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考指导

2024-07-07

中考备考指导(精选13篇)

1.中考备考指导 篇一

2018中考物理备考方法(指导)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2016中考物理备考方法。

一、复习重点

1.抓住基础知识。中考试卷中易、中、难的试题比例为3:1:1,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应是中考的重点,但近年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形式发生了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摒弃了考查死知识的做法,而要求能在具体事件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为此学生要做到复习细致,在广度上力争不留漏洞。

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那些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最可能成为命题的素材。例如:去年涉及的指甲刀上的杠杆、自行车上的力学等。复习时同学们应在近两年的相关题目中了解此类题的出处、分类和答题技巧,更主要的是发现不懂的问题多亲自去做、去看、去想,快速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

3.重视开放型物理题的训练。《考试说明》中提到:考卷中要设置适量的开放性和综合性题目,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对于此类题目因初中知识程度有限,只能是浅层次地开放,首先要放下畏惧心理。从近两年物理命题中可看出,开放型物理题大致可分三类,即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条件和结论都开放型。对于开放型物理题常常没有现成的解答模式,而是要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练习中重视一题多解,不能浅尝辄止。

4.加大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提高。近几年中考物理题中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数量及分值呈上升趋势,掌握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类型及要求是解答试题的关键。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类型主要有:(1)考查对问题实验过程的感悟;(2)考查各种仪器在科学探究及实验中的作用;(3)考查科学探究中对实验数据的处理;(4)学生用一定的物理方法来探究实验;(5)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此部分的复习方法应在掌握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尤其是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复习每个实验及相关的基本内容,然后带着疑问走进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反复操作练习,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弥补知识上的不足。

5.提高收集、分析和处理的能力。生活中源随处可见,各种商品的说明、须知、用法及列车时刻表等都向人们提供着,善于迅速从资料中选择出自己需要的是人们在生活中应具有的能力,因此近两年围绕铭牌、说明书、数形结合物理图象等命出了一些类题,应引起重视。考试中的给予方式可以是图表或文字,同学们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大致步骤,平时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收集有益的能力,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6.在普遍复习的基础上,同学们应把所学知识再分成专题进行复习。复习时要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摆脱学科本位思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热点问题

通过观察总结近两年的各地中考试卷,发现热点主要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关注最新科技发展,例如磁悬浮列车、火星探测器、神舟飞船等。

(2)关注时事新闻。

(3)关注估测能力,例如估计考场温度、估计自己上三楼的功率等。

(4)关注问题的提出,例如试卷上给幅图片,让你针对图片所画内容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并解答。

三、题型结构

1.近几年物理题型的显著变化是多了定性的简答题,少了定量的计算及死套公式的试题。学生对于陌生的简答题普遍存在着不知如何着手,解答不得要领的毛病,再加上简答题的题目很多,出题方式灵活,给中考复习带来一定困难。这里将这种题目的分类及解答方法简叙如下:

(1)纵向分类。按照课本内容逐一理解概念,把题目归为:力的问题、运动问题、光的问题、蒸发问题、液化问题、浮沉、杠杆、安全用电问题等等。每类题目都有各自基本的答题模式。(2)横向分类。据解答方式不同,可把简答题分为:直接叙述题、用物理语言帮助解答题、需用图帮助解答的问题。对于此类题目学生要认真体会答题的顺序,理解每条答语与题目的联系,多做几道题目,多比较答案就能创造性地答好问题。

2.科学探究方法的考查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获得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就是科学探究。

为大家推荐的2016中考物理备考方法的内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2.中考备考指导 篇二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把握好教材, 明确知识点

中考政治科考试, 是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考查学生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中考说明是中考命题时必须遵循的考试文件, 所以我们老师在复习备考时, 必须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明确考试的内容, 把握好教材, 在教学和复习时做到不超纲, 不越位, 清楚每个知识点、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即共有多少个知识点, 哪些是了解、知道、理解和运用) , 让教学和复习有章可循, 有理有据。

二、构建知识体系, 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

由于教材是以主题板块的形式综合各方面知识编写而成的, 淡化了知识体系, 给人的感觉教材缺乏条理, 不够连贯, 因此在复习时根据课标和考试说明重新梳理教材, 构建知识网络, 形成知识的系统化, 条理化。如何掌握好基础知识?关键是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环节, 其次是多给学生看书的时间, 指导学生看书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 要对概念、原理有深入的理解, 对相关知识的联系、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都要有清楚的认识, 重要的内容要进行必要记忆。在复习过程中, 对每一位学生要求画出这一科的知识体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熟悉和记忆, 又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把握如何,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记忆, 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相互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明白来龙去脉, 清楚多层次的知识体系, 然后老师对教材进行整合, 弄清楚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三、重视教材知识和时政热点的结合

通过时政热点与教材的结合, 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已成为中考命题的一个特点。因此, 课堂教学中, 要重视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首先要准确地理解时政热点, 把握其中心思想;其次是要找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要点要全, 不局限于某一节或某一课;再次要紧扣教材, 对时政热点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因此, 在进行新课时要结合时政热点学习教材知识, 提高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在进行复习的时候还要进行一些时政热点专题的训练。从构成中考命题的主题来看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二是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三是体现教材主干知识点, 这三方面交叉结合就是命题的重点。在备考复习时要对一年来国内的大事和热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如神七发射成功, 中学生上网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30年, 奥运成功举办, 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关举措, 感动中国人物等, 把它们与教材知识点相结合, 通过不同的题型, 不同的角度去认识, 去分析, 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开放性试题的训练, 教给学生答题方法

进行试题训练, 不是单纯的习题练习, 更不是“题海战术”, 而应将它看成是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熟练技巧、培养能力为一体的复习方法。为此:

首先, 要把握解答开放性试题的一般思路与步骤。第一步审题, 通过认真阅读背景材料, 准确把握试题所要求回答的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 还是“怎么样”类的问题;第二步找原理, 试题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涉及课本中所学的哪些知识?课本中又是怎样具体论述的?经过这一环节, 把试题中所论述的现实问题和课本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第三步要选取最佳知识点。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 所以要进一步对题中所涉及的问题作一番仔细的比较分析, 从而确定最符合题意的论述角度。其次, 进行多方位的开放性试题专项训练。

考试中可能出现的诸如对漫画、图表、文字材料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感想、评论等题型, 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 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和自身的实际, 做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五、收集中考信息,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指导

教师不能只顾低头拉车, 而应抬头看路, 应开阔视野, 多种渠道收集中考信息, 同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要求学生在平时中要注意和培养自己的举例分析能力, 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问题能力等。

3.中考政治备考策略 篇三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把握好教材。明确知识点

中考政治科考试,是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考说明是中考命题时必须遵循的考试文件,所以我们老师在复习备考时,必须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明确考试的内容,把握好教材,在教学和复习时做到不超纲,不越位,清楚每个知识点、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即共有多少个知识点,哪些是了解、知道、理解和运用),让教学和复习有章可循,有理有据。

二、构建知识体系,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

由于教材是以主题板块的形式综合各方面知识编写而成的,淡化了知识体系,给人的感觉教材缺乏条理,不够连贯,因此在复习时根据课标和考试说明重新梳理教材,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如何掌握好基础知识?关键是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环节,其次是多给学生看书的时间,指导学生看书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要对概念、原理有深入的理解,对相关知识的联系、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都要有清楚的认识,重要的内容要进行必要记忆。在复习过程中,对每一位学生要求画出这一科的知识体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熟悉和记忆,又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把握如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记忆,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相互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明白来龙去脉,清楚多层次的知识体系,然后老师对教材进行整合,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三、重视教材知识和时政热点的结合

通过时政热点与教材的结合,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已成为中考命题的一个特点。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首先要准确地理解时政热点,把握其中心思想;其次是要找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要点要全,不局限于某一节或某一课;再次要紧扣教材,对时政热点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因此,在进行新课时要结合时政热点学习教材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进行复习的时候还要进行一些时政热点专题的训练。从构成中考命题的主题来看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二是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三是体现教材主干知识点,这三方面交叉结合就是命题的重点。在备考复习时要对一年来国内的大事和热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如神七发射成功,中学生上网问题,我国改革开放30年,奥运成功举办,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关举措,感动中国人物等,把它们与教材知识点相结合,通过不同的题型,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去分析,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开放性试题的训练。教给学生答题方法

进行试题训练,不是单纯的习题练习,更不是“题海战术”,而应将它看成是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熟练技巧、培养能力为一体的复习方法。为此:

首先,要把握解答开放性试题的一般思路与步骤。第一步审题,通过认真阅读背景材料,准确把握试胚所要求回答的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样”类的问题;第二步找原理,试题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涉及课本中所学的哪些知识?课本中又是怎样具体论述的?经过这一环节,把试题中所论述的现实问题和课本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第三步要选取最佳知识点。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所以要进一步对题中所涉及的问题作一番仔细的比较分析,从而确定最符合题意的论述角度。其次,进行多方位的开放性试题专项训练。

考试中可能出现的诸如对漫画、图表、文字材料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感想、评论等题型,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和自身的实际,做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五、收集中考信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指导

教师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而应抬头看路,应开阔视野,多种渠道收集中考信息,同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平时中要注意和培养自己的举例分析能力,理解分析能力,解答问题能力等。

总之,做好九年级政治备考要做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重视基础,强调创新,掌握方法,培养能力,联系实际,关注学生等,做好中考政治科的复习迎考工作,使中考政治科的成绩更上一个台阶。

4.中考备考指导 篇四

备考工作指导意见

为推进我市“中考、高考”复课备考工作进一步落实,有效提高复课备考质量,根据2018年新的“中考、高考”形势,结合我市高

三、初三教育教学及“中考、高考”备考工作实际,按照科学备考、过程备考、有效备考、人文备考的要求,现制定2018年复课备考工作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完善相关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和评价办法,进一步振奋高

三、初三师生精神,提高课堂效率,落实培优、辅中、转差,坚持文理并重、艺体并举、全面备考、多元发展的策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抓质量、促提高的强大合力,做实做细管理工作,做精做优教学工作,做好做强保障工作,精心研究并及时解决备考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方位做好复课备考各项工作,确保2018年“中考、高考”目标圆满实现。

二、备考原则

1.科学备考。要加强对“中考、高考”的研究,掌握“中考、高考”发展趋势,争取备考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学科特点,制定科学的备考工作规划、工作计划、学科指导策略;要反对经验主义,克服固步自封现象。2.规范备考。要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学习常规、教学常规、管理常规等各项备考工作计划、制度,并规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提高备考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规范考试行为,科学运用考试结果进行质量分析和激励性评价。

3.精细备考。要统筹兼顾备考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全面协调,突出重点,关注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要细化措施,狠抓管理,各项工作要计划周密,实施有序,监控有力,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备考工作的实效性。

4.高效备考。要树立节能增效意识,降低备考成本,不搞题海战术和拼时间、拼体力的消耗战术;各学科要建设有效课堂,有效组织能力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应考能力与技巧,进一步克服“低效”“无效”现象。

5.人文备考。备考的最高层次是备人。学校、家庭、教研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建设备考共同体;教师、学生、学校领导、教研人员要目标一致,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备考合力;班级内各学科之间要有机协调,打好团体战,提高整体效益。

总之,通过实施全方位备考,力争让学生全员提高、全面提高、全程提高。

三、备考步骤

依据备考复习教学规律,可分为四个阶段,仅供参考。1.第一阶段(第一轮):结束新课,基础知识复习阶段。(1)时间:

高考:到2018年2月中下旬结束新课。中考:到2018年3月下旬结束新课。

(2)重点: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训练及基本能力提高。目标:强化双基,强化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记忆、理解与应用,挖透教材,突出主干。

(3)要求:做到基础熟练,能准确答出学科内基础题、选择题、填空题。

(4)措施:落实考纲及教材内容要求,形成完整知识体系,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应定期检查各科复习进度和复习效果。

2.第二阶段(第二轮):专题复习,突破难点。(1)时间:

高考:2018年3月上旬至4月上旬。中考:2018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

(2)重点:在研究新考纲、考题的基础上,认真编制与学生相适应的强化训练类题。通过专题、类题训练,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各校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如:以专项知识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知识问题化提升知识能力 化水平,也可以以问题为导向,有意识地把相关知识整合于问题中,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知识、培养能力。本阶段要让学生能熟练答出学科内基础题(60%左右题目)、近5年“中考、高考”真题及经典名题。

(3)目标: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4)措施:进一步解决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突出主干重点,克服遗忘,提升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科学认识“中考、高考”,对考什么及如何考做到心中有数。各科要精心组织专题类题演练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类题训练,做到详略得当。

3.第三阶段(第三轮):综合复习,仿真模拟。(1)时间:

高考:2018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中考:2018年6月上旬至6月中旬。

(2)重点:系统复习,查漏补缺,掌握应试技巧,平和应考心态。

(3)目标:提高做题能力,把握考试时间。(4)措施:根据各科特点,通过精选十套左右仿真模拟试题,开展仿真训练,提升应试水平。针对学生练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在提高对知识理解的同时,着力讲解答题技巧。4.第四阶段(第四轮):减压疏导,调适心态。(1)时间: 高考:考前一周。中考:考前一周。

(2)重点:平和应考心态。

(3)目标:增强自信心,减少焦虑和恐惧心态。(4)措施:组织主题教育培训活动,通过专家讲座或实践活动,调整学生考前心理状态。加强家校合作,合理搭配饮食,调整好休息时间,以最佳精神状态迎接“中考、高考”。

四、内容与要求

1.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市局将结合各校实际,与各校签订“中考、高考”目标责任书,按照相关规定对学校“中考、高考”工作给予奖惩。各中学要认真分析2017年考试情况,依照市局2018年任务目标要求,尽早行动,科学部署,周密安排。要重点制定好两个计划,一是制定好毕业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扎实搞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二是制定好高考、中考复课工作计划。另外,要结合学生实际,把责任目标科学分解,细化到班级,责任到人,使责任目标层层落实,人人明确,形成复习备考的整体合力。

2.成立备考领导小组,提高备考执行力。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市教研室将加强对各校复课备考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对各校复课工作提供政策支持,督促各校全面落实复课备考 工作指导意见,全面提升我市教育教学质量。各校要成立备考工作领导机构,具体可包括备考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研究小组、业务指导小组等,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责任明确。校长要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对备考工作要亲自管、靠上抓、负总责,提高备考工作的领导力。

各校要强化“中考、高考”备考执行力、落实并完善备考细节。要落实学校领导包抓学科组、联系班级制,促进学科备考和班级备考扎实有效开展,班主任要负责学困生和临界生的培养跟踪,学科教师负责学生短腿学科培养辅导,行政领导、班主任、学科备课组长、教师,各施其职,协调合作,形成备考强大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以确保备考各环节顺利开展并落到实处。

3.加强“中考、高考”研究工作,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市教研室要加强对“中考、高考”工作的研究,立足全局,服务全体,做好对学校复课备考的指导工作。各校要认真研究考什么、如何考、怎样考得好。主要研究:考纲(考试说明),这是命题的依据,考题(近三年“中考、高考”真题)、命题策略(命题专家、评卷组对试题评价等)、命题技术的变化(“中考、高考”命题时效与新信息等),这是应对如何考的关键;研究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研究学生答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教学过程中的效度,研究教与学的适应性及学习心理等问题,这才是解决怎样考得好的根本。同时,把研究成果及时落实、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去。

4.加强合作交流,拓宽信息渠道。

(1)要加大信息搜集力度。各中学要千方百计地动用一切力量搜集高考信息和教学资料。但在使用信息和资料时,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已获取的信息和资料进行甄别、筛选与研究,以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和资料,为我所用。

(2)要发挥集体智慧。“中考、高考”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中考、高考”备考工作,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发扬团队精神。从中考、高考备考领导小组的领导,到毕业班全体教师,都要出谋献策,要发扬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发挥集体潜能,创新集体备课方式,注重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新的结合,经常开展教学交流与研讨活动。依据学科备考计划,相互探讨,共同研究,沟通信息,互补优势。

(3)要拓宽信息渠道,加强备考横向联系。市教研室要把“中考、高考”信息的搜集共享作为重点工作,及时组织召开全市“中考、高考”复课备考研讨会,统筹全市复课迎考工作。各校要与教育先进地市及兄弟地市、学校加强横向联系,更有效地利用网络,重视信息情报工作,要适时进行调研测试,并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知彼知己。要组织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基地的建设与研讨活动。各校要打破封闭状态,做到团结互助,资源共享,群体作战,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市“中考、高考”备考的效益。我们不仅要重视市内的整体合作,还要重视校内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合作、毕业班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合作,只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5.突出学科指导工作,提高备考的有效性。(1)各校要处理好课标、考纲、教材、教辅的关系。学科备考要以考纲、考试说明、课标为指导,明确备考方向、内容范围;要以教材为主要依据,依托教材内容落实考纲任务要求;要以教辅为辅助,拓展优化备考内容。要处理好“一标多本”的关系,既可以“求同存异”,也可以“求同去异”;学生手中教辅不可过多,教师不能简单地用教辅代替备课、弱化上课。要求教师在第一轮复习时,要以本为本,充分挖掘课本中关键知识,并使之能力化;明确教辅材料在一轮复习中是辅助性而不是主体性。

(2)各校要制定全面细致的备考计划。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教研室制定的备考指导意见,每一复习轮次都要制定计划,明确学科备考任务、目标、进度安排、实施策略等。其中,内容进度安排要具体到每一周,做到备考明细化,让教师、学生明明白白备考。

(3)各校要合理安排各种考试,力争在考、练上出效益。按“中考、高考”能力考查要求,精心设计课内外作业,合理安排单元、专题、模块等各种检测考试。达到序列化、规范化,不搞题海战术,在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的前提下,保障训练与考试的力度、效果,逐步提高学生的考试技能。

(4)各校要注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要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可采用导师制、小组合作制、家教式、会诊式、自修式等多种方式,强化力度。同时,也要关注边缘生、学困生的帮扶,实现共同提高。另外也要重视学生的奥赛工作,为学生的自主招生加分。

6.强化质量跟踪工作,提高备考的实效性。(1)各校要优化学科备课。要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个人备课要重特色,集体备课要重整合。个人备课要看内容的针对性,是否符合考情、学情、班情等;要看内容的可操作性,其多少、难易、深浅是否适度,环节设计能否保证课内实施完毕等。集体备课应从个人的“异”上去研讨,并形成共识。

(2)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过程性备考最关键环节,课堂教学重在得法。备考复习成败在于课堂,课堂教学要合适于学生的需要,要符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市。课堂应倡导问题式教学,以学生问题、教师问题、课本问题、练习、作业、考试问题等为导向,真正实现由“知识建构”到“问题导向”到“能力形成”的转变。要避免炒冷饭式的照本宣科、避免单向灌输,要克服无PPT就不能上课的陋习,尽量做到互动与生成,力求引导与点拨。一定要留下时间让学生思考、领悟。(3)要实行严格的学科练、测、考制度。各校要安排学科组认真规划并利用好练、测、考,包括课外作业、单元训练、专题训练、模块考试等项内容。具体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能力训练的布置安排,关键是控制住数量(训练次数、题量多少)、质量;二是能力训练相关作业、检测试卷的收批,这一环节的关键则是要把好批阅的数量、质量关。

教师布置作业、选编试题,要保证质量,必须精选精编,体现针对性、探究性、典型性,能举一反三;课外作业量、训练测试量要适当,要防止过多或过少的现象;各学科作业与训练测试必须有机协调,做好总量控制,要特别注意监控个别学科与教师为争抢课外时间,用题海战术挤压学生的问题,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业批改、测试批阅要及时,可采用教师面批、精批、学生互批等形式,力争全批全改,做到有收必批;也可按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抽批。学校要对教师的作业批改、训练测试的情况定期进行统计,及时评比,合理调控。

(4)优化教学质量检测与质量分析。学校要定期组织一些阶段性、综合性质量检测考试,做到互为补充,有序协调。在保证命题质量的前提下,这些统一考试要按照”中考、高考”的要求,规范组织,要严格考试秩序,严肃考风考纪;要统一组织评阅试卷,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严把阅卷质量关。阶段性、综合性考试阅卷结束后,要进行详细的质量分析,学校的质量分析要具体到班级、学科、任课教师,教师的质量分析则要具体到每位学生,最后要形成内容全面的质量报告,并及时召开各种形式、各个层次的质量分析调度会、座谈会、会诊会,依托质量分析找出“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补救措施。

(5)优化讲评课,提高讲评课效率。重点做好讲评课有效方式的探索。备考复习过程中,讲评课所占用的时间约占整个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一环节直接影响备考质量。讲评课要做到:学生需要教师讲的才讲,学生需要教师评的才评,学生不要求讲的,坚决不讲;讲评时,教师要善于抓住重点、点拨疑点、突破难点,分析易错易混点,并适时的拓展或迁移,同时,要让学生参加到讲评环节中去,防止教师一讲到底现象,学生的问题学生说,说出的问题大家评,疑难问题教师指引,难题再析找思路、寻方法。

7.完善服务保障工作,落实人文备考措施。(1)要建立完善的备考工作服务保障体系。要按照服务保障任务与工作进程,健全食堂、宿舍、卫生、安全、资源、文印等方面的制度,有效开展各项工作。要特别关注高

三、初三开学初期、“中考、高考”前夕两个阶段的服务保障工作,开好头,结好尾,细化措施,提高质量。学校教工与工作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明确责任,提高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及时性。

(2)要拓展丰富服务保障内容。要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安全、健康需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备考环境与氛围;要及时满足教师备考工作的基本需求,提供必要的条件。要为高三师生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3)要不断优化服务保障方式。对学生特别关注的食堂、宿舍、卫生、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可以从学校实际出发,适度引入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教师的满意度。

8.要做好总结表彰工作,提高备考工作的连续性。(1)要做好成绩统计分析工作。通过了解“中考、高考”成绩,分析学校、班级、学科、教师奋斗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利于下一“中考、高考”备考奋斗目标的调整。市教研室将在“中考、高考”结束后依据招生办提供数据进行分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奖励提供依据。

(2)要全方位进行总结。召开班主任、备课组长、学科教师、学生等各层次、多种形式的总结座谈会,分析总结备考工作的经验做法,交流体会感受,反思失误教训。最后,学校要形成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备考工作报告。

(3)要及时进行表彰工作。按照制定的表彰制度、实施办法,依据考核评价结果,对班级、备课组、班主任、学科教师进行表彰,兑现奖励政策,保持评价制度的权威性与 激励性。

(4)要搞好新老高

三、初三备考工作的衔接。通过学科对接、人员交流等方式,做到备考经验共享、资源共享与师资共享,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备考工作的良性循环。

5.中考备考经验中考备考规划 篇五

关键大事:暑假、准初三准备

暑假已经过半,相信家长为孩子报了不少的补习班。在此提醒大家,在疯狂进行补习的同时,一定要有意识的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适当的增加一些名著阅读,提早进行英语口语和语文口语的练习、体育锻炼,这些都非常重要,因为进入初三之后你就不再有这么富余的时间自由支配咯。

1、确定目标,制定计划

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往年分数线,确定心仪学校的目标,有目标,努力起来才会更有动力。

2、暑期做好预习复习

暑假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以放松休闲,调整状态为主,但也别忘了适度学习,每天花固定的时间预习复习,尤其是初三的新课程化学,提前预习很重要。

3、适当增强体育锻炼

中考想要有高分,在中考体育这一块可是不能丢分的。因此,暑假最好一周固定有3-4天的体育锻炼时间。

209月

关键大事:开学、入学考试

大部分地区开学为9月,部分学校会组织入学考试,有些学校没有入学考试,会在9月下旬进行第一次月考。提醒各位同学和家长:初三的每一次考试都非常重要,不要小视。

开学以后,尽快让自己进入状态,收心投入初三阶段的学习,第一学期依然以学习为主,化学将在这个学期加入。

家长可以准备一个记录孩子的历次月考成绩起伏的表,为孩子做好每次的成绩分析,还可以准备好一个错题本。

家长要开始给孩子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加强体能,为体育考试预热。

年10月

关键大事:月考

每月,初三年级都会举行一次月考。国庆假前后,初三的同学们将迎来初三的第一次月考。

1、国庆长假

10月会有国庆假期,初三生要充分利用好这假期,调整身心,反思9月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任务是否达成,细化学习计划,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从容地调整好状态,迎接下面的挑战。

2、准备月考

这个月,有部分学校会首先开始初三的第一次月考或者其他考试,由于要适应新初三新生的心理和学习,题目一般相对简单,但也要认真对待。此外也要对月考做一次总结分析,找出薄弱环节,针对性加强学习。

2019年11月

关键大事: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前的复习需要重视起来,每一次考试可以说都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需要认真对待,成绩出来之后不管高低,有问题的要正视,好的学习方法积累沿用,当做是学习计划调整的依据。

以面对中考的姿态来面对每一次考试,相信自己,准没错!

2019年12月

关键大事:期末复习、关注政策

首先初三上学期,会把所有知识点学完,好好总结本学期各知识点,查漏补缺,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关注政策,了解中考政策

12月份开始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中考政策了,而且11月到12月,会有一些政策消息流出,需要及时关注,提前了解才能应对中考形势的变化,此外也要了解学校、了解学校的特色课程。

201月

关键大事:期末考试

1月份上旬是期末考试时间,期末考试是对一个学期的总结。每一次考试都是学习成果的检验,不容忽视。

年2月

关键大事:寒假复习;一模考试

寒假本应该是一个休整期,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则是提高期;

寒假是总复习的前哨,建议同学们利用好假期,进行知识的整理归类,以便开学后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当然,春节期间大家的精力部分会分散到过节当中,后续建议初三的同学留出几天的时间收心。

一模考试由各个学校组织,一般比中考要难,为了鞭挞学生们。但是一模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个人在本校、本区的定位有一个大概的把握方向,对你之后的高中学校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020年3月

关键大事:中考报名、体检、体育选项确定、信息采集。

3月是硝烟弥漫的一个月,中招的第一战即将打响。中考报名、体检等孩子所在学校都会全部确定好,家长要做的就是配合!监督!鼓励!

2020年4月

关键大事:体育考试、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

4月,中考体育考试、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都将在这个月份进行。考生这段时间要注意调整身体状态,防止伤病,考前一周停止大运动量的训练。多练习实验操作步骤。

2020年5月

关键大事:5月上旬二模考试、中招政策公布、志愿填报

二模的重要性虽远不如一模,但二模仍然是考生做”自我定位校准“的重要参考。

所有的考生,需要填报统一录取志愿。

2020年6月

关键大事:6月25-26日中招考试

在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准备之后,6月开始,各地中考生陆续迎来中考。

中考是人生中第一次大考,考生要尽量排除紧张情绪,做好准备。此时,家长也要帮孩子排解压力, 树立考前信心,并做好考试期间的饮食、休息等后勤工作。

2020年7月

关键大事:查成绩、分数线公布

这是一个喜悦和悲伤交织的月份,很多人进入了意向学校,很多人未能如愿。人生就是这样,中考亦如此。

6.2013中考备考 篇六

(1)做个生活委员。初三的学习很紧张,孩子的体力消耗很大,却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做好后勤、照顾好孩子的生活,保证一日三餐的营养均衡是很重要的。

(2)做个情报专员。每年的中考(微博)政策、考试大纲、时间安排等都可能会作出调整,历年招生、报考、录取分数线等信息也需要花时间来收集、整理。但孩子的时间紧,对于信息的筛选能力也比较有限,这就需要家长(微博)多关注、了解最新的中考形势,搜集各种相关资料,让孩子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复习备考当中。

(3)做个体育委员。越是学习紧张、压力大,越要重视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既能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又能起到调节情绪、减缓压力的作用,更何况还有中考体育测试这一关呢。体育委员的责任就是带动、督促孩子,只要坚持,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4)做个协管员。孩子的自制力毕竟有限,检查和督促就成了家长必须承担的责任。对于比较主动、自觉的孩子,只要阶段性地关注一下落实情况和效果就行;而对于经常出现计划落空情况的孩子,不妨加大监管的力度,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保证学习计划的执行,甚至帮助孩子出谋划策,提供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但切忌越俎代庖。

(5)做个心理辅导员。初三紧张的学习生活不仅给孩子,也给家长带来很大的压力,双方都容易出现急躁情绪。家长要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最好能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和减压、放松的小技巧,帮助孩子疏导压力、减少焦虑、稳定情绪。

7.中考数学总复习备考策略 篇七

下面谈一谈笔者对总复习的见解,以期抛砖引玉.

一、系统整理知识,做好复习计划(2月20日前完成)

从近几年各地区的中考试题来看,大多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题,后面的大题虽“高于课本”,但原型一般还是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是课本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因此,总复习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从教科书中寻找考题的“影子”.

初中数学知识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在总复习工作开展前夕,教师要系统地对三年的知识加以整理,进行分类、分块,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有条理的知识点.例如代数部分可分为以下单元:实数和代数式;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概率与统计,几何部分可分为以下单元:几何的基本概念、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教师可以根据以上分类、分块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做好系统的复习计划.制订复习计划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因素,也要考虑到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部门发布的中考说明之类的信息,要避免“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做法.

二、立足课本,落实“双基”(2月下旬~4月中旬)

扎实的基础知识,娴熟的基本技能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础,是进行后续学习的前提.复习的第一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过好课本关(要按知识归类、板块复习,不可按课本编排的顺序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始终把“双基”放在首位.近几年中考命题的一大特点是“切入容易,基础性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中的多数题目都是立足于考查“双基”.为此,教师可以设置复习纲要问题,由学生思考、讨论、作答,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定理等内容的叙述、理解准确无误,运用自如.例如在复习“有理数”一章时,可把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讨论,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数轴的意义;“法则关”里的异号两数相加的符号确定方法;在“运算关”强调计算细心、书写规范等等.学生讨论完毕,教师进行总结.这样,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树立信心.

要让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认识.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象和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

要注重指导学生掌握课本的重点章节,典型例题,习题的分析,特别是解题的思路是怎样形成的,思维方法及常用解法都可以解决哪些问题,重视题目的变式训练.

例:(1)解方程:x2+y2+6x-2y+10=0;

(2)已知:a2+2a+1+b2=0,求a2008+b2009的值;

(3)已知:|3x+6|+(2y-4)2=0,求xy的值;

(4)若a、b、c为△ABC的三边,且a2+b2+c2-ab-bc-ca=0,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经过观察、分析、比较,不难发现上述四个问题的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都属于应用非负数的性质解题.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便能聚集练习题的同类题并能分析异同,把知识从一个问题迁移到另一个问题,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做一题,会一类、懂一法、长一智的目的.

复习完一个板块的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应精心编制一份渗透该板块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易混易错的内容深入讲解,加强训练.总之,第一阶段复习的目标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三、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4月中旬~5月下旬)

复习的第二阶段应从整体上把握三年的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说这是一个攻坚阶段,它的成败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拿高分.

1.狠抓重点内容,学生反复练习.这个阶段,通常以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分量.对教师来说,主要任务是精心选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习题,及时讲评.选择的题目要有目的性、典型性、规律性和综合性,题目的形式要多样,但不宜让学生陷于“题海”中,题目要有一定难度,但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以接受.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解难题、攀高峰的学习欲望,又可使学生从解决难题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提高复习的效率和效果.

例: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c)x2+2bx+(a-c)=0的两根之和为-1,两根之差为1,其中a、b、c是△ABC的三边长.(1)求方程的两根;(2)判断△ABC的形状.

这是一道代数、几何综合题,涉及的知识较多,也有一定难度.通过解答本题,既可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重点内容,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强解题指导.要着力在思路分析上指导,在总结规律上指导,在题目变化上指导.例如,遇到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时,通常涉及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遇到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时,经常涉及到边角关系的转换;平面几何的证明题,往往可以从结论开始分析往前推,直至推到已知条件或某个公理、定理为止;有关两圆相交或相切的证明题,往往通过添加两圆的公共弦或过切点引两圆的公切线来寻求推证的途径;在等积式的证明中,一般化为与其等价的比例式,要证明比例式成立,往往要证与之相关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若不能构成三角形或能构成三角形但难以直接证明三角形相似,可用以下方法处理:(1)利用“中间积”作代换;(2)利用“中间比”作等比代换;(3)利用另一条线段作“等量代换”.学生多掌握解题的窍门,解题时就能得心应手,顺利完成.

3.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常用的数学思想有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概率与统计思想等,常用的数学方法有代入法、消元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判别式法、分解组合法、构造法等.中考题考查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题目一般都比较新颖,综合性强,要在复习中注意发掘和运用.

4.贯彻新理念,培养综合能力.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又强化了三大能力,即阅读理解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这些能力要求将使中考数学试题对能力的考查进入一个新阶段.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社会现实、经济建设、方案探索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要扩大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建模训练,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要加强阅读、理解和表达的训练(例如文字、图形、图表、图象、符号等多种语言的理解和转化);要紧密联系生活,促进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

例:一种节能灯的功率为10瓦,售价为60元;一种白炽灯的功率为60瓦,售价为3元.两种灯的照明效果一样,使用寿命也相同(3000小时以上).如果电费价格为0.6元/千瓦时,消费者选用哪种灯可以节省费用?

通过此例,可引导学生分析、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一次函数),解决好数学问题,进而解决应用问题,最终探索出解决方案选择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显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贯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新理念.

四、战前练兵,模拟中考(5月下旬~6月中旬)

在完成第二阶段的复习后,要做一批模拟试题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要求学生做题“快”且“准”,在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尤为重要.因此,平时训练时既要做到“准”又要做到“快”,而不是只要做对即可.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调整心态,振作精神,要求会做的题拿满分,不会做的题争取拿分.如何拿分?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不能省去必要的步骤,会多少写多少.唯有如此,才能拿到分、拿高分.

学生模拟测试后,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考卷,讲评时要侧重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并强化这方面的练习,也要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及时总结解题思路和技巧,从而扩大并巩固复习成果.

8.中考备考指导 篇八

半命题作文依然是安徽中考作文的主流之一,命题一直体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旋律。在“成长”主题下不断变换命题,关注考生成长,突出“自我”,引导考生用心体验生活,关注社会。安徽省中考作文,2010年是半命题作文“不会变的是____”,2012年是半命题作文“____在其中”,按照规律,2013年应该是命题作文,但是却考了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相结合的形式,2015年是“难忘那____的眼神”。虽然说2016年考命题作文的可能性会很大,但半命题作文仍然不可掉以轻心。估计2016年,命题会继续引导考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选材会继续突出对生活的经历、体验和思考,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本质上讲,所谓的半命题作文就是给考生划定了一个大致的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等的权利留给了学生。所以,从拟题结构上看,又可以将安徽中考的半命题作文的补题类型大致分为四类:

一、圈定范围式补题

这种形式的补题只是圈定了一个相对一致却又比较宽泛的写作取材范围,而文题本身既不能表现题材,也不能表现主题,比如2015年安徽中考作文 “难忘那____眼神”、2013年的“那段____的日子”、2008年的“我在____中得到快乐”等,面对这些题目,考生在补题时只需考虑文题规定的四个限选“词语”即可。

二、突出材料式补题

这种类型的作文要求考生所补题的内容相对比较明确,即命题者先圈定写作核心的关键词,然后让考生围绕写作核心来选取相关素材。如2010年安徽中考作文“不会变的是____”,给了一段写作提示材料“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觉,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我们写作补题是一定根据“写作提示语”中的材料来补题选材、确定写作范围。

三、立意角度式补题

此种形式的补题将文章的立意方向作了确定,所留出的空白适合填上体现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词语,作者必须选出一定的材料来表现这种立意。在2015年安徽中考作文试题中,这类题型的典型代表还有就有安徽2013年“那段____的日子”、2012年卷的“____在其中”等等。

四、综合因素式补题

这种形式的补题最为自由,因为它既能为作者确定题材,又能帮助作者明确立意方向。有比如2010年安徽中考卷的“不会变的是______”就是一例,“不会变的”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景”“理”。

【备考方略】

那么,考生在复习半命题作文备考时,又该如何掌握这类题型的写作要领呢?

一、细心谨慎,审题增加“强度”

大家都知道,半命题作文也要审题。在补全文题之前,首先要细心谨慎地审读命题者给出的问题信息,反复琢磨已命的半个题目的含义,抓住关键信息,充分吸取其中的有用信息,掌握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充分把握命题者的考查意图。比如,当我们拿到2012年安徽卷的“____在其中”这个题目时,首先应该做的不是补上什么内容,而是把握好“什么”“在其中”的内涵。“什么”可以指曾经拥有、没有发现,后来失去、发现,现在找回。强调“发现”,从这个角度而言,作文的写作重点应该放在“发现”的经历和心理变化等。思路明晰了,范围就开阔了,就这个题目来说,可写的内容很多,既可写曾经失去的人、事、景、物,如“发现”“其中”那一抹微笑在其中,童心在其中;也可写某种品质、情感、态度在其中等,如诚信,乐观心态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题目中,命题者已明确指出文章的体裁不限,如果考生在审题时不太认真的话,极有可能受定式思维的误导,没有把这个题目写成议论文或是写成夹议夹叙的文章。

另外,我们在审题时,还要注意题目中是否明确填词拟题的要求,比如对供选补充型文题,就只能用提供的词语作文,比如 “趣”“美”“情义”“做人”,误认为规定补题只能从这四个选项中选择,而没有看清楚“也可以填其他的词语”,而导致写作选材范围缩小。

二、匠心独运,补题提高响度

我们知道,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补题,而补题最好以写“我”为中心,以内容“熟”为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口子“小”为上策。一句话,要想方设法,扬长避短,把一个相对陌生的半命题变成就像是自己亲手拟定的一个熟题。补题时,我们可能会想起好几个内容,这时需要把可选的都迅速在脑子里“过滤”一遍,选填上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写好、最能写出新意的半题。到底应该补上什么样的词语最合适呢?我们以为最好要抓住三“心(新)”来补题最好,即“心仪——最想写的内容”“心跳——感触最深的内容”“心(新)奇——最能刺激表达欲望的内容”。

譬如2015年50中中考最后模拟卷“带着 出发”。有的同学拟成“带着梦想出发”,也有同学拟成“带着感动出发”,还有的同学拟成“带着温暖出发”,总之,从阅卷场中反馈的信息来看,许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把所“带”的内容聚焦在情感品质这个层面上。而有一个同学则另辟蹊径,把文题拟为“带着乡情出发”,显得别具一格,富有新意。

三、高瞻远瞩,立意要有高度

立意要正确,要保证文章的思想和感情健康,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立意要集中,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也不能分散,要做到紧贴中心行文,目标始终一致。组织素材时要着墨于素材与立意的结合点,使材料意蕴的全部力量直指中心;立意还要新颖,要摆脱思维定势,站在时代的高度,要避“俗”求“新”,以独特的视角去审视作文题中的意蕴的深层次内容;立意还要深刻,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现象背后更深层的意蕴。

在2015年芜湖师大附中模拟卷中考场佳作《找回坚强的自己》中,通过“我”练习古筝遭遇挫折,后又鼓起勇气,刻苦练筝收获成功,最终在古筝比赛中获奖的故事来诠释主题。其中一段对心路历程转变的描述颇具励志的力量:“我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曾经坚强的自己,用力压腿时疼出了汗,练习高跳时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我一遍遍地告诉自己,我可以。我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揉揉疼痛的手指,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开始练习那首曲子。渐渐地,终于找到调了,我竟陶醉其中,任由筝弦将手指勒得疼到麻木。曲子练熟了,悠扬动听。在古筝老师惊讶的目光中,我报名参加了比赛。”纵观全文,扣题可谓精准,行文不枝不蔓,有烘托,有波澜,有喜人的变化,更有精彩的细节,可谓精彩纷呈,扣人心弦。

9.中考物理备考 篇九

物理是中考难点,同学们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知识点掌握不到位,比如没有记住物理公式就无法进行计算题解题;二是缺少必要的答题技巧,没能在考试中发挥出真实水平,比如,在考场上把题干要求看错,或把答案填错。

专家建议,寒假期间要想提高物理成绩,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通览全书,排查基础知识。物理已经学习完大部分新授课(前十五章内容),由于时间较久,有些知识点可能已经遗忘,所以学生有必要首先复习一下到目前为止的学习内容。具体办法是,先看书和课堂笔记,同时选择一本比较简单的练习册,通过这个阶段的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起所学知识,而且能排查出比较薄弱的地方。

第二阶段:

必要的充实一下自己的薄弱环节。物理主要包括声、光、电、力、热、能量这六个板块。其中电与力是两个大知识板块,在中考中所占比例较大,是重点内容。电学里主要包括电路识别、欧姆定律、电功率和电磁几部分,力学里主要包括力与运动、力和机械、浮力与压强、功和机械能这几部分。其次是光和热这两个板块,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侧重点地进行补习。

第三阶段:

预习新学期将要学习的知识。基本上每个学校都要从第十六章开始讲起,学生可以提前看书,并做一点练习册上的题。这样可以减轻刚开学时的学习负担。

10.中考语文备考策略 篇十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立足于长期的积累和实践,但中考前夕的科学指导对考生答题的积极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实效性,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运筹帷幄,删繁就简,使学生“温故”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在“知新”的基础上实现更完整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

一.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

语文复习的全过程,可以说是透彻理解和全面落实《考试说明》的过程,把知识点从整体上重新梳理一下,在复习中加强针对性的专题训练,并不断的归纳、领会、运用。克服复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力求使复习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注意研究各地中考试题,拓宽学生探究思路。引导学生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从点到面,从整体到局部地拓宽探究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中考试题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教师要注意研究每类试题的设计特点,评分标准,努力使平日的教学设计、训练评价以及语文活动与试卷的要求、试题的特点、评价的标准一致起来。通过学习,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还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精练习,夯实复习内容

练习题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载体,材料质量是保证复习效益和质量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最根本的保证。时间对于初三学生尤其宝贵,教师要精选习题,保证习题的数量和质量,不搞无谓的重复。特别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最有效的训练手段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站到更高的角度去审视习题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收获的不只是关于一篇练习的体会,而是一种答题的方法和思想。可以在训练新的知识点的同时,对旧知识、旧方法进行穿插式的回顾练习。复习中注意总结规律方法,举一反三,选题注意前挂后连,循环训练,循环强化,从而夯实复习内容,保证训练的效率。

三.文言文字字落实,注重方法

通过多次考试,我们发现文言文翻译仍是弱项,暴露出很多问题,如没有字字落实的意识,关键词翻译不准,失分严重。我们应明确一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求学生作到字字落实,忠实原文,在确实无法直译时,才酌情采用意译手段。注意对重点课文的反复诵读与识记,重点词语反复训练。(有的高中学校采用自助餐的方式,让学生每天翻译一小段,或两三个句子,强化翻译意识,提高翻译能力)七到九年级的文言文要越读越熟,至少要复习2-3遍,一遍的复习周期要越来越短。同时加大课外文言文的训练诵读与练习,这一点可穿插其中,课内与课外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

四.要反扣课本

由于复习时间跨度较长,历时2--3月之久。一般而言,学生对课本重点内容的遗忘会比较严重。词语、诗文名句、文学常识、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名著阅读等内容同样需要穿插复习。教师定期检查,保证课本内的知识不能丢分,做到滴水不漏。但仍要注意时间分配,不能在课本里跳不出来。

五.学生表述要规范

学生语言表述规范,不仅有利于在人群中的交流与沟通,而且答题也能充分反映出自己真实的语文能力,提高考试的成绩。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要注意语气适中,相互承接,主次分明,先后准确,文通句顺,言简意赅。

六.加强作文教学

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仅靠每学期8篇大作文,是难以提高学生作文成绩的。要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如写小作文、周记(日记)、调查(访问)记等;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要加强指导,加强各类文体的写作指导,加强审题的指导,加强选材的指导,加强布局谋篇的指导,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加强语言运用的指导,加强作文修改的指导;对各种文体进行适度训练,不要考什么文体就练什么文体,不考的不练,造成学生写作缺失,要以记叙文训练为主兼写其它文体;要增加学生的写作样式,如:缩写、扩写、续写、插写、改写,整篇练习、片段练习、仿句练习等;要走出“淡化文体”的误区。作文教学过程中不要被单一的文体要求,挤压了学生的思维的空间,给学生以自由选择文体的权利,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

1.强化语言关,努力凸现文章的视觉效果

综观几十年的考场作文,高分作文无不是语言畅通、文采飞扬的。要求学生体现“六个一”:拟好一个题目、写好第一段、写一组排比句、引用一句名言名句、写一个好结尾,写一副好卷面。注重文章的整体性,好题目,好开头、好例子、好段落、好结尾,议论文要尽早提出观点,观点鲜明,行文中要有意识的多扣题,关键词要不断出现,不乱编故事,不对原材料简单扩写或仿写,答题要规范,慎重下笔。考场作文阅卷教师平均2分钟阅一篇作文,所以作文绝对不能饶弯弯,不能搞含蓄,作文开头第一段、第二段考生就要把看家本领拿出来,让阅卷教师刚看就叫好,有许多尖子生作文考不过普通生,原因就是没有做到一开头就切入主题,打个比方,作文不是“碧螺春”漫漫品,而是“二锅头”,看第一眼就有强烈的刺激反映。

2. 限时写作,加大考场作文训练力度

让学生在考试中写出好文章,因此要调动学生进入竞技状态,限时写作,注意训练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腹中成篇的思维活动。备考训练时,引导学生要耐住性子,不要心浮气躁,纠正没想好就写、边写边改的不良习惯。(作文速度,45分钟—50分钟必须写完作文,须达到650字以上,若时间不足,应教会学生学会结尾,力求结构完整。)

11.浅谈中考化学备考 篇十一

[关键词]中考;化学;复习策略

初三教科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体现初中化学的宗旨和目标,着眼于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现代社会问题,体现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注意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根据以上总体目标特制定以下复习策略:

一、以实验为主线的边实验边讲解的方法进行概念、理论性知识的复习

课堂上一般以实验创设问题,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问题的整合以及实验的整合,学生通过对整合后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从微观去分析化学反应。这样,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自然形成,学生学习起来兴趣高,而且对理论问题认识更清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采用对比迁移的方法进行气体类物质等的复习

初中阶段涉及到的物质主要有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每种气体重点讲解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主要用途。我们可以以一种气体为例进行精讲,给出一种模式,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复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可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复习,解决课时紧张的矛盾。

三、用讲练结合法进行化学计算等的复习

计算题是初中化学的难点,在教材编排上注重难点的分散。因此对这些难点的教学适宜采用分散教学,宜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勤练的“讲练结合法”,这种教学法可以避免教师的“注入式”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在化学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讲明练习的方法并作出必要的示范,由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进行分别辅导。练习之后学生相互交流或讨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最后,教师要在检查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纠正和讲解。另外化学计算的练习还要目的明确,题目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总结各类计算题,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技能逐步完善。

四、提倡用以自学为主的“导读法”、“讨论法”进行叙述性内容的复习

12.作文中考备考策略探微 篇十二

一、限时定量,课内完成

初三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许多初三语文教师对学生写作训练的安排大部分采用课内指导。课外完成的方法。每篇作文的字数也不限定,因此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有的4、5百字,有的7、8百字,但有的才一百几十字。这种随意松散的作文训练方法会造成学生没有紧迫感,并且容易使学生养成抄袭的习惯。因此,我认为,作文训练要安排在课内进行,特别是大作文更应在课内完成,并要明确限定时间和字数。因为总的语文考试时间才两个小时,分配给作文的时间不能超过50分钟。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快速作文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一拿到作文题目或材料要在5~10分钟内完成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写作训练时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如, 从开始的一课时完成一篇300~400字作文逐步增加到一课时完成450~500字左右的作文,再发展到一课时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如果有的学生课内实在不能按时完成,要帮助学生查找原因,并在当天利用课外时间,在老师的指导监督下完成这次作文。 经过这样反复的训练,不但能训练学生快速作文的能力,而且能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合理安排时间,实施多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作文教学优秀的教师,他们成功的经验都离不开多练,这也是语文教师的共识,怎样实施多练呢?首先在现有的学生作文的基础上,在逐步培养限时定量作文的同时,结合讲读课教学,实施“一课一练”。其实,所学课文就是很好的写作教材。 每学完一课都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写作训练。训练的时间10~15分钟,训练的方式有:续写或改写某一片段,或仿写某一情节或写读后感等。例如,在教完《我的叔叔于勒》后,让学生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哲尔赛岛上见到了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会怎样,试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文。又如,在教完《孤独之旅》后, 让学生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一百字以上的话,再如学完《傅雷家书》两则后,要求学生把自己内心最想说的话以书信的形式告诉父母,《故乡》一课结尾作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就这一句话,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并结合社会和人生,写一篇两百字左右的读后感。这样读中渗透写,写中促进读的教学模式,不但让学生学了课文还练了作文。

三、创建素材库,为作文注入活水

拿到作文题后,许多学生觉得最头疼的是:没啥好写,认为缺少有意义的题材。不知该写什么,怎么写。在他们看来,中学生的生活无非是上学、听课、做作业、考试;熟悉的人无非是老师、同学、父母、兄弟姐妹;看到的无非是学校、家庭以及自己所在的那个城市或乡村,所以觉得没什么好写。

真的没什么好写吗?其实不然,生活本身就是创作的源泉,中考作文命题一般都是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命题的,其命题的内容归结起来一般主要涉及如下方面:关注自然,关注自身成长,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生活,崇尚美德等。因此,我要求学生平时要多留心观察周边的人和事,不但要看见旁人能见的东西,还要看见旁人看不见的东西,不仅要观察他们说什么,做什么,还要思考他们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他们在想些什么,并且随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这样才能在历练中去积累真实而丰富的生活素材。 要更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就得扩大阅读的领域,平时还要求学生尽量抽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阅读文章要有针对性,要实施对口阅读策略,即读是为了写,学是为了用,对历年来的中考佳作要多读,对于流行的精美时文要多读,对于写作有着直接借鉴作用的作品要多读,并且要多读构思精巧的短篇,做好读书笔记。要写好文章还要多看报纸和电视新闻,关心时事政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视野开阔了,知识广博了,写起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文思若泉涌。

四、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后阶段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要重视第一次和第二次模拟考试,要认真查看学生的作文并进行总结归类,寻找不足之处,对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作为后段写作训练重点来抓,加大力度,强化训练,例如,在第一次模拟考试中发现学生审题不清,开头不够好,我们就把这些存在的问题作为下阶段写作的重点,集中精力进行强化训练,力求取得这些问题中成绩的突破。

总之,对于初三学生写作的训练,无论什么形式的作文都要讲究时效性,做到多写多练,因为只有多写才能巧写,才能在考试规定的时间内写出高效优质的文章。

摘要:语文成绩在中考中要想取得高分,就要在作文上下苦功。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限时定量、课内完成,合理安排时间,实施多练,创建素材库,为作文注入注水,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来备战中考作文。

13.中考作文备考 篇十三

什么是素材?简单地说,素材一般指作者在写作前,通过观察、体验和感受,从生活中摄取来的、尚未经过取舍加工提炼的原始材料,还包括阅读中得来的间接资料以及阅读的感受感想等。为了使同学们更加清楚地了解素材在写作中的作用以及积累素材的方法等,笔者在广泛征求初三同学意见的基础上,遴选出几个富有代表性的问题,并一一给予解答,希望大家读后能有所收获。

问一:积累素材在写作中具有怎样的重要性?

吕老师:古人说:“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俗话也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里所说的“物”与“米”,就是指作文的素材。占有素材是写作的第一步。要想写好文章,我们就要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俄国巴甫洛夫说:“无论鸟翼是多么完美,但如果不凭借着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你们如果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也不能飞腾起来。”由这个精当的比喻,我们也可以说:素材就是文章的空气,没有素材,作者的思想永远也“飞腾”不起来,文章的主题永远只是空洞的说教和苍白的抒情。

问二:老师,我们中学生积累素材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及途径?

吕老师:积累素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观察、体验、阅读。

观察,是借助人的感官(主要是视觉),全面、深入、细致地认识事物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观察,我们首先要留心。这样我们才能从常见、易知、简单的生活现象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了解到别人了解不到的东西。只有留心,才能细心,才能捕捉到细微的东西,才有写作时笔下传神的细节。比如观察一个人时,注意这个人的习惯性动作以及经典性语言,并把这些写到作文中,你笔下的人物一定会生动传神。二是要选准观察点。观察事物必须立于某一特定位置,还要选择某种距离和角度,有时还需要不断变换。这样,对事物的认识才能全面深刻,不会流于局部。我们都听过《瞎子摸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就是因为他们的“观察”不全面,只看到了事物的局部,没有全局观。

体验,就是通过亲身实践直接感受进而认识事物及其环境的过程。作家常说的“体验生活”,就是通过体验,积累写作的素材。有了体验,才有了自己真切的认识,有了真实的感受,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比如写《第一次做饭》这个题目,如果我们没有第一次做饭的经历,没有体验,即使多次看过爸爸、妈妈做饭,写起来也难免空洞。没有亲身体验,就难有可以打动读者的细节。

阅读多种书刊,不仅能使思想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还可以使自己的视野更开阔。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当然,阅读的方法比较多,像精读、略读、浏览等,但从积累素材的角度看,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最好和记读书笔记、思考感悟结合起来,这样才更有实效。如看到关于欧阳修的一个小故事,感觉很有意义,你就可以把它抄下来: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里生活极其贫穷,母亲供不起欧阳修识字读书。欧阳修买不起书,就经常到李家(藏书丰富)去借。为了能借到书,他陪李家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每借到一本新书,他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常常是通宵达旦。有时碰到好文章,就把它连抄带背地记下来。正是靠这股精神,欧阳修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代名家。

抄下来之后,我们就该思考“借书读的欧阳修”这则素材,在写作时可以运用到哪些方面,比如可以运用到“勤奋是成功的保障”“苦学”“借书与读书”等话题中。经过这样的思考,我们写作时运用素材才能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在确定了素材运用的方向后,我们还要深入思考,拓展思路,于是你或许有了以下感悟:“对于贫困的欧阳修来讲,他借书苦读,甚至通宵达旦地抄读,正是这种苦读精神使他后来一举成名。而在当今信息泛滥的社会,书籍多得看都看不过来,我们又该怎样读书呢?”同学们不妨查阅相关资料,以“读书”为专题整理笔记,通过这样的阅读,我们的阅读、写作以及其他语文能力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问三:写作时,选择素材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吕老师:面对丰富的素材,首先要学会选择,根据文章表达主题的需要,精选那些能为主题服务的材料。如果选材不当,就不能有力地表现主题,甚至可能歪曲主题。其次,在选择素材时要真实、确凿。真实而确凿的素材是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保证。这种真实性既是指材料具有严格意义上的真实性,同时也指材料在本质上能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三是素材要典型。典型材料就是某一类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材料。它是具体的、个别的,富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同时又最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第四,素材还要新颖、生动。所选素材应具体形象,要富有情节和悬念,有鲜为人知的新发现,这样方能使得文章内容充实,极大地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问四:考场作文素材运用常见失误是什么,我们应如何避免?

吕老师:在考场上,由于时间紧迫,不少考生往往一看题提笔就写,极易详略失当,甚至是选材失当。这就需要同学们平时练就处理材料的硬功夫。我们可从平常的阅读和写作做起。比如阅读时,可学习名家处理材料的方法,然后将学到的方法落实到自己的写作中。每一次作文动笔前考虑一下,这篇作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再考虑围绕这个中心该选择哪些材料,详写哪些,略写哪些,然后再动笔,最好的方法是先列好提纲再按提纲写作。熟能生巧,长期这样训练,功到自然成。

走到茶几边,我认出了外婆的杯子,但是哪一个才是妈妈的杯子呢?突然之间,我觉得,自己真得太不了解父母了。当妈妈为我倒水时,我却不知她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当妈妈为我夹我喜欢吃的菜时,我却没想过他们是爱吃淡一点,还是浓一点。。。2009年到了,意味着过去一年的逝去和新的一年的到来。妈妈为我操劳了一整年,仔细想想,现在的我也应该为她做一点点事了。

于是,我决定先将茶沏好再找杯子。学着爸爸平时沏茶的顺序,我先从茶柜里找出了一罐普洱茶,再往烧水的壶里加入水放在电茶炉上烧,接着,我将爸爸已经掰好的普洱茶片拿了两片放在盖碗里,等了一会,水开了,我小心地将水注入盖碗,将盖盖上,把盖碗里第一遍的茶水滤掉,然后再次注水,盖上盖,焖一会才两手并用地将茶水倒入茶海里,因为第一次自己动手,盖碗的烫手是我所没想到的,手忙脚乱的我弄得茶几上一片片的水渍。重复几次这样的程序后,我先帮外婆倒了一杯茶,因为外婆特别喜欢喝茶。当外婆从厨房走出来的时候我已经把茶都给倒好了,这时,外婆才告诉我哪一个是妈妈的杯子。

妈妈起床了,我双手捧着水杯送到她的面前,就像捧着一颗温热的心。妈妈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微笑,她一手接过水杯,伸出另一只手将我拉进了她的怀里,那手轻轻柔柔地在我的头上抚摸着,接着妈妈在我的脸上深深地亲了一口。虽然妈妈经常亲我,但这一刻的亲吻却最让我感到幸福。我抬起头对妈妈说:“妈妈快喝吧,要不茶要凉了。”妈妈仰起了脖子,张着嘴巴,“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大口。看她那甜蜜蜜的样子,仿佛微苦的普洱茶也是蜜一般甜。

我记得在我小学的时侯,就读过一首曹值的七步诗:“煮豆持作梗,辘毂以为汁;秸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时只知其大意,只知道曹操的长子曹丕继位,他在一些奸臣的影响下,担心他的同胞弟弟曹值篡位,便逼迫曹值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否则处死;结果他的弟弟就在七步之内写出了流传至今的“七步诗”。当时这首诗对曹丕也是一种极大的潮讽。

几个世纪过去了,社会和生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应该说人的素质也应有所提高;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是离不开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有人说: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是,兄弟姐妹的团结并不是真对与他人打架斗殴,在生活上,事业上应是不可或缺的照应;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可见,团结是一种力量,只有团结才有攻不破的堡垒。

然而,就在生活优越的今天,兄弟姐妹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一点利益而你争我斗,反目成仇,甚而相残;我和我的朋友在聊天时有时聊及这个问题,有人这样评论: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不顾亲情,对兄弟姐妹甚至父母于不顾,那他在这个社会上和任何人都不要谈“情”字,特别是友情。

树大分枝,各自成立家庭后,在生活中一些小事是难免发生的,但要看你怎样去对待,把金钱和利益看的太重,那麽,你就会值亲情于不顾;看淡名利,注重亲情才是做人的底线;争则不足,让则有余,在利益和金钱面前,我们何不礼让一点,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有亲情的人呢?

家和万事兴,团结是一种力量,让我们团结友爱,和睦共处,为个人的事业、为家庭的生活、为国家的兴盛而看重亲情、友情、爱情;把金钱和利益看淡一些吧!人过留名,雁去留声,希望在几十年之后,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侯,留给后人的不是唾泣,而是美愉。

今天是她父亲的生日,她要回家和父亲一起过生日.我很理解她的想法,更理解她的思念之情.是的,她父亲已经六十多岁了,为了子女的成长与幸福,含辛茹苦,真的的不容易.话说过来,人一辈子真的很不容易.人年老时非常希望能够和子女在一起,即使不能在一起,哪怕一个电话甚至一个短信,父母也已经很知足了.我由于长期在外,很想念爸爸妈妈.想起过去,心里真的很辛酸,父母亲为了我们的成长真的付出了很多,然而他们现在又生活得怎么样呢?想起过去的一幕一幕,我心里很难受!我很希望做做子女的我们,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让父母担忧,这是最基本的我们应当做的事情.谈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部电影《我的兄弟姐妹》,这是一部关于亲情的影片,暂且不管故事的真实性,主要考究它的内涵.主人公齐思甜和哥哥齐忆苦、妹妹奇妙、弟弟齐天生活在一个不富裕却充满温馨和爱的家。然而在一个暴风雪的夜晚,他们的母亲旧病复发,咳得吐血了。父亲背她去医院,却出了意外,他们俩都亡故了。次日,另一家人搬进了四个孩子的家。性格刚强的哥哥无法忍受这个新家庭的种种,无奈地带着弟弟妹妹离开了家。他们开始四处奔波,寻找落脚之处。当实在没有能力照顾弟弟妹妹的时候,他把妹妹齐思甜送给一对正要出国的夫妇;把弟弟送给他的舅妈一家;又把小妹妹带到一对老人家中请他们收养。他自己和弟弟妹妹们便各奔东西„„20年后,齐忆苦在北京当上了出租车司机;齐思甜出国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了音乐家;齐天成为东北大学学生;齐妙却当上了舞厅小姐。在北京的音乐会上,思甜蓦然回首的瞬间,音乐霎时凝固了。他们四人拥抱在一起,泪水顺着另一支悠扬的乐曲落下,听众的掌声久久不息„„终于,他们有了一次永久的重逢。

齐思甜的父亲是一个音乐教师,他们一家人都生活在音乐的天堂里,这也为后来思甜成为音乐家打好了基础。父亲说:“人生路上有许多困难的事情,只要有音乐在,你的灵魂便不再寂寞。”这位父亲是伟大的,他乐观开朗,以身作则。尽管他和蔼可亲,但同时又是一个严厉的父亲。有一回,齐忆苦偷邻居家的鸡蛋,是为了满足妹妹小小的心愿。而他却因此挨了父亲的鞭子,还罚他站在雪地里很久。在父亲被分配到别的地方边劳动边教音乐时,他对这“莫须有的罪名”并没有悲愤倒下,而是瞒着家人当搬运工挨家挨户送木材,还干各种各样的粗活。他也没有一丝怨言,还对孩子说:“我没事。”懂事的孩子们也拿起了工具,帮父亲干活。他哼着小调,阳光幸福地洒在他们脸上。

可见,这位父亲是多么伟大,他以他的行动告诉了孩子们音乐的重要性及如何面对生活的苦难。

那么,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后来的四个孩子重逢,使他们欢聚,使他们接受心灵的洗礼? 毋庸置疑,是亲情。

寒冷的冬天,四个孩子依偎在车站。他们在为下一餐饭而担心着。“哥,我饿。”、“哥,我冷。”、“哥,我想回家„„”弟妹们的话刺痛了哥哥。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让你们受委屈。”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如果不是亲情,他又何必活得如此累呢?他又怎能忘记,那一晚,父母临走时对他的嘱咐:“你是哥哥,要照顾好弟弟妹妹。”

生活改变了许多人和事,也改变了他们。但是,亲情是始终不渝的。最小的妹妹齐妙长大后竟成了舞厅小姐!她离开原来的家后,养父母去世得早,加上无人看管,就开始堕落下去了。她在20年后与齐思甜相遇时,大言不惭地对她说她满足于当前腐朽昏暗的生活方式。但是自那以后,她回忆起以前的一点一滴,又不免伤感和懊悔。她发现自己对不起所有爱她的人,她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于是,亲情的归来使她的精神方面的巨人复活了!她的灵魂才得以解放。

亲情给人以新生,亲情又犹如一支镇心剂。

亲情是心中的太阳,照耀着我们;亲情是温柔的春风,抚摸着我们;亲情如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我们。

亲情是雪,晶莹剔透;亲情也可以是雷,惊天撼地。

亲情可以是灯,温暖柔和;亲情也可以是微弱的烛光,不亮却很辉煌。不管怎么说,亲情一定是无价的宝藏。

没有了亲情,世界变得荒芜、凄凉;没有了亲情,生命则无法繁衍后代;没有了亲情,生活就单调枯燥;没有了亲情,人间也成了地狱。

亲情是沟通两代之间思想交流的桥梁,是一条连结两颗心的纽带。“兄弟姐妹原是天上掉下的水花,谁也不认得谁。但落在地下后,结成一体,结成冰,化成水,就永远也分不开了。”

“临行密密封,意恐迟迟归”,是亲情。“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也是亲情。

上一篇:关于医保的问答下一篇: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