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智障儿童教育教学学后感(8篇)
1.随班就读智障儿童教育教学学后感 篇一
《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学后感
罗文
尊敬的专家,我是一名小学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已经三年了,从踏上讲台那一刻逐渐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业是光荣的、神圣的。
但是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遇到了一些特殊的孩子,那时的我总是束手无策。终于在国家的关怀下,让我有了能够继续学习的机会。
这次继续教育选课,我针对自己的不足,选择了《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进行学习。学完后,我受益匪浅。在专家的讲课中,很多内容都贴近我的教学实际,对我的教学起到相当大的帮助。
在专家的讲课中,我明白了根据“教育公平”的理念,所有的儿童都应享受同等的教育。但是,因智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有很多不同,而且智力障碍儿童群体内部的差异又非常大。因此,我们要让孩子们处于多方位、多层次的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安置体系中。
在专家的讲课中,我知道了融合教育的特点是渐进的,每个人都受益,每个人都进步的,是关怀、接 纳、付诸行动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其课程与教学必须符合所有学生的需要,融合的理念须引导 教学,须整个学校都能接受融合的理念,融合不是只要安置就好,每个学生的需求都应被顾及。
在专家的讲课中,我明白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我经常在班级环境的布置中花费心思,因为我做到这对教学起到辅助的作用,也可对学生起到无声的教育作用。每个学期开学,我都会与孩子们一起布置我们的教室。增添孩子的主人翁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
践,让班上特殊的孩子得到“特殊”的待遇,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变得更好。
2.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问题与策略 篇二
关键词:智障;随班就读;接纳;自卑;快乐;成功
“回归”是特殊儿童教育的方向,“融合”是特殊儿童教育的最终形式。我国当前的融合教育大部分表现为智障儿童的随班就读。在过去的智障儿童的随班就读中产生了许多问题,也总结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一、智障儿童随班就读产生的问题
(一)接纳问题
1.教师的接纳
智障儿童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表现得积极性极低,很难与别人友好相处,甚至出现自虐、打架等现象,严重影响班集体的凝聚力。意志一般为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易冲动,性格一般表现为自私狭隘、自由散漫、自卑怯懦。基于以上多种原因,多数班主任都不愿接纳智障学生。而科任教师也会因为课堂纪律问题对智障学生心存芥蒂。
2.同学的接纳
由于智力正常学生与智障学生的接触有限,他们对智障学生能力的了解认识程度也各不相同。许多学生认为智障学生有能力胜任某些方面技能,特别是处理社会关系与体育锻炼方面的技能,但他们不能确认智障学生是否能够完成一些日常独立活动所需的复杂技能。认为这些独立操作的活动是他们自己及其智力正常的同伴才能掌握的技能,从这一点看,他们并未将存在智力障碍的学生视为自己日常的生活伙伴,
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认为智障学生最好在特殊学校学习。智力正常学生之所以不主张接纳智障学生在学术类课程的学习,还因为他们认为智障学生的参与将对他们及其同班同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大多数智力正常学生认为,如果智障学生在自己的班级学习,会让其他的同学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课,还会造成更多的纪律问题。因此,他們不太愿意在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的教学活动中与智障学生互动,主要怕智障学生对他们在班级里的成绩排名带来不利影响。他们不想自己的学习成绩因为与智障学生的合作而受到影响。
(二)心里问题
1.自卑孤僻
由于智障学生自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在社会环境中可能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往往极易产生低人一等、我什么都不行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导致他们从不主动与人交流沟通,即使在外人主动与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也会显得手足无措,无从应对。这种状况导致的结果是智障学生的内心焦虑、迷茫及无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排解,最后形成更严重的心理障碍。
2.敏感多疑
由于自身的缺陷而导致的自卑孤僻,智障学生总是处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通常通过自身的观察、猜测判断身边的变化以及他人的言谈举止,敏感多疑的心理问题也相应产生。即使是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同伴的善意提醒,他们也不能正确对待。
3.倔强
自卑孤僻、敏感多疑的心理问题,导致智障学生大多生活在自己的猜测和观察里,一般按自己的推测来判断他人或者周围环境,不能很好地听取他人意见或建议,从而形成倔强的性格特点。
(三)学习问题
1.教师“抓多略少”
特殊教育从入学人数的比例来讲,重头在普通小学,现在学生入学处在高峰期,班级人数多,评比较多,加上小学教师工作量大,课时很满,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智障学生。近几年,从上至下都提倡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各校内部,尤其是平行班教师之间存在着“暗比拼”,而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就成为比拼的三大项目,因此教师往往就会为了大多数学生能有更好的成绩而忽略了智障学生的发展。
2.特殊教育师资缺乏
随班就读的成功与否,关键是随班就读的教师能力。部分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教师只是出于怜悯,缺少科学的教学方法。目前普通学校的教师都是普通师范院校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特殊教育的专业训练,不太了解特教的基本原则、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处理不好健全学生与残疾学生、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的关系。仅有的一点特殊教育经验也是在随班就读的教学实践中一点点总结出来的,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所以在对智障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常常走弯路,甚至手足无措。
二、解决智障儿童随班就读问题的策略
(一)开展活动,使智障儿童融进班级体
随班就读质量的好坏,就读的环境至关重要。智力落后的孩子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他们也需要有参加儿童群体生活的机会,需要一种与同伴们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的和谐氛围。
1.首先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班主任是关键。爱因斯坦普经说过:“只有热爱学生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这就要选责任心强,懂得特教的,能够考虑到特殊孩子的想法,真正关心智障儿童的老师做班主任。
2.其次,创设和谐的集体氛围,用温暖的阳光照亮孩子的心田。在学校与班级内开展多种多样的爱心主题活动,将爱的种子播撒进普通孩子的心里,让智障儿童在爱的海洋中扬起自信的风帆。
(二)帮助智障儿童克服自卑心理
1.帮助智障儿童和其家长正视现实
智障孩子存在的生理缺陷大都是先天的,自身无法控制与选择的。教师首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让他们明白这一点,勇敢面对缺陷,坚强地面对现实,不怨天尤人,能笑对生活中的挫折包括自身的缺陷。要让孩子们知道,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挫折与考验,我们只有积极应对,才能及时走出困境,获得幸福与发展。其次充分利用家访或“家校联系卡”等家庭资源,让家长正视现实,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采用科学适度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转化与成长,重塑其信心。第三,教师加强心理疏导,缩短智障孩子与健全孩子的差距。宽容、赏识、激励、鞭策,不气馁、不打骂、不嘲讽,以博大的胸怀、良好的品行感化智障孩子。
2.挖掘闪光点,使智障儿童体验成功的喜悦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理解、信任和尊敬,这是人之常情。畏难情绪严重的智障学生尤其希望得到老师的赞美。教师不应总把精力集中在专挑智障学生的毛病,专批评智障学生的缺点上。“毛病越挑越多”,绝不会越挑越少。应把注意力集中到发现和赞美智障学生的真、善、美的“闪光点”上,“美”的东西越赞越多、越“美”。赏识和赞美智障学生就是承认智障学生的成功。教师要善于发现智障学生的“闪光点”,要懂得拿着放大镜去寻找发现智障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他们表扬。(三)因材施教,永不放弃1.增强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
对随班就读教师的要求,除了爱心和责任心以外,还要他们掌握一定的特教理论、专业知识,以及对智障学生施教的能力。学校要通过讲座、经验交流、教研活动等形式,对随班就读的教师进行培训,通过较系统的培训,调整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切实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使教师掌握智障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方法,具备上岗授课的基本条件。
2.用特殊指导与评价,帮助智障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首先,选择有助于智障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同龄的学生相比明显低下,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研究,给予特殊的关心和指导,以便克服学习障碍。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实用的生活技能,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劳动者。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弱智儿童同学习效率,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弱智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对智力残疾的学生的评价要注重开放性,评价目的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并分解为若干评价目标,实现教育评价的过程化,实现形成性评价,还要尽可能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遵循智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个性特点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3.充分发挥合作伙伴的作用
尽管有相当部分学生认为智障学生融入课堂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并表示不太愿意与智障学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但他们还是表示,为了班级利益,帮助智障学生共同完成任务也很重要。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优化组合,结成“一帮一”的互助伙伴,利用这一股新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茅于燕、王书荃.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华夏出版社, 1994
2.Galaxy 中国青少年对智障学生的心理态度实证分析 2010.12.13
3.. 叶华君、李静 浅谈智障儿童成功随班就读的条件 2010.12.13
3.随班就读智障儿童教育教学学后感 篇三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汪甸瑶族乡塘兴增城小学
陆
丹
教育智障儿童对于普通学校里的教师来说是个重任,而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也包括一些智障儿童,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教育工作,既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是以教材为中心的班集体教学,但单一使用这种集体教学,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很难满足其特殊的需要。
教师必须根据各个智障儿童的状况,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有效地达到培养目标,使智障儿童成为能适应社会独立或半独立地生活的公民。
以下是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对随班就读特殊学生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智障生多些关爱。
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指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意识到教师是可以信任的人。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爱是基础。智障儿童由于本身的缺陷及成长的经历,往往有些胆小、孤独、自卑,不愿与人接触。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与他们接触,在交往中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仁慈与爱心,渐渐获得他们的信任。我遇到的第一个智障学生是个高情商的女孩,在她刚入学第一个学期,她身上有许多缺点:不讲卫生,常在公共场所大小便、个人卫生差,喜欢打人,还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当然也常常旷课,从不写作业和不参加集体活动。刚开始,我为了她能让改掉坏毛病,找她说理教育,要求家长来学校培读(该生是住校的),还让同学监督她,但没收到什么好效果,她依然老样子。通过观察,我 1 发现,她喜欢惹班上成绩好且长相清秀的男孩,也喜欢妆扮,这说明她其实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和关爱的。于是我常到宿舍去找她聊天,教她叠被子、洗衣服。还给她讲些小偷小摸带来不良后果的故事,使她感受到老师的仁慈与爱心,渐渐获得她的信任。她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不再乱偷同学的东西了,人也干净了,还积极参加集体劳动。虽然她成绩没多大提高,但至少她愿意写作业了,也学会了不少字。从那位学生身上,我深刻地认识到,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需付出更多的爱心,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二、制定个别教育的计划,选择明确的教学目标。
有很多人对智障儿童教育有误解,他们简单地以学习的好坏来评价对智障儿童的教育成果。其实,对他们的教育,应采取“以生活为核心,满足智障学生生存与发展的特殊需要”的思路,打好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生活、实现就业的良好基础。根据他们和自身特点,我们要为每个智障儿童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由于他们的智力低于同龄人,因此对他们的要求也不能太高,要符合他们自身的条件。
三、耐心训练。
知识训练应及时反馈和强化。对智力落后儿童而言,他们的短时记忆力极差,学过的知识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忘记,在训练过程中,为了更好较长时间地保持所学知识,教师要把所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一步一步分成细小的步子,然后按步骤进行学习,进行消化,最后达到相应的目标。还要让儿童对自己的训练情况能及时了解,知道哪些地方做对了,哪些地方做错了,能够根据情况作出自我评价,对错了的地方要及时纠正。这是智力落后儿童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过程,对于儿童整个身心发展有重大帮助。在反馈过程中,对他们在 学习、训练的内容初步掌握以后,教师要及时表扬、肯定,以便儿童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便增强他们继续学习下去的信心和决心,也可采用精神上的鼓励,在他们获取进步的同时,给他们以赞许、微笑、夸奖、鼓励等方法。
其次是生活训练,生活训练是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这项训练是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由其自身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对智力落后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有利于补偿他们的智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智力的发展。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对于智力落后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达到半独立生活,尽量减少衣赖他人的基础。因此,对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必须高度重视。
4.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思考 篇四
形成。今年上半年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市特殊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要求各级学校要从提高全民素质,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的高度来认识特殊教育工作,对各类残疾儿童少年要做到思想上重视、措施上落实、生活上关心。学校通过宣传,要使全体教师形成共识,真正提高对特殊教育工作的认识。
二、建立全面公平的考核机制 公正、合理的考评机制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杠杆。放弃对特殊学生的考核,实际上就是放弃对他们的教育,这是绝对不可取的。首先应把对这些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的教学考核和其他健全学生一样进行。其次,又要考虑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化在特殊学生身上的精力和时间有所回报。对随班就读的学生进行分类给分是目前有效的考核办法之一。例:中度给予45分基础分,再加上实际考分计入总分;轻度学生给予30分基础分,再加上实际考分计入总分。然后将总分作为特殊学生的最后得分进入教师教学成绩进行考核。教师有了这个基础分,在平时教学中能注意关注特殊学生,教师自己就有可能获得合格的教学成绩,特殊学生就有可能获得发展。同时,要对特殊学生进行全面的考评,包括对他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劳动表现、体育活动等等方面进行评价。有些特殊学生学习成绩确实不行,但他能天天到校,风雨无阻,这是他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表现;有的上课能认认真真听老师讲,虽然不会写作业、不会做题目,但课后,能较好地和同学交流;有的劳动表现非常好,干活卖力、起劲,脏活、累活抢着干;有的体育训练刻苦,成绩出色,在比赛中为学校、班级赢得了荣誉。这些进步和成绩,不正是我们学校教育的结果吗!同样应该作为考核的内容进行考核。
5.浅谈智力落后儿童的随班就读 篇五
内容摘要: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能让智力障碍儿童不必去离家很远的培智学校或特殊学校去上学,可以就近去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这样即省去了在路上耽误的时间,也避免了家长担心孩子进入特殊学校,客观上被贴了标签,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还增加了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学生接触的机会,使其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对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好处;此外,也为普通儿童接纳特殊儿童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学会关心、爱护及帮助他人,成为品格高尚的人。
关键词:轻度
智力障碍
儿童
随班就读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定义
智力障碍儿童就是智力发育低于一般儿童的水平。那么,到底什么算是智力发育水平底下?它的含义是什么?
智力发育水平低下,也称智力落后,就是我们常说的智力障碍。智力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发育时期的智力残疾,也就是正处在智力发育阶段的儿童,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大脑组织的发育障碍,所以,这些儿童的智力比别的孩子差,主要表现在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方面的障碍。在幼儿时期主要表现为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落后;在学龄期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较轻的智力障碍者一般只能接受小学教育,很难接受初中教育。
通俗的说,凡是智力水平落后于同龄人智力的儿童就是智力障碍儿童。但从科学意义上来说,智力障碍的概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它涉及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智力障碍的定义有多种。最早、最直观的对智力障碍的描述是由杜尔(Doll)提出的,他认为:“智力障碍的特征为社会无能,智力低常,发生在发育时期,成熟以后定型,起源于身体原因,无法医治。”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智力障碍的定义越来越全面、统一、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美国智障协会早在1921年就首次提出了智力障碍的定义,此后又做过九次修订。最近一次,即2002年第十版的定义是:“智力障碍是在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两个方面存在显著限制而表现的一种障碍。智力障碍发生于18岁以前。”由此可见,判断一个儿童是否智力障碍,必须考虑三方面:一是智力,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年龄。三者缺一不可。
残疾人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群体,智力障碍儿童则是这个群体中最需要关注的群体。
那么,对于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而言,接受教育的最佳模式是什么呢?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都选择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就行随读,就是我们常说的随班就读。那么,到底什么是随班就读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随班就读的定义
随班就读的形式在我国早就存在,但是随班就读一词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1988年公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年——1992年)的第42条:“坚持多种形式办学。办好现有的盲、聋和弱智学校,新建一批特教学校。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附设特教班,及普通班中吸收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含经过听力语言训练达三级康复标准的聋童)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我国的随班就读是指: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接纳1~2名(最多3名)轻度残疾儿童——主要是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使之接受特殊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的组织形式。如果残疾儿童不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不能称之为随班就读。但是,如果残疾儿童虽然在普通教育机构里,却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特殊教育,也只能是看作肢体性随班或社会性随班。
所谓肢体性随班就是特殊学生只是身体在普通班级里,但并未得到他们需要的教育;社会性随班是指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能一起活动、相互接触交往,但同样未能得到他们需要的补偿性教育。虽然社会性随班的效果好于肢体性随班,但由于没有给特殊儿童提供适合他们所需要的教育,也并未真正做到“就读”。
对随班就读的学生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还要针对随读生的特殊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努力使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开发,为他们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坚实基础。轻度智力障碍的儿童随班就读有什么意义呢?随班就读的形式能否更好地促进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呢?这些问题引起了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三、由案例看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意义
案例:轻度智障学生的随班就读
杨某,女,普校五年级随读生,轻度智障。以前在离家较远的一所培智学校读书,由于上学路途太远,家人没时间接送,于四年级上半学期转入离家较近的一所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该生适应性行为轻度低下,智力障碍导致数学逻辑思维差,抽象概括能力差,起初仅会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但机械识记较好,日常交流、活动、运动、自理能力都接近正常儿童。据该生家长反映,该生在普校很乖、很听话,就是学习上不去,不合群;在家却很任性,吼家长、推搡家人,经常借故让家长请假不上学。转入新学校后,开始也不愿意来,缠着妈妈接送、陪读,不爱说话,与人对视眼神怯怯的,没来几天就想请假。
案例分析:
该生主要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成绩不好导致自卑、孤僻、不合群,以致失去了儿童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儿童活泼好动,同龄小伙伴是他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低年级学生间分化不严重,孩子感受不太明显;随着年龄增长,成绩与同龄伙伴差距拉大,内心也越敏感。同学的疏远、老师的顾及不周,孩子逐渐封闭自我,虽身处一个正常人群,却得不到正常的交流、友谊和快乐。表面貌似很乖,内心却孤独、排斥这种氛围,而又无力改变现状,往往回到家发泄或逃避现实、请假不上学。
对该生,担任随班就读的老师应该扬其长避其短。其短处是学习能力弱,老师在文化课教学上应本着基础和实用的目的,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文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数学的简单计算、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其长处则是学习以外的事,如:她有劳动热情,可以安排她值日、帮老师整理办公桌、收发作业本;集体活动、体育运动、文娱活动时,不要带任何偏见,正常孩子能做的她完全可以做,哪怕表现平平也要多鼓励、表扬,还要表扬她所在组的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每个学生都期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认可,期望得到同伴的友谊和尊重,那些意志脆弱、性格内向、学习较差的特殊学生,更需要特别的关心和善待,才能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除了学科教学辅导以外,更多地还要从随读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同学交往、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等方面加强培养和教育,始终不忘他是集体的一员,不排斥、不放弃,共同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后来该生主动提出不用妈妈接送,自己每天高高兴兴地坐班车上下学;开学以来从不请假,每天早早来和同学值日,人变得开朗大方,上课能很好地跟上老师的思路,思维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数学能又快又准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由于她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同班同学相比各方面表现突出,现在是老师的小助手,开朗自信。
由此案例看出:
1、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能让智力障碍儿童不必去离家很远的培智学校或特殊学校去上学,可以就近去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这样即省去了在路上耽误的时间,也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2、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有利于身心发展及其社会化,也避免了家长担心孩子进入特殊学校,客观上被贴了标签,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3、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还增加了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学生接触的机会,使其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对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好处。
4、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也为普通儿童接纳特殊儿童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学会理解和关心,成为人格完善的良好社会公民。
5、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还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推进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同时,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也存在许多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四、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应该注意的问题
1、座位安排 对于智力障碍儿童而言,其位置的安排虽然没有盲生和聋生要求的严格,但是,其位置的安排一定要在教师的视线有效控制内,以便师生进行有效地视线交流和教师对之进行视线控制
2、课前准备
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前准备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首先进行学习动机的培养,教师要与家长配合好,要坚持不懈,要采取多种形式,切忌空洞的说教。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与体验。
其次是做好预习工作,教师应给予关注、指点、同时助学伙伴或家长要具体辅导,重要是巩固旧知识,弥补漏洞,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以缩短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学习新课的效果。
3、关注的频率
上课时对其关注的频率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提问次数可以稍稍多于平均次数。特别强调,关注不仅仅指提问,视线交流、微笑等都属于关注。
4、作业的批改与考试
智力障碍儿童的作业,最好是全批全改,这样有利于掌握其学习状况;考试时,一些智力障碍儿童可能写不出,也说不出,但他们确实明白,这时就可以使用让其点头或者摇头来判断对错的方式进行考试或者回答。综上所述,随班就读是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接受教育最佳模式。它有利于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培养其社会适应性。但随班就读的同时,应该注意到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努力使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为他们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坚实基础。参考文献:
著作:[1]刘全礼 • 《随班就读教育学》 • 天津教育出版社 [2]华国栋 • 《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6.随班就读智障儿童教育教学学后感 篇六
一、指导思想:
树爱心,转观念,积极探索特教与普教一体化的教育形式,推进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特殊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校共有5名特殊学。其中辖区内4名,辖区外1名。具体为:郑爱玲,女,身份证号:***76853,智力残疾,就读于二年级二班;蔡清松,男,身份证号码:***77053,智力残疾,就读于四年级二班;蒙茂,男,身份证号码:***77852,智力残疾,就读于一年级一班;唐静,女,身份证号码;***76552,就读于一年级一班;张洪国,男,身份证号码:5***11377654,就读于三年级一班。几位学生理解能力明显不足,和班级学生有很大差异,需要老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进行教学。
三、工作目标:
1.优化随班就读学生的育人环境,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健康发展;
2.形成有利于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良好的学校育人机制; 3.建立灵活、高效的特殊学生课外辅导保障机制。
四、具体做法:
(一)更新观念,统一思想,优化育人环境。
为随班就读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搞好随班就读工作的第一关,是学校经常性的工作。随班就读工作与普通教育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相互启发、优势互补。为此,我校进一步健全组织,成立随班就读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具体负责,制订随班就读教育工作计划、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打消了部分教师头脑中存在的搞随班就读怕影响普通教育、降低教学质量的错误认识,形成人人关心、爱护、支持随班就读班工作的氛围。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认真、热心特教工作、师德良好的教师担任有随班就读生班级教学,行政会上专门讨论有关特殊教育事项,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抓好日常管理工作,并落实到具体学校工作计划中,有计划、有措施、有督促、有检查、有反馈、有评价。
(二)加强管理,规范随班就读工作。我校本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抓住三个环节。第一,严格执行随班生的申报、审批、撤销等规定程序。第二,结合随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随班生个别化辅导计划。第三,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采取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的原则,在集体教学过程中穿插个别辅导,体现个性差异教学。第四,在座位安排上、教学程序上、课堂提问中、练习过程中对随班生给予适当照顾。第五,教师在备课、学生作业批改与布置方面都从随班生的实际出发,提出针对性要求。备课中要有对随班生的具体问题和辅导方法,批改作业要求面批。平时,注重材料积累,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发挥资源,普特渗透,共同提高。学校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学资源,如:实验室、美术室、舞蹈室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随班就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在党、政、团、少先队组织中开展“一帮一”活动,为随班就读学生配备好小先生、好伙伴,让他们在学校大家庭中健康成长。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活动,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比赛活动。
安岳县思贤乡中心小学
7.随班就读教学计划 篇七
随班就读是我国残疾儿童接受特殊教育的一种形式。对他们的教育如果只停留在看管上,那么这些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是白白浪费的。随班就读的学生的智力、适应行为会低于一般人的水平,接受能力差,所以在很多时候都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对学习失去信心。现就本学期教学计划制定于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陈付勇,男,今年12岁。该同学智力、适应行为低于一般人的水平,理解记忆力差,接受能力差,上课也特好动。因此,与班上同学相比,明显低于其他同学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能用钢笔练习写字,基本能做到端正、正确、干净。
2、能坚持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学会默读、浏览课文。
3、能较认真的倾听他人的发言,基本能字自从言顺的表达清楚一件事情。
4、能用自己的话写一些简单的记叙文、想象作文。
三.教学措施
1、提高认识,树立自信心。
认识是理解的基础,也是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前提。要正确认识随班就读生,不能只在“差”字上下功夫,而是要正确认识就读生的学习习惯、生活处境等,弄清“差”的原因后,并不是急于采取措施,要帮助她如何在生活中寻找自我,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此外,还要帮助家长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该生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的问题。
2、给予关爱,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
随班就读生自卑心较重,如果一旦处理不当,情况会越来越糟糕。针对他接受能力差,反应较慢的情况,应利用课余的时间,针对他在学习上的缺陷,教给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让他自己学习,同时,把自己的教育方法告诉家长。此外,还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讲一遍不行,就讲第二遍,直到明白为止。当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便动员全班同学伸出热心之手,帮他一起进步。为此,可组织了“一帮一”的小组,让班上小干部轮流帮他,如每天检查他的作业,遇到不懂,就及时给予帮助、指导,从中让他感到全班同学和老师并没有丢下他,而是在帮他不断进步。
3、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
4、肯定成绩,巩固提高。
教师的工作,是“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对随班就读生要有信心和耐心,他们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工作态度。随班就读生的特殊教育工作还很艰巨,为师者,应增强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于实践、探索,把工作做好;为师者,必须无怨无悔。
8.随班就读智障儿童教育教学学后感 篇八
目前,我校的随班就读生有8位,达到三残儿童随班就读要求。为了让每一个儿童少年充分享受爱教育权利,落实上级相关要求,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切实做好三残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唐德伦
副组长:谭俊生、李荣华、沈稳
组员:张邦锡、李天清、周圣乾、张锐、随班就读指导老师
二、入学管理:
1、教育要面向全体,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随班就读生虽然在智力水平等各方面都与普通学生有差异,他们也是班级的一分子,所以决不能放弃.应在各个方面都让他们有所提高.
2、应该承认随班就读生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才能试图缩减这种差异.所以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随班就读区别对待.才能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学校、随班就读指导老师应做工作:
1、学校
(a)随班就读方案;(b)随班就读花名册
(c)开展随班就读的总结、简报等。
2、班级(指导教师)
(a)学生基本资料(残疾证书复印件)(b)评估记录
(c)教学计划(一生一期一次)
(d)随班就读(关爱记录每周至少2-3次,附照片)(e)学生作品(作业、手工作品等)(f)有代表性的总结、反思若干
四、教学、生活管理:
1、在课堂上应该及时对他们与以关注,基础知识部分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掌握.他们能掌握的知识,尽可能的提问。一方面可以促进其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其自信心.使其取得进步。把随班生安排在教室前三排的位置,便于老师,随时随地帮助。
2、尽量给他们分层次留作业,留有针对性的作业。既不能因为作业太难而达不到效果,也不能因为知识不掌握而放弃对他们的作业要求。老师能够面批,及时加以鼓励。
3、掌控他们的家庭情况,在心理上多与他们交流,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尽量使他们认为自己与其他学生是一样的.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有上进心和上进的愿望。
4、对他们提出稍高层次的要求,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每天进步一点,每天有收获。
【随班就读智障儿童教育教学学后感】推荐阅读:
随班就读学生协议08-04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春季)08-29
学校随班就读培训计划07-28
2015-2016随班就读工作总结08-03
智障儿童六大领域评估08-02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方法初探08-22
浅谈提高智障儿童学习效果的策略09-17
班主任如何培养低年级智障儿童的劳动习惯07-18
智障学生10-13
让智障孩子学会生存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