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俗导游词

2024-07-07

北京民俗导游词(11篇)

1.北京民俗导游词 篇一

旧北京的天桥一带是北京平民的文化娱乐、饮食商业集中区,过去天桥一带的生活今天都浓缩在新建的天桥乐茶园里了。这处茶园位于著名的天坛公园西北端,是一座仿古建筑。

大厅前设舞台,内摆黑漆硬木八仙桌椅,两厢有出售各种京味儿小吃的门脸。身穿中国旗袍的服务小姐来回斟茶。付帐也必须用中国的古旧铜钱--你可以在现场用现代货币兑换,真可谓是完完全全的旧时风貌。

茶园的节目也是一台“民俗大串演”,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老天桥“八大怪”的表演,这八大怪可谓是老北京人心目中的大偶像。他们的表演分为文活、武活。文活有孙宝财、毕学祥表演的双簧,胡玉民、傅宝山合说的对口相声,田宝善等九人的吹奏鼓乐,张善曾的“白沙撒字”,罗浩然的拉洋片,潘长林的古典戏法,杨永祥的口技等;武活有周茂兴、李宝如等人的中幡、摔跤和硬气功等。

北京的庙会是一种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民间性娱乐活动。由于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就在庙外摆起了各式小摊赚他们的钱,渐渐地又成为定期的活动,所以叫“会”。

庙会多在春节举办,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表演,丰富的京味小吃和民间工艺品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秧歌、高跷、旱船、舞狮,玩钢叉、弄虎棍、打锣鼓,更有舞“中幡”者,将一面缎质红旗系在7米长、碗口粗的竹杆上,一会儿用手、一会儿用臂、一会儿用嘴、一会儿用额,抛起又接住,十分惊险。

2.北京民俗导游词 篇二

一、北京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分类

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 取决于民俗的存在形态、表现形式以及民俗旅游者的需要和旅游开发企业的目的[1]。从民俗旅游资源划分或分类方面看, 主要侧重于目的地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承载和表现方式。陶思炎 (1995) 依据民俗旅游资源的承载方式, 将其分为物态资源、动态资源、心态资源、语态资源四种基本类型, 并归纳出了每种类型的亚类和基本类型[2];田里 (1997) 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将民俗旅游资源分为物质、社会和精神民俗旅游资源, 并将每大类资源也作了细分[3];张捷 (1997) 按照目的地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方式, 将民俗旅游资源划分为信仰民俗、社会民俗、生活民俗、经济民俗、民间故事歌谣、游艺体育及消闲民俗, 每大类中具体细化为许多亚类[4]。依据上述分类方式, 结合北京13个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实际情况, 本文将北京民俗旅游资源划分为3个主类, 7个亚类, 18个基本类型, 并列出了每个基本类型的古村落民俗文化典型代表 (见表1) 。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的获取

本研究通过专家调查问卷, 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北京13个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评价权重, 在此基础上, 通过游客对古村落民俗资源模糊评价打分, 运用模糊集合理论, 借助模糊变换方法, 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本研究数据从两个方面获取:一是层次分析法所需数据的获取, 主要邀请具有民俗、旅游、地理方面背景的25位专家在问卷调查表中对评价指标体系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 并按照9, 7, 5, 3, 1, 1/3, 1/5, 1/7, 1/9的标度进行打分, 对同一层次中的各指标间相对于上一层次的某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判断, 进而获得判断矩阵取值。二是模糊综合评价法所需数据的获取, 主要通过对游客现场问卷调查获得数据。共发放调查问卷420份, 回收有效问卷405份;男性游客占53.2%, 女性游客占46.8%;30岁及以下占37%, 31-45岁占35%, 46-59岁占18.3%, 60岁及以上占9.7%。

三、北京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的评价

(一)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依据国标《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2003) 的资源分类标准和专家的意见, 初步确立了北京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评价指标, 在此基础上, 选取了25位专家, 按照民俗旅游资源评价的客观性、系统性、动态效益性等原则, 从旅游者的视角出发, 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与增删, 最终建立了北京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包括三个层次 (见图1) :决策层A, 准则层AA、AB、AC, 指标层AAA-ACG。

(二)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1. 构造判断矩阵。

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 请25位专家对各级评价中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 按照评价规则从9-1/9打分 (见表2) 。

以准则层 (AA、AB、AC) 对决策层 (A) 的权重为例, 构造判断矩阵A, 各指标间的权重系数如表3所示。

2. 判断矩阵的计算。

运用几何平均法, 计算判断矩阵A各行各个评价尺度的乘积n次平方根Ti, 在此基础上, 对Ti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 得到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值Qi:

经计算可知, Q1=0.4055, Q2=0.4796, Q3=0.115, 即判断矩阵A中准则层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观赏游憩价值、旅游环境权重值分别为0.4055, 0.4796, 0.115。

3. 计算最大特征根值λmax和进行一致性检验。

经计算最大特征根值λmax=3.0291, 在此基础上, 进行一致性检验:

, 表明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说明评价因素的权重值分配合理。

采用上述同样方法, 按照上述三个步骤, 可以确定指标层对准则层的权重分配 (表4-表6) ,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指标层各指标之间的权重及总权重排序 (表7) 。

注:λmax=5.0951, CI=0.0212<0.1。

注:λmax=6.058, CI=0.0092<0.1。

注:λmax=7.0852, CI=0.0104<0.1。

从表7可知, 京郊13个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三个准则层评价中, 观赏游憩价值所占权重最高, 其次是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再次是旅游环境, 而观赏游憩价值和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的核心价值所在, 占整体权重的0.885。从指标层对准则层的权重分配看, 愉悦性和参与性在观赏游憩价值中所占权重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中知名度、地方性、艺术性和传承性权重较高;民俗资源保护程度、古村落游客安全、古村落交通便利条件、古村落配套设施在旅游环境中的比重较高。而从指标体系整体权重分布看, 愉悦性、参与性和知名度三个指标在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中权重较高。

(三) 北京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模糊综合评价

1. 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集与评语集。

因素集是设定各级评价因素的集合。按照图1所示北京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将决策层评价因素集设置为A={AA, AB, AC}, 准则层评价因素集设置为AA={AAA, AAB, AAC, AAD, AAE}, AB={ABA, ABB, ABC, ABD, ABE, ABF}, AC={ACA, ACB, ACC, ACD, ACE, ACF, ACG}。

评语集是评价者对评价指标所做出模糊判断的一个数量集合, 我们将评语集设定为V={优, 良, 中, 较差, 很差}。

2. 做出单因素评价。

以昌平区流村镇长峪城村为例, 共有28位调查者对该村民俗资源的观赏游憩价值, 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旅游环境进行了模糊评价, 评价结果见表8。表8中的评价值代表频数值, 如有37.5%的评价者认为长峪城村民俗资源的珍稀度 (AAA) 为优, 而28.6%的评价者认为是良。

3.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借助模糊变换方法, 运用公式B=W×R, 其中B表示综合评价结果, W为指标层各指标之间的总权重 (见表7) , R表示因素集, 即单因素评价结果 (见表8) 。通过模糊矩阵计算, 可知昌平区流村镇长峪城村民俗资源的综合评价矩阵为:B=W×R= (0.237, 0.333, 0.291, 0.121, 0.018) , 按照最大隶属原则可知, 昌平区流村镇长峪城村民俗资源的整体综合评价结果为0.333, 即综合评价结果为“良”。而运用加权平均法, 依据公式, 其中, B为综合评价值, Si为评语集合{优, 良, 中, 较差, 很差}的赋分, 分别取 (5, 4, 3, 2, 1) , 通过计算, u=3.648, 该值介于3-4之间, 也表明昌平区流村镇长峪城村民俗资源的整体综合评价结果为“良”。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除了对整体评价外, 还可以对每个准则层进行二级综合评价, 将指标层对准则层的每个权重分配定义为Wi, Ri为每个准则层的因素集, 则观赏游憩价值的综合评价结果为B1=W1×R1= (0.244, 0.352, 0.282, 0.111, 0.011) , 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综合评价结果为B2=W2×R2= (0.23, 0.317, 0.301, 0.129, 0.021) , 旅游环境综合评价结果为B3=W3×R3= (0.23, 0.304, 0.294, 0.134, 0.039) 。按照最大隶属原则可知, 昌平区流村镇长峪城村民俗资源的观赏游憩价值、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旅游环境综合评价结果均为“良”。

采用上述同样方法, 可以确定其他12个村落的民俗旅游资源整体综合评价结果及准则层二级综合评价结果。13个村落民俗旅游资源评价结果见表9。

四、评价结果分析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从表9可知, 旅游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评价排序为:房山区水峪村>门头沟区琉璃渠村>门头沟区灵水村>门头沟区爨底下村>门头沟区三家店村>密云县新城子镇吉家营村>门头沟区黄岭西村>延庆县八达岭镇岔道村>门头沟区苇子水村>门头沟区马栏村>昌平区长峪城村>门头沟区千军台村>顺义区焦庄户村。整体上看, 京郊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评价等级质量较好, 13个古村落除了顺义区焦庄户村模糊综合评价为“中”外, 其余12个村落评价均为“良”。从游客对各村落准则层模糊评价情况看, 除了顺义区焦庄户村三个准则层模糊评价均为“中”外, 其余12个村落三个准则层模糊评价结果均为“良”及以上, 其中密云县吉家营村的观赏游憩价值, 房山区水峪村和延庆县岔道村的旅游环境, 及门头沟区琉璃渠村和门头沟灵水村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综合评价结果为“优”。这些“优”的评价结果也体现了一些古村落的特色, 吉家营村的古建筑民俗文化比较具有明清特色, 且保存比较完整, 有比较高的珍稀度、美感度和观赏性;门头沟区琉璃渠村的琉璃锻造工艺和门头沟灵水村“八大堂”商铺民俗文化、秋粥节、名人故居、村规民约等民俗均具有独特的地方性、历史性、原真性与艺术性, 且琉璃工艺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对游客都具有较高的吸引力;房山区水峪村和延庆县岔道村均位于高速路旁, 交通条件便利, 且古村落配套设施齐全, 服务和村落环境质量优良, 使游客整体感觉好, 大大增加了旅游体验的满意度。

整体上看, 各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质量还有提升的空间。根据上述评价结果, 结合北京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自身的特点及目前的发展现状, 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合理与可持续利用上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第一, 集中古村落民俗特色, 挖掘民俗旅游资源的价值。要考虑建设乡村民俗主题博物馆, 记录民间礼俗、民间工艺、民间歌舞以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形式, 同时, 还要借助民俗旅游活动, 充分展示民间的传统节日、民间工艺与艺术、民间体育与娱乐技艺, 增强挖掘民俗旅游资源的观赏游憩与文化价值。

第二, 丰富民俗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形式与内涵。除了上述在古村落中成立地方化或专题性的乡村民俗主题博物馆和组织民俗旅游活动外, 还应兴建新型的民俗度假村, 注重参与型和体验型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 使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参与和体验民俗旅游的乐趣,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民俗工艺努力开发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土特商品等民俗旅游产品。

第三, 有序开发、合理规划民俗旅游资源。将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准确定位、合理分区, 并与国内外知名旅游景点进行联合开发, 使区域内的多种资源互补, 才能满足游客的个性化旅游需求, 扩大客源市场,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古村落民俗景区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第四, 提高古村落交通便利性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历史文化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村落往往位于北京远郊, 且多位于山区, 距离核心区域较远, 虽然这有利于保持村落民俗文化的完整性, 但这也导致交通便利性差, 服务水平不高, 且基础设施相对于成熟的旅游村落来说往往也比较薄弱。因此, 要提升古村落的交通便利性和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进而提高游客的体验质量与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灵, 王晓文, 尹春.试论民俗旅游资源分类体系的构建[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16 (4) :78-81.

[2]陶思炎.论民俗学体系的重构与应用民俗学的建设[J].江海学刊, 1995 (5) :52-57.

[3]田里.论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人文地理, 1997, 12 (3) :16-19.

3.北京民俗导游词 篇三

北京东岳庙座落在朝外大街141号,始建于元代延祐六年(1319),供祀的是泰山神东岳大帝众神体系。全庙由中路正院和东、西道院三个部分组成,占地约6万平方米,殿宇堂庑376间,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庙宇。而北京民俗博物馆就坐落于这座历经历史洗礼后的东岳庙内。据曹馆长所说,民俗博物馆之所以坐落于东岳庙内,是因为东岳庙历史上行业祖师信仰比较多,涉及到过去的各行各业,而根据东岳庙的遗物确定了博物馆的方向。由于各行业民俗文化息息相关以及考虑到博物馆以后的发展方向,故定为民俗博物馆。

早晨9点多的东岳庙还未有多少人烟,东岳庙的工作人员先带领我们总体游览了一番,体验一下独属于这家博物馆的民俗气息。未进东岳庙山门,可见一座结构浑雄、造型凝重的牌楼。因它与东岳庙被朝阳外大街相隔,故经工作人员提点才知这浑雄气派的琉璃牌楼也是东岳庙所有。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北京地区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座三间四柱七楼黄绿彩琉璃牌楼,明万历年间由宫中太监们集资建造的,历经四百余年风雨沧桑,依然保存完好。

沿着东岳庙的中路向内走就是东岳庙最主体的一个建筑群——七十六司。每个司都代表东岳大帝的一个职能,而每个司的职能是什么都会有个相关介绍,在每个司门两旁都以楹联的形式将他们的职能书写出来,这些楹联都是在1997年修缮时集结的一些当时的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其中就包括刘炳森、欧阳中石等等书法大家。司内的神像则分两部分完成,一部分是出自张昌教授及其学生的手中,另一部分则是由北京雕刻厂很有造诣的师傅们所雕的,每尊神像都栩栩如生,寓意深刻。

再向前观看,就会看到东岳庙的三多之一——碑林。岳庙碑石数量首冠北京城、郊群庙,曾流传有“东岳庙的石碑数也数不清”的说法。其中既有元、明、清以来皇家御制石碑,也不乏张居正、史可法、沈德潜等官员和社会名流撰写的碑文。在众多碑石中,最为著名的无疑就是位于东碑林的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撰文、书丹并篆额的《张留孙道行碑》,俗称“道教碑”,也叫“张公碑”。此碑也是被称之为民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而另一个镇馆之宝就是明代的由金丝楠木制作的三清神像。据说当年拉动时有很多经书从神像内掉出,故得“满腹经纶”一词。为了保护神像屋内并未设灯,因此屋内较暗,工作人员介绍如果晴天来会看的清楚很多。当问到曹馆长最爱哪个馆藏时,他说:“各有千秋吧,但是就艺术而言,‘张公碑’应该更加值得我的喜爱。”

再向内走,就到了博物馆开办展览以及活动的地方,由于博物馆设在东岳庙内,为防止打扰庙内道士清修,所以大多活动都在最里面举行。本次来民俗博物馆,馆内正在开展一起关于旧时商店招牌的展览,一间间观览不难发现一些北京的老子号——“全聚德”、“王麻子”等等都位列其中。望着这一个个带点古旧味道的招牌,你完全可以深切的体会到何为真正的“金字招牌”,也可以体会到旧时人们的智慧。远远望着你就会知道这家店主经营着什么,更有甚者一些店面会邀请书法大家题字来增加知名度,这也是明星效应的一种吧。

据曹馆长介绍,馆内的展览并非长年的,而是过一段时间一换,管内的藏品也并不是仅仅依靠藏品种类而展,而是每期都会有一个主题,然后将跟这个主题有关的展品一起展出,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更加全面的来体会到老北京的民俗文化活动。“如果每次来看到的都是同一个展览,那么还有什么意思呢?只有每次都有不同的东西展出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也能更多的了解到咱们的民俗文化。当然我们的展览大多也是跟着传统节日走的,这样更能体现我们传统的民俗特色。”曹馆长这样说道。

当问到搜集藏品的过程时,曹馆长强调:“我们选择的藏品过程中比较注重代表不同阶层的,有代表性意义的展品。这些藏品大多来自不同的途径,包括一些藏家、旧货市场,老百姓的捐赠等等。”

而在历史上,东岳庙与民俗活动联系紧密,辟为民俗博物馆后民俗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是弘扬、展示、研究传统北京民俗文化的窗口。其中“借问祈福何处好,路人皆指东岳庙。”指的就是东岳庙的祈福活动。烧福香,走福路,挂福牌,绕福树,挂福匾,画福布等多种多样的传统祈福活动是东岳庙的福文化的核心与特色。

而谈到我们东岳庙的民俗活动,不得不提的就是东岳庙的庙会。东岳庙庙会是博物馆每年最为重大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庙会之一。东岳庙庙会包含信仰、商贸、娱乐等多方面内容,在民众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独特意义。2008年,北京东岳庙庙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2013年,已成功举办十五届春节文化庙会。

4.宜昌车溪民俗旅游区导游词 篇四

大家好!我代表海外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梦里老家--车溪民俗旅游区观光游览。经过长途跋涉,大家一路辛苦了。我叫**,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这位是司机赵师傅,他开车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乘坐他的车,大家尽可放心。如果有什么需求请尽管提出,我们会竭尽所能为您解决。愿我们的服务能够让大家渡过一段愉快美好的旅程。

车溪毗邻三峡,位于宜昌江南土城乡境内,因其水车众多而得名。溯溪而行,沿途有八大景区:石仙谷、巴楚故土园、农家博物馆、腊梅峡、宝塔谷、天龙云窟、风洞和忘忧谷。去过车溪的人,都把她当作自己梦里的老家。这里山灵水秀,民风古朴,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水乳交融。

车溪自然景观奇特秀丽,在3公里长的微型峡谷里,至今还保存有第四纪冰川时期遗存下来,属世界罕见的古生腊梅群落3000多亩,被誉为“三峡植物奇观”。天龙云窟是车溪自然景观精品,特别是莲花洞内天然形成的莲花瓣,堪称“三峡一绝”。车溪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磨合区,为了展示昔日土家风情,恢复了巴楚故土园景区,推出了三峡地区第一个农家博物馆,置存纸坊、磨坊、酒坊、陶坊、水车和农事生产、生活器具。您可见识“竹子变成纸、泥巴变成陶、苞谷变成酒”的全过程,还可以一试身手,亲生感受劳作之美。无尽的乡土气息如清泉般滋润您的心田,叩开您的心扉,让您跨越时空,回到那古老的年代。走进车溪,就走进了一个恍若仙境的世外桃源。走进车溪,就走进了一段逝去的岁月。走进车溪,就走进了梦幻幽幽的老家。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主要参观农家博物馆,看看车溪的风土民情;再到天龙云窟欣赏车溪的自然美景。首先我们来到的是农家博物馆,这里以“家”的形式,以“农”为题材,反映土家文化,是全省第一家以反映农村日常生活起居、农耕稼作情节的博物馆,同时也是全省第一家由民间社会团体自行筹办的博物馆,因而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与历史研究价值。

车溪文化是巴楚文化的聚合,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千禧之年,在此修建“农家博物馆”,意在浓缩这厚重如山、纯朴如水的巴楚风情,挖掘、整理、保护和发展车溪文化。

留住一段岁月,定格一段历史,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车溪先民几千年的生息繁衍,留给后辈子孙丰厚的文化遗产。“农家博物馆”以独特新奇的命题,完整地、原汁原味地将车溪先民生产生活的历史和灿烂的车溪文化收集整理展现在您的眼前,再现昔时画面,给您最贴切、最真实的视感。

“农家博物馆”依照早期车溪人居所样式而建,陈设车溪先民劳耕稼作和生活起居的用品。

乡土故情,永远是人类抒情的主题。再回梦里老家,体味浓厚山野乡土气息,是潮流也是期盼!

思完乡土之情现在我们来到美轮美奂的是天龙云窟。

天龙云窟是车溪自然风光的绝品,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药宝库。在1000多个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有100多种植物,其中各类中药材占了三分之一以上。

眼前的景观叫小小水帘洞,“小小水帘洞”因洞口上方一排流水如珠帘悬挂而得名。洞外有巨大的天龙腾空而起,叱咤风云。在小小水帘洞竟也是藏龙之地,一条地龙张牙舞爪,摇手摆尾,片片鳞甲发出青光,似在呼应洞外天龙。绕过地龙,可见并成一排的七股水滴如珍珠般散落在石幔之上,叮咚作响,人称“七弦琴”。近旁的坡上遍布人形石桩,这就是罗汉林。这里的罗汉,有人数过之后,说有500个,也有人说有800个,高矮胖瘦,站坐行卧,神态各异,活生生一幅罗汉图。

5.黑龙江民俗文化的导游词 篇五

黑龙江省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雨热同季,全省年平均气温4°C?5°C。夏季凉爽宜人,春秋时间较短,午晚温差大。全年有5个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11°C ;7月是最热的月份,平均气温26°C,昼无酷暑,夜有清凉,每年6到9月是黑龙江养生避暑旅游的黄金季节。

丰富的物产资源

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和可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均占全国1/10以上,人均耕地和农民人均经营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境内生态条件优越,植被类型多样,共有 高等植物183科2200多种。植被类型以森林为主,面积占全省的42.9%,其中原 始森林占2/3,木材蓄积量居全国第一,是我国主要的商品材基地。林中食用、药 用植物有1000多种,其中龙胆草、人参、剌五加、黄芪等16种名贵药材被列为国 家保护资源,产量和质量都居全国首位。

全省有矿产资源133种,石油、石墨、钾长石等10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之首,煤炭储量居东三省第一位,各类矿产年产值居全国第二位。除此之外,还有大量 的钼、铅、锌、铜、石墨、耐火黏土等矿藏。在动物资源中,有陆栖脊椎动物498 种,鸟类374种。这些动物,既有驰名中外的东北虎、丹顶鹤,也有马鹿、棕熊、紫貂、猞猁等国家重点保护类野生动物。

灿烂曲折的历史沿革

黑龙江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现已发现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多处。我国古代文献对黑龙江地区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西周年间,居住在这里的肃慎民族就已经开始臣服并纳贡于中原王朝。战国、秦、汉时期,在今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以宁安 为中心建立了真番郡。肃慎,汉代时称为挹娄,北魏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 辽、金时称女真,清代起改称满族。自唐代以后,历代王朝均派官员在黑龙江地区任职。

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入侵黑龙江流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沙皇俄国通过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据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黑龙江省又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长达之久。17世纪以来/黑龙江人民在同沙俄和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留下了漠河古城岛(雅克萨之战古战场)、依兰靖边营要塞和泰来江桥等多处抗战、抗联遗址。1946年,黑龙江省获得解放,是全国解放 最早的省份之一。

黑龙江民俗文化导游词4

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多元的文化形态

黑龙江省为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3个少数民族,人□近200万人。 主要有满、回、朝鲜、蒙古、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等 10个民族。

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在居住上呈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全省各市县都有分布,多数在农村小片聚居。目前全省建有1个自治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1个民族区(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69个民族乡镇,680个民族村。各少数民族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其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同汉族比较接近,但各民族在饮食、居住、服饰、节庆婚俗、娱乐、禁忌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区别。

灿烂曲折的历史沿革,与众不同的多民族聚居,中西合璧的文化内涵,g然生 态的北疆特色,形成了黑龙江省鲜明独特的北方多元文化形态。

独具特色的旅游优势

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地理区位与物候条件,决定了这里成为四季分 明的“四重世界”:春天是活力世界,夏天是清凉世界,秋天是多彩世界,冬天是 冰雪世界,呈现出“八大”旅游资源特色:

大冰雪 黑龙江省降雪充沛,雪期长,雪质好,山体坡度适中,非常适合滑雪 旅游活动。,黑龙江省率先举办了中国黑龙江国际滑雪节,开拓了滑雪旅 游市场,使黑龙江滑雪旅游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当您脚踏雪板从高山而降,或穿行 于林海之中,就会感受到征服自然、融入自然、回归自然的无穷乐趣。

“冰城”哈尔滨荟萃了世界一流的冰雕和雪雕艺术精华,使之成为我国冰雪 艺术的摇篮。“中国雪乡”——大海林双峰旅游区,景区被深达2米的大雪覆盖, 高挂的红灯笼以及窗花、红福字和错落有致、形态各异的雪屋构成了雪乡独有的景观。

全省众多的林海雪原与冰河树挂等景观,构成了黑龙江极具魅力的冰雪旅游资源。

大森林

黑龙江省森林面积居全国之首,具有苍阔、雄伟、粗犷等寒温带森林的鲜明个性。高大挺拔的原始红松林,亭亭玉立的白桦林,奇特的高山偃松, 以及百余种针、阔叶树种,乔、灌、草结合的多层植被,形成了天然的氧吧和绿 色的生态屏障,景色十分壮观。其中,伊春丰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松母树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生物圈网络成员,伊春汤旺河国家公园是中国首个国家公园。

黑龙江省共有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97个,是拥有森林公园最多的省份,也是中国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最好的省份之一。纯净的空气、良好的森林植被,使黑龙江省成为全国森林养生、避暑度假、森林旅游的首选地。游客可以去大、小兴 安岭参加健康之旅,在观赏北国森林景色的同时,还能得到健康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

6.北京民俗导游词 篇六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是对北京景山和北海两座公园里以武术中的太极拳与太极剑、醉拳与硬气功、软气功,抖空竹,踢毽子等为代表的民间体育活动及其传统体育器械的传承状况为对象的研究。

1.2 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实地调查访问了北京景山公园和北海公园的锻炼群众,并对受访者的谈话进行整理总结。访谈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开放式的无结构逻辑的会话,一是以特殊问题为中心的有结构逻辑的会话。田野调查法的运用,是对本文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本研究运用民俗学和体育学相交叉的方法,对民间体育与器械的传承展开研究。

(2)文献法。查阅了有关民俗学民间游戏娱乐、民间体育项目和北京地方志等多方面的资料,引用民俗学和体育学两方面的学科术语和名称概念等。在查阅资料的同时,为本人在民间体育方面的知识结构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学习和实践的相结合,使文献综述这一研究方法变得不再枯燥无味,使之更加生动化。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总结问题,提出建议。

2 民间体育

2.1 民俗学和体育学的综合文献资料

在历史渊源上,民俗学和体育学就有着共通性。体育学上的奥林匹克文化是一个分支学科,奥运会的产生与民俗学(葬礼、宴乐、宗教等)是分不开的。竞技方式没有固定的程式,可以是即兴比高低,亦可以作为闲暇时的消遣娱乐活动;可用于葬礼上,也可用于宴乐招待的活动中。但是,正是这些带有原始色彩的早期体育活动,成为希腊奴隶制繁盛时期体育兴盛的前奏。正是这些非正式的、自发的竞技运动,逐渐形成特有的习俗传统,为后来奥运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钟敬文先生在其《民俗学概论》中对民俗的界定是这样的:“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句话套用于体育学的学科演变上亦然。所以从体育学科和民俗学科的历史演变上,我们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民俗学和体育学的归结点,“民俗体育”这一名词的应该是很好的诠释。“竞赛是体育的灵魂,在节日里拥有了闲暇的人们喜欢参与的民俗活动就是有竞赛性质的集体活动,当这种带有竞赛性质的活动以身体活动来表现时,民俗体育顺势而生。”

2.2 北京景山、北海公园民间体育与器械的传承人群

由于北京景山、北海两座公园是坐落在北京城内的中心上,而且周围以居民区为主,因此,前来锻炼身体和旅游观光的人比较多。在锻炼身体的人群中主要是以中老年人居多,民间体育活动也受到这部分人群的偏爱,究其原因,从调查中所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大众进行民间体育活动的时间问题。青壮年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日常工作使得这部分人群没有闲暇时间去锻炼身体,而青少年人群正处在紧张的学习阶段,没有时间去接受民间体育文化的熏陶。二是外来竞技体育项目的冲击。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交流中心,外来民众的流动,带来了很多体育活动。足、篮、排等外来体育竞技项目成为青少年人群比较热衷的体育娱乐活动。三是体育场地的限制。景山、北海公园的活动人群主要集中在晨练上,本身公园的空地并不是很多,不能适应大规模的民间体育活动。但是,对于占用场地面积小的民间体育活动,如踢毽子,抖空竹等就不受这方面因素的干扰,而这些项目的受众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身上。四是进行民间体育锻炼人群的来源问题。来这两座公园晨练的人群主要是退休人员,而且大部分人从小就生活在北京城,对这两座公园有很深的感情,再就是来自附近的居民比较多。综上所述,北京景山、北海公园的民间体育练习者主要来自居住在附近的退休中老年人这部分人群中,他们也是民间体育与器械传承的主要群体。

2.3 北京景山、北海公园民间体育与器械的种类和存在的问题

由于北京是对外交流频繁的城市,又是几代王朝的国都首府,民间体育的发展,融合了很多外来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同时,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民间体育有着繁多的项目,从而使体育器械也变得种类繁多。当今,中国许多城市都在兴建体育公园,历史文化公园也在逐渐适应大众的需求,慢慢地转型成集娱乐休闲和体育锻炼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公园。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仅北京景山和北海两座公园的人群活动,其民间体育种类就有太极拳、太极剑、耍大刀、打鞭子、抖空竹、踢踺子、抖彩带、接抛太极柔力球、下棋、打牌等十余种之多。本文只从锻炼人群比较集中,并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项目入手,对北京民间体育器械的传承种类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2.3.1 民间武术

武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中国民间武术大部分是以派别为主要分类,而传统武术都冠以武术世家,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的说法,这就使得民间武术的大众练习者受到这方面的制约。武术作为民间游戏娱乐的一种,从最初起源于兵事,到现在转型于娱乐、表演和健身,从其特征的竞技性转型到现在的娱乐性,可以看出民间武术与古代传统武术项目存在着不同之处。

下面,分别以太极拳和太极剑、醉拳和硬气功以及软气功为代表介绍武术的民间传承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太极拳和太极剑。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武术项目的主要拳种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和继承下来的民族文化遗产。长期以来,太极拳运动作为祛病、强体和防身的方法,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太极拳和太极剑的演练是现代民间体育普及较广的一项运动,景山、北海公园练习者有几百人之多。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太极拳和太极剑虽然在大众当中已经普及,但是他们在技术动作上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纠正,而且没有相应成型的组织形式。

醉拳与硬气功、软气功。

醉拳和硬气功这类功夫基本属于不外传的授徒式的传承,保留了民间武术传统的传承方式。武术这项民间体育在我国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熏陶,但是在开展大众健身方面缺少奉献精神,依然保留了许多旧时代的授徒方式。

软气功又叫柔功,泛指锻炼肢体关节活动幅度和肌肉收缩能力,提高柔韧性的练习方法。通过和两个公园内的软功练习者的交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软气功练习者对武术的理解是注重修身养性和长生健体,和其他的武术类别在着重点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武术不少拳种就是在中医经络学说的指导下进行练拳健身的。另外,武术与传统医学的骨伤科也具有血肉相连的关系。

在以上对比中可以发现,民间武术的传承性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和我国民间体育传统有关。在教授武术过程中,有强烈的门派相隔性,对大众广泛的健身没有益处。

2.3.2 抖空竹

抖空竹,是儿童喜爱的娱乐形式之一,有单轮儿、双轮、双层轮、三层轮之分。明定陵亦有出土的文物为证,可见抖空竹在民间流行的历史至少在600年以上。北京抖空竹历史悠久,群众基础稳定,技术技巧成熟完备,是抖空竹这一民间体育活动发展传承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景山公园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空竹院”供抖空竹爱好者游戏。

经过调查发现,北海公园的抖空竹者大都以娱乐和消遣为主,没有具体的组织和队伍,没有演出,学习的技术动作和专业的杂技演员相比有很大的非专业性。这说明大众民间体育健身活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自娱自乐,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通过互相抖空竹,互相交流和沟通,可以拉近人与人的关系,使其接触更多的朋友和玩伴,在精神上也能够得到慰藉。

2.3.3 踢踺子

踢踺子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它起源于中国汉代;唐宋时期开始盛行,在民间流传极广,集市上还出现了专门制作出售毽子的店铺;明代开始有了正式的踢毽比赛;清代达到鼎盛时期,在毽子的制作工艺和踢法技术上,都达到空前的程度。在北京,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大的群众基础。可见踢踺子运动在当时的北京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技术水平,这为现代踢踺子这一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提供了传承的基础和宝贵的资料。

在当今的正规比赛中,毽球运动已经发展为一种具有对抗性质的竞技运动,在技术动作、战术水平上都有很大提高。因而毽球竞赛也被划分为单人赛、团体赛、单项赛以及花键赛等多种类型。同时,踢毽从娱乐休闲的民间体育转变成现代的竞技体育,必然有着竞技体育的比赛场地规格和详细的比赛规则,但最终参与的人员情况还存在局限性。

2.3.4 北京历史文化公园的民间体育现代传承要点

通过对以上几个样本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民间体育现代传承的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器械方面。随着社会变革和发展,各项民间体育活动所用器械发生了变化,如刀、棍、空竹、毽子的演变,可以看出更加适应现代大众练习者使用的器械已经由以前的手工制作发展成批量的机械生产,在便于携带和使用方面得到了进步和发展。二是大众健身方面。虽然有些民间体育得到极力发扬和流传,但缺少专业指导人员,缺乏有力的民众或政府组织的管理等,对民间体育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三是个别民间体育方面。由于受中国传统民间体育传承方式的影响,有些民间体育艺人虽身怀绝技,但不能为大众健身服务,缺少奉献精神,使得这一部分民间体育在传承上受到了制约和影响,因此应该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并加强保护。

3 对民间体育与器械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3.1 对民间体育与器械遗产保护

经历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变革,北京各种民间体育器械有着不同程度的改良。器械的改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民间体育也在不断发展。北京民间体育器械的变迁过程主要受到国家政府的干预,民间体育爱好者的技艺研究,器械的机械化生产,城市都市化、国际化的转型,民间体育自身受众人群范围的集中化及民间体育项目的竞技性和娱乐性的互相转变等几个因素的推动。北京民间体育器械的不断改良,很好的适应了社会的发展,为民间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民间体育及其器械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应该在群众的集体参与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3.2 对发展城市公园民间体育活动的思考

随着国家政府的有力支持,大众健身娱乐已经成为国民闲暇时间消费的一大亮点。民间体育活动的宣传和普及使得我国古老的民间体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许多项目已经列为表演或比赛指定项目,许多地区已经采取有力的保护文化措施,将民间体育活动的传承提到日程上来。北京的健身事业,已经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作为一个民间体育活动保存和传承较好的城市,应该带动和推进周边城市乃至全国在这方面的努力。民间大众也自发的组织起各个地区的各民间体育项目的俱乐部、协会等,这样也有力的保证了民间体育活动的传承。但同时也要看到,对北京民间体育活动的保护,是站在北京这座城市良好的政经基础上,而对于那些没有条件保护的地区,良好的保护政策则尤为重要。基于此,可将北京作为民间体育保护与传承的试点,逐渐向全国其它地区推广,从而达到民间体育遗产保护的目的。

4 结语

如何健康的发展民间体育活动,如何带动更多的人群去强身健体,如何把我国国民体质优化,如何向世界发扬我国悠久而文明的传统民间体育,是现代民间体育的重要问题。民间体育传统器械的传承性间接的表现了我国民间体育的传播和发展状况,对器械的研究,可以很好地了解到民间体育传统项目的演变历程。本文通过对两座公园的受众人群的调查访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部分国民在大众体育健身方面所取得的绩效,并希望得到重视和推广,使更广泛的人群得到正确的理解和参与。

摘要:现在各种民间体育活动大都使用相应的传统练习器械,传统练习器械的演变和传承是否会对民间体育活动有影响?体育活动的演变是否会带动体育器械的积极变换?都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文章尝试从民俗学视角切入,对民间体育与器械传承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民间体育,传承,民俗学,器械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张紫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3]叶加宝,苏连勇.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4]杨文轩.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谭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胡娟,王凯珍.从民俗到体育——龙舟竞渡的缘起及现代转型[J].体育文化导刊,2007(2).

[7]李红梅,郭泉.对民俗体育的审视[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1).

7.北京民俗导游词 篇七

第一节中华民族概述

中华民族

1、汉族人口比重最大,占91.5%,其他55个民族只占8.5%。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2、中华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3、汉族、回族使用汉语,其他民族有自己的语言。

4、“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第二节汉族

汉族的主要节日习俗

1、春节 俗称“新年”,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其主要节日活动有:操办年货、做新衣、掸尘、祭灶、祭祖、吃团圆饭、守岁、贴春联、挂年画等;节日期间人们还互相拜年、放爆竹、吃年糕、吃饺子、吃元宵、舞狮、扭秧歌、玩花灯等。

2、清明节又称鬼节、冥节、踏青节,于农历三月间,阳历四月五日前后;主要民俗活动有:扫墓、烧“包袱”、插柳、踏青、射柳、放风筝、荡秋千等。

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女儿节、五月节等,农历五月初五,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挂钟馗像、挂香袋、饮雄黄酒、插菖蒲、采药、避毒除害等活动。端午节已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仲秋节、八月节,农历八月十五;主要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舞龙灯等活动。

5、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老人节,农历九月九日,主要习俗有:郊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活动。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汉族人的禁忌

1、农历大年初一到初三,忌讳踢门槛、扫地、动用刀斧、动土、打架、骂人等。

2、年节喜庆时,宰杀牲畜忌说“杀”,而要说“放”。

3、过年或立春日,出嫁的女儿忌在娘家居住。

第三节中国北方部分少数民族

朝鲜族

分布:东北三省,吉林省占60%以上 居住:满屋设炕,进门要拖鞋。

饮食:米饭为主食,以汤、酱、咸菜和泡菜为副食,冷面、打糕、松饼 服饰:爱穿白衣素服,“白衣民族”

歌舞:伽倻琴弹唱、农乐舞、长鼓舞、象帽舞、顶水舞、扇子舞等闻名。农乐舞列入联合国非遗。

体育:摔跤、踢足球、荡秋千、跳板,其中跳板、秋千列入国家非遗。

节日:婴儿周岁生日节、回甲节(诞生60周年纪念日、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禁忌:朝鲜族非常尊敬长者,年轻人忌用单人桌,饮酒吸烟父子忌同席,吸烟时忌向长者借火,忌杀狗、吃狗肉。

蒙古族

分布:主要聚居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

语言文字:有自己的语音文字,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宗教:早期信仰萨满教,元以后信奉藏传佛教 居住:“逐水草而居”,称为“草原骄子”“马背上的民族” 住蒙古包 歌舞:安代舞,列入国家非遗的有:马头琴音乐、摔跤、祭敖包、那达慕。蒙古族长调与呼麦列入联合国非遗。

文化:三大史诗《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英雄史诗《江格尔》 饮食:粮食、奶食和肉食 用手抓羊肉和清水煮全羊款待客人。忌讳吃虾、蟹、鱼、海味等食物。

服饰: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 葬式:野葬(天葬)、火葬、土葬

节日:那达慕大会、敖包祭祀、白节。

禁忌:过蒙古包要轻车慢行,并忌讳将马鞭、刀枪带进包房内;忌讳坐蒙古包的西侧或西北角,睡和坐时忌脚伸向西侧或西北方(因包内西侧或西北侧为供佛龛处);不能在火盆上烤脚;赠送礼品忌单数;有产妇或病人,忌接待客人来访;蒙古族的守门狗和猎犬禁止外人打骂。

回族

分布: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在全同绝大多数县都有分布,宁复回族自治区为主要聚居区。宗教:伊斯兰教

歌舞:重刀武术列入国家非遗,“花儿”列入联合国非遗。饮食:清真小吃,八宝茶

服饰:圆形平顶小帽(号帽)(男),戴披肩盖头(妇女)婚礼:多在“主麻”日举行,由阿訇证婚 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丧葬:按伊斯兰教教规.实行速葬、薄葬、土葬。

禁忌:严禁食猪肉,忌养猪。忌食马、驴、骡、狗肉,忌一切凶猛禽兽的肉和没有林磷的鱼。忌说杀字。

维吾尔族

分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语言文字: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宗教:伊斯兰教

歌舞:“十二木卡姆”有“维吾尔音乐之母”,列入非遗,民间乐器有“独他尔”、“巴拉曼”和手鼓“达甫”等弹拨吹奏和打击乐器数十种之多。维吾尔族有顶碗舞、大鼓舞等舞蹈,“赛乃姆”是最普遍的民间集体舞蹈。饮食:“抓饭”

服饰:不论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棱小花帽 葬式:土葬、速葬

节日:肉孜节、古尔邦节

禁忌:在麻扎(基地)、清真寺、河坝、伙房等地携带、遗弃不洁物品。授受物品时忌用单手尤忌左手。睡觉时忌头东脚西或四肢平伸仰面。

满族

分布:东北三省和河北省,以辽宁最多

语言文字: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宗教:萨满教和藏传佛教 居住:“口袋房、曼子炕” 服饰:旗袍

饮食:主食小米,喜黏食,喜食白肉血肠和猪肉酸菜炖粉条。除夕吃手抓肉。点心“萨其马”。

节日:颁金节、走百病、添仓节、开山节 葬式:土葬

禁忌:不准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能当主人面赶狗,更不能说狗坏话。忌讳打喜鹊和乌鸦。以西为上,特别忌讳坐西炕。

第四节中国西南部分少数民族

藏族

分布::分布在青藏高原上。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部分地区。语言文字:汉藏语系;宗教:藏传佛教;歌舞:锅庄舞、藏戏、唐卡、藏医学、雪顿节列入国家非遗。

文化:《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之—。,与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中国“三大史诗”。藏戏、“热贡艺术”与《格萨尔王》列入联合国非遗

居住:农区,碉房;牧区,帐篷 饮食:酥油茶、青稞酒、糌粑 节日:雪顿节、望果节、采花节、赛马节

葬式:塔葬、火葬、天葬(鸟葬)、水葬、土葬五种。

特色:在藏族的礼俗中,欢迎亲友互献哈达是最普遍的一种礼节。

禁忌:佛教圣物忌随便触摸,转经筒、转寺院、叩长头要按顺时针方向。忌男女混坐。忌讳在家中吹口哨、拍巴掌。忌吃狗、驴、马肉,忌吃尖嘴、有爪动物的肉及鱼虾等水生动物的肉等。

彝族

分布:主要分布于川、滇、黔、挂四省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语言文字:彝族商自己的语百和文字。彝语届汉藏语系,有六种方言。经整理的规范彝文,已正式使用。

宗教:彝族流行多神崇拜,祭司称毕摩。

文化:《阿诗玛》是彝族民间著名的叙事长诗。阿诗玛、火把节列入国家非遗。居住:住房大多是木结构,低矮、无窗 饮食:吃坨坨肉、饮转转酒,忌吃蒜

服饰:男子头顶留“天菩萨”,前方扎成“英雄结”。外出男女都穿披风。节日:彝族年、火把节

婚俗:一夫一妻制,有“抢婚”之俗 禁忌:男子头上蓄一蓬头发,忌旁人触摸。有敬“神树”的习惯,神树严禁砍伐,祭祀忌外人看。宰杀家禽、家畜忌外人在场。忌外骑马进彝族寨子。忌用脚踏三脚架。给东西吃必须吃,但忌把食品带走。

苗族

分布:贵州、云南、湖南、重庆、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市区。在黔东南和湘鄂渝黔的交界地带有较大的聚居区,其中以黔西南、黔南、黔东南等自治州最集中。汉语言文字:藏语系,通用汉文

艺术:芦笙舞、苗绣、蜡染技艺吊脚楼营造技艺等列入国家非遗。居住:吊脚楼

饮食:主食大米,玉米、红薯、小麦为辅,喜食酸辣味,饮牛角酒,“分鸡心” 婚恋:“盘歌”,成年男女婚恋比较自由,通过“游方”“跳月”等社交活动,自由对歌,恋爱成婚。服饰:“银衣”,银饰

节日:芦笙节、龙船节、苗年、四月八等

禁忌:不吃牛羊肉,忌狗向上灶,忌在屋里煮蛇肉;险恶环境中忌嬉笑,忌刀口朝上,忌用凶器指人;父母或同村人去世,一个月内忌食辣椒;忌在夜间或家里打口哨。

纳西族

分布:云南省、四川省、西藏三省相邻地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和泸沽湖畔。

语言: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 宗教:普遍信仰东巴教

文化:东巴教、东巴经、东巴文学艺术,形成了纳西族独特的东巴文化。丽江古城、《创世纪》等三部史诗、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画、丽江古乐和丽江壁画。

居住:“三坊一照壁”

婚恋:泸沽湖畔的纳西族的一个支摩梭人,保留“阿夏”“阿注”走婚制和母系家庭。

服饰:妇女的“七星披肩”,俗称披星戴月

饮食:丽江的火腿粑粑、宁蒗的琵琶猪和泸沽湖的酸鱼、鱼干,是特色食品。葬式:云南丽江土葬为主,迪庆火葬土葬并存,泸沽湖火葬 节日:三朵节

禁忌:有的地方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忌触动大门两旁的“门神”,忌手摸“代口神”,忌乱砍伐“神树”,不能蹬三脚架,祭祀忌外人观看,进屋不能靠神位就座,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

白族

分布: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 语言: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宗教:大都信仰佛教,奉祀“本主”

文化:《创世纪》《望夫石》《美人石》等传说故事。扎染技艺和绕三灵习俗列入国家非遗。

居住:“一正两耳”“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饮食:“砂锅弓鱼”“三道茶” 服饰:崇尚白色

节日:三月街、绕三灵、耍海节、春节 禁忌:待客时倒茶忌满杯,倒酒忌半杯。忌讳向火塘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门槛忌讳坐人,送祖先亡灵不能出门。

傣族

分布:云南省 语言文字:傣文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傣族语言属汉藏语系

宗教:上座部佛教

文化:孔雀舞和“赞哈”、象脚鼓舞(男子舞蹈)。孔雀舞、泼水节列入国家非遗。

居住:干栏式建筑

饮食:以大米为主食,喜酸味及烘烤水产食品,嗜酒,喜嚼槟榔。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菜肴和小吃,以青苔入菜。

服饰:多用白布或蓝布包头,男子文身习俗。妇女喜挎筒帕撑平骨花伞。

婚恋:婚前社交自由,晚上吹葫芦笙串姑娘,“串寨子”和傣历新年“丢包”都是选择对象和表达爱情的方式。但缔结婚姻还要托媒说亲,傣族还流行招赘婚。习俗:镶牙套、染齿和文身的习俗。

节日:泼水节又称“浴佛节”

禁忌:“寨神庙”平时忌进去,寨心忌坐也忌脚踏或拴马。“神树”忌砍伐忌拴马,忌移动或触弄“神树”下的祭品。佛寺进寺要脱鞋袜,妇女进佛寺忌任意走动,忌随便敲打佛寺里的鼓等。忌骑马进寨,祭寨忌外人进寨,进住房时,到楼口要脱鞋,忌从家中火塘上面跨过,忌别人移动或抬起火塘上的三脚架,忌客人进卧室,忌头朝向主人家内室睡觉,忌在家中剪指甲,忌在室内吹口哨和玩响乐器,忌女招待男客、男招待女客。

第五节我国南方部分少数民族

土家族

分布:湘、鄂、渝、黔四省交界的丛山之中

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绝大多数使用汉语;文化:摆手舞和土家锦(西兰卡普)列入国家非遗。宗教:迷信鬼神,崇拜土王,尊奉土老师,相信兆头。

饮食:习惯做腊肉、甜酒、团馓和糍粑,菜肴酸辣,有“辣椒当盐”的嗜好。服饰:土布,青布包头。居住:吊脚楼

婚嫁:以“山歌为媒”的自由择偶,婚礼中“哭嫁”的习俗。葬式:过去多火葬,后实行土葬。节日:赶年、六月六 禁忌:禁食狗肉,忌随意移动火塘中的三脚架,忌用脚踩灶或坐在或将脏物放在灶上。客人不能与少妇坐在一起,但可以和姑娘坐在一条长凳上。忌在家里吹口哨、打鸣呼和随意敲锣打鼓。

壮族

概况: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 分布:有90%以上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语言:壮语属汉藏语系;壮文以拉丁字母为基础 宗教: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文化:“铜鼓之乡”;“歌圩”(刘三姐有关);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四大名锦);刘三姐歌谣、壮族织锦技艺、壮族歌圩、铜鼓习俗列入国家非遗。居住:“干栏式”建筑

饮食:主食大米和玉米。喜吃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服饰:男子多穿唐装;节日:三月三的歌圩节是壮族的民间传统歌节。禁忌:壮忌食牛肉和蛙肉;忌讳用脚踩踏锅灶,禁止在灶上煮狗肉;夜间行走禁止吹门哨;忌坐门槛中间;东有产妇时,门上悬挂草帽一顶,暗尔外人不得入内。

黎族

分布:海南省

语言:黎语属汉藏语系,不同地区有不同方言。

宗教:信仰多种多样,主要崇拜祖先,其次崇拜自然。文化:打柴舞、纺染织绣技艺以及三月三列入国家非遗。居住:同姓聚居,房屋船形、金字塔形 饮食:主食稻米、玉米、番薯,习惯腌制生鱼、生肉,竹筒烧饭,妇女爱嚼槟榔。服饰:妇女詹耳、雕题。图案取材多采用青蛙、蟒蛇等图腾崇拜物。歌舞:竹竿舞、打柴舞,鼻箫是黎族独特的乐器。

婚恋:“放寮”。不落夫家。婚后一经在夫家定居,夫妻便与父母分居别炊。节日:三月三(“浮内浮”)

8.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导游词精选 篇八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就位于这个公园内。您知道这里的历史吗?1920___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于是,考古学家开始在这里发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为北京猿人,这里就被称为北京猿人遗址了。

请各位游客随我进入公园,我们首先将参观的是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又称“猿人洞”。这里原是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溶洞,北京猿人在这里陆续生活了20万年至40万年。北京猿人的遗骨、遗物、遗迹和洞顶塌落的石块和洞外流入的泥沙等,在洞内一层又一层充填起来,形成巨厚的堆积层(共分13层)。可是,在发掘前,该洞穴就已坍塌,成为堆积物上部的大角砾和岩块。您走到这里,有没有感受到远古的气息呢!

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参观“周口店第一地点”周围的五、七、八地点,它们是1920___年被发现的。在这里考古学家们出土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人工制作的工具和用火痕迹。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鸽子堂,这个地方的名字是根据鸽子比较喜欢在这里栖息而得来的。鸽子堂曾经是北京人制造石器的场所。他们把一块块石器加工原料,打制成砍砸器,用来砍砸木柴或木棒。他们还把不同的石片,加工成刮削器,用来加工狩猎用的棒棍,或者把脉石英制成尖状器,用来割剥兽皮,挖剔兽肉。

9.北京导游词 篇九

各位旅客,大家好!很荣幸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公元前七到三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吞并,形成群雄并立不断混战的局面,他们在自己的边境,先后筑起长城以自卫。

如楚率先在南阳地区筑方城数百里;齐则在山东从平阴到东海边琅琊台筑长城,又沿黄河故道筑堤为城;中山、魏、韩、燕、赵、秦等国,各修筑长城数百里至数千里。

当时长城总长已上万里,不过是分散各自独立而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一方面拆毁诸国间的长城,另一方面为防北边匈奴,又调动军民上百万人,命大将蒙恬督筑长城,西起洮河沿黄河向东,再按原秦、赵、燕长城走向一直到辽东,绵亘万余里,成为我国最早的万里长城。

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

长城东起辽宁丹东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

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

10.北京导游词 篇十

介绍到这里,我要向大家讲述一下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说。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在新婚之夜被告抓去当修筑长城的奴隶。一年后,范喜良还是杳无音信。孟姜女就带上干粮,背上包袱,去寻找丈夫。经过长途跋涉,她终于找到了丈夫修筑长城的地方。来到这里,孟姜女才知道早在半年前丈夫就死了,而且就赶时髦在长城脚下。孟姜女失声痛哭,哭了三天三夜。八百里长城就轰――的一声,一下了倒下了。这个传说多么感人啊!我们走过的这段长城传说就是被孟姜女哭倒过的八百里长城了。

下面,我要带你们来看看这两米多高的齿状的垛子,这垛子可以用来挡箭,再看垛子上方有一个了望口,垛子下面还有一个倾斜的口子,这就是射口,用来射击敌人的。

11.北京天坛导游词 篇十一

hi,你们好!我是天坛旅游社的导游,我姓徐,大家请叫我徐导游。我们旅游的地方是北京天坛。

从北天门进去,先映入眼前的是祈谷坛。祈谷坛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长廊,祈谷坛的祭坛为坛殿结合的圆形建筑,是根据古代“屋下祭帝”的说法建立的。

往前走,过了丹陛桥,就来到皇穹宇。皇穹宇位于圜丘坛以北,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清乾隆十七年重建,改为鎏金宝顶单檐蓝瓦圆攒尖顶。其正殿及东西庑共围于一平整光滑的圆墙之内,人们在墙的不同位置面墙说话,站在远处墙边的人,能十分清晰地听到,此为回音壁。如果有不相信的朋友,可以试一试。大家再往下走就是圜丘坛。圜丘坛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始建于嘉靖九年。坛平面呈圆形,共分三层。坛面原来使用蓝琉璃砖,乾隆十四年重建后,改用坚硬耐久的艾叶青石铺设。每层的栏杆头上都刻有云龙纹,在每一栏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头,用于坛面排水。圜丘坛有外方内圆两重矮墙,象征着天圆地方。

说到圜丘坛,我想起一个故事:中国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

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天地坛。

好啦,北京天坛旅游到此结束,希望大家只留下赞叹,不要留下垃圾。如果以后还来北京天坛光顾的话,千万不要忘记我这个徐导游哦!我随叫随到!篇二: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作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而在乾隆年间,有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在1918年,天坛最终还是以公园开放。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专门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

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使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昭亨、广利、成贞,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来到了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我请您留心每层坛面都要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也就都发现了,坛上所有的台阶数,护板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每登上一层,都要有9层台阶,台面上的石板中间的叫做天心石,外围第一圈砌着9圈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81块;而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围护板被四面台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有9块,而中层的围护板是18块,下层的是27块,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根据阴阳五行来说,9是极阳数,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台意念上的崇高。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在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大典前两天,皇帝要在故宫里进行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的斋宫进行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现在的凌晨四点多,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东北角的钟楼开始鸣钟。到具服台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台面相应的位置,也

就是七组神位,称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炉上放一只牛犊,用松枝燔烧,西南的望灯杆望灯高悬,点燃蟠龙通宵宝蜡,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奏乐队,配合着中和韶乐,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开始了,皇帝由南棂星左门登坛,这时钟声停止,到了第二层南侧拜位站好后,听候司赞人报仪程。恭读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礼仪结束以后,要将神位前的贡品分别送到燔柴炉(从正位幄次撤下的祭品再次焚烧,皇帝也要一旁恭立目视,称为望燎)和燎炉(圜丘坛共有12座燎炉,在瘗坎北侧,从东向西排列着8个;内围护墙东西棂星门外各有一对。从配位幄次车下的祭品分别送到8个燎炉内焚烧,而四个从位幄次的祭品送到棂星门处)焚烧,烟雾腾空,象征着送到天庭。而后还要将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瘗坎掩埋,象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之意。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刚才所说的台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而且现在这里也是一样的,各位游客不妨体会一下这奇特的效果,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非常高的殿宇,总体呈圆形,下边是高2.85米的圆形须弥座,为青白石筑成,有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出陛,也就是台阶,而在南向出陛还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上边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而在殿内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没有横梁承托,全都是靠各类斗拱层层上叠来支撑,步步收缩,从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圆顶。这里边还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在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也许您刚才就已经注意到了,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不错,它就好像北京一个天然的氧吧。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所以叫它九龙柏真是一点也不过分。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就即将走进祈谷坛了,而现在我们脚下连接两个祭坛的就是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长360米,桥面上分为三条道,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的就是王道。而它作为通道为什么又要称为桥呢?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升,好像与天相连接的桥;而另一种就是说路面下边建有进牲门,类似立交桥,所以称之为桥。说到进牲门,就是在祭祀前,牛羊都要通过桥下的一个券门被赶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杀,制成供品,所以这个通道也被叫做鬼门关,因为一进去就有死无生了。

好,回到正题,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坛的完整建筑群。前面的这个石台是具服台,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还是要来到这里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这里还有小金殿之称。

到此,祈谷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层的圆形石台,而在正面三层石台阶中,分别装饰着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从下之上内容分别是:瑞云山海,双凤山海,双龙山海。各层排水孔的图案和浮雕的内容也是对应的。东西两旁的配殿个有九间,原来是安放从祀牌位的地方,不过在家靖年间,把它们挪到了先农坛,所以现在这里也就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了。而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圆形三重檐攒尖屋顶向上层层收缩,都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顶部是鎏金宝顶,抬头仰视,便是龙凤藻井,中心是龙凤成祥的图案。而巨大的三层殿顶就是靠殿内的28根落地柱支撑的,中间的四柱名叫龙井柱,东南西北方向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龙井柱外围的12个红漆金柱所分割出来的12个开间,则分别代表了一年的12个月份;外面两环的24个开间有分别代表了一年的24个节气;同时,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个星宿。据说这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设计建造的。在感叹殿内建筑的同时,也让我们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殿内的陈设上来。这里的陈设是按照清朝咸丰年间原状恢复的,正面的雕龙宝座上供奉着的是满汉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左右两侧的石台上供奉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

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边的燔柴炉和燎炉焚烧,送上天宫。祈谷礼节和祭天的差不多。

到这里,祈年殿也差不多讲完了,而它还有一个附属建筑,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坛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侧的皇乾殿。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连檐通脊的长廊,共有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连房,它不仅用来连接神厨神库,而且也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在长廊的东头,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说过了鬼门关的牲畜要道这里来屠宰。而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都是风水镇石。可是这里命名有八块石头为什么叫七星呢?原来明代在这里放的的确是七块石头,而最小的那一块则是清代增添上的。关于七星石的说法每个朝代都不同。在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于国家,所以就在这里放了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块石头。而在清代,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爱新觉罗氏寻找从东北如主中原的理论依据,就派人考察山脉,发现泰山是长白山的余脉,所以就在原来七块石头的东北方有放了一小块儿青石,象征东北长白山,如果按这种说法,那八块石头就应该叫做七峰东岳。

暂且不管他们怎么定论了。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第一节 天 坛

一、天坛简介

(一)涉及内容

1、天坛的“世界之最”

判定语

2、天坛的建造时间

3、天坛的位置

4、园内概况

5、历史沿革

(二)介绍位置:天坛南门内简

介牌前

(三)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首先我为大家

简单介绍一下,天坛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

皇家祭祀性建筑群,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及

祈雨的地方.天坛完工于公元1420年,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向,全园占地273公顷,是紫禁城面积的4倍。

在中轴线上有三组非常重要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是

圜丘坛、皇穹宇及祈年殿。另外,园中西侧有斋宫等

建筑,全园遍植古松、庄严肃穆,是一处非常理想的祭祀场所。

在明代,天坛初建之时,实行天地合祭,不仅祭天,而且祭地,其位置便是今天祈年殿所在的祈谷坛上。后来,在京城的北面设地坛,专门祭地,又在祈年殿的南侧修建了圜丘坛及皇穹宇,专门祭天,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及规模。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坛也未能幸免于难。侵略者在此胡作非为,盗走并破坏无数珍贵文物,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最后一个在这里祭天的人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但天不随人愿,袁某只做了83天皇帝瘾便一命归西了。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重修天坛,但不再是为了祭天,而是为了给世人、给世界留下一份遗产。

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遗产目录。好!下面我就带大家参观。

二、圜丘坛

(一)涉及内容

1、圜丘坛的作用

2、建造时间及地点

3、建筑特色

4、周围的陈设

5、天心石

(二)介绍位置:圜丘坛门内东南角

(三)导游词

各位!现在我们来到了圜丘坛景区,其实呀,它才是真正的“天坛”,因为这里才是皇帝在冬至祭天用的祭天台。圜丘坛建于明嘉靖年间,即公元1530年,位于整个院落的南端,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圜丘坛院落中的陈设。请看西边,那里有一杆很高的木杆,它叫望灯杆,是祭天的时候挂灯笼用的。各位也许要问:祭天挂什么灯笼呀?当然要挂啦!因为当年祭天的时间不是在白天,而是在日出前七刻,即零晨四点一刻。您想想,在漆黑的冬夜,老百姓都在被窝里熟睡的时候,皇帝来祭天,也真是够辛苦的,挂个灯笼照个亮,不过分吧?不过,皇帝照亮,非同一般,那必须是“吉灯高照”。那么现在请大家猜一猜这座灯竿有多高?现在我来宣布正确答案:灯杆的高度是九丈九尺九寸,为什么不再加点凑够10 丈呢?肯定

有原因,不错,请各位先猜猜看,待会儿我再告诉大家。不仅灯杆不一般,那灯笼也不一般,高有两米,直径两米六,够气派吧!但最不一般的还得说那灯笼中的蟠龙通霄宝蜡,长有一米三,直径三十厘米,可连续燃烧12个小时,既不用剪蜡花,也不流蜡油,是当年皇帝祭天的专用宝蜡。

再看看东边的这个绿色建筑物,它的名字叫燔柴炉,是在祭天大典结束后,焚烧祝板及祭品的地方。这是铁镣炉,在进行大典的时候炉内燃烧松杆、松柏,同时还烧些檀香木,一时间火光冲天,香烟缭绕,不但增加了神秘庄严的气氛,而且在寒冷的冬夜给皇帝带来了一丝暖意,真是一举多得呀!

现在,言归正传,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圜丘坛,它是一座三层的圆形石台,为什么要将祭天台设计成圆形呢?因为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既然是祭天台,自然要设计成圆形了。普通人看这座祭天台是用大理石建制的,但设计者们是用数字“九”建成了这座神秘的祭天台,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那些神秘的“九”看它们藏在何处。

(走近圜丘坛,在圜丘坛的近前)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这儿咱们不妨来个脚踏为实,请大家一边登上这一组台阶,一边数数这组台阶有多少级(自地面层到底间层,因为这里人少,面积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正好九级(把客人带到底层平台的东侧)。往上还有两组台阶,每组也是九级,整个圜丘坛东、南、西、北各开一口,每个登坛口都有上、中、下三组台阶,每一组台阶都是九级,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12个“九”了。我们再找找看,脚下底层祭坛的坛面直径21丈,没有“九”,中层直径15丈,也没有“九”,顶层“九”丈,有一个“九”,如果把三层直径相加,便是四十五,五九四十五,不但有“九”还有“五”,象征皇帝的“九五”之尊。真是巧夺天工!那么,别的地方还有“九”吗?有!请各位更上二层“九”,我们到最上层看一看。

(在圜丘坛顶端,东侧无人处)

各位,现在有没有感到“九”的气味儿更浓了?大家请看坛面中心,有块圆形石块,它叫天心石,被一层一层的扇形石板所环绕,这第一环是九块,第二环是二“九”一十八块,第三环是三九二十七块,直到最边上一环为九九八十一块。再看一看中层,它由十个九块开始至十八个九块,底层至十九个九块至二十七个九块,即三层坛面,每层铺九环石板,每环石块又都是九的倍数,自一倍至二十七倍,这样,上、中、下三层坛面共铺石板3402块,即378个“九”。

还记得吗?刚才我们看到的望灯杆高九丈九尺九寸,燔柴炉两侧台阶各九级,皇帝还嫌不够,祭天时还要向皇天上帝敬酒,可见皇帝对九的崇敬,为什么?咱们下坛再说。

(天心石讲解)

各位请看,在祭天台中心有一块突起的圆形石块,它叫“天心石”,又叫“亿兆景从石”,为何叫天心石呢?据说这块石头是宇宙的中心,是皇帝与天上诸神们相互交流的“天界”,故心有灵犀者,便可在此与“神”交流一番。那为什么又叫“亿兆景从石”呢?“亿兆”是多的意思,“景从”是象影子一样随从,所以说白了“亿兆景从石”就是“一呼百应石”,这是一组奇妙的声学现象,即当你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时,声音不仅宏大,而且有共鸣及回音。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象呢?请看,由于坛面十分光洁平整,声波传到周围的石栏杆后能迅速地被反射回来,据声学专家测验,从发音到声波再回到圆心石的时间仅为0.07秒,说话者根本无法分清它是原音还是回声,所以有一呼百应的感觉。当皇帝站在天心石上说话的时候,感到不仅有神助——声音宏亮,又有人助——一呼百应,身为人君者便把这一呼百应的回声当成是天下万民对自己的无限忠心及一致响应。以前只有皇帝才能站在这里说话,现在我们也可以蹬上天心石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不过,别贪心,每人只能许下一个心愿,现在我们推举一名德高望众的朋友为我们大家许个愿吧!

(九的揭密,在走下圜丘坛后的东北侧讲解)

各位朋友,现在是我们解开“九”的秘密的时候了,我问问大家,自然界最大的东西篇三:北京天坛导游词

北京天坛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导!

现在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坛,所以我先给大家将一些注意事项:“礼貌、卫生、秩序、眼看手勿动、禁止乱涂乱画”这五点,记得哦!

乘客们,旅游景点已到,请大家有秩序的下车!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的正门,这里是皇帝前来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就让我一一地为大家介绍吧!天坛,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上一篇: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工程监理评标的应用论文下一篇:田园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