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的教育

2025-01-16

全科医师的教育(精选12篇)

1.全科医师的教育 篇一

2012中医师承教育总结

xx医院为进一步发挥中医师承教育的学术主导作用,传承他们的学术经验,培养造就中青年中医药人才,医院于2012年10月全面总结了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2012年所取得的成效,系统地指导继承人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更好的完成学习心得、临床体会和经验整理等相关师承教育工作,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师承教育基本情况。医院共有4名指导老师,其中市级1名,县级2名,乡级1名;继承人10名,本院7名,外院3名。

二、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指导老师发表国家级论文2篇,学生单独发表国家级论文1篇,学生跟师合作发表论文1篇,师徒合作科研立项1项。

三、监督考核

一年来,我院师承工作通过跟师带教、临床实践、定期讲课、典型医案讲评、示范诊疗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师承活动,特别是在指导老师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技的指导熏陶下,继承人的中医理论及临床诊疗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据统计,继承人收集整理讲义21篇;月记102篇;读书笔记26余万字;跟师学习522.5天;独立实践3054天。医院师承教育考核小组对照每位跟师人员协议书任务内容的考核指标认真查阅资料,考核结果10名继承人均按要求完成了本阶段学习内容,通过合格率100%。

四、经验及体会

以上初步成绩的取得,归纳为四点体会,一是制订行之有效的师承管理目标和规章制度;二是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中医馆,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师承工作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三是搭建了中医学习的良好氛围,为继承人提供高水平的学习研究条件;四是注重师承工作的过程管理,强化质量监控。

2.全科医师的教育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择研究对象106例, 男62例, 女44例, 年龄42~78岁, 平均 (60±3) 岁, 其中60岁以上患者占69%, 其病程最短者5年, 最长者13年, 平均5.5年。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排除其他心、肺疾患 (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征、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 。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 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 组间一般资料具可比性, 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结合患者控制感染、止咳、解痉、平喘等治疗的同时,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健康教育方案, 在疾病相关知识、戒烟行为、体质锻炼、科学调理饮食、用药教育、心理辅导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健康教育方案实施方式:①人性化方案:根据患者的文化素质水平、生活环境和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等情况, 给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②定期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程度、生活习俗、健康需求等情况, 每次预约15名左右患者共同参与, 以演讲案例、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观看多媒体、患者现身讲解、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2]。健康教育方案实施内容:①病因教育:吸烟、寒冷气候、感染因素、理化因素等, 均可损伤呼吸道黏膜组织, 使上呼吸道细菌容易侵入而继发感染, 促使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和发展。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和免疫功能低下、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及过敏等可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3]。②戒烟行为:烟草的烟雾能使支气管上皮受损, 纤毛脱落, 导致支气管的防御功能降低, 加重呼吸道感染, 诱发急性发作。③体质锻炼: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锻炼强度和方式因人而异, 以患者不感到劳累为宜, 可以做呼吸操、扩胸运动、腹式呼吸、有氧运动、耐寒锻炼等。④保持良好的居室环境:居室要安静, 卫生清洁, 室内不宜养宠物。避免烟尘污染, 注意空气流通, 保持空气新鲜, 同时还要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最好控制在16~20℃, 相对湿度45%左右, 注意保暖, 避免感冒。⑤科学调理饮食:应以清淡、温和为宜, 多吃富含维生素及优质蛋白的食物, 如鸡鸭、鱼肉、禽蛋、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干果等。多喝水, 一日饮水以3000 m L以上为宜, 能保持呼吸道湿润, 使痰液稀释利于排出。要限制患者饮酒。⑥用药教育:向患者强调合理使用药物的重要性, 特别需要向患者强调抗生素的副作用以及激素的危害, 使其严格遵照医嘱使用药物, 不自行购买并服用药物, 不滥用药物。同时, 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 让其帮助和督导患者合理用药, 以防出现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⑦心理辅导:帮助患者保持乐观情绪, 避免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因素的影响的刺激, 让其多去参加各种群体活动、旅游等。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进行自我调理, 以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及预后。

1.2.2 对照组:

①传统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程以及药物敏感性来选择适宜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必要时使用平喘药和止咳药, 用以帮助患者扩张气道、祛痰止咳,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且经平喘药治疗后无效的患者, 可以适当地给予适量糖皮质激素。②根据患者的症状情况, 给予气雾疗法;而对于抵抗力较差的患者可以适当地给予增加免疫力的药物[4]。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 组间计量数据采用 (±s) 表示, 计量资料行t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 进行平均12个月的随访, 进行分析发现, 观察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与, 从而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 减少急性发作,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病情急性发作少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反复急性发作的疾病。在全科诊疗过程中, 全科医师结合临床规范治疗的同时, 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 掌握健康知识, 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可以控制病情发展, 明显减少急性发作, 提高患者的生活素质。

综上所述, 通过全科医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健康教育, 使我们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不仅提高了全科医师的诊疗水平, 同时也帮助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树立了现代健康观, 增强了健康意识, 提高了生命质量。所以, 在全科诊疗工作中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注:*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摘要:目的 探讨全科医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防治效果分析。方法 本次共选择10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研究对象, 均为我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就医患者, 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 就传统临床治疗患者 (对照组, n=53) 与结合临床治疗应用健康教育的患者 (观察组, n=53) 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病情急性发作少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全科医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与, 从而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 减少急性发作,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全科医师,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慢性支气管炎,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0.

[2]聂树梅.健康教育对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相关行为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 2013, 20 (5) :566-567.

[3]尹文斌.门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健康教育[J].医学研究与教育, 2009, 26 (5) :70-71.

3.全科医师的教育 篇三

全科医学是一门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面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医学学科。全科医学教育是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新的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全科医生将是未来几十年内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主动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近年来牡丹江医学院把全科医学教育作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大力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积极进行多种形式的全科医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现状

全科医学概念自80 年代末开始引入我国后, 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1998 年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 标志着我国全面启动全科医学教育。随着人口结构变迁和医疗改革的推进, 国内全科医学教育在近年来呈快速发展趋势。

1.政府重视。1999 年, 国家十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意见》;卫生部制定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试行) 》。2000 年卫生部向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 印发的《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全科医学临床和社区培训基地基本要求的通知》, 全科医学教育纳入政府计划并着手落实。

2.教育形式多样化。在全科医学培训的基础教育领域, 12个省市16 所高校将全科医学列为普通本科院校的必(选) 修课,开设了72 个全科医学教育课程科目。医师岗位培训分为全脱产、半脱产和业余培训, 学员平均学时达350 小时。相关教学基地建设已纳入各级政府规划。

3.教学逐步规范化。13 个省市制订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 北京、上海、浙江、黑龙江、贵州、福建6 省市还针对640 名本科毕业生进行了包括临床、中医、预防专业在内的全科教育培训。6 个省2510 名社区护士参加了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卫生部培训规划教材完成编撰, 7 省市分别完成地方教材的编写工作。

二、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增加全科医学课程

在临床医学专业中,我们开设了全科医学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开办了全科医学专业方向选修班,并开设了全科医学导论、社区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等全科医学相关课程,同时在毕业实习中组织有关学生进行1~2个月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活动,适当开展全科医学的普及性教育。通过理论教学和社区见习相结合的形式,介绍了全科医学的整体医学观、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及职业特色,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全科医学的基础教育,增强对全科医学的职业兴趣。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医学生投身到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队伍中来,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对推动并促进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另一方面使所有医学生都具有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思想和知识,为增强专科医师对全科医学的理解,加强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之间的合作打下基础。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基本素质和培训应该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专业、岗位和服务内涵,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全科医学和专科医学的最佳结合将是最经济有效的医疗实践的模式、教学体系和科研基础。要使我国全科医学有更新、更高的发展,在广大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全科医学普及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加强全科医师人文医学教育

全科医师的职责。全科医师是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生,是一种实用型人才,所需综合能力包括了诸如疾病的综合诊疗能力、人群的健康管理能力、社区卫生服务的理论、方法和营销管理能力等。与以往的本科生实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和研究生教育不同,全科医师由于其工作性质和所承担责任的特点对其培养模式、方法和内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既是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健康与疾病咨询的服务者、教育者、社区管理者、基层卫生决策者,更是社区居民的朋友。因此,以问题为目标、以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健康照顾职责不仅要求全科医师具有全面的医学知识、扎实的临床技能基本功,还必须具备广博的人文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管理技能。

人文医学精神贯穿于全科医师执业全程。全科医师工作在社区,其基本的职能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卫生保健与服务,全科医师的工作范围、服务对象与工作性质都体现着医学的本质特性——人文性。医学人文精神的精髓在于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钟南山院士就提出过医学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想方设法治好病、防好病”。对于全科医师而言,要与社区居民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始终贯彻发扬医学人文精神。

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是全科医生必备的技能。除了具备良好的医疗技术和医德,要让社区居民愿意进社区医院、信任全科医师,真正发挥全科医师的重要功能,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掌握也是必备条件。

四、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

培训目标: 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能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 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 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 达到全科医师任职资格标准的合格全科医师, 成为社区卫生服务, 全科医疗和全科医学教育的业务骨干。

培训对象: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职业医师。

培训方法:采取脱产、半脱产或业余学习方式。教学方法采取以理论授课为主,适当结合案例讨论、医院和社区教学基地见习和实习。理论教学400 学时,实践教学110 学时。开设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物理诊断、临床检验、影像学诊断、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眼科学、耳鼻喉科、皮肤科学、口腔科学、急诊急救学、老年医学、健康教育与社区预防等17门课程。

考核项目和内容:政治思想、医德医风,完成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的理论学习,临床和社区实践、病种和内容,全科医学理论与一体化服务实际技能,病历质量,社区个体与群体健康管理质量及社区预防措施等。考核分为各科考核和结业考试, 由各科室和培训中心负责。

配套政策:学员培训期间的工资、福利由学员所在单位支付,培训费分别由自治区卫生厅和学员所在单位承担。学员完成培训任务,考核合格者,由自治区衛生厅审核并颁发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作为从事全科医师资格凭证。

全科医学在我国发展较晚,目前正处于探索与实践阶段,尚未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地区不平衡问题突出,学科定位尚存在分歧,教学的科学体系亟待完善,缺乏足够的教育经费等。现阶段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的重点还放在以技能培训为主的岗位培训上,但从长远来看,全科医生的培养必须高起点,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因此,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将是我国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全科医生的主渠道,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把握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实践多种形式的全科医学教育形式,努力开创全科医学教育的新局面。

4.神经外科实习医师入科教育 篇四

1.介绍科室概况:科室的学科优势,教师职称和学历结构,护理人员结构,科研成果。

2.医疗工作:

(1)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无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还是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查房,实习医生均应汇报病历。

(2)大病历书写制度:实习医生完成对所分管病床的大病历书写,上级医师应在3天内予以修改。

(3)实习医生值班制度:实习医生参加值班,值班排班由教学秘书负责。

(4)本专业诊疗常规及操作常规。

3.神经外科基本操作:实习医生要严格掌握无菌操作规范,在实习中要认真学习与我科相关的各项基本操作,如伤口及手术切口的换药,头部伤口的包扎,脑室穿刺,腰椎穿刺,留置导尿,术前头部备皮,气管切开等。

4.实习医生病床分配及管理:实习医生进入病房后,必须分配一定(至少以6-8张床位为宜)的病床,并指定具体的带教教师。

5.实习讲座,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的计划,时间、人员安排等。

6.作息制度:实习医生要提前30分钟上班,下班不能先于老师。周末休息日上午实习医生必须参加查房,下午可以休息。

7.卫生制度:实习医生要积极参加科室的卫生大扫除和每日的室内清洁劳动。同时,一定注意保持实习医生办公室的清洁卫生,以及实习医生宿舍的内务卫生。

8.请销假制度:实习期间一般不准请假。有特殊情况必须请假时,必须提出请假申请,经所在实习科室科主任同意可以请假1-3天;超过3天必须经医院教学办审批;超过7天必须经学校实践教学部审批。

9.出科考试:实习医生在科室实习结束时,必须通过出科考试。出科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两部分。成绩记入实习医生毕业实习鉴定簿。

5.江西省全科医学教育实施方案 篇五

江西省卫生厅 2004年5月28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卫生部等十一部委《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根据卫生部《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结合我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情况,省卫生厅制定了《江西省全科医学教育实施方案》,并决定从今年起在全省全面启动全科医学教育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全科医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以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承担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制定适宜的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法。、坚持把全科医学教育纳入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协调发展。、坚持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协调,医学院校和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充分利用我省现有医学教育和卫生资源,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健康发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培训效果和效益评价,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全科医学教育长远发展与当前实际情况相结合,以及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积极发展、逐步完善的原则。

二、全科医学教育的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建立适应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适合我省省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保障我省社区卫生服务顺利开展。我省在“十五”期间,建立以各医学院校以及综合医院为骨干,理论教学基地、临床与社区培训基地为基础的全科医学培训网络,分阶段开展全科医学培训工作,建立并完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第一阶段:2002年—2003年,构建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开展以在职人员转型培训为重点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以及开展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试点工作,每年完成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人数100-200人。

第二阶段:2004年—2005年,初步建立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全面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每年选拔40-60人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第三阶段:2005年—2010年,逐步建立较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全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全科医学教育,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适应卫生改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三、全科医学教育主要培训形式和任务

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要充分利用现有医学教育和卫生资源,构建适合省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以毕业后教育为核心,当前要以岗位培训和师资培训为重点,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加快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主要培训形式和任务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知识教育:在高等医学院校设立全科医学有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使医学生了解全科医学思想、内容及全科医师的工作任务和方式,并为将来成为全科医师或专科医师与全科医师的沟通和协作打下基础。、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对从事或即将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执业医师,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进行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经省卫生厅统一组织考试,合格颁发《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该培训形式是我省全科医学教育第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以适应目前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迫切需求。、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是以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使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学生毕业后,经过规范化的全科医学培训,取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获得全科主治医师任职资格,优秀者按有关规定申请专业学位。该培训形式是我省全科医学教育第二阶段的工作重点,以建立我省系统化、规范化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管理人员培训:对从事全科医学教育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人员进行管理学、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等相关知识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

5、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执业护士等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和乡村医生,需接受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城市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全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对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全科医师,按卫生部有关规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为内容的继续医学教育,使其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全科医学教育管理机构和培训基地

在省卫生厅的领导下,成立全科医学教育管理机构,并建立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基地:

1)成立江西省全科医学教育管理办公室(挂靠厅科教处)

2)建立江西省全科医学理论教学基地

3)建立若干个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

4)建立若干个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基地

江西省全科医学教育管理办公室为全省全科医学教育的管理机构,负责全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管理工作,制定培训规划、培训大纲和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岗位培训、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教材建设。

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分为全科医学理论教学基地、临床培训基地和社区培训基地。全科医学教育理论教学基地主要设在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培训基地主要设在二级甲等或县级以上医院,社区培训基地主要设在一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培训基地承担全省相应全科医师培训工作。

五、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根本保证。要吸引一批热爱全科医学事业、有基层工作经验、在临床学科中有一定建树的专家,经过必要的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后充实到师资队伍。在目前我省尚无全科医学专业教师、缺乏培训实践的情况下,聘任一批热爱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医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科医生,经过全科医学理论与相关知识培训,作为全科医学培训工作的兼职教师和顾问,并选派各类教师进修学习,邀请国内外全科医学专家讲学,开展学术交流,逐步建立起我省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

按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要求,制定各级各类卫技人员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符合我省省情,体现全科医学特点,适合岗位规范要求的科学、规范的系列教材。

六、全科医学教育的研究、交流与合作

我省全科医学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要深入开展研究工作,不探索其理论与方法,开展教学效果和效益评价,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经验,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科学、规范、健康的发展。

七、全科医学教育的政策与措施、加强对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按照卫生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卫生部《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精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把全科医学教育作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各高等医学院校、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和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按各自的职责,切实承担起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任务,加强教学管理,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严格考核制度,保证教育质量。、对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各类人员的学历、培训要求、岗位职责、工作内容、服务规范等做出规定,逐步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要制定全科医师执业标准,实行全科医师注册制度。、加强评价与考核:为确保全科医学培训工作质量,省卫生厅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各项培训工作进行评价与考核,不断完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要按照培训计划和大纲对各类培训对象进行考核与统一考试,合格者由省卫生厅审核颁发《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或《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合格证》,取得相应岗位的任职资格,并作为晋升相关技术职称的必备条件。

6.全科医师的教育 篇六

A.抑制型

B.兴奋型

C.活泼型

D.安静型

E.均衡型

【答案】A

【解析】巴甫洛夫根据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性的`独特组合,把个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划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四种。兴奋型的神经活动过程为强而不平衡,其特点是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极易兴奋而难以抑制为特点,与胆汁质相对应。活泼型的神经活动过程为强、平衡而灵活,其特点是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比较强,以反应敏捷、活泼好动为特点,与多血质相对应。安静型的神经活动过程为强、平衡而不灵活,其特点是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比较强,但不容易替代或转换,以安静、沉着、有节制和反应迟缓为特点,与黏液质相对应。抑制型的神经活动过程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比较弱,以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和反应缓慢为特点与抑郁质相对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大脑中动脉深穿支闭塞的最常见表现是

A.四肢瘫痪,双侧面瘫,不能言语,不能进食,只有眼球上下运动

B.眼球震颤,同侧Homer征,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

C.对侧偏瘫,无感觉障碍及偏盲,优势侧伴失语

D.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偏盲

E.对侧偏瘫,深感觉障碍,自发性疼痛

【答案】C

【解析】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临床表现

部位 临床表现

主干闭塞

对侧面舌瘫与偏瘫(基本均等性)、偏身感

觉障碍及偏盲(三偏);优势半球受累出现

失语,非优势半球出现体像障碍

皮质支闭塞

分为上部分支卒中和下部分支卒中。偏瘫及

偏身感觉障碍以面部和上肢为重,下肢和足

部受累较轻,优势半球受累出现失语

深穿支闭塞

对侧中枢性均等性偏瘫(可伴面舌瘫)、一

般无感觉障碍;优势半球病变可出现皮质

下失语

3.由卧位迅速站立可使哪种杂音更明显

A.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二尖瓣关闭不全

D.肺动脉瓣狭窄

E.三尖瓣关闭不全

【答案】A

7.全科医师的教育 篇七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进全科医学以来, 在全科医生培养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与研究, 目前全科医学教育培养体系已初步形成[4], 对于缓解全科医生资源不足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 如全科医学的功能定位、适合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方式、师资力量保障、全科医学的激励机制以及配套的财政、法律和其他保障措施等[5]。因此,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全科医学教育培养的先进理念和经验, 对于完善我国全科医生教育培养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不同卫生体制模式选择了部分典型发达国家和地区, 对其全科医生教育培养体系 (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 和保障制度 (培训经费、培训机构、培训师资、培训场地和法律制度) 等方面的主要做法进行总结和分析, 并结合我国全科医生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启示和政策建议, 以期为完善我国全科医生教育培养制度提供借鉴。

1 完整、连续的教育培养体系

从体系设计来看, 全科医学教育培养体系一般包括高等医学教育 (学历教育) 、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3个阶段[6,7]。其中, 毕业后教育是培养合格全科医生的主要途径。

1.1 学历教育阶段

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医学学历教育阶段并未区分全科和专科培养方向, 而是统一招生, 联合培养, 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医学知识, 培养其兴趣, 为今后的专业定位和方向选择奠定基础。招生制度主要分两类:考试制度和非考试制度[8]。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和中国香港等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医学招生主要采用考试制度, 即通过考试, 并且成绩名列前茅才有资格报考医学院校;而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家主要采用非考试招生制度。多数国家和地区医学生招生名额与当年的卫生人力需求相联系, 相对有限, 选择最优秀的学生从事医疗工作, 以保证未来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医学学历教育阶段的起点、教育年限和学位设置也不尽相同, 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德国和中国香港等多数国家和地区将本科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起点, 教育年限在4~8年不等, 学位设置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但有些国家将医学教育的起点定位在接受完大学本科教育之后, 如美国、加拿大学生只有大学本科毕业获得文学或理学学士学位后才可以报考医学院校攻读研究生, 4年的医学教育完成后获得博士学位。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医学生在学历教育期间各学期都要接受严格的考试, 只有通过了考试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学习结束时要参加毕业考试, 通过者方能取得毕业证书进入住院医师培训阶段。

1.2 毕业后培训阶段

从全科医学的定义来看, 其学科定位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因此, 大部分国家将全科医学作为专科医学的一种, 获得全科医学医师资格的医生被称为“全科医学的专科医师”[9]。全科医生的专业培训起点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之后, 只有接受过全科医学专业培训的全科医学生才可以执业[10]。尽管各个国家毕业后教育和培训年限不等, 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全科医生培养的必经阶段, 如英国医学生本科毕业后要经过2年的基础培训和3年的全科专业培训才能取得执业证书[8];澳大利亚医学研究生毕业后要参加1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和2年全科培训才能取得证书;加拿大则是要参加2年临床实习、2年住院医师培训和全科培训后方可执业[11];中国香港也学习了澳大利亚的模式, 学历教育结束后进行4年的基础培训方可执业, 如想继续深造, 则要再进行为期2年的高级培训;德国住院医师培训时间为5~6年;美国培训时间较长, 实习培训1年, 住院医师培训2~6年, 再参加全科培训2年。系统的高等医学教育和强化的全科规范化培训有效地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1.3 继续医学教育和持续职业发展阶段

执业过程中, 为了保证全科医生的服务水平, 许多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和资格再认证制度。继续医学教育一般由全科医生行业协会组织进行, 要求全科医生定期接受培训和再教育, 不断更新知识和理念。有些国家已将继续医学教育转变为持续职业发展, 充分考虑到全科医生终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 贯穿于全科医学的整个职业生涯之中。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立法形式将全科医学继续教育法制化的国家, 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则将完成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全科医生再注册的重要条件, 实行注册制度。美国全科医生每3年必须完成150个继续教育学分, 每6年必须进行资格再认证, 合格者方可继续执业[12]。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全科医生每年也要参加继续培训课程, 完成相关的学分才可以获得一些文凭[13,14]。德国全科医生继续教育是国家强制性的, 每月要完成17个小时的学习[15]。虽然各国卫生体系和医学教育系统不同, 但在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和过程上却有较为相似的地方, 如都规定了最低限时间, 采用积分的方法进行管理等, 有些国家还把医生参与持续职业教育活动作为医生更新执照的条件。

2 完善的保障制度

2.1 培养经费

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全科医生培养经费由政府提供, 部分地区由政府和个人共同承担。加拿大对在医院参加全科医生培训的医学生发放工资, 同时增设国家奖学金等项目, 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生活标准, 鼓励其参加全科医学培训。同时, 政府还对边远贫困地区全科医生的教育培训给予扶持, 并鼓励医学毕业生前往偏远地区工作[16]。法国政府在全科医学继续教育资金方面给予了支持, 并将其写入法律, 就经费补充的办法及增收职业训练税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 确立了带薪培训假制度, 规定了雇佣方有支付规定额度培训费用的义务[14]。澳大利亚各区域培训中心从政府获得培训经费, 以学员通过考试为考核标准进行发放。但是, 中国香港医学教育中部分学生是自费的。

2.2 培训机构

多数国家和地区全科医生学历教育主要由大学医学院来承担, 如英国本科医学教育受英国医学总会的监管, 由各个医学院校负责招生并设置自己的课程。中国香港的医学本科教育主要在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进行, 教育年限为5年。根据香港《医生注册条例》这两所大学的医学本科毕业生可以不经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而直接注册成为普通科医生[17]。中国台湾所有的医学院医学系都设有家庭医学科, 负责相关课程传授、见习及实习训练。而多数国家全科医生继续教育主要由国家和地区医学会或全科医生学会主管并组织实施, 一般有统一的培训标准、统一的考试内容和统一颁发证书, 但近几年来也有向培训主体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澳大利亚2001年联邦政府成立了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公司 (General Pract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Limited, GPET, 相当于中国事业单位) , 接管了原属于全科医学会的全科医学培训。全科医学培训从原来的行会行为变成了政府行为。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公司 (GPET) 采用招标方式, 采购各区域的全科医学培训服务, 符合资质要求的全科医学区域培训中心与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公司 (GPET) 签订3年期培训合同[18]。

2.3 培训师资

雄厚的师资力量是确保培养高质量全科医生的基础, 而多元化、跨专业的师资可以确保培养培训中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全科医师培训师资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是大学教授, 主要负责理论课程的教学;二是医院临床科室专科医生, 一般是主任医师, 他们大部分在医学院兼任导师;三是部分全科医生, 主要负责全科诊所带教工作。加拿大培训项目由实习指导教师担任临床教学老师, 这些老师主要还是大学教师。新加坡学历教育期间 (包括后3年的早期临床接触) , 授课教师大多是来自各医院的高级医师。中国香港家庭专科医师培训实行导师制, 一个导师最多只能带3个学员。中国台湾家庭医学的师资多集中于大学、医院, 家庭医疗的开业医师很少参与教学工作。美国在师资方面通常每一训练计划至少有2~3名专职 (full-time) 的家庭医师作为教员, 每一名教员至多可指导6名住院医师。这些教员必须具有家庭医业专科医师资格 (board-certified) , 在家庭医业中心和医院实施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床边教学, 并利用各种讨论会指导住院医师。另外, 也有专职或兼职的其他专科医师, 如内科、小儿科、妇产科及精神科的专科医师。美国开业的家庭医师中约5%参与家庭医学科的教学活动, 一方面可认定为继续教育学分, 一方面也可以提供医学生及住院医师理论以外的实务经验[15]。

2.4 培训场地

多数国家和地区全科医生培训地点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包括大学院校、医院内部各科室和全科医生诊所等。如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职业教育包括了一段时间的医院内培训 (各个临床科室的培训) 以及在有经验和资格的医生监督下的全科医学实习, 这段时间大概是2~3年。另外, 接受培训的医生还可以在大学开展研究活动。加拿大全科医学实习注重在各种环境中训练临床技巧和能力, 包括医院、家庭以及偏远地区[19]。中国香港医管局所属的公立医疗机构是主要的培训基地, 占培训基地总量的90%左右。《德国专科医师培养法》规定, 每名住院医生必须完成60个月的专科 (主诊) 医师培训, 包括36个月的内科临床住院医生工作和24个月的家庭医生诊所工作[15]。法国对承担住院医师轮转的医院有严格的要求, 一般都是大中型国立医院 (综合和专科医院) , 医学院和医院之间没有上下级关系, 但医院的科室主任一般是医学院的教授[20]。美国医学生绝大部分都是接受门诊为基础的教学 (ambulatory teaching) , 很少是在医学院的课堂上课或在大学医院的家庭医学科实习, 如此学生们才能实际体会到家庭医生的内涵。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还开展了远程多媒体教学, 为边远地区或没有固定时间参加培训的全科医生提供培训服务。而中国台湾教学的场所几乎局限于课堂及医院中的家庭医学科内。

2.5 法律保障

自20世纪70年代起, 大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就认识到全科医学的重要性, 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工作进行了大力支持, 甚至上升到了法律层面, 由此鼓励了全科医学的发展, 培养了大量高质量的全科医生。美国始于1973年的“医疗人力法案”, 鼓励医学教育机构开创家庭医学课程及训练计划, 迄今已有超过91% (共124所医学院中仅10所无家庭医学单位) 的医学院设有各种型态的家庭医学单位 (组、部及科等) , 并开设家庭医学的课程[12]。法国除了对继续教育制度本身给予法制化的支持之外, 还在培训资金方面给予了支持, 如1971年法国国民议会制定并通过了《在终身教育的范围内有关继续职业教育组织的法律》[20]。德国则将全科住院医师的培养和课程设置规划纳入整个国家的大计划, 体现出国家对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高度重视[21]。

3 启示与政策建议

3.1 根据需求制定全科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根据卫生人力资源需求制定全科医生培养培训计划是确保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合理方式。多数欧美发达国家都根据未来几年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疾病谱的变化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对人力资源需求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预测, 提前制定了全科医师培养培训计划, 从招生环节就对未来医师培养数量进行控制, 从而确保了医师培训的质量以及国家的卫生服务需求。

我国目前虽然也制定了卫生人力资源规划, 但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不高, 执行效果也不佳。而对于全科医生的培养也尚在探索之中, 培养的全科医生数量也比较有限, 尚不能满足基层医疗服务需求。因此, 建议应该根据国家和不同地区卫生人力资源需求制定全科医生的教育培养计划。在计划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人口数量、结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疾病谱变化以及由此所释放的卫生服务需求等因素, 同时要考虑医师的代际更替等因素, 从而扩大或控制当年医学院校招生人数,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2 始终坚持建设完整、连续的全科医学教育培养体系和强调终生学习的教育理念

完整、连续的全科医学教育培养体系是全科医生制度建立的基础。多数欧美发达国家在不断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医疗领域的特点, 建立了完整、连续的“三阶段式”全科医学教育培养体系, 目前已经形成一种持续、终生学习的教育理念, 并植根于全科医学教育培养的全过程, 可以促进执业者及时应对医疗环境的变化, 确保全科医生在未来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质量改进和临床实践的提升。

我国的全科医生教育培训体系设计中也应考虑到长远性, 处理好目前及最近未来和较长远未来的需要问题, 探索适合我国特点、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持续职业发展途径。一方面, 通过规范的全科医学培训缓解当前存在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另一方面, 通过建立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培养体系, 不断提升全科医生的技术水平, 从而解决质量和数量之间的矛盾问题。同时, 从长远考虑, 还应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树立起持续职业发展和终生学习的理念, 根据各自的现实情况和资源状况, 确定自己持续职业发展的主题, 更好地将医生个人发展与整个系统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3.3 大力发展多方参与、跨专业合作的教育培训方式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 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专业学科, 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 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多数欧美发达国家在全科医生教育培养中都考虑到全科医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多元性以及教育培训的环境依赖性等特征, 在培训机构的选择、师资配置和培训场所等方面进行了多元配合, 将培训机构从原来的只依托于大学和全科医生行业组织向多元化跨专业的培训机构过渡, 培训师资除了全科以及不同专科的大学教授、医院医生外, 还引导社区医生、社区居民和患者等利益相关群体参与教学和培训, 培训场所也将医院和社区诊所相结合。

我国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专业人才缺乏。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体系, 但仍然存在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滞后、缺乏针对性和培训形式化等问题[22]。因此, 应借鉴国际经验, 在培养思路上适应现代社会需求, 扩大和强化实践教育, 面向社会和人群,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培养形式上, 建立跨专业、跨学科的环境, 以适应社区多元化的医疗保健需求。在师资上应引入多方力量, 包括临床医生、社区医生、医学院教师和社区居民等, 组建多学科、多领域的师资团队, 采取不同形式对全科医师进行培养。同时, 应大力发展网络化培训。

3.4 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培养教育的系列配套保障制度

政府重视、财政投入、政策支持、评估机制以及法律保障对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多数国家意识到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全科医学教育作为国家社会事业发展的一部分, 也是各国政党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一大执政要务。从政治方面来看, 利益相关者的政治诉求对全科医学教育培养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如法国政府为了控制医疗资源浪费, 提高全科医生的服务质量, 将全科医生继续教育进行了立法。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全科医学教育也进行了大量投入, 包括培训场地建设、培训师资经费和受训人员工资等。有些国家还建立了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评估机制, 设立指标体系, 定期对培训情况进行评估, 以提升培训质量。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发展全科医学的重要性, 国家对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建设、培训的组织管理和受训人员的生活补助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 应借鉴国际经验, 在全科医生教育培养制度的保障措施方面应继续深化、细化。具体来讲, 在资金投入上, 国家应设立全科医师培训专项经费, 接受培训的单位和选派全科医师的单位也要承担一定的培训费用。还可以借助企业资助拓宽筹资渠道。在法制建设上, 应将全科医生的教育培养写入相关法律, 受到法律保护, 以保证其可持续性。在培训场地上, 应提供大学、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诊所、康复机构、长期照护机构和居民家庭等多元化的场地, 使全科医生适应不同的保健环境, 以应对不同的医疗服务需求。

摘要:教育和培养是确保未来拥有足够数量、高质量全科医生的重要途径。从教育培养模式和保障制度两个方面对部分典型发达国家和地区全科医生教育培养的主要做法进行梳理分析, 提出:应根据需求制定全科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应始终坚持建设完整、连续的全科医学教育培养体系和强调终生学习的教育理念, 大力发展多方参与、跨专业合作的教育培养方式, 建立健全全科医生教育培养系列配套保障制度。

8.全科医师的教育 篇八

我校承担的少数民族乡村医师班学生有民考汉和民考民的学生,即民考汉直接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民考民学生将进行一年制的汉语强化,主要学习医用汉语知识,提高医学汉语课程,结业参加MHK汉语水平考试,合格者将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从学习角度来看,民考汉的学生在学习医学课程方面不存在多大的难度和压力,而民考民的学生由于医学专业术语较复杂,颇有难度。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考察发现,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反差。

一、少数民族乡村医师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下文简称“中央十六号文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到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针对少数民族乡村医师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现:这些学生均属于80后和90后的大学生,自觉意识差,学习主动性不强,自认为毕业后由政府安排就业,心中没有多少压力,学成后一样可以有份工作的依赖性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不高。根据这些群体的家庭成长发现,他们多来自农牧民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基础薄弱,理工科功底差;法律意识谈薄,积极性不高。班主任对于他们日常管理频频受到阻碍,尤其是民考民的学生自认为理论基础在以后的实践工作当中可以弥补,过于自信。更主要的原因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没有享受到现代科技力量的魅力,依托自然能力的迫切需要相对强烈,家庭受到宗教的影响比较大。

针对少数民族乡村医师班学生在承担“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方面,这些课程对于他们受到的启发不是很明显。国家明确规定“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由于医学院校专业性较强,思想政治教育课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许多教师宁肯从事医学教学科研,也不太愿意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两课”教育完全汉语授课,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在现实当中不能够及时得到实践和应用。学校往往会把一些不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老师聘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这样严重影响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水平。1:200比例的师生关系得不到保障,同时,往往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事务性工作比较多,心理疏导工作及时不到位,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更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思想动态,以及得到相应的反馈,因而积极性很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从而导致少数民族乡村医师班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够及时发现和矫正。

二、少数民族乡村医师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结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做好目前我校少数民族乡村医师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性。美国教育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只是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单方面的强调灌输式的外部教育方式,还应该注重参与式的自主学习。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易于收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尤其是对少数民族乡村医师班学生的要发现他的优点并给予鼓励和教育、引导,同时培养他的大爱精神,是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的长远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的工作,它的目标是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素质内化为受教主体的思想素质,最终外化为受教主体良好的品行。

在这些群体当中重点排查他们的思想浮躁和不安,及时给予专业心理咨询方面的纠正和引导。思想及认识上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现象的同学采取单独模式,逐一化解内心矛盾。此外,现在一些大学生过于急功近利,大学生群体中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对少数民族乡村医师班学生的思想也产生一定的动荡因素。

在实践教学中,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需要对他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鼓励他们在学习当中及时调整自我。当代社会要求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会做事、会求知、会生活、能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必然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数民族乡村医师班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基层乡镇医疗机构,内心产生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这样我们要及时把握,疏通学生思想当中的麻痹意识,塑造他们为了人类做出贡献的决心和信心。在“两课”教育当中多采取有授课能力的双语政治辅导员参与教学工作,把日常管理工作融入到第一教学课堂,让他们懂得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鼓励政治辅导员参与科研工作,结合本职岗位从事相关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课题项目,使得我们更好地为少数民族乡村医师班的学生服务,培养优秀的人才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造福人类的卫生健康事业。

9.全科医师的教育 篇九

8月28日,随县中医院在医院大会议室内隆重举行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启动仪式和中医师承教育首届拜师仪式,市中医医院副院长祁志勇受邀参加了仪式。

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祁院长首先为仪式致辞,祝贺县中医院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正式启动,随后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随县中医医院聘请市中医医院的康复科学科带头人冷海昌(副主任医师)、骨伤科学科带头人邓书洲(副主任医师)任第一届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在院内通过严格的遴选,确定了康复科、骨伤科两名住院医师任学术继承人。在本次拜师仪式上,两对师徒签订了师承教育协议,并按照传统习惯,两名继承人分别向自己的老师恭敬地敬茶、鞠躬、献花,标志着师徒传承关系正式确立。随后,两名指导老师分别带着“徒弟”,来到康复科和骨伤科,开始了现场教学和理论指导的第一课,县中医医院的其他医护人员都抓住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共同观摩,细细体会,踊跃提问,化解工作中的难点,以提高诊疗效果。

中医的师承教育方式,是继承发扬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本模式,是培养和造就年轻的中医药技术人才的重要形式。两位指导老师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言传身教、传承帮带,将自己丰富的康复、骨伤诊疗经验和专长传授给继承人,为县中医院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储备人才,薪火相传。两位学术继承人将通过跟老师实践、锻炼,接受系统的理论和相关学科学习,进一步创新、推广,带动同科室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10.全科医师的教育 篇十

在健康教育策略中,讲演、大众传播媒介应属于。

A.培训类

B.组织方法类

C.社会行动

D.信念传播类

E.组织发展

第32题:

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

A.个体健康

B.群体健康

C.个体与群体的结合

D.重点解决危险因素

E.重点是解决环境问题

第33题:

在健康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中,特尔斐法属于。

A.观察法

B.实验研究

C.准实验研究

D.调查法

E.其他实验方法

第34题:

任何特定的行为问题都是。

A.受三类因素(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共同作用的

B.互相独立、互不相干的

C.互相矛盾的

D.互相制约的

第35题:

任何特定的行为问题都是。

A.受三类因素(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共同作用的

B.互相独立、互不相干的

C.互相矛盾的

D.互相制约的

第36题:

在评价影响内在真实性的历史性因素中可通过下列哪种方法排除。

A.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B.多次基线测量

C.设立对照组或过程追踪

D.测量工具的校正

E.其他方法

第37题:

我国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为。

A.新型传染病的增加

B.营养不良病的增加

C.普通传染病的流行

D.职业病的增加

E.新型传染病和普通传染病并存

第38题:

在健康教育方案设计中影响评价效果内在真实性的因素很多,其中青少年随年龄的增长,心理特征发生变化应属。

A.历史性因素

B.测试因素

C.统计回归因素

D.成熟因素

E.偏倚

第39题:

探索病因因素和评价干预效果的指标为。

A.发病率、患病率

B.吸烟率

C.出生率

D.发育率

E.其他

第40题:

美国在本世纪初与传染病作斗争中居民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应归功于。

A.医学与技术的进步

B.环境条件的改变

C.医疗照顾

D.强化治疗措施

11.全科医师的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继续教育;助理全科医师;岗位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24-02

从20世纪80年代末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便全方位全系统地学习外国全科医学相关理论,然而当时在我国全科医疗以及社区相关卫生服务也已经客观存在了,在我国对于卫生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多数是侧重要普及到人民群众,要求预防为主、防治相结合,并且中医相辅,通过科技共同发展。实际在我国城乡三级卫生保健网的最基层一级以及农村医生、相关基层保健站、三级医院中普通综合门诊等都是一种全科医疗服务系统。对于我国而言,卫生相关服务即也是预防治疗疾病、增进健康进而促进康复。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阶段,大众生活不断提升,老龄化不断加剧、医学不断转变、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提升,进而需要也是不断增多,这便导致上涨的医疗费用成为目前整个国家的重担,故以往的医疗体制需要重新调适、改革来适应现在的形式。在我国三级医院中不管是综合还是专科医院都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向专科为主的医疗机构靠拢。数据显示,患者到三级医院就诊一半左右是需要由专科医生进行会诊,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的基本健康问题是能够通过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为主的社区卫生所来诊治。所以,卫生制度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进而不断提升我国高卫生服务的标准及质量,使得百姓能够更加方便、合理地享受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目前,我国基层的卫生相关技术水平较低,不能满足百姓对于基本的健康保障需求,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人才往大医院的竞相涌入,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形成了不良循环。为此,2011年7月份我国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此次直到2020年,我国会初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全科医生制度,构建一个基本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及“首诊在基层”的相关服务模式,同时全科医生也会和城乡人民进入一个融洽的相处服务关系中,能够基本实现对于城乡中每一万人当中就有两到三个合格的全科医生,同时相关服务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完善,进而满足相关群众对于医疗服务的基本需求。通过相关意见建议规范的相关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把全科医生逐渐培养成为“5+3”的相关模式,这要求全科医生先通过学习5年的相关临床医学(包含中医学)本科教育,然后学习3年有关规范性的教育培训。同时对于到贫困地区工作3年制医学专科毕业生来说,可以在由国家认定的规范培养基地通过培训2年的临床技能及相关公共卫生培训合格,同时取得了职业助理医师资格后方可以注册成为助理全科医师。后一种培养模式我们简称为“3+2”模式[1]。我们缺少的不是医学毕业生,而是缺少毕业后能进入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学毕业生;再就是缺少毕业后具有一定临床技术水准、能胜任临床工作的“全科医生”。

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现阶段,可以采取“3+2”模式为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培养全科医学生,解决目前基层卫生人才的紧张状况

1.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现有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的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大学扩招前都曾举办过面向城乡基层的临床医学专业,具有完善的临床医学教育各种软、硬件设施,办学经验丰富,只是近几年专业建设萎缩了,有的甚至取消了。完全可以利用现有办学条件,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面向欠发达农村地区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城乡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助理全科医师。

2.完善我国的分层次的医学教育。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生毕业后的定位基本上是专科的考本科,非211高校本科生考985或211高校的研究生,毕业后都想进入二、三级医院,基本上是入学起就有一个高的期望值,很少有愿意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卫生机构。应该完善我国的分层次医学教育,对于高等职业教学培养人才来说是比较重视学校与社会及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相关衔接,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把产学、医学相结合、育人与技能培训及实践相结合,同样目的更是能够为当地居民所服务,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采取委托培养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使医学生入学起就有一个现实的就业预期。对于高等职业教学培养人才来说是比较重视学校与社会及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相关衔接,开展院校结合,以委托培养的形式招收面向欠发达农村地区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农村急需,而且留得住的全科医生,解决农村基层健康问题。

二、“3+2”模式的全科医学教育,并不意味着全科医师门槛的降低和质量的下降,所以,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规范助理全科医师资格法律法规,完善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标准,保证具有资格的医师的准入质量。

2.抓好在国家认定的培养基地经2年临床技能和公共卫生培训制度的实施。我们的高职教育教学中,特别是临床医学的教学,过分地强调了理论的教学。而对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有所疏忽,学生在临床基地的实习时间太短,各科室间轮转基本上是走马观花,忽视了学生技能操作和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因此加强临床培养基地经2年临床技能和公共卫生培训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实践技能的不足,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

3.抓好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各种医学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处于边远落后、信息闭塞的乡村全科医生,更应该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完善毕业后医学继续教育相关制度,对于基层相关全科医师尤为重要。由于要不断跟上社会医学的发展步伐,全科医生需要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不断地增加新的知识及思维教学技能。同样对于继续教育相关的研究包含其对于继续教育有什么样的需要、相关形式及效果等,这些相关内容对于以后的继续教育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目前来说,相关研究还是比较少的。

4.岗位培训。有关岗位培训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于岗位培训的现状及问题。在对各省近两年参加岗位培训的学员对于相关培训课程及方法等的相关调查来看,此项培训不仅普及了相关全科医学理论,也突出反映了我国基层相关医务人员较低的学历及职称水平,所以这项改善并不是短期的培训可以全面完善提升的,需要长期有效地对其进行相关素质及技能培训。现阶段我国许多经济欠发达农村医疗水平低下、全科医师人才缺乏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培养合格的助理全科医师上将大有可为,为提高落后地区的医疗技术水平和解决人民身体健康问题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2.论全科医生制度下的医学人文教育 篇十二

关键词:全科医生制度,医学教育,人文教育

党的十八报告强调, 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这为中国的医学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早在2008 年教育部、卫生部就联合下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 试行) 》, 对医学生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作了明确规定; 2011 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对全科医生的服务质量、医患沟通和管理能力等人文素养进行了顶层设计。因此, 医学教育如何落实国家的一系列教育政策, 如何在夯实医学教育的同时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已经成为当下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基于此, 本文将阐述医学生实施人文教育的现实意义以及实施的重点之处, 探索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方法和路径。

1 全科医生制度下注入人文教育的现实意义

1. 1回归医生职业价值。“医学首先是一项社会事业, 其次才是一门学科。医学从诞生之时直到今日, 都表现为追求人的幸福这一道德责任。”2008 年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指出, 临床医学生要“珍视生命, 关爱病人, 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 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 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尊重患者个人信仰, 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1]2011 年国务院的《意见》明确规定, 今后要积极推行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 将签约居民数量、接诊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作为全科医生职称晋升的重要因素, 同时加强全科医学理论和实践教学, 着重强化医患沟通、基本药物使用、医药费用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2]。显然, 《意见》在《标准》的基础上深化和细化了医学教育的人文目标, 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 反映了社会健康需求对医生职业价值的强烈愿望, 同时也努力使医学回归“人学”的价值之上。

1.2契合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从教育部、卫生部印发《标准》到国务院下发《意见》, 都意味着医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 国内医学专业人文课程的课时数占总学时8%左右, 而美国、德国多达20%~25%, 英国、日本约为10%~15%。不少医学院校培养方案上称“要将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考核放在首位,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核”, 但国内医学教育中较为普遍的五年制, 5年内一般临床医学的学生毕业学分, 必修课共开设50门, 共计162学分。在这些必修课中, 大多是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外科学、生物化学等专业类基础医学或临床医学的课程, 除了英语和政治, 没有一门课是有关人文通识或医德教育, 明显是“培养重技术不重人文”[3], 医学教育瘸了人文这条腿的现状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一般临床医学教育而言, 国家也已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论证”工作和“卓越医师”工程[4]。这些工作都展示了我国医学教育不断顺应现代医学发展特点, 逐步走向“学科分化与综合、医学技术现代化、医学涉及面更广”[5]。

1.3促进多维和谐互动的生态健康观建设。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 它还是一门“人学”, “人的目的”在医学这里面临着几对关系的处理:利益与价值、权利与责任、技术与道德、科学与人文, 它们有着内在的逻辑必然。”[6]它促使医学对人类生命与健康间始终处于从简单到复杂、从静态到动态、从局部到整体、从孤立到系统的开放性探索状态。它客观要求人们的健康观念意识层, 既包括对人的生命神圣、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人类未来健康与幸福的认识, 也反映着人类的身心健康与自然、与社会、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与观点。医学实践主体只有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并凭借医学人文教育这一路径解决对人的生命个体的普遍珍视、敬畏与尊重的生命观、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观和医学科学观等深层次根本问题, 才可能厘清医学的终极价值, 为医改制度、医患关系配置一个柔软的支点, 促使医学与社会在有机而紧密的结合中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2 全科医生制度下人文教育的重点

“加强对全体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要把全科医学教育作为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强化医学生医患沟通、团队合作、健康教育、社区预防保健、卫生服务管理、基本药物使用、医药费用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毕业后具有全科医生意识和基本能力奠定坚实基础。”[7]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了全科医师职业培养内涵。如何实现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机集成, 以期成为医学生的共同基因, 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2. 1以尊重生命为重点的人文价值教育。首次必须明确医学是关乎生命并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的神圣事业, 其自诞生起就蕴含着关爱人的生命、健康及价值的丰富内涵。一方面, 将提升生命价值作为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整合传统与当代中国文化中生命教育资源, 探讨生命教育的深厚哲学基础, 引导学生人格的塑造与完善、审美情趣的养成、意志力的磨练等精神素养的锻造, 学会品味生活的意义, 体会生命的真谛, 丰富生命的内涵, 感悟人性美好的精神和情感, 形成认知、修养、世界观的人文滋养。另一方面, 重视死亡观教育。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未知生, 焉知死”的影响和束缚, 人们往往只注重对“生”的研究与教育, 而很少愿意甚至是忽视对“死”的谈论。事实上通过对死亡的了解, 研究生死哲学的意义, 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感, 体验临终关怀, 提升人文关爱情怀, 学会超越死亡的智慧, 方能建构科学的生命观积淀人性价值的真正体验。

2. 2以职业精神为核心的人文品质教育。任何职业, 它都有着自身内在的伦理要求和道德规范, 因此, 人文品质是化解医患间猜疑、矛盾的重要途径。2011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 冬天查房时总是先把手在口袋里捂热, 然后再接触病人的身体; 总是顺手轻轻为病人拉好衣服, 掖好被角, 弯腰把鞋子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 用言教身传把看似抽象的人文品质, 诠释得具体生动。这意味着, 敬畏、尊重、关爱等人文品格对职业责任感等职业精神的支撑。当医生具备人文品格, 并把这种品格变为身体中的一种本能, 才能使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超越冷漠、惰性、自私、傲慢、懦弱, 而习惯性地做出职业反应。同时, 团队合作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坚韧的意志力等人文修养, 理所当然是职业精神教育的内涵, 不能忽视。

2. 3 以沟通能力培养为载体的人文关怀教育。医患之间的互动不仅包括望、闻、问、切、开处方、配药这些纯医学的交流过程, 更有医患之间知、情、意、行医学层面与社会层面的和谐联动。据报道, 美国多数医学院在课程中进行了沟通技能的教学, 2012 年2 月美国医学院校联合会对医学生入学考试 ( MCAT) 的内容进行了大的调整。他们增加了两个小时的心理、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的内容, 特别强调“同感心”[8]。从医学角度解读, 即指医生在不需要亲身经历, 就能凭借智力, 正确洞察他人情感的能力。只有能对患者负面情绪洞如观火, 医生才可以因势利导[9]。因此感同身受是沟通的前提与基础。同时, 对医学生耐心倾听能力的培养也应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 ( WH0) 做过的1 项调查发现, 临床上病人在诉说症状时, 平均在19 秒钟之后就被医生打断。因此需要对医学生进行倾听技巧的训练, 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并在保持清醒思考的同时, 接受他人的信念与价值观, 体验其感受, 把握其思路, 做出由衷的同感反应[10]。另外, 还应具备解读肢体语言的能力, 能够体悟其背后真实含义, 使患者家属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接受医疗方案。此外, 客观认识、接受、化解来自患者及其家属对自己的负面意见, 创造病人、病人亲属、同事、卫生保健队伍和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温情医疗环境也是考量沟通能力的重要维度。

3全科医生制度下开展人文教育的措施

专家梁万年表示, 全科医学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是“人文”的。全科医疗处理的多数是早期的、未分化的和更多心理、社会层面的疾病, 康复期的、甚至需要终身医学照顾的疾病。而全科医生的病人、他们的家属、社区的民众, 他们在主观上也更希望得到人性化的服务[11]。

3. 1 强化医学人文执业能力培养, 实现教育全覆盖。教育主管部门、医疗卫生部门重视医学人文执业能力的教育与引导, 明确医学人文规范化培养的方法和内容, 制定并实施医学人文素养执业准入条件及考核标准。高等医学院校围绕此修订培养目标, 整合课程设置, 在必修的人文基础课设置中, 集约包含文、史、哲、艺术等具有普适性的人文核心课程; 在限选课医学人文基础课程上加强哲学、历史、宗教、伦理、文学和艺术等与医学课程融合;在医学专业课程中开设医患沟通、临床沟通、临床应急处置等综合课程。在师资配置上, 注重临床专业教师和人文社科教师的有效融合。在教法教改上, 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将学生带入职业模拟情境, 增强人文课程教学的受听度, 科学训练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锻炼临床思维及人文素养能力。

3. 2搭建医学人文素质的主体实践平台, 促成教育的融合与创新。首先, 积极利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契机,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借鉴医学学科专业的做法, 在校内, 按照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建立各种人文学科的实验室。例如, 器官捐赠展览室、生命价值模拟实验室、医学心理学实验室、医患沟通训练实验室等。通过这些实验室,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参加实验和训练的项目, 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锻炼活动。在校外, 学习临床实习基地的做法, 积极利用社会资源, 建设具有固定场所的人文素质实践基地。例如, 积极建设爱心医疗服务基地、社区服务基地、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医疗纠纷解决实践基地, 在实践中增进对病人和生命的尊重、敬畏和关爱,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次, 制定激励医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机制, 鼓励学生参加送医、送药、送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 了解民情、医情, 深层感受医学的社会性特质。最后, 建立开放的评价机制。在美国, 从医学生入学开始就进行人文素养方面的评估工作。推荐信是申请医学院入学资格的重要条件, 推荐信包括医学咨询委员会推荐信、理工科教授和非理工科教授的联合推荐。医学院安排教师代表组成入学招生委员会, 教师代表分别来自基础和临床学科, 招生委员会参考本科期间成绩、MCAT考试成绩及其他基本素质, 包括个人品质、情感态度、学术资质、领导能力等以及入学面试, 来决定录取与否。[12]在当下中国高考政策无法进行大幅度改革的情况下, 无法对学生的入学资格进行人文素养方面的全面考核, 但对有志于医生职业的学生, 可以开展人文素养的全面评估, 为学生认识自我, 自觉接受人文教育奠定基础。同时, 医学生毕业之后的各种培训也要坚持人文继续教育, 在学生获得医师资格证之前, 实行动态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将学生不同阶段的人文教育纳入进来, 科学的、动态的、全面的评价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 开放的评价体系从时间上来讲, 是动态的评估和考核系统, 从人文教育内容上讲, 是将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 实现良性互动, 反对教学分割、打破医学学科与人文学科的传统分割, 实现跨学科信息的畅通与共享。

3. 3 建设多维和谐互动的生态健康观,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并不仅仅由学校就可以完成, 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尤其学生、学校、社会、患者之间的互动对于建构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营造良好的就医和诊治氛围特别重要。西方公共领域理论对于推动多维互动和多方对话具有启示意义。

公共领域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1998年回溯公共领域概念时说: “其突出的特征, 是在阅读日报或周报、月刊评论的私人当中, 形成一个松散但开放和弹性的交往网络。通过私人社团和常常是学术协会、阅读小组、共济会、宗教社团这种机构的核心, 他们自发聚集在一起。剧院、博物馆、音乐厅, 以及咖啡馆、茶室、沙龙等等对娱乐和对话提供了一种公共空间。”[13]尽管哈贝马斯建构公共领域的初衷与我们不同, 但也蕴含很多启示: 首先, 人文教育相关者要平等参与讨论和对话。学校作为多方对话的主持者, 要积极安排医学生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发表对人文教育的感想和建议, 引导学生定时参加基层社区居的互动访谈活动; 政府和社会都要积极参与人文教育的工作中来, 加强医学教育改革的政策解读, 提升媒体报道力度, 提升整个社会的人文教育意识; 对于患者而言, 可以在基层和社区建立医患沟通工作室, 政府、社会媒体、医学生可以经常和患者对话, 交流健康观、生死观等, 尤其对慢性疾病患者多关心、多交流、多观察。同时, 学校通过各种交流沟通活动不断搜集人文教育的相关信息, 动态调整人文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另外, 公共领域理论还启示我们, 在多方会谈和多层交流过程中, 必然涉及各种健康话题, 因此, 对于会谈必须定期配备相关专家, 及时进行疏导和解释教育工作。同时, 话题讨论必然会形成社会舆论, 因此, 必须发挥政府和学校在人文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不仅要组织交流沟通活动, 而且要在舆论中发挥主导作用, 发布和反馈相关信息, 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健康舆论。

简言之, 建设多维和谐互动的生态健康观的关键是发挥各方面的力量, 积极推动沟通和对话协商, 使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平等交流人文教育的感受和体会, 进而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医学技术解决不了所有的疾病问题, 而需要全社会对健康观念的更新和对医生职责、患者地位的科学定位, 形成良好的健康舆论, 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搭建更为广阔的社会平台。

综上所述, 全科医生制度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提出了更为紧迫和艰巨的任务, 通过全科医学生的教育改革, 引入人文教育模式, 有利于促进整个临床医学教育改革, 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一般要经过三个心理阶段, 一是人文知识的感性认识阶段, 二是人文精神的理性形成阶段, 三是人文知识的感性升华阶段。学校、政府、学生、社会、患者必须多方通力合作, 做好医学教育前期的人文素养评估, 夯实教育中期的基础人文教育, 落实好教育后期的继续教育, 从而有利于医学生达到人文修养的更高境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 2008年第12期.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1年第14期.

[3]邱晨辉, 董伟.医学教育瘸了“人文”这条腿.中国青年报.2012-02-07, 第3版.

[4]郑飞燕.医学院校全科人才培养方式的现状与改进、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3, 30 (4) :288.

[5]黄亚玲主编.现代医学教育方法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9.

[6]秦银河, 文德功, 陈晓红.医学人文讲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01-01, 序.

[7]袁贵仁.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创医学教育发展新局面——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报.2011-12-13.

[8]王志明.美国的全科医生教育及医疗服务现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0, 17 (5) :308.

[9]高翔.美国如何处理医患紧张.南方周末.2012-8-23, 第8版.

[10]李学旺.妙语仁心[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

[11]梁万年:全科医学更应以深厚人文精神为基础http://health.sohu.com/20121012/n354728715.shtml.

上一篇:节约水的演讲稿350字下一篇:我的黑夜有母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