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药价理由与改革趋势

2024-09-23

我国高药价理由与改革趋势(共3篇)

1.谁顶高药价 篇一

药价的高低关涉亿万百姓切身福祉,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药价虚高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的一大顽症,国家有关部门下大力气、采取各种措施如限制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祛除药价虚火,据不完全统计,在近10多年中,我国已先后17次降低药品价格,涉及800多种化学药品和300多种中成药,平均降幅高达15%;但药价屡屡“空降”,以至于老百姓对药价降低的政策信息已经麻痹。

为何药价总是虚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与药品运行有关的利益者展开博弈,尽量争取一个与己有利的结果,结果使药价成了一个“死结”。其中有“药价虚高”局面的坚定维护者,可称为“挺高派”,主要包括药品零售者、药品批发者、药品生产者;二是“药价虚高”局面的坚定反对者,可以称为“倒高派”,主要就是患者群体;三是“药价虚高”局面的两难行动者,可以称为“两难派”,主要是指政府有关部门。

“挺高派” 医疗卫生机构与平价药店是当前的主要药品零售者。对前者来说,由于“以药养医”的体制现实存在,药价降低将直接影响其经营收入和运转;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它有两个选择:一是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吸引更多患者来就诊,所谓“薄利多销”,而这也同时意味着医疗机构工作量的加大;二是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规避药品降价,转嫁由药品降价带来的利益损失,办法也不复杂,既可以进一步压低降价药品的进价,也可以给患者用价格更高的替代药品或开更大的处方。两相比较,第二个选择自然会成为首选。因此为什么一种药品在国家明令降价后,很快就在有些医院的药房消失,原因就在这里。对平价药店来说,与医疗机构相比他们的优势就在于药品的价格较低,药品降价将削弱他们的优势;同时,药品的价格弹性较小,也有一定的保质期,患者也不可能大量储购药品,这使得他们即使“薄利”也不见得“多销”。药店的选择往往也是减少此类药品的进货,而多进价格更高的替代药品。

对药品批发商来说,药价高低也是一个关键问题。高则运转顺利,低则生存困难。医药流通企业目前的毛利率为5%-6%,利润率在3%-4%。而据全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医药流通行业利润率仅为0.74%,费用率则高达8.75%。药价降低将进一步压缩他们的利润空间。以上市公司南京医药为例,2004年受药品降价、招标采购等政策性因素影响,招标药品资金占用时间延长,药品经营企业的销售费用增大,盈利空间进一步下降。该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240.18万元,比上年下降88.31%。而且南京医药的流通业毛利率由2002年中期的11.06%下降到2004年的7.06%。因此,国家有关药品降价的政策一出台,总可以听到他们强烈的反对声或抱怨声。

药品降价中受打击最大的生产商在与批发商和医疗机构的谈判中处在劣势地位,不能转嫁降价带来的损失,如今“两面受敌”:一面是药品价格下调,另一个生产成本上涨,生存和发展举步唯艰。以抗生素企业为例,因粮食、煤、电、油价格上调,生产成本总体提高了25%左右,经成本和降价双向挤压,部分抗生素药企经营环境恶化。2004年,鲁抗医药(600789)亏损9567万元,出现上市以后首度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降低二十四种抗感染类药品零售价格”、“抗生素凭处方销售”等政策影响公司产品销售。其中,仅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就使公司全年实际损失达1.2亿元;华北制药(600812)也因抗生素限售限价、原材料能源涨价及青霉素工业盐价格低位徘徊等原因,200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了72.74%。因此,在今年6月有关第17次药品降价即将出台的消息公布后不久,就有24家医药行业协会上书求情,理由是:很多药厂已经陷入生存窘境,如果药价降幅太大,不啻雪上加霜。制药企业通过GMP认证后,运营成本普遍上升,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竞争较以往更加激烈,国家在对药品进行限价的同时,加大了对招标采购的推广力度,使药品的出厂价格进一步降低,制药企业的利润空间更小,再如此降价国内制药企业必将面临生死困境。在一再降价的压力下,不少企业走上了以自己的信息和专业优势来规避降价的“歪路”:一是停产降价药品;二是给药品变脸,通过改变包装、规格、剂型等简单做法将老药变成“新药”,然后给“新药”申报几倍于老药的价格。《中国消费者报》就曾报道,北京一位姜女士常用治胃病的药西米替丁以前每瓶100片仅4元,但去年年底药厂改变药品包装后,改名为“泰胃美”,虽成分无任何变化,但每盒20片售价升至42元,价格比以往增长了50倍。

上述三者由于利益关系紧密相连,很容易形成力挺药品价格高企的“价格同盟”。

“倒高派” 患者是“药价虚高”的直接承担者和最大的受害者,尤其是那些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患者。卫生部今年三月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次门诊费用在2003年达到了108.2元,比1998年增长了57.5%,而每次住院费用达到了3910.7元,上涨了76.1%,远远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为此,我国约有48.9%的居民选择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住院。但患者是一个松散的群体,加之掌握的资源有限,难以对“药价虚高”进行有利、直接的抵制,生病总要吃药,贵也得吃。除了私下大发牢骚、骂娘以及向一些有良心的媒体大倒苦水外,只能是“打掉牙齿合血吞”。他们最大的愿望是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祛除药价虚火,但却是年年盼望、年年失望。药品的总体价格不降反升,大大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以至很多人患上所谓的“药品降价麻痹症”。

“两难派” 彻底解决“药价虚高”问题,政府有关部门面临难以克服的巨大困境:要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就必须先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而这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目前看来十分困难。北京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经济学研究室主任雷海潮博士曾经提供了一组数据:2001年全国医院门诊药房的药品销售收人在1100亿-1200亿元左右,根据经验测算,医院从中可有300亿-350亿元的药品加价收入。如果改用政府财政补助,这意味着财政每年增加补贴300亿-350亿元左右,而2001年全国的政府卫生支出是801亿元。这就是说,如果停止“以药养医”,改以财政补助,那么政府要为全国的医院增加40%-50%的投入。以中国财政的负担能力,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在很多地区医药行业都是支柱产业,是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药品大幅度降价格更直接导致政府自身运转的困难。而大幅度降低药价带来医药行业部分企业破产倒闭的话,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债务以及工人下岗、失业等善后问题,地方政府也不得不认真考量。因此政府要完善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强化监管能力,也要投入成本,并且也面临着有关专业人才缺乏的难题,如既懂医疗又懂保险的医保人才、既懂价格又懂医疗的价格监管人才等等,而做到这一些决非一日之功。

2.业内人士揭秘虚高药价背后的隐情 篇二

“药价贵其实是人为造成的,在药价奇贵的大幕下,那些人是一群吞噬百姓财富的恶魔。”在医药行业工作了10年的吕先生在发给媒体的邮件中写道。他说,那些人通过洗钱,贿赂,逃税等种种手段,将价值只有几元的药,变成了几十元的药,将价值十几元的药变成了上百甚至上千元的药,然后再卖给患者,公然洗劫百姓的财富。

“对医药经营中的违法活动进行严厉打击,才是解决当前药价太贵问题的正确途径。”一位曾在某家外企做了4年药品销售工作的业内人士说。

代理商:药价虚高的主要推手

在吕先生看来,药价虚高主要推手,是那些通过各种非法手段销售药品的不法代理商。

他举例,南京某医药公司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某药品的零售价为189元/瓶,但该医药公司给经销商的实际销售价仅为26元/瓶,零售价高出企业供货价163元,6倍多。

事实上,不论药品由哪家医药公司供货,医院只会在其进价基础上顺加15%的费用。比如,某种药品以162元/瓶的价格供给医院,医院只能在162元/瓶的基础上顺加15%,约为186.3元/瓶供给病人。因此,医院不是药价虚高的主要推手。

“主要推手是那些在药品经营上采用洗钱、贿赂、逃税等非法手段的代理商。”吕先生说,为抑制药价虚高,政府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招投标方式,即在向医院供应药品之前,各医药公司和药厂及代理商需通过投标方式自行竞价,最后以最低价格向医院供货。

但在实际操作中,目前这种招投标方式已面目全非,即使是投最低价,如果没有医院向其采购等于没投,招投标由此成了一种形式,病人几乎没有享受到药品招投标带来的好处。

以南京某医药公司为例,该公司自己销售的药品并不直接向医院供货,而是通过招商以现款现货的方式将其卖给社会上和医院有相当关系的代理人(俗称代理商),再由这些代理人通过洗钱、贿赂,逃税等非法手段卖给医院。

贿赂:分管院长、药剂科主任,药事委员、医生一个不能少

在操作中,代理商将购买到的药品通过专门的“走账公司”(即医药公司——记者注)走账,从中高开发票套取现金,并将药品的销售价高开到进价的数倍以上,再卖给医院指定的供货方。其中“走账公司”按进价与高开销售价之间的差价收取10%的佣金,算是走账费用,剩余的费用则通过银行借记卡或其他私人账户转到代理商手中。

需要说明的是,“走账公司”本身也是医药公司,由于中国在极短时间内新增了几千家医药商业公司,而绝大部分公司业绩平平,只能靠代开发票转账帮人洗钱为生。

贿赂是所有代理商都必须干的一项工作。代理商在“走账公司”拿到返还的现金后,自己或自己属下的医药代表必须给医院的院长(或分管院长),药剂科主任,临床医生送钱。

在中国,很难找出一种药是特效药,也很难说一种药是其他药不能替代的,这就是在中国做药生意的最大秘密。既然不是特效药,医院可进也可不进,既然不能说明自己的药比同类药好,那么医院也是可进可不进。所以,一种药要想进入医院,你就得“送”。

首先要送院长。在医院管药的人是院长(或分管院长),院长可以进你的药,也可以进别人的药,怎么衡量谁的药好呢?钱是标准之一。

其次要送药剂科主任。在医院,具体管药的人是药剂科主任,药剂科主任可以说这种药有用,医院很需要;也可以说这种药没用,同类药很多,医院不需要。所以,要想让药剂科主任说你的药有用,你就得送。

第三要送药事委员。目前,很多医院都成立了药事委员会,由相关科室的主任,药剂科主任、分管院长等组成。在开药事会前的一段时间,是代理商最忙的时候,药事委员多,需要逐一拜访,好处自然不能少,重点人物是专攻对象,10个委员起码要搞定6个,到开会时才能“少数服从多数”。所以,要想进你的药,药事委员必须送。

最后还要送医生。这是药品进入医院后的主要工作。药进了医院不算完,谁用你的药才是关键。现在,送医生的钱已经成了一个标准:药品零售价格的20%~35%,这是这个行业的行规。没给医生临床费用,你的药在医院就只能死掉,一种药进了医院连续3个月没有医生用,医院就会把这种药踢出医院,以后再想进就很难了。所以,药进了医院后,必须做好医生的工作。什么工作?就是给医生送钱,而送钱就是贿赂。

从洗钱到偷逃税款的巨额利益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在进项发票到销项发票之间的增值部分,要向国家上缴17%的增值税,在上缴增值税后,企业如果尚有盈利的话,还需缴纳所碍税。

然而,“走账公司”在经过财务造假后,既不上缴进项与销项间的增值税,也不上缴盈余的所得税,并把其中的差额通过现金返还给代理商,完全是一个洗钱过程。

这个过程的一大特征是“偷逃税款”。无论是二次开票中的洗钱,还是贿赂医院中的各级医务人员,抑或是不法代理商个人所得,都存在偷逃税金的重大问题。

其次,在贿赂医院各级医务人员的环节中,仍然存在偷逃税金的重大问题。不论是院长(分管院长)、药科主任、医生等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长年累月,每个收受贿赂的人都能聚敛起一大笔非法收入,这个非法收入是不用缴个人所得税的。

3.我国高药价理由与改革趋势 篇三

高职教育现状改革趋势

一、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简称高职,它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特殊的教育层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我国的高职教育是从1999年开始成规模地发展起来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它具有就业率高,就业面广特点,同时,毕业生还可以灵活选择专升本等途径继续深造。现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主力军,是一群“90后”,他们更加注重自我,更加懂得张扬个性,不再对家长言听计从,而高职教育的这些灵活性的特点对于被称为“新新人类”的“90后”们来说,是一个好的选择,选择高职院校,将来毕业了可以选择直接进入社会就业,也可以选择深造,继续升学。可谓是就业、升学两不误。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培养则离不开教育,在我国的各类教育中,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有着最为密切和直接关系的便是高职教育。在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快速。经济结构也得到了战略性调整,现代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高等职业教育是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中转站,学生在学校里通过技能型的专业培训后,在进入工厂后,把高、精、尖的书本理论知识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下实现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便是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同时,这也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效渠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

二、高职教育教学的现状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数千万的高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发展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的基础和保证。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高职教育规模不断不断增长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调整,高职教育的规模不断增长。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6%,2002年达到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和大众化阶段的临界点15%,到2005年上升至21%,10年间年均递增1.5个百分点。这其中,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与决定性作用。并且,高职毕业生人数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也在比例在不断增加,从前几年的近50%上升到如今的52%,2007年达到258万人。并且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总数将进一步增加。

2.高职教育结构、定位不合理

21世纪的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不容置疑的是,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在发展迅猛,形势喜人的同时,也面临许多困难,不少问题与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已直接困扰到高职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不小的影响,所以必须引起各方高度的关注。比如,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不准,有的办成了本科的“压缩饼干”,有的又成了中专的“发面馒头”。定位尚且不准,特色又如何形成?高职应向何处去;高职应如何办学,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这既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

3.传统思想与市场需求的偏差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但是人们接受新鲜事物和思想的意识有所进步。但是受传统经济模式和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社会上仍存在一部分人对高职教育是轻视的。比如,一些用人单位明明需要应用型的高级人才,但在招聘时却指明“本科以上”,从而将高职生排斥在外;在国家政策方面,则有许多规定人为制造高职生与普通大学生的区别,比如助学贷款、公费医疗、生活补助等,使高职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要转变“重学术、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是困难的需要长期的努力,这也说明了高职教育发展与实践过程的复杂与艰辛。

三、高职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1.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

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在人们的衣食住行解决了以后,家庭日常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期望获得新的适应力。人们开始对现实生活及自我实现的要求進行追求。因而具有终生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等特点的终身教育便运用而生。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高职教育相当于人一生中所接受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终结性教育。因此,建立和完善高职教育的衔接机制,为高职教学生提供继续接受高一级普通教育的机会,是现在高职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之一。

2.结合学徒制度,加强校企合作

学徒制度是一种高度情境性的学习方式,学徒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观察师傅的实际作品,感知和捕捉师傅的知识和技艺,然后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实作,逐渐学会师傅的技能。学徒制曾经是人们学习的最普遍的方式,从语言、绘画、雕刻、复杂的社会交往技能到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都可以通过类似学徒制的方式进行非正式的学习获得。在高职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以及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中,在实习基地通过观察、模仿师傅的技艺,在实践中掌握技能,从而受用终身。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在国家社会的发展中的确立重要的地位。而高等职业院校也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同时顺应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趋势,不断深化改革的深度,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积极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从而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大量的优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旭,李忠华.把握结合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4,(24).

[2]郭扬.从ISCED新修订本看高职的学历定位和生源入口问题[J].高等职业教育,2001,(2).

上一篇: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答案下一篇:抒情作文热爱生命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