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古诗词经典诵读篇目

2024-09-23

小学生古诗词经典诵读篇目(精选9篇)

1.小学生古诗词经典诵读篇目 篇一

一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书(篇)目

经典诵读:《三字经》 必背古诗词篇目:

1、江南…………………………………………………………………………汉乐府

2、敕勒歌……………………………………………………………………北朝民歌

3、咏鹅…………………………………………………………………(唐)骆宾王

4、风……………………………………………………………………(唐)李 峤

5、咏柳…………………………………………………………………(唐)贺知章

6、凉州词………………………………………………………………(唐)王之涣

7、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8、春晓…………………………………………………………………(唐)孟浩然

9、凉州词………………………………………………………………(唐)王 翰

10、一去二三里…………………………………………………………(唐)王昌龄

11、题画…………………………………………………………………(清)袁 枚

12、七步诗………………………………………………………………(三国)曹 植

13、画眉鸟………………………………………………………………(宋)欧阳修

14、蝉……………………………………………………………………(唐)虞世南

15、雨晴…………………………………………………………………(唐)王 驾

16、早春…………………………………………………………………(唐)韩 愈

17、苔……………………………………………………………………(清)袁 枚

18、山中…………………………………………………………………(唐)王 勃

19、遗爱寺………………………………………………………………(唐)白居易 20、咏华山………………………………………………………………(宋)寇 准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书(篇)目

经典诵读:《三字经》 必背古诗词篇目:

1、条山苍………………………………………………………………(唐)韩 愈

2、剑客…………………………………………………………………(唐)贾 岛

3、偶步…………………………………………………………………(清)袁 枚

4、蚕妇…………………………………………………………………(宋)张 俞

5、题诗后………………………………………………………………(唐)贾 岛

6、马诗…………………………………………………………………(唐)李 贺

7、绝句…………………………………………………………………(唐)杜 甫

8、清明…………………………………………………………………(唐)杜 牧

9、静夜思………………………………………………………………(唐)李 白

10、悯农(锄禾日当午)………………………………………………(唐)李 绅

11、春雪…………………………………………………………………(唐)韩 愈

12、寻隐者不遇…………………………………………………………(唐)贾 岛

13、枫桥夜泊……………………………………………………………(唐)张 继

14、渔歌子………………………………………………………………(唐)张志和

15、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16、望洞庭………………………………………………………………(唐)刘禹锡

17、竹枝词………………………………………………………………(唐)刘禹锡

18、浪淘沙………………………………………………………………(唐)刘禹锡

19、春游曲………………………………………………………………(唐)王 涯 20、初春小雨……………………………………………………………(唐)韩 愈 二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书(篇)目

经典诵读:《弟子规》 古诗文背诵篇目:

1、江雪…………………………………………………………………(唐)柳宗元

2、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3、山行…………………………………………………………………(唐)杜 牧

4、游子吟………………………………………………………………(唐)孟 郊

5、古朗月行……………………………………………………………(唐)李 白

6、早发白帝城…………………………………………………………(唐)李 白

7、元日…………………………………………………………………(宋)王安石

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 轼

9、小池…………………………………………………………………(宋)杨万里

1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11、鹿柴…………………………………………………………………(唐)王 维

12、风……………………………………………………………………(唐)李 峤

13、夜宿山寺…………………………………………………………(唐)李 白

14、鸟鸣涧………………………………………………………………(唐)王 维

15、乡村四月……………………………………………………………(宋)翁 卷

16、池上…………………………………………………………………(唐)白居易

17、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18、所见…………………………………………………………………(清)袁 枚

19、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 轼 20、暮江吟………………………………………………………………(唐)白居易

二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书(篇)目

经典诵读:《弟子规》

古诗文背诵篇目:

1、咏柳…………………………………………………………………(唐)贺知章

2、春游湖………………………………………………………………(宋)徐 俯

3、绝句(迟日江山丽)…………………………………………………(唐)杜 甫

4、江畔独步寻花………………………………………………………(唐)杜 甫

5、出塞…………………………………………………………………(唐)王昌龄

6、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野绩麻)………………………………(宋)范成大

7、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宋)范成大

8、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唐)王 翰

9、别董大………………………………………………………………(唐)高 适

10、送元二使安西………………………………………………………(唐)王 维

11、望天门山……………………………………………………………(唐)李 白

12、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13、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14、村居…………………………………………………………………(清)高 鼎

15、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16、题菊花………………………………………………………………(唐)黄 巢

17、劝学…………………………………………………………………(唐)颜真卿

1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

19、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0、杂诗…………………………………………………………………(唐)王 维 三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书(篇)目

经典诵读:《笠翁对韵》 必背古诗词篇目:

1、凉州词………………………………………………………………(唐)王之涣

2、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3、别董大………………………………………………………………(唐)高 适

4、鹿

柴………………………………………………………………(唐)王 维

5、早发白帝城…………………………………………………………(唐)李 白

6、浪淘沙………………………………………………………………(唐)刘禹锡

7、送元二使安西………………………………………………………(唐)王 维

8、江楼感旧……………………………………………………………(唐)赵 嘏

9、村晚…………………………………………………………………(宋)雷 震

1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

11、惠崇《春江晓景》…………………………………………………(宋)苏 轼

1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13、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

14、春日…………………………………………………………………(宋)朱 熹

15、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16、画鸡…………………………………………………………………(明)唐 寅

17、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

18、忆江南………………………………………………………………(唐)白居易

19、绝句(迟日江山丽)………………………………………………(唐)杜 甫 2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 白

三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书(篇)目

经典诵读:《笠翁对韵》 必背古诗词篇目:

1、蜂……………………………………………………………………(唐)罗 隐

2、乐游原………………………………………………………………(唐)李商隐

3、元日…………………………………………………………………(宋)王安石

4、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5、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6、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 轼

7、画鸭…………………………………………………………………(元)揭傒斯

8、题西林壁……………………………………………………………(宋)苏 轼

9、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10、示儿…………………………………………………………………(宋)陆 游

1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 游 12 咏柳…………………………………………………………………(唐)贺知章

1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 维

14、望天门山……………………………………………………………(唐)李 白

15、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 轼

16、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17、竹石…………………………………………………………………(清)郑 燮

18、塞下曲………………………………………………………………(唐)卢 纶

19、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20、独坐敬亭山…………………………………………………………(唐)李 白 四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书(篇)目

经典诵读:《千字文》 必背古诗词篇目:

1、石灰吟………………………………………………………………(明)于 谦

2、竹石…………………………………………………………………(清)郑 燮

3、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4、江畔独步寻花………………………………………………………(唐)杜 甫

5、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6、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7、逢入京使……………………………………………………………(唐)岑 参

8、劝学…………………………………………………………………(唐)颜真卿

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 轼

10、长歌行 ……………………………………………………………………汉乐府

11、花影…………………………………………………………………(宋)苏 轼

12、江上…………………………………………………………………(宋)王安石

13、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14、三衢道中……………………………………………………………(宋)曾 几

15、秋思…………………………………………………………………(唐)张 籍

16、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17、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

18、海棠

……………………………………………………………(宋)苏 轼

19、梅花绝句(其一)…………………………………………………(宋)陆 游 20、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

四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书(篇)目

经典诵读:《千字文》 必背古诗词篇目:

1、关山月(摘句)……………………………………………………(唐)李 白

2、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3、赤 壁………………………………………………………………(唐)杜 牧

4、过华清宫……………………………………………………………(唐)杜 牧

5、无 题…………………………………………………………………(唐)李商隐

6、赠汪伦………………………………………………………………(唐)李 白

7、虞美人……………………………………………………………(南唐)李 煜

8、满江红………………………………………………………………(宋)岳 飞

9、论诗…………………………………………………………………(清)赵 翼

10、望庐山瀑布…………………………………………………………(唐)李 白

11、乡村四月……………………………………………………………(宋)翁 卷

12、登科后………………………………………………………………(唐)孟 郊

13、大风歌………………………………………………………………(汉)刘 邦

14、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15、归园田居(其三)…………………………………………………(晋)陶渊明

16、春夜喜雨……………………………………………………………(唐)杜 甫

17、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

18、初晴游沧浪亭………………………………………………………(宋)苏舜钦

19、云……………………………………………………………………(唐)来 鹄 20、城南…………………………………………………………………(宋)曾 巩 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书(篇)目

经典诵读:《大学》 古诗文背诵篇目:

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2、黄鹤楼………………………………………………………………(唐)崔 颢

3、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唐)王昌龄

4、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唐)王之涣

5、秋浦歌………………………………………………………………(唐)李 白

6、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7、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8、江南逢李龟年…………………………………………………………(唐)杜 甫

9、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10、乌衣巷………………………………………………………………(唐)刘禹锡

11、江南春………………………………………………………………(唐)杜 牧

12、竹枝词………………………………………………………………(唐)刘禹锡

13、论诗…………………………………………………………………(清)赵 翼

14、无题…………………………………………………………………(唐)李商隐

15、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16、离思…………………………………………………………………(唐)元 稹

17、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18、虞美人………………………………………………………………(南唐)李 煜

19、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李清照 20、浣溪沙(簌簌衣襟落枣花)………………………………………(宋)苏 轼

21、定**(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 轼

22、蝶恋花………………………………………………………………(宋)欧阳修

23、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24、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宋)柳 永

25、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宋)范仲淹

五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书(篇)目

经典诵读:《大学》 古诗文背诵篇目:

1、秋夕…………………………………………………………………(唐)杜 牧

2、赠花卿………………………………………………………………(唐)杜 甫

3、题林安邸……………………………………………………………(宋)林 升

4、朝天子·咏喇叭……………………………………………………(元)王 磐

5、示儿…………………………………………………………………(宋)陆 游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 游

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

8、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9、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1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 甫

11、春夜喜雨……………………………………………………………(唐)杜 甫

12、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13、观书有感……………………………………………………………(宋)朱 熹

14、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 勃

1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 愈

16、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17、送友人………………………………………………………………(唐)李 白

18、行路难………………………………………………………………(唐)李 白

19、闻(唐)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 白 20、金陵酒肆留别………………………………………………………(唐)李 白

21、月下独酌……………………………………………………………(唐)李 白

22、将进酒………………………………………………………………(唐)李 白

23、水调歌头……………………………………………………………(宋)苏 轼

24、卜算子·咏梅…………………………………………………………(宋)陆 游

25、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书(篇)目

经典诵读:《论语》 古诗文背诵篇目: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 游

2、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3、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4、墨梅…………………………………………………………………(元)王 冕

5、山居秋暝……………………………………………………………(唐)王 维

6、望岳…………………………………………………………………(唐)杜 甫

7、春望…………………………………………………………………(唐)杜 甫

8、登高…………………………………………………………………(唐)杜 甫

9、绝句…………………………………………………………………(宋)志 南

10、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11、饮酒…………………………………………………………………(晋)陶渊明

12、次北固山下…………………………………………………………(唐)王 湾

13、行路难(其一)………………………………………………………(唐)李 白

14、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宋)苏 轼

15、观沧海………………………………………………………………(三国)曹 操

16、渡荆门送别…………………………………………………………(唐)李 白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 参

18、金缕衣………………………………………………………………(唐)杜秋娘

19、爱莲说………………………………………………………………(宋)周敦颐 20、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21、醉花阴………………………………………………………………(宋)李清照

22、相见欢………………………………………………………………(南唐)李 煜

23、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六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书(篇)目

经典诵读:《论语》 古诗文背诵篇目:

1、雪梅…………………………………………………………………(宋)卢梅坡

2、游山西村……………………………………………………………(宋)陆 游

3、龟虽寿………………………………………………………………(三国)曹 操

4、蒹葭…………………………………………………………………………《诗经》

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 殊

6、木兰诗…………………………………………………………………… 北朝民歌

7、江城子………………………………………………………………(宋)苏 轼

8、破阵子………………………………………………………………(宋)辛弃疾

9、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 轼

10、满江红………………………………………………………………(宋)岳 飞

11、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12、行香子………………………………………………………………(宋)秦 观

13、陋室铭………………………………………………………………(唐)刘禹锡

14、雨霖铃………………………………………………………………(宋)柳 永

15、陈太丘与友期…………………………………………………(南北朝)刘义庆

16、咏雪……………………………………………………………(南北朝)刘义庆

17、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18、醉翁亭记(选段)…………………………………………………(宋)欧阳修

19、鱼我所欲也………………………………………………………………《孟子》 2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1、杂说…………………………………………………………………(唐)韩 愈

2.小学生古诗词经典诵读篇目 篇二

关键词:小学生,古诗词诵读,拓展

中华古诗文经典包容之广博, 辞章之精华, 内涵之丰富, 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 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学校的教育, 很重要的一点就使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 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 可以在各方面达到育人的目的。

现阶段, 不少学生对古诗知之甚少, 或仅能吟诵几首, 而对于诗中那优美的意境,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对古诗的喜爱却谈不上。因此, 加强小学生经典古诗词诵读与同步拓展的研究, 是一项重要工作。

一、明确小学生经典古诗词诵读的意义

1.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小学生学习的需要。

少年时代是一个人记忆力的黄金时期, 少年时期学习记忆的内容往往是终生不忘的。古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 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 更沉积着一个民族的精魂。虽然目前的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 但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因此, 在小学阶段, 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教育, 很有必要。

2. 为孩子们奠定人生的文化根基。

汉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当中, 中国优秀的古诗文意存高远, 古诗文中不仅有文学, 还蕴涵着美学、哲学, 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 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从小结交这样的朋友, 接受这样的熏陶, 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为课堂拾遗补缺, 重要的是要补上人文教育这一课, 为孩子奠定人生根基。

3.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诵读古诗词, 不仅能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 而且能直接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长期的古诗词诵读, 使学生记诵能力不断增强。那些名篇名段, 学生背诵后, 对靠积累来提高的语文学习来说, 无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落实有效措施, 开展小学生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

1. 轻松有韵律地重复念唱。

古诗文诵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文化积淀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孩子诵读诗文的过程类似念唱, 整个诵读的过程, 恰好动用了左右脑功能, 使左右脑运作得以同步。同时, 让孩子在念唱过程中体验意境, 可以在诵读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 不断创新形式, 实行寓教于乐。

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实行古诗文诵读“三步法”:第一步“知诗人, 解诗题”, 第二步“抓字眼, 晓诗意”, 第三步“入诗境, 悟诗情”。在此基础上, 老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推荐古诗名句, 激发孩子诵读古诗文的热情, 将诵读古诗文转化为自愿的行为。

3. 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

佳文古韵香满路, 名篇美文育新人。要让学生对诵读诗文产生兴趣, 变成积极主动的行为, 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每学期定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活动。

三、同步拓展经典古诗词诵读

1. 阅读中外经典。

把诵读内容拓展到课本外, 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组织学生阅读。除学校阅览室外, 还可以组建“红领巾书屋”。各年级、班级通过开展“亲子阅读”、“同诵一本书”等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读好诗、会读诗, 让经典古诗词诵读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

2. 开展阅读实践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天地, 领略古诗文的魅力, 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提升自己的审美和创造能力。可以将每个班级原来的学生手工作品制作改为经典诗词作品制作, 在班级中增设诗词学习园地, 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拓宽小学生的古诗文知识视野。

3. 建设古诗词诵读的活动载体。

学校可以成立诗词文学社, 以“诗词文学社”为阵地, 吸收小学生中的诗歌爱好者, 定期进行诗教辅导。以诗词文学社为载体, 重点培养一批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 使得活动正常化, 让社团活动渗入每一个学生的心里。

总之, 只要我们认识到小学生经典古诗词诵读的意义, 开展多种活动, 不断拓展诵读内容, 就一定让经典古诗词扎根于小学生心中, 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林丽.古诗词诵读.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2].黄德新.中华古诗词经典诵读实践.小学教学研究.2006年5月.

3.小学生古诗词经典诵读篇目 篇三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典藏浩如烟海。校本课程的篇目选择既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适于在小学生中普及,又要抓住传统文化的精髓,做到以“一斑窥全豹”,确非易事。入选小学校本课程的教材篇目遵循两大原则:一、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高尚的情操和人文情怀;二、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古定小学这套校本教材分上中下三册,每册供两个年级使用,上册为一、二年级读本,中册为三、四年级读本,下册为五、六年级读本。所选人篇目共170篇,包含两大类经典:一类属蒙学经典,即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如《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笠翁对韵》等;一类属国学经典,如“经、史、子、集”中“经”部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周易》;“子”部的《老子》;“集”部的《唐诗选》、《宋词选》、《历代诗歌选》、《历代美文选》,从中精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文体涵盖中国古典文学的诗、词、曲、赋、散文等。考虑到上册所选的篇目生字较多,为了便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诵读,上册52篇选文全部标注汉语拼音,中、下册则不再标注汉语拼音。

教材所选篇目及编排,能遵循小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上册,我们为低年级学生安排了古代启蒙教育读本,即蒙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和《笠翁对韵》(节选)。所选篇目,如《弟子规》是关于少儿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的读物,它规范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应有的礼仪以及道德规范。作为蒙学的经典读物,它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如同歌谣,非常适合一年级小学生诵读。让学生在日常诵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从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做起,由家庭扩及到学校、社会,日积月累,反复读诵,深入内心,这样才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

《三字经》被誉为“蒙学之冠”,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儿童启蒙读物,它由三字一句的韵文组成,极易成诵,数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它用典多,知识性强,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天文、地理、历史、伦理道德和教育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博生动而又言简意赅,是一部体现儒家思想的启蒙读物,其中充满了儒家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

《朱子家训》是我国古代家庭礼教文化精华,内容丰富,含义深刻,使人通人情、明事理,是朱子教育子孙做人、做事的格言和准则;今天,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促进社会和谐,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

如果说前面三部蒙学经典侧重在处世之道、为人之方、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教喻,教导学童如何识人辨物,成人之后如何修身养性和安身立命的话,那么《笠翁对韵》则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它内容广泛,按韵分编,声调和谐,音韵铿锵。我们将《笠翁对韵》选人教材,目的在于培养、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于原文篇幅过长,所以仅选了前三韵入编。《笠翁对韵》是声律启蒙的读本,是初学古典诗词的好教材,其中包含完整的韵脚,相对的词性、词义,以及大量的典故和优美的景物描写,学生在诵读中可以体会汉语文辞之雅致、音韵之谐美。这些都有利于小学生培养汉语语感、增加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国学经典部分的选择,这套教材尤其强调文学经典的熏染作用。三册教材以唐诗为主体,辅以宋诗、宋词,以及数首《诗经》中的民歌和魏、晋、元、明、清的诗歌。之所以选择以唐诗为主体,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学以抒情写意为主要特征,唐诗代表了中国古诗的最高成就。所选诗歌多为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名诗,如《悯农》、《清明》、《泊船瓜洲》、《出塞》、《别董大》、《山居秋暝》等。所选诗歌风格多样,或清新秀丽,或豪放浪漫,琅琅上口、易于诵读。所选之词以宋词为主,选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范仲淹、欧阳修、柳永等名家词,风格各异,基本能体现宋词的特色。除此之外,选人的古文也均为名家名篇,如《师说》、《小石潭记》、《陋室铭》、《爱莲说》、《岳阳楼记》等。

国学经典是先贤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积淀,著作行文整齐而不失灵活,语言精炼准确且字字珠玑,其中多为佳句名篇,可谓“文质兼备”。本教材从国学经典中选取“经”部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周易》。其中《论语》选《学而第一》、《为政第二》、《述而第七》,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理解能力以及教材篇幅所限,仅选人《论语》这三篇,以论学习、修养、教育为主,兼论政治、教化的内容。通过学习这三篇,学生可以了解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基本思想理论。《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本教材仅选《梁惠王章句上》,本章采取孟子与梁惠王对话的形式,语言浅近流畅、寓意深刻,主要内容是论述孟子倡导的“仁政”、“王道”和“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从节选部分,学生可以感受到孟子的论辩方法、语言风格和思想主张。

《大学》、《中庸》为全文选人,前者作为儒家基本经典之一,讲的是“治国安邦”的“大人之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通篇围绕“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展开,层层推进,次第分明,结构严密。后者主旨是论“中和”,认为中和是道,是宇宙的本来状态,是一种高度和谐、完美的境界:不亏不盈,不急不缓、不过不及、不骄不馁,可进可退,是人生大智慧与为人处事中较为完美的平衡点。《中庸》是修身之法又是治国之道,所提倡的理念对中国人的性格形成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它和《大学》都是值得全文选人的。

《诗经》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本教材选人《诗经》中15首,其中14首属于“风”,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生民》属于“雅”,是一首带有神话色彩的古老史诗,它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的历史。所人选的15首主要安排在本教材的上册和中册。

《周易》被认为是“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根”,其中蕴蓄深邃的变化哲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本教材选人的是《周易》中的“系辞”篇,这部分是《周易》中很重要的内容,体现了思想与语言的完美结合,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除此之外,本教材还从国学经典中选出“子部”的《老子》全文,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蕴含的内容深邃博大、精深玄妙,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性格的铸成,还是对于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去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4.小学生经典诵读篇目 篇四

推荐篇目。

一年级上学期应会篇目(10):

《咏鹅》、《春晓》、《登鹳雀楼》、《相思》、《静夜思》、《秋浦歌》、《绝句(迟日江山丽)》、《悯农1》、《七步诗》、《赋得古草原送别》 一年级下学期应会篇目(10):

《蚕妇》、《梅花》、《惠崇春江晚景》、《夏日绝句》、《江南》(江南可采莲)《元日》、《敕勒歌》、《风》、《咏华山》、《悯农2》 二年级上学期应会篇目(10):

《江雪》、《鸟鸣涧》、《凉州词(王之涣)》、《登幽州台歌》、《独坐敬亭山》、《咏柳》、《小池》、《春日》、《乡村四月》、《古朗月行》 二年级下学期应会篇目(10):

《游子吟》、《清明》、《春夜喜雨》、《小儿垂钓》、、《凉州词(王翰)》、《送元二使安西》、《陶者》、《夜月》、《竹枝词》、《泊船瓜洲》

三年级上学期应会篇目(15):

《山行》、《别董大》、《江南逢李龟年》、《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滁洲西涧》、《宿建德江》、《寻隐者不遇》、《枫桥夜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塞》、《冬夜读书示子聿》、《回乡偶书》、《题西林壁》、《江南春》、《忆江南》

三年级下学期应会篇目(15):

《望庐山瀑布》、《游园不值》、《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乌衣巷》、《大林寺桃花》、《秋夕》、《春雪》、《夜雨寄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芙蓉楼送辛渐》《江上渔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天门山》、《四时田园杂兴》

四年级上学期应会篇目(15): 《望洞庭》、《示儿》、《题临安邸》、《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赠汪伦》、《乐游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题都城南庄》、《咏田家》、《赤壁》、《泊秦淮》、《社日》、《己亥杂诗》(九州生气)、《峨眉山月歌》、《明月几时有》

四年级下学期应会篇目(15):

《山居秋暝》、《卜算子》(咏梅)、《游山西村》、《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无题》、《题李凝幽居》《春望》、《过零丁洋》、《虞美人》(春花秋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大林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钱塘湖春行》、《前出塞》

五年级上学期应会篇目(15):

《墨梅》、《石灰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塞下曲(月黑雁飞高)》、《舟夜书所见》、《过华清宫》、《竹里馆》、《早发白帝城》、《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鹿柴》、《清平乐》、《前出塞》、《登高》、《观书有感》、《马诗》

五年级下学期应会篇目(15):

《绝句》(古木阴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故人庄》、《从军行》(青海长云)、《从军行》(琵琶起舞)、《浪淘沙》(刘禹锡)、《别云间》、《归田园居(二首)》、《渔歌子》、《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月夜》、《忆扬州》、《书湖阴先生壁》、《竹石》

六年级上学期应会篇目(15)

《赠花卿》、《观刈麦》、《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菩萨蛮》、《如梦令》、《饮酒(结庐在人间)》、《行路难》、《登飞来峰》、《短歌行》、《使至塞上》、《寒食》、《相见欢》(无言独上)、《渔家傲》(塞下秋来)、《朝天子》(咏喇叭)、《念奴娇》(赤壁怀古)

六年级下学期应会篇目(15)

《江城子》、《渔家傲》(天接云涛)、《绝句(释志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邀有此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塞上听吹笛》、《次北固山》、《将进酒》、《送友人》、《渡荆门送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浣溪沙》(一曲新词)、《忆江南》(梳洗罢)、、《山坡羊》(潼关怀古)、《破阵子》

5.小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篇目 篇五

1.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

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明日歌(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1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惟闻钟磬音。

14.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5.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6.《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7.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9.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匆匆(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

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1.春雨(佚名)

我爱春雨,它带着清新,带着甜蜜,象千万条银丝,披拂在山腰;又带着多少希望和生机,如雾如尘地飘洒在田野,把远处的物景笼罩在一层轻纱里。

抬着脚,踩在湿漉漉的田埂;仰着脸,接受雨丝的爱抚;伸出手,捧出上天的馈赠......啊!我爱春雨,是由于她滋润着山川大地,染绿了瑟缩的枝条,唤醒了冬眠的枯草;她把甘甜的乳汁洒向大地,默默地渗入泥土,孕育着新的生命。

我爱春雨,更爱具有春雨精神的老师。啊,我们的老师就像春雨那样,用无声的爱滋润着棵棵幼苗,开启一双双充满希望的眼睛。她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一丝不苟,忘记了疲倦,忘记了疾病;她们的路艰难而神圣,不管土地多么贫瘠,她们始终像春雨那样绵绵地洒落着,滋润着„„

啊!我爱春雨,我更爱具有春雨精神的老师。我想,人在世上,都应该像春雨一样心甘情愿地为大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22.下雪了(峻青)

下雪了,雪下得真大,雪花儿像鹅毛一样从天上飘下来,落在山上、田野上、房子上、大树上,盖上一层,又盖上一层,全是白茫茫的了。

外边儿静悄悄的,行人很少。

雪停了,太阳出来了,太阳光照在树上,亮得耀眼。山啊、田野啊、房子啊、大树啊,全变了样儿了,都穿上了白色外衣。校旁那两座小塔,都戴上了顶白帽子,比平常更好看了。下课后,同学们都到院子里来了。大家滑雪、扔雪球儿、堆雪人儿。他们的脸跟鼻子都冻得红红的,可还是玩得很起劲儿。

23.我是什么(佚名)

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有时候我穿白衣服,有时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纱披在身上。人们叫我“云”。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结成小珠子落下来。人们叫我 “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叫我 “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叫我 “雪”。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 24.羊和水牛(佚名)羊跌到河中,大呼救命。

水牛走过来看见了,问道:“羊啊,你怎么会跌到河里了?”

羊说:“我刚才走路不小心跌下来的。” 水牛又问:“你没有学过游泳吗?” 羊回答:“没有学过,我不会游泳。” 水牛说:“难道你不晓得游泳是多么重要吗?”

羊说:“我知道游泳是重要的。”

水牛又问:“那么你为什么不学游泳呢?” 羊恳求说:“牛啊,请你先把我救上来,再慢慢地问吧,不然„„”

水牛说:“不,不先把情况调查清楚,我是决不随便开始办事的!”

羊着急地说:“唉呀,你如果再问几句,我就会被淹死了呀!”

水牛说:“那么好吧,我们把谈话精简一些,我问你:以后愿意不愿意学游泳?”

羊说:“愿意,愿意,快把我救上来吧!”

水牛说:“很好,既然你已经觉悟,懂得了游泳的重要,那么,我马上回家去拿一本《游泳初步》给你看吧!”

水牛回头就走,一面走,一面想:“我得先让它把《游泳初步》念熟了,然后再叫它天天跟着我学习„„”

25.寒号鸟(佚名)

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做自己的窝。石崖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一棵大杨树,杨树上住着喜鹊。寒号鸟和喜鹊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

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有一天,天气晴朗。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枝,就忙着垒巢,准备过冬。寒号鸟却整天飞出去玩,累了回来睡觉。喜鹊说:“寒号鸟,别睡觉,大好晴天,赶快垒巢。”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暖和,正好睡觉。” 冬天说到就到了,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崖缝里冷得厉害,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悲哀地叫着:“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第二天清早,风停了,太阳暖烘烘的,好像又是春天了。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趁天晴,快垒窝。现在懒惰,将来糟糕。”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回答说:“傻喜鹊,真啰嗦,太阳暖和,得过且过。”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河里的水结了冰,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就在这严寒的夜里,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寒号鸟却发出最后的哀号:“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天亮了,太阳普照大地。喜鹊在枝头呼唤邻居寒号鸟。可怜的寒号鸟在半夜里冻死了。

26.鼻子和嘴的争斗(龙世辉)

鼻子下面有张嘴,嘴上面有个鼻子。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从来如此,没有例外。它们相安无事,合作得很好,好象没有听说它们闹过别扭。不过有一天,古怪的事情发生了,它们吵了起来,而且越吵越凶,以致不可开交。

鼻子说:“你老横在我下面,真讨厌!” 嘴说:“你老竖在我上头,太可恶!” 鼻子说:“你臭,一天到晚熏我!” 嘴说:“你脏,一瞅你能把人恶心死!” 鼻子说:“好东西都被你吃了,就数你馋!” 嘴说:“香味儿全被你闻了,就数你毒!” 鼻子说:“我不呼吸,憋死你!” 嘴说:“我不吃不喝,不吸取营养,准叫你想憋也憋不住!”

它们各不相让,各自行动起来。第一天僵持过去了!第二天熬过来了!

6.古诗文诵读篇目 篇六

家长评价 学生评价

1.观书有感 宋 朱熹 2.金钱花 唐 罗隐 3.成都曲 唐 张籍 4.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5.咸阳值雨 唐 温庭筠 6.临平泊舟 宋 黄庚 7.旅怀 宋 文天祥 8.归园田居 晋 陶渊明 9.送友人 唐 李白 10.观猎 唐 王维 11.黄鹤楼 唐 崔颢 12.悲歌 汉乐府 13.题都城南庄

崔护 14.相思

李觏 15.桃花溪

张旭 16.海棠

苏轼 17.咏牡丹

俞大猷 18.四字令 访友不遇

周密 19.浣溪沙

秦观 20.酒泉子

潘阆 21.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22.夜雨寄北

李商隐

23.秋词

刘禹锡 24.小松

杜荀鹤 25.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26.雨晴

王驾 27.寒食

韩翃 28.霁雪

戎昱 29.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30.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鉴:镜子。

俳佪:这里形容水中光影来回摇动。

渠:它,指方塘。

【大意】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好像打开的一面镜子,阳光云影倒映在水中不停地晃动。问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源头是不停流动的泉水。

金钱花 唐 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

【注释】

金钱花:即秋天开的旋覆花。占:据有。

依依:形容花草随风摇摆的样子。

堪:能。劚:锄。【大意】

因为有了美好有名字而使金钱花名声传得很广,秋天百花凋谢,它却娇美开放。如果金钱花真是金钱可以收藏的话,早就被有权势的人家全都挖回去了。

成都曲 唐 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注释】

锦江:流经成都的一条江。新雨:刚下的雨。

万里桥:在成都城南。

【大意】 锦江西面一片绿水烟波,雨后的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城里的万里桥周围有许多酒家,游人啊,你到底愿意在哪一家投宿呢?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地白:地上的月光。栖:歇。

【大意】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像铺了霜那样白,树枝上歇息着乌鸦,清冷的露水悄悄地湿润着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咸阳值雨 唐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晚云将入岳阳天。

【注释】

值:恰逢;遇到。

咸阳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上。空蒙:岳阳城在湖南洞庭湖东。

【大意】咸阳桥上细雨绵绵,像巨大的窗帘悬挂在天空,透过迷茫的雨帘可以看到江上的钓鱼船。这就像江南洞庭湖的春光水色,连那雨后的云彩也会飘到岳阳城的天

临平泊舟 宋 黄庚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注释】

客舟:指诗人所乘的船。侵:这里有“笼罩”的意思。一天:满天。

【大意】客船在柳荫旁边拴上船缆停泊,湖影笼罩着船篷,夜间的天气十分凉爽。广阔的湖面波光荡漾,倒映在湖中的月影也被弄碎了,风露满天,荷花散发着清香。

旅怀

宋 文天祥

昨夜分明梦到家,飘摇依旧客天涯。故园门掩东风老,无限杜鹃啼落花。

【注释】

客天涯:寄居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东风老:春天已经过去。杜鹃:杜鹃鸟。

【大意】昨夜在梦里分明回到了家乡,其实仍旧是飘泊在遥远的异乡。故国的家园关着门,春天已经过去,无数杜鹃鸟为落花啼鸣。

归园田居

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兴:起床。理荒秽:清除杂草。荷:扛。愿无违:没有违背心愿。【大意】在南山下种豆,豆田里杂草多豆苗少。早晨起来就去锄草,直到晚上月亮出来才扛着锄头回家。狭窄的田间路上草木丛生,晚上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湿了并不可惜,只要不违背我的愿望就好。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释】

北郭:外城的北面 蓬:蓬草。

自兹去:从此分别。萧萧:马嘶叫声。班马:离群的马。

【大意】青翠的山峦在外城的北面,波光闪闪的白水绕城东流过。在此地一分别,就像蓬草飞扬,万里远行。你像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样对你依依不舍,我们在马上挥手告别,那马儿也不愿分离而禁不住萧萧长鸣。

观 猎

唐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注释】

角弓:装饰着兽角的弓。渭城:古时的咸阳城。

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临潼东北。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连成一片。

【大意】角弓在疾风中鸣响,将军狩猎在渭城的郊野。野草枯黄鹰眼锐利,积雪消尽马蹄格外轻快。转眼间,猎骑过了新丰市,很快又回到了细柳营。回头眺望那射猎大雕的地方,傍晚千里云层与大地连志一片。

黄鹤楼 唐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昔人:前人。这里指传说中的仙人。悠悠:久远的样子。晴川:晴天的旷野。历历:分明可数。萋萋:草长提茂盛的样子。乡关:故乡。

【大意】以前的仙人早已乘着黄鹤离开,这里只留下一座黄鹤楼。黄鹤飞去后再也不会回来,只有白云千年来在这里自由飘浮。天色晴朗,隔江的汉阳树影历历在望,远眺江中的鹦鹉洲,春草也长得十分茂盛。太阳将要落山,遥想故乡,你在何方?望着江上浩渺的烟波,不免使人涌起淡淡的乡愁。

悲歌

汉乐府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注释】

当:当作;作为。郁郁:忧愁的样子。

累累:重叠;堆积。心思:心绪;心中的衰愁。肠中:心中。

【大意】悲声歌唱可以当作哭泣,遥望故乡可以代替回乡。思念故乡,忧心重重。想要回家实际上已无家可归,想要渡过江河也没有船只。心中的愁苦难以诉说,好像车轮一样在心中滚动。

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释】

都城:唐朝的首都长安城。

南庄:长安城南的村庄。人面:指一位姑娘的脸。下一句“人面”指姑娘。

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大意】去年的今天在这院门里,姑娘的笑脸和盛开的桃花相互映衬。如今姑娘不知哪里去了,只有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盛开。

思 宋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注释】

天涯:极远的地方。

碧山:青山。

【大意】人们说那太阳落山的地方是天涯,望到天涯也望不见家乡。本已悔恨青山阻隔着视线,青山又被暮云遮住,就更看不到家乡了。

桃花溪

唐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

隐隐:忽隐忽现。

石矶:水边的岩石。洞:指桃源洞,传说是仙人住的地方。

【大意】透过云雾,隐约可见一座大桥飞架溪水之上,在桃花溪的石矶西边询问渔船上的人;桃花整天随着溪水漂流,桃源洞在桃花溪的哪一边?

海 棠 宋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

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

崇光:指海棠美丽的光泽。红妆:指海棠花。

【大意】东风轻轻地吹拂,海棠花透出美丽的光泽,月亮转过曲折的走廊照在花上,迷蒙的夜雾中飘散出阵阵花香。只恐怕夜深海棠花将要睡去,所以点燃蜡烛高高地举起,照看那红艳艳的海棠。

咏牡丹 明 俞大猷

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注释】

闲花:这里指牡丹以外的各种花。

眼底:眼中。擅最奇:独占最奇艳的品格。

古色天香:这里形容富贵华丽的外表。丹心:花心。

独抱:独存。

【大意】我观赏的各种花有千万种,只有牡丹最奇艳。它富贵华丽受到人们的极力赞美,可有谁知道它那颗花心独存心间。

四字令 访友不遇 宋 周密

残月半篱,残雪半枝。孤吟自款柴扉,听猿啼鸟啼。人归未归,无诗有诗。水边伫立多时?问梅花便知。

【注释】

款:敲。

柴扉:用柴木做的门。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大意】半轮明月映照着篱笆,树枝上还有些白雪残留。独自一人叫门,只听到猿啼鸟鸣。人该回来了没有回来,我本来没有作诗的才能却忽然有了作诗的兴趣。在水边站立了多长时间?问问梅花就可以知道。

浣溪沙 宋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

漠漠:寂静无声。

无赖:无奈。

穷秋:深秋。

淡烟流水:指画屏上的景致。【大意】薄薄的春寒悄悄地侵入小楼,早上就阴天,这无可奈何的天气像深秋一样。屏风上画的淡烟流水显得很幽静。自由自在的落花像梦一样轻柔,漫天的细雨飘来,洒下无尽的的忧愁。无精打采的放下窗帘,让帘钩空闲的挂着。

酒泉子 宋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注释】

观潮:观看著名的钱塘江大潮。

满郭:满城。来疑:潮水袭来时仿佛觉得。

心寒:胆战心惊。

【大意】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全程的人都争着到江边观看。潮水汹涌而来仿佛大海一倾而空,涛声轰鸣犹如往鼓齐鸣。弄潮儿出没在波涛中,手举红旗一点都没弄湿。离别后几次梦见那惊险的场面,醒来时还感到胆战心惊。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层楼:重楼;高楼。

强说愁:本来没愁却硬要说愁。欲说还休:想说而终于不说。

【大意】少年时代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远望。喜欢登上高楼远望,为了写首新诗没有愁也说愁。如今完全懂得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又不说了。想说又不说了,却说’天气凉爽,好一个秋天“。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寄北:寄给北方的人。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长安在巴蜀之北。未有期:没有归期,不知道什么时侯(才能回去)。

巴山:这里泛指巴蜀之地。涨秋池:池中的水因为下雨涨满了。何当:希望之词,什么时侯。共剪西窗烛:共同在西窗下剪烛花。却话:指在一起追叙往事。

【大意】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思念。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似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

“自古”句:从宋玉的《九辩》中有“悲哉秋这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句子以后,历代文人悲秋的文章数不胜数。寂寥,寂寞、萧条。春朝:春天。

排云:冲破云霄。极言气势之壮。碧霄:苍穹云霄。

【大意】古人悲秋,以为秋日万物萧条,秋风秋雨愁煞人。然刘禹锡却看到了秋日的另外一面,秋高气爽,晴空翔鹤,让人心胸为之顿开。

小松 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去始道高。

【注释】

刺头:探头。

蓬蒿:泛指野草。凌云木:高大挺拔的树木。

始道:才说。

【大意】小松刚出土,被埋没在深草里,现在渐渐高出蓬蒿了。当它还幼小时,人们不识它是“凌云木”,一直等到它长到“凌云”之后才赞叹它的高大。作者的寓意在于:目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作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

宣城见杜鹃花 唐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注释】

宣城:今安徽宣城市。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春末开花,诗人写时正逢杜鹃鸟啼叫时节,故称。蜀国:指今四川境内,作者的家乡。

三巴:指今四川东部。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大意】这首诗对仗非常工整,特别是三、四句的“一”和“三”的数字连用,浑然天成,堪称妙品杰作,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雨晴 唐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注释】

蕊: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药等、分雄蕊、雌蕊。全:一作“兼”。

蜂蝶:蜜蜂和蝴蝶。一作“蛱蝶”。纷纷:一作“飞来”。

【大意】下雨之前鲜花初开可以看到花蕊,下雨之后绿叶中间再也不见鲜花。蜜蜂蝴蝶就纷纷飞到墙的那边去了,我真怀疑春色在隔壁人家的院子里。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105天,清明前一或两天。按风俗这一天家家都禁止用火,只能吃现成的食物。御柳:宫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宫。唐人习惯以汉代唐。

五侯:历史上的“五侯”有几种说法,西汉时封外戚王谭等兄弟五人为侯,东汉时封外戚梁冀之子梁胤等五人为侯,东汉桓帝时同日封宦官单超等五人为侯,都称做“五侯”,这里泛旨贵近的宠臣。

【大意】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霁雪 唐

戎昱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檐前教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注释】

霁雪:指雪后转晴。

寒云:一作“长空”。寒:一作“黄”。

条:一作“枝”。【大意】

大风卷走寒云,也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又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江边柳条轻盈,随风婀娜摆动。雪还没有融尽,檐前还保留一点洁白的残雪,但可惜只得一夜享受,明天残雪一化,雪的踪迹全无,就不能再有这种享受了。表达对残雪充满无限喜悦留恋的心情。

从军行七首(其四)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青海:地名,在今青海省西宁西部。长云:连绵不断的云层。雪山:这里指祁连山。

孤城:这里指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穿:磨穿。金甲:金属制作的铠甲。

楼兰:汉朝时的西域小国名,在今新疆罗布泊西北。他们经常与匈奴勾结,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者。这里指侵扰唐朝西部边境的敌人。【大意】

王昌龄的边塞诗有不少篇章是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的,这一首就是有代表性的一往篇。

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注释】

春江潮水二句:写明月初升时的景象。月亮从地平线升起,水边望去,就像是从浪潮中涌出一样。故云。海,指宽阔的江面。滟滟:动荡闪光貌。

芳甸:长满花草的原野。古时郭外称郊,郊外称甸。霰:小冰粒,这里形容洁白月光映照下的花朵。

青枫浦:地名,在湖南省浏阳境内。这里指遥远荒僻的水边。扁舟子:飘荡江湖的人。扁舟,小舟。

玉户二句,指月色带着离愁渗进思妇的心头,卷不去,拂还来,无法排遣。偈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潇湘:本指源于湖南的潇水及源于广西的湘水。二水在湖南省零陵县合流,称为潇湘,北入洞庭湖。这里“偈石”指北,“潇湘”指南。无限路,指离人相距之远。

落月句:繚乱不宁的离情别绪,伴随着残月余辉散落在江边的树林里。【大意】

7.小学生古诗词经典诵读篇目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经典古诗文,诵读

1.引言

近年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小学古诗文教学, 并且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一直以来, 古诗文用精湛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古人的智慧, 其被誉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诵读经典古诗文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师应大力加强经典古诗文诵读。

2.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古诗文诵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部分小学语 文教师将 诵读与背 诗混为一谈。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目前仍有一部分教师在讲古诗文时更多地注重学生的背诵, 以致将诵读曲解为背诵。虽然通过诵读可以达到熟读甚至背诵古诗文的目的, 但这并不是经典古诗文诵读最根本目的。由于过于重视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 教师将诵读与背诗混为一谈, 以致在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为了背而读的现象, 将学生引入一个错误的诵读方向。

2.2课堂上缺 少让学生诵 读经典古诗文的时间 。

小学一节课就短短四十分钟,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师仍然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内容及知识点的讲解, 因此, 课堂诵读时间短, 这是经典古诗文诵读存在的问题。由于缺少诵读时间, 经典古诗文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就只是走走形式, 学生往往心不在焉地读课文, 毫无目的性。

2.3小学语文教 师对古诗 文诵读不 够重视。

教师对古诗文不够重视是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中面临的一大问题。对于小学经典古诗文的诵读, “有感情地朗读”恐怕是教师安排学生诵读之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那么, 怎样才是有感情地朗读呢? 通常情况下, 教师会对每一句的读法进行简单指导, 学生根据教师讲的来模仿, 或者机械地模仿教师的语气、语速。由于教师对诵读不重视, 只是指导学生怎么读, 而不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读。从表面上看学生读得还不错, 但是实际上学生迷迷糊糊, 很难理解古诗文的内容与感情。

3.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实施措施

3.1确保学生有充 足的诵读 时间。

经典古诗文的诵读不是一种形式, 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和体会古诗文的情感, 为了让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真正发挥功效, 教师应为学生留下充足的诵读时间。首先, 教师可以为学生制订合理的诵读计划, 每周安排几节课让学生诵读, 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其次,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早读时复习诵读过的内容,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古诗文的理解, 而且有利于学生在良好的诵读环境中体会古诗文独特的魅力;最后, 课间广播时间教师可以安排播放一些名家朗读的经典古诗文, 从而让学生时时受到陶冶。

3.2创新诵读 方式 , 使之多样 化。

对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并不是只有在课堂上才能进行, 它可以在很多条件下进行, 而且诵读方式多种多样。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不断创新诵读方式, 用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引导学生更好地诵读。例如, 教师可以在班内组织一场经典古诗词的诵读比赛, 让学生自愿参加。为了取得好成绩, 学生一定会不断练习, 正所谓“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学生通过不断练习, 对古诗文的理解必然会加深。

2.3教学内容与 诗词诵读 相结合。

诵读与教学不是对立关系, 小学语文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诵读联系起来, 争取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具体做法如下:首先, 教师在讲解经典古诗文前, 先让学生自读该篇文章, 通过自读对该篇文章有一定的理解;其次, 教师对古诗文进行讲解, 由于学生已经对该篇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 在教师讲解时, 学生就会着重理解自己不明白或者比较模糊的知识点, 对该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最后, 在听完教师的讲解后, 学生对古诗文的内容就有了全面了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诵读该篇文章, 加深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理解文章, 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情感。

4.结语

诵读经典古诗文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古诗文。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提高对古诗文诵读的认识, 践行经典古诗文的诵读。

参考文献

[1]梁淑媛.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靓丽风景——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J].学周刊, 2012 (34) .

8.小学生古诗词经典诵读篇目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教育;诵读古诗文;兴趣;培养方法

一、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目的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典文化更是灿若星河,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引导和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是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义务教育题中应有之义。

由于现代文化中传统文化的元素越来越少,致使大部分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长此以往,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底蕴,必将变得越来越肤浅,直至消失殆尽、荡然无存。所以,如何将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兴趣的意义

在现阶段,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典古诗文本身就是语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培养小生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对以后的人生发展都能提供一定的帮助。另外,通过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来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有利于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和传统文化发生变异。

(一)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

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教学总要求中规定:小学生要“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 在教育大纲的附录(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中,不及其它,又独特推荐了80首小学生就背诵的经典古诗文篇目,这其中包括流传千古、我们大多数人都熟能成诵的经典诗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杜甫的《春夜喜雨》、杜牧的《清明》、孟郊的《游子吟》、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经典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学教育的成败。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讲,可以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二)诵读古诗文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小学生通过网络,接受现代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已经渐渐陌生。很多学生包括小学生在内,已经不喜爱使用基本的汉字,取而代之的是火星文等网络用语、网络文字。对火星文为代表的新兴网络用语和文字的使用,导致的一个最明显的后果就是,学生与自己的父母或者年龄更大的人产生交流障碍,出现沟通隔阂,导致社会矛盾、家庭矛盾的日益增多。

因而,通过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必然使其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感染,为丰富一生的文化积淀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古典诗歌,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小学生增强语感,增强记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好教材。

三、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兴趣的途径

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育甚至整个小学教育阶段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使学习古诗文成为小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行为,这才是小学教育过程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改进策略 重视教学方法

1.创设环境展经典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某种环境,周围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昔孟母,择邻处。”孟母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的重要。营造校园环境,打造儒雅书香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在校园里、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并定时更换;将《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等诗、文学作品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板报、橱窗、走廊常年刊录。让学生时时刻刻与孔子、孟子、屈原、李白、杜甫等古代先贤对话,让传统经典文化的诵读成为一种随时皆可行的事情。

2.给学生讲故事,创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许多经典的古诗文,在其创作过程中、流传过程中,都有许多经典的故事。喜欢听故事是也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把古诗文作品流传过程中包涵的一些有趣的故事、传奇,把握时机,予以穿插,以故事的形式让给学生听。这样对加深学生记忆、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多背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例如,一年级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老师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恰当的语气和体态语能促进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加深印象,提高兴趣。另外创设情境背。学生背诵时,创设一种吟诵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

4.开展活动,实现“趣”的激发

(1)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春节、元宵、中秋、端午、重阳等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为庆祝传统佳节可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或摘抄,或交流,或办手抄小报。让学生在庆祝传统佳节过程中,积累经典文化。

(2)针对不同年段开展竞赛。为了使学生学习经典诗文不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低年级开展 “古诗朗诵”擂台比赛。孩子们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让稚嫩的童音回荡在校园上空!中年级开展“经典伴我成长”演讲比赛,高年级开展“读中华美文,感受华夏文明”作文比赛,孩子们在字里行间中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对悠久历史的自豪,对自己身上肩负的振兴民族的责任感溢于言表。

(二)改变观念 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许多方面还难以自理,学生对于家庭的依赖程度较深,这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方便。家长要利用这种天然的亲情关系,对小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

在培养古诗文兴趣方面,家长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多购买经典读物,一些出版社出版的课外读物,在表现方法上都有所超越。如一些少儿读物,以绘画、图文和注释的形式来全方位地阐述古诗文所表达的涵义,尤其是一些写景的诗文,通过画面更加直白地描述了诗文表达的景色、情景。这些优秀的读物,对每个汉字配以汉语拼音,学生在有了基本的拼音知识之后,也可以很好的进行。学生的教育也要利用各种媒介,如广播、电脑、网络等新兴媒体和新兴手段。这样不但能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能综合提高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

9.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篇九

(一)国学经典:

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三)简要说明:

“三百千”及“人文成都专题”所选的诗文,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 小 学 阶 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名胜联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让其实地地去走走、议议。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童蒙须知》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对韵歌》

(二)古典诗词: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夏日绝句》、《望天门山》、《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魂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历史名人诗词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应当讲讲他们在文化上的成就,他们的一些动人的故事。比如,我们诵读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就可以讲讲有关的故事。

小学五六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弟子规》、注音版的《孝经》

有计划地完成《颜氏家训·风操第六》、《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二)古典诗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竹枝词》、《泊船瓜洲》、《望湖楼醉书》、《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赠花卿》、《示儿》、《石灰吟》、《竹石》、《过零丁洋》、《黄鹤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天净沙--秋思》、《渔歌子》、《独坐敬亭山》、《春望》、《别董大》、《竹里馆》、《春夜喜雨》、《乌衣巷》、《望岳》(杜甫)、《观书有感》(朱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满江红》、《如梦令》(李清照)、《念奴娇o赤壁怀古》、《关雎》(诗经)、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鹧鸪天·西都作【宋】朱敦儒、扬州慢·【宋】姜夔、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宋】文天祥“乾坤能大”、临江仙·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三四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孝经》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历史名人诗词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应当讲讲他们在文化上的成就,他们的一些动人的故事。

中国古典散文名篇

李白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李白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周敦颐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历史和文化背景】: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一○一七———○七三),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以舅郑向郑向荫得官,初仕分宁主簿,厉知桂阳、南昌县,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神宗熙宁初,迁广东转连判官、提点刑狱,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峰前有溪,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学者因称濂溪先生。六年卒,年五十七。敦颐为宋代道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皆出其门下。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赐谥元公,理宗淳佑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宋史》卷四二十七有传。周敦颐诗,以清康熙张伯行刊《正谊堂集·周濂溪集》为底本,校以清乾隆董榕辑《周濂溪集》(简称董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周元公集》(简称四库本)等。辑录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爱莲说》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以莲花来比喻人格,以物拟人。比如孔子讲“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就是拿松柏来比喻人的这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这样一种品格、一种坚强。好像用得更多的是像松、竹、梅、兰、菊这些,通常说“岁寒四友”啊、“花中四君子”啊,都是这一类的。

王勃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孙。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又因私杀官奴获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畦受累贬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闻一多曾说初唐四杰“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唐诗杂论》)。《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偃蹇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浑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韩愈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後,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叁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常自称“祖籍昌黎(属今河北省)”,世称韩昌黎。三岁无父母,由其嫂抚养,自幼学习刻苦。德宗贞元时中进士,任监察御史,时关中天旱人饥,他上书请宽民徭,被贬为山阳令。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入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即位,奉召回京,为兵部侍郎,又转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号文,世称韩文公。他性耿直自负,喜奖励后进。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学上极力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继承先秦两汉传统,并加以创新发展,论证周密,气势雄健,把文章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文风为之一变。因此,苏轼说他“文起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之衰”。可见影响之大。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的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较大。著有《昌黎先生集》40卷,《外集》10卷。

【解题】

本篇选自《昌黎先生集》,是韩愈的一篇著名短论。“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作者针对两汉以来儒家经师严守师法、故步自封,和魏晋以来士大夫中的“非师无学”“耻学于师”,以及当时社会上不重视求师学习的恶劣风气,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了此文。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谈到此事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

欧阳修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chán chán),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中国古典散文名篇

李白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李白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周敦颐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历史和文化背景】: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一○一七———○七三),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以舅郑向郑向荫得官,初仕分宁主簿,厉知桂阳、南昌县,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神宗熙宁初,迁广东转连判官、提点刑狱,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峰前有溪,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学者因称濂溪先生。六年卒,年五十七。敦颐为宋代道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皆出其门下。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赐谥元公,理宗淳佑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宋史》卷四二十七有传。周敦颐诗,以清康熙张伯行刊《正谊堂集·周濂溪集》为底本,校以清乾隆董榕辑《周濂溪集》(简称董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周元公集》(简称四库本)等。辑录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爱莲说》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以莲花来比喻人格,以物拟人。比如孔子讲“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就是拿松柏来比喻人的这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这样一种品格、一种坚强。好像用得更多的是像松、竹、梅、兰、菊这些,通常说“岁寒四友”啊、“花中四君子”啊,都是这一类的。

王勃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孙。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又因私杀官奴获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畦受累贬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闻一多曾说初唐四杰“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唐诗杂论》)。《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偃蹇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浑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韩愈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後,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叁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常自称“祖籍昌黎(属今河北省)”,世称韩昌黎。三岁无父母,由其嫂抚养,自幼学习刻苦。德宗贞元时中进士,任监察御史,时关中天旱人饥,他上书请宽民徭,被贬为山阳令。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入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即位,奉召回京,为兵部侍郎,又转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号文,世称韩文公。他性耿直自负,喜奖励后进。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学上极力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继承先秦两汉传统,并加以创新发展,论证周密,气势雄健,把文章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文风为之一变。因此,苏轼说他“文起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之衰”。可见影响之大。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的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较大。著有《昌黎先生集》40卷,《外集》10卷。

【解题】

本篇选自《昌黎先生集》,是韩愈的一篇著名短论。“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作者针对两汉以来儒家经师严守师法、故步自封,和魏晋以来士大夫中的“非师无学”“耻学于师”,以及当时社会上不重视求师学习的恶劣风气,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了此文。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谈到此事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

欧阳修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chán chán),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中国古典散文名篇

李白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李白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周敦颐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历史和文化背景】: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一○一七———○七三),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以舅郑向郑向荫得官,初仕分宁主簿,厉知桂阳、南昌县,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神宗熙宁初,迁广东转连判官、提点刑狱,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峰前有溪,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学者因称濂溪先生。六年卒,年五十七。敦颐为宋代道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皆出其门下。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赐谥元公,理宗淳佑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宋史》卷四二十七有传。周敦颐诗,以清康熙张伯行刊《正谊堂集·周濂溪集》为底本,校以清乾隆董榕辑《周濂溪集》(简称董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周元公集》(简称四库本)等。辑录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爱莲说》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以莲花来比喻人格,以物拟人。比如孔子讲“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就是拿松柏来比喻人的这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这样一种品格、一种坚强。好像用得更多的是像松、竹、梅、兰、菊这些,通常说“岁寒四友”啊、“花中四君子”啊,都是这一类的。

王勃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孙。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又因私杀官奴获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畦受累贬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闻一多曾说初唐四杰“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唐诗杂论》)。《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偃蹇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浑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韩愈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後,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叁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常自称“祖籍昌黎(属今河北省)”,世称韩昌黎。三岁无父母,由其嫂抚养,自幼学习刻苦。德宗贞元时中进士,任监察御史,时关中天旱人饥,他上书请宽民徭,被贬为山阳令。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入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即位,奉召回京,为兵部侍郎,又转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号文,世称韩文公。他性耿直自负,喜奖励后进。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学上极力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继承先秦两汉传统,并加以创新发展,论证周密,气势雄健,把文章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文风为之一变。因此,苏轼说他“文起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之衰”。可见影响之大。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的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较大。著有《昌黎先生集》40卷,《外集》10卷。

【解题】

本篇选自《昌黎先生集》,是韩愈的一篇著名短论。“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作者针对两汉以来儒家经师严守师法、故步自封,和魏晋以来士大夫中的“非师无学”“耻学于师”,以及当时社会上不重视求师学习的恶劣风气,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了此文。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谈到此事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

欧阳修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chán chán),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中国古典散文名篇

李白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李白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周敦颐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历史和文化背景】: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一○一七———○七三),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以舅郑向郑向荫得官,初仕分宁主簿,厉知桂阳、南昌县,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神宗熙宁初,迁广东转连判官、提点刑狱,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峰前有溪,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学者因称濂溪先生。六年卒,年五十七。敦颐为宋代道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皆出其门下。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赐谥元公,理宗淳佑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宋史》卷四二十七有传。周敦颐诗,以清康熙张伯行刊《正谊堂集·周濂溪集》为底本,校以清乾隆董榕辑《周濂溪集》(简称董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周元公集》(简称四库本)等。辑录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爱莲说》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以莲花来比喻人格,以物拟人。比如孔子讲“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就是拿松柏来比喻人的这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这样一种品格、一种坚强。好像用得更多的是像松、竹、梅、兰、菊这些,通常说“岁寒四友”啊、“花中四君子”啊,都是这一类的。

王勃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孙。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又因私杀官奴获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畦受累贬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闻一多曾说初唐四杰“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唐诗杂论》)。《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偃蹇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浑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韩愈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後,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叁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常自称“祖籍昌黎(属今河北省)”,世称韩昌黎。三岁无父母,由其嫂抚养,自幼学习刻苦。德宗贞元时中进士,任监察御史,时关中天旱人饥,他上书请宽民徭,被贬为山阳令。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入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即位,奉召回京,为兵部侍郎,又转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号文,世称韩文公。他性耿直自负,喜奖励后进。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学上极力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继承先秦两汉传统,并加以创新发展,论证周密,气势雄健,把文章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文风为之一变。因此,苏轼说他“文起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之衰”。可见影响之大。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的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较大。著有《昌黎先生集》40卷,《外集》10卷。

【解题】

本篇选自《昌黎先生集》,是韩愈的一篇著名短论。“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作者针对两汉以来儒家经师严守师法、故步自封,和魏晋以来士大夫中的“非师无学”“耻学于师”,以及当时社会上不重视求师学习的恶劣风气,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了此文。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谈到此事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

欧阳修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chán chán),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上一篇:2017第五册音乐教案下一篇:暑假日记150字:学爬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