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课程教案(共7篇)(共7篇)
1.《雨后》课程教案 篇一
31雨 后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8 个生字:稍、赤、溅、糟、糕、撅、辫、却;在语境中积累“嫩绿、树梢、赤脚、水淋淋、糟糕、骄傲、撅着”等词语;通过形声字构字法辨析形近字“辨、辩、辫、瓣”。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精心读文,边读边思的习惯。感受雨后孩子们戏水时的快乐。
4、知道课文的作者是冰心,知道这是一篇名作。教学重点:感悟诗中的童趣,并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难点:
理解小哥哥说着“糟糕”,内心兴奋和骄傲的心情,能用“兴奋”和“骄傲”说话。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师:校园里空气清新宜人,那娇艳的花朵好像刚洗过澡,一派生机盎然。青枝绿叶经过洗礼后愈发显得青翠欲滴,嫩绿的树梢上,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2、请小朋友说说刚刚一段文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雨后)
3、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首有趣的儿童诗——《雨后》。
出示课题:31 雨后(齐读)
4、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课文录音,听完后说一说,在雨后的广场上,你看到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说说:
在雨后的广场上,小哥哥、小妹妹赤着脚使劲在水塘里踩水花。板书:小哥哥 小妹妹
二、初读诗歌,读通读顺,反馈字词。
1、分节朗读诗歌,教师随机正音。请几个同学来分小节读一读课文。(指名4人读)
2、指导读好儿化音:水花儿、小辫儿、裙儿、唇儿
3、重点指导:
“撅”——回忆左半部分“厥”笔顺,最后一笔是捺;
文中的“撅”是指小姑娘的辫子翘着。
“溅”——注意不要漏了“一撇”,最后一笔是点。
4、分清“辫、辩、辨、瓣”的字形及用法。出示练习:(1)比一比再组词
辨()辩()辫()瓣()
(2)选择正确的字填入括号
辨 辩 辫 瓣
两个梳着小()的小女孩在()论如何分()花()上两只小昆虫的不同之处。
三、细细品读,感受童趣。
1、过渡:在《雨后》这首诗中,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快乐呢?默读诗歌,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后随机品读有关内容,出示相关的句子。⑴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说话训练: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有的,还有的。
·你觉得他们快乐吗?知道他们为什么快乐吗?(学生自由说)光着脚,和大地,和水亲密接触——尽情,痛快 没有大人的管教、约束——自由自在 玩——快乐 „„
自由自在,想干嘛就干嘛,玩得尽情,痛快,这就是神仙过的日子。指导朗读。
师:让我们一起和孩子们去感受快乐吧。(齐读)
⑵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指导读好句中的“使劲”和“多高”,体会小哥哥快乐兴奋的心情。
·引读:小哥哥玩得多带劲儿啊!请男同学起立,边做动作边边读这句话。(男生齐读)·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小哥哥?(可爱,滑稽,爱护妹妹„„)
(3)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放射出兴奋和骄傲。
师:小哥哥摔了一跤后,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引读:小哥哥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放射出兴奋和骄傲。)
为什么小哥哥滑了一跤,嘴里说着“糟糕”脸上却放射出兴奋和骄傲呢,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出示:小哥哥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心里却想: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交流。
用上“兴奋”和“骄傲”这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出示例句提示:艺术节上我们的节目获得了一等奖,同学们都感到兴奋和骄傲。学生自己造句。
再读,读出小哥哥内心的兴奋和骄傲。男生齐读
板书:兴奋和骄傲
(4)、小哥哥使劲踩着水,痛快地摔了一跤,那么小妹妹是怎么跑的?读有关的句子,读出小女孩小心翼翼的样子。(点红关键词语“撅着”“跟在”、“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小心”)
师:请女孩子来便做动作边朗读,感受小妹妹的小心。板书:可爱 害羞
小妹妹那么怕摔跤,为什么也希望摔一跤?(学生交流)(感受摔跤带来的痛快,快乐)
师:是啊,看到哥哥摔了一跤,那么兴奋那么骄傲,妹妹自己也多想感受一下摔跤的痛快和快乐啊。让我们女孩子一起来读出小妹妹的心情吧。女生齐读。
四、走进冰心,初步认识名作家。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跟着小哥哥小妹妹和孩子们一起感受了雨后玩耍的快乐。
2、师:写这首诗的是著名作家冰心,你觉得她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出示:冰心,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内容是歌颂自然、母爱、童心和一些美好的事物,它的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写这首诗的时候她已经五十九岁了。五十九岁的她写出了我们小孩子的心理,那是因为她——爱孩子。板书: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3、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一篇冰心奶奶的诗歌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吧。
《纸船》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 和悲哀归去。
附板书:
31、雨后
小哥哥 小妹妹 快乐 可爱 滑稽 害羞 兴奋骄傲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2.雨后的教案 篇二
这是一首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活泼又清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的天真之态、嬉戏之乐。语言儿童化,插图富有情趣,读来顿觉童趣满纸,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在诗歌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小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雨后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
2他们在干什么玩得怎样
3谈话: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想不想读一读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不会拼读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课件。(先出示本课14个生字,鼠标点到哪个字,哪个字就可以闪烁、变色,再去掉生字的拼音,最后出示打乱顺序的不带拼音的生字。)
(2)这首诗中有不少的生字,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或者哪些字的音最难读,请指出来。
(3)指名拼读生字,去掉拼音认读,齐读。
(4)分组开火车读生字;做游戏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并用序号标出这首诗共有几节。
2范读课文,想想诗歌写了哪些内容。
3指名分节读课文,说说诗歌写了哪些内容。(雨后的景色,以及一个小哥哥和小妹妹玩水。)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汇报归纳,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节。
着重理解以下几点:为什么树梢会闪着金光孩子们快乐得像神仙一样,他们会怎样玩水呢
重点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快乐。
(2)学习第二、三节。
a抓住描写哥哥神态和动作的句子,体会哥哥复杂的心理,感受哥哥玩水的乐趣。
b哥哥为什么嘴里说着糟糕, 而脸上却表现出“兴奋”和“骄傲”的面部表情你觉得小哥哥是一个怎样的人
c指导朗读。
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用不同音量、速度和语气来尝试,寻找满意的朗读效果。
(3)学习第四节。
a抓住描写妹妹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体会雨后玩水的乐趣。
b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妹妹的特点来。
五、诵读全文,加深理解
1再读课文,并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感情,再读给自己的学习小伙伴听一听。
2有感情地赛读。
3教师配乐有感情地范读全文,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意境。
4请全体同学在配乐声中读全文,可以尽情地表演。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
2提出本课学习要求。
二、朗读背诵,讨论交流
1自读课文,注意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词语完成课后第3题。
3背诵课文。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8个字。自由读,检查读,把这些字读准确。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指名在班上说说记忆这些字的方法。
4口头组词。
5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1)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把结构相同的归为一类。
(2)重点指导“脚、哥”。
(3)学生观察田字格的字,仿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选择学生写的有代表性的字展示,师生评议。
四、积累词语
1朗读课文,把生字在课文中的组词圈出来,出示词语卡片齐读。
2从课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3.雨后 教案教学设计 篇三
1、识记本课1个生字及与生字相关的词语。
2、感受雨后小兄妹戏水时的快乐,背诵课文。
3、巩固各种学习喜欢。
4、知道课文的作者是冰心,知道这是一篇名作。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课文,感受小兄妹戏水时的快乐。
2、巩固各种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1) 夏天雷雨过后会有怎样的情景?
(2) 示题。
(3) 介绍作者。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说说感受并质疑。
2、指导解疑,适当点评。学习生字:裙
三、学习课文。
1、深入读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快乐?
2、交流。
(1)“水里一群赤脚的海子……”
神仙没烦恼,这些孩子也没烦恼,很快乐。
(2)“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使劲”说明踩水的力量大,哥哥很顽皮,不怕水溅湿衣服。
(3)“而他通红的欢喜的脸上……”
很兴奋,很快乐。
四、读文质疑。
读了课文后,你还有哪些问题想问吗?
学生质疑,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梳理。
问题可能集中在:(思考:)
“为什么哥哥跌了一跤,说糟糕的同时,脸上却放射出兴奋和骄傲?”
“为什么妹妹轻轻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这么痛快地摔一跤?”
(读文,小组讨论,交流,朗读有关句子)
让学生充分感到作者想告诉我们的雨后的快乐,心理的矛盾,孩子的童真。
五、朗读背诵。
冰心《雨后》
栏目:新诗鉴赏 作者:情诗网 2004-5-2823:58:56 浏览: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
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
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他喊:“妹,小心,滑!”
说着自己就滑了一交!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
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
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紧紧地跟在这泥裤子后面,
她咬着唇儿,
提着裙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心里却希望自己
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1959年6月23日
《雨后》是一首描写童稚举止、心态的诗,也是一支充溢着儿童情趣的欢乐的歌。它发表于1959年6月27日《光明日报》。这首诗的文采、格调,相较于她往昔被誉为“冰心体”的诗作,似迥然而异。
在旧中国的二十年代,冰心除创作小说、散文外,也有许多诗作,影响最大的当首推《繁星》和《春水》,这两部诗集一问世,立即轰动文坛,风靡神州,成为当时最流行的一派诗体。不论文学界对《繁星》与《春水》褒贬不一,而赞美,仿效者之众多却是毋庸置疑的。那时,冰心诗作的独特风韵,已如她自己在《诗的女神》一诗中所表白的,她向往的艺术境界是“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读冰心的诗,有人感到如饮清凉芬冽的泉水,更多的读者则激起自己对于慈母、家庭、故土以及孩提时代的追忆,从而洒下满溢情感的泪水。故而有人曾批评冰心初期的诗作,意境是美的,文笔是冷的,貌似温柔而内含莲心苦,其中是非曲直,有它的时代色彩与个人的情愫,且不去评说。这里所要讲的是,冰心写于新中国成立后的诗篇,与以前相比,风格上确乎有了明显的变化。
1951年,冰心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她熟悉而热爱的北京城。几年不见,北京已不再是“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而是一派容光焕发、精神抖擞的景象,那处处洋溢着的蓬勃朝气,不仅激发起她的创作热情,也使她定下今后的创作方向。这就是:愿为创作儿童文学而努力;并要求自己在作品中描写“健康活泼的儿童”、“快乐光明的新事物”和“光辉灿烂的远景”(见冰心《归来以后》)。在这种心态下,冰心创作了不少优美而欢悦的散文和诗,《雨后》即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一共四小节,中心是描写一对小兄妹在雨后踩水嬉戏的情状和心理。文笔明快,语言幽默,洋溢着动人的童真与童趣。自然,如再细细咀嚼,品味,就会感到其中更深邃丰富的内涵。在这首诗中,冰心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新中国儿童幸福生活的欢乐图;她寓情于景,寓理于境,通过几个小小的画面,创造出一个既能捉摸,又可感知、生动欢快氛围中的艺术境界。
第一节四句,把这首诗的时间、地点、人物、场景,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点出了春末夏初这一季节;“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可见这广场之阔大,使人自然联想到天安门广场。诗人对天安门广场是有着特殊的感情的,在这里爆发的“五四”运动,曾把她这个有文学才华的少女卷进文学的浪潮。在《归来以后》一文里,她曾感慨地写道:“尤其是‘五四’纪念地的天安门,那黯旧的门楼,荒凉的广场,曾是万千天真纯洁的爱国青年,横遭反动统治阶级血腥迫害的处所,如今是金碧交辉,明光四射,成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团结一致争取和平的象征,成了春秋节日,伟大的人民领袖检阅壮大的人民队伍的地方了。”这样,我们就不难理会,诗人正是以“一群赤脚的孩子”雨后在这里淌水嬉戏,“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的图景,去传递她对于翻天覆地后的新中国,犹如雨过天晴所感到的欢愉,对亿万儿童能幸福地生活、成长所感受到的喜悦。
诗的第二、三、四节,具体地描绘了众多孩子们中的一对小兄妹踩水嬉戏的动人情景。他们之所以能这样无忧无虑地玩耍,不仅在于童稚的天性,也是由于社会大环境给予了他们生活的保障。试看冰心写于二三十年代的诗歌、散文和小说,何曾出现过如此安定、欢快的图景?那时,她虽然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满,却未看到新兴力量的成长和祖国的光明前景,因而不时从母爱、童真和自然美中去寻找精神危机中的避风棚。她向母亲倾诉:“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今,她看到新中国的儿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爱护下,茁壮成长,“一阵阵清朗活泼的笑声,叫出了新中国的希望。”她还凭借诗的语言抒发了心中的愉悦和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使劲”二字可谓点睛之笔,将小哥哥的情态、兴致摹状得唯妙唯肖。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看来,小哥哥对于滑了一跤很高兴,你看,尽管把泥裤子弄得水淋淋的,嘴里也连说“糟糕--糟糕!”,可他心里却很惬意,不是吗?“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把一个男孩子淘气、勇敢、快乐的神态活现出来了。最后写小妹妹紧跟在小哥哥后边,尽管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然而,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这几行诗,新颖、生动、精巧,小妹妹举止、心态的反差写得那么真实,不禁使人发出会心的微笑。只有具有深谙儿童的心理的功底和写诗的高超技巧,才会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与此同时,我们自然也从中感受到始终热爱儿童的冰心对孩子们是怎样以她的创作去“鼓舞他们做一个有教养的、乐观的、英勇刚毅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回来以后》)的。
(张美妮)
感谢冰心
─教《雨后》有感
读着,读着,
灿烂的笑容在脸上绽放。
读着,读着,
孩子们的眉间堆满了笑意,
还不时地跺着脚、挥舞着小拳头。
闭上眼睛,
孩子们飞奔到雨后的广场,
赤着小脚丫,
欢快地踩着一个个水塘。
广场上不时飘荡着银铃般的笑声。
感谢冰心,
是你描绘了这充满生机的雨后。
是你引领孩子们走进知识的广场。
请孩子们分享着嬉水的快乐,
体验着童年的无穷乐趣。
4.《雨后》课程教案 篇四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识字,质疑释疑,合作探究。让学生美美地朗读,背诵课文,结合生活实践,体会“乐趣”。
教学目标
自主识字13个,了解字词的意思,能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体会孩子们的天真、好奇、顽皮,感受生活乐趣。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使劲”“兴奋”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重、难点
会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充分发挥想象,一边读一边想,读中悟,感受生活的乐趣;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录音带、挂图),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况,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或录音、挂图):一阵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师:刚才老师看到了大家紧张、阴沉的面孔。
课件继续展示:雨过天晴场面。师:孩子们,老师从大家的表情已看到了雨过天晴后你们的笑脸。孩子们,如果这时你也和小伙伴走出家门,你们会到哪儿去,想做些什么呢?把这些场面画下来,讲给同学们听听好吗?(大家拿起笔用 简笔画形式迅速勾画,师相机板书课题:雨后)。
二、整体感知课文,自主识字
师:雨停了,小哥哥迫不及待地拉着小妹妹飞快地跑出家门,投入到一群赤脚的孩子群中,他们会做些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用手指字,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孩子们,一群调皮的生字娃娃也加入了“赤脚大仙”的队伍,大家还能和他们打打招呼吗?(课件展示生字,抽读,抢读,开火车读)
写字教学。
(1)观察田字格中8个字,想想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的字形(同桌讨论)。
(2)你觉得哪些字难记、难写,给大家提个醒儿。
(3)着重指导:射、痛。
(4)学生选择难写的字写三遍,然后在四人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
三、理解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师:刚才在短短的时间里,大家就交了这么多生字朋友,大家真会学习,想再读读课文吗?请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读,读得不准的地方,互相纠正。
师:课文共有4节,你最喜欢哪些小节呢?找出来再读读,边读边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小节?
学习第1节。齐读后,教师问:读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交流后教师小结:雨后的树梢嫩绿清新,闪着动
人的金光,雨后的广场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孩子们更是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为什么把孩子们比作神仙呢?(生:神仙整天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人管)然后自由美读,可加上动作。抽学生读,自评。
学习2、3节。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读,读后质疑,着重理解“使劲”“兴奋”。课件打出相应的句子,学生加上动作读句子,帮助理解,体会句子含义,然后分别用“使劲”“兴奋”练习说话。
指导朗读2、3节,着重指导:“妹,小心滑”,体现了哥哥对妹妹的关爱。“糟糕——糟糕”是哥哥俏皮的低喃。让孩子们寻找生活经验体会,美读。男女生赛读。
学习4节。找小伙伴一起读,找出小妹妹动作的词语作上记号。(相机板书:撅、跟、咬、提、跑)
师:孩子们,我们学着小妹妹的样子,再读这一段。
四、品文美读,回归整体
配乐读全诗,可加上动作。
学生评议。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拓展延伸
想象说话:雨后,我真想……
小组合作,修改自己开课时画的画,并给绘画配上一段话。
六、小结
5.《雨后》课程教案 篇五
语文二(下)
《雨后》
雨后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表达。2.读出孩子嬉戏玩乐的情景和兄妹幸福愉快的心情。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梢、赤、劲、妹、射、奋、”,认识一个新偏旁“身子旁”,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借助图画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一.谈话导入
1.出示伴着雨声的下雨图。人们都说夏天就如孩子们的脸,说变就变。一会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雨过后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你最喜欢干什么?
2.雨后清新的空气、清凉的微风固然令人喜爱。然而,小朋友们更喜欢到积了雨水的场地上踩水。在冰心奶奶的笔下,一对兄妹也开始了他们快乐的游戏„„出示课题《雨后》(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以写作诗歌、散文著称于中国文坛。)二.自学
1.自由大声的读课文,标出小节序号。
2.轻声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导学
1.检查自学结果。
(1)出示词语:树梢 赤脚 使劲 妹
糟糕 发射 兴奋 短粗
小辫 咬着 唇儿
正音:“梢、赤、射”是翘舌音,“粗、糟”是平舌音,“劲、奋、短”是前鼻音。
(2)加拼音读,去拼音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回答课文有几小节?分小节朗读课文,师纠正读音。2.课文中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吧。
3.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的初步理解)盱眙县第一小学
语文二(下)
《雨后》
小结:这首诗写了兄妹俩在雨后嬉戏玩耍的快乐的心情,体现了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四.练习
1.出示文中生字,指名读。
2.我们怎样来记住这些生字呢?指名回答。3.教学生字:“梢、赤、劲、妹、射、奋”。
“梢”字左右结构,木字旁。
“赤”字独体字,横画写在横中线上。
“劲”字左右结构,力字旁,右下面的“工”不要写成“土”。
“妹”字左右结构,女字旁,右边是“未”不是“末”。
“射”字左右结构,身字旁,“身”字做偏旁一撇不出头,而且要写瘦一点。按笔顺描红。
“奋”字上下结构,上面的大字,撇捺要舒展。
4.组词。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掌握了这首诗歌的生字,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老师非常高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剩下的3个生字,一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3.感受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幸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从小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远大理想。一.复习导入。
1.救字游戏,出示树稍、幸奋、短组、小辩、哧脚、使筋六个有错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来找,并把正确的写在黑板上,齐读一遍。
2.同学们掌握的真好,今天我们就来读懂读好这首诗。二.自学。
翻开语文书第35页,仔细看图,说一说图上有哪些人?在哪里?干什么? 三.导学
1.指名读第一小节。
(1)嫩绿的树梢为什么会闪着“金光”呢?金光指的是什么?(金光写出了雨后太阳照在树上,雨滴闪闪发光的美丽景象)
(2)海洋指的是什么?(海洋指广场宽大积水多。)
(3)哪些词语写出兄妹俩很快乐,自由自在呢?(赤脚、神仙)
2.引入:那么大的广场、那么多快乐似神仙的孩子。谁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呢? 3.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默读第二、三、四小节。4.交流哥哥的表现。
(1)喜欢哥哥的同学说说为什么? 盱眙县第一小学
语文二(下)
《雨后》
(2)谁来把这个小家伙的表现读一读呢?
(3)谁来把他的高兴劲儿和对妹妹的关心读出来呢?
(4)老师不明白为什么他滑了一跤,嘴里说着糟糕,脸上却表现出兴奋和骄傲呢?(说“糟糕”是因为弄脏了裤子,担心父母责怪,“兴奋和骄傲”是为尽情踩水而兴奋,为自己的小男子汉行为二骄傲。)5.交流妹妹表现。
(1)妹妹有哪些地方值得你们喜欢呢?
(2)谁来读读妹妹的表现,让老师能感觉到小妹妹的可爱呢?
(3)她那么小心地跟在哥哥后面,为什么希望也摔一跤呢?(哥哥的教训使得妹妹有些害怕,所以小心,但她的内心也想像哥哥一样痛快的玩耍。)
6.接下来让我们带着兄妹俩的快乐心情一起来读一读吧!(配乐朗读)7.练习背诵。四.练习
(1)教学生字:“短、粗、咬”。
短: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矢”字旁,最后一笔为点。粗:左右结构,米字旁,最后一笔为点。咬:上下结构,口字旁。
(2)组词。五.小结
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兄妹俩的可爱与顽皮,冰心奶奶写得非常形象,仿佛他们俩就在我们身边似的。
板书设计:
孩子 赤脚 神仙
雨后 小哥哥 使劲 滑到 兴奋 骄傲
童心童趣 小妹妹 玩水:小心跑,想摔跤 教后记:
6.《雨后》教学设计 篇六
巢湖七中碧桂园分校:吴海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朦胧诗的相关知识。
(2)培养鉴赏现代诗歌的一般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梳理线索,置身诗境,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情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2、过程与方法:
(1)诵读既是语文能力,又是学习诗歌最好的方法。(2)抓住诗歌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只有努力前行,生活的坎坷和磨难,心灵才能纯洁,生命才能成长的哲理。
教学重点:
(1)培养鉴赏现代诗歌的一般能力。
(2)抓住诗歌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意境。
教学难点:
领悟只有努力前行,生活的坎坷和磨难,心灵才能纯洁,生命才能成长的哲理。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学生汇报交流课前收集整理相关的朦胧诗和诗人席慕蓉生平经历的材料。
二、新课教学:
1、诵读感悟,赏景物之美(1)、初读——读准字音,读对节奏。学生提出学习障碍,疏通文字(教师指导泥淖、滂沱的读音和含义)。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小组推荐优秀代表示范朗读;教师点评、指导、范读。(2)、再读——读懂意思。学生自由朗读,简要概括从诗歌中读到的内容,同桌间相互交流,并分组推荐代表展示成果。(3)、三读——熟读成诵,吸收精华。教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梳理诗歌思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感受诗歌景物之美。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诗歌的理解。
3、教师收集学生对诗歌理解的信息。
4、教师根据学生对诗歌理解状况,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与学生一道探究本诗歌的意境。
5、指导学生找出本诗歌中的关键词,即诗歌意象,参考:逐渐加深的暮色、不可知的泥淖、黑暗的云层、滂沱的雨、彩云和河流等。
6、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将每个意象的意思(象征物)连接组合,形成画面,理解诗歌的意境。参考:逐渐加深的暮色和黑暗的云层:对生命和未来成长的迷茫。不可知的泥淖和滂沱的雨后:生命成长中的困难和坎坷。彩云和河流:心灵的纯净和生命的鲜活。
7、有感情的诵读本诗歌。
三、课堂小结:
本诗其实有两条线,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或者说现实层面和理想层面,它要阐述的道理或要抒发的感情就是,物质或现实的人生路上会遇到许多困难(泥淖),我们会有遗憾甚至伤痛(泪);精神或理想的目标是,只要我们抱定“搜寻——盼望——等待”的态度,最终就会经历像“云彩”化为“雨”,“雨”能汇成“河流”(“生命”)的生命历程,经过磨难的洗涤冲涮,从而“洁净”我们的“心灵”,也就是现实和理想达到完美的结合,于是实现了诗人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诗”(意)的人生。
四、作业:对《雨后》进行仿写。
五、教学反思:
六、板书设计(课堂上生成)
泥淖(云彩)→泪(雨)→生命(河流)→心灵(诗)搜寻→
盼望→
等待→
洁净
《雨后》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
要做到有效教学,必须变教师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我的教学模式是:
学生充分的自学。诵读既是语文能力,又是学习诗歌最好的方法。诵读是学生最喜欢,也是最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能。这样,教师的方法就是学生方法。于是,放手让孩子们尽情地读诗,课堂里如久旱迎来了甘霖!师生终于可以暂时逃避到精神王国,不用报记那些为了应付考试而该死的笔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诵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不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但这个读,也不是漫无边际的,于是,每一次读,都要有所指导,都能有所收获。赏景物之美、品情感之美、悟哲理之美——每一次发现都是新感觉,每一次收获都是小惊喜。
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充分利用网络条件,动员学生课下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自主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
教师的精讲也不可忽视,教师的引领往往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奇特效果。
7.《雨后》课程教案 篇七
[情景说明]
《雨后》一文,是一篇反映孩童生活、富有童趣的诗歌,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笔触,描绘了一对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地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全诗共4节,第一节写雨后的广场,一群赤脚的孩子在嬉戏;第二节写小哥哥踩水玩儿,在提醒妹妹小心滑跤时,自己却滑了一跤;第三节写小哥哥滑跤后虽一身泥水,但仍显露出兴奋和骄傲;第四节写小妹妹提着裙儿小心地跑,却希望自己也能滑一跤。全诗语言欢快流畅,富有节奏韵律,读来琅琅上口,这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结合学生自己的心理和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天真快乐。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并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体验,在读中感悟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和快乐,产生共鸣。在入情入境的感悟和想像中享受童年生活的无穷乐趣。
[教学过程]
师:人们都说夏天就如孩子们的脸,说变就变。一会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雨过后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你最喜欢干什么?
生:我最喜欢去踩水玩。
师:雨后清新的空气、清凉的微风固然令人喜爱。然而,小朋友们更喜欢到积了雨水的场地上踩水。在冰心奶奶的笔下,一对兄妹也开始了他们快乐的游戏„„
师:轻声地自读课文,去感受兄妹俩的欢乐吧!
生:自读课文。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呢?(抽读)
师:你感受到小哥哥、小妹妹踩水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感觉他们踩水时很开心。
师:挑你最喜欢的自然段再读读。(自由朗读、指名分节读、分组分节读)
师:读了第一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孩子正赤着脚在积着雨水的广场上追逐、奔跑,非常快乐。
师:你能用朗读把这份快乐传递给大家吗?(举手读,师指点后再抽读)
师:从刚才他们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这群孩子一定很快乐。
生2:我从他们的朗读中不仅感受到了那群赤脚孩子的欢乐,也感受到了他们在读的时候也很快乐。
师:那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一节,去体会他们的欢乐。
师:假如你也在这样的“海洋”中,你最想做什么?
生1:我想卷起裤脚也去踩水。
生2:我想快乐地大声喊叫。
师:小哥哥和你们想的一样,他带着妹妹一起加入了踩水的行列,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请你们读课文二、三节。(生自由读后,再指名说一说)
生:哥哥很高兴,他嘱咐自己的妹妹别摔跤,自己却摔了下来,成了泥裤子。
师:哎呀,糟糕!哥哥伤心了吗?
生:没有,他特别高兴!
师:是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第三节“他通红欢喜的脸心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中知道的。
师:哦,原来哥哥可兴奋了。我们怎么读好二、三节?
生1:要读出哥哥对妹妹的关心,又急又亲切。
生2:要读出哥哥的高兴、兴奋和骄傲。
师: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先抽读、分组读、师指导后齐读)
师:妹妹也乐坏了,快读读第四节,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妹妹的心情?(学生自由读第四节)
师: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这妹妹好奇怪,怎么跟着“泥裤子”呀?
师:是呀,这是为什么呀?
生:这“泥裤子”其实就是指哥哥。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话呢?
生1:我最喜欢“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紧紧跟在这泥裤子后面”。因为我感觉妹妹很胆小,但又受不了踩水很快乐的诱惑,于是就紧紧地跟着哥哥。
生2:我最喜欢“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我觉得妹妹很可爱。
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这首诗歌读一遍吧!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赛可以是自己单独参加,也可以叫上自己的同桌一起参加。
师:抽几名学生起来读,评评谁最棒,为什么?
生1:他们读出了哥哥虽然摔了一跤,但是他仍然很兴奋、很骄傲。
生2:他们读出了一群孩子在广场上玩水的欢乐。
师:说得好极了。还有很多同学想参加比赛,这样吧,想读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来!
[教学反思]
《雨后》一文,是一篇贴近儿童生活的诗歌。在低年级学生中就是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乐趣才会喜欢。重视学生阅读感受和体验。归根到底是为了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让学生对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诗歌的朗读更要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反复朗读,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一、初读诗歌,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
本课充满童趣,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结合自己的心理和生活,感受童年生活的天真快乐。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准、读通课文,整体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初步感知一群孩子们赤脚在雨后的广场上玩水嬉戏,好象“神仙一样”的快乐的情景。喜欢雨后玩水,这是儿童的天性,学生们一定会有同感,读起来也就十分自然合拍。同时,课文的描述,又一次把学生带入其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特别是文中的二、三节中,哥哥虽然在玩水的过程中摔了一跤,仍然“欢喜、兴奋、骄傲”。为什么滑了一跤却反而“兴奋和骄傲”,这是儿童一种特有的心理,贴近儿童的生活。因此,学生们读了更会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满足!
二、读中感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重点描绘了一对小兄妹俩在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的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着力刻画了两人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采用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兄妹俩在踩水时的兴奋与欢乐,并从读中揣摩两人的心理,感悟哥哥的担心、欢喜、兴奋和骄傲,以及妹妹的胆小、想玩水的心理。激起学生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共鸣。如通过读“使劲地踩着水”、“溅起多高”、“水淋淋的泥裤子”等词句,感受小哥哥踩水的痛快,从他喊“妹,小心,滑!”感受哥哥对妹妹的关心。从妹妹动作“紧紧地跟”、“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跑”感受到妹妹胆小却又想玩水的心理。
《雨后》教学实录2
教学目标:
1、会4个生字,认读8个字。
2、能恰当地进行词语搭配,积累词语。
3、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小哥哥和小妹妹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春天的课文:《我最喜欢春天》,很多同学都找来了有关春天的诗、文章。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展示学生的摘抄、搜集作品。)
老师也找了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师:读出诗中生字的读音:蕊、底、墙、即疑、邻)谁来读一读?
春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什么了?
二、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雨后的诗歌,请大家打开书第3课:《雨后》
自己把这首儿歌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注意儿化音和轻声。
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难?
指导读:
1、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
2、诗中没标儿化音的,有些也可以读成儿化音。
检查生字。
踩:做个踩的动作。所以踩是足字旁。
骄傲:你什么时候感觉很骄傲?
痛:注意痛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
这首诗歌写的是雨后的哪呢?请大家边读边思考。
四、有层次的指导读:
这篇诗歌写的是雨后的哪呢?板书:广场。雨后的广场什么样?谁来读一读?什么是神仙?小朋友们为什么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生:他们很自由,开心„„
看谁能把雨后广场的美丽和小朋友们的快乐读出来。
你在雨后会做什么呢?
诗中的小哥哥也在踩水,他怕不怕溅湿衣服呢?
板书:使劲地
学习“使劲”两个生字
摔一跤还骄傲?你怎么理解的?谁能读出骄傲的心情?
生:他玩得这么痛快,根本不在乎摔了一跤和那水淋淋的泥裤子。
板书:欢喜、兴奋、骄傲。
小妹呢?她怕不怕摔跤呢?(如果也摔一跤,不用再有顾虑了„„„和打雪仗泼水节一样的心情)同时,也提醒大家,不要在下雨的时候把身上弄湿了。
板书:紧紧地,小心地,轻轻地
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呢?
朗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生字
观察板书:使劲地,紧紧地,小心地,轻轻地
填上合适的词,想一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大都是动作)
找一找书上“的”字后面也都是动作吗?
请你说说你看出了什么规律?(解决有同学常问为什么有时候用“的”有时候用“地”的问题。感受一下不同就行了)
课下可以观察什么时候用“得”字
《雨后》教学反思3
《雨后》这首小诗描写的是雨后孩子们在水中尽情嬉戏的情景。初读课文,很多孩子忍不住轻轻的笑出声来,当我写下“雨后”这个题目后,学生立即兴奋起来:“今天的雨好象就是为咱们下的。”然后就不由自主地朗读起来。听着那有滋有味的高声朗读,我知道他们已经走到文中,感受到了“小哥哥”、“小妹妹”那股高兴劲,回想起自己水中玩耍的情景。那是心与心的交融,而课文就是他们情感的流泻。无须再讲,孩子们早已感受到了文中那份快乐。我只问到:“你觉得小哥哥、小妹妹和你们像吗?”“像”!异口同声地回答。“哪里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尽情地叙说起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在此过程中,我也解答了我的疑问:“你们踩水不怕鞋湿吗?”“鞋湿了,就像刚洗过脚,冰凉凉的,特别清爽、痛快„„”我想,此时学生一定理解“小哥哥滑了一跤却也很高兴,”因为那就是他们的缩影,也正是童趣所在!我抓住时机问:“今天刚下过雨你们再想干什么”他们回答:“在水里玩,太开心了。”“大家想一想雨中的情景,赶紧跟小伙伴说一说”。小组交流气氛热烈,代表发言也异常精彩。再读课文孩子们很自然地读出了小哥哥玩耍的酣畅,小妹妹的胆怯。学习后我又问学生,现在你们最想做什么?有的说,我们也去玩。有的说,我也想写一写。
课后,我观察起孩子们:雨中,孩子们在奔跑、嬉戏,浇湿了衣服却更显得高兴;用伞堆成几个“小蘑菇”,藏在“蘑菇”下。看到他们湿漉漉的样子,直说“小心感冒”,他们却咧嘴一笑:“没事”!转身又冲进雨中。难道他们也像小树一样需要雨水滋润?雨后,操场的积水中,一大群孩子不顾鞋湿在兴高采烈的踩水,有时甚至跌一跤,还在嘻嘻笑。是的,那就是孩子的童真。
课后,我想了很多,现代教育让我换位思考,我们要时刻为孩子们服务,时刻激励着孩子们拔节儿,以学生的理解水平衡量学生的问题,我们要真心走进童心世界,让孩子们享受语文。课堂要教给学生,我们少表态。疑点、难点让学生自由讨论解决,这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