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名言(精选8篇)
1.孟德斯鸠国家政体的思想述评 篇一
孟德斯鸠对国家政体作了划分,对各种不同政体的特点作了论述和比较,并探讨了它们形成的`原因.其中既有正确而富有启发意义的地方,也有不甚正确或错讹之处,需要我们给予细致的辨析.
作 者:黄忠晶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法政学院,江苏,无锡,214063 刊 名: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1(1) 分类号:B565.24 关键词:孟德斯鸠 民主政体 贵族政体 君主政体 专制政体
2.论黄嘉略对孟德斯鸠中国观的影响 篇二
论黄嘉略对孟德斯鸠中国观的影响
通过对孟德斯鸠中国观成因的梳理,可发现莆田人黄嘉略激发了孟德斯鸠研究中国的兴趣并影响其对中国的态度.孟氏的`许多具体观点深受黄嘉略影响.黄嘉略为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作 者:宋向红 作者单位:莆田学院,汉语言文学系,福建,莆田,351100刊 名:莆田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PUTIAN UNIVERSITY年,卷(期):200310(4)分类号:B565.24关键词:黄嘉略 孟德斯鸠 中国观
3.《孟德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篇三
11.【解析】C (A.叙述了孟德的内心思乡状况;B.前者是孟德的生活状况艰难,后者是孟德介绍猛兽情况;D.前者介绍孟德的后来境况,后者是作者的评论感想。)
12.【解析】B (宋孝孙并没有派人向上级报告)
13.⑴【翻译】(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⑵【翻译】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4.写给曹孟德的一封信 篇四
孟德君:
悠悠千载,别来无恙否?千载之后,你的枭雄气概仍让晚辈钦佩万分。你横槊高歌,你长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时,眉宇中流露出的求才若渴的神情,仍让我想后心有余香。可是――孟德,我仍觉得你性格中有一极大弱点,这虽没阻止你最终成功,却至少使你的时间推后了。
你对“人言”的.态度错了!
“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博望坡”,三把大火烧了刘氏基业,可是赤壁一战让你狼狈不堪。那把火烧在你的心头啊!你叹息。可你又可曾细想,失败之源是过分相信“人言”啊――“北兵不善水战,宜用铁链子,船只则行之平稳,丞相之成功之日亦不远矣”――那个与卧龙齐名的人口舌生花,你敬若神明,可最终……
的确,“常问路的人不会迷路”。但相信一切是一个人致命的错误。是的,赤壁一战让你清醒了一点,可你又犯了另一种错误,那就是――怀疑一切。杨修乃千古名士,对你又忠心耿耿,偶尔有点恃才放旷,可人无完人啊!你最终以“扰乱军心”之名杀之,使贤良之士心寒。你为什么杀他?是他对着被你“梦中”杀死的近侍痛哭“丞相非在梦中,君在梦中耳”时种下你祸根吗?他说的没错!你怀疑任何人又表现在杨修细陈“鸡肋”之含义时,你就应该放弃这“食之无味”的一战,可你又过分刚愎自用,固执进军,最终几乎丢了性命。赛纳克说:“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你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啊!
但丁有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话虽自信,但却忽略了一件事:人该常听别人的意见。人啊,“应当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考虑责你的人是否有理。”
所以,孟德君,小女子有一言进上:别人的意见,当听则听,自己的自信,当信才信,别被人言遮望眼,亦防自信扫慧云。
无知晚辈,出言放肆,尚请见谅。无知言论,请君斟酌,认为有理,可信则信!认为无理亦可弃于案头,哂笑即可。
顺祝身安!
5.生物孟德尔定律的知识点 篇五
1.交配类:
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植物体中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来测F1的基因型
2.性状类: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5)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基因类
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个体类
1)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
4)纯合子: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例如:AA aa
6.孟德斯鸠名言 篇六
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知识1
1.交配类:
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植物体中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来测F1的基因型
2.性状类: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5)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基因类
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个体类
1)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3)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
4)纯合子: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例如:AA aa
5)杂合子: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例如:Aa
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知识2
自由交配与自交的区别
自由交配是各个体间均有交配的机会,又称随机交配;而自交仅限于相同基因型相互交配。
纯合子(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
1.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例如:Aa×Aa→AA、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
AA×AA→AA(显性性状)
2.测交法:如果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出现,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
例如:Aa×aa→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AA×aa→Aa(显性性状)
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但是对于自花传粉的植物自交法较简便。例如:豌豆、小麦、水稻。
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分析
分离定律
1.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适用范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3.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如下(设等位基因为A、a)
判显隐→搭架子→定基因→求概率
(1)判显隐(判断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
①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杂合体显现的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③在未知显/隐性关系的情况下,任何亲子代表现型相同的杂交都无法判断显/隐性。
用以下方法判断出的都为隐性性状
①“无中生有”即双亲都没有而子代表现出的性状;
②“有中生无”即双亲具有相对性状,而全部子代都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③一代个体中约占1/4的性状。
注意:②、③使用时一定要有足够多的子代个体为前提下使用。
(2)搭架子(写出相应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①显性表现型则基因型为A(不确定先空着,是谓“搭架子”)
②隐性表现型则基因型为aa(已确定)
③显性纯合子则基因型为AA(已确定)
(3)定基因(判断个体的基因型)
①隐性纯合突破法
根据分离定律,亲本的一对基因一定分别传给不同的子代;子代的一对基因也一定分别来自两位双亲。所以若子代只要有隐性表现,则亲本一定至少含有一个a。
②表现比法
A、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b.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4)求概率
①概率计算中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②计算方法:用分离比直接计算;用配子的概率计算;棋盘法。
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知识3
自由组合定律
1.实质: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F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产生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①双显性性状(Y R)的个体占9/16,单显性性状的个体(Y rr,)yyR)各占3/16,双隐性性状(yyrr)的个体占1/16。
②纯合子(1/16YYRR+1/16YYrr+1/16yyRR+1/16yyrr)共占4/16,杂合子占
1—4/16=12/16,其中双杂合子个体(YyRr)占4/16,单杂合子个体(YyRR、YYRr、Yyrr、yyRr)各占2/16,共占8/16
③F2中亲本类型(Y R + yyrr)占10/16,重组类型(Y rr+ yyR)占6/16。
注意: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基因型相同,但计算F2中重组类型所占后代比列的时候,有两种情况:若父本或母本均是“双显”或“双隐”的纯合子,所得F2的表现型中重组类型(3/16Yrr+ 3/16yyR)占6/16;若父本和母本为“一显一隐”和“一隐一现”的纯合子,则F2中重组类型所占后代比列为(9/16Y R +1/16yyrr)占10/16。
3.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将自有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即利用分解组合法解自由组合定律的题,既可以化繁为简,又不易出错,它主要可用于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已知亲代的基因型,求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及其比例
例1 设家兔的短毛(A)对长毛(a)、毛直(B)对毛弯(b)、黑色(C)对白色(c)均为显性,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两兔杂交,后代表现型为种,类型分别是,比例为;后代基因型为 种,类型分别是,比例为;
解析 此题用分解组合法来解的步骤:
第一步:分解并分析每对等位基因(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
Aa×aa→有2种表现型(短,长),比例为1:1;2种基因型(Aa,aa),比例为1:1
Bb×Bb→有2种表现型(直,弯),比例为3:1;3种基因型(BB,Bb,bb),比例为1:2:1
Cc×CC→有1种表现型(黑);2种基因型(CC,Cc),比例为1:1
第二步:组合AaBbCc和aaBbCC两兔杂交后代中:
表现型种类为:2×2×1=4(种),类型是:短直黑:短弯黑:长直黑:长弯黑,比例为:(1:1)(3:1)=3:1:3:1
基因型种类为:2×3×2=12(种),类型是:(Aa+aa)(BB+Bb+bb)(CC+Cc)展开后即得,比例为:(1:1)(1:2:1)(1:1),按乘法分配率展开。
已知亲代的基因型,求亲代产生的配子种类或概率
例2 基因型为 AaBbCC的个体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产生类型的配子,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产生基因组成为AbC的配子的几率为______。
解析 设此题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且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1)分解:Aa→1/2A,1/2a;Bb→1/2B,1/2b;CC→1C
2)组合: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有:2×2×1=4种;
配子类型有:(A+a)×(B+b)×C=ABC+AbC+aBC+abC;
产生基因组成为AbC的配子的概率为:1/2A×1/2b×1C=1/4AbC
已知亲代的基因型,求某特定个体出现的概率
例3设家兔的短毛(A)对长毛(a)、毛直(B)对毛弯(b)、黑色(C)对白色(c)均为显性,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两兔杂交,后代中表现型为短直白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解析 1)分解:Aa×Aa→3/4A(短),1/2Aa;Bb×Bb→3/4B(直),1/2Bb;
Cc×Cc→1/4c(白),1/4CC;
2)组合:后代中表现型为短直白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4×3/4×1/4=9/64
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2×1/4=1/16
已知亲代的表现型和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推测亲代的基因型
例4番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一株红果二室番茄与一株红果多室番茄杂交后,F1有3/8红果二室,3/8红果多室,1/8黄果二室,1/8黄果多室。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解析 根据题中所给的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关系,可知此题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1)分解:
F1中红果:黄果=(3/8+3/8):(1/8+1/8)=3:1→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Yy×Yy
二室:多室=(3/8+1/8):(3/8+1/8)=1:1→亲本的基因型为Mm×mm
2)组合:
根据亲本的表现型把以上结论组合起来,即得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YyMm×Yy mm
已知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推测亲代的基因型
在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学题中,若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可以看作为(3:1)(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中每对相对性状为杂合子自交;若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3:3:1:1,可以看作为(3:1)(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中一对相对性状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另一对相对性状为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例5 已知鸡冠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决定,有四种类型:胡桃冠(D R)、豌豆冠(D rr)、玫瑰冠(ddR)和单冠(ddrr)。两亲本杂交,子代鸡冠有四种形状,比例为3:3:1:1,且玫瑰冠鸡占3/8,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解析 1)分解:由子代鸡冠有四种形状,比例为3:3:1:1,可推知单冠(ddrr)占1/8,由玫瑰冠鸡(ddR)占3/8,可推知子代中D:dd=(3+1):(3+1)=1:1→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则子代中另一对基因R :rr=3:1→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
2)组合:根据子代鸡冠形状的比例及分解结果可组合得出亲本基因型为:DdRr×dd Rr。
7.孟德斯鸠名言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
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
过程。
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
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
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塑料筒
个
两色小球各
120
个。
四、教学设计思路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这节课中的经典实验及验证过程无法在课堂上重现。在教学中我采用“假说—演绎法”开展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教学在对生物性状遗传的探索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同时也体验了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研究者、探索者;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并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方法教育。教学思路如下:
(1)由问题诱导学生探究心理
(2)模拟实验,突破思维难点
(3)分析测交实验,感悟假说—演绎法
(4)归纳、总结分离规律
(5)由问题诱导学生探究心理
(6)习题演练,务实基础
五、课时安排
课时
六、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谈话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将科学方法教育贯穿全过程。
七、教学实施的程序
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第一课时)引入
新课
第1
节
孟德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孟德尔的生平
二、孟德尔的豆杂交实验
1、选材原因
2、异花传粉
去雄→套袋→传粉→套袋
3、相对性状三、一对相对状的杂交实验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四、对分离现的解释
1、孟德尔假设要点
2、对分离现象解释
3、性状分离比
五、对分离现解释的验证
六、分离定律
小结
练习
出示课件,利用课本上的事例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遗传现象符合“融合遗传”的观?哪些遗传现象与“融合遗传”相矛盾
讲述:列举典型的实例,如不同颜色的牡
丹花、桃花,黑毛羊与白毛羊等,说明生物的遗传不遵循“融合遗传”的客观事实。
第1
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板书)
讲述:人们对遗传问题的研究,最初是从
对生物性状的研究开始的。其中,基因的分离
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由孟德尔通过杂
交试验发现的。
设疑:在140
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
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
一、孟德尔的生平
请小组同学对课前收集的有关孟德尔的生平事迹做简要的介绍。
孟德尔,奥地利遗传学家,遗传学的奠基人。从小喜爱自然科学,因家贫而到修道院做修道士。1851~1853
年去维也纳大学学习物理学、化学、数学、动物学和植物学,在此期间受到著名物理学家
J.C.多普勒的数学和统计学的熏陶、植物学家
F.J.A.N.翁格尔的物种可变和植物通过杂交可能产生新种观点的影响,这一切对他以后创造性的科学研究起了很大作用。
从
1856~1863
年,他进行了
年的豌豆
杂交实验,并于
1865
年在布吕恩自然科学研究协会上报告了他的研究结果。1866
年又在该会会刊上发表了题为《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他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现称基因,及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重要概念,并阐明其遗传规律,后人称之为孟德尔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在实验中对于解决什么问题(亦即遗传规律)、选择什么材料和怎样分析结果,都有十分清晰的构思。他冲出了已往生物学界一直因循的活力论和目的论窠臼、敢于借鉴物理学中的粒子运动,即粒子的随机结合和分离作为实验设计分析的基点。在实验方法上一反
前人笼统描述亲子间总合性状相似和不同的做法,把诸如茎杆高度、子叶颜色等作为各自
独立的性状,并设想个体的总合性状乃是由多
种独立性状随机组合和分离的产物。他的另一
超人之处是在数据处理上没有忽视未表达所
研究的独立性状的个体的数目。他所建立的测
交法最能说明他对隐性个体遗传内涵的重视。
但是这些发现当时并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直
到
1900
年,孟德尔定律才由
位植物学家通
过各自的工作分别予以证实,成为近代遗传学的基础。从此孟德尔也被公认为科学遗传学的奠基人。
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板书)
请学生自学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
验。
1、选材原因
提问:孟德尔的杂交试验主要是用什么材料
取得成功?
出示豌豆花示意图。请资料查阅小组学生
描述豌豆花的特点,解释豌豆在自然界中是纯
种的原因。
豌豆花的结构很适合自花传粉,这是因为
花在未受粉之前,雄蕊和雌蕊都紧紧地被花瓣
包裹着,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在开花前就
完成了受粉,是闭花受粉。这样避免了外来花
粉粒的干扰,在自然状态下保持纯种。此外,豌豆的相对性状多,便于观察。
自然状态下的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要进行杂交试验,需人工进行异花传粉。
2、异花传粉(板书)
什么是异花传粉?
如何进行异花传粉?
简要介绍传粉过程。
去雄(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套
袋(给去雄的花朵套上纸袋,等待另一株成熟的花粉)→授粉(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授到去雄花的柱头上)。
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什么?
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什么?
3、相对性状
出示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挂图。
简要介绍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
问:什么是相对性状?
举例让学生判断。
问:人的直发和狗的卷毛是不是相对性状?为什么?
问:人的双眼皮和有耳垂是不是相对性状?为什么?
问:人的双眼皮和双眼皮是不是相对性孟德尔发现豌豆的这些性状都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且这些性状易于区分,试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这是孟德尔试验成功的一个原因。
我们知道了不同品种的豌豆之间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如何进行杂交试验,才能便于研究和分析呢?孟德尔为了便于分析试验结果,他首先只是对每一对性状分别进行研究。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板书)
出示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挂图边讲解边板书。注意指明符号含义,顺理引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概念。
孟德尔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用
P
表示)进行杂交。无论用高
茎豌豆作母本正交,还是作父本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
F1
表示)总是高
茎的。
正交与反交是一组相对概念。若甲为母
本,乙为父本间的交配方式称为正交。以甲为
父本,乙为母本的交配方式就称为反交。
问: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矮茎性状哪
去了?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
植株中除了有高茎的,还有矮茎的。
自交(用⊕表示)(是指基因型相同的生物
个体之间相互交配的方式,对植物来说是指同花授粉和同株异花授粉。
从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
么?
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矮茎。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
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
分离。
孟德尔对试验结果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现
象的观察上,而是采用了前人从未用的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他发现,在所得到的1064
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
787
株是高茎,277
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
3:1。
请同学们注意这个比例。
难道仅高茎和矮茎这对性状存在子二代呈现
3:1?孟德尔又做了豌豆的其它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如书中“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表所示。
问:该杂交试验结果说明什么?
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
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
3:1?这就是科学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发现问题。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孟德尔的研究进入了第二个环节——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四、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板书)
1、孟德尔假设的要点(板书)
问:孟德尔假设的要点是什么?
课件出示假设。
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
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决定的。在生物的细胞中,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的。
b、决定显性性状的因子是显性遗传因子
(用大写字母表示D),如高茎;决定隐性性状的因子是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d),如矮茎。
显性纯合子
DD
隐性纯合子
dd
显性杂合子
Dd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且机会均等。于是遗传因子又恢复成对。成对遗传因子存在时,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起显性作用。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板书)
根据孟德尔的假设,请你解释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
通过引导学生,边板书边利用假设要点说明,特别要描述清楚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
亲本:纯高茎和纯矮茎的遗传因子组成是怎样的?
DD
或
dd
产生的配子的遗传因子是什么?
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
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子一代遗传因子的组成是怎样的?
子一代遗传因子恢复成对。由于遗传因子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F1(Dd)只表现出什么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来。
如何解释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
3:1?
问:F1(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
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几种遗传因子组合?且它们的数量比为多少?
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F2的性状表现有几种类型?高茎和矮茎的数量比为多少?
一个正确的理论,不仅要能说明已经得到的试验结果,还应该能够预测另一些试验结果。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采用了“测交”这一创新方法,解决这一难题.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板书)
在当时人们对遗传规律的研究,只能通过后代的性状表现来推测。孟德尔假设提出
Dd的豌豆在形成配子时,D
要与
d
分开。如果用DD的豌豆与杂种一代杂交,子代中会得到什么结果?
边讲解边板书
P:
Dd
╳
DD
配子:
D(1/2)
d
(1/2)
D(1)
F1:
DD(1/2)
Dd(1/2)
子代是什么性状?这样很难推测杂种一代在形成配子时
D
与
d
分开。因为显性纯合子形成D
配子,与
d
配子结合时,就使
d
控制的性状表现不出来。如何使来自杂合子
d
控制的性状表现出来呢?
选用隐性类型个体,这正是孟德尔当时高明之处。
测交就是让
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交配
方式。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
F1的遗传因子
组合。
请一位学生上黑板写出测交的遗传图解。
Dd
╳
dd
配子:
D(1/2)
d
(1/2)
d(1)
后代:
Dd(1/2)
dd(1/2)
问:如何由测交来判断
F1的基因组成?
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显示后代中两种性状分离比接近
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
F1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至此,孟德尔的假设得到了验证。于是,科学研究进入第四个环节——总结规律。
六、分离定律(板书)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简单回顾孟德尔揭示分离定律的过程,引导学生总结: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即提出“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不仅仅适用于豌豆,对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现象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规律,不但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某些遗传现象,而且能够预测杂交后代的类型和各种类型出现的概率,在实践中的应用范围很广。今天我们就在育种、医学等方面等方面例题进行练习,着力点是打好基础。
练习题(略)
交流、探讨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是否
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
识,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认识。
自学
豌豆
结合图解,分析总
结
观察、思考。
一朵花的花粉落到
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
父本(用♂表示)
母本(用♀表示)
同种生物的同一种
性状的不同表现类
型。
矮茎性状在子一代
并没有消失,只是
没有表现出来。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
离现象,且显性性
状与隐性性状的数
量比接近
3:1,具
有规律性。
思考、回答。
DD
和
dd。
D或d,通过减数分裂。
Dd
高茎性状。
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DD、Dd、dd=
1:2:1。
两种。高茎和矮茎=3:1。
思考、回答。
全部是高茎。
测交后代如果出现两种性状,即
F1
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一种性状,即
F1为纯合子。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和学习兴趣。
“孟德尔的生平事迹的介绍”具有很强的故
事性,学生容易接受,学生会对孟德尔会产
生钦佩和感动。通过这一过程能较好的对学
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
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为
学生阐明“一对相对性
状的杂交实验”做铺
垫。培养学生的概括能
力和理解能力。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实验的过程介绍并没
有采用简单讲授方式,而是用设置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每一
步的实验现象解释,以
及下一步该如何做才
能验证自己的观点。这
一部分的学习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出自己的研究方案,让
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得
以再现。
8.孟德尔生平事迹简介 篇八
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是这一门重要生物学科的奠基人。1865年发现遗传定律。
1822年7月22日,孟德尔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是园艺家。孟德尔受到父母的熏陶,从小很喜爱植物。
当时,在欧洲,学校都是教会办的。学校需要教师,当地的教会看到孟德尔勤奋好学,就派他到首都维也纳大学去念书。
大学毕业以后,孟德尔就在当地教会办的一所中学教书,教的是自然科学。他能专心备课,认真教课,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1843年,年方21岁的孟德尔进了修道院以后,曾在附近的高级中学任自然课教师,后来又到维也纳大学深造,受到相当系统和严格的科学教育和训练,为后来的科学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孟德尔经过长期思索认识到,理解那些使遗传性状代代恒定的机制更为重要。从维也纳大学回到布鲁恩不久,孟德尔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首先从许多种子商那里,弄来了34个品种的豌豆,从中挑选出22个品种用于实验。它们都具有某种可以相互区分的稳定性状,例如高茎或矮茎、圆料或皱科、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
孟德尔通过人工培植这些豌豆,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运用这样的实验方法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他酷爱自己的研究工作,经常向前来参观的客人指着豌豆十分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的儿女!”
8个寒暑的辛勤劳作,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得到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人们分别称他的发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它们揭示了生物遗传奥秘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开始进行豌豆实验时,达尔文进化论刚刚问世。他仔细研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从中吸收丰富的营养。保存至今的孟德尔遗物之中,就有好几本达尔文的著作,上面还留着孟德尔的手批,足见他对达尔文及其著作的关注。
起初,孟德尔豌豆实验并不是有意为探索遗传规律而进行的。他的初衷是希望获得优良品种,只是在试验的过程中,逐步把重点转向了探索遗传规律。除了豌豆以外,孟德尔还对其他植物作了大量的类似研究,其中包括玉米、紫罗兰和紫茉莉等,以期证明他发现的遗传规律对人多数植物都是适用的。
从生物的整体形式和行为中很难观察并发现遗传规律,而从个别性状中却容易观察,这也是科学界长期困惑的原因。孟德尔不仅考察生物的整体,更着眼于生物的个别性状,这是他与前辈生物学家的重要区别之一。孟德尔选择的实验材料也是非常科学的。因为豌豆属于具有稳定品种的自花授粉植物,容易栽种,容易逐一分离计数,这对于他发现遗传规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孟德尔清楚自己的发现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但他还是慎重地重复实验了多年,以期更加臻于完善、1865年,孟德尔在布鲁恩科学协会的会议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两次宣读。第一次,与会者礼貌而兴致勃勃地听完报告,孟德尔只简单地介绍了试验的目的、方法和过程,为时一小时的报告就使听众如坠入云雾中。
第二次,孟德尔着重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证明。可是,伟大的孟德尔思维和实验太超前了。尽管与会者绝大多数是布鲁恩自然科学协会的会员,中既有化学家、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也有生物学专业的植物学家、藻类学家。然而,听众对连篇累续的数字和繁复枯燥的沦证毫无兴趣。他们实在跟不上孟德尔的思维。孟德尔用心血浇灌的豌豆所告诉他的秘密,时人不能与之共识,一直被埋没了35年之久!
孟德尔晚年曾经充满信心地对他的好友,布鲁恩高等技术学院大地测量学教授尼耶塞尔说:“看吧,我的时代来到了。”这句话成为伟大的预言。直到孟德尔逝世16年后,豌豆实验论文正式出版后34年,他从事豌豆试验后43年,预言才变成现实。
随着20世纪雄鸡的第一声啼鸣,来自三个国家的三位学者同时独立地“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1900年,成为遗传学史乃至生物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一年。从此,遗传学进入了孟德尔时代。
今天,通过摩尔根、艾弗里、赫尔希和沃森等数代科学家的研究,已经使生物遗传机制——这个使孟德尔魂牵梦绕的问题建立在遗传物质DNA的基础之上。
随着科学家破译了遗传密码,人们对遗传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向控制遗传机制、防治遗传疾病、合成生命等更大的造福于人类的工作方向前进。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圣托马斯修道院那个献身于科学的修道士的名字相连。
上小学和中学时,因为家境贫寒,他常常衣衫褴褛,忍饥挨饿。但他仍然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勤奋努力地学习。
上大学是孟德尔妹妹特洛西亚把自己的嫁妆费拿出来,才使孟德尔交了学费。就这样,1840年,孟德尔终于进入了奥尔米茨大学神学院。
在大学里,孟德尔博览群书,学习了数学和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他的视野和知识面更宽广了,为他以后从事遗传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1岁那年,孟德尔从神学院毕业了。历经生活磨难的孟德尔,必须找一个饭碗,他进了布隆修道院,当上了一名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