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基础教案(10篇)
1.泥塑基础教案 篇一
《泥塑》教案
林州市实验幼儿园 王 芳
幼儿对泥类的喜爱源自生活,泥塑活动更大的魅力在于幼儿园泥塑课教学以玩为载体,在玩中渗透技术练习,在玩中寻找表现内容,在玩中进行师生互动。
一、教学目标
1、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2、发展幼儿想象、推理及判断能力;
3、体验玩泥巴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1、收集各种废旧内包装(幼儿人手个3-4件)
2、和好的红胶泥。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出示模型,引出课题
1、公示模型,展开思维想象
师: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
师:现在找一个最棒的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么? 师:这到底是什么呢?
2、对幼儿的猜测推理验证
3、出示模型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老师的这个模型是怎么做成的吗?
(二)展示其它模具,展开想象推理
1、掀开布条,露出模具;
师: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看好看的这样的内包装盒,你们想看看吗?
2、小朋友们充分观察老师提供的内包装盒
师:你觉得这个盒子原来是装什么的,你怎么知道的?
3、鼓励幼儿用包装盒的模型。
师:你们想不想用这些包装盒的模型?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出示泥巴),让你们来做一些好玩的模型吧。首先让我们在泥上印出自己的小手印。
(三)引导小朋友用泥来做模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动手用手中的内包装盒制作模型。
(四)展示幼儿作品
幼儿的个性差异较大,有的幼儿胆小、内向,不敢表现、展示自己,对这些幼儿我为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鼓励他们,让孩子们的作品摆在桌上。
(五)自然结束
2.人物泥塑教案 篇二
美术学 王辉
一、设计说明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是古代人类文化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多的艺术性,它蕴含着深厚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泥塑历史悠久,分布比较广泛,遍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各地的泥塑文化异彩纷呈,具有强烈的地区特色和丰富多彩的艺术体系,在世界泥塑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1.本课主要通过观察人物的躯干、四肢、头部的动态变化,来感受认识、学习人物动态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2.通过观察人物动态,用捏、摆泥及欣赏人物泥塑作品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析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条、泥片、泥块等捏塑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人物动态的美好瞬间,来适当夸张表现人物动态,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造型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立体造型能力。3.培养学生对泥塑人物的兴趣,提高对人物动态的审美能力,用动作、动态表现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力、立体造型表现力。
2、难点:用泥塑的方法,稳定表现人物动态。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
1、(学生)泥塑基本工具一套,水桶每小组一只,工作服或围裙袖套。
2、(教师)泥塑基本工具一套,作品展示台,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
1.设问式趣味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一件老鼠偷油或其他主题的糖塑作品图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猜猜是什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出吹糖人。
2.赏析民间传统泥塑作品的动态,体会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
(1)用动作模仿表演,感受观察,体味人物运动特点、动态特征。
让学生想象、模仿表演吹糖人吹糖时的动作,并进行观察,吹糖人的五官及身体动态特征,探讨归纳出:五官特征为鼓出的腮帮子,全神贯注的眼神等;饱满的身体,紧张用力的四肢等等。
(2)欣赏艺术家的泥塑作品造型特征,初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动态的造型方法。
多媒体先出示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兆荣《吹糖人》作品,对比学生的动作模仿表演,对比观察动态特征结果,进一步赏析、观察半蹲吹糖人的动态造型特征:整体如一充满气的圆球;重点观察艺术家对五官、身体、四肢的细部写实刻画。让学生对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有一定的认识。
继续出示刘士铭《母与子》、卢波《好喜欢》的泥塑作品,进一步让学生欣赏动态人物的生动性,学习艺术家对直立人物不同姿态的泥塑方法。对比感受直立人物的不同姿态特点,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的细微变化,从人物比例、不同身体姿态、表情、衣服、五官去观察。
3.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基本方法。
出示制作过程图例,让学生观察制作方法。教师可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看清头部捏塑成球体并进行五官头发的刻画;身体四肢用泥片卷成衣服外套包裹而成,并注意让学生观察头部和身体的衔接方法。在衔接部位用竹刀或牙签刮一刮粗糙,再蘸用泥浆水衔接。也可大胆启发学生用自己实践的方法进行捏塑。
4.探究学习泥塑人物动态稳定性的方法。
教师出示不易稳定的泥塑人物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表演体验、实践尝试、小组合作等方法探究学习。
(1)想一想, 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形式表现?
学生探究一:稳定的动态本身就很容易用泥塑表现。让学生寻找哪些动态是很稳定的,如坐、蹲、直立、倒立、睡、躺、趴等身体呈垂直或水平线时较稳定。
如身体倾斜时,手脚的张开或支撑地面时会较稳定。
(2)注意泥塑时人物身体的稳定性。
学生探究二:实践演示泥巴上下用量的多少与稳定有关。如泥塑时,腿部可适当夸张,加粗腿部,下大上小些,泥塑人物容易站稳。
学生探究三:演示不稳定泥塑人物,让学生探究怎样放稳。也可用添加辅助物支撑的方法,使人物动态稳定。
5.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启发学生进行主题创作。
(1)多媒体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图片,让学生感受儿童各种有趣的或天真活泼或夸张的动态,体味儿童泥塑的稚拙美,激发创作。
(2)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动作瞬间,进行创作构思,可选几位构思好的同学演示自己想表达的主题动作。
(3)教师对泥塑创作方法作进一步深入指导:创作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要求。
6.学生给自己的泥塑作品定好主题,稳定的表现动态,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作品表面不必光滑,宜尽量保留手捏的率真质感,可独立完成一件作品,也可几人合作完成一组人物群像。
7.写上作品主题标签,展示作品,集体观摩,教师评价鼓励,学生自评。
评价建议:
(1)能否抓住动态特征表现主题。
(2)能否将动态稳定地表现出来。
(3)能否将身体与头部、四肢粘接固定。
(4)能否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保留手捏质感。
(5)是否对捏塑人物感到兴趣。
8.收拾整理:将剩余的土回收至桶,桌面擦干净。注意抹布、竹刀及碎土不要直接在水池清洗,可先在水桶内洗,最后在水池冲洗,以免泥浆、泥块堵住水管。作品每个部位结合处要特别粘紧,在专用教室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要碰坏。
作者:朱钰琦 时间:2012-04-25 20:00:25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人物动态造型表现课,学习、赏析泥人张等艺术家的泥塑艺术作品,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动态美,引导学生用动作、体态表现自己的情感,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儿童的动态美。
2.整个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赏析传统的泥塑人物写实作品,使学生认识运动的形态特点,初步了解泥塑作品表现运动的艺术形式,对人物动态的审美感受,并初步体会用动态表达情感,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兴趣。教科书展示了中国民间艺人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兆荣的《吹糖人》这一优秀的泥塑作品,表现了儿童喜爱的“吹糖”民间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吹糖人蹲着吹糖时的五官、身体四肢的动态特征;同时通过欣赏泥塑作品《母与子》、《好喜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同站立人物的动态变化特点,让学生观察直立人物动态的丰富变化,对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有一定的认识。通过赏析,让学生了解人物运动特点,激发学生用泥塑来表现丰富生动的动态美。
第二部分通过泥塑人物的制作步骤图,使学生了解泥塑人物的表现方法,探究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形式表现,注意泥塑人物身体的稳定性。探索并启发学生用泥块、泥片等捏塑方法,怎样可以较容易地表现人物美好动态;并观察同龄学生的人物泥塑作品,感受不同主题的儿童形象的动态特点,启发学生完成一件儿童动态的塑造。
3.本课作业形式多样,可独立完成人物动态塑造,也可合作完成一组有情节的人物群像;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可表演体验,可实践尝试,使学生学得主动愉快,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1.本课主要通过观察人物的躯干、四肢、头部的动态变化,来感受认识、学习人物动态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2.通过观察人物动态,用捏、摆泥及欣赏人物泥塑作品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析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条、泥片、泥块等捏塑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人物动态的美好瞬间,来适当夸张表现人物动态,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造型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立体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对泥塑人物的兴趣,提高对人物动态的审美能力,用动作、动态表现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力、立体造型表
现力。
难点:用泥塑的方法,稳定表现人物动态。
四、课前准备
1、(学生)泥塑基本工具一套,水桶每小组一只,工作服或围裙袖套。
2、(教师)泥塑基本工具一套,作品展示台,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课,巩固知识
(1)请学生回顾回答:制作陶泥作品的基本技法有哪些?(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2)教师小结:制作陶泥作品时用到捏、揉、搓、压、切等方法。(3)揭题。(板书课题)
2.赏析大师作品,学习泥塑人物
(1)课件展示吹糖人的真实照片(图一、二)和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兆荣《吹糖
人》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并回答: A.吹糖人的姿势动作是怎样的?(图一)B.吹糖人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图二)
C.张兆荣的这件作品抓住了吹糖人的哪几个特点来表现的?
图一 图二
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兆荣《吹糖人》
(2)教师小结:吹糖人在吹糖时以蹲坐的姿势,并且微微张开双臂;因为吹糖而鼓出的腮帮子,眼神全神贯注地盯着正在吹的糖。张兆荣的这件泥塑作品正式抓住了人物的这几个特点来塑造的,所以非常的形象生动。(3)欣赏泥人张的作品并简要介绍泥人张的相关知识和作品特点。
泥人张是近现代天津民间彩塑艺术世家的俗称。泥人张彩塑一般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等,艺术手法写实,造型准确入微,形象逼真传神。
(4)课件展示刘士铭《母与子》、卢波《好喜欢》的泥塑作品,进一步让学生欣赏动态人物的生动性,思考回答: A.作品中的人都在做什么?
B.他们的表情和动作都是什么样子的?
刘士铭《母与子》 卢波《好喜欢》
(5)教师小结:《母与子》这件作品中母亲用双手扶着小孩子的脸,小孩子喜笑颜开,非常的开心。《好喜欢》这件作品中中间的这个人两腿分开站着,双手高举敲着锣,旁边的两个人在随着节奏扭秧歌,姿势非常的优美,从他们的笑脸中可以看出来他们非常的喜悦。3.探讨人物的哪些动态可以用泥塑来表现。
(1)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思考回答: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人物来表现?(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人物动态线的简笔画示范)(2)课件出示各种类型的人物动态照片进行小结:体育运动、表演、劳动、生活等等各种主题中都有适合用泥塑来表现的动态。
体育运动类:
表演类:
劳动类:
生活休闲类:
4.探讨泥塑人物动态的稳定性
(1)出示两个泥人,一个站不住一个站的住,让学生思考回答:
A.为什么其中一个站不住?(脚太细)
B.有什么办法能让它站得住呢?(加粗腿部,或者添加底座)
(2)课件展示稳定泥塑人物动态的方法并进行小结:泥塑时,腿部可适当夸张,加粗腿部,下大上小些,泥塑人物容易站稳;还可以贴加底座稳定人物或者用添加辅助物支撑的方法,使人物动态稳定。
加粗腿部
添加底座 互相支撑
5.欣赏学生作品,启发创作思维
(1)课件展示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图片,让学生感受儿童各种有趣的或天真活泼或夸张的动态,体味儿童泥塑的稚拙美,激发创作。
提问: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从表情、动态姿势、服饰细节等方面进行巩固)
6.教师示范,学习制作步骤
(1)课件展示泥塑人物的制作过程图例,讲解制作方法。
(2)教师示范制作过程:头部捏塑成球体并进行五官头发的刻画;头部和身体四肢的衔接方法,在衔接部位用竹刀或牙签刮一刮粗糙,再蘸用泥浆水衔接;头部和身体的衔接可以插牙签稳固。
1.制作头部和五官 2.将头部与身体组合
3.制作腿脚 4.将四肢与身体组合
7.构思主题,尝试制作
(1)要求:小组合作,确定主题,分工合作,完成一组群像。
(2)注意事项:A.适当地夸张表现动态,制作时注意泥塑身体的站立要
稳定。
B.表面不必光滑,宜尽量保留手捏的率真质感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创造过程中,播放不同的泥塑人物的形象,让学生欣赏借鉴)8.作品展示,分享创作快乐
3.10老虎 泥塑 橡皮泥 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老虎五官的特点及脸型特征。
2.学会老虎的基本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老虎脸部的特征。难点:老虎五官的装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可爱的老虎,同时板书课题《老虎》。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了解了目标才能更好的学习,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老虎五官的特点及脸型特征。
2.我学会老虎的基本制作方法。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先学环节(10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逐步完成我们的自学指导。
(一)出示自学指导
出示自学提示,(欣赏老虎图片),讨论:
1.老虎身体都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各部分的特点是怎样的?(多媒体展示)2.老虎的五官有什么特点?
过渡语:同学们,老师看到你们自学的都很认真,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检测一下吧!
(二)自学检测反馈
思考老虎的制作步骤,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尝试。1.根据步骤提示,自己尝试制作可爱的老虎。
2.在制作的过程中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三)质疑问难
1.肯定同学们的自学结果。
2.在制作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老虎的制作方法,那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在制作老虎时的制作方法吧!1.教师示范讲解:取黄色橡皮泥搓成圆饼,取两块红色橡皮泥搓成圆球再压扁,搓个黑色长条最嘴巴椭圆做舌头,黑色橡皮泥搓成四个长条做王字,黑色橡皮泥搓出眉眼睛和鼻子。
2.引导学生欣赏老虎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老虎的特点及色彩搭配。大胆发言谈谈自己最喜欢哪幅作品?
点拨语:取黄色橡皮泥搓成圆饼,取两块红色橡皮泥搓成圆球再压扁,搓个黑色长条最嘴巴椭圆做舌头,黑色橡皮泥搓成四个长条做王字,黑色橡皮泥搓出眉眼睛和鼻子。
在做的时候注意老虎身上花纹的制作,颜色的搭配。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1.要求:根据老虎的特点和教师示范的要点,自己制作一个可爱的老虎。
2.展示交流。将学生作品拍成相片,进行展示交流。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老虎的制作方法,为我们以后学习泥塑更好的打下基础。现实 2
中的大老虎属于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我们要好好爱护我们的动物。
附:板书设计
森林动物—老虎
五官的塑造 颜色搭配
4.幼儿园大班泥塑有趣的动物教案 篇四
1、在创作的过程中使幼儿感受泥塑的快乐,享受成功的愉悦。
2、通过泥塑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好塑造力。
3、指导幼儿运用搓、团、捏、压等技法塑造面--具。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动物面--具
2、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面--具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多好看的面--具呀!你们喜不喜欢呀?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好不好?
二、展开
1、ppt课件:动物面--具
(1)欣赏不同造型的面--具,引发幼儿做面--具的愿望。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你喜欢哪个面--具?
小结:面--具可爱,各有特色。
(2)你们想不想用面泥制作面--具呢
2、幼儿讨论、交流如何制作面--具提问:
你知道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吗?
3、对范例面--具进行分解、演示,让幼儿了解面--具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引导幼儿学习塑造不同造型的面--具。
4、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展开想象,用搓、团、捏、压等技法塑造动物,也可将其夸张、变形。
(2)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三、结束
5.泥塑基础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搓、捏等方法制作水果——香蕉。
2、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香蕉的特征。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
能搓均匀的香蕉并组合活动准备
泥工板、橡皮泥、香蕉实物、图片
活动过程
1、情景表演:水果店。
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橡皮泥来做一些香蕉,你们想来试一试吗?
师:香蕉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说)
2、欣赏实物香蕉,观察香蕉的外形特征,讨论制作方法。
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长的像什么?
小结:香蕉是弯弯的、粗粗的,有的是黄黄的,有的是绿绿的,有的是黑黑的。
3、幼儿尝试制作香蕉。
(1)幼儿尝试制作香蕉,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并适时进行指导。
师:香蕉怎么做呢?(自由讨论)现在就请小朋友开始动手吧!
(2)幼儿交流制作的过程,请制作成功的幼儿介绍制作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制作的方法。
4、再次观察实物香蕉与泥工香蕉进行对比
5、教师以儿歌的方式示范。
教师边念儿歌边做香蕉:小泥团,手中拿,团一团,变圆球,搓一搓,变小棒,弯一弯,变小桥,捏个柄,变香蕉。
通过幼儿之间的介绍,引导幼儿相互学习,掌握制作的方法。最后教师通过儿歌的方式将幼儿的制作方法进行小结。通过儿歌的介入,引导幼儿学习制作香蕉。
6、展示作品:送到水果店。
师:我们的香蕉做好了,让我们一起把香蕉送到水果店吧。
7、游戏:买水果,水果品尝会,体验活动的快乐。
教学反思
孩子们对泥工很感兴趣,香蕉是孩子身边熟悉的东西,先让孩子观察香蕉的外形特点,再让幼儿尝试制作香蕉,教师在观察幼儿制作的基础上以儿歌的形式进行指导示范,大多数幼儿能掌握制作香蕉的方法。
6.乡土泥塑计划 篇六
在课程多元化的今天,幼儿园的课程也呈现出多样性模式。与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无硬性规定的统一教材,也无统一的教学计划,提倡形成师生共同建构的、具有本地本园特色的园本课程,因此,我园根据乡土资源开展了泥塑活动。泥塑活动作为我园本课程,泥塑活动应关注本园幼儿及教师的发展状况,充分挖掘周边资源,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多元整合课程,致力于为幼儿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泥塑课程模式。
一、问题的缘起
1.实施“艺术项目”实验的需要
为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引导和鼓励广大幼儿积极参加形式多样艺术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乡土泥塑文化资源具有更为亲近幼儿、直观、形象的特点,是泥塑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最常用的课程资源。但在现有教材的编撰中,这部分内容尚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被忽视,不仅是忽视了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本身的传承,也忽视了幼儿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培养。2.课题研究延续与发展的需要 《泥塑课程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该课题研究对德化陶瓷文化进行了深入过滤、梳理,挖掘了大量富有特色的民间陶瓷文化经典个案,寻绎了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陶瓷价值以及教育价值,丰富和发展了德化陶瓷的内涵,逐步形成了德化特有的地方陶瓷文化体系,并在与泥塑课程整合、实践中体现了德化陶瓷教育的品牌。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也形成了一支大班的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的研究网络。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及其目标构建 1.概念界定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指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而课程资源的课程构建,是指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价值构成可实施的泥塑课程,并最大限度地作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中国地大物博,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包罗万象。如果从德化区域和泥塑范畴两个圆的相交点来看,就有德化陶瓷厂,屈斗宫等,它们所呈现的乡土性、地域性、美术性是泥塑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有选择地进入地方课程、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它们必将会成为师生共同建构地域文化与泥塑课程的一个良好的平台。泥塑乡土文化资源的课程构建及其实践应用研究,是从人本角度出发,帮助幼儿从泥塑文化的角度认识、学习具有本地特色的泥塑知识与技能,并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建立起来的相应的泥塑学科课程。泥塑乡土文化资源的课程构建及其实践应用,可以赋予泥塑教学更深、更广的教育内涵。2.目标构建
本课题研究,以德化陶瓷乡土文化课程架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为出发点,以新的课程观下课程资源实践的理念转变为理论依据,从挖掘德化陶瓷乡土文化经典个案为抓手,充分展示德化乡土泥塑文化的历史价值、泥塑文化价值以及教育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仔细分析世界各国的基础艺术教育现状,不难发现,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1994年公布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就指出:为了确保幼儿接触艺术学习不仅仅是停留在接触的水平、对社区资源的创造性和经常性的利用便成为重要的因素。日本文部省公布的《幼儿园学习指导的要领、图画工作编》第3期指导计划,对幼儿园学习内容的处理中要求:充分利用地区的泥塑馆、博物馆等设施和文化财产„„。
从我国泥塑教育的发展情况来观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重视对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200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幼儿园泥塑课程标准,要求泥塑课程不再局限于泥塑学科本身,还将拓展至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通过设置一些综合泥塑各领域的课题或跨越泥塑学科的课题,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这在各省、市组织编写的地方泥塑教材中均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体现,在这其中,德化泥塑综合课程和乡土教材的研究与实践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出版了相关论著和实验教材,得到普遍关注和认同。
在当前以倡导多元文化倾向为主流的环境中,尤其是在视觉文化冲击浪潮的影响下,人们对地方文化资源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导致优秀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地方泥塑文化资源中的泥塑价值、审美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几千年社会和文化沉淀的结果。一个旧时代的衰退与一个新时代的兴盛在这个交替过程中,新的审美准则形成时难以避免地会产生时间落差,移风易俗的极端化使得风俗中有积极倾向的节庆遭遇冷落,这会直接导致幼儿对民族和国家的感情的衰减。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是对此最直接的应对。
四、课题的理论支撑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由教师向幼儿传递知识,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在特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根据自己先前的知识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2.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强调文化的多元性,并且鼓励对文化的认同和认识上的多元选择。但若要实施成功的教育,还在于吸纳不同优秀的民间文化,并兼容并蓄,使之成为人类的背景文化。这一理论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3.现代课程与素质教育理念
对于素质教育来说,意味着教育教学观念与内容的更新、完善与平衡,这是课程改革的直接诉求。新课程正在致力于建立民主的课程管理文化,“实行国家、地方、幼儿园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幼儿园以及幼儿的适应性”。“三级课程管理”的理念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管理课程的权力,有利于建设合理、合情的课程,与各类课程内容展开交流与对话,打破原有的、大一统的、缺失了民族性和乡土性的教学形态,整合教学内容,以培养营造出一种充满乡土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4.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这是本课题的指导思想。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提出“如果以社会为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合一”。这给我们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幼儿生活实际、不切合幼儿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以上理论,为本课题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理论基础以及指导方向,直接作用于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泥塑乡土文化资源与课程构建的理论研究
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本土化”是乡土资源的特征之一。本课题将着重进行泥塑乡土文化资源的课程构建与相关理论研究。2.泥塑乡土文化资源与教学实践的推广应用研究 第一,泥塑乡土文化资源与教学实践的实施方法研究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划分主题。1.纵线深入:围绕一个主题线性展开,分成若干个阶段,将主题逐步深化;2.横向发展:围绕一个主题横向展开,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注意学科内、学科之间、与社会的联结;3.主题辐射: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与主题有关的教学实践活动。且活动之间可以是并列的、独立的、不存在顺序先后与逻辑关系。
第二,泥塑乡土文化资源与教学实践的推广应用研究 根据课题阶段研究目标与相应内容,举办专题课例的实验、展示、观摩和交流活动,举办专项优课、说课、课件、案例、论文等评比活动,以便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表彰先进。
第三,泥塑乡土文化资源与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研究 通过乡土泥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总结完善“乡土泥塑课程教学评价”和“乡土泥塑课程幼儿评价”,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地方泥塑课程评价体系。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研究的思路
通过深入挖掘德化特有的陶瓷文化资源,寻绎其悠久的历史,加深对现有的德化陶瓷文化资源的认识。通过研究,对德化陶瓷乡土文化资源进行课程架构,建立相应的课程形式,系统整理并构建德化陶瓷文化课程资源的教育体系,最终能成功应用与推广。
其次,从泥塑文化教育角度介入,与幼儿的泥塑文化教育相联系,将德化陶瓷文化根植于下一代德化人的心中,使德化陶瓷文化能薪火相传。在帮助幼儿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既了解了德化陶瓷文化的底蕴,又达到了培养幼儿热爱家乡情感的目的。2.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有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和梳理,发现与课程资源相关的地方泥塑文化素材。观察法:通过对地方泥塑文化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了解德化陶瓷文化的特征和历史渊源,从而发现其本质和规律。行动研究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举办各类专题研讨活动。通过对德化陶瓷乡土文化的实践探索,从而获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个案研究法:针对泥塑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通过对具有地方泥塑文化特征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逐一解决实际问题。
经验总结法:根据对德化陶瓷及其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德化陶瓷文化课程资源架构与实践操作中的问题,挖掘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
七、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实施内容与预期成果 1.研究启动阶段(2012、9-2012、10)
实施内容:申报课题;梳理德化陶瓷课程资源,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及其内容;组建课题组及课题研究实验单位;准备课题研究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报告。
预期成果:课题申报表,课题组研究人员及课题研究实验单位确认书;课题研究实施报告。2.研究展开阶段(2012、11-2013、5)实施内容:召开课题开题会议与课题组专题工作会议;明确课题组成员研究分工与工作职责;子课题申报;德化泥塑制作;举办专题课例的实验、展示、观摩和交流活动;
预期成果:德化泥塑展示;课件、课堂实录光盘;课题研究过程材料。
3.研究总结阶段(2012、5-2012、6)
实施内容:举办专项优课、说课、课件、案例、论文等评比活动;举办课题研究专题研讨活动;德化泥塑乡土教材推广与应用;准备课题结题验收。
7.泥塑方案 篇七
幼儿园泥塑活动的开发研究
————大(4)班班级科研方案
一、目的意义与价值取向
泥塑作为我国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由于它的可塑性强、想象空间大、艺术成分高,因此流传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尤其体现出泥塑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形象逼真、容易操作的活动之一,并且幼儿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他们的小肌肉发展不是很灵活,创作意识也不是很强,但对可塑性强、变化多的泥塑材料却十分感兴趣。更重要的是玩陶土能带给孩子们快乐,他们在玩耍过程中不仅能手脑并用,使视觉、触觉和动觉之间配合协调,更能启发孩子的想象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研究策略
泥塑活动可以让幼儿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按照自己的意愿,动手捏造出自己喜爱的事物。但是,如果教师指导不当,往往会限制和影响孩子的发挥。那么,怎样的指导方式能使泥塑活动切实成为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天地,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形成良好的美术环境
创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形成良好的美术环境,它能使幼儿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加强视觉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
(二)、让幼儿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利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开展陶塑欣赏活动。
1、让幼儿通过触摸、敲击烧制过的陶器,听听,看看等多种感受方式,感受陶的质地,了解其基本特征。
2、利用多媒体、图片等形式让幼儿更广泛地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彩陶作品,引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3、大量运用儿童自己的作品让幼儿欣赏。
(三)、活动中,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和表现。
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要,他们不仅用语言,用声音和动作,也常用艺术手段,用自己的泥塑作品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
(1)学习研究相关资料。
(2)明确班级研究的内容和侧重点。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7月)
(1)根据小组科研方案和计划制订子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2)根据班级子课题收集相关材料。
(3)根据班级情况写好前期测查评估工作。
(4)认真总结研究情况,做好中期测查评估工作。
3、总结评估阶段(2011年7月)
(1)完成总结和方案评析。
(2)整理自己的资料。
(3)完成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四、研究内容
(一)、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
在泥塑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联想、表现、表达是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有相当大的自由度。这种差异与幼儿的经验、主观感受、体验有关。同时,不同年龄的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也会使幼儿的艺术表现出现差异。教师要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科学的答案只有一个,而“美”的答案却有许多。其实每个幼儿都是“画家”、“雕塑家”,他们不是不会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而是不会按成人的方式来表达。如果我们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就会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感。教师应该鼓励幼儿敢于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独特认识和感受。
(二)、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一定的技能。
技能是为幼儿更好地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愿望服务的。那如何正确地支持和引导幼儿为实现自己的艺术表现而学习必要的技能呢?
1、首先要幼儿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和幼儿的观察力紧密相联。有时教师示范时幼儿却在那摆弄工具,没有看到也没听到一些必要的操作技能,结果在自己真的做的时候却什么也不会,乱弄一气。
2、教给幼儿工具的使用方法。
3、克服教师绝对权威,把教师示范当作唯一的标准的学习方法,幼儿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因为幼儿的创造力往往是出人意料的。
4、在他们对学习技能有需要时去教。
比如幼儿对陈列在柜子上的用泥条做成的花篮很感兴趣要自己做,可自己几次尝试失败,教师可启发他们用一大块平的泥板合在已做好的泥条花纹上,用小木刀粘好就可以了。
5、让幼儿通过同伴间的分享、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首先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的作品,不追求完美,赞赏幼儿的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们有更多的沟通,让他们在积极的轻松愉快的情绪中提高技艺,提高艺术表现力,增强自信心。
(三)、引导幼儿大胆地进行创作。
1、每堂课前都要让幼儿站着练泥,把袖子卷上去,让噼噼啪啪的练泥声活跃课堂气氛,让幼儿在敲敲打打中活跃思维,丰富想象,让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我们幼儿园有位叫丁丁的小朋友是出了名的胆小,可自从参加了陶艺兴趣班后,胆量变大了,现在上课经常看到他举手发言呢。
让幼儿自选工具、泥土、合作伙伴,不要过多地限制和规定,对于孩子们的作品我们都给以表扬、肯定。如有不协调处也是以商量的口气与他们提出,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无拘无束,自由发挥。让幼儿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轻松愉快,教师则像妈妈一样关爱他们,给他们鼓励和支持,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无拘无束地表现。
2、由于幼儿年龄小,无论是手部的力量还是灵活性都没有成人好,因此做出的作品都比较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鼓励幼儿间合作,引导他们将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有机组合,共同完成一件大的作品。
五、人员的分工、时间安排
研究人员:缪秋红李新枝
时间安排:2011年9月——2012年8月
六、预期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与思想。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幼儿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无从下手,或在创作过程中想象力不丰富等,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讨论并决定采用如下方法解决:
1、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幼儿大胆探索。
2、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3、通过观察与适时引导,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8.泥塑面具 篇八
工艺美术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从小让儿童学习工艺美术知识,学会制作简单的工艺品的技能,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审美情趣的长远的完善人格的素质教育。纸面具和泥塑面具由于材料不同,制作方法有明显的差异。本课要求学生借助适当的泥工工具进行刻、挖、印、塑造出能挂能摆放的生动的有趣的面具。
二、教学目标:
1、利用彩泥的可塑性,塑制一个有趣的面具玩具。(了解)
2、运用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手法使面具造型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立体造型能力。(练习)
三、教学的重点:
用彩泥塑造一个生动有趣的面具玩具,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
四、教学的难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对面具的帘布作夸张与变形,使面具更有趣。
五、教学准备:
多种面具的形象、挂图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让学生有许多泥塑面具的造型,直接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师:“同学们平常去逛街,都会看到玩具摊上常有出售各种面具玩具。有传统形象的京剧脸谱,也有现代动画片中机器人脸谱,有时我们还能看到藏族宗教节日用的鬼头脸谱面具,还有非洲黑人脸谱面具……这些脸谱面具既可以戴在脸上表演节目用,又可以挂在墙上作为一种 壁挂装饰品。(介绍面具)
2、让学生观察树种的脸谱,分析它们的脸部造型、头部装饰是怎样的?
3、问学生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脸部造型?
4、讲解制作方法:
(1)先塑脸型
(2)塑五官
(3)添装饰
(运用夸张与变形等艺术处理方法,对面具的五官做大胆的夸张和变形,多观看,多修改,力争生动、有趣)
三、布置作业、提出弹性作业要求。
四、巡视辅导
五、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泥塑面具
9.泥塑作文 篇九
泥塑人物像,明代,高59.5cm,宽18cm。
人物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衣,衣饰描金红彩,腰佩方带,带左侧挂流苏垂至膝下,右手腕套一串念珠,双手合十于胸前。此像原藏北京房山上方山兜率寺,明万历年间,司礼兼掌印太监冯保等人曾施舍重建该寺,据传,此像便是冯保的供养像。
在封建社会,宫廷太监信奉佛教者不乏其人。明代由于许多帝后信佛,太监们更是踊跃出资修庙立寺,塑造真身。法国集美博物馆所藏的30余幅水陆画即为明景泰五年(1454年)御用监太监尚义、王勤等奉命提督监制;法海寺壁画为英宗朝太监李童募捐修造;故宫博物院所藏明代铁罗汉像则是弘治年间太监姚举铸造;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陈列的古钟里,为太监集资铸造者亦数量不少。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太监们的如此举动,一方面是为了讨好主人,得到现世的荣华富贵;另一方面则期冀来世投生朱门,不再为太监,免受世人的讥讽与嘲弄。
10.泥塑基础教案 篇十
作者:陈贺芳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泥塑活动--特别的我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夸张的艺术形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头部,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2.培养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体验自由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陶泥和泥工板若干,各种辅助物(豆类和铅丝,火柴、羽毛、毛线等),背景音乐磁带。
2.网上下载的有趣的脸谱图以及一些大师的作品(见附1)。
3.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
活动过程
一、师生一起玩“照镜子”游戏:找一找自己头部特别的地方
师:你觉得自己什么地方最特别? 幼:我的眼睛小小的,还戴着眼镜;我的耳朵像数字3;我的头发是卷卷的„„
教师小结:每个小朋友都很特别,这些特别的地方都很有趣。
二、欣赏有趣的脸谱图或大师作品,拓宽幼儿思路,引导幼儿富有个性的想象
师:老师这里也有几张特别的脸,有的还用了一些特别的材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你觉得哪幅作品最特别?什么地方最特别?它是用什么材料来装饰的? 幼:这些作品都很特别,有的耳朵像蝴蝶;有的一张大脸上还有三张小脸;有的脸像个爱心;有的辫子上还有两个小脸;有的脸上还插着羽毛„„
教师小结:这些作品有的很有趣,有的给人感觉很奇怪,但这些作品都很特别。
三、幼儿创作“特别的我”
1.师:老师也想变一个特别的
我。教师运用泥工的基本技能进行示范讲解:先用紫砂泥做脸盘(紫砂泥有些硬,可以先捏一捏,再压一压,尽量使脸盘变大),然后用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做眼睛、嘴巴、耳朵等五官,最后选用自己喜欢的辅助材料装扮“特别的我”。
2.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变得特别呢?那你想变得怎样特别呢? 3.幼儿互相交流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适时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变?”“你想用什么材料来装扮自己?”
4.幼儿操作,教师提示幼儿选用自己喜欢的辅助材料进行创作(播放背景音乐)。
四、交流展示幼儿作品(见附2)1.请小朋友和同伴互相说一说自己什么地方变得最特别,心里是怎么想的。
2.同伴间互相评价:你觉得谁最特别?为什么? 3.教师评价幼儿作品:表扬有创意、能显示个性的作品。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每个小朋友都用紫砂泥和辅助材料为自己设计了一张特别的脸,老师觉得只要小朋友能够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大胆地表现出来,那你就是最棒的。
活动反思
泥塑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活动之一,本次活动选择了孩子们感兴趣的材料——陶泥,并添加了羽毛、纽扣、吸管、毛线等辅助材料,让幼儿与材料展开积极互动,大胆想象和创作。另外,活动中还提供了一些大师的作品,让幼儿与大师直接对话,感受其独特的构思和创新,这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尤其是本次活动立足于让幼儿在熟悉“团圆、搓条、压扁”的技能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出“特别的、与众不同”的我,凸显了幼儿对自己的想象和对自我的认识,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泥塑基础教案】推荐阅读:
山水玉雕泥塑教案07-20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泥塑活动--特别的我10-07
泥塑手工课程07-15
大班泥塑活动圣诞花环改07-15
工艺基础教案09-08
建筑基础教案资料07-18
素描基础简单教案08-30
基础训练教案设计10-03
基础护理讲课教案11-02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首页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