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转》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

2024-09-25

《平移和旋转》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精选14篇)

1.《平移和旋转》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 篇一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结合生活经验和事例,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本课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对游乐园游戏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感知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这两种运动的表象。学生对平移、旋转的理解没有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而是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生活化。

在教学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学具表示平移、旋转,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最后从这堂课后效果来看,学生能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并通过具体实例,能较快地感知、判断平移与旋转现象。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从课件制作来说,我忽略了对农村孩子来说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到过游乐园亲身体验过,对有些玩具压根就不知道,导致学生不了解它的运动方式。

2.《平移和旋转》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 篇二

《平移和旋转》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1~42 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通过探究, 让学生发现和体会: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 只需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或一条线的平移过程。

【教学内容】

课本第41~42 页《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确定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距离, 并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演示, 并经历观察、操作、合作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在自主探究的情形下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丰富成功体验, 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并能结合方格纸对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确定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距离, 并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方格纸练习题卡、小房子图片、彩笔等。

【教学策略】

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突破教学难点, 采用多媒体教学, 主要的教学策略有:自主参与, 合作探究;动手实践, 拓展应用;运用媒体, 整合资源;自主小结, 体验成功。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认识新知

1.师:同学们, 今天,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看看, 它是谁?

生:米老鼠。

师:上周末, 米老鼠去了一个地方, 它玩得可开心了!你们想去看看吗? (课件出示游乐场设施动画)

2.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3.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体会特征。

学生将小火车、滑梯、缆车的运动分为一类。

师:我们把像小火车、滑梯、缆车这类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 (板书:平移) 。

学生将摩天轮、旋转椅、风车的运动分为一类。

师:像这样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板书:旋转)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 (板书:平移和旋转)

师:同学们想一想,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现象?

指名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师出示平移和旋转图片, 学生判断。

小结: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平移和旋转, 那么平移和旋转在运动时各有什么特点呢?

二、操作实践, 自主探究

1.引入小故事《蚂蚁搬家》。

师:米老鼠玩了一整天, 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两只小蚂蚁搬家, 它看到两只小蚂蚁一只在前, 一直在后, 心想, 前面的那只小蚂蚁好累啊!同学们米老鼠的想法对吗?你能说一说这是为什么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2.学生猜想:哪只蚂蚁走的路长一点?

3.小组合作交流, 动手操作。

利用方格纸和小房子图片, 操作验证上面的猜想。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 在练习纸的方格图上动手数一数、移一移、画一画。验证哪一只小蚂蚁走的路长。

4.汇报验证方法和结果。 (生投影演示)

(1) 引导学生找平移前后的对应点、对应线。 (板书:找对应点、找对应线)

(2) 引导学生归纳数格子的方法:两间房子中间隔了几格, 再加上房子本身占了几格, 就是房子平移的格数。 (板书:平移的格数=图本身格数+间隔数)

(3) 媒体演示, 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小房子的平移过程。

5.引导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数哪两个对应点之间的格数都是相等的。

(1) 教师课件演示 (找对应点、对应线) , 同时说明, 像这样小蚂蚁走的起点和终点的两个点就叫做对应点。用同样的方法找到后面的小蚂蚁经过的路线。

(2) 得出结论:要知道一个物体平移了几格, 只要找准物体上的任意一个点 (线) 的对应点 (线) , 数一数这对应点 (线) 移动了几格, 那么这个物体就移动了几格。还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 (平移的格数=图本身格数+间隔数)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平移, 知道了平移一个物体, 不但要知道平移的方向, 还要知道平移的距离。而且平移后的物体形状、大小没有改变, 只改变了位置。

三、活动体验, 寓练于乐

1.数一数。 (课件出示小鱼向左平移的图片)

师:数一数小鱼向 ( ) 平移了 ( ) 格。

指名判断后教师演示: (1) 小鱼向左平移7 格。 (2) 找对应点平移。

2.数一数、填一填、画一画。

(1) 小房子分别向右、向下、向上平移了几格。 (2) 画出向左平移6 格后的小房子。

四、回顾全课, 总结提高

3.“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三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2~4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和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具体的学习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

教学难点:平移距离;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火车图、松树图、题卡。

课前交流:

同学们,中秋假期刚刚结束,国庆长假又将来到,能说一说你的中秋假期是怎样过的吗?你打算怎样过国庆假期?

教学过程:

一、走进游乐园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游乐园玩,想去吗?

大屏幕上都有哪些游乐器械?你最想玩什么?

他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他们的运动方式吗?运动方式就是它们运动的样子。

2.你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给它们分分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成员商量,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想的最全面。

小组交流,并说分类的理由。

3.小火车是左右方向的移动也就是水平方向移动,玩滑梯是斜线运动,火箭是上下运动也就是竖直运动,这些都是沿直线运动,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平移;像转转椅、摩天飞轮、风车都是绕一个点或轴运动,这种运动方式叫旋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

二、智力碰碰车

1.你能做一个动作,用你的动作告诉大家怎样是平移,怎样是旋转吗?

2.你能用身边的学习用品或自身做一个平移和旋转吗?

3.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平移或旋转现象?

4.判断(课件演示)。

5.智慧岛:填一填。

三、动力小火车

1.初步感知平移

聪聪和明明同坐一列小火车,聪聪在1号车厢,明明在4号车厢,请看,小火车开动了,它在做什么运动?向什么方向平移?

火车停下时,聪聪和明明吵起来了,他们都说自己所在的车厢走的路长。究竟哪节车厢走的路长?请大家帮忙想办法。

我们可以把小火车搬到格子纸上,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解决。

请大家拿出火车图,数一数,1号车厢经过了几格?4号车厢呢?你发现了什么?

大家说2号和3号车厢分别经过了几格?车头呢?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图形上的每个点平移的距离都一样,都和整个图形的平移距离相同。

2.松树图揭示平移本质

看大屏幕,松树在做什么运动?虚线图是松树平移前的位置,实线图是松树平移后的位置,箭头指平移的方向。

它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小组讨论,试着完成。

小组交流。

小结:判断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我们可以先在这个图形上找一个点,再到平移后的图形上找到和它相对应的点,然后数一数两个点中间有几格。

3.填一填

4.聪明的设计家

四、知识漂流瓶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它们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游乐园里游乐器械的平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了惊险、刺激与欢乐,交通工具的快速平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你知道吗?我们居住的房屋也能平移。(课件播放)

五、欣赏

请欣赏艺术家们运用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图案。(课件播放)

课下,请用今天的知识分析这幅图是怎样形成的。

(作者单位 山东省肥城市潮泉镇中心小学)

4.《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篇四

本课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对生活中运动物体(火车、风扇、电梯、国旗、飞机螺旋桨、钟面指针)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感知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这两种运动的表象。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表象之后,引导学生利用他们身边的物品(文具、书等)来模拟平移和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深入理解它们各自不同的运动特征。而学生对平移、旋转的理解没有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生活化。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我的不足之处在于:

1、肢体动作太少。本节课对于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其实是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的,而借助肢体语言的话可以很好弥补这一缺点。

2、我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过于单一,总是说:“很好、不错。”导致激励性不够强。

5.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五

实验小学 段向颖

平移和旋转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结合观察和分类活动,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运动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师:我们来做一个看动作猜词语的游戏,好不好?

(设计意图:如果在课开始的导入语中就出现“旋转”这个词,游戏的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之中)

播放课件:升国旗、大风车、缆车、小火车的图片,学生看着图片表,【设计意图:通过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播放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2、组织讨论。

师:它们的运动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类吗?先同桌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

师:你是怎么分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分?指名说。生:有些是直直的,有些在转圈。

4、揭示课题:

升旗、推箱子、关窗户它们都是平平的、直直的运动(板书:平平的、直直的运动),我们给这样的运动起一个名字叫平移。(板书:平移)

我们再看方向盘、钟表、风车它们都在(生:旋转)。(板书:旋转)。

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怎样旋转的。

师拿出风车演示风车的转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风车在转动的时候哪儿在转?哪儿没有转?

中间的这个芯实际上是一个轴,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一个点,我们把绕着一个轴或点的转动叫旋转。(板书:绕着一个轴或点转动。)

师拿出风车演示风车的转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风车在转动的时候哪儿在转?哪儿没有转?

中间的这个芯实际上是一个轴,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一个点,我们把绕着一个轴或点的转动叫旋转。(板书:绕着一个轴或点转动。)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习近平移和旋转。

二、目标导引

师:请同学们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屏出示)。生读。

三、学习过程 观察比较,初步体会。

1、学生动手操作。

师提要求:将你的数学书在桌子上平移,你能把书怎样平移呢?找学生上讲台演示(对的给予奖励)

(1)师: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还有很多。老师这有一组物体的运动图片,你能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判断各种物体的运动。生:学生给予答案。

【设计意图:平移和旋转运动的判断是本节课的重点,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学时通过展示物体运动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你能判断下面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运动是旋转吗?(课件出示)。仔细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①、根据图片提示,判断其运动方式。

师: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后,老师再出示一组图片,认为它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请伸直手臂;认为是旋转就转动你的手臂;如果你认为物体的运动既有平移又有旋转就把双手高高放在头顶。你们能记住吗?我们先试验一下。旋转;旋转和平移;平移。师:同学们做的太整齐了!好,全体起立。我们一起看图片。(出示静态图片)

②、根据文字叙述,判断其运动方式。

师:同学们真棒,如果你看不见物体,你还会判断它的运动方式吗?我们来试一试。(出示文字)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那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者旋转?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或者旋转的动作。

6.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六

王 桂 芝

[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体系。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学生很早就有了物体或图形运动形式的感性认识,但只是个初步的印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并体会出他们不同的特点。并可以使用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推导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学情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加入图画的形式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2.在探索物体或图形的运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感念。

3.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提高应用数学 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 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卷笔刀、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游乐园吗?假期老师也带小妹妹去游玩了游乐园,你们想知道老师玩了哪些项目?

2、课件出示图片,你能给这些项目按运动方式的不同分分类吗?

3、揭示课题

二、探究平移和旋转现象

(一)探究平移现象

1、多媒体出示火车运行、电梯升降、升国旗画面 师:同学们你们对这些画面一定不陌生吧!谁能说说火车车厢、电梯、国旗是怎么运动 的?(指名说)师:能不能用手势说明一下,这些物体将会如何运动(指名演示)

2、课件演示火车车厢、电梯、国旗的运动过程,想一想:这三个问 题的运动有什么特点?(指名说)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像火车运行,电梯升降、升国旗这样沿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沿一条直线运动)

3、举例 :生活中有哪些平移运动?

4、课堂活动:(按要求平移数学书)

(二)探究旋转现象

1、多媒体出示电风扇叶片、玩具螺旋桨、钟表画面。

2、师: 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物体的运动还是平移吗?为什么?(生:

不是沿着直线运动,他们是转圈的运动)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在数学上,除了平移这种现象外,还有 另一种运动现象,就是想台扇叶片这样转动的叫做 “旋转”(板书: 旋转)师:大家能用手势表示这种运动吗?小结:象电风扇叶片、玩具螺旋桨、钟表时针等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它们 都是围绕一个中心点转动的,我们可以把它叫旋转。(板书:围绕一个中 心点或轴转动)

3、举例:生活中有哪些旋转运动?

4、课堂活动: 观察卷笔刀削铅笔现象

三、主动判断,提升认识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你能判断吗?

1、想想做做第一题,下面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追问:

怎么判断的?)(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移是沿着直线移动,而旋转是围绕 着一个中 心点转动。)

2、想想做做第 2 题:移动后与绿叶重合

3、观察火车,哪节车厢走的路最长(电脑演示平移过程进行核对。集体订正)

四、回顾总结,拓展创新

1、欣赏图案: 师:这些图案美吗?你们想试一试吗?课后请同学们利用我们今 天学习的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到时候在班上进行 展览并比一比谁设计的图案最漂亮!

7.《平移和旋转》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 篇七

一、明确教学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

每上一节课之前教师都要先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才能有的放矢, 才能确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才能制定驾驭课堂的方案。因此, 上这节课之前我认真学习了教学大纲, 认真研究本班学生的知识结构, 准确地把握本节课教学内容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能力培养的要求、思想教育的要求。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 我就很快制定出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二、创设生活情境,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 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时, 通过课件直观展示缆车、摩天轮、旋转木马、滑梯、小火车、大风车的运动方式, 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在学生学会判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后, 我就从生活入手,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属于平移或者旋转, 使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生举了很多身边平移的现象, 如有个学生说:“教室门属于平移现象。”这时出现两种错误, 一个是语言表达错误, 另一个是知识点上的错误。于是我引导学生说:“这门现在没有动啊?能算是平移吗?”鼓励他自己想办法说出来。为了让学生对平移和旋转有更形象直观的认识, 我让两个学生到教室门前做“推门实验”, 一个学生在门边下方紧贴一根粉笔, 另一个学生再推动门, 这样粉笔就把门的运动线路画下来, 学生们都看到了门过去的轨迹是弧线, 就知道门转动时是属于旋转现象了。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中处处能学数学。

三、发挥多媒体优势, 突破教学难点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平移距离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 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 他们常常会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 就是平移了几格。但教材只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一小部分的“平移和旋转”的实例, 同时教材又是静止的、平面的。为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单一性, 利用多媒体, 我让学生们获得了更为直观更为生动的体验。在教学图形平移了多少格时,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通过两个蚂蚁搬家的动画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 再把形象的东西通过课件转化成数学图形, 学生接受起来果然就很容易了。为了让学生明白要平移几格, 找出“对应点”平移几格的道理, 我问学生:“哪只蚂蚁走的路线长?”学生有的急着数格数, 有的直接说:“一样长。”这时我乘机把每只蚂蚁走过的脚印描下, 这样全班的学生都一目了然, 也为下一步讲解图形平移了多少格作好辅垫。这样的难点突破, 多媒体可谓是功不可没。

四、练习有层次、针对性强,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如果能设计一份有针对性的、好的练习, 就能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 及时予以纠正。因此,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就应设置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为了巩固学生学会在格子图上观察“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我出示了一道题目:“一条小鱼移动的图”, 让学生找出这幅图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多少格, 方向很简单, 学生容易掌握。但平移了多少格, 我首先提问上课不太认真的学生, 问:“你找的是哪个点?移动后的对应点在哪?”通过这样的提问和巩固, 学生几乎都掌握了看一个图形移动了多少格, 首先要找一个点, 再找它移动后的对应点, 最后来数这个点移动了多少格, 此即图形移动的格数。接下来的练习是独立完成, 然后找出错误的投影让学生判断。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还是很有效的。

8.平移和旋转:在翻转传统中教学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 平移 旋转 认知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或图形在空间变化位置的方式,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对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空间知觉过程的感悟。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新知,体现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枯燥的数学概念在生活实际中加以应用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用数学的语言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能力,同时在活动中也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

一、唤醒经验,在现象与感受中激活认知

平移和旋转是运动的两种不同方式,因此,我充分利用动态的网络素材,搜集各类有代表性的运动现象如:左右平移的推拉窗、小朋友从滑滑梯上斜着滑下来、升降电梯在直直地上升和下降、嵊州宾馆的转门、等等……

【模仿感受】:

师:请你用动作进行模仿,来感受一下它们是怎么运动的?

生模仿以上物体动作

师:同学们,它们运动方式完全相同吗? 请你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将它们分一分类。我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以直观动态方式呈现,丰富感性认识,缩短现实存在与学生个体认识之间的距离,在指指,看看,仿仿,分分中,用动作的准确性感悟运动方式的不同,来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从而初步感知到物体从某一个方向作直直的、 平平的运动现象我们把它称为平移。把物体绕着一个点转圆圈的运动现象称为旋转。

二、动手操作,在体验和比较中丰满认知

空间观念的形成不是简单的拍照,应借助操作进行比较,分析与综合,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是促进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移一移,摆一摆,拼一拼,转一转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是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过程,也是尝试,想象、推理,验证,反思的过程,在交流互动中提取间接经验,为了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我选取了教材第33页的“小鱼图”。教学时,从“神奇的小鱼”导入,让学生手中的“学具小鱼”也能随着自己的意愿做两种方式的运动,我分四步层层加深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

一看:引导观察“神奇的小鱼”,看在平移的过程中什么变什么不变,从而找到平移的本质特点:位置变化了,但图形大小及本身的方向没变。而旋转本质是:图形大小不变但方向变了。

【深刻理解】:

1.平移的感悟:

(1)如果想让小鱼做平移运动,你有办法吗,自己玩玩看?

(2)是平移吗,是怎样平移的?

(3)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办法?

(4)突出斜着移:这样斜着是平移吗,有什么严格的要求?

(5)曲线或圆形平移:如果像图2这样,还能叫平移吗,你是怎么想的?

2.旋转的感悟:

(1)如果让小鱼作旋转运动,你有办法吗?在桌面上转转看。

(2)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过程。

(3)你们认为这是旋转吗,转一点点也叫旋转。

二动:放手让学生利用学具小鱼创造平移运动,然后让学生用动作自由表演平移和旋转,学生汇报时将有代表性的小鱼贴在黑板上

(1)整理学具“神奇的小鱼”好玩吗?

(2)刚才通过平移变出了这么多白色小鱼,通过旋转,变出了这么多红色小鱼。

仔细观察这些小鱼:你有什么发现吗?

揭示“变和不变”:白色小鱼的头都朝一个方向,都是平移,而旋转的小鱼头的方向一直在变。

(3)最后老师把小鱼都收起来,只剩2条,你能通过运动,把一条小鱼弄到和另一条小鱼重合吗?

三辩:接着再观看“游乐场”各种器材的运动方式,进一步感知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四找:又回到生活中,寻找自己身边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举了很多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教学,学生深刻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本质。内化了数学概念,从而他们的认知也不断完善丰厚起来。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三、生活实践,在运用和拓展中提升认知

只要学习素材的选择能吸引住学生,课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我在设计平移和旋转的练习时,借助了一些生活中熟悉的素材,让课堂提趣增效。在提趣方面,我引入了生活上经常被运用到的三个实例,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拓展提升】:

1.这幅画该怎么挂?

布置教室时,老师想在学习园地的中间挂一幅学生美术作品,你觉得应该怎么调整呢?

2.去现代广场的肯德基如何行走?

小明想去现代广场的肯德基该做怎样的运动?

3.楼房平移

楼房可以搬家吗?(视频欣赏:一些特殊楼房底下装有轮子:可以移动搬家)

这样把学生的情绪延伸到了课外,他们意犹未尽,因为孩子们必须调动新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思维在“减”与“增”的辩正互动中,提升“再现能力”,同时提升了空间观念。这样的对比学习和开放学习,课堂看似又回到了生活,但远远不是课始的重复。思维的深入、视野的开放、核心知识的强化等将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带入到更高的境界。

经过这次自己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我认为教师对教材解读的深度和广度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尤其在培养空间观念中,要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活动经验为“现实世界”和“数学世界”架起桥梁,在教学中注入发展空间观念的元素,让表象存在于脑中,体验积累于心中,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思考并帮助学生有效衔接物体“外在表征”和数学“内在本质”的联系,在活动中逐渐渗透默化,在生活中提升和发展,是全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策略,让我们引领学生到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去,让学生懵懂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9.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九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的资料,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基础上学习的一个新的资料,因此在本单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移和旋转》是让学生从运动变化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让学生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搞笑的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让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动脑的潜力。

[设计理念]

1、本节课设计了两个搞笑的故事情节,目的是为了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简单愉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富有儿童年龄特征的学习氛围。

2、本节课从生活实例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的情境,让学生在看、做、想中对平移和旋转进行认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本节课的教学,透过直观感受、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并且采用演示、电教辅助、知识迁移,使学生从感性理念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

4、在课堂上努力营造简单、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用心参与学习的过程,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搭建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在喜悦中获取新知,掌握方法。

[教学目标]

1、透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决定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透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

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平移了几格及画出平移的图形。

[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激趣法、直观演示法、类比法、知识迁移法。

2、学习方法:尝试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比较法、动手操作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平移和旋转”的教学课件、玩具风车。

2、学生准备:扣子、细绳、方格纸。

[教学时光]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

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同学们要不要听?(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上海音乐厅,始建于1930年,思考到城市的布局和对它的保护,2003年从原址向东南整体平移了约66米。音乐厅最后重放光彩了。)

2、同学们,你有没有听出老师讲的故事里有一个新名词?(平移)那么我们这天要学习的资料就和平移有关:平移和旋转。(屏幕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搞笑的故事情节导入新课,目的是为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富有儿童年龄特征的学习氛围。]

二、交流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飞机螺旋桨和空中览车动画,让学生猜一猜:哪是平移哪是旋转?

2、屏幕出示儿童乐园彩图,有旋转飞机、滑板、摩托车、滑梯……让学生同桌交流合作,然后举手说一说哪是平移,哪是旋转?

3、透过讨论,总结出钟表指针、地球仪、摩托车、直升飞机、齿轮、风车等,都属于旋转。

4、教师演示课前准备好的玩具风车,让学生观察旋转的运动现象,并且让学生上来亲自体验旋转的感觉。

5、屏幕分别演示动画:钟表指针、地球仪、摩托车、直升飞机、齿轮、风车、齿轮、风车、推拉门、蛇螺运动现象,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旋转现象。

6、出示彩图:小猴爬竿、滑滑梯、推积木,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属于什么现象?(平移)

7、屏幕出示风车运动现象,小结:像大风车、飞机螺旋桨等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出示升国旗彩图,告诉学生:像缆车、红旗等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

8、课堂活动:

(1)取一根细绳,一端拴住一颗纽扣,用手拿着另一端做旋转;你还能用这颗纽扣作平移吗?

(2)谁能用身体做平移和旋转的动作?

9、练习

(1)下方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

(2)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3)移现象后面画“Y”,在旋转现象后面画“N”

传送带运货物。()

荡秋千。()

飞机螺旋桨的转动。()

开推拉窗。()

电梯上下移动。()

钟面上秒针的运动。()

[设计意图:用课件直观的演示,再透过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课堂活动中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平移和旋转,再透过练习题的思考,让学生能够对抽象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对新知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反馈练习:

1、设置小狗推积木故事情节,到底积木平移了几格?

2、移一移,说一说

向下平移()格向()平移()格向()平移()格

2、填一填:

蜡烛向右平移()格

小鱼向()平移()格

3、画一画:

向上平移3格向右平移3格

4、比一比,看一看,谁的作品最好,展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设置了小狗推积木的情节,使学生再一次提高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平移几格作铺垫,降低知识的难度,使后面的习题做起来就容易一些。展示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四、小结: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分享喜悦,总结得失,巩固新知。]

六、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像大风车、飞机螺旋桨等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像缆车、红旗等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

七:课后反思:

《平移和旋转》这节课的主要资料是结合生活经验和事例,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会直观的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及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透过对儿童乐园游戏运动方式进行分类,感知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初步构成了这两种运动的表象。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没有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而是主学生认知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生活化。

认知平移和旋转运动现象,这个知识点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因为我选取的是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并且透过让学生用手势、动作、学具表示平移、旋转,充分调动学生手、脑、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解决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

10.“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模版] 篇十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41~42页的内容。

二、课标要求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三、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二课时的内容。平移的教学(例1),教科书提供了三个生活中的例子: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观光缆车和推拉窗,以帮助学生建立平移的表象。通过在方格纸上向不同方向平移的小房子,来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平移,使学生了解平移的两个参量: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通过向上平移5格和向右平移7格的示例,使学生了解向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的意思。这部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教科书中提供的小房子图形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

旋转教学(例2)和平移的编排思路一致,教科书中也是通过三个实例帮助学生建立旋转的表象。教学时,关键是把握物体旋转时是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相应的“做一做”的习题,让学生看到通过旋转可以引起神奇的变化,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皆有数学。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位置关系,能够正确判断上下、左右的位置变化,并且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平移和旋转”现象,他们通过玩各种游戏项目,对一些简单的物体运动形态已有了一些体验,但这些体验积累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甚至是相当模糊的。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平移和旋转的概念。通过以往的学习和经验,学生能够很容易建立平移和旋转的表象,但要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另外判断生活中没有旋转一周的现象是旋转现象对学生来说也相对困难。

五、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能积极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究活动,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七、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九、教学设想

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二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出发,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他们充分地回忆、观察、操作、探索思考,力求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他们对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回忆,进而分析和认识这两种运动方式及特点。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成功地主宰课堂。

十、总体设计和说明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遵循目标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设计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数学书37页的主题图,学生在游乐园玩耍的画面。

仔细观察游乐园中有哪些游戏项目。(学生观察,鼓励学生完整阐述图片信息)今天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就和这些游乐项目的运动有关系,我们一起去看看。

模仿图中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

提问:根据你模仿的动作把这些游乐项目按运动方式的不同分类。(同桌互相说一说)[一类平移(直直的运动)、一类旋转(转圈)]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解决教学重点作了铺垫,也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第二环节:“手拉手”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分类比较,建立表象;第二层次:观察分析,探究特征;第三层次:动手操作,体验平移、旋转特征。按照这样的层次分别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

(一)教学平移

第一层:分类比较,建立平移表象

从主题图上运动方式的分类引出平移现象的概念:像小火车这样直直的、平平的移动是平移现象。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对平移的运动特点了解得更深刻,初步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

第二层:观察分析,探究平移特征

1.课件出示平移动画,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平移。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再次观察得出“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运动方向不改变”这一平移现象的本质。

2.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平移现象,理解平移现象。

设计目的:通过观察、判断和发现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突破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困难。

第三层:动手操作,体验平移特征

1.让学生利用桌子、凳子、椅子、学具或自己的身体等做一做平移现象。

2.教学在方格纸上画出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1)引入小故事:《蚂蚁搬家》。(课件:蚂蚁搬房子画面)

(2)请学生猜想:哪只蚂蚁走的路长一点?

①引导学生找平移前后的对应点。(一只蚂蚁一点移动,四只蚂蚁的移动就是一个面的移动)

②小组合作完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猜想。

③学生汇报验证方法和结果。(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

④回顾数方格的方法,优化学习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小房子的平移过程。

(3)小结:由于平移的过程中,图形中每个点都向同一个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所以要知道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找出对应点,数一数两点之间有几格就行了。设计目的:用故事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操作验证,让学生知道物体平移的过程中每个点走过的距离都是一样的。让学生大胆猜想,并亲身动手验证猜想,目的是避免学生误认为两幅图之间的距离就是平移的距离。

(二)教学旋转

第一层:分类比较,建立旋转表象

从主题图上运动方式的分类引出旋转现象的概念:像风车、转移、摩天轮这样转圈的运动就是旋转现象。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等思维过程,对旋转的运动特点了解得更深刻,初步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表象。

第二层:观察分析,探究旋转特征

1.课件出示旋转动画,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旋转,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转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了解旋转的本质。

2.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旋转现象,注意学生描述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设计目的:通过观察、判断和发现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突破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困难。

第三层: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特征

1.让学生利用学具或自己的身体等做一做旋转现象。

2.用一根线拴住一只粉笔旋转,然后停下,让学生判断这是什么现象。不做完一周,做荡秋千状,再问学生:这是什么现象?为什么?门的运动属于什么现象?为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像刚才粉笔的运动和门的运动,虽然没有做到一周,但仍然是围绕中心运动,属于旋转运动。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这样的旋转现象。

设计目的:让学生做表示旋转的动作,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让他们用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这种运动方式的特征,充分感知旋转这种运动方式。并通过实物点拨生活中没有转到一周的现象是旋转现象,帮助学生解决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第三环节:趣味游戏,灵活应用

通过多个游戏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夯实本课的知识点。

1.抢船游戏,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条小船,谁先找到它谁就能得到它。

向右平移四格后得到的小船;向左平移两格后得到的小船。

2.我的动作快:学生在方格纸上快速按要求移动学具和画移动后的图形,速度最快的获胜。

3.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设计目的: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亲手去移一移、画一画,巩固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发展学生的平面空间变换观念。

第四环节:总结质疑,自我评价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

11.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马晓玲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 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会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2.能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用数学地眼光去看问题。

教学重点: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教学难点:

1、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教学准备::课件、纸图 学生准备:动手操作的用具。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在公路上奔跑的汽车吗?它是怎么运动的呢?其实物体的运动就在我们的身边,比如在大海中行驶的轮船,旋转的风车等。(多媒体出示)

2、播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3、出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3、这几幅图片是从我们的生活中找来的,认真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式,你能按照它们的运动方式分类吗?

师:对,象奔跑的汽车,在大海中行驶的轮船等沿着直线运动的可以叫平移。

那么,象风车、钟面的时针等围绕一个点或轴转动的,我们可以把它叫旋转。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物体运动的两种方式,“平移”和“旋转”。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平移和旋转的物体是如何运动的? 小结:对,平移不但可以上下移动,还可以前后,左右移动。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平移与旋转的现象,摩天轮、旋转木马等物体或图形围绕一个点进行转动,就是旋转现象。

4、小结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平移:沿直线运动,平移后图形的大小,形状不变,位置发生改变。旋转:围绕一个点或轴运动旋转后运动方向不断改变,位置没有移动。

5、教师出示课堂活动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课堂实践。

4、多媒体出示判断题:

5、汇报小结: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广泛存在,将你观察到的现象讲给爸爸妈妈听。

二、探究平移的距离。

1、平移的力量可真大啊,提出这种想法的工程师们更是了不起。今天我们也来当一会小小工程师吧,我们这儿也有一棵小松树需要平移,但平移之前我们要先学会观察。

师:小松树向什么方向移动?从哪里可以知道呢?(箭头 对这个箭头是表示平移的方向的,在平移的图中是不能少的)松树向右平移了几格呢?(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松树究竟向右平移了几格?从松树的哪个点比较容易看出它平移的格数?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演示)

引导学生找其它的对应点。(除了看这一组对应点之外,还可以看哪些对应点?)交流讨论,要知道是平移了几格,先“找点”,找出两处相对应的点,比如松树的顶就是一组对应点,然后看对应点之间移动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对应点不止一对,所以还可以继续找第2对、第3对„„,但数一数后会发现,每一组对应点之间都相差6格。

2、学习金鱼平移图

师:金鱼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呢? 师:请你自己数一数,填一填吧。

师:你是怎么数的?你就数了这1个点吗?怎么数了一个点向上平移了7格,你就知道金鱼向左平移了7格呢?(多问几位学生)师:哦,大家发现要知道火箭向上平移了几格,我们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上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火箭向上平移了几格。当然,有的同学抓住一条线或一个部分来看也是可以的。

3、学习火箭平移图

(1)你们看这里有火箭图,它就在做平移运动,(课件)我们用虚线图形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图形表示平移后的图形。你看这火箭图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上)这个很容易看出来,那么它向上平移了几格呢?(生发表不同的意见)(2)你准备怎么看呢?请你自己先在纸上数一数,填一填吧。交流。你是怎么数的?(多问几位学生).

小结:我们要知道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我们只要先“找点”,找出两处相对应的点,然后数一数,这两个点之间平移了几格,那整个图形也就平移了几格。

三、根据特征、画平移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根据图意,知道了平移的情况。现在你能根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吗? 出示三角形

1、先确定三角形的一个点,以这个点为标准,数好格数准备平移,依次类推将三角形的2个点找出,然后移动点,最后连结点。

2、小结画平移图形的方法:找准点,移动点,连结点。

问:画完后的图形和原来的三角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吗?什么没变?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没变,但位置是改变了的。学生试一试平行四边形的平移。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 其实,大自然对于平移与旋转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仰望苍天,俯瞰大地,何处没有平移与旋转足迹?看啊,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中缓缓升起,“神舟”五号带着国人的希望,载着我们的英雄离开了发射台,直冲太空,这些你难道没有感受到平移的力量吗?奥运赛场上,链球运动员借助旋转的力量打破了奥运记录,再看看浩翰宇宙中的行星运转吧,难道你没有感受到旋转的神秘吗?

五、板书设计

平移 和 旋转

(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 绕着一个点(或轴)的转动 火车、电梯和缆车的运动是平移 风扇叶片 螺旋桨和钟摆的运动 找对应点——数格子——连线

12.《平移和旋转》整合课教学设计 篇十二

**小学教师 ***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方向和位置也有了较明确的认识。这一节课,是在开学第三周学习的,当时学习完之后,部分学生对画平移后的图形掌握不够,分不清图形平移后的距离,为了使学生深入掌握本节课知识,我准备了这一节课。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件中的各种动画,使学生清楚地辨认物体的旋转和平移两种运动方式。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测量规则图形平移的距离(格子数)。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能按题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在方格中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教学难点:逐步尝试画复杂的图形平移后的图。四.教学准备

课件;学乐云平台的课堂试题;学生画图用的格子图纸;手机与白板电脑图片共享软件 五.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引入,感知运动

1.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题目的演示,辨别“平移”、“和”、“旋转”这三组字分别在进行怎样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课件中各组字的运动,直接引出课题。让学生对平移和旋转产生一定的直观印象,与此同时提示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方向和含义。虽然他们不能用语言恰当表示它们的含义,但在大脑中会明确,原来朝着某个方向的直线运动就是平移;而绕某个点转动的运动就是旋转。)

2.明确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和这三个目标做对比,看自己是否做到。

(二)观察动画,明确异同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动画中的六种物体的运动,你能不能用手指来表示这几种运动呢?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物体平移有什么规律?物体旋转有什么特点?

师出示平移和旋转的区别,并出示动画图强调,有些物体在运动时,既有平移,又有旋转。

(设计意图:在看了以上生活中常见的这些运动后,再让学生们仔细想想生活中的实际,有助于他们观察生活,发展思维。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动作做出来,对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理解更有帮助。)

(三)游戏闯关,明辨区别

教师通过学乐云平台布置测试题,让同学们在上述认知的基础上分辨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教师在电脑端查看学生答题情况,并及时给予正确率高的同学点赞奖励和表扬。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式的练习,使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巩固知识点。)

(四)动画实验,得出结论

针对刚才游戏练习中的火车车头车尾谁走的路多的问题,以动画的形式做以实验,同学们可以直观的看出:物体在平移时,物体上的每一点所移动的距离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部分同学对空间类的问题无法完整想象,通过动画形式,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物体在平移时各部分的运动状态和位置。)

(五)一起动手,学会操作

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已经认识到物体(图形)在平移时,物体上的每一点所移动的距离是一样的。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画图稿纸,我们来共同平移图形。

(一)数一数,图形平移的距离(格子数)。看图纸上的金鱼图形,金鱼从右边平移到左边,同学们数一数,金鱼平移的距离。(部分同学在数平移格子的时候,不知道看那两个点,教师适当的提示。)数完后,请同学们总结数图形平移的距离的方法,需要注意什么。

教师在白板上动画演示。

(二)画一画。请同学们在稿纸上画出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并通过图片共享软件发送至白板桌面。

1.平移最简单的图形--线段。2.平移三角形。3.平移房子图形。

请同学们边画边思考,如何平移才能保证平移后的图形正确。

(设计意图:让每一位同学动手参与,并让一部分同学

们把自己画的图传至大屏幕,大家一起总结优缺点。)

(六)回顾知识,总结得失

13.《平移和旋转》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 篇十三

这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活泼而富有个性的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用心性,较好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推荐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这节课以活动为基础,创设情景,组织学生经历一个个学习活动,到达“做数学”的目的。教学中,无论是用动作表演物体的运动,还是表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无论是操作确定平移的距离,还是绘制平移后的图形,都是学生透过“感知、体验、理解、画出”等一系列活动环节,在观察、演示、操作、交流、探索等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验情感,师生在交互活动中得到共同发展。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料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理解数学”。在生活实际中有着许多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这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这节课充分利用了这些资源,学习的背景都是生动的生活实例,这不仅仅强化了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体会,学生从体会中意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数学。

图形平移的距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从建构主义观来看,学生很难想到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移动的格数,而且思考到学生在平移格数时会把原图形的前面和平移后图形的后面之间的距离当作平移的格数。本课教学中,创设了两只小猫玩滑板车的问题情境:红猫和黄猫谁移动的距离较远呢?当学生应对一些数学现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时,都会产生猜想,有时虽然是错误的,但它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显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后,再引导小组合作学习,透过操作、交流、探究,最后进行验证,学生经历了“猜想——探究——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的探究方法。

14.《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篇十四

清苑区孙村乡戎官营小学戎艳珍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感知旋转平移现象的基础上会区别这两种现象。

2、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解决策略::在观察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基础上,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描述,充分感受物体的运动方向,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运动吗?你喜欢做什么运动?(学生自由说一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物体运动时的录像。依次出示10个物体运动的画面(飞机飞行、转着的风扇、转圈圈的舞蹈演员、吊起货物的起重机、钟表面指针的运动„„)。请你看看它们是怎么运动的,你也可以一边看,一边跟着做做动作。想想看,这些运动的形式相同吗?你能把他们进行归类吗?(学生试着归类。)把像飞机飞行一样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归为一类(平移),把像风扇一样围绕一个固定点转圈圈的归为另一类(旋转)。

教师:正因为有了丰富多彩的运动,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如此的可爱,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旋转和平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谈话中,使学生明白,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而且运动的形式并不相同,并用最后的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悬念,使本课的教学任务更加明确,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概括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点

观察平移的物体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沿着直线运动

观察旋转的物体有什么相同之处:围绕一个固定点或轴做圆周运动

根据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各设计一个符号:平移符号(——),旋转符号(○)

三、亲身体验平移、旋转的过程

(1)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推书的过程,并讨论这个动作有什么特点。使学生明确,这个过程是书沿着一个方向作平行的运动,这样的运动就是平移。你还可以用你自己桌上的、或周围的物体做平移活动吗?(2)学生把用绳子拴着一块橡皮的铅笔转动起来,观察这是什么运动方式(旋转),你还可以用其他学具创造运动现象吗?(削铅笔、翻书等)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没有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给学生了很大的空间,老师不累,学生爱学。)

四、找一找生活中的平移或旋转现象。

师:生活中有很有旋转和平移的现象。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平移或旋转现象呢?你能给大家举个例子吗?

(设计意图:旋转与平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让学生举例,既链接了生活,体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其他同学受到启发,丰富学生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表象认识。学生举的例子很多,但在语言表述方面还有点欠缺,这就需要教者旋转及时给予评价引导。比如说,同样是窗户的运动,有平移的也有旋转的,因而必须明确“我们教室的窗户的运动是平移”,“我们教室门的运动是旋转。)

五、找一找平移与旋转的不同

教师提问:平移与旋转有什么区别呢?

交流。左右平移、前后平移位置变化方向不变。像风扇的叶片、直升飞机螺旋浆、钟面上的指针它们这样的以一点或一个轴运动的叫旋转,旋转的方向会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现象的对比,使学生准确掌握了旋转与平移的特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六、做平移或旋转课间操。

在背景音乐中,领操员带领大家做操。如转头、耸肩、甩臂、转圈、扭腰、抬腿等,学生一边跟着做一边说出该动作是平移还是旋转。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一连串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实际上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让他们用形体语言来表示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充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并能正确地区分几何空间中的这两个数学概念的特征,从而突破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困难。)

七、自己做一些动作表示出平移和旋转。要求:先在小组内表演,比一比,谁做的动作最有创意,和别人做的不一样。

学生活动。然后让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判断属于什么现象。(设计意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获取新知识。小学生具有爱和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小组合作,为他们创造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有利于其思维的发展。这个环节中的小朋友们在相互协作、相互竞争中体验成功、获得进步,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八、练一练:

第1题:找一找下面事物中的平移或旋转现象。

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在回答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表达要准确和完整。

例如:电视橱门的开关是旋转。电视橱抽屉的开关是平移。等。重点说出移与旋转的特点。

第2题: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分别在□中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

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些习题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在说的过程中,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九、知识拓展

1、欣赏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美

同学们,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人们还运用平移与旋转创造了美丽的图案。看一看,这些图案用到了我们今天学到的那种运动方式,看谁第一个发现。(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实现可持续性的数学学习。)

2、运用今天我们的所学有关平移与旋转的指示,自己设计一幅图画,看谁设计的最有创意。

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习心理学表明:“学”这一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学习者只有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的“做”而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且最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因为这种能让学生大脑和双手真正动起来的学习,不仅能让每个学生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参与去学习数学,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而且在这种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增强了自信。)

十、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有一个系统性的总结,使知识成一体系。)

课后反思:

1、课一开始,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运动现象,并根据这些现象进行分类,这是认识运动现象的前提。由于前面的观察、模仿做动作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表象,所以让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物体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时,学生的视角就较为广阔。

2、生动形象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帮忙的热情。

3、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下一节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上一篇:两会关于电子商务网购提案解读,2018年全国两会电子商务网购提案政策下一篇:柳永《采莲令·月华收》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