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教学大纲(10篇)
1.国际物流教学大纲 篇一
国际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国际物流行业是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其业务流程相对标准,但是本科院校在国际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上存在较多的不足,就此提出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游戏式”课堂教学设计,以物流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转变,用职业标准要求考核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调整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的教学思路,以期对教学改革有所借鉴。
[关键词]“游戏式”教学;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
进入21世纪,国内高校普遍形成一股新的潮流,即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模块,也是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养成和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际物流管理课程是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国际物流业务涵盖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物流、国际货运代理、报关实务、国际运输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要求。但目前的高校教学体系中偏重于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的联系不够密切,而且学生就业的岗位主要是国际贸易和国际货运代理。因此,国际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必然成为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先锋。
一、国际物流管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以教师为主,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做法,教师认为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且传授的知识越多越好。所以教师备课的重点就是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并通过考试来考核学生掌握情况,因此教学工作主要放在备课、讲授、考试上,学生的精力则放在被动学习和应付考试上,至于知识点的理解,考完就忘。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动力下降,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学能力差,对实务性课程内容的掌握不如人意,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差。
(二)以教材学科工作为基础,缺少学生自主技能培养
以教材学科为主的教学是一种传统教学,在这种模式下,国际物流管理课程会依照教材体系进行教学。但教学内容仍局限于教材自身,这样组织教学容易将一项学生所需技能和知识分割开,不易形成对典型职业活动的整体和连续认识,学生逻辑思维和学习迁移能力也较弱,不太适应整体学科体系的学习模式。
(三)以知识体系考核为主,缺少过程考核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的学习,还跟考核方法有关系,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考核,学生平时会产生惰性听课,然后期末考前的突击记忆和短期记忆就成为主要的方式,后续课程用到前面学科的知识点时,学生已经没有记忆留存了,因此以知识体系考核的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而国际物流管理这门课的实践性知识点和实操技能点又需要平时参与学习和训练,因此知识体系考核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四)以理论课堂为主,实践课堂不足
开设国际物流课程时,在校学生基本没接触过物流企业,对企业的实际物流作业比较陌生。因此课程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对整个物流系统中各项模块的具体运作和综合系统功能发挥的机制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部分学校的物流实验室建设还没有完全跟上,如货架、数据采集设备、自动化仓库、叉车、搬运机器人等设施设备还没有完全到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只能抽象地想象或看看图片,没有办法亲手接触这些设备,所以就造成了对国际物流理论知识和原理的认知也比较肤浅。
二、国际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
(一)以学生为主的“游戏式”课堂教学设计
“游戏式”教学,就是结合所学内容,以现实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对象,通过角色扮演、教师引导等游戏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物流人的魅力,从玩中学,寓学于乐,从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探究所学,促使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如“委托、揽货、订舱”是国际物流业务最基本的操作,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与客户沟通合作的一个基本过程,我们可以模拟这个情景,转换学生角色,让学生扮演货主、货代(货运代理企业的业务员)、船东(船舶所有人),完成委托、揽货、租船、订舱等业务内容。通过游戏扮演,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二)设计以物流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转变
改革前的教学内容是学科体系的,而进行改革后教学内容将分解成若干个结合实际的任务。比如将国际物流管理课程的`国际贸易术语、国际海运提单、国际空运、国际物流报关和报检等知识模块,可以给学生下任务,让学生制作装箱清单和商业发票、填制国际海运提单、制作国际空运单证、进出口报关单的申请和填写、出入境报检单的填制等,学生要完成这些模块,就需要课外查阅资料、做练习、小组讨论、知识咨询等。然后通过上台演讲、教师点评等方式,对学生所制作的工作任务进行总结和升华,激励学生对经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现实问题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职业标准要求考核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
国际物流管理课程应设计一些实践性知识,要突出教师主导、学生自学自评的模式,强调过程考评。根据国际物流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重组教学内容,并进行课堂设计。在具体考核中,包括日常考查、业务操作、期末考试,前面2项占比达到60%-70%,期末成绩仅占30%-40%。学生的考勤、课堂发言、业务操作、小组报告等多方面是平时考核的内容,平时投入越多,收获就越大,总成绩也就越好。此外,学校可以通过校企模式,让学生进入到企业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邀请企业的相关业务主干来学校开展教学、讲座和培训,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校大学生对国际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小型叉车、正面吊(重叉)、桥吊、龙门吊、集装箱堆高机(空叉)等装卸搬运设备,既陌生而又充满好奇。通过多媒体课件,配以视频资料和现实图片的教学,直观易懂,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另外,很多物流设备销售企业为了销售业绩,通常会把相关设备制作出较完美的宣传视频或图片,使用户了解其产品,这个可以借为使用。例如在讲授沿海港口及业务时,可以把福州政府对福州港的宣传视频分享给同学看,让学生直观又全面了解福州港,起到了参观的效果又达到教学要求。
(五)以双语教学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国际物流管理课程本身涉及很多国家的介绍,海运、航空运输业务的相关单证,以及合同、国际公约、法律和信用证等结算方式都是通过英语完成的。为了让学生能全面掌握国际物流的运作流程、实务知识、岗位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使其成为具有双语能力的国际化物流人才,应在日常教学中广泛开展双语教学。
三、结语
国际物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实训课程的演练,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熟悉流程操作,巩固理论学习,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国际物流教学要结合物流学科本身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具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物流教学体系,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调整,并寻求更加优越的新教学方法,促进高等院校本科物流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国际化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丹.基于闽台高校合作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6(11):151-154.
[2]夏成钢,覃B.高职院校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课程改革探讨―――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7(4):187
[3]邱玉琢,方玄婧.基于慕课的管理类专业主干课双语教学模式探究―――以“运营管理”双语课程为例[J].文教资料,2017(28):226
2.国际物流教学大纲 篇二
1 现采用的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一直是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根据我们高职学生的特色,结合学院的培养目标,对《国际物流》实践环节进行整合,形成三大模块。
1.1 国际贸易模块
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的前期活动,我们要深入理解国际贸易中的各个环节。在这块实践环节中,主要采用软件实践和公司人员的讲解相结合。因为有了前期课程的铺垫,再这块实践环节中,相对比较简单,吸收比较快。
1.2 国际运输模块
国际运输模块是这门课的核心,所以在这模块中,又分为三个小模块:
1.2.1 国际海洋运输模块
在这模块中,主要就是港口及航线知识。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来说,却是基本知识,但这块知识比较枯燥。采用小组分别查找港口知识,结合国家风土人情,学生进行讲解沟通。这样,学生在学到港口的同时,又丰富了知识,帮助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更好地做好进出口货物的服务。
1.2.2 国际航空运输模块
随着运输经济的快速发展,宁波空港的落成,宁波航空运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模块中,主要是要学生做好各个时区时间的换算和航空单的填写。
1.2.3 国际多式联运模块
随着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出现,单一的运输已经不具有优势,且利润低,而国际多式联运是未来国际物流的趋势。在结合前面的教学内容的几种运输方式:海洋、管道、航空、公路等的优缺点,根据当地的特点和公司海外办事处,进行最优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的整合。在优质为客户完成运输服务的同时,利润的最大化。
1.3 国外物流发展状况
把班级进行分组,让学生查找各个经济发达国家的物流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接受同学的提问。在这个模块中,帮助学生跳出地区物流,展望未来,为以后学生工作中,打下良好的国际物流背景基础。
2 存在的问题
实践环节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国际物流这门课,并对物流管理专业中的其它课程进行了整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但根据学生调研问卷和公司反馈信息来看,学生知识连贯性较弱,实战性不强。
3 建立公司模拟实践环节
根据存在的问题,在《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的角色扮演法的基础上,对实践环节进行改进,提出了公司模拟来实践《国际物流》课程的各个环节。
在实训教室里成立国际物流中出现主要几个公司或单位,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如图1所示)。
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分工以课代表、学习委员和班长共同分配,公司各个部门由学生根据到合作单位学习心得设计,老师辅导协调。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由实践基地的公司经理参与,并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见解。学生通过参与,兼职教师的点评、座谈,对《国际物流》课程有了新的看法。但这个实训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并认真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在各个模块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公司模拟,帮助学生理顺《国际物流》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并提高学习能力,一直是老师探讨的问题。而国际物流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文章主要探讨如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各个环节中的知识点。
关键词:国际物流,实践环节,公司模拟
参考文献
[1]吕振凤.《国际货运代理》课程的改革与教学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1):31.
3.国际物流教学大纲 篇三
[关键词]教学设计 工作过程分析 项目导向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6-0072-02
一、基于工作过程分析的教学设计的思路
成立专门的课程开发小组,成员由行业专家和校内专业教师组成,共同分析国际物流企业主要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以典型的业务流程为蓝本设计课程项目,坚持行动导向,执行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企业实际工作工作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课程标准。
第一步,在系统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调查、总结、归纳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职业能力,分析、总结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和学生未来发展所必备的职业能力。最终形成企业相关岗位群的技能型人才标准,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典型的工作过程描述,从业必备的及适应未来发展的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知识、技能、经验)、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第二步,将国际物流流程分解为项目,并以此作为载体开发项目课程,以企业的岗位群和岗位能力要求,以岗位完成实际工作所需技能、知识、态度要求,选取、序化、整合课程内容,以完成企业业务的基本程序、工作流程、操作步骤作为贯穿课程教学的主线,将理论知识融于任务之中,构建任务驱动下的现实一体化教学体系,重视工作过程,突出职业行动能力,把如何操作、怎样操作、操作的步骤、具体的方法、应用的工具、注意的规则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开发性和职业性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内容整体开发与建设。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物流教学设计目标
根据高职教育的现行要求,改革后的课程内容以项目形式,通过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自主配合学习使学生获得显性知识,同时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方法使学生提高职业素质。
因此,学生需要获得的国际物流务课程显性知识表现在:对国际物流相关知识的系统理解能力、国际物流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国际物流的业务熟练掌握能力。
职业素质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建立校内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一个条件优越的实习环境,使之能够学到更多知识。校内实践基地主要提供模拟仿真的实训环境,为课程的案例讨论、分组模拟、业务流程仿真训练、模拟公司系列实训、国际物流业务角色转换模拟等教学活动提供了全仿真的实训活动场所。企业实训基地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感受企业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和知识等要求,以此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符合工作岗位要求。
三、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开发
教学内容选择和开发是典型的知识的传播、获取、积累、共享、创新的过程,是对教学设计的实际应用与检验。
(一)实行模块化教学,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模式
为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方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即将课程内容分为国际物流理论、国际物流业务和国际物流应用操作三大模块,并且在学时安排上重点突出实际操作模块的教学。在国际物流业务模块和国际物流实训模块分别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通过一个典型货物出口任务,在课程开发中,将国际货物的出口工作任务分解为项目,每项子业务项目就是一项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分解为九大子业务项目,依据实际工作任务对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和素质态度的要求选取、序化、整合课程内容,把如何操作、怎样操作、操作的步骤、具体的方法、应用的工具、注意的规则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指导学生完成全部过程,可采用模拟软件和顶岗实习,以此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二)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获得
根据国际物流课程的特点,本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思想是形成一个既注重课内实验实训又注重课外实践、具有层次性的多环节实践教学体系。课外实践环节主要由生产实习和参观学习组成,课内实验则由层次不同的演示实验、仿真实验、角色扮演实验以及创新性实验组成。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有:(1)全程渗透案例分析讨论;(2)国际物流相关角色扮演;(3)业务流程仿真训练;(4)模拟公司系列实训;(5)岗位见习等。通过上述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以过程性考核主的教学评价体系
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以过程性考核为主,注重技能考核。即对每个实验项目的考核内容既包括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考核,又包括对职业素质方面的考核。具体的评价参照标准如下:
1级标准:在教师指导下,能部分完成某项实训作业或项目;
2级标准:在教师指导下,能全部完成某项实训作业或项目;
3级标准:能独立地完成某项实训作业或项目;
4级标准:能独立地又快又好地完成某项实训作业或项目;
5级标准:能独立地又快又好地完成某项实训作业或项目,并能指导其他人。
[ 参 考 文 献 ]
[1] 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袁江.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4] 查建中.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
[5] 唐耀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8.
4.《物流管理》教学大纲 篇四
(一)课程目标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技能课,主要讲授了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与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和包装、配送管理与流通加工、企业物流、第三方物流与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等内容。本门课程的开设,能使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营销理论之余,拓宽知识面,了解物流业的发展情况。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视频观看相结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
(1)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论,了解物流发展的最新动态,通晓物流活动各环节基本运作规律,基本物流活动的主要内容,学习并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物流管理的一些基本问题。使学生结合一系列相关课程的学习后能胜任物流管理基本实践的需要,为企业物流管理的改进和优化或物流企业服务的完善提供建议。
(2)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大纲,事先阅读教学参考教材和参考资料的内容,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有的放矢地掌握本课程的重点以及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4、课程学时:5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6学时,课内实践18学时
5、课程类型:职业技能课(必修课)
6、先修课程:市场营销学、分销规划
(二)课程结构
1、物流管理概述(6学时)
知识点:物流的概念;物流的分类;物流的产生和发展;物流科学的内容体系;现代物流的特点;当代物流管理理论纵览;物流与我们的生活;物流管理学的研究意义
重点:掌握物流的概念;物流的分类;物流的产生和发展;现代物流的特点 难点:从生活中认识物流
2、供应链管理(4学时)
知识点:供应链的概念;供应链的特点;供应链的类型;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和特征;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区别;供应链管理的内容、运营机制;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要素
重点:掌握供应链的特点;供应链的类型;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和特征;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区别
难点:具备对现实供应链设计与构建的能力
3、库存管理与仓储管理(6学时)
知识点:仓储的概念;仓储在现代物流中的作用;仓储的作业管理;库存控制方法;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
重点:掌握仓储在现代物流中的作用;库存控制的方法;库存控制方法 难点:具备采用正确的库存管理方法对库存商品进行管理的能力
4、运输管理和包装(5学时)
知识点:运输概论;基本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运输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运输合理化;包装作用、类型;包装技术;包装的发展与改进;包装标准化;包装合理化
重点:掌握基本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运输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运输合理化;包装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包装技术,包装合理化
难点:具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运输方式的能力
5、配送管理与流通加工(6学时)
知识点:配送的含义和特点、要素等;现代配送的形式和特点;企业配送管理系统;配送的工作步骤;配送中心概述:作用、功能、选址、布局形式、分类等;配送的发展阶段;配送的类别;流通加工的含义和意义;流通加工的基本类别;流通加工合理化
重点:掌握配送的含义和特点、要素等;现代配送的形式和特点;配送中心概述:作用、功能、选址、布局形式、分类;配送的计划和组织;流通加工的含义和意义;装卸搬运在物流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流通加工合理化;装卸搬运合理化
难点:具备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配送方式的能力
6、企业物流(4学时)
知识点:企业供应物流概述;采购的概念及重要性;采购的战略角色及一般流程;采购管理的目标;供应的概念及供应物流的主要业务;企业生产物流概述;影响生产物流的主要因素;生产物流的特征;企业销售物流概述;销售物流渠道的结构和类型;销售物流的主要环节;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的概述;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利用的重要意义
重点:掌握采购的战略角色及一般流程;采购管理的目标;供应的概念及供应物流的主要业务;影响生产物流的主要因素;生产物流的特征
难点:具备对企业的物流进行计划与控制的能力
7、第三方物流及现代物流发展趋势(5学时)
知识点: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第三方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特点;第三方物流的种类;国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第四方物流及其发展;绿色物流的概念与目标;逆向物流的定义、特点与类别;精益物流的含义和特点
重点:掌握第三方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特点;第三方物流形成;精益物流的含义和特点
难点:具备认知第三方物流价值优势、识别第四方物流的运营模式的能力
(三)课程实践教学
1、物流管理概述课堂实训(2学时)
目标:通过课堂实训,使学生对于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形成一个总体认知。实践题:
课堂完成案例分析—和路雪在中国的物流难题(1)和路雪进入中国后面临的主要物流难题是什么?(2)现在这些问题是否已经得到缓解?
(3)根据你对我国物流市场的理解,除上述困境外,企业还会面临哪些问题?
2、讨论物流管理为什么受到企业的重视?
3、请就物流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当前现状,谈谈你对前景的理解。成果形式:每个学生分别提交个人的意见形成作业,作为实训成果。
2、供应链管理课堂实训(4学时)
目标:通过课堂实训,使学生深入掌握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知识。实践题:
课堂完成案例分析—“宜家”的供应链运作
(1)“宜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才达到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目的?(2)我们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课堂完成案例分析—联想的供应链管理(1)联想供应链管理存在什么问题?(2)联想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应该如何改进?
3、课堂完成案例分析——如下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生产与销售PC机,经过几年的竞争,已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该公司想继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即扩大生产、增加库存。现在该公司面临两难选择:若扩大库存,万一CPU一夜之间价格猛降,则损失太大;若不扩大库存,则无法满足正常的市场需要。经过调研分析,决定采用供应链管理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案例问题:
(1)在设计供应链时,该公司管理人员需要考虑哪些问题?(2)该公司供应链执行系统的组织是什么?
4、课堂完成案例分析—如下
霍尔公司对供应商的总的要求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公司未来的发展要求我们对供应商共享我们的管理和技术,使得双方都为对方的经营创造价值。”“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伙伴式的合作,采购部门将以最优的成本保证最高质量的产品”。
根据该材料,谈谈你对建立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重要性的理解。
5、观看视频供应链管理 成果形式:
1、每个学生分别提交观看视频的观后感,形成作业,作为实训成果。
2、每个学生分别提交个人的意见形成作业,作为实训成果。
3、库存管理与仓储管理课堂实训(2学时)
目标:通过课堂实训,使学生掌握仓储管理的知识,掌握库存管理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题:课堂完成四篇案例分析。案例一:
某地一中转仓库是以仓储业务为主的中小型流通仓库。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该库领导已意识到若一直停留在传统储运业务上,早晚是要被社会淘汰。为此库领导积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试图向现代物流转化。早在1997年就成立了配送中心,此中心依靠原仓库已有的几辆运输车辆,以送货服务为主要内容,进行货物配送。但收入并不理想,仓库面貌变化也不大。
进入21世纪后,该库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分析了仓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在此基础上,重新组建了物流配送中心,将原来仓库内部的汽车运输业务进行了剥离。依托仓库库存的大客户不占用仓库资产的有利条件,建立起运输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社会对配送业务的需求,做到运输车辆不空载。配送业务逐渐广大,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例如,该库原大客户“牡丹电视”的配送业务是由另一家公司管理,该库只负责储存。自该库成立了新配送中心后,通过公关,迎合客户对配送要求高、同时又能满足降低客户成本的要求,取得了“牡丹电视”的配送业务权。他们提供了优质配送服务,使货物安全及时地到达目的地,受到客户的好评。同时他们又积极发展其他商品的配送,尤其是对一些技术含量与成本都很高的大件货物的配送,一般仓库都不愿意接受,而该配送中心克服困难,积极开展大件货物的配送,逐渐配送业务的收入成为该库收入的一大支柱。
请分析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该库早在1997年就成立了配送中心,但真正的配送业务一直到21世纪以后才开展起来?
(2)你认为传统仓储企业要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案例二:
20世纪70年代,北京某汽车制造厂造了一座高层货架仓库(自动化仓库)作为中间仓库,存放装配汽车所需的各种零配件。此厂所需的零配件大多数是由其协作单位生产,然后运至自动化仓库。该厂是我国第一批发展自动化仓库的企业之一。
该仓库结构分高库和整理室两部分,高库是采用固定式货架与巷道堆垛机结构,从整理室到高库之间设有辊式输送机。当入库的货物包装规程不符合插盘或标准货箱时,则还需要对货物的包装进行重新整理,这项工作就是在整理室进行。由于当时各种备品的包装没有规程化,因此,这项整理工作的工作量不定期是很大的。
货物的出入库是运用电脑控制与人工操作相结合的人机系统。这套设备在当时来讲是相当先进的。该库建在该厂的东南角,距离装配车间较远,因此,在仓库与装配车间之间需要进行第二次运输,即将所需的零配件先出库,装车运输到装配到车间,然后才能进行组装。
自动化仓库建成后,这个先进设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理想,因此其利用率也逐年下降,最后不得不拆除。
请分析下列问题:
(1)请同学们帮助该企业分析自动化仓库为什么在该企业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原因。
(2)我们从中得到哪些启示。案例三:
美国机械公司是一家以机械制造为主的企业,该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宗旨。为了保证供货,该公司在美国本土建立了500多个仓库。但是仓库管理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每年大约有2000万美元。所以该公司聘请一调查公司做了一项细致调查,结果为:以目前情况,如果减少202个仓库,则会使总仓库管理成本下降200—300万美元,但是由于可能会造成供货,销售收入会下降18%。
请分析以下问题:
(1)如果你是企业总裁,你是否会依据调查公司的结果减少仓库?为什么?(2)如果不这样做,你又如何决策? 案例四:
实现“零库存”是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在信息化管理、追求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之一。
建于1995年的东南汽车公司是由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控股的一家合资汽车公司。它的诞生,同时带动和吸引了30多家汽车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来到东南汽车公司周边安家落户,为此形成 了以东南汽车公司为核心、几十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厂相伴的东南汽车城。东南汽车城的形成以及合理的布局,为东南汽车公司实现零库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汽车城内,东南汽车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基本上都是以轻工业区为主,除了发动机,百分之七八十的零部件都是在这里完成配套,配套半径小,为降低库存提供了便利。然而,配套半径小,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实现零库存,还需要管理规范、企业间信息畅通。由于东南汽车公司属于混线生产,对于配套厂交货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极为严格,它需要整个供应链的高效率,对于中心厂与配套厂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中心厂和配套厂的管理水平,不愧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东南汽车公司实现“零库存”的基础是什么?(2)东南汽车公司实现“零库存”给我们什么启示?
成果形式:每个学生分别提交个人的意见形成作业,作为实训成果。
4、运输管理课堂实训(4学时)
目标:通过课堂实训,使学生掌握运输合理化的重要性及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题:
1、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世界物流,香港出发”后,结合所学物流知识写一篇观后感。
2、课堂完成案例分析—某化工企业的配送服务(1)B企业的运输管理的难题主要在哪里?
(2)能否根据所给条件对B公司的运输方案提出建议?
3、课堂完成案例分析—中储大连货代公司开展的全程物流运输服务 试论述中储大连货代公司开展全程物流运输服务的?
4、课堂完成案例分析:如下
UPS是一家大型的国际快递公司,每天的运输量达1000多推上。UPS在世界上建立了10多个航空运输的中转中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几万个快递中心,年营业额可达几百亿美元,在世界快递公司中享有很高的声誉。UPS公司是从事信函、文件及包裹快速传递业务的公司,它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取得了进出的航空权,在中国,它建立了许多快递中心。请问:
(1)为什么说UPS是一家国际物流企业?它与一般运输物流企业有什么不同?
(2)开办快递物流企业是否有风险?风险表现在哪些方面? 成果形式:
1、每个学生分别提交观看视频的观后感,形成作业,作为实训成果。
2、每个学生分别提交个人的意见形成作业,作为实训成果。
5、配送管理与流通加工课堂实训(2学时)
目标:通过课堂实训,使学生掌握配送管理的理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实践题:课堂完成四篇案例分析。案例一: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家大型零售企业,为提高物流效率,为其配送中心购买了一套自动分拣设备。但是购买后发现由于规模、技术等原因不能有效使用,出现了手工分拣成本低于自动分拣成本的情况。因此,该设备被闲置起来。
请用配送中心设备选择的相关要点对该案例予以分析。案例二:
有一销售企业,主要对自己的销售点和大客户进行配送,配送方法为销售点和大客户有需求就立即组织装车送货,结果经常造成送货车辆空载率过高,同时往往出现所有车都派出去而其他用户需求满足不了的情况。所以销售经理一直要求增加送货车辆,由于资金原因一直没有购车。
请问:
(1)如果你是公司决策人,你会买车来解决送货效率低的问题吗?为什么?(2)请用配送的含义分析该案例,并提出解决办法。案例三:
郑州市地处中原地区,交通便利,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型商贸城市之一,在这个拥有600万人口的城市里,商业企业、工业企业等交错布局,比较适合开展异产业间的共同配送。郑州市的仓储企业除了各个产业部门的仓库外,聚集了中央、省级的仓储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大的有70多家,这些仓库目前基本都在从事异产业的仓储服务,但是还不能提供配送服务,更不能提供异产业问的共同配送服务。
请问:
(1)你认为同产业和异产业共同配送有哪些优缺点?(2)如果让你来组织和运作一个共同配送的项目,你将分几步开展这项工作?
案例四:
1999年10月,江西省新华书店、省外文书店和南昌市新华书店3家合并,组建了江西省新华书店联合有限公司。如今江西省店已经与全省11个中心门店和部分县店建立了跨地区的直营连锁经营关系,与40余家符合条件的书店建立了加盟连锁关系,还有行业外的加盟店3个,初步建立了江西省新华书店系统连锁经营体系。
实施连锁经营后,江西省店的连锁门店的进货权被取消。由于信息不畅通,总店的业务部门无法了解连锁门店的实际需求与销售动态,对所配发的图书品种是否对路、数量是否恰当都不太了解,只能凭臆想办事,造成销售量下降。此外,配送不快捷、退货不及时都严重制约着连锁店的销售,有的店面日流水金额甚至只有1000元左右。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假如你是该公司的经理,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使该公司从此困境中摆脱出来?(2)结合你采取的措施,谈谈该措施实行后将对公司产生什么影响? 成果形式:每个学生分别提交个人的意见形成作业,作为实训成果。
6、企业物流课堂实训(2学时)
目标:通过课堂实训,使学生掌握企业物流的理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企业物流的能力。
实践题:
课堂完成案例分析—戴尔的高效物流配送
试论述戴尔公司的进货管理模式是如何适应市场环境需要的。
(2)探讨案例中的进货管理和物流配送系统模式在中国企业中的可适用性。
2、课堂完成案例分析—便利店竞争赢在高效物流配送
试论述便利店类企业物流系统的建设、运作模式和行业特征的匹配性。
3、课堂完成案例分析—宅急送的成功秘诀
(1)试论述宅急送公司物流经营模式是如何适应我国当前市场环境的。(2)探讨宅急送公司物流经营模式向个人业务拓展的可行性。成果形式:每个学生分别提交个人的意见形成作业,作为实训成果。
7、第三方物流及物流发展新趋势课堂实训(2学时)
目标:通过课堂实训,使学生掌握第三方物流及物流发展新趋势理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实践题:课堂完成三篇案例分析。案例一:
“大众包餐”是一家提供全方位包餐服务的公司,由上海某大饭店的下岗工人李杨夫妇于1994年创办,如今已经发展成为苏锡常和杭嘉地区小有名气的餐饮服务企业之一。“大众包餐”的服务分成两类:递送盒饭和套餐服务。盒饭主要由荤菜、素菜、卤菜、大众汤和普通水果组成。可供顾客选择的菜单:荤菜6种、素菜10种、卤菜4种、大众汤3种和普通水果3种,还可以定做饮料佐餐.尽管菜单的变化不大,但从报表上来看,这项服务的总体需求水平相当稳定,老顾客通常每天会打电话来订购。但由于设施设备的缘故,“大众包餐”会要求顾客们在上午10点前电话预订,以便确保当天递送到位。
在套餐服务方面,该公司的核心能力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冷餐会、大型聚会,以及一般家庭的家宴和庆功会上。客户所需的各种菜肴和服务可以事先预约,但由于这项服务的季节性很强,又与各种社会节日和国定假日相关,需求量忽高忽低,有旺季和淡季之分,因此要求顾客提前几周甚至1个月前来预定。
大众包餐公司内的设施布局类似于一个加工车间.主要有五个工作区域:热制食品工作区,冷菜工作区,卤菜准备区,汤类与水果准备区,以及一个配餐工作区,专为装盒饭和预订的套菜装盆共享。此外,还有三间小冷库供储存冷冻食品,一间大型干货间供储藏不易变质的物料。由于设施设备的限制以及食品变质的风险制约着大众包餐公司的发展规模,虽然饮料和水果可以外购,有些店家愿意送货上门,但总体上限制了大众包餐公司提供柔性化服务。
李杨夫妇聘用了10名员工:两名厨师和8名食品准备工,旺季时另外雇佣一些兼职服务员。
包餐行业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高质量的食品、可靠的递送、灵活的服务以及低成本的运营等都是这一行求生存谋发展的根本。近来,大众包餐公司已经开始感觉到业自愈来愈挑剔的顾客和几位新来的专业包餐商的竞争压力。顾客们愈来愈需要菜单的多样化、服务的柔性化,以及响应的及时化.李杨夫妇最近参加现代物流知识培训班,对准时化运作和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印象很深,深思着这些理念正是大众包餐公司要保持其竞争能力所需要的东西.但是他们感到疑惑,大众包餐公司能否借助第三方的物流服务。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大众包餐公司的经营活动可否引入第三方物流服务,并请说明理由。(2)大众包餐公司实施准时化服务有无困难,请加以解释。(3)在引入第三方物流服务中你会向大众包餐公司提出什么建议? 案例二:
中国著名的家电企业海尔集团从1999年开始物流改革,将物流重组定位在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战略高度上来,希望通过物流重组有力地推动海尔的发展。因为零部件库的管理不太先进,库存资金占用比较大,甚至有些呆滞,所以海尔集团首先选择零部件作为首要的突破点。建立了现代化的立体库,开发了库存管理软件,使其达到最先进水平。之后,发现车间、分货方和经销商的管理水平跟不上,于是又向他们推荐先进的作业方法。立体库存带动了机械化搬运和标准化包装,采用标准的托盘和塑料周转箱,都符合国际标准。因海尔生产的零部件种类繁多,所以就用标准的容器将其规范化。便于机械化搬运,便于管理。这些搞好后,又发现检验是一个薄弱环节,检验时间长,造成大量库存积压。于是又把检验集中起来,尽量分散到各供方和第三方仓库去检验。这样企业中的物流就没有检验这一环节,减少了大量的库存,目前只有3天的库存量,库存资金也大减少。
海尔从1999年初开始实施物流发展计划,不到一年的时间,效果已非常明显。同时,海尔也利用第三方物流进行内部配送,企业物流把社会力量整合起来了。
当然,在实施物流的过程中,海尔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是人们头脑中的习惯思维问题,观念还不适应整合起来后总的效果,只从自身是否方便来考虑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海尔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专业从事物流改革的推进工作,由集团见习总裁亲自负责。该事业本部下属采购、配送、运输三个事业部,专业从事海尔全集团的物流活动,使得采购、生产支持、物资配送从战略上一体化。其次是国内研究物流的专业公司还不多,大部分从事的还只是物流中某个部分,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少。因此,海尔计划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摸索出一套海尔独有的物流管理模式,创立海尔独特的物流体系,目前,海尔正努力建设企业内部物流事业部门,并在为海尔集团服务的基础上,最终社会化,使海尔的企业物流最终成为海尔的物流企业。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案例中出现的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区别。(2)海尔若要开展第四方物流,你认为其关键是什么? 案例三:
美国家助公司是一个大型家庭装潢零售商,家助公司在美国18个州经营了200多家仓储式店铺,平均每个店铺面积10万平方英尺并提供2.5万种不同的产品。其销售明细如下:墙纸和装饰布料50%;装饰辅助品25%;灯光和电子装置20%;家具5%家助公司是该行业的领袖企业,在800亿美元的家庭装潢零售市场中占有10%的份额。预测表明,2004年,该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200亿美元,而家助公司则享有整个行业销售额的20%。家助公司的主要消费者构成是:专业装修公司40%;自主装修个体60%。家助与专业装修公司的联系密切。但是,目前专业装修公司仅购买家助公司10%的家具用品,主要原因是:
(1)家助公司的递送服务外包给当地的运输公司,运输公司每递送一件家具通常要在家助公司的要价上增加10—30美元,虽然价格不高,但对于装修公司的顾客来说,免费递送家具更容易在心理上得到认可,因此,装修公司的顾客到别处购买家具。
(2)家助公司的每一个店铺的存货受到限制,无法展示各种产品。所有订货中,通常只有7%从存货储备中得到满足。如果一个店铺没有存货,订单将被转移到家助公司的地区仓库,从地区仓库存货中提取家具到店铺,顾客最早得到家具的时间是在原始订货后的3—7天。若地区仓库也无存货,则顾客得到家具的时间更长,因为家助公司要向制造厂订购。由于递送时间的延长和不确定,装修公司主要向独立的配送商购买,以满足家具递送时间和安装时间的衔接,保证装修公司按计划装修。威特摩尔公司是一家家具制造公司,其主要顾客是零售层次的经销商。目前有2个制造工厂和6 个地区配送中心。6个配送中心遍布整个美国,40%的顾客利用电子手段进行订购。威特摩尔公司的制造厂通过销售预测来制定生产计划。预测在装配前6个星期锁定。3个配送中心承担全部的产品库存并维持最低的库存水平。
当库存下降到预定的最低限度时,进货订单就送往相应制造工厂。其余的3个配送中心储备的只是一些周转快的产品。当接受到顾客订单时,订单被分配到离顾客最近的配送中心,如果该中心缺货,缺货产品就会从离该中心最近的配送中心中调拨或向制造工厂订购。如果预定的产品是多品种,一直要到所有产品备齐后再装运,以保证一次递送,顾客可以得到所需全部产品。所有订单都经过配送中心处理,配送中心每晚检查汇总订单,设法进行整个装运,并选择合适的递送路线。当最初指定的中心的存货可得时,通常订货周期时间为3—6天。内部配送中心之间的存货调拨通常需要2—3天,当一种产品向制造工厂延伸订货时,在订货周期上需再加8—12天。威特摩尔公司的原主要伙伴是幸福家具公司,其销售额曾达到威特摩尔公司的25%,但是,由于幸福家具公司出现了财务危机,其飘忽不定的订购正造成威特摩尔公司开工不足。目前,威特摩尔公司急需寻求新的合作伙伴。
根据案例分析以下问题:
(1)威特摩尔公司与家助公司有合作的可能性吗,说明理由?
(2)如果合作,威特摩尔公司现有的物流系统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请设计出其物流运作方案。
成果形式:每个学生分别提交个人的意见形成作业,作为实训成果。
(四)课程资料
1、教科书:
沈默,李承霖编著.《现代物流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7.2、参考书:
(1)杨永杰编著.《物流管理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8.(2)张余华编著.《现代物流管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湖北,2006.(3)张晓青编著.《物流管理基础》.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广州,2006.执 笔 人:施 芬
审 核 人:彭 静
5.助理物流师和物流师考试大纲 篇五
第一节:物流网络构建原则。 重点掌握
第二节:物流结点的功能、种类。 重点掌握
第三节:物流中心的概念、种类和布局形式,物流中心的功能。 重点掌握
第四节:物流结点选址决策 理解
第九章 物流设施布置与设计
第一节:设计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 掌握
第二节: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原则 ,系统布置设计基本要素 重点掌握
系统布置设计SLP模式(程序) 掌握
物流分析,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 理解
作业单位关系等级表示方式,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中的基本流动模式。 理解
第三节:综合指标比较方法中的优缺点比较法、加权因素法。 掌握
第四节:AS/RS总体物流模式,出入库区布局模式。 掌握
第十章 仓库规划与设计
第一节:仓库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仓库总平面布置原则; 重点掌握
仓库通道宽度的确定,仓库常用建筑结构及特点,仓库地面要求,
仓库站台参数,多层仓库平面布置特点。 理解
第二节:自动化仓库的概念、基本组成、分类和优点; 重点掌握
自动化仓库的物流模式,高架区布置。 理解
第十一章 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系统
第一节:物流成本的稳含性,物流成本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 重点掌握
物流成本日常控制系统,物流成本的综合管理与控制。 掌握
第二节:物流成本的核算对象,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 掌握
第三节:物流成本性态分析,物流系统本量利分析。 重点掌握
第四节:物流成本预算的作用和内容,物流成本弹性预算的概念与基本原理。理解
第五节:物流责任会计的概念、内容,物流责任中心的概念和分类。 理解
6.国际企业管理教学大纲 篇六
<<国际企业管理>>教学大纲
(适用于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总学时 32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1、性质:本课程是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必修课
2、目的: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习和了解国际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惯例,掌握跨国投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和策略、各职能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关的知识体系按不同程度分三个层次做出要求:了解,一般掌握和重点掌握。教学应强调与实际的紧密联系,通过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使学员能够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任务:
(1)掌握国际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商务模型。(2)了解跨文化管理,沟通与谈判的一般知识。(3)掌握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与管理策略。
(4)掌握跨文化激励,领导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
4、基本要求:
1.学习和掌握以下主要知识和理论:
(1)在全球化趋势下,跨国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掌握全球化整合压力下跨国公司战略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3)了解文化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理解跨文化沟通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性。2.培养和锻炼的主要能力与素质:
(1)具有运用国际企业管理基本知识、理论、模型分析跨国公司案例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正当的企业竞争精神,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具体要求、重点和难点及学时
第一章 国际企业管理概述 6学时
A、基本内容
(1)评估全球化对各个国家、产业、公司和团体的影响。
(2)分析全球和地区整合的趋势,反映这些体系的国家之间的主要经济体系和最近的发展。
(3)阐述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经营所面临的法律环境概况。(4)分析当前未来技术环境中主要的变化及其对跨国公司的影响。B、具体要求
(1)掌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代价。(2)掌握主要经济体系和发展趋势。C、重点和难点
(1)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代价。(2)案例分析:Emerging Giants
The regional solution: Triad strategies for multinationals
The MNE as a Coordinative Spider in a Global Web
第三章 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 4学时
A、基本内容
(1)了解国际管理中的伦理,以及跨国公司所面临的主要伦理问题。(2)讨论公司所面临的压力和采取的行动。
(3)理解主动性行为给公司管理带来的更大责任,并且限制了世界范围内腐败的影响。B、具体要求
(1)了解什么是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2)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种类。C、重点和难点
(1)怎么样合理承担社会责任。
(2)案例分析: Colgate’s Distasteful Toothpaste
Advertising of Free Speech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第八章 战略制定与实施
学时
A、基本内容
(1)理解全球整合的压力与本国客户响应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及实施全球性战略的4个基本选择。
(2)识别跨国公司战略计划的基本步骤,包括环境扫描、关于跨国公司自身优劣势的内部资源状况分析以及目标形成。
(3)了解在战略计划的实施中,营销、生产和财务三方面的重要功能。(4)了解适用于新兴市场和新的国际投资机会的具体战略。B、具体要求
(1)掌握跨国公司战略计划的四个步骤。(2)掌握实施全球性战略的四个选择。C、重点和难点
(1)两个管理模型:Globalization-National responsiveness model
Basic elements of strategic planning for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2)三个补充理论:Layers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Macro-environmental influences----the PESTEL framework
Porter’s diamond 第九章 进入战略和组织结构
6学时 A、基本内容
(1)了解跨国公司常用的进入战略和组织结构。
(2)分析各种组织结构的优势和劣势,及其各自的适用条件。
(3)了解从兼并、合资公司衍生出的、非传统的新型组织结构设计,以及其他比较新颖的设计形式,如电子网络结构和产品开发结构。
(4)理解组织特征如规范化、专业化和集权化是如何影响组织的构建和运行的。B、具体要求
(1)掌握跨国公司常用的进入战略和组织结构。(2)了解各种新型的组织结构和适用条件。C、重点和难点
(1)跨国公司常用的进入战略和组织结构,以及优缺点和适用条件。(2)案例分析:Chaos in the skies----the airline industry pre-and post-911
Toyota
第十一章 决策与控制
2学时 A、基本内容
(1)分析影响向国外子公司授权程度的一些主要因素。(2)比较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的差别。
(3)描述跨国公司控制海外子公司所用的方式的主要差异。(4)讨论控制国际企业子公司的具体业绩措施。B、具体要求
(1)掌握四种控制的特点和差异。(2)掌握三种业绩评价方式。C、重点和难点
(1)四种控制的特点和差异
(2)案例分析:The Race to Build Really Cheap Cars
第十二章 跨文化激励
4学时
A、基本内容
(1)分析激励理论对跨国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2)理解在跨国人力资源管理中雇员满意的重要性。(3)理解过程理论在激励跨国公司员工中的价值。
(4)理解在国际环境中,工作设计、工作重要性以及报酬所起的激励雇员的作用。B、具体要求
(1)掌握四个激励理论。C、重点和难点
(1)四个激励理论:The Hierarchy-of – Needs Theory
The Two – Factor Theory
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ory
Select Process Theories(2)案例分析:The Uppsala international model
第十四章 跨文化人力资源选择与开发
4学时 A、基本内容
(1)了解跨国公司在运营中调血管理候选人的基本来源。(2)描述组织和管理者在制定驻外人员决策时的甄选标准和程序。(3)讨论驻外人员的召回。
(4)解释文化同化是怎样工作的及其被高度重视的原因。B、具体要求
(1)掌握组织和管理者在制定驻外人员决策时的甄选标准和程序 C、重点和难点
(1)案例分析: Ryan air
三、教学方式与考核
1、教学方式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课堂讲授的方式,在基本概念介绍的基础上采用案例教学,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相对应章节以及所有相关补充材料的阅读,在课堂进行重点讲解与讨论之后,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书面案例分析。
2、考核次数与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中介性考核两部分。前者为计分作业,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后者为期末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推荐教材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Culture, Strategy, and Behavior(7th Edition),Fred Luthans, Jonathan P.Doh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
《国际企业管理文化,战略与行为》
赵曙明,程德俊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Exploring Corporate Strategy Gerry Johnson, Scholes, Richard Whittingt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Business(7th Edition)
Charles W.L.Hill
7.国际物流教学大纲 篇七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1、以教材为本
目前国际物流相关课程的参考教材种类较多, 知识体系上较物流管理其他课程更为标准和完善, 具有较强的同质性, 故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往往依照教材体系进行教和学。课程内容的组织仍偏重于学科教育的思路, 对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鼓励实践有不利的影响。而且, 这样组织教学容易将一项职业活动所需技能和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分割开, 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学习迁移能力, 否则不易形成对典型职业活动的整体和连续认识。但高职高专学生一般形象思维能力要高于逻辑思维能力, 自学和迁移能力也较弱, 不太适应完全学科体系的学习模式。故以现有教材为本, 完全按照教材体系组织教学内容是不恰当的。
2、以教师为主
传统教学模式下, 大多数课堂80%以上的时间是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承担起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将大量的知识点分轻重地讲授清楚的责任。这样的课堂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教师经常会提出“为什么讲了多遍的问题一提问学生还是不会”, “为什么我精心准备的讲课内容不能吸引学生”等问题。通过教学实践分析会发现高职高专学生多数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弱, 被动听讲自然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尤其是国际物流相关的实务性课程。
3、以期末考核为主
以期末考试为主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考完就忘, 后续课程用到前面的知识时学生已经没有记忆留存了, 这是教师们普遍感到头疼的问题。其实, 只重结果考核而不重过程考核的做法等于期望学生在整个学期内能够主动的、积极的学习和积累知识, 往往学生又较难做到这点, 期末考核就容易成为突击记忆和短期记忆的应付对象。所以说这是一种消极的做法, 不利于鞭策学生认真对待学习过程, 尤其是国际物流相关课程的事实性知识多和实操技能要求高, 自然难以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和实践
1、以职业活动为本的宏观课程设计
国际物流行业相关企业和岗位的职业活动和工作内容应该作为课程内容设计的根本依据。整个教学内容的宏观设计可以参照一单进出口货物的国际物流业务流程, 详见图1。
选取业务流程中较为普遍和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 重新组织现有教材体系中的知识点, 用以指导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新老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比如图2。
宏观课程设计的主要改革在于:老的以现有教材为主的教学内容组织被新的以典型工作任务构成的教学内容所替代。从教学实践角度看, 改革前的教学内容是学科体系的, 一般的教学模式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做练习或分析案例, 学生反馈说感觉知识点很多, 但不清楚这些知识到底怎样用;而进行改革后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结合实际的任务, 学生反馈感觉到这门课实用, 萌生了考取相关从业资格的念头, 可以说教学效果明显好于改革前。
2、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设计
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一般是先讲后练, 教师评价, 重知识的掌握轻实操技能的训练, 要转化成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 就必须强化学习任务的设计, 突出学生先做先练, 讲练结合以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教师不仅仅讲授知识本身, 更应提供知识获取的渠道, 尤其是对于较为浅显易懂的事实性知识。根据前面新的教学内容重组, 每个教学内容都是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如“货代揽货和货主委托”是国际物流或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销售人员与货主企业物流部人员直接经常发生的一个业务, 转换成一个学习任务则可分解成几个工作过程, 详见表1。
这样的一个学习任务大概需要4课时完成, 以学生的小组工作为主, 教师提供相应的知识和资料, 如货代与货主的委托代理关系、合同中托运相关的内容、托运委托书格式等, 作为学生完成任务的自学和参考内容, 并在过程中提供个别指导。最后学生要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师再点评任务完成情况, 有针对性地讲解重点和难点并纠正错误。
为检验教学改革的效果, 笔者在一个学期选取了部分章节实验这种任务驱动、学生为主学习的课堂设计, 发现这种方式对于提高学习积极性有明显帮助, 而且通过信息搜集、整理和模拟业务作业能够强化学习效果, 后期的汇报、评价、修改又能查漏补缺, 避免自主学习产生的偏差。从课上复习回顾和期末考前辅导的情况来看, 传统教学部分的知识点学生记忆普遍模糊, 而采用任务驱动部分章节的知识点学生容易根据当时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形回忆起来, 尤其模拟作业最容易加深记忆。
3、注重过程评价的考核设计
对于教和学而言, 有“好的过程”才会产生“好的结果”, 尤其是在改革了课程内容设计和课堂设计之后, 考核方式必须相应改革, 以加强对学生为主的课堂学习的督促及效果评价, 及时对积极投入的学生加以鼓励, 对消极怠学的学生加以鞭策。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将期末考试成绩比例压缩至30%~40%, 增加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得分, 过程得分占到更大的比例, 同时在学期初就将表2发给学生, 由学生自己记录得分, 以更好地起到督促作用。实践了一段时间会发现, 其实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十分关心平时分, 一部分前次任务得分低的学生在后面的任务中会表现突出, 说明多数人有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而且越是内在动力弱的学生受外在推动力的激发作用往往越大, 可见过程考核对于促进学习效果十分必要。
4、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模式的改革必然要求教学方法的相应变革, 但是并不是说传统的讲述和提问法就不用了, 而是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在不同教学阶段和情境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表3所示。
三、教改实践中需注意的问题
很多教师都有教学改革的愿望并形成了一些想法、计划和目标, 但本文认为教学改革非一日之功, 且没有一个固定的目标, 它实际上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 严格来说是“只有更好, 没有最好”, 所以教师在进行教改时切忌急功近利。笔者在国际物流相关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已有4—5个学期, 每个学期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上都在向行动体系、任务驱动递进, 而在教学反馈和效果上会不断发现新的问题, 这样再促进下一个周期的改革,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发现, 进行教学改革必须勤于总结和积累, 不仅要经常搜集学生反馈和进行课后分析, 还要进一步积累和完善教学资料和文件, 如每堂课的课堂任务、供学生自学的知识、需讲解的难点重点、学生的任务完成成果、任务评价清单、示范用案例资料等, 这是保证教学效果逐步提高的必要工作。
国际物流相关课程是较早进行教学改革的一类课程, 对于高职高专层次来讲, 学科体系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不适应的, 这也是在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有必要按照国际物流业务流程和实际工作内容重组教学内容和设计课堂任务, 转变教师“讲”、期末“评”为主的模式为教师主导、学生自学自评的模式, 突出过程考评, 总结起来就是教师应该逐步从一个“讲授知识者”向一个“指导学习者”转变。
摘要:国际物流行业是高职高专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 其业务流程相对标准, 要求从业人员掌握大量事实性知识, 对应到高职院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以结合实践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该类课程而言存在很多局限性, 本文就此提出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 即应以职业活动为本设计课程、以学生为主设计课堂, 重视过程考核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 以期对教学改革有所借鉴。
关键词:高职高专,国际物流,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严霄蕙、马骏、马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教学研究[J].当代经济, 2008 (4) .
8.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探讨 篇八
关键词: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矛盾;教学探讨
国际商法课程主要以国际商事交易相关活动所遵守的各类法律规则与惯例为学习内容,其自身内容的涉外性质适合开展双语教学,通过双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比单一中文教学更为全面和扎实的国际商法理论基础与专业英语技能,对今后从事各种涉外经贸活动,解决实务中所出现的法律问题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笔者进行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进程当中,在不断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的基础上,在学习前辈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考的前提下,总结出以下几点双语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对以下几点矛盾的探讨在笔者看来是解决目前双语教学问题的关键。
一、国际商法开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学生法学知识基础薄弱的矛盾
当前国际经贸活动广泛建立在各种国际商事法律规则与惯例基础之上。因此,掌握国际商事法律的基本规则惯例以及熟悉解决争议法律途径,对国际经贸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维护正当合法权益都十分必要。国际商法所涉及的国际经贸法律规则很多都来源于美欧等国的法律制度与司法经验,引入英文教材,开展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国际商事规则的本源,对于从事国际经贸专业知识学习的学生而言,国际商法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将本来就晦涩的法学术语英语化让法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加吃力,所以加大普法教学力度也就成为应有之意。
二、国际商法开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优秀国际贸易法双语教材缺乏的矛盾
根据笔者近年不断试用目前国内选用的教材体会,现行国际商法教材版本较多,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内作者出版的针对中国学生的双语教材,另一类是直接选用美国大学所使用的国际商法教材。前一类教材符合中国人的视角与教材编写习惯,内容不仅介绍西方法律制度,还能注重与中国法律制度规则对比,有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但是其内容表述上往往具有较为明显的中国式的思维习惯与表述方式,而非地道的专业英语。此类教材比较适合教师开设国际商法双语初期选用。后一类教材作为美国专业人士编写的大学教材,法律英语纯正,体例安排生动,案例编选丰富。但是这一类教材本身针对的对象是美国学生,缺少对中国涉外法律规则的介绍,因此教材中许多内容与中国学生学习从事涉外经贸活动规则的要求相差较大。现行国际商法教材版本较多,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旧版教材的结构设置已显得不甚合理,教材内容与本专业其他课程重复较多,相关法学基础知识不足。笔者认为,在更新旧版教材结构的同时,合理融入与国际商法有关的法学基础知识,即将国际商法所需法学基础知识加以整理放在教材之前,或将该部分知识有机融入教材的每一章内容。为了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新的教材还应考虑将国际商法中有代表性的内容的英语原文保留,即教材的部分内容为中英对照;另外,还应加入一定比例的英文资料。有学者认为,选用合适的外文原版教材也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在本科教育阶段,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引入国际商法英文原版教材,我们应当将教育资源用在编写适用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教材上,而非直接“拿来”。
三、国际商法开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学生法律英语高度专业性以及缺乏的矛盾
法律英語是法学专业的必修课,在英语国家中被称为Legal Language或Language of the Law,即法律语言,在英语中指表述法律科学概念以及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时所用的语种或某一语种的部分用语。法律英语所使用的语言不仅是英语本身,还包括其它语种,如法语、拉丁语等,而且它不仅是一门简单的翻译课。开展国际商法的双语教学,法律英语基础不能为零,仅靠教学中的临场翻译,根本无法满足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目的。国际商法本身具有专业术语多的特点,一些英文词汇在日常应用时的含义与其在法律术语中的含义相去甚远,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只是会遇到翻译问题,更重要的是语境问题,这些专业术语理解上的困难,必然影响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四、国际商法开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教师英语应用能力不足的矛盾
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师匮乏已成为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我国高校至今还没有专门针对双语师资的培养,现有的双语教师缺乏专门系统的双语师资培训。从总体来看,高校双语教师大致可分为两类:一部分是一些外语优秀的专业课教师,这部分教师可以熟练阅读外文文献,科研能力强,能够用外文板书或按照外文课件授课,但缺乏语言教学方面的系统训练,听说能力不足,很难用外语充分表达自己的专业思想,也难与学生互动,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另一部分是外语专业教师通过较为简单的专业知识进修后转而进行双语教学(或者是外语专业的本科生在研究生阶段学习了非外语专业),他们虽然语言教学能力较强,但是专业基础不扎实,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系统掌握专业领域知识,无法深入传授专业知识,容易把双语教学变成了语言教学。因此,高校双语教学要兼顾近期急需与长远规划,多方面着手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年龄梯度合适的双语教师队伍,并形成梯队式师资储备。自倡导双语教学以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法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巨大价值得到广泛认同,这契合了国贸专业培养专业理论与实践复合型人才的最终目标。但是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一开始往往会陷入困境,实际的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困境既是专业学科差别,也是由双语教学模式自身缺陷所导致的。面对存在的困境,我们需要不断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及时找出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从而逐步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9.物流客户服务教学大纲[推荐] 篇九
课程名称:物流客户服务 总学时:32课时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物流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物流客户服务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物流客户服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物流客户服务的概况、物流客户服务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以及物流客户服务的策略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认识物流客服服务 教学内容:
1、认识客户服务
2、认识物流客户服务
3、了解物流客户服务部门
4、物流客户人员职业要求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物流客户服务的含义和主要内容,熟悉物流客户服务的工作程序,掌握物流客户服务的方法,为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
第二章 物流客户开发与拜访 教学内容:
1、物流客户需求分析
2、物流客户开发流程
3、物流客户拜访技巧
4、物流客户的沟通技巧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客户开发技巧,了解客户沟通技巧,掌握物流客户拜访技能,熟练运用提高物流客户沟通技能。第三单元 物流客户接待 教学内容:
1、客户接待礼仪知识
2、物流客户接待流程
3、物流客户来访、来电、来函处理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物流客户接待礼仪、流程,初步掌握物流客户接待方法。
第四单元 物流客户投诉处理 教学内容
1、受理物流客户投诉
2、物流客户接待流程
3、投诉处理后服务跟进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物流物流投诉及受理过程,学会投诉处理后的服务跟进。
第五章 物流客户关系维护 教学内容:
1、物流客户细分
2、物流客户满意度
3、物流客户忠诚度
4、物流客户流失处理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的含义、内容和特点,明确物流客户是物流业务的导向,掌握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准则,熟悉物流客户服务中心的工作程序。
第六章 物流客户服务绩效与分析评估 教学内容:
1、物流客户服务绩效指标
2、物流客户服务绩效的评估
3、物流客户风险相关知识
4、物流客户信用评估与实施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物流客户服务与物流经营成本的关系,了解物流客户服务对物流销售的影响,熟悉物流客户服务绩效评价的标准与指标,掌握物流服务质量的内容和要素,熟练掌握和运用物流服务质量测量与绩效评价方法。
四、课时分配
第一章 认识物流客服服务
1、认识客户服务1
2、认识物流客户服务 1
3、了解物流客户服务部门1
4、物流客户人员职业要求1 课后练习1
第二章 物流客户开发与拜访
1、物流客户需求分析1
2、物流客户开发流程1
3、物流客户拜访技巧1
4、物流客户的沟通技巧2 课后练习1
第三章 客户接待礼仪知识
1、客户接待礼仪知识1
2、物流客户接待流程1
3、物流客户来访、来电、来函处理1 第四章 物流客户投诉处理1
1、受理物流客户投诉1
2、物流客户接待流程1
3、投诉处理后服务跟进1 课后练习1
第五章 物流客户关系维护
1、物流客户细分1
2、物流客户满意度1
3、物流客户忠诚度1
4、物流客户流失处理1 课后练习1
第六章 物流客户服务绩效与分析评估
1、物流客户服务绩效指标1
2、物流客户服务绩效的评估1
3、物流客户风险相关知识1
4、物流客户信用评估与实施1 课后练习1
五、考核方式
1、考试依据及其有关说明
考试依据本大纲和教材,目的在于了解考生对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特别着重考察考生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2、考核方式、分制
(1)、课堂考勤、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20%。(2)、期末考试以百分制评分,占学科总成绩的80%。
六、说明
10.国际物流教学大纲 篇十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职教类高校的教学应与普通高校有所区别,应该遵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宗旨,更多地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可是从当前我国职教类高校的教学实际看,特色并不明显。本文选择《国际贸易实务》这一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就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何有效地开展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高职学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也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应用型课程。从教学目标上看,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此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惯例,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素质、教学方法和模式等多种原因,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1.教材老化,致使教学内容不能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完全接轨
在国内有影响的教材有两个版本:一是以对外经贸大学编写的“国际贸易实务”为代表的“北派”,“北派”的特点是重理论;二是以上海外贸学院编写的“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为代表的“南派”,南派的特点是重实践。但即使是以实践为主的教材也不免是纸上谈兵,而且多年来内容变化不大。长期以来很多院校使用的都是自编教材,这些自编教材多半是以上述两个教材为蓝本,内容上大同小异,教材跟着教材走,而不是跟着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走。比如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600号文件规定信用证一经开立,即为不可撤销信用证,删除了《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500号文件中可撤销信用证的概念,但是如今高校使用的教科书中还依然出现“根据信用证是否可撤销,信用证可分为可撤销信用证和不可撤销信用证”的文字。
2. 师资队伍满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即“理论+实务”的“双师”型教师。可是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教育系统的,根本没有外贸实战经验,教师的讲授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对该课程进行形象透彻的讲解,从而使课程教学显得苍白无力,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有过相关实践经验的教师往往可以通过实践案例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内容。
3.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的专业实际操作能力薄弱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非常薄弱。学生没有机会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没有机会了解进出口业务各环节的业务操作具体事项。仅仅是理论上的学习,很难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所以这种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注入式传统教学模式既不适应课程教学的需要,也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的对策
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既要突出高职类院校的特色,又要结合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笔者结合自己在该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就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提出探讨。
1.紧跟国际贸易的发展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实践者每时每刻都在创新,如果教师不能将国际经贸领域最新进展和前沿内容渗透于教学当中,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自从接受的那一刻就已经落后了。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但教材具有滞后性,因此教师不能满足于教材的内容,应及时补充更多更新的信息。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最新信息和资料,如WTO的最新进展、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最新运用等。教师必须做到知识的及时更新,跟踪国际贸易的最新动态,才能将国际贸易的最新知识反映到教学中来。
2.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初是由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提出的,但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双师型”教师都必不可少。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说,应该有一批“双师型”教师—既精通理论又擅长实践的教师。因此,专业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学校还要适当引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学队伍中去。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为教师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让教师最大程度的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遵循授课实践化的原则,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以任务或项目、能力目标的实现为目的,合理采用如下教学方式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外贸实际业务。
一是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是将国际贸易业务引进校内实验室,从大量的实际业务中选择典型内容组成一套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程序,情景模拟教学使学生能独立与外商签订完整的国际贸易合同。模拟教学过程中,通过解决教师设置的各种障碍,学生能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
二是利用外贸软件模拟教学。软件模拟教学是利用国际贸易软件在校园网络上完成国际贸易过程的一种实训的方式。模拟教学模块主要由交易准备阶段、交易磋商阶段、签订合同阶段、履行合同阶段四部分组成。通过软件模拟教学使学生对采用电子商务方式进行国际贸易有初步的了解,增加了感性认识。
三是学校应想尽各种方法,建立几个比较稳固的教学实习基地。基地实习就是学校与企业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将企业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让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地训练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在企业实地参与业务操作,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能力的训练。学生在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全部过程,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要求。
(2)改革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发制作PPT课件、拍摄专门教学片、制作网络课堂,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手段丰富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服务。另外可以定期聘请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作专题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和实习,开拓学生的视野。
(3)改革双语教学。鉴于英语应用能力在外贸业务中的突出地位,可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中英文双语教学试点。在对全部模块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取部分模块内容用英语授课,特别加大对合同条款的英语例句解释、对贸易惯例原文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与客户进行沟通的能力。
新的全球贸易形势、新的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都对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不懈地改革,使之更好地为培养合格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服务。
【国际物流教学大纲】推荐阅读:
国际物流发展08-31
国际物流试题11-09
国际货运及物流09-02
国际物流商务简历10-22
国际物流考试复习材料10-10
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12-02
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促进研究论文10-15
国际物流管理课程论文10-11
国际物流管理个人简历10-20
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