中注入感情, 注意运用具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来表达。首先, 让学生在景物描写中表达愉快的情感:
太阳还在天那边微笑着, 看云朵在互相嬉戏, 云朵们一个个都笑开了脸, 山坡敞开了胸怀, 似乎在享受着四周的一切, 微风袭来, 树木便随风起舞, 不住地摆弄着一头秀发, 树上鸟儿在唱着婉转的歌儿, 映着霞光, 小溪欢快地向前跑去…… (学生习作)
在这段“愉快”的景物描写中, 由于我要求学生注意运用“微笑”、“笑开了脸”、“欢快”等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来描写, 因此, 文中处处显现出了一种欢快愉悦的感情, 收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当学生写完了带有“愉快”感情的景物描写片断后, 我紧接着要求学生在写景当中有意识地注入哀伤的感情。同样要求他们注意运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来表达。请看学生习作:
夕阳西下, 山坡上的草儿花儿大多都败落了, 个个都没精打采地垂着头, 似乎不再留恋这个最后的夕阳, 我不禁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抬头看看天空, 太阳似乎也厌倦了这闷热的大地, 早早就回家了。云朵也悄悄散去……
在这里, 学生根据我的要求, 有意调动了能表达伤感的词语“败落”、“没精打采”、“厌倦”等, 因而笔下的景物也就充满了忧伤的曲调。
10.景物描写开头的作文 篇十
赞皇二中 八年级62班 郝苗雨 指导教师 蔡淑芬
蝴蝶从空中落下,与身边的玫瑰擦肩而过。
——题记
手捧一杯香茗,漫步于书房间,遥望窗外繁星,任思绪飘荡于空中,寻找什么是擦肩而过。
雪,在空中飞舞,打落在我的脸上,凉凉的,凉透了我的心。那日,答案已在我心中。“这次考试对你至关重要,你一定要尽全力考出最好的成绩,不要辜负了我对你的期望。”回想起这句话,我的鼻子不禁一酸,几颗滚烫的晶莹之物从我脸颊滑过。
考试前夕,我怀着一颗紧张不安和期待的心度过了这一个漫长的黑夜。黎明降临,我进入考场后,原本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心又紧张起来了。考完试后,自我感觉还行。几日后,成绩已出,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看那令人期待的成绩单,鲜红的65分直刺入我的心里,我感觉到了心碎的声音。那日清冷的冬夜,伫立阳台,敞开窗户,任风儿吻过我淌着泪的脸颊,几根凌乱的头发飘散在我的脸上,落叶在寒风的吹拂下发出哗哗的刺耳声,就连阳台上的菊花也因我的管理不善而低低的垂下了头,我知道,我与成功擦肩而过了。
清晨,一人独步走在林间小道上,一缕阳光透过树隙照在那丛枯草旁。细细观察,枯草旁还有一只黑蚂蚁正在觅食,但它忽然加快了速度,好像发现了枯草中遮掩住的晶莹的糖果,但它并没有去枯草中,而是继续向前走,而当我正为它与糖果的擦肩而过而感到惋惜时,它却找到了它所寻找的“目标”-------一粒蛋糕。原来,它与糖果的擦肩而过是为了与蛋糕相遇。要想有所得,必先有所失。不是吗?这次我与成功擦肩而过,但我可以从中寻找失败原因,总结失败教训,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次我也一定会与我的“蛋糕”相遇。蚂蚁仍在奋力地搬自己的美食,而我已无心观看。走在初冬的暖阳里,我已倍感温暖,于是,迈开脚步,大步向前……
回到家,无意间瞥见阳台上的菊花也因母亲的尽心呵护散发出勃勃生机,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窗外的落叶在微风的吹拂下哗哗作响,悦耳动听。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隐藏着的珍珠,虽有几颗珍珠会与你擦肩而过,但与你相遇的珍珠一定是最美丽的!
蝴蝶虽与玫瑰擦肩而过,但她与身下的康乃馨相遇。——后记 教师评语:
1、此文语言流畅,文字优美。
2、作者善于运用景物描写渲染心情。
3、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生活中的小事,感悟到生活的真谛。
如果没有失败
赞皇二中 八年级61班 贾思田 指导教师 蔡淑芬
我静静地望着窗外,天空中的云悠闲地飘来飘去。一阵春风袭来,惊醒了花池里的的嫩草,她睡眼惺忪,刚刚从土里探出好奇的小脑袋来。微风拂过,她晃来晃去地瞪着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迷离的望着天空,亦如此时的我,我心中的大海泛起了点点涟漪,一股思绪涌上心头……
“叮铃铃……”开始考试了。我的头脑中滑过一丝莫名的紧张感。我抓紧填写完试卷,迫不及待地扫了一眼试卷,试卷的内容让我目瞪口呆。“糟了,这些题型是那么地熟悉,可我怎么也想不起解题的方法来,这可怎么办?”我的心“怦怦”地跳着。我只好在那里发呆。
钟表上的指针在一圈圈地转着,可我的试卷还是白花花的一大片。
时间仿佛静止,一切事物都变得安静起来,只能听到时间在溜走的滴答声以及动笔的沙沙声。我绞尽脑汁也做不出答案。“叮铃铃......”突然,铃声响了。我只好极不情愿地把试卷交给了老师。老师注视着我手中的试卷,随后又抬起头来看着我,我羞愧地低下了头,心中有种莫名的心虚。
课间时,同学们都在谈论着答案,而我却在座位上不知所措。下午,试卷发了下来。一个鲜红的“51”首先映入我的眼帘,那试卷上的一个个“红叉叉”像一把利剑刺入我的心房。我不禁想起了同学的嘲笑声,母亲的叹息声,父亲扬起的大巴掌……想到这,我鼻子一酸,满眶的泪滴落在试卷上。我意识到:我错了。由于期中考试取得的第一名,令我沾沾自喜,开始上课吃东西,不认真听讲,课下不按时完成作业,以至于成绩一落千丈,考了这么差的成绩。我把原因向老师解释了一番,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向老师保证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老师原谅了我。
从此楼道里少了我喧哗的声音,操场上少了我嬉戏的身影,而教室中却多了一个认真学习的女孩——我。我的梦想重新起航。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末考试中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老师和家长都很欣慰。
如果没有那次开始的失败,我可能总以为我是别人不可超越的高峰。正是因为有了那次的失败,才激励我更加努力,进一步地成长。如果没有经历过失败,我们就会像温室里的花朵,鱼缸里的金鱼,从不会经历磨难的洗礼。正如咖啡,如果没有沸水的冲制,怎能得它的浓浓香气?正如小草,如果不经历风雨的洗礼,又怎会有暴风雨后的生机勃勃?正如波浪,如果没有礁石的阻挡,又怎能显得它的晶莹剔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感谢失败,让我走向成熟,走向更精彩的人生!教师评语:
1、本文选材真实,有校园生活气息。
2、采用倒叙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1.描写家乡景物的作文 篇十一
这个山峰的名字之所以叫做“莲花峰”是因为山峰的整体看上去非常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这个山峰的名字就叫做“莲花峰”了。“莲花峰”不但像一朵莲花,而且还非常高呢!从下面望上去,就像这个山峰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看上去真叫人感到害怕。
“莲花峰”的山脚下就是大海了,这个大海就是海门。夏天,这里会有非常多人在这里游泳。这里还是小孩子的天堂,堆城堡,抓螃蟹,捡贝壳,爬山……。玩累了,就帮助出海的渔夫们补渔网,听双手渔夫讲有关海的故事,捕鱼的趣事。
这里还有度假村呢!如果你要换衣,吃食,住行,应有尽有,保证让游客们乐不思返。
“莲花峰”上还有一位仙子”呢!她面向大海,合十,仿佛是在保佑出海的渔夫们可以个“莲花平安归来。
啊!我家乡的“莲花峰”多美啊!“莲花峰”,我喜欢你,喜欢你那美丽的,那山清水秀的大海,喜欢你那高高的山峰,那是多么地壮观啊!
12.描写冬天景物的参考作文 篇十二
1 汉英民族审美差异
汉英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传统不同, 反映在审美情趣上也有所不同。汉民族在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关系上, 追求景物描写“意与境混”的上乘境界。在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关系上, 汉民族突出通过物象表现情理, 强调客观融入主观, 喜欢托物寄情、移行写神 (丁大刚, 2011:150) 。汉民族习惯于在描写景物时, 将内在的情感植入其中, 使景物获得情感, 在描绘自然景色美的同时传递一种内在的情感美, 做到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意境和谐。具体到旅游景介文本中的景物描写, 其用词大多华丽缥缈, 主观色彩浓厚, 对景物的刻画是以朦胧为美, 意蕴模糊, 不求明晰地表达景物的特点, 在表现形式上也近似中国的古典诗词。
刘长林 (1990) 指出, 西方哲学的鼻祖亚里士多德就主张美学的最高境界便是“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摹仿”, 这一“摹仿论”早已渗透到了西方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 并且一直成为西方传统艺术和美学的基本立场, 以致西方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等艺术流派, 其本质都源于这一摹仿论。西方的这种审美观, 反映在语言上, 则表现为英语用词简约, 直观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貌, 句式结构严谨, 行文注重逻辑性的风格。
对于旅游景介文本描写功能的转换, 必须注意汉英审美上的这种差异。
2 英译策略
旅游景介文本中的描写功能的转换是以实现文本的呼唤功能为目的的。旅游景介文本中景物描写的目的是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使旅游者感受到人文和自然之美, 从而产生到景点旅游的动机。因此, 景物描写的翻译应该考虑汉英景物描写在表达风格上的差异, 注重读者效应, 这样才能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汉语景物描写不重视形似逼真, 物象不是其追求的重点, 而是追求一种意境, 一种虚实不定的模糊之美, 这种美常常超越了现实, 因此汉语景物描写在写意和传神上用力甚勤, 在语言表达上也常以意合法遣词造句。英语在描写景物方面则侧重于完美地再现客观事物, 在感情的抒发方面, 以不妨碍真实地再现事实为限, 并不占主要地位, 其运用也主要是为了增加再现事物的形象性。因此英语景物描写在语言表达上, 常用介词和名词, 常借助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进行句子架构, 把分散的句子结合起来。在进行旅游景介文本的英译时, 可以进行改写, 改变句子的结构和行文用词习惯, 把汉语原文的意象表达转换为译文的形象罗列, 突出读者效应。
例1.父子松的主松苍老高大, 枝干粗壮而多皱如手臂向外伸展, 另一株矮松枝干直扑入父松怀抱, 其依偎之状, 确如父子。姊妹松为两株并立的松树, 一松如姐, 亭亭玉立, 一松如妹, 妩媚多姿。最奇特的要算含羞松, 粗干一合抱不拢, 树冠如华盖, 荫覆十多平方米。如果用手轻轻牵动树枝, 全树竟摇摆不已, 恰似羞羞答答、含情脉脉的闺房小姐一般。
译文:Father-son pine gains its name for the short pine em⁃bracing the tall one.Sister pine is the two erecting pines.The most striking one is the shy pine, with its thick trunk stretching over ten square meters, and if you gently touch the branch, it will swing, just like a shy girl.
这段文字是对湖北咸宁地区景点九宫山云中湖游览区中父子松、姊妹松、含羞松的介绍, 名字的由来是根据松树的形态。此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松树赋予人格, 同时运用一些四字的形容词亭亭玉立, 妩媚多姿, 羞羞答答, 含情脉脉, 这些词将松树的千娇百媚的形态展现在读者面前, 使它们的形象跃然纸上, 同时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赋予松树, 松树并不可能像人一样, 具有情感, 有情感的是人, 是人欣赏这些松树时产生的情感, 整个句子读起来有一种飘忽不定的虚实相间之美。在对这段文字英译时, 如果用英语将松树的形态表现出来, 会让英语读者觉得不知所云, 英语读者希望得到的是一系列客观地景物描述, 直观的可感的物象。因此在英译时, 可以对整个句子进行改写, 将一些繁复的具有主观色彩的词义去掉, 如皱如手臂, 直扑入, 亭亭玉立, 妩媚多姿, 如华盖, 羞羞答答, 含情脉脉, 闺房, 而取而代之以直观的具体的事物, 将松树得来此名的原因交代清楚即可, 同时如对于父子松的描述, 增补原句的主要大意于句首, 可以直入主题, 形成主题式语言。在句子结构上也可做出调整, 进行改写, 增补一些动词的非谓语形式, 如embracing, stretching和一些介词for, with, 对句子进行架构, 形成具有逻辑性的英语表达。
例2.兴建的盆景观赏园, 有造型各异、不同规格和品种的盆景, 汇聚着荆楚大地的各种珍希植物, 其形状有的像孔雀开屏, 有的似雄鹰展翅, 有的若俊马奔驰, 争奇斗妍。
译文:The newly-built miniascape garden exhibits a variety of miniascapes and the rare plants growing in Hubei Province, in vari⁃ous postures.
这是关于湖北咸宁地区景点澄水洞工程的介绍, 在这句话的最后, 作者连用了三个比喻句“有的像孔雀开屏, 有的似雄鹰展翅, 有的若骏马奔驰”来形容盆景的形状, 孔雀开屏, 雄鹰展翅, 骏马奔驰, 对仗工整, 形象鲜明, 很容易勾起汉语读者的兴趣, 争奇斗艳也说明了这些盆景的姿态万千, 但这只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而且前面已经交代“造型各异”了。在对这段文字进行英译的时候, 应考虑到英语读者的审美习惯, 这样看不到摸不着的表达只会增加其阅读这段文字的难度, 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直接用in various postures这样简洁的表达, 将事物的本来面目还原即可。
英语中动词的使用较为谨慎, 这是因为动词不仅有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的形式, 还有时、体、态和语气的变化, 除此之外, 句中的谓语动词还要在人称和数上与主语保持一致, 动词的形态变化比较复杂。在英语中, 在选择表述动作意义的方式时, 往往选择名词、介词和形容词这样的静态表述方式, 而不是动态表述方式, 这是因为这类词语的形态相对稳定, 在旅游景介文本的景物描写中尤其如此。使用这种以动表静的方式, 可以使英语的表达更加精炼和多样化。汉语表达时多采用动词, 如汉语中常常出现兼动式和连动式, 重视动态描写, 在选择表述动作意义的方式时常常是动态表述方式多于静态表述方式, 这是因为汉语动词没有相应的形态变化和句法限制。因此, 在翻译汉语旅游景介文本中的景物描写时, 常常化动为静, 使英语句子呈现一种静态特征, 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化动为静就是把原文的动态句式转化为静态句式, 强化译文的静态色彩, 使译文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使外国游客能明白流畅地理解景点的景色。
3 小结
汉英旅游景介文本在景物描写方面存在着差异, 在对汉语旅游景介文本英译时, 译者必须考虑这种审美差异, 灵活使用化意象为形象、化动为静的英译策略, 使英译旅游景介文本获得与汉语源语文本相同或相近的读者效应。
参考文献
[1]丁大刚.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2]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13.描写秋天景物的作文 篇十三
秋姑娘像一个魔术师,她的手轻轻一点,就把原是青涩的苹果,变得红通通的。涨着通红通红小脸的红苹果还像一个个小红灯笼挂在树梢上,你挤我碰,就等着你去摘呢!
秋姑娘真顽皮,她向稻子吹了一口气,稻子变成金黄色的了,沉甸甸的稻谷笑弯了腰。她像菊花吹了一口气,菊花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她像小动物吹了一口气,小动物们赶紧准备过冬了。
秋姑娘又向大树轻轻地吹了一口气,大树上的树叶就变黄了。有的树叶宝宝像蝴蝶一样从树妈妈怀里翩翩起舞,有的树叶宝宝像小娃娃从树妈妈身上滑了下来,有的树叶宝宝像雪花一样从树妈妈身上飘了下来,有的树叶宝宝像松鼠一样从树妈妈身上跳了下来,还有的树叶宝宝像猴子一样从树妈妈身下溜了下来。树叶可真多呀,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大地毯。
14.描写冬天花的诗句参考 篇十四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北周·庾信 秋海棠 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墨 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似洛神之凌波,爱冰花之绚彩。本仙宫之玉女,忘前生之由来。身合琼玉,承清露而初馨;根无腐土,独坐照于雪海。晴辉凝寒,光满羽衣素袖;昭质贞洁,不教蜂绕蝶徊。方其月色晦明,清凉常驻;广寒香溢,桂子频来。风雨皆怡性,朝夕总忘怀。融冰为泉,烦燥灭寂于空明;偕云为侣,清虚潜生于灵台。玄机初识,邈高天之涵蕴;雾中乍见,羡冰心之未改。颐养皓魄于九天,纤手谁种?独放苍穹之一点,御园难栽。尔今与谁相期,山已白首;夫若同雪比洁,实难评排。娉婷玉立,霜姿胜于芳雅;苍茫无际,冰魂赠其远白。
15.描写冬天景物的参考作文 篇十五
情景交融类散文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由情引出景,即借景抒情。先有某种情感,想到某种景中去排遣,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荷塘月色》),自然引出月下荷塘与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一类是先身遇目接景物,勾起早有的情感,即触景生情。如“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更令人想入非非”(《听听那冷雨》),自然引出余光中对冷雨的景物描写。无论是哪一类,都是移情于景。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我们在阅读情景类散文的过程就是在景色中寻找作者感情的过程。那么如何在景物描写中寻找作者的感情呢?
一、抓住景物的特点
景物不同,作者融入的感情也是不同的。如《荷塘月色》中描绘的景物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亭亭舞女的裙”的荷叶,袅娜地开着或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如粒粒的明珠、碧天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的荷花,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荷香,脉脉的流水,闪电般的凝碧的荷波,和谐的旋律,等等,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作者淡淡的喜悦;另一类是曲折幽僻阴森的小路,蓊蓊郁郁的树,苍茫的月色,淡淡的月光,阴阴的树色,隐约的远山,没精打采的路灯,等等,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淡淡的哀愁。即使是同一景物,作者着笔的角度不同,所写景物的特点也不一样,融入的情感也完全不同。同是雨,余光中着眼于凄清———“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听听那冷雨》),我们感受到的就是凄凉冷清的乡愁之情;而郁达夫则着眼于悠闲———“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我们感受到的就是对微雨寒村的江南冬景的热爱。一凄清一悠闲,相去何止万里?因此,我们可以从景物的这些特征中剖析作者的情感倾向,是爱还是恨,是乐还是忧,是喜欢还是厌恶,是赞美还是批判。
二、把握关键语句
写景状物散文除了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外,往往还通过议论、抒情直接传达作者的感情或思想,显示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态度。这些句子是精当的、要言不烦的、画龙点睛的,有的是对所描写景物的见解或判断,有的是意义的挖掘揭示,有的是作者情感的爆发。这样的句子,要边阅读边划出来,阅读完语段后再加以筛选和整理,使文章内容、主旨具体化,然后归纳提炼,用自己的话对内容、主旨加以阐发或概括。如《荷塘月色》中有这些关键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从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想以夜游荷塘来排遣心中的烦闷,想摆脱却摆脱不了,想超脱又超脱不成,所以文章洋溢着淡淡的喜悦,又笼罩着淡淡的哀愁。《听听那冷雨》中有这样的关键句:“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更令人想入非非。”“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屋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抓住了这些,就能很快把握这篇文章的抒情脉络。这样的句子,要边阅读边划出来,阅读完语段后再加以筛选和整理,使文章内容、主旨具体化,然后归纳提炼,用自己的话对内容、情感与主旨加以阐发或概括。
三、注意写作技巧
因为作者把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景物之中,常常会采用一些写作技巧。掌握这些技巧,对阅读情景交融散文,作用是非常大的。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运用各种方法,有鲜明的比喻: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打着朵儿的花苞像“一粒粒明珠”,等等,不仅贴切,而且透露出作者的喜悦;还有生动的拟人:那袅娜的荷花,像“刚出浴的美人”,把水面白荷写得极为标致;更有新奇的通感:“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流动的光波被描写成动听的音乐,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强烈地传递着作者对景色喜悦的情绪。在《江南的冬景》中郁达夫通过想象和联想,巧借诗的意境,避实就虚:“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语言简省洗练,意象丰富,情感浓烈。
【描写冬天景物的参考作文】推荐阅读:
描写冬天景物的经典语段07-06
描写乡村的冬天作文06-08
描写冬天柳树的作文07-23
描写冬天松树的作文08-19
描写冬天景色的作文08-28
描写冬天的叙事作文11-13
描写冬天的作文二年级09-14
描写冬天的优秀作文:冬趣08-19
描写冬天的校园四年级作文12-01
描写冬天的景色的作文800字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