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评估复习资料

2024-07-22

投资项目评估复习资料(8篇)

1.投资项目评估复习资料 篇一

一、资产评估对象与确定评估方法的关系

资产评估对象, 是指被评估的资产, 亦谓资产评估的客体。从字面上理解, 系资产评估内容上的界定, 是构成资产评估的基本要素之一。作为资产评估对象的资产, 有的是单项资产, 有的则是若干项资产的组合;有的是某一资产的所有权, 有的则是资产的使用权;有的和偿付义务纠缠在一起, 即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有的则是单纯的权力, 毋须承担显著义务。确切地说, 是体现或隐藏在资产中的权利, 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 是一定物质实体和一定权益的结合体, 是资产中的权益, 而不仅仅是资产本身。他通过一定的环境, 包括社会环境、法律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经营环境、生存环境、发展环境等对资产各种运作的作用, 以一定的经济活动, 或交易活动, 即不同资产主体之间的变动, 不同资产主体之间即将发生的经济行为等, 体现其自身的价值。

1. 关于资产的权益

权益以权利为母体, 权利在法律上有多种类型, 权益也因而有多种类别。资产评估中的权益并不一定与法律上有明确名称的权利一一对应。资产权属变动所涉及的资产主体对资产的权利主要表现为民事上的财产性的权利。我国法律体系规定财产性的权利一般有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资产主体之间变动资产权属关系, 即相应的权利在资产主体之间此消彼长, 相应的权益随之让渡转移。一般的动产转让, 伴随资产主体之间交付资产, 实现资产所有权从卖方转移到买方。从权利的转移内容来看, 买卖双方买卖的标的是资产的所有权, 资产的价格也就是资产所有权的价格。资产一旦让渡成功, 对卖方而言, 这种权益将不再享有, 所以他必须向买方索取相应利益作为补偿;对买方而言, 他支付的价款也正是为了获得这种权益。由此, 该项资产的评估对象, 应是基于资产所有权的权益。资产租赁, 资产主体之间也有交付资产的行为, 但他们并不是实现资产所有权从卖方转移到买方。从权利的转移内容来看, 买卖的标的是资产的租赁权, 即一定时期对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所有权中的部分权能。此时, 买卖双方成交的价格则是对资产租赁权权益的衡量。所以, 该项资产的评估对象应是基于资产租赁权产生的权益。综上所述, 经济上的权益才是资产评估活动真正要评估的内容。资产本身拥有什么样的权益, 就体现什么样的公允价值。资产评估得出的主要成果——形式上表现为资产的价格, 实质上则是对资产主体拥有或控制的物质实体的经济权益价值的衡量和估计。

2. 资产权益与物质实体的辩证关系

资产评估涉及的资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资产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资产的物质实体, 其二是资产主体基于物质实体而享有的经济上的合法权益。在资产的物质实体方面, 使人们意识到它的存在;在资产的合法权益方面, 使资产能为资产主体带来利益, 从而就资产主体而言资产具有价值。物质实体是权益的载体, 物质实体因权益的注入而成为资产。物质实体和合法权益是构成资产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作为物质实体的“资产”对象, 仅仅是评估对象的载体。它本身并不是评估的真正评估客体, 只有特定主体对它主张某种权利时, 它才可能为特定主体带来某种利益。也只有存在这种利益, 作为物质实体的资产对象对资产主体来说才具有价值。实际资产评估活动中, 对已进行抵押或其他担保的资产进行揭示和披露, 也正是向资产评估报告使用人说明:这种反映资产价值的“权益”受到了一些限制, 提请报告使用人予以充分关注。作为物质实体的资产对象只是作为合法权益的评估对象的前提和基础;蕴涵在资产中的合法权益才是资产评估的真正的评估对象、评估客体, 而并不是评估中的资产本身。也许正基于此, 《房地产估价规范》 (GB/T50291-1999) 2.0.1:“土地、建筑物及其他地上定着物, 包括物质实体和依托于物质实体上的权益。”依托于物质实体上的权益主要有所有权、使用权、抵押权、租赁权等。物质实体是权益的载体, 而最终体现房地产价值的是其权益。同一物质实体的估价对象房地产, 如果附着于其上的权益不同, 评估出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也会有所不同。

资产评估对象的实质是资产实体和权益的统一, 充分认识评估对象实体和权益相统一的本质, 了解附着于同一实体上的权益如果不同, 其价格也往往不同的道理, 能在一定资产评估目的下, 为评估从业人员熟悉评估对象附属何种权益, 并体现或者隐藏于何种实物载体, 创造了条件。并为评估从业人员, 结合资产评估的一系列方法, 正确选择资产评估方法奠定了合理的基础。

二、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与确定评估方法的关系

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 是人们对资产评估结果价值属性的定义以及表达方式。不同的价值类型, 反映资产评估结果的不同价值属性;同一资产的不同价值类型, 所反映的评估价值, 不仅在性质上不同, 而且在数量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国际评估准则》三个部分的核心内容, 其中有两个部分讲的都是关于价值类型方面的内容, 即《国际评估准则Ⅰ——市场价值基础评估》和《国际评估准则Ⅱ——非市场价值基础评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评估准则, 也都把定义价值类型, 避免评估报告误导公众和使用者的条款, 作为非常重要的内容, 或者基本要求, 编入评估法律法规和规范之中。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则制定了《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 以此指导评估师合理选择评估项目的价值类型。

1. 价值类型的学术含义

就资产评估而言,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 其价值类型可以有多种分类标准和方法。通常, 按资产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位置, 将资产评估价值划分为投入价值和产出价值;按资产所在的不同级次市场, 将资产评估价值划分为各个级别的市场价值。而《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 站在资产评估结果对谁合理, 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合理的角度, 将价值类型划分为市场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 (也称非市场价值) 。资产评估结果公允合理是资产评估的追求目标。但评估结果公允或者合理从来就不是抽象的, 而是有条件和所指的。就市场价值和市场以外的价值而言, 它们之间不存在那一个合理, 那一个不合理, 或者这一个比那一个更合理的问题。在满足各自价值类型定义成立条件的前提下, 它们都是合理或公允的评估结果;它们之间的差异仅仅在于合理性存在的条件或指向不同。市场价值是在满足公开市场和资产有效使用假设的前提下, 相对于整体市场而言的合理或公允价值, 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则是在不完全满足市场价值定义成立条件, 但满足各自定义成立条件的前提下, 相对于个别市场主体合理或公允的价值。评估中的市场价值既是一个价值类型种类, 同时也是一个具体的价值类型。因为这一类价值类型只有市场价值本身一种。而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类型却是一个集合的概念, 包括了所有不满足市场价值定义条件的其他价值类型。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并不是一种具体的价值类型, 而是一系列不满足市场价值定义条件的所有价值类型的集合, 包括投资价值、在用价值、清算价值、残余价值、保险价值、纳税价值和合并价值等。

2. 价值类型的具体内容

市场价值是指自愿买方和自愿卖方在各自理性行事且未受任何强迫的情况下, 评估对象在特定评估日期 (通常是评估基准日) 进行正常公平交易的价值估计数额。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则相反, 其中, 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所涉及的主要价值类型有: (1) 投资价值, 是指评估对象对于具有明确投资目标的特定投资者或某一类投资者所具有的价值估计数额, 亦称特定投资者价值; (2) 在用价值, 是指将评估对象作为企业组成部分或要素资产按其正在使用的方式和程度及其对所属企业的贡献的价值估计数额; (3) 清算价值, 是指在评估对象处于被迫出售、快速变现等非正常市场条件下的价值估计数额; (4) 残余价值, 是指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或其他有形资产等的拆零变现价值估计数额; (5) 保险价值, 是指在评估对象处于保险或保险理赔所需要投入的原始价值估计数额; (6) 纳税价值, 是指评估对象处于纳税状态下的应纳税所得额的估计数额。

明确评估对象的价值类型, 有利于能在指定的评估目的下, 根据不同的价值类型, 选择相应的评估方法, 得出被评估资产在特定权益下的公允价值。处于同一权益的资产实体, 由于其价值类型不同, 其结果价值往往不同。价值类型能制约评估方法, 比如非市场价值条件下, 采用市场比较法评估所属的资产, 显然是不合理的;同样的道理, 在市场价值条件下, 拟公平交易的资产, 采用清算价值法, 也是不合理的。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概念的提出, 为评估师在评估业务中根据价值类型正确确定评估程序和方法, 提供了条件。

三、资产评估过程资料收集与确定评估方法的关系

资产评估的过程, 大量的工作, 甚或核心的工作, 就是收集评估资料, 获取评估信息。收集资料也好, 获取信息也罢, 都是为了消化吸收和分析研究, 为资产评估师所用, 以了解评估目的, 正确界定评估对象和范围, 正确判断评估业务所包含的价值类型, 合理选择评估方法, 得出公允的评估结果。没有收集充分适当的评估资料, 能完成相应的评估活动, 是不可想象的, 也是行不通的。

1. 资产评估过程资料收集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资产评估师资料的收集, 是充分性和适当性的统一, 是充分中的适当, 是适当中的充分。所谓资料收集的充分性, 是指对资料收集数量的衡量, 表明和本次资产评估相关的资料, 或者信息, 必须全部收集到位, 不得遗漏, 强调的是完整性和翔实性。所谓资料收集的适当性, 是指对资料收集质量的衡量, 表明收集的资料必须符合本次评估目的, 属于这次评估范围, 突出重点, 能够支持资产评估师正确作出评估决策, 包括评估对象或范围的界定, 评估价值类型的选取, 评估方法的选择等等, 使所涉及的评估活动相关的重大事项和专业判断与评估报告所提出的评估意见保持一致, 强调的是真实性和可靠性。

2. 资产评估过程资料收集的意义

资产评估过程中收集的资料, 或者获取的信息, 实质就是证明评估活动有效运行的证据。这些评估证据, 在评估活动中, 作为评估依据, 包括经济行为依据、法律法规依据、评估准则依据、权属依据、取价依据等一系列参考依据, 作用于评估活动, 使得评估活动具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充分适当的评估证据, 能充分展示被评估资产的状态, 以及资产评估师选用评估方法、作价依据和作价计算过程的轨迹。最终结果, 形成资产评估工作底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资产评估而言, 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1) 是评价与考核资产评估师专业胜任能力和工作业绩的依据; (2) 是澄清资产评估师及所属评估机构评估责任的依据; (3) 是控制评估质量和监控评估工作的手段; (4) 是未来评估业务和其他评估人员学习的参考文献。本质上就是资产评估师利用收集的资料, 作出一系列判断的能力、质量和业绩, 包括评估方法选用的判断等等。

3. 资产评估过程资料收集的来源和渠道

资产评估师收集的资料, 可以从委托方、产权持有单位、资产占有方、被评估单位等相关当事方内部获取, 或者直接从市场等渠道外部独立获取, 其中外部渠道主要包括活跃的交易市场、政府部门、各类专业性组织或机构、已经发布的纸质信息、已经发布的网络信息等。这些资料应当包括: (1) 项目洽谈, 包括项目洽商记录、前期调查情况记录、项目前期往来函电、记录资产评估业务约定书的草拟修改材料以及正式签订的资产评估业务约定书; (2) 客户信息, 记录调查资产评估委托人及资产占有单位或被评估单位的基本情况、被评估资产规模、主要资产状况以及本次资产评估交易行为的文件和记录; (3) 资产评估现场实施阶段收集的资料, 包括各类记录各项资产来源的资产评估汇总表和明细表、评估人员现场勘察记录、评估人员各类专项调查记录、资产产权证明文件或使用权证明文件、价格信息和市场调研记录、资产核实记录以及相关的会计记录资料。收集的资料, 可以是纸质介质, 也可以是电子介质, 影音介质等。

评估活动需要收集的资料, 有时可能不多, 就几张纸;有时可能很多, 可以用堆积如山来形容。这需要评估人员根据评估对象和评估的价值类型, 结合资产评估目的, 科学甄别, 合理取舍, 以保障资料收集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四、评估对象、价值类型和资料的收集与合理确定评估方法的总体关系

《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六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资产评估业务, 应当根据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资料收集情况等相关条件, 分析三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适用性, 恰当选择评估方法, 形成合理评估结论。”从行业准则的角度, 强调了根据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资料收集情况等相关条件, 分析资产评估方法的适用性。虽然准则只涉及了三种评估方法, 即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 没有涉及清算法, 但本质上已经说明了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资料收集与选择恰当的评估方法之间内在的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上述大量篇幅, 已经就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资料收集与评估方法的选择之间的内在关系, 进行了单项阐述。我们知道, 任何经济活动, 都不是孤立的、割裂的、相互独立的, 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 评估活动也不例外。通过资料的收集, 能够帮助资产评估师界定评估对象和范围, 判断评估活动的价值类型;通过对评估对象的了解, 能够帮助资产评估师明确需要收集的评估资料, 保证资料收集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验证或者判断价值类型的选取是否科学合理;通过对评估业务价值类型的了解, 能够帮助资产评估师明确评估对像以及需要收集资料的数量和质量, 保证评估活动的正常开展。评估活动的正常开展, 又仰仗于评估方法的选用。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 使评估方法经得起考验, 使最后得出的评估结论公允合理, 并能作为评估目的指向的交易活动的参考。一个高质量的, 符合评估目的要求的评估报告, 即评估活动的最终成果, 真是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资料收集情况, 交互作用的结果。不论评估活动涉及的范围大小, 每一评估业务都必须保证每一评估程序的完整, 不得随意删减评估程序, 所以在评估方法的选用上, 也必须充分考虑评估对象、评估项目的价值类型, 资料的收集等必不可少的程序。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编.资产评估工作底稿.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2].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编.中国资产评估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3].乔志敏, 张文新.资产评估学教程 (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4].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编.资产评估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

[5].贺湘华.资产评估中的评估对象概念新释.中国资产评估, 2003.

[6].张文珠.资产评估的对象、性质、职责范围及风险防范.中国资产评估, 2000 (3) .

2.投资项目评估复习资料 篇二

[关键词]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前言

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在积极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了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投资项目评估》就是学生学习经济管理过程中一项必备课程,它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我国传统的《投资项目评估》教学存在很多不足,对于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积极进行《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提升教学效率,对于促进人才成长及我国经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实施改革的必要性

投资过程中能够创造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即将面临的风险是《投资项目评估》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学生加强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出更加科学的投资决策,从而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1]。这也是现阶段我国加强培养投资评估人才的主要原因。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校积极进行《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首先,是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人才需要充分掌握会计、经济管理及运行等多方面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对于企业的长期运行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是企业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人才在对这门学科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评估技巧,能够帮助企业针对某一投资项目加强效益、融资方案等方面的评估。因此该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拥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阶段《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明确的教学目标

《投资项目评估》课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不仅拥有非常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这些理论知识能够被有效的应用到实践中去。应用过程中,它能够有效评估和判断企业在对某项目进行投资以后即将面临的各种风险,也能够对相关风险作出正确的决策。它的种种功能是《投资项目评估》课程实施的目的和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我国高校并没有对这一教学目标进行明确,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忽略了该门课程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2]。这充分说明我国高校教师在进行《投资项目评估》课程讲解的过程中没有树立明确而科学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我国在教学活动中,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響,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主体,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失去了自主学习和实际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同时,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同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符,不利于我国人才得到长期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主要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的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和传授,而学生作为客体只能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课堂学习气氛在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的状况下非常沉闷。学习中学生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没有充分的沟通。深奥难懂的理论知识和沉闷的课堂学习气氛导致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的上升;其次,缺乏教学案例。《投资项目评估》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各个理论都能够在企业的长期经营过程中有所体现,但是现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对教学案例的引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掌握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也就无法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内容及体系,严重影响教学效;最后,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无法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有效引导[3]。企业运行过程中对《投资项目评估》课程知识内容的应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现阶段我国高校《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师通常没有亲身实践的经历,同时还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及模式的严重影响,无法通过讲解促使学生直观感受相关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新时期,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有效利用课余时间

现阶段,我国高校针对《投资项目评估》课程的设置,每学期最多设置四十八课时的学习时间,然而《投资项目评估》课程知识体系庞大、知识内容丰富,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将大量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没有充足的时间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和理解,学生失去了深入探究课程内容的时间,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掌握本门课程的真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校《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师应顺应新课改要求,积极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在意识到本门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课余时间,通过自主搜集大量资料、掌握大量实际应用知识,从而逐渐提高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运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推荐国内外的重要书籍,还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充分阅读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和自己深入思考来有效完成作业[4]。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充分运用课余时间的基础上,增加对投资学和会计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从而丰富自身的知识面。

这样一来,课堂知识讲解的时间就能够被有效节省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利用课堂知识,增加对实践知识内容的讲解,并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促使学生针对某一投资项目及企业现状,自主进行分析,过程中应当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运用,从而有效提升实践能力。

nlc202309021422

(二)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

《投资项目评估》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传统的只重视理论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积极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投资项目评估》教学课堂当中,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5]。教师通过将案例引入课堂,能够为学生设立一个有效的学习情境,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去思考问题,经过思考来对企业投资风险等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引用以下教学情境:在充足的市场分析条件下,公司可以对某产品进行三千万件的年生产量。在生产过程中,企业能够运用三种不同的设备,小型、中型和大型设备的年产量分别为六百、一千和一千五百万件。根据这种状况,学生通过思考和知识的运用,能够设计出三种不同的方案,分别为小型设备五组、中型设备三组和大型设备两组[6]。学生在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分析以后,对三种方式进行对比,最后总结出第三种方式能够花费最小的成本,因此是最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分析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结论

《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本身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课程,新时期,人才只有在对其进行学习过程中培养起良好的实践能力,才能够不断提升学习效率,同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我国经济建设才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在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同时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敏.《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7:251-252.

[2]李保婵.基于CDIO理念的《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方式改进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1,12:195-196.

[3]张贵友,董浙云.基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投资项目评估课程的教学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0,06:42-44.

[4]韓国高.项目评估教学中混合投资项目决策分析方法的探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01:169-171.

作者简介

周玲(1981年—),女,湖北天门人,汉族,现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投资。

3.投资项目评估复习资料 篇三

1公民宪章运动是由英国哪位首相发动的?(B)A、撒切尔B、梅杰 C、布莱尔D、丘吉尔2 下列不属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目标的是(D)A、经济B、效率C、公平D、回应3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绩效评估标准的差异表现在(D)

A、经济性B、效率性 C、效益性D、公平性4 杭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在绩效考核中应用了哪一种员工与员工横向比较的方法(C)A、两两对比法B、排序比较法C、强迫分配法D、关键事件法下列不属于信息收集实际操作中面临的困境的是(D)

A、成本问题B、技术问题C、权力问题D、实施问题下列不属于早期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B)A、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B、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C、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D、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不包括(C)A、市场式政府B、参与式政府C、强制型政府D、弹性化政府8 以下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功能中,哪一项不属于内部管理功能(A)

A、凸显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B、为公共部门提供控制机制C、为公共部门提供监督机制D、为公共部门提供激励机制公共部门平衡计分卡中哪一个维度居于弱势(C)

A、顾客维度B、内部业务流程维度C、财务维度D、员工学习与成长维度10 政府绩效与结果法(GPRA)是有美国哪位总统签署的?(B)

A、肯尼迪B、克林顿C、科尔D、布什下列不属于早期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B)A、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B、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C、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D、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A)是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先驱。A、英国B、美国C、日本D、法国科学管理之父是(B)A、法约尔B、泰勒

C、玛丽•福莱特D、弗兰克•吉尔布雷斯14 绩效管理的核心活动是(D)A、绩效计划B、绩效反馈C、绩效衡量D、绩效评估15 马斯洛提出了(C)

A、X-Y理论B、双因素理论C、人类动机理论 D、三种动机理论马斯洛按照需要产生的先后,将人的需要排序为(C)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B、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D、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尊重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杭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在绩效考核中应用了哪一种员工与员工横向比较的方法(C)A、两两对比法B、排序比较法C、强迫分配法D、关键事件法(B)关注企业在财务报表上可以计算的利润,表现为成本收益计算,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手段之一。

A、效率B、效益C、绩效D、业绩23 在行政改革过程中,(D)国会于1961年批准成立“第一次临时行政调查会”。A、英国B、美国 C、澳大利亚D、日本签署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的美国总统是(A)

A、肯尼迪B、克林顿C、小布什D、奥巴马25 在英国的行政改革过程中,(A)提出了“经济行政”的指导思想和“成本效益”的指导原则。A、撒切尔夫人B、梅杰

C、布莱尔D、伊丽莎白女王(A)是指在工作现场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和工具等,并把这些情况记录下来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

A、观察法B、面谈法C、问卷调查法D、经验总结法27 公共绩效管理的核心是:(A)

A、绩效评估B、绩效指标

C、绩效指标体系D、绩效控制(C)涉及组织发展、文化建设及人员激励等内容。

A、营业目标B、财务及控制目标C、人事目标D、其他目标赫茨伯格把公司的工作条件、同事关系、监督、工资等称之为(B)

A、政策因素B、保健因素C、管理因素D、激励因素(A)在1960年首次提出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

A、舒尔茨B、孔茨C、麦格雷戈D、德鲁克

3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实施阶段的顺序是(A)A、绩效管理的试实施、建立绩效框架与顾客导向、完善沟通协调机制

B、建立绩效框架与顾客导向、完善沟通协调机制、绩效管理的试实施

C、绩效管理的试实施、建立绩效框架与顾客导向、完善沟通协调机制

D、完善沟通协调机制、绩效管理的试实施、建立绩效框架与顾客导向

3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占主导地位的需要最可能是自我实现需要的是(A)

A、企业总经理B、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 C、刑满释放人员D、流水线上的操作工33在人的行为之后存在的某种结果,会使以后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增大,这是(D)A、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B、保健理论的基本观点C、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D、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34在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4E”标准中,(A)标准是组织投入到管理项目中的资源标准。A、经济 B、效率 C、效果 D、公平35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属于(C)A、过程型激励理论B、强化型激励理论C、内容型激励理论

D、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赫茨伯格把工作成就、上级赏识、责任、个人进步等因素称之为(B)

A、保健因素B、激励因素C、管理因素D、政策因素

37(A)在行政改革过程中建立了部长管理信息系统。

A、英国B、美国 C、澳大利亚 D、新西兰38马斯洛认为,人们最先产生的需要是(B)A、社会需要B、生理需要C、安全需要D、尊重需要39期望理论是研究(D)A、需要与目标之间规律的理论B、需要与动机之间规律的理论C、行为与目标之间规律的理论D、动机与行为之间规律的理论40(C)一般以作为工作职责一部分的形式出现。A、解决问题的目标B、创新目标

C、常规目标D、个人开发目标41 20世纪60年代,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提出的理论是(C)

A、期望理论B、强化理论

C、公平理论D、行为矫正模型

42在英国的行政改革过程中,发布了《伊布斯报告》的改革措施是(C)A、雷纳评审

B、部长管理信息系统C、“下一步”行动方案D、公民宪章运动

43“非正式组织”这个概念最早由(B)提出A、泰勒B、梅奥C、麦克雷戈D、明茨伯格44公共部门的三E目标不包括(D)A、EconomicB、EfficiencyC、EffectivenessD、Equity

45公共部门绩效衡量又可以成为(C)A、绩效评估B、绩效管理C、绩效预算D、绩效监控

二、多选题

1如果将绩效划分为三个层次,那么这三个层次的绩效是(A B C)

A、个人绩效B、团体绩效C、组织绩效D、社会绩效2 对于绩效内涵的理解,学术界曾存在着两种基本观点,一是作为(C)的绩效和作为(D)的绩效

A、内容B、形式C、结果D、行为工作分析结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AB)

A、工作描述B、职位说明书C、招聘简章D、人力资源战略绩效目标制订的具体流程包括(A B C)A、拟订目标B、复审目标C、确认目标D、预算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角色包括(ABCD)A、公共部门 B、第三部门机构

C、社会公众 D、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E、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24信息按照公共部门其收集的来源可划分为(AC)。A、内部信息B、组织结构信息C、外部信息D、环境信息

25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主要指向哪几个方向(BD)7 公共部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步骤及其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步建立质量改进小组

第二步 确定谁是顾客,顾客需要什么?

第三步 和供应商协作、和顾客协作,分析顾客需要

第四步 分析自己的工作:描述、增加、减少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1).要保17 试对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信息收集的内容进行简单分类。首先,按照公共部门信息的层次划分可以分为公务员个人的信息、团队信息和部门信息;第二,按照公共部门信息收集的内容划分可以分为组织结构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绩效信息、管理运作程度信息和环境信息;第三,按照公共部门信息收集的来源划分可以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6 绩效管理试实施中实验对象的选择应遵循什么原则?(AB)A、实验规模适当B、实验对象典型C、实验过程可控以下方法属于公共部门绩效诊断方法的有?(ABC)

A、面谈法B、问卷调查法C、行为观察法D、模拟考评法8 在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一般会将绩效划分为哪两个层面(CD)

A、作为结果的绩效B、作为过程的绩效 C、组织绩效D、个人绩效9 绩效指标包括哪些要素?(ABC)A、考评要素B、考评标志C、考评标度D、考评维度标杆管理有哪几个关键步骤?(ABC)A、取得共识B、确定标准C、严格实施D、有效监督根据沟通的方向,公共部门的沟通可分为(ABC)

A、自上而下的沟通 B、自下而上的沟通C、双向沟通D、斜向沟通

21从内容上讲,对组织进行绩效诊断时,应包括哪几个方面(ABCD)

A、组织目标B、组织文化

C、组织结构D、人事制度与沟通制度 22美国学者詹姆斯.威尔逊根据行政组织投入—产出的能否测量性将行政机构划分为(ABCD)A、生产型组织B、程序型组织C、工艺型组织D、应付型组织

23期望价值理论认为,要调动职工积极性,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是(BCE)A、职工与社会的关系B、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C、个人努力与绩效的关系D、个人目标与整体目标的关系

A、投入指标

B、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指标C、遵守纪律性指标

D、政府内部管理的指标哪种理念政府治理模式认为对公共行政部门的过多限制导致公共行政部门办事效率低下(ABCD)

A、市场式政府B、参与式政府C、解制型政府D、弹性化政府

三、简答题良好而有效的绩效指标应该具备怎样的特征?

良好而有效的绩效指标应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可衡量性;第二,全面性;第三,独立性;第四,民主性;第五,一致性;第六,变动性。公共部门实施标杆管理需要进行哪些组织准备工作?

首先是标杆管理方面的准备;二是文化方面的准备;三是实施方面的准备;四是动作方面的准备;五是技术方面的准备。3 什么是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指识别、衡量以及开发个人和团队绩效,并且使这些绩效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一个持续性过程。影响公共政策效能的政治沟通的因素有哪些 就公共政策效能提高的相关性因素以及对适应性决策和政治沟通模型的分析来看,可以将影响公共政策效能的政治沟通因素归纳为三类:(1).政治主体因素 这里指的政治主体包括所有的政治参与者,如政府及官员、政党、民众参与者、专家、传播媒体、第三部门等。(2).传播渠道因素 传播渠道也即政治沟通的渠道,直接影响到政治沟通的可能性和效能,也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效能。(3).政治环境因素 政治沟通的政治环境因素可以概括为物质环境、心理环境、文化环境、舆论环境、国际环境等。

证工作人员参与分析。(2).要保证与客户协作。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信息收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困难

(1)成本问题政府部门绩效评估要求有大量客观、量化的绩效指标和数据,但实际上收集足够的数据是十分苦难的。首先就变现在统计数据需要一定的成本,尔这个成本往往是十分巨大的。(2)技术问题技术问题与成本问题结合在一起。(3)权力问题公共部门是个官僚机构,由于部门利益、既得利益获得者、官僚者、高层领导的意志等因素的影响,绩效管理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就可能大打折扣。什么是公共政策效能及其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所谓公共政策效能,即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就是指公共政策以政治沟通为主要手段,通过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政策阶段所能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公共政策效能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公共政策的经济效能。(2).公共政策的社会效能。(3).公共政策的政治效能。11 何为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

平衡计分卡(BSC)是以信息为基础,系统考虑企业业绩驱动因素,多维度平衡评价的一种新型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同时,它又是一种将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业绩驱动因素相结合,动态实施企业战略的战略管理系统。它由四个部分组成:财务方面、客户方面、内部营运方面及学习和成长方面。试简述我国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存在的问题。第一,公共部门绩效指标的客观、全面和量化程度很难把握;第二,在绩效指标体系制定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领导因素的影响;第三,把绩效指标体系设计仅仅看成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第四,绩效指标体系不统一。

息。

21试述我国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

我国的行政管理中大多数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首长权力集中,重大事情往往个人说了算。在实际中,领导的评价作为公务员考核和组织绩效评估的一个组成部分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上级的评价很少受到挑战,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容易受到上级的影响,这使得考核结果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同时,一些绩效指标缺乏量化,也为领导的主观评价创造了条件。因此,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考核方面的问题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管理方式的原因。从目前看,我国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公共部门绩效指标的客观、量化程度还不够。这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公共部门的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与企业不同,二是公共部门人员对量化的绩效指标可能存在抵触心理。(2).绩效指标体系制定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领导因素的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长期以来缺乏工作分析,没有形成所谓的“职务说明书”等正规制度。同时,公共部门官僚文化的存在使基层人员很难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工作意愿和期望,而公共部门的组织目标也是缺乏相互沟通的,往往由领导安排了算(3).把绩效指标体系设计仅仅看成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如果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组织设计绩效指标体系,就容易陷入人力资源管理的误区,将绩效管理等同于人力资源管理。(4).绩效指标体系不统一。一方面,不同部门之间的绩效指标体系还没有形成一致性。而另一方面,即使在同一部门内部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绩效指标体系。针对以上这些问题,要建立、健全我国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就需要从多方面加以改进:(1)承认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大力开展岗位分析工作。(2)适当依靠一些中介组织或者专家,对公共部门绩效

指标设计提出较为中立的意见。(3)公开制定绩效指标体系。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访谈的形式进行绩效指标设计之前的初步调查。(4)向社会公开征集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的意见。绩效管理是以顾客导向为基础的管理,尤其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社会公众的意见将成为评议的重要内容。综上所述,我国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还有待继续完善,是一个长期完善发展的过程。试分析为何绩效的涵义在公共部门中显得更为复杂?

在公共部门中,绩效的涵义更为复杂的原因在于:第一,政府的职责主要是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第二,长期以来把公务员置于为社会服务的官僚地位,忽视了公务员个人绩效衡量。试分析标杆管理、质量管理与绩效管理之间的关系。

(1)标杆管理是通过相互比较来改善本部门、本组织绩效的管理方式,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绩效,追求卓越。标杆管理不是业绩评估,但为业绩评估提供了一种手段,即相互比较。(2)全面质量管理是将企业产品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念、工作原则、运筹模式应用于政府机构之中,以顾客满意为导向,全面提高政府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即通过质量保证体系来监测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和绩效改进,以顾客满意为其重要衡量标准。(3)绩效管理是一种注重结果的管理,对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进行综合管理,通过绩效测评、监测、控制和反馈,使整个组织处于高激励、高服务质量的状态。标杆管理、质量管理与绩效管理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质量管理以质量测评和顾客满意作为绩效管理和绩效改进的衡量标准,绩效管理本身以提高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感为衡量准则,全面质量管理则提供了这套衡量标准,通过质量管理来改进服务质量和组织绩效。标杆管理则通过组织内部之间和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相互比较,以标杆比较的方式持续提高部门绩效,为管理提供了技术手段。标杆比较指向最佳实践,这种最佳时间既是绩效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也是组织长期发展所需要实现的目标。因此,标杆管理、质量管理与绩效管理之间机关存在极大的差异,但三者却能结合起来,三折的目标一致。23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特点有哪些?

其一,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向公共服务和社会责任,体现出现代公共部门的服务导向和公共责任意识。其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蕴涵了多重衡量标准,是个综合性范畴,包括多重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等。其三,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行为过程,而是一个由许多环节所组成的综合过程。其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还是有着不同之处。

24试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与企业组织绩效管理的差异。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信息收集的作用

(1)公共部门实施绩效管理之前,收集相关方面的信息能够了解该部门实施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公共部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全面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可以掌握绩效管理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工作和服务状况,使个人和组织围绕整体目标展开工作。(3)在一个周期内,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有一个最终的阶段,在这个最终阶段,通过信息收集可以帮助管理者和政府雇员全面了解自己的绩效情况、奖惩情况。26 简述公共部门激励机制的构成.(1)人——事匹配系统(2)目标系统(3)奖惩系统(4)公平系统(5)授权系统信息收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哪些困境? 第一,成本问题;第二,技术问题;第三,权力问题。28 什么是公共政策效能及其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所谓公共政策效能,即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就是指公共政策以政治沟通为主要手段,通过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政策阶段所能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公共政策效能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公共政策的经济效能。(2).公共政策的社会效能。(3).公共政策的政治效能。

29试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监督控制工程以及影响其监督控制的因素

监督,是组织机构观察其运作情况,使组织机构运作保持相对上下沟通顺畅、能够完成预期的目标,并防止出现腐败、人浮于事等现象。控制,可以定义为“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一般情况下,监督控制过程可概括为:(1)建立标准(2)

衡量(3)比较(4)采取行动通过对公共部门监督控制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整个监督控制机制都以组织的最佳实践、预期目标实现为导向。而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监督的因素有:(1)确定科学合理的标准(2)管理人员的素质(3)组织机构的制度支持 30 简述影响公共部门激励机制的因素.第一,对公共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人员过分严格约束,会限制他们发展其组织的积极性和能力。第二,公共部门中相对紊乱而且不连续的决策过程,使经理和雇员的使命感和他们对自身影响力的认识会受到冲击。第三,许多公共组织是相对复杂的,并且具有约束性的结构,包括对激励手段的限制。第四,个人和组织目标不明确;雇员对自己在组织当中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未来的期望不稳定;社会团体和工作团体当中缺乏凝聚力——所有这些都是前面提到过的问题的后果。

简述影响绩效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概要:影响绩效管理的因素包括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制度因素。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市场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组织因素主要包括组织变革和管理观念;制度因素主要包括工作职务分析制度、绩效评估制度、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估结果体系。32 试论述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激励机制.第一,内部激励机制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激励机制。第二,一些成功的非营利组织建立了健全的激励制度,以防范资金滥用、服务态度差等问题,并具有一定的自主权。34 对公共部门当前绩效的正确认识需要注意哪些因素? 首先,部门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态度和自我评估的素质影响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开发,并影响到该公共部门对当前绩效情况能否形成正确的认识。其次,公共部门的高层领导对绩效管理开发起决定性作用;第三,组织内的民主氛围和民主程度会影响到对公共部门当前绩效情况的了解;同时,公共部门要形成对当前绩效状况的正确认识,也需要使用恰当的操作方法和技术手段。

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一般认为,设置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通用标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公平性原则(4).“硬”指标与“软”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40 什么是政府全面质量管理(TQM)及其思想内涵 所谓政府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将企业产品生产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念、工作原则、运筹模式应用于这个机构之中,以顾客满意为导向,全面提高政府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公共部门中,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质量第一(2)顾客服务(3)事前预防(4)普遍受益

“SMART”原则的具体涵义是什么?

“SMART”原则来源于企业绩效指标设计,其具体内涵是: S代表的是Specific,是指绩效指标要切中特定的工作目标,适度细化,并且随着情景变化而发生变化。M代表的是Measurable,是指绩效指标或者数量化的或者是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信息是可以获得的。A代表Attainable,是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是可以实现的,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飞目标。R代表Realistic,是指绩效指标应该与工作高度相关,是实实在在是,是可以证明好观察得到的,而非假设的。T代表Time-Bround,是指在绩效指标中要使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即要设定完成这些指标的期限,这是关注效率的一种表现。44 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存在的技术困境。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存在的技术困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政府提供的许多公共产品具有不可测量性和不可计算性一方面,由于政府公共管理属性的多元化和政府管理目标的复杂化,而且它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导致了政府目标比较的抽象性、笼统和难以量化的。另一方面,政府产出具有垄断性、非盈利性和不可分割性的特点,这种非商品性决定了其进入市场交易体系后很难形成反映生产机会成本的货币价格。

(2)政府部门绩效数据收集困难政府部门绩效评估要求有大量客观、量化的绩效指标和数据,但实际上收集足够的数据是十分困难的。首先,统计数据需要一定的成本,而且这个成本往往是十分巨大的。其次,项目实施效果的显现有一定的滞后性,有些项目需要经过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见效,因此无法在计划或五年规划中体现。第三,对于跨部门工作任务的绩效结果数据收集困难,因为很难划分清楚结果的产生是基于哪一部门的行为,再加上政府内部各部门在职能划分上的交叉或重叠及由此引起的责任归属不清,使得使政府工作的成效难以通过一套指标来加以衡量和判断。45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巴纳德把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归纳为三点:(1)促进信息传递的功能,可以沟通不便由正式组织的正式渠道沟通的信息和意见。它能缩短人们的心理距离,有助于主管人员了解真实情况,从而做出合乎实际的抉择;(2)能够影响和激发成员为整体服务的愿望,增强组织的凝聚力;(3)正式组织可以借助于非正式组织的互动关系,避免正式组织控制过多过滥,有利于保持个人的尊严。但如果引导得不好,非正式组织会对正式组织产生消极影响,妨碍正式组织功能的发挥,导致组织的僵化和衰退。

试分析标杆管理、质量管理与绩效管理之间的关系。(1)标杆管理是通过相互比较来改善本部门、本组织绩效的管理方式,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绩效,追求卓越。标杆管理不是业绩评估,但为业绩评估提供了一种手段,即

相互比较。(2)全面质量管理是将企业产品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念、工作原则、运筹模式应用于政府机构之中,以顾客满意为导向,全面提高政府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即通过质量保证体系来监测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和绩效改进,以顾客满意为其重要衡量标准。(3)绩效管理是一种注重结果的管理,对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进行综合管理,通过绩效测评、监测、控制和反馈,使整个组织处于高激励、高服务质量的状态。标杆管理、质量管理与绩效管理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质量管理以质量测评和顾客满意作为绩效管理和绩效改进的衡量标准,绩效管理本身以提高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感为衡量准则,全面质量管理则提供了这套衡量标准,通过质量管理来改进服务质量和组织绩效。标杆管理则通过组织内部之间和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相互比较,以标杆比较的方式持续提高部门绩效,为管理提供了技术手段。标杆比较指向最佳实践,这种最佳时间既是绩效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也是组织长期发展所需要实现的目标。因此,标杆管理、质量管理与绩效管理之间机关存在极大的差异,但三者却能结合起来,三折的目标一致。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存在的困境及解除困境的路径探析

(一)绩效评估存在的困境分析 1.政府绩效评估的技术困境 2.评估对象的“策略性”行为 3.受到官僚主义的抵抗

(二)解除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困境的路径探析(1)管理者要成为组织绩效的中心(2)高层的支持与承诺(3)制定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4)绩效衡量对组织要有意义(5)利用绩效规划和衡量体系使管理者负责任(6)意识到绩效的重要,并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7)要连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绩效改进的机会

49何为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平衡计分卡(BSC)是以信息为基础,系统考虑企业业绩驱动因素,多维度平衡评价的一种新型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同时,它又是一种将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业绩驱动因素相结合,动态实施企业战略的战略管理系统。它由四个部分组成:财务方面、客户方面、内部营运方面及学习和成长方面。

公共部门平衡计分卡的特点有哪些?

(1)公共部门的平衡计分卡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正、提供公共服务为最高宗旨,其改善绩效的最终目的仍在于公共部门的最高使命。(2)公共部门平衡计分卡实施的核心仍然是战略,围绕绩效管理和公共部门管理的战略实施平衡计分卡。(3)提升了顾客维度,充分体现了公共部门服务行政的特点,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效率、服务理念的推广奠定了基础。(4)财务维度居于弱势,平衡计分卡显得不完整。(5)作为使命导向型组织,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有效进行有赖于公务员的技能、奉献精神、合作

态度和服务观念。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功能

第一,从绩效评估在绩效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角度来看绩效评估的功能,体现为绩效评估对绩效管理具有基础性作用。(1)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绩效评估凸显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第二,从绩效评估对公共部门自身管理及组织目标实现的角度看,绩效评估具有以下几种功能。(1)绩效评估为公共部门管理提供了控制机制(2)绩效评估为公共部门管理提供了监督机制(3)绩效评估为公共部门管理提供了激励机制 53 简述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

答案概要:(1)管理对象不同。绩效管理以绩效(物)为管理对象,围绕与绩效有关的工作事项进行管理,对人的管理是因为人的因素影响到绩效;而人力资源管理以人力(人)为管理对象,强调人才的有效使用和开发创新。(2)管理环境不同。绩效管理在更广泛意义上强调以外部市场需求和顾客满意作为衡量绩效的标准,是一种市场化管理,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来管理外部环境,同时结合市场环境变化制定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计划;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内部的管理,根据组织目标制定人力资源引进、考核、开发等工作计划,在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与组织目标、个人目标之间关系调整方面负有直接责任,它不仅关系到组织的绩效和服务,也关系到组织的生存。(3)战略地位不同。绩效管理从战略高度对人、事、物的全流程进行有效管理,是组织战略管理的一方面。绩效管理作为组织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组织从全局考虑组织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人力资源管理是根据组织目标对人力资源的有效使用进行综合管理,从范围上讲,并没有绩效管理那么广泛。名词解释:顾客质量保证

“顾客质量保证”:即创设顾客服务的保障和标准以及组织在无法满足这些标准时的申诉体制和救济手段,并创设顾客委员会、理事会和服务协议来对满足这些标准负责。8 名词解释: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是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各国政府面对财政困境和社会对政府提供服务需求的扩大所实行的政府改革运动。包括撒切尔夫人实行的英国行政改革、美国“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的行政改革、新西兰的行政改革、澳大利亚“竞争、绩效、透明”的行政改革和韩国的亲切服务运动等。这场涉及西方大多数主要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无一例外地都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强调顾客导向以及提倡服务质量的提高。14名词解释:条块分割

条块分割指我国在政治经济等许多领域内长期实行的按

照行政区域分成块块管理与按照中央到地方的不同部门内部上下层次系统分成条条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19 名词解释:个人绩效

个人绩效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个人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结果和产出,即完成了多少任务,与工作目标相挂钩;二是指“为一套与组织或组织单位的目标相关联的行为,而组织或组织单位则构成了个人的工作环境”。38 名词解释:职能分离

所谓职能分离(uncoupling),就是将决策与规则角色和服务提供与服从决策进行分离,即掌舵者与划桨者分离。39 名词解释:“政府再造”运动

所谓“政府再造”运动就是把私营部门的一些管理方法与经验应用到政府与其他公共部门,以谋求提高效率与服务质量以及改善公众对政府与其他公共部门的信任度。42 名词解释:标杆管理

所谓标杆管理,就是通过相互比较来改善本部门、本组织绩效的管理方式,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评估、比较的过程,以改进工作程序并取得更高的绩效,即是一个认识和引进最佳实践,以提高绩效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绩效,追求卓越。

名词解释:绩效框架

绩效框架,亦即绩效合同或者说是绩效协议。绩效框架是一种职能分离的元工具,将具有明显不同使命的划桨职能分属不同的组织,并用书面协议规定这些组织的目标、预期结果、绩效后果及管理灵活性。因此,绩效框架也被称为“灵活绩效框架”。16 什么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对广义的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以及公共企业等特定的社会组织在履行公共责任过程中,在讲求内部管理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时间与效益、经济因素与伦理政治因素的基础上,获得的公共产出进行评审。15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概念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就是在全球化发展和政府财政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公共部门主动吸纳企业绩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强调顾客导向、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等新思路和新方法。18 绩效衡量的概念

绩效衡量是指为了进行绩效评估,管理者必须设计一套足以衡量组织目标实现的指标系统,作为衡量组织绩效的标尺以供比较,即我们经常所讲的“绩效指标体系”。36 绩效评估的概念

绩效评估是一个组织试图达到某种目标,如何达成以及是否达成目标的系统化过程。37 非政府组织(NGO)的概念

NGO是一种非营利性实体,其成员为一个或多个国家的公民或公民协会,他们的行为由成员的集体意志所决定,以满足一个或多个与该NGO合作的团体成员之需。

四、论述题磐安县尖山镇机关效能建设的实践对乡镇效能建设有何启示?

磐安县尖山镇机关效能建设的实践对乡镇效能建设有以下启示:

第一,应理顺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 第二,应抓重点领域,以点带面提高乡镇机关的整体效能 第三,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乡镇干部整体素质 第四,应加强制度建设,着力于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第五,应深化政务公开,推行“阳光政府” 第六,应完善效能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合力 第七,应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深化政府绩效评估 2 在公共部门绩效考核中,360度绩效评估方法存在哪些局限性?

360度绩效评估方法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有以下两点局限性:

第一,长期形成的公务员文化使得即使在匿名评估中,公务员也不会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公共部门的权力体制、官僚集团和部门利益等特殊因素,也会制约360度绩效评估发挥正常作用。

第二,360度绩效评估要求组织中的人员具有知识型的特征,及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去,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和获得较高的成就感。公务员显然并不具有这样的特征。3 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问题组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非营利而营利”的尴尬。由于非营利组织可以收取一定数额的服务费,且标准自定,导致一些非营利组织实际上在进行营利活动。

第二,“制度工具”困扰。许多非营利组织承担着原本由政府部门履行的公共服务职能,一味依附政府、以满足政府和党的需要为目的,失去了使用公共资金承担公共职能、服务社会的优势。

第三,资金问题。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资金有限,难以有效开展工作。

第四,公益事业公益性的缺失。我国公益性组织中很多并非是为真正的弱势群体服务的,而是为中间群体和优势群体服务的。

4.专利技术评估资料 篇四

应提交的资料(技术已实施)

一、委托方及资产占有方的身份证件(单位营业执照证件或个人身份证)

二、委托方及资产占有方的公司简介或个人简历

三、技术总结报告(包括开发历史、参加人员及开发费用情况等)

四、技术过去的转让和评估情况,包括:转让地区、转让方式、转让价格、评估时间、评估价值

五、专利申请全套资料:专利证书、专利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

六、专利技术项目以前的详细生产销售情况,包括产销量和各项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七、重要的销售合同及销售网络情况

八、专利技术的技术检测报告和技术鉴定报告

九、该项专利技术产品简介

十、有关政府批文

十一、如为转让技术,卖方承诺的保证、赔偿及其他附加条件

十二、近三年财务报表

十三、评估必须的其它资料

5.投资项目评估复习资料 篇五

当前, 伴随我国电信行业发展进入“稳定增长期 (周晴等, 2009) ”, 新技术和新业务不断涌现, 运营商面临着更大范围内的激烈市场竞争, 对于投资管理的“精细化”要求相应提高, 从而进一步凸显了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重要价值。基于以上考虑, 本文尝试对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 同时归纳各运营商的相关实践进展情况, 以期通过分析理论的发展趋势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为相关研究和实践部门提供参考。

1 研究现状与趋势

作为项目闭环管理中不可获取的组成部分, 项目后评估正在逐渐成为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 特别是其在企业中的应用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 (周光中, 朱卫东, 2006) ;然而具体到通信企业投资项目, 目前针对性的理论研究仍处于引入和探索阶段, 已有文献多表现为对实践案例的经验总结, 尚未见到从理论层面对其内涵、价值、方法和规律等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总体上看, 已有研究对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的探讨大致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

1.1 对于后评估概念和价值的研究

对于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的内涵应用价值, 已有文献基本沿用了常规后评估理论的观点, 认为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指对已完成的通信投资 (或规划) 项目的目标、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等进行的系统的客观分析 (姜伟新, 张三力, 2001) ;一方面通过回顾和梳理通信投资活动, 分析预期投资目标是否实现, 投资或规划是否合理有效, 投资是否取得了预期效益;另一方面则通过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找出投资成败的原因;同时通过有效的评估结果反馈机制, 为未来的投资决策和项目管理提出改进建议 (孙海燕, 2009) 。已有研究认为, 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的价值至少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 通过后评估可以帮助企业梳理投资和项目管理过程, 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进行诊断, 促进项目运营状态的健康化;其次, 利用项目后评估回顾和总结项目管理的经验教训, 发现项目决策与管理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第三, 通过反馈投资决策管理中的有效信息, 项目投资后评估为通信运营企业调整和完善相关方针、政策和管理程序提供依据, 从而有利于通信企业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化 (翟丽丽, 2004) ;另外, 通过对比总结, 分析投资项目的预期目标、效益指标等是否实现, 项目后评估还可以帮助通信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网络利用率、推广新技术和新业务等 (刘静, 2006) 。

1.2 对于投资项目后评估定位的讨论

整体看, 已有研究对于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定位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演进过程, 且目前仍存在不同观点。较早的研究多借用公共政策和金融领域的观点, 认为投资项目后评估是出资者 (通信企业或国有资产监管部门) 为保证国有资产在通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的保值和增值而进行的监管活动, 其目的是从财务和效益等方面对通信投资的进行评价、约束和控制 (李磊, 2005) ;而随着《指南》的实施和企业对于投资后评估价值的逐步认可, 目前投资后评估工作更多的成为了通信运营企业的自发行为, 对于后评估的定位则有两种主要观点, 一种认为投资后评估应主要是为了发现和解决项目决策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而进行的, 其关注的重点应是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 提出可操作的改建策略和建议, 强调“对症下药 (王莉, 2008) ”;另一种观点则强调投资后评估的常态化, 认为作为通信投资闭环管理的组成部分, 后评估的目标在于积累投资信息, 规范管理流程, 提供绩效考核依据等 (饶柳, 王力, 2009) 。

1.3 对于投资后评估指标和方法的研究

指标和方法是目前相关领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已有研究围绕各类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的内容、指标、方法、程序等提出了不同的思路;具体而言, 对于后评估内容和指标的研究的主要观点包括:其一, 由于通信投资项目涉及内容复杂、专业差异较大, 部分研究认为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通信投资项目设计不同的指标, 从而构成一套系统化的后评估指标体系;其二, 另有研究针对特定的通信投资项目特点, 如房屋土建项目、GSM工程、规划项目等, 引入了层次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创新方法, 进行了具体的指标设计探索 (邱钧, 2008;韩露, 任定君, 2009) ;其三, 对于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认为通信投资后评估指标体系应具备层次话、操作性等特点, 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指标体系的观点 (曾令彤, 2009) , 也得到了大部分研究的认同。

另一方面, 对于投资项目后评估方法的研究则尚处于探索和引入阶段, 多体现为对金融领域投资项目后评估方法的应用尝试, 具体如逻辑框架法、成功度法、对比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的使用案例 (孙海燕, 2009) ;同时, 由于目前通信企业的投资项目后评估工作主要为企业自发开展, 部分研究还对后评估的工作流程、评估主体等进行了研究, 对各个责任主体的分工进行了讨论 (周倩, 2006) 。

1.4 对于投资后评估实施中关键要素的分析

除上述三个方面研究以外, 已有研究还在总结后评估工作实践的基础上, 讨论了影响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实施的其他要素, 体现在: (1) 对于后评估相应的知识管理体系 (信息化平台) 的建设的分析, 如周倩 (2006) 对于投资决策和管理信息的收集方式的设计, 认为基础信息的缺乏是目前制约通信投资后评估工作的最大瓶颈; (2) 对于投资后评估结论应用空间的讨论, 如饶柳 (2007) 认为后评估不应是一项孤立的工作, 其核心价值在于为投资决策、网络建设提供支撑, 因此需要加强后评估成果的分享和应用机制。

2 实践进展与问题

2.1 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的实践历程

现代意义上的项目后评估发轫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 主要是罗斯福新政期间为加强政府对重大的社会投资计划项目进行监管而制定的, 在其后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浪潮中, 英、法、澳等西方国家大都引入了项目后评估政策;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在随后开展的对其投资项目的后评估工作, 则又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项目后评估的应用范围。目前, 项目后评估的理论和方法正在不断完善, 评估内容和对象逐渐增多, 已经成为评估业务部门工作质量和效果, 以及内外部监督的重要工具 (李磊, 2005) 。相对而言, 我国的项目后评估工作起步较晚, 但在近年来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周倩, 2006) ”, 一方面各投资主体积极参与, 自1988年以来先后有国家计委、审计署、交通部等组织投资项目后评估;同时由于我国相对特殊的社会经济体制, 一些自有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央企, 如通信、电力等也相继开展了各类投资建设项目的后评估工作 (韩笑, 2008) 。

具体而言, 2004年广东移动公司在通信领域率先开展了投资项目后评估的试点及推广工作, 共涉及20个地市、五大专业网的五十个项目 (李磊, 2005) ;随着2005年国资委《指南》的颁布实施, 各大运营商相继建立了各自的投资后评估体系, 后评估已成为通信运营企业的常态化工作。以中国移动为例, 集团公司在2005年发布了《关于中国移动投资后评估的指导意见》, 确定了包括两个层次、涉及五大专业网、三大品牌的年度投资后评估框架, 随后开展了试点项目后评估工作, 并于2006年形成了第一批后评估报告;之后, 中国移动的项目后评估对象范围不断扩展, 2007开展了规划后评估工作, 2009年后评估开始在省公司层面成为常态化工作, 2010年则共完成17个省份的总体投资和专题投资后评估工作, 并颁布了新的《中国移动投资及项目后评估工作指导意见》, 对后评估工作的主体责任、内容划分和流程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2.2 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的实践现状

总体上看, 自2005年《指南》颁布实施以来, 各大通信运营企业已经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投资后评估体系 (韩笑, 2008) , 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 评估内容上看, 基于通信网络的复杂性和我国运营商的结构特点, 目前各大运营商多建立了分层级、分专业的投资后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 从集团公司到省级公司逐步完善 (王莉, 2008) 。如中国移动建立了包括总体投资后评估和项目投资后评估两大层级的后评估体系, 总体投资后评估主要从整体上考察各专业、品牌、地域的投资情况, 而项目后评估则主要针对业务网项目、新技术新业务项目、支撑网项目、传输网项目、房屋土建项目等五大专业进行考察 (2010年调整了评估对象, 加入了包括TD建设、城域数据网、灾后重建等热点项目) , 从项目的目标、过程、效益、影响、持续性等方面进行对其进行后评估, 评估周期一般以年度为单位。

其次, 从后评估的实施主体方面, 各运营商主要采用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 (主要为规划设计院、咨询公司和高校相关研究机构) 的方式开展后评估工作;以中国电信为例, 其后评估工作一般由省公司计划建设部门 (或审计部门) 牵头成立, 由维护使用部门、财务部门、设计单位和第三方评价部门共同组成后评估项目组, 通过对评估周期内的相关投资项目进行调研、分析和整理, 形成后评估报告及相应的整改建议。

2.3 现阶段后评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整体上看, 投资项目后评估作为改进投资效益、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 (李辉, 2006) , 已越来越受到通信运营企业的重视, 也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目前通信企业的投资项目后评估与常规后评估的基础框架类似 (张燕, 2008) , 但由于通信建设项目自身的特点, 在后评估实践中往往遇到一些带有行业特征的问题和困难, 制约了后评估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至少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 后评估基础信息缺乏, 数据收集困难。后评估是对已完成项目的总结和评价, 需要建立在投资项目从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案、竣工验收到投产运行的大量历史数据基础上;由于目前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许多投资项目对于前期决策的效率性要求较高,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可行性研究在范围和深度上较为欠缺, 从而制约了后评估工作在偏差分析方面的效果;另外, 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 如人员调动、部门利益等, 往往给后评估的调研和数据收集等带来难度, 使后评估难以有效的追溯项目信息。

其二, 后评估框架和指标的针对性欠缺。目前通信企业的后评估, 基本沿用了政府和金融领域的评估框架和方法, 对通信企业和项目自身特点的结合不足, 往往无法发现相关投资和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李辉, 2006) ;同时, 由于通信运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加之新技术和新业务的不断涌现, 固化的评估框架往往难以适应具体项目的后评估需求 (彭若弘等, 2007) , 也在现阶段的评估实践中逐步凸显。

第三, 评估结果利用单一, 反馈机制有待健全。作为投资项目管理的组成部分, 后评估并非目的而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只有当后评估提供的有效信息充分运用到企业的决策与管理中时, 后评估的真正价值才能得到体现;目前开展的后评估工作, 整体上偏重信息的梳理和现状的回顾, 一方面主动发现问题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则由于评估结果的量化程度不足 (彭若弘等, 2007) , 其动态监控作用也难以实现。

3 结语

以上本文主要梳理了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现状。整体上看, 相对于目前已普遍开展的通信企业后评估实践, 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较为滞后, 尚未形成针对性、系统化和有指导性的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理论体系;同时, 相关领域的后评估实践亦仍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在评估信息收集、评估内容针对性和评估结果使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鉴于此, 未来应考虑至少从如下方面加强对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的理论探索, 以期更好的服务于相关领域的实践工作:首先, 细化对各类通信投资项目特点的研究, 提高评估内容和指标的量化程度;其次, 进一步关注已有后评估框架、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尝试构建符合通信投资管理特点的后评估方法体系;第三, 在逐步规范项目管理流程的基础上, 关注通信企业后评估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模式, 从信息管理、制度建设和人员配置等方面为后评估工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6.如何评估连锁企业的投资价值 篇六

但如果仅从企业“连锁”这一维度上分析,具备投资价值的连锁企业通常具备如下品质:

从行业的角度看

具备抗经济周期性,即该行业的发展与繁荣不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与经济周期相关度不高:在繁荣时期,该行业能蓬勃发展,在萧条时期,该行业更能够稳定前行。也就是说,行业的发展来自自身内在价值的驱动,而非受宏观环境的影响。

具备抗通胀性,即行业内企业能够对其售卖的产品或服务提价。需要注意的是,该类提价不是因为需要传导成本上涨压力而进行的被动提价,而是基于消费偏好、供给需求而进行的主动提价,该类提价不以缩减企业的产量或规模为代价。

一般情况下,具备上述两大品质的行业也就是拥有“消费垄断权”的行业,例如餐饮、零售、教育、医疗健康等连锁企业。

从企业维度看

连锁企业总部具有非常强的控制力。这种控制力通过两种情况体现:一种是,连锁企业对其上游供应商具有很强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例如连锁企业可以从其供应商获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产品进货价格或者是在产品销售完成后才给供应商付款,将占款压力转移给上游;另一种情况是,连锁企业输出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中的差异化明显,即能够提供“人无我有”或“人有我优”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对下游加盟商的控制力。

无论是“产品”连锁还是“服务”连锁,标准化程度高,均具备可复制性,而可复制性是决定连锁企业能否持续稳定增长、未来收入是否可预测的关键因素。

从财务指标的角度看

主要有如下几点来衡量连锁企业是否具备投资价值:

净利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通常在15%以上;

7.土地评估所需资料 篇七

1、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证;

2、财务报表,验资报告或年检登记表(股权结构有变更的提供变更协议或股权说明);

3、企业简介,项目简介(房地产开发地块包括楼盘规模、档次、主力户型、销售定价等;工业、其它地块包括规模、布局、用途等),☆贷款情况说明(贷款用途、期限、还款来源等);

4、国有土地使用证(若总证涉及土地分割的还需要提供分割测绘资料),红线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规划审批单,规划要点; ☆

5、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供地协议书以及土地出让金(或地价款)、契税付款凭证;若是转让获得的,则需提供转让合同及付款票据;若是改制获得的,则需提供改制文件及产权交割书;

6、若地块尚未完成征收补偿,则需提供摸底明细(户数、栋数、结构、面积、人口数等)或补偿概算书;

7、若地块已进行开发,则需提供已投入成本资料;

8、视项目进度,需提供施工总平面图、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

9、若土地上有未办房产证的房屋,需提供一份声明书; ☆

8.资产评估复习题 篇八

复习题

(课程代码

242238)

一、名词解释

1、资产评估:指专业评估机构和人员根据特定目的,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和公正的准则,按照法定的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方法,对资产的现时价格进行评定和估算。

2、公允市场价值:是指资产在评估基准日公开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它是在买卖双方地位平等,双方充分、合理地拥有全部相关信息,并且双方都是理智的经济人的情况下自愿成交价格。

3、重置价值:是指在现时的市场条件和技术条件下,获得与被评估资产同等功能的处于在用状态下的资产所需消耗的成本。

4、固定资产:是指供长期使用,反复参加生产过程后仍保持其原实物形态的资产,如房屋、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应具备两个条件:(1)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2)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

5、土地人格评估的收益现值法:又称收益还原法,是指在求取待评土地人格时,通过预测土地未来所能产生的预期收益,以一定的还原利率(资本化率)将预期收益折算为现值勤之和,作为被估土地人格的方法。

6、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肱独立实体,对生产经营与服务能持续发挥作用并能带来经济利益的一切经济资源,是一个与有形资产相对应的概念。

7、资产的内在价值:是指资产预期创造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它是给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数量、时间和风险的情况下,投资者愿意支付的价值。

8、成本法:从现时条件下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中扣减各项价值损耗,来确定资产价值的方法,其理论基础是生产费用价值论。

9、资产的功能性损耗:是无形损耗的一种,是指由于技术进步,被评估资产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技术先进的资产相比,因功能陈旧而引起的贬值。

10、经济性损耗:指由于资产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宏观经济衰退、产业政策调整、环保政策调整等,而导致的资产贬值。

11、收益法:指依据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经折现或资本化处理来估测资产价值的方法,其理论基础是效用价值理论。

12、市场法:通过比较被评估资产与可参照交易资产的异同,并据此对可参照交易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

13、实体性损耗:又叫有形损耗,它是由于使用磨损和自然损耗所造成的。

14、设备成新率:反映评估对象现行价值与其全新状态重置成本的比率,也可理解为设备现时状态与设备全新状态的比率。成新率=1-实体性损耗率。

15、资产评估报告:资产评估机构按照资产评估工作制度有关规定,在完成评估工作后向委托方和有关方面提交的说明评估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报告。

16、企业价值评估:又称企业整体资产评估,是对企业法人单位或其它具有独立获利能力的经济实体的持续获利能力的平地估算。

17、基准地价修正法:是指利用当地政府制定的基准地价作为参照,将被评估土地的区域条件和个别条件与所在区域的平均条件相比较,进行修正,从而求得待评估地块公平市价的一种方法。

18、土地残余法:是在房地合一产生净收益中,扣除属于建筑物的净收益,得到归属于土地的净收益,再用土地资本化率进行资本化,从而确定土地价值的方法。

二、问答题

1.市场经济中,资产评估的功能有哪些?

要点:资产评估功能是指资产评估这一特定经济行为自身应有的内在功能和效用。概括地讲,资产评估具有以下功能。

(1)为资产业务提供价值尺度。资产评估通过对资产的现时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为各项资产业务提供公正的价值尺度。这是资产评估最基本的功能。

(2)界定与维护各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资产评估具有公正地界定与资产有关的各方,如不同所有者、占有使用者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份额及其价值量的作用,从而可以维护各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

(3)优化资源配置。首先,资产评估是生产要素、产权进入市场的必要条件。科学规范的资产评估,能保证资产市场、产权市场的有序运行,可以为资产和产权的配置提供正确信号,从而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其次,由于一项资产业务的进行往往具有多种途径,因此在资产评估中,按最优使用原则对资产的价格进行估算,有利于资产的优化配置和流动。

(4)促进企业帐实相符,足额补偿和资产完整。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资产的重置成本与历史成本的差额随通货膨胀率的增长而急剧扩大,这将导致按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提取的折旧明显过低,会造成企业更新改造资金过少、企业盈利虚增和财政收入虚假。这时进行资产重估,可以克服上述问题。此外,通过资产评估还可以明晰企业自创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价值、商标和商誉的价值,使企业的全部资产在账簿上得到反映。

(5)在促进对外开放的同时,维护国家权益。资产评估机构在中外合资、合作的过程中提供符合国际专业水平的评估服务既是吸引外资流入的基础工作,又是维护国家民族权益的重要技术保障。

(6)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促进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在国有企业产权变动的过程中,合理定价是关键。而转让定价的基础是企业的评估价值。因此,公平、客观的资产评估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促进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的基础。

2.简述资产评估中确认评估对象的标准?

要点:资产评估中确认资产的标准主要有:

(1)现实性。现实性表明经济资源在评估时点已经存在,是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结果,并且在评估时点仍然存在。

(2)控制性。指以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对经济资源的控制权来定义被评估资产的边界,而不论资产是其用自有资金投资购建,还是负债购建,或是租入。

(3)有效性。有效性一是表明已无实际资产对应的待摊费用等不能列作被估资产;二是表明无论是否是劳动产品,只要有效用即可作为被估资产。

(4)稀缺性。稀缺性表明要获得具有稀缺性经济资源的控制权就必须付出代价。也正因为此,经济资源才成为资产。

(5)合法性。指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控制的经济资源具有合法性,受到法律保护,即非法经济资源不能被确认为资产。

3.资产评估对象可以依据哪些标准进行分类?

要点:资产评估对象可以依据下列标准进行分类:

(1)按资产评估目的和被评估资产是否具有综合获利能力分类,可以分为单项资产和整体资产。

(2)根据被评估资产的存在形态分类,全部资产要素可分为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

(3)根据资产的法律意义分类,全部资产要素可以分为不动产、动产和合法权利。

(4)根据被评估资产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是否持续使用,全部资产要素可分为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

(5)根据被评估资产能否独立存在分类,全部资产要素可以分为可确指的资产与不可确指的资产。

(6)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与被估资产的工程技术特点分类,可以把全部资产要素分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

4.简述市场法评估机器设备的步骤。

要点:市场法评估的基本步骤

(1)对评估对象进行鉴定,获取评估对象的基本资料。

要了解的基本资料有:设备的规格型号、制造厂家、出厂日期、服役年龄、安装情况、随机附件以及设备的实体状态,等等。(课本中列举的主要是比较因素中的6个个别因素)

(2)进行市场调查,选取市场参照物。

在选择市场参照物时,应注意参照物的时间性、地域性、可比性。

①时间性要求:参照物的交易时间尽可能接近评估基准日;

②地域性要求:参照物尽可能与评估对象在同一地区;

③可比性要求:参照物尽可能与评估对象在实体状态方面比较接近。

(3)因素比较。

评估人员要对影响价值的因素(如:实体状态、交易时间、交易地点、交易背景

等)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差异调整量。

(4)计算评估值。

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参照物的市场交易价格进行修正,确定评估值。

5.机器设备评估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要点:机器设备评估时应注意:

(1)在进行机器设备评估时,收益法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通常采用成本法和市场法。

(2)对于整体性机器设备的价值分析应注意资产之间的有机联系对价值的影响,整体的价值不仅仅时单台设备的简单相加。

(3)一部分机器设备属于动产,可以移动使用。一部分属于不动产或介于动产和不动产之间的固置物,它们需要永久的或在一段时间内以某种方式安装在土地或建筑物上,移动这些资产将可能导致机器设备的部分损失或完全失效。

(4)影响机器设备磨损的因素很多,设备的磨损失效规律不易确定,个体差异较大。确定贬值往往需要逐台对设备实体状态进行调查、鉴定。

(5)设备的贬值因素比较复杂,除实体性贬值外,往往还存在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

6.简述无形资产的价值特点与功能特性?

要点:无形资产的价值有其自身的特点:

(1)无形资产的成本是由个别生产者在个别劳动中所耗费的实际劳动时间来计量的,因此比有形资产的计量更复杂、困难,甚至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或不准确性。

(2)无形资产的价值主要以效用、以其获利能力为基础,而有形资产的价值较多地以生产费用为基础。

无形资产的功能特性有:

(1)附着性。附着性是指无形资产往往附着于有形资产而发挥其固有功能。

(2)共益性。共益性是指无形资产可以作为共同财富,由不同的主体同时共享。

(3)累积性。累积性是指无形资产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往往是建立在一系列其他成果的基础之上,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特定的作用。

(4)替代性。替代性是指一种技术取代另一种技术,其特征是替代和更新。

7.鉴定无形资产的目的是什么?

要点:鉴定无形资产的目的在于:

(1)确认无形资产的存在。主要是验证无形资产来源是否合法,产权是否明确,经济行为是否合法、有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核实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

②鉴定无形资产的应用能力。

③确定无形资产的归属是否为委托者所拥有。

(2)鉴别无形资产的种类。主要是确定无形资产的种类、具体名称、存在形式。

(3)确定无形资产有效期限。某项专利权,如超过法律保护期限,就不能作为专利权评估。

8.如果采用市场法评估无形资产,评估人员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要点:在运用市场法评估无形资产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1)具有合理比较基础的类似无形资产。所谓具有合理比较基础的类似无形资产是指至少与被评估无形资产形式相似、功能相似、载体相似,以及交易条件相似。

(2)除收集类似的无形资产交易的市场信息外,还需收集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以往交易信息。收集类似的无形资产交易的市场信息是为横向比较提供依据,而收集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以往交易信息是为纵向比较提供依据

(3)依据的价格信息具有代表性,并且是接近评估基准日的实际成交价。所谓具有代表性是指参照物的成交价应是能反映正常市场交易的价格,并且能反映被评估无形资产的载体结构和市场结构特征。

(4)注意对被评估无形资产和参照物的差异作出调整。参照物与被评估无形资产之间会因时间、空间和条件的变化而产生差异,评估人员应对此作出合理的调整。

9.简述机器设备的评估特点。

要点:

(1)由于机器设备数量多、单价大、规格复杂、情况各异,所以,设备评估以单台、单件为对象,以保证评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以技术检测为基础。由于机器设备技术性强,因此评定机器设备实物和价值情况往往需通过技术检测的手段来确定其损耗程度。

(3)必须把握机器设备的价值特点,包括对机器设备的价值构成要素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和了解。

10.简述机器设备重置成本的构成。

要点:设备的重置成本在构成上包括设备的直接费用和设备的间接费用。设备的直接费用由基础费用和其他费用两部分构成。基础费用是指设备的购置价或建造价;其他费用是指设备运杂费,安装调试费,必要的配套费以及进口设备的关税、增值税,银行手续费等。设备的间接费用通常包括为购置、建造设备而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总体设计制图费用、资金成本以及人员培训费用等。

11、试述机器设备重置成本构成。

要点:重置成本构成:重置对象不同,重置成本的构成因素也不同。

(1)单台机器设备

①不需安装的:重置成本仅包括设备购置成本、运杂费、资金成本、税金等。

②需要安装的:重置成本除①中各项外,还包括安装费、基础费。

(2)原地续用整体性机器设备的重置成本除②中内容外,一般还包括一些间接费用,如:勘察设计费、管理费、联合试运转费等。

机械工业企业其机器设备重置成本一般由下列要素组成:

(1)设备现行购置成本:指设备的购买价。

(2)设备运杂费:

A.国产设备运杂费一般是指从生产厂到工地所发生的采购、运输、保管、装卸以及其他有关费用;

B.进口设备国内运杂费指从我国港口、机场、车站运到所在地所发生的港口费、装卸、运输、保管及国内运输保险等费用。

(3)设备基础费:设备的基础包括购建或构筑设备基础所发生的人工、材料、机械费等全部费用。

(4)设备安装费:为测定安装工程质量所进行的单机试运转和联动无负荷试运转。

(5)建设单位管理费

(6)建设单位临时设施费:建设期间建设单位所需临时设施的搭设、维修、摊销或租赁费。

(7)工程监理费

(8)研究实验费

(9)勘察设计费

(10)工程保险费

(11)联合试运转费:指工程竣工验收前,对整个工程进行的无负荷或有负荷联合试运转所需的费用。

(12)施工单位迁移费

(13)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目前停征)

(14)建设期资金成本:指合理建设期的资金占用成本

(15)其他合理费用

12.应用市场法评估房地产价格应具备哪些条件?其适用对象是什么?

要点:应用市场法的条件:①要有充分的市场交易资料。收集的资料越充分,应用这一方法的道德结果越符合实际。要有充分的交易资料,就需要一个比较活跃的房地产市场。②交易实例与被评估房地产之间应具有较大的相关性或较好的可比性。除必须考虑用同样性质的房地产作比较外,还必须注意呗评估对象与交易实例在地段、环境、结构等方面的可比性,若果上述存在差异,则要求对差异进行定量分析、调整修正。③交易实例资料及其来源必须翔实可靠。必要时还应对比较交易实例本身的有效性、可靠性做出验证,排除不合理甚至无效的交易资料,以保证评估的准确性。

市场法适用于具有交易性的房地产,如房地产开发用地、普通商品住宅、商务楼商场、标准厂房等,而很少发生交易的房地产,如特殊工业厂房、古建筑、教堂等,则难以采用市场法评估。

13、企业价值评估与单项可确指资产价值汇总有何区别?(见教材263-264页)

要点:(1)评估对象的内涵不同。

(2)评估结果不同

(3)评估目的不同

14、简述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

要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多且复杂,但按照它们与被估房地产的关系,这些因素可分为一般因素、区域因素和个别因素三个层次。

一、一般因素是指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一般、普遍、共同的因素。它通常会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产生全面影响,从而成为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基本因素。一般因素主要包括(1)社会因素。(2)经济因素。(3)政策因素。

二、区域因素是指房地产所在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政策等因素相结合所产生的地区特性,对房地产价格水平的影响因素。

三、个别因素是指房地产的个别特性对房地产个别价格的影响因素,它是决定相同区域房地产出现差异价格的依据。它包括土地个别因素和建筑物个别因素两个方面。

15、简述房地产评估剩余法的基本思路及适用范围。

要点:剩余法又叫假设开发法,其基本技术思路是在求取待开发房地产价格时,将待开发房地产的预期开放后的价值,扣除正常的开发费用、税金及正常开发利润,以倒推算出的剩余价值作为待估房地产价格。正常的开发费用即为建造和销售房屋所花费的必要费用,如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设计费、管理费、销售费、资金成本等。其公式为:

待开发房地产价值=开发完成后房地产价值-开发成本-资金成本-开发商合理利润-正常税收

也可表述为:地价=预期楼价-建筑费-专业费用-销售费用-利息-税费-利润

剩余法主要适用于:待开发土地的价格评估;待坼迁改造土地的价值评估(这时的建筑费包括坼迁费);未开发完工的房地产

三、计算题

1、被评估设备购建于2005年,帐面原值100000元,2010年和2013年分别进行了两次技术技术改造,主要是添置了一些自动控制装置,当年投资分别为5000元和2000元,2015年对该设备进行评估,假设从2005年至2015年每年的价格上升率为10%,该设备的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试估测其成新率。

答案:(1)调整计算现时成本。

2005年:100000×(1

10%)10次方=100000*2.60=260000(元)

2010年:

5000×(1

10%)5次方=5000×1.61=8050(元)

2013年:2000×(1

10%)2次方=2000×1.21=2420(元)

合计

270470(元);

(2)加权更新成本=260000×10

8050×5

2420×2=2645090(元);

(3)加权投资年限=2645090/270470≈9.78(年);

(4)成新率=10/(9.78

10)=50.56%.2.待估建筑物为砖混结构单层住宅,宅基地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月租金3000元,土地还原率为7%,建筑物还原率为8%,评估时,建筑物的剩余使用年限为25年,取得租金收入的年损失准备费为7600元,评估人员另用市场比较法求得土地使用权价格每平方米1000元,试用残余法估测建筑物的价值.答案:(1)计算房地合一状态下的总收入:

年总收入=3000×12

=36000(元)

(2)年总费用=7600(元)

(3)年总收益=36000-7600=28400(元)

(4)计算土地收益

土地收益=1000×300×7%=21000(元)

(5)计算建筑物收益

建筑物收益=28400-21000=7400(元)

(6)建筑物折旧率=1/25×100%=4%

(7)建筑物价格=7400÷(8%

4%)×[1-1/(1

12%)25次方]

=58040(元).3.

被评估企业拥有D公司共90万元的非上市普通股股票,从已持有期看,每年股利分派相当于票面价格的10%左右,并且明年仍将维持这个水平。评估人员调查了解到:D公司打算今后在所实现利润中拿出20%用于扩大再生产,公司有很强的发展后劲,公司的股本利润率保持在15%的水平上,折现率定为12%,试运用红利增长模型评估被评估企业拥有的D公司股票。

答案:(1)下一年股利额:90万元×10%=9(万元)

(2)股利增长比率=20%×15%=3%

(3)股票价格=9万元/(12%-3%)=100万元

4、某企业将某项资产与国外企业合资,要求对资产进行评估。具体资料如下:该资产账面原值为270万元,净值108万元,按财务制度规定该资产折旧年限为30年,已计折旧年限20年。经调查分析确定,按现在市场材料价格和工资费用水平,新建造相同构造的资产的全部费用支出为480万元。经查询原始资料和企业记录,该资产截止评估基准日的法定利用时间为57

600小时,实际累计利用时间50

400小时。经专业人员估算,该资产还能使用8年。又知该资产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耗电量大,维修费用高,与现在同类标准资产比较,每年多支出营运成本3万元(该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折现率为10%)。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成本法对该资产进行评估。

答案:

资产的重置成本=4800000元

资产已使用年限=20×(50400÷57600)×100%

=20×0.875×100%

=17.5(年)

资产实体有形损耗率=17.5÷(17.5+8)×100%

=68.63%

资产的功能性贬值=30000×(1-25%)×(P/A,10%,8)

=30000×0.75×5.3349

=120035(元)

资产评估价值=4800000×(1-68.63%)-120035

=4800000×0.3137-120035

=1385725(元)

5、评估生产线,其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0

000吨,评估时,由于受到政策调整因素影响,产品销售市场不景气,如不降价销售产品,企业必须减产至年产6

000吨,或每吨降价100元以保持设备设计生产能力的正常发挥。政策调整预计会持续3年,该企业正常投资报酬率为10%,生产线的规模经济效益指数为0.6。要求:计算生产线的经济性贬值率及经济性贬值额(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答案:

(1)经济性贬值率=1-(6000/10000)0.6×100%=26.40%

(2)经济性贬值额=100×10000×(1-25%)×(P/A,10%,3)

=750000×2.4869=1865175(元)

6、评估机组为5年前购置,账面价值为20万元人民币,评估时该机组已不再生产了,已经被新型机组取代。经调查和咨询了解到,在评估时点,其他企业购置新型机组的取得价格为30万元人民币,专家认定被评估机组与新型机组的功能比为0.8,被评估机组尚可使用8年。假定其他费用可以忽略不计。

要求:(1)估测该机组的现时全新价格;

(2)确定该机组的成新率。

(3)确定设备的评估值。

答案:

(1)被评估机组的现时全新价格最有可能=30×(1-20%)=24(万元)

(2)该机组的成新率=[8÷(5+8)]

×100%=61.54%

(3)设备的评估值=24×61.54%=14.77(万元)

7、有一宗待开发建筑用地,面积为1

000m2,使用期限为50年,容积率为5,拟开发建设写字楼,建设期为2年,建筑费用为3

500元/

m2,专业费用为建筑费用的10%,建筑费和专业费在整个建设期内均匀投入,写字楼建成后拟对外出租,租金水平预计为每日2元/

m2,管理费用为年租金的2%,维修费用为建筑费用的1.5%,保险费用为建筑费用的0.2%,税金为年租金的17.5%,贷款利率为6%,房地产综合还原利率为7%,开发商要求的利润率为地价和开发成本(建筑费用+专业费用)之和的20%,试评估该宗地地价。

答案:

(1)年总收益:2×365×1000×5=3650000(元)

(2)年总费用:3650000×2%+3500×5000×(1.5%+0.2%)+3650000×17.5%

=1009250(元)

(3)年纯收益:3650000-1009250=2640750(元)

(4)房地产总价:2640750/7%×[1-1/(1+7%)50-2]=36258750(元)

(5)测算建筑费及专业费:3500×(1+10%)×5000=19250000(元)

(6)利息:地价×[

(1+6%)2-1]+19250000×[

(1+6%)-1]

=

0.1236

×地价+1155000

(7)开发商利润:(地价+19250000)×20%=0.2×地价+3850000

(8)地价=房地产总价-建筑费用-专业费用-利息-利润

=36258750-19250000-0.1236

×地价-1155000-0.2×地价-3850000

地价=9069016(元)

8、评估人员对某一企业进行整体评估,通过对企业历史经营状况的分析及国内外市场的调查了解,收集到下列数据资料:

(1)预计该企业第一年的收益额为200万元,以后每年的收益额比上年增长10%,自第6年企业将进入稳定发展时期,收益额将保持在300万元的水平上;

(2)社会平均收益率为12%,国库券利率为8%,被评估企业所在行业风险系数为1.5;

(3)该企业各单项资产经评估后的价值之和为1600万元。

要求:(1)确定该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值。

(2)企业整体资产评估结果与各单项资产评估值之和的差额如何处理?

答案:

(1)企业未来5年的预期收益额分别为:

第1年:200万元

第2年:200×(1+10%)=220(万元)

第3年:220×(1+10%)=242(万元)

第4年:242×(1+10%)=266.2(万元)

第5年:266.2×(1+10%)=292.82(万元)

(2)折现率=8%+(12%-8%)×1.5=14%

(3)整体评估值=200×(1+14%)-1+220×(1+14%)-2+242×(1+14%)-3+266.2×(1+14%)-4+292.82×(1+14%)-5+300÷14%×(1+14%)-5

=1930.79(万元)

前5年收益现值=200×(1+14%)-1+220×(1+14%)-2+242×(1+14%)-3+266.2×(1+14%)-4+292.82×(1+14%)-5=817.79(万元)

第6年后的永续收益现值=300÷14%×(1+14%)-5=1113(万元)

评估值=817.79+1113=1930.79(万元)

(4)企业整体资产评估结果与各单项资产评估值之和的差额330.79万元作为该企业的商誉处理。

9、某被评估企业,基本情况如下:

(1)该企业未来5年预期利润总额分别为100万元、110万元、120万元、120万元、130万元,从第6年开始,利润总额将在第5年的基础上,每年比前一增长2%。

(2)该企业使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3)据查,评估基准日社会平均收益率为9%,无风险报酬率为4%,被评估企业所在行业的基准收益率为9%,企业所在行业的平均风险与社会平均风险的比率(b)为1.2。

(4)被评估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平稳,将长期经营下去。

试评估该企业的净资产价值。

答案:

企业所在行业风险报酬率

(9%-4%)×1.2=6%

企业资本化率=4%+6%=10%

企业净资产价值:

=1098(万元)

10、待估对象为一新开发土地,因无收益记录和市场参照物,只得采用成本法进行评估,有关数据如下:拆迁补偿、安置费5万元/亩,其他费用(含税费)3万元/亩,开发费用1.5亿元/平方公里,当地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9%,两年期贷款利率为10%,土地开发周期为两年,第一年投资占总投资的3/4,利润率为10%,土地所有权收益为土地成本的10%,试估算该地产的市场价值。

答案:

(1)估算每平方米土地取得费用和开发费用

拆迁补偿、安置费用:50000÷667=75元/平方米

其他费用:30000÷667=45元/平方米

土地开发费用:150,000,000÷1,000,000=150元/平方米

每平方米土地取得费用和开发费用合计为:75+45+150=270元/平方米

(2)计算利息:

第一期利息:270×3/4×10%×2×0.5=20.25(元)

第二期利息:270×1/4×9%×1×0.5=3.0375(元)

每平方米土地取得费用和开发费用应承担的利息费用为23.29元。

(注:由于第一年投入总投资的3/4,开发期为2年,利率10%,该笔资金并非第一年年初一次投入,所以需要乘以0.5。第二年同理。)

(3)计算利润:270×10%=27(元)

(4)计算土地成本:270+23.29+27=320.29(元/平方米)

(5)计算待估土地公平市场价值:

320.29×(1+10%)=352.32(元/平方米)

上一篇:2019《天气之子》观后感影评_看天气之子有感下一篇:高铁工程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