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教案

2024-08-14

回家教案(精选10篇)

1.回家教案 篇一

《平安回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安全和交通标志。

2、知道交警手势的含义,并自觉服从交警指挥。

3、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的能力。懂得放学回家时应该注意安全,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平安回家。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交通标志的名称和意义,确立自立、自强的安全保护意义。

2、了解一些安全常识后,在生活中也能遵守交通规则。

三、教学准备:

1、收集已经认识的交通标志和还想认识的交通标志。

2、收集有关因违反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的案例。

四、教学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课件演示视屏(主要内容:新闻夜班车记录下的不遵守交通规则酿成的车祸报道)。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见到因为违反交通规则而酿成惨祸的事例吗?学生交流,自己的见闻。

2、课件出示相关资料:据统计,就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其中约有1.85万遇害者是14岁以下儿童。大多数交通事故是因为自己在道路行走时违法所造成的。

3、看到这一幕幕悲剧,一段段触目惊心的数字,你此时最想提醒自己和别人什么呢?师:你们的提醒都很重要。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你们的爸爸妈妈每天把你们送到学校,既希望你们能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做人,更盼望你们每天都能平平安安回家。

活动二:认识标志,用心识记

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马路上的车子川流不息。为了交通安全,我们还得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遵守一定的交通规则。老师这儿就收集了一些交通标志。

1、学习P27的8种标志。课件出示书上标志。师:(指红绿灯标志)同学们这个标志你认识吗?它告诉我们什么?同学们说得真棒,那谁来自告奋勇,像这样介绍一下其余的分别是什么标志,它告诉我们什么?(如果认识就说出标志的名字和标志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有学生不认识的或者不确定,就点击该标志出现自我介绍的文字。)课件中有超链接,直接点击图片。

2、认识其他交通标志。师:当然,仅仅认识这些交通标志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认识更多的交通标志。前几天,我们还收集了其他的交通标志,拿出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谁愿意来?

(1)指生上来介绍交通标志师:同学们,还可以把这些标志介绍给小组里的成员呢?(2)小组交流交通标志。优秀的作品请他介绍后贴在黑板上。

3、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就发现这些不会说话的标志都会给我们温馨的提示。

(1)出示儿歌:小图标,大作用。没有它,交通乱。

(2)当然,除了这些标志,为了我们的交通安全,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他人的平安!他们是谁呀?

过渡:是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每天忙忙碌碌在街角,不辞辛劳为我们指挥交通的交警叔叔吧。

活动三:看懂手势,自觉遵守

1、课件出示交警手势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交警叔叔这些手势的意思吗?

2、学做小交警。

师:想不想学一学这些手势?那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学做几个简单的手势。(学做停止、靠边停车、直行、快速直行等)

3、检查学习情况。教师做手势,学生说出所表示的意思。

4、请做得好的学生带领做手势。

5、小结:大家的表现真不错,交警叔叔特意送来一首儿歌鼓励大家。交警话,要听从。知手势,懂含义。

6、过渡: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交通标志,也知道交警指挥手势的意思,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会安全过马路了吗?有信心接受考验吗?

2.《图形宝宝回家》教案 篇二

1、在认识圆圆和方方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三角形,2、初步学习将图形按形状进行分类。

3、在教师引导下能按游戏规则活动。

[活动准备]

1、方方、圆圆、三角娃娃各一个。

2、圆圆、方方、三角形若个,大小颜色相同。

3、三个粘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标记的纸板箱。

4、三角形物体若干。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圆圆、方方、三角娃娃边唱边出场,并向小朋友问好;小朋友们早上好!师做疑问你们是谁呀?方方、圆圆这个图形宝宝是谁呀?

2、认识三角娃娃

三角娃娃自我介绍;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新来的图形宝宝,我是三角形。

引导幼儿观察三角娃娃的样子;尖尖的下巴,头上一边一个尖尖的角。

3、和三角形手拉手,感受三角形的特征。

4、游戏捉迷藏

5、游戏三角娃娃变变变

3.教案 平安回家6 篇三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和设施,了解安全常识,注意交通安全,能够平安回家,发展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2.知道交警手势的含义,并自觉服从交通指挥。

活动重点:

1.认识最基本的交通安全标志和交通设施,确定自立、自卫的安全保护意识。

2.知道交警手势的含义,并自觉服从交警指挥。3.为他人的安全负责。活动准备:

找找回家路上的交通标志,并画下来。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场调查:有多少人是每天由大人接送的?有多少人是自己回家的? 2.师:余雪纯每天必做两件事。原因?请她自己说说。——出示课题:6.平安回家

3.师:你们的爸爸妈妈每天把你们送到学校,既希望你们能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做人,更盼望你们每天都能——再读课题

二、活动一:安全过路口

1.师:看,我们学校地处市中心,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子实在是太多了。自从常州市“限摩”后,我们学校的一些同学必须到学校附近的公交车站上坐公交车回家。有很多家长对孩子要穿越路口很不放心。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具备安全过路口的交通常识,对不对?

2.交流:怎么安全过路口呢?(过马路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在街道上走,应该(不追赶,不打闹,走路要走人行道。)岔道口,如果没有红绿灯指示呢?(左看看,右瞧瞧)

三、活动二: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1.师: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交通的畅通,人们在马路上修建了许多交通设施,树立了很多交通标志。你看见过哪些交通标志?它们是什么模样?你搜集到了哪些交通标志图案?请出示给大家看看。1)小组内交流讨论,图上画的是什么标志?在哪里见过?有什么作用? 2)小组汇报,分类贴在黑板上(禁令标志和警告标志)。2.连线

小结兼过渡:我们今天可认识了不少交通标志,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一定要按这些标志来做。

四、活动三:学做小交警。

1.师:小朋友要做到平安回家,除了要遵守交通规则,认识交通标志外,我们还要按照交警叔叔的手势过路口。今天,我们我们请来了交警叔叔,考考小朋友知不知道他们做的手势的意思,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叔叔的到来。

2.警察:谁来猜猜我做的三个手势什么意思?(警察把书上的三个手势做一下,让小朋友猜)下面跟我一起做一做;我再做几个手势你们猜猜什么意思?有信心吗?(补充)

3.下面请小朋友们看着我的手势过马路,我们来分两批进行。全体学生参与,交警指挥孩子们过马路,让整堂课彻底“活”起来了。

五、总结延伸:

1.师:有人曾说过,动荡年代最可怕的是战争,而和平年代最可怕的是车祸。你们知道吗?全球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相当于一次中型战争的阵亡人数。据统计,我国1998年交通事故平均每50秒发生一起,平均每2分47秒就有一人丧生。1999年,死于交通事故的儿童7389人。2.听了这么多数据,你有何感想?

4.玩具要回家教案 篇四

1. 知道幼儿园的玩具玩好要回家。

2.学会爱护玩具,轻拿轻放,玩后要收拾整齐放在玩具架上。

活动准备:彩色笔、纸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我们的小朋友请来一个好朋友,我们来看看他是谁?

教师给每位小朋友发一盒彩色笔,今天呀老师请来了水彩笔宝宝来和我们交朋友,我们来请他出来玩。

要求小朋友做:

(1)开门――打开水彩笔盒。

(2)请出来玩――在纸上任意绘画。

(3)回家――把水彩笔放回笔盒

(4)关好门――把水彩笔盒关上

教师在旁边引导:水彩笔盒是水彩笔宝宝的家,彩笔宝宝每天离开家到纸上来玩,玩好了就要乖乖地回家。

5.回家中班语言教案 篇五

1、体验与家长共处的快乐。

2、能掌握正确的停顿方法,并念唱诗歌。

3、理解儿歌,学习用形容词表达。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并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难点:理解形容词的意思,并用形容词来表述物品。

三、活动准备:

《回家》的图片

CD、录音机

幼儿用书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诗歌题目“回家”的字卡,请识字的幼儿说说这是两个什么字。

(2)请幼儿围绕“回家”两个字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二)欣赏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朗诵诗歌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诗歌的哪一句?为什么?

(3)鼓励幼儿用形容词来描述一件物品

――你喜欢家里的什么?是什么样的?(暖暖的灯光、香香的饭菜、有趣的玩具、精彩的电视……)

(三)结合图片再次欣赏诗歌,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1)教师出示图片,结合图片朗诵诗歌

(2)幼儿阅读小书,边看边尝试朗诵

(3)鼓励幼儿独立朗诵诗歌,也可与同伴合作朗诵

(四)学习念唱诗歌,掌握诗歌的停顿

(1)教师念唱诗歌,幼儿学习正确停顿地念唱诗歌。

6.高一美术 浪子回家教案 篇六

用明暗演绎人生的伦勃朗

教学思路:

→导入:浪子回家(故事),感受并探讨作品表现出的思想情感,理解作品中作者是如何用美术语言传达思想情感的 →过度:作品与作者的关系(情感链接)

→重点:伦勃朗及其艺术风格赏析(以人生经历与风格演变为脉络)

→梳理:绘画风格形成探讨(与作者人生经历经验、个性喜好、知识修养、时代背景等有关)教学目标:

1、通过对浪子回家的直接感受与分析理解,让学生感性的把握艺术语言的表现;

2、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的了解与作品的赏析,感受其绘画风格的演变与完善过程;

3、通过对伦勃朗艺术追求历程的了解与解读,感受一代大师为追求艺术事业而表现出的执着精神和顽强的人格魅力。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一个圣经故事:

耶稣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耗尽了一切所有,于是就穷苦起来。然后他去给别人喂猪。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然后他醒悟过来:我父亲有那么多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么?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于是就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了,就跑去抱着他,连连与他亲吻。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你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子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好好吃喝快乐,因为我这个儿子,死而复生,失而复得。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听见欢歌乐舞的声音,便问仆人是什么事。仆人说:你兄弟来了,你父亲因为他无灾无病的回来,把肥牛犊宰了,庆贺他的归来。大儿子生气了,不肯进去,他父亲就出来劝他。他对父亲说:我服事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使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但你这个儿子,吞尽了你的产业再回来,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的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复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二、看故事:(赏析“浪子回家”)

这个故事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忏悔”和“宽容”)

圣经故事的这种主题情感在画家伦勃朗的这幅作品中更是传达得淋漓尽致。那么在这里,作者是如何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这种思想情感的呢?

画面的中心在哪里?

作者是如何突出画面中心来表现游子深深的忏悔与亲人博大的宽容的?

父子俩的形象在前景的亮调子中显得十分醒目,其余角色则退到深沉的暗调子中,这种强烈的明暗关系是大师对“光线”这一道具的巧妙运用。儿子破旧的衣服上泛着金色微光,和父亲的猩红披肩形成和谐的暖色系调。父亲披肩的红色从深不可测的空间中浮出来,把整个空间联系起来,画面中其他人物似乎也在见证着这神圣的一幕,他们专注的神请也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到了画面的中心。父亲以正面姿势出现在画面中,加强了和观者的联系。虽然他的眼睛没有直视我们,但他那高贵、仁慈的大手仿佛抚在了我们的肩上,向每一位观者发出了邀请。整个画面,表现了游走的艰辛、回家的安慰、接纳的胸怀和麻木的旁观。

小结:画论中讲,造就伦勃朗伟大面目的,是伦勃朗的明暗画法,即主要利用光线来塑造形体、表现空间和突出重点或主体。画面明暗对比强烈,虚实结合,层次丰富,气韵生动。这种明暗画法在这幅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伦勃朗依据圣经文本创作的这幅作品,实际上,既有艺术家的心情写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艺术家人生的告白或是经历的觉悟,折射了大师艺术生涯的坎坷。接下来,我们沿着伦勃朗坎坷的生命历程赏析其风格演变过程中的代表作:

三、关于伦勃朗

一代大师伦勃朗有着怎样的沧桑经历呢?解读艺术大师的人生经历,作为背景资料,能加强我们对艺术大师风格演变的理解。

伦勃朗(1606年-1669年)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生于荷兰莱顿,出生于磨坊主的小康人家的伦勃朗,曾入过大学,17岁缀学到阿姆斯特丹学画当了画家,干上了专画肖像的热门职业,后来娶了一个福家小姐。直到1642年妻子 1

去世前,伦勃朗一直是上流社会的肖像画家。此后,他的事业开始衰落,伦勃朗开始陷于债务之中。当伦勃朗1669年去世时,他除了几件旧衣服和画具外,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人世沧桑,人情冷暖,给伦勃朗的绘画打上了强烈的生活烙印。

论勃朗一生画了很多自画像,看他36岁、46岁和63岁时为自己画的三副自画像,在这里明显的体现了他不同阶段的风格。评论界曾说伦勃朗已经把魂画了进去。你如何欣赏伦勃朗这三个阶段的自画像?

小结:意气风发-自我肯定-淡定。

四、作品欣赏

似乎没有哪位画家有着像伦勃朗那样跌宕起伏的人生了。这位17世纪荷兰画派的卓越代表,这位世界级的绘画大师,尝尽了人世间所有的喜怒哀乐,并用他的画笔淋漓尽致地讲述了他一生的遭际。

我们来跟随大师的人生足迹感受其绘画领域的风格变化。

17世纪早期,荷兰的新兴资产阶级喜欢画肖像画,特别是各种行业公会团体的出现,团体性肖像作品成了肖像画家的热门“生意”。不少画家为了迎合订件人的庸俗口味,往往把人物画得不真实,技术上只追求表面效果。伦勃朗当然也参加了这个创作行列。

(一)早期风格

典型代表作:《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是一幅富有情节性的肖像画。作为团体肖像画,当时大多如我们今天习见的团体像照片一样平均排列。而伦勃朗的这幅肖像,则将人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把所有人组织在特定的情节中。既考虑了画面的生动性,又考虑了众多被画者的地位。这种风格极受欢迎,于是伦勃朗的订件应接不暇。此画作于1632年,其时画家才26岁。伦勃朗的肖像风格风靡一时。我们从这幅画上看到了画家的构思能力:教授十分老练的在讲课,其余人凝神察看,听老师讲课。光线从左边射来,正好落在尸体和所有人物的脸上,使人物的脸部被描绘得更正确传神。此外,为了满足订画者的愿望,伦勃朗把8个人的姓名写在一张纸上,让画上其中一个人拿在手里,这种蛇足,是不得已的。在那个时代,被画者的姓名能留在画面上是最高要求,画家就作了这种巧妙的处理。不仅如此,画家还在右下角斜放着一本很大的解剖学讲义,这一道具从构图上看,也是艺术家的高妙经营。

这一时期,他的人生也非常顺利,20出头就展现了他非凡的才能,成为了大红大紫的画坛新锐。24岁的伦勃朗的订单就塞满了邮筒。28岁的时候,取了美丽而又富有的妻子萨斯琪雅。这时的伦勃朗集荣誉、财富与家庭幸福于一身!

(二)中期,风格形成期 1、30岁后,他创作了一批以神话和宗教题材为主的油画,如《达那厄》等,这些作品反映着伦勃朗追求装饰性、探索光和色调的兴趣,其画风在缓慢地形成中。

而将这种风格演绎得更为充分的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夜巡”。

2、典型代表作:《夜巡》(原名《班宁·柯克大尉和火枪手们巡视城市的街道》)1642年,伦勃朗36岁,他画的《夜巡》,引起了一场对他极为不利的诉讼,给艺术家带来了悲惨的晚年。与“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一样,画家将被画者安排在一个情节性的画面。

这幅美术大师风格转型期的群像与前者相比,伦勃朗对画面人物的组织和光线的处理有何不同?

首先,利用光线来强化画面中的主体部分,让暗部弱化和消融次要因素。这构成了画面强烈的戏剧性色彩。

其次,有节奏地处理画中的巡警们,使画面成为一幕富有戏剧性的整体。

由于明暗变化强烈,有的人就被处在暗影中,同时,因为画面中每个人的形象清楚程度不同,便引起了轩然大波。巡警们因为出同样的钱不能在画上有同等的地位向画家提出抗议。伦勃朗很快蒙受事业上的严重挫折,从此,订画者疏远了他。

这件事情在阿姆斯特丹闹得沸沸扬扬。一时间伦勃朗的豪宅门庭冷落,过去的订画者纷纷远避他处,他的生活立即陷入了困境。真是祸不单行,恰在此时,他心爱的妻子又患上了肺结核,后无钱医治而逝世,留给伦勃朗一个刚刚出生的男孩。虽经双重打击,画家没有动摇自己的创作道路,他不再去迎合当时资产阶级的胃口修改作品,而是坚持他的艺术信念。

(三)晚期,风格成熟期

伦勃朗带着丧妻和破产的双重打击与痛苦,默默地来到了一个小镇上租了一间破旧狭小的屋子暂时安顿下来。在度过了一段心理调试期之后,伦勃朗决定重新奋起。经历生活磨难的伦勃朗,这一时期的作品显得更为成熟、平实和温婉。顾客们逐渐恢复了对他的信心,他的生活和事业都有了较大的起色。

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他找来了一位名叫亨德里克的保姆替他看管孩子和料理家务。这个女子与萨斯琪雅有着迥然不同的气质,她带着乡村女子特有的淳朴与娴静走进了伦勃朗的作品,也走进了他的生活。

代表伦勃朗早期和晚期肖像画风格的两位妻子肖像画,分别表现了伦勃朗怎样的审美情感?(高贵、端庄的萨斯琪雅——对前妻的宠爱;淳朴、善良的亨德里克——对后妻朴实的情感。)

典型代表作:《凭窗的亨德里克》 此画约作于1656-1657年间。

伦勃朗的肖像画在中年以后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水平,简言之,就是朴素、真实、注意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形象深刻。这一幅《凭窗的亨德里克》被美术史上公认为最杰出的一幅油画肖像画。

伦勃朗以亨德里克凭窗眺望的神情来展示她那娴静、善良的女性气质。一个凭栏妇女的情态,本来是司空见惯的形象,画家却能从这种常态中挖掘出人的内在气质,关键在于看到了朴素与真实的美。亨德里治长得并不算很美,但脖子上一根黑色的项带,要比一串昂贵的珍珠项链富有魅力得多,浮华的装饰不一定都能奏效,这就是这幅肖像画的成功之处。

独居多年的伦勃朗很快和亨德里克治同居,而这带给了伦勃朗又一场灾难。人们完全不能接受这一事实,他们对那位保姆的谴责声吓跑了伦勃朗所有的顾客,伦勃朗的生活难以为继。虽然他早就在挫折中懂得了取悦顾客将会带来怎样的好处,但伦勃朗始终无法违背艺术的良知,去向权贵们谄媚,迎合他们的趣味。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艺术方向。他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对生活有了更深的领悟。

而生活的责难似乎永远没有结束。49岁那年,厄运再度降临到这位倔强的艺术家头上。这次打击比第一此更加猛烈,他不仅失去了财产,还失去了第二任妻子和儿子。这一命运的重击几乎使他一蹶不振,他已经对这个世界彻底地失望了,他更不屑迎合世俗的趣味,完全沉浸在艺术的梦幻之中。

家庭的不幸和一系列折磨并未摧毁这位倔强的老人,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方法,直至逝世前还画出了《浪子回头》等名画。晚年,他的创作进入了一种癫狂与冥想的奇幻境界。他的精神已经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超越和升华。1669年,一代大师伦勃朗在贫病与孤独中阖然长逝。他在这个悲惨的世界上生活了63个年头。离开的时候虽然一无所有,但却留给这个世界无数价值连城的杰作。

五、其他作品欣赏

六、小结:

伦勃朗对对象内在气质有其独特的理解,他的作品,就形象而言,不一定完美,但却从中透出一种精神气质,折射出某种美和高尚,令人震撼。只有对生活和人生有深刻的理解和相当的洞察力的画家,才有如此辉煌的创造。

实际上,以讲授为主的方式让同学们来欣赏这位大师的作品,老师感觉有些惶恐。因为当我面对大师们的心血之作,用语言来解读的时候,会觉得作品的魅力反倒变得苍白无力,而当我们用心去感受的时候才能更为真切一些。不管这种感觉是老师个人的还是多数人的,我还是建议同学们再一次静静的用心品味一番。以音乐为背景,欣赏感受大师的其他作品。

七、课后梳理:

伦勃朗艺术风格有什么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7.小班《送玩具回家》教案 篇七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是有益无害的,孩子的行为习惯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而形成和巩固的。在孩子的一日活动中蕴涵着许多看似平常的活动,其实这正是培养各种好习惯的大好时机。本班幼儿对玩具非常感兴趣,而在收玩具的行为习惯方面有所欠缺。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送玩具回家》,通过收整玩具,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

1、游戏结束后能主动的收整好习惯。

2、按玩具的种类进行分类并保持玩具家的清洁、整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玩具柜、各种玩具、卡纸、水彩笔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主题。

1、提问:谁知道玩具的家在哪儿?

2、教师向幼儿介绍玩具柜。(玩具柜是玩具的家,是专门摆放玩具的)二、幼儿观察玩具柜中的凌乱的玩具进行讨论。

师:玩具柜中的玩具为什么很乱,乱了怎么办?

幼:摆摆好。

幼:一样一样摆放。

幼:分分类。

三、师以设疑的方法引导幼儿送玩具回家的方法。

师:怎样让玩具的家变得很整齐?

幼:分分家。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幼:方的放在一起,圆的放在一起;幼:大的放在一起,小的放在一起;幼:相同的放在一起;幼:做标记;

幼:用盒子装,因为有的玩具太小,用盒子装起来就整齐了。

(评析:此环节,教师未采取直接的语言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肯定与否定,此环节为幼儿提供了想像的机会,使幼儿感想、敢说。)

四、将玩具分类,教师总结并选出最好的方法。

1、幼儿商讨,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玩具。

2、通过实践活动确定分玩具的最佳方法。

师:刚才我们用了很多方法进行分玩具,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合适,为什么?

幼:颜色放在一起的不合适,里面的有大的又有小的,看起来很乱;幼:圆的放在一起,方的放在一起不合适,里面的有大的又有小的,找的时候很难找;幼: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最合适,看起来很整齐;(评析: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从中找到了摆放玩具的最佳方法。)

3、师对分玩具的最佳方法进行小结五、引导幼儿做标记1、提问:今天,我们将玩具进行了分类,过了几天如果小朋友忘记了,怎么办呢?

幼:做标记;幼:把标记贴在玩具家里,以后摆放的时候一看就知道了;

2、幼儿制作标记六、送玩具回家幼儿按标记分玩具七、延伸活动:幼儿根据标记收整为玩具(评析:本次活动的.取材来源于日常活动,活动中幼儿对玩具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活动中的氛围比较活跃,活动中教师的相关问题起到了引领的作用,问题的设置为幼儿提供了想像、表达的机会,孩子们通过想想、说说、议议,实践等活动从中找到了摆放玩具的最佳方法。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本节活动的实践幼儿通过反复的练习,能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活动反思】

8.小班教案《玩具要回家》 篇八

1、能依照指定的外表特征做分类。

2、能将物品依照其外观做相同属性的是适当分类。

活动准备:

1、教室中的 2-3中不同类型的玩具数个。

2、玩具收集箱数个。

3、玩具标记图卡。

4、放大的兔子图片和小熊图卡数张。

活动过程:

一:在一个空旷的空间中,在地上画出一条界限,教师请幼儿依照教师的指示进行“分成两边”的游戏。如男孩子一边,女孩子一边;穿裙子的一边,没穿裙子的一边;喜欢唱歌的一边,喜欢跳舞的一边等。

二:教师在教师角落任意摆放2--3种不同类型的玩具数个。

三:教师引导幼儿了解收拾及整理玩具的方法并提问:这里有好多的玩具,说一说,这些玩具的家在哪里?你可以帮忙把它放回家吗?

四: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玩具分类,如雪花片积木放一箱,小汽车放一箱等。

五:教师展示“玩具标记图”,说明各种标记图卡代表的玩具种类,并将标记图卡相对应的.玩具架上,再请幼儿分类收拾玩具。

六: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并拿出“小兔子卡片”和“小熊图卡”。

七:教师提问:想一想这些玩偶图卡应该怎么分类呢?

八:请幼儿拿出图卡,依照讨论后的分类方法,将图卡放在相应的箱子中。

9.中班语言教案:靴子回家了 篇九

1.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画面,感知故事中小猪憨厚可爱、乐于助人的性格。

2.尝试看图完整地讲述故事,理解“红红的皮袋子”到“红靴子”的变化过程。3.认读字词:丢、靴子、袋子、帽子。活动准备

教师大图书、大字卡、光碟、自制红靴子一只、大头饰、小图书人手一本。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身体肥胖眼睛小,耳大嘴噘泥里跑。肉鲜味美皮做鞋,鬃毛做刷数它好。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2.教师提问:(出示小猪头饰),这是谁呀?小朋友猜对了吗?猪浑身都是宝。

二、自由阅读

1.老师手里有一本好看的大图书,书里面讲了一个关于小猪的故事,你们想看吗?

2.老师逐页翻阅图片,幼儿认真观察,并观察幼儿的反应。3.请幼儿讲一讲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4.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三、理解阅读

1.教师和幼儿逐页翻阅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2.幼儿自由翻阅小图书,完整欣赏一遍,教师再播放光碟进行故事巩固。(没有光碟,故事教师可完整讲述一遍)3.教师提问:小猪捡到的红色的袋子是怎样谜面靴子的? 4.识字游戏

口袋寻宝。出示字卡

玩法:教师神秘的出示字卡,带领幼儿认识字词,请幼儿拿出字卡,并正确读出字卡的读音。

四、请幼儿运用自己的语言大胆的讲述故事,教师进行总结并评价。

五、活动结束

10.送垃圾回家教案 篇十

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让幼儿从小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环境的好习惯,《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让幼儿亲近自然,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本次活动就是要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让他们成为;良好习惯的执行者、宣传者,让每个人都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二、活动内容与分析:

幼儿每天产生垃圾,但不会分类投放垃圾,成人在教室也没有给幼儿创设有利条件,有垃圾放纸篓,没有形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本活动以游戏形式,把生活搬入课堂,进行生活化游戏,让幼儿知道如何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三、教学策略设计:

我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通过互动游戏,穿插讲解、示范、启发、评价等手段,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从而完成目标;与教学策略相适应,幼儿通过故事、视频欣赏、游戏互动等方法,培养幼儿个性发展。

四、活动目标:根据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和《纲要》要求,我把目标确定为:

1.情感目标: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

2.认知目标:学会给垃圾分类。

3.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重点:让幼儿学会给垃圾分类。

难点:让幼儿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并带动周边人群保持环境清洁。

五、活动准备:

垃圾小样、PPT课件。

六、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情景导入,区域互动:有垃圾怎么办?

2.幼儿进行讨论,回答,教师进行小结。

二、基本部分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

1.幼儿看短片,了解垃圾要分类投放:

可回收垃圾:废纸、玻璃瓶、易拉罐、塑料制品等。

(绿色垃圾桶)

不可回收垃圾:各种果皮、果核、菜叶、剩饭菜等。

(黄色垃圾桶)

有害垃圾:废旧电池、过期药物、破损温度计和日光灯等。

(红色垃圾桶)

(这一环节通过趣味性的动画形式,可以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形象直观地了解常见垃圾的正确分类。)

2.游戏:看谁做得对。

(1)课件互动游戏:送垃圾宝宝回家。幼儿观看动画,教师选择性地请幼儿大胆尝试。

(互动游戏是对第二环节的巩固学习,请幼儿参与电脑游戏,既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又做到前呼后应。)

(2)区域分组游戏:幼儿进区自主投放垃圾,教师观察并奖励。

(该环节是整个活动的深化,是生活的再现,通过游戏幼儿能将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投放,而且采用分组的形式,给幼儿提供相互交流的的机会,培养幼儿团队精神。)

三、结束部分评选卫生城市,争做环保志愿者。

1.观看公益广告,了解身边人是怎么做的,贴五星评选“卫生城市”(长治),激发大家争做环保志愿者。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升华,激发幼儿保护身边环境,为美丽的长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教师总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只要大家少制造垃圾,并养成不乱扔垃圾好习惯,天才会越来越蓝,水才会越来越清,空气也会越来越清新。

(该环节必不可少,也是教学的难点,保护环境,贵在坚持,只有人人行动起来,才能有所成效。)

七、活动延伸:

上一篇:高职院校系主任职责下一篇:社区清查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