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特征是思想感情

2024-12-18

艺术特征是思想感情(精选4篇)

1.艺术特征是思想感情 篇一

最新感情特征测试题

测试开始:

你通常会怎么样设置你的密码呢?

A生日或自家电话号码

B身份证号码

C三天两头就视心情而更换

D精心设计,谁也猜不出的奇怪组合

选项A

会选用生日或自家电话号码来当密码的人,其实是很好搞定的爱人,不难追,挑战性也不强,因为他(她)心里在打什么主意,相处一段时间,就可以掌握到八九分,剩下那一两分,也是虽不中,亦不远矣。所以这类人要是有爱情一或是搞鬼,很快就会被爱人发现到一些蛛丝马迹。

选项B

这类爱人戒心很重,所以建立在二人情感关系上的信任,将是最重要的.关键。喜欢观察对方,甚至出些测试来考验对方,不时考虑双方的适合程度,如果没有得到信任,两人的关系就无法有进一步的突破,你也不会是他(她)想要共度一生的伴侣。

选项C

这类人变化没有规则可言,连他(她)自己都无法控制。要讨好这种爱人,是高难度的挑战,因为连他(她)都不知要的到底是什么,自己都头痛,爱人当然更头痛,今天适用的招数,明天可能就失效了。所以要对付这种爱人,最好的对策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管他(她)如何变,反正总有一天又会变回来,而你的不变,就巧妙地创造了安全感。

选项D

这类人内心较为复杂,想得很多,爱变也喜欢变,老是会想如何让人猜不透。想要追上他(她),最佳的方法,是有时要能一针见血,掌握对方的想法;有时即使知道,也是要装傻一下,让他们有点成就感,又不会觉得你太蠢,总之欲擒故纵就对了。如果你还有本事,能在下半生常常出点花招,使他(她)猜不透你的想法,那你就成功大半了。

2.艺术特征是思想感情 篇二

秦派二胡的形成主要涉及到地域与方言,以及民间音乐文化因素的影响,其音乐风格与形成因素有直接的关系。秦派二胡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创作,在八十年代得以确立,并且成为较有影响力的独立流派。

(一)地理与方言因素

陕西省地处黄河中游,简称“秦”,秦派的产生与它有直接的关系,陕西省的文化底蕴深厚,属于我国较为重要的文化发祥地之一。陕西具有高原、平原、山地等三种地貌区域,其中高原占总面积的45%,这里的物产极为丰富,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陕西的民众具有耿直、豪放、淳朴的性格特点,所以这里的音乐风格也是奔放、坦率、自由,并且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情特点。

陕西省的方言具有古朴、醇厚的特点,广博辽阔的地域沉淀了传统文化,使得方言中的语汇也十分丰富,发音上具有较短、较硬、较直的特点,头腔音和鼻腔音较重,听上去铿锵有力、高亢嘹亮,比较有“冲”劲。方言的声调和韵律都是形成地区音乐艺术的重要因素,这样的特点在秦派二胡中是以四度、五度、八度跳进音程来加以体现的,给听众刚劲有力的感觉,音色的整体也较为厚实,可见方言对秦派二胡的艺术风格有着直接的影响并起着主导作用。

(二)民间音乐文化因素

陕西的民间文化约有几千年的历史,音乐文化的底蕴也十分厚重,秦派二胡从成立到初具规模,都离不开民间音乐文化的影响。陕西民间说唱音乐十分盛行,在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中不断的创作、发展,流传至今,其曲调具有淳朴、强调嘹亮、音域宽广等特点,许多著名的民歌素材都被秦派二胡所汲取,进行改编创作,例如陕北民歌《兰花花》。除了信天游之外,陕西的民间小调流行也较为广泛,旋律优美动听,内容题材丰富,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还有陕西地方戏秦腔、迷糊,都是秦派二胡创作中借鉴较多的音乐元素。秦派二胡的作品创作大量运用了戏曲和民歌的素材,并经过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演奏风格和艺术形态。

二、秦派二胡的艺术特征

(一)秦派二胡的风格特点

秦派二胡的风格特点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音阶特征,主要受到秦腔、迷胡等戏曲的影响,形成欢音和苦音的调式音阶。其中欢音音阶是以“3、6”为骨干音,音阶排列为,具有欢快、明朗、刚健的色彩,情绪上较为欢快。苦音骨干音为“4、b7”,音阶为,具有浑厚、高昂、深沉的色彩,善于表达伤感、凄凉、悲痛的情绪。正是因为秦派二胡的曲调中有欢音音阶、苦音音阶的融入,所以才独具韵味和特色。二是旋律特征,秦派二胡的旋律具有上行大跳音程,这一特征与陕西方言的“冲”有很大关系,另外五度、七度、八度的跳进也十分常见。五度下行级进也是秦派二胡中特有的风格,这样的旋律结构使得曲风流畅平稳,婉转优美。

(二)秦派二胡演奏技法特点

秦派二胡的演奏技法主要涉及到两方面:一是运弓的形态特点,运弓对于正确的表达作品的情绪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内涵的再挖掘,根据曲调情绪的变化,来不断调整运弓的速度、力度。二是指法的灵活多变,首先要注重一指的扩伸,虎口固定的情况下,省去不必要的换把,这时就需要通过食指的扩伸来协调,通过滑揉与压揉相结合,让音与音之间更加圆滑,听上去更有韵味;其次的异音同指,用三指或一指按在主音上,根据旋律的走向进行下行的抹奏,抹到下方的三度或二度的特性音上面,这就要求指关节的灵活性;第三是各类润腔手法,主要包含揉弦、搂弦、滑音、回转滑音等,只有掌握好这些演奏的技巧,才能达到演奏时的委婉动听。

三、秦派二胡美学思想对演奏的启示

(一)演奏技法与音乐表现的一脉相承

秦派二胡作品具有很浓的地域性特征,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感,通过跳动的音符来表达作品的乐思,演奏者只有充分发货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赋予音乐作品本质的灵魂。音乐的存在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通过娴熟的技巧来完成对音乐表现的诠释有为重要,秦派二胡的演奏艺术也不例外,演奏技巧的合理运用,使音乐更加优美动听。我们要把特殊风格的技法语言当做一个技巧来训练,把更多的技巧融入到音乐的表演中,只有把二者融为一体,才能将音乐作品诠释的完美。

(二)音乐表演中二度创作的美学思想的功用

音乐是艺术的表现,在秦派二胡的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中,美学思想属于一种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艺术语言,它可以赋予二胡新的生命,让演奏者领会作品的精神内容,可以更直接的抓住听众的内心。二胡表演的本质就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是对原有作品的传达与再现,不同的演奏者演奏出不同的意境。秦派二胡作的音乐作品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炽热的黄土文化,每一首作品都是表现秦川风貌和亲土韵味的内容,所以演奏时要符合作品的原作精神,不能对其风格进行随意的篡改,应该尽可能的塑造更加生动的意境,创作出更富有表现力的音乐。

四、结语

3.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 篇三

[第一组(按诗体分类)](一)咏史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杜甫《蜀相》

(二)边塞诗

思想情感

’:

示例

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王昌龄《从军行》

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杜甫《兵车行》

(三)山水田园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杜牧《山行》 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陶渊明《归园田居》、王维《山居秋暝》

(四)离别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李煜《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李白《赠汪伦》,柳永《雨霖铃》

3.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 渐》

4.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孟浩然《宿建德江》 [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一)忧国伤时

分类

示例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官绝句》 2.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

(二)建功报国

分类

示例

1.建功立业的漫望。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分类

示例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四)生活杂感

分类

示例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永遏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五)送别之情

分类

示例

1.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禁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抱负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古代诗歌鉴赏知识集锦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高考语文阅读题和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满分公式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答案见资料P50)★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4.浅议音乐感情艺术 篇四

一、用音乐表现情感

音乐是表现情感的,我们从音乐本身的表现性来考察,由于音乐所使用的主要是音响的运动这种特殊的表现手段,它所擅长的主要是表现人的内心世界中的动态方面,而这方面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人的感情活动,至于思想、意志等精神活动,仅凭音响运动本身并不能直接对之加以表现;而人的知觉、直觉、梦境、幻境等则要运用音乐中相应元素的描绘造型手法,并通过欣赏者的联想才能达到,它们都具有某种间接性。

因此,“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应该说是抓住了音乐表现内容最主要、最核心的东西。黑格尔在《美学》说道:“在这个领域里音乐扩充到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怅惘等,乃至敬畏、崇敬和爱之类情绪都属于音乐表现的特殊领域”。

二、以音调为表现形式表达感情

音乐旋律的美否,主要是音乐手段运用的好坏,如果音乐表现的手法不当就会使音乐思维受到局限,使音乐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某一阶段,故而音乐的创造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心理学认为,在客观事物作用于人并引起人的情感、情绪活动的时候,不仅在人的机体内部产生各种生理反应,而且往往表现为一种外在的运动冲动。这种运动的出现是由于人的情绪活动的时候,不仅在人的机体内部产生各种生理反应,而且往往表现为一种外在的运动冲动。这种运动的出现是由于人的情绪有一种宣泄和释放的要求,也就是说人的情绪和情感活动,不只是潜藏在心理,它还往往要求借助于某种外在动作的宣泄和释放,以求得心理平衡。

把与情绪状况相联系的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变化称为表情动作。表情动作共分三种:面部的表情动作称为面部表情,身体各部分的姿态称为身体表情,情绪性的言语声调、音色等的表现称为言语表情。这里,与音乐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言语表情。言语的语言、声调、节奏、速度等都是一些表情手段。正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讲到的那样,“人的喜怒哀乐,一切骚扰不宁,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妙的波动,最隐蔽的心情,都能由声音直接表达出来,而表现的有力、细致、正确都无与伦比”。

正是将语言音调向音乐音调移植或翻译的结果,所以,音乐能够表达情感。丽莎说:“翻译的过程,就是将现实存在的现象和各种不同类型的表情运动的结构形式加以概括和抽象的过程,就是将这个结构转移到声音这一物质材料上去”。她同时认为:“从语言的音调中汲取‘客体’的原型,这可能是对音乐旋律的表情性的唯一解释”。

三、音乐具有表情性的基本根据

音乐之所以能够表达感情,一方面是由于人的感情的情绪变化引起人的肌体内部的各种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呈现为一定的运动形态;另一方面,又由于人的情感具有一种宣泄释放的要求,这种要求的外部表现正是人的表情动作,它通过言语表情动作向音乐音调的移植和翻译,构成了音乐具有表情性的基本根据。

同时,音乐还具有一种独特的、单纯的表现方式。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运动,既不能像语言艺术那样为人们提供某种观念或叙述某一事件和动作的过程;也不能像绘画艺术那样描绘出各种事物的形象。而这种单纯的表现方式,正好与感情这种人的主体的单纯性相吻合,从而使音乐成为一种直接针对人的情感的表情艺术。

四、音乐与感情的共同要素

音乐与感情这二者之间存在着“运动”这个共同要素,它们同在时间中伸展变化,都表现为一种时间的动作过程。而且,二者在运动结构和形态上还存在着一种大体的相似性。

上一篇:8、《咬文嚼字》教案下一篇:产品经理手册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