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怎么学(共15篇)
1.初中数学怎么学 篇一
1、会听
听课要会听,不是你集中经历去听就行,而是要结合自己预习时自己所突破不了的知识去听,做到有的放矢,如果采用小组探究形式学习,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小伙伴之间要取长补短,把重点和难点知识把握好,做到当堂课的内容一定要当堂消化理解,不要欠债。
2、会记
数学课往往涉及到很多,这些都是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依据,要求学生对概念、定理、公理、公式等进行熟记,并逐渐养成归纳、整理的好习惯,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上课做笔记不是简单的记录老师的板书,而是要把老师所讲的知识点、解题技巧和容易犯的错误进行分类整理,还要做到经常回顾,加深理解和记忆。
3、会练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只把概念、定理、公理、公式等进行熟记还不够,有时无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减少运算中出现的错误。此环节要求学生做题要快,准确率要高,书写干净利落。让学生养成学习中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初中数学怎么学 篇二
一、英语课堂上过多地强调情景的创设, 甚至是为了情景而情景, 以至于产生虚假的情景
很多老师抱着在这样的情景中给孩子们以自然习得英语的期望, 原本就是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在40分钟的英语课上, 老师用外语授课的时间到底有多少, 学生能开口说外语的时间又有多少?有多少学生的家庭有外语环境, 有多少学生父母懂外语, 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或被动接触外语的机会又有多少?我们尽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小学英语教学观摩课, 在这些观摩课上英语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天衣无缝, 听说读写的操练样样俱全, 加上朗诵, 短剧, 多媒体演示, 教学者为之兴奋, 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 在一年365天的外语教学中, 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这本账, 从事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心中应该是很明白的。
二、英语教学应较多地采用认知法, 而不是直接法
直接法即大量接触真实的语言, 进行真实的交流, 靠大量重复模仿, 强化记忆, 养成习惯。视听法、听说法、交际法都属于直接法。以直接法为主进行教学, 一定要有语言环境, 要有高水平的师资, 班额要小, 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机会要多。认知法不排除模仿, 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 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理性思维, 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知识, 掌握语言规则, 指导听说读写, 举一反三,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英语在中国是外语, 中国学生学英语, 不论是小、中、大学, 都不能采用二语教学类型, 而要以语言知识为拐杖, 在运用经验学习的同时, 要注意理性认知;对于小学生尤其要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语言学习能力, 不能排斥语言知识。
而在我们现实的小学英语教学中, 有限的师资力量, 教师水平相对低下, 语言环境缺乏, 大规模的班级授课, 都告诉我们直接法的教学不适合目前小学英语的教学实际。
三、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 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 但不能单靠唱歌游戏去学习, 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了学习英语。小学生学习英语不是英美的移民学习英语, 只有不断学到语言知识, 提高语言能力, 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才可能培养持久的兴趣。而目前小学生每周只有100多分钟的英语课, 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 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 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 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 多学习语言规则, 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 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 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 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能培养学习能力, 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不断反思, 集体讨论, 积极了解信息是我们现代教师必须做到的功课, 我们的不断积累和成长才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进步。
3.初中数学怎么学 篇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激发兴趣;积极性;主动性;民主性;有效性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需求的是会学习的人、掌握学习方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怎样让学生学习数学,教师应如何上好数学课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一些相关故事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好不要讲”某某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会厌烦,找一些与实际有关的例子,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提高趣味性。初中数学的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许多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这些理论知识。但是理论的讲解的话,会显得枯燥乏味,我们在其中可以适当拥有一些趣味的实践操作来教学。比如在讲到如何求“四边形面积”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们理解任意的四边形的面积都可以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此时我们可以在课前准备几张后纸片,然后用剪刀把纸片裁剪出各种各样的四边形,然后在课堂上可以现场让同学们用剪刀把四边形裁剪成两个三角形。这样联系生活经验的教学,可以把枯燥乏味的理论,转换为生动的亲自操作,很自然地吸引同学们注意力,让同学们学会了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管是谁,成就感的获得会帮助他学习或思考的积极性,在我看来,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留太多的作业不是十分必要,相反,给学生们多一些预习时间就十分必要了,因为,经过预习,学生会一定程度的了解下一堂课的内容,而老师在上课时所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并不完全是教。课堂上多提问一些看书就能得到答案的问题请学生回答,回答正确要予以表扬,回答不上来也不要批评。这样就能给予学生一定的成就感,也就渐渐的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讲课时要别出心裁,与时俱进,要了解学生时下关心的话题,并与课堂教学挂钩,贴近学生的思考角度,并加以正确引导。这样,,教学才能显得具有艺术性,从而使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注意情感教育。初中生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的是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学生接受教师,那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习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学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从而肯定学生的优点,奠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三、在数学教学中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拘泥于课本,辅导类资料,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同化新的知识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稳定情况。数学知识前后联系非常紧密,环环相扣。一环紧扣着一环。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时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要从纵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连接延伸的,从横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沟通联系的,从而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不同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时要做到几点: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推陈出新,激活旧知,缩短新旧知识的距离,为学习新知作好准备;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出新知的生长点;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为学生主动建构,架桥铺路。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习惯。
四、在数学教学中实现课堂的民主性
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没有主动参与,只有被动接受,就没有民主可言。相反,如果没有民主,学生的参与就不是主动性参与,而是被动的、消极的参与。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应形成一种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尊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做到平等,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不会出现有的学生被冷落,被讽刺,甚至被耻笑的现象。在提问时,应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这样才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空间,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展开想象,才能畅所欲言。在课堂上,老师应不只关注“优等生”,而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困生”和“学优生”同时享有尊严和拥有一份自信。特别是发现到一个学困生在举了手时,应及时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发言,学生在发言中,虽然有时不能把问题完全解决,老师也要充分的肯定这个学生的成绩和能够大胆发言的勇气。
五、在数学教学后反思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反思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作用,诸如改善教案设计的状况,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水平,提高教师个人的能力水平,而且具有一些新的作用。这些新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反思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更加关注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是教学反思有助于凝练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 三是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主动反省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实现教学行为与教育教学观念的统一,加速自己的教师专业化进程。理想的课程只有经过课程实施变成学生习得的课程,才能真正有效。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般是指,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其核心在于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在这里,所谓“最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通常是指教学的实际效果至少不低于同类的一般水平。当前倡导的“ 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 实际上在于倡导教学要 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在这里,有价值是回答了教学是否做了值得去做的事情,而教学的价值体现在是否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有效果回答了教学是否做对了应该做的事情,教学的效果体现在达成了学习者所要实现的目标;有效率回答了教学是否做到了尽可能的好,教学的效率体现在学习者用最少的投入达成最佳的效果;有魅力回答了教学是否有长久深远的感染力、穿透力与亲和力,教学的魅力体现在实际的教学能吸引学习者继续学习。
4.初中生怎么学好数学 篇四
专攻大题的技巧
之前一位学生蔡珍同学说,高考模考时,数学成绩始终在120~130分之间徘徊,心中很苦恼。她向我请教该怎么办,我沉思了一阵,说:“你最近的成绩稳定在120~130分之间,下一步要争取稳定在130分以上。既然你觉得选择题、填空题已游刃有余,那么不妨专门练一下大题,提高解难题的能力。要知道好多同学拿不到高分得原因就是后面压轴题扣分了。”
蔡珍同学听了我的话后,立即买了一本包括16套题的数学书,只做大题,收获很大,如此复习,蔡珍同学的数学成绩一下子提高10~20分。
5.初中数学要怎么进行有效学习 篇五
一、指导学生读
目前初中新生学习数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书,他们往往是死记硬背。比如在学习了平方根概念时,同学们都知道“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一个正数有正、负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可是在做判断题时,4是16的平方根;16的平方根是4()。这两道判断题的前面一道总是做不对,后面一道到是都能做对。”因为他们更熟悉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却不能很好地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就因为没好好读懂平方根概念,这使初一新生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因此,重视讲法指导对提高初中新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地读,即根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再次带着研究者的态度去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读“懂”,并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识结构,当学生掌握了这三种讲法,形成习惯之后,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了。
二、指导学生听
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大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培养学生学习思想专注、专心听讲,激活其认识结构,并使学生的信息接收与教师的信息教授协调一致,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其次,要培养学生会听,注意听教师每节课强调的学习重点,注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揭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一节课最后的小结,这样,让学生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使其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三、指导学生思考
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之间的“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同化”或“顺应”的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①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会思考;②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③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善思;④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还有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四、指导学生写
初一新生在解题书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这主要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大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在教学中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易犯的错误。
五、指导学生记
教学生如何克服遗忘,以科学的方法记忆教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初中新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学中,首先要重视革新教学方法,抛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结合数学实际,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
怎么进行初中数学学习
一、多看
主要是指认真阅读数学课本。不能只看皮毛,不看内涵,阅读可以分以下三个层次:课前预习阅读、课堂阅读、课后复习阅读。预习课文时,看课本中的关键知识、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可以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推理。重点知识可在课本上批、划、圈、点。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还能帮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有重点地听讲。预习时,只对所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吸收,因此在上课时有必要对预习时所做的标记和批注,结合老师的讲授,进一步阅读课文,从而掌握重点、关键,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既可解决在预习和课堂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又能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一节课后,必须先阅读课本,然后再做作业;一个单元后,应全面阅读课本,对本单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概括,写出知识小结,进行查缺补漏。
二、多想
主要是指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的方法。独立思考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敢于思考、勤于思考、随读随思、随听随思。在看书、听讲、练习时要多思考;善于思考。会抓住问题的关键、知识的重点进行思考;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而且要把想和看结合起来。我们看例题,在读了题目以后,可以自己先大概想一下如何做,再对照解答,看自己的思路有哪点比解答更好,促使自己有所提高,或者自己的思路和解答不同,也要找出原因,总结经验。
三、多做
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多做练习,但有的同学多做练习能学好,有的同学做了很多练习仍旧学不好,究其因,是“多做练习”是否得法的问题。后者只做不思,不能起到巩固概念,拓宽思路的作用,而且有“副作用”:把已学过的知识搅得一塌糊涂,理不出头绪,浪费时间又收获不大,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是要大家在做了一道新颖的题目之后,多想一想:它究竟用到了哪些知识,是否可以多解,其结论是否还可以加强、推广,等等,还要真正掌握方法,切实做到以下三点,才能使“多做练习”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1.必须熟悉各种基本题型并掌握其解法
课本上的每一道练习题,都是针对一个知识点出的,是最基本的题目,必须熟练掌握;课外的习题,也有许多基本题型,其运用方法较多,针对性也强,应该能够迅速做出。许多综合题只是若干个基本题的有机结合,基本题掌握了,不愁解不了它们。
2.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重题目所体现的出的思维方法,以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势
数学是思维的世界,有着众多思维的技巧,所以每道题在命题、解题过程中,都会反映出一定的思维方法,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注重这些思维方法,时间长了头脑中便形成了对每一类题型的“通用”解法,即正确的思维定势,这时在解这一类的题目时就易如反掌了;同时,掌
握了更多的思维方法,为做综合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多做综合题
综合题,由于用到的知识点较多。做综合题也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效的有力工具,通过做综合题,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所在,弥补不足,使自己的数学水平不断提高。“多做练习”要长期坚持,每天都要做几道,时间长了才会有明显的效果和较大的收获。最后明确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如果识记不清或对以前学过的例题产生了遗忘,要不惜时间去翻阅、分析、记忆。
四、多问
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呢?第一,要深入观察,逐步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第二,要肯动脑筋,发现问题后,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仍得不到解决时,应当虚心向别人请教,向老师、同学、家长,向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比自己强的人请教。只有善于提出问题、虚心学习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上的强者。
五、多复习
掌握复习方法,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复习巩固应注意掌握以下方法。
第一,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趁热打铁”,当天学习的功课当天必须复习,无论当天作业有多少,多难,都要巩固复习,一定要克服不看书复习就做作业,做不起再翻书,把书当成工具书查阅的不良习惯。
第二,广泛采用综合复习方法,即通过找出知识的左右关系和纵横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提高,这种方法既适用于平时复习更适用于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和毕业复习。综合复习具体可分“三步走”:首先是统观全局,浏览全部内容,通过唤起回忆,初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印象,其次是加深理解,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是整理巩固。
6.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怎么设计 篇六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动画演示情景激趣
多媒体演示: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大人上去,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创设情境,从“等”过渡到“不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立足实际引出新知
问题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km,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然后小组反馈交流结果.
最后,老师将小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学生没有讨论出来的思路老师进行补充)
1.从时间方面虑:
2.从行程方面: >50
3.从速度方面考虑:x>50÷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习惯,使他们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梳理与补充,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紧扣问题概念辨析
1.不等式
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
设问2:能否举例说明?
由学生自学,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比如:<,>50, x>50÷都是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
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设问2:不等式的解是唯一的吗?
由学生自学再讨论.
老师点拨:由x>50÷得x>75
说明x任意取一个大于75的数都是不等式<,>50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
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
设问2:不等式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由学生自学后再小组合作交流.
老师点拨:不等式的解是不等式解集中的一个元素,而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所有解组成的一个集合.
4.解不等式
设问1:什么是解不等式?
由学生回答.
老师强调:解不等式是一个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有计划、有条理地设计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老师再适当点拨,加深理解.
(四)数形结合,深化认识
问题1:由上可知,x>75既是不等式<的解集,也是不等式>50的解集.那么在数轴上如何表示x>75呢?
问题2:如果在数轴上表示 x≤75,又如何表示呢?
由老师讲解,注意规范性,准确性.
老师适当补充:“≥”与“≤”的意义,并强调用“≥”或“≤”连接的式子也是不等式.比如x≤ 75 就是不等式.
设计意图:通过数轴的直观让学生对不等式的解集进一步加深理解,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五)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什么是不等式?
2、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3、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它与不等式的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交流心得,不断积累学习经验.
(六)布置作业,课外反馈
教科书第119页第1题,第120页第2,3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六、目标检测设计
1.填空
下列式子中属于不等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x +7>②x≥y
② + 2 = 0④ 5x + 7
设计意图:让学生正确区分不等式、等式与代数式,进一步巩固不等式的概念.
2.用不等式表示
①a与5的和小于7
②a的与b的3倍 的和是非负数
③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它的周长不超过160cm,求x满足的条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既要正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大于(小于)、非负数(正数或负数)、不超过(不低于)”等等,正确选择不等号,又要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的实际意义.
3.填空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
①x=5是不等式 x -2>0的解
②不等式x - 2>0的解为 x =5
③不等式 x - 2 >0的解集为 x =5
④不等式x - 2 >0的解集为 x>2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区别与联系,并且理解数学中的从属关系与包涵关系.
4.选择
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x>-3
B.x≥2
C.x≤5
D. 0≤x≤10
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理解空心圆圈与实心圆点的意义,并且能正确确定方向.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三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整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整式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概念,是今后学习分式、二次根式、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经历由数到式的过程,体现由特殊(具体)到一般(抽象)的数学思想,对发展符号意识有非常意义。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表示。由于字母表示数,因而字母可以和数一样参与运算,这正是理解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的核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需结合具体的情境,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寻找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依据数量关系用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主要学习的是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学生习惯用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数”到“式”的过程,是一个抽象的过程。虽然小学学过用字母表示数,但是七年级学生符号意识薄弱,分析问题能力有待提高。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对于如何分析问题、寻找相关数量、确定数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学生会感到困难。再者我校学生基本素质不高,应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留有充分时间思考,讨论。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发展符号意识。
三、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的关系,并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感受其中“抽象”的数学思想。
四、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展示青藏铁路的一张图片,感受那里寒冷的天气引出青藏铁路冻土地段的行程问题
师:同学们有谁去过西藏吗?你听说过青藏铁路吗?青藏铁路是世界上线路最长、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自豪感。引出课题。
(二)初步感受
问题: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根据已知数据求出列车行驶的路程.
(1)2 h行驶多少千米?3 h呢?t h呢? 8 h呢?
(2)如果用v表示速度,列车 t h 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你还能举出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的例子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回答后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字母可以表示数用来表示数
注意:(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将乘号写作“· ”或省略不写; (2)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在前;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范例感受字母可以表示数,字母可以参与运算,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我们以前还学习过哪些这样的字母表示的运算律。使学生加深对公式和运算律的理解并通过对比使学生充分感受字母表示数的优点。
(三)重难点突破
问题: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呢?
例一
(1)苹果原价是每千克p元,按8折优惠出售,用式子表示现价;
(2)某产品前年的产量是n件,去年的产量是前年产量的m倍,用式子表示去年的产量;
(3)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和宽都是a cm,高是h cm,用式子表示它的体积;
(4)用式子表示数n的相反数.
解:(1)现价是每千克0.8p元;
(2)去年的产量是mn件;
(3)包装盒的体积是:a·a·h cm3 即a2h cm3
(4)数n的相反数是-n
师生活动:学生先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学生代表板演展示,再有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熟悉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参与运算,为形成单项式的概念做铺垫。
例二
(1)一条河的水流速度是2.5 km/h,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v km/h,用式子表示船在这条河中顺水行驶和逆水行驶时的速度;
(2)买一个篮球需要x元,买一个排球需要y元,买一个足球需要 z 元,用式子表示买 3个篮球、5个排球、2个足球共需要的钱数;
(3)如左下图(图中长度单位:cm),用式子表示三角尺的面积;
(4)右下图是一所住宅的建筑平面图(图中长度单位:m),用式子表示这所住宅的建筑面积。
解:(1)顺水行驶和逆水行驶的速度分别是(v+2.5)km/h,
(v-2.5)km/h;
(2)买3个篮球、5个排球、2个足球共需要(3x+5y+2z)元;
(3)三角尺的面积(单位:cm2)为(1/2 ab-∏r2)cm2
(4)这所住宅的建筑面积(单位:m2)为(x2+2x+18)元.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下各个击破。
师生共同归纳:字母可以和数一样进行运算
注意:(3)带单位时,适当加括号.
(4)除法写成分数的形式。
设计意图:
进一步熟悉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字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字母可以象数一样进行运算,为形成多项式的概念进行铺垫。
例三
观察下列各式:x ,2x2,3x3,4x4,… ,
按此规律,第n个式子是 。
师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规律,并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一般结论。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含有字母的数学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简洁性、必要性和一般性。
(四)巩固提升
问题:你能给以上这些式子赋予新的含义吗?
师生活动:教师举例说明比如:如果p表示我们班的人数,我们班80%的同学喜欢上数学课,那么0.8p 就可以表示我们班喜欢数学课的人数。学生思考、交流后发言
五、练习检测
(1)5箱苹果重m kg,每箱重 kg ;
(2)一个数比a的 倍小5,则这个数为 ;
(3)全校学生总数是x,其中女生占总数52%,则女生人数是 ,男生人数是 ;
(4)某校前年购买计算机 x 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则学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 台;
(5)某班有a名学生,现把一批图书分给全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4本,还缺25本,则这批图书共 本;
(6)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为a,个位上的数字b,则这个两位数为 .
师生活动: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评价总结注意(5)带分数化假分数
设计意图:进一步提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能力。
六、小结作业
小结(1)本节课学了哪些主要内容?
(2)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教科书
习题2.1的第1题,第2题,第7题.
7.初中数学怎么学 篇七
那么, 台湾初中语文会考怎么考呢?现就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做些分析。
一、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的基本题型与考测要点
(一) 基本题型
“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中共有49道题, 分三个题型, 一是“单题”, 二是“题组”, 三是“作文”。49个题目中, 只有作文是主观表达, 别的48道题 (单题34题, 题组14题) 清一色的都是单项选择题。
单题, 就是一个一个独立的单项选择题。从第1题到第34题, 都是单题。
题组, 就是给一段语言材料, 然后针对这段语言材料, 完成两至三道单项选择题。所给的语言材料都不是整篇文章, 而是文章中的一部分, 很短小, 不长。从第35题到48题属于题组, 共六个题组14道题。
作文, 即第49题, 是一篇命题作文, 题目叫《从那件事, 我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 除了文题之外, 还有一段不足200字的提示性说明文字。
(二) 考测要点
全卷除作文以外共48道题。考测要点大致状态分析如下:
二、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的基本特点
(一) 试题内容混杂编排
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从题目类型上看, 分为三大部分, 即单题、题组和作文, 非常简明;从题目内容上看, 考测点比较多样。然而, 单题部分34个题目并不是按照字、词、句、段这样的一般顺序来安排, 而是无序编排、非常随意的。比如, 第4题是关于词语辨析运用的题, 第14、17、21、24、31题, 也是关于词语辨析运用的题;第13题是关于成语的题, 第16题也是关于成语的题;关于字音的一道题竟放在第27题。
(二) 没有考测古代诗文背默
在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中, 并没有专门考测古代诗文背诵的试题。
(三) 除作文外, 均为客观题
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与大陆中考卷明显的不同处还表现在, 除了作文 (第49题) 是主观题以外, 别的所有题目 (第1-48题) 都是客观题, 即单项选择题, 无论是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测, 还是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测一律采用单项选择题。
由于主客观题的比例不同, 因此, 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的题量达49题。
(四) 重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测
从表1就可以看到, 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特别重视对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测。
首先, 从题量的比例上看, 语文基础知识与句段材料理解主要考测学生的“双基”, 占了34题, 而单列的阅读理解题只占14题。其次, 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中涉及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点比较多, 比如, 成语运用、词语辨析、错别字判别、看图拟题、字音辨别、故事寓意概括、词性运用、句子简洁判别、语法基础、信息提取、对联理解、诗文句段理解、诗句结构理解、提炼观点等等。再次, 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 多用比较性理解判断的表述方式来出题。在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中, 用“与下列何者最接近”来设问的题目就有11道题, 占五分之一多。
(五) 阅读理解多取片段
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中的“题组”类似于大陆中考卷中的阅读理解题。但不同的是, 卷中所选文章全为片段, 共选取了六个片段, 每个片段两至三道题, 共14道题。这样, 学生在答卷时阅读时间宽裕, 所以, 题量就大, 考测的知识点就多些。
(六) 考测多关注语文素养
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的试题设计, 总体上说, 形式比较巧妙灵活, 又多取材古代诗文, 所以, 虽是选择题, 但还是能够考出学生的语文素养状态的。
(七) 联系生活, 题目灵活
请看一个例子:
16.下列各组对话中使用的词语, 何者完全正确?
(A) 甲:“请问令堂高寿几何?”乙:“家母屑龙, 今年贵庚七十。”
(B) 甲:“请问贵姓?府上哪儿?”乙:“敝姓吴, 府上在台中市。”
(C) 甲:“明天郊游, 令姊能去吗?”乙:“家姊有事, 无法参加。”
(D) 甲:“初次来到贵宝地, 请多指教!”乙:“欢迎光临贵宝地。”
这样的试题, 紧密联系生活, 不仅灵活多变, 而且富有语文内涵, 很值得称道。
(八) 作文试题朴实
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是《从那件事中, 我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这个题目不仅朴实, 而且贴近初中学生的成长实际, 更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可以这样说, 写作的本身就是一次心灵的淘洗。
三、台湾初中语文毕业会考试卷的启示
(一) 要尊重存在, 取长补短
应该说, 台湾卷重客观选择, 试题内容编排随意性大, 无古代诗文背诵, 特别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测等。作为借鉴, 我们要以尊重的姿态取长补短, 积极扬弃。
(二) 要多方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在多方位多角度考测学生语文的基本能力方面是优于大陆中考卷的。这一点, 很值得我们学习。虽然说, 一份试卷不需也不必面面俱到地把知识能力点都设计出试题来考查, 但是, 可以通过不同的年份的变化来实现对不同知能点的考查, 以此来“指挥”一线教学, 不让一线教学走偏。
(三) 要更加注重语文素养的考查
台湾的会考试卷旨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 通过这些试题, 导引语文教学, 导引学生积累, 导引学生思想, 从而起到评价与促进的双重效应, 更大可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8.怎么上好数学练习课 篇八
1. 紧扣知识的结构,进行有层次的练习
学生的技能大多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而练习又是学生的一项经常性的学习活动。在练习课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将知识的自然结果有层次地巧妙地反映于学生的认识中,逐步形成认识结构。我根据练习内容把一节练习课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四个层次即:知识的再现阶段——知识的巩固深化阶段——知识的运用阶段;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深化练习——拓展练习。并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注意提高培养学生的认识水平、理解水平、熟练运用水平和创造水平。练习课不像新授课那么有“新鲜感”,又不像复习课那么有“成就感”,要让练习课上出“风采”就得改变传统的“教师出题,学生做题”的练习课模式,需要根据不同的练习内容和特点,重建练习课的课堂生活。例如:在教混合运算的练习课中,我根据练习内容和要求进行四个层次的练习,先是一组基础练习。
如:先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包含有哪些运算,再说说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最后算出结果(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式题进行计算):
47-12+547+12-5
6×3+5050-6×3
7+54÷654÷6-7
15-7×2 (15-7)×2
计算本身是枯燥无味的,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做,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也节省了时间。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充分张扬个性,激发了兴趣。通过这组练习,学生得到知识的再现,回顾了新知识,并帮助学生领会、理解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了避免学生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知识,避免形成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紧接着进行下面一组变式练习。(改错)
我是小裁判(改错):
3+5×730-10+4(3+9)÷3
=8×7=30-14=3+3
=56=16 =6
这一组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他们的观察得出结论:进行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下面四点步骤:一看:几种运算;二想:运算顺序;三算:分步计算;四查:计算正误。再次是进行深化练习。
621
要求:不改变三个数的位置,添上不同的运算符号,能按指定的顺序计算。(一、二组同学写出只有加减法的式题,三、四组同学写出先乘除后加减运算顺序的式题)
这组练习是给学生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也是大显身手的时候,能写几个道就写几道。小学生喜欢被人表扬,所以老师一说写得越多越好,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而且汇报时整个课堂很活跃,把课堂推入了高潮。趁热打铁,紧接着就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
玩“算24点”游戏,要求:4人一组,每次出4张牌,添上运算符号或( ),每个数字只用一次,算出的结果是24。
这样既巩固了计算方法,又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分析、理解、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2. 把握学情,合理组织练习
根据小学生的兴奋点容易转移,兴趣极易激发又极易改变的特点,在练习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基本练习——回顾——深化练习——课堂小结——游戏等几个环节,把握好学生情趣,科学地组织练习。
2.1 练习课中合理地处理练习时间和练习形式:课中,采用了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的形式。先让学生练习,然后进行指导性的小结、评估、强调,不断强化知识,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充分利用“反馈”在练习课中的作用,在每次练习后进行及时反馈信息,给予不同方式的表扬和鼓励,及时纠正。这样,调动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学习动机。
2.2 正确处理教与学,知与情,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在练习课教学过程中,每组练习后,我注意到了抓住练习课的重难点和该组的练习要求。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如:学生的学习反应突然“跳笼”,超越老师的预设与估计,即对原有课堂预设流程的偏离、断裂、肢解。这时老师就必须从容地面对这种生变,及时地调整教学的方向、重点和要求,使教学在更加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要求的层次上继续运行,促进学习和生成和学生的发展。
3. 练习课的设计必须“依纲靠本”,不能脱离教学实际
我们在备“课”的同时更要备“人”。备课中我们更强调了一种预设,教师从整体上把握练习过程,根据课前的预设引领学生的思维,有序展开练习。比如习题要适当、习题的类型尽量多样化,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等等,高质量的预设更体现出教师是组织者的功能。备“人”中我们更强调了一种流变与生成,学生在哪个环节会出现什么情况,相应地教师如何去指导帮助,突出了教师的随机应变,当出现与预设产生矛盾时,作为教师必须有“生本意识”。
9.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怎么写 篇九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怎么写
(一)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从知识结构上看,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从学生们认知结构上看,它把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架起了几何与代数之间的桥梁;
勾股定理又是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及八年级学生们的认知水平我确定如下学习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其中【情感态度】方面,以我国数学文化为主线,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
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限于八年级学生们的思维水平,我将面积法(拼图法)发现勾股定理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我将引导学生们动手实验突出重点,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 分析,归纳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的思想意识对于勾股定理的得出,需要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数学结论。但学生们在这一方面的可预见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从而形成困难。
三、教学与学法分析
教学方法
叶圣陶说过“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老师利用几何直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们由浅入深的探索,设计实验让学生们进行验证,感悟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
学法指导
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们,老师鼓励学生们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们亲自感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过程
首先,情境导入 激问设疑
给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调动学生们兴趣,启迪学生们思维,激发学生们创新热情和和情感体验。是学生们带着好奇心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其次,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依照数学知识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我设计如下三个活动。
1.追溯历史 解密真相
让学生们欣赏传说故事:相传2500年前,毕达格拉斯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通过故事使学生们明白: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多数都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发现和研究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也对学生们进行了学习方法指导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通过对地板图形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关系的探究,让同学们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学习这种研究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利用学具去尝试解决,力求让学生们自己探索,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尽量学习更多的方法。
这里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图
1、图
2、图3,让学生们计算每个图中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注意:学生们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正确合理,各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然后通过探究S1、S2、S3之间的关系,进而猜想、发现得出勾股定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们主动参与探索,感受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也有利于突破难点,让学生们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的思路,让学生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这对以后的学习有帮助。
从上面低起点的问题入手,有利于学生们参与探索。学生们很容易发现,在等腰三角形中存在如下关系。巧妙的将面积之间的关系转化为边长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转化的思想。观察发现虽然直观,但面积计算更具说服力。将图形转化为边在格线上的图形,以便于计算图形面积,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们会想到用“数格子”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对于下一步探索一般直角三角形并不适用,具有局限性。因此我引导学生们利用“割”和“补”的方法求正方形C的面积,为下一步探索复杂图形的面积做铺垫。
3、自己动手,拼出弦图
让同学们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四个全等的边长为a、b、c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小组活动,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但有一个前提是所拼出的图形必须能够用等积法证明勾股定理。此时已经是把课堂全部还给了学生们,让他们在数学的海洋中驰骋,提供这种学习方式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加开阔,更加自主,更方便于他们到广阔的海洋中去寻找宝藏,学生们们拼得很好,并且都给出了正确的证明,在黑板上尽情地展示了一番。
突破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束缚,探索在一般情况下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存在这一结论呢?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在求正方形C的面积时,学生们将展示“割”的方法,“补”的方法,有的学生们可能会发现平移的方法,旋转的方法,对于这两种新方法老师应给于表扬,肯定学生们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们的类比、迁移以及探索问题的能力。
以上三个环节层层深入步步引导,学生们归纳得到命题,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合情推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感性认识未必是正确的,推理验证证实我们的猜想。
合作交流,讲述论证
教材中直接给出“赵爽弦图”的证法对学生们的思维是一种禁锢,我创新使用教材,利用拼图活动解放学生们的大脑,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证明勾股定理。这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给学生们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们的思维在相互讨论中碰撞、在相互学习中完善。同时我深入到学生们中间,观察学生们探究方法接受学生们的质疑,对于不同的拼图方案给予肯定。从而体现出“学生们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学生们会发现两种证明方案。
方案1为赵爽弦图,学生们讲解论证过程,再现古代数学家的探索方法。方案2为学生们自己探索的结果,论证之巧较方案1有异曲同工之妙。整个探索过程,让学生们经历由表面到本质,由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发掘过程,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对比“古”、“今”两种证法,让学生们体会“吹尽黄沙始到金”的喜悦,感受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自豪感。老师对“勾、股、弦”的含义以及古今中外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做一个介绍,使学生们感受数学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我按照“理解—掌握—运用”的梯度设计了如下四组习题。
(1)体会新知,初步运用(2)对应难点,巩固所学;(3)考查重点,深化新知;(4)解决问题,感受应用
最后、温故反思 任务后延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我鼓励学生们从“四基”的要求对本节课进行小结。进而总结出一个定理、二个方案、三种思想、四种经验。
然后布置作业,分层作业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们的理念。
五、板书设计
板书勾股定理,进而给出字母表示,培养学生们的符号意识。
六、学习评价
本课意在创设和谐的乐学气氛,始终面向全体学生们,“以学生们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们的主体性,给学生们留下最大化的思维空间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回归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式教育,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操,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老师帮助学生们去理解和转化,而更多时候需要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尝试,得出正确结论。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怎么写
(二)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矩形是在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积累一定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这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既是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特殊平行四边形提供了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也为今后学习其它有关知识奠定了基础,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及本课内容的特点,运用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们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技能:
1.理解矩形有关概念,根据定义探究并掌握矩形的有关性质。
2.了解矩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根据矩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1.经历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们合情推理意识,掌握几何思维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根据矩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应用,培养学生们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几何直觉向思维逻辑转化的习惯,进一步体会类比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们观察、实验、分析、交流,引出矩形的概念,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收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情感态度: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让学生们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的乐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们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以及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们的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矩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矩形的特殊性,探究矩形特殊性质。
四、教法及手段:
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们的特点及教学的要求,采用老师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使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PowerPoint,几何画板)、实物投影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本课的设计环节如下: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动手操作 得出定义、引导探究 得出性质、运用新知 解决问题、归纳小节 巩固新知、分层作业 学有所得。
在本课各个环节设计中力求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问题生活化
设计中我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标要求。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活动1我展示给同学们一张校园门口的照片,让同学们感受生活中到处传递着数学信息,通过观察、搜集并分析熟悉的图形,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引出活动2;性质应用中计算电视屏幕的大小,也是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问题,有的学生们还不知道电视的大小是指的对角线的长短,通过这道题目,让学生们了解到生活的常识,也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而且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
2、创设自主探究情境,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
矩形定义的探究,学生们拿出自制平行四边形学具,分组活动,通过学生们观察、实验、分析、交流,引出矩形的概念,把平行四边形的演变过程,迁移到矩形的概念与性质上来,明确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并通过学生们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们感受数学美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矩形性质的探究是让学生们类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通过观察、测量、分析、证明等手段,让矩形的性质在活动中“浮出水面”.活动中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们。我在评价中对活动积极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增强学生们创造的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性质1是学生们小组交流完成的证明。而性质2要求学生们认真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在此基础上请一个学生们上黑板板书,其余学生们观察其板书正确与否。培养几何直觉向思维逻辑化转化的习惯,培养学生们发散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活动中让学生们充分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同时也积累了良好的学习经验。
3、训练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们严谨的解题习惯。
本节课新知应用环节,我设计了3个题目。练习1是性质的定义的直接应用,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引导学生们进一步发现与矩形中所包含的基本图形,从而让学生们感受矩形与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有密切的关系,让学生们体会知识的联系与延伸,培养几何直觉向思维逻辑转化的习惯,培养学生们发散思维能力。例题的设计是让学生们体会性质应用的同时规范学生们的解题步骤和格式,让学生们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练习2是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们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做到学用结合,培养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的热情和情趣。
4、教学活动中注重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首先根据不同学生们的智力、能力、基础不一,把学生们编排成探究小组,在探究中注重组内帮带,以互帮互助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们共同提高,其分组的原则是:数学成绩优秀的,组织能力强的、动手能力强的、成绩中等的、基础差的。其次是作业的设计体现的是层次性。我把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种。必做题较基础,可以发现和弥补课堂学习的遗漏和不足。备选题则仅供学有余力的学生们选用。另外数学日记是帮助学生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培养学生们善于总结和反思的习惯。
5、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节课是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给学生们以直观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们观察、表述、归纳的能力。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10.初中英语怎么学 篇十
Wind and rain,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ten years grinding a sword. Use our own wisdom to achieve dreams.
2、对生活微笑吧,这样,你能察觉它的美。
Smile at life, so you can perceive its beauty.
3、人的潜能是一座无法估量的丰富的矿藏,只等着我们去挖掘。
Human potential is an inestimable and abundant mineral resource, waiting for us to dig.
4、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带给别人信心。
A person can bring confidence unless he is confident.
5、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借口。
Successful people find ways, and those who fail find excuses.
6、真正的伟人往往是平凡的;他们的行为既不做作,也不虚饰。
The great men are often ordinary; their actions are neither pretentious nor ostentatious.
7、知识是座宝库,而勤奋就是开启宝库大门的钥匙。
Knowledge is a treasure house, and diligence is the key to open it.
8、勤奋不是万能的,离开勤奋是万万不能的。
Diligence is not everything. It is impossible to leave diligence.
9、我们需要更多的练习,_是相当清楚的。
We need more practice, which is quite clear.
10、尽平时最大努力,争中考最好成绩。
Try your best and strive for the best results in the middle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11、战胜自己等于战胜了最强大的敌人。
To conquer oneself is to defeat the most powerful enemy.
12、拼一个秋冬春夏!赢一生无怨无悔!
A autumn winter, spring and summer! Win a life without complaining!
11.中考数学怎么复习更有效 篇十一
第一阶段:强化基础训练,构建知识体系
这一阶段的复习是整个中考数学复习的基础,是关键阶段,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梳理全部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体系。教学中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①将数与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统计、概率;②将图形与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等。并且要做到:
(1)以《数学课程标准》及《赤峰市中考数学考试说明》为指针,明确考试方向。学生通读加精读,“读薄”教材,理解、识记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并总结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区别,进而在自己的头脑里建立知识网络。
(2)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有时复习会陷入“题海战术”,要想避开这个泥潭,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方法、轻解题,注重归纳总结。教师教学时有必要对教材中的重要例题、习题进行变式、引申、拓展和总结,不搞题海战术,重视对习题的分类、归纳和反思,达到“做一题,得一法,会一类”的目的。
(3)对作业和考试卷的批阅要及时,切忌不批阅就讲评作业和试卷。讲评时,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而精,要有针对性,一要讲透,二要展开,三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蜻蜓点、就题论题。
(4)采取学案形式教学。学案编写模式要做到:①知识点回顾,通过填空形式让学生独立回忆知识点,或通过例题达到回忆的目的;②在回顾知识点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知识框图;③基础达标练习(A层)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以便教师课内批改反馈,注意控制量和难度,尽量在一节课内完成;④能力提高训练(B、C层)是一种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思维拓展的训练,数量不宜多。
(5)“精选题、精做题、勤总结、记规律”。
第二阶段:强化专题训练,提炼数学思想和方法
这一阶段的复习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巩固、延伸和提高,以“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策略和应试技巧为主线,围绕典型问题和中考热点问题,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恰当地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对专题训练可以这样划分:数与代数式;方程、方程组及应用;不等式、不等式组及应用;函数概念、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应用;线段、直线和角;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解直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统计与概率等。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具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要求做到:
(1)专题的选择要准,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要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在教学中,要采取不同训练形式:一方面经常改变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证明题等交换使用,另一方面改变题目的结构,如变更问题,改变条件等。也可适当进行题组训练:用一定时间对一方法进行专题训练,能使这一方法得到强化,学生印象深,掌握快、牢。
(2)专题复习要适当拔高,难点要突破,对学生做到精当辅导,分类进行。
(3)重反思,防粗心,注重错题分析,建立备忘录。应注意:①培养学生在一个知识板块复习结束后,自我反思: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什么基础知识和方法?解题时哪些步骤易出错?难点何在?我是如何突破的?②培养学生随时记录,随时整理,随时翻阅的习惯。
(4)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
第三阶段:强化综合训练,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这一阶段复习是加强综合训练,注意解题规范,注意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具体做法:从中考卷或课本中选题,编制与中考数学试题完全接轨的、符合新课程标准及命题特点和规律的、高质量的模拟试卷进行训练,每份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要及时批改,重点讲评,讲解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感悟概念、定理和规律。要求做到:
(1)多做模拟训练,提高解数学综合题的能力。有意识地注意加强“审题”、“分析”、“表述”、“检验”、“总结”这“解题五步骤”的训练。具备把综合题拆成基本题;把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的能力。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和答题速度、节奏、经验等方面的积累训练,训练考试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寻求不同的解法,即“一题多解”。
(2)规范化训练。教师对学生答题时常见问题要了如指掌并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3)用好“错题本”,攻克薄弱点。编制“错题本”深入纠错,是复习中常用的方法。把每次考试中不会做的题、做错了的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记在“错题本”上,并且经常拿出来看一看、想一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这样不断纠错,不断反思,学生解题能力提高得就越快,信心也就越足。
12.初中数学怎么学 篇十二
一、数学试题的思维开放性
数学试题的思维开放性问题是指题目中所提供的条件不是单一性, 更多的是靠学生利用不完备的要素去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在思考中能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 相对于固定式条件要素齐全、结论唯一的封闭性练习题而言的, 思维开放性问题产生的结论更具总结性、更富想象力。
如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中设置的这样一题:
例1:16人分别乘两辆小汽车赶往飞机场, 其中一辆小汽车在距离飞机场30千米的地方出了故障, 此时离飞机检票停止检票时间还有50分, 这时唯一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辆小汽车, 连司机在内限乘9人, 这辆小汽车的平均速度为90千米/时, 这16人能赶上飞机吗?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 学生思维非常的活跃, 可以给出了三种方案:
方案一:小汽车要分2批送这16人, 如果第2批人在原地不动, 经过计算, 单靠汽车来回接送无法使16人都赶上飞机。
方案二:如果汽车送第一批人的同时, 其他人先步行, 那么可以节省一点时间, 通过合乎实际的假设计算, 这16人能赶上飞机。
方案三:如果这辆汽车行驶到途中一定的位置放下第一批人, 然后掉头再接另一批人, 使得两批人同时到达飞机场, 那就更省时。
例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 点E、F在BD上, 要使四边形AECF成为平行四边形, 则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
本题可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后比比谁的答案多, 这样, 学生的热情马上就被点燃了, 纷纷开始思考、研究, 并记录自己的答案, 当教师让学生展示他们想到是答案时, 居然出现那么多: (1) BE=DF; (2) BF=DE; (3) AF∥CE; (4) AE∥CF; (5) ∠AEF=∠CFE; (6) ∠AFE=∠CEF等, 这时让全班同学再讨论, 再补充。
这样的开放性试题, 充分挖掘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思维的独创性。
二、数学试题的自主探究性
自主探究性数学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善于观察和归纳、善于操作和尝试的能力, 老师应该对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文流”过程行为进行适当的评价, 创设不同的试题环境, 在重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在重学习过程中积累学习经验, 在重教师讲解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3:搭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火柴棒
(1) 按图的方式搭1个“△”三角形需要根火柴棒, 搭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根火柴棒。
(2) 搭10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3) 搭100个这样的形三角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4) 如果用x表示所搭三角形的个数, 那么搭x个同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与同伴进行交流。
经过学生探究、小组交流, 最后总结出方法:
(1) 第一层1个三角形用3根;
(2) 第2层增加2个小三角形, 第二个图形有3个同样的小三角形, 后每一层的三角形的个数与增加层数相同, 第n层就有n个小三角形;
(3) 第n个图形共有 (1+2+3+4+……+n) 个三角形, 则第n个图形的火柴棒的总数就是1/2 (n+1) n×3根。
例4: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
按图的方式搭2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棒, 搭3个正方形需要火柴棒。如果用X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 那么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在规律探索题中, 学生如果能找到规律掌握了解题方法, 就能迎刃而解。
三、数学试题的学科综合性
数学学科不是孤立存在于单门功课中, 不仅要将初中数学知识相互贯通, 更要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 使数学知识更加凸显实用性, 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及数学与美学的情感。新课程的课后思考题的设置打破学科间的界限, 不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 加强了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整合, 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5:第六册《相似三角形》一章中一根棍从哪里分割最为美妙?
答案是:“前半段与后半段之比应等于后半段与全长之比”。设全长为1, 后半段为x, 此式即成为 (1-x) :x=x:1, 也就是x2+x-1=0。
其解:棍内分割只能取正值, 此值就是著名的黄金分割比值G, G=0.618033988≈0.618, 而且G (1+G) =1, 即G和 (1+G) 互为倒数。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美的情感。
例6:田忌赛马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 传说战国时期, 齐王与田忌各有上、中、下等级的三匹马, 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 有一天, 齐王要与田忌赛马, 双方约定:比赛三局, 每局各出一匹马, 每匹马赛一次, 赢得两局者胜, 看样子田忌似乎没有什么获胜的希望, 但是田忌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要强……
(1) 如果齐王把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比赛, 那么田忌的马如何出阵, 田忌才能获胜?
(2) 如果齐王把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比赛, 而田忌的马随机出阵比赛, 田忌获胜的概率是多少?
本题让学生重读历史故事, 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制定比赛方案, 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本题既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学会从数学角度、用数学方法分析身边的现象, 并养成一种习惯, 最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数学试题的操作实践性
数学与生活中的实践操作紧密联系, 学好数学理论知识就是为了将知识充分地运用到实践中, 数学操作实践题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体验, 让学生深入到社会搞一些调查, 做一些游戏, 并要求亲自参与到游戏中, 结合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同时把实践中得出的规律、与数学的联系、能否激发数学兴趣等问题带入课堂。在操作实践中可以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与习惯, 可以将枯燥、较死板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如七年级下册第3章《可能性的大小》设置了这样一题:
例7:小明和小聪一起玩掷骰子游戏, 游戏规则如下:若骰子朝上一面的数字是6, 则小聪得10分;若骰子朝上一面不是6, 则小明得10分。谁先得到100分, 谁就获胜。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显然是不公平的, 小明取胜的概率比小聪大的多。
又如七年级下册第3章《可能性和概率》设置了这样一题:
例8:调查当地的某项抽奖活动, 并试着计算抽奖获奖的概率其中一位同学通过社会调查, 给同学们编了一道题。商家为了吸引顾客, 设立了一个可以自动转动的转盘 (转盘被等分成20个扇形) 其中一个涂上红色, 其它都为白色, 并规定:顾客每购买25元的洗发水 (实际售价为5元) , 就能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 如果转盘停止后, 指针正好对准红色区域, 顾客就可以得到一辆自行车 (其价值为250元) 。请问, 如果是你, 去买合算还是不合算?虽然概率这一章内容来说是比较简单, 但它是一个新概念, 对有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理解的, 这样只能引导课后多动手做实验, 如头投掷硬币、掷骰子等游戏, 通过反复实验并记录、总结从而认识概率。
数学的问题的重要地位在于它的独特实践性价值——它是连接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数学试题除以上四个特征外, 还具有其它的特征, 从这个意义上说, 追求数学价值取向的过程就是在问题情境下学数学、想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戴再平《数学习题理论》,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2]教育部教育司数学教科书内容与特征。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03、5
[3]王琦《从高考新题型---开放题引起的思考》, 北京:数学通报1999
13.关于初中英语怎么学 篇十三
大写Japan指“日本”; 小写japan指“日本式漆器”。
大写Jordan指“约旦”; 小写jordan指“尿壶”。
大写John指“约翰”; 小写john指“厕所”。
大写Russia 指“俄罗斯”;小写russia指“俄罗斯皮革”。
大写Turkey 指“土耳其”;小写turkey指“火鸡”。
大写Shanghai指“上海”;小写shanghai指“拐骗”。
14.关于初中英语怎么学 篇十四
大写Japan指“日本”; 小写japan指“日本式漆器”。
大写Jordan指“约旦”; 小写jordan指“尿壶”。
大写John指“约翰”; 小写john指“厕所”。
大写Russia 指“俄罗斯”;小写russia指“俄罗斯皮革”。
大写Turkey 指“土耳其”;小写turkey指“火鸡”。
大写Shanghai指“上海”;小写shanghai指“拐骗”。
15.初中数学怎么学 篇十五
初中数学会考中的难题主要有以下几种:1.思维要求有一定深度或技巧性较强的题目。2.题意新或解题思路新的题目。3.探究性或开放性的数学题。
针对不同题型要有不同的教学策略, 无论解那种题型的数学题, 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技能 (对数学概念的较好理解, 对定理公式的理解, 对定理公式的证明的理解;能很熟练迅速地解答出直接运用定理公式的基础题) , 所以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是很必要的。当然, 初三毕业复习第一阶段都是进行“双基”训练, 但要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把握得深化和基本技能得到强化, 复习效果才好。
有些老师认为, 对全班进行面上的复习只要复习到中等题就行, 不必进行难题的复习, 那些智力好的学生你不帮他们复习他们也会做, 那些智力差的学生你教他们也白白浪费时间。其实, 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技能也不一定能解出难题, 这是因为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到达初中会考中的难题的答案, 或者思维深度要求较高———学生思维深度不够, 或者思路很新———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但很多有经验的初三毕业班的老师的多年的实践证明, 针对难题进行专题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只要复习得好, 对中等以上学生解难题的能力的提高作用是较大的。对此, 我们在第二阶段复习中要对学生针对难题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思路拓宽的训练。当然, 这种训练也要针对学生的“双基”情况和数学题型, 这种训练要注意题目的选择, 不只针对会考, 也要针对学生思维的不足, 一定量的训练是必要的, 但要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反思和总结, 只有多反思总结, 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提高。老师要注重引导, 不能以自己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 因为每个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一定相同的。
过去, 有些初三毕业班的老师, 在会考复习中, 找来各地各区的模拟题对学生进行一轮轮的训练, 练完讲, 讲完练, 师生都很辛苦, 但效果却不很理想, 这是因为这种题海战术式的复习方法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老师的教学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思维能力和对数学题型的针对性都不足。学生没有体现学习的主体性, 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总结和反思。因此, 学生的解题技能和思维能力没有真正得到提高。
有些老师觉得, 会考难题难度大, 考试题型新而难以捉摸。对难题的专题复习就是把今年会考难题以及当年各地各区的模拟考试题中的难题讲练一次。这种以题论题的复习也难以使学生解难题的能力有实质性的提高。
初中数学会考试题的命题者的命题目的是考查我们初中毕业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试题当然都离不开初中的基础知识。所谓难题, 只是笼上几层面纱, 使我们不容易看到它的真面目。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教会我们的学生去揭开那些看起来神秘的面纱, 把握它的真面目。程咬金用三道板斧能在战场上取胜, 我们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所有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 有一定的解题技能, 只要我们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得当, 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在考场上取胜。
关键是, 我们对学生的复习训练能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并强化学生的解题技能, 同时, 我们老师的得当的引导, 学生训练后的反思总结, 对知识的自主构建, 从而把握各类数学难题的实质——跟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联系。
对难题进行分类专题复习时, 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对数学难题跟基础知识的联系的把握能力的训练以及引导学生迅速正确分析出解题思路这一点上, 并从中培养学生解题的直觉思维。应当先把难题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分类训练。在课堂上不必每题都要学生详细写出解题过程, 一类题目写一两题就行了, 其他只要求学生能较快地写出解题思路, 回去再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
我认为可以将初中会考中的难题分以下几类进行专题复习:
第一类:与一到两个知识点联系紧密的难题。
这类难题, 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紧扣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点, 直到把问题解决。
第二类:综合多个知识点或需要一定解题技巧才能解的难题。
这类难题的教学关键要求学生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运用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以及一定的解题技巧来解答。
第三类:开放性, 探索性数学难题。
无论是开放性还是探索性的数学难题, 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把握问题的关键。
第四类:新题型 (近年全国各地初中会考中才出现的题型) 。
初中会考题型再新也离不开初中的基础知识, 所以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从题意中找到与题目相关的基础知识, 然后, 运用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 通过分析, 综合, 比较, 联想,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