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制药

2024-10-07

生物技术制药(12篇)

1.生物技术制药 篇一

1 生物制药技术的现状

1.1 资金不足

生物药品的开发费用是惊人的, 美国仅1997年对生物工程的风险投资就已超过500亿美元并以每年5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由于国力所限我国十几年来对生物制药的总投入还不到100亿元人民币。开发经费上的捉襟见肋使得我国在新产品的研究上及其缺乏竞争力, 新药开发进程缓慢。有时因经费的原因导致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药品专利权使得国内的前期开发投资落空。

1.2 科研成果产业化缓慢

从生物工程药物来看, 我国的多项生物技术在实验室阶段与国际水平接近, 甚至某些技术领先国际水平,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如肝细胞生长因子、人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用单克隆抗体及人血代用品等一系列生物高科技产品, 已经完成临床试验或进入后期阶段, 但是, 由于我国中试环节薄弱, 导致生物制药产业的“上游”与“下游”脱节, 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 生物工程的产业化水平低, 生物制药产业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2 生物制药技术的应用

2.1 疾病药剂方面的应用

当前生物制药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 肿瘤。在全世界肿瘤死亡率居首位, 美国每年诊断为肿瘤的患者为100万, 死于肿瘤者达54.7万。用于肿瘤的治疗费用1020亿美元。肿瘤是多机制的复杂疾病, 目前仍用早年在期诊断、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治疗。今后十年抗肿瘤生物药品会急剧增加。人应用基因工程抗体抑制肿瘤, 应用1L-2受体的融合毒素治疗CTCL肿瘤, 应用基因治疗法治疗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TNMPS) 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 组织肿瘤生长与转移。这类抑制剂有可能成为广谱抗肿瘤治疗剂, 已有三种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

(2) 神经退化性疾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脑中风及脊椎外伤的生物制药技术药物治疗, 胰岛素生长隐私rh IGF-1已进入三期临床。神经生长因子 (NGF) 和BDNF (脑源神经营养因子) 用于治疗末梢神经炎, 极萎缩硬化症, 均已进入三期临床。

美国每年有中风患者60万, 死于中风的人数达15万。中风症的有效防治药物不多, 尤其是可治疗不可逆脑损伤的药物更少, Cerestal已证明对中风患者的脑力能有明显改善和稳定作用, 现已经入三期临床。Genentech的溶栓活性酶 (Activase重组t PA) 用于中风患者治疗, 可以消除症状30%。

(3) 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验证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 如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红斑狼疮等。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于4000万, 每年医疗费用达上千亿美元, 一些制药公司正积极功课这类疾病。如Genentech公司研究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E用于治疗哮喘, 已经进入二期临床;Cetor's公司研制一种TNF-α抗体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有效率达80%。Chiron公司的β-干扰素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病。还有的公司在应用基因疗法治疗糖尿病, 如将胰岛素基因导入患者的皮肤细胞, 再将细胞注入人体, 使工程细胞产生全程胰岛素供应。

(4) 冠心病。美国有100万人死于冠心病, 每年治疗费用高于1170亿美元。今后10年, 防止冠心病的药物将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增长点。Cen-tocor's Heopro公司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和恢复心脏功能取得成功, 这标志着一种新型冠心病治疗药物的诞生。基因组科学的建立于基因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 使基因治疗与基因测序技术的商业化成为可能, 正在达到未来治疗学的新高度。转基因技术用于构造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 已逐渐进入茶叶阶段, 用转基因绵羊生产蛋白酶抑制剂ATT, 用于治疗肺气肿和囊性纤维变性, 已经入二、三期临床。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转基因动、植物将成为未来制药工业的另一个重要发展领域。

2.2 在制药界的应用

生物制药技术是一项与只要产业结合极为密切的高新技术, 不断为医学行业提供新产品、新剂型, 为制药界开创一条崭新之路, 正在改变生物制药的面貌, 为解决人类医药难题提供最有希望的途径。

(1) 基因工程技术。

激素和许多活性因子是调节人体生理代谢与技能的重要物质, 其活性强, 临床疗效明显, 但这些物质自然界甚少, 从人体及动物中提取难度大, 来源有限, 无法满足临床需要, 而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却为临床提供了这类廉价、高效的药品。如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激素类药物, 一般从动物中提取, 其资源缺乏, 价格昂贵,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人或动物胰岛素合成基因分离后移植到微生物细胞中, 其实现基因表达, 再利用基因工程菌在Zoo L发酵灌中产生10克胰岛素相当于450千克胰脏中提取的产量。现在, 人生长激素、人胰岛素、促细胞生长素、a-干扰素、乙肝疫苗、白蛋白及组织溶纤维蛋白酶原等试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2) 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

微生物转化早已在制药工业中广泛应用。酶与固定化技术结合弥补酶的不足, 在制药界取得显著发展, 入用大肠杆菌酞化酶生产6-PA、犁头霉素生产氢化可的松、乳酸菌转化蔗糖制备右旋糖醉等。固定化细胞、特别微生物细胞在抗生素、激素、氨基酸等药物的合成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用固定化酶的膜反应器分离布洛芬可以得到许多有光学活性的化合物, 体外实验证明其S-异构体比R-异构体活性高100倍。

3 生物制药技术的前景分析

今后十年生物技术将对当代重大疾病治疗剂创造更多的有效药物, 并在所有前沿性的医学领域形成新领域。

生物学的革命不仅依赖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自身发展, 而且依赖于很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走向, 例如微机电系统、材料科学、图像里、传感器和信息技术等。尽管生物技术的告诉发展使人们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 但是其基因组图谱、克隆技术、遗传修改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疾病疗法和药物开发方面的进展正在加快。

除了遗传学之外, 生物技术还可以继续改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疗法。这些新疗法可以封锁病原体进入人体并进行传播的能力, 使病原体变得更加脆弱并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对新的病原体作出反应。这些方法可以克服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越来越强的不良趋势, 对感染形成新的共识。

总之, 综合多学科的努力, 通过新技术的创立可以大大拓宽发明新药的空间, 增加发明新药的机遇与速度, 因为这些手段可以寻找快速鉴定药物作用, 更有效的发展更多新的先导无化学实体, 从而为发明新药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

摘要:生物制药技术是21世纪极具潜力的高科技技术以及新兴产业。它的飞速发展为制药行业以及人们的健康保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影响。现对生物制药技术的现状进行了论述, 并着重讨论了其在西药制药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西药制药,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峰.应用复合生物技术处理制药综合废水的探讨[J].环境工程, 2009 (1) .

[2]马青.美国、欧盟和中国生物技术药物的比较[J].中国生物工程, 2005 (2) .

[3]刘志刚.现代生物制药行业概况[J].创新科技, 2005 (6) .

[4]王晓亮.现代生物技术与世纪之交的新药研究[J].中国新药, 2008 (1) .

2.生物技术制药 篇二

关键词:制药工程 技术 工业 水平

制药工程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是为了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在这一路发展的历程中可以看到制药工程领域技术还存在很大的技術突破问题。大部分的药物品种的科技含量不高造成药品质量并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再加上强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使得各大型制药企业不能更好的生存发展,甚至处于停滞阶段。通过对制药工程工艺的创新与改革实现现代制药工业整体水品的提高,为将来制药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制药工程技术的现状概括

近几年来我国药品质量问题频频上到各家媒体新闻版面,成为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药品质量的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自身的切身利益,必须引起制药企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药品质量的提升也会推动制药工程进一步的开发和创新。我国制药的工艺水平相对于国际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和不足,生产设备以及技术监控设施都相对落后,没有完整的智能化的制药装备,不能解决制药技术改革的问题。这些原因都制约着我国制药工程的发展和进步,在以技术为引导的产业结构中,制药企业不能达到质的飞跃,产品的质量自然而然的就不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通过我国目前对制药工业所提出的要求和发展方向,需要在整个制药业制定一个科学的发展战略,改善制药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提高制药的技术水平,在推出新产品的领域上做出彻底的改变和创新,只有这样我国制药工业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逐渐走上国际化的发展路线。

2 制药工程技术分析

2.1 技术工艺问题分析 ①制药过程分析技术,制药过程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化学、物理、生物、数学等领域的相关分析,通过这些综合因素的研究考虑,找出可能引起药品之间发生反应的一些关键因素,通过一些设计的过程降低这些风险的发生。②制药工艺优化技术,对制药工艺的各个技术进行深入剖析,解析制药工程中各个流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在产品工艺上做到优化、精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满足检测的要求,使制药工艺有所提升。③质量控制技术,药品质量是药品企业最为关键的性质,必须要建立一套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药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格要求。

2.2 装备技术问题分析 ①粉碎设备。粉碎设备能对药材中有效物质的溶出和浸出起到一个促进作用,也是制备胶囊、丸剂、散剂、混悬剂的基础设备。在药品制作过程会涉及到“水分”和“捣”这两个粉碎办法,这两种方法主要应用在一些矿物药、贵重药和特殊性质的药材当中。企业制药这样大规模的制药工程中这种方式不适合运用。②提取设备。许多制药企业制药提取设备比较落后,再加上生产的流程和管理措施存在不足导致成产工艺不能很好的实施,制药厂的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各大企业中,保证提取设备的标准与否,决定着制药企业能否做出合格的产品,关系到制药工业未来的发展。③浸提设备。这个过程的作用是用溶剂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其中主要涉及了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关系到能否从药材中提取出有效成份;第二最大限度的获得有效成分,没有利用价值的物质能否进入到提取液中;第三保证提取物尽量均一。

3 制药工程技术发展方向

3.1 生物技术方向 生物技术是新世纪的新型发展的关键领域,在医药行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未来制药业的发展起到一个方向指引的作用,其中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微生物工程都是比较前沿的技术科学领域。

3.2 材料技术方向 材料技术是制药工程中最为关键的技术,科学的进步给现在制药业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基础,让制药工程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从而也产生了更多的研究方向,目前最常见的有复合材料、生物材料、药用高分子材料、新型药用包装材料等。

3.3 自动控制 与石油、化工的自动化相比,制药业的自动化存在更多的内容,之前的工艺流程的运用方法和策略有大量人工参与的环节,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来满足企业的发展,因此,自动化控制的研究方向是制药工业一项重要工程。

3.4 信息化技术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制药工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在逐渐重视企业自动化过程和信心化建设的道路上,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建立一支高新技术的制药企业链是现在大多数制药企业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国外技术的学习和借鉴来实现我国制药工业自动化、信息化的建设,推动我国整体制药工业进步和发展。

4 结束语

我国的制药工程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到一个比较成熟的地步,随着科学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也引领着制药工程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我国的制药工程产业发展的较晚以及技术的相对落后导致现在还有许多薄弱的环节。面对新时代对药品的巨大需求,应该立足于科技技术根本,大力提升制药业的工业水平,为迎接不断壮大的市场要求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喜红.浅谈制药企业生产质量控制[J].价值工程,2011(03).

[2]王丽芬,李瑞民,刘风光.超微粉碎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应用[J]. 价值工程,2013(05).

[3]雷兴翰.三十年来我国制药工业的成就和今后的展望[J].中国药学杂志,1979(08).

3.生物技术制药总结 篇三

1基因工程制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外援基因导入宿主菌或细胞进行大规模培养,以获得蛋白质药物的过程。

2.载体:是携带外源目的基因或DNA进入宿主细胞,实现外援基因或DNA的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

细胞传代passage:将细胞从一个培养器皿中消化、分散并接种至另一个培养器皿中的操作。细胞克隆培养(clonal culture):即单细胞分离培养,是将动物组织分散后,将一个细胞从群体细胞中分离出来,由单个细胞培养成纯系细胞集群。

动物细胞的复苏:其原则是快速融化,必须将冻存在-196℃液氮中的细胞快速融化至37℃,使细胞外冻存时的冰晶迅速融化,避免冰晶缓慢融化时进入细胞形成再结晶,对细胞造成损害。

细胞融合(cell fusion):是指在外力(诱导剂或促融剂)作用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源(种、属间)细胞或原生质体相互接触,从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的现象,或称细胞杂交。

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生殖细胞、胚胎干细胞和早期胚胎,并在受体动物的染色体上稳定整合,在经过发育途径将外源目的基因稳定地传给子代,通过这项技术所获得的动物即为转基因动物。

胚胎干细胞(embryo stem cell):简称ES细胞,是从早期胚胎细胞团分离出来并能在体外培养的一种高度未分化的、具有形成所有成年细胞类型能力的全能干细胞。它是正常二倍体型,像早期胚胎细胞一样具有发育上的全能性。

抗体工程制药(antibody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s):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包括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和转基因动物及转基因植物技术生产抗体药物的过程。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简称单抗,将能大量扩增和永生的骨髓瘤细胞和能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的B细胞(仅识别一种抗原表位)进行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筛选和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仅能合成及分泌抗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

杂交瘤细胞克隆化(cloning):是指将阳性孔中分泌抗体的单个细胞分离出来。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一般要经过3次克隆化才能达到100%的阳性克隆。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亦称双功能抗体,是含有两个不同配体结合位点的抗体分子,它有两个不同的抗原结合部位(两个臂),可分别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表位。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异源单抗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插入含有人抗体恒定区的表达载体中,转化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抗体,表达的抗体分子中轻、重链的V区是异源的,而C区是人源的,即整个抗体分子的60%~70%是人源的。

人源化抗体(humanized antibody,hAb):通过CDR移植即把鼠抗体的CDR(互补决定区)序列移植到人抗体的可变区内所得到的抗体,也称CDR移植抗体或改型抗体。该抗体既具有鼠源性单抗的特异性又保持了人抗体的功能(C区的功能)。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能刺激机体特异性免疫细胞,使其活化、增值、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抗原与相应免疫效应物质在体内或体外相遇时,可发生

特异性结合而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

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手段使病原体的毒性即致病

性减弱或丧失后获得的一种由完整的微生物组成的疫苗制品。

灭活疫苗(inactivated):是将病原体经培养增殖、灭活纯化处理,使其完全丧失感染性,但保留了病原体的几乎全部组分因此灭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利用微生物的某种表面结构成分(抗原)制成、能诱发

机体产生抗体的疫苗。

分解代谢阻遏(catabolite repression):在菌体的生长阶段被菌体快速利用的碳源会产

生大量的分解产物,这些代谢产物阻遏次级代谢酶系的合成,只有当这类碳源被消耗完后,阻遏作用被消除,菌体才由生长阶段转入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阶段,这种发酵过程中的次级代

谢产物在碳源被消耗尽时才产生和积累的现象称为分解代谢阻遏。

生物技术: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

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技术。

种龄(inoculumage):种子罐中培养的菌丝转入下一级种子罐或发酵罐时得培养时间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

(1)理化性质特性(1)相对分子量大(2)结构复杂:蛋白质和核酸均为生物大分子,蛋

白质含有四级结构(3)稳定性差(2)药理学作用特性(1)活性与作用机制明确:活性物

质对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比较清楚(2)作用针对性强:有特定的靶分子、靶细胞或靶器官

(3)毒性低:生物技术药物本身是体内天然存在的物质或它们的衍生物(4)体内半衰期短

(5)有种属特异性(6)可产生免疫原抑制(3)生产制备特性(1)药物分子在原料中的含量低(2)原料液中常存在降解目标产物的杂质:应采取快速分离纯化的方法以除去影响

目标产物稳定性的物质(3)制备工艺条件温和:目的产物不稳定(4)分离纯化困难:需要

多种不同原理的层析单元操作才能达到要用的纯度(5)产品易受有害物质(4)质量控制特

质粒的特点:(1)是指独立于原核生物染色体之外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遗传物质。(2)质粒

具有遗传传递和遗传交换的能力(3)质粒具有不相容性:两种亲缘关系密切的不同质粒不

能在同一宿主细胞中稳定共存。4..共价闭合环状DNA(ccDNA),开环DNA(ocDNA),线状

DNA(l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

5.复制子松弛型复制子的复制和宿主蛋白的合成功能

无关,宿主染色体DNA复制受阻时,质粒仍可复制;严谨型复制子的复制与宿主蛋白质的合成相关,因此在每个宿主细胞中为低拷贝数,仅1~3个。

6.克隆表达的质粒载体涉及三个要素:

(1)复制子(2)选择标记:由质粒携带的赋予宿主细胞新的表型的基因,用于鉴定和筛选

转化有质粒的宿主细胞。常见的标记:氨苄西林(Amp),卡那霉素(Kan)(3)多克隆位点

(MCS):质粒载体中由多个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密集排列形成的序列。

7.目的基因常用制备方法

(1)化学合成法(2)PCR法:在含有DNA模板、引物、DNA聚合酶、dNTP的缓冲溶液中通

过下列步骤扩增DNA:a)变性:双链DNA模板加热变性,解离成单链模板;b)退火:降

低温度,引物与单链模板结合;c)延伸:温度调整至DNA聚合酶最适宜温度,最终与单链

模板形成双链,并开始下一个变性、退火、延伸循环。(3)基因文库法(4)cDNA文库法

8.影响目的基因与载体之间连接效率的主要因素:

9.(1)DNA片段之间的连接方式:粘性末端的连接效率高于平头末端。(2)目的基因与载

体的浓度和比例:增加DNA浓度可以提高连接效率,目的基因与载体DNA的摩尔数比应大

于1.(3)连接温度、时间、连接酶的活性及缓冲液。

9.重组DNA导入大肠杆菌,常用的感受态细胞制备方法:氯化钙法

10.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1)载体遗传标记法:a)抗生素抗性筛选法

b)互补筛选法:重组子转化成宿主细胞,载体的表达产物与宿主细胞中营养缺陷性突变发生

互补作用,从而实现重组子的筛选。蓝白斑筛选:lacZα基因可编码β—半乳糖苷酶α氨基

端的α互补肽段,与宿主细胞编码的缺陷型β—半乳糖苷酶α实现互补,可分解底物5-溴-4-

氢-3-吲哚-β-D-半乳糖苷,形成蓝色菌落。由于lacAα基因的插入失活而成白色,空载体的宿主细胞呈蓝色。c)营养缺陷筛选法d噬菌斑筛选法(2)核酸分子杂交法

(3)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法(4)DNA序列测定法:双脱氧终止法(5)目的基因表达产物测定法

12.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形式:

(1)胞内表达:(a)非融合蛋白的胞内表达:形成包涵体(B)融合蛋白的胞内表达:在大肠杆

菌内较稳定(2)分泌表达:(a)分泌至周质(b)分泌至胞外

11.外源基因在原核生物中表达的重要调控元件

(1)启动子:是DNA链上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并起始mRNA合成的一段序列,是决定外源基

因在原核生物中表达效率的关键因素。(2)核糖体结合位点:SD序列(3)终止子

13.大肠杆菌中外源蛋白表达效率的影响因素:(1)外源基因密码子:偏好密码子(蛋白质合成迅速,错配率低)和稀有密码子(2)mRNA结构:减少G、C含量,增加A、T含量(3)表达

载体:高拷贝数、适用范围广、稳定性高、表达产物容易纯化(4)外源蛋白稳定性

14.分离纯化技术应满足下列要求:(1)技术条件要温和,能保持目的产物的生物活性;(2)选

择性要好(3)回收率要高(4)两个技术之间要能直接衔接(5)整个分离纯化过程要快

15.基因重组蛋白的主要分离技术

(1)离心(2)沉淀(3)膜分离(4)双水相萃取

16基因重组蛋白的主要纯化技术:

(1)离子交换层析(2)亲和层析(3)凝胶过滤层析(4)反相层析和疏水层析

17.选择分离纯化方法的依据:

(元,层析分离次序的选择也同样重要。(3)根据分离纯化工艺的要求来选择(a)具有良好的稳

定性、重复性和较高的安全性(b)尽可能减少组成工艺的步骤(c)分离纯化工艺所用的时间要

尽可能的短(d)工艺和技术必须高效

18.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要点

(1)蛋白质含量的测定(2)蛋白质纯度检测(3)蛋白质分子质量测定(4)蛋白质等电点测定(5)蛋

白质序列分析(6)内毒素分析、宿主蛋白与核酸残留分析

19.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1)紫外吸收法(2)BCA法(3)Lowry法(4)考马斯亮蓝法(5)SDS-PAGE扫描分析法

20.蛋白质纯度的检测:电泳法、层析法、质谱法、末端氨基酸残基分析法

21.蛋白质Mr测定有SDS-PAGE法、凝胶层析法、质谱法

22.蛋白质等电点测定的常用方法:等电聚焦法。

23.蛋白质序列的分析:N-端氨基酸序列分析,C-端氨基酸序列分析

根据体外培养时动物细胞对生长基质的依赖性,可将动物细胞分为

(1)贴壁依赖性细胞(2)非贴壁依赖性细胞(3)兼性贴壁细胞

1.动物细胞培养的环境条件

(1)培养温度(哺乳类37℃,昆虫25~28℃)(2)pH值(大多数7.2~7.4)(3)通氧量(一定量的CO2)(4)防止污染(5)基本营养物质(6)渗透压

3.动物细胞的培养特性

(1)比微生物细胞大得多,无细胞壁,抗机械强度低,对剪切力敏感,适应环境能力差;(2)

倍增时间长,生长缓慢,正常二倍体细胞的生长寿命是有限的;(3)对培养基要求高,易受

微生物污染,培养时需要添加抗生素;(4)生长大多需贴附于基质,相互粘连以集群形式存

在,并有接触抑制现象;(5)多半将产物分泌在细胞外,便于收集和纯化;(6)对蛋白质的合成条件和修饰功能与细菌不同,动物细胞可对蛋白质进行完善的翻译后修饰,特别是糖基化,与天然产品更一致,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4.原代培养的主要步骤

(1)从健康动物体内无菌条件下取出适量组织,剪切成小薄片;(2)加入适宜浓度的胰蛋白酶

或胶原酶和EDTA等进行消化作用使细胞分散;(3)将分散的细胞进行洗涤并纯化后,以2×

10^6~7×10^6 /ml的浓度加到培养基中,37℃下进行原代培养,并适时进行传代培养。分为

组织块培养和单层细胞培养两种方法。

5.动物细胞深低温保存的基本原理

在-70℃以下时,细胞内的酶活性均已停止,即代谢处于完全停滞状态,故可以长期保存。

在不加任何条件下直接冻存细胞时,细胞内和外环境中的水都会形成冰晶,能导致细胞内发

生机械损伤、电解质浓度升高、渗透压改变、脱水、pH改变、蛋白质变性等,能引起细胞

死亡。目前为了保存细胞,都采用液氮低温(-196℃)冻存的方法。

6.动物细胞的复苏

其原则是快速融化,必须将冻存在-196℃液氮中的细胞快速融化至37℃,使细胞外冻

存时的冰晶迅速融化,避免冰晶缓慢融化时进入细胞形成再结晶,对细胞造成损害。

7.动物细胞营养要求特点

(1)碳源不能为无机物,大多为葡萄糖;(2)氮源不能为无机物,主要为各种氨基酸;(3)在很

多情况下尚需添加5%~20%的小牛血清或适量的动物胚胎浸出液。

8.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方法

(1)悬浮培养法(2)微载体培养法(3)多孔载体培养法(4)微囊化培养法(5)中空纤维培养法

9.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主要有:(1)病毒法(2)PEG法(3)电击法(4)激光法

10.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整体掌握?)

(1)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药用蛋白,如抗凝血Ⅲ、抗胰蛋白酶、葡萄糖苷酶、C蛋白)

(2)转基因动物血液生物反应器(人血红蛋白、抗体或非活性状态的融合蛋白)(3)转基因动

物尿液生物反应器(促性腺激素)(4)转基因鸡(蛋)生物反应器(人干扰素)

1.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基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得以实现的,即骨髓瘤细胞和B细胞的融合。骨髓瘤细胞在体外

培养能大量无限增殖,但不能分泌特异性抗体;抗原免疫的B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但在体外不能无限增殖。将免疫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继承了两个亲代

细胞的特性,既具有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的特性,又具有免疫B细胞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

体的能力。通常使用HAT(H为次黄嘌呤、A为氨基蝶呤、T为胸腺嘧啶核苷)选择培养基

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未融合的脾细胞因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而死亡,未融合的骨髓瘤细

胞合成DNA的从头合成途径被培养基中的A阻断,又因缺乏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

核糖转移酶)和TK(胸腺嘧啶核苷激酶),不能利用培养基中的H和T完成DNA的合成过

程而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由于从脾细胞获得了HGPRT和TK,因此能在HAT培养基

中长期存活与繁殖并分泌抗体。

2.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主要方法:(1)体内培养法(2)体外培养法

6.重组ScFv的应用:(1)用于构建和生产免疫毒素(2)用于肿瘤的影像分析和治疗

7.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基本原理:用PCR技术从人免疫细胞中扩增出整套的VH和VL基因,克隆到噬菌体载体上并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在其外壳表面。这样一来噬菌体DNA中有抗

体基因的存在,同时在其表面又有抗体分子的表达,可以方便地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而筛选出所需要的抗体,并进行克隆扩增。

7.噬菌体抗体库构建过程

(1)从外周血或脾、淋巴结等组织中分离B细胞,提取mRNA并反转录为cDNA;

(2)应用抗体轻链和重链引物,根据建库的需要通过PCR技术扩增不同的抗体基因片段;

(3)构建噬菌体载体;(4)用表达载体转化细菌,构建全套抗体库。

通过多轮的抗原亲和吸附(结合)-洗脱-扩增,最终筛选出抗原特异的抗体克隆。其中,噬

菌体抗体库的筛选是关键环节和步骤。

减毒活疫苗的优缺点:

优点:

(1)通过自然感染途径接种,可以诱导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粘膜免疫在内的更全面的免疫应答,使机体获得更广泛的免疫保护;(2)由于使用的是活的微生物他们可以在体内

长时间起作用而诱导较强的免疫反应,且由于活的微生物有增殖的特性,理论上只需要接

种一次,即可达到满意的免疫效果;(3)可能引起水平传播扩大免疫效果,增强群体免疫屏

障;(4)一般不需要再疫苗中添加佐剂,生产工艺一般不需要浓缩纯化,价格低廉。

缺点:

(1)一般减毒活疫苗均保留一定残余毒力,对一些个体如免疫缺陷者可能诱发严重疾病,并

且由于种种原因如基因修饰等,减毒活疫苗可能出现毒力回复即“返祖”现象;(2)减毒活

疫苗是活的微生物制剂,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而引发交叉感染等,并可能滞留在环境中形成传

染源;(3)缺损颗粒可能干扰免疫效果,因此产品分析评估较为困难;(4)保存运输等条件要

求较高,如需冷藏等。

1.灭活疫苗的特点:(1)灭活疫苗常需多次接种;(2)接种灭活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随着时

间而下降;(3)灭活疫苗需要量大。

第七章 发酵工程制药

1.发酵类型:(1)微生物菌体发酵(2)微生物的酶(3)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发酵(4)微生物转化发

酵(5)生物工程菌发酵

2.微生物发酵生产药物的分类:(1)抗生素类(2)氨基酸类(3)核苷酸类(4)维生素类(5)甾体类

激素(6)多糖类(6)治疗酶及酶抑制剂

3.菌种保藏方法:(1)斜面低温保藏法(2)石蜡油封存法(3)沙土管保藏法(4)麸皮保藏法(5)甘

油悬液保藏法(6)冷东真空干燥保藏法(7)液氮超低温保藏法(8)宿主保藏法

4.种子液具备的条件:(1)菌种的生长活力强,转种至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延迟期短;(2)

生理状态稳定;(3)菌体总量及浓度能满足大容量发酵罐的要求;(4)无杂菌污染,保证纯种培养;()保持稳定的生产能力

5.微生物的发酵方式:(1)分批发酵(2)补料—分批发酵(3)半连续发酵(4)连续发酵

5.发酵过程的中间分析项目:(1)产物产量(2)PH值(3)糖(4)氨基氮(5)菌丝形

6.发酵过程的影响因素及控制:(1)菌体浓度的影响及控制(2)营养物质对发酵的影响

4.生物制药技术介绍 篇四

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熟练掌握生物工程实用技术、精通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室和生物制品生产车间的管理、擅长生物制品推销的实用型人才。学生毕业时能熟练掌握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的基本技能、普通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动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实验室安全与管理等生物实验技术;毕业生能够在企、事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生物技术公司从事生物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生产管理、营销等工作。课程设置

①专业课:大学英语、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药剂学、微生物发酵技术、药理学、基因工程技术、免疫学、药事管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细胞工程。②实验课:无机化学实验、普通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基础分析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③实习:针对人才市场的需求设置实习实训内容,主要有生物制品的营销实战、实验室基础技能实习、科研院所实战实习、毕业实习。

就业面向

5.生物制药技术论文 篇五

[摘要]文章分析了生物技术在现代中药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制药技术论文内容

[关键词]生物 技术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06-0456-02

中医药学是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最有特色的学科之一,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把中药推向国际化。生物技术作为一种综合了生命科学与多种现代科学理论与研究手段的高技术,在现代中药生产中有产广泛的应用。

一、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

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药,其前提是有高质量的中药原料。现代中药必须严格保证所用的药材原料无污染,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在十分安全的范围内,药效物质基础的含量稳定、可靠并有严格的质量标准。我国中药资源达1.2万余种,这些中药材中部分涉及到珍稀濒危物种,因此对珍稀濒危中药材的挽救、保护与合理利用迫在眉睫。迁移珍稀濒危动、植物至饲养地和植物园是保存物种的重要方法,建立相应的基因库用于保存动植物的基因,考察物种的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就中药材栽培而言,GAP的实施已成为业内共识。基因技术在这方面正在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如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道地性药材遗传特征分析、抗性基因的转基因药用植物等。

应用RAPD技术对南北苍术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认为苍术的道地性是在遗传和生态两因素长期复杂作用下形成的遗传和化学成分有稳定差异的居群;李萍等将5s rRNA基因间区序列的变异用于对金银花药材道地性的分析。有报道用转基因植物可生产外源基因编码的`产物(如a栝蒌素、干扰素等),随着表达效率的提高和受体植物范围的不断扩大,将有可能在传统中药材中加入有用的新遗传特性,增加植物的抗病能力等,这将为中药材的绿色栽培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细胞工程技术

作为中药和天然药物发挥药效活性的物质基础,天然活性成分往往含量很低,而天然野生资源随着药物的开发利用储存量不断下降,其原料来源能否满足批量化生产的需求,是所有天然创新药物开发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也是高水平中药能否广泛应用并走向世界的瓶颈。因此,针对特定有效成分或组分生产的中药人工资源开发生产技术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为合理利用其资源,可利用生物技术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一些珍稀濒危品种的快速繁殖,研究其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个体更新的速率及规律等,如石斛试管苗的快速繁殖。

发酵工程利用生物细胞在人工条件下的快速增殖与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为人工资源的生产提供了技术平台。目前,以冬虫夏草菌发酵生产的菌丝体及产物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并有相应的下游产品畅销。

以微生物、植物、动物细胞为反应器,进行天然活性物质的生产和加工,也已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以此推动的天然产物的生物转化和生物合成研究与开发,在国内中药研究和开发中的作用正为更多的研究和生产部门所重视。许建峰等利用高山红景天培养细胞生物转化外源酪醇生产红景天苷。紫杉醇作为一种作用机理独特的天然抗癌药物,白发现以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但其在植物红豆杉中的含量极低,而红豆杉生长缓慢,资源匮乏,因此严重限制了紫杉醇的进一步开发应用。为此,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在寻找及扩大紫杉醇的药源途径上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甘烦远等对紫杉醇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两篇综述所反映出的研究内容可以看出为解决紫杉醇的资源问题。全世界的科学家分别从筛选高产红豆杉栽培品种、微生物生物合成、化学合成、生物合成途径探索、生物合成关键酶的发现及其基因表达等多途径进行资源研究,而这些研究中生物合成与生物转化技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酶工程

就疗效确切的单一天然活性成分而言,能够通过工业化生产获得天然结构复杂的单一产物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天然化合物结构复杂,常有多个不对称碳原子,合成难度较大或合成条件苛刻;而酶工程为这类成分的获得提供了新的途径。如金东史等利用酶转化方法将人参中的主要皂苷成分转化成含量只有十万分之几的人参皂苷Rh2,并达到了月产30kg的生产规模。

四、生物技术在中药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中药材是中药研究开发的基础,基础的质量标准无法控制,以后的研究和开发均属无本之木,其质量标准的制定也就失去了意义。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品种的控制,主要是解决真伪的问题。其二中药材的有效物质是次生代谢产物,其积累主要与其合成关键酶的表达及表达量等有关。因此建立合理中药材的生产和质量评价体系将对中药现代化尤为重要。

基因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品质评价中的应用,使中药材鉴定的方法从传统的形态表征分析推进到对生物遗传物质的分析。在中药的分子鉴别研究中目前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1)基于PCR方法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如RAPD、AFLP等;(2)基于分子杂交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如RFLP;(3)基于DNA序列分析的分子标记技术,如DNA直接测序法、PCR RFLP法。利用这些基因鉴别方法对了解和分析药用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基因与药材产地、化合物积累的相关性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五、生物技术为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中药新药的研发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要研制符合国际标准规范的现代中药,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势在必行。

1、生物芯片为中药新药分子水平的机理研究提供依据:中药鉴定基因芯片,可以对中药材的产地、质量进行鉴定;可以搞清楚中药作用的分子机理,筛选出中药有效成分。

2、生物转化及生物组合化学为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发现新药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生物转化技术可以弥补化学合成的不足,Khmelnitsky利用盐活化生物催化剂脂酶,成功地在有机相中进行了紫杉醇系列衍生物的生物合成。由此可见,生物转化技术在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基础的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生物技术为天然微量活性成分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中药中微量高效成分的研制开发一直是困扰医药产业界的核心问题,利用定向生物转化技术可将天然药物中的高含量成分转化成微量高活性成分,因此大大提高微量成分的含量,使其达到产业化的要求。如研究发现多种微生物能定向地将含量较高的喜树碱转化为10羟基喜树碱。丁家宜等利用人参毛状根成功地实现了对羟基苯醌生物合成天然熊果苷。

4、物技术实现天然结构复杂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天然活性成分的研发中还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天然活性成分常常体内外药效学活性差异较大,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在体内吸收不好,导致生物利用度太低。利用生物技术实现天然结构复杂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对提高这类成分的生物利用度,进而实现产业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已经深入中药研究和开发的各个领域,虽然大多数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影响正在不断扩大,所显示出的潜在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也日益得到重视,生物技术将深入到中药新药研制的各个环节。正确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合理地解决中医药现代科学研究和产业开发中的重要问题,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的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为加入WTO后的中华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诸葛怡来奕刚,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进展,,,10

6.生物技术制药 篇六

Pharmadule Morimatsu AB于2011年建立, 是日本森松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该公司拓展了Pharmadule原先的业务, 将为中国制药和生物制药行业带来更高性价比的整体工厂模块化解决方案。

Pharmadule专业制作制药和生物制药行业模块化厂房, 其专业服务已经遍及全球。自1986年以来, Pharmadule在全球已交付了超过60座模块化厂房, 并完成了数百个概念和基础设计的研究, Pharmadule有稳固的客户基础, 众多国际知名企业都已使用过Pharmadule的模块化技术。

特点:快速支付;固定价格;时间保障;多项目平行执行;有效的验证;条件受控;可预见的结果。

上海森松制药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南汇空港工业区金闻路29号邮编:201323

电话:021-38112058传真:021-33756088-158

7.生物技术制药现状与中国对策探讨 篇七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发展对策

引言

始于1971年的生物制药技术指的是基于医学、生物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化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药学等原理与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从而制造出在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制品。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目前正在赶超传统化学制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市场前景巨大。然而,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还比较缓慢,在生物技术诊断、现代生物支撑技术、酶工程、生物制剂等方面要加大研究的力度。

一、中国生物制药发展现状

第一,中草药。作为中国国粹的中草药历史悠久。中国拥有种类繁多的中草药,同时,中草药质量非常好。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全球大约3%的中草药都是中国出售的。目前中国中草药领域主要是对中草药原料进行出售。中草药的发展需要先进生物技术的支持。我国对中草药有关的技术研究工作要给予重视,使得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会死的中国中草药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

第二,生物技术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因为具有较强稳定性、较高特异性等优势,因此,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当前生物技术制药领域人们研究的重点。基于此,中国对单克隆药品的研发给予极大重视,众多制药企业在单克隆药品的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制药最关键的及时,对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我国政府多方面扶持生物技术制药与基因工程的发展。但是,中国部分基因工程制药还处于试验时期。

二、目前中国生物技术制药存在的不足

第一,资金投入不足。生物技术制药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1997年美国投入到生物工程资金高达500亿美元,同时以每年5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我国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对生物技术制药的资金投入,然而,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投入不够。因此,新产品的研究缓慢,竞争力缺乏。

第二,当前中国科研成果产业化比较缓慢。基于生物工程药物而言,在实验时期我国部分生物技术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肝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用单克隆抗体、人血代用品、人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生物高科技产品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些生物高科技产品已经实现了临床试验或者进入后期阶段。然而,中国中试环节不足,造成了生物制药产业科研成果转化慢,生物工程产业化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要低。

第三,有关企业的设施比较落后。生物技术制药形成新的成果、形成成果的进度、成果质量等受到专业服务体系的直接影响。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中国有关服务比较落后,尤其是还没有实现专业化、社会化与市场化的产品开发。发达国家医药研究过程中,存在着委托合同研究机构,这一机构对于医药研发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具有一定运行规模与相应机制。中国大部分委托合同研究机构是公关公司,其服务主要是临床实验阶段,国外并不认可这些公司提供的新药临床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同时,相对而言中国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内部管理有待于提高,缺乏具有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网络销售不完善,缺少开发市场渠道经验等,造成了中国尽管具有重量众多的生物技术制药企业,然而综合实力不强,与国外发达国家缺乏竞争力。

三、中国生物技术制药发展的对策

第一,增加投资,引入风险资金。生物制药企业自身竞争力提高的两个重要举措是科技创新和企业运营规模。生物技术制药的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不断深入,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是对具有自主知识产品的产品进行研发。制药企业各自为营的传统的经营方式与目前日益竞争的市场不匹配。为了加大生物技术制药研发的力度,需要增加投资,风险资金的引入,能够使得研发资金的投入得到有效扩大,对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转换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成熟、先进的技术与广阔的市场前景是生物技术制药风险投资引入的前提。通过风险资金增加投入,从而极大的推动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

第二,加大人才的培养。生物技术制药作为高科技领域离不开人力的支持。当前,我国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依赖于人力资源。人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为了使得研发人才不足得到弥补,中国需要对国外从事生物技术制药的专家与学者进行引入,同时,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对人才的吸引与培养。

第三,重视对药物的创新。对患者治疗有效的药物是制药行业销售的具有真正价值的药品。基于需求开始进行创新,对满足疾病治疗需求的药物进行寻找,从而功能出发对技术构思进行明确,基于技术构造对技术方案进行设计,从而使得生物技术制药研发产品的技术风险降低。对于生物技术制药而言,上游的创新、中游物质分离、产品加工、下游营销构成了整个产业链。因此,生物技术制药要实现“研发——试验——生产——销售”产业链一体化。基于创新,使得中国生物技术制药竞争力水平不断提高。

结束语

生物技术制药前景广阔,具有巨大的潜力,对于生物技术制药中国政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当前生物技术制药领域处于技术变革时期,基因组与后基因组的研究极大的增加了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基于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开发基因组药物,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组药物进行研发,提高中国生物技术制药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 珂.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6)

[2]白全宏.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

8.《生物制药技术》知识点 篇八

第一章 绪论

一、需掌握的名词

药品 化学药品 中药 天然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 生化药物 生物制品 血液制品 生物技术制药

二、概述性知识

1、我国《药品法》定义的药品范围

2、简述大规模生产生物活性物质的方法

3、按照研究内容和用途分类,生物技术制药主要分为哪些?

4、根据你所掌握的用药知识,列举来源于植物和动物的著名药物各5个。

三、综述性知识

1、试述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特征。

2、试述我国目前医药产业的现状及所面临的机遇。第二章 基因工程制药

一、需掌握的名词

基因工程技术 逆转录法 质粒 载体 亲和层析 融合蛋白 外源蛋白糖基化 补料分批培养

二、概述性知识

1、简单叙述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基本过程(可图示)。

2、基因工程药物生产的上游和下游技术。

3、真核细胞能直接获得目的基因吗?为什么?

4、如何纯化获得mRNA?

5、目的cDNA克隆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6、什么是基因表达?

7、一个最佳的基因表达体系应具有什么特性?

8、宿主细胞的选择依据。

9、哺乳动物做为宿主细胞的优缺点。

10、真核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形式。

11、质粒的分类方式。

12、基因工程菌的不稳定性。

13、基因工程菌常见的培养方式。

14、基因表达的微生物宿主细胞。

15、影响目的基因在酵母菌中表达的主要因素

16、融合蛋白形式表达药物基因的优缺点。

17、如何提高目的基因表达产物的稳定性。

三、综述性知识

1、试述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药物的优缺点。例举5种你所了解的基因工程药物。

2、试述基因工程药物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建立分离纯化工艺应依据什么?

3、试述基因工程药物生产工程中包含体的形成原因。如何分离包含体? 第三章 抗体制药

一、需掌握的名词

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人鼠嵌合抗体 改形抗体 小分子抗体 抗体融合蛋白

二、概述性知识

1、单克隆抗体生产药物的基本过程(可以用简单图示表述)

2、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特点

3、对免疫动物和骨髓瘤细胞供体有什么要求。

4、抗体免疫的方法

5、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的方法。

6、构建双功能抗体的方法。

7、用于细胞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应具备的特性

8、抗体在体外人源化存在的问题

三、综述性知识

1、试述单链抗体的优点。

2、双功能抗体的优点。

3、抗体药物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存在什么障碍以及解决途径。第四章 植物细胞工程制药

一、需掌握的名词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分生组织培养 无性繁殖系 突变体外植体 细胞后含物 诱导子

二、概述性知识

1、植物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

2、生物诱导子和非生物诱导子

3、植物细胞两步培养法

三、综述性知识

1、植物源物质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2、影响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累积的因素 第五章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

一、需掌握的名词

细胞工程 原代细胞 无血清培养基

悬浮培养

二、概述性知识

1、动物细胞的特点

2、贴壁细胞的特点

3、动物细胞作为宿主细胞生产药物的优缺点

4、如何将基因载体导入动物宿主细胞中?

5、生产用动物细胞的要求和获得方式

6、合成培养基的主要成份

三、综述性知识

1、动物细胞培养和微生物培养的区别

2、目前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酶工程制药

一、需掌握的名词

酶工程 固定化酶 固定化细胞

选择热变法 人工模拟酶 有机相酶反应

二、概述性知识

1、酶的特性

2、微生物生产酶的优点

3、酶和细胞的固定化方法

4、载体结合法固定化酶常用方法

5、共价结合法固定化酶的原理、优缺点。

6、固定化酶的特点

7、固定化细胞的特点

8、酶固定化方法选择的依据

9、修饰剂的要求、常用于修饰酶的化学修饰剂

10、有机相酶反应的优点

三、综述性知识

1、试述常用固定化酶制备技术及基本过程

2、天然酶的缺点和化学修饰的目的和意义

3、试述酶的化学修饰方法

4、举例说明酶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七章 生化制药

一、需掌握的名词

生化药物 蛋白质氨基酸 非蛋白质氨基酸 人体必需氨基酸

二、概述性知识

1、生化药物的特点

2、生化药物按照化学结构分类

3、生化制备药物应注意的问题

4、氨基酸药物的分类

5、氨基酸分离纯化常用的方法

6、糖类药物的主要生理活性

7、肝素的分布及提取方法

8、脂类药物的性质及分布

9、不饱和脂肪酸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10、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三、综述性知识

1、试述维生素及其辅酶的作用

9.现代制药技术 篇九

[关键词]工艺 技术 分析

一、工艺技术分析管理

工艺技术分析管理一般按照公司、车间二级进行。

若企业规模比较小(产值在1亿元以内)或生产剂型(品种)比较单一,则可将二级分析合并进行。

1、公司级工艺技术分析

公司级工艺技术分析主要是分析考核各车间产品质量、技术经济指标和技术进展情况,找出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提出解决办法,总结规律性的经验,指导全公司的生产技术工作。

公司级工艺技术分析活动由生产总监主持,技术管理中心负责综合,会同质量部、供应部和生产车间对各项技术指标完成情况作全面分析,每月(季)组织车间和有关部门工艺技术人员召开一次分析会,并记录备查。

2、车间工艺技术分析

车间工艺技术分析主要是总结分析技术经济指标升降的趋势和原因,检查革新、技改措施和“三废”治理等进行情况和效果,提出车间可自行解决的办法、措施和要求公司组织解决的生产技术关键问题。

车间技术分析活动由车间主任主持,工艺技术主任(或工艺技术员)负责综台,对车间技术经济质量情况进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和保证生产的稳定、均衡和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每月末组织班组长和技术、设备等管理人员召开一次分析会,并记录备查。

二、技术经济指标的编制

由技术管理中心结合本公司的生产技术组织水平和近年的实际完成情况,编制较为进步、台理的各产品技经计划指标,经生产总监批准由公司下达各车间和有关科室执行。

技术管理中心应于月、季、年终编写全司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报表,并写出技术分析文字资料,主送生产总监,同时抄送各生产车间和财务,以推动和加强对工艺技术的指导。

三、技术指标分析的内容

1、成品率

成品率是指生产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根据产品产出的合格成品情况与核定的产品材料总投入量,所确定的一定比率关系。

中药与西药成品率的计算方法不同,中药一般是规定理论产量只能投规定的处方量,中药成品率=实际产量/理论批量*100%;西药一般以主药含量的标示量来定规格,西药成品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其中理论产量=原料折纯量,觎格。

通过考察成品率可计算出实际收率和每件产品的原辅料实际成本,与定额或历年实际成品率比较可知生产水平提高或降低了。

中药成品率以B颗粒为例,每1400kgB药材,生产1000kgB颗粒,每袋装10g,见表1。

其中,理论出膏率和理论成品率为历年平均值,作为标准数值,以标准数值的±1%作为控制范围,将不同批号出膏率、成品率与之比较,超出范围说明生产出现了异常。

至于是药材质量或生产过程造成异常则要进一步查找原因。

2、中药材的加工得率

中药材的加工得率是指一定量的原药材经过加工炮制整理后得到净药材的重量与领用原药材量的比率关系。

通过计算得率并与定额或历年生产实际得率比较,可了解原药材的质量。

以酒制山茱萸为例,取山茱萸,除去杂质和残留果核,得山茱萸肉,每100kg山茱萸肉加20kg黄酒,拌匀,置蒸煮锅内,蒸至酒吸尽,取出,干燥。

以定额的±2%作为控制范围,将不同批号的得率与之比较,超出范围说明生产出现了异常。

3、中药出粉率

中药出粉率是指处方量的净药材经过干燥、灭菌、粉碎后得到药材细粉的重量与投入处方量的比率关系。

通过计算出粉率并与定额或历年生产实际出粉率比较,可了解净药材的质量和粉碎等工艺损耗。

以W丸为例,20味药中的熟地黄等8味粗粉碎,乌鸡等12味加黄酒炖后与那些粗粉混匀,干燥,再粉碎成细粉。

以定额的±1%作为控制范围,将不同批号的得率与之比较,超出范围说明生产出现了异常。

4、灌装成品率

灌装成品率是指液体制剂经过配制、过滤、灌装后得到的量与配制量的比率关系。

通过计算灌装成品率并与定额或历年生产实际灌装成品率比较,可了解过滤和灌装损耗,其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成品率。

P口服溶液为例,批量40万支。

以定额的±1%怍为控制范围,将不同批号的得率与之比较,超出范围说明生产出现了异常。

5、提取含量转移率

提取含量转移率是指一定量的净药材经过提取、浓缩、精制后得到的浸膏中所含有效成分总量与净药材中所含有效成分总量的比率关系。

通过考察提取含量转移率并与定额或历年生产实际提取含量转移率比较,可了解提取是否完全。

以提取黄芩为例,以定额的±5%作为控制范围,将不同批号的得率与之比较,超出范围说明生产出现了异常。

6、提取浸膏得率

提取浸膏得率是指一定量的净药材提取、浓缩、精制后得到的浸膏量与投入的净药材量的比率关系。

通过考察提取浸膏得率并与定额或历年生产实际提取浸膏得率比较,可了解药材的质量、提取是否完全。

7、提取乙醇消耗

提取乙醇消耗是指提取工艺投入的乙醇经回收后得到的乙醇量与投入量之间的差异。

通过考察提取乙醇消耗并与定额消耗比较,可了解提取、回收等过程的乙醇损耗。

将每月的实际投入量减去月底的盘存量即为当月实际消耗量。

每月的节约(或超耗)数乘以每公斤乙醇的价格,则可得出每月的盈亏金额。

8、西药原料消耗定额

西药原料消耗定额是指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允许耗用的纯西药原料量。

因西药原料一般比较贵重,考察西药原料实际消耗是否超定额更能直接反映原料成本的盈亏。

若固定纯西药原料的价格,将每批西药原料盈亏数乘以价格,则得到每批的盈亏金额。

9、工艺损耗

工艺损耗是指原料至半成品、半成品至成品等各工序的生产工艺损耗与检验误差的和。

考察工艺损耗能直观的反映各工序的损耗,便于进行过程控制。

以某公司三个胶囊产品全年各工序损耗为例,见表8。

工序包括填充、抛光、铝塑、外包。

如药粉的质量(轻重,颗粒的粗细),胶囊的质量,填充设备等可影响填充工序损耗,通过实际损耗与定额或历年损耗比较,可发现生产过程是否正常,不正常是哪个工序出了问题。

四、小结

10.生物技术制药 篇十

【关键词】生物技术 生物制药技术 医药领域 制药

目前全球六成以上的药物都来自生物技术合成,究其原因是因为生物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传统制药技术造成的原材料浪费、节约资源,并能更好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确保人类身体健康。

一、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概述

生物制药技术作为一门综合、系统的内容,它包含了医学、生物学、医药学等多门学科,并充分的利用了分子生物、分子遗传学、生物工程等基础科学。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各种先进制药仪器的产生,生物制药技术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已成为当今社会中发展最活跃、最迅速的新兴技术产业。目前,我们常见的生物制药技术包含了基因工程技术、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制药产业的发展开创了一条崭新道路,为解决人类医药难题提供了最有希望的技术依据。

二、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具体应用

目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生物技术研究成果都应用在医学领域,其中医药制药领域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这也引起了医药工业生产体系的重大变革。为此,下面我们有必要就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研究。

1、基因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活性因子与激素是当今人体生理代谢和机能调节的主要物质,它以活性强、诊疗效果明显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关注。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物质在自然界存在很稀少,而不管是从动物还是人类身体中提取,难度都相当大且困难重重,这种有限的来源与无限的临床诊疗需要之间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而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应用则有效的解决了这方面的难题。就拿胰岛素来说,它在糖尿病诊疗方面效果十分突出。在过去,胰岛素主要是从动物体中提取,一方面资源匮乏,而且价格也不便宜,而采用基因工程来提取胰岛素,则不仅减少了因为胰岛素提取而对人体和动物造成的危害,另外可以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来实现大量的生产与制作。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得出,在胰岛素提取中,利用基因工程菌在200L的发酵罐中可以提取10g的胰岛素,相当于从450kg胰脏中提取的胰岛素总量。人体中的胰岛素通常都是由脑下垂体分泌产生的,产量非常细小,这种激素在人脑垂体前叶中分离纯化提取,不仅难度非常高,而且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预计,未来工作中业界必然会更加重视基因工程的研究。现如今,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胰岛素提取已成为医药领域的常见手段,这种激素已经广泛的应用在相关临床领域,且很好的满足了临床诊疗需要。

2、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

酶催化技术、微生物转化技术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生物制药领域,成为制药工程中的常见方法。但是一直以来,这种生物制药技术在药物药性、药物品质方面存在不足,而酶与固定化技术的结合则有效的弥补了这方面的问题,在制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我们常见的犁头霉素生产氢化可的松、乳酸菌转化的蔗糖等药物中经常见到。在原青霉素酞化酶固定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们用聚丙酞胺凝胶包埋法制成微型小球状固定化酶已投人生产,其表面活性为100~150U/g,lkg固定化酶可生产500kg6~APA,能连续反应300次,他们用第二代工程菌的固定化酶转化率达到85%~90%,反应次数达900次,有人用固定化后活力可维持100天以上,固定化细胞、特别微生物细胞在抗生素、激素、氨基酸等药物的合成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用固定化酶的膜反应器分离布洛芬可得到许多有光学活性的化合物,体外试验证明其S~异构体比R~异构体活性高100倍。酶及固定化技术直接用于临床。酶通过微囊化过程固定在0.2~0.3un厚的半透膜内,组成20~1000u,m的人工细胞,再配上固定的氦吸附剂就组成了初步的人工肾。近年采用多种固定化系统组成的人工肾可在体内反复返转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3、细胞工程及单克隆抗体

植物细胞工程培养技术为开辟药物新资源、使微生物原料生产工业化、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中医临床应用之中,中草药数千种,其中89%来源地植物,初始靠手集野生资源,最后鉴于野生资源有限,及不断开发利用,难以满足需要,许多名贵药材如天麻、人参、当归、黄茂等均采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其所含有效成份较天然植物含量高。由此可知,植物细胞工程将为人类创造一代新型中药制剂造福人类。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主要以植物的微生物难以生产出蛋白质类药品,并实现工业化、商品化。1975年英国科学家通过淋巴细胞与骨髓细胞融合产生的杂交瘤,经体外培养、分离可得到一些无性繁殖细胞株,它们能分泌免疫学均一抗体。这种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一经问世显示巨大生命力,由于单克隆抗体目前在医药领域具有特异性强、操作方便等特点,因此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单克隆抗体代替传统的抗血清用于临床诊断。由于单克隆抗体对相应抗原结合,具有高度专一性,因此有人试用肿瘤抗原的抗体作为抗肿瘤药物的携带者,将药物导人肿瘤细胞,从而使肿瘤药物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这种由单克隆抗体和抗癌药物组成的导向药物为“生物导弹”。近年来,应用单克隆技术的单克隆抗体与同位素结合还可进行体内定义诊断。抗癌药物有阿霉素、丝裂霉索、阿糖胞昔、甲氨喋吟、新制癌素等。

三、结束语

总之,现在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业上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与传统生物制药相比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其应用价值不可估计。有人预言,在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制药技术将迅猛发展,对开发医药新产品,创造新工艺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成,钱坤.浅析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制药中的研究应用[J].品牌(下半月),2012(2).

[2]李珂.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8).

11.制药工艺中的生物转化技术 篇十一

1.1 生物转化的具体含义

生物转化又名生物催化, 指的是利用生物体培养细胞或器官及细胞器等对外源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而获得有价值产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其本质是利用生物体系本身所产生的酶对外源化合物进行酶催化反应[1]。生物转化与生物合成存在很大的不同, 生物合成的过程非常复杂, 主要涉及的是将机体中简单的底物、个体的器官和细胞进行整合。与生物合成不同, 生物转化则是将有机体分解为简单的有机个体。生物转化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实现传统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反应, 因为反应条件与其他的化学反应相比较, 生物转化的反应条件更温和, 选择性更强, 更强的专一性, 生成的副产物种类和数量更少, 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小, 同时对生物转化后的处理过程较为简单。

1.2 生物转化技术的具体特征

生物转化技术的催化剂主要有植物细胞, 与一般的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不同, 生物转化技术的主要特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特征是植物细胞可以在实验室的环境下生长, 第二个特征是具有很高的重现性。众所周知, 植物细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无限制的生长, 在生长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大量的培养物, 进而为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充足的养分和原料, 进而大大缩短了生物的生长周期, 为接下来的试验提供充足的条件。而植物细胞的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酶, 而这些酶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转化中, 催化所需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这种生物转化技术相比较, 传统的生物转化技术周期更长和酶的种类更单一。运用植物细胞转化技术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产生独特的酶进行特殊化合物的合成, 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先进程度和成效。该技术主要合成的物质包括生物碱、类固醇、萜类、芳香族化合物在内的化合物。

1.3 生物转化的基本分类

生物转化技术是一种利用酶催化进行合成的一类反应, 因此包含的内容多, 涉及的面比较广, 其类型更为多样性。主要包括的类型有羟基化、糖基化、醇和酮的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和环氧化作用等五种类型[2]。在植物细胞的培养物对分子中的不同部位的具有专一性和选择性, 可以对其进行选择性的氧化外源底物, 因为这些植物细胞培养物具有水解部位和立体特异性羟基碳双键的功能。糖基化反应和羟基化相比较, 糖基化反应对外源化合物的理化特性和生物活性的改变程度更大。最明显的特征是可以改变化合物的溶解性, 例如将不溶性的化合物转化成水溶性的化合物, 而对溶解度的改变却很难通过化学反应或者微生物培养来实现。醇和酮的转化主要对选择性氧化起到更大的作用, 而水解反应的优势更多是体现在可以消除外消旋乙酸盐的光学鉴定。环氧化作用可以对有些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

2 生物转化和药物开发的联系

新技术在医药领域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随之而来其他治疗外用药物的缺点也越发明显。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FDA公布的手性药物指导原则以及不对称合成技术在该手性药物制备过程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而这一技术的本质是化学合成方法, 这无疑增加了研发人员对新药开发的难度和研究的成本。因此, 如何投资最少而获得最大利益成为很多研究者研究的主要目的, 从而催生了生物催化转化技术的诞生。而生物转化技术的专一性、高转化率和污染小的特点也是该技术倍受青睐的原因之一。

3 组合生物催化促进了新药研发

组合生物转化 (催化) 是一种比化学合成方法更为简单和有效的一种合成方法。主要是利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具有特殊转化功能的微生物或酶, 对同一种底物进行组合或者转化, 最终的目的是得到一种化学结构多样性的物质。其本质是从已知化合物中寻找新型的衍生物。自然界中由于存在多种酶, 这正是生物体的结构复杂以及产物多样性的原因。也正是由于酶在适宜的条件下就可以发挥其作用, 从而实现了在生物体外利用酶合成一些衍生物。而利用生物催化合成化合物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点, 反应条件宽泛;第二点, 选择性强, 不仅可以对进行区域选择也能进行立体选择;第三点, 反应简单, 不需要对反应基团进行特殊的保护;第四点, 可以实现自动化或者一步化重现;第五点, 结构变化稳定, 易于复杂易变结构的保护;第六点, 活性高时, 大大降低催化剂的用量;第七点, 催化剂可循环利用, 减低成本;第八点, 易被降解。因为生物催化技术的这些优点, 大大增加了生物催化在药物制备过程的应用范围和价值。

生物转化技术在药物的研制和开发过程中起到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方面, 合成中间体的作用。在很多药物的合成过程中, 有些复杂的有机合成很难或者根本不能通过基本的化学反应合成, 而如果利用生物转化技术制备出药物关键的中间体, 就可以将不能合成的药物通过该中间体合成出来。此外, 用化学的方法来合成药物对反应条件要求比较苛刻, 同时反应的成本比较高, 而在工业生产中难以实现。第二方面, 对消旋化合物的生物拆分和转化, 使得复杂的构型药物分子变成单一的药物分子。虽然对生物转化技术在药物的制备中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药物技术的发展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生物转化技术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正确引导。

参考文献

[1]邱海龙, 陈建伟, 李祥.生物转化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中药, 2012, 2 (14) :3-7.

12.生物制药考试重点 篇十二

第一章

药物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人的疾病。改善生活质量和影响人体生物学进程的物质。药物可分为化学药物、中药、生物药物三大类。P1 生物药物是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药物。P1 天然生化药物是指从生物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获得天然存在的生化活性物质。抗生素是指由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其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在微量浓度下就能选择性地抑制他种生物或细胞生长的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衍生物。P2 生物制品,一般指的是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原虫、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直接加工制成,或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制备的,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药品。P3 自1982年重组人胰岛素投放市场以来,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生物药物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P4 1989年我国研发出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产品——重组人干扰素a-1b。(细胞因子)P5 生化制药主要是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中提取、分离、和纯化生物活性物质,加工制造成为生化药物。天然的生化药物包括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酸、酶和辅酶、糖类、脂类药物等。P5 微生物制药是以发酵工程技术为基础、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生产药物的制备技术。微生物制药生产的药物包括抗生素、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以及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P5 生物技术制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生产多肽、蛋白质、酶和疫苗、单克隆抗体等。P5 迄今为止,已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多数以E.coli表达系统生产,其次是酿酒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中国仓鼠卵细胞CHO和幼仓鼠肾细胞BHK)。P6

第二章

生物活性物质的制备技术很多,主要是利用它们之间特异性的差异,如分子大小、形状、酸碱度、极性、溶解度、电荷和对其他分子的亲和性等建立起来的。P9 传统的生化制药的基本工艺过程可分为: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组织与细胞的破碎及细胞器的分离,活性物质的提取和纯化,活性物质的浓缩、干燥和保存。P9 细胞破碎后,一般采用差速离心方法分离细胞内质量不同的细胞组分,沉降于离心管内不同区域,分离后即所得所需组分。P14 某一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与该物质的分子结构及所使用的溶剂的理化性质有密切关系,一般遵循“相似相溶”的原则。P14 提取的原则是“少量多次”,即对于等量的提取溶液,分多次提取比一次提取的效果好得多。P14 生物活性物质的初步分离与纯化,一般采用沉淀分离法,即通过改变某些条件或加入某种物质,使溶液中某种溶质的溶解度降低,从而从溶液中沉淀析出。沉淀分离法包括盐析沉淀、等电点沉淀和有机溶剂沉淀等。P15

.o一般的透析时间是24h,每小时换水一次,整个过程在4C下进行。P16 电泳技术既可用于分离各种生物大分子,也可用于分析某种物质的纯度,还可用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P17 常用的干燥方法是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P18 生物活性物质的保存可分为干粉保存和液态保存两种方法。P18 高产菌种或分泌新型特效药物菌株的选育,包括自然选育和人工选育两种两种方法,后者又分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方法,其育种原理都是通过基因突变或重组来获得优良菌株。P19 常用的自然选育方法是单菌落分离法。P19 凡是利用诱变剂处理分散而均匀的微生物群体,促进其基因发生突变的育种技术就称为诱变育种。P19 一个优良菌株不仅要高产,而且要具有足够的遗传稳定性,火力强,产孢子丰富,发酵周期短,培养基要求比较粗放,能广泛适应环境条件等优良特性。突变菌株选育后,为了应用到工业生产上,要对菌种纯度、生长速度、产孢能力、培养条件、产品提取难度、保藏法等进行研究。(问答题)P20 菌种保藏的原理是根据微生物生理、生化特点,创造条件使菌体的代谢处于不活泼、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这些人工造成的条件主要是低温、干燥、缺氧和营养缺乏等,在这些条件下,可实现菌种的长期保藏。(问答题)P21 一般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基本途径包括:前体聚合、结构修饰和不同组分的装配。P23 发酵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发酵罐及其辅助设备的灭菌:2.大规模的有活性、纯种的种子培养物的生产;3.发酵罐中微生物在优化条件下大规模生产目的产物;4.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5.发酵废液的处理。(问答题)P25 发酵罐是微生物发酵的核心设备,是现代生物工程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的生物反应器。P27 下游加工的工艺流程图:

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开发一般包括五个阶段:1.制备基因工程菌株(或细胞)及实验室小试阶段,主要涉及DNA重组技术,称为基因工程上游技术;2.中试与质量鉴定阶段,主要涉及基因工程产物的分离、纯化,称为基因工程下游技术;3.临床前研究阶段;4.临床试验阶段;5.试生产阶段。(问答题)P29 酶工程制药是生物制药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药用酶的生产和酶法制药两方面的技术。P47 酶的提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或溶液)处理含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溶剂(或溶液)中的过程。

第三章

氨基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水解法、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及酶合成法等。目前,除少数氨基酸采用水解提取法外,大部分氨基酸已采用化学合成法和发酵法生产,个别也采用前体发酵和酶合成法生产。P55 赖氨酸的结构:P58

第四章

自1953年人工合成了第一个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催产素以后,整个50年代够集中于脑垂体所分泌的各种多肽激素的研究。P71 白蛋白的性质:p80 白蛋白的生产工艺路线:

绒毛膜促性激素:是一种糖蛋白激素,作用于卵巢,使黄体发育,临床用于男性垂体功能不足所致的性功能过低症和隐睾症,由于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子宫出血和习惯性流产。与子自孕马血清、绝经期妇女尿中提取的促性激素合用,可诱发排卵,治疗不育症。亦可用于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等。P90 白细胞结束-2主要功能是介导白细胞间的相互作用。P92

第五章

上一篇:爱国演讲稿——树立生命安全意识下一篇:描写捞鱼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