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版(精选8篇)
1.初中化学知识点版 篇一
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生成物中必须有水或气体或沉淀,反应物必须能溶于水或酸。
2.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
金属要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氢的前面,酸必须是盐酸或稀硫酸,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否则会产生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
3.金属与【可溶性】盐反应条件
金属不能是钾、钙、钠等活泼金属,它们将先与水反应生成碱,不会先与盐反应。
4.常见的颜色与状态
铜离子蓝色,亚铁离子【浅】绿色,铁离子黄色,氧化铜黑色固体粉末,氢氧化铁红褐色絮状沉淀,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氢气火焰淡蓝色(天蓝色),碳酸钠白色固体粉末,氢氧化钙白色固体粉末。
检验物质时,常用的物理性质有: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导电性、磁性等。
除气体杂质:用固体或液体。
例:二氧化碳中有氯化氢气体,可用硝酸银溶液(变为氯化银沉淀)或【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掉氯化氢产生二氧化碳)去除。
除固体杂质
例:氯化钠中有碳酸钙,可加水溶解,过滤后蒸发结晶;铜粉中有锌粉,可用铜盐溶液(置换)或酸(反应);氧化铜中有碳粉,可直接灼烧(C变为CO2)。
除液体杂质:将杂质转化为水或气体或沉淀。
例:氯化钠溶液中有硫酸铜,可加【适量】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是沉淀)。
6.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1)〔酸〕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足量】稀盐酸,若有气泡则变质。
(2)〔碱〕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3)〔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检验氢氧根离子时先除去碳酸根离子〕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加足量的钡盐或钙盐,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根离子除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部分变质。不变红则全部变质。
7.除去氢氧化钠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适量】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过滤,取滤液即可。贴士:适量是指恰好完全反应,要做到很难,说说很简单…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钡或碳酸钙。
8.用一种物质鉴别其他物质
(1)水 溶解性、(溶解时)温度、(溶解后)颜色
(2)指示剂(可鉴别酸碱)
(3)酸(可鉴别金属等)
(4)碱(可鉴别非金属氧化物等)
2.初中化学知识点版 篇二
一、现行《化学》教材不适用于农村学生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具有很多优点, 体现了编写者的很高水准, 可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而言, 起点太高, 不适用于农村学校化学教学。就当前的农村初中办学状况来看, 农村的科技水平还不高, 因此作为科学课的化学教材过高地估计了农村学生的科技认知水平。农村中学生在小学时分散在各个教学点或初级小学, 没有打下较好科技知识基础, 缺乏相应科学认知能力, 加之农村中学的实验条件简陋, 药品仪器短缺等因素, 出现了教材、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的尴尬局面。主要表现为:一是班级生额过多, 教室拥挤无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二是大多数学生科技基础差, 无法完成需要动手动脑能力的探究实验;三是学生对资源整合能力差, 无法将搜集、调查、了解等探究活动得到的第一手材料转化为“生产力”。所以, 我认为现行中学化学教材的编写不适于农村学生和贫困落后地区, 没有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课程理念, 要努力体现因材“编”教的原则, 更有利于农村学校的化学教学。
二、教材编写不够严谨, 在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
1. 缺乏严谨。
教材第14~16页, 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探究时, 当探究两种气体中的水分不同时, 课文中是这样设计的:“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 对着其中一块呼气, 观察玻璃片上的水蒸气的情况, 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教材作如此设计的本意应该是:在操作中, 会看到被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而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则没有, 然后根据这个现象得出“呼出气体中所含水分比吸入的空气中多”的结论。这无疑是一个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的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一般只能控制一个变量, 可这个对照实验中却出现了两个变量:水分和温度。被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主要是因为呼出气体的温度高于玻璃片的温度。空气中也有水分,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 是因为空气与玻璃片之间没有温差。试想:如果被呼气的玻璃片与呼出气体之间没有温差, 还会看到被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吗?所以, 根据“被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而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这个现象得出“呼出气体中所含水分比吸入的空气中多”的结论是不严谨的。因此, 根据“被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而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这个现象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呼出气体的温度高于空气的温度”。
2. 操作困难。
教材第90~91页, 在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这个课题进行探究时, 其中“探究方案一”中, 导管下端与白磷靠得太近, 白磷燃烧产生的火焰或温度很高的气流会使气球破裂, 从而导致实验失败。在多次实验中, 都产生了同样的实验结果。
3. 画蛇添足。
教材第98页, 在描述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时, 在第一步中作了这样一个说明: (在括号内) “或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化学方程式中要用等号, 如果先使用了箭头, 试问:在第三步中把箭头改成等号方便吗?很显然, 这个说明是没必要的, 应该删去。
4. 知识不全。
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改变、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等知识在教材中都没有体现, 可在课后习题中却有相关试题。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学习, 对于知识不全的教科书, 学生们如何去进行自主学习?又如何去完成相关试题?
综上所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试用也还不久, 出现的一些瑕疵也是起始阶段不可避免的, 但它却是教材编写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否则, 我们的新课程教材就会失去其重要的“范例”作用。诚然, 我们对新教材的一些看法, 也许并不成熟, 旨在希望得到教材专家的参考, 以期教材编定更加完善, 更加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巧记妙背”初中化学常用知识点 篇三
【摘要】初三化学里有许多化学概念、知识点等需要记忆背诵,而单纯的死记硬背只会使学习变的枯燥乏味。本文巧妙地利用谐音记忆、联想记忆等,使学生记住这些化学概念、常用知识点变得简单而快乐。
【关键词】初中化学 谐音记忆 联想记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96-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在学习化学时,首先要认识一些实验的常用仪器和药品,学习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室的化学药品有固体,也有液体。当我们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然后把药品放入容器口,最后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缓缓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可以将这一过程记忆为:“一横二放三慢竖”。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把管口倾斜,再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可以记忆为“一斜二送三直立”。当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常用量筒量出体积。正确的读数应该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错误的采用仰视读数就会偏小,俯视读数就会偏大,可以理解为“仰”的笔画数比“俯”的少,所以“仰小”;“俯”的笔画数比“仰”的多,所以“俯大”,记忆为“仰小俯大”。如果采用这种错误的读数,量取液体实际体积的大小却又恰好相反。
在初中阶段,实验室制取气体有三种。包括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如下: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把药品装进试管;3.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5.收:收集气体;6.离:导管撤离水槽;7.熄:熄灭酒精灯。将这七个步骤的关键字我们可以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这样记忆就方便多了。
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如图1所示。
如何巧妙地记住这些元素含量大小的排列顺序呢?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父母总是在为女儿的幸福操心,并慎重地挑选着中意的女婿。所以可以联想记忆为可:养(氧)闺(硅)女(铝)贴(铁)给(钙)哪(钠)家(钾)美(镁)?元素的化合价也很重要,我们需要记住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我们将化合价按一定规律进行分类,并编写成顺口溜如下:一价氯钠钾银氢,二价氧镁锌钡钙。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零永不变。负一氢氧硝酸根,负二碳酸硫酸根。还可以把顺口溜的前两句联想记忆为:某个家庭中有两个女儿,第一个女儿是亲生的,第二个女儿是收养的。因为偏心,家人在出嫁这两个女儿时的心理和待遇自然不一。当决定嫁第一个女儿时,心里一直在盘算哪一家来迎亲比较好,“一嫁女哪家迎亲”?;出家第二个女儿的时候,新娘子的嫁妆少得可怜,竟然连盖的新被子都没有!“二嫁养没新被盖”。化学元素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图2所示:
先看酸,酸都溶;接下来再看碱,溶碱有五位:钡、钙、钾、铵、钠,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里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那谁知道北丐洪七公的家安在哪里?因此可以谐音记忆为“北丐家安哪”?最后来看盐。硝酸盐酸硫酸盐,全都溶解看不见,除了典型的沉淀(AgCl和BaSO4),不溶水酸是考点;碳酸盐溶钠钾铵,其余不溶记心间。
参考文献:
4.高一人教版化学知识点 篇四
1.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和元素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等的周期性变化方面。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实质是由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正化合价数
主族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一数学课本下册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总结
★ 化学高考知识点
★ 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整理
★ 中考化学知识点
★ 高三化学知识点
★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中有关化学的知识点
5.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篇五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
解推断题的特点是: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即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如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和显色反应,醛基的氧化反应等。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不多,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关系条件能告诉有机物间的联系,如A氧化为B,B氧化为C,则A、B、C必为醇、醛,羧酸类;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能给你一个整体概念。
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
去氢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氢叫还原。
6.初中化学知识点版 篇六
必修一 引言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发展趋势
2、能列举一些对化学科学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3、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面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和关系
5、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1、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
2、能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3、认识实验方案、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
4、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5、学会分离、提纯实验方法;掌握过滤和蒸发、蒸馏和萃取等基本实验操作;
6、学会NH4+、Fe3+、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是度量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并通过物质的量建起宏观和微观量的关系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含义,明确1摩尔的含义:
3、能进行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
4、知道、气体摩尔体积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5、能进行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
6、能利用物质的量及其相关关系定量上认识化学反应,并进行简单计算;
7、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了解容量瓶在配制中应用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1、能运用元素的观点学习和认识物质。
2、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的胶体。
4、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5、能运用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解释简单的实验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验问题。第二节 离子反应
1、写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2、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从微粒观(电离的观点)的视角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及所发生的反应。
3、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利用离子反应检验常见离子,如CI-、SO42-、CO32-。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1、知道可以依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能利用化合价升降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氧化还原反应,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3、能列举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4、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5、能列举说明氧化还原反应的广泛存在及对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影响。
6、以Fe、Fe2+,Fe3+间的转化为例,初步学会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研究物质的性质。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1、知道钠的主要物质性质(颜色、状态、硬度)
2、认识钠和水、氧气等物质的化学反应,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能利用钠的化学性质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验现象和实际问题。
4、了解铝的还原性、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以及铝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能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6、从不锈钢不易锈蚀原理,认识金属性质与金属材料间的密切关系。
7、能列举含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8、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氧化性或还原性)
9、能举例说明Fe、Fe2+、Fe3+间的转化,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0、了解检验Fe3+的方法。
11、了解金、银和铜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作为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举例说明含硫元素的物质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2、能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研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4、通过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与相应性质的关系,认识硫单质、二氧化硫,硫酸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能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运用从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了解酸雨的危害和酸雨防治的方法。
6、了解碳、氮、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重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能举例说明硅在半导工业、二氧化硅在现代通讯业、传统的硅酸盐制品和一些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应用。
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的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1、知道原子核的构成,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ZAX的含义。
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元素、什么是核素、什么是同位素
3、知道核素在医疗、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4、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5、能说出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6、能列举出各主族的常见元素
7、掌握碱金属的性质
8、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认识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次序及卤素单质和化合物的重要用途。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1、初步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掌握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能举例说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原子的得失电子的能力、化合价)的关系;例如:钠最外层一个电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a+
3、知道ⅡA族、ⅤA族和过渡金属元素中某些元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能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简要说明同周期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5、知道含有某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与元素原子的电子(或失电子)能力的关系,并能简单应用
6、知道元素周期表在科学研究、地质探矿等领域的广泛运用 第三节 化学键
1、认识化学键的含义
2、能用简单实例说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
3、知道化学键包含离子键和共价键,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含义
4、学会部分常见物质的电子式:NaOH,KCl,CaCl2,ZnSO4,MgCl2,Cl2,H2,HCl,H2O等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能用简单实例说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2、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旧键的断裂和新建的形成要吸收和释放能量,使化学放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3、能用化学键的观点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
4、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以各种形式进行转化。
5、认识化学反应在提供能源方面的作用。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知道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2、能与铜锌原电池为例简单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不要求知道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3、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限度
1、认识到化学反应有快慢。
2、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
3、了解浓度、湿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通过控制调控化学反应速率的实例。
4、认识在有些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是不能转化成产物的。
5、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1、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多样性是导致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主要原因。
2、知道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能写1—4个碳原子烷烃的结构和结构简式。
3、知道烃的组成特点。
4、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能写出含4个碳原子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5、了解甲烷的组成和基本结构特点,认识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燃烧反应、取代反应)。
6、知道乙烯的化学性质(燃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并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7、知道苯的物理性质,知道由于苯分子结构的特殊性,苯不能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不能与溴的氯化碳溶液反应,但能燃烧、能发生取代反应。
8、知道乙烯是石油炼制的主要产物,可以与乙烯为原料制取许多物质。
9、知道煤的干馏,知道苯是煤干馏的重要产物之一。
10、知道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常用的有机溶剂,但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
11、只知道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质。
12、能写出乙醇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13、了解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燃烧、与金属钠的反应、在催化条件下可被氧化成醛),并 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4、能举例说明乙醇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5、知道乙酸的主要物理性质。
16、能写出乙酸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17、了解乙酸具有酸性,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并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9、了解酯和油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0.、知道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都属于糖类。
21、知道葡萄糖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22、知道淀粉在酸或酶的催化下可以逐步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
23、能写出葡萄糖的结构件事式。
24、知道到蛋白质是一种结构复杂、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氧、氯等元素组成,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5、知道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水解会生成各种氨基酸。
26、知道蛋白质的性质(盐析、聚沉、显色、便性)。
27、能举出加成、取代、酯化反应的实例(不要求掌握这些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的定义,不要求进行判断)
28、初步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结构的主要特点(由简单的结构单元重复而成)和基本性质(不要求分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
29、知道高分子材料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能列举出几种常见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
30、认识加聚反应,能写出简单的加聚反应方程式。
31、了解合成分子化合物的主要类别及其在生产、生活、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广泛应用。
32、能列举一些常见的燃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并说明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1、了解海水中重要元素的存在和应用及其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潜在价值,认识综合开发利用是海水化学资源利用的必然趋势。
2、学会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对比。认识镁、溴、碘等物质的性质在提取海水有用物质中的重要应用。
3、了解酸雨防治,无磷洗涤剂的使用,认识环境保护的意义。
4、了解由塑废弃物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和防治、消除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培养绿色化学思想和环境意识。
5、认识化学反应在制造新物质方面的作用和新物质的合成对 人类生活的影响。
6、能以氯气的制取为例,理解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7、了解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和尾气吸收方法。
8、知道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体组成。
9、能列举几种常见的复合材料及其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7.初中化学知识点版 篇七
一、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并将其渗透于化学教学中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第一堂化学课时, 我就以两个有趣的化学魔术引入新课, “白水变牛奶”“白水变红酒”。演示之前, 我告诉学生这个魔术是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的, 学生期待着见证奇迹的时刻, 期待着化学变化的发生, 兴趣很浓。接着导入:同学们, 我们生活中所见到的物质是丰富多彩的, 天空中飞翔的飞机、马路上飞驰的汽车、五颜六色的塑料制品、巧夺天工的合成材料、我们身上穿的漂亮衣服、神州六号升空、嫦娥一号卫星探月等都与化学有关, 日常生活中无不闪烁着瑰丽迷人的色彩, 这一切都是化学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这能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化学世界中, 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物质, 立志要学好化学。
在《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中, 我从全民关注的奥运火炬的传递中, 引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从工厂火灾、森林灭火场面及上海居民楼火灾的视频中, 了解灭火的原理, 懂得自救的方法。在讲到《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中蛋白质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时, 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三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 “大头娃娃”, 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积极性很高, 并分析得出:加三聚氰胺的目的是增加氮元素, 给人误导为增加了蛋白质;“大头娃娃”是因为奶粉中蛋白质含量太低出现的营养不良现象。通过对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的分析, 使学生了解到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在化学教学中应选择化学学科知识与生活常识紧密联系的内容,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 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书本理论的认识, 更能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 寻找化学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来源于生活。学习了化学, 要应将其用于生活, “生活中不缺乏化学, 缺乏的是发现化学的眼睛”。很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都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 特别是有关物质及其化学变化的问题。例如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引起的, 在室内放一盆水, 不能起到防止煤气中毒的原因;室内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离现场, 是因为二氧化碳气体温度高而上升;每天吃的油条是在生面中加入食碱和明矾, 其在油锅中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二氧化碳使油条胀大;灯泡中往往会放入少量的红磷, 是为了除去灯泡内的氧气, 使灯泡更耐用;刚建好的房子墙壁上经常有水渗出, 是因为墙面上的石灰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等。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选择生活中的背景素材,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 让化学知识不再孤立、不再枯燥, 这样学生才会形成科学的生活观, 以后在生活中再遇到陌生的现象和问题时, 就会从化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解释, 进而形成科学的理解。
三、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产生自豪感, 提高学习的兴趣
化学的实用性表现在它渗透到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与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等紧密联系。在化学学习中要选择生活中熟悉的素材, 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用知识,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这样学习才会更有动力。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 时常听到一些人受骗上当的事件, 我们如何去识别一些利用化学实验现象、化学知识的骗术呢?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待这些不良行为, 去揭示他们的骗术呢?比如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对真美金和假黄金的性质的判定设计实验, 并由实验探究得知:骗子手里的金元宝、金佛像等“黄金”大多是铜的合金, 如铜锌合金。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得知, 假黄金中的锌可以与盐酸反应, 而金不与酸反应;也可以利用铜加热生成氧化铜, 通过灼烧的方法, 看是否变色。化学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步把生活知识渗透到化学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去, 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的同时, 能深深地体会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进而能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8.初中化学知识点版 篇八
一、不必为了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面面俱到
初中化学新旧知识体系本身就不具备完整性,基础理论中除了部分基本概念外均未涉足,教与学本身又缺乏认知上的完整性。所以,在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不必从化学学科上一味追求知识面面俱到的完整性,或造成教学内容主次不分、详略不当,甚至把选学内容当作必修,或补充某些课外内容。
由于“一纲多本”体制的实施,作为教师使用哪种教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吃透新大纲,严格按新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将课时集中到“是什么”“怎么做”以及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为什么”这些方面。
二、不能为了追求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而盲目拔高教学要求
新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内容提出了4种不同层次的要求,这些层次及其比重(用知识要点数表示)分别为:常识性介绍17个、了解36个、理解8个、掌握13个。对不同内容所规定的不同层次的要求,是对师生教与学中在知识的难度和深度上的限定,也是为了从根本上避免盲目拔高。当然,对学有余力的优生,从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出发,提高一点要求是允许的,但必须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实际。
三、不得以新增知识内容为借口任意加大课时量
鉴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劳动等实际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新增加了18个知识要点,它们分别为:选学6个、常识性介绍6个、了解5个、掌握1个。不难看出,新增加部分并没有给教学增加很多困难,实际增多的课时量也很少。当然,必要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仍需占用一定的课外时间,这当然是允许的。
四、不允许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而离纲离本,大搞题海战术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着眼点是素质教育。为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初步基础,虽然也是义务教育的一个方面,但不应变成单纯的升学教育,若离开大纲和课本的要求大搞题海战术,落入“应试教育”的误区,是违反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的。明确了这些要求,参与教与学的师生完全有理由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与练习,以此来改革初中化学教学,达到提高民族素质教育的目的。
【初中化学知识点版】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基本知识06-11
初中化学知识框架整理10-26
初中化学知识点填空题06-21
初中化学酸碱知识点总结10-05
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10-18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08-08
初中化学听课心得06-25
初中化学学科介绍06-28
说课初中化学08-09
初中化学重点概念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