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辩论赛资料(9篇)
1.大学辩论赛资料 篇一
大家好~以前总在这里看各位高人的多种言论,本人只是一名业余爱好者,实在不登大雅之堂。经过一年的积累,感觉自己也可以有点货,就出来卖下丑。大家尽情板砖吧。
本校辩论协会在成立之初,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没有把演讲这一块要过来,因此狭小的活动范围更显促狭。但是,人嘛,活着就是要折腾,没事干也要折腾些事出来。
在新生即将进入新生辩论月之前的一个星期,协会组织了新生技术辅导赛,具体内容就是组织一些老生八人分两队进行比赛,为这些刚刚入学的新人演示辩论赛的具体形式是如何的。当时效果还是不错的,能做220的教室座无虚席,而且我们事先并没有进行宣传(主要是灵感来得太突然)
在新生结束辩论月之后,各院辩论队普遍建立,共8支队伍。我们组织了新生交流赛,每院出两支队进行比赛。同时进行了技术辅导赛,把一些辩论开展水平较低的学院编排在同一组进行比赛,由协会出人进行辅导,使他们先对辩论进行初步认识,而且放在同一低水平的比赛,有一个好处就是有输有赢,赢之后,他们个人有一个对辩论的信心建立,而如果将他们与法学院,社会学院放在一起打,那就意味着没有悬念了。比赛也毫无乐趣。
两个星期的休息之后,校级最高赛事“共青杯”辩论赛开始了,我们协会进行了承办任务。此时之前的比赛效果显示出来了,按照以往惯例,那五个没有辩论队地学院应该是以弃权算,可本次比赛中,五个学院没有一个弃权。参赛率首次达到了百分之百。尤其是生科院,在复赛面对法学院,而且本组队员有一人记错时间的情况下,临时筛选队员,继续进行比赛。而本次比赛中,由于某些评委的问题,导致法学院不能顺利晋级,冠军之争才更加有悬念可言,而也正是民社院一路出乎意料地夺得最后冠军,真正的战国时代到了
这时期,应该说是同学们争论最多的事请,也是争议最大的一届比赛,其他人感觉如狼似虎,我感觉却很兴奋,因为这是一个最有利的时机,真正大家开始为辩论热血喷张的时候到了。
有点长,大家慢慢看哈~
然而,在举办过程中,有一个严重的缺点我们一定要正视,那就是各院辩论队在长期的比赛过程中,有了巨大的罅隙,这严重不利于本校辩论队的发展,而这一点的始作俑者正是全校人都无比珍视的“共青杯”,因此,我有了一种要把共青的副作用抵消的想法。
刚接手之时,辩论队前辈告知必须走出去,把校辩论推出去。然而我所面临的困难是,我手里能打辩论,直接由我指挥的只有三个副会长再加我,顶多加上有两个部长,但是显然这点力量太寒碜了。我面对几个不同学校时,总不能真的我自己也上场吧,那场上如果出现什么问题怎么办?
好吧,既然这样,那咱们就把你们院队都灭了好了。当然,这不是简单的合并。本学期以来,我举办了院队交流赛,名为交流,实为选人。我的如意算盘就是,我不重新挑选院队了,因为我自己再组织是在做无用功,各个院都已经把人才纳到自己麾下了,我费什么劲呢?那好吧,我就让全校入选院队的大一成员全部上场进行切磋,然后选出32人进入下一轮,再选16人进入半决赛。这16个人就是校队的基础。呼~~我处心积虑的“坏事”就完成了。
可想这些从院队选拔出来的人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啊。该怎么办。第一,确立队训,将这条队训牢牢刻在他们脑子里;第二,就是用我出名的猥琐风格,多根他们在一起开玩笑,瞎扯,让他们在心理上至少接收我这个半路出家的队长。第三,团队合作训练,杀人游戏。对,就是要他们在每周都要出来杀人,杀到他们脑残,脑萎缩。嘿嘿~~他们在杀人的过程中就会意识到这其中的团队配合的重要性,而且还可以抛开死板的逻辑课,在实际中训练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当然,训练不能仅止于此,在以后,必须开展各类户外团队训练课程。帮助他们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例如真人cs大赛。
这之后,这支队伍进入文化素质的拓展阶段,包括辩题训练,哲学等基础知识积累。
然而,最重要的不在于校队如何,关键是学校气氛如何。因此我再举办院队交流赛地同时举办了兴趣组比赛为什么要举办兴趣组,这个跟院队交流赛有什么区别?
当然有。按照目前的现状看,同学们并不是对辩论多感冒。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惧怕心理所决定的,可能觉得我又在危言耸听。在我们学校,官方并不重视辩论发展,自然也就没有老师倡导学生研究辩论,而题目发展的滞后性一直让同学们也没有兴趣去进行比赛,所以上场打比赛的同学,以及所有观看比赛的同学都觉得没意思,甚至就总结出来辩论就是一耍嘴皮子的东西这样的结论,这不能不说是辩论人的悲哀。
所以普及辩论的影响力是我们的一大要务,将那些没有入选院队,没有比赛经验的同学聚集在一起,派出辅导,带领他们分析辩题,解析辩论要素,这有利于他们回去再向其他人宣传辩论,而如果把他们和各院队成员放在一起进行筛选。通过我这三个星期的观察,毫无疑问,来报名参加兴趣组地选手将全部被淘汰,那么到最后我们办比赛到底是给普通同学普及用,还是设了个游乐场只给辩论的精英娱乐用?这一点是我们最需要注意的。
及的话,如果仅仅就比赛而言,必然是不够的。那么其他的方式来推广辩论,推广口才普及就是我们的另一要务。
幸好,不知道哪位大仙发明了“天黑请闭眼”这个神一样的游戏,我们就把它作为我们每周一次的固定活动,再活动场地周围贴上我们以前活动的照片,这样同时也可以宣传我们的其他活动。
基本上,辩论协会这一年徕自己的活动就是这样,其他还有些许协办的活动我就不再赘述了,大家有兴趣了,跟我详细讨论。
我是中南民族大学辩论协会会长,欢迎广大辩友一同切磋,特别欢迎武汉地区的辩友和我们学校开展联谊你好,我是我们学校的辩论协会的会长,我现在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在我们学校,其实以前我入学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有一个辩论协会存在,没有纳新,没有宣传,几乎什么都没有。第一次正式接触辩论,是在我大一那年,我们学校上一届的辩手有一位在法律协会成了会长,加上辩论协会没什么实力来举办一场比赛,所以由法律协会组织了一场辩论赛。就这样,形成了惯例,每年会由法协举办一场比赛。而正是这样的一个“恶性”的循环,更造成了辩论协会的名存实亡。可是当我们学校在市里举办的比赛上夺得冠军时,学校才开始重视辩论协会。但是这时的辩论协会,人心涣散,唯利是图,没有人想要参与辩论,只是想通过辩论协会申请资金,为自己增加评优的筹码等等,所以当我大二的时候,辩论协会仍然没有什么影响力,我是在这种情况下接的辩论协会,这时候,我跟辩论协会教练(也是我们这届的学生)就辩论协会的未来发展起了分歧。现在,我觉得辩论协会根本没有向前发展的可能性,因为人心不齐,很遗憾的是,辩论协会并没有因为我的到来而好转起来,而且现在我本人只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改变现状。现在我们也在准备大赛,很不容易的找到了几个辩手,但是还像求着他们加入似的。哎,真的不知道她的明天会是怎样。另外,因为辩论协会它本身的特性,专业性比较强,注定不会成为像计算机协会那样的范围很广的协会,而且不是天天都会有辩论赛,所以有人会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走到最后,这就是辩论协会向前发展的瓶颈,我现在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
你好,我是我们学校的辩论协会的会长,我现在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在我们学校,其实以前我入学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有一个辩论协会存在,没有纳新,没有宣传,几乎什么都没有。第一次正式接触辩论,是在我大一那年,我们学校上一届的辩手有一位在法律协会成了会长,加上辩论协会没什么实力来举办一场比赛,所以由法律协会组织了一场辩论赛。就这样,形成了惯例,每年会由法协举办一场比赛。而正是这样的一个“恶性”的循环,更造成了辩论协会的名存实亡。可是当我们学校在市里举办的比赛上夺得冠军时,学校才开始重视辩论协会。但是这时的辩论协会,人心涣散,唯利是图,没有人想要参与辩论,只是想通过辩论协会申请资金,为自己增加评优的筹码等等,所以当我大二的时候,辩论协会仍然没有什么影响力,我是在这种情况下接的辩论协会,这时候,我跟辩论协会教练(也是我们这届的学生)就辩论协会的未来发展起了分歧。现在,我觉得辩论协会根本没有向前发展的可能性,因为人心不齐,很遗憾的是,辩论协会并没有因为我的到来而好转起来,而且现在我本人只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改变现状。现在我们也在准备大赛,很不容易的找到了几个辩手,但是还像求着他们加入似的。哎,真的不知道她的明天会是怎样。另外,因为辩论协会它本身的特性,专业性比较强,注定不会成为像计算机协会那样的范围很广的协会,而且不是天天都会有辩论赛,所以有人会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走到最后,这就是辩论协会向前发展的瓶颈,我现在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学校的一场辩论赛 先是系里比赛 挑选出人手参加学校比赛 真的是经过一轮又一轮 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以为我凭着对辩论的热情和队友们默契的合作可以一直打到最后 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怎么也接受不了的 我们输了 不是输在实力上 而是输在领导们的相互排挤之上
最初来到学校的时候 我根本不知道还有辩论赛这一回事 大概是过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吧 系里贴了个通知说是要举办辩论赛 需要选拔 我当时就很激动 虽然从来没有接触过辩论 但是自小就喜欢与人辩解 所以兴致勃勃的报名了 历经了三个多月的选拔 最终成为了代表系里参赛的选手 心里真是特别的激动 我们队友一共6个人 很是信心十足的说一定要走到最后 每一次的比赛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做准备 不想让对我们抱有希望的人失望 一路走下来真的很累 但是我们谁都没有想过放弃 但是 在即将进入决赛的时候 我们输了 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晚上 比赛前队友们笑着说还有几场就结束了 大家加油 当天晚上的比赛很是精彩 下面一直掌声不断 我们发挥了自己最好的水平但是所有的努力就牺牲在评委们轻飘飘的话语之下 一共三个评委 第一个意思是我们胜出 但是第二个却极力反对 说有水平还不够 还要有团队精神 他说我们没有合作精神 因为我们队中有个女生实力很强 在自由辩论中她比我们多起来三四次 结果这个却成为攻击我们的理由 结果宣布的时候 场下的观众都沸腾了 可是结果却是不能改变的 在结果出来之前对方辩友的脸是灰色的 他们以为输定了 结果出来的时候他们都不敢置信
我不知道我们的付出 我们的努力在那些领导眼中算得了什么 我的队友经过这次比赛都失望了 对于学校的失望 对于辩论的灰心 我们大二的时候本来是有参赛机会的 但是我们几个一致决定 绝不再参与 真的伤心了 如果辩论要这样被控制着 我们还怎么发挥自己的热情 学校没有辩论协会 上届有个学姐想自己组织的 但是领导来了一句 你还嫌学校里闹腾的不够吗 我对此没有任何话可以说了 辩论的激情刚刚燃烧 就被熄灭了
我比楼上的两位还要伤心 还要无助 我能怎么办 其实我刚接手辩论协会的时候遇到跟你们一样的问题.几乎没有人知道辩论协会的存在,某些机制的落后,导致大量人才流失,制度的不健全,机构的不完善,辩论协会几乎没人肯做事情.由于前会长临时被学校委以他任,我也是半路被朋友推荐,才拉进辩论协会做会长的.那时候,其实我很想说,这个一年的协会就这么扔这里吧,反正迟早要解散的.但是没办法,自己对辩论的热爱促使自己认真做了十个月下来.我们学校的情况有些特别在于全校各院都有辩论队,所以每个十月份,每个院都要举办辩论赛,那么辩论协会无事可干了.新生辩论月之后,立刻就是全校的大型辩论赛,按照惯例,我们辩论协会又是无事可干了.这个辩论赛完了以后,就该放假了.开学来了三月份,又是新生邀请赛,五月份一般还有武汉高校区的统一比赛.然后又歇菜了
大家比较下,辩论协会可以探足的几乎没有地方.而且我们一年 活动经费只有400块.可是我们租一个场地就要300块.额~~这个的确是另人头疼的但路毕竟是人走出来的.那么,资金,时间,比赛拥有权的多方限制下,辩论协会几乎离死不远了.但是我们还是要活下去的第一,确定辩论协会的发展方向.我们辩论协会不是校辩论队,我们不要求人人都会辩论.但要求人人都要喜欢协会.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是协会,更是一个校园公司!对,就是要做一个校园内的“演艺公司”,辩论队就是我们“公司”的“艺人部”.确定好这个,我们再来看协会未来怎么办
第二.积极参与到各个比赛的进行当中.我作为代表去参加比赛的点评的时候,我要求主持人必须说我来自辩论协会的.如果该比赛要求用到我们协会的主持人,那这个主持人必须要加上辩论协会的座右铭,并说XX来自辩论协会在这里为您主持.就是这样的滚雪球效应,让同学们开始知道辩论协会的名字,开始关注辩论协会的活动.第三.不惜一切代价参与到大型比赛的组织工作中.我带着协会的人给别人当跟班的也行,再加上协会有在校会的朋友,硬是跟着学习部去组织大型比赛.并且在面对广大同学的宣传方面,你们说我阴险也好,说我心计多也罢,我想尽一切办法把辩论协会的LOGO,座右铭,和名称充斥在校园内和比赛场地中.大家到最后都认为这个比赛是辩论协会组织的,非学习部.其实我们做的都是最累的边角活.但是无所谓.另外就是在新生邀请赛中,也想尽办法从辩题到评委安排,从宣传到日程策划,我们都尽可能加入进去!而且尽可能拉拢圈内人,促进圈内人对辩协也有个积极的评价
第四,有学院搞辩论赛帮忙,立刻去帮.我在任的时候,有一个学院有意愿搞辩论赛,一个学院准备搞,但在不同方面都遇到问题,我们协会立刻安排人从各个环节提供尽可能的帮助,虽然我们自己为此花费了巨大精力还有不少费用,但能让官方组织也对我们也有个好印象
第五,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调整自己最优势最品牌的活动,我们协会的品牌活动,分为三大赛区,将全校的辩论层次分为两大块,将辩论群体分为三大块.毕业的老前辈,熟练辩手,菜鸟量身打造最适合他们自己的比赛活动.就算有些比赛水平不够,但那是选手问题,只要赛事名声出去就是另外一回事.但在以后的活动中一定要进一步调整
第六,也相当重要,就是领导者的素质,首先要把上下关系疏通,同时要注重在同校与各协会中的关系.可以说就实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熟悉的经常聚,不熟的也要会打招呼.不过这都是各位领导自己领会了
将这些做好以后,就要注意内部素质的统一和赛事水平的提高.内部素质,协会的LOGO,座右铭的来历,前辈创建辩论协会的艰辛,学校对辩论的偏见
或者用荣誉来激励会员,或者用悲伤博得同情,这个东西一定要讲.不讲,就是没历史.一个连历史都没有的协会对会员毫无吸引力.赛事水平的提高
让高的更高.如何高?我不知道楼上两位面对的情况.但是我们学校愤青多,所以我在校内打擦边球,我们不谈论政治,但我还不能谈论些民生小事么?我们就辩论这些问题.那些哲学类型的题目,我一概排除在外,因为学校没人有能力辩论这些题目,与其看他们无聊,不如我们去实际点.让低的找到近似辩论的感觉.这不是说我们搞简单题目,而是能否找到一种近似能锻炼辩论能力,同时也是近似辩论的形式?我们协会下个学期就准备把针对菜鸟的辩论赛彻底取消,代之以杀人游戏.当然效果如何还需要实验
2.大学辩论赛资料 篇二
一、高校辩论队的特殊性
高校社团和学生会在学生课余生活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高校社团是学生根据相同的兴趣爱好自发形成的组织,自治性强,但管理性弱。学生会是校方的机构之一,既是学生的群众性组织,又是校方和学生间的纽带,管理性强,自主性稍弱。辩论队作为一个校园中的特殊群体,与学生会和社团间既有共通,也有差异。
1. 高度自治。
高校辩论队具有校园社团的自治性,但又不单纯是学生自娱自乐的组织,辩论队的生命力需要建立在深厚的思辨传统和固定的活动安排之上。辩论队还具有与学生会相似的管理方式,但是却不直接与学校体制挂钩,由辩论队成员自发申请比赛并组织活动。因此,高校辩论队不仅在校内具有高度的自治,而且对于辩论的专业性要求也不止停留在娱乐的层面上。
2. 团队至上。
口才和思维是一名辩手的基本素养,而辩论队的核心精神则在于团队合作。一至四辩分别在各自的环节内承担着起承转合的任务。四位辩手所阐释的内容必须连贯清晰,而自由辩论环节更是考验四位选手的配合素养。队员无论在场上抑或是在场下,都应保持团结的心态和协调的步调,这种特殊的竞技形式要求队员从技术上到心灵上都具备较高要求的默契。
3. 秉持理性。
辩论队不仅以辩为乐,更以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思辨理念,引导思辨风气为责任。一所高校从学生到领导都要对辩论活动的开展高度重视,才可能创造出一个优秀的辩论队:一方面,辩论队在各大赛事中的突出表现,将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获得学校的认可和支持;另一方面,优秀的辩论队将会在校园范围内掀起明星效应,激发学生理性思辨的风潮。因而,辩论队不能仅仅将自己定位为社团,而是更应倾向于定位成具有极强专业性的竞技团队。
二、苏州大学辩论队管理方法
高校辩论队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需要以不同于社团与学生会的创新方式进行管理,苏州大学辩论队的管理方法结合了民主决策与教练引导、个人探索与团队培养、高度自治与学校支持等特点,开创了结合校园特色与社会企业模式的管理方法。
1. 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共同协议。
高校辩论队普遍具有高度的自治权利,相比学生会,辩论队没有现成的规章制度可以参照,随着辩论模式与理念的不断变化与发展,辩论队的管理方式要做到与时俱进。
在教练和队员的共同协商下,苏州大学辩论队制定了明确的队规。队规融合了部分强制性条例与可协商条例,这样既保证了规章的权威性,又体现了一定的宽容原则。例如,队员不得无故或因其他社团活动缺席辩论队训练为强制性条例,而将记过的惩罚方式转变为辩词整理,则是在队员的倡议下制定的。此外,苏州大学辩论队每年都会重新拟定部分队规,对不合理的部分做出改良。
2. 完善的训练课程与备战计划。
辩论队需要核心机制理念来促使团队有序发展。苏州大学辩论队因此制定了阶段性和发展性计划。将队员划分为1~2年,2~3年,3~4年三个辩龄层次,侧重各有不同。
每年招新之后,苏州大学辩论队都会联系江浙沪地区高校,以训练新人为目的,开展跨校交流赛;而对于高辩龄辩手的训练,则以战为主,以赛代练,为此,苏州大学辩论队积极申请参加台湾国际“精英杯”奥瑞冈辩论赛、马来西亚世界大专华语辩论赛等国际赛事。苏州大学辩论队自成立以来,用短短三年的时间,跻身一流高校辩论队,并实现了较长时间的稳步发展。
3. 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奖惩机制。
正式辩论比赛的参赛队伍,人数一般为6人,如何选拔参赛队员,并处理好其他队员的情绪,是辩论队教练与队长必须面对的难题。
重大赛事备战之前,苏州大学辩论队队内都提前开展选拔赛,由教练担任评委,将辩论水平和团队意识作为考核标准。除正选队员外,其他队员将作为陪练。陪练队员若在模拟赛过程中表现突出,甚至超越正选队员,将有机会取代正选队员的比赛资格。此举不但提高了模拟赛质量,也让队员选拔趋于合理。
4. 卓越的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
辩论活动是个人素质与团队素质的综合较量,不仅需要辩手的思辨素养,更需要他们倾注包容、理解与协调,从而促使整个团队的一致与高水平发挥。
苏州大学辩论队注重对个人的培养。教练在每一次比赛后,会根据比赛视频为每一名选手做详细的解析,特别是一对一指导。此举不仅促使队员通过一次比赛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还有利于教练清晰地了解每一个人的特点。此外,辩论队还特别注意日常生活中轻松氛围的营造,培养队员间的深切友谊,注重“非赛场”友谊的形成。
5. 有力的学校支持和关系网络。
学生组织离不开学校的支持,苏州大学辩论队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服从学校的指导原则。一方面,相关领导不断跟进辩论队发展状况,提供更多的资源与平台,并积极联系专家教授,提供知识性的辅导;另一方面,辩论队反哺校园内的文化活动。苏州大学辩论队与苏州大学团委、苏州大学学生会共同努力,将一年一届的校辩论赛办得有声有色,已有10多年的传统。这使得理性精神在苏州大学内部得到进一步推广。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和表达能力,各高校纷纷组建辩论队。辩论队相比社团与学生会组织,有其特殊性,而关于辩论队运行方法和管理模式的研究还未成熟。高校辩论队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需要以不同于社团或学生会的方式进行创新管理。本文将以苏州大学辩论队创新性管理尝试为例,探讨辩论队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辩论队,管理创新,学生活动
参考文献
[1].张芬、汪舟,《大学生社团管理中人力资源及心理学运用的新思路》,《科技信息》,2009(12)
[2].李安英、樊习英,《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教育问题的思考》,《教育探索》,2007(3)
3.大学辩论赛资料 篇三
吴海鹰在致辞中表示,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经过连续十四届的成功举办和多次入岛交流,已发展成为两岸青年情感交融、心灵互动的交流平台。李锺桂在致辞中表示,海辩赛已经成为两岸青年交流交往的品牌项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才俊,得到了两岸民众的认同。
来自海峡两岸16所高校的代表队参赛。参赛的100多位辩手围绕“科技发展让生活更简单/更复杂”、“网购风潮给生活带来的是惊喜/是烦恼”、“超越别人比超越自己难/超越自己比超越别人难”等3个辩题展开辩论。经过复赛和决赛,最终台湾大学、四川大学、东吴大学分别获冠、亚、季军;台湾大学丁冠羽和山东师范大学宋晓倩荣获本届比赛最佳辩手,上海交通大学曹靖、浙江大学卢侃等16位同学获本届比赛优秀辩手。
(文/福建省科协)
4.辩论赛资料 篇四
1律师的本质:律师是依据法律维护法律根本上乃是要维护国家和最广大民众利益的法律人。
2律师誓言:忠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履行律师职责,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捍卫法律的尊严。可见,对于律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法律尊严,而法律的本质是维护国家利益。对于律师而言,维护的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律师的职业是将当事人的合法利益最大化,既然在当事人的利益前有“合法”作为定语,那么就说明当事人的利益只是表现,实质上律师还是应当以国家法律为重。
4尊重国家法律,不触犯国家法律尊严同时也是律师维护自身生存的需要!律师首先应该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之上,然后才能为委托人争取权利的最大化!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律师执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守律师执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条规定:律师应该忠于宪法和法律,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执业。律师应该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维护国家法律与社会正义。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为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律师有权根据法律的要求和道德标准,选择完成或实现委托目的的方法。
8第三十条,律师应该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期限,时效以及委托人约定的时间,及时办理委托的事务。
二、提问
1请问律师的概念对方辩友知道吗?回答知道或者知道就行了。然后我们告诉对方概念: 律师的职业是将当事人的合法利益最大化,既然在当事人的利益前有“合法”作为定语,那么就说明当事人的利益只是表现,实质上律师还是应当以国家法律为重。
2李天一案件相信大家都熟悉,用道德衡量,用道德评判,甚至法律在还未宣判之时,这起案件的当事人李某某就已经被道德判处了死刑,请问你们是不是还要以当事人未成年为由为他辩护,让他逍遥法外,再次去实施犯罪行为?
3当事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明显国家利益要高于当事人利益。当事人的利益有时会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该如何处理这种冲突呢?律师是应坚决维护当事人利益呢,还是舍弃当事人利益去维护国家利益?
5.辩论赛资料1 篇五
既然如此,我们姑且退一步,就勉为其难,来一个一个地看。首先,此时的功不可以补彼时的过。秦始皇焚书坑儒、严刑峻法、骄奢淫逸,致使民不聊生,然而他在前半生兴三军、灭六国,使元元黎民得免于战乱;书同文、车同轨,使封建社会走向和谐;修长城、抗匈奴,使天下百姓共享太平;可谓创千秋之业,立百代之功,如果功可以补过,是不是他说其实不是一个暴君呢?
再退一步说,我们不看这些无法代替的过好不好,就看在同一件事上的过,就可以补了吗?什么叫做一失足成千古恨,什么叫做只是当时已惘然呢?马家爵入狱之后,何尝没有痛苦流涕,何尝不想痛改前非,然而即使他做再大的补救,死者的亡灵如何告慰,家属的悲怆如何抚平,社会的恐慌如何消减,而他自己的罪行如何得到免除,他的良心又如何得到安宁呢?
我们再来退一步好不好,不看这些无法挽回的过,就看可以挽回的过,这个过就可以用功来补了吗?我们承认,有些过是可以弥补的,但是弥补这个过的是叫做补救行为呢,还是叫做功呢?我打破了邻居家的花瓶,是不是我陪了应该陪的花瓶,就算是好人好事,邻居还要给我发奖状呢?肇事司机把伤员送到医院,是不是他救了自己撞的人,就算是见义勇为,受害者还要给他送锦旗呢?
可见,功是功,补救行为是补救行为,根本就是两回事。一个人有功,值得肯定,但是有了过,当然还得去施行补救行为才能补过。而如果没有补救行为,即使立再大的功,也是于事无补啊。相反的,任何一个有是非之心、羞耻之念的人,都会在犯了错误之后去补救,这本是份内之事,怎么能说是功呢?如果把立功当作是补过,是不是叫做是非不分!如果把补过当作是立功,是不是叫做善恶不明!
以上我方已经清楚地论证只有补救行为才能补过,而您方的立论充其量只是证明有些过是可以补的,至于功与补过的关系却闭口不谈。我方已经一退再退,退无可退,到底功可不可以补过,相信在座各位自有公论。
谢谢。
功不可以补过,就是说功是功,过是过,要分二论之
否则,功过可以相抵的话,开国那十大元帅,功劳何其大,恐怕建国后杀上十几二十几个人也应该没事吧,也不应该受到法律制裁吧,功过可抵嘛,那社会岂不是要乱套了嘛
需要补充的是,这个辩题讨论的时空限度上,应该是当今的法制民主社会,而不是封建专制社会,个人认为这样对楼主是有利的
不可以补过`!`````
错过了就不可以从来,功和过是两码是只是我们这群叼人混在一起讲.正所谓的一次不终百次不容,就是这样.如果说功可以补上过那么我杀一个人再救一个,我就能补上我的罪,我自由了```
有这个可能吗,很显然没有.如果你说功可以补过,那么你就去杀一个人,再就一个人,看法庭判你死罪不???
功过要分明啊!!小过可补,大过不可赦啊
不可以补过`!`````
错过了就不可以从来,功和过是两码是只是我们这群叼人混在一起讲.正所谓的一次不终百次不容,就是这样.如果说功可以补上过那么我杀一个人再救一个,我就能补上我的罪,我自由了```
有这个可能吗,很显然没有.如果你说功可以补过,那么你就去杀一个人,再就一个人,看法庭判你死罪不???
过失杀人是不是过?
那过失杀人是不是需要你去补
如果对方问你,你故意把一个人杀了,这个过怎么补?用多大的功补?你怎么回答?
毛泽东说过:“一个人,功不盖过,过不掩功.”
对于这些文章我们应该联系实际,要学会转空子,这是辩论的一大技巧。
我一再坚定
功不可以补过你有了过然后你又立个功那不叫功补过而是补救你的错,功是功,补救是补救这是两个概念
举个例子:刘青山,张子善两个人算是对中国人民有功的人,而且在战争年代也经受住了种种考验,但建国后就成了贪污犯,他们的功是不是可以补过?不可以,因为人民对他们的功劳已经给予了足够的肯定,并给予了他们崇高的荣誉,使他们能够当上市委书记、地委书记。换句话说,他们的功劳已经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如果再有过的话,那就应另当别论,而不应该与他们以前的功劳联系起来。
我刚才想了一下,我觉得最难的有两点:对方可能会强调一些不能弥补的事物.如杀死人,人死不能复生,一些具有特别价值的事物被破坏,无法弥补.如你在旅游时由于疏忽不小心把所有的胶卷都暴光了,怎么弥补?(是不是想得太窄了?)
还有一点就是什么样的行为才能称做功?道歉的话,赎罪的行为算功吗?
时间不能倒流,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回到以前的样子,那究竟怎么样才算做补呢?
功不可以补过
功是功,过是过,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秦始皇统一中国,这是功,几千年的沧桑都不变.秦始皇焚书坑儒,这是过,同样几千年之后,它仍就未被弥补掉.从古至今,事情只要发生了,存在了,就永注史册,不会改变了.衣服的品牌不是衣服,明星的人气不是明星,同样,过的影响也不是过.一个人犯了法,对社会起了负面的影响,但后来又做了许多
好事,被数次赋予人民的楷模称号,对社会又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可见,过的影响可以随功的效益而消除,但犯法那个事实,就不会被消除了.另外,补不是改,补是就以前存在的尚能补救的事物进行弥补,而改则是改掉以前的缺点或习惯,避免今后再发生.倘若补是改的话,那么为什么劳改不叫劳补呢 功和过都是客关存在的事实,不会改变,会变的只是功的效益及过的影响.如果功能补过,是否一个人可以用荣誉作护身符,肆无忌惮的犯罪,如果功能补过,是否《左传》应该考查,《史记》应该改写呢 如果功能补过,是否这个世界上只存在功或只存在过呢 所以我认为,功不可以补过.追问
我已经看到了,还有其他的吗?
回答
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在世,出现过错是难免的。一生中大大小小恐怕不计其数。但是我们要说,“立功补过,善莫大焉。”过错并不是无可挽回的。我方今天就来论证:功可以补过。
还是首先来明确一下概念:根据《汉语大辞典》的解释,过,即过错
功,指功劳。
可以,表示可能或能够。可以并不等于一定。
补,是弥补,补救的意思。补并不等于抵消。
同时我们的辩题中这个“补”字也为今天的辩论设定了一个前提,那就是过在先,功在后。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已出现过错后是不是可以通过立功来补。
首先,让我们从功和过的关系来看,功是否可以补过。功和过是矛盾相互对应的两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在内涵上功和过能够互补。过造成的损失和消极影响完全可以用功所带来的收益和积极影响来一定程度的弥补。当叱咤网络的中国黑客幡然悔悟,组成绿色兵团,构建中国本土网络安全体系的时候,这个功难道不可以补他们先前年轻冲动时犯下的过错么?当旷课逃学,不服管教的问题少年终于回归课堂,刻苦学习最后造福社会的时候,这个功难道不可以补他们曾经年少无知的过么?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功可以补过。
其次,功可以补过,从社会价值层面看,有其重要的积极意义。它给了已经犯下过错的人一个采取积极的立功行动来补偿的机会,是社会公平的体现。对于个人,由消极的空悲切到积极的采取行动来立功补过;对于社会,已经造成的损失因为其立功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挽回和弥补。这是典型的双赢之举。正如我国刑法六十八条规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这正是对功可以补过这一社会价值判断积极效果认同。
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回归辩题吧。我们今天讲功可以补过,决
不是说所有的功都能拿来补,也不是要抵消所有的过,更不是在任何极端的情况下都要来补。那样的话我们的辩题就应该是:所有的功一定抵消所有的过。那还是现在的辩题么?当然不是。
由此可见,从功和过的内涵及其关系上,从社会价值层面上,从事实层面上,都已经证实了功可以补过。如果执意否认它,那可是个不好补的过错:)
谢谢大家。
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评委大家晚上好!
今天对方辩友旁征博引,文采飞扬,然而华丽的词藻却难掩其中的逻辑错误!下面,请允许我一一指出。第一,对方辩友今天提出的过仅仅是指过带来的客观损失,却没有发现过还包括不良的社会影响,以及对“过错人”社会评价的降低等等。而补偿的手段也不仅仅是恢复原貌,还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补偿损失,赔礼道歉等等。所以对方辩友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第二,对方辩友今天提出的某些过所带来的损失是不可补的。其实抛开功不看,什么都不可能补。也就是说对方辩友在论证的是过本身不可以补。而在之前的提问中对方已经承认过是可以补的。这是不是自相矛盾呢?其实今天我们说功可以补过,并不等同于功可以抵过。要正确的评判功于过的关系就要从社会的角度出发,秉着一颗客观而又公正的心。我们理解受害人难过与无奈的心情。也理解对方辩友情词恳切的辩驳。但我们更应该从全局出发,给有过人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目的是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在最大范围内挽回损失,尽可能的减少伤害!所以功可以补过是社会公平的体现。也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价值取向。面对功与过,我们应当理智而清醒。冤家宜解不宜结。没有人愿意看到横眉冷目,剑拔弩张。所以当那些曾经有过的人向我们抛来真诚的橄榄枝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敞开心扉接受它呢?
当文革时期的坎树大王,在新时期组成绿化大队。七旬的老者忙碌于荒山之间,变光秃为绿洲。化腐朽为神奇。夕阳下他们沧桑的背影怎能不令人感动? 当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无名烈士墓前常跪不起。阳光下,纪念碑前这位领导人下跪的侧影显得凝重而庄严。历史向我们证明:一个民族因为它的真诚和勇敢而变的可贵!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所以我们要用理性之光去照亮浪子回头的路,让他们迷途知返。用我们的仁爱去寻找人性的真、善、美!
谢谢大家!我们的问题
1.不用功,过,可不可以补? 2.是不是所有的过都可以补?
3.对于犯罪人来说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或是提供重要线索,是不是重大立功表现? 4.对方辩友如何理解刑法第68条?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5.古代有戴罪立功一说,如何理解呢?
6.现代也有。刑法第449条规定在战时,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如何理解?
7.文学泰斗托尔斯泰少年时也曾酗酒,赌钱。放浪不羁。然而,《战争与和平》和他那简朴的坟墓却给了我太多的财富和太深的印象。对方辩友如何理解呢?
8.对方辩友我们判断功能不能补过是不是要考虑到社会公平的因素呢? 9.对方辩友社会公平包括对有过错人的公平吗?
10.不是没个人都是十恶不赦,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意犯过,对方辩友为什么不给他们将功补过的机会呢?
11.对方辩友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无名烈士墓前下跪,一跪民恩仇,得到世人的好评与赞誉如何解释呢?
12.德国帮助以色列在全球范围内抓补战犯,得到全世界人的赞扬。可谓为和平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如何理解?
13.足球明星范尼因补冷静的言行被主教练排除在国家对名单之外,但事后他诚恳的道歉获得了教练的谅解,并在随后的比赛中建功折服观众,如何理解!
14.毛主席曾对反动派说过:革命不分先后,立功者有赏,放下武器,将功补过吧!如何理解。
15.据美联社报道,曾经的黑客大卫。史密斯。如今正为美国联邦调查局工作,跟踪打击黑客。FBI将词行为这次合作视为他将功补过之举。如何理解? 自由辩论的对策
1. 是不是鼓励犯罪? 1)人会不会因为裤子可以补好就将新买的裤子剪得百孔千疮呢?不会!2)那人会不会因为感冒可以治好就在寒冬腊月光膀子呢?显然更不会!2. 部分命题与全命题
1)大部分可以吃海鲜,可是有少部分人吃海鲜。对方辩友您能说人不可以持海鲜吗? 2)大部分的人吃猪肉,可是我们少数民族的同胞由于民族的信仰忌食猪肉。但是我们不能说人就不能吃猪肉阿
3. 补不全,补不好,补不彻底,补不及时,补得不令人满意就是补不好
举个例子解释对方辩友的这个问题 爬山 我可能由于体力等各方面原因爬不高,爬不快。爬不远,爬不到山顶,爬不到尽头。那对方辨就能说我不可以爬山从而剥夺了我爬山的权利吗? 4. 客观损失无法补偿
1)对方辩友仅仅把过定格在无法弥补的损失,却没有看到过还包括其所造成的社会不良影响以及个人社会评价的下降。
2)对过的补偿,不仅仅包括恢复原状,还包括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3)好。我们暂且抛开功不谈。来看对方辩友的这个问题。对于过所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不但功不能补,什么都无法补。所以对方是不是在论证过本身就不能补呢?而对方?辨又承认过是可以补的,这是不是自相矛盾的呢? 5.是补偿而不是用功补偿
6.辩论赛资料:雷锋精神值得学习 篇六
2、雷锋精神绝不仅是时代的产物,她是中华文明的一颗结晶,她凝聚在雷锋心里,体现在他的思想作为上,他契而不舍的钉子精神,他舍已救人的忘我精神,他关心集体的精神,无一不是当今社会需要发扬的优秀传统,社会愈进步,人的思想境界更高,而不是其反。不要把和中知识经济时代过渡时期所存在的混乱看作必然,它们终将被当成垃圾彻底清除,时代需要我们做的是发扬雷锋精神,勇敢清除自身和外界残存阴挡时代进程的垃圾。社会培养了我们,难道我们就要不应该像雷锋一样奉献给社会吗?
3、现在,也经常有好以人帮助病人入院,好的哥拾金不昧等报道,还有我们人人皆知的为保卫国家不受侵犯而壮烈牺牲的英雄王伟,这些都说明了精神无时不刻都存在着,难道他们的牺牲就是一种无意义的是吗?
助人为乐,在助人之时,心里会感到愉快。而这一精神,“很多时候,只是举手之劳。”比如,公交车上让座、斑马线上扶老人过街。勤俭节约,不少人请客吃饭,好面子讲排场,吃不完,打个包,也不丢面子吧?敬业爱岗,用现代的说法,叫职业素养。集体主义,也就是团队意识,如何去合作,如何去沟通。钉子精神,就是挤时间学习,补己之不足。也可以理解为,进取心。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思想和态度,难道反方认为这是种错误吗?
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雷锋精神的第一位,是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这个理想和信念激励我们全党全社会自觉地把个人的追求和奋斗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雷锋是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这是雷锋精神的一个典型的标识,也是我们今天仍然要弘扬的一个崇高品德。
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雷锋生前做过多种岗位,但是干一行他热爱一行、干一行他精通一行,这一点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仍然是需要的,仍然需要像雷锋那样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
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雷锋总是把工作作为一种
无穷的动力,要钻进去、要吃透它,而且还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通过学习丰富自己。这种刻苦学习、锲而不舍、锐意进取的精神仍然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中受到大家的推崇。
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过去叫做艰苦朴素不忘本,今天尽管我们国家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普遍改善了,但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种在雷锋身上所体现的作风我们今天仍然需要,要本着这种精神来从事今天崇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一个美国商人如此说道:雷锋精神是人类应该有的,应把雷锋精神弘扬到全世界。要学习雷锋对待事业的态度,学习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质。
一个日本企业家这样感叹:“雷锋仅20多岁就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成为伟大的英雄,对人类是有贡献的。学雷锋无国界之分,把雷锋精神引进我们公司,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会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的效果。”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再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只要你的人生观是正确的,你的工作就会有不尽的原动力。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的能力大小,而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任何时候,雷锋身上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的品质都是我们不断学习的要素。雷锋精神是不受时空限定的,无论现代科技怎样发达,无论人们的生存方式怎样改变,雷锋对世界和他人真诚的爱心永远是人间渴求的那种温暖,像阳光一样成为人类永恒的需要。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这是雷锋日记中的部分,内容看到这样的句子,就不难体会到古人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大境界;而感受“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当成自己的幸福”这样的情怀,耳边就会响起“仁者爱人”的千古咏唱……
我们所要发扬的是精神,并非牵强地模仿雷锋做每一件事。要从根本上对自己的思想意识革新,自身要不断提倡和发扬雷锋精神,懂得发扬这种精神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所在,明白这种精神是流芳百世,传诵万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7.大学辩论赛资料 篇七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全球约42%的胃癌发生在中国[1]。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胃癌总病例中,肿瘤的发生部位、年龄构成等流行病学资料正发生着一定变化:以胃窦癌为主的远端胃癌的发病率有了明显下降,而贲门癌、青年人胃癌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2,3]。胃癌构成比例的变化,使得未来在胃癌的诊断及治疗中将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青年人胃癌、贲门癌逐渐成为消化学界关注的焦点。为进一步了解我院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比较青年人胃癌与老年人胃癌、贲门癌与非贲门癌在临床资料上的异同,我们对近10年来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类型、发生部位、TNM分期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疾病的诊治与评估提供帮助。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将1999年1月~2009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胃腺癌患者(共计656例)列为研究对象。其中,青年人(≤40岁)47例,老年人(≥60岁)417例,其余年龄段192例;贲门癌64例,非贲门癌(胃底癌、胃体癌、胃窦癌)共481例,其余为全胃癌、累及多个部位的胃癌和残胃癌。
1.2 诊断依据
病理学诊断标准:根据WHO分类标准,将胃腺癌分为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并根据其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型、中分化型、低分化型及未分化型。本文将入选病例分为高分化型、中分化型、低分化型、印戒细胞癌、腺癌(未分型)5类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将各项指标结果数量化,输入计算机,建立SPSS数据库。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连续变量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及变化趋势
2.1.1 性别和年龄分布
656例胃癌患者中,男性占70.7%(464例),女性占29.3%(192例),男︰女为2.4︰1.0。平均年龄(62.1±12.9)岁,中位年龄为64.5岁(19~93岁)。
2.1.2 病理类型
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居多,占57.3%(359例),其次为中分化腺癌,占21.4%(134例),印戒细胞癌占19.2%(120例)。10年来,各病理类型所占比例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表1)。
注:剔除30例腺癌(未分型)
2.1.3 发生部位
胃窦部为胃癌的主要好发部位,占46.3%(304例),其次为胃体,占24.1%(158例)。贲门癌比例为9.8%(64例)。10年来,各部位所占比例波动之中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表2)。
注:其他是指全胃癌+累及多个部位的胃癌
2.1.4 分期
10年来,所有住院胃癌患者,早癌占12.3%(81例),进展期癌占87.7%(575例)。656例患者中,共584例行TNM分期。我院近10年来所收治患者,以III期、IV期患者居多,分别占33.0%(193例)和34.8%(203例)(表3)。
2.1.5 变化趋势
近10年来,我院胃癌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高度恶性组比例、贲门癌比例均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波动,但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图1)。
注:高度恶性组: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
2.1.6 年龄分层
从年龄分层看出,34岁以后患者比例逐渐升高,前5年(1999~2003年)、后5年(2004~2008年)分别以64~69岁、69~74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大。前5年平均年龄(61.1±13.7)岁,后5年平均年龄(63.1±11.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P<0.1)(表4、图2)。
2.2 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临床资料对比
2.2.1 性别比例
近10年来,我院共收治青年胃癌患者(≤40岁)47例,男女比例约为1︰1;老年患者(≥60岁)417例,男女比例约为3︰1,二者在性别比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P<0.001)(表5)。
2.2.2 病理类型
青年人胃癌中,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占56.8%,印戒细胞癌占40.9%;老年人低分化腺癌占57.1%,印戒细胞癌占14.5%。两组在病理类型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P<0.001)(表6)。
注:剔除26例腺癌(未分型)
青年人胃癌中,高度恶性组占97.7%,老年人占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P<0.001)(表7)。
注:低度恶性组: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高度恶性组: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
2.2.3 肿瘤部位
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均以胃窦部为好发部位,其次为胃体,老年人贲门癌所占比例比青年人偏高,二者在肿瘤部位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4,P>0.05)(表8)。
注:其他:全胃癌+累及多个部位的胃癌
2.2.4 TNM分期
青年人组以IV期(35.0%)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III期(32.5%);老年人组IV期(34.0%),III期(33.7%),两组在TNM分期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表9)。
注:剔除59例无TNM分期者
2.2.5 家族史
青年人组与老年人组中,有胃癌家族史者分别占4.3%和6.2%;有其他肿瘤家族史者分别占6.5%和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P>0.05)(表10)。
注:剔除13例(未记录家族史)
2.3 贲门癌与非贲门癌临床资料对比
2.3.1 平均年龄
我院近10年来,收治贲门癌64例,非贲门癌(胃底癌、胃体癌、胃窦癌)481例,平均年龄分别为(65.6±11.1)岁和(61.8±12.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P<0.05)。
2.3.2 性别比例
贲门癌与非贲门癌男女比例分别为5.4︰1.0和2.3︰1.0,二者在性别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P<0.05)(表11)。
2.3.3 病理类型
贲门癌中,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占63.8%,中分化腺癌占19.0%,印戒细胞癌占12.1%;非贲门癌中,低分化腺癌占56.6%,中分化腺癌占23.2%,印戒细胞癌占18.0%。两组在病理类型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χ2=3.8,P>0.05)(表12)。
注:剔除26例腺癌(未分型)
2.3.4 TNM分期
贲门癌以IV期(52.6%)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III期(26.3%);非贲门癌IV期占29.2%、III期占33.9%,两组在TNM分期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P<0.01)(表13)。贲门癌TNM分期为IV期者比非贲门癌组比例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P<0.001)(表14)。
注:剔除57例无TNM分期者
2.3.5 家族史
贲门癌与非贲门癌组中,有胃癌家族史者分别占3.2%和6.4%;有其他肿瘤家族史者分别占9.7%和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P>0.05)(表15)。
注:剔除15例(未记录家族史)
2.3.6 TNM各分期下病理类型比较
在TNM各期中,贲门癌与非贲门癌在病理类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05)(表略)。
3 讨论
3.1 一般资料及变化趋势
通过对本院胃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胃癌多发于老年、男性患者,男女比例为2.4︰1.0,与以往文献报道基本一致[4]。男性比例偏高的原因目前尚无定论,可能与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
近年来,在西方国家,胃窦癌、肠型胃癌的发病率有了显著下降。与此同时,贲门癌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3]。我院数据显示,胃窦,仍为胃癌的主要好发部位;贲门癌所占比例近年并无明显上升趋势,与西方国家存在不同。考虑到本文入选病例均为住院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不能准确反映整体趋势。此外,也可能与人种、经济水平、地理位置、生活习惯等各种差异相关。文献报道:在发展中国家、黑色人种、低收入阶层,胃窦癌相对多发,危险因素以H.pylori感染、饮食等为主;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白色人种,贲门癌所占比例较高,危险因素以胃食管反流、肥胖等为主[3],支持本文结论。但在国内其他地区,亦有贲门癌比例上升的相关报道[5]。贲门癌比例在我国的总体趋势尚不十分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我院10年来收治的患者中,绝大多数为进展期胃癌,占87.7%,早期胃癌仅占12.3%,与国内其他报道相近[6]。而在日本,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已达40%之多[7]。这种差距与经济的发达程度、人群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程度、胃镜检查的情况等有关。我院患者中,TNM分期以III、IV期居多,相当数量的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考虑与胃癌初期无特异性症状有很大相关性。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不足20%[8]。提示人们,需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加强胃镜的群体普查力度,尽快提高早癌的检出率。
从年龄分层可看出,34岁以后患者比例逐渐升高,以64~69岁(1999~2003年)、69~74岁(2004~2008年)年龄段所占比例最大。前、后5年相比,胃癌患者平均年龄有后移趋势。这与国内外其他文献一致[4,5]。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细菌繁殖;胃动力低下,胃排空延迟,使致癌物质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以及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免疫检测功能降低等,都是胃癌发生的高风险因素。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胃癌的发病率虽然在全球呈下降趋势,但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在增长,某种程度上导致全球胃癌发病年龄后移。我院胃癌患者从34岁开始,比例逐渐升高,一定程度上提示,应从该年龄段之后开始胃镜的筛查。开始筛查的最佳年龄段有待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综合评估来确定。我院患者以64~74岁所占比例最高,提示需加强对60岁以后的老年人的筛查力度,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2 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临床资料对比
近几十年来,青年人胃癌因其在许多方面有别于老年人胃癌,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更多的学者以≤40岁作为青年人胃癌的界定[2,9],本文亦以此为界进行研究。
本研究发现,在青年人胃癌中,男女比例约为1.0,女性比例略为偏高;而老年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3.0,与其他报道相近[2,9]。这种差异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相关文献认为,雌激素是促进胃癌发生和生长的重要因素[10]。研究证实,一部分胃癌中存在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阳性的胃癌分化差、侵袭性大、易转移[10]。推测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雌激素的大量分泌可能是青年女性胃癌的一个诱因[10],加上体内生长激素的作用,易使肿瘤细胞迅速增殖。遂造成青年人胃癌中,男女比例接近,女性比例略为偏高。但该说法尚待进一步确证。
我院数据显示,在病理类型上,青年人胃癌以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为主,恶性程度高,与老年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其他报道一致[11,12]。可能原因为:青年发病的患者或许本身存在一定的基因易感性,而较晚发病患者则更多的可能为外部因素(如:吸烟、高盐饮食、烹饪方式、生存环境等[13])长期作用的结果。
多数学者认为:胃癌的好发部位与发病年龄有关,青年人胃癌好发于胃窦部,随后依次为胃体部、胃底贲门部。随着年龄增大,胃底腺萎缩、交界区上移、肠上皮化生增加,胃癌好发部位向高位移动。老年患者高位胃癌相对较多,胃上部癌明显多于青年患者。但亦有一些研究提示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2]。我院结果显示,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均以胃窦部为好发部位,其次为胃体,老年人贲门癌比例比青年人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有文章指出,青年人胃癌中约16.9%有胃癌家族史,部分有其他肿瘤家族史,而大约6%符合遗传性胃癌诊断标准[14]。HERIBERTO等人的文章中提到,青年人胃癌中有家族史者比率明显高于老年人胃癌患者[2]。以上均提示青年发病的胃癌患者中,遗传因素的作用可能更大。但亦有报道青年患者中,有胃癌家族史的比例在5.1%,与老年患者无明显差异[11]。我院数据显示,青年人与老年人患者,在胃癌家族史及其他肿瘤家族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年人胃癌中,遗传因素所占比例及作用有待进一步确认。
青年患者与老年患者在TNM分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就诊时多已晚期,再次提示加强胃癌普查力度的必要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是获得治愈的基本手段。与老年患者相比,青年患者其他伴随疾病相对较少,身体耐受能力较强,应根据情况尽量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3 贲门癌与非贲门癌临床资料对比
目前,贲门癌的定义和分类比较混乱。解剖学上的贲门为食管与胃的交界部位。国外有学者将食管下端及胃上端各2 cm之内的范围定义为贲门区[15],亦有学者将病灶中心位于食管-胃黏膜交界线上1 cm、下2 cm区域内的癌称为贲门癌[16];我国某些学者则将原发于或主要占据食管-胃黏膜交界线下2 cm范围内的癌定义为贲门癌[17]。1996年,SIEWERT提出了贲门癌的新定义和分型,逐渐被广泛认同和采用。根据食管下段与胃的结合部腺癌的影像及解剖学特性,SIEWERT将位于食管胃连接处(EGJ)上下5 cm范围内的肿瘤定义为食管胃结合部癌(广义的贲门癌),并按肿瘤中心的位置分为3个亚型:I型为病变中心位于EGJ上1~5 cm的腺癌,可向下浸润至贲门(末端食管癌);II型:真正来源于解剖学贲门部黏膜或该处的小段肠上皮化生区的肿瘤,即:病变中心位于EGJ上1 cm、下2 cm区域内的肿瘤(真性贲门癌);III型:来源于EGJ下2~5 cm并向上浸润至贲门的肿瘤(贲门下癌)[18]。回顾本院近10年来所诊断的贲门癌病例,因多数为进展期癌,肿块边缘多已超出解剖学贲门的范围累及胃底,个别累及食管末端,故部分SIEWERT II型、III型的病例无法明确区分,并可能包含极少数I型病例,但均在广义贲门癌的范围内。
本院结果显示,贲门癌患者平均年龄较非贲门癌偏大,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与ZHOU、TAJI-MA、赵丽珍的报道相符[5,19,20]。但亦有报道提示,二者在平均年龄上无明显差异[21,22]。贲门癌患者与非贲门癌患者在平均年龄上是否存在差异,有待更大规模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贲门癌男女比例为5.4,男性比例较非贲门癌明显偏高,与其他报道一致[4,5]。造成这种性别差异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男性和女性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等有关。病理类型上,贲门癌与非贲门癌均以低分化腺癌居多,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TNM分期上,贲门癌与非贲门癌均以III、IV期居多,但贲门癌IV期比例明显高于非贲门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解剖学特点是造成贲门癌临床分期晚的重要原因。由于解剖部位特殊,贲门癌除了出现吞咽困难外,常缺乏特异性症状,早期病变诊断率低。此外,亦有人指出,胃上部膈下解剖间隙狭小,约有30%胃后壁无浆膜覆盖,这一解剖学特点使侵及肌层的近端胃癌容易穿透胃壁全层,侵犯胃周围组织及邻近器官;近端胃的部分淋巴常向脾门、左肾静脉及左肾门引流,该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较胃远端癌明显增加,也是造成贲门癌TNM分期较晚的原因[23]。另外,贲门癌与非贲门癌在基因表达上的差异亦可能是造成其浸润、淋巴结转移相对较多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与非贲门癌相似,贲门癌一级亲属的发病率亦常常比一般人高。遗传因素在贲门癌的发生中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二者在家族史上无明显差异。
有文章指出,贲门癌是决定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24]。组织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晚、浸润程度深、淋巴结转移范围广,这些临床特征决定了贲门癌的预后相对较差。积极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遵循胃癌根治术操作规范(必要时施行扩大根治术),对进展期贲门癌施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等,有助于提高贲门癌的疗效。
8.财政部门开源节流辩论赛资料 篇八
1、开源是治本的措施,是可持续的,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策决定的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就是发展
3、以家庭的理财来隐喻国家的财政政策
4、财政学:组织财政收入的核心是:发展经济
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a.发展经济,广大财源。b.兼顾三者和两极的利益。c.合理负担
开源的含义
5、财源建设的含义:财源建设是一级政府以产业发展为依托,根据多种财源构成的分析,合理配置经济资源,不断培育、涵养、保护、壮大、拓展财源,优化财源结构,完善财源体系,提高财政效益,促进财富增长的一种建设行为。加强财源建设,拓展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既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
6、没有源、何来流。
7、从古至今的财政政策都是节流为主,直到改革开放改为开源为主的财政政策。期间的对比。
二、名人名言:
1、宋代苏轼就认识到:“财者为国事之命而万事之本,国之所以存亡,事之所以成败,常必由之。”明朝也有人认为,“夫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财用不足,国之大患。”意思都是说任何一个国家,如果财源丰茂,则国家兴旺昌盛;如果财源枯竭,必将国不成国
2、毛泽东就指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
三、辩论资料:
1、开源并不是等同于铺张浪费、不等同于与民争利。是要合理开拓、合理利用,比如2008年应对经济危机,财政部门并没有向基本生活品税源提税,而是提高烟产品、奢侈品的消费税,既扩大了税源,又起到了控烟禁烟的效果。同时,又把财政收入投入到10大产业振兴中去,让我国顺利度过了金融危机,经济实现V字型反转。
2、早在我国宋朝时期,王安石和司马光就开始了关于“开源”和“节流”的辩论。而在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王安石的“开源”变法失败了,司马光的“节流”思想迎合了儒家思想,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认同。实际上,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各朝的经济方针基本都是“节流”思想。然而事实证明,这种“节流”的经济方针是错误的,平均四五十年农民起义一次,两三百年改朝换代一次的中国历史周期性与这种经济方针不无关系。《金融的逻辑》书中有这样一句话:400年前国库里金银万贯的国家今天基本贫穷落后,而当年靠发国债发展的国家今天基本都既有民主和法治,又有发达的经济。这样看来,中国的传统美德节约似乎是一种讽刺。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从以往的“节流”思想中解放出来,在经济方针上改用“开源”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变革在传统中国的儒家理财观念中本身就是一种改革,改革后的中国开始发行国债,开始“借钱”来发展国力,国家财政赤字逐年上升,从1986年的82亿元上升到1994年的575亿元,到2010年的8500亿元。国家财政赤字的上升看起来似乎是国家国力日下的表现,国家财政入不敷出,也就是说国库里
面不但没有钱,反倒欠别人一屁股债,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一个国家领导无方,经济方针错误等所导致的。但是深入思考,国家财政赤字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或许是件好事,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开源”的经济方针就是事先尽最大可能地发展国力,不仅把到手的钱都花完用于发展,而且还尽可能借钱发展,透支未来的收入先发展,也就是用未来的钱给现在创造机会,为未来创造更好的发展道路。所以说,财政赤字是很正常的,如果财政赤字没有出现,就可以证明没有充分利用资源来发展。
4、存的钱再多也是没用的,只有资本雄厚了,实力壮大了才是硬道理。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都是这个道理。中国传统的儒家理财观念即“节流”的观念的机会成本太高,大大地限制了发展,你可能因为要存钱而放弃了一次投资机会,而这次投资本可以给以带来巨大的收益。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存钱存再多也可能不发补救一次突如其来的灾祸,或许你存了几年存了10万元钱,而一次突如其来的大病一次性需要20万元的手术费,这足以摧垮你苦心经营了多年的家庭,如果平时利用手中的现金购买保险或进行其他投资,具有“开源”的理财观念,把一次的灾难分摊到未来许多年来偿还,这样会给家庭减轻很多负担。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如此,“节流”的思想只会使国家停滞不前,最终坐在金银财宝上等着国家爱灭亡,只有利用一切资源尽最大可能发展国家,壮大实力,才能不落后,才会不挨打。
5、开源同时又能起到节流的作用。资源税改革,既起到了开源的作用,又引导了能源消费,向新能源倾斜,遏制了能源的无序消耗,保护了环境,使得财政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进行环境治理。
6、从实现的可能性上分析,开源的可实现性更加的困难,因此更需要我们的特别关注,倘若把主要精力放在很容易实现的问题上,岂不是浪费了资源,没有最大化的实现资源配置,这显然有悖于科学发展观
7、现在面对基层,面对群众的县级财政和乡级财政比较困难,你如何解决这一困难。财政开源尤如做大蛋糕,节流尤如分好蛋糕,更重要的还是要做大蛋糕。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011年我国的财政收入将达到10万元亿元,大家觉得多吗,其实一点也不多,因为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国的人均财政收入只排在世界人均的100位以后,我国县级财政和乡级财政还很穷,当前社会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如果仅仅是节流那是解决不了这一矛盾的,因此我们需重在开源才能解决这一矛盾
8、驳斥把开源比作与民争利:把“善理财”,简单理解为搜刮民财,简直是幼稚可笑的。王安石显然不能苟同,他说:“这不是‘善理财者’,善理财者,是民众不加重赋税而国用足以丰饶。
9、开源方面,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培植更多财源,增加社会财富,否则,生产萎缩,财源枯竭,就是再节用,也难以为继
10、要用成本分析原则来控制或选择“开源”的各项决策。很明显,开拓财源的各种活动无不是由一项项的具体财务决策行为所构成的,而每一项决策方案又都必须考虑成本投入与利润回收的差异比较和分析问题。因此,财政部门在积极开拓财源时,一定要头脑清醒,要充分考虑投入成本的高低即开源的所费与所得之间的比较问题,在实施每一项有可能带来财源的方案之前,都应运用专门的财务决策的评价方法(如差量成本比较法、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等)做出谨慎而客观的评价,选择耗费成本最低或相对较低的开源方案,以避免为了开源而造成更大投资损失或浪费的决策行为。
四、中西方财政政策的发展史:
中国:
1、奴隶社会 如西周时期,产生了“以九式均节财用”的支出思想,规定用九种用途来节制财政支出
2、春科战国时期 主张节用成为主要的财政支出思想。孔子提出“节用以爱人”,后人司马迁解释孔子的“节用”为“政在节财”,即节省财政开支,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
3、进入封建社会 财政支出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两汉时期,财政支出思想主要表现在压低财政支出方面。
清代的财政支出思想也集中在反奢节用方面
4、近代社会
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了量入为出,扩大消费的财政政策。如谭嗣同“尚奢黜俭”。
5、改革开放后
扩大消费,发展经济,预算赤字安排增多。西方:
1、古典学派的财政:威廉·配弟-主张政府的财政开支也要压缩到最低限度 庸俗学派的财政
2、社会政策学派的财政
3、凯恩斯学派的财政:凯恩斯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运用扩大政府支出的办法或称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社会需求,实现社会充分就业
4、货币学派
5、供给学派
9.大学辩论赛资料 篇九
谢谢主席,谢谢对方辩友
今天我们辩论的主题是,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父母还是子女,而我方认为,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子女。
代沟在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的差异。在本次辩论中,我们讨论的代沟指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在这几个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因两代人社会化程度不同而引起。
而责任有两个意项:一是分内应作的事;二是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应当承担的过失。民法、行政法、刑法都有“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的区别”。认定“主要责任”通用的标准大致有两条:第一、主观上过错更大;第二、客观上行为的危害性更强或者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更密切。其行为在损害事实中占主导地位的人要负的责任,就叫主要责任。
掌握了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明确: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子女。接下来我给大家来谈谈我方为何认为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子女,原因有三:
其一,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哪一个家长愿意和自己孩子产生代沟,每位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都不想孩子受到一些没必要的伤害,因此作为人生阅历和人生经验都比我们丰富的前辈,他们对于子女一些做法行为不支持和不理解都一定是有理由的,反观一些子女的反应,他们无法理解父母的苦心,一味地觉得自己是对的,拒绝与父母进行沟通,使得与父母间的代沟越来越大,难道他们不应该负主要责任吗?
其二,父母作为老一辈人,显然跟上子女新一代的思想的能力是有限的,简单的说他们已经过了学习新的思维方式的年龄,即便父母想和子女靠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子女更具有学习能力,不但了解如今时代的观念,也学习了过去时代的观念,引导父母接近、认识、理解和接受新时代的任务,责无旁贷需要子女来承担,因此倘若两代之间代沟逐渐增大,毫无疑问子女要负主要责任。
其三,代沟多半表现在子女处在青春期的时候,这时候的青少年的成长具有不确定性,变化多端,父母不可能知道孩子的每一种想法,而子女更清楚自己的变化和真实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子女更应该主动与父母沟通去缓解和消除与父母之间的代沟。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子女,谢谢大家。可能被打的点:
1.父母的某些经验放在今天不一定是对的,把这些经验强加给子女也是在逐渐增加彼此间的代沟
2.青少年处理事情的能力有限,父母更有能力处理事务,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所以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
3.父母成长经验丰富,当过子女,但是子女没当过父母,难以站在父母的立场想问题,所以父母更有责任去缩小代沟
4.„„
质询篇
1、父母是爱自己孩子的,那么他们是否愿意使孩子的代沟增大?
(观点一)
2、是将自己的阅历与经验传授予人简单,还是放弃自己原有的观念,去学习新的知识简单?
前者:作为子女以将自己所了解的最新的观念传授给父母的方式来减小代沟是否更为简单?
后者:那么请问对方一辩,是教人中文简单还是学习法语简单?(观点二)
3、父母与子女间的代沟是否主要在青春期增大?
是:
那么对方辩友认为为什么会在青春期出现代沟增大的现象呢?
答:因为子女不成熟(打断:是因为子女变得叛逆了吗?只要答道“因为子女xx”就立刻打断,进行下一个问题)
对方辩友认为在青春期这个时候,因为子女叛逆(或者不成熟),导致了代沟增大,那么,是否子女主导了青春期代沟的增加?
答:父母也要承担责任,因为父母没有和子女好好沟通。。
那么请问对方,父母是在子女青春期突然就不和子女好好沟通了吗? 答:不是。。(打断)
那么对方如何解释父母没有改变,而子女有了变化,结果是代沟增大这其中的因果关系呢?
(观点三)
4、如果一个社会在某方面不分善恶,如在鲁迅抨击的那个黑暗的人吃人时代,笔下孔乙己的悲惨经历,社会需要为此买单吗?
需要:那么社会既然要对被时代熏染的人买单,那么父母在过去遗留下的过时的观念以及行为,难道不是当时社会因素才产生的吗?这又如何去追究父母的责任?
不需要:那么倘若社会安定祥和,人人平等,还会发生这样的事吗?请注意,那个时代这是普遍现象。
(打断)显然,这是社会因素导致的,那么社会既然要对被时代熏染的人买单,那么父母在过去遗留下的过时的观念以及行为,难道不是当时社会因素才产生的吗?这又如何去追究父母的责任?
(这个是为了之后对方举例:父母不允许子女上学,要求其回家务农,这样的“由于父母让孩子做了主观认为正确,但是客观错误的”代沟需要父母负责。我们可以拿一辩的回答反驳他,这是社会因素导致的)
5、在缩小代沟上,父母可以和子女沟通,打破陈腐的思想;子女可以教父母新的事物,理解父母的观念,两者之间,谁具有更大执行力与执行效果?
父母:既然对方承认父母具有更大的能力,那么还是依据短板效应,起决定作用的是短板,子女责任不可推卸;(这个完全就是在瞎扯淡,短板效应和这没关系,但是能唬住对方)
子女: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不是吗?
我不清楚对执行的定义:完成减小代沟的能力;(在父母与孩子谁更有能力去减小代沟打成共识)
对方可能会有的观点(反驳版)
一:从生理上讲:父母比我们年龄大,所以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要比我们成熟。父母的经历和经验也比我们丰富,做事也比我们谨慎、周密。所以他们有能力采取措施同子女进行沟通。如果父母没有做到这些而使自己与子女之间产生“代沟”,那么主要的责任在于父母。(反驳:大多数父母都是想要和孩子沟通的,但是子女拒绝沟通,导致代沟增大,所以主要的责任还是在子女)
二:从思想上讲,父母不理解子女,不知道子女想什么、要什么。父母只是以自己特有的家长地位,强制性的要求子女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从而压制了子女心中的各种想法。认为自己说的话或是做的事都是合乎常理的,都是对的,这就会使父母与子女产生“代沟”。(反驳:由于父母和子女在价值观,生活的经历和经验等方面不同,在某些方面互相不理解是必然的,而“百善孝为先”,作为子女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与父母进行沟通,委婉的规劝父母的不当行为,而作为子女的我们不作为,放任代沟的增大,所以主要责任还是在子女)
三:从家庭地位上讲,父母是一家之主,他们掌握着经济大权。作为子女学习的榜样,而他们又始终放不下自己的架子和面子,从而不能同子女平等的交流。为了维护父母的威信和尊严,他们不愿意接受子女的各种建议,总是喜欢子女唯命是从。父母的这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就会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代沟”。(反驳:首先,由于双方存在差异,代沟的存在是必然的,这是大小不同罢了。对方辩友说父母放不下架子,不愿接受子女的意见。但是父母并不是古代那些失去理智的暴君,如果你真的说得有理,父母不会不认同的。如果父母不认同你的观点,那肯定是你没有说明白,没有让父母明白你的用心良苦,或者是你说的真的没道理,父母不认同你也是应该的。综上所述,父母不认同你的观点,不接受你的建议从而导致代沟增大的主要责任还是在子女。)
四:从时代发展上讲,父母的生活经历大多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经历。过
去的经历让他们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他们不想让子女重蹈覆辙,所以一再要求子女接受他们的思想观念。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世纪的子女已经形成了与父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事原则,那就不可避免地会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代沟”,而父母又不积极主动与子女进行沟通。江泽民同志曾说过:我们的思想要与时俱进。而父母恰恰又没有做到这一点。综上所述,我方一致认为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父母。(反驳:其实父母是想与时俱进的,但是由于年纪大了,不能像我们年轻人一样无障碍的接受许多新事物,而作为子女的我们,年轻充满活力,思维也更加活跃,我们完全有能力去帮助父母接受新事物。所以说如果父母没有与时俱进从而导致代沟的增大,那么主要的责任还是在子女)
自由辩材料
首先要知道辩驳的方向。
对方在“父母要负主要责任”举的例子中
如果客观上错在父母(例如不允许孩子上学,而回家务农),就把责任推给社会,并说这是个例:这是社会因素导致的,一个时代在人身上的烙印太深,又如何去追究单个人的责任呢,请问对方辩友,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与他人之间的代沟难道不是社会黑暗导致的?
如果客观上父母是对的,只是沟通方式不对(如逼迫子女学钢琴),就把责任推给子女不能理解:对方辩友认为沟通是减小代沟的责任,却不知道理解也是减小代沟的责任,请问对方辩友,为什么我们懂事后就开始听爸妈的话了呢?难道不是因为父母说的本身在理,只是我们缺少理解吗?
① 父母的能力弱、落后,依据短板效应,起决定作用的是短板,父母责任不可推卸!
反:短板效应与代沟并无直接联系,完全就是两码事,短板效应是双方的前进,代沟的缩小是双方的靠近,这难道不是张冠李戴吗?
② 子不教父之过
反:如果子女不听父母教诲,那应该是谁的过错呢?
③ 如果子女从小缺乏家庭教育而无法处理代沟事件呢?
反:缺乏家庭教育与解决代沟没有必然联系,我方是认为子女有更大能力去解决,子女应该去解决的比例比父母大,结果不予考虑。
④ 代沟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子女开始表现新思想观念,可父母不理解。反:这往往是子女有心无力解决代沟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子女更应负有带动父母处理代沟的主要责任与义务。
⑤ 对方一口咬定产生责任归咎于父母(我们咬定社会)
反:代沟的代有着时代的意蕴,而时代含义主要表现为社会历史条件与环境发生改变,而导致人们思想价值文化观念发生改变,因此,产生的主要原因,与时代社会密不可分,如果无时代的差异,何谈代沟?
⑥ 父母应该追求新事物,主动融入当今社会。
反:请问终生学习的人力事例是多是少?父母可以去上老年大学吗?您方问题缺乏现实可能性,子女才是社会的栋梁,理应扛起解决父母守的责任。
⑦对方可能会举出某一个父母造成代沟的例子
反:某一个父母由于爱子心切但方法不当造成代沟就等于是父母的责任吗?
自由辩论语句设计: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这不能代表父母整体情况的,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请对方不要片面理解,以偏概全。父母可以去读老年大学吗? 对方辩友理屈词穷了吧?
我方早已指出,父母和子女都有责任。但主要在于子女。
【大学辩论赛资料】推荐阅读:
大学兼职辩论赛,正方资料10-11
大学生辩论赛通讯稿07-02
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07-28
全国大学生辩论赛流程09-04
大学班级辩论赛计划书10-15
大学辩论赛主持稿结束语07-03
中南大学辩论赛策划案范文10-13
第七届大学生辩论赛总结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