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专题含答案

2024-07-27

不等式专题含答案(精选4篇)

1.不等式专题含答案 篇一

一、柯西不等式:

(a)(b)(akbk)2等号成立的条件是akbk(k1,2,3n)

2k

2k

k

1k1

k1

nnn

二维柯西不等式:(x1x2y1y2)2(x12y12)(x22y22)

证明:(用作差法)

(x1y1)(x2y2)(x1x2y1y2)2x1y2x2y12x1x2y1y2(x1y2x2y1)20

2222222

2三维柯西不等式:(x1x2y1y2z1z2)2(x12y12z12)(x22y22z22)

证明:(构造空间向量法)设m

(x1,y1,z1),n(x2,y2,z2)

,所以:x1x2y1y2z1z2

x1y1z1x2y2z2,两边平方即可!

222222

n维柯西不等式:(a)(b)(akbk)2

2k

2k

k1

k1

k1

n

n

n

等号成立的条件是

akbk(k1,2,3n)

证明:(用构造函数法)(1).当b1b2bn0时,不等式显然成立;(2)当b1,b2,bn不全为0时,构造f(x)(n

n

n

n

b

k1

n

k

2)x2(akbk)x(ak),所以有2

k1

k1

nn

f(x)(b)x2(akbk)x(a)(bkxak)20对任意xR恒成立,因此

k

2k

k1

k1

k1

k1

4(akbk)4(a)(bk2)0

2k

k1

k1

k1

nnn

故:(a

k1

n

2k)(b)(akbk)2

2kk1

k1

nn

柯西不等式的变式:(ak)(bk)(akbk)2

k1k1k1nnn

(a)(b)akbk 2

k2k

k1k1k1nnn

nak(akbk)()(ak)2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当且仅当b1b2bn

k1k1bkk1

2naka()(k)2(在柯西不等式中令bk=1,两边同时除以n2即得)

k1nk1nnnn

2ak()

k1bkn(ak)2k1nnb

k1(等号成立的条件是akbk(k1,2,3n)k

二、练习:

x2y2z

21.已知x,y,z>0,且xyz1,求的最小值; y(1y)z(1z)x(1x)

2.已知a,b>0,求证:3111< a2ba4ba6b(ab)(a7b)

3.已知xyz2且x,y,z>0,求证:1119≥ xyyzzx

44.设a,b,c为正数且互不相等.求证:2229> abbccaabc

3111≥ a3(bc)b3(ac)c3(ab)25.设正实数a,b,c 满足abc1, 求证:

12100 3c

222abc17.设实数a,b,c 满足a2b3c6,求证:3927≥; 36.设a,b,c为正数, 且abc1,求证:(a)(b)(c)≥221a1b

8.已知x2y3z12, 求证:x2y3z≥24;

9.已知abc1, 求证:a1b23c333;

10.若a>b>c,求证:222114 abbcac

答案:

y(1y)y(xz)xyxz

1.证明:由xyz1得:z(1z)z(xy)zxyz

x(1x)x(yz)xyzx,所以有

x2y2z2x2y2z2

=,由柯西不等式得:y(1y)z(1z)x(1x)xyyzzxyzxyzx

x2y2z2

[(xyyz)(zxyz)(xyzx)]()(xyz)2 xyyzzxyzxyzx

x2y2z2

所以有:[(xyyz)(zxyz)(xyzx)] xyyzzxyzxyzx

x2y2z2

即:2(xyyzzx),xyyzzxyzxyzx

又2(xyyzzx)(xyz)2(x2y2z2)

xyzxyyzzx222xyz1 31x2y2z2

所有:,当且仅当xyz时取等号 xyyzzxyzxyzx2

32.证明:由柯西不等式可得:

(11121112)(111)a2ba4ba6ba2ba4ba6b

111]< 222(a2b)(a4b)(a6b)

(放缩)(121212)[3[111](ab)(a3b)(a3b)(a5b)(a5b)(a7b)

3111111()2baba3ba3ba5ba5ba7b(裂项相消)36b9311()2b(ab)(a7b)(ab)(a7b)2baba7b

3111< a2ba4ba6b(ab)(a7b)所以有:

3.证明:由柯西不等式得:

[(xy)(yz)(zx)](111)(111)29,又xyz2xyyzzx3

所以有:11199≥.xyyzzx2(xyz)4

4.证明:与第3题的证法相同,最后说明a,b,c为正数且互不相等,所以不取等号;

5.证明:由abc1得:abc1,所以:2221122221bc,ac,2a2b2 22abc

111a3(bc)b3(ac)c3(ab)

b2c2a2c2a2b2b2c2a2c2a2b2

a(bc)b(ac)c(ab)abacabbcacbc

b2c2a2c2a2b2

[(abac)(abbc)(acbc)]()(bcacab)2 abacabbcacbc

b2c2a2c2a2b2(bcacab)2bcacab3a2b2c2

即: abacabbcacbc2(abbcac)22

又abc1,所以:3111≥ 333a(bc)b(ac)c(ab)2

6.证明:由柯西不等式

111111[1(a)1(b)1(c)]2(121212)[(a)2(b)2(c)2] abcabc

结合abc1 ***2所以:(a)(b)(c)[(abc)()][1()]abc3abc3abc

1111112又(abc)()(111)9 abcabc

1111211002所以:[1()](19) 3abc33

121212100故:(a)(b)(c)≥ 3abc

7.证明:

3a9b27c=3a32b33c33a32b33c33(a2b3c)

又由柯西不等式:

(1a22b3c)2[12(2)2(3)2][a2(2b)2(3c)2]

即:(a2b3c)6(a2bc),结合a2b3c6

所以有:a2b3c6 2222222

即:33

所以:3(a2b3c)3361 3a19b27c≥ 3

8.证明:由

(1x22yz)2[12(2)2()2][x2(2y)2(z)2]

结合题目条件即可证出,与第7题一样;

9.证明:

(1a11b21c3)2(121212)[(a1)2(b2)2(c3)2]3[3(abc)6]

结合题目条件就可以证出了!

10.证明:由条件a>b>c得:ab>0,bc>0,所以

11)(11)2=4 abbc

114所以: abbcac[(ab)(bc)](点评: 1.(22ak1n2k)(b)(akbk)2中的求和展开式为: 2kk12nnk1(a1a2an)(b1b2bn)(a1b1a2b2anbn)2;

2.二维、三维、n维柯西不等式的证明分别用了作差法、向量法、构造函数法证明,其实这三种方法也可以相互迁移,尤其是向量法简洁明了,值得借鉴;

3.带条件的三元不等式很常见, 用柯西不等式来证的较多, 要适当选择ak 和bk, 便于运用柯西不等式(222a

k1n2k)(b)(akbk)2; 2kk1k1nn

4.结合柯西不等式及变式中的等号成立的条件,请读者自行研究以上不等式的取等号条件。

以上如有错误之处敬请原谅并给予批评指正

邮箱zgh9723008@sina.com或qq联系:934355819(验证信息填:柯西不等式)

谢谢!

2.高考诗歌鉴赏五大专题(含答案) 篇二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题: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二、练字的另类题型: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4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题:“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

/ 20 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三、随堂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 雨(宋)华 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问题: “怒涛顷刻卷沙滩”中的“卷”,“十万军声吼鸣瀑”中的“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汹涌的波涛顷刻席卷着沙滩,就好像十万大军的吼声。

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諲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yīn):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问题:“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红”和“翠”都表达了花和叶子的颜色,“红”隐喻花,“翠”隐喻叶子,“叠”,重叠,叠加,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花与叶茂密繁多的样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行即事 王 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问题: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此诗的第三联有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你指出这两个字,并作简要赏析。

答:这两个字是“喧”与“狎”。“喧”喧闹,喧哗,喜鹊喧闹着迎接日出,表达了喜鹊对雨后晴天的喜爱,“狎”,亲热,游戏,海鸥在雨过天晴后的海面上嬉戏,游玩。这两个字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动物在风雨过后,太阳出现的山林中欢快,自由的情景。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表达了诗人对秀美山川的喜爱。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议论着天的阴晴,雨水把人的衣服打湿,微风吹过,给人清爽凉快的感觉。喜鹊喧闹着迎接日出,海鸥在雨过天晴后的海面上嬉戏,秀美的山色静默着,唤醒了我多日的困倦。

4、阅读下面这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

/ 20 [双调] 寿阳曲·潇湘夜雨 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问题:开篇“渔灯暗”中的“暗”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答:“暗”昏暗,渔火的光亮,幽暗昏惑,游子在梦中梦到自己回到了家乡,船外的雨声,一滴滴地落下,滴入我心,令我心碎。夜晚在孤舟中想起万里之远的家,船外下的雨,就好像是我这个游子的眼泪。为全曲奠定了幽暗感伤的气氛。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问题: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问题: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诗歌鉴赏专题—意境题和画面题

一、解题方略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1)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同学们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三个四字短语(或曰4—6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20 5答题示例:

(一)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答题示例

第一步:概括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时间)(地点)等(特点)的画面。(时间,地点等有就写。特点的写法见上面的 ②)

第二步:分析,把这两句诗展开,不明白意思或者表达不够优美就用原句中的词穿插其中表达。

第三步:效果(即表达的情感)。有背景介绍要联系背景。

按照这种方式上面的题答案可以写成这样的“此诗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明净绚丽的美景图。(一概括)“迟日”“江山”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香气,燕子正飞来飞去,繁忙地衔泥筑巢,沙滩暖暖的,鸳鸯悠闲地睡着。(二分析)全诗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三情感)。

二、实战训练

1、阅读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

【参考答案】(3分)词中写了春天的落花、寒雨、晚风等景物(至少2个,2分),描绘出一幅凄风苦雨打落花的凄清、悲凉、伤感的画面(1分)。(意思对即可)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请结合这首词说说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4分)

【参考答案】(4分)从“林花谢了”、“太匆匆”、“无奈”等词可以体会到词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年华易逝的无奈与愁苦的复杂情绪(2分);词中还表达出一位亡国之君朝不保夕的沉痛与绝望。“人生长恨水长东”两个“长”字相加更强化其亡国之痛(2分)。(意思对即可,分析感情2分,结合词句2分)

/ 20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醉花间(唐)冯廷巳

睛雪小国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篷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1)作者通过“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析。(2分)

参考答案:作者用“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出“小园”蓬勃生机的早春气息。(1分)词句中春虽未到,但不远矣,概因日晴雪融,梅花盛开,池水碧绿,在点明“小园”已经充满了活力与生机,这都是大地苏醒的先兆。(1分)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正中(冯延巳)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暄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有人认为“斜月明寒草”句读来不顺,如将之改为“明月斜寒草”似乎更上口,意境也不为差。你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4分)同意王国维的看法。(1分)词中的“月”是“斜月”,说明此时的月并非满月,光为微光,这样的月光照在夜晚生出寒气的草上,渲染出一幅冷、寂之境。(1分)再与前句“高树鹊衔巢”结合起来,环境的特点更为清晰。(1分)而如改为“明月”,则光线小同,意境也会不同。(1分)(如答同意“有人”的看法,分析合情理,能自圆其说,亦可。)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问题: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一种怎样景象?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参考答案:(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意对即可)

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 20

参考答案:(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言之有理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参考答案:(4 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⑵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参考答案: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 20

诗歌鉴赏专题——表达技巧

常见表达技巧(有的称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比拟、借代、对仗,对比,反复,叠字,双关,设问,用典,反语等。举例: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3)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表达方式的技巧。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另外还有情景交融等。

描写手法主要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白描勾勒,工笔细描,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表现手法的技巧: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烘托,渲染(5)照应(6)抑扬(7)象征等

应试须知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达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即:手法+分析+效果)

5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 20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6、随堂练习: 练习一

鹊桥仙·夜闻杜鹃

南宋·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此景的目的是什么?(4分)答案: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2分)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做的铺垫。(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2分)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分)答案:衬托(1分),好处是以“静”更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并勾起了作者的思念乡土之情。(2分)练习二【安徽卷】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岁 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 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①

②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 20 练习三

【全国1卷】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诗歌鉴赏专题—思想情感

一、序言:

对古代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或主旨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可以借助“题目”“作者”“注释”、“意象”、“诗眼”以及“景与情的关系”来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主旨;另外,诗人还会运用表达技巧、炼字等艺术手法或是通过塑造形象来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进行了前四讲的基础上做诗歌鉴赏的主旨题或者是分析思想情感题。做这样的题是一个长期的积累,需要大家在日常教学中多留心,本节课只能给一个思路,方便大家以后的学习。

二、解题思路(方法指导)点拨

1.理解和挖掘“注释”信息,把握思想感情: 作为考试题中的注释,我们认为这绝不是“无意点缀”,而是出题人“有意而为”,注释的信息是出题人留给解题人(考生)解答问题的“蛛丝马迹”,我们找到这些“蛛丝马迹”并“顺藤摸瓜”,在考场上,可能会有更好的收获。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 20 [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2.利用诗词中的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而意象则是感情化了的景或物,例如:孤雁、寒鸦、冷风、凄雨等,由此可得知,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或要表达的主旨,与其在诗中所选取的意象有密切联系,从这儿出发,“顺藤摸瓜”,诗人的思想感情,便可“略知一二”。

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方法指导)

阅读本诗,找出诗中的意象,再结合第一小题的问题所问,即,夜晚、秋风、汉关、朔云、边月、西山,结合注释信息“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这些景象和意象渲染了战争气氛,预示一场大战即将来临。至于第二问的情怀(思想感情)结合“考点荟萃之诗歌思想内容”便知。

参考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

/ 20 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3.知人论世、感同身受,发挥想象,把握思想感情

一首诗或词,在题材选取上因人而异,在形式技巧上,也千变万化,还有古今语言有别,这使得我们在理解上,客观的增加一些难度,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或者说是相通的、普遍的,那就是思想感情,无论古人和近人,在情感上是相通的,这就为我们的感同身受、发挥想象,提供了依据,由此去把握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

问题: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参考答案:1)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2)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解析 本诗写诗人移居之后,与邻人融洽相处的情味。以“春秋”发端,说明一年四季中常有生活的乐趣。对作者来说,新迁南村,登临胜地,更觉欣慰。除登高赋诗之乐外,更有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忙时闲聚之乐。

三、真题演练:

(一)(安徽)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问题: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方法指导)理解和挖掘“注释”信息,把握思想感情。本诗的三个注释,可谓个个暗藏解题的“机关”,“四无依傍,地势险要”写出此山虽地处孤境,但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可谓易守难攻;加上“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不难理解诗人对抗元胜利的信心;“被胁迫至燕京,竟“绝食而死”,显现了诗人宁死不屈,以死报国的精神气概;第三个注释不正是一个比喻吗?比喻此时的局势,局势“骇众观”,让人心惊胆颤,唯独诗人自己却“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这不是一种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吗?诗人与“众”的对比,更突出诗人的爱国情怀,抗

/ 20 元到底的决心。再参照“考点荟萃”可知此乃“咏物诗”,即托物言志。

参考答案:此诗托下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问题: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的妙处。

参考答案:孤”字与题目“小孤山”的“孤”照应,既写小孤山独立江中的情形,也写自己孑然抗元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身处危局依旧希望像小孤山一样中流砥柱、耸然坚定的傲态及面对将帅匮乏、孤立无援的苦闷之情。

(二)(北京)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问题:“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解题思路(方法指导)

理解和挖掘“注释”信息,把握思想感情。借助注解中“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可知,顾炎武乃爱国诗人,对恢复前朝念念不忘。故这里的“肝胆”二字解为“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不难得出。因“江山”而人老,“阅”字取“看”的意思,再引申为“见证”的意思,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参考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达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三)(北京)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问题: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解题思路(方法指导)

理解和挖掘“注释”信息,把握思想感情。注释中“为风浪所阻而作”、“波臣风伯亦善戏矣”是关键点,理解和挖掘,不难得出诗人豁达、乐观胸怀,然后到诗里找到“证据”,进行具体分析,即解释诗句,写出了什么景、物或事,表达了什么感情。

参考答案:

1.“波神留我看斜阳”一句,作者把遇到的大风大浪,道路受阻的情况想象成水神有意留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足以体现他乐观的心态。

/ 20 2.“唤起鳞鳞细浪”,作者把滚滚波涛比喻成鳞鳞细浪,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充分表达了他的豪迈胸怀。

3.“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期待明天风向回转,天气变好,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表现了他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

4.“水晶宫里奏霓裳”作者听到阵阵波涛声,奇特的想象油然而生,把水声比喻成龙宫的欢庆音乐,表现了他开朗达观的胸怀。

5.“准拟岳阳楼上”尾句设想,对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信心满怀,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的情怀。

(四)(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问题: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解题思路(方法指导)

抓住注释中“闲居”、“等候授职”这两个词语,“感同身受”或者出于常识考虑,也可知道诗人此时那种无聊、失落、迷茫的心情,再加上“燕子”、“梧桐”、“客衣”等意象,可知诗人的思乡怀旧之情。解释第二联诗句,即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连词成句,组合成答案。

参考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诗句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五)(2008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方法指导)

见考点荟萃可知,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歌前两联诗人对历史及皇宫昔日繁华富贵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抒发了对六朝兴废的感慨之情。抓住“浮云”、“蔽日”这两个意象,结合第二小题所问,可知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浮云比喻奸佞小人,日比喻君王,意即君王被小人蒙蔽,而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这让人“长安不见使人愁”。

参考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

/ 20 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六)(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

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参考答案: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③“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解题思路(方法指导)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读全文,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出发。第⑴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第⑵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释①作答。

(七)(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意思答对即可。

/ 20(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处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八)(2010年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参考答案:(1)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九)(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参考答案: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十)(2007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 氛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现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

/ 20 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解题思路(方法指导)

知人论世、感同身受,发挥想象,把握思想感情。本诗的作者是王维,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其风格清新自然,恬静雅淡。诗中描写了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结合诗句,发挥一些合理的想象:空气明净清新,原野空旷开阔。田野上,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与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青翠的山峰突兀而出,峰峦叠现,最后两句静态画面加上动态人物,静中有动,给人无限遐想。

(十一)(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问题: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诗歌鉴赏专题—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有:(1)含蓄(2)平淡(3)明快(4)清新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含蓄隽永、清新明丽、形象生动、绚丽飘逸、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豪迈奔放、阴郁顿挫、慷慨悲壮、平和冲淡、旷达飘逸。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叙)(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评)

5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题: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 20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叙),“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析)。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评)。

6、随堂练习:

1)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问题: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答案:叙: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析: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不着一色,寓问于答,简炼 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之中。评: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慕而不遇的惆怅之情。

2)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问题:下面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上阕清新自然,下阕含蓄隽永

3)下列诗句各体现了怎样的语言特色?请在后面的括号中注明。

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清新自然而又含蓄隽永)

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清新自然而又含蓄隽永)

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含蓄隽永)

④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有晴。(刘禹锡《竹枝词》)(含蓄隽永)

⑤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生动形象)

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生动形象)

⑦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生动形象而又含蓄隽永)

/ 20 ⑧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访隐者不遇》)(平实质朴而又含蓄隽永)

⑨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平实质朴)

附:常用术语例析

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多用象征、双关等手法。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

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语言活灵活现,具体形象,包括①人物语言个性化,言如其人;②描写逼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③运用多种辞格,新鲜活泼;④注意词语选用,注意句式变换。

5、绚丽飘逸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7、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段,突出事物特征,揭露事物本质,富于讽刺意义,增强批判性和说服力,令人轻松愉快,忍俊不禁。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8、雄浑

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吞宇宙,气度豁达,气概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

/ 20 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9、豪放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秋浦歌》)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

10、沉郁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11、悲慨

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12、俊爽

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

13、冲淡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砦》)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

14、旷达

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 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

15、音律和谐

语言具有音乐美。合辙押韵,节奏匀称,平仄调配,抑扬顿挫,音律讲究;多用叠词、回环、顶真修辞和象声词,多用整句,多用四字短语。读来朗朗上口,听来悦耳动听,富音乐性。

16、整散结合

整句(对偶、排比等)与散句错杂。语言具有整齐美、对称美、复叠美、回环美、错落美,活泼多致,丰富多彩,显得富有文采,情浓意满,酣畅淋漓。

/ 20

(二)语言风格有关知识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1、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自然:谢朓、谢灵运

沉郁顿挫:杜甫

淡远闲静:陶渊明

雄壮豪迈:王昌龄

旷达俊爽:杜牧

2、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边塞诗:悲凉慷慨

咏史诗:雄浑壮阔

送别诗:意蕴深远

隽永:李煜、刘禹锡 清新飘逸:李白 雄浑悲壮:屈原 恬淡优美:王维 豪放磅礴:曹操

山水诗:清新优美

讽喻诗:沉郁激愤

3.不等式专题含答案 篇三

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地理技能,也是历年中考考查的一个重点。初中地理计算题大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有关比例尺的计算、有关海拔与相对高度和气温之间的计算、有关气候的计算、有关人口方面(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等)的计算、经纬度与实地距离的换算等。

一、有关比例尺的计算

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图上距离的单位一般是厘米,实际距离一般用千米,1千米=100000厘米。

3.比例尺的大小和表示的范围:比例尺的分子固定是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1.下列所列的四个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A.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

B.1/50 000

C.五十万分之一

D.1:1 000 000 2.要为学校绘制一张平面示意图,下列比例尺最适宜的是()

A.1:10 000

B.C.D.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二、有关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气温之间的计算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外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3.海拔高度与气温之间的计算

(1)气温递变规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2)计算公式:(T2-T1)/0.6=(H1-H2)/100(T1为海拔高度H1的气温,T2为海拔高度H2的气温)

1.乔戈里峰是世界 读某研究性小组在室外测得的一日内的气温表,完成1~2题。

1.根据上述材料推算,该地日平均气温是()A.8℃

B.9℃

C.10℃

D.12℃ 2.请你计算出该地的气温日较差是()A.2℃

B.6℃

C.8℃

D.10℃ 读某地气候资料表,完成3~5题。3.据表中气温资料可计算得知,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A.14°C B.15°C C.16°C D.17°C 4.据表中降水资料可计算得知,该地的年降水量约是()

A.540毫米

B.560毫米

C.580毫米

D.600毫米 5.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四、有关人口方面的计算 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1)公式:人口出生率=一定时期的出生人数÷同时期总人口数×100%;人口死亡率=一定时期的死亡人数÷同时期总人口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2)意义: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人口增长的快慢。

(3)自然增长率的比较: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等于0,表示人口不变;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2.人口密度的计算

(1)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总数÷总面积。(2)人口密度表示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状况,密度大代表人口稠密,密度小代表人口稀疏,与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快慢和经济发展状况没有必然的联系。【典型例题】

根据下表中的资料进行计算,完成1~2题。

1.该省2011年的人出生率、死亡率分别是()

A.1.15%,0.68%

B.0.68%,1.15%

C.1.15‰,0.68%

D.0.68‰,1.15‰ 2.该省2011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A.1.15%

B.0.68%

C.0.47%

D.1.83% 5.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是()

A.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B.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大 C.人口过多带来的城市化问题

D.人口地区不平衡

五、纬度与实地距离的换算

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约111千米。【典型例题】

1.右图岛屿南北端的直线距离约为(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0°,距离相差110千米)()A.220千米

B.330千米

C.440千米

D.550千 2.右图为钓鱼岛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若纬度每隔1°,地表距离相差111千米,那么钓鱼岛南北距离大约是()

A.0.7千米

B.1.85千米

C.2.5千米

D.3.6千米

(2012年•山东泰安)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3.从图上可以看出山顶A的海拔是()A.400米

B.500米以上

C.400~500米之间

D.400米以下

4.量得图上两个山顶之间的直线距离是1.5厘米,其实际距离是()

A.3千米

B.30千米

C.300千米

D.4千米 注:3.因为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

4.每厘米的实际距离为2千米。

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5~7题。5.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6.①地与④地气温约相差()

A.0.6℃

B.1.2℃

C.3℃

D.1.8℃

7.张明要绘制一幅广州亚运村比赛场馆分布图,下列比例尺最合适的是()A.1:5000000 B.五千万之一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米

D.注:5.②地为陡崖,适宜发展攀岩运动。

6.两地海拔相差300米,每相差100米气温相差0.6℃。7.亚运村范围较小,宜选用大比例尺。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8~10题。8.图中可能出现河流的地点是()A.甲

B.乙

C.丙

D.丁

9.若甲地气温为25℃,那么乙地的气温是()A.27.4℃

B.28.2℃ C.22.6℃

D.29℃

注:8.丙为山谷,是集水线,可能形成河流。

9.乙比甲的海拔低400米,气温应该高2.4℃左右。

10.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直线距离为1.8厘米,其实地距离为()A.4000米

B.3600米

C.36000米

D.3000米

11.地震发生时,东京(东九区)时间为13时46分。此时北京时间为()A.14时46分

B.15时46分

C.12时46分

D.13时45分 注:10.注意统一单位。

11.北京时间(东八区)比东京时间(东九区)慢一个小时。

4.不等式专题含答案 篇四

天津教育学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_,教育的生源起源说,_,_。

3,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4,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6,1902年通过的“_”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

9,_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家长会,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能动地接受教育

天津教育学试题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试验法

D实习法

5,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B卢梭C赞科夫D福禄倍尔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

B巴班斯基

C布鲁纳

D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

A领导地位

天津教育学试题

B启发指导地位

C顾问地位

D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四,解释名词(共15分)

1,学制

2,课堂教学

3,学校教育

五,简答下列各题(共15分)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六,论述题(共22分)

1,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10分)

2,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

天津教育学试题

答案

一,填空

1,教育问题2,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源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的起源说3,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4,上课5,遗传;环境;教育6,壬戌;六,三,三7,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8,孔子;苏格拉底9,学生发展10,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二,不定项选择1B2C3B4D5D6A7B8D9C10B

三,判断并改错

1,错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

2,错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错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

4,错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正确。

四,解释名词

1,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2,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3,学校教育:亦称狭义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五,简答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天津教育学试题

答: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感。②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②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③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④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3,(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六,论述题

1,答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

依据:①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②学科和教材的特点。③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知识水平。④学校的环境和设备条件。

2,答:(1)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包括坚定的政治方向,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尊重和热爱学生,集体协作精神,以及严以律己,为人师表等方面。

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较为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以及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等方面。

恰当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自我调控能力等方面。

七,实例分析

上一篇:高中心理健康课教案下一篇:感恩母爱的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