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共13篇)
1.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 篇一
山东省莱芜市旅游景区发展调查报告
引言:莱芜市旅游景区的发展起步时间较早,但是发展缓慢,同时期周边地区的济南、泰安、沂水等景区发展慢慢成熟,济南的南部山区作为济南旅游景区的新亮点,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譬如打山水牌得九如山、赏花看红叶的红叶谷、赏水玩水的水帘峡、娱乐项目的世纪园、月亮湾、民俗欢乐园九顶塔等,都是济南南部山区旅游较为成熟的景区,泰安的泰山、方特欢乐世界新老景区的结合吸引了更多的过夜游客,沂水的地下大峡谷、地下荧光湖等也是知名度较高、游客认可度较高的景区,近几年,省内旅游市场持续扩大,旅游口味也日趋繁多,周边旅游市场持续兴旺,而莱芜旅游景区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市场环境正压缩着莱芜旅游景区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同时也对莱芜旅游景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个挑战。
一、莱芜市现有景区景点
莱芜现有的景区大部分是依托莱芜山地林岳资源建立的,自然景观占据了80%左右,莱芜旅游景观分为莱芜南部山区景观(莲花山、棋山等),中部城市景观(莱芜战役纪念馆、莱钢工业旅游),北部山地湖泊景观(雪野旅游度假区、农业示范园、房干、王石门、吕祖泉等),莱芜市目前共有AAAA级景区3家,AAA级景区5家,AA级景区2家,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归类如下:
1、按照是否收费划分
收费景区、景点
莱芜市现有较为知名的收费景点有:
雪野农业科技示范园AAAA(票价50元)
房干村AAAA(门票:九龙大峡谷、金泰山52元,梦幻情人谷52元,两大景点通票价格82元,内含保险2元)吕祖泉AAA(票价38元)
莲花山景区AAA(票价50元),天上人家王石门景区AAA(票价40元)
华山国家森林公园AAA(票价21元),莱芜辛庄天山仙人谷景区AAA(票价76元)
龙山风景区AA(票价20元)
雪野三峡景区AA(票价20元)
免费景点、景点
雪野省级旅游度假区
独路林海雪原旅游区
莱芜战役纪念馆AAAA2、按照景区经营方式划分
个人经营:
吕祖泉景区、莲花山景区、龙山风景区、辛庄天山仙人谷景区
村集体经营:
房干村、天上人家王石门景区、雪野三峡景区、独路林海草原
林场经营:
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集团公司经营:
雪野农业科技示范园
政府经营:
雪野省级旅游度假区、莱芜战役纪念馆
二、莱芜旅游业发展现状
除房干、雪野农博园、雪野旅游度假区外,莱芜旅游景区具有建设水平低,管理水平低、发展后劲小、不重视宣传营销、景区缺少沟通联合的特点,更有景区在旅游业绩提不上去后转而开发房地产、别墅群,没有形成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
1、建设水平低
景区的建设水平低有两个方面表现:一个是景区景观的设计水平低,二是同等规模的投资,景区建设效率低
A、景观的设计水平低
莱芜景区大部分是个人开发和村集体开发,缺少合理科学的规划和园林施工,比如莱芜**景区,景区的设计和规划只是总经理个人的意志体现,没有形成具有独具一格的吸引力的景点景观,对比济南红叶谷景区,该景区已从建设初期的独具特色的红叶观赏景观发展为春赏郁金香,夏赏百合展,秋有红叶,冬有梅花,有山东最大的鸟网,有水上划船项目、拓展训练项目,并且成为了婚纱摄影基地,相比之下,莱芜有些景区年年建设,年年绿化,投资不少,收效极低,也没有形成差异化的可赏可玩的景观。
莱芜景区的建设,较少遵循山水与人文景观的协调,比如某些景区建设的一些低档次的建筑的项目,设计布局与水景格格不入,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也不能向广大的客源市场以特色项目进行推介。
B、建设效率低
有些景区设计由老板设计,施工由老板施工,景观设计上不能结合园林建筑学、旅游学、美学等要素,一厢情愿的开发与施工,甚至是边设计修改边施工,因此同样的资金规模,不能很好的转化为景观景点,效率较低。
2、管理水平低
景区建设的主体单位或者个人,决定了景区管理水平的高低,个人投资建设的景区,以亲情关系为纽带,企业支柱亲信化,管理方式完全靠起源于农民打江山的人控制人,而不是靠制度控制人的管理模式,是企业走向规范治理的主要瓶颈。
“领导的气质决定企业的气质”,有些个人投资的景区因为老板自己在某一个方面比较成功,有了资金后开始投资景区,往往这样的老板内心里非常自负,把自己其他方面的成功转嫁到旅游景区上来,用自己的方式建设景区,用自己的方式营销景区,往往不能收效,自负的老板往往会把不能收效的原因归结在员工的执行力上,企业难谈更大的发展。村集体投资建设的景区,村委人员即是管理人员,缺少企业/景区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宣传营销经验,没有引入较高水平的景区管理人员,“摸索着干”是村集体景区的主要管理方式,莱芜的这类景区大都挣扎在温饱线边缘,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生存条件堪忧。
例如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区管理与华山林场的管理实际上是一套班子,管理水平低也就决定了企业不能对接旅游客源地市场,一厢情愿的埋头搞建设,发展的结果是旅游景区建设同质化严重,市场认可度不高。
3、发展后劲小
A、资金不到位,发展后劲小
理论上,旅游行业是投资少,收效快,效益高,实际操作过程中,旅游景区的投资特别是山地林岳景区的基础设施往往是投资大,既是投资几千万,景区内还见不到东西,有些投资人本身资金有限,投资初期抱着急功近利的态度进入景区,最后由于资金紧张等因素发展到使景区发展难以为继
个人或村集体开发的景区,由于缺少稳定充裕的资金支持不能持续对景区进行投资建设,一些村景区开发之初集资搞了一些大型建设,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没有能力根据需要再进行成规模的投资,也就不能形成对游客的持续吸引力,因此,这些景区处在客流量持续下降的阶段。
B、缺少长远规划,发展后劲小
景区的长远科学的规划能够给景区的发展指明方向,反之则使景区没有明确的建设方向,特别是缺乏有景区管理经验的管理班子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抱守景区现有发展模式,二是自己摸索景区的发展方向,由于缺少调查和科学规划,极有可能失败,无论哪种情况,对景区发展都会起到反方向的作用。
4、莱芜景区普遍具有不重视宣传营销的特点
莱芜景区还普遍具有不重视市场营销,特别是旅游景区与旅行社、媒体的对接,因此莱芜大部分景区的游客以自驾游游客为主,团队游客较少,景区的营销和宣传处于被动地位,即使景区有广告的投放,也处于坐等游客上门的境地。
A、宣传营销力度小
俗语说“重视宣传的领导才是合格的领导”,特别是在景区的发展中,宣传和营销是作为景区负责人应该重视的方面。
近几年,沂水旅游异常火热,以沂水旅游的明星企业——沂水龙岗集团沂水地下大峡谷为例,2008年提出并开展了“首届中国(沂水)地下河漂流节”的宣传口号和活动,活动开始之前,各大媒体的宣传报道铺天盖地,当年就实现了游客数量的激增,这一年也是沂水旅游深入人心的一年,张善久也被媒体称为“小活动大宣传”的典范。莱芜景区中雪野农博园是莱芜旅游发展的一个亮点,突破了莱芜旅游景区传统的山水景区模式,与寿光生态农业观光园有类似也有差别,在莱芜市周边地区没有重叠的景观,因此雪野农博园具有差异化优势,但是雪野农博园相对比寿光生态农业观光园规模较小,知名度较小,因此观光园应该加强宣传,提高在周边客源地的知名度。莱芜景区具有营销部门设置的景区屈指可数,仅有雪野农博园和吕祖泉景区两家。
雪野农博园由于餐饮会议设施,园区维护、工作人员较多,需要维持正常经营的开支较大,因此景区营销应该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否则景区面临的生存压力较大。
吕祖泉景区的营销开始的较早,但是没有持续的发展,浅尝辄止,之前由于景区营销方式不对路,在无大规模走访旅行社、无邀请各地市旅行社踩线的情况下景区在2008年左右单方面在周边地市地市投放的广告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吕祖泉景区管理层对出现的问题也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对景区宣传抱有很大成见(也有景区资金方面的原因),自2011重启市场营销以来,景区招聘的营销人员主要方向在自驾游市场方面,而且没有任何宣传计划,兼自驾游市场的不确定性,因此效果不大,如果不转变市场主攻方面,吕祖泉景区的营销也将是无法展开。
B、宣传策划较少,没有形成亮点和拳头产品
对外宣传面面俱到
某些景区在宣传方面面俱到,唯恐遗漏景区的一草一木一景,遗漏景区的各个季节,这样的宣传实质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都是景区特色、亮点”,某景区负责人曾这样说,笔者认为,一个景区如果没有突出“景观或者季节”重点宣传,这样的景区其实没有亮点,即使有亮点也被淹没在其他的非主要亮点中,潜在客户看到这样的景区,脑海中形不成对景区的强烈的认识和旅游的欲望,很难说是景区策划的成功。
景区策划活动质次量少
缺少具有唯一性或者稀缺性的景区特色活动或节日,莱芜景区主要依靠清明节、五
一、端午节、十一、中秋等假日的游客高潮,节日已过,有出现“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局面。
吕祖泉景区“纯阳节”,缺少内涵和文化积淀,空洞不充实,宣传营销较少,知名度较低,没有形成有规模的客流量;
5、景区缺少联合沟通,缺少“二日游”行程
莱芜各个景区个体由于缺少营销部门,很少有联合推介,联合营销的现象,并且到莱芜旅游以一日游为主,过夜游客比例较低;莱芜旅游整体中也没有亮点景区,很难吸引游客在莱芜过夜。
三、莱芜旅游景区发展对策
1、引进具有吸引力的水上游乐项目
对大部分景区,夏季是一个比较难以开发的季节,济南的红叶谷景区夏季开发的百合展吸引了一些小众旅游人群(婚纱摄影等),但是大众旅游没有能充分的调动起来,不能给景区带来人气,相反一些打山水、亲水项目牌的景区却能在夏季揽客,比如济南的九如山、水帘峡景区,甚至济南南部南区的大小门牙也因为有水和一些简单的水上项目在夏季客流很大。
例:济南的红叶谷景区自2001年开业到2007年一直没有水上项目,在2008年,红叶谷景区绚秋湖开始搞简单的水上双人船,在景区红叶节期间,由于异常火爆,游船从30元10分钟涨价到60元10分钟,游客还是络绎不绝。济南的世纪园和月亮湾推出的“快乐向前冲”水上项目加上电视 播出,成为济南旅游景区中的黑马。
以雪野农博园为例,在莱芜周边地市虽然有一些水上游乐项目,但是没有真正的竞争出有些,没有拳头项目和大规模项目,农博园景区毗邻雪野湖,水体资源较好,可以开发一些水上项目,对于夏季旅游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2、政府主导下的旅游景区资源整合、抱团推介
联系这几年旅游行业比较知名的“焦作现象”、“栾川模式”及在山东较知名的“沂水旅游现象”,政府主导旅游发展的身影无处不在,由政府牵头的各项旅游推介、旅游大篷车、旅游宣传等都具有个体景区或旅游机构无法达到的高度和效果。
用区域推介或大篷车的形式把景区组合在一起,多景点多线路多行程向旅游中介机构或消费者推介,使其对莱芜旅游有更加完整全面的认识,不至于管中窥豹,仅见一斑。
3、增加宣传手段,建设大众旅游项目,营造大众旅游
莱芜的雪野旅游度假区是在莱芜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建设起来的,建设了恒大金碧天下别墅区、七星级酒店、山东高速别墅区域、四星级酒店室内滑雪场、室内游泳场、27洞高尔夫球场、烟草公司投资的白马庄园、莱商银行投资的游艇俱乐部等一批重要居住及游乐设施,但是雪野旅游区的发展道路也仅仅是国内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亚亚龙湾、大连金沙滩、昆明滇池)发展模式的翻版,雪野湖旅游度假区发展的脉搏在哪里,可能包括决策者都不一定摸得透。
雪野旅游区的宣传手法主要是以活动带动宣传,自2011年以来举办了中美划水明星对抗赛、雪野湖”杯山东·雪野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还有即将与7月举行的齐长城徒步赛,这些活动都属于小众活动,参加人群和观赏人群(现场和电视)都属于小众人群,对雪野旅游区的宣传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值得怀疑。
雪野旅游区现在的工作重点应以雪野旅游度假区为中心、以建设大众旅游项目宣传大众旅游和周边景区发展为重点,这样才能实现市委市政府的三年建设、三年大变样的宏伟目标。
本文仅是作者的浅见,行文时间较短,调查和分析不够充分,欢迎旅游行业的老师同行批评指正!
作者:朱建忠 80后旅游行业从业者,2004-2007年济南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学习,2007-2008在济南红叶谷景区从事市场营销工作,2009-2010年回到莱芜在山东泰丰纺织有限公司任市场督导,2011年就职于莱芜吕祖泉景区营销部
2.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 篇二
关键词:山东省,旅游业发展,邻近省区比较
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 西部连接内陆, 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 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 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 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山东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发达, 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山东省的旅游业得以迅猛发展。2013年, 山东省旅游收入为5183.9亿元, 旅游创汇达到273120万美元, 旅游业已经成为山东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从全国来看, 山东省旅游总收入与广东、浙江、福建仍有不小差距。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山东省毗邻的4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发展对策, 促进山东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分析
1.1 国内旅游发展分析
山东省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人口大省、南北交通枢纽筑建了山东省旅游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图1显示了1995~2013年山东省国内旅游发展变化的情况。
如图1所示, 1995~2013年山东省国内旅游发展可以以2003年为界限划分成两个阶段。2003年之前客流量及旅游收入增长缓慢, 2003年我国爆发了SARS疫情, 导致客流量和旅游收入有了小幅下降。第一阶段, 2003年客流量及旅游收入分别是1995年的1.92倍和3.44倍。第二阶段, 从2004年开始山东省国内客流量及旅游收入进入加速增长阶段, 2013年客流量及旅游收入分别是2004年的4.62倍和6.53倍。由此可见, 山东省国内旅游在2003年之前呈缓慢增长趋势, 2004年开始呈现加速增长趋势。
1.2 入境旅游发展分析
图2显示了1995~2013年山东省入境旅游发展的情况, 根据图2以2003年为界划分成两个阶段。2003年以前山东省入境客流量及旅游外汇收入增长较缓慢, 由于受到SARS事件的影响, 2003年入境客流量及旅游外汇收入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2003年入境客流量及旅游外汇收入分别是1995年的1.72倍和2.41倍。第二阶段从2004年开始山东省入境旅游发展迅速, 受2012年金融危机的波动, 2013年入境旅游呈现小幅下降。2013年入境客流量及旅游外汇收入分别是2004年的2.74倍和4.82倍。由此可见, 山东省入境旅游在2003年之前呈平稳增长趋势, 2004年入境旅游进入加速增长阶段。
2 山东省及与邻近省区旅游业发展的比较
通过旅游发展长时间序列分析, 可以看出山东省旅游业呈现出加速发展阶段。为了进一步了解山东省与其他省区旅游业发展的差距, 本文选取了和山东省毗邻的4个省区, 从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景观资源特征及资源丰度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2.1 国内旅游发展的比较
山东省与河北、河南、江苏和安徽4省相邻, 都位于东部临海地区, 且这些省区人口基数较大, 客流较多, 其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可比性。通过查询5个省区2012~2014年统计年鉴得出了各省区旅游业发展状况。由表1可知, 2013年山东省国内旅游客流量高达5.4亿人次, 2011~2013年山东省国内旅游客流量始终位于五省第一, 但客流量增长率在五省中排名第四位。2011~2013年山东省国内旅游收入从3573.7亿元增长到5014.7亿元, 始终居第二位, 仅次于江苏省, 可见山东省国内旅游创收能力未与客流量保持同步增长趋势。2012~2013年山东省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1.30%和15.68%, 增长率排名居于五省第三位和第二位。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的变化与国内客流量增长率的变化趋势相似, 变化幅度也相似。山东省国内旅游客流量最大, 但增长率较小。
2.2 入境旅游发展的比较
入境旅游是各省区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受到时间和资金的约束, 入境游客更喜欢游览高级别景点。由表1还可看出, 山东省入境旅游客流量保持稳定, 2012~2013年入境旅游客流量呈现下降趋势, 下降了3.66%, 江苏省下降幅度达到了63.61%;相反, 河北、河南和安徽入境客流量均呈逐步上升趋势。2011~2012年山东省外汇收入一直保持在第二名, 仅次于江苏省;2013年由于江苏入境客流量大幅下降, 山东省外汇收入位居第一。
2.3 景观资源特征及资源丰度的比较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资源品位越高、独特性越强, 旅游竞争力也就越强。旅游资源内涵广泛, 表2仅列出各省世界遗产数、5A和4A级景点数和旅游资源丰度作简单讨论。本文采用孙根年计算高级别旅游资源丰度的方法, 选取各省5A级景点数和4A级景点数采用加权模型计算各省旅游资源丰度, 5A级和4A级景点权重分别为5.0和2.5。从表4可知, 山东省世界遗产和5A级景点数均位居五省第三, 与江苏省相比, 数量有差距。山东省4A级景点数较多, 5A级和4A级景点合计80处, 旅游资源丰度225, 位于五省第二。山东省地处胶东半岛,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泰山、崂山等风光迤逦的自然景观, 依山傍海的地理位置打造了青岛、烟台、威海等蓝色沿海旅游城市, 深沉厚重的文化积淀使孔府、孔庙、孔林等名胜古迹世界闻名。山东省旅游资源价值独特, 人文气息浓厚, 打造了“好客山东”的旅游形象。
3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对策
3.1 挖掘和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
山东是儒家思想和齐鲁文化的故乡, 有青岛、威海、日照等海边旅游胜地, 有黄河、泰山、趵突泉、大明湖等名山名水, 自然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因此, 要加快发展山东省的旅游业, 进一步调整旅游发展规划, 把旅游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 挖掘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 对现有旅游资源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
3.2 构建半岛旅游圈
在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中, 旅游业被定位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因此, 依托半岛蓝色经济区, 将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和日照沿海7市, 37个区、县 (市) 构建半岛旅游圈, 不仅使周边旅游资源“串珠成线”, 也能够使得7个地市形成开发合力, 发挥旅游业的“乘法”效应。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旅游业应以海洋生态旅游开发、城市旅游开发和度假区建设为重点, 大力推动旅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和集群化发展, 在“好客山东”总体形象品牌的指引下, 塑造“蓝色度假”的区域子品牌, 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海滨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3.3 提升旅游业文化内涵
齐鲁文化是山东省旅游业的立身之本。齐鲁文化不仅体现在山东省具有很高的旅游自然资源的丰度上, 而且还包含了山东省以旱作文化为特色的农业文化。此外, 山东省还具有非常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资源, 不仅包括民间建筑、民间技艺、民间游戏为代表的物质文化, 还包括以婚丧嫁娶、民间传统、宗教信仰和人文素质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
在提升旅游业文化内涵的过程中, 应以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加以有机整合, 发挥旅游业的产业带动功能, 加大地方文化的研究力度, 并深入挖掘开发各类文化资源, 在加快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同时, 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3.4 加强旅游宣传, 扩大山东省在世界的影响力度
通过分析数据显示, 山东省的国内旅游发展迅猛, 但入境旅游比国内旅游稍微缺乏竞争力, 这说明山东省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度比较弱。为此, 一方面山东省必须加大在国际上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 还需加大同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不断提升山东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梅丽.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山东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 2011 (3) :100-103.
[2]孙根年, 张毓, 薛佳.资源-区位-贸易三大因素对日本游客入境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J].地理研究, 2011 (6) :1032-1043.
[3]洪梅香.山东省各地市旅游业发展水平差异分析[J].对外经贸, 2013 (3) :84-88.
3.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 篇三
摘要: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较快,但在产品品质、服务质量、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山东省乡村旅游现有的问题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发展模式,提出了适用于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山东省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存在问题;特色;发展对策
一、山东省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旅游产品单一,产业化链条短。目前,多数乡村旅游项目对乡村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不够,旅游活动以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为主,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围。乡村旅游产业链条短的问题也非常突出,旅游产品欠丰富,类型单一,未形成旅游服务一条龙的产业体系,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休闲需求。整体接待水平低下,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环境卫生条件差,服务体系不健全,开发规模小,旅游者不能享受到“货真价实”的服务,影响旅游者的出游热情。
(二)缺乏营销理念和强有力的宣传促销手段。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山东省乡村旅游在品牌塑造上没有下工夫,缺乏促销意识,对旅游产品开发促销还在原始、被动的水平上,宣传投入少,专业水准差,没有形成整体品牌效应,没有真正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旅游企业市场意识淡薄,有些乡村旅游的发展太过急功近利,经营者缺乏开拓客源市场的组织保障和技术能力。
(三)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历史较短,业内统一规范尚未完全形成,也没有制订乡村旅游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多数从业人员半路出家,素质差,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乡村旅游健康、持续的发展。就山东省乡村旅游来说,多以村民、村委会经营为主。这样,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服务人员的经营理念、服务质量、管理方法等方面都比较落后,服务质量差,市场意识不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四)缺乏整体规划,同化现象严重。一些地区的领导及经营者急于发展乡村旅游,没有深入分析本地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盲目开发,一哄而上,缺乏统一规划和特色,导致同一地区项目建设重复,同质化严重。不仅造成资源、财力、物力、人力的巨大浪费,也缺乏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
二、山东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一)旅游业从来不是单一的产业,而是众多产业相互融合的产业群,行业之间关联度比较大,乡村旅游亦是如此。目前山东省乡村旅游产品单一,产业化链条短,未能形成旅游服务一条龙的产业体系,现有的旅游产品类型大多集中在吃、住、游等几个环节,在行、购、娱等环节比较空白,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高品位的休闲需求。目前国际上发展比较成熟的乡村旅游产品大都是度假产品,顾客在乡村旅游地停留时间较长。而山东省的乡村旅游产品通常以“一日游”形式为主,游客具备旅游意愿,但由于旅游景点过少,缺乏吸引力,產业链条短等原因,使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制约,也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潜在威胁。
应对上述问题,应当提升已有产品的规模和等级,实现旅游产品系列化、多样化、配套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在完成公路建设,供水,供电、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外,将完善游乐、公共图形标志、信息网络、游人咨询、接待中心建设,特别是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环保设施的完善。真正做到行有基础、食有特色、住有条件、游有内容、购有商品、娱有项目。以乡村旅游为主线,贯穿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发挥旅游关联带动作用,形成产业整合优势。在餐饮方面,挖掘特色饮食文化,开发系列乡村宴。在购物方面,打造特色品牌,组建营销队伍,扩大市场份额。在游乐方面,做大做强旅行社业,大力挖掘客源,带动相关消费。
(二)山东省乡村旅游在发展的现阶段,缺乏营销理念和强有力的宣传促销手段。促销力度不够,游客获得信息渠道比较单一。为了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首先,积极同宣传、广电、旅游等业务部门“联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旅游景区。建立相关动态网站,注册网络实名,加强对外推广,取得较好的宣传作用和广告效应。制作光盘、画册等宣传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张旗鼓宣传推销旅游产品和项目。其次,依托大型活动促宣传。由政府组织一系列大型活动,印发宣传资料,吸引大型团队到各景点旅游,增加收入。通过宣传,各景区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再次,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开展观花、摘果、农民参与、民族风情接待等旅游观光活动,提高农产品的品味和在外知名度。
(三)注重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山东省乡村旅游要想实现更大的发展,除了加强硬件建设外,还要重视软件的建设。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旅游服务质量以及旅游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提高。
建立一系列旅游服务人员培训基地,从文化水平、礼貌礼仪、服务理念、操作技能、卫生、安全等方面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聘请专家以及高校旅游教师进行旅游专业知识、职业道德、旅游法规等方面的培训,逐步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要特别加强对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一批旅游管理干部,让他们去旅游院校学习,接受一系列的专业培训,出国考察学习。通过对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引导和带动乡村旅游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特色是旅游项目生命活力之所在,越是地方性的,民族的,吸引力便越大,越持久。山东省是历史文化大省,数千年来,山东各地形成了特有的农作及生活习俗和社会风尚,古今著名农业水利工程及乡村居住形式等农业文化景观,共同构成了山东丰富多彩的观光农业旅游资源,而且品味高,特色浓。 因此,山东省乡村旅游开发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展现山东农业文化特色,形成鲜明主题,打破现有“遍地开花”的局面,争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有我精、人有我特”的垄断地位。彻底防止一哄而上的现象发生。
根据山东省的观光农业旅游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光休闲农业旅游活动。
城郊休闲度假旅游。以城郊为中心,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利用乡村特有的蔬菜、瓜果、苗木种植、花卉种植以及家畜养殖等旅游资源,使旅游者可以参观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品尝新鲜的农副产品。可以亲自动手做农家饭,感受农村简朴的生活。还可组织各种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乡村特有演出,使旅游者积极参与其中。此种乡村旅游产品以鲁南临沂、枣庄、莱芜的“山村”为代表。
渔家风情乡村旅游。山东胶东半岛地区,有宜人的海滨,有独具特色的海草房,有豪迈的渔民以及延续至今的渔村特殊的生产、生活习俗和民间习俗。海滨、半岛独特的资源与胶东渔文化相互呼应使市场走向多元化道路,而市场多元化丰富了乡村旅游客源市场。
以“特色民俗村”、“特色古村”为代表的鲁中乡村,发展现代农业与传统民俗乡村旅游产品。鲁中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山东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其民俗传承可以作为山东乡村文化的代表。鲁中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可以分为以景区资源依托为主以及以农业产业依托为主的两种形式。前者如济南南部山区红叶谷、泰安的五岳之首泰山。后者以潍坊寿光的高科技农业为代表,带动现代生态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
参考文献:
[1]杨载田.湖南旅游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国家旅游局.发展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3]周永博等.乡村旅游标准化研究[J].桂林高专学报,2006,(4).
4.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 篇四
农家乐休闲旅游(以下简称农家乐),是指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风情、村居民舍等乡村旅游资源,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田园景、品民俗情、享休闲乐”为主要内容,集休闲观光旅游、领略乡村民俗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于一体的旅游新业态,包括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和以工商业主投资经营为主体的各种类型的休闲旅游点。为创新广东旅游扶贫方式,扩大旅游扶贫成效,特制订本暂行办法。
一、发展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粤发„2008‟20号)、省政府《关于试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19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坚持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与全省推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相结合,利用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在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重点扶持一批当地农户自主开发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以点带面推动我省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努力把乡村休闲旅游培育成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推动全省旅游产品特色化、多样化发展。
二、总体原则
(一)坚持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村自然和人文资源环境、区位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按照保护乡村原有风貌和生态环境的理念,突出地方特色,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坚持科学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农家乐旅游发展纳入当地旅游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整合资源,统筹规划,有序开发,将农家乐旅游与景区开发、旅游线路编排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三)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在政府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下,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各级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旅游,指导农家乐经营户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健康发展。
(四)坚持市场导向、惠利于农的原则。各级政府要指导农民从当地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遵循旅游市场经济规律,开发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农家乐旅游产品,帮助农民解决在发展农家乐旅游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文明和谐发展。
(五)坚持质量优先、规范管理的原则。由省旅游局制定《广东省旅游扶贫专项资金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评审标准》,根据标准完善申请评星的农家乐服务设施,提高服务品质。各地可根据当地农家乐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实施细则,规范农家乐评审、管理工作,培育一批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农家乐旅游项目,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全省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项目条件
申报项目应具备以下基础条件:
(一)乡村风光和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依托区域市场有一定影响的旅游景区景点;
(二)乡村历史文化、建筑风貌、民俗风情突出,特色鲜明,有一定市场吸引力;
(三)区位条件优越,在重要景区周边、区域中心城镇周边、交通干线周边,通达性好,进出交通安全便捷;
(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较好,具备发展农家乐的优势;
(五)项目必须有规范的项目名称;
(六)项目建设必须符合旅游发展规划和城乡发展规划;
(七)项目必须符合星级农家乐休闲旅游评审标准要求;
(八)2010年重点扶持范围为已开业进行改建、扩建和基本建成待开业的项目。
四、建设内容
(一)改善农家乐基础设施建设。将农家乐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改善农家饮水、用电等基础设施。
(二)改善农家乐经营环境。改造农家乐经营户房屋和整治周边环境,对房前屋后环境进行绿化美化,营造良好的农家乐经营环境。
(三)改善农家乐接待服务设施。按照农家乐星级标准,对厨房、餐厅、客房、厕所及娱乐设施等进行改造,达到安全、卫生、质量要求,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
(四)完善农家乐引导标识服务系统。按照农家乐星级标准,规范设置各种引导性指示标识牌,为游客提供完善系统的引导信息服务。
(五)改善农家乐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在农家乐旅游较集中的片区,重点改造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医务室、治安室、停车场、排污系统、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组织农家乐经营户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六)加强品牌宣传,制作统一的农家乐服务公约、匾牌、标识、从业人员服装,实行“四统一”(样式由省旅游局统一设计),印制宣传资料,统一宣传推介。
五、扶持办法
从旅游扶贫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在符合旅游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地区范围内扶持一批农家乐项目。由广东省旅游局制定《广东省星级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评审标准》,作为全省农家乐旅游项目的等级评定依据。各山区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当地农家乐项目的经营场地、接待设施、安全管理、环境保护、服务质量和特色项目等软硬件水平,将达到标准的项目经地级以上市旅游局上报省旅游局,省旅游局会同省财政厅对上报项目审定后,列为旅游扶贫星级农家乐项目,给予一定数额资金的扶持。
六、项目评审
(一)评审程序。1.农家乐申请项目,由所在镇统一向县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递交申请材料。
2.县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接到申请材料后,根据检查情况对申请星级的农家乐项目进行初评。初评的主要内容有:审定申请资格,核实申请报告,认定消防、安全、卫生、防疫、质量、环境保护等现行的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执行和达标情况,认定本标准的达标情况,查验违规及事故、投诉的处理情况等。
3.县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初评通过后,会县财政局上报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后上报省旅游局。
4.省旅游局会同省财政厅对上报项目进行审定,列为旅游扶贫星级农家乐项目。
(二)申报资料。
1.旅游扶贫星级农家乐项目申报表(包括农家乐名称、经营业务范围、经营户姓名、地址、电话、开业时间、从业人员数量、申报时间、经营面积、床位数、餐厅座位数、资金使用计划等);
2.农家乐的建筑设施和运行管理符合消防、安全、卫生、质量、防疫、环境保护等现行的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自查自评情况说明,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消防责任书等有关证照复印件;
3.其它必要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包括农家乐整体、餐厅、厨房、客房、周边环境等重要组成部分的图片)。
七、监督管理
(一)资金管理。
1.资金下拨。省财政厅将专项资金经市财政局下拨至县财政局,再下发至农家乐项目实施主体。
2.资金管理。农家乐项目实施主体应在收到专项资金1个月内,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签订资金使用承诺书,并定期上报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
(二)项目管理。1.农家乐项目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由项目所在县、市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省旅游局对项目进行适时抽查。
2.对骗取、套取、挪用、贪污、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收回专项资金,并停止问题项目所在县下一年的项目申报工作。
3.省旅游局委托市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项目每年复核一次。各市旅游局应于本地复核工作结束后认真总结,并向省旅游局上报检查结果。
4.凡已评定星级的农家乐,其服务水平达不到与其星级相符标准的,农家乐等级评定部门可作出如下处理:口头警告;书面警告;限期整改;取消星级。
5.被取消星级的农家乐,在取消星级之日起一年内,不予恢复或重新评定星级;一年后方可重新申请星级。
八、配套政策措施
5.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 篇五
各系、中心:
为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充分将学生的顶岗实习实践成果与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融合,我院自2010年开始将大专生的毕业论文调整为毕业实习报告。2009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的要求不变,具体要求如下:
1、毕业实习报告的选题
毕业实习报告的选题方向必须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实习岗位结合,实习报告内容体现实习工作经验和体会,结合相关服务、管理等内容,并且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和独创性。
2、毕业实习报告的指导教师
毕业实习报告的指导教师,原则上由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的教师或企业专家担任。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毕业实习报告选题、撰写、评审等各项工作。每个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原则上按实习地点来划分,人数一般为20人左右。
3、独立完成毕业实习报告
学生应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报告工作,认真完成实习工作,独立完成毕业实习报告,一旦发现抄袭他人成果者,按零分论处。
4、毕业实习报告字数要求
毕业实习报告正文字数2500字以上,不足字数视为成绩不合格,不予发放毕业证书。
5、成绩评定
毕业实习报告的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6、毕业实习报告的保存
毕业实习结束后,由学生将毕业实习报告交指导教师评阅。指导教师将评审表与学生毕业实习报告订在一起,交教研室主任,教研室主任二审核查后,交由系(中心)统一保管。
7、优秀作品评选
毕业实习报告评审工作结束后,由各系、中心按2%-4%的比例评选优秀毕业实习报告。评选出的优秀毕业实习报告作为学院教学成果的一部分,由各系、中心装订成册永久保存。
特此通知。
教务处
2011-4-7
附:
1、毕业实习报告模版
6.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乡村旅游分会 篇六
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会名称为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乡村旅游分会。第二条 本会是由山东省从事乡村旅游业务的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等联合发起成立,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是具有独立法人的社团法人资格。
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是:根据山东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广泛联系、紧密团结山东省从事乡村旅游业务的企事业单位及关心、支持乡村旅游事业的各界朋友,积极维护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利益和中外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为繁荣和发展山东省的乡村旅游事业做出贡献。
第四条 本会遵照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各项活动,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五条 本会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接受社会团体行政主管机关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第六条 本会住所设在济南。
第二章 任 务
第七条 基本任务
1.贯彻国家及山东省关于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方针、政策,做好政府主管部门与企业间的协调和服务工作。
2.系统调查、收集、研究、整理国内外有关乡村旅游信息、资料,做好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及时向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和会员提供咨询服务。
3.在平等协商、协调一致的基础上,研究并解决涉及全行业的有关问题;规范会员单位的经营行为,保护其合法利益;帮助会员单位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4.维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和行业声誉,代表会员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各种要求、意见和建议,承办政府有关部门授权或委托办理的事宜,在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会员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5.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并教育会员遵纪守法。编写书籍《山东乡村旅游指南》和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乡村旅游分会季刊《山东乡村旅游》。
6.团结全省乡村旅游企业,加强山东地区乡村旅游行业的整体意识和统一性,共同维护行业的利益和声誉。
7.广泛开展与全国各地及国际有关旅游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山东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扩大山东乡村旅游业的影响。
第八条 基本任务的实施由各届理事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并拟定中期和近期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实施。
第三章 会 员
第九条 本会为团体会员制。各级乡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乡村旅游策划、规划、开发、经营和管理的机构,包括旅游小镇、乡村旅游综合体、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商品研发企业,荣获命名的旅游强乡镇、特色村、农业旅游示范点、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名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好客山东农家乐、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其他涉足乡村旅游发展,志愿加入协会,愿意履行会员义务的各类机构。凡具备以上资格条件的合法单位或组织,承认并遵守本团体章程,均可申请成为本会团体会员。
具备条件会员应提出书面申请,经协会常务理事会批准,方可成为正式会员。
会员自愿退会,应提出书面申请,经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收回会员证书,终止会员资格。
非自愿性退会,由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宣布,取消会员资格。
会员退会不得提出财产要求。
第十条 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一、会员的权利
1.在本会内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对本会工作有建议权,批评权和监督权;
3.有参与本会内部事物的管理权;
4.有优先参加本会主办的各项活动的权利;
5.享用本会提供的各项服务;
6.优先得到本会编发的信息、资料、刊物;
7.可在会员俱乐部活动;
8.优先参加本会组织的各类考察推销活动;
9.符合本会章程的其它权利。
二、会员义务
1.履行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
2.承办本会委托的事务;接受本会的领导、协调和监督;支持、配合并承担本会的工作;
3.维护本会声誉;
4.积极参与活动;积极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资料;
5.按时缴纳会费;
6.符合本会章程的其它义务。
第四章
组织机构
第十一条 本会会员代表、理事、常务理事及其它领导的产生体现民主集中的原则,须经充分酝酿协商,由选举产生。
第十二条 会员代表大会是本会的最高权力机关,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
三、决定本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针;
四、审议理事会、监事会的工作报告;
五、通过重要决议;
六、决定本会的重大变更和终止;
七、其它事项。会员代表大会有半数以上成员参加为有效会议,参加会议半数以上成员表决的事项为有效决议。会员代表大会每三年召开一次,因特殊情况需临时召开,由理事会讨论决定。
第十三条 理事会
第一届理事会的理事由发起单位经过充分酝酿协商,推举产生,从第二届开始,由投票选举产生。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闭幕期间的执行机构,向会员代表大会负责,每届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理事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若干人,秘书长一人,理事若干人。
理事会的主要职责:
一、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二、对本会活动进行集体领导;
三、确定本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的设立;
四、委任副秘书长和办事机构、分支机构的负责人;
五、审批会员;
六、提出下届理事会的候选人;
七、贯彻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八、制定本会的中、近期工作计划;
九、建立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十、决定本会的一般变更;
十一、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并报告工作;
十二、接受监事会对本会违纪问题的处理意见,提出解决办法并接受其监督;
十三、其它职责。
第十四条 本会的日常工作由秘书长负责。
第十五条
本会的法人为理事会。本会的法定代表人为会长。
第十六条 职责:
一、选举产生监事长;
二、出席常务理事会;
三、监督本会及领导成员依照《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开展活动;
四、督促本会及领导成员依照核定的章程,业务范围及内部管理制度开展活动;
五、对本会成员违反本会纪律,损害本会声誉的行为进行监督;
六、对本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
第十七条 对本会的违法违纪行为提出处理意见,提交常务理事会并监督其执行。
第五章
资产和财务
第十八条 本会资产为共有财产,不论始何获得,只能用以促进有利于本会宗旨实现的各项事业,不得以利润、股息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支付、转移给本会会员(支付给工作人员的工资,付给会员为本会服务应取得的报酬以及付给租赁会员的房租除外)。本会资产依照国家和社团行政主管机关有关规定及本会章程进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
第十九条 经费来源及主要用途
一、经费来源:1.会费收入;2.资助和捐赠;3.会刊、报纸发行收入;4.协会办企业的盈利部分;5.其它收入。
二、主要用途:1.协会业务活动;2.协会聘用人员报酬;3.办公设施及办公费用;4.考察推销和交流活动;5.其它支出。
第二十条 严格执行国家财会规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编制经费预算、决算,定期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财务收支状况,接受会员、监事会和有关部门的审计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发展社团经济获得的收入,百分之七十用于发展符合本会宗旨的事业;百分之三十用于本会的日常管理。事业费和管理费分别建账。
第六章 变更和终止
第二十二条 变更程序
一、本会章程、名称、法定代表人、业务主管部门等重大变更,由理事会提出变更报告,提交会员代表大会通过。
二、涉及登记证书其他登记内容的一般性变更,由理事会审议决定。
三、向原业务主管部门和社会团体行政主管机关申报,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三条 终止程序
一、由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报告,提交会员代表大会通过。
二、由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方案,确定善后工作人选,成立清算组织,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三、向原业务主管部门和社会团体行政主管机关申报,依法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四、本会终止清算后剩余资产按山东省市社会团体行政主管机关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会理事会。
第二十五条 本章程自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经社团行政主管机关同意,核定批准后生效。
7.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 篇七
1 体育旅游的涵义
早在1966年, Don Anthony就曾经为英国体育休闲中心委员会写过一篇题为“体育和旅游”的文章。虽然这篇论文只是简明扼要的叙述了在旅游过程中体育活动所扮演的角色, 但是它却成为后面学者研究体育旅游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体育旅游, 顾名思义就是体育和旅游的一种结合, 也是旅游类型的一个分支, 体育旅游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被学者研究的时间并不长, 所以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给其一个较为统一的定义。国外学者分别从内容、时空、功能三个角度对体育旅游的概念进行了划分和总结, 将体育旅游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内把体育作为旅游活动的目的, 且其具有特殊的比较规则, 体现体育竞技性和玩乐性的旅游活动。我国学者对体育旅游也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界定, 有的从广义和侠义来划分, 有的则从体育旅游资源以及内容和目的来进行划分, 但是大体上都会达到一种共识。我们可以将体育旅游定义为它是指在一定的体育资源条件下, 从事各种娱乐休闲、竞赛运动、体育观赏、身体锻炼以及体育文化之间的交流为目的的, 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的一种专项的旅游活动。体育旅游包括很多, 比如说:徒步、骑马或骑骆驼、野营、登山、狩猎、滑雪、自行车、自驾车、探险以及漂流、攀岩等旅游活动。
2 山东省体育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山东地域辽阔、山川秀丽、且拥有复杂的地里环境和多样的气候。这为山东发展体育旅游事业, 开拓体育旅游市场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基础。2008年的奥运帆船比赛选择了在山东的青岛举行, 这是因为青岛优越的地理优势以及优良的海水质量最后让青岛最终获得了跟北京合办奥运会的资格。2009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 将铁人三项比赛放在山东威海赛区举办。威海空气清新, 海水清澈以及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合户外体育旅游活动的展开。与此同时, 登山、沿海骑行、滑雪等大批休闲体育旅游项目在威海也进入了酝酿实施阶段。在山东五莲山风景区内, 不仅建起了露营基地, 同时还建成了6公里的山地自行车赛道、10公里的示范健身步道以及200公里的健身徒步大道, 省内外数万名省内外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慕名前来开展野外拓展训练、休闲健身的体育旅游活动, 并且前后成功承办了6次全国性的山地自行车冠军赛、锦标赛等赛事, 成为多个省市山地自行车训练基地。2011年, 山东省出台《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 设立“国民休闲汇”, 大力开展体育健身养生系列活动, 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不可否认, 山东近几年凭借着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的优势, 大力在开发体育旅游市场,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但是从中也遇到不少的难题。
3 山东省体育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3.1 体育旅游服务的不健全
体育旅游服务指的是从事体育旅游业的服务人员利用旅游设施或者其他条件给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提供服务的总称。主要包括有交通、饮食、住宿、导游、翻译等方面的服务。作为高质量的体育旅游服务首先应保证设施种类的齐全和实用。比如进行水上运动时必须具备的划艇、赛船、风帆、划水板、摩托艇、冲浪板、救生艇、急救车等设备, 滑雪时具备的滑雪板、缆车、滑雪服装和急救设备;登山时具备的登山鞋、登山包、帐篷及急救设备。但是从目前山东省的整个体育旅游市场来看, 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却比较落后, 这严重影响了山东省发展体育旅游市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 体育旅游市场体制不全, 政府扶持政策有待加强
山东省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目前尚处于初步阶段, 在管理体制方面非常不健全。缺乏完善的市场执法机构及队伍, 没有建立起统一、高效的行业监督、评价、统计和行业发展、投资、经营的信息系统。不能很好的处理游客和群众投诉, 严格执法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同时, 在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过程中, 经常出现令出多门、管理混乱的局面, 而且体育旅游市场的整体发展规划也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 长远发展计划有待及早制定和完善。另外, 政府缺少扶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明确政策, 尤其是在税收、用地、市场准入等方面缺少可操作性的产业政策, 部分体育旅游项目税收过高, 不利于山东省体育旅游市场的长远发展。
3.3 体育旅游产品缺乏创新性
目前, 山东体育旅游市场所开发的产品整体来看显得较为零散, 缺乏高品质并且具有“山东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 不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很多还想再访山东的旅游者们往往因为没有能找到适合自己寻求新经历的体育旅游产品而放弃了再游, 体育旅游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所以深度开发著名景点的体育旅游资源, 创新发展旅游产品对山东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山东具有本土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却并不多, 而且研发体育旅游产品人才匮乏, 同时缺乏在产品包装和市场营销方面知识。在创新产品方面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3.4 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素质较低, 缺乏相关的知识人才
在走访山东各旅游景点得知, 从事体育旅游行业的人员在文化素质上处于偏低的状态, 在体育旅游策划、管理、营销等方面的高级人才非常稀缺, 这样就造成体育旅游市场上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创新无从谈起。山东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总量、质量以及分布构成都不是很乐观, 体育旅游管理和经营人才严重匮乏, 管理制度不健全。从事体育旅游行业的人员专业知识比较薄弱, 懂旅游知识却不懂体育方面知识和技能。这严重阻碍了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 对策与建议
山东省自身具有发展体育旅游的区位和资源优势, 但是如何利用并使其得到快速发展将是我们以下需要探讨的部分。总的来说, 对体育旅游市场进行各项服务评估和对体育旅游市场的深度挖掘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4.1 提高体育旅游的整体设施服务水平
要想把体育旅游市场做大最强, 首先最基础的是设施服务水平, 要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吃、住、行、游、购、娱等六个基本要素必须得到完善和提高。保证交通便利, 吃饭住宿安排妥当, 服务周到热情, 使游客体会宾至如归的感觉, 保证各种体育用品以及纪念品的及时供应, 满足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的需求。
4.2 加大体育旅游的宣传力度, 突出品牌营销
要想扩大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 首先进行广泛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才能加深和强化人们对体育旅游的概念。所以我们必须注重体育旅游文化和影视媒体的结合推广, 对体育旅游景点进行形象宣传和品牌建立。品牌在现代商品营销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 要想占有一定量的市场, 就必须要围绕重点景区、主打品牌, 树立品牌效应的体育旅游活动, 鼓励全民参与体育旅游项目, 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并积极参与其中。政府职能部门可通过媒体、网络、会展、节庆、广告建立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机制, 打造旅游品牌, 推介旅游整体形象。比如在2008年举行的泰山国际登山节上, 山东省旅游局就出资100万元, 为比赛设立大奖。目的就是在于打造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品牌, 吸引更多民众参与体育旅游项目。开展特色健身品牌项目创建活动, 争取打造更多像泰山登山节、潍坊风筝节等特色品牌健身项目, 形成“市市有品牌、县县有特色”的局面。
4.3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制定优惠政策
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 增强政府资金在发展体育旅游业的导向作用, 把体育旅游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及政府的议事日程。加强体育旅游的设施水平和服务水平, 制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鼓励外商和民营企业参与开发体育旅游项目。并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实行分类推进, 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体育市场体系。通过税收等一系列鼓励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的调整。
4.4 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
体育旅游作为一个综合性行业, 它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旅游方面的各种知识, 同时还要掌握一定体育旅游项目的运动技能和相关知识及指导能力。所以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应该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 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经营、服务和管理队伍。进一步抓好各类体育经营、管理、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尤其是要吸引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加入体育产业, 对现有的体育经营人才强化指导, 开展国际体育经济交流合作, 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要对体育经营人才给予高度重视, 采取多种方式, 加强对体育经营人才的培养, 可通过培训、引进、聘任和聘用综合性体育经营人才, 逐步建设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知识面广、结构合理的体育产业管理、体育经营开发人才队伍。
5 结语
目前, 由于大众的体育意识不断的提高以及全民健身的普及, 我国体育旅游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时尚, 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已日趋明显。山东省政府应该把握好自身良好的区位以及市场优势深度开发体育旅游项目, 大力培育体育旅游市场, 同时提高全民的体育旅游消费意识, 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打出具有“山东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 并且加强对体育旅游的宣传和引导, 开展体育旅游赛事, 不断提升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水平和质量。让更多人的知道和了解山东体育旅游项目, 加强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产品的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协同营销, 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效应。
参考文献
[1]Mike weed, Chiris Bull, 戴光全, 朱!译.体育旅游.南开大学出版社[M].2006.
[2]闫立亮, 李琳琳.环渤海体育旅游带的构建与大型体育赛事互动的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
[3]李香华, 钟兴永.体育旅游与健身[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4]雷波, 李新锋.中原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1.
8.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 篇八
关键词:山东旅游产业;一带一路;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76-01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及经济转型发展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帕拉西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古丝绸之路成为文明沟通桥梁的代名词,不冲突不对抗的独立外交政策是新丝绸之路的精华所在。开罗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萨利赫认为,“一带一路”构想与“中国梦”的理念相辅相成。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丝绸之路既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中国文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复兴的有效方法,是大国崛起所依托的时代精神。他还提出,丝绸之路的核心是贸易,中国对外关系的核心是经济贸易。缅甸资深媒体人吴温丁认为,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提出了“一带一路”设想,这也是为了解决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的问题。但是,也有部分国外学者质疑“一带一路”深层的地缘政治动机。俄罗斯学者、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卢贾宁认为,该构想试图重新划分太平洋到欧洲的经济版图,是遏制美国并将其赶到大西洋的有效武器,是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美元架构的起始平台。日本《外交学者》杂志副主编蒂耶齐刊文称,该构想是“珍珠链”在新的名义下继续发展壮大,使美国、印度等国家的战略家感到担忧。
“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是指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必将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增强各国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的研究意义
旅游业是国计民生产业,具有强烈的民生特性,与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并侧重通过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优化生态环境等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落实前提是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并且以保证人的生命安全为底线。通过完善旅游业人本评价体系、扩大旅游业就业空间、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建立旅游业均衡发展机制来提高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
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合作和民心相通的重要抓手,可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产业。旅游合作能让双方百姓更多了解对方国家,消除偏见和误解,同时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有力推动经贸发展。旅游合作的深度开展,要以资源、客源、市场和利益共享为目标,积极推动市场相互开放,共同建立旅游便利化机制。
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山东省旅游产业发展路径
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与日韩两国毗邻,作为“一带一路”的东部地区,必将为其在经济集聚和扩散、区域延展和物流系统整合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旅游业是受区域限制较小的产业,对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融合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研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其协同耦合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一)剖析山东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必要性,同时为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做好前瞻性准备。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尚未最终公布,山东省是否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范围内尚不确定,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将不断提高山东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旅游业是受区域范畴限制较小,人流、物流、信息流较为密集型产业,作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是很好的切入口,因此,深刻探析山东省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整合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区域大旅游圈的形成。
不管是贯通西北地区的陆路丝绸之路,还是连接南部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向来都充满了神秘冒险和异域风情,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是经久不息、享誉世界的旅游精品线路。作为“一带一路”先动先行的领域,山东旅游产业也应充分显示出中国作为世界旅游大国的气度。本课题将通过建立旅游合作协作机制和协调机构、出台旅游互联互通政策措施、建设相关旅游设施、提供旅游公共服务、联合推出旅游产品、塑造丝绸之路共享品牌、构建营销推广联盟等各个方面,整合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大旅游圈的形成。
(三)山东省旅游产业的宽度与深度,促进山东省旅游产业的优化与升级。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特点各不相同,民族宗教相对复杂,经济水平差异显著,对中国文化、中国旅游、中国游客的了解、熟悉和亲近程度也不尽相同。不论是借助丝路品牌效应吸引更多入境旅游者,还是向沿线国家输送更多中国游客,都需要科学展示自身文化、充分尊重对方文化、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准确把握当下文化。因此,山东省旅游产业必将受到“一带一路”大旅游圈的影响,延展旅游产业的宽度与深度,通过历史、人文和文化的纽带,促进山东省旅游产业的优化与升级。
(四)“一带一路”区域发展的产业结构,提升区域整体发展质量。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则让“丝路之旅”超越了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的简单范畴,赋予旅游促进跨区域、跨国界、跨洲的政治认同、政策融合、设施互通、经济合作、人员往来、文化交融的重任,在新经济发展时代背景与诉求下,必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提升区域整体发展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国斌.“一带一路”基点之东北亚桥头堡群构建的战略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5(02)
[2]安宇宏.“一带一路”战略[J].宏观经济管理.2015(01)
[3]韩永辉,邹建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J].国际贸易.2014(08)
[4]杨晨曦.“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国因素及应对策略![J].新视野.2014(04)
9.新版《山东省旅游条例》 篇九
11月26日下午闭幕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山东省旅游条例》,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随着大众旅游和全域化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市场出现了新的需求和变化,同时也出现一些乱象。针对这些乱象,新修订的《山东省旅游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加大了对旅游市场的管理监督力度。
严禁另行付费项目
条例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低于接待和服务费用的不合理低价组织旅游活动。旅行社组织旅游活动不得指定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未事先约定,旅游者要求安排购物场所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旅行社应当与旅游者签订补充协议。此外,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的协会、学会、俱乐部、车友会、媒体、互联网群等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
投诉处理设定时限
条例中规定,对旅游投诉实行“首接负责制”,并为旅游投诉的处理时间设下了“硬杠杠”:能够当场处理的,应当场作出处理决定;不能当场处理的,属于本部门处理的事项,应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应自接到投诉之日起45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情况复杂的.,经行政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作出处理决定,并回复投诉者。
违规处罚力度加大
条例规定,如果旅游经营者未标明其真实名称、经营范围、服务项目、价格或者收费标准,责令其改正,根据情节单处或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另外,未被评定等级的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等旅游经营者,若使用或者变相使用等级称谓从事经营活动,责令其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免费开放地点增加
在修订过程中,加大政府投资景区的免费力度呼声较高。条例规定,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当向社会免费开放。政府投资的景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残疾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未成年人和全日制在校学生等旅游者优惠或者免费开放,鼓励社会投资的景区向上述旅游者优惠或者免费开放。
相关阅读:
26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版《山东省旅游》(以下简称“条例”),明年元旦起施行。对于旅游投诉,将实行“首接责任制”。
在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副主任李春田表示,条例的一大亮点是明确了“首接责任制”,避免出现消费者投诉无门的情况。
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杨利介绍,条例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应建立受理转办机制,旅游、公安、交通运输、商务、文化、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当及时处理旅游投诉。
条例为旅游投诉的处理时间设下了“硬杠杠”:旅游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接到的投诉,能够当场处理的,应当场作出处理决定。不能当场处理的,属于本部门处理的事项,应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应自接到投诉之日起45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情况复杂的经行政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作出处理决定,并回复投诉者;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向投诉者说明理由。不能当场处理的,属于其他部门处理的事项,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移交有关部门,并告知投诉者,有关部们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处理。
条例还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低于接待和服务费用的不合理低价组织旅游活动。旅行社组织旅游活动不得指定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付费。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
旅行社与旅游者在旅游合同中约定安排购物场所和另付费旅游项目的,应当以显著的方式明示;未事先约定,旅游者要求安排购物场所或者另付费旅游项目的,旅行社应当与旅游者签订补充协议。
针对现实中一些不具备资质的企业从事旅行社业务,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现象,条例还明确规定,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的协会、学会、俱乐部、车友会、媒体、互联网群等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
10.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 篇十
岳衍浩
山东省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安置研究
本文以山东省高水平退役运动员(曾正式在编并承担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比赛任务,运动级别为一级运动员之上,含一级)的安置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分析1991年-2006年山东省退役高水平运动员基本安置情况以及政府出台的政策,从而了解山东省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和调查提出对策和建议。本文首先分析山东省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安置的现状,即山东省退役安置相关政策、1991年-2006年退役运动员的基本情况、退役安置工作的基本思路、安置途径、退役运动员的出路以及运动员们对安置工作的满意度,在对管理人员、相关专家进行走访以及对运动员、教练员的问卷调查后,我们从中总结了导致安置工作不畅的原因。为了解决以上的相关问题,根据我们对运动员安置期望的调查和访谈,运动员和教练员对政府安置政策的期望分析以及对政策的把握,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如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继续开展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拓多种分流渠道,帮助退役运动员通过市场自谋职业;设立退役运动员保险制度和退役运动员基金等。最后,本文做出总结,并提出了解决山东省高水平运动员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运动员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文中,笔者首先对运动员社会化的含义、阶段和运动员社会化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理论概述。随后,详细分析了运动员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存在主要问题是: 一是生理问题。包括运动员伤病和非正常伤害。二是教育问题。主要是文化基础教育、道德思想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明显滞后。三是行为问题。包括弄虚作假行为、违规行为、违法犯罪行为。四是心理问题。包括挫折心理和焦虑心理。五是运动员再社会化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之后,笔者对它们所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体制原因。在举国体制的背景下,大批运动员在没有完成正规的学校教育的情况下,被选招到运动队进行职业化训练,除少数运动员获得好成绩外,绝大多数运动员不得不选择中途退出和退役。同时,由于竞技体育及政治特性,很多地区的领导及教练把拿金牌当作部门和个人政绩,至于运动员的发展、退役之后的出路问题、后半生的生存问题,则不在现行体育训练体制能管理的范畴之内。另外,我国目前采取的是一二三级培养体制,它在国家教育系统之外形成了一套教育系统,使竞技运动员退役安置管理新模式——对职业生涯管理模式的探讨
职业生涯管理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设计退役运动员职业生涯管理模式,必须坚持以退役运动员自我评估和机会评估为前提、以退役运动员与体育组织利益相结合为原则、以提高退役运动员能力为核心、以政府适度宏观调控为辅助、以非政府组织扶持的社会化为方向。建立退役运动员职业生涯管理模式必须建立和健全的退役运动员就业培训制度;制订和完善其就业保护政策;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社会的宣传力度;发挥教育系统的积极作用;同时,建立各省体育人才信息管理系统;组织进行职业生涯指导等。
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设计及其培训研究
山东省作为我国的体育大省之一,每年退役的运动员数量较多,随着政策性安置力度的不断减弱,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日益严重。有效地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解除在训运动员的后顾之忧,既关系到运动员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和谐社会下的民生民计。本文以山东省2006至2008年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一方面对退役运动员的个人基本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另一方面对退役运动员目前就业的主要行业和地域分布、就业后的满意度及就业期间的背景情况也做了调查,以了解他们就业的详细信息与情况、存在的问题与困难。除对退役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外,还对山东省各项目中心、训练基地的管理人员、教练员及相关专家进行了走访,深入了解了山东省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培训状况和组织管理状况,综合分析了影响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相关因素,为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11.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 篇十一
摘 要:山东省旅游线路多年来一直以“一山一水一圣人”名扬海外,多年来,旅游线路缺乏创新,游客的重游率不高。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旅游资源分布及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特别是针对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特点进行旅游线路的个性化设计,以期吸引更多游客来山东旅游。
关键词:旅游线路;个性化;设计原则;创新
1 山东省旅游资源的分布现状
山东位于东部沿海,占地15.71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经济、文化、人口大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好客山东,齐鲁大地,礼仪之邦,表达了深刻的齐鲁文化精髓。山东是旅游资源大省,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年来,“两区一线”的旅游线路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以济南、泰安、曲阜为主的“山水圣人”旅游区;以青岛、威海、烟台为主的“海滨风情”旅游区;以淄博、潍坊为主的“传统民俗”旅游线。这样,围绕泰山、趵突泉、三孔、蓬莱阁、刘公岛、杨家埠,崂山,海水浴场的经典景点就成了旅游产品的主导。因此,传统的山东全线旅游主要是围绕济南、泰安、曲阜、青岛、烟台、威海、潍坊七城市展开。“好客山东”口号的提出,使山东旅游市场换发了新的活力。围绕运河古城枣庄台儿庄,红色文化临沂,黄河入海口东营,黄金海岸日照等一批新的旅游城市露出微笑,伸出双手欢迎每一位游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山东欢迎您的到来。
2 旅游线路设计的影响因素及原则
2.1 目前,山东省旅游线路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山东旅游市场发展稳定,旅游创收持續提高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旅游线路缺乏特色和新意,游客重游率低,人均消费水平不高,是制约山东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重视旅游线路的开发、创新和个性化设计,通过产品的推陈出新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来提高旅游者的重游率和消费水平。
2.2 旅游线路设计的影响因素 影响旅行社线路设计的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再此,先不考虑旅行社自身的内部因素。所谓的外部因素,就是对旅游线路的设计和开发起到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旅游需求、旅游资源和设施配置。首先,对旅游需求来说,不同的旅游者有着不同的旅游需求,作为旅游经营者来说,满足每位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通过细分旅游者的需求,研究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来针对性的开发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细分市场。对旅游资源来说,设计线路离不开所拥有自然、人文、社会和人力、资本资源的类型和数量。山东是经济大省,人才济济,各项资源丰富,因此,对旅游线路的设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有设施配置,山东省已具备了四通发达的综合交通网络,同时全省饭店达到1000余家,各项吃住行游购娱设施完善。
2.3 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 旅游线路设计时,应遵循市场原则、经济原则、旅游点线结构合理原则、交通安排合理原则和保障服务设施原则。也就是理解为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在力求经济的前提下,保证服务水平和提供良好设施的条件下,设计出点线面科学具有特色,同时交通安排合理的旅游线路。
3 旅游线路的个性化设计
旅游线路的受欢迎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线路设计的个性化,也就是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选择。当前市面上的旅游线路,大多是区域内最具代表性的景点组合,路线设计相对成熟。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线路缺乏特色,不能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的需求。消费者的旅游需求在变化,他们渴望尝试新鲜的,未曾体验过的旅游吸引。同时,伴随人们旅游经验的丰富,他们希望通过定制个性化旅游线路来实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梦想。
旅游线路的个性化设计,并不是一味的强调满足每位旅游者的需求,而是把旅游消费市场按某一标准(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分成需求基本一致的细分市场,再根据每一细分市场的需求特点来针对性的设计旅游线路,来实现旅游者的个性化设计。
4 “好客山东”旅游线路个性化设计
近年来,在全社会老龄化背景下和大型娱乐亲子游的大环境下,山东省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的重点为老年人休闲旅游和亲子乡村生态旅游。山东省旅游线路围绕传统的“两区一线”进行线路的再开发,进行线路升级,以满足客源市场开发转变带来的新的契机。
4.1 老龄人旅游市场的个性化线路设计 老年人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由于受体力和精力的限制,老年人的行程一般设计3—5天;交通方式易选择跌路和公路;行程设计不易紧密,要疏松有致;同时每天的活动时间安排最好做到“早出早归”;以体验文化,休闲放松为主;注意饮食的清淡,应做好随团的保健工作。
设计个性化线路如下:品尝“天下第一泉”的甘甜,欣赏明湖美景,体验“暮鼓晨钟”的千佛香韵,食老济南的正宗鲁菜;游览“天下第一庙”的孔庙,观赏宏大的“圣坛杏梦”帝王祭孔的场景;游览“天下第一行宫”的岱庙,观赏木鱼石的制作。(三日游)
体验潍坊杨家埠的民俗,观赏刘公岛甲午海战博物馆,青岛观五四广场、万国建筑,登船一览海上风情;品尝崂山道家的素斋,感受太清宫道家文化;了解烟台张裕葡萄酒文化,体验蓬莱仙境。(四日游)
4.2 亲子旅游市场的个性化线路设计 亲子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由于孩子相对年幼,不适合长期的旅途颠簸,亲子游的行程一般设计5—7天;交通方式易选择高铁和飞机;行程设计内容应尽量丰富多彩,组织寓教于乐与一体的参与性和知识性的活动;注意随团的医护工作。
设计个性化线路如下:参观“天下第一泉”,了解泉城的来历,到五龙潭体验清泉石上流的戏水乐趣,到曲水亭、鞭指巷欣赏“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古街古巷,吃遍芙蓉街美食;泰安方特和孩子一起感受童年的欢乐,亲子一起感受木鱼石的传说,参观木鱼石加工厂;到“天下第一府”孔府体验孔氏后代的生活,在杏坛学堂背诵千年经典;潍坊风筝之都亲子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品尝当地特产朝天锅;到蓬莱赶海捉蟹子,到八仙渡海口寻找八仙;威海大风车影视基地参与拍摄儿童剧,到荣成天鹅湖感受大自然的美妙;驱车青岛,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黄岛黄金海岸举行亲子沙滩运动会,组织海滩篝火晚会。(七日游)
参考文献:
[1]于桂林.试论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J].中国水运(理论版),2013(11).
[2]冯昕,周冰.浅议旅游线路的设计[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4(33).
课题项目:本文是山东协和学院2015年实验室开放性项目“好客山东”全线旅游线路设计及导游词创作(项目编号:2015SYKF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2.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 篇十二
关键词:海滨生态旅游,区域合作,山东沿海地区
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专项旅游,强调以自然为基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教育和当地社区的参与,也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旅游形式,已成为全球旅游发展的热点和趋势之一[1]。海洋以其独有的资源和经济价值,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的关注焦点。海滨生态旅游作为海滨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是人类对海滨资源合理利用的体现,为实现海洋经济和滨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2009年4月,山东省政府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崭新战略,海洋旅游业是其重点建设的优势产业之一,而海滨生态旅游追求社会、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本质使其成为海洋旅游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引入区域合作的相关理论,探讨海滨生态旅游的合作体系及实现路径,不仅可以达到整合资源、增强海滨生态旅游吸引力和游客体验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可进一步梳理各地政府及其他合作方的责权利关系,处理好分工与协作的问题,最终实现山东省海滨生态旅游的协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海滨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其开发内容
1.1海滨生态旅游的内涵
海滨地带从自然地理概念讲即是海岸带,它是地球表面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与生物圈相互交接,物质与能量交换活跃,各种因素作用影响最为频繁,变化极为敏感的地带,是海岸动力与沿岸陆地相互作用,具有海陆过渡特点的独立的环境体系,也是人类活动影响极为突出的地区。近年来,海滨地带的旅游价值得到了重视,研究成果逐渐增多,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海滨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观点,本文认为区域合作视角下海滨生态旅游的内涵应包括和突出四个方面:(1)以合作区域内海滨自然资源与环境为基础,以环境教育为功能,强调环境保护、文化延续和生态教育的旅游形式;(2)以比较优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强调各合作方的分工与协作以及旅游收益对合作区域内资源与环境的再补偿,由竞争走向竞合的旅游形式;(3)以区域内的有效信息交换为前提,强调统一的资源评价、产品开发和认证,实现资源互补与市场共享的旅游形式;(4)以保证各合作方的利益为根本,以区域内社区及居民利益为出发点,强调规划、开发、发展过程中的社区参与,进行统一协调组织和监督管理的旅游形式[2,3,4]。基于上述分析,区域合作视角下的海滨生态旅游是指在合作区域内,以比较优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海滨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充分的信息交换为前提,明确各合作方及参与方的责权利关系,强调环境保护、社区参与和生态教育,进行统一的资源评价、产品开发与认证、协调组织和监督管理,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旅游形式。
1.2海滨生态旅游的开发内容
杨桂华等认为对生态旅游开发内容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生态旅游开发是指生态旅游资源(或产品)的开发;广义的生态旅游开发则由规划、建设、管理和监测四个环节组成[5]。本文中区域合作视角下海滨生态旅游的开发是指广义的生态旅游开发,其具体内容见表1。
2 海滨生态旅游区域合作机制
2.1 海滨生态旅游区域合作的动力机制
探讨海滨生态旅游区域合作的动力,应以各合作主体的利益为基础,实现各主体及区域整体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基于此,本文认为山东沿海地区海滨生态旅游区域合作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区域及政府层面的动力、产业层面的动力和企业层面的动力三个方面(图1)。
区域及政府层面的动力:由图1所示,区域及政府层面的动力可归纳为面:(1)实现分工协作和协同发展的需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背景下,青岛、烟台、威海和日照海滨生态旅游的发展只有通过区域联合、协商等方式处理好区域内海滨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产品开发和认证、整体市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信息网络建设等问题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和各参与方的责权利关系,才能形成有利于各方的利益分配机制、调控监督机制、约束机制和风险承担机制,最终实现区域内物流、人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更快更好交换。(2)实现资源互补和市场共享的需要。通过区域合作,可以共同规划建设,携手宣传促销,有效地整合资源,突出青岛的海滨自然生态、休闲生态和生态度假、烟台的海滨文化生态和海岛生态、威海的海滨生态科考和生态度假、日照的海滨生态观光,充分实现区域内的资源互补和市场共享。(3)实现合作开发和共同管理的需要。由于部分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具有跨区域性的特征,山东沿海地区只有通过合作开发,才能既保证资源的统一规划、开发和利用,又保证各资源所有方和各参与方的利益;要实现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地海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避免同质产品开发而造成的过度竞争,这就需要各参与方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对资源评价、产品认证、价格制定、环境管理、监督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6]。
产业层面的动力:产业层面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产业空间扩张的内在动力。随着山东沿海各城市旅游市场的不断拓展、旅游企业的不断成长、旅游连锁经营的不断发展、旅游信息平台的不断建设,海滨生态旅游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发展横向的“同业联动”和纵向的“交叉联动”[7],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局限在单一城市的小范围内发展,必然走向区域合作以实现其空间扩张。二是区域一体化的外在动力。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任何产业都不可能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发展壮大,跨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协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山东沿海地区海滨生态旅游也不例外。
企业层面的动力:企业层面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本身规模化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山东沿海地区旅游企业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取得更大的效率优势和成本优势,提高与区域外相关企业与旅游者的合作效率与交易效率,旅游企业必然走向连锁经营、纵向联合和横向联合,实现规模化经营。二是企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需要。目前,山东沿海地区很多旅游企业仍然处于散、小、弱、差的局面,可持续发展能力低,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旅游企业必须由竞争走向合作,可通过多种形式的协作联合,促进其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升整体竞争力。
2.2 海滨生态旅游区域合作机制
海滨生态旅游区域合作机制,是指为促进合作,在原有海滨生态旅游系统的基础上,更强调资源的统筹、地区的协作和统一的管理,见图2。
由图2所示,在海滨生态旅游区域合作机制中,首先需要由各参与城市政府、当地科研机构、合作委员会、协会及各参与社区等制定统一的海滨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和体系,实行统一的海滨生态旅游产品认证,从而合理分析各地资源特点,实行互补开发、错位开发和合作开发,进而实现市场的共享和互换。其次,要建立起包含各政府、协会、社区的目的地营销组织和包含各生态旅游企业的海滨生态旅游产品联合营销组织,共同推进本区域的生态旅游产品营销和市场开发。第三,要建立区域内海滨生态旅游信息交换平台,保证各参与主体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第四,必须由政府、合作委员会、协会和第三方组织等建立协调组织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对上述所有活动进行统一协调和监督。同时,必须在各城市提供保障的基础上由各城市及各参与方共同建立统一的保障体系,以保证上述环节的正常运行及区域内海滨生态旅游的协同发展,避免合作的短期性[8]。
3 海滨生态旅游区域合作的实现路径
3.1 合作视角下的海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通过区域合作,建立海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机制,开发适合旅游者需求的高质量、多品种、各具特色的海滨生态旅游产品是其良性发展的关键,见图3。
由图3所示,在该产品开发机制中,区域被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首先,由海滨生态旅游区域合作委员会、协会、科研机构、各地政府、各参与社区等成立专门机构,对海滨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评价,统一规划,以对区域内海滨生态旅游产品的空间布局、开发时间、产品类型等进行统筹安排,避免各城市甚至城市内各辖区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其次,各地政府企业、社区要通过合作,建立统一机制,收集游客海滨生态旅游需求信息[9],分析汇总后通过区域海滨生态旅游协会反馈给旅游产品设计公司和旅游企业,使其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根据游客需求信息开发建设多品种高质量、各地互补的海滨生态旅游产品。第三,由海滨生态旅游区域合作委员会、协会、各地政府组成认证机构,对区域内海滨生态旅游产品进行统一认证,给予统一标识,形成区域内海滨生态旅游产品系列,以避免各旅游企业脱离区域规划要求,各自盲目开发。第四,可通过旅行社等将获得统一标识的系列产品与区域内其他旅游产品进行组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以满足旅游者需求。第五,在整个海滨生态旅游区域合作的过程中,必须由政府、协会、社区、第三方组织等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区域内海滨生态旅游的监测、保护与修复工作,特别是要及时将从海滨生态旅游中获得的生态补偿金用于资源与环境的补偿中。
3.2 合作视角下的海滨生态旅游市场开发
在海滨生态旅游的市场开拓方面,既要注重外部市场的联合宣传开拓,又要注重内部市场的相互开拓。一方面,上海沿海地区各政府、各生态旅游协会以及各旅行社之间要由分散走向联合,先以区域为整体,对外树立统一的海滨生态旅游形象,以共同开发和组合的海滨生态旅游产品进行对外宣传推广,不断地开拓区域整体客源市场,再以每个城市各自的特色使进入区域内的旅游者从不同的通道分别进入到区域内的其他城市,实现外部客源共享。另一方面,各个城市海滨生态旅游由于各具特色,吸引力各不相同,因此在共同进行外部市场开发的同时,也要进行区域内部市场的相互开拓,各个城市可根据自身的海滨生态特色,通过区域内各合作政府、协会、企业等多层次多主体的宣传推广,不断激发内部海滨生态旅游需求,是区域内各城市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实现内部市场互换。
在海滨生态旅游的区域营销合作方面,可由各市政府、生态旅游协会、社区及生态旅游企业形成权责明晰的海滨生态旅游合作营销体系。在该体系中,政府主要负责区域营销规划、统一形象塑造、目的地营销等战略层面的工作;生态旅游协会主要负责区域内线路整合、各营销主体的协调和生态旅游品牌的创建和完善工作;社区和生态旅游企业主要是在政府和协会营销规划和协调下,在进行自身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的基础上,进行联合报价和联合促销[10]。
3.3 合作视角下的信息网络建设
区域旅游要获得长足发展,各区域之间、各参与主体之间的良好信息传递与沟通是前提。因此,建立起一个区域内海滨生态旅游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交换是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信息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在海滨生态旅游区域信息网络的建设中,一方面要在当前各城市旅游信息网站的基础上,建立区域统一的官方海滨生态旅游网站和各城市的专有海滨生态旅游专业网站,然后在各城市网站之间建立快速有效地链接,实现区域内行业信息、管理信息的统一和市场信息、产品信息的共享,使访问者可便捷的获得区域海滨生态旅游的信息,并接受生态旅游教育;另一方面在官方网站的基础之上,区域内海滨生态旅游企业及其他旅游企业联合建立企业专属网络信息系统,在实现企业间信息共享的同时,进行产品的宣传、推广和预定。
4 海滨生态旅游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4.1 合作保障问题
合作视角下的海滨生态旅游保障体系主要包括:(1)要在山东沿海四个城市中建立一套包括海滨生态环境评价制度、海滨生态旅游开发可行性论证制度、海滨生态旅游规划与项目审批制度、海滨生态环境监测制度、生态旅游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等在内的统一的法律规章制度[11],使区域内各参与方依法进行海滨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2)在教育培训方面,一方面山东沿海四市必须要注意当地各层次人才的培养,既发挥各市政府的作用,又调动各生态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当地人参与、当地人提升、当地人受益;另一方面山东沿海四市应该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海滨生态旅游培训机构,进行区域内海滨生态旅游统一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3)在评价监督方面,由于参与区域海滨生态旅游的各个城市为取得更大的自身利益,会采取很多非理性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因此山东沿海四市应该成立包含政府、生态旅游协会、社区和第三方组织的统一监督机构,将各城市及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置于合理的制度与规范的约束之下,使四个城市所有海滨生态旅游开发和经营行为受到统一公平的监督,保证合作的持续性。(4)在资金筹措方面,由于海滨生态旅游的发展比其他形式的旅游更需要关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特殊技术的使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补偿等方面,因此在山东沿海四城市内必须探索构建包含多主体的多种筹资途径,一方面可由山东沿海四个城市的政府共同出资,进行海滨生态旅游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可由政府和协会牵头,联合各生态旅游社区、景点、企业及其他盈利组织,引进海滨生态旅游专有技术如海滨生态资源遥感技术海滨生态保护与监控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等,各合作者共同使用。此外,必须由各方政府和协会制定统一标准,要求区域内所有生态旅游盈利组织按照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海滨生态环境保护和补偿金,用于修复和保护海滨生态环境。
4.2 利益协调问题
海滨生态旅游区域合作中的利益包括两方面,一是各利益相关者的个别利益,二是合作的共同利益。前者是各成员参与山东沿海海滨生态旅游开发的出发点,后者是前者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12]。对这两方面的利益协调问题,可从以下方面采取对策:(1)要充分发挥各参与政府的职能,通过山东沿海四个城市政府之间的协商,最终在区域统一规划中,系统规范各方的责任、权利和利益,编制出台区域内统一的海滨生态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办法,并为区域内各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个公平、有序和健康的市场环境。(2)在海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四个城市必须通过海滨生态旅游区域委员会或者区域内的第三方组织公平、公正、合理的对产权中的收入分配权、资源支配权、转让权、使用权、使用索取权、经营监督权等各项经济权利进行配置,形成针对不同开发模式的不同组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治理结构,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使各利益相关者在海滨生态旅游区域合作中共生发展。(3)可充分借用第三方组织的力量,征询各利益相关者、社区居民和旅游者等的意见和建议,统一制定区域内海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各项标准和指标体系,对各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监督。
4.3 区域壁垒问题
山东沿海地区海滨生态旅游走向实质性的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客源互送、要素联合、产业互动,能否彻底打破四城市海滨生态旅游发展的壁垒是关键。这就要求四城市首先要破除地方行政保护壁垒,对区域内其他城市的海滨生态旅游企业一视同仁,为区域内所有生态旅游企业实行一样的标准,提供相同的优惠政策,鼓励区域内旅游企业通过投资、参股、兼并、收购、租赁等形式参与各市旅游基础、接待设施、景区景点等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开发旅游产品和纪念品;其次,必须解决当前城市与城市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旅游业与企业之间等的信息传递。慢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除了加强各参与主体之间的日常沟通,还必须借助一定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区域内统一的信息平台,是各参与主体进行有效地信息传递;此外,各城市还要统一海滨生态旅游标识,减免或消除城市之间各类公路收费,建立统一的海滨生态旅游咨询中心,为游客提供区域内所有海滨生态旅游信息。
参考文献
[1]Ralf Buckey.A Framework for Eco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4,21(3)∶661-664.
[2]申保嘉.国外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1996,(2)∶50-51.
[3]爱德华.因斯克普,马克.科伦伯格.旅游度假区的综合开发模式——世界六个旅游度假区开发实例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
[4]张文萍.长岛县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05∶8.
[5]杨桂华,王跃华.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新思路[J].经济地理,2000,20(1)∶88-92.
[6]王蕾.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8∶5.
[7]葛立成,邹益民,聂献忠.中国区域旅游合作问题研究——基于主体、领域和机制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70-75.
[8]刘涛,徐福英.山东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2)∶1143-1146.
[9]李玉新,石云霞.乡村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8,(7)∶93-95.
[10]李玉新.合作视角下海滨度假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J].2009,25(6)∶551-553.
[11]黄震方,黄金文,袁林旺,等.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为例[J].人文地理.2007,(5)∶118-123.
13.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 篇十三
衢州地区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
旅游业是中国未来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点,对国家经济发展重要作用。中国以全新的开放姿态,使旅游业成为服务业的爆发点,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 到,中国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积累上,与国外旅游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看好,这也凸现了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本文研究的衢州地区的旅游业起步发展是以观光旅游为特征,以国内旅游为载体,以主要旅游景区为依托,以团队线路产品为运作方式,以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 而发展起来的,尽管目前仍有着较好的区位、交通、产品、客源市场优势,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要更上一层楼,必须克服发展中的瓶颈,通过必要的 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促进旅游产品的整合与重组,扩大旅游发展空间,推进以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为特征,以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并重为载体,以城市旅游为依 托,以散客组织为运作方式,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目的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实现衢州地区旅游业的科学发展。关键词:衢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ourism is a huge Chinas future economic growth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Chinas opening up a whole new attitude sothat tourism will become a flashpoint in service industries has developed rapidly.But it also should clearly understand that China both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accumulation and foreign travel still a big gap between developed areas.Greatpotential of tourism development prospects it also highlights the value of the theoryand practice.Quzhou this study starte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region ischaracterized by tourism to domestic tourism as the carrier to rely on the maintourist attractions team line product works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income for theprimary purpose developed Although there are still a good location transportationproducts tourist market advantage while also facing rare opportunities fordevelopment but to a higher level to overcome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promotion through the necessary administrative and market promote the integrationand restructuring of tourism products exp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romotingtourism and leisure to bo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tourism and inboundtourism both as a carrier to rely on urban tourism to individual organizations tooperate economic social benefit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for the purpose of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l in order to achiev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tourism industry Quzhou area.Keywords: Quzhou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目 录绪论.......................1
1.1 研究的背景.....................1
1.2 研究的意义.....................1
1.3 研究方法.........................1
1.4 研究思路.........................2衢州旅游业的现状....................3
2.1 浙江旅游业的现状................3
2.2 衢州旅游业的现状................7
2.2.1 衢州旅游市场基本状况..................7
2.2.2 衢州旅游市场稳步增长的原因.............9
2.3 衢州旅游业发展的调查研究...................11
2.3.1 问卷的设计和样本选择.................11
2.3.2 问卷数据统计分析.................11衢州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0发展衢州旅游业的对策建议................22
4.1 从行业自身改善提升衢州旅游业水平..........22
4.1.1 建立多渠道的旅游业融资平台............22
4.1.2 增强衢州旅游业创新能力............22
4.1.3 强化衢州旅游业市场化宣传...............23 4.1.4 健全衢州旅游
景区区位条件...............23
4.2 从政府的政策扶持上提升衢州旅游业水平................23
4.2.1 加大政府资金开发力度................23 4.2.2 转变政府旅游
开发管理理念...............24
4.2.3 提升衢州旅游业市场化程度...............24
4.2.4 注重衢州旅游业发展基础建设...........24
4.2.5 走科学可持续发展之路................25
结 论............................25
参考文献........................27
致 谢............................27
附录:衢州地区旅游业发展调查问卷..................28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国际上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旅游供给与消费都在迅猛增长。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供需矛盾开始突出,竞争日益加剧,国际旅游学界和旅游业界普遍认为世界 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旅游业新时期,主要表现在:旅游需求进一步细化,个性化将取代标准化产品;旅游供给、分配趋于高度灵活化;全球旅游业将主要通过“系 统经济”而非“规模经济”来获得发展(冯卫红,2008)。不可否认,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旅游大国。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初具规模但效益不理想;管理经验初步具 备但不成熟。要想发展壮大旅游业,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做到可持续发展,一整套完备的管理运营机制必不可少。然而现在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十分盲目,无法做到 科学发展。再转到衢州地区旅游业,同样勃勃生机,发展速度惊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1280 万人次,同比增长 20;旅游总收入 72.45 亿元,同比增长 21.6。通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促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加强对接融入,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取得新突破等方式方法,不断推动衢州地区旅游区快步前进。
1.2 研究的意义
本文研究的衢州地区的旅游业起步发展是以观光旅游为特征,以国内旅游为载体,以主要旅游景区为依托,以团队线路产品为运作方式,以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 而发展起来的,尽管目前仍有着较好的区位、交通、产品、客源市场优势,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要更上一层楼,必须克服发展中的瓶颈,发展适宜本 地区的旅游业显得尤为重要。其结论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对症下药。有利于衢州旅游业在未来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
衢州的城市品牌形象。希望本文为衢州地 区旅游行业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3 研究方法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如何选择和应用有效的数据收集方式及工具,对数据的质量和研究结果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本文是对不同人群进行旅游方面的调 1 “调查法”是目前社会科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指为了达查。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 材料,并做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 提供观点和论据。调查法程序简单、调查范围广、数据处理方便(肖江南,2007)。因此,采用调查法。
1.4 研究思路
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过程、理论基础 研究内容 研究步骤 研究对象 ◆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 ◆ 翻阅文献年鉴; ◆衢州旅游行业; ◆衢州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 ◆ 实地问卷调查; ◆提升衢州旅游行业竞争力,达 ◆ 问卷分析总结; 到科学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提出对策建议; 利用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 利用当地旅游年鉴,问卷数据统 法,研究衢州旅游行业的发展现 计数据,分析衢州旅游行业中存 状; 在的不足; 对衢州旅游行业进行全面的分析,全面了解衢州旅游行业面临的各种发展中存在 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基于以上研究,提出提升衢州旅游行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并从中探讨其途径和 方法以期达到旅游业的科学发展。衢州旅游业的现状
2.1 浙江旅游业的现状 2010 年,我省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据统计,1-12 月,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 684.7 万人次,同比增长 20实现旅游外汇收入 39.3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9;根据抽样调查测算,112 月,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 29500 万人次,同比增长 2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3045.5 亿元,同比增长 25.7;实现旅游总收入 3312.6 亿元,同比增长 25.3。全省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者 100.2 万人次,同比增长 61.6。
(1)入境旅游市场情况: 第一,接待和收入情况。1-12 月累计,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 684.7 万人次,同比增长 20实现旅游外汇收入 39.3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9。其中接待外国人 447.4 万人次,增长 18.5;香港同胞 85.5 万人次,增长 15.3;澳门同胞 23 万人次,增长 39.9;台湾同胞 128.8 万人次,增长 25.8。第二,主要客源市场情况分析。一方面,据统计,上半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人数 307.2 万人次,同比增长 16.1;实现旅游外汇收入 18.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2。其中接待外国人 201.6 万人次,增长 16.8;香港同胞 38.5 万人次,增长 9.6,澳门同胞 9.1 万人次,增长 23.6;台湾同胞 57.9 万人次,增长 17.1。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呈现逐月同比递增走势,其中受世博会“溢出效应”影响,5、6 月份同比上升更为明显,分别达 18.4和 28.2(入 境旅游人数与同比增幅图 1)。3 图 1 浙江省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与同比增幅 资料来源:衢州旅游政务网 另一方面,纵观 2010 年整年各市入境游客平均增幅,也达到 20以上。2010 年,我省入境外国旅游者按各大洲的分布情况是:亚洲游客 247.1 万人次,同比增长 14.7;欧洲游客 97.3 万人次,同比增长 18.6;美洲游客 55.5 万人次,同比增长 25.3;大洋洲游客 18.4 万人次,同比增长 29.8;非洲游客 10.6万人次,同比增长 27.6(2010 年各市入境旅游情况见表 1)。4 表 1 2010 浙江省各市入境旅游情况 城市 入境旅游人数 同比 外汇收入 同比(万人次)()(万美元)()杭州市 275.7 19.7 169008.4 22.5 宁波市 95.2 18.9 59066.3 21.4 温州市 39.2 18.8 21115.0 18.6 嘉兴市 66.4 19.3 22643.0 18.0 湖州市 33.2 31.9 12585.3 27.0 绍兴市 52.3 21.1 18478.2 24.7 金华市 64.0 20.4 37670.0 23.8(义乌市)45.0 20.3 31544.8 26.8 衢州市 9.9 15.9 5122.7 20.1 舟山市 25.7 14.9 13093.7 15.1 台州市 10.3 19 5629.4 13.4 丽水市 12.9
22.7 28607.8 24.3 全省合计 684.7 20 393019.5 21.9 资料来源:浙江省旅游局网站 第三,旅行社外联接待情况。2010 年,我省旅行社有组织接待入境旅游者100.4 万人次,同比增长 36.1,占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总量的 14.7。全省旅行社外联入境旅游者 95.4 万人次,同比增长 23.9,占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总量的 13.9。同时,在 1-6 月,我省旅行社外联入境旅游者 41.4 万人次,同比增长 16.7;接待入境旅游者 39.5 万人次,同比增长 12.6,说明在世博会“溢 下,(外联、出效应” 入境游客在下半年迅速增长。接待人数与同比增幅见图
2)。5 图 2 外联、接待人数(万人次)与同比增幅 资料来源:衢州旅游政务网(2)出境旅游市场情况: 2010 年,全省有组织出境旅游者 100.2 万人次,同比增长 61.6。其中出国游增长 66,港澳台游增长 56.1。1—12 月份台湾游累计组团人数 26.7 万人次。(3)国内旅游市场情况: 第一,根据抽样调查测算,2010 年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 29500 万人次,同比增长 20.9国内旅游收入 3045.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5.7。第二,宾馆客房出租率及房价。2010 年,我省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 62.9,比去年同期增长 3.2 个百分点;全省平均房价为 299.6 元/间,比去年同期增长5.7。上半年全省酒店平均客房出租率 61.1,比去年同期增长 4.7;平均房价 282.6 元/间,比去年同期增长 1.1,可见各项指标均有稳步增长(星级酒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与同比增幅见图 3)。6 图 3 星级酒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与同比增幅 资料来源:衢州旅游政务网2.2 衢州旅游业的现状2.2.1 衢州旅游市场基本状况 2010 年全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 1280 万人次,同比增长 30 ;旅游总收入 69.6 亿元,同比增长 22。景区方面,全市景区(点)共接待游客 140 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 15.7%。主要景区,龙游石窟接待游客 29.78 万人次;江郎山接待游客 7.13 万人次;天脊龙门接待游客 15.9 万人次;九龙湖接待游客 4.32 万人次;常山金钉子景区接待游客 3.8 万人次;开化古田山景区接待游客 6.58 万人次。旅行社方面,全市各旅行社累计组团人次 10.81 万人次,累计地接人 5.65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 35.12和 25.55。旅游饭店方面,全市旅游星级饭店共接待旅游者 41 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 5.12%,累计实际出租间天数 31.06 万间天,与去年同比增长 5.83%月平均房价为 161.58 元 与去年同比增长 3.92,平均客房出租率为 59.82(高元衡,2009)。衢州市旅游业发展及运行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主要旅游经济指标稳步增长。上半年整体指标稳中有升,呈现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市接待国内游客 441.78 万人次,同比增长 25.03,接待海外旅游者 3.45 万人次,同比增长 46.6,国内旅游收入 23.7 亿元,同比增长26.01,旅游创汇 1660.4 万美元,同比增长 58.2,旅游总收入 24.99 亿元,7同比增长 28.21。
(2)国内旅游客源市场面不断拓宽。虽然我市国内旅游客源仍以省内游、短线游占据主导,省内游比重高达 50以上,上海江苏游客比重达 30左右,但江西、北京、福建、安徽、广东、云南、及珠江三角洲旅游市场客源增加明显。从旅行社地接游客来看,本省占 53.34,上海占 24.19、江苏占 7.38、江西占 5.36、福建占 1.06、安徽占 0.73(衢 州旅行社游客来源构成情况见表 2)。表 2 衢州旅行社游客来源构成表 地区 总数 浙江 上海 江苏 江西 福建 安徽 北京 海南 衢州 56472 30127 13661 4171 3032 602 415 1186 554 柯城 24877 15996 4195 1679 861 267 234 274 114 衢江 2823 527 1897 316 27 0 0 0 0 龙游 4877 3345 723 372 69 152 32 48 7 江山 4606 3254 638 139 384 57 25 18 18 常山 5884 2627 715 396 698 23 41 243 415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网站
(3)游客在我市旅游逗留时间增加。上半年旅行社地接游客平均在我市旅游逗留时间为
1.75 天,比去年增加了 0.24 天(旅行社接团游客逗留时间见表 3),这是反映游客在我市旅游逗留时间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见我市的旅游吸引力在逐步增加。表 3 旅行社接团游客逗留时间表 时 间 地接游客数 地接游客人天数 地接游客逗留时间(天)2007 年上半年 56472 99032 1.75 2006 年上半年 52588 79537 1.51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网站
(4)散客游发展迅速。从出游方式上看,伴随着经济连续高速增长,老百姓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加上我市旅游交通、信息配套条件日益完善,来我市旅游中的散客游、全家游、自驾游的人数剧增。而黄金周、“三.八” 等旅游旺季,自驾车游和自助散客游人数更是占到了总人数的 70以上。自助游已成为我市重点的旅游客源,这在龙游石窟、江郎山等重点景区显的优为突出,如龙游石窟在近几个黄金周,自驾车接待量都在千辆以上。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推荐阅读:
山东旅游发展11-03
山东餐饮业发展调查报告06-15
山东旅游营销方案09-10
2023年山东省专升本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市场营销》课堂模拟试题及答案07-10
山东省“十二五”建设科技发展规划纲要12-17
山东房地产发展优势07-25
山东省建筑业报告10-24
山东省党代会工作报告12-12
赴山东参观学习报告10-07
山东旱情调查报告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