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试题库(精选8篇)
1.逻辑试题库 篇一
《逻辑学》试题9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 ;在(P∧q)→r中,逻辑常项是。
2、设“A命题与B命题具有矛盾关系”、“B命题与C命题也具有矛盾关系”,则A命题与C命题具有。
3、一种命题的主项周延,则这种命题是 命题;一种命题的谓项周延,则这种命题是 命题。
4、若要使“只有P,才非q”与“非P并且q”均真,那么P与q的取值情况是P为,q为。
5、以“p←q”和“﹁p”为前提的假言推理,可必然地推出结论。
6、若P∨q为真,﹁p为真,则q取值为。
7、若一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命题,则其大前提应为,小前提应为。
8、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是,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是。
9、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括并且只包括三个不同的项.即、和。
10、当“SAP”与“SIP”同假时,S与P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①-⑦是从文中括号内摘出的词语,在文中它们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
“世界屋脊”上的(),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千里风雪的青藏公路,正在成为一条令人神往的旅游热线。
①晶莹的湖泊②大漠③奔腾的江河④雪岭⑤数不清的珍禽异兽⑥草原⑦冰峰
A.②⑦⑥④①⑤③B.①③⑤⑥②④⑦C.⑦④②⑥③①⑤D.③①⑦②⑤④⑥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 3.婴儿很早就表现出掌握环境的强烈愿望。由于控制动作的技能发展缓慢,所以他们的活动受到了限制。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本领来支配环境以独立生存。在这个意义上,应该说他们是“不能自立”的。
在这段话中,说婴儿“不能自立”是指()。
A.他们完全不能独立生存 B.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动作
C.他们仅有独立生存的意愿 D.他们没有适应环境的足够本领
4.社会上的各种传言和议论,有的是无中生有,有的是空穴来风,我们要善于思索
和分辨。
文中“空穴来风”的意思是()。
A.有洞穴没有风进来,比喻无原由的事
B.有洞穴就有风进来,比喻事情不是完全没有原由的 C.好像洞穴中的风一样飘忽不定,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D.好像洞穴中的一股风,它是朝着某个方向吹去的
5.无论什么文章,一旦选进语文教材,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而是整个教材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基本功训练的凭借”。
“基本功训练的凭借”是()。
A.收入语文教材中的各类作品
B.那些保持原来意义、独立存在的作品
C.整个教材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D.那些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
6.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
文中“流弊”具体指的是()。
A.像走熟路那样使用联想 B.误用联想意义
C.用字太俗滥 D.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7.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词典编辑不对,他们对词典的用法做出改动不会是随意的。想必经过了认真的研究推敲。不过,词典编辑者不能忽视一个基本事实以及由此衍生的基本要求:语言文字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使用的,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性,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不能在象牙塔里进行,而一定要走群众路线。
这段话的“基本要求”指的是()。
A.词典编辑者不能对词汇的用法随意改动
B.词典编辑者应该熟悉词典编纂的具体过程
C.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D.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应由广大人民群众来决定 8.在著名的优质麦产区山东省兖州市,国际粮商与改制后的基层粮管所合作,利用其收储网络大量收购小麦、玉米等粮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收储网络。在不断复制这种模式的同时,在国内企业已经进驻的地方,国际粮商开设面粉加工企业,利用掌握的优质粮源以及低价策略挤压国内企业生存空间。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合作实现双赢 B.国际粮商渗透中国粮区
C.挤压并购悄然展开 D.深远的意图 9.国家文物局日前首次行使国家优先购买权,优先购回在嘉德春拍中以554.4万元成交的“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此举将对国有博物馆和研究机构行使其优先购买权起到作用。但国家优先购买权并不适用于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兽首等被掠夺文物。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我国购文物首用优先权 B.国家用优先权购胡适信札
C.国家文物局行使优先购买权
D.国家文物优先购买权不适用于流失文物 10.目前江西生态示范区的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7.3%,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0.05%,位居全国第2位,依托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建有99个公园,其中国家级35个,居全国第1位,拥有自然保护区156个,其中国家级8个,列全国第2位,得天独厚的良好生态优势成为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的极强后劲。
最适合这段文字的标题是()。
A.低碳经济快速发展 B.江西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
C.江西森林生态资源丰富 D.绿色生态成优势
11.借助上星期刚问世的第二代亚马逊电子阅读器,只需几十秒,你就可以足不出户地看到最新出版的《纽约客》或《读者文摘》。然而,这种阅读体验是要打折扣的:所有的图片和文字都只能以黑白呈现。不过,这种情况可能很快就会改变。电子墨水公司(EInk)日前宣布,彩色的电子纸也许到2010年底即可面世。解决电子书彩色显示的关键问题在于尽可能减少耗电量,同时令视觉效果足以和印刷品相媲美。电子墨水公司研发的最新彩色显示系统将每一个像素再分为4个子像素,在开启状态下分别可以显示红色、绿色、蓝色和白色。通过这些子像素的相互电场作用,便可以呈现出足以令人满意的色彩,且无须消耗太多电量。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给你点“颜色”看看 B.彩色电子书即将面世
C.一饱眼福 D.读书需要色彩
12.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借“统筹”之名搞新的形式主义,如有的打着“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的幌子,动辄提出搞什么“国际一流”、“超一流”,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有的热衷于贴“标签”、炒概念,以口号代替对“五个统筹”的具体贯彻落实。这些情况表明,转变发展观念仍然十分艰巨。
这段话最贴切的小标题是()。
A.“统筹”论 B.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C.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 D.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
13.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动物也和我们人类一样,有些很难抵御香烟、酒精以及毒品的诱惑,又或者无法摆脱对药物的依赖。在澳大利亚的岛州塔斯马尼亚,生活在这里的沙袋鼠以一种令人难于置信的方式消磨时间--疯狂地咀嚼罂粟,当地神秘的麦田怪圈正是它们的杰作。有报告称,绵羊和鹿也是疯狂的“鸦片鬼”。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动物世界的“瘾君子” B.沙袋鼠对罂粟情有独钟
C.破解“麦田怪圈”之谜 D.令人艳羡的时间消磨方法
14.慕尼黑大学的两名古生物学家在检查了大量化石证据后,在《化石世界》上发
表论文指出,与人们惯常想象的不同,霸王龙很少会选择硬碰硬的方式去获取食物,而是专门挑幼年恐龙下手。研究者指出,幼年恐龙反抗能力有限,容易得手,捕食者扑空或两败俱伤的概率较低。此外,对恐龙近亲鳄鱼的研究显示,它们的胃液酸性极强,可以令动物幼仔的骨骼完全溶化,从而为自己提供重要的营养物质。鉴于经常在霸王龙化石的胃部找到未完全消化的小恐龙骨骼痕迹,而发现的小恐龙化石数量又出奇的少,这很可能预示了,很多幼年恐龙都难逃成为霸王龙等食肉恐龙口中食物的命运。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霸王龙的猎食方式 B.恃强凌弱的霸王龙
C.恐龙世界的弱肉强食 D.霸王龙与它的同类 15.迈克尔•舒马赫是世界赛车史上迄今为止最伟大的赛车手。一家德国媒体“跟踪”舒马赫十几年,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舒马赫取胜其实没有秘密,他靠的是车子进入弯道时,能比别的赛车手快上零点几秒的时间,这样累积后,舒马赫平均每圈就能比对手快上1秒半左右。人生其实就像赛车,比的不是直行道上的速度,而是过弯道时的技术和经验,谁能顺利挺过来,快上即使半秒,你就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舒马赫取胜的秘密 B.赛车与人生
C.成功常在关键的几步 D.赢在弯道
三、判断题(运用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语句的论述是否正确,若正确则在题后的括号内打√,否则则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这里的“同学”概念是在非集合意义上使用。()2.“合同的标的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这句话是从内涵方面说明“合同的标的”这个概念的。()
3.“今天的天气,哈哈,哈哈!”引号内的这句话直接表达了判断。()4.“晓琳和老张是同乡。”这是一个关系判断。()5.并非“如果p,那么q”等值于“p并且非q”。()6.“并非SAP”等值于“SIP”。()7.从“所有S是P”能推出“有些S是P”。()8.“天鹅的羽毛都是白的”结论能够用完全归纳推理得到。()9.运用判断变形的直接推理,从前提“不劳动者不得食”能推出结论“得食者不劳动”()
10.“即断定SAP假,又断定SOP假”这组判断违反了矛盾律。()
四、应用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请用真值表方法判定“只有p才q,并且p,所以非q”这个推理是否正确。2.简述假说的作用。
3.己知“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个判断为真,根据对当关系,指出和它同一素材的其他判断的真假。
4.用欧拉图表示下面概念之间的关系:A.小说 B.戏剧家 C.诗人 D.文学家
五、证明题(本大题共8分)
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判断的三段论,结论必须是特称。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8分)
上海某宾馆来了A、B、C三位客人,现已知: ①如果A和B都来自北京,那么C来自昆明; ②并非C来自杭州或昆明;
③只有B来自北京,C才不是来自杭州。请问:A是否来自北京?写出推导过程。(设:A表示“A来自北京”,B表示“B来自北京”,C1表示“C来自昆明”,C2表示“C来自杭州”)
2.逻辑试题库 篇二
难道新常态就是这样嘛?不知怎么了, 企业运营中令人苦恼的麻烦事接连不断, 为啥不像过去那些年顺风顺水了, 总觉得与市场节奏不合拍, 说啥也踩不上点, 心烦着哪!不知怎么了, 财运不佳, 喝凉水都塞牙, 为啥本来看准的市场走势却冷不丁来个大翻个, 竟冒出来一些出乎意料的麻烦, 郁闷着哪!不知怎么了, 过去一向有效的市场应对策略突然间不好使了, 为啥得心应手的商业模式开始空转了, 市场链条上的客户关系也不“铁”了, 头疼着哪!不知怎么了, 企业利润腰斩式下跌且跌跌不休, 本来煤炭价格持续低谷的大好机会却沾不上光了, 不论大集团还是小企业无不如此, 揪心着哪!这就是3000多家大中小型水泥企业老板们都有的同样感受与心态。
这不, 急切切跑来切磋的一位集团大老板, 人家可是业界的头面人物哇!一见面就惊呼这水泥市场烂透了, 邪了门了!利润一下子由沸点跌倒冰点, 过去用过的招数都抖落出来了, 还是不见起色呀!在他看来, 所有这些都是行业自律不强惹的祸, 都是市场集中度不高造成的。大集团痛骂中小企业瞎搅和, 中小企业指责大集团就是祸首。这不, 日前辽宁爆出某大集团在错峰期跨境倾销熟料, 嘴仗一直不断!
快言快语的大老板所表达的个人判断, 可以说代表了绝大多数水泥企业老板的普遍心态和看法。实话实说, 我却不敢苟同。罪魁的帽子给谁戴上最合适?我认为, 应该归咎于逻辑混乱。说开来, 则表现为企业家思维逻辑混乱, 市场运行逻辑混乱, 产业战略逻辑混乱。由于逻辑混乱才导致了非理性行为的产生, 自律就变成了猴皮筋, 进而才酿成了今天的局面。
加缪说过“荒谬的东西绝不会带来解放, 它只会带来禁锢。”且不言, 为什么会造成水泥产能如此严重过剩?去产能、去杠杆的速度为啥总是像蜗牛一样爬行呀?我只想反问一句:假设水泥产能不过剩了, 是不是就等于说现实的水泥产业就能担当起现代产业的大任了?再假设水泥企业不转型升级, 是不是等于说在变革的商业形态中运作就能够游刃有余了?我看未必, 连老板们也会觉得底气不足吧!
这位老板的市场理念逻辑, 明显存在着传统水泥市场格局的路径依赖, 逻辑的焦点仍然停留在传统水泥制造模式中心上, 沿袭着传统水泥市场商业形态的惯性。这能怪谁呐, 人家几十年一以贯之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哇!可问题正出在这,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双脚站在了一个全新的知识型商业形态的全新产业环境中, 这个宏大背景决定了水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老路走不通了, 需要重新确立起新的运营逻辑, 构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形态。有言道:脚上的泡是自己走的。当今水泥产业困局的顽疾之根, 恰恰出在水泥企业管理团队对新常态下的市场逻辑误判上, 就是上面提到的逻辑混乱———企业家思维逻辑混乱, 市场运行逻辑混乱, 产业战略逻辑混乱。
新旧逻辑的激烈较量早就在明里暗里展开了, 这场看不见的暗里博弈———厮杀于老板们的头脑里及其习以为常的企业文化中。企业管理团队凭借陈旧的市场逻辑产生的误判, 继续沿用旧的市场形态下有效的经济逻辑去应对新市场形态, 或者说是一种曾经有效但当下却失效的旧逻辑, 已经与市场现实形势风马牛不相及了, 与市场扭着劲哪!自然会影响企业团队的决策和执行, 屡屡受挫在所难免;这场看得见的明里博弈———角力于沿用原来惯常的企业决策和运营行为, 肯定会遭遇到新逻辑的碰撞和冲突, 难怪企业微观的策略行为不灵了, 具体运作方式失效了, 客户交易关系散花了, 不知为何企业的脚步总是踏不准市场节律, 费九牛二虎之力却离目标相去甚远。
虽然, 新旧逻辑说不上水火不相容, 但在目标、方向、路径及模式上, 肯定很难达成无缝对接, 不合拍就会冲突, 不匹配就得顶牛, 所以出现今天令人闹心的局面也不足怪。
逻辑混乱导致非理性行为泛滥, 而理性原则的建立并非想象的那样容易, 它又是建立在缜密的逻辑基础之上的。企业在变化的市场中所表现出的行为理性与不理性, 都跳不出逻辑轨迹的圈圈, 这就不可回避地发生新逻辑与旧逻辑的博弈, 事实也正是如此。
任何产业新逻辑的孕育和出现, 都会看到某种异质思维的新面孔, 新陈代谢, 搅动原本固化的一潭死水。往往异质思维不甘心停留在思想层面上, 总是会积极主动地转化成产业运行的逻辑, 影响着产业组织及其行为方式的改变。
逻辑是什么?就是事情的因果规律。企业行为逻辑有三个维度:其一是基于理论, 主要是市场理论;产业界在某种市场理论指引下, 秉持的经济逻辑 (Economic logic) , 企业意欲寻找一种能够产生比竞争对手更高的回报率、比当下资本成本更高的利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经济逻辑 (Economic logic) 一方面导引企业的市场经营行为, 形成了一系列经济活动现象;另一方面, 它又孕育出一种新的市场机制, 营造当下市场不同以往的新景观。其二是基于事实, 就是当下市场的现实状况, 新问题、新需求、新趋势倒逼人们必须有新思维、新判断和新行动。其三是基于经验, 即历史和国际经验, 对于水泥产业只能是国际上先进经验了, 可从中洞悉产业未来发展大趋势, 寻找到参照样板和路径。
新逻辑是什么样子呢?这场新旧逻辑的大PK又将怎样展开?
新逻辑PK旧逻辑的博弈较量, “颜值大战”的肉搏开始了———水泥产品质量的建筑性能固然重要, 但在与产品环境性能的博弈中, 水泥产品“绿色颜值度”的影响力迅速蹿升, 已成为了影响市场价格、客户需求及公共评价的重要元素。
市场理论创新的引领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 及其绿色供应链、绿色生产、绿色GDP评价体系齐头并进, 引领水泥企业告别野蛮生产的粗放式增长方式, 关注水泥产品环境性能, 提升产业“绿色颜值度”, 彻底洗刷水泥产业与生俱来的黝黑底色。
绿色发展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体现为与生产相配套的体制机制、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转变, 否则将无法实现市场有效传导, 无法改变绿色供给不足, 依然只能是“非绿色”的增长。
关照现实, 水泥产业的现状足以验证了上述市场理论是一付对症药方, 必然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何时甩掉污染排放大户的头衔。水泥工业年排放CO2约12.5亿~14亿吨, 约占全国总排放量12%, 约占全国工业企业碳排放的25%左右。水泥工业颗粒物排放占全国排放量的20%, NOx、汞排放均位列第三大排放源。单位水泥碳及NOx、SO2、Hg排放比例远高于国外同行水平。
———何时不被称为矿石能源消耗的老虎。水泥耗煤约占国内耗煤总量6.5%, 可燃废弃物替代燃煤率还不到0.1%。
———何时不再是环境谤怨事件的多发区。目前, 我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 雾霾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引发社会的强烈不满, 水泥污染肯定是逃不掉的被声讨对象。
国际产业经验给我们明确的指向, 水泥窑协同处置可燃废弃物的燃煤替代率, 是当今工艺技术环境下最能反映水泥产业“绿色颜值度”的重要指标。它一是反映了矿石能源消耗量的多少, 二是自然矿石资源消耗量的多少, 三是废固物处理对生态环保贡献率的多少;前两点体现了产业内部“去黑”的力度, 后一点是跨产业外部“添绿”的程度。
发达国家水泥窑协同处置可燃废弃物与本国水泥工业耗煤总量的替代率, 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荷兰95%, 法国42%, 日本31%, 美国26%。考虑水泥行业规模因素, 把全球水泥工业应用替代燃料比例最高国家的桂冠戴在德国头上, 乃名副其实。据VDZ最新数据显示, 2014年德国该比例达到63.4%。之所以如此, 这些国家除了拥有全球现代化程度最高、高效及环保意识最高的水泥工业、较早地重视研发推广应用替代燃料之外, 还有一个共同点, 都普遍采用了一种系统地评价企业环保水准的方法, 即从产品生命周期、绿色供应链、绿色生产等方面进行的环境绩效评价 (EPE) , 有效地管理和改善企业的污染管控和生态保护系统, 大力改善了产业观感及企业声誉, 不再是社会上利益相关者们死死盯着的靶向目标。
尽管从数字上看, 我国工业废渣废物利用的绝对数量逐年提高, 相对稳定在22%以上, 但与德国、日本等国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 尤其是鲜见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 环境绩效评价规范还是空白。
水泥产品环境性能正在成为市场价值的核心元素, 逼迫水泥产业秉持绿色增长、可持续发展的新逻辑, 不但要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更要提高水泥产业“绿色颜值度”, 创造利润, 担当起社会责任。
国家行动里程碑立起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拉动绿色消费、引导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到2018年, 绿色建材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提高到20%;与2015年相比, 建材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8%, 氮氧化物和粉尘排放总量削减8%;绿色建材应用占比稳步提高。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30%, 绿色建筑应用比例达到50%, 试点示范工程应用比例达到70%, 既有建筑改造应用比例提高到80%。
产业集结号吹响了———中国建材联合会提出绿色建筑材料定义及特征;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在原料的选用、开采加工、产品制造、产品应用过程中, 能够有效利用废弃物, 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 资源可循环再利用, 不仅性能功能符合建筑物等配置的要求, 而且全生命期内与生态环境和谐, 对人类健康无害的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具有五个特征:节能、环保、低碳、安全、可循环、长寿命的特征;生产工艺和生产使用过程中贯彻清洁文明、净化环境的特征;充分利用废弃物, 减少天然资源和能源消耗, 具有可循环再利用的特征;具有低排放、无污染、无毒害、与生态和谐的特征;满足绿色建筑和其它应用领域配置要求, 有利于改善和提升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发展进步特征。
为此, 全面推行水泥企业清洁生产, 二代窑烧技术攻关, 推广应用窑炉烟气脱硫脱硝除尘, 引导错峰生产, 利用城市周边现有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泥、危险废物及尾矿、产业固体废弃物等。
企业行动脚步加快了———海螺、华新水泥等几大家领头羊企业率先发力, 众多中小企业在去产能的压力下, 转型环保产业的呼声越来越高, 拓展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规模化、高值化的产业链, 为区域内生态环保作贡献。
新逻辑PK旧逻辑的博弈较量, “+互联网”的口号叫响了———水泥制造链环在产业中的地位固然重要, 但在与渐成气候的网络资讯的博弈中, 网络资讯对产品制造方式、运营模式及产业发展的影响力迅速蹿升, 已经成为了促进产业裂变、进化的催化剂。
传统规模化生产的市场理论长期占主导地位, 形成了“先生产后推销”的固有逻辑, 潜意识里“我生产什么就等于市场需要什么”, “销量规模经济”始终贯穿于整个商业模式之中。到头来又怎么样哪?一次又一次的产能过剩, 一次又一次的产业重创, 乃至成了割不掉又蔓延扩散的毒瘤, 把整个产业折磨得死去活来。
“最了解产品的人一定不是雇员, 而是用户”, 凯文·凯利 (KK) 曾经说过的这句话, 点中了传统型水泥商业模式的死穴, 别以为制造链环可以呼风唤雨主宰一切, 关键还有上下游市场, 以及国家建筑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的改变。
乍一看, 大规模生产, 提高产能, 增加产量, 没有错哇!
这样做可以减少单位生产成本, 多抢市场份额, 利润倍增。当走到一定阶段后, 它无法自我连接形成的一个又一个孤岛式市场死角, 穿不透那一层又一层固若金汤的信息屏障, 只能任其发展到供给侧衰老, 成了不折不扣的一块短板。
何路神仙能助企业走出传统商业模式的噩梦?“+互联网”为水泥企业转变制造方式和运营模式, 撞开阻隔在制造商与终端用户之间的篱笆, 开起了直通车, 提供了一个大机会和新手段。为此, “水泥产业+互联网”既是产业变革的催化剂, 又是创新制造方式、运营模式的引擎, 驱动水泥产业走出“红海”, 祛除供给侧老化的病灶, 提高市场快速反应的能力, 增强企业的效率、效能。
尤其处在去产能、去杠杆的阶段, 没有新制造方式、新运营模式有效运行, 彻底将原有旧模式取而代之, 去产能不但去不成还会添新病, 转型转不好还会就地转磨磨, 升级不上去也会跌个倒栽葱。然而, 制造方式、新运营模式不会凭空产生的, 需要大数据透析市场, 需要小批量灵活的生产方式, 满足市场的多样化、个性化、部件化、自动化的新需求, 企业除了“+互联网”还能指望得上谁哪?
循着国际同业先行一步留下的足迹信息, 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化, 已经成为当今市场的普惠工具。“+互联网”提高了水泥生产企业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广泛应用电子商务, 利用二维码、云计算等技术, 建立绿色水泥产品可追溯信息系统, 提高绿色水泥产品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协同水平, 其间是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推进智能制造, 重新进行基因再造, 完成制造方式的变革;二是实现运营模式的创新, 重新定义渠道, 改造业务流程, 重塑产品价值链;用一句话挑明了, 就是以互联网为纽带的水泥产业融合新模式, 从制造环节前端向后端的服务延伸, 实现制造业服务化。
可以预知, “+互联网”创新企业智能制造与运营模式, 绝不会只局限于企业个体的变化, 呼啸而来的必将是, 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大裂变、大融合和大进化。
对于水泥生产制造企业应用网络销售的电子商务, 视角各有不同, 有的主张自办, 有的倾向外包。依我看来, 应该依据企业的资源条件和战略选择而定。那些致力于实现智能制造的大集团, 完全可以依托已有条件直接“触网”, 一步到位也无妨;中小型企业基于资源条件所限, 可与优势专业企业“外包”, 构建价值链“生态圈”型企业。
新逻辑PK旧逻辑的博弈较量, “高附加值”的旗帜飘起来了———水泥原料产品的制造规模固然重要, 但在绿色装配式建筑方式及外部成本倒逼下的博弈中, 水泥产品使用减量化推进产业链高附加值已成大趋势, 正在改变企业靠低端产品规模获取利润的方式。
从市场理论的维度上看, 那种低端制胜、低成本优势制胜的逻辑过时了, “水泥消费量不该越用越多、更不是产能规模越多越好”, 套在头上那二十多年世界第一的光环, 一方面难以遮盖给产业造成的创伤, 另一方面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代价。仅从微观而言, 2016年上半年, 水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同比下降4.7%, 亏损面达40%, 利润同比下滑26.6%, 跌至近几年的最低点。这是在煤炭价格奇低的条件下出现的全行业大面积亏损, 老板们心里都清楚这说明了什么。
聊到此, 老板们咂咂嘴该琢磨一下, 之前《纽约时报》对中国水泥使用量的评价, 尤其是局外大伽比尔·盖茨说过的那一番发人深省的话语, 一定会悟出更多的道道来。
又是哪一条新逻辑正在摧毁旧逻辑呢?当然是高附加值。这个逻辑又从哪冒出来的呀?强大的绿色环保潮流与新型建筑方式的市场需求, 共同孕育诞生的“宝贝”———高附加值。然而, 高附加值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 它依托两个重要条件:一是离不开科技等知识信息的支撑;二是离不开全产业链发展。试想, 水泥产品部件化没有科技支撑怎么成型, 没有产业链怎么装配呀?水泥产品绿色化, 失去了科技含量与产业链, 节能减排就步履维艰呀!当下水泥产业客观现实与国际产业经验, 已经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
日前, 住建部从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品质、提升供给侧效率、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出发, 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 制定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 完善部品部件标准, 实现建筑部品部件工厂化。鼓励水泥及混凝土企业、建筑企业, 转变成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大力发展水泥制品和建筑部件, 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 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而目前的这个数字还不足2%。
如上述所言, 绿色装配式建筑方式推动了水泥产业链发展, 为水泥企业高附加值部件化产品规模化提供了条件。一是提高增值率。以发展混凝土、水泥基复合材料为例, 一吨水泥可生产3立方米商品混凝土, 而单位水泥与商品混凝土价格相差不多, 可使吨水泥产生三倍附加值。二是推进减量化与自用率。由于部件化产品的需要, 大量水泥原料被企业内部消化使用, 不再单纯依靠水泥原料销售规模大小定输赢;这必然刺激企业根据部件化产品市场需要, 生产建筑功能强、环保价值高的水泥原料, 提高产品部件化的科技含量, 强化高附加值优势, 目的是降低成本, 增加利润, 赢得客户, 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低端产量规模。水泥产品部件化大趋势, 势必在一定意义上会抑制水泥原料消费总量, 直接销售水泥原料量会大幅降低, 客观上起到了水泥用量的减量化。欧美发达国家水泥企业实行产业链运营, 自用率高, 促进了供给侧结构优化, 也是市场运营有序之锚。
环境外部费用制造者, 一直是水泥产业心照不宣的硬伤。从水泥制造到终端项目现场的污染排放, 转嫁给消费者支付的一大块额外损失费用, 诸如居民健康的损失费、环境舒适价值的损失费、农作物减产损失费和建筑物“短命”而增加维护损失费等等。这块看不见的外部费用直接表现了水泥产业运行的外部不经济性, 一个不经济的产业怎么可能长久维持运营哪!怎么办?这自然又回到了本节开头点题的高附加值逻辑上来。
难道水泥原料产品就不能达成高附加值了吗?老板们一定会回敬这样一句话。我认为, 当然可以, 但很有限。这缘于现有水泥制造工艺技术的局限, 难以克服“两磨一烧”过程中的成本及污染短板;还有高附加值原料产品市场的规模的局限, 大多属于个别项目“格路”的小众化品种。
总之, 水泥产业以产品部件化的全产业链为依托, 以科技和知识信息作支撑, 高附加值凝结在产品应用功能上, 凝结在生态环保效应上, 凝结在后续服务的优化上, 凝结在产业跨界融合上, 凝结在外部费用的内部消化水平上。
新逻辑PK旧逻辑的博弈较量, “跨界突围”的战役打响了———水泥企业内部制造能力资源管理固然重要, 但在与产品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再利用化需求的博弈中, 重塑跨界核心主业创新价值的战略地位迅速蹿升, 水泥产业链跨界发展是必由之路。
对照今日, 长久奉行大规模制造逻辑下的低端生产、产销分离, 导致市场供需结构错配, 终于使产业深陷红海中难以自拔, 粗放式产业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 遭遇到了顶不开、撞不破的天花板。有分析师坦言, 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根源就是企业过于依赖扩大产能规模的发展路径。
触及这个问题, 时而会听到老板们这样的反驳, 美其名曰:“坚守建筑材料主业”。坚持主业发展, 从来没有错, 但要看是什么样的主业, 关键是否符合市场环境、有利产业发展的主业。
这种理由似乎理直气壮, 冠冕堂皇, 但需要提醒老板们要先厘清:现代水泥产业的主业是不是等同于旧体制下的原料生产?现代水泥产业主业的真实样貌到底是什么?与传统水泥产业死守原料规模化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跨界是不是就等于说放弃水泥产业的核心主业?产业现实状况与国际产业经验都表明, 主业的形态和内容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应成束缚产业跨界发展的羁绊。
死守水泥原料制造偏狭主业的结局就摆在眼皮子底下, 有目共睹;正犹如一股从山顶滚落下来的泥石流, 一下子把原本独具优势的长产业链触角, 砸了个稀巴烂, 产业呈现七零八落的低端碎片化, 企业自己把自己置于孤岛之上, 成了孤家寡人;更像一条割不断理还乱的绳索, 把产业捆绑在狭小逼仄的原料生产的圈圈内, 给自己画地为牢不说, 还以为是世外桃源。
复杂的历史及现实原因导致于此, 一是基于低端产品+销量规模的简单逻辑, 水泥企业主动自残手脚, 任性地把上下游都丢给别人, 一门心思扩大熟料规模, 以为龟缩威虎厅我就是占山为王的座山雕!二是基于现行商业模式难以突破的路径依赖, 迫于资金应收占款拖欠的无可奈何, 索性把这块业务拱手相让, 就连业界数一数二的海螺也不敢“破壳”, 唯恐现金流阻滞被“小蚂蚁”蚕食掉。三是基于现有理念、设备能力、营销方式、管理机制、人才团队等企业资源, 清一色按照水泥原料生产量身定做, 延伸产业链重新配置资源难上加难, 对跨界发展望而却步。
跨界不会冲击或削弱核心主业, 更不是左道旁门, 相反是依托水泥制造优势构建现代产业意义上的正牌主业, 围绕水泥产业链做好一篇大文章。跨界也不是好高骛远, 异想天开, 一个本是同族堂兄堂弟的终端建筑产业, 开辟水泥产品为施工项目服务的纵深市场;另一个本是邻家小妹的绿色环保产业, 围绕着水泥原料循环利用、燃料替代率的协同处理固体废物。可见, 我们双脚跨入的哪个界, 不过只有一步之遥或是一墙之隔, 且市场关联度极高, 一点也不陌生, 极易同企业的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客户关系、节能减排相对接, 担忧可能发生一步踏空跌落悬崖的危机, 本在可控之中。做梦都想着跨界突围, 哎, 就怕成本吃不消!这是老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在此稍作展开。
资料显示, 工业固废和城市垃圾蕴含丰富的水泥制造可利用资源。截止2014年底, 全国大宗工业固废累计堆存量已超240亿吨, 加上金属矿山废石, 累计堆存量近600亿吨。据估算, 2015年我国城市垃圾总产量已达到1.6亿吨, 且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
陈洪章教授研究成果表明, 一条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 日耗煤量为433.3吨, 若配套日处理300吨城市生活垃圾处置项目, 每天可替代60吨煤炭, 补充84吨水泥原料, 同时产出50吨建筑用木塑模板, 实现年处理生活垃圾总量10万吨。每吨垃圾处理成本在130元, 而每吨建筑用木塑模板可获利200元。
当下, 水泥产业正倍受供给老化的煎烤, 跨界发展为过剩产能找到了新市场, 产业开辟出了新分支板块。通过协同处理固废物再利用循环模式, 以及服务绿色建筑终端市场的需求, 能够以最小的市场出清带来的成本和代价, 把原本供给老化、供给过剩的资源要素, 最大限度地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 开启产业增长新周期。这才是跨界发展最具价值的重要性。
新逻辑PK旧逻辑的博弈较量, “优先市场创新”的旋律奏响了———水泥窑烧核心工艺技术突破固然重要, 但在与区域产品、物流制约、市场运营的市场特性的博弈中, 创新商业模式与组织变革的迫切性迅速蹿升, 这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可能成为新一轮产业成长的动力源。
侧身大市场, 谁都巴不得有那么一天水泥窑烧核心工艺技术实现绿色化大突破, 可产业现实状况和国际产业经验提醒我们, 尽管水泥制造过程中大量应用信息智能化技术, 流程再造技术, 水泥使用的减量化技术, 水泥深加工制造技术, 高效综合利用技术, 高效节能减排技术等, 但欲突破水泥行业共性的、关键性的“两磨一烧”技术难关, 打通横亘在绿色之路上的“瓶颈”, 还有待时日。
这并不等于说水泥产业发展山穷水尽、无所作为了, 更不能抱着“重制造轻市场、重硬件轻软件”的旧逻辑跑到黑!谁都知道, 永远不应停下“两磨一烧”技术攻关的脚步, 然而, 滞后的商业模式, 落后的企业组织形态, 仍然面目依旧, 原地踏步哪!我们新型干法技术水平不输给国际同行, 时不时还会成为骄傲一把的资本, 但在商业模式与组织变革创新上, “蚂蚁穿豆腐———提不起来了”, 还是一块撂荒待垦的处女地。
产业上下早该认这个账, 新法技术工艺的广泛普及与承袭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商业模式之间的扭曲与脱节, 是造成当前水泥产业供给侧老化症———产能过剩、全行业陷落的重要原因, 也是水泥产业大而不强的“肥胖”症结所在。
事实上, 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 任何先进的技术工艺可能成为单体企业、局部市场的竞争手段, 但却很难转化为整个产业发展的持续性优势。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水泥产业, 在坚持减排节能核心技术研发的基础上, 着眼于提升全产业链价值, 重视在创新商业模式、变革企业组织形式上有所作为。哪怕是某种单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譬如水泥使用减量化技术, 替代燃、原料与协同处置技术, 低碳长寿命水泥产品技术, 碳捕获及储存技术的产业化, 统统作为市场运营中的一组结构件, 巧妙地嵌入新商业模式之中, 随之变革企业的组织模式。
举例来说, 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方面, 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立起了贯穿于废物产生、分选、收集、运输、储存、预处理和处置、污染物排放、水泥和混凝土质量安全等规范化流程和标准, 融入水泥产业链运行中。水泥原料在产业链的最终用途上, 美国有大约75%的水泥被企业用来制作预拌混凝土, 近15%用来生产混凝土砌块和预制混凝土, 而德国在这两项的比例约为55%和30%。
国际同业的经验向我们诠释了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的变革创新, 对于产业发展的战略价值, 并不意味着产业空心化。不能简单地把商业模式同营销方式划等号, 企业组织形式也不等同于兼并重组。一个企业的最大竞争力是什么?不单单是拥有某项技术或产品, 还必须有与其相配套的新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 才能在产业价值链中拥有统治力和话语权。
强调优先市场创新逻辑, 其含义是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创新, 能给水泥制造链环注入新动力, 首先是用高附加值摆脱成本定价依赖, “+互联网”打破旧有的渠道模式, 供应链激活业务结构效率, 在组织、营销、管理三大节点上寻找突破口, 优化现有业务布局和价值点, 从串联流程颠覆成并联生态圈, 最后通过产业联盟等组织形式打造共创共赢平台, 跨界提升全产业链价值。
依据波特竞争力理论, 产业价值链是企业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的辅助作用的各项活动的集合,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微笑曲线”的高端, 是影响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基因。企业将依靠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创新所释放的结构效率, 完成对原有单一性发展渠道的转型升级。
新逻辑PK旧逻辑的博弈较量, “坑爹游戏”该快些收场了———水泥市场占有份额固然重要, 但在与现实的产能严重过剩、高负债、低效率的博弈中, 野蛮成长的后遗症带来的震荡和风险迅速蹿升, 谁能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领先者。
沃伦·巴菲特曾发出惊世之语:“鼓胀的钱包就像鼓胀的膀胱, 你总是会有想尽快清空的冲动。”近些年来, 水泥产业江湖之上, 老板们揣着“我扩张, 我英雄, 有买单兜底的, 不捞白不捞”的逻辑, 过去曾经厌恶至极的高杠杆、高负债, 如今却成了家常便饭, 整个产业玩起了“坑爹游戏”, 其热度近乎疯狂。
问起是否考虑过如何收场, 反正有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银行有钱, 先拿到手跑马占荒再说, 至于说怎么还, 那怕啥呀, 不是有连片土地的厂区、矗立的厂房和设备烂摊子在那儿吗!丝毫不掩饰“坑爹”的动机和企图!
社会上“坑爹”的爹, 人家是血缘意义上的亲爹, 有DNA作证, 可是水泥产业野蛮成长的这个“爹”是谁呀?如按照基因图谱追踪下去, 这个爹首先是银行, 产能过剩出清、资不抵债破产, “坑爹”等于坑银行, 恭恭敬敬地送上一堆坏账;再看银行又是谁的呀, 当然是国有的, “坑爹”那不是坑国家吗, 可国家又是全民所有的, 追来追去, “坑爹”就是坑咱老百姓。
不合理的规制不仅有违克服市场的某种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初衷, 甚至进一步助长了粗放的生产方式, 也把供给侧老化推向了极端。面对此情此景, 企业老板们心里也一肚子不服气呀!谁让国家出台那么多鼓励“坑爹”的产业政策, 又有银行放贷做靠山, 鼓励产能扩张大发展, 如果没有这些好处在, 我想蛮干也干不起来, 即便有那个心, 兜里边没有几个铜板, 想“坑爹”还不知“爹”在哪儿, 不是吗?
反思这些年来不适当的产业激励政策, 确实鼓励了“坑爹”, 怂恿扩张, 这绝不只是水泥产业独有的现象, 从传统产业到高科技产业, 从房地产行业到光伏产品, 哪一项不是如此的结局。适者生存的市场机制, 造就了企业家们最为敏感的商业嗅觉, 又怎能舍掉“坑爹游戏”中碰到唇边的那碗羹哪?
其实, 精明的老板们比谁都清楚, “坑爹游戏”不过是一场规模扩张大旗下的套利把戏, 把疯狂扩张当增长, 肆无忌惮地套政府、套银行、套补贴、最终也套牢了自己。
终于, 去产能、去杠杆的大戏已经开唱了, “坑爹游戏”也到了鸣锣收场的时候了。这次会怎么样?人们仍然依据旧逻辑心生奢望, 最好是国家政策兜底, 那咱就赚了!次之是推给债权人买单, 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 最糟糕的是企业自己吞食苦果, 反正是天塌大家死、过河有矬子!
“坑爹游戏”还会复制上几次的路径吗?权威人士给出的答案倒有些刺耳, 当前的去产能、去杠杆, 绝不能是每个企业去掉10%, 而是一个破产淘汰出清的过程。只有这样, 泡沫破灭才能使探索新技术的成本更低, 新订单完成起来更有效率, 从而推动新一轮产业的繁荣。
需特别指出的是, 对于产业扶持政策不可一概而论, 比如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固体废物的产业项目, 当属于大力扶持之列。何出此言哪?与水泥产能相比, 首先是它的环保公益性;其次是它能消化利用原有过剩产能包袱;再次是可持续性绿色循环经济模式。到2014年底, 全国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投运的线仅有20条, 加上在建项目, 总消纳能力仅仅400多万吨。这种早已在国际上操作可行的循环经济模式, 为啥发展的速度不如水泥产能扩张那么迅猛, 根子在于产业政策补贴力度小, 单靠企业自身运营维持难以为继。
3.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 篇三
[关键词] 逻辑;哲学;哲学逻辑
【中图分类号】 B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06-2
一、前言
逻辑学作为一门较为古老的学科,其最早的发源地是古代中国、古印度以及古希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出现和飞速发展,逻辑学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且正在不断的完善和创新着,开始逐渐从哲学当中划分出来,并慢慢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先进的学科体系。这使得人们激烈地展开了对逻辑在哲学上的应用及反思等的讨论,而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的发展研究也开始吸引了许多逻辑学家的目光。
二、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的概述
(一)逻辑哲学
逻辑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主要的目的是积极反思一些现代逻辑中出现问题。因此,学习逻辑哲学的首要前提条件就是要了解现代逻辑的主要特征。现代逻辑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符号逻辑的发展,即数理逻辑的发展。传统逻辑以自然语言作为主要的工具语言,而数理逻辑的主要工具语言则是符号语言。而数理逻辑最为基础的部分是一阶逻辑,它也是在日常思维中数理逻辑最具应用价值的一个部分,与传统逻辑的关系极为密切。一阶逻辑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主要体现在语词、命题的处理上,即只考虑到语词或者命题的外延;(2)在研究命题的真值时,只考虑到真值真或者真值假的问题,通常一阶逻辑认为,一个命题只存在非真即假的情况;(3)在研究一阶谓词逻辑的量词时,认为全部的量词都存在实际的含义,并没有空词项。
(二)哲学逻辑
哲学逻辑兴起于20世纪初,也是一个新兴的学科体系。目前关于哲学逻辑的具体涵义,无论是逻辑学家还是哲学家,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具体分为以下三种:以冯.赖特以及莱斯彻等逻辑学家为代表的一派,认为“逻辑”即哲学逻辑的主体,并且提出从根本上来说,哲学逻辑只一些非经典逻辑系统,如模态逻辑、多值逻辑等,即哲学逻辑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逻辑哲学;而以沃尔夫拉姆以及斯特劳森等众多逻辑学家为代表的一派则认为,哲学逻辑的主体是“哲学”而非“逻辑”,并且他们还提出,哲学逻辑的本质即对逻辑学的哲学研究以及逻辑中的哲学问题的研究。这一种可认为是语言上的哲学研究,即语言哲学;第三种理解以格雷林等逻辑学家为代表,认为才是“哲学”是哲学逻辑的主体,而哲学逻辑的本质其实就是将一些逻辑中存在的哲学问题,放到更为一般的一个哲学背景下进行研究。
三、正确理解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的真实关系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逻辑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体体现在:逻辑与哲学理论的发展相互渗透、融合;从理论层面上看,逻辑与哲学之间的内在关联也有了进一步的增强,从实践层面上看,逻辑与一些哲学派系的联系更为密切。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一起见证了建立在逻辑基础上的方法论带来的巨大变革,到60年代,“哲学逻辑”开始迅速崛起。然而,短暂的崛起过后,逻辑在哲学中产生的影响开始减弱衰退。一些些哲学流派开始采取轻蔑的态度看待逻辑。并且另一方面,分析哲学以及逻辑实证主义的内部,也存在两种对立的流派,再加上形式逻辑方法的恰当性与正确性问题的争论,使得客观深入研究逻辑与哲学的关系变得极为重要。以下主要从逻辑在哲学中的应用出发,思考如何正确看待两者间的真实关系。
(一)逻辑的发展应持有一种宽广的哲学化的历史观
现代逻辑普遍的发展模式认为,逻辑的主要目的就是构建从对象语言系统再到元语言系统的形式,它主要是对逻辑系统以及逻辑演算的元性质的研究,同时也是元逻辑层次的一种自我理解。这一理解主要体现在现代逻辑也就是数理逻辑的发展当中,但是纵观上世纪逻辑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这样的理解只能存在于某个领域。并且这一向内的转向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到现在也一直受到一种反向转向的制衡。具体体现在逻辑与一些其他领域的联系,以及逻辑对相关学科的概念在对象层次上的分析。因此,现代逻辑的发展应具备一种宽广的哲学化的历史观,如果缺乏对这种发展趋势的洞悉,就很难真正理解当代逻辑学对哲学的具体意义。
(二)防止逻辑划分造成的误区
目前逻辑学家们将逻辑划分为两个部分,即一阶逻辑与高阶逻辑。这样的划分模式从大的方向来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一定要防止逻辑划分造成的误区。相关研究表明,这样的划分方式不仅没有揭示问题,反而可能遮掩了问题。例如,目前的一些哲学逻辑分支总是一味去模仿一些哲学的地理坐标,思考问题时也往往将自己框定在了一个既定的思维模式中,反而忽视了一些子学科论题与方法论的一致性,这样就极大地削弱了问题讨论的逻辑维度以及哲学维度。
(三)应避免陷入“逻辑系统的牢笼”
通常逻辑学家把逻辑的结构当作包括模态逻辑、高阶逻辑、一阶谓词的逻辑与命题逻辑的形式系统性的一个家族。然而若把形式系统观点片面理解成固定的一类处理模式,也就是说对一切进行处理时皆纳入系统框架内,这样把应在更广范围内进行思考的那些问题局限于特定形式的系统内,最终将所处理的那些问题哲学深度进一步削弱。此外,同形式系统关联性较大的那些逻辑哲学的问题比如蒯因一阶变元的范围内逻辑的本体论相关承诺问题,还有关于意义组合性的问题等至今亦未具有令所有人信服的那些结果存在。一些逻辑学家努力的将此类依据系统来对问题进行讨论的模式打破,从其角度而言虽然缺少一般递归的定义以及单调性的推理等最佳词汇表达,然而只要知道一些概念是对特定形式系统进行超越,且研究此类问题的时候是以跨系统的一类方式,这样对逻辑哲学有更深的理解,且进步较大。
(四)避免把逻辑在哲学中的应用作千篇一律的理解
同机械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不同,相关逻辑学应用在哲学问题时逻辑作用更加的间接。相关逻辑提供了形式系统,该系统利于精确交流、利于优化处理哲学话语。有时亦用逻辑学这个工具对传统哲学论证进行分析且作出新阐述。现实情况为逻辑对所获结论具有的意义较不关心,然而哲学是对逻辑程序进行寻求使用,以便将问题解决。哲学对结论更加关注而逻辑是对程序进行考察;哲学更加的开放而逻辑是对具体的一些形式规定进行强调。经过逻辑处理后相关哲学论题的启发性更强,亦会具有更清晰透明的结构,且原先的那些问题亦会出现消失的现象,同时可能以新的一类方式促使意义的改变较为微妙,亦或使问题更加尖锐与紧迫。通过逻辑形式有效分析利于对先前未观察到的那些问题亦或概念进行有效显示,且进一步类比此类问题与概念。
四、结束语
逻辑是时代哲学的独特标志,对语言哲学的风格有着很大的影响,还为形而上学、心智哲学以及元伦理学等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框架和丰富的资源,极大促进哲学分支的进步和发展。但同时,逻辑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哲学的制约,两者间存在极为复杂的关系。随着现代逻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逻辑与现代哲学更是相互渗透和促进,关系极为紧密,因此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关系的探究也变得极为必要。
参考文献:
[1]祝君.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之关系考究[J].华章,2010,30(01):10-11.
[2]朱建平.哲学与逻辑:百年回眸[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3(3):3785.
[3]朱建平.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0(4):54-55.
4.形式逻辑模拟试题 篇四
1.“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是热爱和平的。”该判断属于()茅刂断。
A。A
B。I
C。E
D。O 2。下列判断都具有相同的逻辑形式,除了()。
A。只要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那么就会造成纸币
贬值、通货膨胀
B。如果你到达了目的地,请立刻给我们打个电话
C。如果被告己死亡,那么就不再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D。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E,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都不受侵犯
3。一位医生对病人甲说:“除非做手术,否则你的病好不了。”从这句话可以知道
()。
A。医生给病人做了手术
B。病人的病被治好了
C。病人的病没被治好
D,医生认为,如果甲想治好自己的病,就必须准备做手术
E。病人甲缴不起治疗费
4.根据婚姻法规定:凡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而某被批准的离婚案件
中并不是双方自愿离婚的。
◆以下哪项,从题干中推出最为恰当?()
A,这个案件是不能判决离婚的B。只有双方自愿离婚,法院才准予
C。如果法院认为离婚的理由充足,即使不是双方自愿,而是单方面要求,也
将准予
D。只要有一方提出离婚,法院就准予
5.“昨晚小张和小李至少有一人值班。”以下哪个选项是上述判断的矛盾命题?(A。昨晚小张和小李至多有一人值班
B。昨晚小张和小李两人都没有值班
C.昨晚小张和小李都值班了
D,昨晚小张没有值班或者小李没有值班
E。昨晚要么小张没有值班,要么小李没有值班
6。北京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城市,但长期以来水价格一直偏低。最近北京市
政府根据价值规律调高水价,这一举措将对节约使用该市的水资源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为使上述议论成立,以下哪项必须是真的?()
△
u← 饣
I。有相当数量的浪费用水是因为水价偏低而造成的 ⒈ ˉ
·
Ⅱ.水价格的上调幅度一般地足以对浪费用水的用户产生经济压力
Ⅱ.水价格的上调不会引起用户的不满
' A。I、Ⅱ和Ⅱ!
B。仅I和Ⅱ!
C.仅II
D。仅Ⅱ和Ⅱ →!
E。仅Ⅱ
∶∷-Ⅲ
·」
】。)
二、多项选择题 丨
ˉ1。下列各组概念,由前到后,哪些属于概括?()!
A。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公民→有中国国籍的人
|
B。女子排球队队员→排球队队员→运动员
←
ˉ
←
C。中国西部地区→中国→联合国
„
′!
D。能被8整除的数→能被4整除的数→偶数
E。杀害某甲的嫌疑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罪犯
2。在报考研究生的应届生中,除非学习成绩名列前三位,并且有2位教授推荐,否则不能成为免试推荐生。
以下哪些项如果为真,说明上述决定没有得到彻底贯彻?()
!丨∵〔-A。余勇学习成绩名列第一,并且有2位教授推荐,但未能成为免试推荐生
B。方宁成为免试推荐生,但只有1位教授推荐
ι- lf
C。王毅成为免试推荐生,但学习成绩不在前三!
t
D。刘刚学习成绩名列第二,并且有2位教授推荐,他是免试推荐生 ∴
三、圉解题(6分)
△!
△∴f|!
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关系。Ⅲ
丨
《祝福》(A)是鲁迅(B)写的,不是巴金(C)写的,巴金是《家》的作者(D)。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
|Ⅲ∷
1。从逻辑学的角度讲,思维的逻辑形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 ˉ,二是
____。’其中
是区分不同类型的逻辑形式的唯一标准。
2。属种关系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____和 的逻辑依据。
3。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含有三个项:大项、小项和中项,____称为大项;
一称为小项;一称为中项。
4.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____,并且后件____时,该判断
为假;要使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为真,假如后件任意取值,则前件必须取
5。二难推理的推理类型有____、____、和____四种形式。
6。论证由一、一和一三部分做成。
7。不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____和____的思想,不应
该承认它们都是____的;而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
____和____的思想,必须承认其中至少有—__⊥_。
|
六、分析题
'∷
1。运用概念的逻辑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包含的逻辑错误。
一位老师带领学生下乡支援麦收,在分配农活时,她说:“男同学割麦子,女同学把割下来的麦子捆起来,体力强的人把麦捆运到场院去,体力弱的人在 地里捡麦穗。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按上面的分工排成四行。”同学们听了,却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行。
2。运用三段论的知识,写出下列议论中三段论的形式,并分析其是否有效。
“被告自己也承认,归其所有的财产中,绝大部分都是自己的钱购置的。
经查证明,现发生争议的这间房屋确非被告自己的钱购置的,因此,这间房屋
理应不归被告所有。”
七、综合推理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A、B`C三人从政法大学毕业后,一个当上了律师,∵个当上了法官,另一个
当上了检察官。但究竟谁担任了什么,人们开始并不清楚,于是作出了如下猜
测:
丨
子 ′甲:A当上了律师,B当上了法官。
乙:A当上了法官,C当上了律师。
丙:A当上了检察官,B当上了律师。
后来证实他们的猜测都只对了一半。请问:三人各担任什么司法工作?请写出
推导过程。
2。一商场被盗,公安机关通过侦查获知如下情况:
(1)如果甲不是犯罪嫌疑人,则乙或者是犯罪嫌疑人,或者是知情人;
(2)只有乙是身强力壮的人,他才能进人作案现场;
|
(3)如果乙是犯罪嫌疑人,则乙一定进人过作案现场;!
∶(4)只有乙进人过作案现场,他才是知情人;
(5)乙身体瘦弱。
j ˉ
_-
问:甲、乙二人中谁是罪犯?请写出推导过程。!
ˉ!△!
5.逻辑思维能力试题的素材 篇五
顾名思义,逻辑思维能力测试的核心是逻辑推理和辨析能力,主要考察应试者能否把握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深刻,思维的条理是否清晰,思维的过程是否敏捷和流畅,判断是否准确,尤其是应试者有没有较强的辨析能力。因此,涉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试题一般选取的素材包括:
第一,广泛流传于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同时又得到人们基本认可的一些谚语、俗语和道理。然而,这些谚语、俗语和道理在现实工作中又遇到了质疑,因此,需要应试者有较强的辨析能力。此类试题比较典型的是:“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按照这样的观点,人们干工作、做事情就不需要有计划。请谈一谈你的理解。”。
第二,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的社会问题,对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又需要有新的观念,因而需要应试者有一定的辨析能力。此类试题比较典型的是:“艰苦朴素、反对奢侈、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又是当前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对此,你如何理解?”
第三,针对某一问题有明显的两种不同看法或者不同观点,而且似乎都有一些道理,需要应试者作出选择性分析回答。此类试题比较典型的是:“有人说,领导者有丰富的经验是首要的,创新是次要的;有人说,领导者的创新是首要的,经验则是次要的。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逻辑思维能力测试的这些问题,首先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每个人都有某种程度上的思考,容易引起话题;其次,这些问题一般都没有法律和道德上的定位,允许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发表不同观点和解决意见,因而给应试者思维的逻辑性、调理性、深刻性、流畅性,以及发散性以自由表现的空间;再次,作为领导干部应该是敏学、博学以及积极参政议政的代表,应对各种知识有比较广泛的了解和兴趣,对国家大事和百姓生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关注,有强烈的主人翁精神;最后,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有较强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往往表现在对一些社会观点、社会现象和社会困惑的辨析能力上。因此,通过对应试者逻辑思维能力的测试,的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应试者的心理状态和领导能力。
回答逻辑思维面试题的规律
逻辑思维能力既然是一种思维活动的状态反映,那么,对于此类问题的分析论述,就必须要遵循思维活动本身的客观规律。因而,应试者的确应该掌握回答逻辑思维面试题的技巧。下面,我们通过对一个比较典型的逻辑思维样题的简析,来了解一下回答逻辑思维面试题的技巧: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所以,一个领导班子中就不能都是能力很强的人。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此题的参考答案要点是:
第一,根据“一山难容二虎”的说法,得出一个领导班子中不能都是能力很强的人的结论,是非常片面的。
第二,“一山难容二虎”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说老虎这样一种动物之间的生存关系,它可能是正确的。然而,用一种动物之间的生存关系来对照领导班子中领导者之间的行为关系,用自然现象来照搬社会现象,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第三,在任何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中,必须和应该都是能力很强的人,这是由领导班子的职责和作用所决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能力很强的人组成的领导班子,的确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领导班子的建设中,只要能真正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各种严格的工作制度,并不折不扣的执行这些制度,就能够有效地解决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实现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
分析一下该题参考答案要点中的三层含义,显然可以看出,回答逻辑思维问题,按照思维规律,要有三个步骤:
第一层含义是第一步骤,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基本态度”,即首先要对所提问题有明确的表态。
第二层含义是第二步骤,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阐述理由”,即根据自己的明确态度,阐述自己的理由。
第三层含义是第三步骤,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观点总结”,即在阐述理由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观点总结以及由这种观点给我们提出的若干启示。应试者一定要注意,第三步骤显然是回答问题的主要部分,也是显示应试者逻辑思维能力与水平的主要环节。
例题分析
按照这样的思维规律与答题技巧,我们再来分析几个例题。
例题
1、有人说:“追求经济效益必须以牺牲道德为代价。”又有人说:“只要经济水平上去了,道德水平也就上去了。”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按照答题技巧与步骤,首先要有“基本态度”: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片面的,都是错误的。
其次是“阐述理由”:因为经济效益和道德价值二者是不矛盾的。经济效益属于物质文明的范畴,道德价值处于精神文明范畴。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而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反作用,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道德保证。
最后应该是“观点总结”:所以,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且,当前尤其应该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例题
2、目前对领导班子有一种说法:“一把手掌握绝对真理,二把手拥有相对真理,三把手没有真理”。你怎么看待上述情况?
首先要有“基本态度”: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它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些领导班子在贯彻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这样的班子不是一个集体领导的班子,不是按照民主集中制自行组建起来的班子,因而也不是一个科学合理的班子,而是家长制、独裁专断式的领导班子。
其次是“阐述理由”: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告诉我们,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谁能够掌握真理,与这个人所拥有的权力大小没有任何关系。党的优良传统也告诉我们,领导班子成员谁拥有真理,同职位高低没有必然联系。谁能认真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谁才可能拥有真理。
最后应该是“观点总结”:任何一个领导班子,都必须实行集体领导原则,特别是按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民主决策,最后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决议,要坚决反对由少数人决定重大问题,尤其是坚决反对由“一把手”个人决定重大问题。
例题
3、有人说:“一个优秀领导者的眼睛应该是看着明天,而不是今天”;也有人说:“一个优秀领导者的眼睛应该是看着今天,而不是明天”。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首先要有“基本态度”: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我认为第一种说法更有道理,一个优秀领导者的眼睛应该是看着明天,而不是今天,更能够体现领导者的作用与职责。
其次是“阐述理由”:领导科学原理告诉我们,首先,领导者是一个组织中具有突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责率领和引导其他被领导者实现领导目标。确立和制定各种领导目标,是领导者的主要作用和任务。这就决定了一个优秀领导者的眼睛必须是看着明天,也就是必须有战略思维,能够高瞻远瞩,通揽全局。其次,毛泽东同志也说过:什
么是领导,领导就是预见。这也充分说明一个优秀领导者必须要有预见能力,必须能够预测未来。最后,如果只把眼睛盯着今天,而不是明天,这只是一个管理者的职责,不可能是一个优秀领导者的职责。
6.逻辑思维能力测试题 篇六
我的思路:
1. 先确定8和9;
2. 再做14;
3. 接着4和5,因为“绿白”必须放在一起,五个位,“蓝”占第二,之后三位可插二空,“绿”喝“咖啡”,据“中”喝“牛奶”,即可定位“绿白”;
4. 再做1;
5. 接着7;
6. 再是11;
7. 再接2和3,“瑞典人养狗”,根据国籍排除一、三位,根据动物排除二位,“瑞典人”在四或五位;根据“丹麦人喝茶”,可得“丹麦人”在二或五位;五位重复,则试探性把“瑞典人”放五位,“丹麦人”放二位;
8. 再做13;
9. 再是12;
10. 接着15;
11. 再是6;
12. 最后是10。
最后得出:德国人养鱼。
第二题:亨利说,这个案件可以从分析 、B、C三者的口供入 手。而从A的口供入手更好一些。
A说:“我既然被捕了,我当然要造口供,所以我并不是一个十分老实的人。”分析这句话,就可以推定A的口供有真有假。因为,如果A的口供全是真的, 不会说自己编造口供;如果A的口供全是假的,那么他就不会说自己不十分老实。
既然A的口供有真有假,那么B的口供或者是全真的, 或者是全假的。
而B说:“A从来不说真话。”由此可见,B的这句话是假的,这就可判定B的话不可能是全真的,而是全假的。 既然B的话全假,那么C的话是全真的。而C说A是杀掉下院议员的罪犯,B不是盗窃作案者, 所以B是奸犯芭蕾舞演员的罪犯,而盗窃油画的罪犯只能是C本人了。
我的思路:根据一真一假半真假,对比ABC的答案,从A看,A与B有吻合,A与C有吻合,B与C完全不相符;再根据A说“不十分老实”,可推断A为半真,B、C为全真或全假;根据B说“A从不说真话”可推出B为假,则C为全真。
第三题:
1. 一名牧师和一个野蛮人过河;
2. 留下野蛮人,牧师返回;
3. 两个野蛮人过河;
4. 一个野蛮人返回;
5. 两名牧师过河;
6. 一名牧师和一个野蛮人返回;
7. 两名牧师过河;
8. 一个野蛮人返回;
9. 两个野蛮人过河;
10. 一个野蛮人返回;
11. 两个野蛮人过河。
这里关键的一步是第6步,许多人不能解决此题,就是没有想到这一步。
我的思路:实质到第6步时也只是在重复开始前面的思路,先安排3人,再安排2人的情况。只要抓住“传教士大于等于野蛮人”这个要点分配即可。
7.逻辑试题库 篇七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企业的核心任务和永恒主题就是创造顾客价值, 顾客价值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关于顾客价值的广泛讨论中, 主要存在两种研究范式:商品主导逻辑和服务主导逻辑。从而, 关于顾客价值存在两种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顾客价值是企业所创造的交换价值, 它源于产品并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产生 (商品主导逻辑) ;第二种观点认为顾客价值是企业和顾客共同创造的使用价值, 它源于服务并在顾客的自我服务消费过程中所产生 (服务主导逻辑) 。尽管商品主导逻辑和服务主导逻辑具有不同的属性和特征, 但是这两种逻辑对于现代经济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 商品主导逻辑是商业相关学科的主导理论。在那个时期, 经济活动聚焦于有形产品、经济交换以及交换价值。但是,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把对产品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服务上面, 很多制造企业中, 服务的比重甚至超过了制造, 这种现象在经济界被称为“制造业的服务化”。根据价值链和“微笑曲线”理论, 制造企业的竞争力不再仅仅依靠产品设计、开发和制造的能力, 更多的是依靠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一些企业, 例如苹果和IBM等, 已经开始由制造企业转向服务企业。此外,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 商业活动从产品转向服务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服务业所占各国经济总量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尽管商品主导逻辑与工业革命的大背景相适应, 但是在服务经济时代中, 服务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为了满足新经济环境的要求, 很多学者和企业重新将焦点转回到服务和使用价值上, 从而商品主导逻辑逐渐被服务主导逻辑所代替。
二、商品主导逻辑
(一) 商品主导逻辑的主要内容
工业时代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大量财富, 福特主义和生产线等工业概念被认为是20世纪管理的基石。进而植根于新古典经济学, 并与工业革命相适应的商品主导逻辑便应运而生了。商品主导逻辑正是通过向顾客提供对象性资源, 例如产品、技术等, 满足顾客需求来创造顾客价值的逻辑。它的核心内容是经济交换和交换价值, 并且价值是被嵌入进商品中的。在那个时期, 商品主导逻辑成为了所有商业相关学科的主导理论, 包括管理、营销、生产, 以及技术等。
在商品主导逻辑中, 企业的中心任务是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营销。企业通常只关心他们的产品, 以及用产品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如果顾客有新的要求, 他们就会生产新的产品, 或开发产品新的属性。因而, 顾客价值是由企业所创造并通过购买活动传递给顾客。此外, 产品和服务在工业时代非常容易区分, 产品既被视为有形的商品, 也被视为顾客价值的载体。而服务则被看作具有无形性, 异质性, 不可分离性和非持久性四项特征的剩余产出, 或次优产品。因此, 在商品主导逻辑中, 企业和产品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顾客和服务占据着次要 (辅助) 地位。
(二) 商品主导逻辑中的顾客价值创造
在新古典经济学和工业时代, 顾客价值通常被视为交换价值。此外, 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而企业正是劳动的集合。所以, 企业很自然地成为了经济生活中的主导角色。企业增加或拓展产品的属性, 使劳动转变为顾客的效用, 并嵌入到产品中去, 并主要通过对能够给顾客带来效用的产品进行生产、传递和交换创造顾客价值。然后通过把生产出来的产品拿到市场上交换, 价值才能从企业传递给顾客。因此, 在商品主导逻辑中, 企业独自地整合各种资源来决定价值创造, 进而企业成为唯一的价值创造者, 而顾客仅仅是价值的消费者或毁灭者 (刘林青、雷昊、谭力文, 2010) 。在价值创造过程中, 企业提供的产品成为顾客价值创造的载体, 而企业最看重的核心利益则是交换价值的实现。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 生产和消费是两个明显的独立过程。顾客代表着市场需求和企业的目标群体, 顾客能通过市场交换来获得产品或服务, 在消费的过程中消耗和毁灭价值, 并被排除在价值创造过程之外。因此在顾客价值链中, 顾客不仅是产品的接收者, 而且还是顾客价值的被动接受者。事实上, 在企业独自创造价值的背景下, 价值在产品交换之前就已经由企业创造, 并被嵌入产品中, 从而市场交换是实现顾客价值的唯一途径, 两者之间的互动也只存在市场交换当中。
三、服务主导逻辑
(一) 服务主导逻辑的主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营销思想虽然转变为市场导向型, 但是仍然没有摆脱商品主导逻辑的束缚。然而, 随着服务经济的快速兴起, 企业的战略和营销思想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不断发展和变化。在此背景下, 服务主导逻辑 (10项假设) 便应运而生了 (Vargo and Lusch, 2008) (如表1) , 这成为现代服务研究的重要转折点。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服务主导逻辑的内容也得到了不断地充实和拓展。在服务主导逻辑中, 顾客仅仅是价值的合作创造者 (H6) , 而企业也只能提供价值主张 (H7) 。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发现, 顾客才是真正的价值创造者, 而企业只是价值的合作创造者。顾客不仅能通过自我服务消费, 决定顾客价值的创造过程, 以及顾客价值的属性, 而且还能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 成为合作生产者, 从而顾客在价值创造中扮演主导作用的角色。同时, 企业除了提供价值主张外还能通过互动影响顾客的感知和体验, 参与顾客价值创造过程, 成为价值的合作创造者。因此, 在服务主导逻辑中, 顾客和服务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企业和产品占据着次要 (辅助) 地位。
(二) 服务主导逻辑中的顾客价值创造
1. 服务主导逻辑中的使用价值
在商品主导逻辑中, 顾客价值被视为交换价值。但是在服务主导逻辑中, 顾客价值则被视为使用价值。实质上, 交换价值源于使用价值或者只是使用价值的一项功能或属性。当价值创造成为企业的营销目标时, 顾客价值就是使用价值 (Sheth and Uslay, 2007) 。企业和顾客能够共同合作来为顾客创造使用价值 (Gr觟nroos, 2011) 。而事实上, 顾客价值是以交换价值为基础, 在顾客使用所购买服务 (或产品) 的时候产生。例如苹果公司产品 (如:i Phone) 的价值并不在于产品本身, 而是来源于顾客使用过程中向他人炫耀和紧跟时尚潮流的满足感。
2. 服务主导逻辑中的互动
互动其实就是一种思想上的、虚拟的以及自然的接触。在商品主导逻辑中, 企业和顾客的互动只存在市场交换之中。交换虽然能够促成交易, 但只有互动才真正关注顾客价值创造。进而在服务主导逻辑下, 因为顾客价值是在消费过程中创造的, 以及由于存在着互动平台, 企业便获得了进入顾客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如果机会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企业就能积极地影响顾客的感知和体验, 进而以价值合作创造者的身份与顾客共同创造使用价值。因此, 企业和顾客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互动来共同创造顾客价值。
3. 价值共创中的角色分析
目前, 尽管仍然有一些研究认为, 顾客仅仅是价值合作创造者, 企业才是顾客价值创造者。但实质上, 顾客最关心的是在他们自己独特的社会和情景环境下, 通过使用所购买的资源, 再添加知识、技能和经验, 来为自己创造使用价值。此外, 正是顾客掌控顾客价值的属性和创造过程, 并且价值最终是在顾客的自我服务消费过程中所产生。因此, 顾客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极其重要, 进而顾客是价值的真正创造者 (郭朝阳、许杭军、郭惠玲, 2012) 。同时, 顾客还能利用企业提供的互动平台和企业进行资源共同生产。因此, 顾客既是价值创造者又是合作生产者。
另外一方面, 企业不仅负责资源的设计、开发、生产、传输, 以及前后台活动, 这些资源将被输入进顾客价值的创造过程, 为价值共创提供前提性条件;而且还帮助顾客整合这些资源, 并提供与顾客互动的平台。此外, 企业还能充分利用顾客消费过程和价值创造中的互动, 直接而有效的影响顾客的感知和体验, 进而以价值合作创造者的身份与顾客共同创造顾客价值。因此, 企业既是价值促进者又是价值合作创造者。
(三) 商品主导逻辑与服务主导逻辑的对比
综上所述, 商品主导逻辑关注的是产品、交换功能, 以及交换价值。由企业所创造的价值, 通过产品和货币的交换, 而在市场中被分配。价值创造的关键性资源, 是类似于产品、技术之类的对象性资源, 企业和顾客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都是孤立的、隔绝的。与此同时, 服务主导逻辑关注的是服务、使用功能, 以及使用价值。顾客价值是由企业和顾客通过合作共同创造的。价值创造的关键性资源, 是类似于顾客知识、技能、经验之类的操作性资源, 企业和顾客能通过互动来追求共同的目标:顾客价值。因此, 对这两种逻辑的属性进行对比总结, 如表2所示。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为了适应我国“十二五”规划和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迫切需要, 商品主导逻辑与服务主导逻辑对比研究对我国企业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新启示。
首先, 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使得服务主导逻辑代替商品主导逻辑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成为大势所趋, 服务主导逻辑理论不仅能为我国新兴服务企业, 而且能为我国传统制造企业在战略制定、营销管理等方面提供一些新的方法和思路。因此我国企业要以服务主导逻辑思想为指导, 逐渐摆脱传统产品生产的束缚, 为企业在服务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抢得先机。
其次, 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快速融合, 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因而, 我国的制造企业应重视无形服务的价值, 加强服务创新, 积极探索和开发与本公司相关的服务业务, 并逐渐提升服务在公司整体运营中的比重。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时期, 使制造企业加速向服务企业进行战略性转型, 以期达到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及获利能力的目的。
最后, 因为顾客价值是企业和顾客通过互动而共同创造的, 所以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 不再是简单的交易或买卖关系, 而是紧密的共创和协作关系。进而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建立和顾客进行互动的多样化平台, 影响顾客的实践和体验, 利用好顾客资产 (顾客知识、技能、经验等) 并积极引导顾客将他们的资产投入到顾客价值的创造过程中去, 然后帮助顾客共同创造顾客价值。从而, 企业可以通过积极的互动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 以及获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 这两种营销范式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都非常重要。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今天, 希望这两种营销范式, 尤其是服务主导逻辑, 能够得到更广泛运用, 进而对缩小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差距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林青, 雷昊, 谭力文.从商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以苹果公司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9.
[2]Vargo, Lusch.Service-dominant logic:Continuing the evolution[J].Journal of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08, 36 (1) :1-10.
[3]Sheth, Uslay.Implications of the revised definition of marketing:From exchange to value creation[J].Public Policy and Marketing, 2007, 26 (2) :302-307.
[4]Gr觟nroos.Value co-creation in service logic:A critical analysis[J].Marketing Theory, 2011, 11 (3) :279-301.
8.艰苦奋斗:初始逻辑与终极逻辑 篇八
1999年,彼得·德鲁克在评论互联网的繁荣时说:“获取信息的途径并不是最重要的,组织、企业和每个人如何进行调整变革以应对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读到这段貌似平淡无奇的话,笔者内心掀起了强大的风暴式震撼:13年前,一位90岁的老人,竟然以先知般的睿智洞悉到了21世纪的组织、企业以及个人的困局与变局。自这番预言之后,10多年来,有多少曾经无比显赫的大企业如雪人一般地融化了。从东方到西方,从美国到欧洲、到日本、到中国,这10多年,几乎是人类商业史上最密集的企业死亡期,兼并、收购、裁员、破产成为资本界最热门的词汇;庞然大物常常在瞬间坍塌,这与历史上的普遍规律完全悖异……家业大了,总是能支撑一段时日的;互联网与全球化的最可畏惧之处:它总在颠覆规律和时空观,总是不留给人们任何的幻想。中小企业的命运则更显无常,兴之亦快,败之亦速:眼见它起高楼,眼见它宴宾客,眼见它楼塌了!但中小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锐与快速响应,也使得少数中小企业得以迅速壮大,并成长为大中型公司,这在IT等新兴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华为即是一例。
德鲁克另一段著名的观点是, “20世纪中 ‘管理’的最重要、最独特的贡献,就是在制造业里,将体力工作者的生产效率提高了50倍之多”。由此想到富士康,这个在中国内地倍受争议的加工型企业,能够在三个月、半年之内将一个个初、高中毕业的乡村青年,训练成为向全球制造和输送第一流的现代电子产品的产业大军,最多时接近百万员工。不能不承认,富士康高水准的制造业管理能力。放大点想象,这百万甚至更多的经过现代制造业、流水线训练的产业工人,对未来中国农村的经济与社会进步意味着什么?
德鲁克进一步说:“21世纪,管理所能做的与此同样重要的贡献,就是必须提高知识工作者和知识工作的效率”,“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是21世纪管理学的最大挑战”。
这位站在管理巅峰的大师对知识管理也不得不表现出一种无奈,德鲁克认为:“关于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在研究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方面,我们在2000年取得的进度大概只相当于一个世纪以前,即1900年我们在研究体力劳动者的生产率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理论尚且如此,遑论知识管理的实践了。
假如彼得·德鲁克还活着(可惜他在2005年以95岁高龄辞世),任正非应该邀请这位“大师中的大师”考察华为。必须承认,华为在“知识工作者”的管理方面是成功的: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知识分子人群在华为15万多名员工中占据了80%以上,这个比例从创业以来一直没有多大变化。华为是如何管理“知识工作者”的呢?本书在前面10章有大量论述,不再赘言。这里要进一步强调的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这些年,关于“改造”一词人们很少提了,文革及之前的反右运动提出的“改造知识分子”的口号,至今仍令一代人、两代人心有余悸。然而,单就“改造”本身的词义而言,它并非那么恐怖和严酷。“改”者,改变也;“造”者,造就也。人总是要被环境改变的,总是为了某个人生目标或某个群体目标而改变旧的自我、造就新的自我的,无论一个人怎么标榜所谓的“自由个性”、“独立自我”,其实都很难做到完全的“独立于世”。关键在于“改造”的手段与路径是否是两厢情愿的,是否与“改造者”与“被改造者”的目标诉求而言是相一致的,而非对立的,是否既有利于组织的发展又有利于个人的成长,这才是问题的根本。笔者认为,任正非一贯倡导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华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基础价值观,或者叫最原始的文化基因,但如何让10多万富于不同个性与不同人格的知识分子认可并奉行不悖,就必须“以奋斗者为本”。这是一种赤裸裸的交换原则,但这恰恰是商业的本质所在;华为所推行的“工者有其股”不是简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大锅饭”,而是有差别的、建立在奋斗文化基因之上的、科学化的人力资源激励政策。
“艰苦奋斗”与“以奋斗者为本”构成了华为创立的初始逻辑。华为的20多年经历了两个世纪,在20世纪的最后12年,华为尽管面对的是“知识工作者”群体,但相对而言,他们仍是传统中国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知识分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艰苦奋斗哲学是中华民族的千年积淀,以艰苦奋斗为内核的雷锋精神曾经影响了几代人、10亿人。上世纪最后12年的华为员工无不是在这样的文明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雷锋文化是几代中国人的世俗宗教,也代表着我们民族至高的道德追求,否定雷锋精神就是在当代中国日益稀薄的道德空气中制造更多的文明溃疡。任正非当然是推崇雷锋精神的,主张奉献与牺牲精神的。然而在一个商业组织中,“不能让雷锋吃亏”则是必须的,“义利均衡”是商业的基本法则。所以, 一方面华为大肆张扬“艰苦奋斗”的旗帜,一方面大张旗鼓地坚持以奋斗者为本……“不让雷锋穿破袜子”,从而形成了华为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功利主义的。
但是,这样一种“初始逻辑”在演变和固化为华为成功的“成长逻辑”时,历史步入到了21世纪……一代互联网文化背景下培养起来的新型“知识工作者”群体,成为华为组织文化中新的血液。德鲁克关于21世纪互联网对企业变革的挑战和知识型工作者对企业的挑战,华为在21世纪的过去12年全遭遇了,应该说也都应对成功了。我们在前面强调,“文化是人群为了生存而对环境作出的适应方式”。笔者认为,华为过往的20多年正是不断调整自我、以适应外部商业环境剧烈变化的20多年。但我们同时也坚定的认为,被动与简单的“适应”对组织与个人来说,就是熵死,就是灾难:身段可以柔软再柔软一些,方式可以灵动再灵动一些,但灵魂永远不可改变。对华为来说,所谓“灵魂”就是艰苦奋斗;对任何企业乃至于国家与民族的灵魂来说,也都只能是“艰苦奋斗”,舍此别无出路。
华为总在适应变化,但华为也从来未停止过用“艰苦奋斗”这个基础价值观“改造”和同化一代又一代的华为人:从上世纪的“传统知识工作者”胡厚崑、徐直军、郭平那一代,到本世纪初以来的互联网、全球化文化滋养下的“80后”一代“网络人”,应该说过往的两个12年,华为的“初始逻辑”与“成长逻辑”一脉相承,从而保障了华为的成功。
nlc202309031511
还能复制吗?在未来,“艰苦奋斗”能否成为华为的终极逻辑?
“第一排水果”与裸露的侧翼
“一个国外笑话是,有长官视察部队,发现被排在队列最前排的都是相貌堂堂身材挺拔的军人,于是叫来该部队的领导者询问,得到的回答是,排队列的那个军官,以前是摆水果摊的!”
刊载于《青年文摘》2011年第12期的文章《你看到的只是第一排水果》,很值得推荐给企业家们阅读。
任正非以前是摆水果摊的吗?非也。所以,他总是很直接地对华为进行批判和抨击,什么“裹着白头巾,拿着盒子枪的土八路”啦、“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啦、“惰怠与腐败”等等,无不是大声地呐喊出来。任正非说:不要管别人说你美不美,我们要的是继续前进,发展才是硬道理……
《你看到的只是第一排水果》的作者韩松落在文章的结尾写道:“……不要迷恋传说,不要为任何神话心荡神驰,不论那是与一个人、一件事,或者一个时代有关的传说,更不要试图在其中寻找真意,寻找企及之道,那些传说、神话,都是被制造出来的,而造就传说的方法,也非常简单:把所有好看的水果,摆在第一排”。
任正非说:“华为没有神话,更没有传说中的什么背景,我们就是一个根本,长期坚持核心价值观不动摇”。真正了解华为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华为从来都是一个危机接着一个危机,任正非与华为的高层团队们也从来没有过气定神闲、从容自若的大段时间,即使到了2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的神经也几乎难以松弛下来,甚至比过去还要紧绷许多。
本书系统论述了任正非20多年来所形成的企业管理哲学,这的确对华为来说,都是好看的“第一排水果”。思想总是理想化的,但在华为企业战略、战术行为的实践过程中,常常要被打折扣,甚至被久而久之束之高阁,或者被时间所厌弃所麻木,而这也正是一个组织最危险的征兆。任正非和华为高层们忙来忙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如何在迅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始终能够将华为的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到整个组织的神经末梢,并不断以此来抵御企业内部的疲劳与惰怠。
除了华为的企业管理哲学以外,华为的国际行业地位,20多年来的高速成长,技术实力等等,都可以称作“第一排水果”,但华为的高层们总是越过“第一排”,看到的是华为“裸露的侧翼”,正如任正非所说的:“我对成功从来视而不见,我的眼中全是危机”。那么,在今天和未来,什么是华为“裸露的侧翼”呢?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与华为直接相关的“外部商业环境”称之为“裸露的左侧翼”,将内部环境称作“裸露的右侧翼”。在“左侧翼”方面,华为的战略回旋余地到底是大了还是小了?应该两面来看。正面看,船大了,抗风险的能力强了,与竞争对手的战略平衡也相对容易达成,另外,企业20多年所形成的价值体系、管理体系、制度与文化等也有利于在极端恶劣的外部挑战出现时,实现包括产业转型等一系列的战略转变。反面看,企业大了,目标也大了,对手们的惊戄与警觉意识、围剿与打击的力量也大大加强了。如果说,华为在10年前聚焦北美市场,资源的集中度向北美倾斜,也许不会遇到这两年如此大规模、高效率的来自美国竞争者的强烈打压,毕竟那时候的华为尚不足以对他们构成全面的威胁。但是,那毕竟是历史的假定,而且华为的资本、人力、文化资源等也不足以让华为四面出击,尤其是在10年前。但今天,北美市场的确是华为难以在短期内攻克的高地,因为它已经不仅是单纯的商业竞争了,美国人赋予了它多义的对抗色彩,并且力图也将它传导给北美其他市场以及欧洲市场。尤其是全球经济日趋恶化的今后几年,贸易保护主义很可能蔚为潮流,对华为而言,这将是又一个严峻的冬天。
其次,华为在运营商市场是否已到了天花板?华为2011年的销售额已达到324亿美元,位居行业第二位,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华为能维持年均15%左右的增长吗?即便出现所谓数据流量的“井喷式发展”,运营商有多少能力加速建设“太平洋一样粗”的数据管道?很可能,在持续20年的高速发展后,全球的基础通信建设要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时期,对华为而言,这又是一大制约。
也许,正是在意识到市场增长的有限性时,华为在两年前,开始向企业网市场和消费品市场拓展。但也必须意识到,这也是很困难的挑战。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全球范围内,以运营商市场为主战场的企业一般很难在企业网领域获得成功;而思科在涉足运营商业务时也鲜有斩获。概言之,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所致。企业网市场更注重个人英雄与人脉网络,而运营商市场更推崇团队精神和集体协作。华为正是在优化流程,否定个人英雄的过程中赢得了运营商市场的巨大成功,那么在企业网领域,华为如何形成一种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适应型文化?这显然是不容易的事情。
可以预见,未来两到三年,外部环境对华为的压力是全方位的。
然而,最根本的还是企业自身。外部的商业环境永远都是起伏不定的,但总有少数企业能够走出危机,甚至在危机中抓住机会,乘势崛起。华为20多年来不正是如此吗?但是,内部的“裸露的侧翼”如果出现致命的硬伤,那则是最危险的,特别是,在企业步入所谓“辉煌时代”时,各种问题最容易滋生。恰如西方谚语所云:“精美的地毯下掩藏着大量细菌”,遇到天气阴湿时,更会迅速繁殖。对于华为来说,如果增长趋缓了,甚至严重衰退了,出现类似于2000年至2003年的困难期,华为所赖以生存的价值观会不会遭到削弱?“以奋斗者为本”的动力系统会不会大大弱化?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会不会衰变?以 “客户为中心”的常识与真理会不会扭曲、焦点会不会模糊起来?惰怠现象会不会普遍化公开化?山头主义、企业政治、权力腐败等组织环境中的“多足章鱼”会不会大量繁殖……总而言之,我们所谓的“组织疲劳症”、“领袖疲劳症”会不会规模性地蔓延开来?
这也许有些危言耸听,但却有可能发生在未来,发生于华为的“下半场”。
终极逻辑:呼唤奋斗精神。
尼采说:“当你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正确的态度是,正视困难,并挺身前行。任正非历来的作派是:逆向思维。在顺境时,大讲危机;逆境时,鼓吹理性的乐观主义。但不管怎样,他始终抓着一个根本:奋斗精神。
nlc202309031511
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用“动物精神”来突出个人(企业家)信心对经济后果的重要作用:如果要使国家恢复市场经济秩序,带动经济走向繁荣,投资家和企业家必须在预期并不明朗时依靠他们的勇气或冒险精神,把他们的钱再度投入到市场之中。
任正非说:“华为没有神话,更没有传说中的什么背景,我们就是一个根本,长期坚持核心价值观不动摇。”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州伯克利大学的乔治·阿可洛夫教授和行为金融学的代表人物、耶鲁大学的罗伯特·希勒教授在他们近期畅销的《动物精神》一书中,对凯恩斯的动物精神一说作了这样的阐述:“动物精神这一术语在古语和中世纪拉丁文中被写成Spiritus animalis,其中animal 一词是指心灵的,或是 ‘有活力的’。它指的是一种基本精神和生命力”。笔者在这里试图将“动物精神”和任正非所推崇的“奋斗精神”划等号,它们都是一种“基本精神”,源自人类的动物本能,其内涵及外延大致包括:冒险、进攻、趋利避害、单向度追求、牺牲精神,以及单纯的乐观和生命力。一切人类组织包括国家,企业,乃至于家庭的最终解体,大多源于构成组织的核心元素—激情与奋斗的精神消失了。在这里我们不能简单地讲,是由于“动物精神”消失了,这是因为纯粹的“动物精神”如果没有法律、宗教、道德的约束,它的破坏性无疑是巨大的。
但是,“动物精神”于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几乎是天然的要素。经济环境动荡不定,反复无常,企业家如果没有强烈的冒险精神,企业团队如果不具备强大的进攻力和必胜的激情,那对企业来说,无疑是死路一条。
一般而言,企业在早期,并不匮乏“动物精神”,绝大多数企业的诞生大都来自于创始人内在的本能冲动和冒险热情;而相当多的企业早天的原因,是由于过剩的动物能量所导致:一味地被赚钱,快速发展的本能所驱使,以至于漠视或破坏秩序与规则,结果“动物法则”被“社会法则”所打败。但是,企业在做到一定规模,并拥有较长的历史后,又往往受困于秩序的暮气和“社会法则”的僵化,被一套所谓的烦琐文明—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形式主义所束缚,“动物精神”受到压抑,乃至于渐渐步入衰灭。到这个阶段,企业的灵魂也就没了,离死期也就不远了。
任正非是提倡动物精神的。媒体只是片面地肯定或否定华为的“狼文化”,岂不知,任正非对“狼精神”之外的其他一些动物精神也有激赏,比如关于蜘蛛:“世界上我最佩服的勇士是蜘蛛,不管狂风暴雨,不畏任何艰难困苦,不管网破碎多少次,它仍孜孜不倦地用它纤细的丝织补……”,企业家一生的使命不就如此吗?
关于蚂蚁与大象:“我们的竞争伙伴都是年销售值几百亿美元的厂商,我们整个市场加起来,还不到10亿美元。因此,和国际大公司相比来说,我们还非常非常小。我认为3年之后,华为公司的销售额会在20亿~ 30亿美元之间,我们还是一只很小的蚂蚁,很容易被爱立信、AT&T这些大象踩死,所以说,我们一点不敢睡觉,我们要随时注意大象什么时候走过来,不要让大象踩死”。“我们是老鼠,我们爬到大象的耳朵里去,我们在一些特殊的软件里,加上香槟,加上茅台,加上俄罗斯的伏特加,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大象的耳朵里挖出一块市场来……”
这段关于“企业生存机制”的论述讲于1997年。15年过去了,AT&T已经不复存在了,昔日的大象们尽显疲态,或已消亡。华为这只蚂蚁、这只老鼠演进成了大象,华为还能如蚂蚁那样“不敢睡觉”、戒惧戒惕,如老鼠那样灵动、并具备顽强不息的适应能力吗?关于羚羊与狮子:“羚羊要跑得比狮子快,才不会被狮子吃掉;狮子要跑得比羚羊快,才不会被饿死;但如果羚羊和狮子跑得一样快,两者都会累死。竞争的目的,是为了在有限的资源下,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是支持竞争的,因为它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要素的组合效率,有利于创造更多的财富。但过度的竞争,也会对产业和资源产生破坏。竞争中也要合作,例如在标准的拟定,IPR的交叉许可,配套零部件的共享……又要有适当的合理保护,特别是对知识产权和建设投资的保护。因此,开放、竞争、合作应该相辅相成,成为主流”。
这是任正非2012年初在欧盟一次高峰会上讲话的开场白。有学者与笔者讨论时说道:任正非将“动物法则”与“社会法则”结合起来了,标志着华为真正成为了一家国际化公司。这一说法是偏颇的,至少过去10年,华为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一种竞合模式,而非你死我活。任正非不过是把已经在开展中的实践总结出来、并在国际论坛讲了出来而已。
回到华为的“狼文化”。任正非比较系统的论述如下:
——我们把目标瞄准世界上最强的竞争对手,不断靠拢并超越它,才能生存下去。因此,公司在研发、市场系统必须建立一个适应“狼”生存发展的组织和机制,吸引,培养大量具有强烈求胜欲的进攻型,扩张型干部,激励他们像狼一样嗅觉敏锐,团结作战,不顾一切地捕捉机会,扩张产品和市场。同时培养一批善统筹、会建立综合管理平台的狈,以支持狼的进攻,形成狼狈之势。狈在进攻时与狼是形成一体的,只是这时狈用前腿抱住狼的腰,用后腿蹲地,推狼前进。但这种组织建设模式,不适合其他部门。
——我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狼是很厉害的,它有灵敏的嗅觉,有很强的进攻性,而且它们不是单独出击,而是群体作战,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这三大精神,就构成了华为公司在新产品技术研究上领先的机制。我们按这个原则来建立我们的组织,因此,即使暂时没有狼,也会培养出狼,或吸引狼加入到我们中间来。也就是说,我们事先并不知道谁是狼,也不可能知道谁是狼,但确立了这个机制,好狼也会主动来找我,有了一个好狼,就会有一群好的小狼。
——现在我们有一个明确的任务就是:未来信息世界的发展变化速度非常之快,不一定是老狼,不一定是最有经验的狼,也不一定是国际水平的狼才能发现这个世界,很可能是一匹小狼突然发现了食物,然后带领所有的狼去捕捉食物。这个小狼是谁呢?美国是比尔·盖茨,中国呢?当然也有。
nlc202309031511
企业家如果没有强烈的冒险精神,企业团队如果不具备强大的进攻力和必胜的激情,那对企业来说,无疑是死路一条 。
——比尔·盖茨是一匹小狼,一匹在白茫茫、一无所有的北极圈里发现了一堆食物的小狼,所有的狼都跟着他享受这堆食物。他就是信息潮头的领头人。
——我们还要培养、寻找更多的好的小狼,还要研究拥有先进思想、充满个性的人,怎么群体合作。许多优秀的狼不合作,就是狼吃狼,那样的狼的目标不是扩张,而是霸住自己的家。它已不是狼,狼的天性是合作。
……这既是华为的“狼哲学”、“狼文化”,或者叫“狼道”,包含着四层意思:一是建立一个适合“狼”生存和发展的组织和机制;二是倡导狼的三大精神:敏锐的嗅觉,强烈的进攻性、群体合作与牺牲精神;三是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小狼超越老狼不但是可能的,而且会成为普遍规律; 四是华为还是要呼唤“动物精神”,尤其要培养、寻找更多的好的小狼。
任正非关于“狼精神”的表达是在1995年。但这些年,华为不大强调“动物精神”了,那是否意味着华为不再需要“狼文化”了?或者更准确地说,在抽掉了“狼文化”的概念之后,华为依然拥有敏锐的嗅觉、强烈的进攻性、合作以及个人牺牲精神?换句话说,成为全球行业笫二的华为,还有10多年前那种激情、那种士气,那种战斗力以及那种快速反应能力吗?
华为在流程变革之后,推崇群体英雄的作法没有错,但华为真的不需要“小狼式”的个人英雄了?当华为进入企业网领域之后,一线指挥的将军们将会发现,这会是华为文化的一块“短板”—但曾经,“个人英雄”是华为文化最长的那块“木板”。
在国际市场上,华为与竞争对手们达到了脆弱的“恐怖平衡”,那是靠合作与妥协的商业外交实现的,但更是靠产品实力、技术实力以及前方将士不妥协的进攻精神打出来的。在这个凭实力说话的时代,不进则意味着退。靠什么前进?奋斗精神,或者叫“动物精神”。
经过10多年的管理变革,华为已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一整套制度与流程,这对‘提升华为的管理能力、防止组织崩溃、进军国际市场起到了巨大作用。然而,这还是那个“适合‘狼’生存和发展的组织和机制”吗?与10多年前那个“小狼”相比,华为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强化了,还是弱化了?
2011年末,任正非满怀信心地说:明年(2012年)我们将招聘28000名新员工,3年后,他们就是28000只老虎……
这的确令人振奋,但他们必须是真正的老虎,而不是动物园里的“大猫”。2010年的虎年春节,南方某动物园上演了一出老虎向游人叩首拜年的闹剧,令不少观者唏嘘感叹。
老狼老矣,待到小狼们接班时,华为的未来会如何?
【逻辑试题库】推荐阅读:
mba逻辑模拟试题09-21
公务员逻辑推理题库06-12
GCT考试逻辑模拟试题07-02
数理逻辑考试题及答案10-26
逻辑哲学论研究06-13
历年逻辑题总结06-25
逻辑题解题技巧08-10
数字逻辑电路总结08-29
6.简易逻辑问题10-01
中学生写作逻辑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