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心得(16篇)
1.名师工作室心得 篇一
名师工作室培训心得
2014年10月11日和12日,我参加了云南省郭晓琼名师工作室的教学研讨活动,聆听了两节示范课和两个讲座,深有感触。通过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获得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在培训期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管老师的“如水般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提倡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践、猜测、判断、归纳、类比、交流等数学活动,充分体现出概念本质特征的形成过程,体验概念的“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我们会涉及到一些方面,但往往做不到那么系统和全面,通过这次学习,自己教书的方式方法、眼界拓宽了。教育可以是一件普通的事,也是一件艰难的事,关键看一个老师如何看待。如果只是单调地将自己肚中的知识塞给学生,这就是件简单的事。如果要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既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学习,又能懂得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是件艰难的事。优秀老师能在不同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研究教学方法,有所创新,有所成就,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更多的学习、更多的交流就尤为重要。
两位专家老师的示范课那也是异常精彩。郭老师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一个小小的问题引发出一连串的问题,并请学生做了准备,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都是学生熟悉且有乐意做的,由少到多的过程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珍惜水资源迫在眉睫,一堂普普通通的数学课,数学不仅掌握了数学算法,还懂得了珍惜、节约用水。智慧的老师不会要求学生怎么做,却是通过实效的方法让学生却感受,自己获取知识。
另一堂课通过那么简单熟悉的游戏疏通了整堂课,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完了本堂课要求完成的知识,这是一堂真实高效的教学课,真是大开眼界。
短短的几天的培训学习,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以说是我近年来教学生涯中,一次难忘的学习交流。在学校这些勤恳敬业老师的发言中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却流露出大光华人的那种朴实真诚、谦虚好学,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让我在这次学习中受益匪浅,百听不厌,百学不倦。
我想,“作为教师,不仅是一个学者,她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生活本身,“入乎其内”,根据教学现场当时的“内在真实”,来展示教学的真实面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通过培训,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经过培训学习,我更坚定了自己“教书育人”的思想,要逐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去做:
一、“做一天蜡烛,就要发一天光;做一只春蚕,就要吐一寸丝。”
这是我的教育观和思想观。我不会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逍遥懈怠思想,有的就是一种教师的使命感。因为我深深地懂得: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悟、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需要以强烈地使命感为基础的,是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做代价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辛劳,甘于付出,甘于无怨,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二、要鼓励自己“学无止境”
我要在新学年里,不断学习他人的新经验,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力学苦练,做到“问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恐非易事。
三、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这种热爱,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作为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爱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他们给予各方面的关注,从心灵上、思想上、身体上、学习上去关心、热爱、帮助,把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
通过培训,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
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明白了我们教师应该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自己的不足,以名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为己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
2.名师工作室心得 篇二
做名师,须要成为“明师”。名师工作室成员,首先要学会给自己准确定位,科学设计专业发展规划蓝图,明确前进的“路径”,这样才不会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方向。每位名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和特长,有的擅长课堂教学,有的擅长教育写作,有的可能只在学科教学的某一领域颇有建树……如果只是用相同的标准去考核名师,就会渐渐磨去许多名师的棱角,难以培养出真正的教育“大家”。如果工作室中的名师只是唱同一首歌,就不会发挥团队优势互补的作用。因此,工作室需要“量体裁衣”,根据成员的需求开展“菜单式”的研修活动,让每一位学员都有所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位明白之师、明日之师。
做名师,还要成为“民师”。现实中,许多名师“一课成名”后,就开始四处游学,拿着昨天的“成名课”走进今天的新课堂,不断重复着昨天的教育故事,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进行新的教育探索,因此也就不会有新的教学研究成果。由于名师外出活动多,很少有时间和学生在一起,因此很难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名师只有真正成为一名“民师”,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学生的心田里,才会跟学生同呼吸、与家长共命运,成为社会广泛认可的真正名师。值得欣慰的是,合肥市教育局将名师工作室设在薄弱学校里,由此来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让薄弱学校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确实是创新之举。这不仅可以让薄弱学校的老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不断成长,还能让名师能够立足学校、坚守课堂,进行教学的“真研究”,与普通教师共同发展。当然,名师工作室如果能够真正漂流起来,落户到更多需要帮扶的薄弱学校,就会产生更大的效应。可见,让名师能够“亲民”,努力做一名布衣教师,真正做到“接地气”,就能让更多的“民师”也能成长为名师。
做名师,更要成为“鸣师”。名师工作室的领衔名师应该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引领工作室中成员的专业发展。在这里,应该少一些行政干预,多一些学术自由;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民主协商。这里应该成为名师们学术思想自由表达和交流的场所,让更多的名师能够发出教育的“好声音”。为了调动工作室成员的积极性,领衔名师可以和成员们一起研究活动方案的制定、特色活动的策划,让工作室成员成为活动的“主角”。研究活动的开展可以采取投标的方式,让成员在竞争中自主选择,激发个人的创造潜能。通过“辩课”活动,让不同的教育观点在这里碰撞和交锋;开设“名师讲坛”,让名师能够阐述自己的教学主张,真正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更要鼓励名师著书立说,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自己的教育思想。名师只有成为“鸣师”,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才会感受到职业的幸福和尊严,进而不断追寻自己的教育理想。
3.名师工作室引领我成长 篇三
在葛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工作室开展了“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通过不断实践、反思,我对化学教学从关注教学流程的完整性、新颖性,关注如何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手段,转移到了如何创设自主化学习环境、设计具有探究性、递进性、开放性的问题上来;从关注课堂知识的传授,转移到了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发展上来。我认识到:在“问题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将学生的小组讨论集中在有价值的问题上,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各尽其才、取长补短。
教学“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后,为了巩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这两个要点,我设计了一个专题活动:如何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我拿来一瓶放置时间较久,并且试剂瓶口已经有白色固体出现的氢氧化钠溶液,提出第一个问题:瓶口的白色固体是什么?为什么?请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讨论,因为刚刚复习过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学生很快利用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解决了问题。然后,我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果然,一名学生提出了我预设的第二个问题: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完全变质呢?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后,我将问题深化为: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完全变质呢?请用实验加以验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又多又好。这下,学生的讨论进入了高潮,通过讨论、对比、质疑、争论、释疑、实验验证,学生得出了三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并最终找到了最佳方案。
跟着葛老师学习的日子,真的很充实、很幸福,它让我得到了精神的洗礼、情感的熏陶与理念的提升,让我领略到了生命的精彩。现在的我,不再犹豫、不再彷徨,在工作室里执着追寻我的教育梦。
4.名师工作室研修心得体会 篇四
廖校长的“搭建语文学习与成长的平台”讲座,让我对“名师工作室”有所了解,知道了作为“名师”的学员就更应该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及实践能力,加强团队的合作能力。
听了玉元平老师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属性”的讲解,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多练习“听、说、读、写”这样才能更好对学生做到思维培养,语言训练,创新;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经常研读课标,及时了解动向及时做好调整。
通过这短短一天的学习,我更加坚定地认为作为教师,不可以马马虎虎,敷衍搪塞教学,要对学生负责,在一日工作完成之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查缺补漏;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多读名家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开阔视野,提高理论知识。
5.参加名师工作室听课心得体会 篇五
首先,看了吴老师的示范课。明显地,五年级的学生按理说说话的条理性应该比二年级的学生更强些。但是,却恰恰相反,在课堂上比不上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发言。这是为什么呢?是他们的想法相对变得复杂了,也多了许多顾虑。这就得我们老师多花心思去沟通,去鼓励,让他们有说的勇气和力量。此外,课上老师的感染力要能够使学生忘了自己身后有很多老师在听课,老师要让学生不要觉得有压力,学生的心态是轻松愉悦的才是。能做到这样又谈何容易呀!我发现,吴老师的整堂课下来,教学素养也好,对教学中的引导以及各种细节的处理等都很不错的,但美中不足且至关重要的是,老师的亲和力不够,一节课下来老师都没有甜甜地给学生一个微笑。微笑是最好的语言呀!这能给学生很大的力量的。表情凝重、紧皱眉头、语气沉重,活生生的劝学、传教模样,这难道不给学生带来压力吗?如果能做到和学生上课像朋友之间的交谈一样,让学生的心态是轻松的,其场面也许会大有不同的。也许你会说,这是老师上课的习惯,难改!可是一个人的成长不是一直都在改掉不好的习惯而培养好习惯的过程吗?因此我觉得,老师的感染力很重要!方法再好,理论再强,感染不了学生,怎办?
其次,听了王老师的专题讲座也让我学了不少!正视了当前新课改理念的新局势。针对本次的`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的一个全新的探讨。在讲座中提到的略读课文教学理念:教略学丰,文道结合。其中谈到的“教略学丰”,真正实践起来真的很不容易!这得老师精心地设计能够很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手段,再者是,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以及积极发言的能力。说到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差不多十年前的教学片断:当时我上的是三年级语文,那是个很活跃的班级。我当时跟他们上课很喜欢嘻嘻哈哈的,学生上我的课可喜欢说话了,个个都强着说。有一次我正准备上一节略读课文时,突然我心想:既然学生那么爱说话,我何不偷懒一下,让学生自己根据自读课文向其他同学提问题呢?结果这一尝试让我有很多的收获,发现学生们为了能考倒对方,设计的问题难道也在不断的加深,最后经过我的总结,课文基本上也掌握了。经过那次以后,我整个学期的略读课文我都这么“偷懒”。意外的是,学生每次一到略读课文的教学都很兴奋。后来接手新的班级后偶尔也用过一两次这样的方法,可是年级越大,发言的积极性就越差,再后来就没再用了。现在想想,何不再尝试一下这种做法呢?而且现在的教学参考书内容又很齐全,有一本叫做《教材全解》的参考书,其内容和我们老师教案差不多,甚至有过之,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预习就显得容易多了。因此,我觉得可以的话,比较活跃的班级如果采用我之前做过的教学方法的话,似乎离“教略学丰”不太远了。
6.名师工作室报告交流会学习心得 篇六
名师工作室报告交流会学习心得
在桃红柳绿的明媚三月,我有幸与朱英华、王恒芸两位老师一起去济南韩仓小学参加孙明霞工作室报告交流会。我们先后聆听了孙明霞老师精彩的报告,学习了泰山学院附中叶红齐老师小课题研究的经验,分享了孙明霞工作室成员的工作、学习总结,与敬爱的孙明霞老师、韩仓小学侯登强校长以及来自省内不同地区学校的教师团队进行了一场美丽的教育之约。
孙明霞老师《走进心灵,以爱育爱》的报告深深地感染了我。报告中,既有孙老师对教育独到而高深的解读,又有孙老师与学生之间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孙老师认为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是在教孩子,不是教学科。当你只是把所教学科知识作为教育的载体时,你的眼里心里就都是学生&&当听到孙老师说这句话时,我立刻想到了我自己。自从2003年被迫由英语转为语文,尤其是2011年又由语文转为英语后,我就一直在抱怨。特别是在2014年暑假,我被迫成立了语文工作室,我更是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我已经离开语文这么多年了,现在教着英语怎么开展语文工作室的工作啊?显然,转学科已经成为了我可以工作不好的借口或是挡箭牌。诚然,教着英语开展语文工作室的工作,困难势必会更大一些,但如果真正只是把所教学科知识作为教育的载体时,我们就会知道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而非学科了。我想,我应该树立大课程观,更应该树立学生观,一切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去开展教育工作,这也正是孙老师在报告中反复强调的教育大于教学。
叶红齐老师小课题研究的经验介绍,让我知道了主题班会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叶老师每学期都会根据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实际需要,与学生一起制定不同的班会教育主题。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鼓励并教会学生如何组织、主持班会,并指导每个学生都写出心得体会,从叶老师呈现的一份份学生手写的班会感想中就可以看出,每次主题教育都已深入到了每个学生的内心。更值得我学习的是,叶老师不仅在课题研究中做了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而且课题申请表、实施方案、活动安排表、活动掠影及学生的活动感想等课题研究的档案资料积累、整理得细致、全面,这就为进一步地分析、研究提供了依据。
济南韩仓小学侯登强校长是一个有故事的老师,他教育的主题词是体恤、陪伴、倾听、激励、编织故事&&。他认为教育的奥妙就在于教育者发现教育的契机,并创造教育的奇迹。为此,他在身兼韩仓小学校长、鲍山中心幼儿园园长等要职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带一个班的语文课。他的每一个教育故事都折射出他对学生那份深沉而睿智的爱。他是真正热爱学生的好老师,是真正懂得教育的好校长。
孙明霞工作室成员的工作、学习总结,向我们展示了他们自工作室成立以来短短三个月的成长历程。他们有的顺舟顺水,一路领先;有的重新扬帆,奋起直追;有的则刚刚吹起冲锋的号角&&但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是搭乘了读书、写作号航船。他们都在孙老师的引领、指导下走上了幸福成长之路。
短短两天的学习使我感动,更使我震撼。感动于孙明霞老师的成长不为成功,更不为成名,只为‘幸福’幸福工作,快乐育人;感动于叶红齐老师对课题研究的细致辛苦自己,只为学生;感动于侯登强校长对学生的慧言慧行亲近学生,创造奇迹;感动于明霞工作室成员对生命成长的执着追求拒绝平庸,拔节向上。
7.名师工作室心得 篇七
关键词:英语名师工作室,成果辐射,途径,方法
湖南师大附中是全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四所试点校之一,被省教育厅誉为“金牌摇篮、课改先锋、办学典范、担当楷模”。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学校于2011年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刘淑英英语名师工作室把工作室定位为学习共同体、专业共同体、研究共同体、成长共同体。申报立项了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的英语教师共同体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经过实践研究,工作室在英语教师共同体专业发展的策略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为了能够永远保持活力与激情,也为了检验我们的成果的社会效应,我们不断地与外界分享交流,进行成果辐射。通过5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五条比较成熟的成果辐射的途径和方法。
一、专题讲座,名师引领
虽然讲座是一种被动培训方式,但讲座仍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培训方式。首先,讲座内容是某个人多年的思考和实践总结,是值得借鉴的经验。其次,如果老师自己没有主动接触培训的愿望,被动培训就不失为最佳方式了。培训就像吃饭,如果完全靠自主选择,多数会由于偏食而造成某些营养不足。我们工作室对外交流的讲座主要分为三类。
1. 榜样示范类。
主要是总结名师的个人经验,讲述名师的专业成长经历,用名师成长故事来激励老师们主动进行专业发展。我们工作室的导师蒋立耘老师和尹一兵老师都在附中集团各校介绍过自己的专业发展经验,首席名师刘淑英老师应邀先后5年为长沙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做过《我的专业成长之路》《我的自主专业发展之路》《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中学英语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规划》等讲座。受到很多有事业追求和专业发展意识的中青年老师的追捧,使我们结交到很多朋友。
2. 科研指导类。
主要是以我们工作室课题研究为例,介绍教育科研的方法和经验。工作室曾在附中集团各校和长沙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做科研指导类讲座多次,如:《中学英语教师如何做研究》《课题研究的设计、实施与总结》《如何写***》等。
3. 经验分享类。
工作室导师蒋立耘等老师在长沙、常德、广西等地做经验介绍讲座10多个,刘淑英老师为广州、深圳、贵州、湖南省英语研讨会、长沙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以及长沙、平江等10多个县市做经验讲座30多次。内容涵盖很广,有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改革、高考备考策略、高考题型解题指导、学法指导等等。如,《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探讨》《湖南师大附中高中英语“三导四学”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湖南师大附中<牛津高中英语自主学习册>的编写思路和使用建议》《***年高考英语复习备考策略》《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等。在经验分享中,我们广交朋友,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二、同课异构,特色交流
除了以课题研究的方式研究课堂,同课异构是研究课堂的最好途径。同课异构不仅能激发老师的求异思维,更能推动老师的特色发展。我校工作室主要开展有三个层级的同课异构活动。一是校内同课异构,每年青年教师赛课和学校对外开放日活动中,工作室要求学员把自己微课题或合作课题的研究成果在校内进行展示,与其他老师进行同课异构。甘智英、周彦、谭莎等老师都获得学校文科类教学比赛一等奖。二是校际同课异构,工作室每个学期都开展两次集团校教研活动,多校之间进行同课异构课堂分享。除了校本部,广益实验中学和梅溪湖中学都提供了非常优质的课例。三是省内外同课异构,我校英语名师工作室每年都会指导青年学员与全国部分师大附中英语教师进行同课异构交流活动,青年学员苏晓玲、谭莎、甘智英等都提供了非常优秀的课例。另外,“省培计划”和“国培计划”项目中,我校工作室经常承担“送培到县/市”活动,每次送培活动都采用主题讲座+同课异构方式进行,即由送培专家指导两堂课,接受培训的地方也提供两堂课,这四堂课两两内容相同。听完课再教者说课、全员讨论、专家点评。这种培训方式很受当地老师们的欢迎。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我校英语名师工作室的课题《高中英语“三导四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所研究出来的教学范式得到高度赞扬。三导:即课前指导、课中引导、课后督导,四学: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编写了《牛津高中英语自主学习册》(共8本),目前已修订出版。
三、翻转培训,联合教研
受翻转课堂的启发,我们工作室在集团校教研活动中创新出翻转培训的方法,即首先提供研究主题,让老师们先按要求进行自主探究,然后集中研讨,分享交流大家自主探究的成果,最后通过讨论形成研究成果。这种教研方法,不仅缩短了集中的时间,而且前期的自主探究过程给了每个老师主动思考的机会,人人都参与了探究,不仅避免了被培训的局面,还大大提高了研讨效果。后来英语名师工作室将翻转培训方式应用在国培省培的“送培到县/市”的活动中,更是提高了培训质量。如果我们不了解对方,也不让对方主动参与到培训中,就像送礼物一样送个讲座送堂课然后走人,就根本没办法判断我们送的“礼物”是否是别人需要的。翻转培训让受培方自主探究他们自己要求我们送培的主题内容,同时也配套设计他们的主题内容课例,我们送培方准备好主题的专题报告,同时配套准备观摩课,然后大家聚在一起观摩、说课、评课,通过比较、研讨,大家都会找到与自己心灵契合的东西。这样的培训没有旁观者,大家收获颇丰,无论培训者还是受训者都有各自的收获,我们双方都在培训中共同成长。
四、主题论坛,思维碰撞
工作室一直鼓励特色发展。首先,名师团队的导师各具特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擅长的领域。其次,名师团队导师和学员之间,不是常规的师徒模式,而是平等交流。我们鼓励学员保持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对导师既不唯命是从,也不主张模仿。我们要求学员每一堂课都要自己原创设计,不许听完导师的课再上课,也不许使用备课组集体备课课件。反过来,导师会经常去学员的课堂,和他们一起研讨他们教学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英语名师工作室的这种文化氛围,培养出来的学员独立性强,很有思想。工作室每期举行一次主题论坛,让集团校中对同一主题有不同观点的老师齐聚一堂,各抒己见,很多青年学员由此脱颖而出。同时,主题论坛也加深了各集团校英语老师之间的友谊。
五、在线研讨,及时解惑
为了加强交流和研讨,也为了我们的交流与讨论不局限于名师工作室成员,我们组建了湖南师大附中集团校英语教师QQ群(而不只是工作室群),虽然有了翻转培训后就没有再进行在线主题研讨,但QQ可以及时在线研讨英语教学中的疑惑或难题,具有其他任何教研活动都不可替代的功能,所以我们一直利用得很好。而且集团校之间经常经由QQ群共享教学资源,很受大家欢迎。
参考文献
8.浅谈中等职校名师工作室建设 篇八
普通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目标相对较为单一,因此其产生的模式也较为简单。一般是先有名师后有名师工作室,即先推出师德形象佳、业务能力强、教学实绩显著,在同学科、同领域有影响的名教师。然后将这些名师确定为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再招聘发展潜力大、工作进取心强、志同道合的教师组成一个团队。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培养教学名师的捷径,一大批名师就通过这样的途径培养出来。但中等职校的名师不仅仅是名教师,还是名技师、名工程师,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功能定位也比普通中小学更为复杂。因此产生的途径也应更为丰富。
一是模式的多样性。先有名师后有名师工作室固然是一种好的做法,但我们也可以尝试先建名师工作室后推出名师。项目组是职业学校近年来在课改过程中依据课改需要设置的临时性教师组织,他们往往围绕某个课程开发任务,将来自校外行业专家、多个教研组的教师组织起来,集体攻关,任务结束,项目组一般也解散。项目组如果出色完成任务,并有产学结合、面向社会服务的优势,我们可以将其升格为名师工作室,这样不仅能够激励课改团队继续加强系统的课改研究。推出新的课改成果,又能够加速教师的成长,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出名副其实的名师。
二是人员的互补性。普通中小学的教学是围绕学科展开的,因此名师工作室一般也是以学科为基础建立。职业学校的教学是按照专业组织的,在选聘名师工作室成员时理应按照专业组合,实现人员互补。在类型上要做到既有专业理论教师又有实训指导老师;在专业发展方向上也要尽可能涵盖该专业市场需求的所有方向,让工作室的教师分别研究不同的专业方向,确保术有专攻;在人员来源上虽应以学校的教师为主,但也要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
能否实现名师工作室的各项功能。关键取决于平时的管理。借鉴普通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管理的成功经验,中等职业学校在名师工作室的管理上应注意三个方面。
一要坚持权责清晰。职业学校建立名师工作室旨在加速教师成长,促进专业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要建立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做到该是学校保障的必须要保障到位(尤其是实验实训经费),该是工作室完成的任务和承担的职责必须要明确:另一方面在平时的管理上要坚持放手而不撒手,即学校层面只负责监督、指导,具体管理由工作室自主承担,学校一般情况下不加干涉。
二要坚持动态管理。学校一定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考核既包括对工作室的整体考核,考核结果与经费投入、人员绩效奖励挂钩,达到目标的进行奖励,达不到目标的减少下学期的投入和当年的绩效奖励:又要考核工作室的成员,做到绩效与目标达成情况挂钩,完成基本任务的发给专项基本津贴,任务完成得好的予以奖励,完成不了的不享受专项津贴,长期不能完成规定任务的应从工作室除名,同时及时将平时工作表现突出的补充进工作室,做到人员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
三要坚持依托企业。职业学校的名师工作室与企业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建设和管理也应依托企业。在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上要实现企校共建,不仅在人员上要适当引进企业员工,而且要积极用好企业资源,既鼓励企业在学校投入一定的设备建立专门的实验实训室,又积极安排工作室成员多到企业相关岗位锻炼。要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将企业管理员工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好的管理办法引用到工作室的日常管理上。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让工作室成员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以便培养出更多的深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
9.名师工作室心得 篇九
在英语教学方面,梁老师给我们分享了核心素养和听说教学法。而英语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学习就要围绕我们的英语课程标准来实践。《课标》中这样说:“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围绕主题,基于语篇,聚焦要解决的问题,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语言与思维活动中,与文本对话、与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与外界对话,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获取文化知识,汲取文化精华,运用学习策略,构建新知识结构,在理解和表达相结合的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塑造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为创新迁移打基础。”学生的这些能力标准足以证明老师需要具有的能力要求,这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思考,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充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另外,梁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他在课堂中的案例,比如在听力课上,他会让听力内容与图片等多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还会让学生从歌曲中找名词、找时态,吸引学生注意力。“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行应合一。”梁老师真正做到这一点,他会从高铁,及飞机上录英文音频,选材真实。说起梁老师的选材我觉得他的材料特别多,从他的教学可以看到,他的生活中处处是英语,他的英语课堂处处是生活。真的是为英语教学而生的人,特别钦佩。作为同行,我觉得能有幸向这样一位教师学习真的觉得很幸福!
10.班主任名师工作坊学习心得 篇十
泥高中心完小:付旭琴
很荣幸能成为覃敏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起初由于个人事情较多的确是不愿意参加,最终学校强制性给报名参与,由于近几次的参与学习让我又爱上了这个大家庭——班主任工作室。
11.多措并举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 篇十一
一、树立文化引领的发展理念
一是强力构建高文化含量的智慧课堂。智慧课堂不仅仅需要教师有教学技巧和课堂管理能力,更需要有深厚的学科修养,有对教育和课堂的深刻理解能力以及很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及其成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是积极创建高文化含量的教科研氛围。课题研究是名师工作室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的带领下,名师工作室的课题研究提倡“鸣、名、明、铭”四字文化。
所谓“鸣”,即百家争鸣,教研氛围民主、和谐。和而不同;“名”即课题领衔人和课题内容一定要名副其实,而不是政治和形式的符号;“明”即课题的选择和研究一定要有前瞻性、前沿性,为教育的明天和明天的教育做准备;“铭”即铭记于心,名师工作室的理念、制度、计划、日程推进表都铭记于每个成员的内心,并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而使整个团队目标一致,向着共同的理想高效前进。
三是加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伦理文化的构建策略。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把兀J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应用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所在。
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认识自我、认同自我和超越自我。反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师专业化运动,走的主要是一条技术化道路,而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而是来自于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否则,越是专业化,可能与教育的本质相玄越远。
四是自觉进行“绿色教育”的建设。“绿色”二宁取自后现代主义倡导的“绿色运动”,其原意为“生态”或“环境保护”,其含义大体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在教学和科研中,充分体现绿色思想,用绿色观念教育人,着力推进生态教育。其二是建设绿色校园,形成和谐、自由、民主的绿色校园文化,以允实学生的道德品质范畴,实现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协调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多措并举,保障名师工作室健康蓬勃发展
市教育局成立了泰安市名师建设指导委员会,分批次请进高层次专家或派领衔人走向全国的名家论坛,及时将国内、国际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传达给一线的教师,并针对泰安市名师工作室进行专门辅导和诊断。
1.确立内涵式发展目标
先进理论引导下的课堂不仅能充分保持课堂教学的系绕性、科学性、规范性、基础性,还能及时展现教学活动的开放J陛、教学过程的探索性、教学风格的个体性和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使名师能站在人类、历史与社会的广阔视野中来反观并构筑自己的学科教育与教学格局,保证了教学的灵活性、创造性、深刻性和想象力,有助于完成教书育人的“文化一心理”过程。文化引导着师生不断地披荆斩棘,向着教育的最高境界攀登。
2.跨学校、跨县区、跨学科组建学科团队
创新往往来自学科交叉区,这不仅在大学阶段,在基础教育阶段也很重要。学科之间、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的交叉往往比较困难,容易产生问题,但只要不惧困难,解决了问题,创新的火花和灵感就会应运而生。
在聚集优秀教师力量,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瓶颈,打造优势学科团队的同时,泰安市名师工作室建设还通过跨学校、跨县区、跨学科组建学科团队,打破了学校、区域、城乡和学科界限,增强了学校之间、县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科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优势互补。
3.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技术保障
泰安市教育局投入专门资金,为名师工作室订阅足量的报纸杂志,以提高名师的专业素养;保障名师外出培训、考察的资金,保证名师、骨干教师的研修时间和自由度,并建立微信、博客等开放式平台。
4.成功建设并充分利用泰安市名师工作室网站
2014年下半年,借助泰安智慧教育云平台和大数据,成功建设了泰安市名师工作室网站,确立了“沧海桑田文化行,揽山望岳铸师魂”的行动方针,强化了“查验真理,践臻卓越”的发展目标。
同时,还开放了国际视野、理论前沿、实践高地、课堂探索、课题研究、课改聚焦、课例打磨、名师导教、学思践悟、名师文苑、工作室风采等十几个栏目,给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丰富而强大的网上学习与交流平台,并制订了网上名师工作室管理和考核办法,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了一线教师探索与交流的热隋和潜力,使各层次的教师都能快速成长,促进了泰安市名师工作室的快速稳步发展。
5.进行科学的督导考核
泰安市教育局制订了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泰安市名师建设督导方案》,明确了工作室成员的阶段任务,并依据过程性材料和获得的业务荣誉、政治荣誉及文章发表数量,定期进行考核,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考核优秀的名师工作室进行奖励。
6.加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的文化领导力
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要深刻认识到制度管理与文化领导的区别。
在人性观上,前者把教师仅仅看做成本,后者则把教师看成待开发的潜力巨大的资源;在控制方法上,前者以重奖重罚为主要手段,后者则依靠^文关怀来调动教师的内在需求;在管理重点上,前者是典型的法治,后者是以领导人的思想间接影响教师行为的“人治”;在领导者类型上,前者中的领衔人属指挥型领导,后者属育才型领导;在激励方式上,前者以制度作为标准,后者则依赖于工作本身的魅力;在管理特色上,前者是理性的管理,后者则将理性与感性结合起来;在管理手段上,前者依靠强制性的制度,后者则依靠思想的交流、风气的熏陶等。
为了锻铸和提高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的文化领导力,泰安市教育局举办了专题培训班,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做讲座,局长张勇华也亲自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做报告。
如今,泰安市已建成比较成熟的工作室近300个,形成了百花齐放的高端教师成长平台孵化机制,造就了一批教育专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引领、辐射、带动了全市两万多名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12.名师工作室心得 篇十二
2011年9月, 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组建了27个名师工作室, 我有幸成为有20名全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参与的“小学数学港城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2013年5月, 我因工作调动来到了无锡市立人小学。三个月后, “特级教师刘玮工作室”成立。三年时间, 我经历了两个地区, 主持了两个名师工作室。我一直在工作室的运行与实践中思考:名师工作室成员应该拥有怎样的价值取向?工作室建设应该立足何处?我将把自己和团队成员带进怎样的教育旅程?
一、共同愿景, 我们一起向着远方出发
名师工作室, 从世俗意义上来讲, 很像我们儿时在冬日里小伙伴挤在一起的抱团取暖。只不过工作室所赋予的不仅是温暖向上的力量, 还有更多专业素养的形成。从教育文化组织学的视角来看, 名师工作室实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是建立在教师专业化浪潮的基础之上, 以学校为基地, 以教育实践为载体, 以共同学习、研讨为形式, 在团体情境中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最终实现整体成长的提高性组织。这种组织一般以某一学校为单位, 是在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也有的是校际或区域间的教育联盟。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出现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它的出现与发展使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拓展找到了团队的依托。
既为团队, 因何而“团”?既为联盟, 为啥而盟?共同愿景和信念是名师工作室必须确立的价值取向, 工作室成立之初,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唤醒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 激发工作室成员的共同愿景。在谈及教学以及教师主导作用时, 我们常常会想到第斯多惠的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单单是传授, 而在于唤醒、激励与鼓舞”。其实, 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这样。在当下的教师专业培训中, 我们往往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而恰恰忽视了教师内心的专业成长意识的唤醒。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来自于对未来的期待与现实的坚守, 作为工作室的主持人, 唯有唤醒教师发展的自觉意识, 并激励其追求, 鼓舞教师自主、自由、自励的发展, 才会有整个教师队伍可持续专业成长的可能。为此我们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的确立了“创造灵动而有趣味的数学课堂, 演绎理性而有深度的数学教育, 成就既有数学思想又具独特风格的数学教师”的工作室愿景。几年来, 工作室全体成员在这一愿景的引领下, 改进数学课堂教学范式, 探讨数学教育热点问题, 凝练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风格。因为目标, 大家向着远方执着前行。
二、共同行动, 我们一起做着田野研究
学校教育的研究应该侧重于理论, 还是更倾向于实践?我们的回答是后者。当我们确立了工作室愿景之后, 我们急需厘清的是工作室建设立足的土壤, 也就是说要知道我们工作的重心在什么地方。我们急需回答的是这样的问题: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哪些困扰教师教学的实际问题?如何以工作室存在的方式, 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群有思想又有独特教学风格的骨干教师如何快速成长?
工作室成立几年来, 我们激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寻求自我专业成长的路径, 引导教师在致力学生发展中发展自我, 在发展自我中促进学校与学生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成就自我的教育生活。引导全体教师关注每个教育细节, 关注每个教学事件, 研究课程, 研究自我, 研究学生。在实践中研究, 在研究中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实践。在研究学习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实力和魅力。2012年, 我们共同约定, 人人结识一位名家, 人人结拜一位名师, 人人阅读一本专著, 人人上出十节精彩课例, 人人从事一个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家关注的课题研究。真正让工作室的建设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 与学生成长融为一体, 同时也与教师的发展融为一体。
三、共同超越, 我们一起分享教育幸福
学校的诞生源自人类幸福水平的提升, 学校的改善也必将以人类未来的美好幸福为标志。当名师工作室以学校中或学校间的一种文化组织出现的时候, 它正是表明着作为个体的人用团队的力量追求自身专业发展的幸福, 这种自身发展的幸福并不局限于教师个体本身, 它还弥散在教育的对象——学生中间。基于对人生、对社会、对教育的积极理解与理想实现, 我们致力于“让每一个工作室成员都成为创造幸福和幸福生活的人”的幸福工作室建设, 引领全体成员“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享受幸福教育生活”。
教师专业发展一般分为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三种。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智取向和实践——反思取向二者都注重教师知识与技能的拥有, 强调教师个人努力的价值。我们认为, 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其本质而说是一种教育文化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并不只是师德的提高、知识的丰富和技能的娴熟, 教师的情意素养在其专业素养中不可或缺。因此, 我们十分关注工作室成员德、能、情、意的协同整体发展, 注重工作室幸福文化的生态建设, 用整体的、情境的、关联的视角来认识、理解和推进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 注重从文化的、组织的、制度的, 尤其是人性与生活的层面关切和优化全体成员的专业成长, 从幸福的视角、以开放的视野建设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社群、环境、机制和文化。首先我们变革学习的方式。我们把传统的工作室成员集中培训变为“学校学习”, 每月一次到各成员所在学校以数学教育教学发展目标和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基点, 注重教师教、学、研与生活的一体化建设。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哲学起点, 搭建环境平台, 引领全体成员主题参与、协同建设, 注重校际交流、加强与专家院校合作、创新学习形式, 不断提高学习研修的活力魅力。每月的工作室成员活动日, 我们都安排基于幸福主题的活动, 开辟固定专栏“真情故事”“教学火花”“艺术欣赏”等系列讲座, 涉及幸福人生、幸福教师、幸福教育、幸福课程和幸福课堂等诸多方面, 让工作室成员逐步找到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教学观、幸福工作观和幸福人生观。其次, 我们还通过课题研究、师徒结对、课例引领、教学示范等丰富多样的形式, 发挥工作室成员的示范辐射作用。来自不同学校的工作室成员在工作室学习研修后, 又像种子一样, 悄悄地回到学校发挥着他们生长的力量, 引领着更多教师成长。就是这样的三年, 我们一起学习感悟自身专业水平提高的快乐, 我们一起实践感受学生拔节成长的快乐, 我们一起让自己的教育思想发芽开花结果享受着教育生活赋予的幸福。
13.名师工作室心得 篇十三
拟写人:李礼
2018年11月2日,何丹乡村名师工作室在老地小学开展了第二次课堂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我前往参加了教学观摩活动,此次活动中观摩了工作室成员刘玉品,学员郭加梅、颜昌旭、闵思巧四位老师的示范课,我的心一直激荡着、澎湃着,甚至可以说是震撼,让我的心感受到从没有过的痛快淋漓,感受到上课原来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一个教师原来可以如此传神的传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
一、课堂教学引导得法、精彩纷呈。
无论是刘玉品老师的示范课《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是郭加梅老师的《认识线段》,或是颜昌旭老师的《得数是6、7的加法》、闵思巧老师的《间隔排列》,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对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二、指导教师的总结见解独到、引人深思
本次活动之二就是名师们精彩点评。张倩老师告诉我们,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以激励为主”的风格。在教学中要形成“高、真、活、实”的特色。使一节枯燥的课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张老师还告诉我们,在一节课中创设情境的重要性,她告诉我们给你10克盐让你把它吃下去,显然是没有人愿意的,但是如果把这盐放在汤里或菜里,那就自然而然地被消化了,上课亦是如此。把知识很好地融合在情境中,学生在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知识。通过张老师的讲解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三、精彩绝伦的讲座内容丰富、发人深省
本次活动之三是三场精彩的讲座。张升发老师的《用心教书,用爱育人》告诉我们与其做个痛苦的人,不如做个痛并快乐着的人;黄蓉老师的《班级文化建设》让我明白了红化对于学生的影响多么重要;吴勇老师的《做优秀教师,育芬芳桃李》更让我的心潮为之澎湃,也引起了在座老师的共鸣。
四、条理清楚的总结道出体会、指明方向
本次活动之四是乡村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何丹作总结,她用了“四个感谢”“三个感动”“两个体会”“一个方向”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简短的话语为 我们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希望。
14.名师工作室心得 篇十四
毛口乡中学 卢含
“全国教育名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邀请任小艾、桂贤娣、王文英等,在贵州师范大学大礼堂进行学术讲座,我有幸近距离聆听了三位名师的充满哲理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学术讲座,她们坎坷的人生经历,艰辛的工作场景,让我感同身受,她们刻苦的学习热情和出色的工作表现让我倍受启迪。
任小艾老师1976年高中毕业后,由于她优异的表现,学校决定让她留校任教,她很快服从安排。参加工作后,不仅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而且虚心向他人求教,经过不懈地开拓进取,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的经验成果。她的《教师素质与班主任工作艺术》讲座,让我无限崇敬她的同时,增添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无限热忱。
一、如何看待工作中的荣誉与地位。首先不要自己瞧不起自己,荣誉不是上天早就赋予谁的,只有靠拼搏才会有属于自己的天空;不要太注重自身在现实社会中的地位,只要自尊自爱自重,不自卑自暴自弃,不需要社会或别人去评价自己的工作是否有价值,“潜心工作,静待山花烂漫时”,“教师的工作有时是不起眼的,但它的效益是不能用价值去衡量得了的”,普通浅显的话语诠释了教师默默无闻不求索取的道德魅力、崇高精神和社会价值。
二、时时处处关爱学生。任老师深刻地剖析了师生关系与医患关系的区别与联系,二者有密切的联系,更有着本质的区别,医生只是救治了患者的身体,教师却塑造了人类的灵魂,医生有时可以暂缓对患者的救治,但教师对学生的犯错必须及时纠正引导,不要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为他们都是无辜的,“也许你的教鞭下、冷眼下、漫骂下就埋没了科学家”,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试着从眼神到心灵的去平等相待,要珍重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最里层是习惯教育,因此,要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习惯衍生性格,性格决定人生”,让学生从小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要把握机遇,要珍惜时间,这样工作才会有进步,事业才会有创新,教师要永远保持一颗善待少年儿童的童稚的心,崇尚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追求的心。工作中要学会开展教育科研,总结工作的得失,给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桂贤娣老师出生在上世纪生育不受限制且家庭重男轻女的六十年代,一落地虽然受到母亲的冷言冷语,却得到父亲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自幼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艰难的童年生活不仅没有压倒她弱小的脊梁,反而造就了她刚强不屈、勤奋好学的性格,后来巧遇良师的引导,给她事业上的成功指明了方向,坚定了决心,在自己艰辛的工作环境下磨炼了不屈不挠的工作心态,优异的表现、丰硕的成果向我们展示了一坎坷重重,其乐融融的光辉的成长历程。
事物几乎都是具有两面性的,王文英老师始终没能亨有一副专家学者的长相,工作中每每遭到别人的误解与嘲讽,但她一直不在乎自己的不雅面容,反而以忘我的奋斗激情投身到热衷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不去在意别人的冷嘲热讽,不留心别人的排挤打击,而是“用努力去打拼,用行动去自救”,“认定目标,静心工作,勇敢前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通过她的不懈追求,终于捧到了社会、家庭、学生的灿烂鲜花,听到了别人由衷的赞誉和热烈的掌声。
教育教学同其他类科学一样,也非常讲究艺术效果。要达到人们公认的艺术效果,确实不容易,但是我们的工作标准如果只是停留在某个层面,如同机器一样,只会周而复始的机械工作,就永远没有什么建树可言,因此工作必须迎新,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也要有超前的步伐和超时代的意识,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才能引领这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走向辉煌的明天!
参加“全国教育名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
心 得 体 会
15.名师工作室心得 篇十五
在我省中学语文界, 王延学是一个颇受关注的人物。他的经历似乎带一点儿“传奇”色彩。其学历并不高, 起点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 经过几十年的打拼, 他由农村中学到县一中, 再调入兰州女子中专, 以出色的业绩在人才密集的省会城市兰州被评为中学特级教师, 此一奇也。
他没有任何行政职务, 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草根”, 却被授予许多学术头衔, 如:兰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金城名师, 甘肃省特级教师, 甘肃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质量评价专家, 甘肃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专家,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评审专家等等, 此二奇也。
他自从走上中学语文教师岗位以来, 在省内外各种语文报刊发表文章1600 余篇, 主编、参编《古典诗歌鉴赏》《中外小说选读》《经典影片欣赏》《中考完全解读》《高考攻略》等语文教学与研究用书百余本, 出版《阅读新方案》《名师教你写作文》《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等专著多本。近年涉足随笔写作, 出版有散文集《用诗意的心情生活着》《让每一个日子都看见欢喜》等。这些丰硕成果在我省教育界可谓出类拔萃, 在省中语界堪称独占鳌头, 此三奇也。
“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成功的背后总伴随着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正如一首歌里所唱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王延学老师成功的秘诀就是六个字:勤奋、刻苦、用功。从25 年前至今, 他几乎每天都要阅读, 书籍是他最好的伙伴;他每周都要写一篇文章, 有时甚至两三篇。“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长期坚持不懈, 才能做出惊人的成绩。笔者几年前曾与王老师合作共事, 从他身上, 我们感受到这种神奇的力量。他虽刚步入知天命之年, 却已是白首皤然, 形体瘦弱, 颇似一位垂暮老者, 知情人都说这是其多年苦学力文所致。笔者有感于其人其事, 曾吟诗以赞之曰:“青灯黄卷膏移晷, 树蕙滋兰暑易寒。老圃躬耕贫且乐, 繁枝硕果满青山。”
创建学习型工作团队
兰州市王延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3 年11 月。工作室由领衔名师、核心成员、特邀嘉宾、学术顾问组成。根据成员构成状况, 工作室确定了课堂教学研究、初一新教材研究、中考命题研究、读写结合研究、高中选修课研究、课题研究、送教下乡、校本教材开发等八项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王延学老师认为, 教学研究必须源于实践, 唯有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并寓于反思之中, 才能产生巨大的生命能量, 犹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赫等人所提出的要对实践反思、要在实践中反思、要为实践反思。
工作室成立后, 王老师致力于把一个人的力量转换成团队的力量, 用团队去影响周边, 使更多的人参与和受益, 使教学研究更有实践性和穿透力, 使它成为广大教师共同成长的一个园地。
名师工作室实质上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先生提出学习型组织的共同理念有:
1. 所有成员都应有持续学习的热情和学习能力, 都想继续学习;2. 学习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3. 每个人掌握的新知识都能在组织中共享;4. 把个人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组织的发展、组织的价值实现相结合。几乎所有的名师工作室都对成员提出了要学习的要求, 如规定读几本教育理论专著, 听取专家讲座, 写读书笔记等, 这是提高教师素养的必要手段。但名师工作室的学习不能停留于此, 它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机制和策略。
一是名师引领。从成功经验中吸取专业营养。作为一名特级教师, 王延学老师努力把自己的成长历程、工作经验、教育思想等呈现给自己工作室的成员。让大家在学习、分析、总结、提升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而工作室又是一个开放的团队, 金城名师、语文界的精英、全国的教育专家, 都是工作室的宝贵资源, 实现了名师引领下的专业成长。
二是课例研修。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起始点, 王老师不时借助精心组织的教学过程展开行为干预, 引导基层教师以真实的教学实践为研究载体, 让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情境中反思自己的行为, 让基层教师在互动、建构中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是资源建设。增强对于实践策略的理性认识。提倡制定个人发展规划、阅读经典、反思总结、网络互动和课题研究等, 为工作室持续发展和进步提供有效的资源。
王老师认为, 教师, 尤其是语文教师, 首先是一个读书人。唯有多读书, 才能博古通今, 进而引领学生走进魅力多姿的语文天地, 不断点燃灵感的火花。把读书与教育研究结合起来, 用读书指导实践, 用实践深化读书, 并把读书与写作结合起来, 使读书、写作、实践、思考成为一种需要, 一种习惯, 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 那么, 教师的精神生活就会充实起来, 职业智慧就会增长起来, 教育生命就会精彩起来。
平时, 王老师注重积累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 而后写成有感而发的文章。每参加完一项活动, 他都会写出一篇有份量的学习随笔。2015 年4 月, 参加完“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 他写了篇《江南春天的约会》, 分“学术的聚会”、“听葛水平讲故事”、“结识两位青年教师”、“认识黄厚江”等四部分;2015 年10 月, 参加完嘉峪关市教育局组织的“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大教研活动, 他写了篇八千多字的学习笔记, 字里行间中浸透着一个热爱语文教学研究的老教师的炽热情怀。
作为名师工作室的领衔名师, 王老师以自己的好学、高效影响工作室的成员。在他的引领下, 工作室成员养成了学习的习惯、书写教学随笔的习惯。
“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后, 工作室成员———兰州市三十一中的张雪莲老师在学习心得中总结出自己的四大收获:其一, 作文教学要以认知规律为基本依据;其二, 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指导学生写作;其三, 教会学生“入格”的同时, 鼓励学生“出格”;作文教学要“术”与“道”相结合。
参加完嘉峪关市教育局组织的“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大教研活动后, 陈芳老师在其《秋意正浓时》的学习心得中, 这样总结自己的收获:第一, 语文课应该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不能上哪儿算哪儿;第二, 语文课堂应该紧扣文本, 做到收放自如, 并且还要挖掘一些语文的东西;第三, 语文课要引导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 因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对学习语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四, 语文教师要能从宏观上把握教材, 合理地取舍教材;第五, 语文课堂还是有一点朗朗的读书声和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声音比较好。
“水本无华, 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 相击而生灵光。”为了提高工作室成员教学研究的能力, 工作室还不定期地请相关专家到学校作讲座。近两年来, 王延学工作室先后请甘肃省课程教材中心王磊老师到兰州女子中专作校本教材开发指导, 请兰州市教科所课题室姜竹青主任到兰州十中作课题研究指导讲座, 请兰州市教科所课题室孙志刚老师到兰州女子中专作课题申报的培训。这一系列的培训, 不但工作室成员受益, 所在学校的老师也收获颇多。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成长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认识了课堂教学, 才算真正理解了教育;改变了课堂教学, 才算真正落实了新课程。”王延学老师一再强调:工作室成员首先应该是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人才, 是最有教学水平和教学实力的人。这就需要自己有较高的理论修养与不可或缺的实践经验, 既有教学的能力又有深厚的学养。唯其如此, 指导教育教研, 教师们才信服;即使讲座, 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类似空谈的讲座, 而是“讲做”, 即既讲又做。唯其如此, 才能赢得教师的尊重, 才会有说服力, 工作室的工作才会有成效。
王延学老师和他的工作室成员一直关注教学实际问题, 致力于破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每个教师都知道教学中重难点的重要性, 为此有的学校还采取了集体备课的方式“排查”出教学中每个阶段的重难点, 这样教学的时候就会重点突出。王老师认为, 仅有这些还不够, 还要研究出如何有效地突破这些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同时不能加重师生负担, 要让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快乐。课堂上不能整节课让学生坐着不动, 更不能让教师一讲到底, 即使讲得非常好, 也是不允许的。只有让学生“动”起来, 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和灵气调动起来, 也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快乐指数大幅度提升。
依据这一教学理念, 张雪莲老师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的教学中, 以“问题教学法”为载体, 巧妙地将朗诵教学贯穿其中, 并伴有适时的学生点评,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 让课堂更富语文味, 赢得了师生的好评, 此课的教学片断实录, 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刊载。
从教育史可以了解到, 教育家最初只是一个普通老师, 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他们与一般教师的区别是在培养教育学生的同时研究教育, 于是在教育的过程中, 自己也获得发展, 最终成为教育家。从这个意义上讲, 学校是教育家的摇篮。
王延学老师和他工作室团队, 根植于学校, 立足于本职, 在教学研究中不断地提升自己,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张雪莲老师经过多方查阅资料、调查论证, 申请立项了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高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验研究”。王延学老师认为, 合作学习是以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为理论基础, 以目标设计为先导, 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以短时、高效、愉快为基本品质的教学组织形式。经过不断地实践、研究, 课题组归纳总结出一套适合农村高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使学生学习更有自主性, 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 2015 年9 月, 这一课题通过省级鉴定, 并被评为“优秀”。
为解决古典诗歌阅读教学这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瓶颈”问题, 高贤山老师申报了省级规划课题“利用网络‘教学空间’进行‘初中阶段中国古典诗词阅读教学’校际协同设计的实践研究”。该课题旨在通过与对口的教育协作校合作, 开展深入系统的专题研究, 探索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和课改理念指导下, 利用网络空间, 形成校际之间甚至更大范围的协同教学, 整合教学资源, 实现优势资源共享, 更大范围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学,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消除校际差异, 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在西北师范大学课题组团队的指导下, 在城关区教育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下, 全体课题组成员不懈努力,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项目学习渐入佳境, 逐步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1. 课堂的改变。传统的古典诗歌阅读赏析教学由原来的“内容少、进度慢、课时费、效果差”逐渐向“范围广、形式活、探究深、效果好”转变。2. 学生的改变。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 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主体地位得到明显的体现;3. 教师的改变。角色从主讲向主导转变, 从原来的课堂中的权威变为合作者中的首席;在行动上, 从大包大揽式的保姆变为后台的服务者和指导者, 解放了传统课堂中包办一切的繁重压力;在能力方面, 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项目设计方面、信息技术提升、反思总结和提炼等深度的教学研究方面。2015 年9 月, 这一课题通过省级鉴定。
与此同时, 陈芳老师参与的兰州市规划课题“高中作文教学的高效性研究”, 2015 年12 月通过鉴定。王延学老师主持的省级规划课题“兰州市名师工作室活动有效性研究”正在研究之中。
“兰州市名师工作室活动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旨在对兰州市60 个名师工作室近年来的活动作出梳理, 总结、提炼卓有成效的活动形式, 从而切实发挥名师团队的引领作用, 为更多名师工作室的团队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其研究价值, 微观而言, 能给全市的名师工作室团队建设和作用发挥提供参考, 也能为全市进一步有效发挥这一团队形式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提供参考, 推进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和谐、优质均衡发展。宏观而言, 其研究作为一种探索, 也将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积累经验, 为全国各地的名师工作室建设提供借鉴。有关该课题的研究内容, 王老师归纳为三点:1. 探索名师工作室建设机制;2. 梳理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内容;3. 探索改进工作室活动的策略和方法。
王老师认为, 对于一名教师, 教学研究是一项必须要做的工作, 每位教师都应该有教学研究的自觉意识, 都应该把教学研究作为常态的生活方式, 小到一节课、一个反思、一次批改学生作文等, 都可以将其视为“微课题”研究, 并在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一以贯之。在日常教学中, 与学生互动中, 与同行交流中, 问题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关键是教师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 要善于捕捉和提炼。许多教师往往找不到需要研究的问题, 还有许多教师看不起小问题, 觉得问题太小体现不出研究的学术价值。其实, 问题小并不等于价值小, 小问题同样可以做出大成绩。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与研究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善于学习的教师往往表现出较高的研究能力。每个人的研究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加以弥补和提升。
采访中, 王老师告诉笔者, 他注重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争取每一个课题研究都能取得切实的成果。在参与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的子课题“校园文学与新课标写作研究”时, 他编写了一套作文指导书《名师教你写作文》 (上、中、下三册) , 64.4 万字, 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接下来, 他又参与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重点规划课题“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 在此同时他又完成了散文集 《用诗意的心情生活着》, 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之后, 他还参与了“女生与女性意识”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编写了《女性文学读本》, 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即便是个人课题, 他也认真对待, 他申报的“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个人小课题, 结题时佐证材料是一本《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在培训教师中彰显影响力
构建新的教研文化, 提高办学思想, 让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 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目标。《金城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对领衔名师的职责与任务做了这样的规定:“积极承担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开发与专题教学任务, 每年举办2 次以上的专题讲座。”王延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两年来, 王老师应邀作了五场不同内容的讲座。
不论是学术报告还是讲座, 王老师总是不失时机地宣讲他的语文教学理念和新课改的有关精神。在王老师看来, 语文教学是一项育人工程。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感情, 传承以母语为载体的中华优秀文化,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对学生的心灵、精神、人格成长产生深远影响。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兴趣, 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内化与生成。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 教授读书方法和学习规律,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教师是“用教材教”, 不仅仅是“教教材”, 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体验与内化生成。
2014 年7 月19 日, 应榆中县教育局邀请, 王延学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王延学围绕青年教师的精神成长, 给榆中县500 名青年教师作了题为“让每一个日子都看见欢喜”的专题讲座。讲座名称取自王老师出版的新书名, 讲座从头到尾紧扣“欢喜”。主体部分以“欢喜从何而来”设问, 分“来自有味的阅读”、“来自美丽的思考”、“来自及时的书写”、“来自努力后的收获”四层展开, 王老师以大量鲜活的事实作为支撑, 真实而有说服力地向参加培训的500 名青年教师阐述了阅读、思考、写作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为增强讲座吸引力, 提升讲座品位, 王老师在讲座的中间和结尾穿插了特意为这次讲座量身定做的配乐朗读《和女儿在一起的暑假》《让每一个日子都看见欢喜》 (由甘肃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朗诵艺术家临溪朗读) 。讲座的每一部分, 王老师都现身说法, 举出具体的案例, 这大大缩短了名师与青年教师的距离。王老师的讲座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切合培训对象的特点, 内容很有针对性, 环节设计有新意, 既给听讲的老师们带来内心的欢喜, 也给大家思想的启迪。
2015 年5 月31 日, 金城名师王延学与《创新作文》初中刊主编彭治旗应邀出席静宁“师生读书工程”之主编、名师进校园活动首场报告会, 王延学老师给静宁县中学语文教师作了《教育日志, 你写了吗》的专题讲座。
王老师由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故事提出了写教育日志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 这位仅活了52 岁的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何以会奇迹般地写出40部专著、600 多篇论文、约1200 篇儿童小故事?除了他对教育事业满腔热情的爱,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便是他一生都在思考, 都在记录。其中, 写教育日记就是他一生极重要的一个习惯。在《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王老师结合自身写作经历, 向在场老师分享了他写作教育日志的心得, 那便是写读书心得、写课后反思、写听课收获、写教研文章、写见闻感受、写心灵鸡汤、写旅途笔记、写亲情世界等。由于讲座内容针对性强, 切合教师需求, 所以对听讲教师从事教学研究、撰写教育日志起到了切实的引导作用。
2015 年10 月17 日, 应嘉峪关市教育局邀请, 王延学名师工作室和卢卫东名师工作室参加了“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大教研活动, 王老师作了《我的命题研究之路》的专题报告。王老师认为:评价是教学改革的瓶颈。教学评价不应是教学的“指挥棒”, 而应是教学的“服务器”。他从测试理论的研究、测试命题的思考、测试形式的探索三个方面介绍了其在学业水平测试方面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受到与会领导和教师的好评。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坦言:“教育本身就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团队出力量, 也出智慧, 更出品质。当大家都有了团队意识时, 优秀人才就会脱颖而出。在兰州市众多的名师工作室里, 王延学名师工作室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团队, 主要成员也都来自普通中学。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团队, 两年来以饱满的激情、勤奋的努力、不懈的探索活跃在语文教学的前沿阵地上, 在教学、科研和培训青年教师等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16.略谈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功能定位 篇十六
关键词: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功能定位
作为优秀教师的发源地,骨干教师的集聚地,未来名师的孵化地,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由普通教育率先创立。近年来,职业教育的管理机构及各职业学校纷纷学习普通教育打造名师队伍的经验,着手建设自己的名师工作室。
一、江苏职教名师工作室建设现状调查
为了解江苏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情况,笔者在互联网上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及职教科研机构的主页进行访问,了解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相关文件及动态信息;笔者访问了全省54所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及14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园网,了解各校名师工作室建设情况;笔者还进行了相关新闻搜索,在相关媒体上找到若干条关于江苏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新闻报道。经过网络调查,对江苏职教名师工作室建设情况形成以下印象。
1.职教名师工作室建设已取得一定原始积累
从网络调查的结果看,江苏职教名师工作室建设已有一定原始积累。经过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验收及课改实验学校验收等工作的推动,多数职业学校建立了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建设已逐步成为职业学校重点工作之一。
全省各职业学校的名师工作室涵盖了机电、汽修、财经、计算机、服装、工艺美术等众多专业,部分学校还建立德育名师工作室。许多学校的名师工作室能正常开展活动。
全省出现几个有一定影响的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如太仓职教中心的“周新源名师工作室”,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王猛名师工作室”,常州旅游高等职业学校的“王劲名师工作室”等。
2.职教名师工作室建设存在地区间、学校间的不平衡
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泰州、扬州于2008年成立了市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各2个;常州也于2008年成立2个市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同时成立三个县区级名师工作室,常州教育局及职教科研机构的人员多次参加市级职教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淮安市于2009年6月推出《淮安市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标准(试行)》,指导各职业学校建立名师工作室;宿迁市曾与2008年召开职教科研会议,讨论成立职教名师工作室事宜;苏州部分县区职教科研网上有拟建立职教名师工作室的计划;互联网上未搜索到其余地级市关于职教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文件及相关信息。
54所四星中等职业学校中,校园网上发布名师工作室的信息的学校有21所;校园网主页建有“名师工作室”专栏的学校7所,其中江苏省扬中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大丰中等专业学校等2所学校将“名师工作室”栏目设置为一级子栏目,其余学校将“名师工作室”设置为二级子栏目。
14所高职校中,校园网上发布名师工作室信息的学校4所,其中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2所学校将名师工作室设置为一级子栏目。
3.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的跨校合作的名师工作室偏少
从调查结果看,江苏绝大多数职教名师工作室是职业学校自发组织的,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职教科研机构牵头组织的只占极少部分。大多数名师工作室的组成人员往往来自于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甚至同一个教研组。吴中职教中心校等少数学校聘请了行业企业专家进名师工作室。
能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并坚持正常活动的职教名师工作室有常州市烹饪教育名师工作室——王劲名师工作室,及常州机电教育名师工作室——王猛名师工作室。
太仓职教中心校“周新源名师工作室”有其独特个性。该工作室并非由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建立,但其影响远远超出太仓职教中心校校域范围,互联网上能够可以搜索到“周新源工作室”成员到兄弟学校研讨的新闻。该工作室主持人周新源是太仓职教中心校校长,同时也是江苏省职教科研课程研发中心组组长,周校长凭借自己的学术地位,将“周新源工作室”打造成全省有影响的名师工作室。
4.对职教名师工作室的功能定位存在不同认识
职业教育的个性特征决定了其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有别于普通教育,从调查结果看,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其功能定位因地区、学校不同而存在差异。
许多职业学校将名师工作室建设主要功能定位于专业课程开发,因此将名师工作室的相关信息设置在校园网“教学科研——课程开发”栏目中;部分学校将名师工作室主要功能定位为优秀教师培养,因此将名师工作室的相关信息设置在“师资力量”栏目里;部分学校看重名师工作室的技术研发功能,将之设置于“专业建设”栏目中;部分学校没有为名师工作室设置专门栏目,而是将相关动态信息放在“校园动态”栏目中。
职教名师工作室建设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关于其功能定位的研究,关于其工作机制的研究,关于其工作策略的研究,以及成果鉴定和推广的研究需要尽快提上议事日程。笔者觉得,其中最重要的是应尽快确定职教名师工作室的功能定位,使全省各地各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目标统一起来,从而促进学校及地域之间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交流,提炼科学的运行机制及工作策略,逐步建设省市有影响的名师工作室。
二、职教名师工作室功能定位探讨
恰当的功能定位是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科学合理运行的前提。
常州王劲名师工作室的功能定位为“立足常州市烹饪专业教学科研前沿,密切联系行业发展的实际,以促进教师发展,推动课程改革,培养优秀学生,提高大赛成绩,创新常州菜肴,逐步扩大工作室在区域内的影响力为目标,具体任务有:项目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烹饪实训基地设计的研究,专业技能评价体系的研究,实习训练指导模式的研究,常州运河菜的开发与研究等。”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王猛名师工作室的主页上,有如下子栏目:“工作室简介、计划总结、教学研究、课程改革、专业建设、专业技术、校企合作、专业论坛、课程资源等项目”等,我们可以将“教学研究、课程改革、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专业技术等”看作该工作室的功能定位。
纵观江苏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情况,并借鉴普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经验,笔者觉得,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应有如下功能。
1.职教名师工作室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不管在普教还是职教,名师都是稀缺资源,是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借鉴普通教育名师工作室运行的成功经验,名师培养应是职教名师工作室的重要功能。笔者建议多成立由地级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职教科研机构主导建立的跨学校的名师工作室。
职教名师工作室既要对未来名师的选拔、培养与管理、成长评价进行一些新的思考,形成一套管理制度,更要在教育理论的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更新、教育教学技术的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成长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活动方式,形成一套行动策略。
职教名师工作室作为名师成长的平台,应通过合理的人才选拔,预设的成长周期,举办一系列产学研活动,对名师及未来名师进行培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效地缩短名师成长周期,并通过名师的引领作用,实现职教骨干教师队伍的综合优化,提升学生培养的效率。
2.职教名师工作室是项目课程开发及实施的实验室
职教课程改革,尤其是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其地域性、校本性、系统性等特征,决定了该项工作应充分发挥名师的经验及影响,由优秀教师团队担纲,借助名师工作室平台,经由校本探索、校际交流、总结推广等过程,促进课改成果从逐步积累到集成推广。
(1)校本探索。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要经历职业能力分析、教学分析、制订方案、开发课程、实施课程、反馈总结等过程。在初始探索阶段,不宜大范围实施,可由名师工作室组织,先在部分班级中实验,然后逐步在校内总结推广。
(2)校际交流。如果已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或职教科研机构主导的名师工作室,可借助该平台进行多校联合的项目课程开发,统一规划,合理分工,协调实验,及时总结,适时推广。在尚未建立该类型名师工作室的地区,各学校可选择同专业的名师工作室进行对口交流。
(3)总结推广。对已开发实施的项目课程,应围绕该课程在企业的适用性、学生职业技能及能力的提高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该项工作可由多个学校的名师工作室联合进行,对质量得到认可的项目课程,可以借助省中心教研组等更高平台进行经验及内容的推广。
3.职教名师工作室是社会培训及技术服务的窗口
多数职业学校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吸收了行业及企业的相关专家参与,但许多学校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只是个空头机构,少有实质性活动。我们可以将各专业的名师工作室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常设机构(秘书处),充分利用名师对企业技术熟悉的优势,提升名师在行业企业中的影响力,促进校企顺畅沟通,为名师工作室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职教名师工作室作为校企合作的窗口和平台,承担企业员工相关培训及技术服务工作,利用智力资源比较集中的优势,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及推广工作。
4.职教名师工作室是生产性实习的车间主管
名师工作室成员充分利用自己既熟悉职业教育规律又熟悉企业生产的优势,凭借自己在企业中的人脉资源,外向开拓,承揽生产性实习任务。
(1)筛选典型的生产性实习任务。对外承揽的生产性实习任务,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对学生的技能学习起到训练和巩固的作用。
(2)组织落实生产性实习任务。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工,提供生产的技术指导,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和工作经验的积累。
(3)配合财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发放实习工资。名师工作室要配合学校财务部门,设置专人从事生产性实习的成本核算和学生实习工资的发放。
5.职教名师工作室是技能大赛及创新设计的工作间
名师工作室加强对学生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分层教学要求,为学有余力、有技能提升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平台;在实践中,可将名师工作室和学生创新活动室的部分功能进行融通。
名师工作室结合企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有效开展技能大赛、创新大赛选题及发展研究,加强对优秀学生的辅导。
6.职教名师工作室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智囊团
职教管理部门及职业学校应将名师工作室看作专业建设的智囊团,促其开展相关建言工作。
名师工作室应开展本专业设置的调研及建言工作,应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讨工作,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拓展工作,应参与本专业课程设置及教材采用的研讨等。
三、职教名师工作室区别于普教的个性要求
职教名师工作室是来自职业学校的名师或未来名师,来自职教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以及来自行业企业的相关专家等组成的团队,是围绕教师专业成长、课程开发、校企合作、学生培养等目标进行产学研活动的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和普教的名师工作室相比,职教名师工作室在人员选拔、硬件支撑、活动策略及成果推广上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1.名师筛选的特殊要求
入选名师工作室的人员,除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水平高,在职教领域有较大影响外;还要求专业知识深厚,专业技能精湛,在行业企业内有一定影响,最好拥有较多的企业人脉资源,能为学校及工作室的校企合作提供支撑。
2.工作室的硬件支撑要求
工作室应拥有本专业相应的实训条件,能有效开展学生技能训练及开展生产性实习;工作室应拥有技术研发条件,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建设,工作室的部分设备应有一定的超前性,满足技术研发的要求;工作室应拥有学生创新活动的条件,为学生创新实验提供支撑。
3.工作室活动策略要求
职教名师工作室的主要研究内容包含学生素养提高、教师专业成长及产品技术更新等,除了和普教一样经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外,还要和企业密切合作,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加强社会服务功能。
4.工作成果推广的要求
名师工作室的成果,有的应在职业教育系统内推广,如课改成果、学生培养经验、教师成长经验等;有的要在行业企业内推广,如社会培训经验、技术攻关成果等。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王劲名师工作室开展第一次活动[EB/OL].http://www.czlsgz.com/news/2009/0316/509.shtml2010-7-10
[2]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王猛名师
【名师工作室心得】推荐阅读:
名师工作室研讨课心得体会11-28
2016名师工作室总结07-14
学校名师工作室方案08-11
参加名师工作室笔记09-04
教学研名师工作室12-09
教学名师工作设想12-03
漳州市名师工作室12-05
名师工作室开班典礼活动小结06-12
名师工作室学员个人成长规划08-19
齐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