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黄州快哉亭记》比较阅读答案分析

2025-01-13

《醉翁亭记》《黄州快哉亭记》比较阅读答案分析(3篇)

1.《醉翁亭记》《黄州快哉亭记》比较阅读答案分析 篇一

黄州快哉亭记

一 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字词,翻译了课文,现在以做练习的形式来回顾复习这一课的知识点。

2回顾以前学过的带有“记”字的文章内容: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归纳:“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唐宋游记散文特点: 以情观物、言志载道;情景交融、物我相融,描摹山水与抒情言志相结合;写景并非完全是为了写景,而是为议论抒情做铺垫,而议论抒情是对写景的点化。)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写岳阳楼和洞庭湖的无限风光的同时,让人更多感到的是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历史责任感、忧患意识。古人很喜欢把楼台亭阁作为写作的题材,亭台楼阁也往往蕴涵着动人的故事和情思。古往今来的登临者,凭栏眺望,思绪或深沉或飞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黄州快哉亭记》,感受作者登临的感受。2知人论世:

1、苏辙,字,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作品集名为 《栾城集》,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 苏洵、其兄 苏轼,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

2、《黄州快哉亭记》是其代表作,作于被贬期间.苏辙被贬官的原因遭贬官的苏轼赎罪,因而遭到了贬官

3研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播放范读,思考下列问题:

(1)诗有“诗眼”,文该有“文眼”。圈出本文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即文章的文眼)哪个字是文眼?快!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来,亭的名字就叫快哉亭。

(2)“快哉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苏辙、张梦得,苏轼(相应句子: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这一句点明了建亭的缘由)

(3)快哉亭之所以为“快”的原因何在?学生思考、品味及自由发言

原因:(1)景之快(江流胜景)

(启发:要解答这个问题,可以先找一个关键句。哪个关键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此”指代什么?

前面所描写的景色:

一、二段写景的句子。

首段写水的三层变化:奔放肆大,其势益张,波流浸灌

二段:写亭四周所见:远眺近观,俯瞰仰视,日夜变化,不同角度赏景,景色磅礴雄伟。

长江:壮阔,神秘,观流水引起快感;岸上冈峦山林,明丽清新)

(2)人之快(流风遗迹)这一段还有另一个关键句:亦足以称快世俗

提问:什么能使世俗之人称快?(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三国英雄战场杀敌之意气风发、丰功伟绩撼动人心,令人拍手称快。“称快世俗”的是“流风遗迹”,不仅包括凭吊历史遗迹,还包括英雄人物,历经时间洗涤依然鲜活的气概业绩等。

快哉亭之所以为“快”的原因:江山风物足以观赏,古人流风足以怀想,(3)情之快(坦然心态)

思考一:作者在写景的过程中为我们揭示了快的含义,那么文中作者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快哉?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什么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呢?)

其实在分析第二段时,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字,我们提到了却没有品味一下,就是:“玩”。思考:“玩”能不能改成“观”字呢?

明确:不可以,观,就是“看”,是一般的看;玩,是玩赏,看的时候似乎带有一种闲适的心情。江流平日里波涛汹涌,变幻莫测,“动心骇目”,令人触目伤神,而带着玩赏的心情去看,山林草野,“烟消日出”,悠然闲适。可见“玩”的条件是:玩赏之人心情是平静安然的。

思考二:那么谁有这样的心情呢?明确:张君

从课文中找出来:“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正因为张君是这样一个“过人”的人,因此,他能够“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即使用蓬草编门,用破瓮作窗,他生活其中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更何况在长江的清流中洗濯,览观西山的白云,让耳目尽情感受美好的景色,以求得舒心快意呢!他的过人之处在于,身遭贬谪还能放情于山水。用文中一句话来回答:士生于世,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课文的主旨句(简单翻译)可见,象张君这样的贬谪之人之所以快哉的根本原因,在于“坦然”。《论语》中有一句话,叫做——君子坦荡荡。君子以坦荡豁达的处世态度面对所有不快,才能聆听自然之美,才能由衷感到快乐。所以这些人能放情山水,由衷地“快哉”!

(补充:文章提到了宋玉《风赋》的典故,为什么要提到这个典故?首先交代了“快哉”

两字的来历,(面对同样的风,楚王和庶人的感觉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明确: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宋玉对楚襄王进行微妙的讽刺,借风之雄雌来说明人有遇与不遇之别(一般人的忧乐观),地位处境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由此引出更高一级的忧乐观:“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课文中除了张君,还有苏轼、苏辙(写作背景补充: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而弟弟苏辙上书为哥哥苏轼鸣冤,因此也遭贬谪。)其实这三个人的共同点就是:都是在被贬之中。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也是彼此共勉的文字。苏轼命名为快哉,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借这个题名来表现张怀民与自己面对挫折打击时的乐观、豁达的心态(我们把这两句话来读一读,体会这种君子情怀。)

其中有一个词:自得,课文最后两段还有两个词:自放自适如何理解?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自在。对自己的认可,内心充实、坚定

自放——自我放纵,放情。放情于山水之间。山水之间,自有浩然之气。

自适——自求安适,自乐其乐。不以个人得失为怀。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

这三个词语又都强调“自”,快乐源于自己的内心。处于世,该抱怎样的态度。关键在于心态。(把握主旨)

三、拓展

讨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古代有名的文学家大多都有被贬或政治上不得志的经历,而被流放到偏远的地方或被迫逃难时,却写出了许多名垂千古的诗篇文章。哪些文人也是面对被贬的处境而寄情于山水?(学生讨论)

小结:很多优美的诗词都是文人士子被贬或政治上失意之后为了排解心中的抑郁、不满转而寄情山水而作。如果他们没有被贬或在政治上不得意,那么他们或许会忙于政务,而无法欣赏山水,也不会有那么多感想需要抒发,这样的话他们的优秀作品就不会有那么多,可以说是“文人不幸文学幸,诗人不幸诗家幸”。他们在政治上失意之后并没有就此沉沦下去,有很多人是保持坦然的心态,我处变不惊,笑对人生的。

四、总结:汪国真的散文有这样的句子: “心雨,晴亦雨;心晴,雨亦晴。”内心坦荡的人,才能在人生不遇时,还能畅快地玩赏江流胜景,还能从容地感受前人的流风遗韵。内心的和谐自足才是快哉的真正原因。这对我们的人生也不无启迪,无论人生中遭遇了什么挫折,都要有旷达的胸襟去面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将何往而非病病:忧愁,怨恨

B、穷耳目之胜以自适胜:胜景,景观

C、将何适而非快适:安适到,往

D、王披襟当之当:对着,迎着

词类活用:

2选出词类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D)

A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命名,名词作动词

B 草木行列成行成列,名词作动词

C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蓬:用蓬草做,瓮:用破瓮做,名词用作动词。

D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尽情享受,形容词用做动词选出词类活用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A

例句:亦足以称快世俗称快:使„„称快,使动用法

A 动心骇目,不可久视。动:使„„动,使„„害怕,使动用法

B 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向南面,向北面,名词作状语

C 以览观江流之胜胜:胜景,形容词用作名词下列各句中红色字体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A.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B.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C.窃会计之余功

D.至于赤壁之下

答案:B行列,古义:排成行列,动词;今,横行直列的总称,名词。

C 会计,古义:指征收钱粮等公事今:监管财务的工作或担任此工作的人员。

D 至于,古义:到,今:连词

文言句式: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状语后置

快哉,此风!主谓倒装

将何往而非病宾语前置

有风飒然至者定语后置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思想:身处逆境而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博大胸襟,全词充满凛然正气。

评价: 作者被贬黄州,为人生第一次重大打击,但面对这样的政治祸难,他能处之若常,用睿智的思想,维持心理平衡,不消极颓丧,对功名得失,不耿耿于怀。同时,他也未放弃心中的理想、志向,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值得学习。

2.黄州快哉亭记(节选) 篇二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yǒu,窗户),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大意】

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坦的原野,江流奔腾浩荡。南边与湘水、沅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更加壮阔。流到黄州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从前,楚襄王在宋玉、景差的陪同下游览兰台宫。忽然有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享它呢!”这话大概有讽喻的意味。风并没有雄雌之分,而世人却有得意失意之别。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和平民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正是由于人和人之间的极大不同,跟自然的风又有什么关系呢?士人生活在人世间,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损伤精神,那么,在什么地方会感受不到快乐?现在,张梦得不因被贬而忧愁,利用公事之余暇,在山水之间释放自己的身心,这在他的心里,照理说是其他人所不及的快乐。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迎拜西山的白云,尽享所见所闻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没有这样的心态,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都将成为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因悲伤憔悴而不能承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有一点畅快的样子呢!

3.黄州快哉亭记读后感 篇三

文章叙说了朋友张君梦得被贬齐安(即黄州)后建快哉亭以赏长江美景之事。“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看到这样的美景,岂不快哉!不仅如此,在赤壁之地(作者认为黄州的赤壁为赤壁之战的古战场),看断瓦残垣,古城废墟,缅怀三国英雄的伟绩,发思古之幽情,也是一种难得之乐。

张梦得虽然遭贬,并不终日痛苦悲伤,而是闲暇时坐亭观景,游山玩水,别有悠然、自得之乐。观长江之清流洗涤心灵,望白云之清逸修养情操,振清风之爽快心旷神怡,照明月之皎洁清虚自如,尽情享受着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同样的景色,许多羁官谪士,观长江忧愁,望白云迷茫,振清风萧瑟,照明月清寒,终日里烦恼憔悴,岂不哀哉!

为什么这样呢,作者认为,张君心中有自得之乐,不以物伤性。我想:生活中应该有自得之乐。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许多人的精神家园却空虚了,原因有很多,有一点不能忽视:缺乏自得之乐。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都不一样,有的人认为要过米开朗琪罗式的悲苦生活才算有意义,有的人向往的生活清闲安逸,然而无论哪样的生活,都需要一些自得之乐。寻找自得之乐,有时候并不完全在于做什么,而是在于怎么做。譬如同样是读古文,有的人浮光掠影,不求甚解,()读来便味同嚼蜡;然而聪明人全神贯注地去读,认真地思考、品味、理解,积极主动地解决其中不懂的问题,细心总结,收获文字、语法、哲理、文化知识等各种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一种素养和能力,并且随时能够运用,他便读来很有自得之乐。

我们再来讨论下困难和痛苦中有无自得之乐,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生活中各种挫折必不可免,首先要摆正心态。着名科学家陈省身先生说:“不要怕困难,不要怕挫折,不要怕别人做了你没什么可做的了。”这样,我们去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战胜挫折的方法,这个过程其实就有自得之乐。

上一篇:手术室安全管理防范措施论文下一篇:第八单元金属材料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