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建议(共11篇)(共11篇)
1.广州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建议 篇一
广州白云机场物流园区发展战略分析
广州白云空港物流园区是国家三大国际航空物流园区之一,已列入《广州现代物流发展实施纲要》,是广州市政府重点发展和扶持的三大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之一。广州白云机场国际物流园区地处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与香港机场比邻。面对世界货运第一的香港机场,才起步的白云机场如何开展自己的发展战略?针对香港机场目前的国际航空货运竞争优势,分析广州白云空港物流园区的潜在竞争优势,进而提出其发展战略。
一、广州白云空港物流园区的劣势分析
劣势(Weaknesses)是指组织中的缺陷、失误、约束等因素,使组织不能实现目标;或者相对竞争对手而言,组织拥有低下的能力和较少的资源,强调组织自身的内部功能(弗莱舍,2004)。
广州白云机场的国际航空货物运输,目前针对香港机场的航空货运,可以说我们完全无优势可言。不管是市场占有量,航空物流的运作模式,还是航运网络都处于明显的劣势。
1.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
香港机场国际航空货运量优势明显。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国际货运吞吐量多年稳居世界其他机场之首,2006年达到357.9万吨。而我国所有机场2004年国际航线货邮吞吐量才171.5万吨(国家统计局网站),广州白云机场2005年国际货邮吞吐总量才17.2万吨(广州白云机场物流公司网站)。香港机场对我国内地的国际货运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绝大部分来源于珠三角地区。2006年对我国内地国际货运量达到35.8万吨。随着香港机场的“珠三角及长三角的物流整合服务”战略的实施,加之珠三角便利的交通和进出港口,它将对广州白云机场国际物流园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冲击。
2.还没形成统一协调的运营模式
香港国际机场由政府拥有和经营,经过多年的运营,已形成完善、高效的航空物流运作模式。它多次获航空货运杂志(AirCargoNews)“最杰出货运机场”称号。2005年香港国际机场获亚太航空货运协会“最便捷货运机场”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及国际机场协会授予的“全球最佳机场”称号,这些足以证明其在航空货运业中的领导地位。机管局将航空货运及航空后勤相关业务,以专营权或特许经营权的方式批给不同企业运营。第一层货运服务由香港空运货站有限公司HACTL、亚洲空运中心有限公司AAT和快递货运站——DHL中亚区枢纽中心组成。第二层货运服务包括海运码头、机场空运中心和商贸港。
另外还有完善的海关设施。为了提供畅顺的航空货运服务,机场的空运货物处理系统与海关的空运货物清关系统互相连接。两个系统连接后,在货物抵港前所有货物至分运层面都可办理清关手续。空运货物清关系统与两个航空货运站、四家综合速递公司(DHL、联邦快递,TNT及联合包裹)及海运码头连接,确保货物资料及通关情况的电子数据交换及时传送。这套系统可让尚未抵港的货物预先办理清关手续,能够处理各类型的货物,而且亦提供“优先货运”服务。
由相关企业组成的货运促进委员会,每季定期会议检讨航空货运服务,使香港空运货站及亚洲空运中心服务达到或超过了业界认可的标准。
目前,白云机场航空货运主要实行销售代理人制度,航空公司客货混合经营,货随客走,既有第三方物流的角色,也有第四方物流的角色,但两者都没有规模。
3.国际航运网络不发达
在香港国际机场营运的航空公司超过80家,包括18家全货运航空公司,航线目的地逾140个,还有全球著名的物流公司,可以说服务网络遍布全球。这些都为珠三角地区货物的进出口,实现门对门便宜、快捷的物流运输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广州白云机场目前只有国际航线 40条,且主要以客机为主,没有全球性的物流公司进入,不能实现货运的“无缝”衔接。
二、广州白云空港物流园区的潜在优势分析
所谓优势(Strengths)是指那些可以使组织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具有竞争力的因素,是由相对来说可以控制的因素构成的。是其能力或拥有资源的组合,使组织能够有效地完成绩效目标。从静态看,目前在国际货运行业中广州白云机场对香港机场还不具有什么优势,但从发展的角度看,以下资源具有挖掘潜力。
1.品牌资源。作为广州空港物流园区的核心企业,由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等股东合资组建。这两家公司分别在航空运输和机场规模上处于我国前三位,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品牌效应。
2.国内支线航空网络不断发展。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国际一类机场,是国内三大门户机场之一,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国际航空枢纽,目前已开通超过120条国内外航线,遍布国内所有大中型城市。随着我国支线航空的发展,其枢纽作用更加突出,能将国际货运与国内支线有机结合起来。
3.后进入者优势。广州空港国际物流园区作为后进入者,具有起点高,学习成本低等后进入者优势。加之与其他机场和物流公司的合作,能学习别人先进的运营模式和管理经验。
4.政策、硬件条件的潜力优势。国际空港物流的“一站式服务”,涉及到许多部门的协调,如海关、口岸检验等。广州白云空港物流园区已列入《广州现代物流发展实施纲要》,是广州市政府重点发展和扶持的三大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之一,能得到许多企业没法做到的政府政策上的支持。新建的白云国际机场是目前中国惟一按照枢纽机场标准建设的国内最大航空港。规划完善,功能齐全,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5.另外还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三、广州白云空港物流园区所面临的机会
机会(Opportunities)包括组织环境中任何目前对组织有利或未来会对组织有利的状况,并使组织强化其竞争位置。
1.空港物流园区的区域优势。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开放门户,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广东省的进出口多年位居国内第一,2005年达到439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1%。随着泛珠三角经济网络的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国际货运物流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2.经济发展带来的贸易总量增长。随着我国GDP每年近10%的增长,进出口贸易也快速的增长。特别是产业的升级,经济全球化,不仅航空物流在地理市场上扩大,而且航空物流主要服务行业也在增加。现今中国航空物流主要服务于五个行业:鲜活产品(如水果、鲜花)、精密机械产品(如医疗器械)、电子产品(如计算机)、商务文件、通讯产品(如手机)。随着我国产业的升级,机械、电子、通讯等产品的航空物流比重会不断增加。
3.天空开放会促进国际航线网络的完善,为机场物流从第四方转向第三方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国际市场的形成,航空货运公司和物流公司的进入,为我国航空物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提供了机会。
四、广州白云空港物流园区所面临的威胁
威胁(Threats)包括组织环境中的任何不利因素、趋势或变化,它将削弱(或威胁)组织的竞争能力。威胁可以是壁垒、约束,以及任何可能造成组织生产问题、破坏、损害、伤害的因素。
1.航权开放,外航加紧侵入中国国际货运市场。我国航空物流才刚刚起步,在航空物流设施、航空物流环境及货运代理方面都缺乏竞争优势。我国入世后,我国货运市场成为各大跨国航空公司争夺的目标。与此同时,我国周边除了香港国际机场外,还有日本成田机场、大阪关西机场、新加坡、泰国曼谷、韩国仁川等航空枢纽,正对我国形成包围之势,夺走了本属于我国机场的国际货运份额。
2.货代理专业化程度提高和规模的扩大,议价能力大大增强,使机场服务在航空物流链中的竞争力下降。
3.顾客趋向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我国机场航空物流目前还缺乏与铁路、港口、公路等其他物流枢纽的衔接。
五、战略分析及选择
有效的战略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内部优势和环境机会同时使企业的劣势和环境的威胁降至最低程度。但广州机场许多优势仅仅是一种潜在的优势,需要通过培育、开发,才具有竞争优势,因此提出以下战略选择。
1.从“驱动者”再到“操作者”
在战略选择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战略方向。目前针对机场物流通常有两个方向:“驱动者”和“操作者”。“驱动者”指的是机场航空货运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包括仓库、道路、围栏、安全设施、以及项目为依托的信息平台,向承运人、货代公司及物流公司提供服务,也就是第四方物流。“操作者”指运输及物流服务的提供商,直接面向最终用户,管理并参与运输、仓储、增值服务,“一站式”整合服务等,即第三方物流。目前广州机场还缺乏作为操作者的条件和能力,不能向最终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运输和物流服务。同时“驱动者”还可以避免机场管理的复杂性和前期投资的风险。所以,近期广州白云机场国际物流园区的战略定位应选择“驱动者”角色,通过自己投资或引资等多种融资方式,搞好四大平台建设:物流平台、商务平台、信息平台和政策平台。在有些成熟的项目,可根据战略控制的需要,通过合资经营或合资不参与经营的方式逐渐步入“操作者”,例如对处于空港物流重要环节、高利润的货站服务和地面服务。在空港物流发展到一定规模情况下,可以利用地方政策,建立保税物流增值服务。
2.积极加强与香港机场的合作,发展战略联盟关系
香港机场与广州白云机场比邻相望,处于同一区域,由于自己目前在机场运营、航线网络和第三方物流等方面都没有内部优势可言,因此合作是最佳选择。通过合作,挖掘自己的潜在优势,将这种优势与外部机会匹配,形成竞争优势。紧紧抓住香港机场的“珠三角及长三角的物流整合服务”战略的实施,积极加强与香港机场的合作,发展战略联盟关系,利用其在航空货运的霸主地位,吸引国际、国内著名贸易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和航空代理企业进驻园区,多方投资经营,首先成为一个优秀的“驱动者”。同时学习先进的航空物流管理,建立适合自己的航空物流运作模式。
3.完善国内航空货运网络
由于珠三角货物到香港机场进出口通关手续简便,运输方便,再加之广州机场国际货运航线网络远不及香港机场,因此,短期内广州机场在珠三角国际货运的区域优势还不能发挥出来。但香港机场运往内地的国际航空货物,可利用广州机场的国内航线网络进行运输,将国内航空货运网络融入到香港机场货运的国际网络。所以,广州机场应加强与香港机场的合作,大力发展国内航空货运网络,积极参与到国际合作中去。
4.资源整合,培育自己的物流设施
物流园区涉及到物流链中的许多设施,从战略控制和自己优势的角度应培育自己的物流设施。一是将机场货运站和南方航空公司货运站进行整合,成立独立的空运货站公司。二是南方航空公司货运部独立,航空货运公司化。三是实行合理的货运代理企业准入政策,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货运代理企业。同时建立与铁路、港口、公路等其他物流枢纽的衔接,提供“门到门”服务,充分发挥航空货运快速、远程、安全的特点。从培育自己的物流设施入手,将广州白云机场从“驱动者”发展成“操作者”。
广州保税区物流发展战略内容提要:
一、流通基地辐射能力分析
1、流通基地及物流系统
广州保税区开展物流服务,将作为一个整体形成物流系统中的一个结点——流通基地。在此,流通基地是指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及生产加工等方面的统一体,它有别于专指物流系统结节之处的物流结点。具体到保税区,流通基地是物流、贸易、出口加工、商品展销等方面的有机组合。换言之,在定位广州保税区物流发展时,决不能单从物流方面来考虑,因为物流只是贸易、出口加工、商品展销的一个后勤服务支持系统。
物流结点是物流系统网络是一个组成部分,物流系统网络是为实现既定物流活动目标,由物流固定设施、移动设施、通讯方式、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等要素形成多层次人工经济系统。它是由线(Link)、手段(Carrier)和结点(Node)组成。线是指公路、铁路、空路、海路等;手段是指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结点则是指流通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车站、集散基地、仓库、港口、机场等设施。实施物流发展战略是将一定范围的物流活动视为一个大系统,运用系统学原理进行规划、设计、组织实施,从而能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系统功效,逐步实现物流合理化、规模化、效益化的过程。后文论述中,将直接以流通基地来表述广州保税区物流整体。
考虑流通基地规划与发展,首先必须为其辐射能力定位。而流通基地又是服务于特定经济圈。
2、经济圈与区域物流
以坚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路,伴随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国逐步形成几大经济区域:珠江三角洲、环台湾海峡、长江三角地区、环渤海湾、西南经济区域等。在这几个经济圈中,珠江三角洲由于开放早、位置特殊、政策灵活,发展最快、活力最强。伴随经济增长、经济圈形成的是该地区物流量迅速上升、物流活动更加频繁。统计资料显示,有70%左右的物流业务是在以上几个经济圈完成的,而珠江三角洲又是重中之重,成为我国现代物流最先形成与发展的地区。但另一方面也恰恰是物流成为阻碍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在这几个经济圈建设流通基地、物流基地也就成为最佳选择与必然趋势。
现代物流的形成给物流产业带来一个巨大变化:企业物流向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物流相配套的物流组织形式——流通基地的建设正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现代物流要发挥其应有作用,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规模化经营;二是要专业化管理;三是要提高技术含量。现代物流产生之前,由于受计划经济“小而全,大而全”思想影响,各个企业都配有车队和仓库来负责本公司仓储与运输等物流业务。形成我国物流业企业分割、行业分割的现状。在此情况下,物流部门只负责本单位物流业务,物流业务量小、技术含量低、管理无序从而造成平均物流成本较高而物流服务水平低,严重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为改变这种状况,追求“第三利润源泉”,生产企业逐渐把物流业务交给社会化、专业化公司来运作,促使物流逐步向区域化、社会化方向发展。而所谓区域物流就是以经济圈半径为区域物流的辐射半径,在经济圈交通网络集结之处设立流通基地集中负责大部分产品(包括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在该经济圈及与其周边区域的流通业务,以充分发挥物流规模效应。
2.广州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建议 篇二
目前, 我国高职学院数学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数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教材不适应高职各专业需要, 大多是因招生政策引起的学生基础薄弱、知识结构缺失,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不高, 以及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教学方式落后造成的, 教学改革引起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今, 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已有“转型期”进入“攻坚期”。基于此, 深入探究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现状, 这是当前高职学院数学教师在攻坚期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对策并提供建议显得特别重要。
1 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1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
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 学习动机削弱, 高职学生没有意识到数学练习理性思维和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升学压力比较小。不少学生认为数学不仅抽象、枯燥乏味, 而且缺乏趣味性, 常感到学习数学很无聊、没兴趣,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用得较少, 缺乏实用价值。高职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大, 仍沿用中学那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数学, 自主学习的意识淡薄, 仍然习惯于教师灌输。大多数学生都是模仿教师的解题过程, 没有进行数学思考的意识, 也没有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 对知识不求甚解, 并未对知识真正理解和内化。整个学习过程无计划、无目标, 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课前不预习, 课内不做笔记, 课后不复习总结。
1.2 数学课学时少
在数学教学上, 由于简单片面地强调“够用”, 为专业服务, 数学课时和教学内容再三压缩, 如此一来, 高等数学课的所谓“够用”不是强调数学知识、方法在所学专业和实际生活的“够用”, 而是讲什么考什么, 是考试上的“够用”, 是“考试有用, 考完无用”。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紧赶进度, 在教学中基本上不再介绍推导、证明过程, 而是向学生直接灌输公式、定理和结论, 学生死记硬背下来却不知道如何应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3 教材偏重系统性和完整性, 忽视针对性和应用性
现有的高职数学教材, 割断概念的实际背景及数学理论在科学技术和工程中的应用, 过于强调理论的科学性、严谨性, 因为它们大多是本科数学教材的一种浅化、简化和压缩版本, 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学习特点等关注得少, 偏重知识传授强调结构严谨的多。教材不仅内容枯燥, 而且明显缺少实用案例, 即使有一些涉及专业实际问题, 也不与专业教学同步, 数学教学滞后于专业应用。由于沿用了传统的偏重理论知识体系的方法进行教学, 其结果是:一方面, 数学教学不能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 对于职业岗位急需的数学知识却没有讲授;另一方面, 占用了大量的教学资源造成成浪费。
1.4 教学方式落后
教师很少主观从自身找原因, 在教学中, 教师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地位, 一味片面强调高职学生学不好数学是学生自身的问题, 在许多高职学院, 教学方法上重视演绎归纳, 数学教学大多采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育模式, 教师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教学忽视了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概念和知识的应用思维过程, 只注重定义、定理和公式的证明及技巧的训练, 这种理论化的应试教育, 其教学方式还停留在中学阶段, 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不强, 积极性不高, 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效果当然不好。
2 对策与建议
2.1 加强教材建设
数学教师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 找出数学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的延伸区和结合点, 深度了解相关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情况, 编写出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编写出不同的讲义和教案,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教材要有专业特色, 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坚特“必需、够用”的原则, 即本专业学习需要的基础知识必须满足, 但不过量。高职学院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应用, 那么,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引导, 要避免注重纯数学方法和技巧的教学而忽视数学和专业结合的现象, 应遵循“先基于专业实践问题→再创设数学模型→然后进行数学解答→最后回归于应用在专业问题上”的教学过程, 使数学源于实际且又归于实际。不同专业对同一教学内容深度的把握也应有所区别, 把初等数学、高等数学、数学建模和计算机应用四者融为一体, 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应用能力。
2.2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高职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填鸭式教学方法, 改变过去那种与工程和生活实际相脱节的形式化教学模式, 突出职教办学特色。首先是教学的方法的改革, 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观, 注重概念及其实际意义、定理及其实际内涵、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应用的教学。用“谈话交流”、“分层讲解”、“课堂思辨”、“案例教学”等形式代替“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是要在课堂教学中, 从应用题的改革做起, 在部分环节上“切入”数学建模的内容。
2.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单调, 而且课堂教学容量小, 费时费力。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单纯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视、听、说、写、思全面发展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开拓创新精神, 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工具, 保持传统教学“适时”、“适度”相互结合、渗透的作法, 会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 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 可以整合整个教学过程。
2.4 建议开设数学实验课, 弥补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不足
克服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单调、课堂教学容量小、费时费力之不足, 建议开设数学实验课。让计算机进入课堂辅佐数学学习, 可一举两得, 数学知识计算机知识的融合, 能培育高职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自觉性, 达到提升教和学的效率的目的。开设数学实验课, 要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 数学实验课要由浅入深, 要从教学设施、教材内容、学生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 教师的指导也要由多到少, 逐渐过渡到学生的自主实验, 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有计划地进行。在数学实验课的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完成实验, 教师是学生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实验者, 在开展活动时, 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创设民主、和谐的实验气氛, 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和讨论, 及时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 鼓励创新, 建立新型的基于民主和平等原则的师生关系, 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5 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应使自己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和更高的教学设计能力, 同时要在课堂上要能熟练地运用教学技能技巧, 增强教学活力, 提高教学效果。高职学院数学教学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 教师除了本身熟知的数学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培养自己较高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素养和信息知识素养, 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拓宽知识领域,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使自己具备广博的知识文化体系。
总之, 高职学院的数学教学, 应将新的思想和新学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 从学生和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 使高职学生能学到更多更实用的数学知识, 教师要认真探索合适的教法, 让学生掌握适宜的学法, 提高其数学综合素质, 加大其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使高职数学的教学有利于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 有利于其职业化发展。
摘要:针对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分析了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应地给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国廷, 赵文茹.设立高等数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J] (.社会科学版) 2003/6 (第5卷) .
[2]毕义明, 郝琳.论大学数学实验的内容与实现方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05, 24 (7) .
3.五菱物流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 篇三
关键词:五菱物流;第三方物流;JIM;6S;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由五菱新事业、五菱集团、五菱联发共同出资组建的柳州五菱物流有限公司于2005年2月18日正式成立。五菱物流有限公司是在五菱联发物流业务、五菱新事业储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五菱集团根据内外的物流市场需求、整合优化资源、建立高效现代第三方物流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五菱物流优势
1.规章制度健全
在五菱物流感受比较深刻的便是职权分明,员工自己的工作范围非常的清晰。在招聘这一关五菱物流把守很严格,他们的原则是宁缺毋滥,所以整个公司员工的素质都比较高。公司还制定了严格的绩效考评(员工考评管理办法),还有比较完善的福利,如公积金、养老保险、失业金、生育保险金、工伤保险金等等,可知人力资源部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2.引进JIM
JIM即准时生产,在五菱物流实施得比较到位。公司本身并不生产产品,可却是需方生产供应链上最为关键一步。它的目标就是要为所有的顾客实现准时生产,减少顾客的资金占用。按理,如果五菱物流要为顾客实现JIM的话,它本身的库存应该很大。但相反,公司的仓库库存都很少。为了做到这一点,公司的计划都必须是日计划,而且对于紧急情况的处理都有足够的应付能力。 按照中国现在物流的发展状况而言,五菱物流已经走在了前列。
3.实施6S
6S即清理、清洁、整理、整顿、素养、安全。在这方面五菱物流规定得比较详细和周全。他们根据各个部门和区域制定相应的6S执行标准,并不定时的进行检查。之后根据检查结果再详细的制定出6S现场整改表和6S现场问题整改计划——进度表。让各个部门和区域有明确的对象和在规定的时间整改。
二、五菱物流不足
1.空间浪费
五菱物流的仓库基本上没有上货架,都是直接放摆放在地上。如果用蛮力堆积起来难度比较大,易损坏物料,而且也危险,因此这种方法不提倡。仓库的高度基本上有10多米,这样造成了很大的空间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上货架。上货架一可以节约仓库空间,剩去很多费用;二比较整齐,容易管理;三舒适、美观。
2.失误频出
五菱物流由于刚成立不久,员工熟练程度还不够,而且不够重视。下面是双冲桥区从8月20日到8月30日失误统计。
3.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1)有几个区域使用五菱联发原来物流的一个ERP系统。那是针对原来五菱联发具体情况设计制作的,和现在五菱物流的实际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硬性的照搬照用没有针对性,也影响效率。
(2)有些区域有自己专门的系统,如双冲桥区域的双冲桥系统,这些是比较有针对性了。但是系统又太小,基本上是五菱物流内部开发的,功能并不强大。各个区域系统相互的独立,口径不统一,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3)系统的不完善导致手工作业过多,出错率大。就比如资产清查盘点表、年收料、调拨表、年来货记录报表、报表等等都要靠手工完成。工作量非常的大,而且容易出错。在今年的3月到7月在车桥区域就发生了数据混乱,导致公司跟其他厂家的帐目无法核对,造成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的重大事故。当然这跟管理员的疏忽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其归根结底是整个过程的复杂性所致。
4.监督力度不够
五菱物流各区域员工对于总部下发的文件,必须执行的就执行,能不执行就不执行。总部对区域下面的管理能力较弱,监督力度不够。3月份就发生数据混乱,竟然到7月份才发现,整整持续了5个月的时间。如果监督力度到位,公司就不会遭受如此大的损失。
5.企业物流活动自营比重较大
公司内各区域都有自己的仓库和车队,从仓库各生产厂均由自备车完成,因而车辆空返串极大。各区域为了完成各自的收、发货等服务职能,皆配备有70多名工作人员,6—7部自备车。在当地租赁仓库,有的代保管,也有自保管。大量的自备运力和自备仓储,占用了公司的大量资源,增大了公司物流费用,降低了经营利润。
6.物流专业人员比例太小
五菱物流在职员工物流专业人员少得可怜,总部员工也大多数毕业于其他专业,每个物流区域只设置了一个工程师进行指导。
虽然五菱物流意识到了人才方面的不足,它也加紧了招聘物流人才的力度。2004年柳州生态学院开始设置物流专业,五菱物流成立之时便与对方洽谈,现在该批学生有一半在公司实习。据了解这些学生并不想留在五菱物流。原因是公司的环境不够理想待遇也不够好,特别是现在物流专业人才过于抢手,他们更想往上海、广东等地发展。如果五菱物流没有制定出一些优惠的条件,这些人才还是无法留住。
三、改进建议
1.充分利用仓库空间
五菱物流仓库并不多,不是很充足。租用仓库的成本大,只有尽快利用仓库的空间,才能节约成本,也可以改观仓库脏乱的状况。
2.整个公司内部普及物流观念 ,改进企业经营模式
通过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务使公司高层和公司全体员工从公司利益的角度理解尽快引进现代物流管理观念和规范对物流市场的紧迫性。公司要明确树立物流市场主体的意识,并且要结合企业实际,探索物流过程重组的适宜形式。
3.加强竞争意识
五菱物流是五菱新事业、五菱集团、五菱联发共同出资组建,这些公司都颇具实习,五菱物流绝大部分业务来自于这些公司。员工都以这些为靠山,没有忧患意识。解决问题就必须加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建立一整套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
4.加强员工培训,引进物流人才
采取员工短期培训是主要方式,除了让员工系统的学习物流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员工走出家门,进入大型物流公司参观、学习。这可以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现代化的物流技术,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物流企业需要较高层次的物流专业管理人员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物流企业应经常培训自己的管理人员,以便使他们实时更新管理理论知识,学习新的管理经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同时,物流企业也可以与国外具有先进物流管理经验的企业加强合作和交流,以提高自身的物流管理水平。
5.加强企业内部沟通
协调规划和有效沟通,规划企业的组织机构,设定每个组织机构的职能。不论是生产、库存、物流还是销售,考虑各自利益是一种本能,虽然真正做到沟通协同非常复杂,但要做到信息顺畅还是可以做到的。另外,需要两个实实在在的计划,需求计划和沟通计划,周计划会议和每月的供需平衡会议是很好的手段。如果销售预测还在按月做计划,已经跟不上市场潮流了。还有公司应该经常开展一些互动游戏,提供他们一个平台,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
6.尽快健全五菱物流管理机制
五菱物流虽然成立不久,但是也不能总把它作为一个理由。尽快健全五菱管理机制才是重中之重。建立得越快出现问题的几率就越小,这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7.加快建设现代物流的信息网络体系
现代物流已趋向于商流和信息流一体化的趋势,通过构建现代物流中心、信息处理中心这一全新的现代物流体系,使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在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互动,从而能提供准确和及时的物流服务。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物流业务流程,可以尽快提高五菱物流现代化的水平,推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
8.强强合作,建立强大的物流体系
五菱物流在地区内算是有点知名度,但是在较大区域就没有太多的优势,特别是经验不足。因此应该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途径培育和发展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有效整合现有的物流设施、设备资源,提高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西方国家物流业发展的经验证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要占社会物流的一定比重,物流产业才能形成。
作者单位:广西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袁玉玲.中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6-14.
[2]林世光.第三方物流组织运作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15:35-38.
[3]朱腊云.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报,2005,4:41-42.
[4]金江军,潘懋.现代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5-58.
[5]刘胜春,李严锋.第三方物流[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6]吴清一.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4.广州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建议 篇四
对广州物流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的探讨
通过分析广州物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立物流业在广州市经济发展中支柱产业地位的观点,对加强物流行业管理,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提出了一些对策与措施.
作 者:黄荣新 Huang Rongxin 作者单位:广州市商业储运公司,广州,510130 刊 名:商品储运与养护 英文刊名:STORAGE,TRANSPORTATION & PRESERVATION OF COMMODITIES 年,卷(期):2001 23(1) 分类号:F713.52 关键词:物流 现代物流 对策研究5.广州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建议 篇五
目前中国的创业环境并不健全,需要一笔较大开支,需要长远目 光和周密规划; 毕业生社会经验少, 眼高手低, 盲目乐观, 容易碰壁, 创业失败打击巨大。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利
不必为人打工, 自己的事业自己做主; 全方位锻炼人的能力; 最 大限度激发人的潜质; 培养系统性的思维能力; 创业成功的成就感 无可取代。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建议
6.广州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建议 篇六
(一)广州市产业现状贡献及对比变化
2012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55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20.72亿元、4713.16亿元和8617.33亿元,分别增长3.3%、9.9%和11.1%。
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轻工业快于重工业。全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总产值增速分别为14.8%和9.9%,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4.9个百分点。二是小微型企业快于大中型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小微型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
16.8%,增速比大中型企业(9.9%)快6.9个百分点。三是民营企业带动作用强。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7.1%,增速快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速5.6个百分点。四是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12.8%。五是产品产销率上升,库存压力下降。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73%,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六是受国际大环境影响,汽车制造业呈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6.3%;其中电子产品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6.1%和10.6%;汽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6.3%,是历年来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
2012年,广州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1.6︰36.9︰61.5调整为1.6︰34.8︰63.6,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金融保险、商贸会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首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成功举办,广州民间金融街首期、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广州碳排放交易所开业运营。预计2012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2%。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发展,认定广州科学城等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进一步完善了“一核两翼”的产业布局。金发科技、海格通信、广电运通、冠昊生物等发展成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一批移动互联网企业快速成长。全年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4%左右。
城市辐射功能增强。按照“123”(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加大新城新区建设力度,南沙新区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中新广州知识城起步区全面建设。智慧广州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广州战略与实践获巴塞罗那世界智慧城市大会奖。加强与世界城市与地方政府联合组织(UCLG)的合作交流,创设“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成功举办“一奖两会”,扩大了广州的国际影响力。2012年,新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830.81万人次,增长7.3%;港口货物吞吐量达4.51亿吨,港口标准集装箱吞吐量达1471.64万箱,分别增长0.7%和2.1%。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911.09亿元,同比增长17.2%。新开通50条公交线路,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民营经济、总部经济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12年,民营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1%,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5.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
20.5%,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4个百分点。总部企业集聚发展,全年首批认定的220家总部企业贡献地方税收101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8.8%。
(二)结合广州市实际优势,产业调整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1)坚持高端集聚与融合互动相结合。按照产业结构调高调优调强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立足聚焦高端要素、高端领域、高端环节,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互动,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高端商贸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化基地,增强集聚带动、融合引领、辐射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广州工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坚持内涵提升与龙头引领相结合。大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注重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相结合,培育自主品牌,促进创新技术产业化。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加大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关键和引领作用的工商业重大项目招商力度。实施产业赶超计划,逐步培育具有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产业、核心企业和核心产品。
(3)坚持要素资源配置与城市功能提升相结合。大力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形态,利用“双转移”、“三旧”改造探索产业用地新机制,提高产业用地使用效率。提升城区内的生产服务业功能,促进与新城市功能区相适应的商贸聚集区大发展,推动城市功能提升和人口结构优化,增强对全国、全省的综合服务能力。
(4)建设国际汽车制造基地。立足做强轿车、做大客车和特种车、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强与国际汽车产业资本的合作。加快东部、南部、北部等汽车产业基地和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广汽自主品牌、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本田(中国)、广汽日野、广汽客车等整车扩建项目。大力支持自主品牌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研发与生产,加快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应用工作,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重点推进广汽集团汽研院研发基地、东风日产乘用车研发中心和广汽本田研发公司等项目的建设,积极引进和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一批关键零部件开发中心和零部件企业集团,把广州发展成为汽车零部件全球供应的重要基地之一。建设规模和水平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的汽车制造产业基地。
(5)建设世界级船舶及配套生产基地。以南沙龙穴造船基地为核心,推进广船国际、文冲船厂、黄埔船厂等造修船基地迁建工程,重点扩大集装箱船、成品油船、大型多功能化学品船等造船能力,加快发展客货滚装船、工程船、冷藏船等产品,扩大大中型集装箱船和特种工程船的市场占有率,打造国内最大的大中型集装箱船和特种船建造基地之一。发挥现有大吨位修船坞、新建浮坞的作用,完善坞修机械化设备,形成国家级修船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的中船低速柴油机、船用低速柴油机曲轴、柴油机配套产品和其他海洋工程配套产品等生产基地建设,努力构建造修配一体化和海洋工程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6)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聚焦标志性产业和项目,大力培育新电子信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新兴产业。依托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民营科技园(广州白云新能源产业基地)、广州(花都)光电子产业基地、番禺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广州南沙集成电路及光电子产业基地等,集中力量建设平板显示、数字家庭、第三代移动通信、LED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高性能PAN碳纤维、创新药物和数字化高端医疗设备、核电装备、楼宇装备等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市区共同培育一批“百亿”、“千亿”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7)建设国际购物天堂和时尚之都。发挥“千年商都”优势,合理布局高端商贸聚集区,将白鹅潭地区发展成为国际商业聚集区,白云新城地区建设成为现代商贸文化聚集区,珠江新城(含员村地区)配套建设地标式高端商贸聚集区,琶洲地区加快建设为会展业配套的商贸聚集区,番禺新城(长隆—万博—汉溪)培育成为城市生态型商贸聚集区。积极推进广州白云万达广场、太古汇、友谊国金店(西塔)、五号停机坪、高德置地广场四季MALL、欧洲城等一批大型高端购物中心或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引入国际著名商贸企业和世界一线品牌,打造广州国际化购物天堂和国际著名品牌集聚地。全力优化提升五大商圈,提升改造北京路步行街,凸显千年古街文化;改造上下九步行街骑楼,彰显岭南商业街风情;结合文化名城打造,对文德路、十三行特色商业街全面升级改造;结合旧城改造,提升天河路、环市东、中山三路等现有商圈的经营档次和商业文化景观,整体规划周边支马路,由沿街线状商业向街区网状商业发展,努力打造成著名品牌聚集区、时尚精品商业区、潮流消费区。完善机场、火车站、深水港、码头等“门户型”商业设施配套,引入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品牌折扣店和餐饮连锁店。推动商业龙头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构建现代分销和批发体系,形成面向全国、连接海外的集散、采购、代理、分销、配送、商业品牌营运中心和商业模式创新中心。发展网上询价、交易、支付等“一站式”电子商务,扩大信用交易规模。
7.广州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建议 篇七
1 冷链物流的理论综述
冷链物流 (cold chain) 是指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 直到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 将易腐、生鲜食品始终保持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 以最佳物流手段保证食品质量, 减少食品损耗的一种物流体系。
冷链由冷链加工, 冷冻贮藏, 冷链运输和冷链销售四个部分组成 (如图1所示) 。
2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S WOT分析
2.1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优势 (Strength)
2.1.1 政府积极推动及政策支持
2006年10月26日, 《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正式发布, 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建立现代食品物流体系;2007年8月, 作为国内第一个食品冷链物流的地方标准, 上海市《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通过评审, 并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实施;2009年2月,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戴定一宣布, 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存储标准》和《冷藏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存储标准》即将在下半年发布, 国内冷链物流标准的建设也开始步入正轨。2009年3月, 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最后一个——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文颁发, 为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揭开了序幕。
2.1.2 社会政治法律环境及社会公众心理
中国是一个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但从整体来看, 中国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存在严重问题, 公共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受到普遍关注。食品冷链体系正是公共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食品质量监控体系的目的是监控和发现问题, 而建立食品低温冷冻环境和食品冷链体系是在实际操作中让易腐食品始终保持合理的温度, 预防问题发生。是否通过冷链运输已经成为人们选购食品的标准之一。
2.2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劣势 (Weakness)
2.2.1 冷藏物流基础设施严重落后, 运输损耗巨大。
目前国内冷链行业的制冷技术只相当于国外80年代的水平, 冷冻冷藏质量监控、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仍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铁路方面, 冷藏车只占2%左右, 而且绝大多数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 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严重缺乏。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 在发达国家, 美国为1%, 英国为2.6%, 德国为3%。目前, 我国接近80%~9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是用普通卡车运输, 在上面盖上一块帆布。冷藏运输率约为10%~20% (冷藏运输率是指冷藏运输在运输中所占的比率) , 而在美国、日本、欧盟, 冷藏运输率达到了80%~90%。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损耗极高, 物流费用占到冷藏食品成本的70%, 而按照国际通用标准, 易腐食品的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
2.2.2 低温物流中心 (配送中心) 严重缺乏。
我国冷链体系各环节、上下游产业缺乏相应的低温物流节点衔接, “断链”现象突出。首先是大型农贸批发市场虽然承接70%以上鲜活农产品流通, 是流通市场的主体, 但根本不具备低温物流中心的功能, 由此造成无论生产、加工、储藏和运输、销售等其它环节如何严格控制温度, 都无法弥补批发市场交易过程中带来的质量损失。
2.2.3 第三方物流服务不能到位, 发展极其缓慢。
目前绝大多数的冷链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 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和普通的第三方物流相比较, 冷链物流除了要考虑服务价格和对分销渠道控制因素以外, 生产商更多地是要考虑控制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质量。这就使得国内大多数的冷藏食品的生产厂家只能将区域性部分配送和短途冷链运输外包。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现在许多积极进入冷藏食品市场的企业无法在国内销售上得到第三方冷链物流的支持, 结果造成了冷藏食品的区域性过剩, 大大挫伤了这些生产商的积极性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2.2.4 冷链管理和服务人才的缺乏。
现在中国发展冷链最严重的短板就是冷链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管理者在中国严重缺乏, 这意味着中国需要在培训专业人员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为了提高冷链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我们还需要通过培训来不断更新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3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机遇 (Opportunities)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均GDP的迅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 2008年, 我国GDP已经达到300670亿元, 人均GDP为22698元, 比上年增长9%。2007年和2006年中国经济增速分别10%和11.1%, 我国连续三年平均保持10%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目前, 我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三, 占世界经济份额约5%, 仅次于美国、日本。
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快速地发展, 特别是我国人均GDP的迅速提高, 为我国冷藏冷冻食品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据市场权威人士的研究, 人均GDP增长与冷冻冷藏食品的消费量成正相关。这个也不难理解, 人们个人财富的增加对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而要想得到安全的冷冻冷藏食品, 冷链物流系统的快速发展和完善是必须的。
2.4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威胁 (Threat)
2008年9月以后,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逐步加深。对于冷链物流的发展冲击尤其之大, 主要体现在:一是CPI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不断走低, 连续5个月负增长, 需求急剧减少, 居民消费能力下降。二是冷链相关企业经营困难, 效益普遍下滑的压力。大多数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有些地区的部分企业开始退出冷链物流行业。三是资金短缺, 投资不足。一方面客户延长帐期, 企业垫付资金回笼放慢;另一方面部分上游客户破产倒闭或恶意逃债, 企业坏账风险加大。许多物流企业当期经营难以为继, 原定投资计划放缓或放弃, 被迫放缓冷链物流中心及信息中心投资计划。
3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鼓励与冷链物流相关的制度创新。
政府部门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 鼓励和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的建设, 扶持、引导冷链物流相关企业引进先进制冷装备, 改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促进冷链物流相关企业发展和冷链物流服务推广, 并积极倡导社会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积极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制度的改革, 实行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多元化的政策, 以筹措建设资金和推动物流经营主体多元化与市场化。尤其是在低温物流园区、低温配送中心的建设中, 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 如减免土地出让金、银行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实行税抵租等措施, 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3.2 建立冷链物流标准, 促进冷链物流的标准化、规范化。
在冷冻冷藏食品的流通管理中, 供应链的链条越长, 安全体系则越薄弱, 越需要流通中信息标准的制定。冷链物流标准, 涵盖了温度纪录与跟踪、温度设备控制、商品验收、温度监控点设定等领域。对于整个系统, 只有有了统一的标准, 才能对冷链的质量实施过程性监督和控制, 才能实现质量的保障。我国低温食品冷链各个环节的设备、设施的技术要求与操作极需科学明确的统一规范化, 统一标准。制造业设备性能, 有些已有国家、行业标准, 但首先要适应和满足低温食品加工、贮藏和流通的各项要求。
3.3 大力推进冷链物流技术进步, 提高冷链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冷链物流技术是指与食品冷链相关的专业技术的总称, 包括冷藏运输技术、低温配送技术、无污染包装技术等,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 冷链物流技术中也综合了许多现代信息技术, 如温度跟踪和数据采集技术、条形码、RFID、互联网、电子数据交换 (EDI) 、全球卫星定位 (GP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等物流信息化技术等。在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 应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冷链物流技术进步, 提高物流技术水平, 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低温物流需求。我国应推广应用当代国内外先进、实用的冷藏运输技术, 尤其要推广是是冷冻、生鲜加工配送的低温物流中心, 它是食品冷链技术设备综合性最强的工程, 同时也是现代批发与零售流通阶段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3.4 加强冷链物流相关人才培养。
冷链物流的发展, 人才是关键。从事冷链物流管理的人才需要具备相当高的专业素质, 他们要拥有物流管理, 供应链管理, 冷冻冷藏食品特性, 制冷技术、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 而我国的物流人才培养正处于初级阶段, 对冷链方面的人才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 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应该加大改革力度, 允许各类学校通过对冷链物流人才市场需求的预测, 自主设置与冷链物流相关的专业, 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并且形成中职、高职、本科等人才梯度。
摘要:本文从冷链物流的内涵与特点出发, 通过SWOT战略分析方法来揭示在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优势、劣势, 机会与威胁, 从而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冷链物流,SWOT,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汪子琳.冷链物流面临四大问题.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5 (07) :18-20.
[2]张连军.浅析我国食品冷藏物流的现状及对策.物流技术, 2006 (01) :102-104.
[3]谢锋, 李保国.我国食品冷藏链的发展与对策[J].制冷技术, 2006 (01) :44-46.
[4]方昕.中国食品冷链现状与思考[J].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6 (01) :55-59.
[5]舒辉.加速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整合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 2005 (08) :14-17.
[6]CA.T.Kearney consortium.China cold chain is heating up[R], 2005 (02) :13-16.
8.广州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建议 篇八
1. 1公司简介
X国有物流公司是湖北省一家国有独资、控股、参股及集体企业共18户,其中: 其中: 国有独资企业5家、控股企业5家、参股企业7家、集体企业1家; 集团公司现有主营业务分为四大板块: 一是公路客运: 以旅客运输、车站经营及相关配套服务为主,经营辐射国内大多数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和省内各市县客运班线。二是公路货运: 以仓储为依托,形成了定单配送、专线快运、大件运输、公水联运等多模式的配送体系。三是港口航运: 以江海直达干散货物运输、集装箱运输、特种运输( 沥青、化工、大件) 和港口装卸为主,经营辐射近洋、沿海和长江沿线。
1. 2 X国有物流公司改制现状
X国有物流公司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武汉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政策的意见》( 【2003】66号) 文件精神,申请改制工作,虽然在内部生产经营机制方面进行了多次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体制落后,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 一是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模糊; 二是职工对企业的关心程度和风险意识不强; 三是企业冗员、历史包袱和负债较重[1]; 这些矛盾和问题使得企业在吸引外来战略投资者、寻找合作伙伴时都非常困难,严重阻碍了公司改革改制的进程。
2 X国有物流公司改制问题
2. 1改制前问题
1经营项目单一,生产经营困难,难以维持公司经营和职工福利待遇,主要依靠房屋和设备出租维持,出现持续亏损。
许多的子公司就一两项经营项目成立公司,多年没有创新业务,如一子公司在二手船舶市场购进两艘散货船,主要以煤炭和钢铁运输为主,业务量主要集中几个公司,受这些公司和市场的影响大,应变市场变化的能力差,加上船舶老化,耗油大、油价上升、职工薪酬不断增加,市场环境恶化等导致该公司生产经营困难,出现持续亏损,难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且拖欠职工公司和福利待遇,多年来一直靠出租房屋和设备勉强经营。
2经营管理制度落后。X国有物流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的管理人员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经营管理制度落后员工竞争意识差,晋升缺乏透明化的制度保障,对长期工作懈怠的员工也没有进行很好的处罚和辞退机制。
3公司层级多,存在大量的小规模全资、控股或参股公司,难以形成经营规模,承受市场冲击能力弱。X国有物流公司公司层级众多,除了自身全资子公司、控股和参股公司外, 其子公司也包含了大量的子公司、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导致了公司的资金分散,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经营,非常不利于市场竞争,这样也造成了改制时人员臃肿,积累了大量的矛盾。
4资金缺乏,难以扩张,借贷困难。X国有物流公司下属子公司改制普遍存在改制资金不足情况,很多子公司常年出现资不抵债,处于破产边缘,特别是一些规模小,盈利能力差的小国有物流子公司,一方面造血功能差,另一方面公司之前已经有很多的银行贷款和利息要偿还,继续贷款困难。
2. 2改制后问题
1企业层级减少,但是各子公司经营范围大量重复,存在相互竞争。经过十多年的改制,集团及权属企业的层级大大的减少了,只保留了一级、二级、三级企业,但是权属子公司之间存在较多的经营范围重复; 另外属于同一行业的业务被分拆成众多的子公司分别经营,难以形成规模协作效应,比如属于航运方面的,分为了航运、港运、水运等公司,这些公司之间的业务存在交叉,船舶之间流转借用困难。
2公路客运继续遭受城际铁路冲击,转型缺乏资金和人才支撑。随着武汉至咸宁、黄石、黄冈三条城际铁路的开通, 权属客运公司的同线客运受到严重冲击,部分线路客流下降90% 以上,窗口收入预计减少近千万元。武汉至孝感城铁预计明年开通,权属客运公司将面临更大压力。另一方面,权属客运公司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场站 + 物业”的开发、“交通茂”的建设、向旅游业的延伸,都缺乏资金和专业人才的支撑, 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3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经营困难尚未扭转。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运价一直在谷底徘徊,经营成本继续攀升,造成航运企业普遍亏损。推行运贸结合,向金融采购供应链管理的转型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团队和经验尚不成熟,运营利润率偏低。整体看,集团港航板块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4公路物流竞争激烈,缺乏做大做强实力。以权属汽车运输公司为主的公路物流板块,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低,向现代物流的转型刚刚起步。车辆检测等相关业务的经营规模有限。公司的规模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此外,中欧班列业务政策性很强,尚处于叫好卖座难挣钱的阶段。
5资金链紧张成为常态,制约企业转型发展。集团历史包袱重、积累少、底子薄。当前,集团重点项目建设、房地产开发等新业务的拓展、实体企业的转型项目建设和日常经营,均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但另一方面,巨额的融资成本进一步加大了经营负担,吞噬了利润,积累了风险。因此,如何在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发展和合理控制成本确保安全之间寻求平衡,将是我们长期面临的课题。
6改革创新的决心不够,进度不理想。企业战略转型与专业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突出,但啃骨头、涉险滩的勇气不足、手段不多。权属客运集团公司上市工作进度仍然不快,股改仍未完成,尚未进入上市辅导期。权属汽车运输公司汉口北高新物流园项目引进战略投资者迟迟未完成,项目规划和建设进度滞后。集团自身在目标考核、薪酬体系、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改革也有所滞后。
3现有改制模式与方法
3. 1整体改制、主辅分离、两个置换、分布实施
1按现有建制,理顺各单位的资产与人员关系,在全体国企职工身份置换的前提下,主业在吸收外来战略投资者的同时,改制为产权多元化的股份有限公司; 部分辅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民营企业。
2改制后的企业,应成为“四自”原则下的法人实体,主、辅业之间不是上下级关系,二是互不隶属的平等法人企业关系。
3改制后,辅业国有资产买断后的多余部分,鼓励经营者和职工出资购买,其余作为主业对辅业的参股,形成主辅业之间的资产纽带关系。
4劳服企业等集体企业的改制办法同步进行改制。
3. 2采取职工分流,关门歇业即破产的方式,实行国有产权
制度改革
对于严重资不抵债的权属子公司,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同时结合企业实际、依法依规的原则,采取先歇业分流职工,后实施破产的方式运作,力争妥善做好债权债务和人员安置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对男满50岁,女满45岁,符合病退条件的职工,力争办理病退手续,进入社会化发放退休金。
2对不符合病退条件的员工参照《劳动法》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及补齐历年欠缴统筹后解除劳动关系。
3对遗留问题挂留的职工,待问题解决后,视其问题解决状况分别按给予一定补偿金、除名、自动离职等形式办理解除合同,了断劳动关系。
3. 3整体出售、职工持股。
X国有物流公司一方面对于长期资不抵债、机构臃肿、冗员多的权属物流企业采取产权交易所挂牌整体出售的方式, 出售企业之前的债务和职工问题导、打包转让给受让企业; 另一方面在册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 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认购企业股份。
4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X国有物流公司的现状、改制前后的问题,以及剖析改制的模式和方法,通过问题找到进一步深化改制的对策建议,对策建议如下:
4. 1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当前深化国企改革的基本方向[2]。
具体建议如下:
1X国有物流集团层面实施股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一方面应该谨慎放开国有股权,同时要积极吸纳、引入战略投资者,鼓励、支持职工持股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
2对于规模小、没有竞争优势、市场前景小的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建议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完全放开股权,大胆实行期权和企业职工持股等方式,充分调动管理层、员工积极性,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同时大胆引入外来战略投资,增加民企、私企等非公有资本占企业股份份额,实现股权多元化,朝混合所有制企业方向发展。
3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的基本方向,但也并不意味着放弃在一些集团重要产业的控制权,集团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的地位和作用[3]; 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能重蹈一抓就紧,一放就乱的覆辙,应该严格按照《公司法》、《企业章程》,建立有效的而不是形式上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约束机制, 保证国有企业股东的权益,确保国有企业股东的话语权,真正做到有利共享、风险共担,防止新的国有资产流失。
4. 2市国资委规范履职行为,下放监管职能
1市国资委应加大放权范围和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决策速度,提高决策效率,同时多实行备案制、少实行审批制, 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提高国企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抢占市场竞争先机。
2市国资委放权不放手,不能放松对企业的关心和支持, 防止放则乱,抓则紧的怪圈,特别是事关国有企业的重大项目,市国资委还需加强监管职能,构建规则统一、权责明确、分类分层、规范透明的市属经营性国资监管体系[3],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4. 3继续加大公司重组力度,增强公司竞争力
集团外部将面临组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核心企业的大范围整合重组; 内部要完成6家港航相关企业的整合重组,任务异常艰巨! 集团上下必须深刻认识到,这样一次大规模的重组,是外部政策环境和内部发展需求共同决定的,是集团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无法回避,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要下定决心,凝聚人心,处理好“眼前和未来”、“小账和大账”、“个人和企业”的关系,顾全大局,顺利渡过重组整合关,为集团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 4传统物流板块提质增效,不断创新物流业务模式
公路客运板块,要发挥自身优势,错位竞争,向下延伸,优化服务,稳固客运主业; 要加快推进“站场 + 物业”综合开发要大力发展客运相关产业。水路物流板块,要加快转型升级公路物流板块,要以物流园区和仓储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汉口北高新物流园,积极谋划蔡甸烟草仓储基地的迁建升级; 稳固烟草物流经营规模,继续扩大车辆检测经营规模[4]发展甩挂运输、快速货运、集装箱运输,逐步实现物流服务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
4. 5加强资金组织,保障资金链安全
一是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目前集团正在开展20亿元6年期保险资金、30亿元5年期棚改资金、15亿元私募债的融资工作,如能突破其中两项,将基本满足今后一段时间的资金需求; 二是继续加强资产清理; 在全集团强化资金的组织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 6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资源整合步伐
一是进一步深化产权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公司大胆引进战略投资者,实行混合所有制。二是聚焦核心主业,坚持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发展,切实转换经营机制,推进产业升级。三是加快客运公司股改进度,消除上市障碍,争取年内完成股改,进入上市辅导阶段。四是在做好港航企业重组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集团内部资源整合。五是加快推进目标考核、薪酬体系、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改革。
4. 7优化企业管理,夯实发展基础
9.广州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建议 篇九
1 网络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
1.1 学院网络教学资源数量较少、完成度较低
学院网络教学资源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 但是整体来说数量较少, 完成度较低。学院已建成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中, 资源容量总数不超过5GB, 且原创内容、音频、视频内容较少, 大部分课程仅仅面向教师, 几乎是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的罗列, 并未体现网络教学资源的服务性, 学生几乎无法使用这类资源辅助学习。
1.2 学院教学资源分布较散, 缺乏维护
学院现有教学资源呈现各自为战的状态, 各种资源分布在精品课程网站、网络教学课件等处, 没有统一入口, 也没有统一的建设方法。此外, 虽然部分课程积极建设网络教学课件并且创意独特, 但未能上线提供服务, 也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另外, 大部分建成的网络教学资源缺乏及时维护, 资源建成后几乎没有更新, 无法应付课程的发展和变化。
1.3 教学资源服务单一, 较少应用于教学
学院已建成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大多面向教师, 且平台的建设初衷都是为了应付建设和检查, 因此这类平台并没有大规模的应用于教学, 除部分网络课件外大多数已建成的平台不具备基本的教学和交互功能, 因此学生的使用更无从谈起。
2 网络教学平台发展设想
网络教学从1996年开始成为各大院校关注的重点, 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现今各大高校都以各种形式建成了网络教学平台, 各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都有自身的特色。学院的网络教学平台应有如下特点。
2.1 参与教学进程, 改变教学方式
学院的网络教学平台应当参与到教学进程。无在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 教学平台都应提供给学生合理的知识体系, 详细的知识内容, 生动直观的课件, 并且能够提供师生线下交流平台。学生的预习、复习都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 学生可以在线提交作业, 在线测验, 教师可以在线解答, 实时更新课程内容。通过这些功能,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方式上都会有一个较大的改变。
2.2 提升社会服务功能
学院网络教学资源平台除服务校内师生, 还可发挥其服务社会的功能。当前, 我国正在努力建立学习型社会, 社会对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 通过网络学习渐渐成为一种时尚, 而作为大学, 正是各种专业知识汇集的地方, 网络教学平台免费开放部分课程内容, 对服务社会也是一个较好的诠释。此外, 如果继续教育应用网络在线教学, 适当销售某一门课程, 或者整个远程学历教育都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 对于社会、对于学院都是有所裨益的。
2.3 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的积累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不仅是应用方面的进步, 也是学院自身教学资源积累的过程。基于学习过程的教学资源平台除了统计学生学习的各项数据以外, 还能够统计教学当中产生的各种数据, 为以后的教学改良提供依据。另外, 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平台也为学院的教学资源积累提供了保障, 教学资料不再随着教师的岗位变动而流失。而作为教学管理者, 院领导和教务处只需要进入系统就能够更直观的了解课程内容、课程进程等信息。
3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方案设想
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应当具有课堂和课后教学、线上作业、在线答疑、课程更新建设等基本功能, 新平台还应具有运行稳定、界面友好、易于使用、安全性较强和具有一定扩展性等特点。
3.1 自购新平台
自购全新的教学平台具有功能强大、按需配置、性能稳定、界面新颖等优点, 而缺点是初期投入较高, 而且后续维护、功能添加还需另行收费。该方案是最优化、最简便、最美观、最直接、最快见到成效、最迅速投入使用但是经济负担最重的方案。
3.2 使用Moodle开源平台建设学院网络教学平台
Moodle是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 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该平台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 即教育者 (老师) 和学习者 (学生) 都是平等的主体, 在教学活动中, 他们相互协作, 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Moodle平台主要包括课程管理、作业模块、对话模块、投票模块、论坛模块、测验模块、资源模块、问卷调查模块和互动评价模块。应用Moodle创设的虚拟学习环境中有3个维度:技术管理维度、学习任务维度和社会交往维度。目前, 该平台用户在国内涵盖了各类型大中小学、培训机构以及机关企业, 用户对Moodle有较多的好评, 其应用研究也在国内展开。Moodle平台完全免费使用, 功能扩展也是免费的, 但该平台构建有一定技术难度, 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才能建立, 而对于教师的培训则需要更长时间。因此, 该方案是经济负担最轻, 先进性和扩展性较强, 但是建设时间最长, 维护需要完全依靠自身技术力量的方案。
4 结语
高校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是势在必行的, 这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 更符合学校发展的需要。平台的建立仅仅是学院迈向新阶段的开始, 平台的使用和维护才是需要做的更长久的工作, 平台资源的积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不断积累的教学资源必将成为高校永恒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孙进康, 陈章其.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J].中国电化教育, 2008 (1) :60-63.
[2]朱亚莉, 李霞, 刘亚彬.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1 (17) :84-86.
[3]李晓锋, 王忠华.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12 (2) :67-70.
[4]罗浩.大学生基于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的现状与对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4.
[5]管佳, 李奇涛.中国在线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经验借鉴[J].中国电化教育, 2014 (8) :62-66.
10.广州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建议 篇十
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完善城市综合服务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十二五”期间,我县物流产业通过培育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港口、公路以及内河网为依托,运输仓储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及“一主三辅多节点”物流构架布局,全县物流业共完成增加值54.4亿元,达到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55%,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通过阐述当前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客观分析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力,进而研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对策建议,为我县物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当前,我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144公里,公路密度121.09公里/百平方公里,已初步形成干线公路骨架网内联外通、乡镇主干公路衔接顺畅、农村公路通达全覆盖的格局。拥有内河定级航道21条,航道总里程222.24公里,以“二横三纵”为骨架(两横:武太线-洛东线-钟新线、德新线;三纵:东苕溪、杭湖锡线、京杭运河),加上众多的支线航道、矿区航道,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内河航道网。同时,正加快建设“四纵铁路网”(宣
杭铁路电气化改造湖州段、商合杭铁路德清段、杭州至德清城际铁路、莫干山镇-通航小镇有轨电车);另外,杭宁高铁开通,一个以高铁、高速、国省道为骨架、县乡道路及内河线网为依托、农村公路为脉络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基本成形。
(二)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15年我县全社会货物运输量1526万吨,货运周转量11.3亿吨公里,在矿山整治导致矿建材料物流需求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运输量和周转量保持相对稳定。2015年全县物流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为11.5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23.6%,对全县生产总值的贡献度达1.8%。同时,物流业增加值的增速也处于全市领先,位居全市三县二区首位。随着积极承接杭州物流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钢铁、建材等原材料物流,我县已逐步形成了杭州都市圈的物流基地;内河航道整治及环保要素约束增加,倒逼全县内河水运货种全面转型升级,迎来了集装箱运输的崭新时代。
(三)企业园区初具规模。目前,全县拥有物流企业142家,2A级企业1家,3A级企业2家。企业类型主要为传统货运物流企业、航运物流企业、危险品运输企业和快递业等。近年来物流企业在组织上逐步优化整合,并向物流链上下游延伸,在功能上也由传统的运输、仓储服务向多样化、个性服务提档升级。临杭物流园区和德清港国际物流园均已初具规模,集聚物流相关企业近百家,在具备港航、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公水联运、集装箱运输以及物流信息平台等多种物流服务的升
级功能,为杭州都市圈的原材料加工、生产制造、外经外贸及民生物流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招商引资产业延伸。在部门、镇街和平台的协同合作下,现代物流产业招商成效显著。相继引进了普洛斯德清新安物流产业园项目、TCL德清O2O电子商务平台项目、杭钢金属材料线上线下综合项目、德清宝湾国际电商物流港项目等一批高质量的物流项目,促进了我县智慧仓储、电商物流、线上线下的创新发展,实现了我县物流产业链的延伸和结构优化调整,逐步形成了物流产业集聚效应。
二、我县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衔接不畅,节点规划有待完善。我县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有待提升,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协调不够,交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物流园区道路与主要干线之间的衔接有待优化;铁路货运发展较为缓慢;内河港口码头规模小,大型装卸设备少,且设备与工艺不够先进,制约了综合交通网络优势的发挥。县域物流节点布局和建设依然缺乏系统清晰、层级分明的物流专项规划进行指导,难以与现有货运及物流需求特征相匹配,制约了县域内物流节点设施充分发挥集聚、集约的作用。
(二)土地资源较为有限,物流用地相对紧张。当前,我县普遍存在生产性和生活性物流用地需求。例如,高新区内生产制造企业有较大的第三方仓储需求,各镇街也不同程度存在物流用地的需求。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用地需求还将呈现逐步上升的
趋势。然而,由于土地政策约束趋紧,加上我县建设用地实施“节约集约深化细化”策略,而物流用地在直接产出和税收等方面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相对较小,并且占地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因此物流企业在竞地时往往处于劣势,难以及时获得物流建设用地。
(三)物流需求层次偏低,企业转型动力不足。物流服务需求层次不高。物流用户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对基本、传统服务的需求上。例如,销售物流、传统仓储、运输、装卸等服务,而对物流系统设计、供应链管理、物流金融、一体化服务等高增值性、综合性的物流服务需求较少。部分物流用户的原料采购及产成品的附加价值有限,在选择物流企业时仍然过分关注服务价格,以价格成本作为主要考虑因素,而且物流服务市场价格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致使物流企业利润微薄,使得企业缺乏自主改造设施、提升服务品质的动力。
(四)信息资源共享较弱,标准应用相对滞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物流企业发展、行业升级转型的核心力量。但是县域内拥有信息平台的物流企业较少,而且业务功能较单一,主要是物流供需信息发布、政府政务信息发布等基础功能,与市场需求脱节,平台发展缺乏推手,企业入驻规模小,后续发展动力不足。另外,行业标准化发展滞后,虽然近年来各部门已陆续出台了几百个物流相关标准,但标准的适用性差,再加上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标准化意识的淡薄,导致全县物流标准的推广应用不够,使用率不高。
三、我县经济发展趋势和物流业发展潜力
(一)农业转型现代化,零散物流重整合。近年来,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广泛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精准化。同时,通过大力整治生猪养殖污染和温室龟鳖养殖污染,促使环境改善,生态循环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快了农业转型升级步伐。总体来看,我县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产品物流需求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其发展重点是做好农业零散物流资源整合,着力提升农产品物流服务质量。
(二)工业升级高精尖,配套物流高要求。总体来看,今后我县工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也将向高技术、尖端领域迈进,运输的产品也将由价值较低的大宗商品转向价值较高的高科技产品及新型工业品,货物流向也将辐射到内陆并延伸到海外。面临工业发展对物流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我县正以发展大物流为目标,加快构建发达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物流市场主体、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物流市场环境建设,强化物流特色优势,培育形成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努力做好配合工业发展的配套物流服务。
(三)商贸流通势头劲,物流网络强支撑。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领域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稳定,商品销售总额、物流批发均实现较好发展,电子商务初具蓝图。其中,201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13亿元,增长
12.5%,增速列全市第一;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完成36.6亿元,增长11.5%,全年商贸流通业市对县考核名列第一。为进一步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比例,我县将围绕“互联网+”带来的新业态和新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地理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大数据、云服务,推动信息技术多领域应用。随着电子商务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县的商贸流通物流服务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在我县强有力的物流网络支撑下,商贸流通业必将迈入一个崭新的台阶。
(四)进出口额稳增长,外贸物流新刺激。依托强大的工业基础,我县“十二五”期的进出口总额一直保持在全市第二的水平,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2015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37.3亿元,出口120.4亿元,进口16.9亿元。出口商品方面,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及休闲文化产品分别占出口总额的27%、23%和25%,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欧美等传统市场发展平稳,分别占出口总额的30%和24%,东盟等新兴市场发展迅速,占出口总额的7.9%,已成为对外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将刺激外贸物流需求稳步攀升。
四、加快我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围绕加快实现全县物流园区和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更加完善,物流服务保障体制和智慧化服务平台更加健全,较好实现“接沪融杭”战略目标对物流业的要求,提出如下建议:
(一)落实开展改革试点强抓手。进一步落实交通运输部《关
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全力支持浙江省作为交通运输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充分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试点的契机,健全“大物流”管理体制,探索形成制度化的“一城一交”、“交通牵头”的物流业协同发展管理模式。充分挖掘德清在解决制约地区物流管理体制机制、发展质量和综合服务水平等重大问题的经验,逐步理顺物流业管理体制机制及运行机制的方式方法,为全县交通运输与物流业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夯基础。拓展融资手段,完善配套政策,为降本增效提供制度保障。金融、财税、交通等部门要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的交流协作,加大对物流企业上市资源的培育力度。要强化全县物流节点的规划与建设、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业装备的升级改造、物流企业培大育强等工作的财政支持。同时,要加大对物流企业的土地财税政策倾斜,切实降低物流企业成本。
(三)打造完善基础设施建网络。加快推进全县物流枢纽节点建设,构建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物流节点体系,深度融入国家骨干物流服务网络。加快完善陆路物流通道建设,加强内河水运集装箱运输航线建设。围绕“两带两核四心多点”发展布局,因地制宜推进一批专业功能突出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引进和建设一批先进、适用的设施装备,加强园区作业各环节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完善集疏运体系,重点推进港口疏港公路、综合物流园区与高等级公路间的连接线
等重点项目建设。
(四)助力信息化智能化快推进。以企业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础,以信息基础交换共享网络为支撑,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推手,充分发挥信息化、智能化在物流领域的作用,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加速“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进一步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建立物流政务信息跨部门协调机制,提高政务信息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享交互水平和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完善各运输方式行业信息系统,推进互联互通。支持企业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引导规模化企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优化和服务升级。推动物流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信息标准统一和系统对接。
(五)推广运输组织方式提效率。以标准载荷单元为基础,以甩挂运输为纽带,加快构建我县多式联运服务网络,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加强多式联运信息资源、服务规范、作业流程等方面的有效对接,支持联运企业间强化合作,进一步提升联运、转运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加快培育多式联运承运人。支持企业整合资源,创新发展集装箱甩挂、网络化甩挂、多式联运甩挂等先进模式。
11.广州会展物流的SWOT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会展物流,SWOT分析,广州
随着近几年会展业的蓬勃发展, 会展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对于会展的定义国内外众说纷纭, 结合前人的观点本文认为会展是在一个特定的时空范围内, 围绕一个相关的主题, 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集聚, 以实现预期目的的一种集体活动, 包括会议、展览、节庆体育活动或其他的特殊活动的大会展, 而为会展的开展前, 会展进行中, 会展结束后所进行的一系列物流活动统称为会展物流活动, 经济大师彼得·克鲁克曾经指出“流通是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 而物流作为流通产业的一部分, 一般的物流经济的利润率为10%左右, 而据专家测算, 会展物流的利润率介于10%~25%, 高者可达30%~40%, 而广州甚至更高, 在利润的推动和促进下, 广州会展物流近几年蓬勃发展, 且相对来讲发展态势良好, 发展势头强劲。
1 广州会展及会展物流的发展状况
作为中国三大会展城市之一的广州是中国第一届广交会的所在地, 几十年来, 每年交易额都在150亿美元以上, 国际国内影响较大, 广州现在已形成了中国出口商品交易博览会中心和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两大会展群的会展格局。广州展览会正步入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的轨道。虽然广州的会展在某些方面还有些欠缺但总的来说广州已逐步形成了服务完善, 费用相对合理, 政府支持的现代化的大会展, 而伴随会展发展起来的会展物流较广州的会展业来说还相对年轻, 各方面还不够完善, 专业的物流服务公司较少, 正处在会展物流快速发展的阶段。现在广州推行大会展大物流加速了国际化进程。一年一度的广州博览会、广州国际汽车展等, 已经成为知名度比较高的品牌展览。广州市委也曾提出, 要加快发展会展业, 而且要把会展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来培养发展, 做强做大现有会展项目, 加快引入国际知名的会展品牌, 促进会展业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而随着广州会展的蓬勃发展, 广州会展物流的发展也正在大力展开。会展物流市场不断扩大, 会展物流服务不断提高。
2 广州的会展物流的SWOT分析
会展物流具有复杂性、矛盾性、时效性、现代化的特征, 所以对会展物流就有不同的要求标准和发展引导, 那广州的会展物流发展状况如何, 发展前景怎样呢?
2.1 优势
(1) 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
广州有优越的地理区位, 有海陆空相对完善的交通系统, 作为南大门, 有优良的深水港和便利的海上交通, 新白云机场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国际性空港和陆路交通枢纽, 是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中心, 广州又是华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物流和贸易中心、交通枢纽。这种良好的自然区位与经济区位条件, 使得广州成为珠三角和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物流中心。
(2) 良好的经济大势及物流业的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广州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增长, 第一、二、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对外经济贸易蓬勃发展, 进出口交易呈逐年上升趋势, 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 效益显著。二十多年来, 全市国民经济以年均14%的速度持续增长, 综合经济实力在大陆仅次于北京、上海, 广州已成为工业基础较雄厚, 第三产业发达, 国民经济综合协调发展的中心城市。而随着物流业发展步伐的加快, 广州物流业的发展突飞猛进, 见下图。
资料来源:根据广州2001—2008年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3) 会展业的带动和推动
广州与国内其他会展城市相比, 还具备了展馆基础设施配套比较完善的优势。以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的举办为契机, 广州在展馆、机场、道路交通等硬件方面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由广州市投资并由中国对外贸易中心 (集团) 经营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 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展览场馆。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是具备国际水平的会展设施。广州的展览馆面积相对来说比较大 (见表1) 。
单位:m2
资料来源:曾亚强, 张义.《会展概论》,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07年 p110
2.2 劣势
(1) 管理上:缺乏行之有效、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目前广州的会展管理, 专门的会展物流管理机构还不够完善和规范, 对会展物流企业的准入度规定不够明确, 大部分会展物流企业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 整个行业的合作体系没有形成, 从长远来看, 这都不利于广州会展物流的发展。有时会出现与展会不相称的事件, 展会期间, 展馆周边流动商贩聚集、高声吆喝、垃圾遍地, 这些与现代化建筑和国际展会的形象极不相称。而且局部存在恶性竞争或压低价格的不正当竞争。
(2) 机制上:机制不够完善, 规制不够健全
推动会展物流发展, 整合会展物流资源, 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规范。但目前广州整个会展物流市场还有些混乱, 展馆企业为展商代办审批手续需奔走多个部门, 国际展审批达8个月以上, 影响到广州会展物流的发展;会展公司和物流公司没有有效整合, 会展公司没有拓展物流业务, 一般都要将物流外包, 而物流公司一般只承担物流的相关工作, 致使会展物流在物流衔接的相关环节上不够流畅, 同时关于广州会展物流的相关的政策、体制, 广州市政府还没有出台, 在会展方面有广州会展业行业协会, 但针对会展物流专业的协会还没有完善起来。
(3) 担纲企业上:专业的会展物流服务商少, 服务理念差
目前广州现有的服务公司中能提供各种专项物流服务的公司少, 相对比较完善的会展服务公司有中国对外贸易广州展览公司、中国对外贸易中心 (集团) 、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博亚国际集团、广州会展服务中心等, 而中国对外贸易广州展览公司承担了很大一部分会展业务, 但是随着广州会展经济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日益蓬勃的会展市场, 对会展物流的需求量逐步增加, 会展物流的供需缺口较大。同时物流服务公司的理念还没有转变, 很多物流公司把会展物流作为一般的物流服务来对待, 不能满足客户的会展物流需求, 专业的、高标准的、高规制的会展物流服务理念没有形成或进一步贯彻到会展物流活动的工作进程中。
(4) 人才方面:相关的专业人才匮乏, 教育培训不完善
每年在广州举办的会展高达几十场, 仅2008年登记在册的会展就高达370场, 对会展及会展物流的人才需求量较大, 2006年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约8000人, 而到2010年亚运会期间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达到10万人左右。由于会展物流涉及面广, 所以相关人员专业化的要求相对较高, 除了要求掌握一般物流专业知识, 具有一般物流技术与管理技能外, 还必须对会展业有所了解, 要有广博的经济贸易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目前来讲, 从业人员多来自酒店、旅游、外贸等各行各业, 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 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操作技能, 从而严重制约了会展物流的发展。但现在相关的培训机构或是专门的培养学校也多只是局限于对会展物流某些局部工作人才的培养, 而且职后培训的机构尚未建立起来。
2.3 机遇
(1) 广交会为会展物流提供广阔平台
广交会全名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俗称广交会, 创办于1957年春季, 每年有春秋两季, 迄今已有五十余年历史, 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品种最全、等级最高、规模最大、到会客商最多、影响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拉动广州会展业快速增长。广交会从成立至今, 到会专业采购商从19个国家和地区的不足1300人发展到目前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万人, 成交额从1957年首届1754万美元增至2006年第99届300多亿美元。规模越来越大的广交会拉动广州旅游、酒店、餐饮、零售、物流、房地产等产业的兴旺发达。2005年广州会展业增加值为17.17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20.08%, 比广州市同期GDP 13%的增长速度高出7.08个百分点, 在广交会的拉动下, 广州会展业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不仅奠定了广州作为重要会展城市的地位, 而且也大大带动了广州乃至全国会展业整体的发展。
广交会作为中国的第一大展, 它的物流量是非常大的, 任何一个城市会展经济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突破口和立足点, 如大连的“服装节”、珠海的“航空展”、昆明的“世博会”等。这些展会的成功举行, 提升了城市会展经济的整体水平。对广州来讲, 广交会是广州发展会展物流一个难得的契机。随着广交会成交额 (见表2) 的增多对广州会展物流的推动作用是明显的。
资料来源: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网站 http://www.cantonfair.org.cn/
(2) 亚运会助推广州的会展物流进步
有人说“没有成功的奥运物流就没有成功的北京奥运会”奥运物流在一定意义上是大会展物流的范畴。奥运会推动了北京会展物流的快速发展, 对北京的会展物流企业, 会展物流的硬件以及与会展物流相关的产业的发展都有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广州借助亚运会的契机, 也正在大力发展和完善广州的会展物流, 2009—2012年广州物流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2010年亚运会广州物流业市场将达210亿。我们相信, 随着亚运会场馆建设, 场馆布局优化以及亚运会进行中及结束后对物流的需求, 物流量将是相当巨大的, 对会展物流的发展的影响是极大的。
(3) 系统化专业化物流技术及现代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近年来, 广州会展业逐步向专业化、系统化、国际化、品牌化迈进, 广州每年举办的展览会次数逐年增大, 参展商品种类数量增加明显, 展览会上的交易额节节攀升, 随着广州会展业的发展, 广州会展物流也将会齐头并进。现代会展和物流的竞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科技的竞争, 现代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有利于加快广州会展物流的进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技术应用于广州的会展物流, 可以对广州的会展物流进行实时的监控, 可以及时做出反应, 现代科学技术和高科技装备为主体的现代化物流系统, 物流电子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会展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准备。RFID、ERP 、MRP 、GIS、GPS等的发展与应用, 使会展物流信息大平台加快了会展物流的进程。
2.4 挑战
(1) 周边区域会展及会展物流的发展
目前, 广州周边各城市也努力发展会展这一新兴产业并开始发展会展物流。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都在大力推进会展业的发展。中国大陆、香港和新加坡在亚太地区会展业是很具竞争力的, 新加坡在展览软硬件及政府扶持等几个方面做得相对较为完善;而香港地区有相对完善的服务基础设施;比较之下中国大陆市场广阔, 日本的东京和韩国的首尔也力争在亚太地区区域展览中心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些都对广州会展及会展物流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此次金融危机对物流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008年, 全球消费下降引起物流需求整体下滑。面对此种危机, 会展物流将如何选择?由于会展物流的利润率非常高, 尤其是在奥运会之后, 中国效应得到提升, 从这一层面讲会展物流将会有大的发展, 而105届广交会一期共有展位18775个, 参展企业7669家。到会境外采购商共计82520人, 比104届第一期下降了5.4%, 累计出口成交额130.3亿美元, 下降20.8%。第106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额为304.7亿美元, 比去年秋交会减少10.8亿美元, 降幅为3.4%。在一定程度上由于金融危机而受到影响, 间接的会展物流受到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3) 突发事件的威胁
一些突发的重大疾病或自然灾害, 会引起会展物流的损失或是会展物流过程进行的中断, 2003年的非典影响, 致使广交会春季交易额只有44.2亿美元, 较往年下滑了近74%, 受非典的影响广州的会展物流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而对于今年, H1N1流感对广州春季的展览会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间接的影响了广州会展物流的发展。随着H1N1的再度蔓延, 今年秋季广州的相关博览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参展商、参展展位、参观人数都受到影响, 整个博览会的交易量有所减少。
3 结 论
针对以上广州物流现状的SWOT分析, 我们很清晰地看到, 广州会展物流自身存在的劣势和面对的挑战。虽然广州的会展物流存在诸多不足, 但广州会展物流的优势也相对明显, 而且也有着发展会展物流的良好机遇。广州的会展业正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 会展业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推动了广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广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广州借助良好的区位优势及经济大势为会展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会展产业的配套产业会展物流较会展产业发展相对较慢, 体系构建及战略措施都还不够完善, 但我们相信在广州会展产业大好的经济形势下, 会展物流也将会蒸蒸日上, 发展迅速, 将呈现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会展物流的崛起[EB/OL].http://4633628.cool.blog.163.com/blog/static/13003569920099285113566/, 2009-10-28.
[2]年末会展人才奇缺[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061225/n247238960.sht ml, 2006-12-25.
[3]张海蓉, 喻英华.广交会奠定广州重要会展城市地位市协作办[EB/OL].http://www.gzxz.gov.cn/zwgk/ShowArti-cle.asp?ArticleID=1364, 2006-12-28.
[4]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网站[DB/OL].http://www.cantonfair.org.cn/.
【广州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建议】推荐阅读: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以及政协提案工作细则09-21
广州会展业发展的swot分析12-16
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06-09
物流管理现状分析07-09
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分析11-05
物流行业发展分析报告10-15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09-06
贵州省物流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09-20
广州餐饮业发展现状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