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数字校园云平台

2024-08-14

乐山市数字校园云平台(精选9篇)

1.乐山市数字校园云平台 篇一

为提升我校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配合疫情防控现状随时准备开展好线上教学活动,根据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召开孝感教育云平台线上培训工作的通知》,4月20日下午,三利小学组织教研组长和全体班主任进行了集中线上教育云平台应用培训。

培训前,教导处精心组织,确定了参训人员、时间、地点,通过工作群通知到每位参训教师。培训活动开始前,老师们陆续在规定的时间到达微机室。

培训开始,线上培训讲师通过腾讯会议给参训老师们介绍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学平台资源,然后通过演示讲解,帮助教师了解如何下载使用教学助手,并着重讲解了教学助手中添加教材、我的工具、教材资源、课前导学、课后作业-批改五大块功能的使用。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参与学习,主动记笔记,同时也用自己的账号进行了实际操作,可谓是收获满满。

集中线上培训结束后,教导处及时组织校内其他教师观看会议录播回放,确保教师培训全覆盖。通过培训,参训教师切身感受到教育云平台的强大功能。也为探索构建我校“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学习,从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一个很好地促进作用。

2.乐山市数字校园云平台 篇二

数字校园是指依托现代数字技术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公共服务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为学校师生提供一站式、全立体的信息化服务。随着计算机网络等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 当前的数字校园建设呈现出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特点。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又将数字校园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继承原有数字校园特点的同时, 也体现出云平台支持下的数字校园新特性。

1 基本概念

1.1 云平台

云平台是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网络平台。云平台通过将各种互联的计算、存储、数据、应用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来实现多层次的虚拟化与抽象, 用户只需要连接网络即可方便使用云计算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当前, 对云计算的定义尚无统一认识, 但都认同以下特点: (1) 云计算为用户提供按需分配的计算、服务和应用服务能力; (2) 方便用户, 大大降低了软硬件的购置成本; (3) 易于动态扩展; (4) 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1]。

1.2 数字校园

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凯尼斯·格林 (Kenneth Green) 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最早提出数字校园概念。数字校园以网络为基础, 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工具, 实现从环境 (包括设备、教室等) 、资源 (包括图书、讲义、课件等) 到活动 (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 的全部数字化, 以拓展实现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 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 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 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2]。相关学者将数字校园的架构分为5层: (1) 网络基础设施; (2) 网络基本服务; (3) 信息服务系统; (4) 信息资源库; (5) 应用支撑系统。

2 云平台支持下的数字校园优势

2.1 增强数字校园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

数字校园系统中一般都包含数量庞大的信息资源, 目前的数字校园都是将这些数据集中保存在某一架构的服务器上, 一旦服务器出现故障或遭到恶意攻击, 将使数字校园系统受到不可挽回的损失。云平台支持下的数字校园系统可以确保数据资源存储的可靠性, 避免因服务器故障导致系统瘫痪的现象。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同时, 在“云”的另一端, 有全世界的专业团队来帮助管理维护信息, 也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数据中心来帮助保存数据。同时, 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可以帮助人们放心地与指定的人共享数据。此外, 云平台还将发挥它的超强计算能力, 快速处理数字校园中的大量数据信息, 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保证校园数字服务的顺利运行[3]。

2.2 提高软硬件资源利用率

在数字校园的建设进程中, 基础设施的投入直接影响着建设质量。由于各方面技术的飞速发展, 高校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数字校园基础设备的更新, 以适应高校科研教学的需求。同样, 数字校园应用软件的更新速度更快, 这些都给高校资金的使用带来了不小压力。云平台的发展将使这种情况得到极大改善。云平台能把大量分布式计算机上的内存、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 并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 而且软件的升级维护、版本控制都由云服务提供商负责, 高校无需再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商业软件授权。云计算模式中对客户终端的配置并无特定要求, 师生只需一台配置较低的计算机接入互联网即可实现低配置设备享受高性能的服务。这极大地减少了高校在软硬件方面的投入及维护成本, 节省下来的资金可以用于高校其它方面的发展。

2.3 便于数字校园资源建设

当前, 各高校普遍存在教育信息资源重复建设、信息资源杂乱拥挤的现状, 并且各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在网络中不仅没有集中存放的地方, 而且多媒体、视频、声音等各种资源还存在大量的副本, 浪费了宝贵的计算机资源[4]。在云计算模式中, 通过构筑共同的云平台, 高校可以将数字校园的资源按照统一标准存储于云平台上, 实现更加有效的分类整合。同时, 各高校之间的信息共享会变得更密切, 进一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高校间还可以共建互补, 节约人力物力, 促进学术交流, 营造学术氛围。相关教师和研究者可以通过云平台在技术项目上跨学校共同合作, 分享研究成果, 交流研究中的新观念, 为学术研究创造便利, 进一步促进数字校园的资源建设。

2.4 满足数字化学习办公和移动学习办公需求

基于云平台的数字校园客户端需求很低, 用户只需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设备, 包括PC、手机等, 有一个功能完整的浏览器, 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获取需要的一切, 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随着个人终端设备的飞速发展, 用户利用数字校园资源不必再局限于计算机, 读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 (PDA、智能手机等) 访问数字校园的资源[5]。只要用户具有访问权限, 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个人终端进行办公和学习, 使数字校园在一定程度上“移动起来”。这种“移动数字校园”在保证现有数字化学习功能的同时, 冲破了校园学习办公的时空限制, 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数字校园的利用率。

2.5 摆脱“校内网”局限, 构建“数字高教区”

目前, 高校的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及数据交换标准等问题, 导致校内、校际间的信息系统彼此孤立, 资源难以共享。云平台将数据存储于云上, 软件和服务都置于云中, 用户可以按需读取。云平台的扩展性非常强, 建立合作关系的高校可以通过云平台模式共同构筑信息共享空间———“数字高教区”, 使每个成员都可以通过该“数字高教区”分享到由大量系统组建成的基础设施, 扩大了共享范围, 提高了高校资源共享效率。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共享上, 各院校的数字图书资源基本相同, 通过“数字高教区”的建设可以将多所院校的数字图书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 大大降低了资源的购置成本和维护成本。同时还极大地方便了不同院校间的数字图书资源互借, 能够满足高校用户的多方面需求。

3 待解决的问题

3.1 思想障碍

制约数字校园资源共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用户思想上的壁垒。为建设云平台支持下的数字校园, 首先需要解除思想上的障碍, 努力提高用户资源共享意识, 并对放于云平台上的资源放心。云计算服务是近几年才开始流行的技术, 用户对技术的采纳还需要一段时间, 尤其是用户最为关心的信息安全问题大大地影响了云平台支持下的高校数字校园资源共享。目前, 很多研究人员针对云计算服务中的数据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如:对共享平台中的云资源进行权限划分, 将共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相结合;借助云计算提供的多种访问接口, 按照用户要求推送各种信息等[6]。在信息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 用户可以逐渐转变思想观念, 真正享用云服务带来的乐趣。

3.2 人员培训

云计算服务为高校数字校园的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 但高校校园用户对它的了解还很少。为了满足更多校园用户的需求, 需要开展与云计算服务应用相关的培训。建议培训形式以不定期讲座和网络视频培训为主, 不定期讲座主要以面对面为主, 这样既可以让时间充裕的用户充分了解云平台支持下的数字校园资源应用, 还可以增强用户对云平台的亲身体验。网络视频是针对不能亲自参加讲座的用户, 可以在线点播视频。随着云计算服务理念的逐渐深入, 云平台支持下的数字校园资源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3.3 云平台支持下的数字校园资源标准制定

目前, 很多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关注云计算标准化问题。同样, 云平台支持下的数字校园资源也需要考虑资源统一标准问题。《云计算权利宣言》针对云计算标准提出的4点要求可以作为认可企业提供云计算的评判标准。这4点要求是: (1) 尽可能使用现有标准, 而不是创立新标准; (2) 有合适的标准时, 应当使用开放标准; (3) 不应该使用专有标准; (4) 应该使用透明的数据格式[7]。为了保证云中资源的高效有序运行, 需要对资源的表示、转换、传输等制定一致性的规范。制定出云平台支持下的数字校园资源统一标准, 有利于不同院校间的资源共享与共建, 使共享平台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3.4 网络建设问题

云平台支持下的数字校园资源建设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 没有相应的计算网络设施, 就不能形成有效的数字空间, 也不能顺利地让数字校园资源得以共享。随着云计算服务的深入发展,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资源和软件服务放入“云”中, 对网络带宽等方面的要求也会明显增加, 并且要求网络中所有站点的基础设施必须提供可靠的快速响应。因此, 网络设施的建设依然是云支持下数字校园资源建设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4 结语

目前, 有关云计算服务应用方面的研究正在持续进行, 云支持下的数字校园资源建设仍然需要广大研究人员的关注。云计算服务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模式, 它的出现无疑给数字校园资源建设带来了新思路。相信随着云计算服务应用的日趋成熟, 数字校园资源共享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金华.云计算综述[J].企业技术开发, 2010 (8) :13-14.

[2]陈功.数字校园建设管理策略[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8 (3) :55-58.

[3]贾晅.云计算在高校应用展望[J].今日南国, 2010 (9) :188-205.

[4]肖景文.云计算与图书馆关系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8) :73-76.

[5]张开选.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的基本路径[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10 (4) :79-81.

[6]周丽, 孙小梅.基于云计算的高校图书馆馆际资源共享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8) :47-49.

3.乐山市数字校园云平台 篇三

关键词:云概念;云技术;高校教育云;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5-0055-05

一、前言

“数字化校园”从最早概念的提出,到今天,在历经几次大跨度的建设之后,也差不多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就国内高校来看,大部分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高校基本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对于“数字化校园”后续的建设大概有两个走向,一个是更深入的“数字化”研究或者说是“智能化”的研究,主要的着力点在于围绕高校内外的大范围的数据采集处理,以及立体化的分析,以提供基于信息技术控制的“智慧化”管理和长远的决策参考;另一个走向是从单纯校园的信息化管理走向信息化教学的研究,回归高校的本职。信息化建设是全球大趋势,就高校来看,“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方便了校园的日常管理,提高了教师职工的办公效率,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还提升了大家关注网络、积极学习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个体参与的积极性以及个体所具有良好的网络知识技能是高校信息化学习环境构建的一个前提和基础。今天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基本上是一个很完整的大平台,综合了用户的单点登录、按角色分配权限、数据的双向多系统流动等功能。在其整合的业务系统中包括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党务管理等。部分高校还增加了网络教学系统,它是面向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习平台,也算是基于数字化校园项目的简单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尝试。然而,网络教学系统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始终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不外有三条:第一应用单一,使用也比较繁琐,不够简单和人性;第二空间不够开放,资源不够丰富;第三系统的建设缺乏持续性和长远性。基于此,本文考虑引入前沿的云概念和云技术,尝试构建数字化校园平台基础上的,以服务教学科研、服务教师学生为主的高校教育云。

二、云概念和云技术

1.定义

就信息化建设层面而言,所谓云概念,是将用户体验与信息资源、系统应用的分离,所有的信息资源和系统应用都以一体的云的形式呈现,对用户透明,用户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从云中以定制形式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和应用。当前的云概念,主要包括三大类,分别是: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在云概念中,能够实现将所有信息资源和系统应用以一体云的形式呈现的技术就是云技术。云技术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的总称,可以组成资源池,按需所用,灵活便利。云技术按照服务的形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架构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这里所谓的层次,是分层体系架构意义上的“层次”。IaaS、PaaS和SaaS分别在基础设施层、系统平台层和应用软件层实现。

2.优势分析

采用云概念,使得系统资源的“建”和客户的“用”进行适当的分离,相互之间保留一定的透明度,将用者和建者的关注点进行区分,从而在不同的方向上进行更深度的建设和挖掘。而云技术则将云概念具体化,将云分为硬环境资源、软环境资源以及系统应用资源三个实体层面,每个层面都能单独为客户提供所需服务。同时,在云内同一层面的资源相互之间都能实现共享共用,将本层资源的效用发挥到最大。三个层面各自功能区分如表所示。

如此,理论上,采用云概念和云技术,我们能够构建出一个足够持久和庞大的软、硬件环境的资源空间,而所有的应用都将部署其上,这些应用再通过互联的端口共享全部的数据,所有的用户按照不同层次的需求,可以从部署的云空间中获取各自所需的资源、环境或信息。

3.技术实现

当前云技术比较典型和成功的一例实现就是虚拟化系列产品如Citrix XenServer 、微软 Windows Server 2008 Hyper-V 、VMware ESX Server等。其中,XenServer是市场上唯一一款免费的、经云验证的企业级虚拟化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可实现实时迁移和集中管理多节点等重要功能。Hyper-V则是微软的一款虚拟化产品,是微软第一个采用类似Vmware和Citrix开源Xen一样的基于hypervisor的技术。VMware ESX Server则是Vmware公司的主力产品,它是具有高级资源管理功能高效,灵活的虚拟主机平台。目前主流的虚拟化系列产品及其衍生的软件已经全部实现了服务器、交换网络甚至是防火墙的虚拟化。这些技术实现为基于其上的大规模云部署和云应用提供了可能。

三、高校教育云构建研究

1.教育云概念和定义

对于教育云,就像当年的数字化校园一样,从来就不曾有过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专家学者们根据各自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一些相对模糊的概念。其中较为典型的如2012年祝智庭教授对教育云的描述:“教育云是一个面向教育的行业云,它是教育技术系统的一个子类,也是云计算应用系统的一个子类。作为公共服务平台的教育云通常包括面向服务的学科教研网、教学博客、教育即时通讯、教育共享资源库、教研培训服务平台、学生学习服务平台、教育电子政务平台、社区教育服务平台等一系列应用。”2014年兰孝臣等人在祝智庭教授对教育云概念描述的基础上分别从教育应用和教育理论两方面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教育云是在对云计算技术继承的基础上能够为各类教育人员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且对教育基本理论具有变革性促进作用的理论和实践。”2015年吴砥等人对教育云做了如下的定义:“教育云是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通过提供按需服务、动态调配的服务模式,面向教育机构、教育提供者和接受者提供所需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等应用服务,教育云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为传统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提供便利,更在于创新传统教学和管理模式。”

在这里本文并不想对教育做概括性定义,综合前辈学者对教育云概念的讨论,本文提取出教育云的两个基本属性:一是基于云概念和云技术应用的属性;二是面向教学、科研服务的属性。对于高校教育云的构建,也应该紧紧围绕这两个基本属性进行规划、部署和实施。

2.高校教育云目前研究和应用状况

教育云其实包括了三个分类:公有教育云、私有教育云以及混合教育云。公有教育云主要由政府负责构建和推广,私有教育云则主要由全国各个地区的大、中、小院校独立构建和推广,混合云相对比较特别,它同时包括了私有云和公有云。本文中的高校教育云主要是指高校自己构建的服务于本校师生和校友的私有云。当前高校教育云的研究和应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理论研究居多而实践应用较少。

较早的理论研究如2011年安阳师范学院的王继鹏的《高等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构建策略初探》;2012年李文广的《浅谈基础教育云的构建和运营模式》以及祝智庭、杨志和的《云技术给中国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013年王斌等人的《国家教育云平台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2014年蒋东兴等人的《区域教育云系统功能与建设模式探讨》;2015年吴砥等人的《教育云服务标准体系研究》等等。对于教育云的理论研究从初探到关键技术分析,再到服务标准体系研究,理论的探索逐步深入和精细。

(2)在理论研究中以云技术和云平台架构研究居多,面向教学、科研的服务需求和应用规范研究较少。

2011年王继鹏在《高等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构建策略初探》文中相对完整和系统的提出了教育云平台构建应该具有的六层结构,分别为硬件资源层、虚拟服务层、基础管理层、中间件服务层、应用层以及服务层。此后大部分的理论研究都是以云计算、云技术为关注点围绕此六层结构进行扩展和剖析。如《基础教育云服务平台构建技术研究》、《基于云计算的区域高校教育云平台的构建》等等。这些研究大多对平台底层云技术架构关注较多,而对直接面向师生教学、科研的各类服务需求调研较少。

(3)对高校教育云的实践更多侧重于资源的共建共享,对于师生互动、个性化服务、学习效果分析等更多细节化的应用考虑较少。

如《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研究》、《教育云资源管理平台构建研究与实现》、《基于教育云资源平台的远程教育研究》论文对教育云资源的构建都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4)高校教育云实践中的一些规范和标准正在逐步确立。

2015年吴砥等人的《教育云服务标准体系研究》在云平台结构理论的基础上从更高的层面进一步提出了教育云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包括了教育云基础规范、教育云支撑技术相关规范、教育云应用相关规范以及教育云运营服务规范等四个层次。随着高校教育云平台构建理论的成熟以及很多高校参与教育云建设的实践逐步增多,高校教育云规划以及应用中的很多规范和标准也渐渐被重视,并正在逐步确立。

3.高校教育云构建思路以及概念框架

本文认为今天高校教育云的构建,无论从学术理论上还是从产品技术上都已经足够成熟。构建一个性能稳定、功能完善,能够长远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的教育云平台具备了完全的可能性。而在实际的构建中,本文认为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育云的概念是在数字化校园之后出现的,在这之前高校数字化校园已经历多年的建设,系统平台相对已经比较稳固,用户对数字化校园平台也已熟悉。所以教育云的构建必然是以数字化校园为基础,进而完善其功能布局。

(2)教育云主要是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因而应用需求的调研也应该偏向于此。需要广泛收集高校师生对平台的使用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开发。

(3)教育云的构建应该充分利用好目前技术发展上的两个优势:一个是快速发展的移动网络的优势,将应用与师生的移动客户端结合,保证师生随时随地能够访问教育云;二是日臻完善的大数据应用优势,做好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分析决策功能,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智能化服务。

由此,本文勾勒出如图1所示的高校教育云概念框架。

高校教育云概念框架,以虚拟云为技术基础,以数字化校园为平台基础,突出科研和教学服务,同时加强移动、存储服务,以规范化的手段进行管理,用大数据方法对所有系统数据进行实时的判断分析,进而做出智能决策并及时反馈到各项服务中,对服务的效果做出评价并做出自动调整。

四、江苏警官学院教育云的构建

1.基础平台

江苏警官学院教育云基础平台部署了10台华为CH121刀片服务器和100T的SAS存储,以万兆流量的锐捷12000为上连汇聚,通过H3CH虚拟化云软件将所有服务器的计算资源和所有的存储资源汇成庞大的云资源池,再由H3CH云管理平台进行集中的分配管理。基础平台的总体架构示意如图2所示。

H3C虚拟化软件能够对所有的资源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并进行事件分析,提供精确的报表。同时还能对每一个虚拟机系统进行必要的自动容灾备份。

基础平台中服务器硬件和存储硬件的网络链接拓扑如图3所示。

每台华为刀片服务器和EMC存储都自带两台光交保证了网络链路的双连热备。虚拟化软件将网络和硬件资源虚拟化,形成虚拟资源池,利用虚拟资源池创建的虚拟主机作为云管理机对所有资源进行监控和管理。基础平台的网络部分被虚拟配置为三个VLAN,通过虚拟交换机进行划分。其中一个VLAN为管理段,一个为Web站群服务段,另一个为系统平台应用段。同时华为刀片服务器也被分为三个组:一组服务于数字化校园平台;一组服务于教学、科研系统;一组服务于资源管理。

2.系统和应用平台

江苏警官学院教育云在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服务管理、统一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数字化校园三大基础平台上,以服务师生为目标,进行了全新的规划和部署。警院教育云首先从逻辑上划分了三个服务区,分别为互动服务区、教学服务区、科研服务区。服务区与数字化校园平台之间有专门的接口,能够随时进行扩展对接。其中互动服务区内部署了师生互动交流系统、家长学校互动系统、远程案件会商互诊系统以及移动交互平台(包括校园移动APP和警院企业号等)。教学服务区和科研服务区以校园私有云盘为基础,分别部署了MOOC系统、教务系统、网教系统、科研问题在线咨询系统以及学生课题申报和查询系统。警院教育云还引入了HADOOP以及数据仓库技术,构建了全院校情分析预判系统,对学院每天产生的结构和非机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的分析研判,自动决策。完整的警院教育云系统和应用平台的结构设计如图4所示。

警院教育云内所有新增的系统都与数字化校园进行了无缝集成,人员信息、业务信息、新闻通知全部自动汇聚到统一的数据中心进行灵活调配,分类管理。在用户端则实现了个性化的订制管理,按照需求定制私人的通知信息。通过强大的校内云搜索引擎,学生能够快速搜索到所需的任何校内信息。比如专业课程教师发布的知识要点和难点,比如其他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心得感悟等等,还能实时通过各种移动终端与任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每日校情分析,按照制定好的策略自动进行分析、摘要,并分发到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邮箱和手机终端,以供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参考决策。

3.构建标准和操作规范

教育云内系统多,数据多,操作多,结构复杂。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构建标准和操作规范必然造成云系统内部的运行混乱。为此,学院专门制定了以下的构建标准和操作规范:

(1)构建标准:

①支撑技术标准。包括了《PaaS 需求和架构》、《云际网络和基础设施框架》、《开放云计算接口》、《网格计算和云计算技术:互操作和通信标准》等等;

②应用标准。包括了《学习资源元数据》、《都柏林核心元数据》、《网络课程建设和评价标准》以及云数据采集输入标准、云数据的存储标准、云数据过滤和分类标准、网上课程评价标准等;

③安全标准。包括《云计算安全高层框架》、《云计算运营安全指南》、《SaaS 应用环境的安全功能需求》、《云计算安全障碍与缓和措施》等等。

(2)操作规范:

①云平台管理规范。包括对云基础平台的资源调配、健康检查、安全监控等具体的操作规范;

②云系统管理规范。包括云内各类系统的后台管理、功能扩展、版面配置等具体的操作规范;

③云信息共建规范。包括单个系统的信息操作规范以及多个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操作规范;

④教育云的安全规范。包括网络安全检查操作规范、系统检查操作规范、新系统引入操作规范、数据引入操作规范等等。

同时在教育云推广应用上,学院还专门制定了一些奖惩措施,如:在资源平台的建设上,规定任课教师必须承担一定的资源建设任务,对优秀的资源给予创建者适当的物质奖励。学院每学年也都会定期举办精品课程的评选活动,对于获选的精品课程负责人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学生方面,也鼓励学生积极利用教育云平台进行学习资料的查询、学院课题的申报,大数据能够及时统计出学生对学院教育云的使用情况,对于积极主动使用云系统的学生将会给予各类奖励。

五、结束语

高校教育云的构建是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必然环节。事实上高校教育云为所有人提供了一个能够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一方面,它能刺激教师相互之间切磋共勉,为平台的建设不断添砖加瓦;另一方面,它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了自我学习,不断探索的能力。江苏警官学院教育云的构建还未最终完成,一些功能构想还处在实践摸索之中,但应用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广大的师生正逐步融入其中,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最后,希望能以本文中浅薄的经验为其他高校教育云的构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继鹏.高等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构建策略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5):22-24.

[2]祝智庭,杨志和.云技术给中国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6-9.

[3]李文广.浅谈基础教育云的构建和运营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8):3-5.

[4]王斌,李楠,孙月新,张海英.国家教育云平台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J].现代电信科技,2013(5):13-15.

[5]蒋东兴,袁芳,吴海燕,付小龙.区域教育云系统功能与建设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19-22.

[6]兰孝臣,刘志勇,王伟,朱高侠.国内教育云研究瞰览[J].中国电化教育,2014(2):33-36.

[7]吴砥,彭娴,张家琼,罗莉捷.教育云服务标准体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5):23-25.

4.乐山市数字校园云平台 篇四

2.1提高数字化校园的数据安全性

云计算给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再有病毒入侵、数据丢失无法恢复等困扰。很多人觉得数据只有保存在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电脑里才最安全,其实不然,你的电脑可能会因为自己不小心而被损坏,或者被病毒攻击,导致硬盘上的数据无法恢复,而有机会接触你的电脑的不法之徒则可能利用各种机会窃取你的数据。我们将数据存储在云端,依据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让专业团队来管理信息,与你指定的人共享数据。同时,数据的集中存储更容易实现安全监测,通过将信息存储在一个或者若干个数据中心,对应的管理者可以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负责资源的分配、负载的均衡、软件的部署、安全的控制,并有效降低使用者的成本

2.2方便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网络教育开展的重要基础,口前全军各院校教学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地区之间、院校之间的分布不平衡。一些重点院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有大量的名师教授,数字化资源丰富;而一些规模较小或非重点建设院校在这方面要逊色得多。由此可见,教学资源的不协调发展,必然使全军院校的教育水平受到影响。云计算能够实现虚拟化、动态的资源共享平台中,借助此平台,使地区之间、校与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利用,这对加强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优化全军的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3降低教育经费

对于各军队院校来说,无论是日常办公还是教学研究方面的硬件设施投入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为了适应本校教学科研的时效性特点和电子设备技术飞速的更新,这些设备往往在投入巨大后使用不了多长时间就需要更新或升级,造成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教学成本的高投入。使用云计算服务后,院校只需要使用各种终端设备,连入相关网络即可享受云所带来的超值服务,极大地减少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成本,节省人力物力。

3军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字化校园作为军队院校组织教学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环境,其建设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院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和系统建设的分散性,现阶段而临着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应用、重建设轻运维以及资源共享程度低、规范化标准化不够、安全保密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进程。

3.1信息化标准不统一,整体规划不到位

各校整体规划不足,未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校准,导致建设目标和具体的建设方案不能有效地落实。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各自为阵,按照自己的思路建设,应用系统设计不够规范,兼容性相对较差,扩充性和开发性不够,以至于数据难以共享和有效整合,应用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很不平衡,不同部门间业务协同困难。

3.2数据存在多源性,统一数据平台待进一步完善

各应用系统提供的统计数据不完全准确,同一个数据,由于来源不同、录入时的差错和统计标准不统一等因素,可能会有不同的统计结果,无法通过现有系统获取学校教学、科研等真实数据。各类业务数据过于分散,难以进行有效的.采集、整理和存储,更无法加以利用,为学院进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3.3统一身份认证机制不完善,给用户带来不便

各应用系统都会涉及到用户权限管理问题.用户必须记住所有应用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并且在不同应用系统之间切换时必须重新登录,这给使用和权限的管理带来诸多的不便。部分应用系统的账户和密码在网络中以明文传输,很容易被侦听和窃取,缺少有效的安全机制。

3.4缺少面向不同角色用户提供个性服务的统一门户平台

而对繁多的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由于界而风格各异,而且零散分布,缺少一个平台进行信息集成和提供统一的资源访问入口,而不同角色用户关心和使用的资源是不同的,教职员工和学员无法快速查找到资源,人性化程度相对较低。

3.5重建设、轻管理,导致使用效率偏低

5.浅谈如何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资源 篇五

【摘 要】随着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也日趋多样化,高质量、功能强大、内容丰富、使用方便的教育教学资源,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便是广大教师的教学资源库。

【关键字】数字化校园

如何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并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向师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客观揭示知识的本质特征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这也就促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发生变革。

一、我校数字化校园现状分析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为契机。

经过两年的建设,我校通过打造“渝中职教信息一体化”、智能化信息门户平台,及时发布学校各类信息,针对社会公众和校内师生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和进入相应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人口,构建安全、可靠、易操作、易维护的基础通用软件平台,为师生提供各种服务,从而实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建立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的意识服务。为学校实现远程办公、远程实时教学、在线考试等数字化资源的综合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YNedut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安装,整合建成了以OA系统为核心的办公自动化平台。将原有的校园公告、FTP、电子邮件、RTX内部通讯加以集成,真正实现了办公文档全数字化,提升了网上办公信息发布平台和信息交换能力。数字化校园平台之教学管理系统、试题库系统、资源库及网络教学系统的建成,基本实现了试题上传、在线录入试题、批量导入试题、试题浏览、试卷浏览、组装试卷、在线安排考试、在线考试监控、在线阅卷和学生成绩查询等功能,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和交互服务。为数字校园的全面应用提供了资源支撑。完成了仿真实训系统建设,能支持3大专业 20多个教学班级的的模拟教学实训,为数字校园的全面应用提供实训、培训支撑。

二、如何利用数字校园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源

(一)利用“课件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全校课件资源共享。当今的教育正逐步趋向于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现代教育手段正从“粉笔加黑板”单一的教学模式,逐步跨入综合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阶段。而且根据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中学时候的学生更容易对有吸引力的东西感兴趣,显然利用各种资料制作的图文并茂,又有合适音效的多媒体课件要比传统的板书更有吸引力。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有很多种,最为大家常见和应用的,我想就是网络资源了。我在以往的教学中,如果要制作教学课件,都会先从网络上收集自己所需要的制作素材:比如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资源,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整合和制作,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资源。由于互联网上提供的素材太多,太杂,往往筛选素材就要花去大量时间,而数字化校园平台上中“课件资源管理系统”整合了学校各个学科的课件资源,并且按专业,按教材整理好,当我们需要哪个学科的课件时,直接登录数字化校园平台就可以获取。另外,在“课件资源管理系统”中每位教师既是课件资源的利用者,又是课件资源的提供者。全校老师都可以把自己做的较好的课件上传至数字化校园平台上的“课件资源管理系统”中,真正实现全校课件资源共享。

(二)利用“实训辅导系统”让专业实作课更容易跟踪管理。中等职业教育是技能型教育,最鲜明的特点是重视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中职学校一直把加强实践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因此如何提高专业实作课的课堂效率,是中职学校一直重视的问题。现在借助于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实训辅导系统”,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实作课教师可以把所上班级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添加到 “实训辅导系统”的实训用户管理栏目中,“实训辅导系统”中可以设置小组名称,成员人数、小组成员的基本信息,如班级,专业等,同时还可以记录教师姓名,实作地点,学生状态,操作情况等信息。每次实作课结束后教师只需把同学们的操作情况按要求输入即可,到期末的时候,老师可以把学生整学期实作课的完成情况打印出来,这样不但教师能够清楚的考察学生的实作技能,而且学生也能很清晰地了解自己在那几个实作项目的具体哪些环节完成的不够好。

(三)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的“试题库管理系统”,让教师出试卷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就拿出一份合格的数学考试题为例,首先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科学性、明确性、全面性、整体性、创新性原则进行命题,认真研制试卷,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估,有效地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再次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等各种题型的比例。如何能快速地出一套高质量的考试卷,是每位教师都想做到的。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设就为我们教师解决了这样的难题,数字化校园之教学管理系统、试题库系统、资源库及网络教学系统的建成,基本实现了试题上传、在线录入试题、批量导入试题、试题浏览、试卷浏览、组装试卷、在线安排考试、在线考试监控、在线阅卷和学生成绩查询等功能。教师可以利用“试题库管理系统”快速的制订出学校各个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试卷,大大减轻了老师们出试卷的难度。除此之外,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契机,学校还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了针对全校教师的OFFICE办公软件应用、数字化校园平台之教学管理系统、试题库系统、资源库及网络教学系统等的相关使用培训。

现在,全校老师已基本能够使用OFFICE办公软件进行办公和管理,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信息化使用能力和我校教师数字化办公水平,我校已经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为教师分享和使用各种教学资源,随时上传和取回各种教学资源,发布信息、编辑试题、在线考试、OA办公,即时通讯,班级交流等等提供了便利。教会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海龙,王建华.浅析数字化校园建设.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1(20).作者简介:

6.乐山市数字校园云平台 篇六

为了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我校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为我校的教育现代化做准备。结合我校校情,我们拟定了本次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1.使广大教师能够了解和掌握校园网数字化平台实用基本操作知识。2.使广大教师能够运用校园网数字化平台进行简单的教育教学信息处理。3.使广大教师能够运用校园网数字化平台为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服务。

二、培训对象 全员培训

三、培训的内容与要求

四、培训方式:

本次培训将采用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五、培训内容:

1、校务办公系统

2、网络电子备课系统

3、电子文档管理系统

4、成绩分析管理系统

5、教师业务管理系统

六、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2011年9月29日星期四15:30-17:50

七、培训要求:

1、按时参加,不迟到,不早退,遵守请假制度,有事履行请假手续;

2、集中培训时,主讲教师要有教案,要求听课教师认真做好笔记,利用课余认真实践集体培训内容。

3、培训的教师要将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熟练的运用校园网数字化平台为教育教学服务。

4、爱护设施,遵守机房一切规章制度制度。

黑林镇中心小学 2011.9.26

黑林镇中心小学校园网数字化平台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为依据,努力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搞好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打造一批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现状分析

我校的教师笔记本配备数量达到了1:1,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专用笔记本。每位教师都通过了教育技术水平能力测试,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简单的培训便可以掌握我校的校园网数字化平台的使用方法。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是指学校的所有教师。根据我校教师的特点,将教师分为五部分:

(一)班主任教师。

(二)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

(三)新调入学校的教师。

(四)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

四、培训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学习必须与学校发展与教师自身需要相结合,做到每位教师都能熟悉校园网数字化平台的内容,都能进行简单的操作,并能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真正把培训的内容掌握和落到实处。

五、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教师能够了解和掌握校园网数字化平台实用基本操作知识。2.教师能够运用校园网数字化平台进行简单的教育教学信息处理。3.教师能够运用校园网数字化平台为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服务。

(三)内容

1、校务办公系统

系统针对办公管理中的公文办理效率低、请示汇报等事务繁多、信息传输量大的特点,强调了信息共享和利用,提高网络协同办公的能力。本软件主要由学校基本信息、通知管理、公文流转管理、留言管理、日程管理、通讯录、请假管理、值班管理、用车管理、报销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综合信息查询等模块组成,可实现日常办公提醒、进行网络会议、论坛交流等功能,提升学校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实现校园“无纸化,零电话”的高效率办公,帮助实现工作有序可控。

2、网络电子备课系统

为教师高效率高质量的备课和教案的管理与共享提供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实现教、学、案的一体化。

本系统提供了专业、课程、部门、教师、教案等多种管理方式;采用结构化的形式组织管理电子备课,把教案内容按学科划分,以知识点的方式表现出来,集中存放。

系统提供常用的备课模版、案例、工具库和多媒体素材资源,配有WORD在线编辑器, 可以在浏览器中方便的创建、编辑和打印电子教案;可以对电子备课进行检查、审核、评比、统计等管理,并通过灵活的权限设置保证资料的安全性。

3、电子文档管理系统

学校拥有大量的各类电子文档资料。这些文档资料由于存放散乱、分类不明、没有统一的管理,带来了检索不便、交流困难、易遗失、安全性差等问题。因此,学校迫切需要一个好的电子文档管理平台,提高学校各类文档管理的效率和安全。

《电子文档管理系统》软件采用.net技术开发,基于B/S结构的WEB应用系统,可实现学校的电子文档如电子教案、课件、规章制度、管理文件、影音资料、照片等的集中、有序存放和分权限管理,有效地解决学校在电子文档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4、成绩分析管理系统

《成绩分析管理系统》(B/S版)是一套能够满足广大中小学校成绩分析需求的管理软件,本软件主要由学生、职工、考试等基本信息设置和成绩的维护(录入)、查询、统计等模块组成,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功能适用保证成绩的统计分析质量。

系统支持批量导入学生成绩数据,减轻了成绩录入人员的工作量;以三维图表的形式呈现学生、教师、班级成绩的纵向和横向比较,直观、简洁、方便查看;对每个学生的成绩数据进行跟踪分析,教师、家长、学生都可以由此了解该生的成绩变化趋势,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成绩;教师还可以在线填写教师评语,生成和打印学生成绩单,听取家长的反馈意见。

5、教师业务管理系统

《教师业务管理系统》软件是为学校方便对教师业务的管理而开发的应用软件系统,主要实现教师任课信息、个人信息、教师获奖、论文、进修培训、常规考核、工作总结、教学成果等综合信息的管理,提供学校教科研、课题管理,工作统计和测评,建立教师的工作档案,动态了解教师全方面的准确数据资料。为学校对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综合评估及职称评定提供准确依据。

七、组织管理 校长室和教导处具体负责教师培训。

八、制度规定

参加“教师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

7.乐山市数字校园云平台 篇七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也是关心环境的世纪,城市的未来将越来越多决定的不仅是国家的未来,而且是整个星球的未来。”[1]未来生态城市的建设将更多地要求以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变化的观点来认识城市与环境问题,以新的生态视角和时空观不断探索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我国的数字城市建设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存在的系统都是针对相应的业务服务,各个应用信息系统缺乏对其他应用系统的集成,系统之间并不能完全通信,为用户的信息获取、处理带来不便[2]。且应用系统还存在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缺乏统一的标准化体系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云计算技术[3,4,5]的发展和成熟,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云计算技术以服务为理念,提供了三种不同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 S)[6,7]、平台服务(Paa S)和软件即服务(Saa S)[8,9]。其中,Paa S将软件计算与业务能力进行抽象,形成通用的API,对外提供服务接口,而且还支持应用的托管式集中部署和运行,在降低业务开发难度的同时降低了服务提供的成本。目前,公有Paa S云平台在技术上和商业模式上已逐步成熟,Google的GAE[10]和新浪的SAE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数字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开放能力的服务,提供应用开发和执行环境,提高应用开发效率,缩短应用上线时间。另一方面,Paa S平台具备存储与计算能力开放接口、应用托管、应用实例弹性可扩展等特征的服务模式和理念,这使得数字生态城市和Paa S的结合变得尤为必要,并且形成了一种数字城市建设的新方案,即DCPaa S云平台。

DCPaa S云平台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管理和云计算Paa S的融合,是在传统城市管理的技术基础上,结合云计算的技术特性,以服务为理念而实现的新的解决方案。它针对信息通信技术(ICT)网络融合的大环境,进一步实现了业务自动部署和托管运行、专业化集中式维护等功能,为创建良好的城市信息服务提供了必需的技术支撑。

1 D C P aa S数字城市平台设计

DCPaa S数字城市平台构建的主旨是提供一种社会化的平台服务,使得专业的增值业务开发团队和普通开发者都能基于平台进行数字城市融合服务的创新,并降低服务创新的难度及服务创新的成本。图一为DCPaa S云平台的总体架构,该方案采用松耦合、组件化的理念设计。

根据图一中的数字城市平台框架图,平台分成数据获取层、数据层、信息服务层、服务应用层和决策层等五层。

1.1 数据获取层

(1)通过设计一系列高效、能量有效的网络协议如MAC协议、路由协议、控制协议等,并考虑不同协议之间的兼容与优化,使不同协议可以融合在一起协同工作,最终构建一个集成、有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

(2)通过研发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测试平台。基于平台仿真模拟各节点的部署,集成测试相关网络协议,我们能够更加精确地分析比较各种网络协议,评估影响网络结构和性能的各种度量参数,从而测试各项关键技术的有效性。

(3)通过部署低成本的传感器网络,进行各种信息自动采集并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可以为数字城市的各种应用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案。

1.2 数据层

元数据是指用于描述数据集的内容、质、表示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以及其他特征,可以用于数据集的归档、发布和查询。

由于数字城市收集的数据是从各类传感器节点、RS、GPRS和GPS等不同的硬件设计上获取,各种源数据的类型、格式等都不相同,为实现多源数据的无边无缝连接和整合,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兼容性、可转换性,必须利用XML及其相关技术建立一套用以描述数据集、数据集系列和实体属性的符合元素、元素的定义、元素的值域及相关关系的规范。这种规范称做元数据标准。

1.3 信息服务层

信息服务层是整个框架的核心,包括数据分类融合、服务注册、服务检索引擎和服务目录。

数字城市数据纷繁,内容涉及多学科、多专业。为了盘活已有资源,必需综合利用统计学方法、模式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方法、神经网络技术、粗集、模糊数学、机器学习、专家系统和相关信息技术等对这些海量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分类、融合,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数字城市数据信息,以便于将多类型、多时相、多分辨率的图形、图像、文本等信息有机组织进来,形成能为各种具体应用提供定性、定量、定位分析和辅助决策的信息服务资源。

信息服务层对外提供两个接口:服务注册和服务检索引擎。数据层的数据经过数据分类、融合后,通过服务注册接口将用于描述服务类型的信息和服务;实例所在位置的信息登记到服务目录中;服务应用层的各种具体应用根据所需要服务的类型信息,通过服务检索引擎接口从服务目录找到合适的服务实例的所在位置,各种应用就可以与具体的服务实例进行绑定,从而调用服务所提供的各种功能。

1.4 服务应用层

服务应用层主要包含数字城市中的高层应用。这些应用是建立在数字城市信息服务层的基础之上的,它们的实现必须通过访问信息服务层中的资源才能得以完成。它们可以被分成电子政务应用、电子商务应用、智能交通应用、公众服务应用等四大类。

1.5 决策层

决策层是建立在服务应用层上的数字城市决策指挥系统。

数字生态城管理平台提供DCPaa S云的管理门户和后台管理服务,包括AP管理、RP管理、工作流管理、资源管理和签约管理等功能,实现了应用从提交、审核、部署到发布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管理平台还负责向开发者社区、应用开发测试环境、应用执行环境和资源汇聚网关同步数据,开发出的应用可以通过管理平台发布到应用商店。

2 结束语

本文针对国内外数字城市建设计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数字生态城市云平台的解决方案,设计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城市服务平台,实现分布式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提供分布式的按需服务等功能,为创建良好的数字生态城市服务创新环境提供了必需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黄肇义,杨东援.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例[J].国外城市规划,2001,(03):35-38.

[2]尹洪妍.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研究及其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08,(05):204-207.

[3]马苏安.云计算在电信领域的应用[J].中兴通讯技术.2010,16(04):44-47.

[4]罗黎霞.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平台——Google APP Engine[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08):93-94.

[5]刘鹏,云计算(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6]吴朱华.云计算核心技术剖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7]雷葆华,饶少阳,江峰,等.计算解码:技术架构和产业运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8]林昊,曾宪杰.osgi原理与最佳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9]McGrath M R.Understanding PaaS[M].New York,NY,USA:O'Reilly Media,2012.

8.乐山市数字校园云平台 篇八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区域图书馆 云计算 共享平台

随着图书馆联盟的兴起和发展,行业垂直型、区域扁平型、虚拟联合型等多种不同的组织形式相继出现,其中区域数字图书馆便属于区域扁平型的图书馆联盟形式。组建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动机或者说出发点都是基于如何共享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数字图书馆共享平台的建设方案,将区域内共享的资源和服务通过云端服务来实现,以达到设施共享、资源共享、服务共享的多方利益共赢局面。

1区域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1.1区域数字图书馆联盟概述

建立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是图书馆界长期追求的目标,传统图书馆联盟发展于上个世纪60年代,数字图书馆联盟则发端于上个世纪90年代,它是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了适应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生存的需要,伴随着数字图书馆的规模化建设而产生的。数字图书馆联盟突破了不同图书馆在数据库结构、工具平台方面存在的局限,借助各种方式对本馆内外的数字资源和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进行整合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可以这样描述,数字图书馆联盟就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规章制度,由信息技术与网络来联合不同地域、不同结构的数字图书馆,促进各成员馆对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联合建设、存取与利用的数字图书馆组织协调机构[1]。

构建数字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无论是地区性的、全国性的还是更大范围内的,主要都是将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图书馆联合起来,利用馆际之间资源优势互补,提高盟员馆间读者群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发挥整体功能作用,实现区域间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与协调发展。

国际范围内的数字图书馆联盟首推国际图书馆联盟(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f Library Consortia,简称ICOLC),它是1997年来自世界各地图书馆联盟的代表在美国丹佛宣布成立的,也被称作“联盟的联盟”, 据ICOLC网站数据,目前参加ICOLC的各国图书馆联盟有217个[2],我国CALIS组织名列其中。当初由一个州的图书馆联盟发展而来的OCLC现在则是国际性图书馆联盟的顶尖代表。

在我国,数字图书馆联盟也已逐步形成规模:2000年4月,“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联席会议”本着“资源共享、联合建设、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自愿参加”的原则,建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2000年6月,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成立,面向全国开展服务,目前该中心已成为西文文献资源最丰富的虚拟机构;2002年5月,CALIS管理中心发表《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成立宣言》,联合22家高等学校图书馆成立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3]。

在CALIS等全国性数字图书馆联盟的范式影响下,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湖南等全国许多省市都先后启动了区域性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典型案例有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项目等。

1.2区域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尽管各个图书馆联盟的组织机构、发展历史和持有的目标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宗旨都是为了降低图书馆运行的总体成本,改善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条件。建设区域数字图书馆有着更为便捷的网络服务措施,能快速方便地帮助读者获取知识服务,在资源共享、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能力方面也必将有着更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降低数字图书馆的运营成本。数字图书馆通过一定的机构协调或协约支持,实现项目的系统规划和协调管理,有利于集中力量进行数字图书馆业务的研究及标准、规范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图书馆有效地使用经费,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益的目的。

有利于提高用户需求的满足能力。通过图书馆联盟的管理手段和技术保障,可提升用户的权限,用户自我服务能力得到增强。多数据库跨库检索和深度链接的服务方式,大大节省了研究者的时间。

有利于提高文献传递的速度与广度。以网络为依托,采取电子邮件服务方式、电子文献快递方式、传真服务方式可以提供文摘、全文的传递,灵活、适时地满足读者需求,使文献的效益得到极大的发挥。

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社会竞争力。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协作成员并未局限在图书馆系统内,而是拓展到各种图书情报机构之间,以及与其他信息生产、信息传递、信息服务部门的合作,如与出版、发行、商业性信息服务机构、数据库厂商、信息服务系统集成商等构成策略联盟。不仅是信息资源的共享,还有人才资源的共享、智能成果的共享、设备资源的共享、平台的共享和效益的互惠互利。可以提高数字图书馆联盟的社会化程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1.3区域数字图书馆的共享模式

数字图书馆联盟从组织结构上来看,有松散型模式,也有紧密型模式;从实现的功能来看,有单一功能模式,也有复合功能模式,目前国内的区域数字图书馆联盟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4]:

共建共享模式。一些省级的地方性图书馆联盟多采取此种形式。如: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等,都是通过统筹规划本地区各图书館文献资源收藏的范围和重点,分工协调,使无序的文献资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员馆之间相互提供服务。此种合作模式是对地区资源的优化组合,对各成员馆的要求较高,需要共同克服决策、经费、组织等方面的诸多障碍,才能渐进地实现共建共享的目标。

会员制模式。“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是实行会员制的代表。上海教育系统的任何单位,通过签订《信息服务协议书》,每年交纳适量的信息费,就可成为网络图书馆的会员。网络图书馆依托数字化的统一服务平台,整合地区文献信息资源,会员单位的读者直接上网访问共享数据库和有关的信息服务。此种合作形式较为松散,会员单位之间依靠协议进行约束,非常适合馆际文献资源在虚拟空间的利用和传播。

联合办馆模式。浙江省滨江高教园区网络图书馆是此种模式的代表。这个网络图书馆是建立在6所高校联合办学的基础上,馆藏资源仍保留在各馆,各馆共用一个集成系统,共享采购、编目、读者等信息,具有联机采购、联机编目、联机检索、读者管理、通借通阅等功能。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成员馆之间合作较为密切,不仅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协调,在自动化系统、业务管理和读者服务上都达到相当程度的统一。此种模式适合小范围区域内的图书馆间进行合作,并要求成员馆之间就各项合作事宜达成高度的共识。

以上各种模式在合作的区域范围、共享的功能层次、成员间的依存关系等方面各有不同,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服务的深化、合作层次与范围的扩展,数字图书馆联盟会逐步演变成这样一种模式:组织结构上各成员单位独立分布、地位平等,体系建设上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服务与效益上是相互合作并互惠互利。

在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服务互惠的管理模式上,有一种云计算的服务理念很适合区域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2云计算理念

2.1云计算概述

2.1.1云计算的基本概念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网络存储和大型数据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和商业实现。对于绝大多数机构和用户来说,“云计算”是一种新的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方式,它把所有的计算应用和信息资源都用互联网连接起来,提供随时的访问、分享,对某一相关功能或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可以部署在全球任何地方的服务器和数据中心。

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把分散的力量加以联合,提供给每一位成员使用。具体地说,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通过云计算,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而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即可获得学习所需的数据和服务。作为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在亚马逊、谷歌、IBM、微软、雅虎、Sun 等IT 巨头的推动下,云计算迅速得到发展,基于云计算的服务也逐渐为人们所了解。

2.1.2云计算服务的种类界定目前,有关云计算服务类型的认定还没有达成统一共识。有学者认为,云计算服务可划分为:云计算信息发布平台、云计算基础技术服务、云计算平台服务、云计算API服务、云计算互动平台服务[5]。另有学者认为,云计算服务包括软件作为一种服务(Soft as a Service,简称SaaS ) 、平台作为一种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简称PaaS)、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简称IaaS)[6]。简言之,云计算服务的种类即Saas、PaaS和IaaS。

基于功能层面的考虑,又可以从基础设施、软件平台和数据处理等维度将云服务大致归纳为3种[7]:①基于资源的云服务,包括存储空间服务、网络设施服务、带宽服务以及将各种资源虚拟化、网络化的服务;②基于软件平台的云服务,包括SaaS 服务、PaaS 服务、软件API、开发环境、应用工具等,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接受这一类别的各种服务;③基于动态数据的云服务,包括管理、分享、组织、转换、分析、挖掘、过滤和搜索各种原生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数据。

不管这些类别是如何划分的,所有云计算服务都有一个相同点:都依赖于互联网或者内部/私有的云计算,至少要在企业的局域网或者企业广域网上运行。没有网络,云服务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在云计算时代,浏览器将由曾经仅仅是上网浏览的一个工具逐步演化为更多类型的实时交互操作界面。目前,在主要的IT巨头云服务提供商中,IBM 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谷歌将更多精力放在在线搜索和数据库解决方案方面,即平台即服务(PaaS),微软则重点发展软件即服务(SaaS)。

从用户角度来看,云计算服务平台可以分为公共云和私有云两类。公共云由第三方运行和维护,如谷歌、亚马逊等,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服务。而私有云则是由企业自己搭建的,规模一般比较小,但提供了更适合企业运营的IT服务。云计算平台把IT资源进行封装,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用户只需根据云计算平台提供的接口就能使用其中的服务。云计算中的服务一般支持多种客户端调用,用户的范围包括个人用户、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

2.1.3云计算的基本原理传统计算的本质特征是计算和存储等均在本地完成,采用传统计算方式的企业将永久保留相关的软件和硬件。而云计算方式则不然,它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在实际运作中,云计算由第三方服务商提供计算与存储等资源,并负责运行和维护,用户只需通过某种符合标准的终端工具(比如浏览器)接入系统,即可获得所需的服务。

一般认为,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简单地说,云计算就是通过互联网将资源“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而用户不需要了解、知晓或者控制支持这些服务的技术基础架构“云”。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IT应用就像水电煤气等公用设施一样,实时定制,随时取用,按需付费。

2.2云计算的特点与好处

2.2.1云计算的特点

超强的计算能力。通过一定的协调调度策略,云计算模式可以通过数万乃至百万的普通计算机之间的联合来提供超强的、可以与超级计算机相抗衡的计算能力,使用户完成单台计算机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在“云”中,当用户在互联网上提交一个查询请求时,云计算模式将调用云中的成千上万台计算机为他同时搜索众多的数据库,并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为他提供尽可能完备的搜索结果。

以用户为中心。在云计算模式中,相关的数据存储在“云海”之中,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以某种便捷、安全的方式获得云中的相关信息或服务。虽然在“云”里有成千上万台计算机为其提供服务,但对于“云”外的用户来说,他看到的只是一个统一的“服务”(或接口)界面,用户使用云服务就如通过互联网使用本地计算机一样的方便。

经济实惠。云计算中,用户只需花少量的钱来租用相关的云服务商所提供的相关服务即可,它可以让用户利用很少的投资获得较大的回报。因为具体的硬件的配置和更新都是由云服务提供商来提供的,用户所需做的只是通过各种设备享受云服务提供给自己所需求的信息、知识、服务等。

高安全性。在云计算模式中,数据集中存储,数据中心的专业管理人员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分配资源、均衡负载、部署软件、控制安全,并进行可靠的安全实时监测,从而可使用户的数据安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

2.2.2云计算的好处云计算通过互联网将资源“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给终端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且用户只需根据云计算平台提供的接口就能使用其中的服务,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據与应用共享。由于数据中心有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云计算可以提供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总的来说,云计算的好处可以体现在“方便”、“共享”和“安全”上。

云计算特别适用于中小企业,云计算服务将使得中小企业的成本大大降低。过去,小公司人力资源不足,IT预算吃紧,那种动辄数百万美元的IT设备所带来的生产力对它们而言真是如梦一般遥远,而如今,“云”可以为它们送来大企业级的技术[8]。比如,对于国内大多数图书馆来说,资金都比较紧缺,完全可以成为云服务的受益者——只需通过配备个人电脑和接入互联网获得所需软件和服务,为用户提供基于多来源、多类型、异构性数据的服务,全面减少自身在服务器硬件、网络安全设备和软件升级维护等方面的费用支出与人员投入,提高建设效率。

3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数字图书馆共享平台建设

3.1区域数字图书馆与云计算的关系分析

区域数字图书馆的运作与云服务之间有什么共通的地方呢?其实云计算的出现很适合数字图书馆共享与合作的范式,如云计算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功能,通过云计算可以解决数字图书馆技术上的异质问题,减少数字图书馆存储空间的成本,提供更完善的人机交互功能等;同时云计算还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从而提高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效率。从数字图书馆的困境与云计算的优势可以看出,区域数字图书馆对云计算具有现实需求。

目前阶段,区域数字图书馆可以构建基于区域联盟的私有云,对区域联盟内的各图书馆提供包括基础设施以及软件和资源的云服务。具体的应用服务可以包括[9]:①云存储服务。大量的数字资源,不论是自建的还是购买的,都可以存放于“云”上,而不再需要镜像于本地。②云平台服务。大型图书馆引入“云”设施,利用商用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架构满足本地或局部应用的“私有云”平台,比如区域图书馆资源整合平台和相应的文献传递服务。③大量的软件服务。即各类软件应用,例如目前采用本地安装形式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都以一种网络服务的形式提供。④互联网整合服务。图书馆作为一种服务中介,需要整合多家平台和资源,利用各类公共云,实现不同“云”之间的互操作,向读者提供更专指、更贴心的服务。

在这些具体的应用中,图书馆对于云计算而言,既可以是云服务的使用方,又可以作为云计算的提供方。一般而言,区域联盟的中心图书馆作为数据存储中心和基础设施存放中心,充当着云服务提供方的角色,而更多的中小型图书馆则是直接使用联盟中心的资源和服务,充当着云服务的使用方、受益方。

3.2设计基于云计算的区域图书馆共享平台模型

結合云计算的特性和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的特点,本文拟提出区域数字图书馆共享平台的云计算架构模型,如图1所示:

它是区域组织内的私有云模型,以物理层的基础设施IaaS和平台层的各种服务PaaS为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物理层。包括对平台层起支撑作用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IaaS)。通过高性能的存储集群,能将数字图书馆的重要数据存放在云端;通过高端服务器集群和骨干路由网络,则可以为数字图书馆提供稳定、可靠、高效的云计算平台,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高I/O带宽,能有效满足数字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在区域图书馆提供私有云服务阶段,这些硬件资源存于区域组织内,主要是区域联盟的中心馆,而对于其他成员馆则不用购买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随着图书馆服务的深化、规模的扩展以及技术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区域联盟之外的公共云来提供服务。

平台层。是在IaaS上一层的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程序以及应用框架FRAMEWORK、开发工具和部署工具(如WebSphere、WebLogic)等的集成平台(PaaS)。区域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通过提供标准化、自适应、可扩展的数字图书馆统一服务和集成解决方案,为区域联盟的成员馆提供灵活的部署和应用方式。

应用层。在物理层和平台层的基础之上,用户通过应用层来完成对数字图书馆的各种具体应用以及知识与信息的服务,包括身份登录、参考咨询、用户培训、资源检索、文献传递以及社区服务等,实现软件即服务(SaaS),将这些应用系统的软件当成服务来提供,不再作为产品来销售。

用户层。在用户层,用户只需通过某种符合标准的终端工具接入系统,即可获得所需的服务。一般情况下,区域联盟的各成员馆用户可以通过Web浏览器使用云平台中的各种服务。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平台也应提供不同的交互方式,比如通过手机、PDA等无线终端设备接入方式,或者通过笔记本电脑、PC等设备交互。对于复杂的数据应用而言,还要提供C/S形式或基于Ajax的富客户端界面。

3.3区域数字图书馆共享平台云计算方案的实现机制

基于上述架构模型,用户获取区域数字图书馆云服务的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呢?我们通过图2所示的云计算实现机制便可明白:区域数字图书馆平台所有的IT资源通过配置管理服务对外提供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所有应用服务通过应用程序配置库进行管理,向用户提供可以访问的服务清单;用户交互服务接口向应用端以Web Services方式提供访问接口,获取用户需求;系统管理模块负责管理和分配所有可用的资源,并进行系统调度;监视与计量统计模块负责监视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完成用户使用资源情况的统计。

简言之,区域数字图书馆云计算的实现机制就是:用户交互接口允许读者、馆员或服务商用户从服务清单中选取并调用一个服务,该请求传递给系统管理模块后,它将为用户分配云端恰当的资源,然后调用配置工具来为用户准备运行环境,最终实现向区域数字图书馆的各类终端用户提供便捷而丰富的数字资源

与知识服务。

4结语

云计算的出现为计算机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模式,把云计算的技术与方法运用到区域数字图书馆平台建设中,不但可以提高区域联盟内软硬件资源的利用,节约建设成本,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而且可以为云计算带来新的应用领域,使云计算服务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上,云计算在区域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也完美地结合了两者的“服务”理念:一方面,云计算将硬件、网络、资源、软件等一切都作为“服务”实现;另一方面,也切合了区域图书馆一切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当然,目前实现区域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云计算方案还不够成熟,但至少它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选择和遐想。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去设想利用云计算高效的运算处理能力和无限的存储能力来实现区域图书馆资源共享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富玲,卢振波.数字图书馆联盟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11-15.

[2] Participating Consortia of the ICOLC.[2010-04-20].http://www.library.yale.edu/consortia/icolcmembers.html.

[3] 王丽华.我国数字图书馆联盟发展策略研究.四川图书馆学报,2006(4):27-30.

[4] 燕今伟.图书馆联盟的构建模式和发展机制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4):24-29.

[5] 云计算服务的种类.[2010-04-22].http://www.cloudcomputing-china.cn/Article/jh/200806/117.html.

[6] 刘鹏.云计算的分类.[2010-04-22].http://www.chinacloud.cn/show.aspx?id=1928&cid=17.

[7] 刘炜.图书馆需要一朵怎样的“云”?.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2-6.

[8] 什么是云计算?.[2010-04-22].http://www.cloudcomputing-china.cn/Article/jh/200805/1.html.

[作者简介]胡开胜,男,1974年生,馆员,发表论文5篇.

9.乐山市数字校园云平台 篇九

舟山物流现状

受制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舟山物流的发展,相对于其他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而言,是比较落后的。

公路运输上,物流主要是由托运站来完成。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由于没有铁路,所以没有铁路运输。

虽然有机场,但是航空货物运输非常薄弱,目前只有到北京等个别大城市的海鲜空运业务。

但是舟山的航运业务是非常发达的,这个也和舟山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液体化工品船运物流,舟山占到了整个市场的8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化工船运基地。

在仓储方面,舟山除了冷链仓储和石油化工产品仓储做的比较好以外,其他方面的仓储还是非常落后的。

总体来说,舟山区别于其他地方,其物流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舟山的物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海岛物流”。

问题与建议

1、舟山物流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整体规模较小,难以为客户提供规范的、全

程的、整套的物流管理和服务。

2、本地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低。

3、针对目前舟山只是一个大宗散货运输“堆场”的现实问题,如何改变舟山亿

吨港口与小额对外贸易量反差的现状是发展舟山物流的关键点。

4、舟山市现有的物流信息平台的集成度不高,面向跨部门、跨系统、跨平台的协同工作应用较少,现有的物流服务平台没有实现与港务、经贸、工商等地方政府部门的连接。

主体需求分析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行信息共享,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根据舟山市的实际物流信息情况,确定平台用户主体和平台服务主体大致为物流企业、客户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这三个主体分别对于公共平台有不同的功能需求:

1.物流企业的功能需求。物流市场需求信息,主要是指客户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信息,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加工、装卸需求等。物流业务运作管理,包括物流电子数据交换(EDI)、物流交易管理、电子报关、税收和资金结算等。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包括港口水运信息(船舶线路、船运公司情况、货运能力)、公路车站信息(干线线路、货运站)、交通状况信息、道路设施信息、规划国土信息等。其它公共服务信息,包括物流市场调研和预测、物流相关政策、行业标准、法律法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天气预报等。

2.客户企业的功能需求。物流市场供给信息,主要是指物流供应商的资料,包括物流企业的资质、服务范围、资源、规模、信誉评估和报价等。物流业务运作管理,包括物流电子数据交换、物流交易管理、合同管理、违约赔偿及补救处理等。

3.政府管理部门的功能需求。政府管理部门要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数据,包括物流业务种类,货运量,物流成交合同总金额,物流仓储量,物流设施保有量。物流企业的数量、规模和基本运行情况等信息,以便为物流预测、物流规划、设计和物流统计等活动提供支持。

根据上述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需求主体的分析,确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需要实现公共信息服务、数据采集和处理。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要求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目的主要在于满足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这就要求信息平台不仅要满足货主、物流企业等对物流过程的查询、设计、监控等直接需求,还要满足他们对来自于政府管理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工商企业等与自身物流过程直接相关的信息需求。一个有效集

成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该能够为物流服务提供商、货主、交通、银行及海关、税务等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一个统一高效的沟通界面,为客户提供完整、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化和信息化

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是物流中心得以发展和延续的保证。为此,应该在平台建设起始就采用统一的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送标准、对物流安全和环境制定强制性标准、敦促行业协会制定物流作业和服务的标准、统一物流用语。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级的确定

确认所要建设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等级,以保证项目建设方向的明确性和一致性。

区域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国家对区域内地方平台的协调和地方性信息的处理平台,从应用角度来讲,应该与国家级物流信息平台的角色类似,只是范围要小些,但管理上不由各具体的机构来直接管理,可以考虑由区域内省市联合管理。

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负责提供: ①省市政府监管的信息。②省内各大物流园区和企业用户之间的物流资源和信息,如地方政府的通关信息、口岸信息、企业诚信信息等及跨省市的联运信息作为基础,真正能为社会提供一个权威的物流信息基本平台。③相关商业化开发和增值服务。

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基本上与区域和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类似,主要负责提供具有行业特点的物流监管、供求信息以及相关的商业化开发和增值服务。

企业级和园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物流主体,即最终客户(货主)、代理、分拨和仓储物流企业,是现代物流公共信息管理系统的终端。各个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加工区物流平台汇集园区内企业集团的物流信息,同省级物流信息公共

平台相连,交换信息,提供本园区内企业的仓储、装卸、加工、包装、客户等物流信息。

物流平台实施

第一阶段:以舟山需求最强烈的海运资源和大宗商品物流资源为突破口,建设海运信息服务、大宗商品物流服务、道路货运服务、物流仓储资源服务,同时能够提供物流资源交易、物流信息交互、物流移动监控等多项配套功能。以建设成功的物流平台为基础,普及物流信息化,集聚市场人气,有重点地整合舟山物流资源,实现物流、信息流的紧密结合。

第二阶段:通过自建、合作等方式将领域扩大,扩展口岸物流信息服务、铁路货运信息服务等。

第三阶段:逐步应用第四方物流体系,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与其他省市、地区、国际港口物流枢纽对接,打造舟山物流枢纽中心。

应用体系

物流调度子系统,以支持物流运输的计划调度与跟踪。另外,系统可以提供具体的运输方案设计,以及不同方案比较、选择,运输服务商的选择,建立运输路线选择的模型,有关运输路线数据的收集,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根据运输任务选择最佳运输路线。编制运输计划,运输市场预测,运价走势分析,运输调度,运输报表设计、成本分析等。

货物跟踪支持子系统,及时获取有关货物运输状态的信息(如货物品种、数量、货物在途情况、交货期间、发货地和到达地、货物的货主、送货责任车辆和人员等),提高物流运输服务的方法。

物流企业子系统,涵盖物流服务提供方和需求方企业,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的物流

活动;从物流企业的角度,一般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车辆调度、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结算、报关等系统。

行业管理子系统,是与物流活动相关的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的总称。

业务体系

全程可视化管理:供应商-口岸-运输-口岸-港口-仓库-采购商;集港信息,装船信息,卸船信息,入库信息,出库信息,库存信息。

物流资源调配管理:运输资源的人工、自动优化选择(路线、时效、车型船型、载重搭配、回程利用、承运商覆盖网络等);订单拆分。

基于作业环节的订单监控:订单执行状态监控(收单、调度、备货、发货、到达、在途填报)

仓库系统:通过物流企业服务系统,企业可以对入库信息进行优化,自动安排存放方式和位置。对出库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汇总。

上一篇:《神秘岛》初一心得下一篇:监察部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