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学习考察报告

2025-01-05

乡村旅游学习考察报告(精选6篇)

1.乡村旅游学习考察报告 篇一

一、基本情况

东坪村位于县城东北约24公里处,距唐太宗昭陵仅2公里,这里群山环绕,地貌独特,登高远眺,千里沃野置于脚下,如画田园尽收眼底,南与巍巍秦岭遥相对峙,东观朝**顶天寺高耸云端,漫山遍野的幼松郁郁葱葱,万亩果园宛若一个“天然氧吧”,农家土窑洞冬暖夏凉,人称“没有噪音的天然空调”.

白村是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占地2万亩,其中农耕文化体验园是园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地500亩,目前建成半亩园500户,已对社会开放认耕,让城市生活的人们,离开喧嚣的城市,走进农村,放松身心,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让城市生活的人们,深入农村,了解农业,亲历春种秋收的传统农业生产过程。

二、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设规划方面:袁家村在建设发展中按照环保、生态、绿色的理念,斥资1500万元打造了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再现了原汁原味的关中民俗风情,创建了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油坊、布坊、醋坊、茶坊、面坊、辣子坊、豆腐坊、醪糟坊、药坊等传统特色作坊,集中展示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的农村生活的演变。基本形成了集关中小吃街区、特色乡村食宿客栈、浪漫满屋田园派对、多主题酒吧街区、麻将茶园等关中民俗互动体验和现代艺术街区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旅游基地。

2、运营管理方面:袁家村采取“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成立了旅游公司和农产品公司,前者做品牌宣传,后者以农产品带动经济发展,下一步把袁家村的香辣子,豆腐,醪子,醋油面,酸奶等小作坊发展成股份制公司,把现代生产工艺和传统生产工艺相结合,经国家生产许可,对外销售,进一步做大,发展成上市公司,解决公司资金不足问题。景区下一步将实行一卡通,公司掌握现金流,与经营农户签订合作协议,统一管理,从传统的“农家乐”旅游向建设“乡村度假基地”迈进,实现公司和农户共赢。

3、土地流转方面:目前袁家村是全省新型社区示范村,所在烟霞镇是全省的示范镇,每年有1000亩的用地指标,政府帮助袁家村现有700亩土地变成国有土地,解决农村产权问题,资产盘活,向银行贷款,鼓励村民入股,让资产翻倍。

4、外来投资方面:要求投资商不但有资金,还要有先进的思想,袁家村无偿提供土地,对所投项目严格把关;要求每亩地至少300万投资额,其中公司占20%股份。

 

2.乡村旅游学习考察报告 篇二

1 丹麦的乡村社区建设经验

丹麦于上世纪70年代完成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人民生活富裕, 高福利、高收入、高税收、高消费, 是工业、农业都很发达的现代化经济强国, 其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居世界前列, 全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2%, 但仅有2%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 生产的农牧业产品足够1500万人食用。因此丹麦2/3的农牧业产品可以出口到世界170多个国家地区, 是其外汇主要来源之一。丹麦的乡村环境优美, 安徒生童话中描述的恬静城镇、美丽的村庄, 都源于丹麦城乡共融的发展格局。

1.1 规范、专业的农民合作组织

丹麦是世界上农民合作社最发达的国家, 各级农业合作团体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农业部门中, 现有无数的协会网络和结构, 通常被称为“丹麦模式”。丹麦的农民组织分三个层次:国家级丹麦农民联合会、小农场主协会、农民组织合作社 (见表1) 。

丹麦没有专门立法约束各级农民合作组织的成立, 合作社的成立及运行基于农民的完全自愿, 始于农民自己, 由通用的判例法、习惯法和各个章程调控其正常运行。各级合作社的基本目标是为农民创造最佳的经济环境, 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合作社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组合, 实现了大规模的分工、分业生产, 把分散的家庭农场的经营活动融入了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应和规模效应。

1.2“生态村”的建设模式

1991年, 出于对环境破坏、资源耗竭与生活方式的不可持续性的反省, 丹麦成立了生态村组织, 其最初的实践强调整体设计、自给自足、社会关注、民主管理和廉价建造。主旨在于社区资源闭合循环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适宜性技术的应用和尊重当地社会生活方式。最为典型的生态村为建于1982年的迪赛科尔德 (Dyssckilde) 、建于1986年的安德山木芬德特 (Andelsamfundet) 及建于1995年蒙克斯戈德 (Munksgaard) 生态村, 这三个建设实例充分说明了丹麦生态村从无到有, 从大众质疑到公众普遍接受的实际发展状况。

1.3 完备的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丹麦开始进行规划制度改革, 并加快了城乡规划立法工作。目前, 丹麦正在执行的是1992年开始实施的《规划法》。这部法律的立法目的是:“保证所有的规划在土地利用和配置方面综合社会利益并有利于保护自然和环境, 实现包括人居条件、野生动物和植物保护等社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丹麦政府还设立了一系列空间规划法案, 在空间规划编制程序方面十分严谨, 既保证了各方利益的尽可能一致, 也为规划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4 层次清晰的空间规划体系

丹麦空间规划体系强调的重点是:确保国家及各市都能以规划和经济为基础适当考虑发展;创造和保存有价值的建筑物、街区、都市环境和风貌景观;开阔的海岸是在规划中应给予重点关注的自然和风景资源;防止空气、水、土壤和噪音污染;要求公众积极参与规划过程。丹麦空间规划体系由国家规划、区域规划、市规划和局部规划四部分组成, 各层面的编制主体明确, 规划主要内容从城镇宏观建设到微观布局深入浅出、层次清晰。同时《规划法》将丹麦空间规划的责任明确授予环境部长、12名区域规划权威专家和271个城市理事会。城市理事会负责城市综合规划、局部详细规划以及农村地区建设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审批;12名区域规划权威专家负责区域规划;环境部长可以通过国家规划动议对分散规划产生影响;政府可能从国家利益出发否决城市理事会和区域规划权威的规划方案;规划方案可能上诉到自然保护裁决委员会, 但是只有规划方案中的法律问题才能提交上诉。

2 瑞典的乡村社区建设经验

瑞典多次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之一, 在工业革命以前却是一个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的国家。然而在100多年后的今天, 瑞典已经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转变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之一。目前瑞典农业产值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 农、林、牧、渔的从业者也仅占总就业人数的21%, 但由于其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高, 不仅自给有余, 还有出口。而且该国还成为世界上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瑞典的乡村也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2.1 对乡土建筑的保护

从18世纪末瑞典开始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很多农民进城务工, 农业和农村也进入了现代化进程。出于对传统农村民俗文化消失的担心, 1850年前后瑞典的一批学者开始研究农村传统民俗、乡土建筑等。最初的保护手法是修建民俗博物馆, 以展示过去的传统生活方式;到19世纪初瑞典成立了一些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开启了乡土建筑保护的历史;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很多地方及农村成立了一些民间协会, 研究、收藏和保护当地历史和建筑, 迄今为止瑞典已成立了1850个民间历史和保护协会。如瑞典乡村随处可见的“达拉木屋”及传统Häbre (古屋) (见图1、图2) 。

同时, 瑞典还通过立法手段保护乡土建筑, 并且不分国保、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而是按性质类型和国有、私有进行分类, 如是私有建筑可在修复时从政府和文物部门得到保护理念及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帮助, 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得到经济上的资助。

2.2 节能环保的建设理念

作为维京人的后代, 瑞典人敬畏、眷恋大自然, 尊重环境, 并能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 具有很强的节能环保意识。瑞典政府也非常注重对全民族的环保教育, 瑞典公民自小学三年级便开始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此外, 政府还编制了垃圾收集及基础处理宣传册发给居民, 使居民便于掌握相关知识, 从而在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人们不仅能较为自觉地履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权利和义务, 更会主动向议会和政府提出加强自然资源管理的需要, 推动各种相关制度的建设。因此, 瑞典才会存在全球独一无二的古老法规——“自由通行权”, 即在大自然中, 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通行, 即便是属于私人的草地或森林, 也不例外。

2.3 完备的乡村社会保障制度

瑞典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极广, 包括教育和就业, 以及住房、养老等多个方面。长期以来, 瑞典政府始终致力于对各种福利政策的制定和贯彻, 并予以较大的投入, 每年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占整个国民收入的40%左右。并且, 各种社会保障强制要求所有公民必须参加各种社会保险。通过强制执行, 最大限度地保证公众的受保障程度。政府在制定各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时, 采取了普遍性与特殊性高度结合的方式, 即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惠及所有民众, 如在养老保障方面, 养老金人人有份, 数额也相同。但是, 为了更好地提高保障水平, 政府还为部分群体提供附加养老金, 即按照具体对象的收入、纳税情况、工作技能、劳动性质等来提供养老保障, 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这样一来, 既实现了社会保障的最大化, 也兼顾了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 实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结合。

2.4 垃圾处理形成现代化产业链

瑞典是全世界生活垃圾处理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垃圾分类收集系统中的垃圾产生、转运、处理的各个环节都设有配套的基础设施, 并且没有明显的城乡差别, 乡村社区的固废管理是全国固废管理的组成部分, 如每个社区都设有“交流废物间”, 可以把自家不用的物品放在里面, 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物尽其用”, 并将乡村固废的收集、转运和资源化利用纳入所在市政及废物管理企业的管理系统 (见图3、图4) 。同时还设置了垃圾处理法律法规及体制机制, 建立了完备的垃圾处理制度, 并且实施公司化运行, 实现垃圾处理的产业化模式。

3 案例引介——丹麦典型乡村社区建设

3.1 丹麦Trekroner新乡村社区

丹麦Trekroner新乡村社区以Roskilde University (罗斯基勒大学) 新校区为发展核心, 包括了本地原住居民的重新安置和大学师生、其他居民居住空间的规划设计, 其主要特色是在从乡村向城市转型和旧农庄改造的过程中延续农业文化脉络、突出共居理念 (cohabitation) 和公共空间设计, 对我国众多大学城和卫星城规划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见图5—12) 。

3.2 丹麦古村落莱尔 (Lejre)

丹麦古村落莱尔 (Lejre) 传说是铁器时代莱尔王国的首都, 该王国可能是中世纪丹麦的祖先。这里发现了古代维京人的大型船屋、墓地及中世纪学堂等, 因此成为丹麦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地。这里有莱尔博物馆, 莱尔皇家花园等古迹博物馆, 也有当地居民居住, 但现代居民住宅、农场与保留的古迹浑然一体, 突出了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见图13—18) 。

(来源:瑞典废物管理学会)

4 北欧建设经验对中国乡村社区建设的启示

4.1 实施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始终把公平正义作为保障民生的首要前提和基本价值目标, 致力于改善民生的中国政府更应如此, 但据2011年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约有23.3%的居民认为过去一年内因贫富差别而受到了不公平对待。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实施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 是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城乡居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的最为有效、直接的举措。只有保证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的权利, 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公正, 缩小城乡差距。

4.2 建立和完善农民教育机制

中国农业科教面临着起步较晚、运行体制不畅、农业研究经费投资少、有效使用率低等诸多难题, 这是制约我国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反观北欧农村农业科教的有益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 乡村社区应加大农业、农民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引导, 培育典型;发挥社区的服务和领导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教宣传活动, 激发农民热情;同时, 用法律手段保障农民参加农教培训的权利和义务, 建立农业专门法律, 以便责任到人, 责任到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 实现培训与就业有效对接。调整职业技能培训内容, 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培训, 树立农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更要保证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入, 以此保障农民教育持续运行。农业教育与农业、农村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建立健全农业教育机制势在必行。

4.3 尊重、保护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和传统建筑环境

“新农村城市化”已逐渐淡化了人们对乡村特色的理念, 这种城市形态的绝对量化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标准模式, 造成的结果即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乡村传统特色消失殆尽。但“美丽乡村”应是有别于城市景观的,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用生态文明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在保护、改造、新建乡村社区的过程中, 应重视不同地域的街道、地块和住宅、村落层级结构以及基础设施中所包含的非物质文化内涵, 以此指导乡村社区的空间发展及空间布局。在规划设计时, 充分尊重当地风土人情, 保证规划模式适应地区的“时间发展”, 让地方特色在乡村社区的营建过程中得以存活并发扬光大。以期达到乡村社区无论从空间维度还是时间维度上都能够有序、合理发展。在建设手法上采用现代先进的建筑技术, 营造传统建筑环境, 以找回失落的乡村社区文明和文化, 促进乡村社区社会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促进乡村活力再生及辉煌再续。

4.4推广乡村能源技术体系

乡村能源技术对于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从技术方面看, 农村能源技术日趋复杂, 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从功能上看, 农村能源技术正由传统的“能源服务型”向“生产服务型”“生活质量服务型”和“环境服务型”转变。从我国农村能源利用现状来看, 农民对能源技术的采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技术属性的了解, 大多数乡村能源技术属于科技含量高的新技术, 农民通常不知道哪里有新技术, 在哪里可以获得相关信息, 又能够得到政府什么形式的技术与财务援助, 由此可见知识和信息的推广普及对能源技术的采用尤为重要。农村能源技术推广应该建立“市场推动”与“计划推动”双效结合的模式, 即从农村经济发展对能源技术的实际需求出发, 加之政府的有计划推广, 如给予补贴、优惠税收、建立示范项目、技术培训等, 真正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2014年8月, 笔者通过赴欧洲对乡村社区进行考察, 形成欧洲乡村社区建设实态考察报告。报告介绍了北欧国家丹麦、瑞典乡村社区建设的新理念和环境、产业发展模式, 并以丹麦的Trekroner新乡村社区为例, 总结北欧乡村社区建设经验, 从而为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的乡村社区环境提升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丹麦,瑞典,乡村社区,建设经验,启示

参考文献

[1]王睿.丹麦的城乡规划立法[J].城乡建设, 2008 (2) .

[2]徐曙光.丹麦的国土空间规划及启示[J].国土资源情报, 2010 (2) .

[3]史雯.瑞典乡土建筑保护[A].新农村建设中乡土建筑保护暨永嘉楠溪江古村落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7.

[4]王博慧.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对中国民生建设的启示[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12) .

[5]徐娅.陕西省关中地区新农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存及乡村传统建筑环境相结合的建设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6]张希良, 顾树华.制度创新与中国农村能源技术推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11) .

3.礼泉袁家村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篇三

考 察 报 告

为了发展我县旅游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挖掘乡村旅游潜力,推动农家乐健康、蓬勃发展,加快周祖农耕文化体验园的建设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县委办、政府办、庆城镇组织城建、规划、国土、林业、旅游、药王洞村委会等部门负责人及周祖农耕文化体验园所在地群众代表共114人组成的考察团,常委副县长张宏伟率团于3月11——3月12日对礼泉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特别是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规划建设及农家乐的运营方式进行了为期两天考察学习。礼泉县的旅游发展思路、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的创意、农家乐的运营方式对我们思想触动很大。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礼泉县位于关中平原腹地,面积1018平方公里,人口46万,东邻咸阳国际机场,312国道、福银高速、关中环线及正在建设的西平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全县有70万亩生态果园、万亩醴泉湖水面、九宗山、五风山、泾河峡谷等自然景观。有以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昭陵为代表的古文化遗址21处,古建筑5处,文物资源丰富。

近年来,礼泉县旅游产业坚持乡村旅游与文物旅游“两轮驱动”,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积极优化整合各种资源,全力打造 1

陕西省乡村旅游特色县。已建成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花果氧吧——东坪村、龙眠福地——陵光村、湖边人家——徐家村、耕读传家——尧召村、传统民居——西洼村、桃乡客栈——榆村、时代新村——白村等8个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农家乐接待户200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30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15000余人,200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3.6亿元。

袁家村位于礼泉县的东北部,全村64户286人。包产到户时,全村决定走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先后建有水泥厂、建材构件预制厂、运输队等村办企业。现在成立为袁家集团公司,涉足建筑、房地产、旅游、运输等领域。

二、成功做法:

(一)高点定位,超前规划。党政主导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直接原因和动力。高点定位,请专业团队编制总体规划、专业规划,用规划定位景区特色,用规划明确重点村的发展方向。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发展旅游产业决定,把促进旅游业全面发展放在抓民生、抓新农村建设、抓农民致富的重要位置。

(二)领导重视,齐抓共管。主要领导亲自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县级领导分包,部门乡镇联合狠抓项目落实是旅游开发的有力保证。农业、果业部门围绕发展生态旅游,抓好果业示范村;工业、乡企局围绕打造旅游产品,丰富旅游购

物产品;交通部门围绕畅通旅游线路,架设旅游大桥,增设旅游路牌标识;城建围绕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实施亮化、美化、净化工程,改善旅游服务条件;林业围绕旅游重点景区绿化美化环境;宣传围绕提升旅游知名度在宣传媒体打造声势;政法部门围绕旅游抓平安创造平安和谐的旅游环境;工青妇群团组织围绕旅游促销,举办各类亲情连接活动。形成了发展旅游的强大合力。

(三)扩大融资,破解难题。扩大融资渠道,破解投资难题,集聚资金是旅游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主要采取政府投资、部门投资、争取政策性项目投资、激活民间资本、招商引资等五条措施完成旅游项目建设。

(四)打造声势,积聚人气。增强县域的对外影响力,提升人气指数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广借网媒促销,不断充实完善公众信息网,展示旅游资源,发布旅游工作动态。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宣传和旅游商品博览会,散发宣传品,拓展市场空间。积极举办节庆活动,想方设法提升知名度,推销旅游产品。

三、乡村旅游的效益成果。

发展乡村旅游给礼泉县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环抱效益和明显的经济效益。

一是全县新农村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改善,基础设施迅速提升,农民知识技能提高,信息增多,致富渠

道拓宽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治安得到扭转,人际关系和谐。

二是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旅游推动了绿色产业、环保产业不断衍生,规模化、集约化趋势明显。

三是经济效益显著,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果园有了附加值,每户增加收入5000—10000元;农家乐收入丰厚,户均收入在10万元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有效拉动了周边村庄的养殖、种植业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四、对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礼泉县与我县在县情、旅游发展思路、旅游发展规划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我县大举周祖农耕文化和红色旅游两面旗帜,同时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是非常正确的。全县旅游总体规划覆盖全县各乡镇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建设周祖农耕文化体验园,培育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决策正确。现分别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周祖农耕文化体验园规划建设、农家乐的运营三个方面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一、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方面:

1、策划、规划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智慧,高起点、高标准作出符合不同乡镇、不同地理地貌、不同景点的祥规;

2、大力调动各部门、各乡镇、企业及社会各界齐抓共管作好我县旅游业这篇大文章;

3、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我县旅游产业、旅游景点的知名度;

4、引导企业挖掘地方特产、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品,开发产品为我县乡村旅游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周祖农耕文化体验园规划建设方面:

1、规划思想要超前新颖,规划内容一定要全面,布局合理,例如体验园缺垃圾回收处理设施;

2、生态停车场栽植大树,硬化材料采用草坪砖(中央能种植小草),既爱护游客爱车,又提高了绿化率;

3、为了提高绿化率及采摘园面积,园内道路不能过宽,严格控制建筑物、构筑物的密度和高度,建筑物高度控制在两层以内,尽量保证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的田园风光;

4、由于我县距大、中城较远,景点知名度有限,因此我县农家乐的发展规模不能过大,体验园内宜控制在40—50户,加上城区周边也在80户左右,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人气的积聚提升,开发傅介子墓、桃花山、清凉山,再发展景点附近农家乐;

5、体验园内的传统手工作坊每种有一处即可,既保证了作坊的经济效益,也是降低建筑密度的有效之法;

6、水是万物之灵。规划中有水有游泳池,但路边无小溪,应打井或把中央广场、儿童乐园的水提升到地形高处,让水沿路边自流止中央广场、儿童乐园,营造“小桥流水人家”之意境;

7、建筑模式宜采用作坊与住宅、农家乐与住宅、旅游产品售卖与住宅、住宿与住宅相结合的思路,既便于经营管理,也减轻了安置压力,建筑采用蓝砖青瓦大屋盖两层;

8、宜增加游客参与性项目,让游客满怀希望而来,满载欢乐而归。

9、土地流转:成立周祖农耕文化体验园农民合作社,选举产生理事会;农民采取承包地入股的方式整合土地,收益后按照股份分红;未收益前三年政府出资按每亩土地每年200元,果园按每亩每年500元标准补贴;对入股的农户解决城市户口,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10、农民安置:对需要搬迁的农户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模式、统一设计的原则建设新农村居民点,政府为每户协调贴息贷款5—7万元,有关部门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家乐运营管理方面:

1、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自行建设,也可统一建设;

2、管理部门分别制定价格标准、安全卫生标准;

3、组织引导成立农家乐协会,让他们自主经营,自行管理;

4、饭菜质量、服务质量由协会监督,增减星评比,服务员培训上岗,每户统一服装;

4.乡村旅游学习考察报告 篇四

根据区政协年度工作计划安排,x 月 xx 日 xx 日,区政协副主席 xxx 组织镇村组部分委员赴 xxxx 市、xx 市考察学习乡村振兴建设情况。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听取经验、现场交流等形式,走访了 xx 等 xx 余个地点,现将学习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 市 xx 区和 xx 市基本情况

xx 市 xx 区,位于 xx 黄金海岸线中部,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全区总面积 xxx平方公里,总人口 xx 余万人,辖 x 个街道、x 个镇、x 个乡。xx 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舞台,聚力打通“两山”「1」转化通道,坚定沿着“八八战略”「2」路子,聚力推动乡村振兴,积极探索提炼的乡村振兴“工作十法”「3」被新华社《智库瞭望》《国家财经周刊》和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中央核心媒体专题报道。

xx 市,地处 xx 西南部,形成“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格局,全市总人口 xxx 余万人,x.xx 万平方公里,辖 x 个区 x 个县,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也是 xx 最大的山区,被誉“xx 绿谷”“中国生态第一市”。xx 市始终坚持以“两山”理论为指导,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探路者和模范生。习总书记在 xx 主政期间,曾先后 x 次到 xx 调研,鲜明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 xx 来说尤为如此”。

二、看到、听到了什么?

20xx 年,时任 xx 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 xx 省亲自部署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4」工程、“两山”项目和“八八战略”,十五年来,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美丽中国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启示。近年来,xx 省 xx 市 xx 区和 xx 市两个地区,紧紧围绕农民生活质量提升,立足生态优势,通过“系统推进”“生态宜居”“农村电商”“小镇引领”助力乡村振兴。调研组通过走访各个考察点,聆听专家讲解,深入一线体会,面对面互动交流,从一行一路所观、所听情况来看,两个地区的乡村振兴建设工作思路清晰、举措有力、氛围浓厚、成效斐然,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主要开启了三种“模式”。

(一)坚持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开启“农旅振兴”模式

这两个地区主要依托得天独厚的天然山水资源和采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把握人们对于美好旅游生活需要的变化和升级,大力培育以文化体验、农村风貌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水果休闲采摘等为主导的多元化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休闲需求,全面推动“乡村+”“农业+”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和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打造“田园综合体”,发展农业旅游产业。xx 区积极探索推动“三权分置”「5」改革,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在开发乡村民俗、乡村美食、乡村特产、农事体验、农家生活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乡村休闲、乡村度假等产业。比如,xx 乡 xx村和 xx 镇 xxx 村,与 xx 大学合作设计建设,采取保持原貌、就地取材、适度调整、修旧如旧的方式,对古村落进行活态再生再开发,打造旅游综合体,做强 xx 农家乐(民宿)品牌,带动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xx 市依托传统村落、古民居,大力发展乡村度假和休闲养生产业,打造“xx 山居”民宿区域公用品牌,突出“小而美”的品牌、“细而精”的模式和“广受益”的成效,以山水为依托,以三农为特色,延伸优质农产品产业链,拓展农事活动观光、体验等环节。如平田村,坐落在海拔 xxx 米的高山梯田上,是 xx 市市级农家乐特色村,2014 年,北京 DnA 设计事务所参与平田村保护公益性建设,打造成集住宿、餐饮、会务、休闲为一体的民宿综合群,素有“云上平田”之称,每年平均入住率达到xx%,旅游旺季达到 xx%以上,而且带动了陈家铺等系列农家乐民宿共同发展,形成了发展集聚群。

(二)坚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开启“产业振兴”模式

xx 区和 xx 市突出现代农业对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与引领作用,坚持质量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绿色生态”为主方向,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xx 区围绕“三生”「6」有机融合和“三农”统筹发展的建设目标,秉承xx 蜜橘、东魁杨梅、双季茭白、xx 枇杷等农业支柱产业优势,引导产业向集约化发展,全面提升特色农业竞争力。比如,xx区以柑橘科技研发推广园区、现代化种植园区、柑橘罐头产业园和柑橘产业综合体四大“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 xx 蜜橘品牌振兴,2018 年引进 x 家工商资本,流转土地 xxxx 亩打造蜜橘培育基地,近两年年均增幅达 x%。同时,xx 区积极推广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的“三高”新兴农业发展模式,如 xx 绿沃川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自动化蔬菜种植技术和空中草莓栽培技术、良种培育、农业观光、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推广等生产经营及服务与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企业,年产值近xxxx 万,每年组织农技培训 xxxx 余人,为周边村民提供近xxxx 个就业岗位,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xx 市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行顶格的生态标准、严格的生态治理、科学的生态制度,努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大力推进国家级农高区、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实现了生态农业提质增效。比如,xxxx 县大木山茶园景区,总面积 x.x 万余亩,拥有茶农 xxx 余户,政府从统一规划设计,加强原产地保护,提升加工工艺顶层设计做起,对土壤改良、种植、养护、采摘、加工、包装、销售、旅游等各个环节进行全产业链升级,形成种、产、研、销“四位一体”生产模式,茶农人均年收入 xxxxx 余元,间接带动 xxxx 余名人员就业。

(三)坚持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开启“文化振兴”模式

这两个地方注重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村落和非物质

文化遗产,深入发掘乡村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基因,运用现代手段,保留原始风貌和生态肌理,保护乡土文化特色,保护乡村社会价值体系和集体情感记忆,打造乡土的、健康的、休闲的、历史的乡村。xx 区对乡村独有文化内涵进行挖掘与定位,寻找、修复、重建或新建当地村民的文化认同点、传承点,构成文化认同与传承的有机体。比如,xx 乡 xx 村的“社戏广场”等改造项目,突出了乡村社会文化建设的特点,形成“道教”“儒家”和中医养生等“文化集聚”效应。同时,xx 区于 20xx 年开始,为完善农村“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在原有农民学习会馆基础上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挖掘本村特有历史文化元素,传承和发扬本土优良人文精神,弘扬主流价值,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成为展示村庄形象的新窗口、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载体、普及科普知识的大课堂和农民文体活动的主阵地。截止今日,已高标准建成近xxx 家文化礼堂。xx 市依托省级历史文化重点村和国家级传统村落项目,实施“百村复兴”工程,注重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保护和利用好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莲都区的古堰画乡历史底蕴深远,小镇内有 505 年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通济堰、古街旧宅和千年古樟群,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和文化资源,2015 年跻身全国首批 3 家服务业特色小镇创新试点,拟建的文化产业基地——油画交易中心,引进全国艺术家来创作和设计,打造最大、最优油画交易平台。

三、思到、悟到了什么?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并提高到战略高度,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7」、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一)要树立大农业融合理念。xx 区蓝美庄园,占地 xxxx亩,总投资 x.x 亿元,是 xx 省内规模最大的农业高科技新品种新技术展示馆,坚持一二三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集四季采摘、四季赏花、农耕体验、度假休闲于一体的农业休闲综合体。蓝美庄园的建设有效整合长潭水库、富山大裂谷、潮济古村落等周边旅游资源,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现在人们对农业的功能要求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满足于提供吃饱喝足穿暖,更需要一些文化体验、休闲娱乐、教育科普、健康养生等生态文化功能,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实行“一三”联动、农旅结合,发展乡村旅游,拓宽增收渠道,让广大农民能够实实在在分享到全产业链增值收益。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和加工营销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

(二)要树立大市场抱团理念。xx 市“xx 山耕”,是全国首个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生产的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全产业链创新服务平台综合体,发挥企业与协会双重作用,搭建政府与市场完美结合的品牌公共运营平台,将 xx“农产品”变“商品”、“山货”变“网货”、“线下”变“线上”,实现 xx 农业“四化”「8」。截止今年,“xx 山耕”合作主体、合作基地分别增加到 xxx家、1122 个,背书农产品总数达到 xxx 个,“xx 山耕”品牌价值已达到 xx.xx 亿元,列中国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第 xx 位。现在市场是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的大市场,要搞出名堂、树立品牌,仅靠单个主体“唱独角戏”“跑单帮”已经很难实现,尤其很多新主体是搞农业的新生力量,经验不足,难以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质量风险。这就需要通过联合与合作模式,强化品牌建设,组建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等形式的联盟和团体,提高农产品组织化程度,建立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加快发展直营直销,推动农产品进展会、进超市,推广“会员制”销售、农产品网络营销,推进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精品、精品变极品,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

(三)要树立大生态绿色理念。xx 区中德农场——被誉为中国人的道德农场,尊重自然规律,以德米特标准为依据,利用动力农法形成独立的生态循环系统,种植蔬菜、果树,养殖蜜蜂、牲畜,利用自然生物之间的共生共性,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关注

土壤健康,每年都会种植大量“绿肥”「9」,配合使用活力农耕制剂及堆肥,逐渐激活土壤活力和免疫力,通过轮作、套种、稻鸭、稻鱼共生等方式来改良土壤,为农作物提供健康的生态环境,所生产出来的农作物不含任何污染,也不需任何再加工,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无缝连接。绿色是农业的本色,农业本身就是生态产业,能够给人们提供清心养眼洗肺的好去处,把农业的绿色价值挖掘出来,不仅生产各种绿色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还要提供更多清新的空气、洁净的田园,打造连天白云、青山绿水、鸡鸭成群相映成趣的生产生态新景观。需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推进轮作休耕、生态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上下功夫,实行种养结合,加强农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的示范推广,加快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

(四)要树立大网络联通理念。xx 市农村创业生活服务“赶街”网络服务公司,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公共服务、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下行三大体系,有效解决农村群众“办事难、难办事”和农产品“难买、难卖”等问题,提高农村活力、引导农村消费、搞活农村供需流通,促进农民增收和创业就业的机会。现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等一系列新变革,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样的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就要树立互联网思维、用好信息化手段,把小农户和新型

经营主体与生产、加工、流通、管理、服务和消费等各个环节连在一起,实现产品相同、信息相同、服务相同、利益共享,打造“互联网+”农村模式,发展电子商务、众筹农业、网上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把藏在深山无人知晓的优质土特产品更多的摆到城里人的家中,让乡村变的更美好。

四、下步怎么做,做什么?

我区于 x 月 xx 日已正式下发《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后简称《实施意见》),从 x 个方面 xx 项内容深入阐述了 xx 区乡村振兴具体步骤、目标和要求,内容紧贴实际、方法具体详实,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如果按照《实施意见》目标任务稳步推进实施,xx 的乡村建设定将如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定将为我省、市新一轮振兴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的贡献。调研组结合赴 xx 实地考察,并在认真研学区《实施意见》基础上,提五点建议。

(一)贯彻乡村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要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治水的战略定位,坚守空间均衡的重大原则,统筹兼顾乡村振兴与治水、治山、治林、治田关系,避免长期以来实际存在的因重开发建设、轻生态保护,开山造田、毁林开荒、侵占河道、围垦河湖,带来的生态系统严重损害和由此导致的生态链条恶性循环,把水资源、土地

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贯彻落实到乡村振兴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要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结合地域特色、人文历史,把握差异性,科学规划、试点先行,打造一批拿的出、叫得响、有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近期建议全力推进梯面森林小镇(重点打造 xx 村、民安村)、xx 生态休闲小镇建设(重点打造 xx 村、xx 村、xx 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推进 xx 嶂度假区建设,打造 xx 河生态景观带、xx 河(xx 河)生态景观带。推动花东镇深度参与广州中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二)主动创造乡村发展综合条件。根据中央、省市要求的乡村发展优先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针对各村域自然和社会条件,按照“一村一策”的思路,将 xxx 条村分为若干类型,实实在在分类落实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工作,以落实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为抓手,围绕农民住宅、历史留用地、空心村改造、安置区建设等的统筹安排,探索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承包权“三权分离”的实用方式,加强政策出台、指引和综合整改,从根本上解决村民住宅困难、农村“两违”屡禁不止和农村发展缺乏抓手问题,积极探索针对性强的乡村精品民宿、农家乐的简约管理和环保消防的报备方式,着实解决乡村振兴综合软硬条件和用地、用电、用水、用人的政策支撑。

(三)积极强化镇村产业支撑。当前,我区传统种养模式没

有得到根本转变,适度规模经营尚未形成,农业产业链条不长,农产品商品化率不高,农业企业存活率比较低。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没有产业的支撑,乡村振兴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长久维持。一是引资引智要做“加法”。区镇村要以资源为“新郎”、资本为“新娘”,鼓励引导投资机构、创业团队到农村区域投资兴业、大展手脚,可以借鉴 xx 区与同济大学合作,推动“学院+基地”“学院+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引进相关大学的专业“设计+投资”团队进驻 xx、xx、梯面等地区,就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加大与乡村发展专业机构、资深专家的合作交流力度,为镇村量身定制产业发展策略,力争在镇村产业拓展、新业态策划、新模式探索上取得新突破。近期,在 xx度假村的综合利用,xx 的 xx、xx,梯面的 xx、xx 的总体提升方面需要加大推动力度,取得长足进步。二是强化治污扫黑、散乱污和两违集中的“减法”整治。充分凭借中央省市治污扫黑、散乱污和“两违”集中“减法”整治的东风,彻底摘除多年来沉积乡村的毒瘤,全面扫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种障碍,积极为乡村振兴创造条件。按照“人以食为天,农村要发展、农业种养要延续、农民要有出路,农保区也要给出路”的思路,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统筹兼顾,建立农、畜、牧业生态化建设机制;按照“规模化、无害化、生态化”的原则,根据各镇域环境承受能力,以满足治污水土指标达标为前提,主动设立高密度养殖区,整合规模生态养殖,配套治污设施,有针对性种植对畜禽养殖污水修

复净化作用强的植物,建管监并举,实现既保障 xx 区的禽畜产品有效供给,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协调发展,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畜禽养殖污染。实现区域种养平衡及生态和谐。同时,积极引导养殖户向菌类、花卉等生态高效产业转产。规范管理,巩固防治工作成效,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三是产业融合要做“乘法”。在区全面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10」的基础上,要注重围绕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互联网+精加工”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充分拓展现有炭步芋头、李溪石硖龙眼、京塘莲藕、杨荷荔枝等特色农产品的包装宣传品牌优势,积极谋划针对农产品加工增值环节的招商项目。目前,全区没有大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环节和牵引作用发挥作用不大,需要新培育一批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可以借鉴 xx 市“xx 山耕”模式,构建以“生态精致农业+”体系,探索种养与加工两条线分线运行,以组织化加工对接组织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发展冷链物流,提升产品附加值,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更加多元和坚实的产业支撑。四是质量兴农要做“除法”。要立足区镇村特点、农业生产分布和发展情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跟市场需求,立足资源禀赋,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大力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在区推进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的基础上,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加快推进农业由产量导向转向质量导向,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放在突出位置,结合区绿色金融“1+4”政策文件,着力解决“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把“种什么、吃什么”转变为“吃什么、种什么”,让单向的“种得好”转变为双向“卖得出、卖得好”。如果每个村都能形成一个高品质、有市场、能富民的产业或特色品牌,全区农村经济就能实现质的提升。

(四)努力提升镇村建设水平。《实施意见》中从 5 个方面明确了全域推进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一年来,我区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污染治理”“两违查控”工作,镇村在“软件”方面得到了提升,村容越来越整洁、乡风越来越文明、农村越来越和谐,但“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建设标准不够高,推进速度比较缓慢。当前,广大农民物质生活富裕后,对美好生活的渴求特别是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来愈强烈,需要“有办事、有交流、有学习、有娱乐”的场所。一要让办事有场所。在区构建新型助农服务体系中,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服务功能定位和强化,网络不仅要为村民提供电子商务平台,更要将为民服务触角延伸到末端。可以借鉴 xx 区“赶街”生活服务平台,以“最多跑一次”为牵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在区推行“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推动镇村“四大平台”「11」向村级延伸,努力消除城乡之间的数据鸿沟、信息孤岛,让数据多跑路、农民群众少跑腿,让群众真正获得幸福感。二要让交流有场所。针对农村老弱病残群体,在区推进健康镇村建设和深化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的基础上,建议积极探索建设流动幸福院,按行走里程不超过 x.x 公里标准,建立群众交流服务站,配

套活动室、休息室、亲情联动室、爱心饭堂“三室一堂”,对留守儿童“亲情关怀、爱心助长”,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三要让文娱有场所。在区打造“十里文化圈”的基础上,建议加大对农村各镇村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保证每个村都有一个以上的综合体育运动场,包含露天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小型足球场等,并给予足够的开放时间,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能享有参与体育健身的权力。

(五)始终坚持镇村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基础。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特别是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继续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一是推进农民就业创业实现增收。在全力推动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和河湖治理的同时,通过整体实现专业市场改造、产业连片进园区等措施,通过“品牌、标准、检测、技术、人才、设计、金融、市场、流通”等综合手段,用足用好用活国家内外贸试点政策,扶持壮大一批箱包制造企业,打造一批有国际、国内影响的箱包品牌、全面就地提升皮革皮具产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富裕农村、造福农民、提升农业上的功能和作用;发挥 xx 花卉、苗木、盘景的传统优势、区位优势和巨大潜力,全面支持和整合业内大龙头企业的发展,培育 xx 三高农业新增长点,从根本上解决“花城没花,xx 没花”问题;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政策基础上完善创业服务,把农村劳动力转移落实到每个农户,加强就业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力争每户有一个技能人、就业人;依托村社绿水

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二、三产业,拉动社会需求,有效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发展新经济业态,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吸纳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二是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增收。加快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和合作生产,吸引农民以地入社、带地入股,推行“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品牌”经营模式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分配方式;可以参照我区出台的《鲲鹏计划——xx 培育扶持高新企业创新工作方案》,拟制出台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提高企业注入的吸引力,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在保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定的基础上,解决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要求之间的矛盾,让农民分享产业融合发展收益。三是强化农产品营销促进增收。目前,xx 没有完善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没有区域公共品牌,可以结合 xx 农业特色创建一种区域品牌,提升 xx 区一些名优农产品的形象和效益。例如,xx 市,在区域内就打造了“xx 山耕”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统一把控当地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标准,提升 xx 农产品的品牌。也可借鉴xx 区“赶街”模式,将 xx 区的“炭步芋头、李溪石硖龙眼、京塘莲藕”等特色农产品进行打包、宣传,大力推广网上交易、拍卖等现代营销方式,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网络,把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

附件:名词解释

附件

名词解释

1.【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八八战略】:20xx 年 x 月,中共 xx 省委举行第 xx 届 x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即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①进一步发挥xx 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进一步发挥xx 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③进一步发挥 xx 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④进一步发挥 xx 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⑤进一步发挥 xx 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 xx”。⑥进一步发挥 xx 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⑦进一步发挥 xx的环境优势,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⑧进一步发挥 xx 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3.【工作十法】:文化定桩法、点穴启动法、柔性规划法、细化确权法、功能注入法、适用技术法、培训跟进法、党建固基

法、城乡共享法、话语构建法。

4.【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 xx“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20xx 年 x 月,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xx 在全省启动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当时,习近平亲自部署:花 x 年时间,从全省 x 万个村庄中选择x 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 xxxx 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xx 年 9 月 xx 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被联合国授予“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

5.【三权分置】:指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6.【三生】:生产、生活、生态。

7.【四化同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8.【农业四化】:生态化规划、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电商化营销。

9.【绿肥】:紫云英、苕子。

10.【三+】:农业+旅游、农业+文创、农业+健康。

5.乡村旅游学习考察报告 篇五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旅游发展经验,加快我县旅游业开发建设步伐, 4月13日至16日,县旅游局局长、姑婆山项目筹备处主任胡琰同志率领姑婆山旅游项目开发筹备处及各景区主要负责人一行9人,奔赴广东乳源、清新、德庆等地考察学习,期间,考察组成员以普通游客的身份,亲身感受了当地旅游发展环境和氛围,认真考察了当地旅游业发展经验,并与当地旅游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大家一致认为,在景区的开发建设、宣传促销、文化挖掘和发挥旅行社作用等方面,这些地方都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德庆超常规、大力度、全民式发展旅游业做法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发。

一、基本情况

广东省的边区县市近几年来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尤以乳源、清新、德庆等县发展为典型。

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粤北山区,是广东省的绿色生态屏障,乳源县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步以来,始终坚持“旅游旺县”的发展战略,旅游业逐步成为了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现已开发建成了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广东大峡谷、必背瑶寨等以“高山、峡谷、瑶家源”为主题的八大旅游景点,拥有星级旅游接待酒店五家,旅行社两家,旅游从业人员三千多人,20xx年2月,被广东省旅游局授予旅游特色县称号。

清新县位于清远市郊区,近年来,清新县紧紧抓住创建中国旅游强县,促进旅游大发展、产业大提升的机遇,以全力打造“珠三角后花园的园中园”为目标,并以生态、温泉、农家乐旅游为特色,重点打造和建设了“清新温矿泉”、“太和古洞”、“玄真漂流”、“古龙峡生态旅游区”、“飞来峡水利风景区”五大旅游亮点,20xx年,全县接待游客4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2亿元。

德庆县地处广东西部,属典型的山区县。近年来,德庆县根据全市“营造大环境,着眼大区域、发展大旅游”的部署,积极实施“大抓旅游开发,带旺县域经济”的旅游发展战略,以资源开发为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和完善景区、整合旅游线路为重点,大力宣传打造“广东龙之旅--龙母故乡德庆游”旅游品牌,全县旅游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现已建成悦城龙母祖庙、三元塔、德庆孔庙(学宫)、金林水乡、盘龙峡、花世界等六个景区,,全县共接待游客26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88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达38.3%。

二、考察感受

乳源、清新、德庆发展旅游业的成功做法和可贵经验有很多,综合起来,给我们触动最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敢”字当头。乳源、清新、德庆等地在发展思路上始终坚持:一是“敢为天下先”,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只要是能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看准了就干并且一直坚持干下去。德庆盘龙峡景区的开发就走在了规划的前面,在总的旅游开发思想的指导下,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打造出了一个成型的景区。他们很多景点实地看了也是一般,但他们命名就不一般,如玄真华南第一漂——清新玄真漂流、中国第一驼鸟养殖基地——驼鸟寨、世界过山瑶之乡—必背瑶寨,四海朝宗—悦城龙母祖庙。。二是“敢无中生有”,其典型思想是一切为我所用。清新县抓住紧邻清远市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并把触角伸到了东北等地,走出了一条“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发展路子,叫响了农家乐休闲品牌,“红不让”集团公司本不是旅游景点,但通过开发保健产品使之成为农业旅游的热点,实现了农业发展宣传与旅游推介的有机交融。三是“敢全球造势”。近几年,这些县区投入大量资金在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媒体大作广告,德庆县旅游宣传以“你可以不来,但你绝不可以不知;只要你打开你的电视机,你就可以看到德庆的旅游;只要你翻开你手中的报纸,你就可以读到德庆的旅游;只要你打开你的收音机,你就可以听到德庆的旅游”为目标,尽最大可能扩大该县旅游在客源市场的影响,仅德庆县每年拨付旅游专项资金800万元,自筹500万元,先后在全国40多个城市召开100多场(次)旅游推介会,邀请900多家旅行社赴德庆考察采线,卓有成效地推动了旅游业快速强势发展。

(二)“特”字立足。一是以资源特色立足。我们考察的这些县区在资源方面与我县极为相似,乳源是瑶族自治县,与我县的民族文化背景相同,清新和德庆也是山区县,在地形地貌方面与我县有相似之处,他们紧紧围绕资源优势。突出奇山、险峰、峡谷、秀水、飞瀑、幽林、翠竹、溶洞、温泉等特色,努力打造旅游特色品牌。德庆生态旅游资源在粤西地区独具特色,有些景观在珠三角乃至全国都具有垄断优势,有着极大的开发潜力,其盘龙峡景区就打出了“广东最美的瀑布群”。二是以生态特色立足。广东许多景点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除景点生态开发之外,全省范围内特别是主要景区、公路沿线大力开展工程造林,我们走访考察的几个县森林覆盖率也都在70%以上。三是以文化特色立足。乳源是瑶族自治县,他们在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时,始终注意景区建设与瑶族文化的融合,就是在一些酒店宾馆或文化风情街的建设上,也很多地融入了瑶族文化的元素,比如,瑶族织锦的图案、瑶族的由来碑刻、瑶族的图腾雕塑以及一些反映瑶族生产生活的图画雕刻等等,还有悦城龙母祖庙,始终围绕龙母故乡,深入挖掘传统的“龙”文化,体现宗教文化的色彩。

(三)“高”字为先。一是高起点编制规划。乳源、清新、德庆等地在旅游开发中能够坚持“先规划论证,后发展建设”、“发展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为主”原则,制定了“没有规划不准上项目,规划不通过论证不准实施,项目不经审批不准动工”的“三不准”规定。二是高品位开发景区。这些县很多景区的建设详规都是耗资100万元以上,并确保景区严格按照规划实施旅游开发。特别是德庆县为了提高旅游知名度和旅游景区的形象品牌,从开始,该县就开展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名县”和“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两创”活动,盘龙峡景区和悦城龙母祖庙成功申报全国4A级景区。三是高水平建设县城。为了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乳源、清新、德庆非常注重县城的定位,基本上都调整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打造“珠三角后花园”旅游目的地品牌,重新编制了旅游县城建设规划并逐步实施,构筑了畅通的城市环境,呈现出“城在山中、河在城中,楼在

绿中,人在画中”的靓丽景观。

(四)“全”面发力。20xx年,德庆县大胆提出“举全县之力、聚万众之心”,创建全国“旅游强县”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坚持把旅游业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亲自抓,四家班子领导带头抓,督办和协调旅游开发工作重大事项。成立了由5名县级领导为正副组长,25个县直委局一把手为成员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县旅游工作委员会,强化对旅游工作的日常指导和综合协调,德庆县旅游局也更名为德庆县旅游委,隶属县委直接领导。为开发盘龙峡景区,当年财政拿出了2/3的财力投入建设,交通公路部门负责通畅工程,电力部门保障电力畅通,通讯部门架设电缆,等等,全县形成了开发盘龙峡旅游景区的强大合力,也彰显了县委政府发展旅游的魄力和信心,终于在三个月的时间内成功开发了盘龙峡景区,创造了旅游发展史上的奇迹。

为了适应迅速膨胀的旅游市场需要,乳源、清新、德庆县均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多元化投资,狠抓吃、住、购、娱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德庆县在宾馆建设方面提出了“办公场所要为旅游接待让路”的思路,由县财政给予定补经费。同时,狠抓宾馆饭店创星升级工作,提高接待水平。已创建四星级饭店1家,正在申报四星级饭店1家、二星级饭店7家,按四星级标准正在兴建的饭店3家。为了满足广大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大力扶持景区附近农民发展家庭宾馆。通过出台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吸取上海、深圳等地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来开发景区,特别是南湖国旅的加盟,对整合德庆旅游资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政府将盘龙峡景区低价转让给南湖国旅,显示了德庆县委政府在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之间取舍的英明,在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之间抉择的远见。

(五)“实”字引路。旅游是一项大产业,没有实干是发展不起来的。乳源县在开发广东大峡谷景区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几个月吃住在山上,在冰天雪地中施工,夜间在野外搭棚宿营,连头发都与台阶冻结在一起,像这样认准就干、苦干事、干成事的事迹确实令人感动。20xx年3月,面对入不敷出的财政形势,德庆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干部职工中开展“我为旅游做贡献”大型捐款活动,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等媒体广为宣传,大大激发了干部、职工捐款的积极性,仅一个月时间,全县共有2900名干部职工为旅游捐款近百万元,就是这区区百万元资金启动了德庆旅游这艘巨轮扬帆远征,也正是这种精神,凝结了德庆旅游发展壮大的强大原动力。

(六)“强”势促销。宣传促销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20xx年,县委、县政府为了尽快扩大德庆旅游客源市场,启动了声势浩大的旅游宣传“营销工程”。通过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坚持捆绑促销、借助强势媒体宣传、策划节会活动宣传等促销手段,德庆县走出了—条独具特色的宣传促销模式,打响了德庆旅游品牌。他们联合南湖国旅,利用其强大的宣传攻势、专业的营销团队和庞大的销售网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客源市场上对德庆旅游进行“立体式”、“轰炸式”的宣传推介,旅游宣传覆盖南和港澳地区,他们还组织全省摄影家现场拍摄,开展漂流宝贝大赛、香港小姐大赛外景拍摄、环球小姐德庆采风等活动,广泛宣传德庆旅游的特点和美丽,大大地提升了德庆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德庆的客源市场得到不断的拓展和巩固,市场占有额不断提高,特别是德庆旅游在香港、澳门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到德庆旅游的港、澳游客也越来越多。

三、对策建议

乳源、清新、德庆县与我县资源状况趋同,有些旅游资源甚至不及我县,但在短短几年间一跃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旅游大县,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财政收入成倍增长,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其成功做法为我们突破性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乳源、清新、德庆等地旅游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使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江华旅游业的灿烂明天,更加坚定了我们大力发展旅游,发展大旅游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广东看江华,我们除具备一批资源优良的景点外,更有这些县区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是瑶族风情是我县的特色旅游资源。虽然乳源也是瑶族自治县,但它只有3万多瑶族人口,而我县却有28万瑶族同胞,“神州瑶都”的旅游品牌已经在省内外甚至国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开发瑶族风情旅游更具有优势。二是我县地处三省交界之处,是湖南连接两广的交通枢纽。随着洛湛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我县将处于湖南向两广延伸的旅游黄金线上。三是我县生态资源优良,原生态的山水风光更加能够迎合人们返朴归真的心理。利用自身的优势,借鉴乳源、清新、德庆的成功经验,我县旅游业一定会大有作为,一定会成为江华未来经济增长极具影响力的产业。其发展的基本思路应为: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规划先行,交通先导;业主开发,市场运作;舞活龙头,全县开花;一年起步,三年见效,突破性发展旅游业,从而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做法为“六突出六抓”:

(一)突出特色抓规划。要实现我县旅游业突破性发展,必须统筹全局,高起点规划,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为主”的原则,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聘请知名机构院校专家编制项目详细规划,严格组织评审,确保我县旅游业高起点开发。旅游业的发展,生态环境是基础,文化底蕴是保障。我县旅游景区以山水景观和瑶族风情为主,在开发中要突出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以及瑶族文化的挖掘整理;要成立瑶族文化研究机构,广泛组织开展瑶族文化的深层挖掘、清理、开发工作,形成和发展“唯我独有”的文化特色,与景区开发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二)突出基础抓交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突破交通瓶颈,高起点建设旅游公路,以满足旅游业长远发展需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多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高标准建设辐射全县、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当前要重点抓好姑婆山、务江景区公路建设。同时,加强县城建设,强化服务旅游功能,使县城成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三)突出重点抓龙头。大做旅游业,做大旅游业,打造旅游强县,必须全面开花、穿珠成线、互联为网,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群。当前,要以姑婆山、务江、秦岩景区为旅游产业龙头,举全县之力加快开发建设,用最大的决心、最强的领导、最科学的规划、最硬的措施、最优的政策,高标准地完成公路沿线绿化、集镇美化、宾馆饭店等配套设施建设,高品位地推进姑婆山、务江、秦岩景区开发,从而达到舞活龙头带龙身、花开一树香满园的效果,进而拉动全县旅游景区建设。

(四)突出难点抓招商。财力不足、旅游开发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必须运用市场的办法,通过招商引资把那些有眼光、有品位、有实力的企业招进来从事旅游景点开发建设。要以成立江华旅游集团公司为依托,整合资源,招商引资。要建设“江华旅游招商项目库”,出台操作性强的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采取以商招商、节会招商、专人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吸引一批大客商到江华来投资开发旅游业,使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五)突出创新抓推介。借助网站、报纸、电视台、车站、高速公路沿线唱响“江华民俗生态游”、“神州瑶都盘王殿”“秦皇遗宝,天下秦岩”、“没有航标的河流—务江”、“南极潇湘姑婆山”等为主题的系列宣传口号。加强与三省周边县区旅行社合作,通过旅行社了解江华,激发采线旅行社的组团积极性。策划节会活动,参加及引进各类会议活动进行推介,积极发动县直部门进行组团推介。通过广泛宣传江华旅游业,推介江华旅游业,使江华旅游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6.乡村旅游学习考察报告 篇六

雅砻文化大观源赴内地学习考察组

(2011年4月)

地委、行署:

为了全力打造山南雅砻文化大观源,全面落实张庆黎书记等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深入学习借鉴内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根据2010年12月29日自治区关于雅砻文化大观源专题会议精神,经地委、行署批准,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和山南地区行署办公室、雅砻文化大观源办公室、文化局、旅游局、乃东县和雅砻文化产业开发责任有限公司组成的雅砻文化大观源赴内地学习考察组一行8人,于3月19日至4月1日赴陕西、云南、海南、江苏四省,对西安大唐芙蓉园、丽江市玉龙雪山和丽江古城、迪庆普达措国家公园和独克宗古城、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和槟榔谷、江苏灵山梵宫等文化旅游景区进行了学习考察。

此次学习考察,地委、行署高度重视,所到地(市)大力支持,特别是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给予了有力协助,确保了学习考察活动顺利、圆满完成。学习考察前,其美仁增书记、赵宪忠专员十分重视,对此次学习考察提出了明确要求;行署副专员云丹召集考察组人员对此次学习考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目的和任务、具体事项和考察要求进行了部署、强调。学习

(二)注重基础建设。各地始终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跳出旅游办旅游,把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旅游产业发展范围,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他们集中财力,狠抓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使得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公路、铁路、航空、通信、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很大改变,宾馆、饭店、旅馆、商店等满足了各层次游客的需求,景区观景台、休息亭、厕所、安全防护、排污治污等服务功能十分完善,为旅游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硬环境”。西安市不用政府资金,而采取先举债投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再卖地回收资金的办法,使城市功能和价值同步提升。丽江市十几年累计投资近20亿元,实施了改善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卫生等基础设施,古城处处蕴含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千古意境,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城市品位极大提升,四面八方旅客纷至沓来,呈现出人兴业旺的大好局面。三亚市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各类酒店254家,拥有家庭旅馆1000多家,共有床位近6万间,适应了游客不断增加的需要。

(三)注重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之魂。学习考察中,各地在文化旅游挖掘、传承、包装、创新方面都给人以全新的、震撼的感受,不论是景区景点、房屋建筑、人物雕塑、标志符号,还是文艺演出、民族歌舞、风土人情、衣着服饰、民间故事等,都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生动再现了各少数民族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等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山、水、物、人、歌、舞等交相辉映,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被称为“民族文化和旅游对接”的“丽江印象”大型实景演出确属一绝,500多名当地少数民族组成的演员,在象征着云贵高原红土的红色沙石砌成的12米高、迂回艰险的“茶马古道”上,以玉龙雪山的神奇风光为天然背景,以纳西民族为主的当地民俗民风为主调,气势磅礴的演出构成了整个场景;《椰岛谷歌》实境演出以古乡古色的黎族村寨和秀丽挺拔的百年槟榔林为背景,以纹身纹脸阿婆织锦绣花和悠悠水车、轻淌溪水、和谐山水为衬托,200多名土生土长少数民族演员,以独特的演出演绎和再现了勇敢、勤劳、淳朴黎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身入其中,让人叹为观止。还有108米高的南海观音、88米高的灵山大佛、无锡的九龙灌浴,创意大胆,设计宏伟,非常震撼,令人敬畏。这种大手笔、大品牌、大文化、大旅游的做法,无不让人折服。

(四)注重经营管理。这些城市文化旅游之所以发展很快,得益于有好的运作模式。其共同之处,主要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各主要景区以成立管委会为龙头,以管委会下设公司为经营主体、下设处室为管理单位,管委会主要行使规划的编制与实施、项目立项、土地开发与用地管理、协调服务、劳动用工、监督管理等职权,公司在资金筹措、景点开发、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西安市坚持“把城市当景区打造”的理念,走“文化—

6项公用信息图形符号、标识标牌设立醒目、安全措施保障有力,绿化、净化、美化到位,酒店、旅行社、旅游车船、旅游定点购物商店、文化旅游经营单位齐全,为游客消费提供了平台。丽江市实行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文艺演职人员全部买断工龄,其身份由事业单位人员转变为股份制企业职工,完全走向自我经营、自负赢亏、自我发展的路子,同时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集团公司,迅速形成产业规模化,其人员工资远远高于以前。特别是各地投入巨资打造的文化旅游精品节目,成为当地旅游中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大餐,西安的《大明宫传奇》、丽江的《印象丽江》和《丽水金沙》、海南的《椰岛谷歌》等等,为旅游产业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也是各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大亮点,变文化资源优势为商品价值体现,形成了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加工、生产、销售与旅游线路一条龙,少数民族字画、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等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种类繁多,政府“有形之手”抓管理和市场“无形之手”抓整合的旅游行业协会新体系十分完善,当地群众增收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推进、和谐发展。

二、学习考察文化旅游产业的启示

此次学习考察,各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为打造雅砻文化大观源提供了如下有益启动:

(一)领导重视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可靠保证。学习考察地把文化旅游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来抓,从战略定位、规划设计、资金投入、政策措施、领导力量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并动员各方面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大办旅游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打造雅砻文化大观源,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委、行署全力以赴,社会各界热切期盼,山南旅游大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

(二)创新体制机制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强大动力。从各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经验看,实行景区(点)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采取“政府主导、名家打造、市场运作”模式是成功之举,基本规律是起步阶段政府主导的多、发展阶段政府推动的多、兴盛阶段政府放开的多。打造雅砻文化大观源,完全可以借鉴和推广这一模式,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吸收、完善,开创符合山南实际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以经营管理体制创新实现园区大发展。

(三)依靠资本运作是破解文化旅游产业资金难题的基本手段。办旅游,靠社会。在学习考察地,到处可以感受到市场化运作发展文化旅游的活力:景点经营是企业的、车是个体的、酒店是股份的,就连极负盛名的大唐芙蓉园、南山文化园和玉龙雪山等景区,政府只提供政策和土地,市场化运作相当成功、富有活力。打造雅砻文化大观源,既有中央、自治区和对口援藏省市的支持,又有社会广泛参与,加之园区建成有其很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采取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融资方式既有利于政府掌握主导权,也有利于社会力量办旅游。

10观源项目的定位是:公益性兼具经营性,坚持以文化为脉络、以景点串珍珠、以水系增灵气、以生态为衣冠,突出文化体验、民俗观光、休闲度假的文化旅游园区创意,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兼顾公益、权责明确”的运作模式,立足西藏、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着力打造藏民族文化传承基地、西藏历史展示基地、藏汉民族团结象征基地、特色文化旅游重要基地、西藏影视文化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其成为独具魅力、气势恢宏、历史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西藏文化窗口、山南旅游品牌,最终实现最佳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二)要高起点、大手笔规划。规划是纲,纲举目张,规划的标准还要提高。对现有规划方案和详细规划,要按照“做绝世精品、做旷世之作”的理念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和单个项目设计边施工边完善”的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再次反复论证、反复修订,使其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雅砻文化独具特色魅力,切实把规划做特、做精、做亮。目前,我们的规划还处于中、低层次,还不够大气、不够震撼。下一步,一是要提高顾问和专家层次。邀请更高层次的领导和专家作为项目顾问,指导和参与规划,全力提高规划标准和档次。二是要优化规划方案。树立“大气势、大气魄”的理念,面向全国甚至国际,以更高的标准,聘请藏文化、旅游、建筑、声光电、绘画、节目打造等方面顶尖的专家名人,对整体规划和每一个规划项目进行再优化设计,确保园区建筑既与文化相协调、又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三是规划要体现超前性。充分考虑今后节目打造、游客参与等项目,以特殊的标志性建筑和雕塑、有特色品位的节目吸引游客,使之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四是区域布局要合理。按照旅游、城镇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的思路,把昌珠历史文化名镇作为一个景区进行规划,雅砻文化大观源要在区域布局、功能互补、设施共用、文化特色上与之相协调、相呼应。按照特色互补、风味兼顾、合理搭配的原则,根据功能和产品特色,突出园区各区域的主打品牌,形成既互为补充、又独具个性的旅游产品。五是旅游要素要齐全。做好交通、昌珠镇、文化娱乐场所、宾馆饭店等配套功能的规划,形成十分完善的规划体系。六是政策界限要把准。特别是园区内的建筑、标志性符号要正确处理好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使藏民族历史文化得到充分展现。具体上,历史博物馆建设可借鉴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示方法;歌舞博览馆可借鉴丽江《丽水金沙》剧场和海南《椰岛谷歌》舞台;功德园可借鉴无锡灵山婪宫建设理念;情歌长廊可借鉴西安大唐芙蓉园;商业文化街可借鉴海南槟榔谷和丽江古城;所有建筑可借鉴香格里拉的藏民族建筑风格。

(三)要高水平、多元化融资。综合各地在融资方面的有益经验,结合起步、发展、兴盛期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融资模式。起步阶段,要采取政府、企业和社会、投资公司和群众多元并举的办法,政府投资以争取中央、自治区文化旅游项

314设计、包装打造。二是要立即着手精品打造。这是园区活力的引爆点,必须在项目建设前谋划,通过邀请著名导演打造一部有影响力的影片、策划一部有特色的舞台剧、创造一部唱遍全国的主题歌,制造亮点,形成看点。三是要同步开展运营后相关工作。成立雅砻文化研究委员会,下设园区经营课题组、文化节目打造组、旅游商品开发组、建筑风格审查组、非物质文化保护开发组、景点队伍建设组等研究组织,明确职责、任务和时间,重点就园区如何运营进行研究,确保项目建成后,立即投入运营、发挥效益。四是要科学编制旅游线路。以雅砻文化大观源为中心,以昌珠寺、雍布拉康为支点,形成“三点一线”旅游精品线路。五是要充分挖掘藏民族文化特色,结合特色农副产品优势,通过本地企业自主研发和借助外地企业加工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推出质优、款新、价廉、富有创意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和游客放心的消费品,对不符合藏民族特色的商品要引导退出市场,对假冒伪劣商品要坚决予以打击。六是要开发适应现代旅游消费者需求的互动性、参与性、刺激性项目,大力发展农家乐、藏家访等农家旅游,以改以往“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现状,真正把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精、做活。

(六)要高规格、大声势营销。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唱、集中优势、整体出击”的营销策略,确保雅砻文化大观源一炮打响,产生巨大社会效应。营销经费上,起步阶段,政府占主导,而后逐渐转变为以企业为主、政府为辅。营销方式上,一是借助名人搞促销。重点在项目规划、项目建设、节目打造等方面,邀请中央、自治区有关领导和知名专家、导演,以名人效应扩大雅砻文化大观源对外知晓度、知名度。二是借助名媒搞促销。通过邀请中央、自治区电视台和对口援藏省市电视新闻媒体,大势宣传,大力促销,特别要做好开园仪式的策划、包装和宣传,以强烈的宣传效应轰动全国,感召和吸引四面八方游客。三是借助名社搞促销。重点是加强与区内外旅行社的联系,制定促销策划方案,把雅砻文化大观源作为游客的重要旅游线路之一,以旅行社和游客的增加形成良好的宣传链。四是借助名刊搞促销。与旅游知名刊物和知名发行社联手,精心策划、科学包装,制作一批反映雅砻文化旅游特色的高质量的宣传品,如书籍、光盘、旅游导示牌等,并在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处设立宣传栏,在一些宾馆和饭店无偿提供《雅砻文化大观源旅游宣传手册》,切实扩大宣传面。五要利用名导搞促销。组织编写能充分体现景区内涵、适应游客需求的讲解词,并对所有上岗导游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导游各方面综合素质,通过导游的衣着外冠、言谈举止和温馨讲解,实现旅游者的口碑效应。

(七)要高质量、人性化管理。管理出精品、出效益,关键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要强化旅游部门的职能。旅游行政部门要将工作重心转到抓政策、制规划、定标准、提思路和普查资源、建项目库、强化监管、规范市场、策划宣传上来,对旅行社和导游履行执法权和

上一篇:承诺践诺情况小结下一篇:学校清明节扫墓优秀作文500字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