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美容技术教学大纲

2024-11-12

实用美容技术教学大纲(共5篇)

1.实用美容技术教学大纲 篇一

1 针灸推拿美容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

1.1 总体目标

改革现行的中医美容专业针灸推拿学课程分体式教学模式,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参照, 依据中职学生的智力类型特点和认知规律, 按照知识点的层次关系, 将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推拿手法学、针灸治疗学和推拿治疗学各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排、组合, 开发适合技能教学的学习项目, 各项目之间相互渗透、有机衔接, 构建并实施技能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并编写相应的项目化课程教材《针灸推拿美容技术》。实现针灸推拿美容技术教学内容设计的整体化, 全程技能教学各时段安排的合理化, 全程开放式技能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优化, 全面提升学生的针灸推拿美容技能水平, 培养高质量技能应用型人才。

1.2 基本思路[1]

以技能迁移和提升为依据, 各模块间的纵向联系为线索, 按照设计→执行→评价→矫正的顺序, 反复重现, 层层递进, 首尾贯通。

(1) 技能教学与理论课程的教学进程既同步, 又延时异步。即理论课程结束, 实训仍在继续, 使学生在该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结合不同阶段课程的特点, 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专业技能训练的内容。

(2) 技能教学内容按照由简单到复杂, 由小型到大型, 由基本到综合的原则设计, 分阶段完成各项专业技能训练, 从课程开始直至结束, 与最终的毕业实习有机衔接。

(3) 根据各阶段实训项目的特点, 分别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腧穴定位和刺灸法操作, 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常见疾病的针灸和推拿治疗可建立模拟诊疗室, 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标准化病人等方法, 力求教学内容前后联系, 使其系统、完整、形象。

(4) 突破教学时数的限定。通过开放实训室、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等措施, 对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进行整体设计, 使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相结合。

(5) 建立全程评价矫正体系。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 对学生实行诊断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每个项目教学中形成小循环, 同时在项目间的延续和交叉中又构成若干大循环, 及时并全程跟踪、修正和调节教学活动。

1.3 实施方案

(1) 组织相关专业教师编写针灸推拿美容技术教材, 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实训大纲、实训指导及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在教材中明确最终教学目标及各阶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要求、质量评价标准。改变以前教材先讲完针灸学内容 (含经络腧穴学、针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 , 再讲推拿学内容 (含推拿常用腧穴、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 的编排体系, 将全书分为通用基础、针灸推拿技术、临床治疗3个模块。通用基础模块主要讲经络腧穴学的内容, 针灸推拿技术模块讲刺法灸法学和推拿手法学的内容, 临床治疗模块讲治疗学的内容。在临床治疗模块每一个疾病的治疗中, 将针灸疗法和推拿疗法结合在一起。把每一个模块再开发成一个个适合技能教学的学习项目, 每个项目又按照知识点的结构开发成一个个任务, 着力体现“以项目为主线、以技能为核心”的课程特点。

(2) 根据教材的总体安排和要求, 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经络腧穴学模块的教学。以每一条经脉为一个项目, 每一个腧穴的定位、针刺方法、功能主治为一个学习任务, 推拿特定穴可单独作为一个项目。提前介绍毫针刺法的基本操作→腧穴取穴定位训练→选择部分腧穴 (较安全、易操作) 进行毫针刺法进针、行针、出针的基本操作训练, 体会腧穴的立体结构, 验证定位的准确性。

第二阶段:针推技术模块的教学。以刺法项目的每一种针刺方法为一个学习任务, 灸法项目的每种灸法为一个学习任务, 成人推拿手法项目和小儿推拿手法项目的每一种手法的操作方法、要领、功能作用、注意事项为一个学习任务。除各种针灸方法和推拿手法的单项教学和训练外, 将腧穴按四肢、头面颈项、躯干等部位进行分部刺灸和推拿操作训练, 实施经络腧穴模块与针推技术模块相衔接的综合技能教学。

第三阶段:临床治疗模块的教学。按照解剖系统, 以每一个系统的疾病作为一个项目, 每一个疾病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为一个学习任务。选择部分临床常见、有代表性的病种, 在选穴处方的基础上先进行取穴定位、刺灸操作、推拿操作训练, 然后进入模拟诊疗室, 以病人为实施对象, 完成辨证诊断、配穴处方、定位、刺灸操作、推拿操作的全过程。

第四阶段:临床教学实训, 即临床教学实习。学生进入医院或美容院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时间一般为1周, 从模拟场景进入真实场景, 对上述各阶段的训练项目再次综合训练、再评价、再矫正, 再提高。

第五阶段:毕业实习前强化训练。在课程学习及临床教学实训结束后, 利用开放实训室、导师制等方式, 根据专业技能考核内容及要求, 对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前的强化综合训练。建立毕业实习准入制, 最终通过技能考核者, 方能毕业实习。

2 针灸推拿美容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效果

2.1 评价方法

以我校中医美容专业2010级01班54名学生为观察组, 采取项目化课程教学法;以我校中医美容专业2010级02班56名学生为对照组, 采取常规教学法。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学生的中考分数、对针灸推拿美容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性别、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采用试卷考核与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试卷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 采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针灸科医师”职业技能证书鉴定题库在学期中、学期末、毕业实习前对学生各做一次标准考试。问卷调查主要分析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后的课堂效果、能力培养等情况, 访谈主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体会和意见反馈。

在SPSS17.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上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秩和检验,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

2.2 评价结果

(1) 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分数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期中考试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期末考试和实习前考试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3次考核的成绩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随着课程学习的不断推进, 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均逐步提高, 但是观察组技能考核成绩提高更加明显。结果见表1。

(2) 两组学生对课程教学的体会和反馈比较[2]。学生对课程教学的体会和反馈涉及7个评价内涵, 结果显示, 两组学生的学习效率、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掌握能力、主动操作意愿、团结协作能力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但是两组的知识理解能力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果见表2。

(3) 两组学生对实训课教学满意度比较。访谈和问卷调查显示, 观察组绝大部分学生对实训课比较满意, 其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果见表3。

3 针灸推拿美容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讨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形成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是当今中等职业教育的必走之路[3]。这种新的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课程编排体系和授课形式, 打破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组织方式, 打破了以接受书本知识为唯一的学习方式, 建立了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项目课程, 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让学生在工作任务的驱动下,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通过边学边做和小组协作来解决问题, 从而获取必需的知识技能。既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渠道, 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自觉挖掘自身潜能[4,5]。

针灸推拿美容技术项目化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参照,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中医美容专业学生的智力类型特点和认知规律, 将其开发成适合中职学校教学的学习项目。项目化教学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做了根本性改革, 项目之间以任务为边界组织课程内容, 打破了以知识为边界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 将原学科式的重要知识糅合在学习项目中。例如“毫针刺法”本来是在经络腧穴模块之后学习, 但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经络腧穴的感性认识, 在学习“腧穴”时提前让学生学习“毫针刺法”。教师根据项目教学任务, 在一体化实训室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建构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体系, 逐步培养了针灸推拿美容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开放实训室、临床见习实践、实习前强化训练等形式让学生“滚动式”地不断训练各个项目任务, 以促使学生熟练掌握针灸推拿美容技能。

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 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均逐步提高, 但观察组技能考核成绩提高更加明显, 这表明, 无论是哪种教学方法都能使学生增长知识技能, 然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明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针灸推拿美容技术课程经过项目化教学改革后, 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掌握能力、主动操作意愿、团结协作能力, 提高学生对实训教学的兴趣。这与项目化教学的原理、既往研究成果[6,7,8]是相一致的, 说明对一些技能操作要求较高的课程进行科学的项目化改造, 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也进一步表明, 推进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当今中等职业教育的必走之路, 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但是, 从针灸推拿美容技术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过程及结果看, 要取得较好效果, 对学校的设备设施、师资配备、评价制度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因此, 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尚无法实现与临床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虽然开展了模拟病房和临床见习, 但是所接触的病例有限, 还不能真正构建临床第一线的真实情景。二是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制度制约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内容目前依然是个指挥棒, 考核的内容、手段很难与临床需求同步。三是难以确定代表性项目和工作任务, 开发项目化课程需要较强的实践经验, 所以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能用项目来体现。然而, 只要是项目化的内容, 就不能仅是把原有教材换个项目化标题即可, 而是要有典型的模块体系和项目任务来支撑。四是目前的师资还不能适应项目化课程的全面开发与推广,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及专业教师参加生产和临床实践的工作必须落到实处。五是项目化教学法的实施还受到了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场地设施的制约。

针灸推拿美容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和操作成绩、学习效率、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掌握能力、主动操作意愿、团结协作能力等, 这表明, 构建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有效实施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走之路。但是, 项目化课程的全面开发与推广还受设施设备、师资力量、评价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摘要:目的 探索针灸推拿美容技术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实施方案和教学效果。方法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参照, 按照针灸推拿美容技术知识点的层次关系, 对原来以知识结构体系排列的针灸推拿学进行解构和重构, 开发构建以职业实践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针灸推拿美容技术课程。以2010级中医美容专业01班54名学生为观察组, 02班56名学生为对照组, 分别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和常规教学, 通过理论与实践能力考核、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评价教学改革实践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与常规教学法比较, 项目化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掌握能力、主动操作意愿、团结协作能力和对实训教学的兴趣 (P<0.05) 。结论 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有效实施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针灸推拿学,项目化课程,一体化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董勤, 甘君学, 徐兰凤, 等.针灸专业技能“全程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C].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 (摘要) , 2011.

[2]贾贤杰, 付连国, 吴学森, 等.基于TCE教学模式的卫生统计学实验课教学效果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10) :1122-1124.

[3]赵学跃.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究[J].考试周刊, 2009 (1) :42-43.

[4]郗伟, 刘耀鹏.化工单元操作技术一体化项目教学的实践[J].价值工程, 2012 (1) :221.

[5]熊威.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及途径探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9 (4) :53-55.

[6]胡坚.基于工作过程的Java理实一体化项目课程开发研究[C].第二届亚太地区信息论学术会议论文集 (上册) , 2011.

[7]王满, 樊宏伟, 孙新铭, 等.项目化课程改革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9) :122-123.

2.实用美容技术教学大纲 篇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学网球提高班必修课学生,已学习大学网球2年。

1 .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

查阅有关大学网球教学与考核考评的著作与论文,尤其是针对发球技术教学与考评的研究资料进行详细的查阅,登录查阅国际网球联合会官方网站(http://www.itftennis.com/itn/),详细了解测评流程说明(Assessment Guid)等。

1.2.2 教学实验

按教学实验原理对同一被测对象在特定时间段进行目前高校常用的发球技术测评与应用ITN测试系统测评进行测评效果对比实验。

1.2.3 数理统计

将观测统计所得的数据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利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得到各项统计数据。

2 测试实验设计与控制

2.1 ITN 测试方法

2.1.1 ITN发球测试方法

每个受测者发12次球,在网球场地的1、2发球区各设立两个目标区,即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发球区的外角、内角,受测试者按测试要求的发球区域进 行, 一般情况下发球顺 序为一区外角、一区内角、二区内角、二区外角。每个目标区进行三次发球,每次发球包括一发和二发,如果一发成功进区(只要是正确的发球区即可,不一定要发到发球区的目标区里),二发就不需要发了,可进行下一个发球了,如果一发失误,接着二发也失误,这属于双误,没有得分。

2.1.2 ITN测试系统发球测试办法与分值

一发成功且在正确目标区域,计4分;二发成功且在正确目标区域,计2分;一发成功但不在目标区域,计2分;二发成功但不在目标区域,计1分。另外就是发球第二落点的加分计算,第二落点在底线后与双倍计分线(如表1)之间,则在原来得分基础上加1分;第二落点在双倍计分区(如表1)内则为原来得分加倍(×2)。

2 . 2 应用 I T N 测试控制与对比测试办法

为了能检验ITN方法的测试效果,在应用ITN测试发球后,安排了常见的发球测评。安排好学生在一堂教学课的时间内(90 min)先后完成两种发球测试。提高班的20名受测学生先进行ITN发球测试,在一片场地上划上相应的标志线形成相应的区域。随后在一片场地进行对比发球方法的测试,也是目前高校网球教学考试中常用发球测试方法[5],即受测者发球一发到发球区一区若干个,到二区若干个,二发到发球区一区若干个,到二区若干个。计分办法是达标加技评,即每一个发球以能否进目标发球区来计达标分,技评分为测试老师根据受测者整体的发球技术动作、发球的稳定性、击球力量、球进区内的落点分布等给出一个总的技评分。为了更好地与ITN发球测试办法相比较,对照测试办法规定让每个参加测试的学生在发球区一区发一发3个,二区发一发3个,在发球球一区发二发3个,在二区发二发3个,共12个发球与ITN发球数一致,再按照大学体育考试要求[5],运动技能的考试按达标占80%,技评占20%的比例要求,每发进一个球,即达标得分为7分,达标为84,技评为24分,总分为108分。保持与ITN实验测试办法总分108分的分值一致。因对比发球测试有技术评定分加达标分,由3名网球专业教师同时对每名受测者技评打分,以保证其测试的准确性,平均值作为技评分 值。

3 结果与分析

3 . 1 发球应用 I T N 测试与高校常用测试方法的对比

从表2可以看出,ITN测试平均得为50.9分,常用测试方法平均得分为86.35,两组得分均值相差达35分,差分的95%置信区间为28.10~42.80,P =0.00<0.01,ITN测试得分与常用测试方法即对照组得分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目前高校网球教学对于发球技术的测评,主要根据发球的进区与发球技术动作技评相结合,同样是受测者发12个球,常用测试方法由于对发球区不提出外角、内角的要求,发球精准度低,只要发到发球区,即一区或者是二区即可,没有提出一区内精准度更高的目标区要求,使得受测者测试难度降低,更易拿到高手,却很难找出自身的不足,对受测者日后改进自身的发球技术环节帮助不够。其次,在大学里常用的测评方法,没有对受测者提出球进区后第二落点的力量要求,发球速度力量在网球的发球技术环节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6],而常用的测试方法没有提出发球力量的要求,会使得受测者为了拿到进区分而减少大力发球的机会,更多是减少力量的轻轻发球,把球轻轻地发进第一区或第二区内,这样的发球方式很显然与当前网球发球的发展趋势相背离的。另外,目前高校常用的测试方法为了弥补在精准与力量上要求的缺失,提出了教师技评的环节,对技术动作完成的质量提出技评打分,由于技评的主观打分,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对比于目前高校常用的发球测试方法,ITN测试方法通过量化指标能客观的评测受测者的真实水平,发球总分108分,从受测者最高得分73,最低得分34,平均得分50多分来看,学习近2年网球,应属正常。最大的好处在于受测者能通过测试清楚地知道自身的发球技术是精准度、速度力量还是发球稳定性不够,对受测者日后练习发球技术环节提示作用明显。

3 . 2 I T N 测试发球成绩与学生实际水平排名相关情况

为验证ITN测试发球成绩是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一致,我们对受测学生根据2年来上课练习与业余比赛发球水平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排名,然后与本次应用ITN测试得分进行一个相关图对比,从图1可以看出,相关系数达0.934,两者呈高度相关。可以得出,ITN测试发球应用于本次应用受测者,即大学网球课学习二年的学生是能准确反映出实际发球水平的。

4 结论与建议

(1)在高校网球课中,应用ITN测试系统测评学生发球水平,充分考虑到了发球第一落点的精准、第二落点的力量以及连续发球进区的稳定性,能较好的反映学生发球真实水平,具有更好的客观性,对学生发球水平的准确测评与日后学习提示帮助明显。

(2)高校网球发球教学中,应用ITN测试发球测评,通过发球的精准性、力量、以及稳定性得分情况既能帮助定位分析学生个人发球水平,也能对受测班级总体水平准确定位,从而有利于教师、学生明确发球存在的薄弱环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发球技术。

摘要:该文通过对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学网球提高班20名学生应用ITN测评发球技术的实验对比发现,ITN测试发球能准确、客观地解决测评中主观因素影响,从发球精准、力量以及连续发球进区的稳定性三方面反映学生发球的真实水平,其量化的评价能帮助定位分析学生个人发球水平,也能对学生总体水平准确定位。有利于客观反馈信息,合理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3.实用美容技术教学大纲 篇三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职业教育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专业设置、课堂开发须以社会和经济需求为导向,从劳动力市场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科学合理地进行”。由于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性质与目的,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必须在其身心上必须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以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体育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公共课程,应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体现鲜明的职业特性,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除了体现普通院校体育教育发展对学生一般体能、运动技能和良好心理素质的要求以外,还应突出对学生职业体能的培养。怎样在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实践,是当前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1、职业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使之适应未来就业,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对职业教育发展进行全面研究。根据教学实践,总结教学验,提出改善建议,以便更好地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推动职业体育教育的发展。

1.1、职业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目的和特点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是根据职业的体能、心理、工作环境等特点,以传授适应职业要求的体育相关知识,培养和训练职业所需要的灵敏度、体能、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而进行的体育教学。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运动手段,使学生适应高强度、快节奏和长时间思想高度集中的工作特点,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生理和心理基础。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有机电、建筑、经贸、汽车和艺术五个大系,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生产、管理等领域第一线的实践操作。在体育教学中加入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后,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灵敏度、协调性和心理素质较以前有所提高。

1.2、适应现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现代化生产劳动的特点是科技含量大、分工化精细、复杂程度高,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然而,据许多调查研究表明:由于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很多从业人员在长期紧张的状态下工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

笔者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作为就业指导老师在学生就业工厂进行就业指导,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了学生工作情况、业余生活及生活习惯,其大致情况如表1所示。其主要的特点如下:工作强度中等,学生都能坚持;据与学生交谈,主要反映是业余生活比较单调,大都选择上网、逛街等活动,久之,反映身体有疲惫感,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夜晚睡不着、白天睡不醒,无精神,食欲不振。据学生这样的情况,结合就业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笔者在周末组织学生爬了一次山,第二天学生反映身体虽有酸胀感,但是睡眠质量好,精神饱满。

综上所述,学生起初离开学校进入工作岗位,脱离了学校有规律性的生活,起初有新鲜感,觉得无束缚的生活很好。其后,渐渐在身体上表现出典型的亚健康状态,精神上显得空虚,这些情况较为普遍。根据体育的四大功能价值———教育价值、社交价值、健康价值和自我实现价值,完全可以满足培养以及强化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能力,缓解并治愈亚健康的状态。传统的体育教学已经不太容易激发出学生对于体育的激情与热爱,这就要求从体育工作者如何从实践操作层面上,从学生将来就业的工作实际,在学校体育教学上,摸索、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职业体育教学课程体系。

2、构建面向工作实际的职业实用体育教学课程体系

2.1、制定教学计划

很多关于学校体育的文献认为,体育课程的改革涉及到确立课程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在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都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指导思想。

体育课程的教学计划应紧密地结合学生总体培养方案,应面向学生将来就业方向。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体能、体育理论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坚韧的意志品质为主,放在前2个学期内进行。第二阶段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身心素质为主,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总体培养方案,选择与职业特点有紧密联系的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提高职业体能、灵敏度、协调性为目标,兼顾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这个阶段内容可放在后2个学期内进行。

2.2、改革课程设置模式

现阶段职业学院的体育课程多采用课内教学方式,基本没有开设课外体育活动,教学内容多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没有考虑学生未来职业的特点要求。根据笔者几年的观察,泽达学院的大多数学生课余时间很少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究其原因可能是复杂地、综合性的,但是作为体育工作者不能回避学生越来越不爱“动”这个事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动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改革现有的教学,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全过程,把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有机结合,围绕职业特点加强所需的身体心理等各个方面的素质锻炼,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大的方向上,改变传统教学仅仅是上好课内的课,而是要在课内教好学生掌握体育技能(这种体育技能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运动技能还包括赛事组织、运动急救、裁判法等技能,详见下文),课后组织各种体育活动,搭建平台展示自我巩固课内所学,从而又激发其课内学习热情。

2.3、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

打破传统体育课程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以及单一化、重复化教学内容的现状,教学内容要依据课程设置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培养方案的不同要求来制定。在前文所提到的第一阶段选择以培养学生基本身体素质为主的体育运动项目,如田径、三大球、大众健美操等。第二阶段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性质、劳动强度、劳动时间以及所学专业技术,选择实用性身体练习为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育素质。期间在两个阶段都要适时选择运动损伤的急救和处理、保健营养、赛事组织和常见运动项目裁判法则的讲解,提高学生赛事组织、现场急救等能力。同时,与学校学工部等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共同指导学生体育社团相关工作,利用社团组织课余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又提供学生组织赛事活动的机会,将学习到的赛事组织、急救等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据笔者实际调查的情况来看,一些基层单位运动氛围十分不好,缺乏运动锻炼的环境;一些企业所有者、负责人有举办体育赛事的热情,但是缺乏体育活动组织人员。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入赛事组织等相关内容,在学校中指导学生参与体育赛事的组织工作,在未来工作中,就能起到种子开花的作用,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还应根据不同职业对从业人员的体能、灵敏性、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尽可能最大化地将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领域进行划分,并有针对性地对其所应具备的体育技能和培养内容进行分类。

笔者在根据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的五个不同专业,平时教学中进行了初略地分类,详见表2,望能抛砖引玉。

3、结束语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笔者在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了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初具效果。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建议,共同完善建立立职业院校实用性体育教学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

参考文献

[1]羌梦华,崔思栋.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实验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8.

[2]翁惠根.体育教育改革与探索[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9.

4.浅谈鼻整形美容技术 篇四

1鼻的构造

根据《现代医学整形技术》可知, 五官之首——鼻, 由鼻骨及鼻软骨构成, 可分为鼻根、鼻梁、鼻翼、鼻尖、鼻孔、鼻唇沟等部分。

而常见的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 朝天鼻类型:鼻孔内部的可见性比较明显;

(2) 蒜型鼻类型:鼻尖和鼻翼一般既圆又大, 而相对鼻球和鼻翼的结构不明显, 甚至难以区分;

(3) 小尖鼻类型:鼻型部位一般既瘦且长, 一般情况下鼻尖较为单薄, 且鼻翼紧紧依附着鼻尖;

(4) 鹰钩鼻类型:鼻根部位一般比较高, 而鼻梁部位呈现上端窄而突起的形态, 鼻尖部是尖端状向前方弯曲成鹰钩状;

(5) 小翘鼻类型:一般情况下鼻根略微显低, 鼻梁与鼻球高于鼻根, 相比之下鼻尖微微向上隆起。

相对理想的鼻型是鼻梁挺拔, 鼻尖圆润, 鼻翼大小适度, 鼻型与脸型比例协调。理想鼻长度等于中面部高度的0.67, 理想鼻尖高度相当于理想鼻长度的0.67, 鼻小柱小叶角30~45度, 鼻小叶:鼻小柱为1:2, 鼻根部最低点平双侧上睫毛和上睑板皱折间, 鼻翼宽度度等于或约宽于双侧内眦宽度。作为面对最高点的鼻子, 若是立体感十足, 且挺拔俏丽, 必定会给人良好的印象。

2鼻整形的风险

鼻部整形术,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来塑造挺拔俏丽的鼻型, 是美容整形手术中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但手术后亦存在可能并发症:感染、歪斜、鼻中隔穿孔 (取鼻中隔软骨) 、鼻尖部皮肤术后被假体顶薄或顶破、脑脊液鼻露 (歪鼻矫正术) 、鼻泪管损伤或断离 (宽鼻截骨矫正术) 、瘢痕形成;另外鼻子出血或对植入物有排斥等反应虽然几率很小, 但也可能发生。这就需要受术者选择一个鼻整形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 来降低手术风险;其次, 围手术期需认真遵循医嘱, 术后小心保养来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关于是否留疤的问题, 这个分为两种:一是受术者鼻孔内切口, 手术后疤痕不可见;二是受术者做鼻孔缩小术或 (和) 经鼻小柱做开放性切口 (Goodman切口) , 手术后会在鼻的内下方或 (和) 鼻小柱处留下较小疤痕。另外, 做鼻整形手术的人有10%需要做二次手术以矫正一些小的缺陷, 此类手术可在门诊手术室完成。鼻部整形术是I类切口手术。只要受术者身体素质好, 抵抗能力强, 一般说来是不会出现问题的。最后还需要术后注意伤口的护理, 必要时可使用抗生素防止细菌滋生感染。

3现代鼻整形的分类

3.1整体鼻整形

(1) 自体软骨隆鼻: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鼻整形手术材料种类越来越繁多。但在整形医学界, 自体软骨是公认较为合理的隆鼻材料, 不会与人体自身产生排斥反应, 且自体软骨材料用于鼻尖部较为安全。所以在鼻尖部的整形手术较常应用人体自身的耳软骨、鼻中隔软骨及肋软骨。如果手术者只需做鼻尖、鼻小柱等微小调整型手术, 自体的耳软骨或鼻中隔软骨量足够使用, 但如果需要把鼻尖高度增高4mm或以上就需要用到自体肋软骨做有力支撑。这种形式的鼻整形风险低且效果佳。

(2) 硅胶鼻整形:在整形医学界中, 硅胶曾经是使用最多的材料, 也是当前最为普及的材料。硅胶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 不会产生致癌物质, 且可塑性强, 可完整取出, 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鼻整形材料。

(3) 膨体鼻整形:膨体材料是近几年较广泛使用的鼻整形材料, 是目前为止较为理想的生物组织替代品, 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 且无毒、不致癌致敏, 术后手感好。与硅胶相比没有硅胶假体隆鼻术后鼻背那种透光感、鼻背假体可触即和晃动感。但膨体在体内长时间有血管及机体纤维组织长入, 如并发感染则取出鼻部置入的膨体比较麻烦。

(4) 玻尿酸鼻整形:玻尿酸注射隆鼻术效果立竿见影, 注射后即可参加工作和学习。但隆鼻效果保持时间不长, 半年到一年后需要重新进行注射。

3.2鼻尖微整形

(1) 缝合整形法

缝合法, 顾名思义就是对受术者鼻尖部的软骨直接进行缝合处理, 以鼻尖凸显美化为目的。鼻尖缝合术在国际上应用广泛, 原因是它既可以单独进行手术, 又可以与软骨划痕或切开手术一并进行, 缝合法不仅应用于简单的鼻尖整形手术, 也应用于鼻尖修复手术等。

(2) 植入法

另一种鼻尖微整形方法是植入法, 和前文说到的鼻整形方法一样, 材料较多来源于自身软骨, 将其填充于鼻尖部, 以达到提高鼻尖的效果。[4]该方法风险较小, 又因自身软骨组织相融性好, 不产生排斥反应, 所以应用比较广泛。

4结论

鼻整形美容技术随着科学发展的进步越来越安全和完善, 未来会更为广泛地服务于公众并帮助公众追求完美。

参考文献

[1]尹凤英, 袁文莉.整形外科门诊受术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 2006, 15 (6) :725.

5.实用美容技术教学大纲 篇五

1 我国生活美容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人们的审美意识正在不断地向着新的更高层次发展, 人们越来越迫切地要求美容学向着安全、自然、健康的方向发展。我国的美容行业虽然已逐渐成为颇具发展空间、外延及内涵丰富、供求弹性强的“朝阳产业”, 却仍然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

美容按性质可分为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2], 我国生活美容的发展有以下一些特点: (1) 从美容机构规模看, 虽然目前大型的美容机构也已出现, 但投资仍以小规模为主, 并且基本上是民营企业或个体经营, 有些所谓的连锁机构也只是一些小企业的“抱团”营销; (2) 从业人员数量庞大, 但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却偏低。我们调查了宁波市大大小小的54家美容院, 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31%, 高中学历者占39%, 中专技校学历者占24%, 大专占学历者5%, 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1%, 而其中有学医经历的只占2%, 并且这其中还有好大一部分为我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第一届毕业生, 生活美容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状况令人担忧; (3) 美容消费层次与消费需求多样化, 随着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卫生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 美容医疗保健的概念不断渗入并且主导着生活美容的发展, 一些新的高科技仪器的运用更对美容业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 而目前生活美容领域对医疗知识的认知却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 (4) 我国美容业的现状并不十分乐观, 虽然未来发展的潜力巨大, 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不小, 与国外相比, 从业门槛低、软件发展的后劲不足已成为提升我国生活美容业整体服务水平的瓶颈, 而这当中主要还是专业人才的匮乏。美容行业的教育和继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而生活美容业的教育和再教育水平处于这条教育链的末端, 有些地方通过为期1、2个月的短期培训就可以“制造”出一大批“美容师”甚至“美容教师”来, 生活美容业的教育水平亟需规范与提高, 美容师的社会地位也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5) 生活美容机构监管责任不明确, 卫生部门虽然也参与监管, 但美容师证却是由劳动部门发放的, 并且生活美容机构的从业人员也没有强制规定必须要有美容师的从业资格证才可上岗。卫生部门目前仍然没有相应的资质认证。美容市场准入低, 资格证的发放没有作为行业从业的必备条件。

实现我国美容业特别是生活美容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使其真正走向科技化、规范化、国际化道路, 任重而道远。

2 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现状与任务

2006年, 卫生部下达文件, 指出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将不允许报考临床助理医师, 而同时我们的学生也不能考取助理执业医师资格和护士资格, 浙江省又率先实施了“主诊医师”制度, 这就使得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需要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而发生变化。高职高专培养出的美容技术专业的毕业生, 在医疗美容方向上目前只能进入民营医院从事仪器操作、前台咨询、网络咨询等工作, 而这些岗位的市场需求量又比较低, 并且正逐步饱和。但是由于一些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美容本科、硕士毕业生等高端人才几乎全部进入医疗美容业或其他相关行业, 而生活美容业正缺少有医学背景和相关职业素养的专业性人才, 因此我校的学生供不应求。高职高专培养的学生不仅将全面提升生活美容业的整体素质, 而且将以医学背景引领生活美容业的健康发展, 并且高职高专培养的是实践型、应用型技术人才, 这正符合生活美容业的发展需求。

因此, 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秉承医疗的理念, 不断注重发展生活美容专业, 使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更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为专业和行业的未来探索发展道路, 这是高职教育目前的任务。

3 以高职教育的医疗背景引领生活美容的健康发展

为了实现生活美容的健康、长足发展, 也为了使高职医疗美容专业具备更广阔的发展市场, 我们做了如下的探索: (1) 将生活美容机构列入实习基地的建设。我们已在宁波市的8家美容美体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并且与其中的5家生活美容企业签订了紧密合作协议, 在合作企业设立第二课堂, 随时下基地教学, 保证医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性、可操作性与先进性, 企业作为教学基地也做出相应的改进, 实现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与共同管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运用医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如面部祛痘操作中如何对待危险三角区、面部按摩过程中穴位的准确认知及其作用、卵巢保养过程中对女性内分泌的影响、刮痧时的注意点、对化妆品的成分分析等, 这些已经在美容院开展的项目, 经过我们与企业共建, 使得企业的美容师除了会实际操作外, 也懂得了其医学上的意义, 使操作更加准确, 而我们的学生则有了对医学知识实际运用的体验, 而且也加深了对生活美容机构的了解, 并且具备了一定的使命感, 对其将来的择业意义深远。 (2) 组织本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定期下基地, 指导企业生活美容结构实际操作的规范性, 同时将医学的相关理念, 例如操作的无菌观念等, 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由于我国对生活类和医疗类美容仪器并无严格的界定, 美容仪器是否具有医疗功效也始终在这2者之间徘徊, 同时涉及的种类又比较多, 因此教师指导企业正确、合理地操作美容仪器对保证美容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某些操作, 例如纹饰技术, 不同地区对其规范也有不同。如浙江省将其归入医疗类, 而上海市却将其归于美容院的服务范畴[3]。教师下基地时就担负着与纹饰技师沟通、使其规范操作的使命。 (3) 成立由学院、医疗美容机构、生活美容机构及美容教育专家等组成的美容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 聘请国际卫生医学研究院副教授担任主任, 宁波市整形美容外科分会的主任担任副主任, 学院专职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委员以及专业指导教师。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 建立信息互通的交流平台以及局部的行业监管体系。 (4) 建立美容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美容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服务内容有学生技能强化训练、美容师考证培训、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社会从业人员的培训等。培训内容包括美容、美体、纹饰、化妆、形象设计、美甲以及仪器的使用等项目。通过美容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建立, 首先, 将职业资格标准引入到美容人才的培养中来;其次, 通过美容师考证培训, 将医疗理念有机地体现到考前培训的每一个步骤中;再次, 现有企业的员工经过医学知识的讲解、技能的规范与强化教育, 其健康服务的理念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在体现社会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职能的过程中, 医学理念以更直接的方式注入到了美容师的服务技能中去。 (5) 定期开展美容讲座与技能比赛, 吸引美容企业与在校学生共同参与, 将医疗美容健康、安全的专业特色渗透到活动中去, 并由此激发企业的热情, 形成信息上的互动。 (6) “订单式”培养。本专业与兰芮芬娜国际美容连锁机构和克丽缇娜国际化妆品集团分别签订用人订单, 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该培养方式, 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一体[4], 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和学校教学紧密结合, 保证了医学特色将来在生活美容机构的大力发展。 (7) 与生活美容企业合作, 借鉴企业现行的操作手册及手法, 融入医疗理念, 我校教师编订了多套教材, 共同运用到对学生的教学及企业的员工培训中去, 以医学理念引导实际操作。

探索适合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发展的道路, 彰显其医疗特色, 与生活美容企业深度合作, 在为高职美容专业的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前景的同时, 引领美容业规范、专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祝华.美容医学专科医师分类现状与展望[J].中国美容医学, 2004, 13 (2) :219~220.

[2]卫生部.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S].2002.

[3]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美容美发行业经营和管理技术规范[S].2006.

上一篇:检察院工作计划下一篇:山东省有什么大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