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总结

2024-08-20

研究生入学总结(精选12篇)

1.研究生入学总结 篇一

2011级研究生入学教育总结

硕果累累的秋天也迎来了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史上新的丰收,我作为其中的一员感到无比的自豪,经过入学教育及其这几天的学校生活使我对北京化工大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使我的研究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为此我将我的几点心得简要叙述如下,以飨大家。

我对北京化工大学的整体认识是从校训“宏德博学、化育天工”中开始的,“宏德博学”是我们每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无以例外所要追求的,她既要求我们要有好的人文素养,又要有好的专业素养,此外校训中的“化育天工”又预示着北京化工大学是一所有专业特色的化工类高校。同时经过校园参观及实验室的观察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北京化工大学能成为211工程院校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因为她那雄厚的科研实力以及一大批教书育人的优秀导师,这使我们更加珍惜在这里深造的机会。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 1958 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 211 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北京化工大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 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建校以来,北京化工大学已为国家输送了 10 万余名各类人才。

作为机电工程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对学院的深入认识是必不可少的。机电工程学院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为机械工程系。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建设,成为了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设备、机械电子工程为特色,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的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综合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3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12人,副教授4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5%。学院在读本科

生1600余人、硕士生300余人、博士生30余人。

几天的入学教育,让我对研究生培养机制和学生管理规定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培养目标: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教学,科研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硕士研究生达到: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实 事求是,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服务;

(2)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宽的知识面; 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动向;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 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任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勇于 创新的科学精神;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培养方式:培养工作要遵循如下原则

(1)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硕士研究生除学习政治理 论课外,还要参加政治学习和学校的各项活动;

(2)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的方式;

(3)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充分发挥导师和科研群体集体指导研究生的 作用。

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分为北京化工大学学生奖励规定,北京化工大学学 生纪律处分规定,研究生奖惩及管理相关规定。而对于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无论是奖励还是处罚都让人感觉心服口服,乐于遵守,爱与执行。

我希望经过三年研究生学习生活能将我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第一,要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抽出时间学习汉语,因为在本科做毕业设计时就已发现自己的中文水平下降太多,为此必须调控时间学习母语。第二,学习好与人交往,包括与导师、师兄、师姐、班级同学、宿舍舍友等的交往,做到心胸开阔,遇到挫折时能够及时调节好低落情绪,同时多与周围人沟通,希望自己的言行能缓解这一肩负重任人群的心理压力,其次与周围人一起作好身体锻炼,最终

使大家达到心身健康的目的。第三,学习好三大工具:英语、计算机、数学,使其更好的为专业服务。第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学习好自己的专业,除了学好自己所选课程外,多涉猎与高分子材料有关的书籍,同时还要多读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其它学科书籍,原因很简单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单一领域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用的。作好以上几点我想我的综合素质定会有一个大的提高,将其与“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结合起来,我一定能把我的研究生研究工作做好。

2.研究生入学总结 篇二

1大学新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1思想上准备不足

中学时期强烈的升学愿望, 给予了学生们较大的压力, 但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强大的学习动力。但当这些学生走进大学校园, 没有了这些压力, 也不用再置身于以前那种紧张的学习生活当中, 反而会让很多人无所适从, 失去了学习的目标、方向和动力。因此, 新生一旦没准备充分, 往往在思想上就会出现迷茫、不知所措的现象, 不利于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1.2学习上不适应

大学的教育模式不同于中学, 因此两者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学学习是以老师为主导, 学生只需要按照计划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即可;大学的学习则是学生主导, 老师从旁加以辅导, 学生需要自主安排学习, 注重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因此, 如果新生自控能力不强, 且又不能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则往往会出现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甚至挂科的现象。不仅如此, 很多新生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充分的认识。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他们当时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找不到很好的渠道对所选专业进行深入的了解, 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大部分人往往会选择听从父母的意见填报志愿, 又或者是随大流, 根据专业名称在社会上的所谓“声望”进行选择。因此, 由于他们对专业的陌生, 进校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发现所选专业的知识内容与自己的爱好、特长等方面不一致,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1.3生活上不习惯

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对计划生育工作抓得比较紧, 新生当中有不少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家庭里, 饮食起居父母一手操办, 独立生活的能力自然较差, 故需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大学的生活。同时, 校园内过的是集体生活,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显著, 集体观念意识薄弱, 社交能力又相对较为欠缺, 所以很容易会因为个人的性格、生活习惯等因素与同学发生矛盾。

2开展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对策

2.1加强领导, 措施到位

要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首要前提就是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 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 成员包括各二级学院 (系) 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在每学年新生入学前, 由担任组长的校领导牵头召集小组所有成员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研究制订工作方案, 具体部署相关工作任务的落实。各二级学院 (系) 要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 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有所侧重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相关职能部门要予以充分的支持和配合, 形成上下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同时, 在工作进程中, 要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 抓好具体的落实和督导, 认真总结经验, 及时发现不足, 为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2内容丰富, 确保成效

目前我国新生入学教育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九方面:适应性教育、校规校纪教育、专业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校荣校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入党启蒙教育。在抓好这些传统教育的基础上, 紧密结合社会发展趋势, 融入感恩、恋爱、网络、理财、女生自护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力求做到与时俱进, 让新生入学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时代性。

2.3形式多样, 精心组织

要增强教育效果, 还要在策划和活动组织方面下苦功, 不断创新工作方式, 提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一方面, 积极探索新生喜闻乐见的教育路径, 如开展系列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户外素质拓展实践等, 以此为平台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另一方面, 紧紧抓住他们喜好新鲜事物这个特点, 开拓网络教育, 利用QQ、微博、BBS等载体与他们进行交流, 让他们在交流中受到熏陶、感染和鼓舞, 并深入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是给予新生及时的、科学的学习和生活指导, 是他们尽快地熟悉、适应大学生活, 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 完善、健全与自身适应的思维、学习和生活方式。因此,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去塑造, 最终实现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正学.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2]张希.“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7) .

3.小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研究 篇三

关键词: 小学新生 入学适应 幼小衔接

小学一年级是儿童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的“幼小衔接”期。“幼小衔接”指的是儿童从幼儿园生活向小学生活过度之间的衔接,也就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小学时期是儿童开始学校生活的基础阶段,因此,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情况应该引起学校、老师、家长的重视。

一、学校适应的内涵

(一)学业适应。随着开学的到来,儿童每天都会有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不再只是在游戏玩乐中学习,因此被公认能否适应学校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业完成得是否顺利。而学习成绩是一项重要的检测学业适应的指标。教师、家长对儿童学习情况的评价主要依据学习成绩,而儿童在班级中所处的学习地位也是依据学习成绩判断。

(二)行为适应。刚进入小学校门的儿童心智尚未发育完全,他们在困难面前通常不知道该做什么,而哭是他们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在生活学习中,由于儿童不能很好地适应、难以调整自己,没有适当的指导帮助会让儿童产生一些行为问题。

(三)情绪适应。幼儿园通过玩游戏学习,而小学对学习有明确的要求,儿童面对新的环境跟教师家长的要求,由此带来儿童的一些影响学校适应问题,如与学习、同伴关系有关的孤独感、考试焦虑等。

(四)人际适应。进入小学后,儿童离开原来熟悉的环境和小伙伴,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中,结交新朋友、适应新的班级、新的老师,容易感到陌生和压力。而人际适应中,最主要的是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二、家长要做好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准备

(一)给儿童树立学生意识。在知道自己要进入小学时,大多数儿童的反应是抗拒的。在《一年级》中李昊煜的妈妈很认真地告诉他:“一个大事情,很大的事情,你马上要上一年级了,幼儿园辅导师打电话过来说,昊昊大班毕业了,你要读一年级了。”此时,家长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告知儿童要上一年级这件事情,帮助儿童树立一种学习意识,在心理上对自己小学新生的身份有一个准备,从而很好地适应小学新生的生活。

(二)帮助儿童尽快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学习准备。首先应该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一年级》中即将步入小学时,西蒙子的家长在家中教他写自己的名字,妈妈告诉他不用写得很好,会写就可以。其次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教给儿童学习方法。由于小学生身心还处在发展阶段,因此家长应对儿童在课堂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给予详细的引导,再者应教会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及需要的生活学习用品的能力。

(三)疏导适应不良的儿童。安淇尔进入小学生活后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在家中拒绝去学校,父母提出为其转学后又不同意。家长一旦发现刚进入小学的小学新生们出现适应不良问题时,应及时对儿童进行疏导。

首先要耐心倾听,表达温情。当小学新生出现适应不良,向父母打电话进行哭诉时,父母应给予耐心的聆听,让儿童的情绪得到宣泄。要明确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送他去学校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变得更有文化、懂事,而不是不要他。其次转移注意力。在儿童表示不想在学校时,家长可以告之学校里有可以一起玩游戏的小伙伴们,还有很多知识丰富关爱他的老师转移儿童的注意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再者与老师沟通,共同面对。当儿童出现适应不良时,家长应该积极地与学校的老师沟通,家长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制订计划,以便帮助小学新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三、学校、教师应为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提供良好的帮助

(一)引导学生尽快了解学校环境。踏入校门的《一年级》新生很快就接到自己的第一个任务,以小组出发寻找学校的体育馆、医务室、操场等地方。小学新生在好奇与寻宝中跑到这些学校中的地方,熟悉校园环境。进入一个新的校园一切都是未知的,以这种小组寻宝方式让新生很快熟悉校园的布局。小学新生面对种种适应问题,最基本的就是学校的环境适应问题。因此,学校应及时帮助新生对学校有一个快速地了解,熟悉校园环境,才能更好地帮助小学新生适应小学生活。

(二)美化教室环境。教室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地方,为了让儿童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一年级》的老师在兒童入学前就认真地打扫教室,用温馨的颜色、可爱的小工艺品点缀教室,既活跃气氛,又增强生活气息,对学生的心理有缓和的作用。

(三)教师应做出积极的指导。首先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小学生活中不同于幼儿园生活的地方,让小学新生们对待学习有一种积极又好奇的态度,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并体验到小学中的乐趣。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接纳每一位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位新生都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其次要有灵活的管理。小学新生的身心发展尚不完全,很难做到自我约束与管理。制定的这个口令可以符合儿童的一种方式让儿童自觉做好。新入学的儿童没有很强的是非观念,因此应制定具体的班级制度。

小学是儿童开始系统正规学习的开始,是儿童生活的一大转折。小学入学是儿童接触学校生活的首要阶段,小学新生的适应问题对儿童在今后学校生活中有很重要的影响,学校、家长和老师要努力帮助小学新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曹磊.赏识教育让小学新生守规矩[J].教育教学故事,2015,1:14-15.

[2]孔凡玲.小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研究[J].交流与经验·观点,2013:69.

[3]白波燕.小学生入学适应及干预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0.

[4]王余幸.小学新生适应不良成因探析[J].教育心理,2007,8:38-42.

[5]邓祎.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初期适应现状研究—以上海市杨浦区某小学一年级某班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4.免试就近入学总结 篇四

为了贯彻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法》,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和谐发展。我校严格规范招生工作制度,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做了如下具体工作。

一、在新学年开学之前,我们在校园内外、各村屯主要街道张贴“免试就近入学”宣传标语,向家长发放宣传单等,让全社会了解有关“免试就近入学”的招生原则。使他们知道“就近入学”并不是“离家最近”的学校就读,而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公办学校的资源配置状况和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学生的分布和需求状况,合理规化和确定本地区义务阶段公办学生招生入学范围和招生人数。“免试”就是义务阶段学校招生时,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入学前的选拔考试或者测试活动。同时了解流动人口子女和农民工子女等和本镇子女享有同等政策。

二、通过广泛的宣传,摸底调查,本学期共有144名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在其监护人的陪同下,持有儿童预防接种证,全部来到我校报名入学。现一年级有三个班级,中心校一年一班49人、一年二班48人。一年级三班47人。入学率达到了百分之百。附服务范围内:新农村,新村村,狮子岭村,什湖村,会子湾村,新农居委会

新农中心小学

二0一三年十月

“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总结

5.新生入学军训总结 篇五

新生入学军训总结1

我们xx级军训就要结束了,这次军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通过这次军训我们增强了国防观念,竞争与合作意识;培养了艰苦奋斗、勇敢顽强的军人作风;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坚定了爱国主义信念,而且体验了士兵生活,增强了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虽然军训时间是短暂的,但这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业和四年后的走向工作岗位和继续深造无疑是十分有益的。这次军训气候比较炎热,同学们对所学的内容都比较陌生,但每一个同学都能端正训练态度,把这次军训当作一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锻炼晕摇⑻粽阶晕业幕?幔?蚕滦睦囱盗罚?蚕滦睦创?盼侍馑伎肌?

白天,在高温的训练场上,对于我们这些平时只穿短裤,还吹电风扇的大学生来说,那厚厚的迷彩服就像一条棉被。虽然汗如雨下,衣服已湿透,但我们现在是一名军人,得注意形象,所以不但不能随便脱,而且还得着装整齐。说句实话,真的很热。于是不由得敬佩起那些士兵来,他们比我们训练要艰苦的多,但是他们却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在部队里,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严明的纪律性,和说一不二的作风。

晚上,穿上军装,就意味着纪律,橄榄绿中露出尊严。我们在军训中都感觉到我们身上的责任,我们军训时是军人,我们要的是军人的作风,我们代表的是学校和全团的形象。都说是“铁打的硬盘,流水的兵”,当我们的军训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还是有些舍不得。就想自己是一名要退伍的兵,要离开这绿色军营,就要脱下这身军装,虽说回到学校,我们就又是一名大学生,可以像以前一样,无拘无束,可以睡懒觉,可以不整理内务……但却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就让我们深深的祝愿亲爱的教官们:你们一路走好!军训,把我们这一群十八九岁的人锻炼成了真正的男子汉,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汗水,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以及让我们学会怎样独立,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怎样去承担那份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军训是一次提高国防知识和增强自身素质的好机会。通过军训,我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们的爱国热情为之振奋,我们的意志倍加顽强。军训就像一条鞭子,时刻鞭策着我们前进,军训又像一把尺子,时刻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军训更像一盆火炬,时刻照耀着我们的前方。自军训以来,我深刻地感受到军队生活的快乐与艰辛,意识到军事训练的重要性,认识到国防力量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这次军训锻炼了我的意志和毅力。

通过这次军训我们认识到集体的整体素质,靠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素质,而且更重要的是个人的整体意识,需要我们团结协作。就像走方阵时,当其中有人走的不好时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全方阵都不整齐。

军训给人的普遍感觉是:苦中有乐,累中有笑,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有的同学身体不好仍带病坚持训练,不拖后腿;同学为了不影响班里的荣誉、系里的荣誉,自己加班加点训练,这种训练劲头,在军训中处处可见,蔚然成风,一直坚持到最后。就是由于这种精神,这种风气,的责这种激情,大大地激发了全体同学的军训积极性,为安全、胜利、圆满完成军训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领导的重视与关心,给予了军训师生强大的精神鼓舞。领导在整个军训过程中对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爱心和责任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学生相互配合,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怀参训学生生活,主动做好参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热情为学生服务。这些都在很大的程度上给了我们精神上的动力。

在军训结束后我们要继续发扬军训中焕发出来的好的精神,好的作风,把军训成果转化为优良的学风、校风,争取更大荣誉和成绩。军训虽然就要结束了,但我们相信军训留给我们的当是一生的!

新生入学军训总结2

金秋9月,依然烈日炎炎、骄阳似火。9月20日,全体新生在紧张、有序、生动、和谐的气氛中接受了入学后第一次身体上的锤炼和精神上的洗礼,为期十天的军训徐徐落幕。昨日训练的口号依然在耳边响起,自信和威武的军人风范仍然充斥着全身,那种喜悦、兴奋、自豪和感动,时刻萦绕在脑海与心灵深处。

这次军训,不仅带给学生身体上的煅练,更有思想上的熏陶,意志上的锤练,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军人严谨的作风、坚强的毅力以及不怕苦、不怕累、严守纪律和艰苦朴素的精神,学校领导经常到场关心指导工作,与同学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医务室全天开放,医疗小组随时为我们提供医疗服务保障;全体班主任全程跟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与同学们同甘共苦。这些,都是本次军训顺利开展并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

烈日下,站军姿,踢正步……最大的考验就是得每刻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大家虽然站得汗流浃背,双腿酸痛,但仍然坚持,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苦”乃军训之首。这些苦让孩子们明白并相信军训是他们正式进入学习生活之前十分重要的一次锻炼,也是人生一份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

最后高一(3)班连队,高一(8)班连队获得本次军训优秀连队!

新生入学军训总结3

8月26日,是我们高一新生开始军事训练的日子。下午,我们集中在操场等待着教官们的到来,同学们热情高涨,满怀着期待。过一会儿,我们听到了一阵气势磅礴的口号声,我们迎来了空军的教官,当总教官下令军训开始时,我们为期五天的军训拉开了帷幕。

那天下午阳光猛烈,我们还没开始练军姿就被热情的太阳款待得全身大汗。刚开始练军姿时,我们非常痛苦,并且我们的教官很严厉,我们稍有做得不对就亲自为我们校正姿势,我们都盼望快点休息,因为我们还未受过这样的苦。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教官带领我们学会了几种内容,快列,蹲下与起立等等,虽然辛苦,但是我为自己能够做好每一个内容而感到高兴,教官在看到我们有进步时也不忘在严厉中给我们一些鼓励,使我们更有信心学得快、学得好。

在昨天队列会操中,我们虽然只取得全级第三名,但是我们都很高兴,因为这是我们付出了多少泪水所换来的。同时,我们对这次军训也感触良多,而我同样有几点感受:

第一:训练是苦的,但收获是喜悦的,当我们在痛苦之后能够收获成功,我们要感谢这些痛苦,若没有这些痛苦的训练,是不会取得第三名的良好成绩的;

第二:军训锻炼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更加理智的去看待磨练所带来的痛苦;

第三:教官对待我们虽然严厉,但是教官是为我们着想,我们应该感谢教官,感谢教官顶着酷日培训我们,感谢教官教会我们许多东西;

第四:军训还教会了我们一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我们要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付出,不能够等待着收获的自动到来。

这一次军训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次军训,我们应该记住这次军训所给我们带来的点点滴滴。同时,我们更要记住我们的教官,记住他对我们的严厉,他对我们的器重,是他带领我们走向成功,和我们一起分担痛苦,收获喜悦。

新生入学军训总结4

导语:个人总结就是把自己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

在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的8月,全体新生在紧张、有序、生动、和谐的气氛中接受了入学后第一次身体上的锤炼和精神上的洗礼,为期十天的军训徐徐落幕。昨日训练的口号依然在耳边响起,自信和威武的军人风范仍然充斥着全身,那种喜悦、兴奋、自豪和感动,时刻萦绕在脑海与心灵深处。

这次军训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煅练,还有思想上的薰陶,意志上的垂练,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军人严谨的作风、坚强的毅力以及不怕苦、不怕累、严守纪律和艰苦朴素的精神,学校领导经常到场关心指导工作,与同学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医务室全天开放,医疗小组随时为我们提供医疗服务保障;全体班主任全程跟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与同学们同甘共苦。这些,都是本次军训顺利开展并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

烈日下,站军姿,踢正步……最大的考验就是得每刻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我们虽然站得汗流浃背,双腿酸痛,但仍然坚持,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苦”乃军训之首。这些苦让我们明白并相信军训是我们正式进入学习生活之前十分重要的一次锻炼,也是人生一份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

这次军训建立了许多欢乐的友情,不单让同学们在军训的日子里学会同甘共苦、励志前进,进一步的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彼此的友谊,通过这次军训还使得我们来自全省各地的同学们拉近了距离,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了难能可贵的情谊。这让我们在今后三年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快的融合、更好的互相沟通、互相学习!

与教官的情谊是复杂的,教官们近乎完美的人格魅力,让我们对教官产生了新的理解和敬仰.教官可以说是我们的老师,在训练中一丝不苟严格要求;也可以说是我们的朋友,在生活中幽默诙谐,与我们打成一片。教官身上的那种乐观开朗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肯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会出现,有了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我们又多了几分战胜它们的勇气!

军训收获经过了这次军训,我们获益良多,收获彼丰。我们自身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加强,学会了更好的生活,学会了团队精神,学会了自信,学会了拼搏;锻炼了意志,锻炼了毅力,锻炼了品格;以健康、潇洒、精神、自信的姿态迎接人生中新的一页。

军训,圆满结束了。回想起这些日子,感慨良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出苦寒来”是军训的体会。“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是军训的结果。军训,不仅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崭新的课堂,一个成长的阶梯,一个火热的熔炉,一个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当别人享受锲而不舍的喜悦时,你千万不要成为功亏一篑的典型。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美,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谁坚持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英雄,谁才是战胜了自我的强者,就是这盛夏最美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山没有悬崖峭壁就不再险峻,海没有惊涛骇浪就不再壮阔,河没有跌宕起伏就不再壮美,人生没有挫折磨难就不再坚强。樱花如果没有百花争艳我先开的气魄,就不会成为美丽春天里的一枝独秀;荷花如果没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志,就不会成为炎炎夏日里的一位君子;梅花如果没有傲立霜雪的勇气,就不会成为残酷冬日里的一道靓丽风景;人如果没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就不会成为紧张军训中的一颗亮星。

今天,我们在汗水中磨练意志。明天,我们将为母校增光添彩。生命如火,誓言如歌。百米冲刺靠千日苦练,一朝争先要几载寒窗。梦想,激情,在训练场中用顽强拼搏点亮;理想,渴望,在人生路上和信念一起激荡。让我们发扬共和国军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精神,刻苦训练,脚踏实地。把军人的纪律、军人的作风带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让我们像雄鹰一样,冲破蓝天,超越梦想,展翅飞翔。

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我们高一新生的巾帼不让须眉,我们不怕苦,不怕累,出色地完成了训练任务,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为青春再谱一曲高歌。

炎炎烈日下,广阔天地间,时间早已见证了我们坚定的意志。只要我们坚持到最后,我们就是胜者!不管再荆棘、再坎坷的道路,我们都要走下去。因为勇敢是我们的口号,因为执着是我们的信念,因为坚强是我们的永恒。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属于我们的青春!

新生入学军训总结5

“日落西山红霞飞,我们军训把学归”。十四天的军训生活圆满的结束,又回到了以往的学习生活中。这十四天的军人体验可以说是五味俱全,有苦也有乐。军训以亲对军训有着一丝恐惧与不情愿但也有着好奇。带着这种心情进入了军训基地,一开始是不停的抱怨,抱怨宿舍条件差,抱怨食堂要站着吃饭等等。渐渐地我知道了这就是记录,是部队不同于我们的特点之一。不要抱怨,作为军人只可以知道服从。指点是我在军训初期最深的感受。开始训练的几天真的很不适应。比如,每天早上要提前早起叠被子,标准更是恐怖的“豆腐块”。每天的生活枯燥的重复着,按部就班的做着训练。身体上疲累的同时还要担心教官晚上会不会紧急集合等等。但过了几天这样的生活之后,便慢慢的适应了,规律的作息也是有好处的,回来的这几天,才发现精神好了很多,上课也不想军训前很没精神,注意力也比以前集中了许多。每天的训练虽然是艰苦的,但也磨砺了我们的意志,每天站军姿是最痛苦的事情,几乎每次都有那种在野坚持不下去的感觉,现在会同想象那时,不论怎样都是坚持下来了。

不对的生活每天都是单调的重复,可能他们唯一的娱乐活动便是唱军歌了。军训期间学习了几首军旅歌曲,他们无不是气势高昂,歌词也很朴实,但经过军训我才发现,那些都是军旅生活的真实写照啊!军人的生活虽然是枯燥的,但也是神圣的。他们为了祖国的安定,每天每夜担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每天都是他们的战场。想想现在的我们,每天在舒适的教师学习。我想,这可能也算是一个战场,我们同样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任务。

军训前经历了本学期的期中考试,在开学初直至今天与打一上学期相比,可能是有所用心,点就像导员说的那样,“用心”可能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与一厢情愿,可能是方法的问题,也肯能是用心程度还是不够,当初也有目标,也有理想,就是在大学过后可以出国后者考研。也算是有着明确的目标了。在上大学前有过很多憧憬与企盼。那是天真的以为大学学习已经不是主要的任务了,可以干许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在开学的时候没有重视学习,现在看来,当初的想法真的很幼稚。我也意识到了在大学学习仍然是主要的`,学习弄好了,其他的也会跟着好起来。我想还是需要进一步明确一下目标与近期的学习计划,努力调整,从自身发现问题并努力完善。

新生入学军训总结6

XXX中学高一年级新生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此次军训工作的特点是组织计划性强、过程组织严密、成果显著多样。

一、组织计划性强

为组织好军训工作,学校成立了以张德庆校长为组长,以牟成梅助理、胡砚助理、朱洪秋老师和张志国老师为组员的五人领导小组,共同研讨和筹划军训工作。年级组对军训、十一放假、月考和家长会四项工作统筹设计,整体安排与军训基地根据学校安排制定了详细的军训工作计划,并将安排下发到每位教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过程组织严密

为组织好这一大型活动,高一年级组在制定详细工作计划的同时,强化组织落实。年级组试图把这次活动的组织过程作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进行国防教育的过程,作为班主任老师了解学生思想和行为表现的过程,作为干部和教师沟通思想和情感的过程,作为班主任培训交流、以进一步把高一年级组建设成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作为向军队、家长和社会展示示范校学生素质和综合实力的过程。为此,我们周密安排并认真组织好每一项工作,力求尽善尽美。

三、军训成果显著多样。

此次军训,突出计划,强化过程,更重结果。军训成果呈现多样化、综合化的特点。

成果之一:学生家长信。

每位同学写一封家长信,向家长汇报自己军训期间的经历、感受、体验和收获。信件由班主任老师29日带回,在30日家长会上交给家长。家长信成了联系学生、家长,学校和军营沟通的纽带,促进了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内化,提高了学生对军训的认识。

成果之二:宣传橱窗。

在军训期间,班主任老师在组织好军训工作的同时,用相机记录了学生军训生活的片段,29日提前将反映学生军训生活的照片展示在学校的橱窗内。这既是对军训生活的写照,更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宣传。

成果之三:军训录像带。

学校和军训基地密切配合,用录像机记录了学生的军训过程片段,并在30日家长会上播放。年级组还准备将录像带刻成光盘,发给每一个同学,作为学校献给同学们的一份具有永久纪念意义的礼物。

成果之四:汇报表演。

XX月XX日在学校操场的汇报表演,给在场的老师、家长和同学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高三年级一位老师感慨地说,这是我来到XXX中学9年看到的最棒的一次军训表演。此次汇报表演是军训活动成功组织的重要标志,是军训最直接的成果。

成果之五:篝火晚会。

XX日晚上的篝火晚会使同学们紧张的军训生活得以放松,展示了同学们多样的才华,让大家体验了成功的喜悦。篝火晚会,凝聚了集体。它不是军训的附属,而是军训的升华和重要组成部分。

成果之六:军训日记汇编。

同学们每天都坚持写军训日记,我们将优秀的日记汇编成册。日记汇编连同军训录相,将在XXX中学的发展史上画上浓浓的一笔,留下深深的足迹。

成果之七:班主任培训交流。

这是军训组织工作的一种创新,它把军训的组织和班主任的培训提高整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军训工作的有效组织,而且对于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水平,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成果之八:学生家长会。

此次工作设计集军训、家长会和教师培训为一体,充分考虑方便学生、方便家长、方便教师,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了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军训工作催生了这次家长会,也使这次家长会的内容更加充实,形式更加多样。

此次军训结下了累累硕果,但我们高一全体师生不会骄傲,不会停歇。我们将以此为起点,站在示范校的平台上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为XXX中学向国家级示范校迈进做出贡献。

新生入学军训总结7

当标着横幅的旗子在空中飘起的时候,当教官的哨声在耳边响起的时候,紧张而又严肃的军训开始了。

军训是大学生活的起点,对我们这些刚踏入大学殿堂的莘莘学子来说,也是一个新生活的挑战。

今天是军训的第一天,也是大学生活的第一天。放过长假的我们从享受中迈向紧张的军训,从丰富充实的假期生活走向另一种多姿多彩的军营生活,总之军训生活中有苦也有甜。而且,军训生活确实很苦也很累。

严肃的教官站在队伍旁边,严格地指导着每个学生,似乎要帮助我们打造一个全新的自我。立正、稍息、下蹲、摆臂、踏步这些基本动作要我们反复地做着。这些动作平常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而现在做起来却没那容易了。

军训时,教官对动作的准确性要求的非常严格,对同学们也充满很高的期望,同时军训也赋于我们一个健康的身体与坚强的毅力。

军训中也有快乐。夕阳西下,我们的影子被拉的很长,清风拂过,带来了一丝清凉。结束了一天的军训,唱起了军歌---《团结就是力量》。整个班的同学都以自己的最大音量唱,歌声嘹亮,压过旁边的两个班。团结就是力量,一滴水很容易干涸,而当这滴水流入大海时他就永远不会干。

一天的军训生活下来使我们对大学生活又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让我们的身心也得到了锻炼。

6.入学教育总结 篇六

在即将离开大学校园的时候,满怀对知识的渴望,我义无反顾地参加了研究生的报名考试,北京化工大学是我理想中的学校,因为这里是我所学专业的黄金圣地,这里有在材料学领域大批优秀的教师团队和进行科学研究所需的各种高端设备,在2011年8月30日我正式进入北京化工大学了。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 1958 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 211 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根据国内外著名大学材料学科的建制和发展趋势组建而成。学院包括八系一所一中心:聚合物科学系、聚合物工程系、生物材料系、有机功能材料系、复合材料系、无机功能材料系、金属表面工程系、现代大分子工程系、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所、和材料分析与评价中心。材料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北京市重点学科;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学院教学与科研的传统强项;碳及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防护学科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院注重对学科内容的调整更新,现已覆盖了高分子材料、生物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碳材料、信息记录材料、金属及表面保护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等领域。学院以其教学与科研力量雄厚、设备齐全、毕业生素质高而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为:“以宽专业教育取代窄专业教育,以素质教育取代行业教育,以个性教育取代模式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诸方面与国际水平全面接轨。”专业目标是培养具有合成、表征、结构与性能关系、加工应用全面基础及专业知识的材料高科技人才。自1998年起,按教育部颁发的二级学科宽专业招生,即“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此专业覆盖了高分子材料、橡塑工程、复合材料和高分子化工四个专业,并扩充了生物功能材料的内容。199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了“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一一级学科宽专业。该专业覆盖了前述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及防护材料等领域。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本院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应用化学五个博士专业授权点及相应的五个硕士专业授权点,并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正在不遗余力地在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学术梯队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地建设与改革。21世纪的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将是一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级人才培养和基础科学研究基地。

在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要遵循如下原则:一,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硕士研究生出学习政治理论课外,还要参加政治学习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的方式。三,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充分发挥导师和科研群体集体指导研究生的作用。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为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教学、科研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

进入北京化工读研究生对于我个人来说,是登上了一个新的平台,开始了一段新的征程,现在站在了另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起点。三年很短,也许三年之后当我离开这所学校时我还可以清晰地记得这时的情景。所以我要充分利用这短暂的三年,充实自己,丰富生活,融入这个繁华的都市和圣洁的学堂。我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要跟导师和师兄师姐们好好学习,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充实自己为为来的路奠定坚实的基石。还要接触其它方面的知识,开阔眼界和思维,不仅可以使生活丰富多彩还会对科研创新提供灵感。

课堂是知识的基本来源,课堂上老师将他珍贵的知识传授给我们,就是想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让我们少走弯路,更加接近真理。所以认真学习课堂知识是提升自己最快的方法。导师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对实验技能有着丰富的经验,从他们那里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实战技能,我们要虚心学习,认真工作。学校的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藏书,有任何疑问和知识的盲区,我们都可以去图书馆寻求答案,所以图书馆应该是我们除寝室,实验室外的第三个家。

学校和学院发展的都很好,在校领导和学院领导的指导督促下,学校及学院的各项工作都稳步快速的前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北化学子。我希望学校和学院继续前进,学校在发展学校支柱学科的同时也兼顾其它学科的成长,学院在发展领先学科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它学科的建设,为我们学校建立更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最终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使我们学校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领头人,成为国家乃至世界人才的摇篮,成为人才输出的基地。

7.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研究 篇七

1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涵、特征及意义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在相对连续的一定时间内根据入校新生的群体特征、本校特色、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 有目的、按计划、分步骤地针对入学新生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 该教育以系列化的课程、讲座、活动和服务为载体涵盖思想、生活、学习、心理、管理和服务等方面, 旨在促进新生及时有效地完成角色、心理、目标、思维的转变, 为后续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它既是一项教学工作, 又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工程。

入学教育的对象、依据、任务和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基础性表现为“相对于其他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而言, 入学教育这种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指向学生某一方面的素质养成, 而是以大学教育为背景, 以保证和促进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目的。”从入学教育的实施模式和步骤看, 其又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入学教育的内容相当丰富, 这些内容并非是平衡展开的, 而是随着集中教育、分散教育、介绍引导、训练适应、养成巩固等环节分阶段递进实施的。从性质上分析, 入学教育既是一项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德育工程, 因而其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考核评价、人员安排等方面的科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就成为了当然的要求。

按照“教学质量工程”的标准, 科学、合理、及时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 对于处在人生重要转型期且可塑性极强的高校新生而言, 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入学教育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新生在大学阶段的心态基调、学习效果和发展模式, 进而影响学生劳动能力、社会能力、人格个性的变化和发展, 从而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作为产生可持续性的深远影响。其次, 入学教育的受体和主要受益者毋庸置疑是入学新生, 但是参与该项教育教学的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 和其他各年级学生也在承担相应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 在观察和评价学生的时候也在审视和要求着自己, 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再次, 入学教育是高校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简称16号文件) 的重要契机, 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全程的“启航工程”, 也是高校弥补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脱节、纠正学生错误的大学观、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支点。同时, 高校以入学教育为抓手与学生进行充分的相互了解, 可以培养学生对特定社区文化的归属感和对大学精神的认同感, 从而传承并强化学校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发展力。最后, 规范的入学教育能够保障青年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顺利过渡, 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实现社会人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2 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生入学教育是目前我国各高校在每学年初开展的一项“常规工作”, 以开学典礼为标志性动作。大多数高校一般在新生入学报到后的两星期内以开会、座谈、经验交流等形式集中进行校史校情、理想信念、法制校规、安全教育、军事训练等方面的教育, 以学生处工作人员、校团委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辅导员为骨干的学生工作队伍成为实施教育的主力军。

概括而言, 我国高校目前进行的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带有普遍性的缺陷。第一, 生命周期短暂, 实施模式单一。目前的入学教育将一些常规的、传统的教育内容集中放在新生报到后的两周内进行, 两周之后入学教育就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第二, 形式缺乏创新。当前的入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全校开大会、领导讲校史”, “开几次会、讲一讲、训一训”的做法。第三, 没有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全员参与的育人氛围不浓。通过分析入学教育实施主体的人员构成我们可以发现“校内人员多、社会力量少, 学生工作人员多、其他岗位人员少”的现象。此种状况一方面不利于高校内部资源的整合利用、有效配置, 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高校争取外部资源形成教育合力。第四, 规范化程度低。典型的表现就是没有课程化、学分化。从本质上看, 入学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教学活动, 必须在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经费投入、考核评价、人员安排等方面“达标”。第五, 理论研究滞后。目前的入学教育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就事论事的具体事务处理上, 对一些全局性、战略性、导向性、深层性的问题视而不见, 忽略了对相关规律的抽象和把握, 没有注重理论品质的挖掘, 没有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重大理论成果。

3 规范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的构建设想

构建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 找准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所面临的最根本问题;第二, 确定构建入学教育体系所应贯彻的原则及衡量该体系的评价指标;第三, 入学教育实施模式的选择及各阶段的定位;第四, 教育主体、内容模块、实施载体的匹配兼容与优化配置。

(1)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从根本上要解决的是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的问题。中学文化与大学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学时代, 学生在生活上完全依靠父母家长, 学习上被动接受、简单再现, 目标上以考取大学为最为现实的心理期待。大学时代, 学生在生活上要独立自理, 学习上要主动探索, 目标上要为了成就未来事业而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学习方式、生活方式、角色、心理、思维、目标的急剧转变, 高校新生经历着两种文化冲突所导致的诸多不适应。所以,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难点就在于充分领会并深刻理解大学文化与中学文化的差异, 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文化适应之道。由于大学文化与中学文化的差异是多方面的,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也应该是多维度的。”

(2) 以针对性、引导性、差异性、实效性为基本原则, 以规范化、个性化、延续化、立体化为具体路径, 构建科学的入学教育体系。针对性、引导性、差异性、实效性集中体现了入学教育体系的本质和特征, 是对入学教育的目的、方针、理念、效果的高度抽象, 其效力贯穿于整个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入学教育时必须本着尊重差异的理念, 选择富有针对性的策略, 采用引导、启发的教育模式。以课程化建设为龙头带动规范化, 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群体特征及面临的突出问题, 提升教育的个性化程度。同时, 整合优势资源、丰富实践手段, 将延续化和立体化有机的统一起来。发掘并整合校内、校外教育资源。在内部, 充分发挥学生工作人员、机关干部、专家学者、主讲教师、后勤保障人员、学生干部的作用, 构建既有交叉又不重叠的立体化育人网络;在外部, 加强高校与家庭、社区、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 力争形成多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氛围, 从而加强入学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

(3) 依据文化适应的过程合理规划入学教育的生命周期。文化冲突必然要走向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分为四个阶段:兴奋期、震惊期、舒缓期和定型期。入学教育涉及面宽、时间跨度长、参与人员广, 为避免具体操作中出现主次不分、次序混乱的情况, 很有必要以时间为轴对入学教育体系进行纵向的步骤划分和阶段定位。

从整体上可以把入学教育划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为准备期、第二步为实施期、第三步为反馈期。 (1) 准备期 (高招结束后至新生报到前) 。准备期内必须完成四大任务:第一, 将入学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纳入经费预算、纳入业务考核, 通过校务会议统一规划、统一决策、统一部署, 保障人、财、物及政策的到位;第二, 协调部门合作, 进行人员培训;第三, 通过走访相关单位等形式争取外部资源的参与和支持;第四, 向录取学生邮寄宣传教育材料, 将入学教育的时间前移, 方便学生进行心理和知识上的必要准备; (2) 实施期 (大一学年) 。实施期是进行入学教育的主体期间, 其又可细分为接触阶段、缓冲阶段和巩固阶段。 (1) 接触阶段 (新生报到后的三周) 。该阶段宜采用集中教育的模式, 主要任务是完成学校与学生初步的互相了解、教育引导新生感受全新的环境并建立起接触新文化的兴奋感和幸福感。 (2) 缓冲阶段 (接触阶段后至大一第一学期) 。该阶段宜采用分散教育的模式, 将入学教育穿插到其他各项教学和活动当中,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适应新的环境, 缓解文化冲突引起的文化紧张, 避免产生对新文化的抵触和拒绝, 启发新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向主动自我教育。 (3) 巩固阶段 (大一第二学期) 。这一阶段新生将初步完成其对新文化的态度定位, 并以此为基调确定自己大学期间的发展模式。本阶段的重点工作是强化行为管理、激发新生的主人翁意识、及时跟进综合考核促使每个个体受到触动、引导新生对新文化进行选择吸收从而实现自我重构。本阶段的目标是将入学教育的效果内化为新生坚定的信念, 外化为新生自觉地行为。 (3) 反馈期 (大一学年结束后的假期) 。反馈期内要完成一些收尾工作, 主要是弥补不足、总结经验和理论研究。

系统的心理辅导是上述各环节顺利完成的保障, 同样理想信念教育、安全教育、专业教育、成人教育也应贯穿于入学教育的始终。在形式上, 除了传统的载体之外还应根据教育的内容和阶段性目标融入灵活多变、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元素。

4 结语

入学教育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 其价值功能不仅仅体现为帮助新生适应新的环境、顺利完成人生重要阶段的转型, 更体现为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 我们应该遵循高等教育规律, 按照“质量工程”的标准和要求, 科学的投入到新生入学教育这项神圣的育人工程之中。

参考文献

[1]魏丹.新生入学教育的价值功能和实践探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 (74) :89.

[2]刘丽玉.文化差异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155.

[3]翼学锋.赢在大学起跑线[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3.

8.高等学校新生入学教育效果研究 篇八

高等学校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为社会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开始,它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对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关键环节。高校新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并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宝贵财富,是一种发掘力极强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要想让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将来为社会所用,必须在这一关键时期及时合理有效的帮助学生尽快顺利完成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引导学生找出适合的学习方法,教育学生充分利用大学为其提供的广阔发展空间,培养自身多方面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可以说,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二、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1.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突显

可以说,这是近几年来各大高校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前不久,我省某高校一名女学生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在学生宿舍喝农药自杀,结束了自己年轻而短暂的生命。其实近几年来,因心理问题而导致严重后果的例子还有很多。从马家爵事件到北大研究生离校出走一去不返再到今天的高校女生喝农药自杀事件,这些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了解高校学生心理状况以及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所应采取的种种预防措施,再一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高校新生进入校园后,一时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加之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遇到难题,不懂得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容易在心理长期累积,一旦遇到诱因,问题便暴露无遗。一些在高中表现很突出的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周围一样优秀的同龄人,尤其是在几次竞争中败下阵来之后,产生严重心理落差,压力大,却不会排解,最终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导致不良后果。

其实,大学生中多数遇到的只是一般性心理困扰,但即便是这样,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而且对这种心理困扰若不及时调节和疏导,持续发展下去就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大一学年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大学生心理相对比较脆弱的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这时最需要对其给予必要、科学的引导,一旦忽略了这一阶段的工作,等学生步入高年级,心里逐渐形成一种固化模式,再想校正,就不那么容易了。即所谓“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因此,应该从新生一入学就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

2.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千篇一律,流于形式

目前,很多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基本上都是以“报告周”形式出现,即新生入学教育基本上集中在一周时间内,这一周时间主要组织新生听取几次大型报告。虽然这些报告也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但毕竟有些内容不能结合学生实际,且不够细致、具体,因此效果往往并不明显。其实要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应该结合本校实际,有的放矢开展工作;与此同时还要贯穿于新生整个大一学年,其内容也应该更加丰富,不只是几场报告而已,还应该包括:入党启蒙教育、军训活动、大学四年学习规划教育、团课、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许多方面。因此,本人认为,新生入学教育应该建立长效机制,不应该只局限于“报告周”模式,因为它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是比较仓促的。

3.大学生队伍“多层次化”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学生人数激增,大学生队伍出现“多层次化”,在这个多层次化的队伍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殊群体:特困生群体,这部分学生由于经济上的贫困,易导致心理上乃至学习上的“贫困”;高费生群体,这部分学生一般家庭条件比较好,有优越感,无危机感,入学成绩低,学习基础差,如果入学后不对其进行适当的督促和引导,必然会与其他同学的距离越拉越大;省外学生,这些远离家乡的学生,如果适应能力差,不能及时融入新环境,也会产生许多问题;单亲家庭群体,由于家庭环境影响,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较孤僻,不易接触,应及时引导,避免学生出现心理困扰。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包含在各年级各专业,互相重叠,在处理这些学生的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学生实际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

三、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开展工作

面对当前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实用性强并且迎合学生口味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结合当前实际,本人认为,新生入学教育应大体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思想教育

一是理想信念教育,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及时引导学生端正理想信念,做合格大学生;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即建立心理健康咨询站,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详细了解新生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走出心里阴霾;三是优良学风教育,即通过新生见面会及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学习目标,做到学习有动力;四是针对特殊群体开展工作,及时掌握新生中几个特殊群体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

2.实践活动

一是开展军训活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军训活动对于增强新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牢固树立国防意识,培育民族精神,锻炼意志和毅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社团,发挥优势,培养兴趣,锻炼能力。

3.贯彻依法治校原则,加强校规校纪教育

校规校纪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新生刚入校,就应该专门召开新生大会,传达有关校规校纪的相关文件,让新生清楚了解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

4.启蒙教育

一是入党启蒙教育,新生一入学都有入党的想法,但苦于不了解有关入党的相关程序,不知从何抓起。因此,新生入学时应该专门召开此类会议,为新生灌输党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主动靠近党组织;二是对学校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组织新生参观校史展览馆等活动,让新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和现状,激发学生爱校热情,增强学生主人翁责任感和自豪感;三是职业生涯设计,在这方面可以通过邀请专家、老师等为新生做职业生涯设计专题报告,或观看相关专题片,为新生介绍本学院及各专业情况、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社会需求及各界学生就业情况等,让新生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就业观念。

9.入学教育总结 篇九

2013年下期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总结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在9月一开学就对一年级和七年级新生集中开展了学生入学教育活动。活动以学校各线领导的讲座和班主任组织的班会为载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入学教育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1、通过常规教育班会、学校领导主题讲座让学生逐步了解在更高年级学习所需要掌握的学习方法、所要遵守的各种纪律,为走向学习的良性轨道,形成较好的学风打下了基础。

2、通过举行开学典礼学生明确了理想目标,激起了学生“比、超、赶、帮”的学习劲头。

3、开学第一周成立了班委会,使班级工作迅速启动。并定期培训班干部。

二、入学教育的主要体会

入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必不可少。初一与六年级、幼儿园和一年级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其中必须 1

有一个过渡的过程,而学科教学缺少这样的环节,这就需要校领导、班主任积极谋划、精心组织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顺利完成人生角色、目标任务、学习方法的转换,从而更好的生活与学习。

三、今后的工作措施:

1、加强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培养出一批负责能干的班干部。

2、进一步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做到进一步细化量化。主要是在加强班干部管理的同时加强小小组管理。

3、班主任要坚持不懈的加强对新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从而带出一个个具有良好文明习惯的班集体。

10.入学军训总结 篇十

安逸的生活固然令人向往,然而,生命的美丽在于不断地突破与进取,固守安逸或许让我们免于风险,却永远造就不了绚丽的人生。于是,8月10日早晨接到通知,上午接待新生入学,下午军训开始了。

因为学生刚刚到校,下午训练科目并不难,仅仅是原地立定,跨立动作,所以整个下午很正常。8月11日上午,我忙着缴费,很少跟班,从下午开始,一个个困难出现了。

在临上场前,别的同学休息时,领着第一排同学突击训练,所有同学都听从指挥,被换掉的同学不计较,新上场的同学马上进入状态,正是这次单独突击训练为我们班取得第一名奠定了基础。

还要提出表扬的是咱们班更多的同学们,你们始终坚持,守时间,重质量,听指挥,所有这一切老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我们的教官科长是我多年的同事,我的好兄弟。工作中以严谨著称,训练中以严厉出名。他所要求的动作必须全部到位,否则就一遍遍的喊,一遍遍的练。为此,我们班和我们班的不少同学吃了不少小灶。但在第二天下午的时候,他的嗓子已经喊不出声了,即使戴着扩音器也无济于事。而正在此时,他的妻子来校找他取钥匙。当看到自己丈夫在烈日下,用微弱的声音一遍遍喊着“一二一,”她流下了心疼的.泪水,而我看到这一幕,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这也让我想到了我的家人。孩子再过一个星期就要上学走了,我没有时间给她做几顿可口的饭菜,她还经常问我是否有需要帮忙的。我们班的校服尺码就是她统计的。爸爸妈妈70多岁了,从北京回松原避暑,我不但没有好好孝敬他们,反倒他们为了让我多睡会儿觉,早早的偷偷起床给我弄早餐。虽然百般不同意我当班主任,但当我做决定时,丈夫一直鼓励我,开导我,工作要做好,而且不许生气。

会操表演开始了,我们班的科任来了,默默地祝愿咱们班取得好成绩。我的同事来了,这些天他们知道我很累,当我难得回办公室一趟时,他们从不多说话问这问那,而是送上凉好的水,蔡教官的妻子来了,用手机记录着丈夫的飒爽英姿。

我远远地站在队伍前,看着我的可爱的孩子们,行动迅速,动作整齐,口号响亮,把这些天的训练发挥到极致。一时间,我忘了这些天的披星戴月的辛劳,忘了炎炎烈日晒黑的皮肤,忘了上学迟到的,训练偷懒的,让我生气的同学,尽情地享受着这一美好时刻。

时至今日,为期五天的军训生活就要告一段落了。这五天,是经历高温与曝晒、任凭风吹与雨打的五天,也是作为高一学生的他们快速成长的五天。

作为军训指导老师,我很荣幸见证了这一群学生的成长。我看着他们,在教官与老师们的认真指导下,从懒懒散散、不知纪律为何物的少男少女,成长为了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遵纪守规、英姿飒爽的小小军人模样。

篮球场、足球场、操场上,随处可见的是他们昂首挺胸的挺拔军姿。一排排、一列列,整齐而又庄严。烈日炎炎下,黝黑的皮肤、脸上的汗水,是他们毅力的体现;淅沥雨声中,淋湿的头发、湿透的后背,是他们意志的体现;短暂休息时,放肆的欢笑、悠扬的歌声,则是他们苦中作乐的体现。

短短几天的训练,带给他们的不只是体格、面貌上的变化,更是精神上的升华与心灵上的蜕变。因为军训,他们懂得了爱国;因为军训,他们学会了坚持;因为军训,他们得到了成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虽然军训已经接近尾声,但他们从军训当中学到的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敢于奉献的精神还在延续。这里是终点,也是起点;是结束,也是开始。高中三年,期待见证他们更多的成长。加油吧少年!

11.大学生入学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入学教育 学业教育 职业规划教育 美德教育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大学生生命力最旺盛,体力精力最充沛。然而大学时代也是人生问题最多的时侯,从中学的目标明确到大学的的迷茫和困惑,很多大学生都会经历一次心理上的蜕变,因此帮助新生尽早的适应环境,完成好由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转换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学校作为艺术类专业学校,对学生的专业要求很高,但是学生的其他方面,比如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等相比其他综合类院校的学生,还是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辅导员的工作要做细、做实,指导学生少走弯路,“少走弯路就是捷径”。

一、入学教育工作

入学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的起点和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个体一生的发展。入学教育的内容应与时俱进,有时代特色,形式应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1.军训工作。军训历来被看做是对大一新生进行精神品质和组织纪律性教育的第一堂课,它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今后学生管理的成效。军训中,学生的训练强度大,身体疲劳,其个人言行和品德会毫无遮掩的表现出来。这时观察到的新生情况是基本可靠的。学生处要求班主任(辅导员)利用军训这段时间,观察新生的言谈举止、性格爱好、为人处世行为、为同学们服务的意识,并结合档案中记载的新生以往表现、学习成绩、家庭状况、奖惩、是否当过学生干部等,全面准确地掌握每个新生情况,为今后班级管理、班干部选拔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储备好具有说服力的资料。

2.专业知识教育。大学生的学习,其专业定位性很强,就是为了将来走向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而学习,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和喜欢自己的专业。江宁校区在新生报到后,以系部为单位组织专业老师举办专业知识讲座,从专业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实践技能以及就业前景作了详细介绍,使同学们对所学的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进而为实现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因大学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授课方式等都和高中阶段有着明显的区别,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感到无所是从,学校邀请了有丰富经验和学术修养的教师、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以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让新生充分了解,促使他们尽快的养成新的学习习惯,以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3.心理健康教育。很多新生面对大学的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有的心理调试不好,就会产生很多的心理问题。因此,做好新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江宁校区所有班级在组建班委的时候,都会设立心理委员的职务,建立心理教育校区网络。在学生入学后,都会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对每位同学进行网络心理访谈,根据访谈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为每位同学建立了心理档案。对特殊群体加强关注,包括贫困学生、入校考分较低的同学、少数民族同学等,根据情况开设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或心理讲座,改变他们的观念,并进行学习、交往、做事等具体行为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二、学业教育工作

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是首要任务。这也是大学生日后走进社会生存、竞争的基础。很多新生进入大学后,没有了老师的督促和父母的监督,学习动力消失,面对没有约束的大学生活,很容易丧失学习的目标。新生开学后,通过组织讲座、新老生交流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大学学习的方法等。通过优秀校友的成才成功的案例分析起到榜样作用。通过这些形式,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权,主动去发现、探索问题,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

三、职业规划教育工作

对大学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减少因职业困惑引发的焦虑情绪、消极情绪以及相关的心理障碍。帮助大学生以积极的职业目标和生涯发展计划指导大学生活。首先要帮助大学新生与学习的专业联系起来,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想清楚为什么要学习此专业,对自己、家庭、社会有什么样的价值,真正建立学习专业的兴趣。其次在新生中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系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帮助学生通过自我剖析,加强专业和相关职业之间关系的了解,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确定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并设计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路径,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准备。江宁校区每年都要组织新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引导他们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特长,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环境,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和职业选择,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使自己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提升自我。

四、美德教育工作

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大学生的的美德教育很容易被忽视。因此,我们要以美德教育为切入点规范大学生的行为。

为了倡导真善美,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江宁校区开展了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以“发现感动,表达感动,传递感动,共享感动”为主题的“感动校园”十大人物(团队)的大型评选活动,并通过专题宣传栏、校园网、广播电台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活动中,学生们时常被那些不平凡事迹而感动,被那些平凡的同学带来的不凡成就而感动,起到了“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效果。

组织过好“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学校、感恩社会,互相感恩;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永存感恩之心和报恩之愿,围绕两大节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此加大校园文化的渗透力,体现活动育人的驱动力,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是学做真人,创造业绩的地方;展现才华,学好文化的地方;愉悦生活、快乐学习的地方,不是我家胜似我家的地方。

12.研究生入学总结 篇十二

本文中笔者的调查数据分别来自两个调查。一个是对高校学生的调查, 调查了广东的1所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4所省属本科院校、3所公办高职院校和2所民办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共发放问卷2000份, 回收有效样本1758份, 回收率为90%。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家庭所在地、家长的文化程度以及父母的职业等。

另一个是对4所高中的学生进行的调查, 其中包括广东3所高中, 河南1所高中, 调查部分高中学生的升学情况以及家庭背景 (包括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所在地等) 。共发放问卷1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161份, 回收率为89.3%。根据高中所在地, 把所调查的4所高中划分为城市高中 (2所) 和县镇高中 (2所) 。城市高中的其中一所为省级重点高中, 文中被称为城市重点高中, 另一所为非重点高中, 文中被称为城市普通高中。两所县镇高中, 其中一所位于一个镇上, 属于非重点高中, 文中被称为县镇普通高中, 另一所是一个县级市的第一高级中学, 文中被称为县镇重点高中。两个调查的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

一、农村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现状分析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学生入学资格的获得, 也就是学生能否接受高等教育, 其二是学生所接受高等教育的层次。文章从这两方面分析农村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状况。

首先, 从农村学生能否接受高等教育方面进行分析。自1999年开始, 我国启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工程, 此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增加, 2008年已达到23.3%, [1]比1999年增加了12.8个百分点。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为更多适龄青年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然而教育公平问题依然是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许多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表明, 高等教育大众化并不必然消除教育机会的不公平现象。“高等教育早期的扩张阶段,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性没有减少, 反而在增加。”[2]我国在高等教育大发展过程中, 同样也产生一些不公平现象, 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与城市学生相比依然较少就是其中之一。从总体比例看, 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增加。教育部的统计显示, 从1989年到2008年, 我国高校新生中农村生源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但是, 农村考生报名、录取占相应总数的比例, 均未达到同期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自然比例;农村考生的高考录取率也从未达到同年的总录取率水平。[3]笔者对广东高校的调查数据显示, 城镇学生所占比例总体上要远远高于农村学生所占比例, 二者的比例为60.7%:39.3%, 相差21.4个百分点。可见农村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与城市相比, 差距依然很显著。

其次, 从农村学生所接受的高等教育的层次来分析。农村学生所接受的高等教育大都集中在一般的公立本科和公立高职高专类高校之中, 他们进入重点高校的机会很少。笔者对广东高校的调查数据显示, 重点高校中, 城镇学生所占比例高出农村学生44.4个百分点, 而一般公立本科, 城镇和农村学生所占比例相差甚微, 分别为50.6%和49.4%, 而公立高职院校中, 城镇和农村学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8.0%和52.0%, 农村反而高出了城镇4个百分点。所以说, 农村学生所增加的高等教育机会主要集中在一本公立本科和公办高职院校中, 而在重点大学就读的机会则很少, 而且这些年来还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比如南开大学2006年农村新生比例为30%, 2007年为25%, 2008年为24%, 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4]

可见, 农村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距, 不仅仅表现为显性的数量方面, 而且还表现为更为严重的隐性质量方面。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 如不及时认识到城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差异, 并及时得到解决, 势必会造成二者之间差异的不断扩大, 进而影响到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影响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农村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因素很多, 涉及到历史的和现实的、自身的和外部的等。在我国二元结构情况下, 农村是和城市相对应的, 分析农村教育问题, 就需要与城市进行比较。下面围绕家庭背景、基础教育水平和高校招生进行分析。

(一) 家庭背景的影响

家庭背景包括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我们首先以2001~200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为例, 说明城乡学生家庭经济收入的差距。数据显示, 2001~2009年间, 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增加额是农村居民收入增加额的3.7倍, 表明在我国经济大发展的过程中, 农村和城镇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城镇的经济发展速度要高于农村。而且二者的收入差距在逐年扩大, 从2001年相差2.90倍增加到2009年的3.33倍。[5]可见, 与城市相比, 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依然很低。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 势必会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经费投入, 农村学生在学习的硬件条件上比较欠缺, 从而影响了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高考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同时,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 农村学生的高考分数即使能够达到高校的录取标准, 也可能会因为高昂的学费而放弃选择这类高校。笔者对广东高校的调查数据显示, 农村学生选择民办高校的比例非常低, 仅为10.1%, 低于城市79.8%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高昂的学费使农村学生不得不放弃选择民办高校而导致的结果。

农村居民的整体文化程度很低, 相应地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也是很低的。据统计, 2008年6岁及以上城市人口中, 有19.08%的是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而农村只有1.18%;农村6岁及以上人口中, 小学和未上过学的就占了48.3%, 而城市的这个比例则只有20.47%, [6]可以看出城乡居民在文化程度方面的显著差异。家长的文化程度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很大的。笔者对广东高校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调查数据显示, 父亲文化程度是高中和中专的学生比例为38.8%, 是大专及以上的为16.8%。2008年6岁及以上总人口中, 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所占比例为13.70%, 大专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为6.70%, [7]这个比例远远低于该文化程度人口的子女在高校中的所占比例。而且父亲是大专以上的学生在重点高校的比例更高, 为22.4%, 表明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 其子女就读重点高校的机会越多。家长的文化程度不但影响学生能否接受高等教育, 还影响到学生接受什么类型和层次的高等教育。鉴于文化资源具有很强的代际传递性以及稳定性等特征, 根据城乡人口文化程度的有关数据, 我们可以推断, 农村和城市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差异性还将长期存在。这就要求我们要采取特别的手段来解决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

(二) 基础教育阶段的影响

高等教育的人才是由基础教育来培养和输送的, 所以学生所接受基础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其在高考中的竞争力, 从而影响到其是否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以及接受什么样的高等教育。这一部分我们主要以高中阶段的教育为例进行阐述。

决定基础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资源的分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分配极为不均衡。这种不均衡即体现在城乡学校之间, 也体现在重点和非重点学校之间。由于城乡在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巨大差距, 农村的办学条件和水平远远地落后于城市。同时, 农村的教师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 再加上教学软硬件建设的缺失, 城乡的基础教育质量差距极大。这样,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同一个高考平台上竞争, 明显处于劣势地位。笔者对高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 城市高中学生升入高校的机会要远远高于县镇高中学生。城市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高考升学率分别为97.3%和83.5%, 而县镇重点高中和县镇普通高中高考升学率分别为68.7%和35.6%。从生源来看, 县镇高中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学生, 其在县镇重点高中和普通高的比例分别为65.2%和84.8%, 城市的两个高中的学生98%以上是城市户口。可见, 农村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要大大低于城市学生。

另外, 基础教育阶段重点学校制度也极大地影响着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重点学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优越的教学条件, 所以拥有较多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的家庭竞相为子女争夺这些优质学位。笔者对高中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 县镇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 父亲文化程度是大专及以上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9.0%和4.1%, 城市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 父亲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学生比例分别是45.0%和34.4%。表明家长所拥有的文化资本越多, 其子女就读重点高中的比例也就越高。而由上面论述可以知道, 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相应地, 其子女就读重点高中的机会也就越少, 农村学生主要是在非重点高中就读, 上面提到, 笔者调查的县镇普通高中有84.8%是农村学生。

重点学校一般分布在大中城市和县城之内。大城市的优质学位的比例很高, 比如, 2007年底, 广州市公办普通高中省、市一级优质学校提供的优质学位占普通高中学位总数的86.46%, 其中示范性普通高中占42%。[8]这就意味着城市高中学生有较多的机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而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 情况却完全不同。一般情况下, 一个县或者县级市会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创办一到两所重点高中。农村学生最有可能接受的重点高中是位于县城之内的县镇重点高中, 但是这类高中的优质学位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虽然笔者所调查的县镇重点高中农村学生的比例高达65.2%, 但是这一比例却远远低于该县区域内拥有农村户口人口的比例。

位于农村地区的高中一般是非重点高中, 其教育质量都比较差, 每年能够升入高校的学生很少。农村学生只有考入位于县城的重点高中, 才有升入高等学校的希望。相反, 如果考不上重点高中, 就更没有考取大学的希望。所以, 很多学生不愿意去农村高中就读, 从而放弃了接受高中教育的机会。这些年来, 我国农村高中毕业生的比例逐年下降的趋势, 说明了这一问题。笔者对1997~2009年, 我国城乡普通高中毕业生数据进行了整理。数据显示, 从1997年到2009年, 我国农村高中的毕业生占全国高中毕业生的比例在逐年下降, 1997年为14.57%, 从2005年开始下降到10%以下, 到2009年这一比例仅为7.61%。[9]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农村人口在逐年减少的缘故, 但是, 农村学生初中毕业以后放弃继续就读高中也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 (这一现象有待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可以想象, 在不接受高中教育的情况下, 何谈接受高等教育。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 高校招生制度的影响

我国高校的招生制度是以全国统一高考为主, 多元化的招生考试制度作为补充, 比如保送生制度、自主招生制度以及校长实名推荐制度等。就统一高考来说, 由于城乡学生在家庭背景以及接受基础教育方面存在差距, 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同一招生标准下, 农村考生在高考的竞争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从而导致了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上处于劣势。

那么,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对解决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的效果又如何呢?近年来, 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 这些制度对高校选拔优秀人才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 其受益者更多地是高阶层或者重点学校的学生, 农村学生享受该制度的机会很少。罗立祝根据报录比这一指标对高校招生制度所产生的城乡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进行的量化比较研究表明, 统一高考制度所产生的城乡差异最小, 自主招生和保送生制度所产生的城乡差异则最大。城市子女在统一高考制度中获得的入学机会是农村子女的1.1倍, 在自主招生和保送生招生中则分别为8.2倍和17.2倍。[10]

所以说, 虽然在统一高考的条件下,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竞争处于不利的地位, 但是, 新的招生制度改革则使农村的学生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由于实行新的招生制度的高校越来越多, 而且这些高校通过新的招生制度录取的学生名额也越来越多, 比如华南地区的一所重点高校的艺术特长生、保送生及自主招生人数由2010年的1027人增加至2011年的1055人, 所以农村学生接受重点高校教育机会的竞争会更激烈。这应该是重点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越来越低的原因之一。

可以说, 统一高考相对来说, 对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还更为有利一些。农村学生更多地是依靠勤奋苦读, 甚至是复读多年才有可能获得高等教育机会。“在一定意义上, 分数实际上就是那些没有家庭背景的考生‘硬实力’, 不靠分数他们没有其他办法。一旦分数不够, 就只有复读一条路可走。”[11]而新的招生考试制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比如对知识的涉猎面、反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精神面貌等) 以及特长等要求较高, 农村学生由于受家庭背景以及所接受的基础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不具备这些条件, 所以也就没有通过新的招生制度来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实际上, 招生考试改革越多样化, 对没有社会资源的家庭就越不利……由于中国内地存在这明显的城乡差别, 农村学生受教育的条件远不如城市学生, 在高考竞争中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同的起跑线上。在过去偏重考察知识面和记忆力的情形下, 刻苦攻读记诵不辍也可能取得高分;而当高考日益侧重于靠测能力, 包括外语听力测试的时候, 应该承认刻苦的因素在高考成绩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下降, 而受教育的条件和环境所起的作用有所上升。”[12]所以在招生制度改革时, 要充分考虑到有利于农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方面。

三、讨论和建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这个过程中, 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城市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明显高于农村。农村和城市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差异依然很显著。农村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比不上城市。这是教育不公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大部分, 只有农村教育发展了, 农村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加了, 我国的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教育现代化才能根本实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指出, “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 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所以, 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农村教育, 提高农村子女接受教育, 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机会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如果他们能够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不但对其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而且对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也意义重大。马丁·特罗教授曾指出, “正规教育为广泛理解管理和技术原则奠定了基础, 并且首先为提高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提供了训练”, “不仅是适应新的工作的能力, 而且是应具有知道新机会产生在哪里的能力, 这是受教育的标志,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较低水平的教育却不具备这种能力”。[13]

由于家庭背景不同而造成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 需要教育系统本身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补偿, 以尽量缩小差异。要不断探讨造成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利因素, 政府和教育机构要把提高农村青年的教育机会作为现实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进行考虑, 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弥补。目前我国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农村人口接受教育, 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这是我国在追求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唯有如此, 才能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进而建立和谐而稳定的社会。

针对上面所论述的影响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影响因素, 应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农村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首先, 要努力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农村学生所接受的基础教育质量较差, 导致他们在高考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所以,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是增强农村学生的高考竞争力, 提高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是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 增加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 吸引优秀的师资到农村去任教等。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所要求的那样, “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个学生,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 (区) 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其次, 高校招生向农村倾斜。高校在招生中, 要对来自农村的学生进行适当降分或实行定向录取。同时, 加大涉农院校定向生的培养规模, 并出台一些对农村学生有利的推荐制度或报送制度, 这些制度在考核条件方面, 主要考察一些农村孩子能够达到的, 或者有关农村方面的技能。如果能在这些方面进行改革, 相信对于提高处境不利境遇的农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是大有好处的。

第三, 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农村人口文化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期的努力, 是个很艰难的过程, 但也是个紧迫的任务, 必须从眼前做起, 从现在做起, 决不能因为难为而不去做。笔者认为, 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最重要的途径是是使农村适龄青年接受最基本的高等职业教育。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到25%, 表明有75%以上的适龄青年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村青年。如果这一庞大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的解决了, 那么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也就逐渐得到了提高。所以, 国家和地方财政应拨出专款, 开展面向农村地区的办学活动, 以有针对性地为农村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力发展与农、林、牧、副、鱼等有关的高等职业教育, 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多的可用于改变家乡面貌的高等教育培训机会。这些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针对性强, 同时还有学制短、收费低、录取分数线低等特点, 学生接受完这种教育以后, 即可以获得应用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技能, 又能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8[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5-16.

[2][13] (美) 马丁-特罗.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 1999, (1) :1.

[3]韩妹.农村大学生为何大多沉淀在高等教育“中下层”[N].中国青年报, 2009-03-27.

[4]杨东平.警惕对农村学生教育机会的制度化伤害[J].教育与职业, 2009, (28) :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342.

[6][7]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M].北京: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 2009:79-81, 70-71.

[8]亓欣欣, 穗仁宣.穗明年将增5所示范性高中[N].南方日报, 2007-12-1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统计数据 (1997~2009) [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 iles/moe/s4958/list.html, 2011-05-06.

[10]罗立祝.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对城乡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11, (1) :32.

上一篇:qq签名女生唯美伤感下一篇:彝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