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共14篇)
1.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篇一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义务教育的实行,初中教育对象由选拔择优转变为全部小学毕业生,不仅增加了初中学生数量,更主要的是扩大了学生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彻底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数学教师而言,解决好数学学困生的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和价值。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数学学困生的特征:
数学学困生除具有一般学生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表现在学习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这样就使毅力欠缺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数学,烦数学。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导致恶性循环。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2、学习品质差。学习品质一般指学习认真、踏实、勤奋、自觉的创造过程。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伏不定。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3、参与意识不强。这些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重视,不愿参与探讨过程。这种心理防碍了学生知识形成的系统性。同时,没有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结论终究不会形成牢固的知识概念。因而在使用知识时往往会出现 “ 知识断层 ” 现象。
二、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客观因素
(1)经济大潮冲击下的负面因素。社会上某些歪风邪气、不健康的书刊、录相、不良赌博风气、打工潮的撞击,这些极易形成厌学情绪。
(2)家庭教育的差异。随着教育的普及,家长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文化程度高低不一,仍有为数不少的家长,缺乏基本责任感。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使一些孩子丧失了努力学习的目标和学习钻研的兴趣,成为了老师、学生、家长眼中的“差生”。
(3)教材的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化,教学评价单一。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很少有现成的“结论”,取而代之的是提供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课堂因此而生动和富有个性,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性,为能力强,数感好的学生提供了探究的平台。但对于那些需要教师更多讲解的学困生而言,他们仍是观众。再加上单一的教学评价,使大家习惯于用考试这个标准去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学因为学习内容相对简单,这种矛盾尚不明显,进入初中以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就明显地拉开距离,学优生和学困生就因单一的评价而产生了。
2、主观因素
(1)学困生在小学基础不好,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缺少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继而放弃,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自暴自弃。
(2)知识认知结构不完整。学困生已学过的知识未能很好消化吸收,不能牢固掌握形成技能,就会造成知识脱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3)学生个体差异和认知差异。实施新课程以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多了,机械模仿的时间少了。由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的认知差异,一部分学生成了合作学习的观望者。
三、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1、建立档案,探究原因,是转化的前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追踪调查学困生基本情况和家庭状况,弄清其与家庭教育的内在联系,建立学困生个人档案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分析,了解学困生的行为、兴趣、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特征,掌握学困生能力表现、成绩状况,冷静透彻地分析造成每个学困生成绩不佳的实际原因,以此作为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提升能力的前提。
2、以知促情,以情知理,是转化的核心。
热爱和信任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道德准则。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无私的爱能苏醒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加深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感情,赢得学困生的信赖。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应该坚持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当他们学习赶不上队时,热情给予辅导;当他们犯错误时,批评教育要讲究方法和尺度;要压得下心头上“恨铁不成钢”的火气;要容得下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反复。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认为,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自古以来,真正的教育家无一不是满怀着爱心,为培养学生而付出毕生的精力。对学困生我们更要加大情感投入,主动与他们交朋友,聊学习;谈兴趣;说爱好;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并细心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发现他们犯错时,教师更多的是宽容、说理、教育。当他们有了进步时,就抓住时机表扬鼓励。同时也教育全班同学亲近他们,不歧视,使他们感受到同学们的宽容,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格外关爱。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中,通过情感与认知的多次交互,使他们的情操得到不断的升华,渐渐地他们能主动跟老师谈心,尽管还有些不成熟不正确的想法,但能勇敢说出他内心的真情实感。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数学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使他们的数学成绩也在不断上升。
实践证明,爱,对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阳光,师爱,是转化学困生的核心。学困生往往会表现出对立情绪,对老师时时戒备、处处设防。在这种逆反心理的作用下,老师所有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有言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达到心理相容,学困生那紧闭的心扉才能向老师敞开,才能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爱,更多的真情,用温暖的爱熔化他们心中的冰山,用赤诚的情点燃他们自信和进取的火种,达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奇特效应。
3、立足课堂,鼓励参与,是转化的关键。
心理学认为,学生希望获得成功的心理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体,要排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教师要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寻找一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提高教学效率的新路子。在转化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五优先”。
(1)是“座位优先”。座位优先是提高学困生听课效率的好方法。多数困难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一般应安排在教师可以直接注意和控制的位置上,给学困生心理上无形的压力,促使他们认真听课。同时,同桌要安排一些学习、品行良好的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他们。
(2)是“提问优先”。提问是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领会程度的重要方式。因所提问题难度不同,学生回答的积极性也有差异,给学困生以浅显的问题,更容易使之享受成功的喜悦,促使其产生“我还行”的想法。因此,老师提出问题后,只要发现有学困生举手,就应立即让他回答,答对了立刻表扬鼓励,答得不完整或不正确,可以让他坐下想一想,静听别人回答后再让他重答,答对了再作表扬。这样让学困生一次不成功还有第二次的机会,调动起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进心,满足学困生的成就感。
(3)是“板演优先”。给学困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学困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后,争先恐后地要求当众试一试,此时,顺水推舟,以相信他会成功的目光和赞许他有这种勇气的言语,让学困生施展一下,从中让他知道“老师眼里有我”,促使学困生开动脑筋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同时教师要多表扬,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4)是“活动优先”。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与方式,对于学困生也不例外。课堂活动中,给他们优先表现的机会,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与潜能,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为其捕捉思想行为上的闪光点,促进他们独特、多样、充分的表现,使人人都精彩,个个都灿烂。
(5)是“批改优先”。批阅学困生的作业,是跟踪服务的重要一关,通过批改情况决定是否用开“小灶”。学困生的作业往往错误率很高,对学困生作业的批改,教师要做到:一是优先批、优先辅导;二是多面批,及时弥补学习的不足;三是随交随批,有错及时纠正;四是对学困生的作业第一次批改暂不判分,让其补有余地,培养他们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困生转化的主渠道。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何,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的学习质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4、抓住典型,有效激励,是转化的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激励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比平常高出3~4倍。”恰当的表扬和鼓励,能满足其好胜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困生学习中的典型事例。
(1)抓作业中典型。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学困生也不例外,在作业批改时,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语,恰当的批语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棒极了,还能用其它方法做吗?”、“进步真快”、“你的思路真开阔”、等评语。短短的一句话所起的效果胜过与学生谈一次话。发现作业有错时,也可以写上“你能检查出这道题错在哪里吗?”,然后再针对错因及时指导。作业有进步时,适当写上几句激励性的批语,鼓励学困生乘胜前进,这样既密切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收到转化的效果。
(2)抓课堂上典型。对学困生在课堂上出色的表现,教师同样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语,恰当的表扬鼓励,可以缩短师生的心理差距。如:“观察得真仔细”、“试一试,你能行”、“你的见解,令人佩服!”,从而有效地增强教育教学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抓学困生的闪光点。如何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对教师个人修养与教学方法的挑战。当发现学困生略有了一点学习兴趣时,绝不能松懈,要步步为营,及时鼓励。当学困生尝试成功并取得进步时,须抓住其典型事例进行大力宣传,给其他学困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励他们以榜样为目标奋起直追。教师要善于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有效的激励,可以促使学困生醒悟,点燃学困生智慧火花,成为学困生学习上的原动力。
5、家校携手,适时沟通,是转化的合力。
家庭教育往往是潜移默化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日益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有的学生家长工作繁忙,下海经商,没时间去管教孩子,对孩子的学习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单方面的任务,忽视自身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所应起的作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但现实往往不尽人意。当家长自己的期望与子女的实际相差甚远时,往往对子女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从而对子女施加各种压力,或经常埋怨指责,造成学困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或恐惧心理。因此,密切家校联系,增进家校间的沟通、理解、信任、支持尤为重要。实践证明,教师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能融合教师与家长们的关系,拉近学校与家庭间的距离。学校、家庭有机结合,步调一致,对学困生关怀、体贴、启发、诱导,促使他们的智力、情感和个性健全地发展,使之逐步跨入先进的行列。
6、逐步改善认知结构是提高数学困难学生水平的根本出路。
①、注重前补。
前补指的是课前补,即在每堂课前就本课新知所需应用的原认知结构中应提取的部分对学困生进行情况摸底分析,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练习,并且进行面批面改,帮助学生寻找原因。事实上,对学困生整个学习生活来说,每次补课既可以视为前补又都是后补,通过这种前补,可以提高学困生上新课时注意力和投入程度,由于对他们已经搭了阶梯,扫除了一部分障碍,降低了学习新知识难度。从而达到学困生能较好地掌握新知的目的。
②、注重基本能力训练。
学困生的计算能力、记忆、再现能力等都较弱。往往要进行分析,专门设计进行训练。以记忆能力为例,学困生一般记忆能力并不差,主要是对数学概念性质和对象之间的本质关系的直觉性保持能力较差,对数学问题的类型和模式记忆较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抽象概念形象化;知识系统顺口化等多种有效手段。
③、注重思想方法观念的渗透,体系的构建。
学困生显然表现在学习存在困难,但其智力是正常的,所以,要改善学困生的认知结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体系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对学困生的教学不能只限于其被动接受,而是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要经常地将类比、对比、归纳、抽象、猜想等手段有机结合,经常使用,要精心设计,放低起点,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观念,从而达到构建体系之目的。如绝对值概念,换元法都要有层次逐步递进,左右勾连,上下相通,使之成为网络而不是散点分布。
4、新知学习必须着眼于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学困生的原认知结构逐步完善之时,要注意新认知结构的构建。即防止原有学困生在学习了新知后又造成结构不完善,同时要防止新的学困生的再度产生。为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新知学习的联系点。
新知识和经验、新知和旧知、新知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在学习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ASA,AAS,SSS)来归纳总结出三角形相似的判断方法。
②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
在教学和学习中注重结论,而往往忽视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只是记住了概念、公式、定理、而不会灵活运用,无法解决千变万化的习题,因此,教学中要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③教材要适当处理。
教材是普遍性的东西,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也根据自己体会在时间分配,内容增删移动组合上进行加工。如平行四边形教学,教材顺序是有一般平行四边形到特殊的矩形、菱形、正方形,但由于这些图形学生都比较熟悉,所以可以把各种图形同时给出,对定义、判定性质进行对比教学,并观察一般和特殊转化条件,揭示从属关系,可帮助学生迅速建立整体的有序的认知结构。
④重视解题模式建立和识别。
初中数学中的解方程组的模式、分母有理化的模式、函数解析式求法模式、线段相等或平行的证法、二圆相交常添公共弦、二圆相切常添公切线等辅助线模式,应用广泛的模式,教师要注意归纳、反复刺激,只有让学生掌握模式之后,学生才能灵活变化,对学困生来说,掌握模式尤其显得重要,因为能回忆解题模式并会识别是提高学困生解题能力的关键。
事实证明,只要老师带着一颗爱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真正转变观念,锐意进行改革,认真总结经验,决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全面提高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实现。
2.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篇二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相应的方法, 特别是要关心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笔者对本校初中部全部学生进行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进行问卷调查, 并做了认真的分析, 发现有其自身的原因, 也有外部原因, 如家庭、学校、社会.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大多数与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有关, 可见, 要转化数学学困生, 有效的方法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应注重学困生的转化, 以下是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对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尊重学困生, 对学困生充满爱心和信任
尊重比爱更为重要, 只有尊重他们, 才能让他们感到师生的平等, 才能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初中知识难度增大了, 任务量也增加了,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 一时跟不上, 有点儿吃不消了, 这是个摆在教师眼前的事实, 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心态放正, 要有耐心, 和信心, 相信学生是可以造就的, 因为爱, 所以期待.
二、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使其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启发引导他们自悟, 尝试成功, 感受乐趣.
1. 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和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因此, 教学时, 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尽量利用教具、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像物理、化学一样, 通过直观性的展示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讲“正方体的截面”一课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正方体的截面的几种情况的认识, 笔者精心设计了一堂动手操作课, 让学生自带材料和工具, 自己动手来截正方体, 学生整节课积极性都很高, 能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到知识.这样一来, 班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 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2. 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 让学困生动手实践
为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掌握更具有创新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 改变观念, 变换角色, 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出现, 主动参与实践、操作、观察、对比、分析、综合、归纳、猜想、推理、验证等各种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为此, 教师要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研究性学习.师生共同讨论选取一些贴近生活的专题, 如新教材中读一读“谈谈储蓄的利息”, “实际问题中的正负数”, “巧用材料”以及探究性活动“镶嵌”, 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制定最优价格问题, 销售中的盈亏问题等等.学生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及动手实验等手段获取信息和数据.课堂上在自由搭配的基础上, 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 进行分析、讨论、建模、数据处理撰写成文, 最后请代表上台讲解、说明, 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 整个过程老师可以参加某个小组的讨论, 适时启发学生或主讲人, 最后由老师对结果有效性、正确性和积极性进行总结评价, 学生通过共同讨论, 对知识形成共享的、更高层次的理解, 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 真实表达情感, 用内心体验和感悟进行交流, 有利于鼓励学困生动手实践.
3. 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
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 更要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 他们上课时经常精力不集中, 思想开小差, 他们对教师按部就班式枯燥无味的语言讲授听不进去, 对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更不感兴趣.这时, 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 注重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开展数学第二课堂活动
对学生开展数学第二课堂活动, 开设学习兴趣小组.也是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又一重要措施.比如举行剪、折、拼、画比赛、实地测量等数学实践活动, 使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实践并作用于实践的道理, 并知实践之艰难,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5. 注重情感教育
学生的情感都很丰富, 他们需要教师多关心、多爱护, 当他们取得成绩时, 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只要学困生接受了教师, 那就会及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而且还要注重对学困生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 及时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 适时地鼓励, 促使他们积极学习.
三、培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人生.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的智力是相差很小的, 都能学好.数学学困生往往是因为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造成的.他们不会学习, 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 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 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在教学中, 可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的结构及相互联系, 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解答问题时, 注意启发引导, 让他们自己动脑, 引导他们分析问题, 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 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 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学困生.对他们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 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不少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 生活懒惰,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不认真听讲, 自习课不认真复习, 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 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 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四、认真把好考试关, 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考试测验中, 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 培养他们的信心, 让他们尝到甜头, 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 这样可使他们经过努力得到较高分, 让他们有成就感, 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的印象, 让数学学困生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他们积极争取, 努力向上, 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3.浅析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篇三
【关键词】初中 数学 数困生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特征
在長期从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相当比例的数学学困生除了一般学生具有的共性,有其特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缺乏主动性
表现在学习中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这样就使毅力欠缺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数学,烦数学。越不想学,就越怕学;越是怕学,成绩就越差,学习上就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从而在其内心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时有出现。
2.学习品质较差
学习品质一般指学习的认真、踏实、勤奋、自觉的创造过程。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数学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不稳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落较大。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得过且过,学习效果不明显。
3.探索意识不强
数学学困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能引起重视,不愿参与探讨过程。这种心理妨碍了学生形成知识系统结构,同时,没有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结论终究不会形成牢固的知识概念。因而在使用知识时往往会出现“知识断层”现象。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在教学实践中,我经过认真探索、总结,得出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要做到如下四点:
1.着眼激发内因,构建自信平台
为学困生科学地设置目标。将目标化为贴近的、小的目标或任务,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实现或完成,及时获得满足感,获得成功,从而增强自信,激发内在学习动力。让他们通过努力不断尝到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追求新的学习,在求知中实现新的突破,在突破中坚韧迎难而上的信心。另外,运用“自我暗示”法,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要求学生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能成功”,而且这种意念需要在头脑中反复地强化。事实证明,作为激发自信心的一种手段,“自我暗示”法,确有一定的作用,相信它一定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改进教学方法,狠抓课堂教育
苏霍姆基指出:教师应该学会控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富有情趣、幽默、诱导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要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把学生的各种感观都调动起来,让学困生更多地参与教学,避免由于教学方法上的单调而引起学习的乏味和疲劳,使学生在每节课内都有较好的收益。如让他们时时当当老师的小助手,迫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或者帮助复述一些基本概念,或者帮着板书一些重要定理,让他们极积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等。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帮助构建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培养学困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有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就不再孤立和零散。初中数学主要的思想方法有转化、分类、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等。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在课本是以隐藏的形式出现的,学生难以从课本中直接获取,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知识,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提供数学素材,把数学知识溶入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在课后小结、单元小结与复习时要十分注意用数学思想方法来概括和联系教材,整理出比较清晰的数学思想方法序列,形成数学思想系统。在问题的设计、知识的发生、例题教学、变式训练、知识总结都进行思想方法的渗透,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优化思维结构具有很好的效果。
4.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共育合力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学校教育,可是有的家长不抓学生的学习,导致“学困生”有机可乘,看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家长应该经常如实地向老师反映孩子的情况,帮助老师全面地了解孩子。老师通过家访,利用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纪律等情况,架起了学校与家庭的桥梁,真正做到学生在校由老师管,在家由家长管。
4.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问题 篇四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问题
作者:何永峰
来源:《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3年第10期
学困生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初中阶段学困生几乎班班都有,尤其是数学学科的学困生更是多见,笔者长期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屡屡碰到各种各样的学困生,在日常教学中费尽心思,但收效甚微,作为现代一线教师,必须面对现实,转化学困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本文将对笔者近年转化学困生的主要工作、措施和心得做简要阐述,一、当前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因素分析
5.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措施 篇五
(1)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动手实践。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结论。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2)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
我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注意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更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他们上课时经常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他们对教师按部就班式枯燥无味的语言讲授听不进耳,对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更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学生的情感都很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成就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学困生接受了教师,那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不仅在学生中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注重对学困生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及时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适时鼓励,促使他们能时刻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
2、培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数学学困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造成的。他们不会学习,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能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2)在布置作业时,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他们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就很不可取。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3)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学困生。对学困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自习课不认真复习、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好的习惯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6.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 篇六
1.研究内容
调查分析研究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学生自身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等.探索合理有效的教育机制,为“学困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针对“学困生”身心发展及个性特征,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为“学困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正确引导“学困生”,尊重“学困生”,取得“学困生”的配合,通过融洽师生关系,带动“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2.研究方法
首先对数学“学困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然后把“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进行分析;再把“学困生”按“知识基础差型”、“学习习惯差型”、“学习能力差型”等分类.根据数学“学困生”成因进行恰当的心理辅导,加强与“学困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建立科学的“学困生”评价方式;建立平等和谐的学生、家长、老师三者间的关系.
二、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通过对学困生的分析,发现矿区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又有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
首先,缺乏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抽象性、逻辑性强,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兴趣,对于抽象性较强的概念,更觉得难上加难,甚至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而放弃学习数学.其次,学法不佳.调查发现,学法不当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初中生年龄小,学习自主性差,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面对问题不会分析,勉强做题后不反思,学习方法呆板,还有的学生做题马虎应付,甚至抄袭,最后导致数学成绩下降.再次,缺乏成功体验.数学学困生意志力差,怕吃苦,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一旦失败的体验多于成功,数学学习无法获得快感,就变成了负担,长期处在失望、烦恼中,这些消极的情绪最终导致学生自我否定,丧失信心.
2.家庭原因
首先,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有的家长觉得文化水平低了不好,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如果子女学业不良,就不能面对现实.还有的家长认为没有文化也能挣大钱,不注重子女教育,对子女的学习听之任之.其次,家教缺乏正确的方法.家教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一些学困生的价值由于教育观念陈旧,缺乏适当的方法,对孩子要么百依百顺,要么体罚,这些方法最终导致学生成了学困生.
3.学校原因
学校原因主要指教师教法问题,首先,过分占用时间.有的教师为了取得好成绩,就大量占用学生的课内外时间,剥夺了学困生的休闲时间,导致学生苦不堪言.其次,加大作业量.有些教师认为熟能生巧,只要给学困生多布置作业,多辅导,就能提高成绩,其实这样更加重了学困生的负担,厌学情绪更重.再次,过多指责.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面对深奥的数学,存在学困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有些教师用有色眼镜看人,经常指责学困生,加重了学困生的心理负担,导致失去学习数学的动力.
4.社会原因
当前,社会上存在“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思想,受这些观念的影响,一些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同时社会环境中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阻碍孩子的成长,如网吧等,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三、学困生转化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适当的教育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如为学困生制定可行的学习目标,如果达到目标就会获得奖励;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先进的设备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这样既能降低学习难度,又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更新教学观念
数学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数学学困生,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3.开展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等存在差异,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及时吸引、鼓励学生.如讲解例题时,教师可以由浅入深,让学困生有一个接受过程;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分层,既有简单的练习题,又有挑战性的练习题.
4.加强学法指导
学困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不得法.因此在促进他们转化过程中要很重视“问”的指导.由于种种原因,如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和巩固,学习上存在这样和那样的漏洞,如不及时查漏补缺,就会造成知识上的断层,给学习带来困难.因此要鼓励他们问问题,教育他们丢掉爱面子的思想,对学习上的疑难或是理解上的似是而非的问题大胆提问,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5.注重家校联系
家长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必须注重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认识到自己言行对子女的影响,引导家长以身作则,与学校一起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发展.
6.养成良好习惯
数学学困生一般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指导学困生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引起学困生对习惯的重视,并自觉培养自身习惯.
7.多用赏识教育
对学困生来说,很希望得到教师及周围同学的赏识与赞扬,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8.采用个性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做法得到了教师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就会愉悦.即使学生做错了也不要讽刺、挖苦,而要帮助他们查找出现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战胜困难.教学实践证明,采用个性评价,更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能促进学困生的健康发展,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四、学困生转化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
1.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很多学困生有了明显的进步,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2.本人共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7.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篇七
一、主要表现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 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公式、定理、概念;
第二, 学生自学能力相对差, 从不主动复习, 不能找出问题的重、难点, 读书被动, 无自觉性;
第三, 做练习时, 死搬硬套公式、定理, 不能灵活运用, 甚至抄袭、马虎应付;
第四, 不重视考试, 竞争意识淡薄, 常抱着破罐破摔、无所谓的心态.
二、成因分析
(一) 学生自身的内部原因
1. 学困生对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如,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分不清哪个概念是研究两个图形间的位置、形状关系, 哪个概念是研究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 更不会画图形的对称性.
2. 学生自学能力和基础差, 不能认真主动的学习、分析教材, 总结不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知识的形成过程, 更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谈不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3.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家庭因素
这些学生的家长自身文化素养太低, 子女的学习行为无法监控;部分家庭不和、父母离异, 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部分学生父母为忙于生计, 外出打工, 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其子女疏于管教.
(三) 教师因素
一是多数教师没有再学习的机会, 教学水平跟不上时代进步.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二是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传统的教育观念, 一切服从于升学考试, 仅以考试分数论成败;三是育德意识普遍不强.对学生缺乏激励、关爱、尊重, 致使产生不良心态.
(四) 社会因素
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深受钱权主义的影响;还有部分学生沉迷于网吧游戏, 在虚幻的世界中萎靡不振.
三、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 探究多种教学形式,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 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它的抽象性, 是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 教学时, 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例如, 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 我们可以用几组不同长度的铁丝,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得出这条性质.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2. 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让教学生动、有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 更要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 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的讲课听不进, 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 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3. 注重拓展教学, 开设第二课堂
对学困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开设学习兴趣小组,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二) 实行“低、多、勤、快”教学, 夯实学生基础
1. 低起点
根据农村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 教师的教学目标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我的做法是:
(1) 以课本教材中较容易接受的知识作为教学的起点.如“正数与负数”“锐角三角形”“因式分解”等内容, 按教材中引入法为起点.
(2) 以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 在“同类项”教学中, 将原教材中的同类项概念, 分成两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所含字母”完全相同, 再研究相同的字母的指数相同, 从而降低了起点,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知识.
(3) 以学生已掌握、所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 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如, “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进行类比, “分式”可以通过“分数”、“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引入教学.
2. 多归纳
多给学生归纳、总结, 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 在“一次函数”的学习中, 由于图形较复杂, 学生不易知道图像过的象限, 可以总结出当k>0, b>0时, 理解成“大大不过四”;当k>0, b<0时理解成“大小不过二”;当k<0, b>0时, 理解成“小大不过三”;当k<0, b<0时, 理解成“小小不过一”的规律.这样数形结合学生易懂.只有不断的总结, 才能创新.
3. 勤练习
由于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 在教学中可以把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 这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事实表明, 课堂活动形式多样, 学生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三) 坚持“四环一步”流程,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事实告诉我们, 只有养成了良好习惯才能掌握学习主动权, 才能使思维活动更加持久, 更加深入.学困生往往学习习惯不好.比如,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课后东问西抄.针对这种情况, 我开设了“四环一步”的学习法讲座.所谓“四环一步”的学习法, 就是每天的新授课, 都要按照“预习——上课——整理——作业”这四个步骤组成的环节滚动一次.一个章节结束, 都要进行系统复习总结这一步骤, 使每课时的小环环环相扣, 形成整体, 不仅如此, 在每个步骤上都有许多具体做法和严格的要求, 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 也都有得力的措施.把这些做法、要求和措施集中起来, 把前四个步骤称为环节, 构成完成每一课时的学习任务的学习环, 加上最后一个步骤, 合称“四环一步”.让学生懂得怎样预习、怎样上课、怎样整理知识、怎样做作业.只有认真完成这四个环节中的每一环节, 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四) 聚焦课堂学习辅导,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根据学生学习的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作业、总结等环节, 我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
1. 预习方法
一是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 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
二是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 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 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
2. 听课方法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听懂重点、难点剖析 (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 ;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讲解.在思维方法指导时, 应使学生注意:多思、勤思, 即随听随思;深思, 即追根溯源地思考, 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善思, 即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在指导学生做笔记时应要求学生笔记服从听讲, 要掌握记录时机;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
3. 完成作业方法
应要求学生课后先阅读教材, 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 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 同时记忆公式、定理 (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 , 然后独立完成作业, 解题后再反思.
4. 复习方法
8.浅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篇八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困生 转化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丰富,而与之相反的却是农村初中的生源越来越差,数学学困生的比例在逐年增长。在重视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今天,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便成了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课题。在此,笔者试就如何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谈谈见解。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不端正,学习主观能动性差。
有些学生不是说脑子不好用,而是思想不重视,行为懒惰,不好学。上课不专心听讲,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独立完成,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学习主观能动性差。
2.基础不扎实,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基础不扎实,学习起来很吃力,遇到问题束手无策。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让学习事半功倍。一些学生基础水平不高,又没有形成一般的数学解题思维,也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这成为制约学习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3.缺乏兴趣,学习被动。
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没有兴趣就会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性,老师讲一句他就听一句,一离开课堂,书本就扔脑后了。其实即使有再好的教师,却没有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参与,学生自身认识上存在偏差,那也将无济一事。
4.依赖心理强,多死记硬背,运用不灵活。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对数学上的一些公式、定理不注重它们的推导过程,而是死记一些结果,不能灵活运用公式,主动钻研能力差。
此外,还有自卑心理、自谅心理、迷惘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改变观念,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观念。
现代教学观告诉我们,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都有培养价值,关键在于要按照他们早期所表现出来的天赋,适应其特点进行教育。有材料表明,大部分数学学困生的某些指标不仅在学生总体中具有中等水平,有的还具有较高水平,这为教师端正教学观,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实质性的依据。数学学困生的困难是暂时的,必须承认通过教育的改革,他们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面对数学学困生,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树立所有学生都能教好的意识,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要求,用自己的信念鼓舞学生获取进步,这是做好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
2.实施成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自信心。
学习数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些学生由于在学习上屡遭失败,使得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存在着失败者的心态,学习缺乏自信心。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帮助学生不断成功,提高学生自尊、自信的水平,逐步转变失败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如实施成功教育,创设成功教育情境,为数学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事实上,每个数学学困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只不过因各种原因冲淡而已。因此,教师必须引导数学学困生在教师的“成功圈套”中获得能够实现愿望的心理自我暗示效应,从而产生自信心,进而感到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达到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目的。
3.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门涉及生理学、心理学、教育管理、教学论等多方面的学问。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肩负着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任。数学学困生有多方面的需要,其中最迫切的是爱的需要、信任的需要,他们能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态中了解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因此,教师要偏爱他们,平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接近他们,与他们进行交流,和他们交朋友。哪怕是对他们的微微一笑,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能为其提供热爱数学,进而刻苦钻研数学的契机,都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①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用微笑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感染,从而更相信教师,给予教师积极的反馈。这样能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特别是能消除畏惧心理,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
②把鼓励带进课堂。学习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知识的强烈愿望,我们需要积极推行鼓励评价,激励学生进步的教育思想。课堂上对其学习行为给予及时而积极的评价,如“对”、“不要着急”、“慢慢讲”、“说得准确点”、“有进步”,等等,尽量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
4.科学选取和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实践证明:数学课上一味地讲授,容易养成学生的惰性,滋生抽象乏味的感觉。数学学困生的心情大多处在厌烦的抑制状态,常感到学习数学很无聊、枯燥无味,学习没劲头,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了事和免受家长及教师的责备,从而逐步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对学习的厌恶和抵制日盛一日。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根据这种心理,应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好的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最终达到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目的。
5.注重“数学过程”。
要重视“数学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决方法。其中,数学方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
9.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篇九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含义和心理状况,并对造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初步确定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相关对策.并对相关转化对策进行细致的分析,采用文献分析法以及问卷调查法,从教师及学生两个角度,结合有关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平时的调查和体会,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分析及转化对策.因此,可以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资料.关键词:数学;学困生;转化 1 引言
为贯彻新课标“学生的发展是数学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的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应当关注每个学生个体,承认和尊重个体间的差异,加大对学困生的转化力度,从基础、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分析学困生的生成原因,并从思想亲和、分层教学、教师教法改进和课外活动“做中学”等角度分别给出学困生转化相应的策略,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数学带来的成功喜悦,增强每位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决心,并以此改变农村初中英语质量一直较差的局面,从而最终达到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发展是数学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数学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了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为了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应当关注每个学生个体,承认和尊重个体间的差异,加大对学困生的转化力度,从智力的和非智力的因素方面想办法给学困生以更多的帮助,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数学带来的成功喜悦,增强每位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决心,并以此改变农村初中数学质量一直较差的局面,从而最终达到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学困生的基本含义
学困生是教师教学中应该这种关注的对象.教育研究中关于学困生转化的研究数不胜数,但是,对“学困生”这个关键概念界定方面,似乎没有做太大的努力.当前较有代表性的对学困生的常规概念,归纳的说,通常把其看作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基础较差,且有着不良的学习因素,如学习兴趣较弱,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能力较弱等,导致学习中出现障碍和困难,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些概念的介定应该是具有一定得合理性.“学困生”与“后进生”、“差生”等概念有所不同,其基本范围应限定在课程学习的角度.实际上,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这些学困生在其他方面,应有其自身良好的发展,也往往成为教师转化学困生的切入点.因此,为避免混同,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学困生”概念,使教师对学困生有更清醒的认识,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去得更大的进步.
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影响,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显著低劣者.我们所说的学困生仅限于学业方面,专指那些学习困难或学业失败或偶尔有些不太规矩的学生.
学困生,泛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心理水平,知识水平,情感意志等方面与同龄学生有一定距离的学生.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在我国曾被称为差生,前苏联称其为学习不良的学生,而美
国称其为学习无能者.关于这个定义至今国际上还没有十分统一的概念,西方国家把它视为生理,病理现象,我国和前苏联视其为教育问题和社会现象.
对于学习困难生的界定,大致有三条鉴别标准:第一,智商的下限定在90—95.第二,以代表性较好的样本的学科统测成绩平均分为参照相标准,低于平均分25个百分等级,为划分学习困难生的标准.第三,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是否有表现异常的行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较低,虽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刻,难于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理不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公式只能照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听课时缺乏主动思考,往往只是注意结论,遇到困难消极等待;自学时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解题时不按一定的步骤和法则,思路不清.我们称之为数学学困生. 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现有10教学班,在校学生600多人.从近几年的中考成绩看,每年数学学科学困生的比例都在25%左右,差不多进50人的班级就有15名左右的学困生.若不高度重视这些学生的转化,他们中的一部分学生在初二年级就可能流失,如何使这些学生稳定下来安心读书,如何使他们的学业取得进步,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一直是我们探讨的问题,通过对初中四个班数学成绩较差的60多名学生的观察、询问、调查,发现造成他们目前数学成绩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家庭的因素
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家长、文化水平相应不高,每天处了上班外还要种田,挣钱心理特重.因而就造成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不够,关心不到位,认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家长无关.孩子在学校出事,请家长也不去学校.久而久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不重视,上进心下降,慢慢就沦为学困生. 3.2 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城乡结合部的各初中,外部环境相应比农村要复杂,饭店、娱乐场所、网吧等对孩子吸引力极强,而初中学生自我控制力较弱,禁受不住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诱惑,注意力从学习上转移,一部分学生从贪玩、缺课,慢慢就会造成成绩下降而沦为学困生. 3.3 小学阶段的基础差
由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从小学直接升入初中,其中包含有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初中教师没有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知识衔接,致使他们的成绩没能提高,思维没能得到发展. 3.4 学生自身因素
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自己要求不严,不能够好好地去学习,对自己不懂的地方没有及时弄清楚,完成作业生搬硬套,依赖性强,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听课不够认真,课后也不及时复习巩固,成绩也自然每况愈下了. 3.5 教师的因素
一些教师上课时统一要求,超过了部分学生的承受能力,使一些中等学生沦为学困生,将精力集中在“尖子生”身上,对学困生的转化缺乏措施,不闻不问,致使学困生不能提高.
4对初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困生的现状,我校数学组初中全体教师对初中各班成绩后12名(4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得知学困生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问题1:缺乏上进心,学习目的不明确.
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头脑灵活,只是因为一项或几项非智力因素(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等)影响而引起学习困难,他们对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好高务远,眼高手低,不求甚解,这部分学生多数心理不健康,意志
薄弱,心理脆弱,耐错能力差,过度的学习焦虑,作业依靠抄袭,以应付老师检查,从没想高提到自己.从调查中,对学习不感性趣,不想学习的计79人,占总数的60%.
问题2: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严重.
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屏气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他们对教师缺乏信心,或对老师怀有一种敬而远之,爱有怕之的心理.他们一般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小心翼翼,怕被别人瞧不起.由于他们心态脆弱、敏感、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甚至易与老师对抗,对自己学好数学缺少信心,从调查中看,认为自己基础差,成绩不上升的有106人,约占总数的80%.因此,可以说,这是他们的普遍的心态.
问题3:认知水平低,理解思维能力差.
部分学困生反映较慢,口头表达能力差,对问题的理解往往长时间琢磨不透,计算能力差,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有限.造成这一现象有两方面的因素,一部分是因智力方面存在障碍的,但为数不多,只有7人,占总数的5%.另一部分是因训练少,脑力劳动缺乏锻炼,占总数的37%.
问题4:缺乏系统性,知识结构不合理.
从教学过程中知道,学困生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能形成完整系统,时断时续,一般知识点甚至少一片空白,缺漏多.也有的同学对一些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表象上,没有实质性的深入,这一方面几乎所有学困生都存在,约占学困生的95% .
问题5:学习不得法,学习效率低.
部分学困生课前不预习,课堂上忽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只注意公式、定理及结论,解题时生搬硬套,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一知半解,课后也不去问老师.学习的效率太低,抓不住重点,学习成绩总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调查中认为自己学法不好的约占47%. 5 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5.1 让学困生抬起头来
学困生往往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自卑感强,自尊心不强,常常轻视自己,过低评价自己,低头做人.如何让他们抬起头来?我认为:首先要优化学生的心态,从树学生的自信心.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看得起他们.通过事实,使学生找回自信,教育学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九十九分的汗水.”大数学家华罗庚小学时学习不很用功,贪玩,成绩一般,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后来经过他自己的刻苦努力,顽强拼搏,撞开了 数学王国的大门,去得了辉煌的成果.当他们学习受挫折,考试成绩不佳时,切记进行不当的批
评和指责,忧伤自尊心的话绝不讲,多用关心的姿态和蔼的语气,帮助他们总结失败的原因,消除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一旦发现他们有微小的进步要及时把握时机当场表扬.并且鼓励这些学生到黑板上演算,并通过这种方式,使他们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5.2 让学困生动起来
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典型表现是兴趣索然,沉默寡言,不举手回答问题,我们应努力改变他们这种被忽视、被冷落的状况 .如在有预习的情况下,有意识地提问学困生一些相对容易的问题.在教学中,可创造这种环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让他们跳起来能摘到桃子.从而获得学习成果的情绪体现.如在批改作业时附加一些被鼓励性评语,并尽量采用面批面改的方式,如发现学生的作业有好的解法,巧的算理,应在相应的题旁注上“解法精彩”、“思路新颖”之类词句.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表现欲.可适当设计一些难度较小的单元测验,分A、B、C三个层次要求,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滋味,从中感到战胜困难的意义和乐趣.学困生也一样,同样存在闪光点,教育者应创造条件和环境,使其再现.其次在教学进度允许的情况下,重点难点内容尽量讲的慢些或浅些,使学生能回答老师提问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在班集体中感到成功的快乐,有优秀生介绍学习方法,要求学困生找出自己的学习方法的缺陷,提出改正的措施,已成功促兴趣,以兴趣促成功,使他们进入一个认真——成功——更认真的良性循环中.
5.3 让学困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
“亲其师信其道”,这是激发学困生兴趣的的情感因素,因此首先要建立师生感情.从心理学上得知,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与老师的感情密切相关,学生认为你对他好,他就会认真听课,这一点学困生尤为敏感.因此我们要摆正师生关系,自己置于学困生中,跟他们谈生活谈学习谈家庭,使他们意识到老师是我的朋友、兄长,你的课他爱听,你的劝告他记住.以老师无私的爱来爱护关心学生.爱是每一个人所需要的,而且学困生更需要.因为这些人在生活中常受到他人歧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对此我们只能倾注慈母般的爱,才能使他们那棵枯萎的受伤的心复苏.
5.4 让知识在学困生的生活中运用起来
很多学困生都认为知识无用,学好学坏无所谓,为此,我们可以带他们走出教室,深入社会,体验知识的作用和力量.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内容之后,我带他们到野外测量建筑物的高度,河面的宽度,丈量土地,绘制平面图等.同时利用书本上的利润、利润率等名词的讲解,深入市场调查,解答市场经济问题,如:销售利润问题,存贷款利息问题,物价涨价问题,让利销售问题,商品定价问题,盈利亏本问题,缴纳税款问题,最优方案问题等.将实际数字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求解,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这样的数学活动,不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他们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合作,学会发现,学会竞争,真正意识到学好数学是将来走向社会及生活和工作的必备素养,是将来解决问题的必备方法和策略. 5.5 实施跟踪教学,让学困生的学习成绩逐步好起来.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困生的整体水平,我们还设计了学困生考试(考查)情况跟踪表.针对学困生每次考试中出现的错误,知识点的遗漏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及时补缺楼、修正,促其形成知识体系,经过不断的努力,他们学习数学的氛围进一步浓厚,渐渐的变苦学为乐学,成绩都有了可喜的进步. 结束语
我们认为对学困生的数学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难的工程.教师不可操之过急,我对他们的目标是:不要求全部转化为优等生,但要求他们的数学素质能有所提高.在这一要求下,屡次测验我班数学及格率都能达70%以上.学习风气浓,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也改
10.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篇十
潮州市饶平县海山第三初级中学 陈翀
摘 要:农村中学的生源普遍较差,数学学困生产生不可避免,如何有效地控制“学困生”的数量,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紧迫课题。本文就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现状等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因材施教
义务教育的实行,初中教育对象由选拔择优转化变为全部小学毕业生,不仅增加了初中学生数量,更主要的是扩大了学生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彻底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数学教师而言,解决好数学学困生的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底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造成这些学困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下面本人根据教学实践经历,就我校学困生的转化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我校学困生主要表现
1、学习不主动。只有少数学生主动学习。部分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学生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学习不努力导致学习成绩差。
2、自制力差。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讲,表现为:上课听不懂而发生注意力的转移,上课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或睡觉的等等。
3、不能正确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不能正确处理同学纠纷。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解决同学间矛盾的最好方法是自己解决。
4、辨别能力差,受消极因素干扰大。许多学生认为对自己学习影响最大的不是家长或老师,而是同学或朋友,这类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因而课堂上思维不能很好集中到学习上。
5、行为类似小学生,思维紊乱,智力水平低,课堂上反映迟缓或听不懂。
二、我校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小学数学基础差,随着初中数学知识的加深,更加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对数学没有情感,自暴自弃,并由此产生高度焦虑或其他消极情绪,逃避数学课的学习。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解题时不善于总结、归纳、推广和延伸。大部分学生只会对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定理等机械的记忆,缺乏应变能力。2
对于所学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知识松散凌乱,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十分吃力,不能适应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3、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发现,很多数学学困生尚未从机械识记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的学习。对于所学的知识,不善于思考,总结归纳,只一味的搞题海战,结果方法未掌握,能力未提高,最终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逐步形成了数学学困生学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
4、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应试教育”的困扰,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数学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特别是八年级,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并且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有的教师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脆弱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一路下滑。
5、在农村,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初中生的家长文化素质不高,无法对子女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回到家里只看有无作业,很少和孩子交流学习情况,很少主动来校了解,和沟通,造成学校家庭的严重漏洞。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许多家长在外打工,留守学生数量增多,缺少父母管理,沟通;由于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造成孩子心理的障碍,生活上讲吃比穿,惰性心理极强等。3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孩子读书无动力、无压力、对学习成绩的好坏不甚关注,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
三、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1、教师要乐于投入全身心的爱。
每一位“学困生”都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真诚的爱,尤其学困生中的留守儿童,教师对“学困生”的爱,可以使他们的自尊和情感得到满足,爱心得到点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困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告诉他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方法外,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会做人的道理,做“真人”,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热情。师生关系融洽就会促使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由喜欢数学教师,到喜欢数学学习,因此爱的投入是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内在动力。同时,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充分挖掘家长和社会教育的潜力,帮助孩子补习数学知识上的漏洞,共同帮助学生最终提高学习成绩。
2、教师要善于排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
有的学困生在性格上内向、自卑,认为自己反正是“学困生”,破罐子破摔,常常是消极、自卑地看待学习、看待问题,要使他们重新抬起头来,教师的任务就是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从生理的角度看,当一个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时往往会不同程度地产生负面心理影响,而负面心理影响会使学生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生理状态:一方面使自己处于孤独、空虚、怨恨、失望的状态;另 4
一方面又非常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学困生”由于屡遭挫折,容易产生失败的心理,自卑感重、自尊心强,但又较脆弱,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隐私权,不宜公开把好差成绩放在一起对比,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沟通,多给一些机会让他们去表现,去尝试,让他们去尝试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给不满意自己第一次成绩的学生再次考试的机会,孩子通过两次,甚至三次的努力终于弄懂了,也就达到了考试的预期目的。另外,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妨将检测手段多样化,可以将知识划块,分阶段检测,重视平时训练。在教学中,我们利用《数学周记》不断为“学困生”打气,同时采用“优、低、小、多、快”的方式,帮助学困生摆脱心理阴影,建立信心,步入正常的学习轨道,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教师要善于激励发现闪光点。
信心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没有足够的信心的人,什么事都难办成。数学“学困生”主要是在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与教学目标和要求相差较大的学生。数学成绩差并不见得其他方面也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学困生”也不例外,比如,我以前的一位学生,虽然数学成绩比较差,但却是学校的“长跑冠军”。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心理因素并非全是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方面。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到“学困生”中去,善于捕捉信息,发现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心 5
理弊病,树立起自信心;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一些鼓励,让他们体会到你行,他行,我也行,增强他们进步的动力促进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艺术地对考试结果的评价,教师要从一刀切的僵化局面中走出来,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以激励方式为主,鼓励学生的成绩和进步,以关怀的态度指出缺点和不足,并且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4、教师要注重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1)预习习惯。提高“学困生”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以保证预习的落实。“学困生”往往没有认真看书的习惯,甚至不会看书。因此,教师必须指导他们学会预习方法:熟读内容,理解意思,看懂例题,列出疑点,再做练习。经历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
(2)听说习惯。教师必须教育“学困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述说自己的想法,做到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在课堂中,教师应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注在这些孩子身上,听听他们的想法。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肯定的话语会使他们在犹豫中受到鼓舞,自信得到增强。教师应把创设相互尊重、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落实到教学的每一环节,让“学困生”也真正地放松心情,学有所获。
(3)作业习惯。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通过作业的信息反馈,了解“学困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一般说来,“学困生”往往对新知 6
识理解不透彻,马虎粗心,作业格式不规范,甚至抄袭。因此,教师应对他们提出作业“三步曲”:第一,温习;第二,订正;第三,建立错题集。抓住知识理解的关键,适时点拨,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掌握“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并避免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4)复习习惯。复习可以巩固记忆,使知识保持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师应教会“学困生”掌握复习的方法。针对他们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列出提纲,在提纲中对复习时间、复习内容作出细致的安排,让他们带着问题,按提纲有针对性地复习基础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
5、加强个别辅导。
“学困生”知识缺陷多,而数学是逻辑性、连贯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要使“学困生”在认知上不矛盾,就得使他们前后的知识有机的衔接起来。个别辅导是有效的方法,教师必须帮助他们分析错误,进行个别辅导,让其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个别辅导后,学生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部分学困生,在老师的不懈努力下,正一点点体味到成功的乐趣,并逐步改变不良学习心理和行为,重新树立信心,成绩或者表现有所起色,部分单科学困生有很大的提高,有的更是考取了理想的学校。可以说是帮助他们顺利走过了人生的拐点,人生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事实证明,只要老师带着一颗爱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真 7
正转变观念,锐意进行改革,认真总结经验,决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全面提高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斌: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转化[J],新课程学习(上),2011.4 2.郭细兰:转化数学后进生的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5
11.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 初中 数学教学 学困生 转化
一、学习困难生的内涵
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导致数学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或同年级的水平,无法继续下一个阶段数学学习的学生。
二、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学困生的再认识
初中数学新课程在理念下的改变可能增加学困生。新课程在学习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动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复杂和较为普遍的问题,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主要原因由其自身思维类型决定:初中学生言语思维能力较强,但没有探究心理,数学思维狭窄,机械模仿已形成习惯,缺乏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碰壁时,便束手无策。初中数学学困生在成绩低下的同时,往往伴随有其他多方面的问题。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设问质疑情境的创设。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了。
(二)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增强学生间的互助与交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要求参与者互相支持、配合,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学生在小组中友好地进行合作交流,将原来要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的不足在小组交流中就消灭了,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保持了自己完善的人格和尊严。
例如,笔者在课前曾布置这样的尝试题,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于A、B两点,顶点为C,求△ABC的面积。上课时,对于学生出现了几种错误,笔者并没有一上来就分析各种错误原因,而是引助学生展开讨论,具体实录如下:
师:对于此题,同学们的结果大致有这几种,6、3、2、1,我们先听一下结果为6的同学是怎么做的?
生1:先求出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令,解得=1,=3,所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3,0),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0,3),画出草图(师帮其画出草图),如图,AB=4,则△ABC的高为3,所以△ABC的面积为3×4/2=6。
师:好,我们再听听结果为3的同学的意见。
生2:我认为生1的做法不对,AB的距离应该是3-1=2,而不是3+1=4,所以△ABC的面积为3×2/2=3。
师:好,我们再听听结果为2的同学的意见。
生3:老师,我发现我的错误了,正确的结果应该为1。首先AB的距离应该是2,其次,的顶点坐标为(2,-1),(0,3)为与y轴的交点坐标,所以△ABC的面积为2×1/2=1。
师:到现在,我想每一位同学应该知道正确的答案应该是1。从此题中我们应注意两点,1、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0),那么A、B两点的距离为。2、对于(a≠0),(0,c)为其与y轴的交点坐标,若要求其顶点坐标,应配成顶点式,顶点坐标为(h,k)。
(三)利用变式,体验思维的探究过程。
利用变式,可以把一个看似孤立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向外扩散,并形成一个有规律可循的系列,帮助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去寻找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方法,有意识去展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体验参与式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时,要求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制作的无底长方体盒子的模型,增强学生间的共融性和合作意识。接下来提问:
变式1:如何制成这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在硬纸板的四个角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
变式2:若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得到的长方体盒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该长方体的底面积是多少?[长为80-2a,宽为60-2a,底面积为(80-2a)(60-2a)]
变式3:若做成的无盖纸盒的底面积为1500cm2,则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应是多少?
通过变式提问,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通过思考利用列方程的思想得以解决。
设小正方形的边长x cm,那么盒子底面积的长及宽分别为(80-2x)cm及(60-2x)cm,根据题意,得(50-2x)(60-2x)=1500,整理得:x2-70x+825=0。接下来和学生一起来复习方程的“元”和“次”的概念,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感悟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四)分享矫正。
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探究结果介绍给全体同学,由集体讨论、辩论,使不准确的地方得到完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给予矫正,肯定长处,指出不足,注意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圍,体现出课堂的民主精神。
五、结论
针对在班级教学初中生学习能力差异的认识,笔者提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这些策略有利于数学学困生克服学习困难,同时又使其他类型学生也得到较好发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大面积地提高。改善了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状况,也就改善了所有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对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参考文献:
[1]黎永勤.当前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能力现状及应对设想[N].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2]董世钰.如何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J].教育革新,2009,05.
12.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篇十二
一、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类型
1.概念不清型
表现为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 不能说明概念体系, 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 哪个概念又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
2.意志薄弱型
表现为学生读书被动, 无自觉性;不能理解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掌握了哪些, 没掌握哪些;无法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更提不出有深度的问题;阅读速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等。
3.情绪逆反型
表现为不愿学习;遇难不究, 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无法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 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不重视考试, 缺乏竞争意识:不认真复习、马虎应付, 考场上“临时发挥”。抱着我反正不会做, 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
4.懒惰型
表现为课堂缺少思维和解题的积极性, 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 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 若无其事, 甚至避而不答;教师的解题过程不认真去听, 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 久而久之, 先是厌恶, 后是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 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 硬着头皮去学, 死读死记不求甚解, 或干脆放弃不学, 自暴自弃。
5.精力不足型
主要表现在个别农村经济条件差的孩子, 家里农活太多太累, 学习时间少, 造成了他们精力的严重不足。
二、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注重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1)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
它的抽象性, 是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 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运用通俗直观的教具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 我们可以选取几组不同长度的铁丝 (三条一组) , 让学生自己动手, 发现: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出上述性质。
(2) 应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使课堂生动、有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 更要特别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 学困生上课往往思想不集中、爱开小差, 他们对按部就班的授课方式不感兴趣, 对教师的讲课语言枯燥无味到听不进耳。这时, 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注重情感教育
学困生的情感都很丰富, 他们渴望教师的关心、爱护。当他们稍有成绩, 需要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时, 应及时予以表扬, 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这样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在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为人师表, 而且还要注意对学困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 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 赏识他们的微小进步,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4) 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为学困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开设学习兴趣小组,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他们努力进取, 积极向上。
2.培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海”。学习也是一样的, 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失一点数学概念, 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 从而越来越跟不上, 越来越厌烦学习, 成绩也就越来越差。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应难易适度, 要特别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 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进步的学困生, 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 如对学困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学困生, 要放低要求, 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谆谆诱导的方法, 从起点开始, 耐心地辅导, 让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 逐步提高。
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 依赖性强, 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 不愿动脑筋, 一遇到问题就止步, 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辅导问题时, 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 让他们自己动脑, 引导他们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的饼子”, 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 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学困生。对学困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 更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坚强, 生活懒惰, 经常迟到或逃学, 自习课不来, 上课思想不集中、常开小差, 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 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 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 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3.认真把好考试关, 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 让学困生尝到甜头,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觉得自己也可以学好。在考试前应对他们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对他们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 这样就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取得较好的成绩, 让他们有成就感, 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总是不如别人的印象,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激励他们积极进取, 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三、结语
13.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 篇十三
所谓“学困生”是指学习困难的学生。“数学学困生”是指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认知水平、情感意志等方面与同龄学生存在一定距离的学生。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大概有:客观方面,学习基础、家庭原因、学校周边环境、班风校风、教师本身的影响等;
主观上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依赖心理强、逆反心理严重、学习习惯差等都是制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的重要因素。“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即对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其在学习上得到好的转变。“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即教师弄清学生学困的原因后,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有针对性的予以培养。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现代教育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这些都为研究工作的展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2)调查分析法:通过对我班学困生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中了解本班学困生的心理,从而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及措施。
(3)行动研究法:我们将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寻找提高学困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情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研究过程中,我们从学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了解了学困生不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的原因,在课堂内外探索提升学困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方法。首先从自身行为上真正转变教学观念,预防并减少学困生的产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困生改变学习的态度,让他们走出畏惧数学的阴影。要为学生创造自由、安全、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并根据实践研究,针对实际情况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是公平享受教育权利的人。教育活动的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要转换学困生,教师首先要尊重、关爱学困生,深入的了解学困生的“困”所在,不歧视不放弃,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用“爱”教育感化他们,优化学困生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用爱心、耐心、信心和恒心教育、引导他们,发挥家校联合的优势,让他们逐步摆脱学困,爱上数学、学会数学、会学数学。
1、倾之师爱,关注数学学困学生。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的爱能唤醒学生的精神世界,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加深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让学困生对自己充分信赖。自成立了《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活动研究小组以来,我们以“师爱”为魂,把“爱”作为转化学困生的源动力,并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诲人不倦、严格要求,多多关注学困学生为工作重点,从学困生的行为、习惯、态度、方法等各个方面给予帮助和关爱,无形中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促进了学困生的转化。
2、学困生由于数学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差,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时可能也想进步,但是缺少克服困难的决心,所以进步起来依旧困难。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课堂,优化课堂结构,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留给他们说和做的实践和机会,教会他们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帮助他们逐渐走出学习数学的困境,积极主动的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小主人,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3、循序渐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一定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心平气和,因材施教,尊重学困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提高学困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培养学困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开始对他们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先端正学习态度,教育他们按时、认真完成作业;
然后从基础抓起,重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计算能力的提高,逐步培养他们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正视学习中的困难,做到简单题目不犯错误,比较难的题目敢于挑战。目前,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好转,能积极、认真的完成数学作业,抄袭作业现象已经杜绝,计算能力有所提高,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初步养成。
4、表扬激励,唤起学习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激励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比平常高出3~4倍。”恰当的表扬和鼓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其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5、加强辅导,重视基础。
学困生学习成绩差、跟不上教学任务的根本原因是基础知识差。基础打不好,学习新知识肯定跟不上,时间一长就成了恶性循环,导致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因此,帮助学困生把基础知识打牢,提高其基本技能,才是转化学困生的保障措施。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照顾他们,从基础抓起,在课后还加强辅导,举一反三,及时查漏补缺。另外,在班级里还可以发挥优等生的作用,开展“同伴互助“活动,积极促进学困生转化。
6、家校联系,共同管理。
14.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篇十四
一、问题的提出
1、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来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加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他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本课题以四年级几名学困生为实验样本,运用观察、调查、统计、实践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具体原因,因材施教,恢复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力,有力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有益的探讨。
2、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来看
从小学六年级学生参加毕业汇考的考试成绩中看出,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数学素质有所下降。出现了较多的低分,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学习数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需要不断的积累、沉淀。出现低分不是“一日之寒”,是对数学学习逐渐放弃的过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学困生的产生,有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如在中年级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取得突破并得以推广,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和历史意义。
3、从数学观的角度来看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对数学学习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还很不正确和到位,他仅仅认识到数学基础对于记数、算帐有用,不了解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看到了数学工具性浅显的一面,而数学工具性更深层次的一面,以及数学的人文性,学生的认识十分肤浅。一个人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观,并积极地引导他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效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是数学教师应该做好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作。
4、从新课标来看
新课标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题从中年级学困生入手,以一切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良好基础,符合课标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
1、课题研究目标
(1)在学困生成困基础上,搞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2)根据学困生成因,寻求转化方法策略。
(3)争取转化成功,使其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课题界定
学困,指学习上有障碍,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
数学学习学困生,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学困生中较为严重的是连续得低分的学生。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即是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一定形式的辅导下,学习上有了好的改变。
四、课题研究内容
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2、因材施教的应用;
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里包括从近期学习目标、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表现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
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5、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五、研究方法及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2、研究对象:本校四年级学生:
六、研究步骤 研究起止时间:2009年9月—2010年7月
1、准备与试点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A、确定课题。
B、学习有关理论,筛选教学改进经验,做好理论准备。C、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6月)
A、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个人情况分析,家庭情况分析。对其学习数学动机和兴趣了解,行为、智力及周围其他因素了解分析。分析造成其学困的主要原因。
B、探索并阶段性总结转化学困生策略。
C、对自我教学上进行反思,对教材难点进行深入分析,课堂上加以改进,使学困生乐学、爱学。
D、积累、收集、分析和整理研究数据、案例。
3、总结阶段(2009年6月——2009年7月)A、系统分析、整理实验资料、研究数据,总结经验 B、成果交流与推广。
七、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问卷调查表及分析
2、观察记录以及跟踪记录表
3、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4、课堂转化学困生的案例(或课堂研讨课)
5、结题报告和有关论文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学困生研究转化课题11-02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策略06-16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中学高级职称论文)——浅谈如何转化农村数学学困生08-15
初中数学学困生06-30
初中数学微课对学困生的积极影响论文07-18
二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案10-22
个性化教与学视野下的初中学困生转化研究06-11
初中数学复习方法策略07-14
二年级上册数学转化学困生工作计划01-02
试论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