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发展教育现状及建议(15篇)
1.基层发展教育现状及建议 篇一
基层教育发展现状及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
一个人才的培养,基层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农村第一线的教育,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陋就简使教学朴素而丰富,给学生以启迪,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知识面拓宽,在循序渐进中掌握知识,在一点点的积累中丰富知识为以后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基层的教育是长远教育重要保证
步入新的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十五,十一五期间国家依然将“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了对基层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基层教育的环境大大改善,随着义务教育的免费,基层教育的发展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在基层育人环境改善的同时,基层教育的许多弊病却呈现出来,教师积极性降低,生源流失,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降低,学校的官本位主义等等,基层教育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农村教育现在一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教育水平很低,老人基本上是没受过什么教育,中年人受过教育的很少,小孩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虽然现在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但一些新的问题又很突出。其一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很多学校的教学设备很落后。即使配置了电脑教室的农村学校,由于不允许收取上机费,也被迫停止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的教学。投入不足也造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资助贫困学生等工作缺乏资金来源。其二是辍学率居高不下,且有上升之势。现在的农村孩子比城市孩子面临着更大就业压力,在他们看来读书根本不是很好的出路。况且现在读了书出来一样找不到工作的例子比比皆是,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很多孩子选择了去城市打工。其次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改革和发展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这一切,形成了农村与城市发达地区教育之间的信息鸿沟。农村教育普遍落后于城市,单靠传统的书本教学和课堂讲授难以在短时间内赶上城市教育的发展进程,而信息技术则为农村学校的发展创造了以往完全不可能有的条件和模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远程传送、多层次开发与合理配置,突破了农村空间地域的限制。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是我国教育系统历来存在的一个问题,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教育投入的加大,这种分配不均的沟壑在不断扩大并且愈演愈烈。而且无论在校园设施建设,师资力量的配备等等方面乡村学校和城镇里的学校均不可同日而语,城乡的这种差距确实是常事,但我们忽略的是这种差距的不断扩大,大家可想而知。基层教师工资低,福利少,基层学校设施虽得到改善,但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教育资源的严重分配不均,导致了基层义务教育发展的畸形。教育资源的严重分配不均是长期存在的非一时所能解决,但生源流失和师资力量流失的问题一时不解决将极大的影响基层教育的发展。所以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的监管,严格控制一些学校有偿的扩招借读行为,同时要严格控制教师工作调动的审批。
学习环境对学子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在政府统筹、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教育这
有利时机,大力宣传,积极争取,让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
国家为了让全体国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免除了义务教育学生的学杂费,希望孩子们都能上的起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上面说到这对于基层义务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非巨大作用,现在我阐述一下。国家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使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那点学杂费对于现在一个家庭来说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免除学杂费的效果也就打了一个折扣。
然而免除义务教育学生的学杂费,对于基层学校来说无疑是一个大的打击,学校少了很大的一份收入,这个并不说明教育的功利性。虽然国家义务教育免费后对基层义务教育学校有资金投入,但一方面投入比例不大,另一方面这个资金政府控制的很严格,导致学校的一些正常活动受到影响以及教师的福利待遇大大降低,基层教师的工资待遇本来不高,这样的举措无疑是雪上加霜,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于是也出现了教师流失的情况,教师作为基层教育的核心力量,其教育积极性降低对基层教育发展是及其不利的,不利于教育的长远发展。
国家应提高基层一线教师的基本工资及福利待遇,减小城乡教师待遇的差距,帮助基层学校改善人才流失的状况。地方政府可以设专款,每年奖励那些基层义务教育学校的优秀教师。作为主体的学校,相关领导应放下官本位主义,提拔那些为学校作出贡献的教师,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关心教师队伍,物质上对优秀者给予表彰,提高福利待遇,关心一线教师的工作生活状况,精神层面上,加强联谊活动,丰富基层教师队伍的业余生活等,从而从各个方面提高师资队伍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是教育的一个主体,学生的整体状况直接影响到基层教育的良性发展,然而在作为基层的农村,由于父母为了生计出外打工常年在外,留下了这样的一个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中国近年来出现的大问题,随着现在社会流动人口子女与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多,他们普遍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缺乏管理教育的现象,这给基层义务教育的发展设置了极大的障碍。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人民的一些教育观念也发生改变,对留守在家的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只有孩子父母才能解决。作为县一级的基层政府,在发展经济时所遇到的问题无非是一些区位条件的影响和人才的缺乏。教育的根基在基层,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农村人口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的受教育人口远远大于城市,基层教育是根基,根基不牢,如何向上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基层教育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在走访一些学校过程中,相关领导告诉我:近年来捐资助学的越来越多,一些企业,甚至一些在外面打拼的不错的个人都来学校捐资助学,为家乡孩子的教育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读书无用观”存在于基层学生的思想中是十分可怕的,然而家长和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导未必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现身说法是最有效的,基层学校应该抓住本校毕业的优秀校友典型,对他们成长的事迹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方式可以是编写校友先进事迹书卷或请优秀校友回校作报告等。从而
在学生心中树立模范。同时加强对学生优良风气的引导和形成,加强学校的管理,建设和谐文明校园。
而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力量,也对基层义务教育的发展加大了关注,对基层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一些不合理问题予以曝光,对基层教育发展的一些诉求予以如实报道,反馈给政府和社会,从而为政府关于基层教育发展的决策提供参考。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对基层教育的大力支持,让基层教育发展焕发勃勃生机。社会各方面力量要加强对基层义务教育的关注力度,加大对基层教育的帮扶力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基层发展教育现状及建议 篇二
大连市各县区均设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站) , 配备了相应的检测人员及检测仪器。由于部门设置及管理问题, 有的检测机构为独立法人单位, 有的则挂靠在其他农业部门名下。从初步统计情况来看, 大连市各县级质检机构从2010年到2014年均有一定的发展, 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比如质检机构人员数量及学历、专业职称情况差别较大, 实验室软硬件条件相差悬殊, 检测能力差别较大, 年承检样品量及政府资金投入差距很大。具体调查情况见表1。
二、目前各县区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 体系不健全, 定位不明确。各县区虽已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 但或多或少都存在人员编制不完善, 仪器设备配套欠缺等问题, 一些县区下设的乡镇一级也都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 在市、县、乡三级检测体系中, 缺乏一个明确的功能职责定位, 造成检测机构无法专注于“分内职责”。
(二) 检测能力较低。已有的县区检测机构中, 只有瓦房店市和庄河市在计量和资质两个方面获得了省级双重认证, 能够出具有社会公信力的检测报告。除开这二者, 由于各方面原因, 其他机构迟迟未通过计量认证。而且, 由于人手少, 设备少等问题, 各中心都存在“一人多职”的问题, 检测人员通常还兼职着“行政”、“出纳”等职责, 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检测工作中, 而农产品检测本身就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 而且在国内外检测水平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 在各类仪器不断推陈出新的氛围中, 不专注于检测, 势必能力低下。
(三) 检测仪器设备配套不齐全。大部分县区仪器设施设备的配置数量并不完全充足, 所配备的仪器大部分并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具体要求, 无论是技术性能、精度还是数量或者检测项目参数上均不能达标。各县区现有的仪器设备专业程度低, 故障率高, 部分已属于淘汰的型号, 备件, 耗材的维修、配置十分困难, 价格更显昂贵。有的检测中心缺乏前瞻性和规划性, 不依据自身条件、能力而购买仪器, 将仪器置于实验室内纯粹作为“装饰品”而充门面。连最基本的气源、备件都缺乏, 根本无法开展检测工作。大型分析仪器的运行、维护需要一定的成本, 近年来化学试剂及耗材的价格水涨船高, 给基层检测机构运行带来一定压力。部分县区财政未给予农产品检测机构相应的资金保障, 造成质检机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开展新检测项目比较困难, 检测技术水平停滞不前。
三、促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对策与建议
基层农产品质量检测是整个检测系统的第一道门, 是初筛的重要节点, 这一个层级把握好将会大大优化整体系统的工作效率。
(一) 要从定位上找准自己的基点。按照层级明确对自身职能和职责进行划定, 确定好从市级到乡镇的各监测机构所负担的不同工作内容和重点。例如:市级综合性质检中心职责内容为———上级和本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农产品产地认定检测、农产品市场准入检测、对县级综合性检测中心进行技术指导、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标准的制修订, 以及接受其他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委托检验、技术咨询等工作;县级综合性检测中心的职责内容为———承担上级业务部门和本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验任务、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日常监督检验、指导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开展检测工作、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咨询等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的抽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标准进行宣传和技术培训;乡镇检测站 (或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的主要职责———常规检测、自律性检验检测工作。乡镇检测机构存在的意义主要是为市、县级综合检测中心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充和预筛, 以快速检测为主, 做好总体检验系统的第一步。
(二) 要加强各级单位对检测工作的重视程度。农业是立国之本,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民生和社会稳定, 尤其是近年来, 关于农产品安全问题的话题日益火热, 受到民众的关注, 此时就更需要发挥行政单位的重点监督管理作用, 在新农业发展时期理应作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一项主要工作来抓。要以健全检测体系为主线, 强化检测能力为突破口, 切实加强检查机构建设与管理。
要做到这一点, 可以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例如, 在本地的财政预算中加入农产品检测费用, 由政府拨款对非盈利性质的农产品检测机构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 对其公益活动进行公开鼓励, 可以依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来执行上述工作, 并保障其顺利实施。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从物质上对相关检测机构的活动进行维护, 确保其存续性和公益性, 同时可以帮助其改善检测条件, 提升检测水平。同时, 应针对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资质问题进行改善, 帮助其获得资格认定、通过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 取得法律效力。
(三) 从一线检测人员方面提升整体专业素质。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有两个途径, 一是增添优质的新鲜血液, 二是加强内部管理, 激发人才动力。要做到这两点, 就需要通过社会途径, 从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中择优录取, 使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能够流入体制内;同时, 要通过教、学、做三步将人才的内在动力激发出来。例如通过建立同级检测机构的交流与沟通, 全面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和检测技能;定期组织培训, 在法律常识、检测手段、检测方法、指标指数等各个方面使人员达到熟练的程度, 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能够有可靠的依据;同时, 对于与实际检测工作频繁接触的操作人员来说, 还需要对其进行上岗前实习, 将“生手”训练成“熟手”, 减少错误和疏漏的发生率。除此之外, 为了维护整个团队的稳定性和向心力, 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增设鼓励和惩罚机制, 以尽职尽责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出发点, 根据员工个人情况奖惩结合奖励, 在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以人才主观能动性调动检测机构的内生力量。
参考文献
3.基层发展教育现状及建议 篇三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现状;发展建议
一、基层群众文化的现状
(一)基本文化设施简陋,设备简单。以福海县为例,目前,福海县各乡镇场尽管通过上级拨付或自筹建设,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经济条件、文化差异等原因,群众文化基本设施建设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一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有的还没有列入财政预算。二是部分乡镇文化站已建成,但因设备简单,不能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文化专职人员不稳定,人才流失。乡村文化专职人员是搞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决定因素。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深刻的知道长期工作在最基层,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经常面临着设施差、工作杂、头绪多等诸多问题,但是由于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我们中的有些人选择了到别的单位或者图于应付,也无法保证群众文化工作良好开展。
(三)投入经费不足,群众文化活动难以常年开展。经费是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和设施建设的基础保证。没有资金,群众文化活动就得不到保障,有些乡镇在搞群众文化活动方面,虽然采取了一定形式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但是有限的文化事业经费无法保证文化活动的良好的开展。
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建议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能更好地发展乡镇文化事业,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基层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充分的认识到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一名乡镇文化专职干部,我更要通过自身特殊的工作岗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本乡镇做好宣传文化工作,做好本职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二)联系实际,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文化站作为各级人民政府的文化事业机构,应结合本镇实际,充分利用文化站的群众文化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一是在活动形式上采取不同形式,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科学知识普及活动、文体游艺活动和文化服务活动,做到活动既有区别,又有交叉,使活动开展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二是在活动的内容上,通过各种文艺宣传活动手段,将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同抽象的思维形式和文学艺术形象展示出来,让广大人民群众受到教育和感染。三是利用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农闲季节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农民运动会、体育竞赛、文艺汇演等,都应趁节假日开展,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
(三)加强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文化干部是乡镇开展文化事业的骨干力量,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着决定因素。因此,首先要稳定队伍,配齐专职文化干部;其次优化结构,要从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入手,一方面防止后继无人,一方面让 他们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增强做好文化工作的本领; 同时专职专用,任何单位不得随意调用和借用群众文化专职人员;四是注重群文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基层文化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加大对乡镇文化建设的投入。经费是开展乡镇文化活动的重要保证,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必须保证群众文化事业的投入。在加大对文化 建设投入的同时,还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乡镇文化建设,使乡镇群众文化事业 逐步走向规范化、经常化、多样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不仅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更是解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有利于破除和抵御农村落后、低俗的恶风陋习, 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巨大工程。只有群众文化全面进步,农村文化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前进.浅谈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2013年11期.
[2]沈晓近.关于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J].才智.2015年01期.
[3]陈洪雷.当前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4年12期.
[4]徐晶.加强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青年作家.2014年18.
4.基层发展教育现状及建议 篇四
摘 要 基层党校是培训教育基层干部的主阵地、主渠道,担负着教育基层党员的重任。当前,基层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新形势下大规模培训基层干部的需要不相适应。因此,分析基层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基层党校 教育培训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1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
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党校体系,专门教育培训干部,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长期以来,各级党校,尤其是基层党校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撑。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锐意改革,不断推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管理服务、学风校风等各方面工作的创新,为改进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现在,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斗争,致力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于锻造一支能担当重任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领导干部想要与时俱进,一帆风顺地推进事业,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便成了当务之急。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党校尤其是基层党校要开拓思想、锐意改革,创造出一套符合国家发展、符合时代需要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县乡两级党校是面对基层干部的教育阵地,也是分布最广、设点最多、最接“地气”的干部教育最前沿。因此,抓好基层党校建设,发挥基层党校作用,抓实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对于提升基层干部能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2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资金不足
基层党校教学资金不足主要体现在党校硬件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虽然各基层党校的硬件设施有所改善,但与普通国民教育的院校相比较,无论是教学场地、教学手段、教学设备,还是教职工和学员的住宿条件,都是比较陈旧的,特别是电化教学设备不仅数量少,而且技术水平落后。有些基层党校不仅占地面积小,而且办公条件落后,教学设施更新缓慢。培训期间,教职工和学员均缺乏固定的餐饮和住宿场所,为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2.2党校师资力量薄弱
长期以来,党校教师一般多为老年教师,该类教师教学水平低,且缺乏对新时代的认知与跟进,队伍急需更新换代,引进年轻专业化师资,以提升党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培训质量、后劲和创新力。目前党校教师力量薄弱的原因,一是教师难进党校。党校的地位决定它无权招聘优秀教师进人。二是党校难留教师。党校待遇较低,优秀教师宁愿到中小学教书也不愿留在党校。三是党校无力培养教师。一些县级党校或因领导不重视,或因资金短缺,一直忽视专职教师的师资培训,不愿投入或投入不多。没有深造和发展,教师就难于接受外界的信息,难于快速实现知识的更新。
2.3教育培训方式单一
干部学历、经历、资历的差异,决定了教育培养的方式和途径应有所不同,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导致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难以适应干部成长规律和个性特征的需求,因人制宜确定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不够,特别是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干部仍然采用相同的“流水作业”办法来培养,没有很好地?w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殊要求,程式化、简单化的现象较为严重,参训人员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3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对策建议
3.1加强基层党校的资金投入
资金不足是制约新时期基层党校硬件设施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党校的资金投入,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努力把现代化的培训手段引入教学环节。具体来讲,应当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改善教职工和学员的食宿条件;二是加强基层党校的环境建设;三是完善教学活动的配套设施;四是引进现代化的培训手段,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3.2加强党校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党校教师队伍建设,一要充实教师队伍,选择那些热爱党校事业、有理论和实际经验的以及德才兼备的人到党校任教。二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党委政府必须要在政策上明确党校教师有外出进修考察的权利,增加党校教师进修渠道,不能借口地方财力不足减少或取消教师进修。三要巩固教师队伍。要制定有吸引力的薪酬策略,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用待遇留人;要使教师感到有晋升和发展空间,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用事业留人;要充分理解教师,重视与教师进行沟通,坚持人性化管理,用感情留人。
3.3创新干部教育培新方式
培训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是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的有效保证。在培训期间要开展党性锻炼、专题研讨和辩论,尽量多组织一些社会考察、社会调查、实践锻炼等活动,力求达到理论教学与指导实践相统一。还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施视听教学和网上教学,引进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增强对学员的全局性、应变性、敏感性、拓展性训练。同时,结合发展需要和岗位需求,组织党政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村干部赴先进地区考察,使干部在比较中找到差距,拓展思路,增长知识,拓宽干部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5.汽修行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篇五
及发展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汽车逐步由奢侈品变作生活的必需品迅速进入到中国的普通百姓家庭中。尤其是08年金融危机后,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刺激下,汽车产业更是产销两旺,2010年更是达到破纪录的产销均超1800万台,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于此同时,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涨,我国汽车维修服务市场也迅速成长,其可观的利润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令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汽车销售维修从业人员迅速增加。但是,由于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由于起步晚、起点低,管理又比较薄弱,行业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以我市目前情况来说,虽然我市经济发展速度在沿海省份比较落后,但是我市的汽车行业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的影响,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国产品牌,除少数几个顶级奢侈品牌外几乎所有汽车品牌都已经入驻我市,在我市建立4S店,一些大的品牌如一汽大众、上海大众等则成立了两家4S店。我市的汽车销量屡创新高,保有量也迅速增加,这大大的推动了我市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我市共有各类汽车维修厂约几百余家,其中技术力量相对较强的专业汽车品牌4s店约四十家;有少数技术员、能装配部分配件的中小型配件维修企业约五、六十家,至于没有任何执业资格但打着修车旗号的路边小店,就多不胜数了。可以说,目前的德州汽车维修市场尚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具体来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数量不少,质素不高,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从数量来看,我市的汽车修理企业数量巨大,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很多汽车修理企业的从业人员根本就没有相关的从业资质,许多路边店甚至是从修理农用车和摩托车起家,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众所周知,汽车维修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行业,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长期的实践摸索根本无法熟练掌握修车技能。喷漆钣金等表面工艺无关安全尚且不说,如果汽车内部出现问题,再经这些半路出家的维修师傅修理一通,可想而知,这样的汽车跑在马路上,将会有多大的安全隐患。
像我们一汽-大众的所有维修人员,包括技术方面、服务方面、管理方面的员工在上岗之前,全部要进行培训,务必掌握各类在实际维修当中可能涉及的资料,对于车的各种性能要都熟悉以后才能够开始工作。所以,我认为应必须尽快提高从业人员上岗门槛,并不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未经培训人员不能上岗,确保汽修行业人员的从业素质。
2、缺少监管,部分无良企业配件暗箱操作成风
汽修行业不仅从业人员鱼龙混杂,在配件市场上,也非常混乱。比如换一个进口车的配件,不同的汽修厂家提供的配件五花八门,包括:1、原装厂装车时提供的配件;2、这个汽车品牌授权在生产国专业厂家生产的产品;
3、中国国内合资厂的产品;4无证无照的小作坊的产品。不同级别的产品,从外观来看相差无几,市场价格却有不小的差距,质量更是参次不齐,普通消费者很难看出其中奥秘。一些缺乏市场信誉的维修厂就是故意隐瞒这种差别,赚取暴利。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而且行业的秩序也难以得到保证。
3、投入不足,检测设备滥竽充数
与动辄几百万上千万投入资金购买设备的汽车4S店相比,很多汽车修理企业投入就差了许多,大多汽车维修企业的设备根本“上不了台面”。目前我市的维修企业中,具备汽车大修能力,能承揽各项汽车修理业务的汽车修理企业几乎没有。大多的维修企业 “换件工”多,“修理工”少,他们的从业人员还只停留在检测和更换零部件的水平,不少人只懂机械原理,不懂电路维修;可供使用的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少得可怜,多数情况下,仅凭经验“拍脑袋”修车。加上管理不统一,没有形成连锁网络,常给修车者带来极大麻烦。而且,目前新引进的车型越来越多,上市速度越来越快,那些“独门独户”式的一店一厂,根本得不到厂家的技术支持,经他们手修理的汽车,又何来安全之谈?
4、无证经营,偷税售假扰乱市场秩序
与一些设备简陋的中小型维修企业相比,某些不良无证修车铺的存在使得本就一潭浑水的修车市场更加混乱。这些“黑车铺”随意占据人行道,摆开修车“架势”,这不仅严重扰乱了德州修车市场的正常秩序,而且成为假冒伪劣配件的销售点和易燃易爆危险源。虽然每年有关部门都要组织专项整治,可整治一结束,这些“黑车铺”又冒了出来,因为总是有那么一些不顾及人身安危而贪图便宜的汽车用户。比如,一些出租车司机,车子磕磕碰碰,只要不伤筋动骨,他
们宁愿到“黑车铺”去修。“黑车铺”不仅销售便宜的假冒零部件,而且逃税,价格自然好商量。据调查,一些无证修车摊点,竟然已成为某些出租车队的定点修理店,业务根本不用愁。
对于德州汽车修理市场出现的这些现象,很多行业从业人士是深有体会也感到深深无奈,由于大家各自为政,又没有相关的部门进行监督管理,所以对于我们4S店自身来说,也只有想尽办法提高自己服务水平来赢得客户的信赖。但是,为了更好的整顿德州汽车维修行业,使德州的汽修行业健康发展,我愿意提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1、提高汽车维修行业的准入门槛,加强汽修行业的监管力度,对汽修行业从业人员进行整顿、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修车人员持证上岗。
2、治理整顿汽车配件市场,严查假冒伪劣配件,从源头上切断假冒伪劣配件进入市场,杜绝有安全隐患的配件流入维修企业,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3、对汽车维修企业进行排查,并对其归档,对无资质、无设备、无专业人员的“三无”修车铺进行整顿。
4、严密排查,打击“黑车行”。对无证经营、售假偷税、搅乱市场的“黑车行”予以取缔,净化州城汽修环境。
5、对各品牌4S店要严要求勤管理,进一步提高其员工服务意识,加强技术力量储备,引进先进设施,拓宽服务范围,增加服务网点,为更好的服务州城广大汽车用户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6.基层发展教育现状及建议 篇六
摘要 鉴于新农村建设中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对山东省东营市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
关键词 基层人才队伍;发展;对策;山东东营
中图分类号 F320.3;F3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2-0311-02
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村能人、县乡两级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等都属于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范畴。县乡两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是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在做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提高全市农民整体素质的同时,积极做好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把提高全市农村劳动力素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摆上了重要地位。
1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
自2004年,东营市组织实施了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截至2006年底,共培训农民58万人次,每个农村劳动力接受2~3次的技术培训,普遍掌握了1~2门农业实用技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更好地掌握我市基层农业技术队伍情况,根据形势发展要求,2007年,对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组成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调查显示:全市共有县级推广机构约69个,现有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448人,县级农业技术人员中有技术职称的36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的58人,占县级技术人员的12.9%;中级、初级人员分别为140人、163人,分别占31.3%和36.4%。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以中初级为主。在县级农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73人,中专和高中学历的116人,初中及以下的59人,分别占县级技术人员的60.9%、25.9%和13.2%;大中专以上学历占主要成分。全市现有36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所属农技推广机构实行了行业综合设置、分别设置及部分行业综合设置。批准编制为869人,实有人数878人,在编人员796人。乡镇机构在编人员中,有专业技术职务人数687人。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体制不理顺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隶属乡镇政府,人、财、物权归乡镇政府,县级农业部门只是在业务上给予一定指导,没有用人权。“管事的管不了人,管人的管不了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块分割、人事分离,技术人员岗位混乱、职责不分,能力难以发挥和保证。
2.2职能不健全
农业发展步入新阶段之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拓展与变化,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一些新的公益性职能并没有被明确下来,在实际运作中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不清,公益性职能缺位、服务缺失。
2.3服务不到位
基层农技推广大都沿用传统体制下的服务方式,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被动工作,或者是就推广项目进行有限服务。同时,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办公场所大都设在乡镇政府综合办公楼,人为拉大了农技推广人员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农民需求服务找不到服务机构、服务人员,乡镇农技人员不能够直接面对群众开展技术推广服务。
2.4服务能力差
乡镇基层农技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基层服务能力弱化;农技服务设备陈旧、装备落后、手段单一,基层服务实力不强;农技推广机制不活、被动应付、缺少创新,基层服务活力不足;对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特点和发展趋向认识不到位,向农技推广服务倾斜不够,经费渠道不稳定,实际保障不到位;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发育滞后,难以适应新形势对农技推广服务的要求。
2.5服务无约束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自上而下没有严格的考核、约束机制,服务内容、服务情况、服务效果没有形成严格的规范约束机制,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影响了农技人员的工作热情。
3发展对策
3.1加强农村人才队伍的管理
科学界定农村人才队伍的范围,掌握农村人才队伍现实情况,制定长远的培养规划。
3.2强化农村人才队伍的培养
配套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支持政策,将农村人才培养纳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大局统筹安排。
3.3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
基层农技推广专业技术人才是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是建设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和现实需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3.1改革现有管理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设置县乡农技推广机构,使其能够承担起关键农业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动植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以及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农民培训教育服务等公益性职能。市、县区两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要强化对乡镇的技术支撑,达到服务资源的共享,实现市、县区科技信息服务的窗口前移,拉近与基层技术人员、农民群众、基层政府的距离。
3.3.2改革创新运行机制。依托信息化平台和网络,建立新型的上下对应、平行运行的办法和制度,强化调度和监管,实现服务的便捷、通畅、有效。引入基层农技人员竞争流动机制,实现人才的有序、规范、合理流动,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正确引导企业和中介组织参与基层经营性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
3.3.3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市、县区、乡镇3级信息网络平台,以乡镇农业服务机构为主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对“三农”的服务能力。以扩展平台、延伸网络为重点,推广利用电视、电话、电脑3种信息载体的“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推动基层农技服务手段、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3.3.4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建立经常性的培训教育制度,加强现有农技人员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乡及乡以下农技人员的岗位轮训和脱产培训。鼓励和支持基层农技人员承担农业科研、示范项目,创建基地和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或服务协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围绕优势产业发展,在产业基地、示范园区和优势产业村等着力培养一批科技推广实用人才和农业技术骨干。
7.基层发展教育现状及建议 篇七
为了全面掌握当阳市林业各项重点工作, 深入了解各基层林业单位发展状况, 理清思路, 谋划发展。2015年8~10月, 当阳市林业局由党组书记、局长带队, 局办公室、人事科、计财科参与对当阳市林业系统基层24个单位进行了全面调研。通过“零距离”的接触, 认真分析和研究解决阻碍我市林业赶超跨越发展的重大问题。全面深入地掌握了林业基层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找准林业基层发展问题的症结所在, 探讨基层林业发展对策。
2 当阳市林业建设现状
当阳市地处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 该市国土总面积322.5万亩, 林业用地面积131.5万亩, 占国土总面积的40.8%, 其中有林地103.2万亩, 林木总蓄积223万m3, 森林覆盖率38.31%。共划定生态公益林32.8万亩, 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5.17%, 其中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24.93万亩, 省级生态公益林7.87万亩。设立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玉泉寺等自然保护小区5个。该市有森林植物117科419种, 挂牌保护的国家级古树名木249株;各类动物378种;林果产业基地面积75万亩, 其中湿地松35万亩、速生杨7.5万亩、柑桔31.5万亩、能源林1万亩。
3 当阳市基层林业机构人员情况
当阳市林业系统现有二级单位24个, 含9个镇 (处) 林业站、3个木材检查站、5个国有林场、1个森林公安局及2个森林派出所、1个林业技术推广中心、1个森林病虫防治站、1个湿地公园管理处、1个林政稽查队。系统定编145人, 实有编制130人, 在册400人。其中在职132人 (含退养2人) , 离退休268人。
4 当前林业基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4.1 职工人数少, 结构不合理, 工作压力大, 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1) 系统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 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年龄偏大, 平均年龄47岁, 其中35岁以下只有10人, 46~50岁36人, 50岁以上有34人, 老弱病残人员较多。
(2) 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年来, 林业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 而林业基层职工工作在林区、在基层, 整年忙于应付各类繁杂事务, 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很少, 知识更新慢, 所学非所用、实际操作能力低。当前林业项目多, 任务繁重, 部分人员扎根基层、服务林农意识不高, 不钻研业务, 指导林业生产实践和学以致用的人少, 整体素质难以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林业系统现有高级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偏少, 目前副高职称仅有4人, 仅占在职人员的3%。
(3) 多数二级单位编制及工作人员太少, 许多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疲于应付。其中玉阳、河溶、半月、草埠湖等林业站只3个人, 林业站人员太少, 工作量太大, 只能应付上级交办的造林、检查、管理等具体的事务, 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来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 充分发挥职能。森林公安局及下辖2个林业派出所实有警力不足, 达不到森林公安派出所规范化建设要求。
4.2 建设投资与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单位负担重
(1) 实行公共财政后, 林业站征收的费用全额上缴, 林业站工作经费, 以及工资收入中“活工资”部分, 多数要靠代征育林基金, 市按一定比例的返还来解决。根据鄂财综发[2015]39号《关于取消和暂停征收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的通知》, 从2015年10月起停征两金收费项目, 这无疑加重了林业系统经济负担, 严重影响单位正常运转。
(2) 部分工作人员 (自收自支人员) 事业经费不能列入财政预算, 实行全额拨款, 加重了林业基层单位的经费压力。
(3) 很多林业项目建设没有安排专门的工作经费, 涉及资金数额大、面积广, 工程验收后资金直接兑现到农户、合作社等业主手中, 林业部门从事政策宣传、规划与作业设计、技术指导、跟踪服务、检查验收和迎接上级检查及档案建设等工作所需资金只能自己解决。
(4) 林业项目资金往往不能全部落实到位, 上级下达的林业项目投资一般要求相应地方配套多数没有完全到位。
(5) 部分林场承担着场内农户 (如紫盖寺林场有三峡库区移民94户, 335人) 的村级服务管理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却无政府工作经费补贴。
(6) 市委、政府安排相关工作任务, 涉及资金的没有配套政策, 增加了部门工作难度。
4.3 基础设施和装备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1) 部分基层林业单位 (如半月、河溶、草埠湖等林业站) 存在办公用房年久失修, 办公设施陈旧落后, 急待维修改造。
(2) 部分林场 (如九子山、香炉山等林场) 没有被纳入全市农村电力改造范围, 目前的电力设施差, 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与生活需要, 急需改造。
4.4 部分单位机制体制不顺, 工作难开展
(1) 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由于县级财力有限, 建设资金明显不足, 市委市政府采用“政府主导, 各方参与, 市场运作”的模式, 引进湖北宝华兴投资有限公司投资, 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申报工作一直是政府负责, 具体由湖北宝华兴投资有限公司承担, 但湿地公园的申报, 是以巩河库区部分水面和森林作为总体规划设计的, 作为当阳市的唯一饮用水源地, 以及湿地公园以湿地恢复与保护为主的建设性质, 现实不允许对巩河作过多的休闲旅游性开发利用。“政府主导, 企业化运作”的建设模式与青龙湖湿地公园的现实状况发生碰撞, 致使湿地公园建设滞后, 影响到后期国家林业局检查验收。
(2) 香炉山林场在2008年承包给湖北神州新能源公司, 承包期30年, 但林场工作人员与神州新能源公司的关系, 承包户与神州新能源的关系没有明朗化, 给林业项目管理上造成困难, 林业局、神州新能源公司对林场的管理形式、责任不明朗, 造成林场经营管理困境。
(3) 森防站白僵菌厂在发展壮大上一定程度受到体制机制的束缚。该单位是白僵菌厂、森防检疫站、野生动植物保护站三位一体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目前单位人员实行三位一体, 统收统付, 政企不分, 无独立的财务账户。有利的是可以统筹谋划集中力量办大事;不利的是政企不分对企业条条框框限制多, 不利于企业引进市场机制, 激发市场活力和人员的积极性, 迈不开大步。而且该厂未能办理生物农药生产许可证, 产品仅在林业部门内调拨使用, 或在业内签约生产使用, 产品不能真正进入市场, 不能参与市场经营竞争及项目竞标实施等工作。
(4)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挂靠在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无固定专业技术人员, 导致业务工作开展困难。
4.5 林业执法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林业执法单位众多、执法力量分散、执法职能交叉重复, 执法中普遍存在着重权轻责、权责脱节、职能交叉、多头执法、执法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 林业执法形不成合力, 有的甚至相互推诿、扯皮, 大大影响了林业行政执法的效率、执法水平和执法形象。
4.6 公益林管护难度大, 乱砍滥伐、乱采滥挖现象时有发生
(1) 公益林补偿标准过低, 公共管护经费少。2014年兑付标准为:国家级权属为集体和个人的14.75元/亩、权属为国有的4.75元/亩;省级权属为集体和个人的9.5元/亩、权属为国有的4.5元/亩。公共管护经费每亩只有0.25元。
(2) 与各管理部门协调沟通难度大, 国土部门在规划项目范围时, 常常未将公益林的范围考虑到。
(3) 管理任务重, 难度大, 打击力度不够, 对于破坏、开垦公益林资源的现象, 没能及时停发补偿金。
5 对策与建议
5.1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全面增强干部素质
(1) 坚持统筹兼顾、公开、择优、梯次配备的原则, 全面掌握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素质及特长, 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调动其积极性, 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一是定期对二级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考核, 能者上、庸者下;二是评先表优向基层一线、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强的年轻干部倾斜, 且年度考核连续三年为优秀等次;三是对办事公道正派、业绩突出的干部选拔任用到重要岗位以及积极向组织部门、上级部门推荐;四是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在既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又要从保护干部、调动工作积极性的角度出发, 适时做到人员交流轮岗。
(2) 制定教育培训制度和计划, 加大培训力度, 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政水平。结合岗位实际, 每年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培训、专家授课、到党校或专业学校培训、到先进单位跟班学习等多种形式, 定期加强岗位培训和学习。
(3) 积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通过公开招 (考) 聘等有效途径引进人才, 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和导师制等, 充实队伍, 确实改变青黄不接的问题。
5.2 通过精减机构, 压缩管理人员等手段解决部分人员不足的困难
采取以强带弱的办法, 按区域设立林业站;部分站、场实行合署办公;实行系统财务统一核算, 精减财务人员。局对各二级单位按人员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拨付工作经费。
5.3 严格实行绩效考核, 增强工作积极性
各单位要结合单位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工作任务, 制定细化的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 实行量化绩效考核。目标考核奖和奖励绩效工资不能平均发放, 以工作人员实绩为依据, 搞活内部分配, 完善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紧密联系的分配机制。确保人人有工作任务, 人人都参加考核, 人人都有工作责任心。
5.4 争取项目, 推动林业站规范化建设
林业站是林业工作延伸到乡镇、深入基层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 是各项林业工作的主力军和落脚点。林业站承担着营林生产、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病虫害防治、退耕还林工程和林业科技推广等社会化、公益性工作, 通过林业站组织实施并落实到山头地块、村组农户。所以, 林业站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林业发展的进程。基于林业发展的需要, 加强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其办公条件, 提高其装备水平, 是大势所趋;并通过辐射示范作用, 推动当阳市林业站管理水平的提高, 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5 积极向上争取政策, 增收节支, 解决单位经济困难
免缴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和自筹退休人员医保金;向市政府争取政策提高自收自支人员公益性岗位补贴和人员经费, 并将年终目标考核奖及人头工作经费纳入财政拨款;将国有林场的护林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争取政府支持从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中给予解决国有林场带村 (主要是紫盖寺林场内三峡库区移民) 管理服务工作经费;依法依规, 多途径多渠道创收。
5.6 理顺机制体制, 提高工作效率
(1) 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监测机构。成立森林资源监测站和林业调查队, 落实机构、人员、经费和责任, 抽调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工作, 从而使业务工作的专业性更强、连贯性更强, 工作效率更高。
(2) 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 建议森防站对白僵菌厂积极探索建立股份制, 或承包经营等方式。现有人员妥善安置, 优先聘用现有人员, 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均可以作为资产入股, 经营上自主经营, 业务上接受林业局管理。同时要加大组织力量办理生产许可证。
(3) 加快湿地公园建设力度, 迅速与宝华兴公司签订协议, 适时解除“政府+公司”的运作模式, 轻装上阵;积极争取和用活国家补助资金, 全面展开湿地公园保护与修复工作, 为迎接国家林业局检查验收做好准备。
5.7 创新执法机制, 探索综合执法工作
将以森林公安、林政资源管理、森林保护按业务分工的多头式执法变为统一行动、统一标准的综合执法。完成机构人员整合, 明晰责权利, 增强公开透明度, 实行查与处分离, 规范罚没物的处置程序。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和执法水平, 将有助于强化该市林业系统的政风行风建设, 改善和提升林业行政执法形象。
5.8 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的打击和处罚力度
严格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 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活动, 严禁随意采挖野生植物, 对破坏森林资源特别是生态公益林的不法分子, 建议司法部门在判决时适用实刑, 提高法律震慑力。
摘要:针对当阳市现有林业发展状况, 分析了该市林业基层单位机制体制, 人员结构及经济发展现状。通过理顺机制体制提出了调整人员结构、加大执法力度、以促进该市林业基层单位规范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层管理,林业发展,当阳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R].北京:中国国务院, 200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议的意见[R].北京:中国国务院, 2003.
[3]国家林业局.乡镇林业工作站工程建设标准[R].北京:国家林业局, 2006.
[4]湖北省财政厅.关于取消和暂停征收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的通知[R].武汉:湖北省财政厅, 2015.
8.重庆船员现状及发展建议 篇八
庆船员市场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重庆船员队伍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重庆船员 现状分析 发展对策
2011年重庆港航企业数量已超过800家、运力规模530万吨,全年完成货运量1.18亿吨、货运周转量1558亿吨公里,完成港口吞吐量1.16亿吨,实现水运综合产值380亿元。航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重庆航运人才队伍随着航运业的发展而发展,而船员是航运人才的主力军,现就重庆船员队伍分析如下:
重庆船员队伍概况
1、数量结构
2011年重庆航运人才队伍共有从业人员15万人(其中船员5.6万人,港口航道3.5万人,船舶工业4万人,港航管理0.2万人,航运物流1.2万人,其它0.5万人)。在5.6万人重庆船员中,高级船员占2.7万人,普通船员占2.9万人,约占全国内河船员(约100万)总量的5.6%,约占长江全线的30%,占重庆航运从业人员(15万人)总量的37%。
2、持证船员结构
表1 重庆持证船员结构现状表
3、队伍相对优势
重庆船员普遍持有重庆到上海或宜宾到上海的适任证书,能够走通长江全线。
重庆有多种船型工作经历的船员数量较多(重庆船舶种类齐全,占长江全线比重较大,其中集装箱占49%、危化船占38%、滚装船占51%)。
中下游船员一般不具备这些条件,重庆船员是重庆航运企业向外扩张的核心竞争力。
重庆船员队伍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船员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表2 重庆各类持证船员现有数量与实际需求对比表
从上表可看出,重庆持证船员结构不合理,高职务船员担任低职务情况比较普遍。原因是报考初级职务船员人数较少,合格率低。 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心态失衡。而船员所持证书与实际工作能力也存在较大差距。
2、船员职业吸引力下降
行业吸引力不强,社会认知度不高。内河船员工资与岸上交通行业相比,没有优势,同时船上工作环境较差、条件艰苦、生活枯燥。岸上就业机会多;与海员相比,差距更大。
3、船员流动无序,流失比较突出
近年来,重庆船舶运力每年增长50万吨左右,船员刚性需求每年1500人左右。船员培养周期长,跟不上运力增长的需要。船员流动缺乏约束机制。船员服务机构数量少、 规模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4、船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重庆船员大专以上文化不足1%,专业中专仅占5%,初中及以下文化占一半以上。社会办学缺乏积极性,企业面向社会招聘船员十分困难,新进大部分船员来自贫困山区的农民工。
5、航运企业普遍缺乏培养船员的动力
船员储备需要增加企业经济成本,船员流动频繁,挖人、跳槽现象突出,企业失去培养船员的积极性。
重庆船员市场的发展趋势
1、当前保持相对平衡,但长远看需求仍然较大
当前,由于三峡坝区因葛洲坝船闸和三峡船闸检修,船舶滞留;航运市场相对不景气,船舶大量停航,船员紧张状况有所缓解。 但从长远看,由于水运相对于其它运输方式的更为节约、环保的明显优势,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市场需求较大。
2、航运对船员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船舶大型化、标准化、智能化趋势明显,计算机、雷达、GPS、AIS等在船上逐步推广应用,要求船员具有较高文化基础。同时船配自动化等方式减少配员,提高效率。
3、船员社会化用工趋势明显
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等是当前企业用工的有效形式。社会化用工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规避用工风险,保障船员合法权益 。
重庆船员队伍的发展建议
1、政府出台保护船员权益的政策
一是政府要出台政策,进一步规范船员劳务市场,严厉打击“ 黑中介”盘剥,克扣船员工资等违法行为;二是加大力度督促航运企业严格按照《劳动法》、《船员条例》要求维护好船员根本权益,特别是加强对非国有航运企业的船员利益的保护;三是政府在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方面应加大力度, 让社会知道船员工作性质、船员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及船员应有的基本权益等, 营造尊重船员的社会环境, 使船员成为社会的体面职业。总之, 政府应从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角度, 出台各种有利于高素质船员发展的优惠政策, 以鼓励更多的青年人从事航运职业, 促进重庆船员队伍的发展。
2、建立专业的船员队伍服务机构
通过专业服务船员队伍机构,可建立航运人才信息库,为企业“量身定做”开展人才选拔工作。 开展航运人才求职招聘服务,免费发布船员求职和招聘信息。开展航运人才“订单式”培训服务,根据企业船员需求定向为企业培养输送航运专业人才,在航运人才培训学校、大中专毕业生和航运企业之间搭建桥梁。建立航运人才服务中心,提供船员档案托管、户口挂靠、代交社保、职称申报、人才测评、资质认证、信息查询、诚信查询、劳务派遣等综合服务。建立船员执业档案,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3、航运企业要制定人才战略规划
企业要重视船员队伍建设,根据市场发展变化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研究制定企业人才战略规划。企业要加大投入,培养自己的核心船员队伍,并形成长效机制。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船员有序流动。
4、航运企业应创新船员管理体制
作为航运企业, 要努力创新船员管理体制, 要变留住高素质船员资源为吸引高素质船员人才。一是要加大感情投入, 切实关心船员的家庭、工作、学习和生活, 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航区、不同船舶的船员制定不同的关心关爱船员的政策和措施,真正营造尊重船员、关心关爱船员的企业文化, 不断增强船员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是合理提高船员的待遇, 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船员激励薪制;三是要充分考虑船员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适应船员心理需求, 尽可能地缩短船员在船工作时间。总之, 航运企业要真正做到以事业吸引人、待遇吸引人、企业文化吸引人、培训机制吸引人, 促使重庆船员队伍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5、航运院校应创新航运教育培训体系
航运院校应创新航运教育培训体系,正确处理好如下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关系;二是要充分研究现行内河航运专业的层次结构,正确处理好人员规模和人员层次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航运学历知识、实际操作能力、船员职业精神素质三者的关系。
9.塑料加工工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篇九
塑料加工工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塑料加工工业发展迅速,产量居世界第2位,今后仍将维持10%的增幅.21世纪初,塑料制品总产量将突破2 000万 t,农膜、土工合成材料是发展重点.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表现在技术装备过于依赖进口,生产率低下,塑料原料数量和品种严重不足,废塑料的回收与白色污染问题尚待合理解决.建议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开拓塑料制品的主要领域,降低产品的成本.
作 者:廖正品 刘英俊 LIAO Zhengpin LIU Yingjun 作者单位: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北京,100037刊 名:现代化工 ISTIC PKU英文刊名:MODERN CHEMICAL INDUSTRY年,卷(期):20(7)分类号:F4关键词:塑料 加工 制品 工业 现状 建议
10.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困境及改善建议 篇十
摘要:从2007年村镇银行开展试点以来,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势头强劲,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在分析村镇银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村镇银行现今遇到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境,并对村镇银行的发展提出了政策上和村镇银行自身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风险;小额信贷;免费论文
2007年,县以下的存款有10.12万亿,但是贷款额度仅有5.72万亿,存贷之间相差4万多亿。从供给的度来说,农村金融网点覆盖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构覆盖率低,有的甚至是空白。竞争也不够充分,在针对农户的贷款方面,现阶段只有农信社在做。邮储银行的农户贷款也才起步。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民需求之间的问题主要包括:资产质量低下,服务效率低,或者服务质量与素质相对比较差;服务种类也比较少,信用环境不好,信用制度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国家于2006年底做出了重要调整,银监会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2007年10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村镇银行97家,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九十多家村镇银行已实现有效贷款40多亿元,其中支持农户和农民的贷款占到60%以上,一半以上的村镇银行已经过了盈亏平衡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准入资本范围、注册资本限额,投资人资格、业务准入、高级管理人员准入资格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一方面,村镇银行的进入,可以有效填补这方面的空白,而另一方面,又给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竞争。村镇银行虽然是农民自己的银行,是“穷人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经营环境受地域自然条件、开放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等限制,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更关键的是,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村镇银行要成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一、村镇银行面临的风险
村镇银行进入农村市场,面临的风险非常之多。截至2007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良贷款率高达16.4%,其中农林牧渔贷款不良率27.1%,农户贷款不良率12.8%,均远高于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不良贷款率7.5%的水平。涉农贷款不良居高不下以及其发放不足量主要是由如下原因造成的:
1)农业生产的高风险。首先,农业属于弱质产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很大,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是农户小额信贷形成呆坏账最主要的原因。其次,任何一种农产品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都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农副产品的生产又有生产周期长、信息相对滞后的特点,使得生产经营面临着极高的市场风险。
2)经营的高风险。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农业小额信贷的功能还处在为农户扩大农业生产(主要是种养殖业)提供信贷资金,这些项目都是小型的生产或经营,单个农户在激烈的竞争中时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农业小额信贷一般是向贫困人口提供短期劳动资本贷款,其贷款类型和地区都比较集中,农产品市场信息闭塞,许多农民对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又无有效的信息渠道加以引导,一旦遇到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将直接影响到贷款的归还。
3)信用风险较高。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抵押品一般要求具有变现性,而农户一般缺乏有效的抵押工具。而没有抵押品的情况下,单纯的信用贷款将使得客户违约后的强制执行变得没有保障。另外,中国一向将扶贫作为慈善事业,农民已经习惯不归还扶贫贷款,信用环境较差,商业银行盈利性质的农业信贷在回收上面临很大的操作难度。
4)外部环境发展不健全
中国现今缺乏完善的征信系统。完善的农村征信系统,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大范围推广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农村信用问题未被重视,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科学统一的信用等级的评定标准,一些信用社在对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时,仅考核农户是否有欠贷和村组提留及税费的情况,没有考察农户的资产情况、信用及道德水平;农户信用资料收集难,多数农户以种养业为主,经济档案资料不全,信用评级缺乏依据。
二、村镇银行自身优势
1、小法人优势。村镇银行是处于银监局监管下的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赋予它“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属于一级法人机构,决策链短,程序简捷,在贷款审核、发放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关系链条非常冗长,基层机构中还有部、处、科等部门。政府赋予各商业银行总行以法人资格,分支行则在总行法人的授权下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央政府、总行法人分支行之间形成了层层的代理关系,层次过多,造成了贷款审批方面形成“时滞”,容易错过最佳的发放时间从而影响资金的盈利能力。
2、发起条件宽松。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要求:“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十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一亿元人民币”。而最低要求的“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五千万元人民币”。相对于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给了很多有识有志人士以“银行家”的鼓舞,从而也使得村镇银行更加贴近“草根”。
3、根基明晰,无不良背景
农商行是由农信社改制而成,由于体制不顺,产权不清,管理不规范,以及历史、政策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始终是困扰其发展的一大顽疾。而村镇银行一般由优质的商业银行发起,产权明晰,无历史债务和遗留问题,运作非常灵活轻巧,在农村金融市场中能够轻装前进,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村镇银行发展的障碍和困境
1、发起行问题。目前村镇银行的发起主体也就是商业银行对组建村镇银行的热情不高,他们更多的是想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这使得组建村镇银行的速度正有所减缓。而另一方面,由于《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发起人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论各界和实业界都倡议将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主体列入其中。譬如现在颇受关注的小额信贷公司转制,由于村镇银行的发起行持股规定,将导致公司股权将拱手让人,阻挡了小贷公司转制热情,不利于形成一批真正的“草根”银行。
2、代理接入问题。村镇银行至今开立存款准备金账户和国内结算行号难,致使无法实现在央行开户提现和同业结算,企业资金结算渠道不畅,对公结算业务受限。银行汇票业务只能通过借助别的银行的平台来进行,完成一个支付结算就会产生时滞。现在也有少数村镇银行解决了这一问题,主要是通过大型商业银行间接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最新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银发〔2008〕137号)》文件规定:“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申请加入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但是,这个文件并没有明确符合条件到底有哪些。
3、利率问题。应该允许村镇银行在利率定价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有适当上浮贷款利率的空间。由于大部分涉农贷款具有周转性强、期限短性质,适当调高利率既不会给贷款人造成很大负担,也可以完善风险补偿机制,调动放贷机构的积极性。
4、政策扶植问题。除对扶贫贷款和助学贷款实行贴息外,至今尚未建立涉农贷款和保险的贴息制度。村镇银行希望能够尽快得到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扶持。既然国家要求村镇银行担负支农重任,那么它在维持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同时就必然要做出取舍,相应的营业税等问题如果不能和现有的农信社持平,那么它的支农活动也将开展得非常困难。村镇银行在营业税、所得税征收方面比照的是其他商业银行标准,而财政对农行、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进行贴息,相比之下,这些都极不利于村镇银行的生存与发展。
与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相比,无论是从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看,还是从金融生态等非账务因素看,村镇银行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认为,可以从如下几点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村镇银行。
首先是政府采取政策上的扶持。人民银行应当积极研究办法,帮助村镇银行加速完善结算渠道。人民银行应尽快帮助解决大小额支付系统、征信系统方面的问题。另外,当村镇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该放宽经营区域上的限制。村镇银行经营得比较好,也符合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就应该有资格跨区经营,有利于分散同质地区的系统风险,提高了银行本身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村镇银行需要中国存款保险机构。毫无疑问,存款保险制度会引起道德风险问题,激励商业银行主动承受更大的风险暴露。但金融风险正困扰着我国的商业银行,广大存款人的利益正受到威胁,因此在提高中央银行监管水平的同时,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将对保护家庭和中小企业存款者的利益,对稳定金融体系,保护存款人利益,增强存款人对银行的信心十分重要。
其次,村镇银行要注意加快完善自身水平。第一,自身建立完善的信息渠道,可以联合农产品公司,将农产品公司的预购销合同作为抵押品。村镇银行可以作担保,用农产品公司与农户签订的购买合同,作为抵押发放贷款,用应收账款抵押担保,则可以让农户手中现成的资本派上用场,这样既保证了贷款质量,又对贷款的回收期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第二,引导农民的联保贷款。一方面可以实现村民的共同监督,另一方面可以在联保贷款的同时结成风险共同体,村镇银行在这一方面要做出积极行动,引导村民交流种养经验,相互合作,共同抵御风险。这样也保证了还款质量和还款期限的确认。第三,在实际的信贷发放中,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担保方法。现今银行贷款通常是以变现性作为房贷的标准,但是农户手中的不动产却不能象城镇居民一样作为抵押品,这就需要政府尽快建立村镇不动产担保的登记查询系统,并且由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政策,使农村房屋、土地承包权等不动产抵押更灵便。
参考文献:
1、Carter, D.A., McNulty, J.andVerbrugge, J.2005.“De-regulation,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e business lending perform-ance of large and small banks.”Journal ofBanking and Finance.Volume 29, Issue 5, pp.1113-1130.2、何广文, 李莉莉.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空间分析,银行家[J], 2005,(11): 23-25
3、杜晓山.印度小额信贷的发展及借鉴,现代经济探讨[J], 2005,(5): 43-46
4、孙志,韦怀.对农村金融中村镇银行的定位研究,现代经济探讨[J], 2008,(2): 21
11.基层发展教育现状及建议 篇十一
摘要:重点介绍了莒县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势下,搞好农技推广的举措。
关键词:莒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500(2009)02-0085-02
Statu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n Basic Level Agro-technology Extension System in Ju County
SUN Yu-zhen,MA Ying-jian,LI Xiu-zhen,LI Guang-ju
(Ju County Agricultural Bureau,Ju County,Shandong 276500,China)
Abstract:The status and existed problems of agro-technology extension system in Ju county were introduced mainly, and measures on agro-technology extension were advanced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Key words: Ju county;agro-technology extension system;construction;countermeasures
农业技术推广是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应用于生产的首要环节,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是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在中央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县、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朝着什么方向和目标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结合莒县的实际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1县、乡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山东省莒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多,土地面积大,耕地7.2万hm2,农业收入在全县农民收入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农业持续增产增收,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莒县县、乡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技推广机构职能的发挥。
1.1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定,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根据近期的调查,目前莒县县、乡在编农技人员143人,而实际在职从事农技推广人员仅72人,占在编人员的50 %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基层农技推广条件差,待遇低,发展潜力小,加之部分乡镇对农技推广认识不足,使许多基层农技人员纷纷跳出农技推广队伍,从事了与农技推广不相干的行政事业,致使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变化大,流动性强,难以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
1.2观念陈旧,知识老化,不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的需要
据调查,我县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70%左右都是20世纪70年代或80年代毕业的。尽管他们在生产一线,实践经验丰富,又有一定的工作方法和推广能力,但他们长期处在生产一线,多年来没有得到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和充实,知识老化,观念相对陈旧,与日新月异的新农业生产形势不相适应,特别是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差太大。
1.3推广经费不足,推广条件差,新技术转化率不高
莒县县、乡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部分乡镇甚至没有这部分经费,由于推广经费的短缺和不足,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条件差,推广手段落后,甚至一些基础性的试验示范项目也不能组织实施,对农民群众的培训指导也无法开展,直接制约着技术的传播速度和推广效果的提高。近几年,莒县急需推广的新技术项目多,农作物发生的新的病虫害多,结合全县实际,一年应组织培训30~50次或现场技术指导500~600场次。但由于经费紧缺,一些正常的、必需的培训、指导都难以付诸实施,以至于形成了农民群众盼望但见不到农技人员,渴望而难以得到新技术的局面。由于经费紧张、职能的不完全发挥,县、乡农业部门在全县干部群众心目中地位降低,个别人甚至认为农业局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单位。
2发展思路及对策
2.1提高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2.1.1农技推广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这20字方针中,生产发展被放在了首位,这是因为生产发展是前提、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村经济实力增强了,农民生活才能变得宽裕,乡风才能变得文明,村容才能变得整洁,管理才能变得民主。而现代农业发展靠什么,要靠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农业技术,靠不断增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所担负的正是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调整生产结构和建设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职能,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
2.1.2农技推广体系是建设新农村的新角色吃、穿、住、行、用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要求,在这些要素中,吃是第一位的。近30年的改革发展,我县人民吃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没得吃或吃不饱发展到饱足有余。不仅如此,群众在饮食观上也发生了质的转变,不仅要求吃得饱,还要求吃的健康、安全,这种新的饮食观,就要求政府制定并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对农产品生产、市场准入进行有效监督,对违反农产品安全法规的行为给予制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农技推广体系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安全方面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这再次说明,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对社会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2保障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经费
适宜的经费是搞好农技推广的基础。这里的经费主要是指试验示范经费、培训用的器材建设经费、交通经费等,建议国家、省、市各级将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和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伴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长。
2.3根据群众的需要,创新推广方法
新形势下农技推广方法要充分体现“以农民为本”的新理念,要变过去说教式、行政命令式为双向听技术信息交流式、思想观念沟通式,达到农技人员与农民群众双向互动,变过去“浮在面上”、“重在线上”为广泛深入到基层中。在经费保障的基础上,要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等多举办一些入户到村的技术培训、技术讲座、技术指导,提高群众的科技意识。同时,还要建立示范基地,让群众从生产示范基地上学会、弄懂、使用农业新技术。总之,所有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均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准则。
2.4改革运行机制,建立考评制度
为充分调动县、乡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应改革现有的运行机制,做到工作要有计划,完成情况要有检查,工作实绩与工资福利挂钩、与职称晋升、聘任衔接,以起到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要武.农技推广工作的方向与目标选择[J].天津农业科学,1994(2):7-9.
[2] 郭玉山.国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类型和推广方法[J].天津农业科学,1994(2):51-52.
12.基层发展教育现状及建议 篇十二
1 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现状
经调查, 13个县 (区) 参与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的人员共15人, 均为具有助理以上的水产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女性专业技术人员3人, 助理工程师8人, 工程师7人, 具有中专学历的2人, 专科学历的9人, 本科学历的4人, 每个病害测报员基本上都能够独立进行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 其中有7人参加过省、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的短期培训, 有4人持有水生动植物检疫执法证。在调查的13个县 (区) 中, 具有独立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实验室的县 (区) 共有4个 (其中2县有国家投资建设的实验室) , 这4个具有独立病害监测实验室的县 (区) 基本上配齐了病害测报的基本仪器设备、药品, 如电子显微镜、水质多参数分析仪等。在这13个县 (区) 中, 有5个县 (区) 没有任何测报仪器设备, 4个县 (区) 仅有普通显微镜和水质分析仪器。在所调查的13个县 (区) 中, 共设置病害测报点20个, 测报面积共140 hm2, 测报种类有鱼类17种, 分别为草、鲤、锦鲤、鲫、鲢、鳙、异育银鲫、鳊、鲂、青、金鱼、黄鳝、泥鳅、胡子鲶、黄颡鱼、乌鳢、鳜;甲壳类3种, 其中虾类为淡水小龙虾、青虾, 蟹类为河蟹、青蟹;两栖爬行类1种, 为中华鳖。从开始进行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以来, 13个县 (区) 共监测出发病品种13种, 其中鱼类发病品种10种, 甲壳类发病品种2种, 两栖爬行类发病品种1种;水产养殖病害种类共14种, 其中病毒性种类2种, 细菌性种类6种, 真菌性种类2种, 寄生虫性种类4种。近几年来, 所调查的13个县 (区) 的平均发病率为18.5%, 死亡率为3.9%, 并从病害监测以来, 测报点的发病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人员的实验室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在所调查的13个县 (区) 中, 共有从事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的人员15人, 尽管都具有助理级以上的技术职称, 但仅有7人参加过省、市级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培训, 持有水生生物检疫证的仅4人。因此, 大部分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实验室操作能力较差,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大部分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点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在所调查的13个县 (区) 的实验室情况中, 具有独立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实验室的县 (区) 仅有4个, 有5个县 (区) 无任何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仪器设备, 4个县 (区) 仅有普通显微镜和一般的水质分析仪器。从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 我国基层的病害测报大都存在着无实验室和实验室设备条件较差的状况, 至少在笔者调查的内陆皖北渔业欠发达地区是这样的。三是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数据的准确性不高。因基层病害测报中存在着人员实验室操作能力差, 大部分测报县 (区) 存在着无实验室和实验室设备仪器不完善的问题;同时, 测报点的设置也不尽合理, 一些养殖水域长期作为固定的测报点, 当年发病的水面, 第2年必然会提前预防, 这必然会导致测报水域发病率、死亡率的下降。因此, 这些原因都必然导致基层病害测报数据的准确性不高。
3 建议
一是国家应加大资金技术投入, 创造条件, 确保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的顺利进行。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公益工作, 是渔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建议各级渔业部门要对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人员予以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近几年来, 国家重点扶持建设了省、市及少数重点水产养殖大县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实验室, 但对大部分渔业产值少、渔业欠发达的的市、县 (区) 的投入少, 加大了水产养殖大县 (区) 与小县 (区) 之间的发展差距, 不利于渔业的均衡发展。同时, 县 (区) 级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点作为最直接测报的基层单位, 为各级渔业部门提供了第一手测报数据, 因此基层县 (区) 级的水产病害测报实验室的建设和完善, 比省、市级的水产病害测报实验室的建设更为重要。国家应加大对这一工作的投入, 改善测报的“软、硬件”设施, 确保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的顺利进行[3]。二是国家建立全国性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网络。通过专门的病害测报网络平台、测报软件系统, 把全国所有的测报点连接起来, 做到数据、资源、信息互通共享, 共同为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服务。同时, 全国各养殖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平台获取自己所需的水产养殖病害信息, 为自己的养殖生产服务。三是进一步规范明确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4]。作为基层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点, 应把养殖水域的水质监控、病害监控作为工作重点, 同时加强水产苗种的检疫, 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对渔业生产者的技术培训, 普及病害预防和科学用药知识, 大力提高渔业生产者的健康养殖技术水平, 同时要认识到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也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迫切需要。
摘要:介绍了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的现状, 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建议, 以期为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宋余风, 陈庆.基层水产病害测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渔业致富指南, 2005 (7) :48.
[2]孙涛.吴江市——水产病害测报网络的建设[J].科学养鱼, 2004 (1) :47.
[3]寇景莲, 郭福来, 郭银环.承德市水产病害测报现状及今后规划[J].河北渔业, 2005 (1) :46-47.
13.浅析生物农药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篇十三
论文摘要:介绍了我国取得农药登记的生物农药分类及应用情况,分析当前我国生物农药在应用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展生物农药普及应用及推广工作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生物农药;类型;应用;存在问题;建议
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抗生素和生物化学农药。我国每年需使用化学农药约25万t(以有效成分计),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导致环境污染、农作物及制成品农药残留、作物病虫害抗性等诸多问题,而生物农药因其具有毒性低、选择性强、高效低残留、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特点,起到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作用,被称之为绿色农药、生态农药。目前,我国实现商品化并取得农药登记的主要生物农药有效成分品种为97个,占总有效成分品种的13.8%;产品近3 100个,占注册登记农药产品的10.2%[1-3]。
1、我国生物农药类型及应用情况
1.1植物源农药
从植物中可分离出多种具有杀虫作用的有效成分。萜烯类、生物碱类等物质起抑制昆虫取食和生长发育作用。萜烯类存在于楝树,从川楝、印楝种核中分离出印楝素对多种昆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应用于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等,被列为无公害农业生产的指定农药品种。生物碱是通常存在于植物体或者动物体中的一类具有碱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我国目前已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藜芦碱、百部碱、烟碱等取得农药登记用于防治蚜虫、菜青虫、斑潜蝇、矢尖蚧等。除虫菊素提取自菊科菊属除虫菊亚属植物的花中,在20世纪50年代得到开发应用,现已发现6种有效成分能起到触杀作用,主要加工成喷射剂、气雾剂、蚊香用于防治蚊、蝇、蜚蠊等卫生害虫。19世纪中叶我国已用鱼藤根制作杀虫剂,从中提取的鱼藤酮是一种强接触杀虫剂兼具有胃毒作用,残效期短,基本无残留,对作物安全,登记用于防治蚜虫、小菜蛾等。苦皮藤素存在于卫矛南蛇藤属苦皮藤的根部,具有胃毒作用,可用于防治仓储原粮的储粮害虫。
植物中的生物碱、糖苷、各种酚类、香豆精素、特种蛋白质具有杀菌或抗菌活性。大蒜素在植物病害防治中最先得到应用,1958年科学家发现其同系物乙基大蒜素具有杀菌作用,现已制成乳油、可湿性粉剂防治枯萎病、稻瘟病等。我国已经取得登记的植物源杀菌剂还有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儿茶素、混合脂肪酸、小檗碱、氨基寡糖素、低聚糖素、几丁聚糖、葡聚烯糖超敏蛋白、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在调节植物生长方面也得到应用,如氨基寡糖素加工为水剂或可湿性粉剂用于调节番茄生长和增收,超敏蛋白微粒剂用于烟草、番茄、辣椒等作物调节生长和增加产量。
1.2微生物农药
微生物农药指自然界存在的用于防治病、虫、草、鼠害的真菌、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或被遗传修饰的微生物制剂。
14.市属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十四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稳定就业,创建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小微企业的影响,更要关注小微企业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小微企业克服困难,增强实力,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小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小微企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小微企业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促进经济增长、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以及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促进稳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虽然单个企业的规模不大,但其数量占企业总数的比重较大。2009年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 99%以上。至今年5月末,我市个体私营企业总数达到43.7万户,其中私营企业12.6万户,个体工商户31.1万户。仅从工业角度看,全市规模以上企业4550户,其中中小企业占98.9%,小微企业占88.5%。小微企业是创业就业的重要渠道。
小微企业进入壁垒低,所需资源少,适应能力强,创办速度快,因此适合自主创业,特别是适合大学生创业。且由于小微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因此是目前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和主要载体。
小微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高。2011年前四个月,我市小型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和利税分别为1488亿元、88.1亿元和15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5.5%、26.5%和28.7%,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0.9%、52.8%和48.6%。
小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小微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其创新活跃程度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实践证明,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在许多方面并不亚于大企业,小微企业具有创新的快速反应能力,虽然它们起步较晚、资金有限,却正在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此外,小微企业的发展是富民的重要环节,大量小微企业往往是处境艰难家庭的主要经济保障。小微企业还是企业家和大中型企业的孵化器,如浙江省一大批民营企业家是从小微企业中成长起来的。
二、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近年来国家、省及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及社会各方面对小微企业的发展给予许多支持,这是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政策服务环境不断优化。2008年10月,我市在国内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有效帮助我市中小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年3月,我市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并配套出台了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一系列专门的政策,有力推动了我市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
服务载体发挥重要作用。2010年11月10日,我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并启用,仅半年多的时间里,中心积极打造“8+1”的服务功能,吸引和联系了40家服务机构入驻,成功组织了多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题活动,策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惠企活动,受到了我市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众多小微企业的欢迎。目前,中心已成为我市中小企业反映诉求、获取服务的第一门户和专业窗口。
服务活动深受小微企业欢迎。针对小微企业对政策、信息等方面的服务需求,今年3月23日,我市“小企业之家”半月讲坛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正式开讲,财政、税务、商务、国土等14个部门先后讲解了小微企业关心的政策、信息等情况,政府部门积极支持,小微企业踊跃参加,收到良好的效果。2011年5月5日,我市小企业公共服务外包项目签约暨中介机构走进小企业活动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启动,标志着政府为小微企业购买公共服务工作的正式实施。
专项服务助推小微企业成长壮大。
通过实施小企业成长工程,选择一批具有创新性、科技型和高成长型小企业进行重点帮扶。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和服务,对创业期的小微企业重点强化信息服务和创业辅导,对于成长期的企业,主动纳入市小企业成长工程,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对于成熟期的企业,着力帮助和支持企业提升水平,增强竞争力。以此形成我市布局结构合理、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小微企业群。
不可忽视的是,当前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的制约因素。最近我国个别地区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出现倒闭现象,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创业难、融资难、用工难,创新能力弱、人才缺乏、信息不畅等是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这些难题也同样困扰着我小微企业的发展。
创业和经营成本高。当前小微企业发展的总体形势较好,但也面临新的困难,如今年由于利率、汇率、原材料、劳动工资成本大幅提高,导致企业用工、用地等困难,使企业销售、利润等增幅呈下降趋势,小微企业创业和经营成本增加,困难加大。从今年1至5月份的统计数据看,我市工业经济总体上保持平稳发展,但增幅回落,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导致企业利润空间缩小,一些小微企业经营困难。
融资困难。今年以来,我国绝大多数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状况趋于严重,一些小微企业倒闭停工的新闻也不时见诸报端。我市有些小微企业因为资金缺乏举步维艰,其中不少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因此失去订单、失去市场。小微企业融资难与当前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匹配有关,不少银行在制度设臵、管理等方面并没有真正与小企业需求挂钩。
人才、信息和创新能力缺乏。我市绝大多数科技人员集中于科研机构和大中企业中,小微企业所占比重很少。缺乏人才,不仅直接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动的开展,而且也是许多创新失败发生在研发和试制阶段的主要原因。企业创新既需要技术信息又需要市场信息,而广大的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缺乏信息的现象。人才和信息的缺乏、创新机制及管理能力的薄弱,导致其创新能力不足。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乏力。资源和环境约束明显、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的新形势给我市小微企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我市小微企业中劳动密集型、资源型、加工贸易型企业数量较多,其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污染环境和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更加突出。小微企业产品和产业调整优化升级难度较大。
三、完善服务体系,努力为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提高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服务水平,加强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一直是近年来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有关部门努力的目标。这同样也是小微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完善的服务体系是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加快制定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建立完善的政策服务体系。由于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在人才、技术装备、管理水平、抗市场风险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其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政策是最具效力和影响力的支持。目前,国家、省、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现有的一些政策很难照顾、扶持小微企业,建议首先将已有的政策认真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要特别关注劳动密集型企业、产业链低端的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困难,根据我市实际,尽快研究出台专门的鼓励和扶持政策。
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目前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一个统筹协调的保障机制,重点是解决科技型、创新性、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归根结底是要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是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作为落实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鼓励政策、增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工作和重要途径,通过财政资金补贴、政策扶持等方式加大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引导和支持力度。
建立完善的面向小微企业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一是支持创办小微企业,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鼓励和支持创业,具有良好的创业氛围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之一。我和其他先进地区相比缺少的正是全民创业的热潮。因此,我们应通过降低创业门槛、放宽准入行业、强化创业指导、鼓励全民创业等措施,形成政府重视、相关部门支持、社会广泛参与的创业氛围。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向小微企业初创者提供策划咨询、手续代理、人员培训、技术应用、登记注册等方面的创业指导和服务的力度,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初创阶段的突出困难,提高小微企业创办成功率。
二是为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提供服务。在贷款政策设计上,银行应考虑到实体经济与房地产等限制类行业的区别;在资金流向上,可以实现利率差别化,并使放贷更加精细化,更好地减轻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不断加大投融资服务,创新融资服务产品,促进银保企合作;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不应过分依赖抵押,而是需要从营销、风控、考核等多方面重新与小微企业需求对接,大力发放信用贷款,开发直接融资工具;积极帮助暂不具备贷款条件的小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寻求有效的融资解决途径。
三是为小微企业市场开拓提供信息和服务。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帮助小微企业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变化,及时改进和开发适销对路产品;促进跨区域合作交流,寻找发展商机,开展协作配套服务。根据小微企业的需求,有选择地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销展示会、产品交易会、供求洽谈会以及国内外商务考察活动。开展小微企业信息化推进服务,引导社会中介组织大力开展面向小微企业的服务。
15.基层发展教育现状及建议 篇十五
截止2015年底,天水市县(区)、乡(镇)二级共设立农技推广机构151个(种植业),编制1 787人,实际从业人员2 107人,其中技术干部1 750人,占总人数的83%;从技术干部学历结构看:大学本科以上896人、大专812人、中专及以下209人,高学历比例逐年提高;从职称结构看:副高级职称64人、中级职称386人、初级职称626人、其它618人;从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上172人,35~49岁655人,35岁以下1 048人。目前114个乡镇(包括麦积区道北街道办事处)农技站编制1 168人,实际有职工1 454人,其中技术干部1 286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196人、助理422人、技术员596人;5个区域站编制21人,实有职工35人,其中技术干部35人,中级职称4人、助理25人、技术员6人。
天水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均为全额拨款单位,年拨款金额达950万元,均有面积不等的独立办公用房,其中:面积在100m2以下的乡站76个、面积在100~200m2之间的33个、面积200m2以上的5个。天水市114个乡站均有价值4~7万元不等的仪器设备。县级农技推广经费是按人头每人每年从财政中拨付,仅维持单位日常的水电暖、车辆、办公用品都不够,农技推广费用也只有实施项目的管理费用来开支,没有项目或项目少的单位,开展工作非常困难。另外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生活清贫,过去多年培养起来的农业技术人员有些离开了工作岗位,使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人员逐年减少,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不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同时还存在知识老化、眼界不宽等情况,使农技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所下降。
2 天水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职能定位不清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往往同时承担公益推广工作和农业执法监督职能甚至经营性服务,难以专注于农技推广和服务这一本职工作;机制不活,农技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保障条件薄弱,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普遍缺少办公场所、电脑、交通工具等基本配置,更缺少现代化的信息搜集处理平台,不能及时实现需求与指导服务的对接。当前,应针对这些问题,着力健全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机制。
2.2 基层农技推广经费短缺
总体而言,由于近年国家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投入资金在逐年增加,如2015年仅农技推广三大项目(旱作农业、高产创建、体系建设),中央、省、市三级预算内总投资达4 859.8万元,按级别分其中:中央投资1 973万元、省级投资2 572.8万元、市级配套314万元。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及补助项目完成总投资1 904.8万元,内:中央投资1 658万元,省级投资131万元。以上项目经费有一定保障,基本以物化的形式直接投入到项目区农户,让农民直接受益,经费短缺状况明显改观,农户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但是工作经费十分短缺,一些高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研究无法进行,专业技术人员考察学习、培训、深造机会少,知识更新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天水市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速度。
2.3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不足、隶属关系没有理顺
农技推广人员不足,对农技推广工作有一定影响,目前天水市仅粮食作物面积达30.68万hm2(2015年),平均一个农业技术人员要指导种植面积186.67hm2,与发达国家相比悬殊很大。在天水市、县区、乡镇三级,农技推广人员不足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是由于各单位受编制的限制,很长一段时期很少有新人进入,明显出现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的局面。目前天水市还有82个乡镇农技站隶属乡镇直接管理,占总数的2/3,这些乡镇农技站,农技人员主要从事乡镇行政工作,无法专心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严重影响了乡站职能及工作人员作用的发挥,县区农业主管部门又没有管辖权,致使县区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业务工作完全脱节,县区承担的各项试验示范工作均由县区农技推广单位直接完成,面对工作任务重,人员少的实际,县区单位工作压力大。由县乡双重管理的32个乡镇农技站,工作关系正在逐步理顺,将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2.4 观念陈旧,知识老化
据调查,县乡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70%左右都是20世纪70年代或80年代毕业的。尽管他们在生产一线,实践经验丰富,又有一定的工作方法和推广能力,但他们长期处在生产一线,多年来没有得到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和充实,知识老化,观念相对陈旧,与日新月异的新农业生产形势不相适应,特别是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差太大。
3 对策建议
1)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的集约化管理,以改变目前各类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名目繁多、职能服务重叠的现象。明确职能定位,创新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明确农技推广机构在农业关键技术引进与示范、疫病监测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公益性定位,减少和规范其经营性服务行为。科学核定编制,结合各地实际设置精干、高效、合理的工作机构。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成立由农民、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三方组成的考评主体,根据实绩对农技人员进行考核奖惩,激发其工作热情。
2)给乡镇农技机构专门的工作经费,确保乡镇农技人员2/3的时间用于农技推广工作,配合市县开展试验示范,抓好农民技术培训。
3)协调编办、人事、财政、农业等部门,放宽基层农技推广单位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对所需科技人员应视情况在控编上予以适当放宽,落实在资金、职称、税收、项目、家属安置、住房、医疗健康、荣誉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使单位的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人员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梯队层次结构得到改善,骨干人才队伍得到充实,学术水平得到提升。同时,通过严格的考核考试,将那些专业水平高、有推广能力、扎实肯干的专业技术人员竞聘出来,每个乡镇站安排7~8人,是切实可行的。乡镇农技站由县农业局实行专业化管理后,战斗力会大大加强。
4)双向培训,全面提升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推广能力和农民的基本素质。技术培训工作应包含两个方面,培训技术人员和培训农民。培训农民,提高农民对科技成果的应用能力是最终目的。但培训技术人员,提高其技术水平的推广能力却是培训大批量农民的前提,其效果则是直接培训农民的百倍、千倍。建议经常性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这个措施是不可少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要发展,要有声有色,就必须将试验示范、培训、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制度,采取异地研修、县乡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形式,对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建议建立农技人员培训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一批技术人员是到农业部认定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等进行异地培训,也可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来县内举办培训班,通过现场讲授,提高技术人员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占平,章法正.东乡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18):9-11.
【基层发展教育现状及建议】推荐阅读:
浅析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建议09-22
合理化建议基层党员队伍的建设现状及思考08-20
塑料加工工业现状及发展建议10-08
我县农村通信发展现状及建议11-11
和田核桃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11-24
发展基层民主07-18
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11-08
基层党员发展工作10-13
基层农商行发展的措施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