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继续解放思想

2024-09-07

刍议继续解放思想(精选8篇)

1.刍议继续解放思想 篇一

继续解放思想是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伟大号角。但继续解放思想的根本在于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度解决思想信仰问题,从而使我们的各种认识高度统一,使我们的思想在高度认识中集中统一到复兴中华民族这面大旗下,使中国共产党用思想的高度和力量团聚各族人民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现在,我们的使命是在继续解放思想状态中,深度认识改革开放的时代意义,用特殊和普遍相结合的道理加强解决思想信仰问题。改革,是用一种科学的方法消除体制瓶颈。开放,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上面对世界各种思想体系。经济格局,社会制度进行交汇发展。只有改革开放,我们的发展才是文明之举,只有改革开放,我们的发展才符合科学规律。而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就在于解决信仰问题,就在于用思想信仰的办法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继续解放思想的本质特征就在于用一种科学的方法论解决思想信仰问题。现在,制造政治事端问题的不断出现,就说明我们的社会还存在矛盾,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思想信仰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以至于形成新矛盾。

改革开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解放思想,则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在继续解放思想状态中改革开放,最实质的问题是:我们的思想应站在什么立场上解放到什么程度。解放思想是要有立场、有思想信仰的方向感的,绝不能在反动思想状态下和封建迷信思想状态下解放思想,这就需要我们各级党组织,在继续解放思想过程中,抓好思想信仰问题的教育力度,使每一名党员必须过好思想信仰这一关,切莫搞双重信仰,对于党性不坚强、不能以党的大局为重的党员,给予更多的批评和教育的机会,对于有反动倾向的党员,给予严肃的处理。

过好信仰这一关,在于我们认识党的宗旨,在于我们解决社会矛盾,在于我们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个社会经济建设的关键,也是党建设的核心。如果我们对党的信仰发生了问题,经济建设再高度发展,思想信仰最终也是散痪和没有生命力的。对此,我们当前的第一使命就是继续解放思想,深度解决思想信仰问题,营造起一种人人爱党,人人爱社会的氛围,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和谐社会就是把一切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而这也是我们继续解放思想的根本。而这个根本的核心,就是解决信仰问题。我们共产党的思想之本是马克思主义。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灵魂,从而使我们的党与时俱进,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将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从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体系中产生新学说。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得以传承的根本。这个根本,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一切问题,思考和观察各种社会现象、产生新原理的基本法则。

解决思想信仰问题,还是在于认识改革开放。解决思想的根本社会意义就是认识不能停顿,观察社会的眼光不能停顿,要有与时俱进的胸怀,要有爱党爱国的情怀,要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的情愫,要有发展是硬道理的元素。这样,我们的思想信仰才能进步,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才会产生新的社会意义。

解决思想,不是让思想在每一种不符合社会规则和马克思主义本质中乱解放,解决思想首要解决的是思想信仰的方向问题。如果方向问题不解决,我们的信仰就会出问题。当代的方向是什么?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作旗,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思想,用中国共产党思想作武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构建和谐社会。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刍议继续解放思想 篇二

一、对图书馆员工进行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信息时代图书馆外部服务环境的需求

社会转型, 使图书馆外部服务环境发生了巨变, 需要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力量, 通过提高公民素质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图书馆员要想与时俱进, 就必须进行继续教育, 发挥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功能, 由单一向多样化服务方式转变;当前人们对信息量需求日益增长, 网络环境需通过对员工进行不断更新与升级的继续教育, 围绕信息知识存储和传递的使用方式, 展开第二、三次的新技术浪潮, 以适应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2.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和内部环境的需求

图书馆一直担负着收集与存储文献信息的重要作用。信息知识的发展, 外部环境的变化, 馆舍的扩容、新建, 促使图书馆内部环境结构的变化, 实现了图书馆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引进与国际接轨, 自动化集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领域, 图书馆的构成也从实体逐渐走向虚拟, 呈现信息化、数字化、电子化和网络化。馆员如不学会使用现代化的操作方法和管理手段, 不及时通过继续教育去更新知识结构, 就很难胜任图书馆工作。

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需求

网络环境下, 信息需求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形成强烈反差, 使信息资源整体协调变得更为迫切, 各馆为达到共建馆藏资源、共享馆藏资源的目标, 对员工实施继续教育迫在眉睫, 它是弥补图书馆员工与岗位要求之间差距的最佳有效途径。

4.更新和优化图书馆员工知识结构的需求

图书馆功能的扩大, 使服务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内容也越来越多元化, 赋予传统的新书推荐、联机检索、文献咨询、馆际互借和跟踪定题等服务手段更多新内容, 能够提供跨时空、跨地域的其他信息, 还能提供电子信息咨询和知识单元、事实、数据等高层次服务。[1]面对如此现状, 原有知识开始老化, 新技术、新理论又在飞速发展, [1]加之员工结构复杂, 知识结构参差不齐, 真能从事高层次工作的专业人员不足, 难以适应定题、跟踪服务, 难以从网上筛选、整理、组织读者所需信息。只有通过各种继续教育, 才能提升员工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能力, 文献检索能力, 与读者的沟通、协调能力, 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等, 使其能够用现代技术从事信息收集、分析、研究、整合和传递等, 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以适应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二、以形式多样学习途径丰富继续教育的内容

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应因人而异, 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培训, 并使其制度化。

1.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员工勇于奉献精神

员工职业道德素养程度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因此职业道德教育是首要任务, 通过这一教育培养员工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举止文明、行为规范和道德高尚的职业精神, 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 用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 尽力满足读者的需求。

2.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员工获取信息能力

为深度挖掘隐性知识, 图书馆必须根据读者需求, 逐步设置服务模式, 通过情报服务, 提供科学决策。这就需要员工有一定的信息素质:一是有娴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以便为读者办理借还图书的手续, 对文献进行编目、采集;二是让员工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提高对信息的鉴别分析能力、整合组织能力和导航采集能力, [1]并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源, 借助各种文献检索途径和手段, 快速、准确协助读者获取最需要的信息。

3.专业知识教育:提高员工综合服务水平

(1) 专业理论教育, 更新员工图书情报知识。

更新知识是发展的需要, 必须钻研业务理论, 经过进修学习, 参加继续教育集中培训班,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努力学习新知识与新技术, 扩展和补充图书馆情报专业理论知识、图书馆学研究、地方文献学, 提高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 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新疆图书资料系列继续教育短期培训班始于2001年, 最初安排32~40课时, 近几年是120~140课时;继续教育资格认证书有效期从开始的3年变为现在的2年, 图书馆学课程, 如图书馆学基础、图书馆概论、图书馆分类、图书编目等均有全新改进, 增添了电脑操作内容, 并运用各种PPT多媒体课件讲述新信息环境与图书馆工作环境、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中国机读目录综述、馆藏资源建设与采访工作、现代图书馆管理和创新能力建设等。

(2) 专业基础教育, 培训员工专业熟练程度。

通过岗位培训、学术讲座与交流活动, 聘请有关学者对员工进行实际工作中疑难问题及新技术应用问题等专业技能培训, 以拓宽视野, 成为新世纪合格的图书馆员工。[2]这要求员工除了掌握图书情报理论、方法外, 还要一专多能, 更要掌握信息研究与服务的专业知识技能, 既能满足读者的一般要求, 又能根据特殊需求提供快捷的实时服务, 真正立足于学科专业前沿, 搜集、分析与研究各学科发展趋势, 为学科带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 进而实现服务的增值与知识的创新。[1]

4.学科知识教育:提升员工综合素质能力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学科知识领域日新月异, 大量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不断涌现, 形成一个社会、自然和人文科学纵横交错的主体结构。员工仅靠一门学科知识难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1]这对员工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必须学有所长, 一专多能, 拓宽学科知识领域。社会学研究, 能提高员工交际沟通与协调能力, 使员工能够与读者和睦相处;心理学学习, 可了解读者阅读心理;外语学习了解世界最新科技动态等。为此, 可通过学历教育来提高学识水平, 例如参加电大、夜大、函授等形式提高学历层次。但这种学习与提高毕竟时间有限, 图书馆员工的继续教育主要靠自学, 也就是在岗培训, 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完善图书馆员在职教育, 提高员工自学能力, 并根据服务对象、高校学科特色和工作性质的具体要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馆领导给予自学者适当的鼓励;[1]二是学科馆员给予自学者恰当的引导;三是自学时要与本职工作有合理的协调。[3]

三、继续教育是促进图书馆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

继续教育不仅是高校改革、社会转型、时代发展和网络环境需求, 更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建设的需求。一方面图书馆员工是网络社会中信息知识的直接操作者, 其信息素质的高低, 决定了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能否取得较大发展;另一方面图书馆要想与时俱进, 必须依靠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来支撑, 其中人力资源是关键, 对图书馆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通过继续教育, 对员工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 使之发挥最大的潜能, 才能使先进的设施发挥最大效益, 丰富的文献资源得到各层次读者的充分利用。员工队伍建设是图书馆事业建设一项长期的任务, 高校图书馆要花大力气狠抓队伍建设, [1]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坚持整体性、重点性、灵活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原则, 以此提高图书馆管理效能, 实现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 推动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崭新时代, 给图书馆事业带来机遇与冲击。图书馆人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服务能力, 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因此必须通过继续教育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 来弥补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 以此推进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继续教育,图书馆员,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刘传标.复合型图书馆的建设[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5:173-180.

[2]张军.继续教育——高等院校馆员能力提高的重要途经[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3) :22-23.

3.刍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 篇三

关键词: 教师继续教育 创新意识 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迅猛发展,终身教育思想深入人心。作为教育实施者的教师,从整体上看,终身教育思想觉醒得更早。目前,中小学教师学历有了普遍提高,但教师的总体素质不高,在全国全面开展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全面提高在职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如何创造性地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真正达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创造条件,这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拟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和必要性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旨在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使其适应发展的新形势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以先进的教学内容和开放的教学形式进行的职后再教育、智力再开发的培训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是真正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从素质教育的实施来看,要加强学生德育,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优化的知识能力结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等全面而广泛的素质。

2、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是科技日新月异、时代飞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次性的师范教育可以贯穿到整个教师职业生涯之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知识转换周期的缩短,一次性师范院校培养就不适合中小学教育发展的要求了。师范院校的学生,在校只能获得其一生担任教师所需知识的20%,80%左右的知识要在岗位上通过不断进修来获得。[1]中小学教师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则成为时代之需。

3、发达国家教师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应不断加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

从国外教师培训工作来看,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波及全球的国际教育思潮。其中,教师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师继续教育已经制度化、法制化。如英国政府规定,中小学教师每五年要脱产进修一个学期,从而保证知识上的不断更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对教师的客观需求,是教师自身成长的规律所致。

二、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育培训机构、培训者、受训者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所应达成的目标认识模糊,导致继续教育活动效率低下

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在职教育,职业针对性是很强的。对中小学教师实施继续教育,总的来说,就是要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具体来说,除了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育理论修养外,还要不断提高他们实际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以使他们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理论和实践这两个目标中,從现行的状况来看,实践这块似乎被忽视了。具体表现在:

1、教育培训学校在日常教学安排上,重理论知识教育而轻教学能力提高。

2、继续教育对受训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及对中小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

(二)教育培训机构受经济利益趋动,导致只重数量、规模而忽视培训质量的短视教育行为出现

1、教育培训机构对参加教育培训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不严格,因而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缺乏应有的时间保证。

2、教育培训机构对培训者素质把关不严,教育培训质量缺乏应有的师资保证。

(三)教育培训机构对基础教育了解不够,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钻研不够,因而继续教育针对性、特色性不强,教育活动缺乏活力。

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创新的策略分析

(一)更新教师继续教育观念,端正对教师继续教育的认识

培训与受训双方都要树立正确的教师继续教育观念,全面认识、正确理解教师继续教育的涵义。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从受训者来看,是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教育整体工作的角度来看,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则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中小学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物质保证。

(二)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培养受训者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在继续教育中,培训者应致力于受训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学习目的取向是“立即应用",即接受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应用能力,解决当前实际问题。他们有丰富的生活、学习经验,加之有较强的理解力、控制力,因此,继续教育应采用适合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论法、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操作式教学法等等,充分发挥受训教师的主体性,注重中小学教师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体系,增强教师继续教育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

1、对受训教师的评价与对施训教师的评价相结合

创新继续教育评价体系,首先就要考虑施教与受教双方。其中,对学员评价的内容涉及到以下方面:所学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技术操作水平,参加培训学习态度(出勤、作业、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性)等,其中侧重点是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教育技术操作。对施培教师的评价中有:所教学员学习成绩整体水平,研究改进培训教学情况,职业道德表现(工作态度、师生关系)等。

2、对施训机构的评价与对受训教师管理机构的评价相结合

作为中小学教师的施训机构主要是指省、市教育学院及高校成人教育学院、县(区)教师进修学校,而受训教师的管理机构主要指县、市教育行政部门、乡镇教育办和受训教师任职的学校。二者作为管理部门,他们的管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评价人的因素(施训与受训教师)的同时,还须重视对培训机构和受训教师管理机构管理水平的评价。其中,对培训机构的评价主要有:所培训学员成绩整体水平,研究改进培训管理,组织推进教育科研,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的服务工作。对受训学员管理机构的评价有:制定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计划,组织和督促学员完成自学自练任务,校本培训工作及效果等。

(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

现有的继续教育师资状况令人担忧。省市教育学院的培训教师是专职的,但对基础教育了解不深、联系不够。而高校成教学院的培训教师多由普教教师兼任。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1、继续教育教师必须增强职业意识,找准自己在继续教育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师继续教育是一种高水平、高起点的教育,对师资要求很高。继续教育中,“培训者”必须审视自我,明白自己的角色特点。作为培训者,他应当是“超前发展者,学习参与者,成长促进者,问题诊断者,教育研究者,共同发展者。”[2]

2、组织培训者深入基础教育的一线调查研究,以增强他们教育行为的效能。针对培训者对基础教育感性认识的不足,培训机构应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师资深入中小学,进行调研考察,取得第一手资料,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五)创新继续教育的内容,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的中小学教师

1、继续教育应把提高中小学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列为重要培训内容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中小学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增强了,他们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自主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增强持续发展的后劲,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事业。

2、继续教育应重视与教育科学研究相关课程的学习,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教研的能力和水平

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时必须兼顾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1)从理论上看,除专业理论课程外,无论学什么专业的中小学教师都有必要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统计》及《教育心理测量》这几门课程。这些课程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供了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储备。(2)从实践上看,应引导中小学教师结合工作实际申报科研课题。在这个环节中,注重培训者对受训者的实际指导,并有相应的考核规定。通过这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研能力,使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富有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4.继续解放思想心得体会 篇四

我们在近段时间里,或是没有思想,或者思想是禁锢的,因为现实中几乎没有人去思考,没有自主的思想,都只能是人云亦云,因此干的事业就是机械套用,几乎就是一个模式,没有特色。工作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没有开创性的举措。我们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就是为了让人们禁锢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因此我们有必要响应学校号召,解放思想,打破旧的框框,重新认识自我,做好务实求发展的文章。

一、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是一次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良好机遇,为了真正地将解放思想落到实处,我们就必须破除自满思想,树立忧患意识,正视自身发展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谦虚务实的态度;破除畏难思想,树立开拓意识、敢为人先,始终保持昂然向上的朝气和不懈进取的锐气;破除僵化思想,树立创新意识,进一步释放思想解放的空间。

破除以上不好的思想只有靠学习,我们知道一个人不学习,那就一定没有思想,而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是麻木不仁的人,这还有资格有条件去谈发展吗?因此我们必须要尊重知识,要树学习新风尚。要以有知识为荣,以不学无术为耻,以真才实学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

加强学习,提高对“解放思想”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工作。”解放思想的理论体系不仅具有丰富的哲学理论性和文化思想性,更重要的是具有广泛的指导性和实践性。

二、解放思想是保证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大法宝,也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扫除障碍、引领发展的重要法宝。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群众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都要求高校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创造性地推进高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克服和化解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阻力,需要诊断我们思想的现状和发展的现状,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为科学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破除解放思想的思想障碍。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继续解放思想,必须联系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着力破除思想障碍。要明确解放思想不能一劳永逸,是一个永续的过程;不能满足过去经验,要让思想跟上发展的实践和变化了的环境;不能害怕风险,要勇于面对改革中可能遭遇的阻力、挫折甚至责难;不能做表面文章,要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到解决问题上。

解放思想必须紧密结合实际。解放思想的真正价值是实事求是。取得科学发展的创新成果,不是靠胡思乱想,而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研究别人的先进经验,规划自己的发展蓝图。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开阔视野,才能获取前瞻性理论,才能预见事物发展的态势,才能走出新的发展路子。

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密切联系实际,实现计科院的新跨越和新崛起解放思想创造历史,改变现实,开辟未来。站在思想大解放的潮头,我们在沉思:何种勇气,方能使我校激情勃发;何种自信,方能使我校昂然奋起;何种办法,方能使我校破解难题;何种力量,方能使我校再度崛起。答案是唯一的:那就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开拓思路和正确认识自我,才能找出发展的新路子,实现新的跨越、新的崛起。

面对我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管理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我们必须以跨越性的思维,把我校教职工和学生的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学校的大局中去,深刻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把思想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把行动统一到推动科学发展的大潮中去,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站在全局和时代的高度,切实把解放思想作为新的历史起点来推动改革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才能把我们面临的问题解决好,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来推动我校的新跨越、新崛起。

此次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提高了我校校广大教职工对解放思想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大家认为,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科学态度,让思想跟上发展的实践和变化了的环境,防止陷入思想僵化的窠臼;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不断在挑战中增强抓住机遇的意识和能力,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努力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顺应现代大学的新要求,不断接纳新知识,开阔科学文化新视野,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成为领导高校科学发展的行家里手;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打破就高校论高校的思维限制,把高校放在党中央对高校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加以思考和谋划,这样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通过这次大讨论活动,我充分认识和体会这次活动的意义和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根本思想武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开放的思想才能有效地指导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党革命和建设的无数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就能打破思想禁锢,激发工作活力,就能改进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每次思想的大解放,都会冲破层层禁区,摆脱种种束缚,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事业的发展。从学院目前发展来看,既面临着乘势而上的大好机遇,又面临着很多的制约因素和巨大的竞争压力,因此,我们是因循守旧、消极畏难,还是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将决定着学院今后发展的前途和方向。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解放思想就是要统一思想,就是要把全校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学校的发展建设这个大局上来。通过解放思想来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和服务于大局。

作为一名高专的教师,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首先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深刻领会党中央的有关决策、政策,深刻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次,学习必须要结合实际,不断提高活学活用马列主义理论的能力,提高处理复杂工作的能力。作为党员干部,学习的作用在于应用于社会实践,不断体现于服务教学、科研与管理活动中。再次,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必须要全面。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历史、经济、科学、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力求知识全面。通过学习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我对我系的教学、科研等管理工作更加有信心,态度更积极。

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了解新思想,研究新理论,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民族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这样个人才不会迷失方向。而今天,我们开展解放思想的学习讨论,要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并贯彻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应该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与责任。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观念,增强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意识。克服自满保守、消极畏难的思想观念,增强时不我待、攻坚克难的意识和信心。克服急功近利、片面发展的思想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彻底破除只求快,不求好、片面发展的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努力在统筹学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方面,创新举措、破解难题,取得实际效果。为学生着想,为家长负责,为我们的教育事业负责。

计算机系 : ××

5.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总结 篇五

东平县环保局

4月23日上午,环保局召开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会议,总结我局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第一、二阶段工作情况,研究部署第三阶段(即完善措施阶段)工作。党组书记、局长、作重要讲话。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人员以及局机关全体同志参加了会议。

局长传达了县委书记赵德健在2月18日召开的全县“继续解放思想推进全面崛起”大讨论活动会议精神。他强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结合本局实际,把解放思想贯穿工作始终。针对第三阶段特点,要在认真总结前两个阶段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紧紧抓住讨论调研阶段中梳理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重点抓、着力抓,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问题,完善措施,突破瓶颈,破解难题,确保大讨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第一、二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和第三阶段的工作安排后,局长指出,在前两个阶段的大讨论活动中,我单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表现在从学习阶段就进入角色,调研阶段积极踊跃,全体干部职工要再接再厉,通过大讨论活动,做到思想上有触动、工作上有进步、作风上明显有改进。下一步要紧紧围绕赵德健书记提出的要求,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县委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办公室会议精神,真正使我局大讨论活动向纵深推进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制定措施,把握主 1

题,梳理前阶段反映出来的新问题,在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基础上形成新措施;二是在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转变上下功夫,提出有效措施,促进转变提高;三是要在降低门槛方面制定措施;四是要抓住重大战略问题、重大“瓶颈”问题进行研究,制定措施,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五是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已进入第三阶段(即完善措施阶段),在本阶段,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问题,完善措施,突破瓶颈,破解难题。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怎样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上下功夫,找准制约我县发展的“瓶颈”问题;二是在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上下功夫,研究措施,寻找对策;三是在力求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强管理,提出新措施。

破解难题的能力是检验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否真正有收获的主要标准。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活动绝不是走过场,绝不能轻描淡写,一定要按照活动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结合本局实际,认真思考在新形势下,在新的起点上,要干什么、怎么干,要做到在思路、体制、机制上创新。2012年对于环保局来说,既有发展的机遇也有面临的挑战,下一步将按照围绕“一个主题”、贯彻“两条主线”、盯紧“三个环节”、力争“四个突破”的思路开展工作。

1、围绕“一个主题”。围绕“生态东平”这一主题,对照创建指标,科学运作,强力推进,争取2013年提前圆满完成创建

任务。

2、贯彻“两条主线”。一方面贯彻发展这条主线,坚持 “发展是第一要务”,把环境保护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去通盘考虑,用发展的办法,解决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防止“缘木求鱼”;另一方面在保护中发展,把环境保护作为“稳增长、转方式、惠民生”重要手段,以环境容量优化发展布局,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项目建设,防止“竭泽而渔”,发挥好环保工作在“倍增计划”、“幸福工程”中的促进作用。

3、盯紧“三个环节”。盯紧“预防、预警、应急”三个环节,努力构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按照“超标即应急”和“快速溯源法”工作程序,严格落实“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清责任、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确保环境安全。

4、力争“四个突破”。一是总量减排工作有新突破。“调结构、控新增、减存量”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二是环保执法工作有新突破。打造执法监察、监测标准化建设创全市一流水平。三是对上争取工作有新突破。实现年初确定的任务翻一翻。四是机关建设工作有突破。塑造环保工作提标、提速、提能的良好形象,全局上下形成对待工作有激情,谋划工作有思路,开展工作有目标,推进工作有办法的氛围。

以继续解放思想为动力,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

“抓住机遇,开放合作,改革创新,率先发展”为主题,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扒双促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这次大讨论活动,新的目标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要有积极负责的精神,用心、用脑、用力推动工作开展。要率先垂范,重要工作亲自指挥、亲自办理。要锲而不舍,做到决策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承诺说一个做—个,个个兑现;工作干—件成一件,件件落实。要力创亮点,带动全面,层层推进;要抓重点,重点抓;抓反复,反复抓:绝不紧一阵子,松一阵子;热一阵子,冷一阵子;既抓过程,更重效果,真正“创出一条好路子,捧回一批硬牌子,争取更多银票子,带出一支强班子。”以担责、创业、奉献、无愧于组织、无愧于岗位、无愧于自己,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6.继续解放思想 推动经济发展 篇六

省市联合调查组

2008年第6期 ——本刊特稿

近几年,天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视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化劣势为优势,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逐步走出工业滞后、财政拮据、活力不足、后劲不强的困局,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先进行列。

2005年至2007年,天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8%,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5%,连续三年被中国社科院等机构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2005年、2006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

第一,突破招商引资怕吃亏、怕上当、怕肥水流入外人田的思想障碍,牢固树立“一切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工业经济为中心,工业经济以招商引资为中心”的意识。

200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工业兴市、项目强市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招商引资作为天门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实现“工作重心向招商引资转移,领导分工向招商引资倾斜,干部力量向招商引资集中”,引导全市上下“一切围绕招商引资,一切服从招商引资,一切服务招商引资”。但由于传统农业经济观念根深蒂固,不少人对此不理解、有非议。为此,天门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倡导树立“客商发财我发展”的义利观,营造“纳税人至上、投资者至上、企业至上”,“投资者是亲人、招来项目是能人、破坏投资环境是罪人”的开放氛围。还先后选派一批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挂职、打工和招商,安排干部到省内高校接受外向型经济培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对干部进行开放开发知识培训、教育,与沿海发达城市结成友好城市。结合产业实际,组建招商专班,在沿海9个城市设立招商联络处,市领导与招商专班捆绑招商,挂点安商。经过全方位的“洗脑”和一系列“走出去”的活动,全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开放意识、改革意识明显增强。

为了克服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不足,天门市委、市政府着力营造优惠的政策环境,树立“得利先让利、以政策换投入、以让利换发展”的理念,只要不违背政策法规,能让的利全部让给客商,能给的政策全部给客商。由于天门市坚持在开放理念上创新,在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和政策环境上创新,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商云集天门,推动了天门外向型经济的形成和发展。2004年至2007年,全市共引进项目676个,计划投资额167.7亿元,实际到位84.8亿元,计划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27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华润啤酒集团、中绿(控股)集团、香港冠建集团等知名企业已落户天门。

第二,突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思想障碍,牢固树立用市场的办法、改革的办法、开放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问题的意识。

包袱沉重、投入不足、机制不活是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如果仅靠有限的财力,靠传统的运作模式,问题难以根本解决。天门市委、市政府打破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维模式,用市场、改革和创新的办法趟出一条发展新路。

一是深化改革转换发展机制。大力推进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对国有工业企业、集体企业实行民营化改革,对城市公共事业凡是能推向市场的全部推向市场。2004年,天门通过招商引资,将城区供水市场25年的特许经营权出售给武汉凯迪水务有限公司。凯迪公司入驻后累计投入1.9亿元,建设了天门市第二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15万吨,比老水厂提高10万吨。2007年,凯迪公司利用成熟的经营模式和完备的供水网络,通过管网延伸,参与该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这一模式被省委书记罗清泉称为“天门凯迪模式”。2005年以来,天门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棉花公司改革、粮食企业改革,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

二是开放开发扩大投入。充分挖掘资产和资源存量,引进市场主体进行开发。2005年,引进中国星星集团投资15亿元对城区以南一块1平方公里的空地进行开发,建设天门新城,现已初具雏形;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经营模式,开放城区燃气市场,引进中国燃气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燃气工程。现已铺设天然气主管网19.55公里,城区用户达到3000户。天门市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建立商业与工业项目捆绑开发的机制。凡是开发城区土地的,都要配套建设工业项目或工业园。香港冠建集团在开发商品住房的同时,投资1亿元建设年屠宰60万头生猪的加工厂。既扩大了城市建设投入,提高了城市品位,又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三是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瓶颈。随着工业项目的逐步增多,融资难、用工难、用地难的现象开始出现。天门积极创新办法,逐步化解这些瓶颈制约。在解决融资难问题上,成立了金融合作办、担保公司、信用协会,与城投公司建立起“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同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和其他商业银行联动。2005年以来,共为市内中小企业担保融资4.9亿元。在解决用工难问题上,大力开展免费培训工程、组织大型用工招聘会等活动,为企业提供用工服务。去年和今年春节,全市两次大型用工招聘会共1.2万人(次)达成用工协议。天门还积极整合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解决用地难问题上,一方面加强对零星、分散工业区、厂房的改造和零散土地的整合,及时储备为工业用地,通过招拍挂予以盘活、增值。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企业建标准化厂房、提高土地投资强度、依法清理闲置土地等办法,保证了重点项目的用地。

第三,突破封闭保守、划地为牢的思想障碍,牢固树立开放合作、借力发展的意识。区位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的地方,往往自我封闭,“走出去”的信心不足。天门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既要立足自力更生,自我发展,更要善于找帅当兵,甘当配角,借势发展。他们找准对接点,与发达地区政府、商会、园区开展合作。在融入武汉城市圈的过程中,立足自身资源、区位、产业基础,定位建立武汉城市圈现代制造业协作配套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休闲度假基地和现代物流副中心,主动融入武汉、借力武汉。近几年,吸引了10多家武汉市企业在天门投资。目前,仙北工业园正在与武汉东湖高新区协商合作,力争成为东湖高新区的“园中园”。天门还与深圳宝安区政府达成共建园区的协议。

第四,突破选人用人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思想障碍,牢固树立以发展论成败、以实绩论英雄的意识。

天门市委、市政府在干部使用上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建立凭实绩选人用人的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崇尚成功、善待挫折、宽容失败”的干事创业氛围。一是建立科学的干部评价制度。对领导班子进行实绩考核,每年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干部的升降去留。在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把招商引资、工业经济、社会稳定、新农村建设、解决民生问题等中心工作量化成指标。每年对实绩底线考核评分结果居于倒数三位的领导班子,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谈话提醒;连续两年实绩底线考核排名位居倒数三名的,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评为不称职,并进行组织处理。实施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制度以来,市委共对考核结果靠后、不称职、不胜任现职的153名领导干部给予了相应的组织处理,其中免职53人,降职安排37人,诫勉和谈话提醒63人。对100多名敢于创新争先、工作实绩明显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二是树立科学的用人导向。在选人用人上做到“三不三看”、“六用六不用”。“三不三看”:不惟年龄看精神,不惟文凭看水平,不惟资历看能力。“六用六不用”:重用以民为本、立志干事业、淡泊名利、敬业奉献的人,不用“官本位”意识浓厚、个人主义严重、跑官要官、不择手段谋取官位的人;重用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工作有思路、有办法的人,不用不学无术、不动脑筋思考问题、在困难和矛盾面前束手无策的人;重用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人,不用甘于平庸、办事拖拉、无所作为的人;重用说真话、办实事、埋头苦干、政绩突出而不事张扬的人,不用弄虚作假、沽名钓誉、敷衍塞责的人;重用坚持原则、主持正义、作风民主的人,不用不讲原则、好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拉拉扯扯、争功诿过的人;重用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不谋私利的人,不用贪图享受、私欲太强、以权谋私的人。

第五,突破工作上不敢冒尖、怕“枪打出头鸟”的思想障碍,牢固树立敢闯敢冒、敢于竞争、争创一流的意识。

天门市委、市政府倡导全市各级干部在发展中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在和谁比上实现“由窄向宽”转变。要求各级干部不能仅限于“纵向比较”,囿于成绩,沾沾自喜,而要把视野放宽,多搞“横向比较”,与发达地区比,找差距、找问题、找方向。市里每年都组织干部到外县市参观考察,促进更新观念,查找差距,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每个乡镇都确定学习目标和赶超“对手”,制定比学赶超措施。要求市直部门敢于在省内同行业中争位次、争荣誉,对工作长期在全省摆尾的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组织调整。2006年,市党代会提出了“奋力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及相关发展措施。2007年,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推进二次创业,再造一个天门”的发展战略,力争到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以上,力争培育3家税收过1亿元、7家税收过5000万元的企业,2个产值过50亿元、3个产值过30亿元、1个产值过2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亚洲最大的汽车铝轮毂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水泵阀门生产基地。二是在发展气魄上实现“由小到大”转变。倡导各级干部要敢于追求,敢于做大,敢于摒弃小打小闹的思想和做法,大手笔、大气魄地抓发展。在开发区建设上,配套设施按中等城市的标准,实行一次性规划、一次性建设、一次性完善配套。抓住汉宜高速铁路设站的机遇,一次性启动仙北工业园10平方公里的规划。仅仅两三年,原本一片空地的园区矗立起一排排崭新的厂房,其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超乎想象。三是在发展起点上实现“由低到高”转变。除了在制定经济发展目标上自我加压外,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力争做到高标准、高起点。力争到2020年,全市城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第六,突破你好我好、平稳守成的思想障碍,牢固树立“鼓励多作贡献,激励建功立业”的意识。

天门建立了重点工作和重点部门绩效奖励制度。每年召开全市三级干部会议,对在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效能建设等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每年对乡镇经济发展前五名、工业企业20强进行公开通报表彰。对优秀企业家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并推荐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近年来,有2名优秀企业家当选省人大代表,87名企业家分别担任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开发区、招商局等重点经济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公开、公正、竞争的用人制度,探索绩效挂钩工资制,重奖有功之臣,激励干部职工建功立业。市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建立人才基金,用于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以及重点课题、重点科研项目、重点人才工作的项目资助。■

7.刍议继续解放思想 篇七

广东民营经济的发展, 源于解放思想的成果

广东发展民营经济的实践, 源于解放思想, 源于解放思想释放出来的巨大活力。广东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成就, 是改革开放最具标志性的成果之一, 是与改革开放事业共生共荣的时代产物。

(一) 解放思想是广东发展民营经济的不竭动力

——广东民营经济凭着“杀出一条血路”和“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冲出计划经济的樊篱。这一时期以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为标志。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是这一历史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从此,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奏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乐章。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广东人民率先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为冲破大一统的计划经济的束缚创造了宝贵经验。这一时期, 从高德良、温万年、何炳等第一批个体户艰难起步, 冲出阻险, 到“个体户”、“万元户”等名词迅速风靡全国, 以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开创了广东乃至全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上的新篇章。他们凭着“杀出一条血路”和“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 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夹缝中, 在当时各种怀疑甚至批判的声潮中, 硬是闯出实践党的富民政策的康庄大道。

——广东民营经济以坚定改革开放信念获得第一次腾飞。这一时期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标志。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姓“社”姓“资”的束缚, 明确地回答了多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 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潮。这次思想解放解决了民营经济合法生存的问题, 更加坚定了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的步伐, 实现了广东民营经济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腾飞, 为活跃城乡经济, 搞活市场流通, 吸纳农村劳动力, 作出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这一时期, 广东民营经济充分利用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特殊政策和毗邻港澳的有利位置, 以及广东承接东亚地区大规模产业迁移的有利条件, 发展为之配套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崭成燎原之势, 使广东迅速成为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珠江水”、“广东粮”也因此而闻名全国。

——广东民营经济抓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机遇奠定了全国领先地位。这一时期以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为标志。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和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 党的十五大冲破姓“公”姓“私”的束缚, 第一次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从此, 中国进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历经了从“有益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进程。也正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作用、贡献逐步得到确认, 广东民营经济从“遮遮掩掩”开始“登堂入室”,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广阔舞台, 长袖善舞, 游刃有余, 迅速进入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成为经济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至此奠定了规模数量和整体实力一直稳居全国前列的地位。

——广东民营经济以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为契机实现新发展。这一发展阶段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这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重大成果, 同时为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作了重要准备。党的十七大确立“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崭新理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广东民营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同时, 由于江浙等地民营经济先后崛起, 直逼广东的领先地位。强烈的危机感, 使广东努力思索和寻找破解民营经济实现新发展的良策。2003年以来, 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 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为“内源型”的民营经济创造实现新发展的条件, 推动了广东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2004年广东民营企业数量和总体规模再度跃居全国榜首。

(二) 当前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的态势及特点

广东民营经济历经30年发展, 已经成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呈现以下发展态势和特点:

——总体规模快速扩张, 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2007年, 全省民营经济单位个数347.49万个, 同比增长13.6%。其中, 私营企业62.27万个, 增长12.9%;个体工商户280.72万个, 增长14.2%。从注册资本金来看, 2004-2007年间, 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金分别从143.45万元增加到161.91万元, 年均增幅为4.12%,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实力明显增强。到2007年, 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3216.18亿元, 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占全省GDP比重为43.1%, 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

——行业分布向多领域拓展, 产业集群效应明显。我省各区域板块已发展1500多个产业集群, 58个专业镇中13个经济规模超100亿元。珠江东岸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在珠江西岸, 则形成了电器机械产业集群区。许多地方的产业集群中, 民营资本无疑是主力, 同时也是资本外溢的生力军。据统计, 在40个工业行业中, 民营经济在27个行业中的比重已超过50%, 并以成倍增长速度向物流、广告、咨询、计算机服务业拓展。

——投资快速增长, 拉动经济增长效应突出。2007年, 广东省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3545.51亿元, 同比增长25.1%, 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高7.1个百分点,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36.9%。一批民营企业利用资产兼并重组、上市等多种资本运作手段, 加快规模发展步伐。目前, 全省已上市的民营企业有34家、拟上市民营企业47家, 分别占全省已上市企业数和拟上市企业数的43%、69%。

——出口比重不断提高,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意识增强。2007年, 广东民营企业的出口总额667.12亿美元, 约占全国民营企业出口的三分之一, 比全省外贸出口增速高13.9个百分点, 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8.1%, 比2003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上升10.7、8.3、5.5和1.9个百分点, 比重提高明显。

——自主创新步伐加快, 发展质量和层次不断提升。2007年, 我省民营科技企业达8100多家, 年技工贸总收入超7800亿元, 工业总产值7300亿元。技工贸总收入百万元以上民营科技企业的科研发展经费投入达200亿元, 同比增长27%;全年科研发展经费投入占企业全年技工贸总收入的2.5%, 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全省民营科技企业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约21万人, 占企业总员工的14%。据统计, 在2007年广东民营科技企业生产的1.28万件主要产品中, 属高新技术类型产品1.12万件, 占全年产品生产总数的87.9%;处于国内领先技术水平以上的产品0.85万件, 占全年生产总数的53.6%。

——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健全,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趋势明显。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基本都采取了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 具备了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2007年, 全省民营科技企业中股份有限公司和责任公司近3000家, 约占企业总数的30%。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成为民营企业制度建设的主要方向。

广东民营经济30年发展历程表明, 解放思想是我省发展民营经济的一大法宝, 也是民营经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辉煌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充分认识继续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清醒把握新形势新挑战, 着力查找当前制约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 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 促进我省民营经济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广东民营经济实现科学发展, 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当前广东民营经济处在新的起点上, 具备了实现新一轮发展的时代机遇和内在张力。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从继续解放思想的宏观视野看, 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对照, 广东民营经济存在很大差距, 必须通过新一轮的思想解放, 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难题, 推动新一轮的大发展。

(一) 直面差距不足, 增强继续解放思想的紧迫感

尽管广东民营经济的一些主要指标一直排在全国前列, 但是与全国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相比较, 还是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足:

一是总体规模大, 个体不强。2007年, 浙江有个体工商户180.73万个, 比广东少了100万个;私营企业45.03万个, 比广东少17万个。但从注册资本金看, 广东个体户户均资本金额2.0万元, 而浙江为3.6万元, 是广东的1.8倍;广东和浙江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金分别为162万元和192万元, 浙江比广东高出18.5%, 表明广东个体、私营经济在个体规模、整体实力上不如浙江。

二是总量接近, 比重较低。从实现的增加值来看, 2007年, 广东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216.18亿元, 列全国的第一位, 浙江约12000亿元, 列全国第三位;从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来看, 浙江接近70%, 比广东高近27个百分点, 表明浙江民营经济对地区经济的推动力强于广东。

三是区域分布不均, 地区发展不平衡。广东民营企业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等五市私营企业45.1万户, 占全省私营企业总数的74.83%。2007年增加值增速最快的地级市达到40.2%, 而最低的只有10.0%, 相差达30.2个百分点。而浙江民营经济区域产业布局平衡、专业化的特点优势十分突出, 与之相比差距明显。

四是民营龙头企业和品牌偏少, 创新能力较弱。根据2006年全国工商联公布的规模以上 (营业收入在2亿元人民币以上) 民营企业的调研结果, 浙江有31家民营企业进入全国100强, 203家进入全国500强, 而广东进入500强的民营企业不及浙江的二十分之一。在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中, 浙江民营企业占有23席, 广东只有6席。在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50强中, 浙江占19席, 广东只有8席。广东民营企业在品牌影响力、创新能力方面不如浙江。

五是“走出去”能力偏弱。2007年, 广东和浙江私营企业出口额分别为667.12亿美元和501.04亿美元, 同比增长36.1%和44.8%, 增速浙江比广东高8.7个百分点;广东和浙江私营企业户均出口额分别为10.71万美元和11.13万美元, 广东比浙江少0.42万美元, 表明广东私营企业在“走出去”上不如浙江。

六是吸纳就业能力不足。2007年, 广东个体工商户户均吸纳就业人数 (按照工商登记口径) 为2.16个, 浙江为2.17个, 略高于广东;从私营企业吸纳就业人数来看, 差距非常明显, 广东私营企业户均8.8个, 而浙江16.9个, 几乎是广东的两倍。

(二) 正视制约因素, 增强继续解放思想的针对性

一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未能得到全面落实。自2003年以来, 我省先后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对发展民营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据省工商联去年底对150名民营企业主的调查显示, 有关政策措施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仍较为突出, 有32.5%受访者表示不满意或进展不大。72.3%受访者对全国、广东今年“两会”议案、提案的选题, 首选“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二是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不完善、产业层次较低的矛盾十分突出。目前, 广东民营经济仍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以及传统的第三产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集中了96.8%的个体工商户;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业、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则集中了76.4%的私营企业。在基础性行业和垄断性行业方面, 民营经济所占比重较小, 如在金融保险业, 民营经济所占的比重仅为7%左右。在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 则存在层次不高的突出问题, 大多以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的传统产业为主,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开发能力弱, 知名品牌少。还有组织体系、政策体系、服务体系不完善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滞后等阻碍了广东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是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广东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瓶颈。创新能力不足是广东企业的通病, 尤其是民营企业由于“先天不足”, 在这方面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广东民营经济主要还是靠“量”即主要依靠要素的投入和投资的拉动, 而不是通过技术、管理的创新。近年来, 虽然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逐步树立起了自主创新的意识, 但受囿于融资、产权保护、政策激励等外部问题, 以及人才、技术、资金、制度等自身支撑力度不够, 民营经济自主创新力度、广度、深度明显不足, 严重制约了竞争力和发展质量的提升。

四是民营企业制度化建设滞后难以支撑其实现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权过于集中。民营企业股权结构相对单一封闭, 决策权、经营权、管理权高度集中, 收益与风险高度集中, 人治色彩浓重, 企业决策的主观随意性大, 决策风险较大。缺乏发展规划, 短期行为突出。财务制度不健全。在许多中小民营企业中,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是一个比较普遍现象, 甚至一些企业通过不合法的手段漏税、走税。此外, 作为现代企业制度重要内容的选聘制度、激励制度、业绩考核评价制度、约束制度等还存在着一些障碍没有突破。

(三) 找准难题症结, 突破制约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的障碍

一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理念需要大突破。民营企业要克服“小富则安”的思想, 克服先走一步因之而来的满足感, 克服固守一地之宜一时之先的做法。深刻认识新形势新挑战新使命, 树立不进则退的强烈忧患意识, 发扬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大胆试验、变革创新、永不懈怠、永不停滞, 以思想的解放激发创造力的释放, 以观念的更新促进发展的创新,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二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式需要大突破。尽管广东民营经济领跑全国多年, 但是支撑广东民营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制度基础、科技水平还是相对比较薄弱的, 一些重大问题还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绝不能仅仅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广东民营经济能否紧紧抓住新的战略机遇期, 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关键是看能否找出发展路向, 明确新的发展定位。因此, 迫切需要通过新一轮的思想解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好字优先, 创新发展思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加强企业制度建设, 提升企业制度支撑能力, 大力推动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三是民营经济发展的视野需要大突破。广东民营经济缺少纵横捭阖的世界眼光和文化特质。在当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 在“地球村”加快发展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6年的背景下, 广东民营经济作为国内一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 对外经济合作水平相对来说并不高, 对外产业还属于低端。广东民营企业不能仅仅满足于现在“为世界打工”, 不能仅仅满足于先发优势带来的暂时辉煌。广东民营企业迫切要从这种满足感的思想解放出来, 追赶的标杆不仅要放在国内, 更应放在国际, 要以世界眼光来重新定位。

四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目标需要大突破。强调“以人为本”, 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过去, 民营经济发展中较多强调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 过多强调企业逐利功能, 而忽视了企业的社会功能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忽视了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目前一些民营企业存在诸如法律意识淡薄、诚信缺失、偷税漏税、坑蒙拐骗、制假贩假、商业贿赂、权钱交易、腐蚀干部、侵犯员工权益、劳资关系紧张等问题, 其根源正是在于“见物不见人”, 没能做到“以人为本”。因此, 民营经济发展目标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 需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推动广东民营经济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解放思想是先导。我们今天强调民营经济的发展要解放思想, 就是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中解放出来, 进一步匡正民营经济发展路向。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增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着力把握发展规律, 创新发展理念, 转变发展方式, 破解发展难题,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促进我省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 创新增长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整体层次提升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广东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制约着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是经济增长代价过大和经济稳定性较差的深刻原因。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是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经济面临的共同课题。我省民营企业能否在量扩张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 关键是看能否调整发展模式, 实行清洁生产, 降低能源消耗,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因此, 要大力推动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量的扩张的同时, 更加注重质的提高。从政策层面上看, 需要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政府应当进一步放宽产业准入限制, 降低包括垄断行业和公共服务行业在内的准入门槛,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加快民营企业产业升级, 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 政府应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措施, 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由过去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粗放经营模式向低耗能、低污染、高附加值的集约经营模式转变。

(二) 创新实现路径, 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竞争力

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这既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要求, 也为民营企业实现新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 省委、省政府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政策环境, 且经过多年发展, 我省民营企业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 富有效率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 有条件也有能力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工作。只有通过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 大力整合创新要素,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 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民营企业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技术创新方面, 民营企业要制定技术创新战略,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建立企业研发中心, 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新型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增创技术优势。政府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改造, 要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 如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基地建设、财政和税收支持、建立企业与科研机构技术交流与合作等。在制度创新方面, 对于具有相当规模的民营企业, 要鼓励其在企业内部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推动其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通过提高企业内部市场化程度, 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水平;通过建立健全董事会, 重构企业全新的治理机制。

(三) 创新发展后劲,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生态文明,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 是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 是经济组织增长方式的新目标。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民营企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转变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长方式。近年来, 我省采取一系列措施, 大力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 取得一定成绩。但广东作为资源小省、经济大省, 面对的资源约束形势仍很严峻。因此, 民营企业今后发展必须立足于国情省情, 必须立足于可持续发展, 积极主动投身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 推广清洁生产, 重视节能减排, 坚决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 逐步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创造绿色GDP, 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四) 创新发展目标,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民营企业是一种重要经济组织, 也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更多关注企业员工的利益、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 这些最终落实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因此, 民营企业需要彻底摈弃“见物不见人”的观念, 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 积极参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走和谐创业之路, 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 建立新型劳动关系, 支持企业建立健全党、团和工会组织, 以企业内部和谐促进社会阶层关系和谐, 推进社会各阶层共同发展, 努力成为和谐劳动关系、各阶层共同发展的自觉构建者。

服务民营经济科学发展, 工商联必须更好地发挥“五个作用”

工商联是党领导的, 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体的具有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大力推动民营经济继续解放思想, 实现科学发展, 是工商联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工商联必须进一步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主渠道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助手作用,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协调作用, 行业商会协会改革发展的积极作用, 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体现特色, 增强凝聚力。

(一) 增强忧患意识、国际化意识、以人为本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今年全国“两会”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的精神, 深刻认识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泉在于解放思想, 发展进步的现实途径在于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广东作为民营经济的大省, 要当好全国的排头兵, 必须在解放思想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全面深入地查找差距不足, 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 整合广东特有的地缘、人缘、业缘优势, 用世界眼光谋划推动广东民营经济的发展, 切实增强国际化意识;必须克服“见物不见人”的观念, 把维护包括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内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最大限度地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 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 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切实增强以人为本的意识;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出发,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 形成人才辈出、活力迸发的新局面, 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 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环境

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目前, 这种新格局虽然正在不断形成, 但是我省民营经济当前仍面临市场准入限制、行业垄断壁垒、金融服务缺位、社会服务不足等问题, 成为制约其科学发展的障碍。全省工商联组织要深入开展“访千家民营企业”活动, 通过调查研究, 了解掌握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的动态, 研究分析影响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的难题, 提出破解阻碍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症结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 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环境。

(三) 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 是民营企业与生俱来的特质。推动民营企业继续解放思想, 就是要鼓励支持他们进一步放大这种特质, 重拾敢想敢干、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勇气;就是要尊重和保护他们的首创精神和积极性, 支持他们变革发展, 以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中的重要作用。要紧紧抓住当前我省民营经济改革创新的核心问题, 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推进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 以一次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创新促进新一轮的大发展, 从根本上提升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竞争力。工商联要精心谋划, 办好首届新粤商大会, 弘扬新粤商精神, 打造新粤商品牌, 巩固和扩大广东民营经济领先地位。

(四)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教育引导工作

要以伟大旗帜铸就理想, 以民族伟业凝聚人心, 以宏伟目标汇集力量。把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作为团结凝聚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基础,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认真开展广东省第二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评选表彰活动, 以“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优秀建设者精神为核心,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断增强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责任感,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市场关系, 坚持走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和谐创业之路, 不断激发创业报国的理想和热情, 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要以促进社会各阶层和谐相处为目标,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妥善处理与社会其他阶层的利益关系, 建立新型的劳动关系, 投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热心光彩事业和其它社会公益事业, 维护社会稳定, 构建和谐广东。

8.刍议继续解放思想 篇八

继续解放思想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

解放思想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道路。开创这条道路,靠解放思想这一强大动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离不开解放思想。

第一,继续解放思想,是提高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的客观要求。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但其进程可能比预想的困难、复杂。霸权主义相当嚣张,常常精心选择时机,精心选择与其国家利益攸关的战略要地,蛮横地对小国、弱国、无核国家发动战争或以战争相威胁。同时,把我国当作其扩张霸权的主要障碍,实施强大压力。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孕育着巨大风险。科技信息化迅猛发展,但科技信息化又使国际军事、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中国的国际战略环境,不容盲目乐观。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新潮流,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高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

第二,继续解放思想,是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客观要求。30年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的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这些矛盾一方面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另一方面又告诉我们,发展中也存在不少影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影响着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团结,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我们要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第三,继续解放思想,是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客观要求。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党新时期的三大历史任务。要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胡锦涛同志结合我们党面临的新挑战新考验,从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课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使党内民主意识普遍增强、党内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党的创造活力充分发挥。落实这些新要求,哪一条都少不了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才能进一步研究回答好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才能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使我们党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点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由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一项全新的事业,谁都没有经验,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过程中,西方国家在几百年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几十年内就集中表现了出来,使我们这个大发展、大变化时期成为矛盾凸显期。而只有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正确处理凸显的各种矛盾,才能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是继续解放思想的价值诉求

解放思想从来都是有目的的。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根据实践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作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越走越宽广。从当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我党承担的历史使命来看,继续解放思想的主要目的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着力克服那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思想观念、具体作法和体制机制。

第一,坚持合目的性与合科学性的统一,是继续解放思想的基本准则。解放思想既要冲破一切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体制的束缚,但又不是否定一切思想、观念和体制、不管怎么干都行。思想解放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真理、符合社会道德、符合国家法律。思想解放的目的不仅是解放生产力,而且要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有利于地区和部门的发展,而且还要有利于整个国家民族的发展;不仅要有利于当前的发展,而且还要有利于后人的发展;不仅要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且还要有利于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这是新时期思想解放的一个新特点。

第二,坚持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统一,是继续解放思想的核心问题。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两者既互相统一又互相排斥。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以民为本,公平正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优胜劣汰,效率优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各自的优点又是对方的缺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只有有机结合,才能相互制约,相得益彰。同时,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作为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是有主次的。社会主义是基本制度方面的积极成果;市场经济是经济体制方面的积极成果。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我们都必须坚持,但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对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导。正如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的市场经济的性质。”但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一些人、特别是不少实际工作者,颠倒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引起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激化了一系列社会矛盾。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从根本上说,就在于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理顺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从而引起了发展理念的一系列革命性变化。摆正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继续解放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

第三,坚持解放思想与改革创新的统一,是继续解放思想的必然要求。解放思想与改革创新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一方面,解放思想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改革创新,改革创新决定着思想解放的性质。不改革创新的思想解放不是真正的思想解放,甚至是思想颓废。另一方面,改革创新又必须以思想解放为前提,思想解放决定着改革创新的方向。没有思想解放,不可能有改革创新。同时,解放思想与改革创新又不能完全等同。思想解放只是改革创新的一个前提条件,思想解放了不一定就能改革创新。要改革创新,还要有创新理论的指导,没有新思想的人是不能改革创新的;还要克服利己主义,没有大公无私思想的人是不能改革创新的;还要有积极进取精神,“懒”字当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是不能改革创新的。因此,解放思想要以改革创新为依归,不能离开改革创新空谈解放思想。

第四,坚持解放思想与理论创新、理论武装的统一,是继续解放思想的题中应有之意。从直接的字面意义讲,“解放思想”就是要把某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从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作法和旧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本身就是理论创新过程。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产生在前,解放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在后。因此,解放思想必须做到破和立的辩证统一。坚持解放思想与理论创新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发展过程,就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既不断解放,又不断取得新成果的过程。坚持思想解放与理论武装的统一,是我党思想建设的宝贵经验。思想解放的理论成果,又总是理论武装的重要内容。我党历史上的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同时又是一次创新理论的大学习。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就是要掀起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高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和理论武装都统一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中。

上一篇:宝安区历史下一篇:药品质量验收员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