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研活动学习资料

2024-12-16

教师教研活动学习资料(精选15篇)

1.教师教研活动学习资料 篇一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人底蕴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倡导全体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断拓宽视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打造学习型教师群体。结合教育局20xx年教师读书活动通知要求,校工会决定开展以“创学习型校园、做知识型教师”为主题的书香校园教师读书活动。

一、活动目标

1、实现有效积累。通过阅读,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将读书所得运用于实践,有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2、营造学习氛围。通过读书活动,营造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校园学习氛围,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思考方式,培养终身学习的自觉意识。

3、加强队伍建设。通过读书活动,促进教师朝着有智慧的头脑、有学者的风范、有精湛的教艺、有愉悦的心境这一目标不断迈进。

二、活动主题

创学习型校园、做知识型教师

三、参加人员

全校所有在职教职工

四、读书活动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选择书籍,制定计划。每位教职工从教育局推荐书目中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书目见附),并制定出个人读书计划。(截止时间4月1日)

第二阶段:快乐阅读,自我学习。读完书后每位教师撰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读后心得并上交。(截止时间月1日)

第三阶段:交流评比,读以致用。各部组织人员对读书心得进行评比,选出一定比例的优秀作品进行交流,同时校园网上开辟活动专栏,分享优秀读书心得。最后各专业部推荐一名教师作为校优秀奖面向全校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设参与奖、部优秀奖、校优秀奖(根据奖项设相应的物质奖励)。(月底)

2.教师教研活动学习资料 篇二

一、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学科特性以及语文性的“内涵”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教师在教学中如同“粮草”一样, 对教学内容的内化必须行在教学活动之前。综合性学习虽然是新生代, 但毕竟已“出生”许久, 正趋于“成熟”, 教师们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充实自己, 多钻研课改文件精神, 多阅读语文核心期刊, 把握综合性学习的发展动态, 掌握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明确其内涵及语文性特征。只有这样, 才能设计出有效的具有综合性的教学活动。

因此, 教师要时刻铭记综合性学习语文性的内涵, 把握好综合性学习活动语文性评价尺度, 将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作为终极目标,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开展有效活动, 并合理评价活动, 才能使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得以有效实现。

二、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主题

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编排是以主题分类, 每一主题都与单元总体教学目标一致。教师需要从教材中的文本入手, 在明确单元目标、把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的基础上, 将教材内容融汇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堂中, 在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中实现语言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比如,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我也追星”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 它是课本第三单元以人物故事为题材课文的延伸, 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杰出人物的事迹, 从中汲取营养, 帮助自身成长。对人物肖像的描写是学生本单元中需掌握的写作技巧, 教师应把握这一目标, 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时, 引导学生在如何描写自己喜爱的明星上多下功夫, 或是找出明星的图片, 用独特而有魅力的语言描述, 将心中的明星形象生动传神地介绍给大家, 既达到了交流名人故事的目的, 又锻炼了学生的交际和写作能力。

三、抓住综合性学习中语文和其他学科的结合点

虽然“综合”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特征, 不容忽视, 但如何使语文和其他学科进行综合却是活动开展的关键。综合不是将不同事物杂糅在一起, 而是首先分析要综合的事物之间的关联和相通之处, 这些相通和关联之处是综合得以进行的前提。教师应当充分分析活动主题中的活动对象与语文能力培养之间有无相通之处, 根据关联的深浅来决定综合的深浅。例如, 我们常常将语文课与音乐课、美术课等进行综合, 但是却缺少考虑怎样综合。音乐课和美术课之所以能与语文课综合, 是因为它们都可以通过自身来表达情感, 是表情达意的方式。语文靠文字来传情, 音乐靠音符来传情, 美术靠图画来传情。所以, 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关联点, 在遇到某一种情感时, 可以通过音乐旋律或是一幅画来共同体现。这样, 就可以将音乐旋律和图画传达出的情感, 通过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来传达, 自然而然, 在综合的时候, 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四、教师应充分发掘并利用当地教育资源

教师应拓展综合性学习资源, 如学校资源、当地自然社会资源、本土文化资源等, 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 还应引导学生借助高速发展的互联网, 来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无论教师还是学生, 只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储备丰厚的学习资源才能具有开阔的眼界, 才能展开有深度的探究。教师应加强与学校、家长的沟通, 充分调动学校和家长的参与性及积极性, 为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后盾。例如, 洛阳地区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洛阳千年帝都的历史文化底蕴, 将综合性学习活动与生活和历史文化相融合。比如“马的世界”这一主题, 在“历史传说中的马”这一环节, 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园, 结合生活中的资源, 去全面了解马文化;可以参观天子驾六博物馆, 了解马驾车作为古代地位象征的原因;参观白马寺, 了解马在古代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在洛阳市博物馆前坐一坐马车, 体验新时代的传统交通工具。通过参观历史遗迹, 再结合资料的搜集, 加深学生对与马相关的历史文化的理解, 增强学生语文文化积淀。

五、引导班级营造融洽的课堂评价氛围

课堂评价的尺度直接影响学生活动组织的方向和效能, 因此, 教师要开发多种评价渠道, 避免“独裁”和“一刀切”的现象。同时, 教师在课堂评价中不能片面注重结果, 应引导学生将评价的重点放在活动过程上, 引导班集体对学习小组和学习成员在活动中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搜集资料的方式方法、问题解决的态度和思路、遇到难题时小组的合作能力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训练语文能力是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首要目标, 教师必须时刻谨记这一目标, 在评价上多引导、鼓励学生自觉锻炼语文能力, 培养和发掘语文文化, 提升语文素养。

3.教师教研活动学习资料 篇三

关键词:教学个性 奇思妙解 简洁美 学习诀窍 核心和动力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例题教学为什么要进行反思了。事实上,对每一例题的教学反思都是一个知识系统总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汲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拟就以下三个方面作些探究。

一、对例题如何讲解进行反思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组合,选取更好的事例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程,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所以我们可结合学生实际适当改变例题,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理为趣,增强数学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形成课堂教与学的合力;我们要让学生感悟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有些问题适宜变讲授为分层由学生去自主探索,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多创造一些探索的素材,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的目标。

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边长为6;求周长[1]。

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是4,周长是14,求底边长(考察逆向思维能力)。

变式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巩固前两题的基础上,分类讨论)。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在分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明确题中的3只能做底边)。

变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引导思索,归纳方法,探究一般规律)。

变式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为14。请先写出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再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与前面各题相比,要求又提高了,特别是对条件0

通过例题的层层变式,学生对三边关系定理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有利于培养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解法多变的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又打破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灵通性。

二、从例题本身的知识魅力进行反思

一个人要做好某项工作、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是他所热爱的、情不自禁地要去从事的目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中小学教学实践也表明,当一位学生对某门学科入了门,他就会以惊人的勤奋和坚强的毅力来学习这门学科。

在例题教学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法时,能够扣动学生的心弦,学生会在感受数学简洁美中享受到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发明数学的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看一看如下例子:

据说,古希腊数学家帕普斯是丢番图最得意的一个学生,他很小的时候就跟随丢番图学习数学。有一天他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有四个数,把其中每3个相加,其和分别为22、24、27、20,这四个数各是多少?[2]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具体做起来却有一定的复杂性。帕普斯请教丢番图有没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丢番图提出了一个巧妙的解法,他不是分别设四个未知数,而是设四个数之和为x,那么四个数就分别为x-22、x-24、x-27和x-20,于是有方程x=(x-22)+(x-24)+(x-27)+(x-20)。解之得x=31,从而得到四个数分别为9、7、4、11。对老师漂亮的解法帕普斯非常佩服,从而坚定了毕生研究数学的意愿,后来成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

通过著名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探究应用题时始终要坚持一题多解,从中找到最简便的解法,很多学生对应用题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有了自己的见解,一次又一次的漂亮解法令人感到欣慰。

再看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道趣味数学:“一个六位数,六个数字都不相同,最左边一位数字是1,表示为1abcde(其中a、b、c、d、e分别表示各数位上的数字),将它乘以3后变为一个新六位数为abcde1,求原来这个六位数。”[3]

按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以往的经验,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下列推理的方法:

1abcde

解法一:由式子×3出发

abcde1

探索发现:由于3只有乘7才能得到个位为1的数,故先断定e=7;把式子中的两个e都换为7后,可进而断定d=5;按乘法竖式运算规律,从左到右类推,依次可得c=8,b=2,a=4。故所求的六位数为142857。

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走进数学世界》里面已经对类似的数字游戏有过接触。

下面不妨让学生探索用刚学过的“方程”的知识来解决。学生可能束手无策:“好多未知数怎样解?”这时可引导学生用整体思想来思考,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解法二:设这个六位数的后五位数为x,则这个六位数为100000+x。

根据题意,得:

3(100000+x)=10x+1

解得:x=42857

于是这个六位数为:100000+42857=142857

至此,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果这时教师再继续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那么学生将会有极大的探索兴致。我们可以经常通过一些生动内容的学习,体现数学是美的,数学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奏出感人的乐章。像上面两例都堪称体现了数学最为典范的简洁美,使每一个学习者无不为之打动,激励着每个学习者为之奋斗,创造一个又一个惊奇!

三、对学生的易错题进行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又可能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有些问题,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讲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过后学生要犯的错误却照犯,我们不得不反思。

实践表明,对于错题,让学生自己反思,建立错题记录,进行错因分析,及时认真地重新做每一个错题,在作业本上做一遍,再在改错本上做一遍,对错题再制定一个复习计划,这样做比教师直接订正错题效果要好得多,值得推广。

一位优秀的学生对错题记录有如下感慨:

“对于学习中的错误,我有一个心得,决不能一错再错!我把错题记录下来后,会非常认真地对待,是错题记录让我找到了学习诀窍。如果只是把错题在试卷上标注,复习时翻看试卷,这种方法看上去省时间,但我觉得拿着一大沓试卷翻看错误,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复习很容易走过场,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把犯过的错误写在一个本子上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一方面容易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另一方面复习起来更加方便。看到错题记录本上的错题,一下就可以看到自己曾经所出现的问题,于是翻开课本里相应的内容,这样边记边看效果会更加显著。

每次考试前,我都要把错题本认真看一遍,把错误再扫视一遍,那些错误都被我牢牢记在心里,并且以最佳状态做好了防范。这样才保证了我次次测试的成绩名列前矛。”

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就指出:“反思是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在新课程理念下是教师和学生学习活动中值得共同重视的重要过程。

参考文献

[1]朱成杰 著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专业教材.《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导论》,文匪出版社,2001.1。

[2]苏玉堂 著《创新能力教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课程培训教材,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5.

4.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活动心得 篇四

2011年12月参加了学校毕业班教师第一期外出听课学习活动,6日在校长的带领下到下关与鹤庆县两地的几所中学听课学习,10日活动结束返校。此次教研活动以听课为主,参观、座谈为辅,涉及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活动中听、看了不少,收获颇丰、感触较多!

现就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方面谈谈个人的心得。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园地。课堂教学的组织是教师根据具体教学情境,运用一定教学理论去解决某一问题的谋略和方法。构建一种和谐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堂秩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那该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课堂习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1、思想教育先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对学生自觉性培养,尤其是对于课堂上的一些“学困生”不能放任自流,置之不理,及时给予引导纠正,要让他们养成良好课堂习惯。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多关心学生,教育教学才有收获的希望。

2、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可采取一些针对性的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比如在课堂上对于一些爱搞小动作的学困生可让他们当带头人,这样他们会因老师重视自己而表现的好一些。

3、小组之间进行评比,评“优秀同桌”。小组之间进行评比,评“优秀同桌”目的是在课堂上起到学生之间都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带动全班学生养成良好课堂习惯,形成良好的班风,营造班级积极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运用组织艺术,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

1、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如情景教学法。如在化学课堂上多做演示实验,创设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调动学生乐学情绪。如在课堂可采取风趣幽默的语言,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来调动学生乐学情绪。

3、发挥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如目光注视法、表情感染法、趣味激励法、停顿吸引法。

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适时给落后的学生以鼓励

走到学生身边,加强互动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鼓励后进生,增强他们的信心,使其产生纪律需求。

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激发兴趣,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课堂组织的方法多种多样,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主,以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在课堂秩序的管理方面,不同的组织教学方法会在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习惯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后果。课堂组织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多去思考,多和其他教师交流学习,寻找切合实际的方法。

活动中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感触很深,受益非浅。同时又进一步认识了教研的重要性。教研活动是教育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教研活动的开展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不会很高的。集体备课使几个老师在一起讨论这节课的重难点,对有争议的知识点进行讨论,最后达到共识,通过集体备课结合其他教师的意见,更能透彻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这样上课效果会比自己单独备课要好。听、评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交流、对比过程,听别人的课,可以学到别人的优点,可对比同一个问题别人是怎样讲的,而自己又是怎样讲的,对别人的优点可以借鉴和学习,对别人出现的问题,可以引起自己的注意,看自己在讲这节课时是不是会犯同样的错误,评课是教研活动的一个

重要部分,只听不评,实际上等于白搭,通过评课,其他的老师可以提出自己这节课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可以使本人能发现自己教学的缺点,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这些方面多加努力、提高,讲课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

总之,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建议学校在今后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机会,使全休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从而能更好搞好教育教学!

5.“教师集中学习月”活动计划 篇五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决定在下阶段开展“教师集中学习月”活动,旨在推动教师深入学习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工作,以更好地促进全校有效教学的不断深入。

一、活动时间:

学习时间:20**年10月9日至10月31日

交流时间:20**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

二、参加对象:

学校40周岁(含)以下的全体青年教师

三、组织形式:

“教师集中学习月”以集中学习和研究沙龙为主要形式。

1、集中学习阶段:由学校校长室、教导处和教科室等部门围绕“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实施有效教学”、“教育教学常规”等方面,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法规培训、师德教育培训和业务培训,并规定学习内容,学习地点。

2、学习反思阶段:全体教师结合各自实际,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平时的教学工作,反思、总结,以更好地开展有效教学为目的,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并纳入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

3、总结检测阶段:10月份学习月结束后,11月份组织全体青年教师进行研究沙龙,交流学习所得。

五、学习具体内容:

江苏教育B版20**.1:P33《三维一体:课堂教学设计的走向》

江苏教育B版20**.2:P20《找寻教学的独立品格》

江苏教育B版20**.3:P11《讨论教学“度”的多重意义》

江苏教育B版20**.4:P23《回到说课》

江苏教育B版20**.9:P5 《“课堂”的价值:发展学生》

P13《学一生有用的东西:发展性课堂教学的价值定位及其追求》

江苏教育研究20**.1:P18《教师:诗意地行走在思想中》

**市**小学

6.教师从事教研读书学习补助办法 篇六

一.制度制定的目的意义

教育科研工作是实验小学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教科研工作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学校把教育科研视作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持之以恒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为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走科研兴校之路是实验小学的办学思想之一,继续加大教研经费的投入,科学地使用教科研经费,让经费的投入发挥作用,促进我校教科研的健康发展,是我校教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打造“阳光人文和谐”的绿色教育品牌学校,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水平更快更好的发展;为了使我校继续占据在全市小学教育的制高点,保持我校在小学教育领域的龙头地位;为了鼓励所有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学校教科研水平。学校决定加大教师全员参与教科研工作的力度,对教师参加教科研工作做出优异成绩的个人和教研组进行教科研经费的报销补助,特制定本制度。

二.经费报销及计算办法:

1.学年两次教研常规检查得分(55分×2)+学年成果得分(13分)=(123分)总分

(1)123×80%=98.4分以上报销补助费400元;

(2)123×70%=86.1分以上报销补助费300元;

(3)123×60@=73.8分以上报销补助费200元;

(4)123×50%=61.5分以上报销补助费100元;

2.教研经费报销补助规定范围:

(1)进行教研所必须的资料收集费;

(2)外出教研学习、会议等所需的资料费;

(3)为完成教研工作必须举行的小型学术会议资料费;

(4)为完成教研工作必须的图书购买费。

3..教研经费使用的检查与监督:

4.学校、教科室负责各教研组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与审核。

5.每学年结束报销补助费。

7.教师教研活动学习资料 篇七

虽然建构主义观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但是它并不是完全否定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在建构主义观点中, 教师的作用如下: (1) 组织者。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重要作用, 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 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帮助他们发现问题, 进行“问题解决”。 (2) 发现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 并抱有正确的态度。 (3) 中介者。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既要把最新的方法知识提供给学生, 又要注意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

然而, 很多语文教师过多地把注意力停留在由建构主义理论引申出来的主体论上, 单一地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应该全部交由学生自己去组织开展, 忽视了教师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此外, 由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新生的课程形态出现在语文学科的课本上, 因此很多教师不能正确地学习、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本质和特征。正是由于以上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一些教师在帮助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 出现一些无效指导行为, 使得学生的学习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姓名探趣》活动课课堂实录节选

师:下面, 请各组成员把本次探究的学习成果展示于桌面, 有请老师们走近学生, 分享他们的快乐, 倾听他们的心声。 (在优美的乐曲中, 在场听课的老师与学生开始互动)

镜头1:某师问张姓同学:“张姓历史人物你知道多少?”生如数家珍。“你最佩服的是谁?”“张骞。”“为什么?”“因为他两次出使西域, 打通了丝绸之路。”对答如流。

镜头2:某师问:“王慢慢同学, 你为什么起了这样的名字, 有什么寓意吗?”“因为我父母认为,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 在坎坷的人生路上, 他们希望我慢慢走, 慢慢地努力, 一定能成功。”

镜头3:某师问:“你们陈姓的姓氏图腾是什么?”生指着该图腾。“这有什么寓意呢?”生介绍得头头是道。

镜头4:某师问:“咦, 这幅对联是谁写的?”“我爷爷写的。”“你爷爷支持你参加这样的活动吗?”“他很高兴, 还问是哪位老师的创意, 他不仅写对联, 而且帮我找资料, 提了不少建议。”

师:老师们, 同学们, 在浮躁喧嚣的时代, 生命的可贵与人生的价值更加值得关注。寻根溯源, 我们会发现, 每个人的血统都是高贵的, 每个名字都寄寓着父辈温馨的祝福和殷切的期盼, 让我们的孩子理解父辈的期望, 会使他们更加努力向前;让我们的孩子去寻找远古的血缘, 会使他们更加自信。扬起生命的风帆, 尊严与荣耀将伴随孩子一生。

下面, 请各组长代表本组简要汇报本次活动的感受体验, 要求:真实, 即不隐瞒对活动的认识过程, 正视活动过程所存在的困难。 (案例节选到此)

一、教师忽视自身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组织作用

“姓名探趣”, 从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 我们就知道中心词是“姓名”, 老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去“探”, 从而让认识、了解到其中的“趣”。但是上面所展示的课堂实录显示, 老师组织学生展示“趣”的方式明显不足, 不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在这次课程中的组织作用。在教学实录中, 任课老师安排“在场听课的老师与学生开始互动, 分享学生的快乐”, 从镜头1—4, 我们会发现, 学生“探”的“乐趣”, 仅局限于与某个老师的对话中, 而未能向其他的组员及本班级的任课老师汇报, 未能与他们共同分享“谈”的成果。而且课程接下来的步骤是老师安排组长汇报“活动感受”, 组长毕竟只是几个代表, 虽然他们的发言具有代表性, 但是老师却未能更深入、广泛地听到基础组员的感受。从这个课堂实录节选看, 老师组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更多地停留在“点”上, 未能触及“面”, 从而削弱了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学习效果。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情意性目标包括体验性、效力感。所谓体验性, 指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和体验的活动, 来获得对身边环境的体验和感受参与, 因此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对自然的体验、社会的体验和对人的体验成为体验性目标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程《寻觅春天的踪迹》, 就是力图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自然界“春”的特性。在我国, 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品都有对“春”的描写与歌颂, 教师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程, 以视、听、表演等多种形式, 可以让学生更多、更好地认识、了解“春”, 从而体验到“春”的美好。效力感是指学生对自我能力的确认。教师培养学生的效力感, 需要为他们营造一定的环境, 提供探索自我的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索性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效力感, 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姓名探趣”案例中, 由于老师的组织不足, 学生在整个活动课程中的“体验性”和“效力感”也明显不足;由于老师的组织不足, 大部分学生无法全面参与活动成果的展示, 导致学生对活动成果的体验不足, 进而自身的成就感、效力感也被削弱了。这样, 经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后, 学生们的收获感是有缺陷的。

二、教师忽视自身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参与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根据该理论, 教师虽然扮演的是“配角”, 但是在课堂这个“舞台”上, 少了“配角”是难以成“戏”的。所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如果缺乏教师的积极参与, 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参与, 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参与和成果展示阶段参与两部分。所谓的准备阶段参与, 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 参与到资料的搜集、整理, 以及活动成果的展示设计等准备阶段的活动。这一阶段的教师参与, 其实是夹杂在教师指导中的。然而我们不能把这部分的教师指导参与等同于教师指导, 因为是先有教师指导, 再有教师参与的;教师指导后, 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就会交替出现在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而教师在成果展示阶段的参与, 同样与教师指导融合在一起, 教师并不是置身其外, 只做成果收获的观看者, 而是积极地、共同地参与其中, 共同分享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

同样以上文的“姓名探趣”课堂实录节选为例, 我们发现, 在这次学习活动任课老师在活动成果展示的课堂上未能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节选的内容看, 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主要在于与众多听课老师的交流对话上, 而不是与指导老师的交流, 指导老师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 置身其外充当一个观众的角色。其实不是说在成果的展示中必须要求老师参与, 而是从老师在成果展示中的参与不足, 我们能够看到老师对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前期参与是不充分、有所欠缺的。前面提到“姓名探趣”课堂实录节选案例缺乏老师的组织, 老师没有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去引导学生以丰富的形式展现学习成果。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 与教师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前期的参与不足有密切的联系。总的来说, “姓名探趣”课堂实录节选案例, 由于老师前期的参与不足, 因此在成果展示中参与不足, 从而使得学生展示此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有限, 削弱了对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效力感的培养。

通过上面的分析, 我们发现, 正是由于老师未能够有机会或者正确地学习、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本质和特征, 未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指导、组织、参与作用, 因而影响了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效果。因此, 我们有必要找出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正确方法, 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语文素养。

摘要:一些教师在帮助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时, 出现一些无效指导行为, 使得学生的学习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节选《姓名探趣》活动课课堂实录, 分析教师出现无效指导行为的原因。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无效指导行为,建构主义

参考文献

[1]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性学习指导纲要 (试行)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S].

[2]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涵义、价值及其误区[J].教育研究, 2002.

[3]张华.论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J].全球教育展望, 2001.

[4]郭元祥.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6]熊梅.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7]熊梅等.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8]周小山, 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

[9]田慧生主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反思[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4, 第一版:65.

8.教师教研活动学习资料 篇八

幼儿学习迁移是指幼儿在一种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对另一种学习或解决新问题的影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幼儿迁移的实质就是幼儿利用已有认知结构,揭示新、旧知识共同本质的过程,是幼儿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在利用知识、积极主动思维过程中实现的。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的学习迁移表现形式及特点与大、中、小学有所不同,多是以具体形象性的模仿为主,其发生模式为“模仿—理解—熟练—发生迁移”。

学习迁移随着学习活动的产生而产生,始终为教育心理学界所关注。国内外众多的研究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学习迁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学习迁移理论。然而,对于一线的幼儿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在实践中有效运用迁移理论,来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

幼儿学习迁移理论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很多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本文仅针对共同因素说、概括化理论和学习定势说三种迁移理论对3—6岁幼儿的学习迁移进行阐述。

共同因素说。共同因素说由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和伍德沃斯提出。共同因素说揭示了幼儿迁移的发生机制,如果两种对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对于幼儿在心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具有共同的要求,则可以产生有效迁移。相反,如果认知对象没有或缺少共同因素,幼儿在认知时就很难产生有效迁移。例如幼儿在初步感知外语时,由于跟汉语之间的共同因素很少,如果用学习汉语的方法与模式去学习外语则效果不好。

概括化理论。概括化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他认为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是能概括出两种学习存在的共同原理,也就是已有经验的泛化水平,必然要影响到迁移的效果。幼儿对获得的知识经验进行概括,就能反映同类事物间的共同特点和规律性的联系,对具体事物的联系也就越广泛,认识也越深刻,并易于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去,实现从一种情境向另一种情境的迁移。

学习定势说。定势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它使幼儿倾向于在认识方面或外显行为方面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对于幼儿来说,学习定势一般可分两种:第一,教师在活动中指导或幼儿学习时所表现的对学习的信心兴趣,有助于学习迁移;第二,对幼儿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应用上的迁移,借助定势可以减少尝试错误的过程。但定势有时还可能干扰后来知识的掌握,使幼儿不能灵活地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幼儿园教师活动指导策略

在幼儿园的活动实践中,幼儿的学习迁移并不都是自然发生的,需要幼儿教师真正理解幼儿学习迁移理论,高效高质地运用迁移理论并采取一系列相关指导策略。

重视共同因素作用。幼儿在认知中获得的共同要素越多,迁移产生就越多。然而由于幼儿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幼儿产生迁移往往要借助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来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迁移做准备。因而,教师必须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适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在对幼儿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时,活动选材须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幼儿的知识结构很大一部分是从活动选材的知识结构中转化而来的。好的选材可以缩短学习时间,增加幼儿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在运用知识的同时产生迁移作用。根据幼儿的特点,活动选材应依据幼儿的生活,遵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形象到抽象以及从已知到未知的编排内容结构。例如木头的用途都有哪些,由于活动选材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富有启发性,其学习迁移也较强。幼儿从自己玩的积木到用的铅笔,吃饭、上课用的小桌小椅说起,一直说到幼儿园、家庭的门窗、家具乃至建筑业、工业上的木头,这样的选材必然会激发和唤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使旧有知识经验的再现,并产生新知识经验。

提高幼儿的分析与概括能力。根据概括化理论,分析概括能力越强,就越容易分析概括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但是由于幼儿的注意发展特点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他们的认知呈现随时发生、时间短暂、星星点点等状态,即是在无意注意伴随下的随机、碎片化认知,而不可能自动生成系统化认知。因此,教师要在生活、游戏中,利用一切机会,围绕培养幼儿概括能力开展指导活动,引导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泛化。

一是进行对事物的分类辨别的指导活动。概括水平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对幼儿进行分类辨别的启蒙时,教师应循序渐进对幼儿进行引导。首先,可根据幼儿思维特点,采用游戏的方式使幼儿参与体验活动。例如,在“过家家”游戏中,“妈妈”将餐具(勺、碗、筷子、叉子等)发给“孩子们”,每个“孩子”分发到一套餐具。在这个简单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很自然地就能体会到游戏中的“分类”思想及“一一对应”概念。

其次,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确定的标准如颜色、大小、事物属性等进行综合分类,这一做法有助于进一步引导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泛化,促进思维想象、观察认知能力的开启。例如教幼儿按形状分类。拿来各种形状的积木、扣子,各种几何图形的彩色卡片,杂乱地摆在桌子上,让幼儿分别把圆形的东西挑出来,把三角形的东西挑出来,把方形的东西挑出来等。也可让幼儿进行综合分类练习,比如将杂物根据颜色、形状、大小、功用等特征分类,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想出新的分类方法,从多角度分类,提高幼儿的概括能力。

二是锻炼幼儿的概括能力。知识概括的水平越高,与具体事物的联系越广泛,其迁移性就越大,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3-6岁的幼儿词汇量迅速增长,已经能逐渐明确词义,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因此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以后,应该让幼儿学会简单的概括,这就需要我们选用幼儿熟悉的概括性的语言向他们提出问题。如在认识了袋鼠、兔子等会跳的小动物之后可向幼儿提问:“这些小动物为什么都有跳的本领?”幼儿通过观察概括出:它们都是前腿短、后腿长,所以都会跳。这样使幼儿既认识了几种会跳的小动物,又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观察后得出结论,使幼儿的具体直观思维逐步向抽象概括思维发展。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克服认识上的功能固着。在幼儿的活动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鼓励他们形成特殊认知的定势,并将学会的方法或形成的定势运用到以后的问题解决中。在安排活动内容时应由浅入深,教师在活动内容的选材及组织指导中要注重先前经验与后继认知的关联性,要保持一定的同一性。

同时还应注意克服认识上的“功能固着”。“功能固着”即功能固定性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对事物功能认识上的不全面,只看到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可能的功能。例如:对碗的功能的认识,一般幼儿只认识到碗能盛饭用,而看不到碗的其它功能(用途)。此时,教师可以向幼儿说明碗的一些其他功用,如可以用碗来喝水,碗里面放些土可以种花草,还可以用碗扣在纸上画圆等,然后鼓励幼儿发散思维想象碗的其他功用。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幼儿克服“功能固着”的束缚,开发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9.教师教研活动学习资料 篇九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心得

3月,我校启动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我们集中学习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导精神,重点学习讨论了“中共十八大精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重要文论选读。

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我受益匪浅,深刻认识了开展 民,力争做一名让广大群众满意的人民教师。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提升群众路线活动自觉性。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产生和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加强党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的学习,特别是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开展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和道德品行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专题学习讨论,能帮助自己理解认识群众路线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从而提高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能帮助自己认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换位思考,以爱心奉献学生,取信家长。

我镇贫困学生、留守学生、单亲学生较多,同时因为学校位置布局不合理和交通不便,绝大部分学生都必须寄宿制学习。而学校寝室、床位总是供不应求,供求矛盾特别突出。因此,面对家长的指责,各班主任的不满,总是一次次笑脸相迎、一次次的解释、一次次协调,力争把工作做好。并对部分特别边远而又困难的学生,给予多方面的关爱。以心换心,一次次赢得学生、家长、老师、学校领导的理解与支持。

三、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细微之处献爱心。

我校的学生厌学、辍学较严重,在教学和宿管中,我不歧视任何学生,充分利用教学、心理、社会、人际等特长对学生予以心理辅导;在生活上予以各种关心、帮助,对洗漱、穿着、工具摆放、床铺收拾等日常生活必须亲临指导。一份温暖,一缕阳光;一份奉献。一种收

获。家长的电话给我最大最多的信任。

10.教师教研活动学习资料 篇十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应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2.)自我定位、反思 我常常想,教学要不断反思,才能从中找出差距,总结经验,反复改进,方可取得进步。做人何曾不是这样呢?一个人如果不经常自我反思、定位,往往会忘乎所以,容易忘记自己是谁。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给自己定位,才能少闹笑话,少做离谱的事情,才会少犯错误。只有这样,才能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步。记得以往的班主任经常教育我们:一个人最可怕的是失去进取心。是啊,只有生命不竭,奋斗不止,生命之树方能常青。

3)搞好同事关系

1.尽可能鼓励别人。你要称赞他获得的成果――即使是很小的成功。称赞如同阳光,缺少它我们就没有生长的养份。你的称赞永远都不会多余。

2.你要在任何时候都让别人保留脸面。不要让任何人感到难堪,不要贬低别人,不要夸大别人的错误。

3.在别人背后只说他的好话。如果你找不到什么好话说,那你就保持沉默。

4.仔细观察别人,那样你就会发现他做的好事。当你表示赞许的时候,你要充说明理由,这样你的称赞就不会有谄媚之嫌。

5.你要经常引用别人高尚的思想和动机。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认为是宽宏而无私的。如果你希望别人有所改善,那么你就做出仿佛他已经拥有了这些优良品质的模样。那样,他会尽一切可能不让人失望的。

6.你尽可能不要批评别人,不得不批评的时候也最好采取间接方式。你要始终对事而不对人。你要向对方表明,你真心喜欢他也愿意帮助他。你永远也不要以书面形式批评别人。

7.你要允许别人偶尔自我感觉良好。你不要吹嘘,而要承认自己也有缺点。你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如果你想树敌,你就处处打击别人。如果你想得到朋友,你要得饶人处且饶人。

8.当你犯了错误的时候,你要及时道歉;当你要受到指责的时候,你最好主动负荆请罪。

9.你要多提建议,而不是发号施令。这样做,你可以促进合作关系,而避免引发矛盾。

10.当别人发怒的时候,你要表示理解。他人的怒火常常只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你要给予别人足够的同情和关注――他们需要这些。

11.你要尽可能少说话。你要给别人诉说的机会,而自己甘做一个好的听众。

12.你要让别人相信,主意来自他自己。好主意不在乎其主人是谁,而每个人都情愿相信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海洋是溪流的国王,因为它可以广纳百川。

13.你不要打断别人的话,即使当他说错了的时候。当他心里还有事的时候,是不会耐心听你述说的。

14.你要试着从别人的立场上分析事情。印第安人说过:“首先要穿别人的鞋走上一段路。”你不要忘了问自己:他这样做是出于什么原因?理解一切意味着宽恕一切。

15.你不要总是有理。你可以比别人聪明,但是你不要告诉对方。你要承认也许是自己错了――这样可以避免一切的争吵。

16.常常赠送一些小礼品――可以没有任何理由的,寻找让别人快乐的途径。在礼物上花费的精力表明了你在他身上花费的心思。

17.在发生矛盾的时候,你要保持镇静。你首先要倾听对方的意见,努力寻找双方的一致之处,你还要用批评的眼光看待自己,向对方保证考虑他的意见,并对他给予自己的启发表示谢意。

18.你要对别人表示真正感兴趣。你要将此作为自己的口号:对别人感兴趣,而不是自己显示出有趣。你要表示自己正在思考帮助对方的方法。

19.保持微笑。没有比那些从不对人微笑的人更需要微笑的了。

20.要始终称呼对方的全名。这表明你对他的尊重。每个人都愿意听到自己的名字,这比听到任何一个名字的代替品都更让他高兴。当然,为此你要努力记住对方的姓名。

21.你要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你要问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如何能够让他得利?

22.你要想办法使自己在和每一个人谈话时,包括在电话中,都让对方有好的感觉――首先是对他自己,然后是对你的行为,最后是对你。

23.要尽快宽恕别人,不要记仇。

24.当你想到对方时,要给予他你最好的祝愿!)自以不是的人的心理表现

别人都是错的,自己都是对的;

别人都很差劲,自己很优秀;

别人都比较笨,自己高人一筹;

别人都很邪气,自己充满正气;

别人是臭皮匠,自己是诸葛亮;

别人说的都是歪理,自己说的都是真理。

天下人都要崇拜你,敬仰你,忽视你是社会的悲剧;没有你,地球都会停转!

5)说说教师戒烟(今天开了关于戒烟的会)

我非常支持教师戒烟老师为人师表,是为学生未来打基础的。

11.教师教研活动学习资料 篇十一

【关键词】双语活动;师幼交往;教师语言;幼儿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6-0001-08

面对持续升温的幼儿“学英语热”,一些学者从幼儿学习英语的优势、可能性等角度赞同幼儿学习英语,另外一些学者则针对我国现有的幼儿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反对意见。但是,仔细分析这两大阵营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共同的结论:在目前我国缺乏合格教师和合适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大张旗鼓地在幼儿园教幼儿学英语是不合适的,但对幼儿学英语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国外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缺乏自然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有效的第二语言学习发生在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语言交往过程中,其中,教师指导的核心是提供有利于幼儿无意识习得(subconscious acquisition)的语言输入。〔1〕这种语言输入的本质不是教师说出的只具有符号本意的第二语言符号的孤立呈现或教师对第二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而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围绕一定话题展开的真实活动过程中的语言使用,〔2〕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动态社会性活动。〔3〕只有在真实交往情境中使用的语言,才能成为幼儿“易于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才能为幼儿提供鲜活的语言材料,使幼儿能使用语言参与理解、感知、表达的实际互动,将注意力集中在语言交往的内容和功能上,〔4〕从而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积极影响。〔5〕因此,了解教师在用英语与幼儿交往过程中的语言使用,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幼儿在集体活动情境下学习英语的规律。

然而,目前国内有关教师对幼儿在园英语学习的语言指导(即语言使用)的研究大多是经验性描述,少量实证研究也只是将教师的语言使用作为整体指导策略之一加以考虑,很少对教师语言使用的不同作用进行研究。国外有关教师语言使用的研究很多,早期的研究较多将教师的语言使用纯粹看作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一个外部因素,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教师语言的特点以及这些语言对幼儿第二语言学习结果的影响。近些年来,受社会互动学习理论的影响,国外许多研究将教师与幼儿的语言使用看成是一个动态的交往过程,把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看作是与教师共同使用语言进行“意义协商和建构”的过程,〔6〕开始分析教师的语言使用对幼儿在交往过程中的语言使用以及参与活动积极性的影响。一些研究发现,当教师和幼儿的交往集中在协商意义和合作完成某一真实任务时,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其语言和非语言能力都获得发展。〔7〕Nystrand等人(2003)在研究课堂中教师使用的提问时发现,教师使用的真实问题可以激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发幼儿高水平认知过程的参与,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8〕

幼儿有效的语言习得发生有意义的、真实的社会交往过程之中。〔9〕幼儿在活动中的语言使用(包括使用英语和汉语)过程反映了幼儿通过参与师幼交往学习语言和获得非语言经验的过程。教师与幼儿围绕一定话题的语言使用通过多个来回构成了一个交往活动整体。一个连续的包含诱发行为(initiating moves)、应答行为(response moves)和后续行为(follow-up moves)的“交往片段”(episode)是师幼交往结构中最小的意义单位。〔10〕教师与幼儿的每一种交往行为总是诱发行为、应答行为和后续行为中的一种,至少包含交往的目的和意图、在多个来回的交往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具体使用的语言形式等三方面的信息。教师的不同语言行为体现了其指导幼儿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幼儿的语言行为也体现了其参与交往的策略和语言交往能力。〔11〕本研究尝试对幼儿园英语活动中教师和幼儿的语言使用行为进行微观分析,探讨教师在英语活动中的语言使用行为对幼儿学习过程的影响,以及有利于幼儿英语学习的教师语言行为的基本特点。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分析的原始资料来源于本人近几年收集的8个英语活动录像,这8个活动是由2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3位幼儿园园长从本人拥有的34个英语活动录像中挑选出来的比较成功的英语活动。挑选的基本标准是:(1)活动目标和涉及的话题基本符合幼儿年龄特点。(2)教师使用英语组织活动,且教师的多数语言能被幼儿理解。(3)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在将录像整理成文本之后,本研究借鉴Wells(1997)和Nystrand等人(1997)的课堂语言交往分析思路,将原始资料中的8个英语活动重新分类,获得了32个交往片段,并以此作为量化研究的样本。

本研究参考了Wells(1997)的课堂交往分析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师幼交往编码系统,〔12〕对教师和幼儿在英语活动中使用的每一种交往行为进行分类编码。为了能使获取的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自动处理,本研究还按照幼儿语言转换系统〔13〕的规范将每一种交往行为编码转化为符合要求的编码格式,并借用CLAN系统进行原始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获得的所有数据,并根据需要分别采用以下几种统计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分别统计幼儿和教师语言行为的片段均数。(2)差异显著性检验,分别分析组与组之间均数差异的显著性。(3)Pearson相关分析,用于分析教师语言使用对幼儿学习过程的影响。所有统计分析的显著性水平定为α =.05。

本研究对教师语言的编码参考了Collins(1982)和Nystrand等人(1997)的研究思路,〔14,15〕重点分析教师的提问。划分教师提问的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问题的真实性;二是提问在交往过程中所处的地位。

12.教师教研活动学习资料 篇十二

关键词:学习型,教研组,专业成长

一、什么是学习型教研组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著名学者佛瑞斯忒就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在他的著作《公司企业架构的一种新形式》中就系统提出学习型组织的理念。结合我国学者帅良余的研究,我们认为学习型教研组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从而集体研究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并进一步分析学情,更好地制订教学计划。在备课过程中不断体现个体的价值,从而整体上提高学科的教研能力,并能够稳步促进各年龄段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学习型教研组对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正面作用

首先,通过构建学习型教研组可以建立起组内教师共同的发展愿景。学习型教研组在功能上能够组织很多组内的教研活动,如备课、听课,这种集体的抱团式研究性活动能够使成员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工作的快乐,提高教师工作的质量。同时,教师的个体价值其实是与教研组的共同价值分不开的。合作氛围浓厚,有着共同愿景的教研组实际上是提高教师个体专业素养和改善教师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交流平台。在同一个平台下,教师比较容易形成共同的愿景,那么这个团队就可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强大的竞争力、动力。组织中的各成员在组织活动中就不是被动的。只有教研组各成员的主动性体现出来,教研组才能成为教师的精神寄托和教师的依赖。这样,教研组就起到应有的作用,教师就会从工作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其次,通过构建学习型教研组可以促进教师的多样性发展。当今是一个知识更新的社会,尤其是小学校园,则是发展多样化创造能力的基地。而教师在完成自身专业教研工作的同时又担负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责任,这种双重的工作任务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多样性。教师在学习型备课组中可以向同事有针对性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促进自身多样化发展。

三、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具体措施

1. 合理的教研组设置以及学习型教研组的功能定位

万事开头难。学习教研组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合理设置和定位。教研组的主要功能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统一以及教学质量的监控上。每学期初,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学要求,制订详细、具体、可行的学科教学计划,并以提高素质、教育质量为目标,努力创建学习型教研组,并在整体上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学习型教研组也能够改变以往驾轻就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更有效的帮助;能够克服目前教研组功能不断改变、备课环节一体化、备课流程预想化、备课管理失控等弊端。同时,这种备课方式坚持人的可持续发展,从客观的教学实际出发,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跟踪,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合作交流。

2. 建立相关规章制度行政推动

为了防止部分组员出现偷懒等不良行为,相关部门一定要建立一些相对严格的制度。首先,制定考勤制度来约束教研组成员。高质量备课是在时间充足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用考勤制度来约束教师集中时间进行备课活动,遇到某些特殊情况还要提前请假。另外,在集中备课时间内,对教师的一些行为还进行了限制,比如在规定时间内不准闲聊、不准看小说杂志、不准玩游戏等。一般教研组集体讨论的时间应当不低于每周一次。这些要求从表面上看对教师苛刻了一点,但这是提高备课质量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便于达到备课目标。再次,建立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去鼓励教学组成员。在这方面,学校和教学组相关负责人员可以定期对组员进行相关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和教师的年度考评挂钩。这样双管齐下的方法,是促进学习型教研组建立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3. 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

共享机制目前在很多学校的教研组建设中都在做,但建立什么样的共享机制才能称之为有效则很值得推敲。有效的共享机制,首先要构建共享信息的平台,教研组活动、校内BBS、教师的个人博客建设等都是这些共享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及时性也是共享机制建立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好的点子,从脑中闪过,或者某位老师在课堂中闪过的一些想法、思路如果得到及时共享交流的话,不仅能够促进个人成长,还可以通过共享、交流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更加合理,体现教师团体的创造性。

因此,作为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创新精神,还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较好的影响,为其他教师树立榜样,和其他教师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所以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3.教师教研活动学习资料 篇十三

一、所选课题类型多样

此次参加展示评比的课题类型多样,有以身边的生活变化为切入点,以小学生特有的眼光体验着生活,如《空气质量与健康》、《水——生命之源》、《电视与生活》、《我们身边的交通》、《地震的前兆与应对》、《话说校服》、《我们的文具盒》、《聪明的消费者》、《商品包装上的标志》等课、;有以手工制作为主,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如《剪贴熊猫》、《绒球玩具》、《巧做百合花》、《漂亮的手提袋》、《风车转转转》、《水晶花的制作》、《中国结-华夏情》、《旧衣巧利用》、《温馨的贺卡》、《纸杯娃娃》等课;有以一颗好奇心探求科学的奥秘,在自主合作中感受科学乐趣的,如《泡泡的秘密》、《人体密码-指纹》、《皮老虎会叫的秘密》等课,还有的课以表演为主,表现了老师、孩子非凡的表演功底,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奇妙的皮影》、《京剧脸谱知多少》等。还有的课以培养孩子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为主线,让孩子通过动手实践,体验生活的幸福和谐,如《学包饺子》、《粽子飘香话端午》、《五彩缤纷话馒头》、《水果聚会》等。在这些课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老师们独具匠心的设计令在场的听课老师大开眼界。《空气质量与健康》这节课属于活动开始的第一阶段——开题课,这节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思路清晰,环节流畅,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语言规范、生动、形象,教态亲切、自然,富有朝气和活力,有很强的组织课堂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京剧脸谱知多少》为一堂展示汇报课,课上老师的指导非常有力。课的开始,两名同学就以一段京戏引入,接着各个小组各显身手,有快板表演的;有小品剧;有用幻灯演示研究内容的;有用手抄报展示成果的。整堂课汇报形式多样,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老师与孩子们共说快板一段非常精彩。《话说校服》一节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老师以学生经常不穿校服、影响本班成绩导入,以设立辩论会的形式开始了主题为“学生在校是否统一校服”的辩论。在针锋相对的辩论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做的更好的是老师让学生采访现场的听课老师,然后集体统计采访结果。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得到第一手资料,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法,教学设计新颖,充分利用了资源。

二、体现了多元的教学目标

本次展示,老师们所选课题类型不同,课堂上所用的教学方法也各有差别。总体看来,老师所选课大多从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个领域选题,展示过程中,学生们认真细心的研究,自信热情的演说,丰富的资料展示,及现场激烈的答辩,使在座老师感受到了孩子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不懈努力和高昂的热情。每一节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目标之外,还用非富多彩的评价语言让孩子们懂得在生活中也要注意安全、卫生、环保、团结、交流、合作等良好的习惯。如《漂亮的手提袋》一课,引导孩子注重安全、卫生,《水-生命之源》课注重引导孩子的环保意识,要节约资源,《奇妙的皮影》注重引导孩子有合作的意识,积极发扬传统文化。《新课桌我设计》注重让孩子们交流、讨论、评价,让自己的设计更趋于完美。《商品包装上的标志》则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充分认识食品的优劣,培养孩子们辨别真伪的能力。

三、注重学习活动中的多元评价

展示课上,老师非常重视对孩子们的鼓励,善于捕捉孩子们的优秀之处,如老师们这样评价:“你的主意真不错”、“这位同学真细心”、“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你会欣赏别人,老师欣赏你”等。除了给与孩子充分的肯定,老师们还善于指导孩子学会欣赏他人,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如《多姿的叶画》一课,丁老师设计了让同学们说说喜欢哪幅作品,并说明理由,并给他们组颁发合适的奖项这一小活动,既教育孩子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又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主人翁意识。在《我的课桌我设计》一课中,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能激发学生对创作的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研究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老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及制作精美的课件,也是本次活动的亮点。

几天的学习很快结束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这次学习,我认为我今后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是锻造自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多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教学仪态。

2.是要在导入新课上想点子。要力争做到既标新立异,又符合实际。

3.是要在结构安排上下功夫。要努力做到教学环节设计流畅,教学内容详略得当,时间分配周密合理,知识衔接过渡自然。

4.是要在教学方法上找路子。要力争做到教学方法多样化,既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又要注重老师的引导和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更要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14.教师教研活动学习资料 篇十四

关岭县八德乡中心学校 李 荣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作为教育阵地,我们的工作开展就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顺应群众期盼。“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这是我们教育者工作的最高责任。

如何切实参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名教师党员,如何在自己身上深入贯彻群众路线?贯彻群众路线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包括为民、务实、清廉,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不正之风,杜绝精神懈怠、弄虚作假、不负责任等错误态度。我认为:作为教师,践行群众路线的关键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教学中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做人道理,向社会向家长交出让他们满意的答卷。

一、忠于教育 ,增强职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有人认为:今天的课堂我们表面上是在“传到授业解惑”,实际上我们是在培养未来的总统、优秀的企业家、政治家以及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可以看出我们教师工作的崇高价值。我们工作一辈子,但我们影响的可能是好几代人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性质要有一个正确定位,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

二、孜孜不倦地学习、进取。首先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们专业的发展领域是没有界限的。我们的教育理念要跟上时代,形势发展,就需要教师不断思索,虽然“摸爬滚打”并不总是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但还是要去探索。终身学习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作为教师,就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对比自己转变教学模式,走进高效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学习中快乐的体验。

三、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要具备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坚定信念。努力以自己的道德行为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去解决和形成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只有教师首先树立正确的榜样,学生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当老师具备了较高的素养,就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正确引导学生

“以人为本”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要求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懂得放活课堂,摒弃传统观点,懂得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个体。教师应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发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知识、思维等方面能力的潜能。

五、转变观念,建立多元评价学生机制

教师正确认识学生个性化差异,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思维。实施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分类指导、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评价时,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和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要充分结合各学生的个性特点,多采取纵向比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5.教师教研活动学习资料 篇十五

“一磨”教研实录

(一)“一磨”活动简案(大班)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请你和我跳个舞》(附后),能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在舞蹈过程中乐意接受每位同伴的邀请。

2.能创编队形,准确分辨左右,体验与同伴集体跳舞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花和队形图谱。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教师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2.幼儿听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3.创编集体舞。

(1)鼓励幼儿找到同伴合作跳舞,体验集体舞的快乐。教师提问:

A.我们现在要创编舞蹈,你能分清左右吗?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帮手——手花,请戴在你们的左手上。

B.你跳舞的时候是否邀请同伴一起跳?你是怎么邀请的?你在做动作时有什么发现?

(2)创编队形。

A.幼儿讨论集体舞队形。

B.根据幼儿讨论的方案完成集体舞的创编。

4.请幼儿谈谈活动的感受。

(二) 执教者的自我反思

因为是第一次上舞蹈课,我有很多方面考虑得不周到。舞蹈教学首先是要熟悉音乐,理解歌词,而我在孩子不熟悉歌词的情况下又用了音乐节奏较快的伴奏带,孩子听不清楚歌词,创编动作时就很茫然。再者,在孩子不理解歌词的情况下,我开始做动作,孩子们跟着我跳,无形中我就把孩子的思维给禁锢了,体现不出创编,是我在教幼儿学。分辨左右这一环节进行得太快,致使许多幼儿没有分辨清楚左右。

(三) 参研者互动交流

徐老师:活动中手花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幼儿舞蹈时,大多数仍然分不清左脚和右脚。手花是戴在手腕上的,可以让孩子用戴手花的左手拍拍与其同侧的左腿,这样,孩子在伸左脚和右脚时就不容易搞错。

韩老师:教师发现许多幼儿分不清左右,却没有及时给予纠正,我觉得这是不合适的。

曹老师:目标1中提出要让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但自始至终,教师并没有鼓励幼儿去创编,而是让幼儿去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

(四)“一磨”活动整体反思与总结

1.活动中好的方面:(1)整节活动孩子们兴趣浓厚,能基本理解乐曲,如能够用“暖洋洋的,心里很舒服”“高兴”“想飞天”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2)教师能提炼出教学的难点在于分辨左右。(3)教师能够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例如“地很滑,我们很容易摔倒”“伸左脚、伸右脚时必须快”。

2.活动的不足之处:(1)教育目标与教育环节脱节。活动的第一个目标重点在于创编,而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不够,主要表现在:歌曲相对较长,教师只让幼儿听了两遍音乐,幼儿对音乐的素材感受不足。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引导幼儿模仿,教师在幼儿创编前的示范动作给了幼儿不必要的暗示。第二个目标是创编队形,准确分辨左右,但活动中,教师只是出示了队形图谱,却没有引导幼儿掌握正确创编队形的方法。让幼儿左手戴上手花,但缺少了强调,导致大部分幼儿仍不能清楚地分清左右,在幼儿舞蹈的过程中也缺少必要的纠错环节。(2)个别教育细节的问题:教师能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却没有引导幼儿如何解决问题。幼儿戴手花,教师自己没有戴,导致在引导幼儿区分左右时,不能以标志物“手花”作为切入点。

(五) 可行性建议

建议一:方案宜精练,目标的设置应尽量细致、明确,以便实施时可以灵活进退。

建议二:应较早加入音乐的伴奏或者伴唱,最好先用伴唱跟随幼儿,然后用速度较慢的琴声,幼儿进入较为熟练的状态后,再使用更有鼓舞性的录音伴奏。

建议三:教师应引导幼儿使用特定的标志物手花,理解其作用,以帮助幼儿减轻空间认知上的负担。

“二磨“教研实录

(一)“二磨”活动简案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能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在舞蹈过程中乐意接受每位同伴的邀请。

2.能看图谱创编队形,准确分辨左右,体验与同伴集体跳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花和队形图谱。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1)听音乐,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清唱歌曲,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教师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你能用动作来表现你听到的歌曲内容吗?

2.集体创编集体舞。

(1)鼓励幼儿找到同伴合作跳舞,体验集体舞的快乐。教师提问:

A.我们现在要创编舞蹈,你能分清左右吗?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帮手——手花,请戴在你们的左手上。

B.你跳舞的时候是否邀请同伴一起跳?你是怎么邀请的?你在做动作时有什么发现?

(2)幼儿讨论集体舞队形,并根据图谱变换队形。(将“创编队形”改为“变换队形”,使活动容量更适宜。)

3.请幼儿谈谈活动的感受。

(二) 执教者的自我反思

我觉得目标1基本达成了,目标2达成情况仍然不是很好。细节方面:首先是椅子的摆放不合理,如果摆成半圆形就不会影响孩子们展示自己创编的动作。其次是在创编的环节,孩子们的兴致很高,为了照顾全体幼儿,我几乎让每个孩子都进行了自己创编动作的展示,导致这一环节时间太长。

(三) 参研者的互动交流

梁老师:孩子们创编的积极性很高,但创编的时间太长,而展示的时间又太短。

曹老师:我同意梁老师的观点,课程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幼儿创编动作花去近35分钟,而“依据图谱变换队形”仅用了10分钟,致使教育目标2达成得不是很好。

徐老师:与上次活动比较,对手花的利用度有了提高,但手花仍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少幼儿仍然不能很清晰地分清左与右。

杨老师:由于教师对座位的安排欠妥,孩子在上下座位时显得非常乱,这个时候,教师可适当维持秩序,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活动常规。

(四)“二磨”活动整体反思与总结

1.活动中好的方面:(1)教师能创设持续的情绪氛围,引导幼儿联想、想象。例如,在引导幼儿依据歌词“请你和我跳个舞”进行创编时,教师用适宜的语言激发幼儿的联想:请小朋友想一想,动画片里王子邀请公主跳舞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2)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表现对音乐的理解。(3)能及时对幼儿的创作成果精心评估,发现优秀的“作品”能作为典型用来带动全体幼儿。

2.较“一磨”活动,本次活动中改进较为成功之处:(1)利用琴声与教师哼唱相互结合,让幼儿听清了乐曲,理解了歌词,为创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2)能够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并全面吸纳幼儿创编的动作,不再以教师为先导。

3.本次活动仍需改进之处:(1)目标与内容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目标2上,帮助幼儿区分左与右,仍需商榷:A.教师要求幼儿把手花戴在左手上,但不少幼儿操作时与教师的要求相悖,教师没有及时予以指导。B.教师没有明确向幼儿说明手花的作用。C.幼儿跳舞伸左脚和伸右脚时,教师应放慢速度,给幼儿充分的自我纠错的时间。(2)教育细节方面:A.座位的排列以半圆形较为合理。B.幼儿创编“你把双手拉着我”时,有不少幼儿是用单手与同伴牵手,教师应及时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

(五) 可行性建议

建议一:增加幼儿体验的机会和时间。幼儿创编动作后,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去展示他们自己创编的动作,充分体现集体舞“跳”的特点。

建议二:不用逐句对歌曲进行创编,可选取重点乐句和有创编空间的乐句进行创编,以节省创编的时间,有效地缩减课堂容量。

建议三:两次试教面对的幼儿不同,在活动之前应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在此基础上合理修改方案。

“三磨”教研实录

(一)“三磨”活动简案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能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在舞蹈过程中乐意接受每位同伴的邀请。

2.能准确分辨左右,体验变换队形与同伴集体跳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花和队形图谱。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1)听音乐,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歌里唱了什么?

(2)教师清唱歌曲,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2.集体创编集体舞。

(1)鼓励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2)利用手花帮助幼儿区分左右。

(3)幼儿讨论集体舞队形,体验变换队形与集体跳舞的快乐。

3.请幼儿谈谈活动的感受。

4.请幼儿邀请听课的老师跳舞。

(二) 执教者的自我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在创编动作的过程中有了充分思考和反应的时间,活动中我努力体现孩子的主导地位。

(三) 全园教师的评议

通过前两次的磨课,本次研讨课目标设置合理,达成情况良好。教师不仅引导幼儿进行合理的创编,还引导幼儿进行合理的队形变换。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仅收获了快乐,还积累了集体舞创编的基本经验。而且本次活动中,教师更加注重教育的细节,引导同伴之间用眼神和动作进行交流。教师已能自如地掌握活动的节奏,使幼儿在快乐学习中有所收获。

上一篇:材料款支付承诺下一篇:中国拓展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