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暖茶

2024-11-27

初中作文暖茶(共5篇)

1.初中作文暖茶 篇一

一.片段与篇章同行———以点带面

俗话说:“窥一斑而见全豹。”课堂是定时四十五分钟的师生活动, 写作是一项长期的、连续的、宏大的工程, 因此, 写作指导应以片段指导来带动篇章写作, 以专题指导来带动综合写作。也就是说, 微观“点”的指导与宏观“面”的筹划相结合。这样的举措才是行之有效的。

(一) 宏观规划, 让写作知识和技能系统化

初中三年为一个整体系统, 每一学年的作文教学要结合综合学习进行专题指导, 每学期都有不同的计划、内容、专题, 每次训练都应突破某一个方面。初一注意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初三注意跟高中的衔接。整个过程循序渐进, 由片段到篇章, 由合格等级慢慢发展到优秀等级。

例如:初一上学期的总目标是激发兴趣, 养成好习惯。

(二) 微观实践, 重在结合综合学习, 熔合小专题进行指导

如九年级上册《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锁定的专题是“恰当引用为文章添彩”, 如何恰到好处地引用, 是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引导突出三个要点: (1) 反映人物风流才情, 选用本人的名言诗句。 (2) 评价风流人物, 借用他人的评价之言。 (3) 突出风流人物的个性及其历史作用, 精选历史史实。

二.阅读与写作双赢———以读导写

当代作家崔道怡给《中学生阅读·高中版》题词时写道:“书中自有精神食粮, 书中自有生命质量, 书中自有美感滋润。”是的, 阅读能让学生有丰富的积累、良好的语感、积极的发现和创造。法国作家、哲学家萨特曾经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从精读的角度来说, 我们通常在弄懂文章“写什么”的基础上要明白“怎么写”, 这“怎么写”就能启发学生怎么来写自己的文章。

(一) 课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步进行

初中学生的见闻多, 思考多, 感悟多, 但往往一肚子话不知从何写起, 即使写出来了, 也会出现材料不够理性、想法多而乱, 写作目的不明确、不突出的情况。叶老说:“写作与阅读比较起来, 尤其偏于技术方面。”既然写作有很大的技术含量, 那名家的“技术”就是我们创作、发展的基石。

思路通常如下:老师找典型文本→生读文本→学生分析归纳→学生动笔练习。笔者曾进行了“如何描写人物动作”的专题指导。首先我在多篇名作中筛选、比较, 最后觉得《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最为典型。在课堂上引导归纳人物动作描写的技巧是: (1) 细致刻画, 准确用词, 有条理地写出动作的特点, 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心理活动、性格特征。 (2) 运用对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动作, 从而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3) 与其它描写方法 (肖像、语言、心理) 相结合来描写动作, 从而立体地凸出人物形象。

此种思路可直接让课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步。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赏析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这一段落时, 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二) 模仿与点化另启写作之门

借鉴前人的知识加以推陈出新, 创造出更动人的诗篇, 这是点化之美的创作方法。

历史上不乏这样的名作:南北朝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 杨柳共春旗一色”被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点化为“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孟子的“忧以天下, 乐以天下”被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点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班学生曾琪斐在学完《敬业与乐业》之后, 写了一篇《敬学》, 发表于《广东学报》。她的文章以逻辑的顺序逐层地展开论述, 旁征博引, 重点论证了两个问题:什么是敬学, 怎样敬学, 最后号召世人敬学, 才能学有所成。小作者对“敬学”的思考是比较深刻的、对生活对学习的积累也丰厚。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做到合时而著, 在一些节日的前夕, 我指导学生写短信。老师首先展示了许多经典的短信, 然后师生互动分析, 掌握它们的特点与写作的技巧。同学们深受启发, 再加上这些短信的情感表达也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区域, 于是情不自已地给父母、老师、朋友写了短信。这次短信写作冒出了许多精品, 我把它们速印出来发给家长, 家长们对此评价很高。学生获得了成功, 写作劲头更足, 信心倍增。如梁尔祁同学致母亲的短信:

刻骨痛, 多艰辛, 只为孕育苗儿;牺青春, 用心苦, 无所为自我;头花白, 背佝偻, 笑容仍为苗儿绽;朝思念, 暮盼望, 苗儿在天涯?蜡芯燃, 红烛泪, 一生全用尽, 唯为苗儿茁壮在。

妈妈辛苦了, 愿您幸福安康!

三.评改点金———以评导写

集体的智慧是胜于一人的。班级授课的特点就是拥有强大的集体力量与无穷的智慧, 无论是管理还是教学, 都是其它方式替代不了的, 但是师者要善于驾驭与利用。笔者想借班级的力量促进写作, 故把评改这个环节充分地还给学生, 以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我主要采用三种形式: (1) 小组互评; (2) 集体评点; (3) 老师讲评。

四.预设与生成相应生辉———以写导写

这种思路是老师先在上课前选好题材, 预设其写作的方法、技巧, 尽量周详一些。在课堂上, 老师首先什么技法技巧都不谈, 让学生先写一通, 再交流写作过程中的难点, 因个人的难点不一样, 宜依学生突出的普遍的难点来找突破口。归纳出一些方法与技巧, 不求全面、详细, 能解决一些学生的问题即可。对于个人存在的其他难点, 通过小组相互切磋来解决, 也可通过向老师质疑来解决。再让学生修改、完善, 一写再写, 慢慢就会得心应手。这种思路是学生互相学习提高的过程。老师的干预与引导应注重学生写作过程中题材选择、构思立意、语言表达、修改加工等环节。

笔者在上九上《好读书读好书》———如何写好读书感受时, 设计的理念就是课堂以生成为主, 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学过程如下:

课前活动:分小组竞赛, 说读书方面的名言。每组必说二个, 一次一人说一个, 按组轮流, 后说者不许雷同。

(一) 自然导入

1.以读书名言导入。

2.明确学习目标。

(二) 说感受———触动心灵

学生对照《学案》谈自己喜欢读的著作或杂志, 并粗略谈谈感受。

(三) 写感受———表达“灵感”

围绕着你最想告诉我们的感受, 写一个片段或几个独立的片段, 5分钟时间完成。

老师巡视, 收集几件作品。

(四) 评感受改感受——美化语言充实内容

1.评点所收集的作品, 结合课本中“关于书的比喻”, 让学生懂得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书的“意会”。

2.评点好的作品, 分小组讨论, 派代表发言, 归纳充实内容的方法, 并提出完善作品的建议。

3.发回已经评点的作品, 全班同学分若干小组互评互改。

4.根据同学的意见和自己所受的启发, 独立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5.小组推荐或自我推荐作品展示。

6.展示教师下水作文中的片段, 再次让学生明确要围绕主旨来充实内容。

(五) 谈感受——总结提升

生谈自己的感受、收获。师小结。

(六) 布置作文

把你读书的独特感受、体验, 写成一篇散文。

参考篇目:

1、老师下水作文《心的洗礼心的飞起》。

2、学生例文《书情》《穿过书页》、《诗韵, 在花香的天空中荡漾》、《体验〈西游记〉的人生》。

3、作家例文毕淑敏《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学生齐读课本综合学习中的话结束课堂。 (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 因为读书, 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大, 变得丰富多彩, 以至变成一个大的心灵宇宙。热爱读书吧, 让书陪伴你一生。)

这堂课的效果比我预想的还要好, 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很大的收获, 完全达到了学习目标。

五.授渔导航———以讲导写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 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表达方式是什么?有哪几种?刚上初一的学生对这个问题还摸不着头脑, 对于如此的语文常识, 师者只能传授、讲解。老师就要结合教材中的文章, 来判断分析, 让学生知其特点与作用, 慢慢学会在自己的作品中灵活综合地运用。

语言上做到文从字顺, 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良好的语感与语法知识是其基础。那就有必要懂得句子的结构、语义之间的关系等这些语法知识。还要让语言表达得简明、得体、连贯, 这样才能文从字顺。现在的中考、高考没有直接考试这些, 但是在语言运用与阅读中间接地考了。因此, 老师有必要授渔导航。先让学生知理论, 再重于实践与演练。这种思路比较传统, 但有时有必要用。它的特点是讲练结合, 环节简练, 效果好。因此, 它比较实用, 好操作, 运用范围广, 用它的人多。

例举一种如下思路:教师讲授技法、理论→学生找例子印证→典型事例演练→学以致用, 拓展深化。

如笔者在上完八上第二单元后, 进行了细节描写的指导。思路是这样的:以故事导入专题→专题知识要点探讨→点评学生作品→佳作欣赏→练习。

授学生以“渔”, 导写作之航, 离不开传授讲解。可以说, 这一点与上述几种思路有关联、有交叉, 因为写作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工程。

教无定法, 但有法可循。以上思路可以交叉、综合运用, 依老师和班级的特点灵活选择、整合。老师设计的写作教学的课堂也应像写一篇文章一样, 由浅入深, 由点到面, 循序渐进, 要讲究逻辑性, 艺术性, 尽量做到自然流畅, 扎实有序, 生动有效, 这样学生才有收益, 饶有兴趣, 学生“下笔如有神”就不会是童话了。

我常想, 如果把一篇好文章比作一棵葱茏的树, 那么生活是沃土, 阅读是雨露, 技法是阳光, 历练是浇灌培育, 修改是精耕细作。它的枝繁叶茂与硕果累累需要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啊, 何况是母语写作这一伟大工程呢?母语教育工作者们, 让我们携手共进, 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吧!综

参考文献

[1].湖北教育出版社《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初中作文教学探讨 篇二

一、走进生活, 触动心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 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 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妙笔生花。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 尽可能地和大自然接触, 和古建筑亲吻, 和劳动者交谈, 进而触动心灵, 产生“与吾心有戚戚焉”的感受。 只有这样, 学生才可以走出固定思维的模式, 走出狭小的生活圈子, 眼界开阔了, 有话可说, 笔端就有东西可写。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面比较窄, 圈子小, 出了家门就进校门, 缺少社会实践, 视野不开阔, 活动领域不宽广, 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 教师要让学生有机会走出校门, 广泛接触社会, 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 事实证明, 往往是参加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 写出的作文好多了, 有文采, 也显得生动、有形。 也就是说, 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我们一定要避免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 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的作文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只能是一时的, 不能是长久的, 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 治标而不治本, 这是因为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思维训练, 没有开拓思路。

二、加强阅读, 培养语感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有效途径。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 不断接受文化熏陶, 主动培养审美情趣, 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 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 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 很难激发作文兴趣。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 书本知识贫乏, 写作时就必然腹空笔涩。 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 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 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 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 ”

实践证明, 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 阅读其他相关书籍, 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 拓宽知识面, 又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 还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提高写作水平。 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 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 积极参与。 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培养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为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阅读先从教材入手, 教材课文是精品, 需要不断地朗读、背诵, 作为硬性任务完成, 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其次, 把浅显的故事性较强的文学作为阅读的对象, 培养阅读兴趣, 再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把一些可读性强、极具有益的中外作品介绍给学生, 布置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课外作业, 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学多写。 读多了, 积累多了, 语感增强了, 自然就有东西可写了, 学生就会有写作上的成就感, 这种读和写是相得益彰、互为补充的。

三、积累材料, 丰富素材

作文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 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平时的积累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课文内容积累。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 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出现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 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在摘抄中积累材料。 如果学生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 让他们有词可有话可说。 对这些字词、佳句的实战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从造句、段落的仿写开始, 加强记忆, 学会运用, 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及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写日记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 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 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 可写昕到的, 可写看到的, 也可写想到的。 总之, 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 这样就让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 写真实的事情。 “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便是如此, 经常写, 经常练, 就可以熟能生巧, 在无形之中积累写作的材料, 贮存于大脑, 需要之时便可选择取舍, 为己所用, 不再有材料缺乏的尴尬。

四、及时评改, 以改促写

写了作文, 就要适时对地作文作出评价, 万不可束之高阁、置之脑后。 评改作文要师生共同参与, 不要搞教师“一言堂”, 教师可以改, 学生也可以改。

教师批改。 细改时不就某个明确的目标集中笔墨, 而要一应俱全, 错字别字, 标题标点, 构思立意, 开头结尾, 照应衔接, 语言表述, 等等, 无一不及, 都做全方位的批改, 什么问题都要涉及。 写评语以鼓励为主, 就某个闪光点作出激励性的评价, 让学生获得写作上的认同, 激发兴趣, 充满动力。 在教学中鼓励的作用有目共睹, 无可替代, 作文教学也是如此。

学生互改。 学生互改是把作文的批改权完全、彻底地下放给学生, 使学生在作文地批改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当然在无形中也可以提高写作的水平。 在学生互改作文时, 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和引导, 给学生列出批改作文的范围和要求, 引导学生从点到面, 从局部到整体, 最后写出相当字数的评语。 学生互改作文的最大好处是看着同龄人、同年级、同班级的作文, 感受着他人和自己同一要求的作文, 就会不由自主地和自我作文进行比较, 在有意无意的比较中他人的优点会为己所用, 起到“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的作用。

在学生互改作文时, 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 做画龙点睛式的评讲, 根据题目的要求, 结合学生的作文内容, 写出作文提纲供学生参考, 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再写, 效果会大大不同。

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篇三

一、着力通过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提高写作水平,激发兴趣是关键。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首先应该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沟通的需要,是我们必需的能力;其次,在训练学生写作时,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不要让学生感到压力存在,使学生能够破除畏难情绪,从而大胆设想,敢于创新想象,为他们营造一种安全心理氛围;同时,要鼓励学生发扬个性,写自己所想所思,在立意、谋篇、选词上拥有自己的特点,对待学生的作品,要善于肯定,发现文章的美,及时挖掘文中的闪光点,以此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其乐于表达。

二、拓展写作空间,鼓励自由表达

写作需要有丰富的素材和空间,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要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放开对学生的束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资源,减少命题作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主拟题,如通过写读书笔记、写观察记录、生活练笔等形式来练习。另外即使是命题作文,也要留给学生发挥个性的机会,如可以多提供几个命题,或是多几个角度,让学生自己选择,自由立意、自主选材,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写作空间,减少统一要求,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驰骋他们思维的快车。

三、培养学生独立写作意识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写作的意识,要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交流方式,是自己与内心、与外界、与精神的沟通活动。自己就是写作的主人,写作完全是自己的事情,不能完全依赖别人的指导,而应靠自己的力量提高能力。因此,写作的材料、写作的立意、写作的形式、写作的结构等等,都要自己去构思、去选择、去拟定,总而言之,一切都要自己独立完成。

“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还意味着要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学生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思考有关问题。有了有意义的题材,要能够及时记录下来;有了新的感受、体验,要能够立刻付诸笔端;有了一些发现,要能够赶快写在本子上。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完成写作任务,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

四、丰富阅读,蓄足水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本是学生学好写作的最好的教师,大量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扩大阅读,要重视向课外扩展,鼓励学生主动热情地阅读图书、报刊、杂志,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内容。书刊的经典性、思想性、基础性、批判性要符合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需要。一可以组织一些阅读兴趣小组,让学生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二可以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口才;三可以办墙报、文学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积淀,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来。之所以有不少学生写作时咬笔头,即使写了,也是干巴巴的,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肚子里没内容,无话可说。因此,通过广泛阅读,学生既可以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的诗文中汲取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的精粹,同时又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写作材料。通过阅读,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增加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五、引导学生互助自改与讲评

新课标提出了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也说,改文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学生在完成作文之后,由于思维的定势影响和疲劳因素的作用,在一段时间内是不大乐意看自己的文章的。即使看也不易发现其中问题。教师指导学生互助自改,是一种较理想的批改方式。学生之间互评互改也是一种交流互动和提高的方式。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批改讲评,学生通过评改其他同学的作品,不仅可以交流写作心得,分享写作感受,取长补短,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自我提高和竞争的热情,从而达到以评改促写作的效果。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过程,实质也是学习者的精神世界自主构建知识系统的过程,学生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通过细致分析别人的文章,并进行修改,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就进行了一次自主建构的过程。顺利完成这一过程,毫无疑问意味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和各种能力的形成。

4.初中作文暖茶 篇四

关键词:作文,表现自我,角度

冰心说过:“能‘表现自己’的文字, 是创造性的, 个性的。”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写作不是去真实地表现自己, 用笔宣泄发自内心的情感, 那么就必然会误入歧途, 收效甚微。在日常作文教学中, 笔者经常指导、鼓励学生———作文, 请吟唱“我”的歌。

一、尽情表达我的快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讲的是书的魅力和读书的乐趣。作文呢?只要用心生活, 让生活之花绽放独特的魅力, “我”也会得到生活的快乐, 把这种快乐记录下来, 将会是多么精彩的篇章。

有一位学生在《捉黄鳝》中写道:“我们在田埂边发现了一个黄鳝洞, 洞口有堆白沫。我们断定, 这洞里一定有条大黄鳝。帆帆二话不说, 就把洞口挖大, 伸进一只脚捅了起来。”发现黄鳝的喜悦溢于言表, 语句通顺, 用词得当。文章接着写道:“那边的帆帆脚都捅酸了, 这大黄鳝就是不出来。小令等不及了, 要用手去摸。我说我来。我走下水田, 把手伸进洞里。里面果然盘着一条大黄鳝。 我叫了起来:‘我摸到了, 摸到了, 很大的一条!’”即将成功的快乐, 天真的童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快乐:我喜欢运动, 让运动的律动伴随我的思路, 从节拍的起伏中发现生命的奥妙, 可尽情将这发现写成一则则日记;我喜欢旅游, 北京的恢宏、杭州的温婉、拉萨的古朴, 让我目不暇接, 流连忘返, 我也可学学朱自清来个《欧游杂记》什么的;我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演讲、朗诵等等, 我体味到参与的快乐, 我可以写一本校园生活录。

这些, 都是我的快乐之源, 是我用生命耕耘的果实。不知不觉间, 写得勤了, 写得多了, 写作就变成了我生命的内在需求, 写作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二、真实宣泄我的忧郁

一个人从懵懂无知到逐渐明晓事理, 相伴生理成长的还有情感、心理和认知。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 他们的心理远远未成熟。心理学上称之为 “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的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困惑、烦恼和思索。他们觉得自己可以出门远行, 独立生活, 大人们却认为他们是孩子;他们觉得可以承担责任, 履行义务, 大人们却不以为然。他们有太多的忧愁无法排遣, 他们有太多的困惑无从诉说。

忧郁其实是人生中一次难得的痛苦磨砺, 是生命中一段宝贵的心理蜕变。经受忧郁, 少年的心变得易感;经受忧郁, 青春的心变得勤思。忧郁的“我”渴望与人交流、对话。当倾诉成为一种消除忧郁的手段时, 写作的动机往往在这时被触发。

忧郁也是许多著名作家的写作心态甚至主题, 如卢梭的《忏悔录》、歌德的 《少年维特之烦恼》。每当忧郁时, “我”可以与小鸟、花朵、绿树对话, “我”可以与他人、或者自己的心灵攀谈, “我”可以对着高山、河流、天空倾诉。“我”会用自己的倾吐救赎自己的灵魂, “我”会将生命化作潺潺的流水, 渗透在 “我”的作文中, “我”会把“我”的作文当作“我”生命的自由表达形式, 用灵魂铸就自认为完美的文字。

三、大胆写出我的关注

“我”关注生存状态, 体味自“我”心灵、他人情感、生命景观、处世哲学等;“我”关注日常生活, 体验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等;“我”关注时事热点, 思考国际风云、焦点人物、经济文化等。“我”关注, “我”才有不竭的源头活水, 才有源源不断的生花妙笔, 才能把世事人心透析深邃。

有一位学生在《初三男生》中充分展示了他关注的功夫。他写道:“初三的男生不再和同桌女生以 ‘三八线’为界, 还常常在学习上互相交流, 实行‘资源共享’, 并逐步扩大‘合作领域’。初三的男生爱骑‘飞车’。实中有不少男生是外宿的, 且有单车。他们参考青春偶像剧的精粹, 越是人多的地方越要‘大显身手’, 以示‘英雄本色’。初三男生心胸开阔, 考50 分照样镇定自若, 谈笑风生, 考120分也不得意忘形。初三男生再不是只讲‘风度’的傻小伙。数九寒天, 在校服里塞满毛衣, 因为他们知道‘好男人’是不会为保风度而不要温度, 而是在自己保温的前提下也能为女士提供温暖, 所以多穿了几件毛衣还嘻嘻哈哈地说不热不热。初三男生大胆侠义。晚自习放学的路上, 总不忘关照走在后面的女生:‘这一段路黑, 快跟上了!’偶尔有他们之中的‘同志’捏着嗓子说:‘我很害怕哟!’随即这冒充者定会招来一顿‘帮助教育’, 直至‘狼狈逃窜’……”。

作者用生活化的场景、激情洋溢的描摹, 再现了初中男生情趣盎然的生活原态。最后写道:“初三男生是绿茵场上的骑士, 学海中的智者, 课室中的吟游诗人。初三男生, 日渐成熟, 必定会是真正的男子汉。”文末总结, 余味无穷。

5.初中作文教学创新探究 篇五

一、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作文教学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学得非常艰难, 教师教得也很辛苦。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要么干瘪生硬,要么无病呻吟,教师在作文教学效率方面也处于停滞不前状态。对这样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和以下四个方面有关。

一是学生缺乏真实丰富素材,写作成为无米之炊。不可否认,当代初中生与社会接触面较少,他们眼睛一睁上学校、顶着星星赶回家,大部分学习与生活时间都在校园内。由于和社会生活感知脱节,学生也很难获得更加丰富的写作素材,具体写作时要么搜肠刮肚寻找一些范文中的内容, 要么胡拼乱凑带有明显的捏造痕迹, 缺乏了丰富素材的作文,显然无法成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二是学生写作技巧掌握不足,创作之中无从下笔。写作不仅需要素材,还需要技巧。丰富的写作技巧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而许多学生写作中缺乏深厚的技巧,甚至有些教师在小学阶段为了提高学生作文应试水平,对照可能考查的作文类型,要求学生对照每种类型写作甚至背诵一到两篇范文,这样卷面上表现出来的文章并非学生真实的写作水平。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写作技巧方面明显滞后,跟不上教学要求,遇到较为开放性、拓展性的命题甚至无从下笔。

三是教师作文指导空洞苍白,缺乏形象有效支撑。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深入研究,满足于提出要求、提示要点,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初中生的作文指导必须要生动形象,尤其是处于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期,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要求教师在提高作文指导形象性方面下功夫。教师如果还是沿用空洞苍白的作前导方式,对学生作文实际能力的培养无法形成有效的支撑,久而久之, 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也就无法得到更高更大的进步。

四是作文教学空间资源受限,无法打造生动教学。作文教学应当不拘一格,教学时间上、教学空间上、教学形式上可以灵活多变,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安排灵活进行。但是有些教师缺乏创新的理念,将作文教学完全局限于课堂之中,教师禁锢了学生思维的飞跃,学校的围墙挡住了学生感悟自然、感悟生活的脚步,作文教学的空间没有得到拓展,对作文教学有着较大帮助的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初中作文教学活动停滞不前。

二、以创新为动力,扎实有效推进初中作文教学改革

针对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出现 的一系列问题,广大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研究,既要认真领悟分析新课改要求,同时也要借鉴其他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还要分析研究学生作文 学习现状 , 包括写作 基础 、 写作能力、写作情感等等,制定更加周密的教学计划与方案,提高作文教学创新效果。笔者在教学中重点抓住六个方面。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获得源源不绝的写作素材。初中生涉世不深,加上封闭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无法广泛汲取生活中的素材。因此,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做关注生活的青少年,从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如家庭生活条件边好了,社会风气变得向善了等等, 既要认真观察细心体会这些变化,同时要善于从这些表面的变化发掘出本质的内涵,发掘出有深度的思想内容,这才是关注生活的最高境界,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关注人民生活等等,只有放眼社会、放眼世界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素材,站在更高的层面、更广的角度才能够让初中生的作文创作活动更加有利。

2、开展读写专题活动,拓宽学生阅读的数量范畴。造成初中生写作过程中语句干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缺乏阅读的深厚积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广泛的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文学积累,这对于提高作文创作质量具有重要的帮助。笔者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开展了读写专题训练,帮助学生拟定读书计划, 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学生按照进度有效开展阅读,同时对阅读成果还要进行积累,通过读后感、读书笔记、手抄小报以及各类征文竞赛等形式,展示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的收获。读写专题活动的组织与语文教学可以有机融合起来,体现对学生读写训练的强化与巩固,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

3、结合课堂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刻地感悟技法。对学生强化作文写作技巧训练,不仅要重视专门的作前指导,还要重视日常阅读教学的渗透熏陶。阅读教学中开展写作技巧渗透,是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的重要契机。 《济南的冬天》 中有许多技巧激发是学生需要深入研究和感悟的,笔者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把握写作的技巧技法,并拓展延伸开去鼓励学生回顾自己的家乡,哪些季节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共同探讨可以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进行描写, 这一篇文章可以采用什么样的结构进行构思等等。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并转化为创作技巧。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仿写续写,通过行之有效的融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作文写作水平提升。

4、实施下水作文示范,增强作文指导教学直观性。笔者在教学中以下水作文为抓手,更加形象直观地开展作前指导。例如以写人的训练为例,笔者事先安排学生创作了一到两篇高质量的人物描写文章,在课堂上投影出来进行交流,结合这一类型文章写作要求,让全班学生分析评价这篇文章与习作要求相比有哪些成功之处、哪些不足。这样的拓展性讨论活动可以让学生打开话匣子畅所欲言, 大家既重视了对这一篇文章优点的发掘,同时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指出文章存在不足,以及自己的构思。在学生充分酝酿、热烈讨论的基础上,笔者组织学生对这一篇文章的可圈可点之处进行梳理总结,总结过程中结合文章具体描写内容进行点评,实际上这是对学生进行技巧指导的生动过程,同时也对文章可以改进的地方进行了点评,避免学生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这样的下水作文教学内容来自于学生自己,下水文讨论的过程也是取长补短的过程,更是教师进行写作技巧方法渗透的过程, 整个作前指导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了较高效果。

5、带领学生感悟生活,现场指导写作提高趣味性。初中作文教学指导既可以在教室内进行,由可以到生活中开展。教师要善于打破常规,将作文教学课堂搬到社区、搬到工厂, 搬到一些模范单位等等,通过现场观察、现场指导的方式,学生掌握的效果更加明显。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顺序和特点,笔者带领学生深入果林园,边观察欣赏美丽的景色,边对照写作的要求选择观察的顺序,细致观察景观的特点。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放松,观察的景物也更加细致。笔者现场开展指导,学生踊跃发言,并对如何确定写作的顺序、如何表达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民主热烈的氛围是作文教学成效得以提升的基础。笔者以这样的活动为抓手, 现场观察、现场指导、现场总结,较好地提高了作文指导的有效性。笔者还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先进人物, 走进这些人物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听他们讲述自己是怎样立足岗位成长成才的,讲述的事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既是思想教育的过程, 也能够提高素材积累效果,写出来的文章有血有肉、丰富生动。

6、开展各类延伸活动,激发学生作文写作的兴趣。教师要结合教学活动组织各类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作文写作成果的平台,以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竞赛活动、征文活动,到更广阔的天地比一比、赛一赛,这也是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重要路径。笔者经常组织类似的竞赛活动,如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之后,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创作,评选出优秀的文章在班级园地栏目进行展览。这样的竞赛活动较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竞争的氛围有助于学生作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创作出来的作品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笔者还组织开展过读书笔记展览活动,学生摘录或是提纲撰写较好的进行展览,让学生看到同学优秀的读书笔记,以此为榜样进行学习,也学到了技巧与方法。

三、对创新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上一篇:相亲策划案下一篇:网上购物系统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