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述职报告

2024-06-15

国企述职报告(精选8篇)

1.国企述职报告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充实而精彩的20xx年已经过去,我作为XX分局的生产副局长,在XX局领导的直接关怀和指导下,在分局局长、书记殷切支持和其他几位副职紧密协助下,在这一年时间里,在我和分局生产部门的各位同事的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上级部门下达的安全目标、生产任务及其他绩效指标。为更好地实现”南网中长期发展战略“,推进贵阳局“一体化”工作及更好开展20xx年的各项生产工作,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汇总,汇报如下:

一、正本溯源,安身之本,成事之基

作为共产党员,我拥护党的路线和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通过各类政治学习提高政治觉悟;作为贵阳局的一名职工,我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有责任有决心办好上级交办的每一件事情,不推诿扯皮,也遵纪守法,家庭和睦,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作为贵阳局基层部门的管理者,我顾全大局,心胸开阔,注重和班子其他成员以及基层班组人员的沟通,也量才使用,推荐了几位年轻有闯劲的同志走到新的管理岗位,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学会分析,善于总结,提升能力

我刚来分局时,分局网架比较薄弱,班组部门因职责不清存在推诿扯皮现象。为了更好开展各项工作,我和分局班子其他成员对部门人员进行了精简和优化配置,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归属。为使“管理内耗”降到最低,我又督促分局生技、安监按照上级有关发文,出台相关规定,理顺了缺陷管理流程、停电管理流程等,使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据可循。为了改善分局薄弱的网架,我和分局生技部门负责人查看现场,审阅各项方案,通过各种方式处缺、台区改造、新线路投运等,使分局设备运行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对分局历年的“老大难”冬季过负荷问题,困难想在前,行动做在前,初步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勤能补拙

虽然在的岗位琐事比较多,人时刻处在“被打断”状态,能平心静气思考问题的时候较少,但我仍然能摆正自己的心态,作为基层管理者,更应该在工作敬业方面起到表率的作用。20xx年生产部门责任重大,任务繁多。各类节日保电、“九运会”重大保电、“两会”保电、可能到来的凝冻抢险以及全年的计划工作、日常维护、技改大修工作等,还要达到“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指标等,方方面面都要俱到。很多时候我和生产部门的同事们一起加班,探讨各类方案、预案,在有条不紊地情况了确保了平安而顺利地度过了20xx年。虽然工作苦累,但是工作成果也让人欣慰,也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从内心产生了工作就是我的使命的认同感。

2.国企述职报告 篇二

关键词:国有企业,弊端,根源,产权制度改革

一、为什么要提出国企改革

什么是改革。改革就是要改掉或革除掉事物中陈旧的不合理的部分, 使之合理、完善、更加适合需要。改革, 实际就是通过不断的改良手段达到革命的效果。国企改革也是这样。

笔者之所以现在还提出国企改革, 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 虽然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但部分国企的弊端仍未根除。对内:政企不分、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对外:缺乏市场竞争力 (内则竞争不过民营企业, 外竞争不过跨国公司) , 有些国有企业目前还在依赖政府保护, 输血生存。

二、国企弊端的表现及根源

1. 政企不分、官本位意识。

新中国建立伊始即把国有企业领导人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用行政级别的方式与党政干部级别挂起钩来, 这有它的历史原因。当年没收国民党官僚资本为国有, 以后又通过公私合营方式, 消灭了资本家阶级, 50年代即基本完成了工业企业国有化改造。当时大量企业领导人从哪里来?只有从大批党政军干部中调派企业领导干部, 他们都有相应的级别。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领导人也和党政干部一样由各级党组织管理考核任命调配, 因此, 形成了政企不分, 企业领导干部也有了官本位意识。上世纪从80年代开始提出政企分开, 取消企业干部级别, 但时至今日, 国企领导干部的级别实际并未取消, 部分国企领导均有与政府官员相对应的级别。如:中央管的企业领导干部就是省部级, 省委管的企业领导干部就是地厅级、地市委管的企业就是县处级, 县属企业的领导就是科级。这种级别的对应深入人心, 在政府运作中已习惯成自然。由于历史的影响和现实的原因, 国企人的思想, 尤其是部分国企当家人的思想, 很大程度上是“官本位”思想。以完成上级主管单位的指令为责任所在;更有甚者, 当家人的目的不是为了这个“家”, 而是为了自己能出政绩, 用“升官”的思想来管理企业。国有企业领导人的产生, 不来自市场机制, 也不来自企业自身, 实行上级部门委派任命制。国有企业中的经营者, 不管叫董事长, 叫总经理, 叫执行董事, 叫总裁等等, 严格来讲, 都属于国家干部。相当部分国企领导者的行为往往遵循官场规则, 如服从政治, 服从上司, 而不服从市场, 不服从效益最大化。所以, 在企业”国有”的情况下, 很难出现真正的经营者, 真正的企业家。当然不是说国企没有优秀管理人才。但是, 国企体制不利于真正的企业家成长。

2. 生产效率低。

人类生产天然追求高效率, 低成本;尤其是现代企业, 本身就是为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而产生的。大多数国有企业人均产值、利润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太大, 当然与整个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与民营企业相比, 人均产值、利润率、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也有差距。

3. 资源浪费严重。

大部分国企一方面资金严重短缺, 另一方面又浪费大量资金。领导人的挥霍 (公款迎来送往, 吃喝玩乐) 无度已成社会痼疾。据说, 某中央国企老总一年应酬就挥霍1400多万。还扬言“一年缴税一二百亿, 花这点钱算什么。”似乎这个企业缴的税就是他一个人缴的。

4. 人力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是人口大国, 人力资源最丰富。但也是人力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度, 尤以国企为最。几乎可以说大多数国企人员超需50%以上, 越是能发出工资的企业人员越超编。以电力行业为例。日本碧南电厂400多万千瓦装机, 400多职工。某电厂105万装机, 3500职工。某电厂120万装机3000多职工。即使新建电厂, 所谓先进编制, 也往往是体制内的人, 享受着“精简高效”的利益, 另有许多活外包给编外, 这些人仍然拿的是电厂的工资, 却不算电厂的职工, 工资也不占电厂的工资总额。某热电厂集控室坐20~30人, 实际只要几个人就够了。400多人管2.4万千瓦, 人均收入2.5万元。一年1000万工资性支出。日本原町电厂2×100万千瓦, 不到200人, 一个人相当1万多千瓦。2个人相当该厂400人的生产率。职工人均工资估计人民币30~40万左右。也就是说, 2.4万千瓦发电容量只需要70~80万工资, 我国这个热电厂要付出1000多万元。富余的职工浪费了生命, 因为没有创造价值, 企业也付出了不该付出的代价。

5. 分配制度缺陷严重, 无法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按劳分配在很多国企实际上成为“大锅饭”。譬如升工资, 以前遇到这样的实例:一个司机跑长途, 工作5年, 开车10多万公里;一个开小轿车, 工作20年, 开了大约10来万公里。升工资资格老的先升, 理由是我干了这么多年。你要说他跑的里程短, 他说:那是你领导安排, 不能怪我。

这种比法, 现在已不多见了。但国企内部“大锅饭”的分配制度已成痼疾, 尤以老牌国企为最。行业差距之大零人咋舌。某垄断企业机关的“正式司机”年收入可达十几万乃至几十万元, 出租车司机累死能拿多少钱?就是同在一个机关开车, 聘用司机的收入也只能是正式司机的1/10.这种制度不仅是社会的极大不公, 也无法调动人的积极性。

总的来说, 国企弊端的根源在于产权不明晰, 经营不自主, 负盈不负亏。

三、对国企改革的思想认识逐步深化

国有企业对我国经济在上世纪50与60年代的快速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也为80和90年代的改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我国经济五六十年代的快速发展, 虽然计划经济和国企体制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从根本上讲, 主要是几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换来的。

等到改革开放以后, 打开国门, 我们发现自己的经济实际已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邓小平提出用100年左右时间, 达到中等国家的水平。这是符合实际的追赶战略, 为了实现邓小平的追赶战略,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国企改革, 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回过头看, 国企改革的曲折道路, 反映了对国企制度改革的思想认识是逐步深化的, 不是一蹴而就的。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 空洞的理论是没有意义的;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而盲目的实践是没有前途的。”我国国企改革的实践与理论相互作用。实践冲破旧理论的束缚, 促使新理论产生;新的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循环往复, 国企改革理论的与时俱进就是最生动的例证。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再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反映理论的与时俱进。我国国企改革经历, 从管理模式改变 (党委一元化领导、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股份制改造兼并重组, 利益分配的调整 (承包、租赁、利改税) 等许多重大改革措施。一些企业的职工经受了破产, 下岗的阵痛。改革30年来, 党一直寄希望于国有企业, 一直关注国企改革, 一直领导国企改革。国企改革有一条清晰的线条, 即党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生产力标准的认识, 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认识, 在不断发展与深化, 从而指导国企改革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我国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也不能不看到国企改革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国有企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加速发展, 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就是从根本上对国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国企改革进行到今天, 必须打一场攻坚战, 即必须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必须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产权制度。只有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国企才能彻底根除国有的弊端, 充满生机, 增添活力, 在国际竞争中的大舞台上充分显示自己的竞争力, 为国争光, 为民族争气。

国企产权改革是一种根本性的改革, 也是一场非常艰难的改革, 同时又是必须坚决推进的改革。国企改革的成功将使我国在今后宝贵的20至50年内快速发展, 使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

3.人民需要国企 国企更需要改革 篇三

一、国企与国家

国企是当代中国国运所系。

从中国历史上看,中国搞了几千年封建私有制,并没有搞出一个平安发达的社会。据历史学家统计,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真正比较安定的只有几百年,长时间都是战乱不断,不断上演着一个王朝推翻另一个王朝的把戏,人民总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何也?封建私有制是最根本的根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斗争,成了推动古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早就看到了这一问题,比如在《文韬武略》中,吕望对周文王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孟子也提出过“君轻民贵”的民本主义思想。这些思想,在现在来看,也是很先进、很科学的,但在封建私有的社会环境里,这些思想只能昙花一现。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到1949年的百年间,中国又在封建私有制的基础上,学日本、学西方,“师夷之长以制夷”,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可刚刚有些发展,“老师们”就打进来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灰飞烟灭,八国联军蹂躏中华,日本侵华祸害中华14年,中国演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历史的经验证明:私有制,无论是封建私有制,还是资本主义私有制,都救不了中国、兴旺不了中国。不了解和不承认这一点,就不能说是正确地了解和理解了中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流血牺牲、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在政治上,建立了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内容的国体和政体;在经济上,建立了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短短60余年,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我国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国防实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从衣食住行等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方面考察,可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使是在偏僻的农村,依然可见城市的流行色;人们饮食质量大为改善,饮食品种更加多样化;农民居住条件大大改观,大多数农民建了新房子,冰箱、彩电等日常家电用品进了农家,电视、手机通讯、固定电话基本普及;在中国山区、丘陵面积居多的条件下,大多数村通了公路,汽车可开到家门口,活跃了农村经济和人员交往,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我们用60余年时间,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13亿人初步实现了小康,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未有之大变化,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立国之本。经济独立是国家独立的基础。从1840年以来,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在代表剥削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主导下,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技术、军事占优势地位的条件下,试图通过发展私有制经济来拯救国家,只是一种幻想。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不可能允许你有独立的经济体系。只有推翻剥削阶级的政权,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国民经济体系,才能实现国家经济的独立,从而保证国家的独立。因为一个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的国家,如果只靠私人积累,实现现代化只是一个梦想,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政权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建立起人民共同占有的现代工业。

从历史的角度看,为什么有了以国有企业为核心的公有制经济,我们国家就能得到快速发展,国强民安呢?我们是否可以得到这样一个规律性的认识:公有制经济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方向与出路,中国选择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发展之幸。60多年的发展事实证明:国有经济与国有企业,是中国人民与国家的命运之所系。分析新中国成立60余年的经济发展,离开了国有企业,是得不出任何正确结论的。

二、国企与国人

国企与国人,是血肉相连的。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企业。从性质上讲,它的最终所有权是属于全体人民的,这在宪法上有明确的规定。有的人认为,说国企是全民的,我手头没有任何凭证,也没有对国企行使过任何权利,怎么能说国企是全体人民的呢?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蛊惑人心地提出,要把国企私有化、股份化,坚称“这是国企改革的方向”。这就把国企与国人的关系尖锐地提出来了,不能不作一些分析和研究。

国企是人民勒紧裤腰带建设起来的。我国的国有企业,除没收官僚资本外,是在外敌威胁、内部贫困的条件下建设起来的。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节衣缩食,勤俭节约,在城市实行低工资、在农村实行高积累的政策,一步一步搞起来的。据统计,从1950年到1980年,我国农民为现代化建设贡献了40余万亿人民币,城市职工月均几十元工资,持续了30余年。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国有企业,是全国人民的血汗钱建设起来的,它和西方官办企业根本性质不同,人民天然具有资产的主人地位。它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之间的矛盾,由组织起来的工人群众对企业进行管理,实现了由物控制人到人掌握和利用物的转变,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性飞跃。认清中国国企发展的这一历史,对我们认识中国国企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企是人民实现经济上平等的基础。国企是全国人民的,就如同土地、矿山等各种资源是全国人民的一样,不能由现在的人每人分一块。如果以现在的每人平均分一份,而这一份又可以自由买卖,那用不了多久,强取豪夺、两极分化、社会动荡、起义造反、外敌入侵将迅速重演。我们现在13亿人口把全部家当分光,表面上看是平等了,那子孙后代又分什么呢?因此,社会只有组织起来,共同占有、管理和使用国家资产与资源,造福于人民自身,才能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我们国家,建立了从乡镇一级到中央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最高权力机构,选举和决定各级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政治体制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全国所有资产、资源的权利。

国企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条件。有些思想家,成天把“民主、自由、博爱”挂在嘴边、写在纸上,并声称“唯有私有制才能实现这些”,因此,拼命鼓吹私有化。然而,历史的经验却一再向我们表明:没有经济上的平等,一切都是空话和谎言。在私有制条件下,穷人能向富人讲民主、自由、博爱吗?美国的工人能向华尔街的资本大鳄们讲民主、自由吗?99%对1%“占领华尔街”运动,不是被军警宪特一股脑儿给镇压下去了吗?因此,私有制给不了人民的民主,只是给了资本家的民主、有钱人的民主。以美国为例,竞选一个议员、一个州长、一个总统,没有钱行吗?所以,私有制基础上的民主,只能是也必然是有钱人的民主、富人的民主。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却为人民在经济上的平等给出了现实的答案。改革开放前,我们搞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全国绝大多数人靠工资、靠种地获得收入,大体是平等的。在一方面要随时准备反击帝国主义侵略,另一方面要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历史条件下,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勒紧裤腰带,在20多年时间里,建设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卫星上天,原子弹爆炸,核潜艇下水,奠定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而在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是崇高的,整个社会崇尚的是“劳动光荣,劳动者光荣”的社会风气。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上亿农民进城打工,或融入城市,或回乡创业,逐步获得发展经济的自主权。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外商经济三足鼎立的格局,而由于国有经济在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控制地位,能在总体上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定着整个经济的发展方向。因此,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在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和经济制度大框架的条件下,并不能改变人民对国企和国家资源占有的权利,而正因为能占有国企和国家的资源,所以,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环境里,人们依然能够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国企与民企

国企与民企,是命运相连的共同体,而不是相互对立的主体。

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一统天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先有国企,再有民企。为什么要发展民企呢?是由我国特殊的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在人民勒紧裤腰带的情况下,虽然建成了比较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在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一方面企业成为政府机关的附属物,国家计划的被动执行者,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极大的压抑,人民收入水平普遍很低,社会消费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社会新就业人口大量出现,国企和集体企业的容纳能力有限,改革公有制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就成为现实的政策选择。

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以“个体户”为主的民营经济形式,主要是在流通领域做一些拾遗补缺的工作。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前后,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一大批党政机关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员下海经商办企业,提升了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水平,奠定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第三阶段是党的“十五大”至今。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论断,明确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扫清了理论、政策方面的障碍,开辟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境界。在这一阶段,全国数十万家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破产重组,改组改造为民营企业,成为我国目前900多万家民营企业中的骨干力量。

从这个历程可以看出:我国的民营企业不是在同国企的竞争中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国有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下发展起来的,甚至直接由国企改组而形成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在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时候,国企承担了大量的改革成本,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贡献率都在70%左右,为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财政基础;二是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无论是由国企、集体企业转制的民营企业,或是新建的民营企业,技术和产品来源大都源自国企,在产业供应链上,大多处于国企的配套地位,依赖国企发展而发展,呈现国企倒一个、民企倒一片的景观;三是国企为民企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生产一线技工。我们调查了一些做得比较成功的民企,其高管大都具有国企的背景。这就说明,民企是在国企改革、收缩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国企帮助和支持了民企的发展,民企的发展又做大了国企发展的工业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合作共赢。因此,把国企和民企对立起来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我国现在基本形成国企、民企、外商投资企业三足鼎立的格局。据2010年统计,全国国有工业企业20 510家,总资产25万亿元人民币,主营收入20万亿人民币,利润1.5万亿元人民币,职工1 800万人,控制了如国防军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

民营企业903.4万户,注册资本(金)22.85万亿元人民币,个体工商户3 601.13万户,资金数额1.5万亿元人民币,创造了全国60%的CDP、50%以上的税收,提供了地方政府80%的财政收入,就业人数分别为7 000万和7 600万。

外商投资企业72.6万家,累计利用外资1.12万亿美元,提供了大约22%的税收、28%的工业增加值、55%的进出口、50%的技术、约4 500万人就业。

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多、基数大,但大多属中小企业,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平均雇员10人、注册资金50万元左右,主要从事工业初级加工产品和服务业,少数在工业领域有突出表现。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计,按2级分类标准分类的39个行业中,国有企业产值比率超过30%的只有9个行业,而外资企业产值超过30%的行业有16个,比例高达41%。这就是说,从总体上判断,民营企业重点是制造类民企,是在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两大力量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的民营企业既没有强大到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竞争的地步,更没有形成一支独立的经济力量,而是处于为国企、外企配套的地位,对国企和外企均构不成明显的竞争关系。

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在西方经济技术占优势的条件下,民营经济很难成为一支独立的经济力量。见之于拉美国家现代化的历程,凡效仿西方实行私有化的国家,其经济命脉基本都被外国资本控制,本土私营企业只能依附于外资企业,生存艰难。在我国则不同,由于有强大的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竞争,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而自由的发展空间,而民企与国企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为民企在参与市场与国际竞争中增加了砝码,民企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成“航空母舰”。

从上述分析可知,国企与民企,从根本上说,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在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现富民强国的伟大目标。因此,国企和民企的发展壮大,都是中国人民之福,把国企、民企对立起来,非此即彼,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四、国企需要改革

国企现在存在不少问题,贪污腐败、高管高薪、利用垄断地位提高福利等,不断受到社会的诟病和批评,其中不少批评是有道理的。这是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

首先,我们应该分清楚,国企的问题,从性质上而言,是管理的问题,而核心是所有者不到位。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国家管理的层面看,国家管理国企的权力在政府,而不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就容易造成国企成为政府机关的附属物,形成国企负责人与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互相输送利益的漏洞。加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怎么管理国企,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事情,问题在所难免;二是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府委托少数人经营的方式,所有者更是缺位,国企的董事会、监事会等于悬在半空中的管理层,落不了地。因此,解决所有者到位的问题,应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国家层面,按照我国的政治体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应对国有资产行使最终资产所有者权利,省、市级人民代表大会应对本地区国有资产行使最终所有者权利。建议在全国和省市级人大常委会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其职责为:讨论和审议国有资产布局和结构战略调整的方案,讨论和审议国有资本投资方案,审议重大国有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和交易项目,并由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监督同级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把国有资产投资和管理的决策权交给全国和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全民所有制经济在体制上的逻辑要求,体现了人民在经济上当家作主的地位。要明确界定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在经营和管理国有资产上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切实解决政府部门有权无责的问题,对政府部门在经营和管理国有资产上出现的重大失误和重大损失,实行严格的问责制,使政府部门谨慎用权,科学用权。

在企业层面,要深化企业领导体制改革,把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交给广大职工,还权于民。国企的优势在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紧密结合,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人。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千百万人艰苦奋斗、流血牺牲换来的,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对劳动者的态度上,经历了两个极端:一是在改革开放前,提出“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把劳动者捧上了天,而又没有实际制度落实这些口号;二是在改革开放中一个阶段,又提出“工人群众是雇佣劳动者”,通过买断工龄、转换身份,把国企的“职工”变成了“员工”,“员工”者,雇员之谓也,无形中剥夺了职工是企业主人的地位。这两种态度、两种观点,都是不科学的。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确定国家的性质和治理的方略,并不是由工人阶级直接去领导一切。国有企业的职工是以国家主人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所有者之一这双重身份进入国企的,国企改革,无权也不能改掉职工的企业主人地位。

实践证明:把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权交给一两个人,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很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而把经营管理的权利交给广大职工,实行民主管理,则是比较科学的选择。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的决定指出,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是企业活力的源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首先是解放劳动者、管理者,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企业活力的源泉。我们必须明确,国有资产如同矿山、土地一样,都属全国人民所有,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只能是这部分人使用工业资产,那部分人使用土地资源,再一部分人使用矿产资源等,但并不因此而削弱他们同是国家主人、国有资产资源所有者的地位,只是因为分工的不同,占有和使用不同的国有资产和资源。比如农民通过承包经营等形式,成为土地的主人,既为自己也为社会生产农副产品,这并不改变土地国有的性质。职工成为国有企业的主人,占有和使用国有资产,经营和管理每一个国有企业,为社会生产各种物质产品,满足社会发展物质和文化需要,获得自己的利益,同样不会改变国有企业的性质。因此,改革和创新国有企业的领导制度,必须使所有者归位,确立企业职工具有所有者的身份,有权对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确立职工代表大会在企业管理中的权利地位。

有些理论家总是认为工人素质低,这把椅子靠不得。应当说,经过改革开放这30多年的发展,国有企业职工构成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职工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实践民主管理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增强,只要我们愿意朝这个方向做,就一定能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改革,历经30余年,我们应该获得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不能以别国的模式、别国的设想,来规范和改造我们的国有企业,而应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公有制经济自身发展的规律出发,把国有企业改革放到一个科学的基础之上。

4.国企个人述职报告 篇四

下面我将20××年的工作述职如下:

一、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1.一年来自己在的本职岗位上,自己扑下身子,深入现场,了解生产工艺,掌握××的人员状况,虚心向现场人员学习,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详细掌握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自己自学了生产工艺、化工机械、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了解掌握市场动态及下游产品动态.

2.学习有关文件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以适应自己工作的需要。并在总支组织党员认真学习,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

二、抓安全,从细节着手,从严管理,抓出××的安全文化。

针对××年轻人多,思想活跃,职工技能较差,以及高危生产等特点,我从细节着手,从职工的素质着手,不搞样子,不摆架子,从实处抓起,抓“三基”夯实安全基础。实现20××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工作,验收通过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消防证和环保许可证。达到质量标准化二级标准。

2.根据20××的生产状况,组织生产技术人员将过去大而全三十项厂控考核指标,根据当前的生产情况,切合实际,调整到重点的二十项指标。以适应管理的需要。

3.围绕安全生产,强抓职工的业务素质,从重理论培训转向重技能培训,每月有重点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模拟演练和岗位练兵活动,重实效,求质量。××提素质,学技术蔚然成风,职工素质有了大幅度提升。20××年有13人通过了中级工,有3人通过了工程师资格

4.开展班组建设,制定班组管理和班组建设的实施细则,推行“三四五”工作法,夯实基础管理。在管理干部中推行”安全十问“,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抓生产,保质量,降成本,求效益

1.20××年完成产量××万吨.

2.产品质量达到100%。

3.开展各项节能降耗活动

四、廉洁自律情况

1.在选人用人方面,不任人为亲,采取民主推荐和招聘的方式,把在现场一线工作作风正派的、业务能力过硬的同志提拔到关键的.岗位。

2.带头维护职工的利益,不克扣、截留职工的工资,充分征求职工的意见,制定工资分配方案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做到企务政务公开,给职工一个满意的交待。全年没有由于工资分配不公而出现上访情况。

3.不吃拿卡要,不搞特殊化,不因为位置变了而为自己谋福利,不损害集体利益,同时也教育身边的工作人员公道正派,清正廉洁,树立公仆形象。

4.带头维护班子团结,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心扑在工作上,群策群力,民主决策。深入基层,深入研究如何扭亏如何增效的好办法好措施。

5.深入群众,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想,为职工答疑解惑,开展帮扶教育活动,树正气,做典范。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改进措施

1.专业方面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还很欠缺。由于自己忙于日常行政事务,投入到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不是很多,以致于在考虑问题时不是很系统,很连贯,在决策时有些措施没有针对性,有些制度形式化,不具体,不实际,不能很好的去解决问题。下一步作为一名基层领导,一方面要深入实际,另一面要加强学习,以创新的思想开拓工作,务实求真。

2.大局观不强。自己满足于××的管理,忽视了与兄弟单位与部门的联系,满足于向领导汇报问题,缺乏沟通与联系,有些好办法好措施也仅是说说而已,没有一股韧劲,没有一种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的勇气,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解决问题的力度和措施不是很强。今后自己工作中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工作中要有魄力,勇于进取,勇于担当,不等不靠,不推诿。

3.××是新成立的一个化工厂。如何建设好××,如何完善××的体制,如何培养好人,如何让××发挥好它的效能,这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研究。作为一厂之长,我不能因循守旧,按部就班,我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在工作中创新,创新中工作,为把***建设成为一个同行业的示范标杆厂而努力。

4.我们公司职工的稳定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过去浅尝辄止的做法不能满足职工思想工作的需要。在新形势下,我要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讲形势,讲发展,求得职工理解,凝心聚力,真正与职工交朋友,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5.工作中还存在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工作中缺乏敢于担当的精神,满足于应付上级的检查,工作做得不实,不细。

6.在政治学习方面,满足于上级安排的一些内容,往往囫囵吞枣,掌握的不够牢固。今后,我要将学习作为自觉的行动,有计划,有内容。同时作为总支书记,要言传身教,带动同志一起学。

5.国企施工单位述职报告 篇五

刘鹏

一年来,作为矿山工程分公司经理的参谋和助手,我本人同分公司领导班子、广大干部职工一道,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服务鞍钢、科学管理、打造优质建设品牌的工作理念,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管理,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一年来,矿山工程分公司先后完成了 鞍钢矿山职工住宅楼给排水大修工程、鞍钢物业供暖设备大修工程、鞍钢物业通山街供暖抢修工程等多项建设施工任务。实现了工程质量合格率100%,用户满意率100%,在工程施工中,实现了安全生产轻伤以上事故为零,质量、设备、火灾事故为零,全年共实现建安产值880万元,完成了全年生产经营任务。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自己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开拓市场的经营理念进一步更新

一年来,通过学习先进企业管理经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经营决策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我们坚持既不让利,也不让市场的经营理念,紧密围绕鞍钢物业内部市场,搞好各项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中,树立品牌意识,通过狠抓施工质量,建精品工程、塑造了矿山工程分公司企业新形象。

二、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充分利用施工淡季,结合建筑施工特点,开展了职工技能业务培训工作。我们聘请了有多年施工经验的老项目经理,对项目部几名经理进行了培训,现场经验和实际操作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为提高项目负责人和技术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还组织他们到鞍钢职工大学等地进行学习或考察。从而使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三、材料管理进一步科学合理。

在材料供应上,根据上级公司的招投标制度,严格监督进货厂家,坚持恪守“用户是上帝的服务宗旨”,做到层层把关,对工程成本进行全过程控制。

四、安全管理工作稳步顺行。

结合施工特点,以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奖罚力度,使矿山工程分公司的安全文明生产得到全体职工重视。

五、施工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制定了施工质量管理考核办法。严格按国家标准和施工图的要求进行施工组织。并派专职质量检查人员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检查。分公司班子按,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组成巡回检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发现工程质量问题立即进行整改。对检查过程中,对发现问题严重,处以罚款并限期返工。

六、企业经营思路进一步拓宽

为搞好企业生产经营,在工作中,自己力求精细管理,达到管理程序规范化。为与建筑市场接轨,在工程进度控制中,我们全面推行了项目法施工,从工程准备阶段到工程结束,都由工程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同时,分公司材料库完成搬迁,解决了工程材料无处放置的难题。

七、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做到勤政务实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个人立身和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无论是作为一般干部,还是中层干部,我始终注重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作为分公司生产经理,我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做到在认认真真学习上要有新进步,在堂堂正正做人上要有新境界,在踏踏实实做事上要有新成效。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摆正自己同组织、同事业的关系,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同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和开创工作新局面,不断振兴企业紧密地结合起来,自觉地学习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身体力行,激发自己的政治责任感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在困境面前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继续孜孜不倦地对信仰和理想去追求。始终做到顺境时不得意忘形,困难时不失意悲观。在工作和事业面前,我历来顾全大局,从不争名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告诫自己要始终把事业和工作摆在首位,把搞好分公司生产经营做为头等大事完成。

与此同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主要的责任是要充分依靠上级和

公司党委的领导,团结和带领全体职工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搞上去,实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种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脚踏实地、扎实肯干的精神。为此,我一直把搞好分公司生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和掌握生产的实际情况,研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双休日和节假日也很少休息。因为,我觉得,一个企业效益的好坏,关键在于把大家的积极性都带动起来,这个企业一定会有凝聚力。

一年来,自己和分公司成员一道取得了一些成绩,当然,在工作中,我本人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地加以改进。

6.国企办公室述职报告 篇六

一、强学习,锻作风,不断提高自我综合素质 着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参加中心组学习、各种培训班及个人自学等形式,对十八大及十八大历届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精神、油田公司和集团党委一系列会议精神等不同时期重点内容进行了细致梳理和认真领悟,确保学习效果入脑、入心,并将所学、所感、所悟科学灵活地运用到工作实际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党章党规,进一步明确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全面增强了宗旨意识,强化了“四种意识”,提高了自身党性修养。同时,不断自我加压,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工作心态,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工作挑战,锤炼过硬的工作作风,切实为公司更快更好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抓管理,重落实,全面推动部室各项工作 结合公司发展新形势,不断强化部门内部管理,带领部门全员,扎实工作,较好的发挥了办公室职能作用。一是不断优化办公室工作人员工作态度。通过部务会、不定期谈心等方式,加强与部门人员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和所担负的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激发部门全员工作积极性和活跃性,提高服务领导、服务兄弟部门、服务基层的质量,尽全力把公司和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向前推进,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持续强化办公室工作人员文字材料工作能力。积极组织部门人员开展学习,互相交流心得,注重提高行文质量,在格式上保证规范性,在内容上保证可行性,在程序上保证合理性,在时效上保证及时性,确保做好文字材料处理工作。全年累计起草了***公司一届三次职代会工作报告、***公司第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市场开发动员令、***供电分公司经验典型分享材料、***公司2016年上半年经营形式分析报告、党委迎检汇报材料及各类领导讲话等综合材料22份;

上报集团情况反映3期(其中两期已被集团采纳发布,集团今年共发布情况反映3期);

编制下发各类文件、纪要和公司动态41份。三是着力督促各项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根据公司发展进程和领导部署,及时传达指示精神,积极跟踪推进,反馈落实情况,做好督办工作,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年累计下发催办单20余份,答复率达到100%。四是认真组织公司各项会议接待工作。带领办公室全员做好各项会议前准备工作,理顺会议流程,明晰重点环节,确保了全年职代会、党代会和市场开发动员等10余次各级别会议无意外情况发生。同时,配合相关业务部门及时做好上级领导、体系外审、外来客人的接待工作,全年累计接待30余次,实现了接待零投诉。五是全面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责令档案管理人员按时上报档案动态、工程项目竣工动态统计表等相关材料,定期监控库房温湿度和完成涉密档案鉴定清册工作,仔细做好文件归档工作,全年共计归档379件。并根据公司整体部署,派专人密切跟踪档案楼装修工作,做到全过程受控,进一步保证了施工质量和安全。

三、明责任,树形象,不断提高廉洁从业意识 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认真对照要求,深入剖析,坚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党员、一名合格领导干部,明确自身岗位职业,团结部室全员,勇于在工作中抢先,在任务中带头,在业务中争优,树立办公室良好工作形象。同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规定,坚持以身作则,并通过部务会等形式,组织部室员工共同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集团公司20条、油田党委22条等相关条例,进一步教育引导家人及同事树立廉洁从业意识,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工作氛围。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有取得成绩的地方,但是仍存一些不足,如:在生产知识掌握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7.国企赚钱分给谁? 篇七

国资委发布政策, 结束国企1 3年不缴红利的时代, 但上缴比例最高却只有10%。现状之下, 国企利润究竟流向何处?国有企业全民所有, 究竟又该在利润上如何体现全民所有?

我们知道, 在市场经济里有一个常识, 那就是谁投资谁受益。但是在我们国家的现阶段, 有的时候常识还真不一定就是常识, 更别提它是一个现实、一个事实比如说在过去的十几年里, 全体中国人投资的国有企业几乎没有给国家上交任何利润, 更别提给我们这些人进行分红了。那么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怎么才能把它改变?稍候我们就会进行解析。

《谁来回答“国企赚的钱”都哪儿去了?》, 这是近日网上转载率很高的一篇文章, 核心内容就是为什么三家大国企一年赚3000多亿, 只上交国家200多亿。这三家大国企分别指的是中国工商银行2008年度税后利润1108亿元, 乃全球最赚钱银行;中国石油2008年度净利润1 1 44.31亿元, 仍然保住了亚洲最赚钱企业称号;中国移动2008年盈利1127.93亿元, 成为全球最赚钱电信公司。

事实上, 国际利润从上缴到不缴再到上缴, 经历了几次波折。早在1993年以前, 国企是要向国家交利润的, 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对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做出了明晰的划分, 应该上缴国家的部分采取税的形式, 并按照统一的税收征率, 剩余的部分全部归企业所有, 即在一定时间内不向国有企业收取利润。之所以这样做, 是由于当时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要从过去的国家拨款改为向银行贷款, 因此还本付息都要由企业来负担。另外, 当时的国有企业还承担了部分政府职能, 因此国家才出台此规定。不过, 值得注意的是, 1993年的这份文件也明确规定了“要逐步建立国有资产投资收益, 按股分红、按资分利或税后利润上交的分配制度。”因此, 暂停收缴国有企业税后利润只是过渡措施, 而后, 随着国企改革和社保体系的建立, 国企的经营状况和社会负担与十几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国企分红却迟迟未动。

2006年2月, 市行的一份关于国有企业的分红的报道引起了业内人士和社会的关注, 该报道指出, 中国国有企业的利润和改制收入属于公共收入, 应当向国家分红, 而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在相关场合表达了相同的看法, 认为国有企业分红问题需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认真加以考虑。

2007年9月,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

2007年9月1 5日新闻:

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意味着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股东, 有权力要求国企向政府分红, 而国有企业持续了1年的只上缴税收, 不上缴红利的时代将结束。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说, 中央企业红利的上缴分三种类型: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五个资源性行业, 上缴比例为10%, 钢铁、运输、电子、贸易、施工等一般竞争性企业上缴比例为5%, 军工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企业三年内暂不上缴。应该说, 无论是5%还是1 0%, 相对于连年创新高的国企利润来说都是个比较低的起点, 那么未来国企上缴红利的比重是否会逐步加大, 最终能否实现出资多少比例, 分享多少比例, 红利还可以用于哪些方面, 如何逐步增加对社会的回报, 这都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国资的投资主体是谁,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 就是全中国的公民都是它的投资人。从道理上来讲, 国有企业的投资收益显然是应该归全体国民的, 它获得的投资收益首先应该上缴给权力所有人, 因为我们是通过一个委托机制委托给了政府, 政府中间的国有资产管理局来管理这笔钱, 从理论上来讲, 所有的国有企业的盈利应该首先上交给国家的财政部。

企业的正常向前发展需要公积金, 红利未必一定都要分掉, 因为企业为发展留存或者继续要投资也应该经过财政部的批准, 制订一个计划经过财政部批准才是正常合理的程序。1993年之前, 所有的国企实际上是上缴利润的, 有一个统计数字表明, 从1993年到现在, 我们国企积累的未上缴的利润大致有几万亿, 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需要重新考虑这个政策本身是不是需要调整。

2007年国资委又制订了一个新的政策, 这个政策把我们整个的企业分成三类, 也就是竞争性行业, 被要求它上缴利润的1 0%, 比如说烟草、移动、资源性企业, 中国移动实际上就属于这个方面的行业, 但是它的上缴比例只有10%, 中国移动一年利润一千多亿, 但是如果按照10%的比例算起来, 它只需要上交一百多亿。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解释说, 上缴的都给财政了, 剩下的90%用做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用于支付改革的成本以及其他实实在在的一些需求。

随着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 国资监管往前推进, 问题会加以解决。企业要留存用于企业发展的, 在程序上首先这笔钱应该上缴财政部。从一个正常的公司治理结构来讲, 这个钱如果企业要想用于再生产, 它其实需要董事会来决定, 董事会是出资人, 而不是说由企业经营者自己来决定, 但是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我们国家的国有企业是一个复委托机制, 怎么解释复委托机制?理论上来讲, 国有企业是全体国民投资兴办的企业, 也就是说13亿人每一个人都是国有企业的股东, 但是由于它太分散了, 每个人不可能直接对这个企业进行管理, 所以我们把这个权力委托给了国资委。

作为国资委来管理这些企业来说, 涉及的面特别广, 管理这些企业从整个规模上来讲有一定的困难, 事实上造成了当委托人的利益和代理人的利益出现不一致的时候, 这个企业实际上经营者就开始为让这个企业的经营, 为自己经营者谋求利益, 而不是投资人谋求利益。

从垄断角度来讲, 有两种垄断, 一种是资源性垄断, 一种是垄断性垄断, 我们现在的国有企业其中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存在, 但是由于垄断产生的租金如果是分配给了全体国民, 那么我们每个人实际上对这种垄断, 可能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妨碍, 但是至少是它实际上让每个人都分享到了这个利益。但是如果这部分的租金变成了经营者自己的利益的话, 那问题就大了, 破除垄断、打破垄断的努力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在今年“两会”上,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就提出:“政府收缴一半国企利润, 以增加居民消费。”他表示, 大型国有企业2008年整个利润9000多亿, 应当用一半作为他们再发展的投入, 一半财政应该是收回。事实上, 近两年来媒体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对国企利润分红发表了众多评论。

2008年1月,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央企红利应该给全民分红》, 文章称, 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属于人民, 群众理应享受国有资本收益, 现在是必须回到正规轨道的时候了, 在建立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后, 国资委收取的央企红利应该给全民分红。

2009年3月, 《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 《全球最赚钱的中国企业为谁赚钱》。文中说, 微薄的分红现状使得国企很难为全民赚钱, 这对于广大公众的福祉构成了一种不利, 既是直接遭受垄断盘剥的不利, 也是垄断势力做大后妨碍市场竞争秩序形成所带来的不利。

网友吴酩最近在人民网发帖《谁来回答国企赚的钱都哪儿去了?》, 全民所有企业到底是在为全民赚钱还是在为他们自己, 为他们的上司赚钱, 90%以上的巨额利润都哪里去了, 是不是被利益群体瓜分了?

2009年1月, 《上海证券报》发表评论, 《从消费券发放到分享国企红利》, 国企的红利是国有资本的收益, 应该惠及全体人民, 把国企的红利平均分给全体老百姓, 再自然合理不过。

2009年2月, 《澳门日报》发表社论《顺应民意, 让国企红利向大众倾斜》, 文中称, 政府应顺应民意建立更加合理的国企薪酬机制和监督机制, 使国企红利更多的向大众倾斜, 让广大民众尤其是低收入者分享到经济发展成果。

2009年3月, 有网友在“乌有之乡”网站发表文章《国有企业利润全民分红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文中称, 国企利润直接分配给全体公民, 一方面可以迅速拉动需求, 促进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企业内部资金留存, 防止企业投资主导的通货膨胀, 因而兼有促进经济与抑制通货膨胀两者同等的效果。

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困难, 需要引起整个政府和全体社会的国民来注意, 长期以来, 国企占有了大量的利润, 而没有上缴利润的话, 现在分配上缴的比例又这么多,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可能是某些利益集团的游说作用, 这些企业的利润现在没有上交给国家, 留存给企业了, 这些钱留存在企业之后, 实际上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变成了这些企业经营者自己可以支配的资金,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权力, 如果这个钱要上交给财政部, 也就意味着这项权力的丧失, 所以说这些经营者出于对自己利益的维护, 它也会尽量去游说政府的部门, 尽量维持现有的既定格局, 所以我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倾向。

8.国企述职报告 篇八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开启国有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增强活力和强化监管相结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坚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力争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企业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

为提高改革的针对性,要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的作用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并实行分类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商业类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按照谁出资谁分类的原则,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制定所出资企业的功能界定和分类方案,划分并动态调整本地国有企业功能类别。

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制约不足的问题,要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针对一些国有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等问题,要以完善治理结构为重点大力推动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针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强化对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监管。

为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指导意见》提出,一是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二是建立健全高效协同的外部监督机制,整合出资人监管、外派监事会监督和审计、纪检监察、巡视等监督力量,建立监督工作会商机制;三是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四是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和倒查机制。

《指导意见》强调,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企业章程,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切实承担好、落实好从严管党治党责任,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尤其是主要领导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和综合考核评价。切实落实国有企业反腐倡廉“两个责任”,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努力构筑企业领导人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上一篇:赴江津挂职学习心得下一篇:濮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