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资料

2024-11-01

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资料(精选5篇)

1.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资料 篇一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19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材分析: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与人文景观,讲述了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的渊源,指出了它在世界音乐史和世界乐坛上的地位与影响。课文语言简洁优美,层次介绍清晰明快,如音乐般急缓有致,字字句句透露着维也纳浓郁的音乐氛围,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在音乐的情趣中充分感悟“维也纳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萌生出对这座充满特殊魅力的城市的赞美与向往,以及激发对充满无穷魅力的音乐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作者通过总分的结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原因。

3、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的情趣。

修正目标:

教学重点:

通过对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的朗读、交流、体会,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和维也纳歌剧院、“金色大厅”在全世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

体会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和维也纳人酷爱音乐的特点,感悟异国情调和异域城市,构建“音乐之都”,体验音乐真谛,陶冶美的情操,进一步激发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预习:

、读准下列词语:

阿尔卑斯山

北麓

多瑙河

镂花

斯特劳斯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华尔兹

掺和和气

一屡屡楼房镂花

2、理解下列词语:镂花北麓掺和

3、读熟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呢?

4、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春天到了,又是个百花盛开的季节,载着这美好的春光,听着优美的乐曲,今天让我们踏上维也纳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一起读课题。

2、那么维也纳究竟在哪?又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出示画面,出示第一小节内容,指名读。

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地方?

我们要把这么优美的景色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说明:充满激情的导入,让人未见其行,先问其声。

二、初读感知,提出问题、维也纳为什么能称得上是世界音乐之都呢?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呢?

2、交流:(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说明:学习首先对课文有整体的认识,理清的线索。

3、课文从这四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看了这四个方面,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大致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4、想知道答案吗?让我们来学习课文。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一个问题,认真仔细地读课文,将自己读后的感受在小组中交流。

5、学生自由选择浏览,朗读,交流感受。

说明:提问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提问,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罗列出关键问题,这样既教会了学生怎样提问又指导学生如何对问题进行归类,筛选。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整体感知。、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失去了音乐维也纳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美。”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踏上维也纳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吧!一起读课题。

2、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板书)

指板书小结,因为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还有“世界歌剧中心”与“金色大厅”。所以说——(出示)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说明: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抓住音乐之都这一突破点,在学习课文前,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对文本感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搭建了学习的平台。

二、回顾问题,承上启下。、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梳理出了四个问题,还记得哪四个问题吗?

2、出示四个问题: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三、解决问题,重点研读

第一个问题(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回答,找出这小节的中心句。

(2)教师引导理解“摇篮”。

A、这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摇篮”?

B、“摇篮”是什么意思?(我们最初成长的地方)

c、为什么把维也纳比作摇篮?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3)利用图片、抓重点字词引导理解,生简介音乐家。(出示图片)

(抓“许多著名的”、“都在”、“大部分”理解)

(4)教师总结:是啊,维也纳曾是那些著名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的成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音乐,所以被比作摇篮。

(5)拓展延伸:少年宫是____的摇篮。

___是____的摇篮。

(6)指导朗读第二小节。师:现在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城市?(引读第一句)

第二个问题(课文第三自然段):)学习第三小节

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第二个原因是?

你知道装饰什么意思吗?(装扮)是的,维也纳用音乐装扮着自己。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了。

你从哪儿体会到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呢?

在这儿到处……铜像或大理石像。(有没有听出他读的时候主要抓住了哪些词。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出示图片)

还有谁要补充的?

为了……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出示图片)

就连王宫花园……也用鲜花……作为装饰。(出示图片)

是啊,维也纳用音乐装饰着自己,一起来把第二小节读好。

过渡:音乐之都维也纳到处充满着音乐的氛围。课文还从哪个方面来叙述?

第三个问题(课文第四自然段):)学习第四小节(女生读)

(1)你从哪看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人们在漫步时……(两句)

(2)从这两句话中这里体会到了……(音乐与自然、人类巧妙地连在了一起。)齐读。

维也纳的许多家庭……

(3)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维也纳人民沉浸在音乐中的画面)(出示图片)

说话练习: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合家欢乐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比如在我们中国八月十五是合家欢乐的日子,我们都做些什么呢?(生交流)

过渡:而维也纳人民呢?他们真是把音乐当作精神食粮了啊!一起来读好这一句。

(4)还有吗?

更有趣的是,政府会议……成了一种习惯。

(5)你读懂了什么?(生交流)

过渡:是啊,在维也纳小到普通人民大到政府,音乐已经融入了人们的血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了维也纳人民的一种习惯。我们一起拿起书读这一小节,把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迫切需要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第四个问题(课文第五六自然段):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大家的心目中可能就是心脏的中心吧。

(1)默读第五自然段,说说国家歌剧院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宏伟壮观,在全世界影响巨大。)(出示图片)

(2)交流歌剧院的宏伟壮观。

A、交流:“1642个座位”、“567座位”、“110人的乐队”、“金碧辉煌”“16尊大理石像”、“金光闪闪”……(出示相应图片欣赏)歌剧院大——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歌剧院金碧辉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金碧辉煌。(出示图片)

B、歌剧院如此宏伟壮观,老师也忍不住要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引读第5小节。

(3)交流在全世界的巨大影响。(这么宏伟壮观的歌剧院一定会举办盛大的音乐会,让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教师引读:“每年除夕,……。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剧院中浓浓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歌剧院在全世界影响巨大。

说明:通过阅读中发现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紧紧的抓住文本这个阅读的载体。

四.学习总结,布置作业、维也纳何以称得上是世界音乐之都?

归纳板书,课文以总起分述的结构,把音乐之都维也纳展示在我们面前。

2、难怪有人会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失去了音乐,维也纳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美。”维也纳每天都沉浸在悠扬的乐曲之中。学完课文,你一定会对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由衷地赞叹吧!请你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3、课后作业: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说明:从整体入手,再回归整体,同时又是对总分写作方法的回顾。这样的设计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前后兼顾,相得益彰。

板书设计:

总起

分述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19音乐之都维也纳

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歌剧中心

教学反思:

2.音乐之都维也纳 篇二

Vienna, the capital of Austria, is a world-famous cultural city. It is famous as the City of Music for its beautiful music, the City of Architecture for its splendid and unique buildings, the City of Culture for its long history, and the City of Decoration for its exquisite decoration. 维也纳是奥地利首都和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它既有“音乐之都”的盛誉,又有以雄伟壮观、风格各异的建筑而赢得的“建筑之都”的美称;又以历史悠久被称为“文化之都”;以精妙绝伦的装饰而被称为“装饰之都”。

Vienna is one of the four official stations of the United Nations. It is also the place where headquarters of OPEC(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SCE (Organization for the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and IAEA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locate. 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所在地。

The Goddess of the Danube 多瑙河的女神

Vienna is known as the Goddess of the Danube. For the Danube winds through the city, and the scenery is picturesque all the year round. Vienna faces the Danube Basin in the east. In the north of Vienna there is a wide grassland, looking like a grand green felt. And the Danube winds through the grassland. 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多瑙河流贯市内,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城东面对多瑙河盆地。北面宽阔的草地宛如一块特大绿色绒毡,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间。

Musicians 音乐大师

3.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篇三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1)字词。(2)读书情况。(3)质疑解疑。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并交流。

三:学习第一、二小节。

1、抽读第一小节,说说告诉我们什么。理解“摇篮”一词。

2、学习第二小节,可补充音乐家的有关资料。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维也纳之所以成为音乐之都的一个原因就是,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曾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并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是个音乐之都呢?

二:学习课文重点段。

1、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利用合作的形式学习。

2、交流。

(1)维也纳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学生说说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指导朗读。

(2)分三个层次说:一是这儿到处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像;二是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连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鲜花图案,是用鲜花组成的巨大的音乐符号。

(3)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从四个方面说:一是人们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三是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四是在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是,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

(4)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有名。学生边读书,边说,师边出示图片,边指导朗读。

3、指导背诵其中的一段。

三:总结。

同学们,维也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此时,你想说什么?

四:作业。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述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迁移练习。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 )的摇篮。

( )是( )的摇篮。

( )是( )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仿照第三段,按作者所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描写方法,抓住显著特点多学校的教学大楼进行焦距体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

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相机指导朗读。

二:迁移练习。

1、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维也纳歌剧院的。

(1)介绍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设施、规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

(2)从哪可看出歌剧院的规模宏大?

(3)介绍了歌剧院的哪些设施?

(4)按什么顺序来写歌剧院的?

2、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教学大楼。

(1)外观的形状。

(2)规模,设施。

(3)按一定顺序描写。

3、学生写一写。

4、习作欣赏。

三:作业。

1、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一组词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观。

4.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篇四

师:这节课我们将与作者一起踏上维也纳的音乐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请大家齐读课题。

齐读。

师:读了课题,你的脑海中一定有几个问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音乐之都出了哪些音乐家?我想知道维也纳坐落于哪里?......

师:这些问题相信也是大家心中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课文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伊始,教师在揭题解题环节做足文章,把题目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教学资源充分运用,从而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

初读文章扫障碍

师:刚才大家都预习了,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情况,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师:一个好的开头。我们来看,这一段当中有一组地名,(出示:奥地利 阿尔卑斯山 多瑙河)谁再来读一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指名读。

师:多瑙河是欧洲的第二大河,河水澄净,两岸景色秀丽,被誉为“蓝色的多瑙河”,施特劳斯的名曲“蓝色多瑙河”就是赞美它的。一起读。

齐读。

师:有些词本身就是一幅画,一支曲,(出示: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些词你能读出它的画面感吗?

指名读,一起读。

师:维也纳风景如画,它孕育出了哪些音乐大师?谁来读第二段?

指名读。

师:如果不慌张那就更好了的,这一组外国人的名字从这里开一列火车,一人读一个。(出示: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

开火车读。

师:读得自然,读得连贯。海顿,奥地利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了104部交响乐,所以被誉为“交响乐之父”。其他几位课下同学们可以多去了解,与老师合作一起再响亮地读读他们的名字。

师生合作读。

师:同学们,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呢?

生:是围绕“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来写的。

师:你能把这句话概括成一个词吗?

生:音乐摇篮

师:请你把摇篮写在左边上面的横线上。(生板书:摇篮)其他的孩子我们接着读书。维也纳的城市外观有什么特色?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师:很正确。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很有挑战性,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你读得很娴熟,如果你的速度再慢一些就就更棒了。(出示:优雅轻快 街头巷尾)这一段中这两个词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学生领读。

师:这句话中“掺和”的“和”是个多音字,在这儿读轻声,跟老师读两遍。

师领读,学生齐读。

师:课文的三四两个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的结构一样,我们用模仿第二段的方法看一看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呢?

生: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师:你能把这句话概括成一个词吗?

生:装饰

师:请你上台写下这个词,(生板书:装饰)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生: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师:你能把这句话概括成一个词吗?

生:离不开

师:请你把离不开写在黑板上,(生板书:离不开)其余孩子我们接着读书,维也纳有哪些著名的音乐圣殿呢?谁来读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

师:吐字清晰,读得流利。课文的第六自然段谁来挑战朗读。

指名读。

师:读得也很流利,最后一节你来读。

指名读。

师:课文的六七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呢?

生:五六七自然段是围绕“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

师:歌剧院、音乐厅,这是两大著名的音乐圣殿。

【在这个初读课文的环节,教学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一次次地肯定与鼓励,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的读书,将指导的方法渗透在对学生的评价之中,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有法可依的自主阅读实践中掌握读书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能力。】

师:课文我们已经读顺畅了,同学们,这么长的课文我们把它读成了四句话。

师生共读(1)维也纳是一座古典音乐的摇篮。(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3)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4)维也纳的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两大圣殿最为著名。

师:课文就是从这四个方面来写音乐之都——维也纳。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这四个方面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呢?

生:奥地利首都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师:找对了,一起读。

齐读。

师:我们又把课文读成了一句话,还可以把它浓缩成一个音符(板书)

齐读课题。

师:如果把这篇文章比作一首曲子,我们用概括的学习方法抓住了它的主旋) 律,而文中一个个生字就像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今天我们先来认识这样几个音符。观察一下这三个字哪一个字笔画最多(出示字“卑、雅、巷”)一起说。 齐说:雅。

师:这个“雅”字还有特殊的来历呢!左边的“牙”是碧笋,俗称碧芽,简称牙。右边的“隹”是一种短尾巴的鸟。传说人的一生中最完美最神圣的时刻就是看到隹衔牙从头顶上掠过的一瞬间,后来人们就把这一瞬间叫做雅。这一瞬间把人的境界引向大处叫大雅,引向高处叫高雅,引向文明叫文雅,引向优秀叫优雅。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同学们可以多做了解。

师:和老师一起来写好这些字。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课后描一个,再在写字纸上写一个。写字提笔即练字,

练字即练姿,到了高年级我们写字不仅要有速度,还要美观。

师:我们看看这两位同学写的字,同学们有什么要提醒他的?

学生评价。

【写字教学重在扎实地指导。教师通过讲解字的各部分,让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和临写,再进行评价,能力迁移,举一反三,学生的书写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提升。】

想象画面品语言

师:随着这流淌的旋律和跳动的音符让我们一起走进维也纳的离不开音乐的生活。听老师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哪几幅画面,哪一副画面让你印象深刻?

生1: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段“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逸回荡着。”

师:你看到了露天演奏的画面,结合文中的句子,你怎么理解“掺和”呢? 生:我认为“掺和”就是在你听到音乐的时候或者看见人家在演奏的时候也一定会闻到花草的芬芳,这样子其实你并不能闻到花草的芬芳但是你也会觉得很美妙。

师:你读懂了文字背后的意思,这位小女孩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这句话吗?

指名读

师: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浪漫迷人的夏夜,还有哪幅画面让你印象深刻? 生2: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

师:你看到了漫步时的画面,读这句话你一下子就关注到哪个词?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指名说、读。

师:漫步时都能享受音乐,多美妙呀,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副画面呢? 生3:我印象最深的是“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有美妙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

师:你关注的是室内演奏的画面,同学们请你们默读这一句话,你对哪些词有特别的感悟,请你把它画下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优美的旋律”和“街头巷尾”这两个词。我觉得优美的旋律让我听了很舒服,传遍整个街头巷尾就是每个人都能听到。

生:我关注的是“传统”这个词。一个传统说明维也纳一百年五十年每个家

庭都是这样,合家欢乐的时候都会演奏音乐。

生:我关注的是“总要”,这个词看出当人们欢乐的时候没有忘记要演奏一番优美的音乐,可以看出人们把音乐时刻记在心上。

师:我们刚才抓住重点词语感受到了维也纳的家庭生活离不开音乐。那你还对哪幅画面印象深刻?

生4: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演奏一首古典音乐,这机会成了惯例。

师:你看到的是庄严场合的画面,我们大家开政府会议一般都奏国歌,而在维也纳却奏古典音乐,这是一个多么酷爱音乐的民族呀!作者抓住四幅画面写出了(出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齐读

【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学生言语能力的基础工程。教学中,教师能咬定词语不放松,围绕词语抓训练。】

师:孩子们,假如你就在维也纳,来到了你印象最深那幅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生相互交流

师:你仿佛来到了哪个地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来到了维也纳的政府会议上,政府会议是很严肃的,而有了古典音乐,政府会议的严肃气氛就缓解了许多,多了些欢快的气氛.我觉得开起会来,商量一些事情可能心情也会更好一些,这样对维也纳的发展也有好处的。 师:音乐在维也纳人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生2:如果我来到街头巷尾,我突然听到优雅轻快的圆舞曲,也突然看到姑娘们裙角飞扬,也许我也会不禁翩翩起舞。

师:你也会陶醉在其中了,还有吗?

生3:如果我来到了维也纳波光粼粼的多瑙河旁,或许会听到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我会听得如痴如醉,两岸绿草如茵,身临其境。

师:你有没有想跳舞的冲动?

生4:如果我来到了人们漫步的地方,人们翩翩起舞,陶醉在优美的音乐中。 师:此时不光是高贵的人们陶醉,优雅的人、流浪汉也可能在此时跳起舞来,我们通过想象感受到(出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齐读

5.音乐之都维也纳离婚率全球最高 篇五

统计表明,离婚夫妇的平均婚龄为9.2年,结婚当年就离婚的夫妇占1.4%。上个世纪的1988年,奥地利的离婚率为29.5%,20年后的2007年却飙升至49.5%。

还有更多“令人惊诧的现实”。有“音乐之都”之称、深受世界各国音乐人士向往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离婚率竟然高达64.2%,比2006年的65.85%略有下降。但是,每100对夫妇中,仍有64对夫妇劳燕纷飞。毋庸置疑,维也纳的离婚率堪称全球第一。长期以来,有关美国和日本“家庭破裂”的宣传不断见诸新闻媒体,但是其离婚率也难以和维也纳的离婚率相抗衡。而法国和荷兰的离婚率也不过40%。

上一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就业方向下一篇: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