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问题调查报告(共12篇)(共12篇)
1.城市交通问题调查报告 篇一
重庆市城市交通问题调查报告
一、调查宗旨
本次调查宗旨旨在全面了解乘客对重庆市主城区公共交通服务的满意程度,及时并有效地了解乘客对重庆市主城区公共交通运营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此问题征询相关建议与看法,为重庆市公共交通服务决策层提供参考意见。
二、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地理范围以重庆市江北区为重点,进行抽样调查,并深入各个公交站点及社区进行调查问卷。
三、调查内容
1.乘客结构统计分析
2.统计乘客对重庆市交通状况满意度 3.了解乘客认为造成重庆市交通紧张原因 4.收集乘客对解决交通紧张的意见和建议
5.调查乘客对公共交通工具的满意度及为何不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四、调查结果说明
1、乘客个人信息统计
本次被调查对象男女样本分为男性比例为40%,女性比例为60%,主要年龄段介于18~39岁之间,乘客的收水入平介于1500元以下,之所以选择这个乘客结构在于对公交交通服务的强劲需求,基于收入水平的因素而决定了在选择出行方式方面有趋于类似的决策结果,而且在统计被调查者出行主要方式时,对公交服务的需求比更是高达到90%。
2.统计乘客对重庆市交通状况满意度
本次满意度调查分为交通状况总体评价和近两年来交通状况改善情况的评价,其中80%的乘客对重庆市交通状况总体评价为不太满意,90%的乘客对近两年来重庆市交通状况改善情况的评价为有一定改进。3.了解乘客认为造成重庆市交通紧张原因
本项调查举例了五个选项供被调查者选择,分别是A.交通体系尚不完善 B.公共交通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C,市民的交通意识薄弱 D.城市道路网络尚未健全 E,机动车增长迅速;其中选择A和E的被调查者比率持平都为40%,其他项20%。4.收集乘客对解决交通紧张的意见和建议
在这项调查中,9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加大对使用公共交通的优惠力度这一项,其中有被调查者写到“加强城市道路网络建设,科学合理设计立交桥,增设拥挤公交线路车辆,对客流量大的地区增加线路,加强交通法规宣传,增强市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法律意识”。
5.调查乘客对公共交通工具的方便程度及为何不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从这项调查显示,70%的被调查者认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不太方便,主要表现在等待时间过长,车内太过拥挤。
五、调查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或解决方案
总体来看,大多数乘客对本市主城区近两年来公共交通状况持比较中肯的态度,但在某些方面或部分人中也存有意见。通过对乘客有关公共交通“不满意”的调查显示,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高峰期乘车拥挤。
与其他调查项目相对,此项调查回答很满意和满意的比例最低,回答经常遇到车内拥挤的比例高达85%,而且从最终乘客意见归类表来看,也可证实此问题的存在很大的不满情绪。
2、公交站点候车时间太长。
反应发车时间间隔太长,另加上道路拥挤,导致乘客大量滞留。来几辆车都无法满足乘客需求。人流量大的地区班车过少现象。
3、公交运营规划方面也存问题。
如线路设计不太合理,沿途停靠虽然达到绝大多数乘客的认可水平,但还是不能一一做到每个人满意,尤其是在节假日的时候,因为公交车为了抢夺客源的目的,经常出现的乱停乱靠行为,这不仅破坏重庆市公共交通服务整体形象,也极易造成交通事故,而且在司机的态度不好,经常性的加速与减速,容易在车内拥挤情况下,造成车内人与人挤压的现象,影响乘客情绪,极个别乘客会出现滥骂的情形。
2.城市交通问题调查报告 篇二
1 林业资源调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虽然近年来, 林业管理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国营林场有所发展, 但林业建设也存在很多问题, 要认真总结多年来的经验, 进行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 包括荒山林地土壤普查、林业土地种类调查、森林资源调查。林业经济调查和搞好林业区划, 调整林业建设布局, 这是带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作, 是领导林业生产的基本功, 需要认真对待。
2 针对乌鲁木齐彩叶树种的调查与分析
乌鲁木齐的林业资源相当丰富, 众多林业资源中所占比例最大、种类最多的就是彩叶树种的种类, 一般彩叶树种观赏集中在每年的10~11月初, 截止到11月下旬可以观赏的彩叶树种类就会越来越少。彩叶树种园林配植类型有:孤植、丛植、色块与基础种植、列植、垂直绿化等。主要存在彩叶树种单调;种类比例结构及配植不合理;重区外引种, 轻自主选育和本地资源开发;苗木生产不够规范, 受市场不良炒作影响大等问题。建议挖掘本地彩叶树种资源, 引进急需树种;优化配植, 扩大应用范围, 提高养护管理水平。为使乌鲁木齐园林在彩叶树种造景方面得到发展, 应先调查摸清其现有彩叶树种资源及其应用状况, 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和扩大现有彩叶树种资源的可行性方案与建议, 为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乌鲁木齐城市园林景观提供依据。
2.1 调查范围和方法
为了详细了解城市林业资源中彩叶树种的数据信息, 城市林业管理部门要在城区内所有的公共绿地和风景区绿地中进行搜索和调查,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 以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例如:城区中的人民公园、红山公园、儿童公园、人民广场、街道绿地等, 对多个地点进行实地的调查和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乌鲁木齐市彩叶树种名录, 并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总结与分析。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2.1 彩叶树种资源及其类型。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在乌鲁木齐市所包含的众多树种中占据数量最大, 其中彩叶树种分为秋色叶类、常色叶类、春秋色叶类3大类别, 一共有17科46种, 最为广泛的是蔷薇科就占据16种。证实乌鲁木齐市林业资源较多的树种之一是彩叶树种, 其分布范围广, 是园林景观中重要的景观之一。
2.2.2 彩叶树种彩叶物侯特征与分析。
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调查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植物详细的栽植时间段, 才能准确调查。彩叶树种一般是在每年的10~11月初生长茂盛, 到了11月下旬彩叶就会逐渐脱落。城市林业资源调查部门要根据植物的生长周期制定合理的调查流程, 准确掌握植物的种类的数据信息, 以便更好地管理。
3 做好城市林业调查工作的建议
3.1 要确保林业资源调查工作的质量
想要有效保证城市林业资源调查工作的质量, 首先要选择专业的负责人, 具备良好的责任心、较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还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分析能力。城市林业调查工作是一项科研性的基础工作, 涉及到多种学科、多种专业。特别是编写林业区划初步方案的技术人员应该是由有多专业综合能力, 对实际情况特别熟悉, 又能写作的技术人员担任。
3.2 搞好专题调查
对所要研究和调查的内容进行系统性的规划, 进行对专业、多学科的综合性调查, 详细了解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如:自然灾害、水土流失、气候变迁等, 不断总结工作经验, 做出对今后农林牧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关键性措施。每个区域县都应该树立2~3个如何扭转生态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的典型。
4 结语
针对城市林业资源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 保证森林资源调查方法完全符合实际要求, 从而对存在的问题有效处理。在调查过程中要彻底摸清森林资源的生长规律和分布特点, 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虽然我国林业资源调查已经初显成效, 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 要想实现对林业资源全面科学的调查, 达到林业经营管理的最优化, 还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有政策的大力支持才行。
摘要:当前我国林业资源的调查过程中还有很多缺陷, 导致不能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具体的管理, 也因此影响林业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怎样合理改善我国林业资源的调查方法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林业管理部门应在现行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林业资源调查方式, 提升调查能力。
关键词:森林资源,调查,有关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宝义, 白丽秋, 朱晓军.从科尔沁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林业生态建设[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8 (4)
[2] 中国森林资源第七次清查结果及其分析[J].林业经济, 2010 (2)
3.城市交通问题调查报告 篇三
目前,国内影院非票房收入主要包括卖品(以爆米花和可乐为主的食品)、广告和衍生品销售。其中卖品收入是非票房收入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所有影城都可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广告收入则根据影城观影人次和所处位置不同有所差别;衍生品销售由于整体市场环境欠成熟而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卖品部:非票房收入的主力
作为电影院非票房收入的主要来源,卖品部一直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据记者了解,目前影院卖品部的收入比例大概占票房总额的5%-20%(注:行业内统计非票房收入比例一般计算其与票房总额的比例,而非其與影院整体营收总额的比例),大多影院在10%上下徘徊,能够做到15%已属成绩斐然,做到20%者更是寥寥无几。
卖品当中,爆米花和可乐已扎根城市观影消费,其销售比例可占到卖品总额的30%以上,一些影院甚至超过50%。
其他卖品种类繁多。
“亲民型”影院多走大众路线,以国内常见品牌为主;“高端型”影院则主打进口食品,价格相对昂贵。为了提高卖品种类及差异性,很多影院开始尝试自制食品,比如星美旗下影城增设了现场加工的热狗、汉堡、比萨等快餐;而位于蓝色港湾的传奇时代影城则在暑期推出了自制水果杯,据负责人介绍,销量“很不错”。
在增加卖品种类方面,首都电影院副总经理于超强调,“一定要结合影院自身特点和周围环境。比如影院若位于商圈或者超市附近,就最好选择国外品牌,避免同质化竞争。”于超还指出,尽量选择吃时不响、少果壳、气味不重的卖品,这样可以避免干扰观影氛围,并减少清洁人员的工作量。
除了销售额,“购买率”也是衡量卖品销售业绩的另一重要指标。
购买率即购买卖品的观众数量与观影总人次的比例。“一般影城的卖品购买率大概在20%左右。”耀莱国际影城(五棵松店)店长张宁向记者介绍,“越高端的影城,观众的消费能力越高,购买率也越高。耀莱倾向亲民路线,而且观众基数大,购买率在22%-25%。”据记者了解,保利国际影城(马家堡店)和传奇时代影城都定位高端路线,前者的购买率为30%,后者则达到了40%。
在影院卖品价格居高、受到颇多质疑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卖品购买率成为影院经理最关心的问题。广州华影青宫影城副总经理张庆鹏认为,首先要完善管理制度并建立员工奖惩机制。“卖品业绩直接和个人收入挂钩,可有效增加员工积极性,他会研究哪种商品好卖,并放到显眼位置,微笑服务、主动推销。”
刘振华则借鉴了迪士尼主题公园的经验:“在迪斯尼公园,随处可见卖品部,一来方便游客,二来可以不断加强顾客的购买欲望。影院也一样,在检票口、观众必经通道、影厅门口等人流多的地方,设置几个卖品零售点和手推零售车,可以促使观众二次、三次消费。有些观众即使开始不想消费,不断见到零售点也有可能会购买。”刘振华的想法在一些影城已经得到了实践。星美旗下很多影院在检票口等位置都增设了简易卖品部,记者在万达国际影城(CBD店)甚至见到由工作人员扮成“小丑”在走廊的临时卖品部招徕顾客。
广告业务:映前广告较成熟 阵地广告仍“乱战”
据国内最大的映前广告代理公司——央视三维官网数据,国内电影观众年龄在20-34岁的比例为68%,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比例为41%,职业性质为白领和管理层的人群比例为59%。“高端、时尚、受众人群消费能力强”的受众定位让电影院越来越受到商家青睐。“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看报纸,网络受众又比较杂,而影院能够帮助我们直接影响到高消费年轻人。”有广告客户如此描述对影院媒体的看法。
广告主的热情为影院经营者带来更多收入可能。
据悉,2010年影院整体广告收入大约在七八亿元,2011年达到了11亿元,有约40%的增长率。影院广告收入分为映前广告和阵地广告。目前映前广告主要由央视三维和晶茂传媒两家全国性公司掌控,分别占市场份额的60%和20%-30%。各省市也有地方性广告公司小范围经营。影院阵地广告则由于难以资源整合及统一标准,各影院尚处于单打独斗阶段。较有规模的为华谊兄弟传媒经营的LED显示屏广告,以及博杰传媒经营的数码海报。
“随着全国影院数量不断增加、一线电影市场更加成熟、二三线电影市场快速发展,影院映前广告市场有很大提升空间。”央视三维电影传媒公司媒介经理付操表示。对于影院经营者来说,映前广告的提升前景较为明晰——主要依靠人次增长;而阵地广告则由于整体行业欠成熟,蕴藏了更大商机。据记者了解,包括央视三维、博杰传媒、宇际星海传媒在内的很多电影相关广告公司都在对影院阵地广告这片尚待开发的“处女地”跃跃欲试。
“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众多影院资源难以整合,也无法制定统一标准。”北京宇际星海广告有限公司总裁辛晓东表示。“影院情况五花八门,有些影院可能根本无法实现客户想要的效果。”博杰传媒媒介中心总经理赵海燕也对记者说。
在众多广告公司畏难不前之时,有些影院管理公司却已率先实现了内部整合。据记者了解,星美集团于去年成立了星美今晟国际广告公司(以下简称“今晟广告公司”),将影院资源统一整合管理。
“整合资源、统一管理的优势首先在于专业性,广告公司的团队较单家影院的市场部更为专业;其次形成连锁规模后合作形式更灵活,范围也更广泛;而且很多人次不高、鲜有广告收入的小影院也可以分一杯羹。”星美国际集团总裁郑吉崇表示。而对于让众多广告公司畏难的统一标准问题,郑吉崇介绍,今晟广告公司将星美旗下影院资源分为A、B、C、D几个不同等级,再根据展位所占空间和档期差异制定价格标准。
除去映前广告和阵地广告,不少影院和广告公司还开发了其他广告模式,座椅广告、影厅冠名、墙体投影等等五花八门。尤其在二三线城市,不少影院布满了“花花绿绿”的广告,甚至“喧宾夺主”地抢过了电影海报的风头。也有影院,比如UME系列影城,为了保持观影氛围拒绝所有商业性阵地广告。
衍生品及其他:尚处“荒蛮”
“在美国,一款电影衍生品玩具能够收益上亿美金;而在中国,一款普通衍生品玩具的收益往往只有几万人民币。”身兼影客藏品品牌创始人的辛晓东向记者介绍。目前国内电影衍生品市场主要被“影客”“影踪”和“华信博”三个品牌垄断。在美国和韩国,电影衍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是玩具店和网络,而在中国,电影院仍是主打市场之一。
据辛晓东介绍,目前影客藏品出品的衍生品,有40%流入影院,30%进入商场,其余30%则在网上售卖。“我们在成本价基础上加价5%-15%卖给电影院,电影院再加价1-2倍。”但辛晓东认为,影院高价售卖电影衍生品是根据产品的高端定位和观影人群的消费能力而定的。“价高”并非阻碍国内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关键。
“现在国内衍生品市场,从版权管理、概念设计、产品生产到渠道管理,各个环节都不成熟。”另一家电影衍生品设计生产公司北京影踪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磊表示。电影整体市场环境不成熟是衍生品发展最大桎梏。“缺乏有影响力的电影品牌、电影人物;制片方也忽视衍生品环节;没有形成相当的规模和成熟的渠道;观众也尚未养成购买电影后产品的消费习惯。”辛晓东说。北京新影联院线总经理黄群飞则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评价说:“电影衍生品非生活必需品,价钱偏高,电影本身的影响力又不够,很难让大众接受。”
“中国电影的衍生品要想做好,必须寻找一些拥有巨大影响力、可持续的电影品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强有力的营销。连续推出一款款质量上乘的精品,才能逐渐将市场培育成熟。”辛晓认为,“这不仅是商品问题,更是营销问题。”
除了卖品、广告、衍生品,很多影院非票房收入还包括场租收入。
例如某影院以10平米空地招租一家冰激凌店,年收入100万元。UME华星国际影城的场地租金一年也能进账400多万元。为了取得更高收益,有些影院开始和商家“联和经营”。例如耀莱国际影城(五棵松店)便吸纳了冷饮、冰激凌、饰品等多个品牌入驻,由商家自主经营,利润与影院分成。
4.城市住房问题调查 篇四
中国是一个大国,拥有着13亿多人口。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的积聚。然而住房便成了问题,住房老龄化,现在住房如何解决便成了一个大问题。
目前,我国政府在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的过程中,针对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采取的是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的做法。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认真研究分析问题所在,下面将就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做一探讨。
一、科学评估“中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正确引导住房消费需求的有效增长
科学评估“中低收入家庭”涉及到整个社会分配制度的运作、监控机制,要完善这些机制在短期是难以实现的。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创造条件,积极向这个方向努力,力求逐步准确、科学地对“中低收入家庭”进行评估,以完善住房市场流通体制,提升住宅产业发展的整体效益水平。一是应尽快建立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并将其与已实行的个人存款实名制相联系,准确掌握家庭收入情况,建立家庭收入档案,严格审查、登记,并实行动态管理,切实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利益。二是应建立起一种新的工薪阶层住房供给的机制,改变中、低收入一勺烩的局面,提高政府住房政策的针对性。三是积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倡有能力的居民应从市场上去实现在我国目前中央与地方财政均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有必要建立起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各类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的分流机制。
二、严格规范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构成,确定其合理的定位,真正做到“雪中送炭”,达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居住问题的目的与完全意义上的商品房相比,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构成及价格形成机制有很大的差异,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为:(1)价格残缺。(2)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3)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的消费对象有一定的限定,因而其价格只存在于局部市场
目前,我国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实施,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它只解决了一部分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离现实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从居民的承受力这个角度来看,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许多城镇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与一般家庭年收入之比
高达10倍甚至10倍以上,远远高于世行测算的合理比例3-6倍。分析造成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偏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尽管政策对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用地实施行政划拨的扶持优惠政策,但仅免收的是土地出让金。有关的土地税费、征地费、拆迁安置费并未减免。二是公建配套设施建设费用较高,加大了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成本。三是一些开发商在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和销售过程中,并没有将国家给予的扶持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把政府要求减免的费用仍然打入成本,或加收不合理费用,从中赚取规定外的利润。四是由于目前对经济适用住房的认购对象还缺乏严格的界定,加之审核确认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一些高收入者为了投资增值之目的,通过各种关系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也抬高了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
经济适用住房是以经济为前提的,因此其合理的价格定位尤为关
键。而在确定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时,除了要考虑成本因素外,还应兼顾中低收入家庭的支付能力。为此,在对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管理方面,首先应尽快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条例,严格规范价格构成,这是促进我国住房建设加快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应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对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构成所做的原则性规定来规范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构成,明确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构成各项因素的内涵和外延,划定哪些费用应当计入成本,哪些不合理的费用应取消。可考虑削减或免去以下费用:大市政或小区内公建配套建设费、减半或免收一些行政事业性收费。
其次,经济适用房指导价格的制定应遵循价格形成规律,各类经济适用房价格也应有差异,避免“一刀切”。国家指导价格的制定应充分体现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作用,综合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房地产发展水平等方面因素,体现“物有所值”。具体而言,各地区、各类型经济适用房价的差别应包括地区、地段、结构、标准、质量、朝向的差别等等,以避免市场价差关系引发的混乱及形成新的空置和分配不公
最后,应强化价格审核制度,建立经济适用住房成本约束机制,严格限制一些开发商借“经济适用住房”之名,低价获得土地,高价销售房子,赚取额外利润。
三、适度地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规模,提高城市发展的动态社会效益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即使是经济发达国家,仍存
在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问题。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在其政府公屋住房政策中,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具体来说,可采取如下策略。
首先,在经济适用住房政策与普通商品住房政策未并轨前,低标准的经济适用房的总规模应依据地区或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化程度来综合制定。其次,经济适用住房应该以销定产。第三,经济适用房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增量住宅形成新的空置房,但也可能对原有空置房的销售构成冲击。经济适用房发展中心及供应商拨出部分经济适用房与上市的已售旧公房进行置换,采取平进平出的原则,以市场惯用的比较评估法对要求改善住房的住户房屋进行评估,双方价格确认后补差置换,在此基础上把收购的旧房以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和条件及配售程序进行配售。如此可扩大经济适用房配售的受益面,业务空间也将更为广阔。
第四,在现阶段,应实行“补人头”和“补砖头”并举的政策。发放住房补贴俗称“补人头”,免土地出让金和规费减半的经济适用住房俗称为“补砖头”。尽管“补人头”做法更符合住房货币化发展的要求,但目前或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少企业和单位还发不出住房补贴,即无法实现“补人头”,政府用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的办法“补砖头”,也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补人头”是优于“补砖头”的一种政策选择。因为,其一,能够避免对住房市场的直接干预;其二,财政补贴的作用直接到达需要补贴的人员,并全部转化为消费者的福利满足,而不会在住房建设阶段产生效益流失或被生产者所占
有;其三,政府不需要付出巨额的监督成本,提高了政府的市场调控效率;其四,能充分地鼓励居民自置住房。因此,应创造条件在一些地区的一些单位率先对自愿购房的中等偏低收入家庭采用更为有效的现金补贴方式,鼓励他们从市场上解决居住问题。作为一项社会再分配政策工具,各地在实施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时,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总之,政府职能部门的主要责任应该是搞好服务,加强监管力度,促使开发企业发挥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竞争优势、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质量,在满足社会住房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增强企业的内部收益,上缴更多的税收,最终达到既增强企业开发实力又提升住房开发国家收益水平的根本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在住房建设开发领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使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中源源不断、最稳定、最有活力的经济增加.现代服务于管理系 物流管理092班张瑶瑶
5.城市居民贫困问题调查 篇五
一直以来,专家、学者们对中国贫困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农村贫困。而如今城市贫困问题已成为我们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因此,研究和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现将这次调研情况及建议汇报如下:
一、我区城市贫困居民的概况及其生活状况
由于非农业人口越来越多,困难企业也越来越多,下岗失业人员多。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惠民政策在我区得到较好落实,我区城乡居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绝大多数群众走上了富裕之路。(但经济再发达,也有贫困群体,贫困问题是世界共性的问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企业下岗、失业机制的启动,大量隐性失业人员显性化,失业规模在不断扩大,而社会保障体制转型的滞后,失业救助的力度不够和最低生活保障的不完善,有相当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得到的救助有限或根本得不到社会救助而沦为贫困者。说明城市新贫困的实质是适应体制转轨的失业型贫困。我区城市贫困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并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城市贫困人员日益增加,贫困群体的规模较大。二是城市贫困群体构成有新的变化。
三是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有所加深,生活相当艰难。
四是产生城市贫困人口的原因仍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城市扶贫解决
将有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按我国通行的贫困概念,贫困有绝对和相对之别。在我区绝对贫困人口在现行政策下已基本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的范畴,实现了“应保尽保”,已基本摆脱了绝对贫困的困境,但其生活仍十分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贫困家庭实际收入低下,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二)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以吃住为主,仅仅维持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低水平阶段。
(三)家庭无积蓄,负债较重,抗御生活风险能力极其微弱。
二、产生城市贫困群体的原因分析
造成城市居民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经济体制和政策变动方面的原因,也有贫困家庭和个人方面的原因,既有现实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历史方面的因素,而且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错综复杂。
(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引发大面积下岗和失业,是贫困人口增加的直接根源。
(二)企业效益低下,职工收入低,工资福利得不到保障,是城市贫困人口增加的重要原因。
(三)劳动力供求结构脱节失衡,就业环境低迷,是部分人生活陷入贫困的原因之一。
(四)城市居民的个人与家庭自身条件限制,也对贫困有直接影响。
另外,有不少居民家庭表面上从工资、经济收入上看,已超出了低保标准,但因家庭中长年有病或子女上学而陷入贫困,甚至负债累累。
三、解决城市贫困居民生活困难的对策思考
目前,无论是在相对贫穷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在生产力发达、富裕的发达国家,城市贫困都是大量存在而且日趋严重,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因此,许多国家在实现经济增长和减轻贫困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4.1扩大就业
4.1.1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第一,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规模。第二,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场地安排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促进各类群体创业带动就业。第三,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机制,促进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4.1.2转变就业观念。目前,许多失业人员存在思想观念保守落后的问题,再就业要求高,择业时个人主观随意性强,导致就业困难。所以,失业人员要转变这种落后的就业观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工作。
4.2 增加收入
4.2.1加强教育,增强贫困群体的增收能力。首先,教育能够使城市贫困群体明确主体脱贫意识。其次,教育不仅仅是针对低收入家庭劳动力本身的陈旧思想观念和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其子女的文化教育,以摆脱“低收入——低学历——低就业——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因此,在低收入家庭子女教育方面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照。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
4.2.2完善分配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同分配的制度。采取措施制止城市部门中的身份等级制度,消除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障碍和壁垒,实现劳动者之间的同工同酬。提高个人个人所个税的征收标准,减轻城市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4.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贫困群体的负担
4.3.1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第一,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减轻城市贫困家庭的养老负担。第二,完善城市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健全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减轻城市低收入者地医疗负担。第三,完善事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性作用。第四,继续通过划拨国有资产,扩大彩票发行等渠道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4.3.2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分类施保,实现应保尽保。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扩大城镇社会救助的覆盖面,将进城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救助的范围。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保障低保边缘群体的基本生活。
4.3.3加强宏观调控,抑制物价房价过快增长。政府部门要加强行政干预,以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加强价格监管,控制物价房价的过快增长。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生活负担。
5.结论
6.城市交通问题调查报告 篇六
刘美霞
调查时间:2014-05-10 调查地点:明德小学
调查对象:学生、家长
调查方法:试题测试、走访
调 查 人:刘美霞
一、小学生易发交通事故的原因
1、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行为无常。这种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使他们在通行道路和街道时,或蹦蹦跳跳,或嬉戏打闹,行走路线变化无常,想跑就跑,想走就走,任意穿行,行动突然;有时骑车时还会勾肩搭背,甚至骑自行车大撒把或比试骑车技术,不注意避让车辆和行人,不顾前后左右,这样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2、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由于现在总是把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升学率的高低挂钩,因此学校把时间都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传授;同时,交警部门在宣传教育上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流于形式。现在的中小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有很多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交通违法,对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
3、通行方式工具的现代化和便捷化和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使用技能存在很大差距。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摩托车、电动车、汽车等的普遍使用,家长出于对自己子女的关怀和上下学的方便,往往毫不犹豫的就购买给学生,但却没有让学生学习相关的交通法规就上路。正所谓“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中小
学生由于好奇心强,思维简单,思想幼稚,敢于冒险,什么都敢接触,什么都想尝试。基于这些心理特点他们就会贸然驾驶一些自己根本不能驾驭的交通工具,近年来中小学生驾驶摩托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举不胜举。
4、家长监护不力,缺乏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和保护。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孩子结伴出玩时,不注意遵守交通法规,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时有发生。再就是一些家长自己对交通法规就知之甚微,更无从谈起教育孩子,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面前不遵守交通法规,没能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这些都无形中对未成年人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当前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及分析
1、学校教育方面:一是衡量学生老师学校成绩的标杆有偏差。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各中、小学校都以学生升入重点中学或考入重点大学的人数多少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教育导向的错误,必然造成管理重心的偏移,因而不可避免的出现学校忽视学生交通安全的问题。二是学校交通安全基础教育薄弱。学校主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很少,即使有交警部门来督促,多半都是走走过场而己;学生的交通安全防护差不多都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学校将学生的安全责任完全寄希望于家庭和社会;学校对学生遵守交通法律的情况掌握不实,缺乏必要的考试、考核和督导;教育的对象层面窄,仅限于小学生或低年级的学生,中学生很少有上交通安全课的,更不用说参加交通安全实践活动了。三是对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的规范欠思考。学校对接送学生的机动车是否合法全然不知,也不闻不问;对学校的安全提示牌、警示牌、人行横道线设置缺乏必要的考虑和规划,各种标志、提示、警示牌等交通安全设施很不完善。
2、学生自身因素方面:一是由于中小学生自身生性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在进行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行动时,往往比较盲目,不计后果盲撞参与,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的主要违法行为有:过马路时随意抢道,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道路;骑车在公路上互相追逐、胡闹玩耍等;乘坐无牌无证、超员、超载车和农用车、拖拉机等等。二是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普通较少。对110、122、120这些常识性的报案电话也不太熟知,因而常常出现中小学生骑车上车、成群结队,步行上路,不守交规,搭乘公车不守秩序等现象发生,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方面:一方面从警力而言。由于基层中队及一线交警承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任务重,工作忙,日常交通管理勤务已显得捉襟见
肘,因而面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少数同志确实存在为完成任务而走过场的现象。另一方面宣传形式和内容单
一、枯燥。上交通安全法制课、作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报告、播放电视光盘和图片展览几乎是惯用的几种宣传方式。缺少针对性、新颖性,中小学生接收效果相对较差。
二、预防小学生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的对策
小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直接造成人身伤亡,而且使无数个幸福的家庭片刻间支离破碎;不仅威胁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活动,也让家庭忧心忡忡,影响家长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家长的寄托,学生交通安全问题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学生的交通安全也迫切需要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宣传部门、法制部门以及学校、家长、学生等社会方方面面各个阶层共同来重视和解决。公安部制作的“篮球女孩”警示片真实反映了一个花季女孩的被无情的车轮碾碎了幸福的童年,给广大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力。交通事故已成为威胁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的交通安全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强和改进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已刻不容缓。目前,在校学生和幼儿园儿童人数巨大,因而,如何卓有成效地预防和控制威胁中小学生人身安全的最危险因素——道路交通事故,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
(一)、学校要尽教育培训之责。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纳入教育的内容。交通安全是一门学问,不可能听几次安全教育课就能全部听懂,对交通法规的各项规定,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因而学校有义务和责任培养中小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交通安全绝不仅仅是一门知识,而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使学生自觉地去遵守,去落实到行动中,要达到这个目的,离开教育部门是不可能完成的。
(二)、家长要尽监护教育之责。
家长应为未成年孩子避险承担责任。既要放手锻炼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特别是遇到困难时的应急处理和避险的能力;又要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知识,使他们拥有健康的交通心理,良好的交通意识,正确的交通行为,促使其面对不同险情时具备相应的自救能力。有专家建议,家长不要让10岁以下儿童单
独过马路,家长应带领孩子过马路直至他们掌握了安全步行的技能和判断能力。与此 同时,家长还应明白言教不如身教的道理,出行时时时处处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以身作则。
4、驾驶员要尽职尽责。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虽很复杂,但在道路交通安全这一系统工程中,驾驶员是基础和源头,是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则是毋庸置疑的。驾驶员素质问题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安全管理制度就不可能落到实处。其他工作做的再多、再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也可能会功亏一篑。而驾驶员素质的提高,决不仅仅是驾驶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安全意识的养成。许多道路交通事故的教训表明,驾驶员安全知识的缺乏和安全意识的淡薄是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目前,驾车不系安全带、打手机、聊天等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非常普遍;让行理念和充分考虑其他交通参与者的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驾驶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还没有形成;更多的学车者进驾校只是为了应对考试,更快地拿到驾驶证,而忽视安全驾驶知识的学习,客观上仍存在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漠视。引导驾驶员树立安全第一、珍爱生命的良好职业素质,树立良好的驾驶习惯,已成为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和避免交通事故、确保行车安全的当务之急。为此,交通部将在多年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从培养驾驶员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入手,全面加强驾驶员培训工作,进一步夯实道路交通安全的首道防线。
5、交警要尽监督管理之责。
在学校、幼儿园周边道路设置完善的警告、限速、慢行、让行等交通标志及交通安全设施,在学校门前的道路上施划人行横道线,有条件的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在学校周边有条件的道路设置上学、放学时段的临时停车泊位,方便接送学生车辆停放。
总之,我国中小学生近2亿,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面对复杂的交通现状,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必须要引起各部门的重视,短期行为和临时性的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宣传教育是保护学生交通安全的必要手
7.城市交通问题调查报告 篇七
从十八大以来中央方方面面的会议,都非常重视“推进城镇化”,我们站在又一个历史节点上,作为城乡之间的纽带、推进城镇化最重要动力元素之一的农民工是问题的关键,而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障问题,使他们安心地在城市工作,不但是促进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一个有效方案,也是推进城镇化的一剂对症良药,解决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迫在眉睫。
一、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情况问卷调查
我们这次的问卷采取实地调研,主要选取了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上海火车站以及上海南站这两个地方,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回收率达到77.78 %,获得了大量的真实数据。
在140位被访问者中,大部分农民工来自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湖南省、东北三省及安徽省等地。其中,男性人数占到84.29%,在总数上男性大于女性。他们的年龄以20岁—30岁的人数最多,占到总数的45.71%,30岁以下的人数占总数的50.71%,30—40岁的占总数19.29%,40—50岁占到14.29%,50岁以上的同为14.29%。从统计出的数字来看,目前,城市农民工中,青年人是主体,这次调查中, 95%的农民工都来自外省,而其中56.43%的人为已婚, 42.86%的人未婚,因此,现在到城市务工人员虽然以年轻人居多,但很多都是已婚的青年农民工,他们不但要解决自身在城市生存的问题,还要解决一家人的生计问题。而我们调查得出他们的月平均工资,75.53%的人在1000—3000元左右,5.11%的人还在1000元以下,15.57%的月平均工资在3000—4000元,只有3.79%的人在5000元以上, 而且,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这部分人往往从事的是高危险的行业,例如:驾驶土方机、高楼修缮、清洁等工作。
从受教育程度上,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仅为整体的12.5%,大专以上的仅为4.42%,一般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居多,小学毕业的占总数的45.78%,初中毕业的占27.31%, 没上过学的占8.99%。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城市务工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有的农民工识字很少,更别说要其与企业主、工地老板去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当其权益受到侵害时去维权,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极为陌生又难以操作的事情。
在本次调查中,85%的务工人员选择来城市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能赚到钱,57.75%的农民工在农忙时要回去处理农务,有时需要回去的为23.34%,基本不需要回去的为17.04%。而且75.67%的农民工表示,他们在城市工作15年的可能性较小,15.26%的人表示不可能在城市连续工作15年。由此可见,大多数农民工在城市都是以打短工为主,他们工作的时间既有季节性又有不稳定性特点,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城市工作的高流动性。农民工们由于不长时间待在一个城市、经常要换工作地点,所以他们更多的人选择回乡参保。参保情况见图1。
当问到未来哪种养老方式可靠时,60.77%的人都选择了靠自己,10.54%的人选择了靠家人,只有15.41%的人才觉得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可靠。面对是否认为社会养老保险能否对老年生活起到保障时,70.47%的人都选择了“不好说”,20.23%的人认为基本能保障,而认为完全能保障的人仅为1%。而当问起“国家解决进城务工人员个人养老问题持什么态度”时,只有7%的人有很高期望,20.1%的人有较高期望,将近72.9%的人有较低期望和不抱期望。采访中的73.21%的人都不愿意或者对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采取“不好说”的态度,只有26.79%的人愿意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而面对“养儿防老”的说法大家似乎都比较认同,这说明以前农村的老观念、旧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
当涉及到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占工资多少比例时, 农民工们都觉得占的比例越少越好,因为他们平时的生活负担已经太重了,承受不起高额的额外支出,更多人宁愿选择不交养老保险。具体见图2。
当问到养老保险金的缴费年限时,多数农民工都表示年限越少越好,其中48.76%的人选择缴费年限在10年以下,20.44%的人选择缴费年限在15年以下,17.23%的人选择缴费年限在20年以下,12.89%的人选择缴费年限在25年以下。
当涉及到愿意选择在哪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时, 80.13%的农民工表示愿意回乡参保,选择在工作所在城市参保的仅为10.56%,选择暂时不愿参保的为6.47%,可见农民工们对企业主、老板、社保部门极度的不信任,宁愿回乡参保,也不愿在城市“浪费”这一部分的钱。这就造成了城市农民工尽管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工作,但最后还是被区别对待,甚至回乡养老的尴尬局面。
这次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问题得到了大家的认同。题目是“如果单位和您个人每月各出一部分资金,并将此两项金额的合计数以类似银行储蓄存单的形式发放到您手中,作为你的个人财产,由您自己保管和携带,专门用于您将来的养老保障,您愿意接受这种做法吗?”对此,绝大多数人表示赞同,并且大家认为,在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管理上,以后应该多多采取这样的方式。如图3。
最后是我们关于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中最大困难的探讨,多数的原因就是因为收入不够高,平时的月收入只够解决日常的温饱问题,甚至还不够用,对农民工来说又怎么愿意从本身低水平的工资中再拿出一部分用于缴纳养老保险呢?见图4。
二、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已有文献资料的查阅和通过对140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各地农民工养老保险规定的口径不统一,差异巨大
据调查:农民工能够稳定在同一个地方工作的时间为2年左右,在一年内换工作的比例超过50%。许多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不高,在频繁的换工作、换工作地点的同时还要去了解学习每个地区不同且繁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规定,这对于他们来说难度巨大。另外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立法现状是全国性立法滞后,地方性立法差异大、立法层次低。这些使得近3亿的农民工养老保险覆盖率很低。
2、农民工参保率低、退保率高
正如问卷调查显示,由于大多数农民工自身的文化不高,自身收入水平比较低,再加上许多私营企业的业主社会责任感不强,一般不会主动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费, 导致农民工参保率低。
另外,农民工退保现象长时间以来就存在,近年来这种现象并没有消失。一方面农民工社保问题得不到充分解决,这必然会损害农民工自身利益;也正是因为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完善,打击了企业以及农民工缴纳保费的积极性。同时,制度本身也不能为农民工参保提供便利条件。这些都是农民工退保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3、转移衔接机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农民工流动性强,他们有着在不同城市参加过养老保险的特点。转移接续机制尚不完备,但在实际操作中农民工很难合并其他各地已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新的《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规定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可以进行转移接续, 但目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成熟的制度,新制度与农保的接续也就无从谈起。另外按有关规定,农民工可以选择:一是,只在一个城镇参保,随后就一直在这里,积累缴费至规定年限。二是,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转移到社会养老保险机构统一接收农民工在其他城市缴纳的个人账户余额。三是,农民工将已缴纳的个人账户余额转入其户口所在地。这几种方法看似容易,但在实际操作中执行起来却不尽人意。
4、农民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过长、资金过高
按现有的政策规定,和城镇居民享受养老保险的年纪一样,男性达到60周岁,女性达到55周岁,并且持续缴费达15年以上。由于农民工基本上从事的都是餐饮业、服务业、建筑、搬运、工厂流水线等技术含量低的行业,流动频繁,他们最多在一个地方持续干上5、6年,一般纯体力的农民工大概为2—3年。这就导致许多农民工在同一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很难达到累计缴费15年。而农民工大多数从事的是低报酬的工作,所以15年的缴费年限对于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经济压力。
5、缺乏对用人企业应负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
处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在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际运行时,必然有一些企业会千方百计不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不缴、欠缴、缓缴、瞒报参保人数、缴费工资、不办理养老保险登记、不提供有关资料等行为都可能出现,现在还没有制定严格的监督和惩罚办法,来遏止以上行为的发生,这势必会使农民工的参保积极性和权益受到损害。
三、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1、加强培训,提高农民工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18%的农民工表示不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21.5%的农民工表示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养老问题,两项相加的比例高达39.3%,这说明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自我保障意识薄弱,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养老保险上的需求。因此政府相关部门急需加强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可借助网络、新闻媒体、讲座等渠道,向农民工宣传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知识,从而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提高参保积极性。另外,要对村里和城镇企业中的农民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让他们的社会养老保险有更强的法律保障。
2、加强立法,出台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民工社会养老 保障制度
任何一项制度只有被法律形式明确后,实施起来才有合法依据。因此,为了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应尽快出台一部针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法律,把为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作为每个用人单位应尽的法定义务;将农民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进行专项管理,确保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风险;同时还要用强制手段对农民工保险进行约束,明确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措施,依法惩处虚报用工人数、逃避缴纳保险责任等现象,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鉴于我国的现实国情,本文认为现阶段应该采取分类、分层的方法,分步骤地解决农民工的养老问题。我国农民工群体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完全市民化的农民工, 这一类农民工相对固定,易于管理而且大部分已是熟练工人;二是市民化程度较高、流动性也较强的农民工,这类农民工具有亦工亦农、亦城亦乡、工作流动性大、收入不稳定且偏低等特点;三是市民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工,即间断性在城镇务工和回乡务农,以农业为主,以务工为辅。对于第一类农民工应纳入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与城市职工相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企业缴费比例由各地方政府确定。第二类农民工建立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制度。农民工可以凭借身份证和工作证明在务工城市的社会保险机构办理个人账户,并能够随时查询。采取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模式,就等于每年都为其账户注入资金, 在其老年时就可积累一部分资金,使农民工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对于第三类农民工,进城务工只是他们的短期行为,他们的“根”仍在农村,本质上还是纯粹的农民。因此, 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逐步建立,把他们纳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可行。
3、加强对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监管力度
近年来,中央政府陆续出台了许多文件、法案,对农民工养老问题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各个地方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可见,在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问题上,光有办法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各个地方政府、企业实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过程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地方政府只注重本地的招商引资,而对于一些不规范的企业不给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金采取了默示态度, 建议成立相关的协会组织,专门监督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执行情况。这一组织独立于政府部门,但有权在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上监督政府、监督企业,并且对于这类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组织,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引导。这样,就能更有力地确保从中央到地方关于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各项法案、规定的执行效率不断提升。
4、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中国目前社会结构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容易人为拉大城乡之间的差距,造成管理上的不便。可以说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阻碍了中国城镇化进程,农民工进了城,在城市工作,但他的财产和人身权利仍然在农村,因此改革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势在必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战略任务,“第一就是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逐步解决现有2亿多和每年新增1000多万农民工的半市民化问题。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分类推进的原则,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市居民,全面放开小城镇的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小城镇的限制”。
5、加大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提高养老保险金管理效率
农民工养老保险存在“两难”,一是用工企业或单位缴费难征收到位;二是保费转移、接续难。这严重挫伤了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也给农民工下一步的续保造成了困难。另外,转移手续繁琐和办理手续所涉及的部门多,一些文化程度低的农民根本无法办理,或者去办理浪费了大量精力,因此,社会养老保险有必要实行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 这样既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又更加准确。
摘要:随着农民工这个群体的不断壮大,他们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农民工问题也成了社会热点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本文在对上海城市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8.浅议城市交通若干问题及措施 篇八
城市交通问题是近来工业发达国家一直为之困扰的问题。我国城市的经济贸易和社会活动日益繁忙,城市交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长,传统的道路交通设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当前,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极其严重,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根本治理,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可见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方式结构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但在一些城市的交通规划中,交通方式结构的确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缺少说服力并且几个不同类型的城市,交通结构却十分相似,缺乏城市的个性。
一、我国当前交通所面临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城市交通拥挤这种局面产生的其直接原因是道路面积严重不足。首先,我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尚不及发达国家的1/3。其次,我国大城市市区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
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根据我国轿车增长分析,每当轿车拥有量年增长率超过20%时,必将引起当年以及随后几年城市交通恶化。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阻碍着汽车化在城市的实现。
3、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公共汽车交通的萎缩,加速了自行车的极度膨胀,反过来又影响城市交通拥挤的波及范围。
4、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由于设施明显不足,管理疏漏不少,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
5、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有一些大城市热衷于建设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出现了许多立交桥、高架路和城市环路,以为只有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交通问题,实际上这种办法只能缓和暂时矛盾,拥挤问题不但没有解决,甚至诱发聚集更多的交通量,引起结构性的“负效应”。城市交通是一个动态的整体,仅靠几项大工程不可能解决交通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长期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其实,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鲜明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
二、对我国交通方式结构的研究
1、从居民出行特征调查中可以得到居民出行次数和出行距离分布特征曲线。在计划经济时期,厂矿、企、事业单位办社会,住宅和工作地点靠得很近,所以,绝大多数居民的出行距离都很短。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后,居民对居住地点和住宅类型可以自由选择,加上城市土地功能重新调整,许多原来住在城市中心地区的居民大量迁到城市外围环境更好的地方去,出行距离分布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使用的交通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而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分析居民出行特征时,常采用出行时间为横坐标,其结果就隐藏了选择出行交通方式与出行距离的关系。
2、从远期的城市土地使用、城市人口分布、交通规划预测,可以得到规划期的居民出行分布曲线,通过对远期公交网规划,将各项规划的服务指标参数代入,就可以框出将来可能选用公交和自行车的居民出行量所占的比例。这就为初步确定城市交通方式结构提供了定量依据。
三、解决现今交通结构的措施
加密城市支路网,为提高公交网密度、缩短步行到站的距离创造条件;用GPS手段在公交车站上公布行车时刻表,缩短居民候车时耗;改善道路交通和车辆,设置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车的行车速度;各种公交线路站点间在时空上衔接好,换乘便捷;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由于轨道交通网造价高,线路网较稀,居民步行到站点的距离远,步行时耗长,抵消了轨道交通车速提高所带来的效果。为此,要在轨道交通站点上做好与公交车的接驳;并设置自行车停车场,使远的居民能骑车到车站、存车换乘,节省到站的时耗,同时也扩大了乘公交出行的比例。反之,若城市道路交通混乱,公交行驶车速和运送车速低,则居民出行的旅行速度将更慢,城市交通会进一步恶化。
9.城市空巢老人问题分析调研报告 篇九
【摘要】本调研报告是通过对就近的一些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所提及的问题进行的调查与分析,主要涉及空巢老人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空巢老人概念的界定;空巢老人的基本特征;以及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等内容。并根据所得出的分析结果对社区及政府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城市空巢老人 生活状况
1.: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空巢‛家庭已成为社会热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经过调查老龄化的形势日趋严重,与此同时空巢家庭中的空巢老人也成为了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2.空巢老人概念的界定
本次调查所界定的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这些老人的年龄都在60周岁及以上。这些老人具体又包括三种,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3调查概述
(1)调查的目的:深入了解空巢老人的实际生活状况,了解社会及社区等对于空巢老人的支持,进而提出一些关于解决空巢老人的建议和措施。
(2)调查对象:学校后街及省庄的老人。他们中或者子女在外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者是子女虽然与自己居住在同一社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无后人照料。
(3)调查目标: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方面。
(4)调查方式:实地采访,结合到很多老人的文化水平不高,选择了口头调查的方式,并对访谈资料进行记录整理。然后查询了一些当地的文献和资料,统计了空巢老人的情况。由于实地调查的目标样本比较少,因此本文就不再做数据方面的分析,只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大概结果来研究这个问题。
4.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也是有很多方面的。
(1).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人口,同时也是70年代以来实施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相继进入老年,老龄化加快发展。
(2).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
(3).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
(4).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增多。
(5).子女“缺位”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作用。由于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丧失了支撑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地表现为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
(6).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发展滞后导致部分老年人养老和照料服务的“真空”。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水平低,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短缺,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使老年人的养老特别是服务需求得不到保障。
(7).对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一是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二是缺少有力措施。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
(8).敬老意识和赡养观念淡化。
5.空巢老人的现状:
(1).空巢老人养老难:独生子女70后没时间80后没钱。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
(2).无人照料,生活不易。中国有相当大一部分的老人无法自行料理自己的饮食起居。这也是他们所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的一个大问题。
(3).经济收入普遍较低。他们大多数没有社会养老保障,他们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而老人劳动所得很有限,子女补贴缺乏稳定性且标准低,也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总的来说,老人的经济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且收入偏低。当然,这还不包括一些额外支出,比如医药费等。
(4).疾病困扰,就医困难。大多数老人表示,因为无人 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
(5).精神寂寞,郁郁寡欢。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针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6.小结
10.城市建设中文化问题的调查 篇十
化。特色是事物的本质体现和生命所在。愈是地方的、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这就是艺术的价值观。只有特色的、民族的才能超越时空,成为世界和历史的瑰宝。一是明确城市文化建设的特色。博大精深的“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铜梁文化的最大特色,教育则是发展铜梁文化的亮点。以溶铸“龙文化”为主题,提升教育品质,开发休闲旅游,溶自然人文一体,向文化、教育、旅游县发展。二是坚持定位。城市文化建设从表层到内涵的各方面,都必须围绕“龙文化”构建,凸显特色,协调统一,营造浓厚的“龙文化”氛围,真正形成随处可见龙雕、龙柱、龙檐、龙图案的“龙都”风味、“龙都”形象,发挥“龙文化”对外开放的魅力。三是打造精品。精品并非高精艰深、富丽堂皇之作,主要是突出特色、具有个性、富于创新。如建筑体造型、城市雕塑、绿化亮化和文字、广告、图案等,以融入我们的人文历史、地方文化为基调,因地制宜,创造性构建,就是精品。我们的城市精品匮乏,需要大力打造,构建城市的形象和标志。四是打好独具优势的教育“品牌”。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整结构,优化资源,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推进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强化品牌优势,解决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问题,努力建成辐射渝西的教育中心,深层次培育和提升城市文化品质。2、坚持系统化。城市文化建设是一个渐进和长期的过程,要制定规划,突出整体和系统。建议以特色为主,注重协调统一,制定城市文化建设近期和远期规划。城市布局、建筑体貌、文化设施、装饰美化以及娱乐休闲等都应纳入规划,构成整体,形成系统,并严格坚持,克服随意性,避免脱离实际、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保证文化建设的渐进、持续发展。3、坚持规模化。只有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嬗变,城市文化建设必须走规模化道路。一是对城区建筑雕塑、广场街区、绿化亮化、图文广告等硬件“文化”进一步拓展美化,改变量少质低状况。建设铜梁名人雕塑一条街、书画艺术赏析廊、立体绿化片区、特色灯饰路,建立宣扬劝学立志、和睦友善传统道德,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现代精神公益广告、遵守社会规范警示碑等,构建潜移默化,教益公众的文化环境,深化城市文化内涵。二是加快巴岳山、玄天湖和温泉三大自然资源开发。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延伸扩展,开发中要突出规模,注重特色,融入“龙文化”,但不能简单地扩展粘合,标贴点缀,要强调人文自然协和,建成天人合一、浑然一体的高品位景观。三是政府加大引导和服务,建好软环境。依托文化团体和现有文化设施,面向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倡导文明健康社会风气,树立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思想理念,营造良好精神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市民精神文化素质。4、坚持制度化。制度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城市文化建设必须以制度来规范和保障。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导机构下,增设专家顾问小组,吸收文化名家专才参加,凡城市规划建设首先由专家小组评议,强化科学决策,解决清源问题,严把城市文化建设规划、实施的第一关。建立城市文化建设管理制度、运作制度,实行管理制度化,操作程序化,严把具体实施中的每个环节。从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强化规范,杜绝“人治”,避免因功利思想,主观意志而打破规划制度,乱占乱建,违规运作,确保城市文化建设顺利推进,长足发展。[1]在百度搜索:关于城市建设中文化问题的调查
11.大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研究立项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交通系统工程;大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Project Report of Research on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Metropolitan Area
Abstract:The study "basic theor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metropolitan area” is aimed at "2. basic research on city traffic and disaster: basic theor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metropolis, big city or dense urban area “ form the 2011 interdisciplinary guide. This study fits very closely with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Program for Long-and Medium-Term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include: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on of ground transit network-rail transit network-road traffic network, proposing the collaborative organization and control theory of multimode traffic operation, establishing the reliability model for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creating guidance theory and method of travel demand on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large cities. Finally, research findings can be used to promote achieving the national strategic goals 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Keywords:Transport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Metropolitan area;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12.城市交通问题调查报告 篇十二
关键词:发展党员,素质与质量的关系
近几年我年发展党员的比例数在稳步增加:2007年发展党员35名, 学生党员人数约占学生总人数的3.54%;2008年共发展党员95名, 学生党员人数约占学生总人数的3.96%;2009年上半年已发展党员99名。我们已发展的党员总体上素质较好, 质量较高。
一、目前影响我院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 有少数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存在动机不纯、目标理想不够远大的情况
据调查, 目前青年大学生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中有的入党动机比较纯朴, 但目标短浅, 入党动机不崇高;有的入党动机不明确, 不正确, 应该给予批评纠正。
(二) 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 时政的注意度不强烈
在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很少有突破, 大多是文件的宣读, 形式比较单一。时事政治新闻能够引起大多学生的注意, 但学生很少主动分析时政的背景, 关注的程度不深。
(三) 比较容易忽视预备党员的教育
有一些预备党员学习态度不认真;有的是原则性不强, 对同学中的不良现象、违纪现象不劝阻, 不教育, 甚至自己还有违纪的;有的对集体活动态度消极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形象。对预备党员的教育, 是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一环, 千万忽视不得, 应通过正常的组织生活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 使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与“教育”工作并重。
(四) 党支部的工作模式过于传统, 党务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能力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 有些学生不愿意入党的主要原因是“对党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和“入党后形式主义的东西太多影响学习”。说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还不够, 组织生活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改进。另外, 党务工作者中有部分人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还不适应新的学生党建形势的需要, 不能给学生党员更新、更多、更有说服力的信息, 抓不住学生思想脉络以及社会焦点和时事的热点。
二、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几点思路
(一) 正确把握发展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努力做到二者的辩证统一
加强和改进发展学生党员工作, 把学生中具备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是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代新人的迫切需要, 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 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重大举措。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 不盲目地追求发展党员的数量, 正确把握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数量与质量是辩证统一, 两者不可分割。质量要通过一定的数量反映出来。没有一定的数量, 也就无质量可言。长期不发展党员, 当然不存在发展党员的质量问题。但有了数量, 也不等于就有了质量, 如果离开了质量求数量, 就会使党员队伍素质下降, 就会影响党组织的战斗力。因此, 我们在发展党员工作中, 尽量做到数量和质量的统一, 既做到了有一定的数量, 更注重保证质量。在坚持质量的前提下求数量, 尽可能多的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学生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
(二) 确保质量, 重在培养
在做好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中, 不断努力追求数量和质量的统一, 关键是在下大力气做好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科学计划, 周密组织, 积极培养, 全面考察, 把培养工作做深做细, 落到实处。一是党委科学周密组织培养工作。根据我院的实际, 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由各系党支部书记和辅导员担任, 保证了学生党务工作的相对长期性、稳定性和有效性。二是早选苗, 早培养, 努力扩大积极分子队伍。只有建立一支由众多学生参加的积极分子队伍, 才能使我们在培养和发展党员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为确保学生党员发展的数量和质量创造一个先决有利条件。我们每年在新生入学时, 专门安排时间对新生进行教育工作, 请学院主管学生的书记作专题报告。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和党章等。进行党的理想、宗旨、信念等教育, 提高新生对党的认识, 端正入党动机。三是在培养和考察工作中, 既突出了重点, 又兼顾全面。在培养中注重了学生干部等参加学院及社会活动积极, 表现突出的学生;同时也注意对那些素质好, 入党积极性高, 专心学业、成绩优秀学生的培养。四是把培养和考察工作, 做到经常化和制度化。我们要求培养对象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 每个季度至少向支部交一份思想汇报。培养人要经常地找培养对象谈心, 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支部定期召开一次支部大会讨论研究、布置对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 及时调整培养计划。
(三) 严密程序, 严格把关
1、根据实际, 党委制定出制定符合我院学生党员发展的程序。由于我院是三年制大专院校, 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时间比较短, 因此, 我院党委根据实际制订了一个“339”学生党员发展计划, 也就是打入党申请报告后至少发展3个月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成为积极分子后至少3个月建表成为发展对象, 成为发展对象后至少发展9个月成为预备党员, 这样, 一共用至少1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预备党员的发展, 再加上后期培养的时间, 发展一名党员至少用了27个月, 虽然时间上相对紧凑, 但是符合我院三年制大专院校的实际。
2、是充分发挥团委的作用。在支部确定参加学校党校培训的重点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 都必须首先经过团委的推荐, 特别是团委认为团员作用发挥不好的, 可以一票否决, 防止发展党员在质量上出现偏差。
3、是广泛接受学生的监督。在确定参加学校党校培训对象、准备发展对象和准备转正的预备党员, 我们提前一周公示, 征求同学们的意见, 对意见比较集中的, 及时进行调整, 保证了发展的党员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增强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透明度。
(四) 在实践中引导入党积极分子确实增强党的信念
1、与社团相结合
学生们基本上都为某个学生社团成员, 学生对社团活动参与性高, 在社团活动中已尝试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教育, 如结合纪念“五四”和“一二·九”运动举办大型文体比赛和签名活动, 组织开展党的知识竞赛。通过社团举办大型活动, 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又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近年来, 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学生热烈欢迎。如我院建工系在深入社会开展实践活动时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有序展开系列教育。如参观华西新农村建设, 徐霞客故居, 祭扫烈士陵园, 参观城市建设, 参与城市治污调查等, 以生动、真实和富有思想性的主题活动使大学生接受教育, 以此激发大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系青年志愿者组织学生深入社区, 公园开展宣传活动。总之, 学生党建工作通过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使党建工作向规范化和精品化方向发展。
3、与实习单位相结合
当前大学生实习周期长, 对学生不可能做到天天观察考核, 加强与实习单位联系, 做好教育和指导工作, 并与实习单位建立共管共考机制, 已被证明行之有效。
三、当前存在的新问题
(一) 申请入党的学生多, 党建队伍人员不足。
目前很多院系也没有配备专职党务秘书, 因此党员一般一个人除要做10-15个入党申请人的联系培养工作, 还要负责入党学生的前期材料准备工作, 难以把好质量关。而后期所有的材料工作主要由支部书记和个别辅导员党员完成, 工作量巨大。
(三) 学制短, 学生党员先进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与本科院校四年制相比, 三年制的高职院校学时较短。在国家大力推行高职教育“2+1”模式后, 学生在校时间更短, 通常只有两年。以我院艺术系为例, 学生在大三都在开展专业认知及毕业实习工作, 由于学生分散在各类企业中, 学生之间的接触不多, 学生党员开展工作的机会较少;与此同时, 低年级学生也很难有机会与学生党员在校园内经常接触, 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展示。
【城市交通问题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11-01
江苏省城市交通问题06-17
论哈尔滨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探讨10-24
交通工程建设腐败问题调研报告08-30
城市社会治安问题的社会调查及分析07-21
城市道路交通08-01
城市轨道交通简介11-06
创文明城市交通11-04
城市交通管理论文11-04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概述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