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建议

2024-07-05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建议(共16篇)(共16篇)

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建议 篇一

谈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程改革是我困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改革.新得教育理念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思路,给我们体育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我深感自己肩子担子的.分量,曾强了课程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决心把把握课改方向,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全身心投入到这次课程改革的教学研究领域,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进行一次较大的革新的突破.

作 者:王川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财经学校,辽宁,朝阳,12刊 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年,卷(期):“”(8)分类号:G80-05关键词:

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建议 篇二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 不断改革、创新、发展和探索体育与健康课程,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负有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在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作用分析

教育行政部门与各学校要加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领导, 要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 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加大投入, 强化组织, 悉心指导。要建立健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 切实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工作与学校体育工作协调并进。分管校长与教研组长要从管理的目标、计划、组织、实施、调控、考核、评价等方面出发, 拟订工作方案, 对课程实施进行有序管理。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改革的理论, 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

三、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

1. 课程目标体系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结合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构建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 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来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在实施《标准》时, 要全面关注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 特别要加强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新的学习领域的研究。

2. 编制课程教学方案

各学校应当结合当地课程资源、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 认真编制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在制订教学方案时, 应注意以下四点: (1) 根据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制订学年教学目标。在确定学年教学目标时, 既要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的目标, 也要有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 (2)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及学校场地、器材的条件来确定每个学年的教学内容及各项教学内容的课时比例。 (3) 根据年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订年度教学计划。 (4) 根据年度教学计划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

3. 明确教学内容时数比例原则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的体育与健康占总课时的比例, 保证1~2年级每周4课时, 3~6年级和7~9年级每周3课时, 高中1~3年级相当于每周2课时体育 (与健康) 课。要坚决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的规定, 明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周课时要求, 确保开齐开足体育课时。教学中, 不仅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掌握, 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4. 教学内容的组合与搭配

体育与健康教学, 可采用单元教学的形式进行, 特别在小学低、中年级, 要着力打好体能基础, 可采用复式单元进行教学, 即一个单元采用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7年级以上采用单一单元教学进行教学, 做到一个单元一个教学内容, 从而有利于集中时间, 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运动技能。

四、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引领问题

在新课程不断推进的今天, 体育课堂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1. 恰如其分地执行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收放自如, 就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最好的状态。教师要按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不折不扣地执行, 从容地面对教学的各个环节, 使得教学朝着既定的目标进行。

2. 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

新理念指导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关注每一名学生的身体发展和情感需要。在教学中,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特别是学有余力和学有困难的学生。同时, 教师要努力增长视距, 让自己对课堂上发生的、哪怕是很小的一个小动作都能观察到并迅速加以处理。只有这样, 教学才能在安全、有序、生动、快乐。

3. 避免手忙脚乱

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很多课前预设中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和意外。这时, 教师的应变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应努力做到心不慌、手脚不乱。

4. 改革教学方式

新课程观和教学观下, 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当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 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教学理念。

五、小结

新课程改革, 给体育教师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也使大家面临着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的挑战。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 不断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只要认真学习新课程, 真正理解新课程, 大胆实践新课程, 新课程的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对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在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 对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引领问题进行了阐述。

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建议 篇三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 课程实施 体育教师素质 建构

体育课程实施是将体育课程付诸实践的动态过程,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质性环节。基于古德莱德课程层次理论的分析得出,课程改革能否实现预定的目标,取决于课程变革计划的实施和实施过程中各有关主体的情感、意识、态度等,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课程实施和实施中教师的作用。体育教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实践操作主体,只有当教师在学校体育的实践工作中真正执行和实施了《体育课程标准》,新课程的理想和目标才可能转化为学校“知觉的课程”、教师“运作的课程”和学生“体验的课程”,体育课程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目标。体育教师对课程理念的理解,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职业态度、自身品德,以及其对体育课程的理解都决定着体育课程实施的方向,决定着体育课程的成败。而这些因素都取决于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习的态度、能力,因此,体育教师的素质也成为决定体育课程成败的核心因素。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温州市高中体育教师的素质现状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广泛阅读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各种著作和学术论文,全面收集了课程与教学论的文献资料,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网、中国优秀博硕论文库获得大量的关于课程改革的文献资料,并查阅近几年来关于课程改革、中小学体育课程研究方面的相关论著、书籍、文件等方法收集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遵循社会学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问卷 ;以125名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以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为依据,围绕目前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和态度,教学中把握和驾驭教材的情况,进行教学评价的情况和对选项课与模块教学的管理情况。为了确保问卷的回收,采用亲自发放和委托发放两种形式,一共发放问卷125份,回收问卷125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为122份,有效率为97.6%。

(3)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法整理、统计和处理。

(4)访谈法

对有关专家、体育教研员、高中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实验情况,了解他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观点、态度及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1.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调查的样本基本上具有代表性。从性别方面看,男性体育与健康教师占到了71.3%,女性体育与健康教师占到了28.7%;从年龄上看,在30—49岁年龄段的体育与健康教师占39.3%,年龄在29岁以下的占53.3%;从学历上看,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到了90.2%;从职称方面看,具有高级职称的占27.9%,具有中级职称的占39.3%,具有中教二级初级职称的占34.6%。这说明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师是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年轻队伍。因为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使大量毕业生得以充实到各个中学去,所以年轻教师比较多,他们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从全市来看,高中体育教师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在职体育教师中青年多,中年少,老年更少。年轻化的队伍容易接受新事物,理解新的理念,因此,对于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来说是比较有利的。

2.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实施态度消极

调查结果得出,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实施持消极态度:47.5%的教师觉得课程改革有必要,但步子不要太大;50.9%的教师不确定或不赞同体育课程实施,使个人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65.6%的教师不会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大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的素质或其他一些原因,对体育课程实施产生了畏难情绪,因此表现为对课程实施产生消极态度。

(2)对课程认知水平不足

体育教师对课程特性的认识存在距离,对课程的认知水平存在不足。对新课程标准比较了解的占到了55.7%,说明大部分体育与健康教师能够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是,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和认同都是一种痛苦的蜕变。实践证明,从理论上教师可以很快接受一个观念,但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具体落实到体育实践中却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人们能否接受这种观念,进而转变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地去贯彻新课改的精神,还需要长期努力。

(3)能力明显欠缺

体育教师的素质存在欠缺: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评价能力较强;课程内容决策能力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较弱,无法把握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善于利用课程资源;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较弱,一方面由于繁重的教学训练负担,使部分体育教师即使有意进行科研却苦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是缺乏科研能力和必要的条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社会适应教育能力相对最弱,对课程所要求的心理健康领域和社会适应领域的评价无法准确进行;自主发展意识薄弱,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所带来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一系列重大的变革,使中学体育教师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职前和在职都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处于一种茫然的被动状态。能力欠缺导致体育教师对课程的态度消极,对课程认识不足,专业能力明显欠缺,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难以适应体育课程实施的需要。

(4)成因分析

①职前教育因素

体育教师的来源以师范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主。据有关研究表明,由于过去多方面的原因,高考时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专业要求相对较高而使报考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生源出现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的状况;体育院校和其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体育教师的摇篮。然而,传统的体育教师培养体制,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培养模式等方面,还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仍带有明显的传统思想特点,在知识、能力的培养上也没有与现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平衡,课程的设置上仍以传统的运动训练为主,缺乏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及社会适应方面的知识传授。

②在职教育的因素

对照体育课程实施中师资培训情况,可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培训的次数问题,基本上只是在课程实施之前的一次性集中培训,对培训活动的持续性缺乏深入认识;二是培训的内容问题,前来担任培训工作的专家学者是纯粹的理论工作者,更多针对他们自己认为的体育课程“理论特色”来阐释,造成培训内容与实践脱离,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由于师资培训的模式缺乏直观性、实践操作性,削弱了对课程实施的指导作用,加上部分培训教师不了解中学体育教育实际情况,使得培训效果不明显。

③教师自身的因素

4.第节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 篇四

1.注重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与体育能力的培养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终身体育的兴起,各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都十分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与体育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适合于自己的体育活动实践,使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通过让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活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形成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习惯。

日本在1978年的体育学习指导纲要中指出:应将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联结起来,教师在教学指导上应让学生终身热爱体育运动,不仅要在锻炼体力、塑造人格及全面发展上下功夫,而且要让学生体会各种运动的乐趣。该指导纲要强调体育与学生生活、学习和将来工作的联系,注重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地参加体育活动。俄罗斯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经常参加锻炼的习惯、终生的体育兴趣和独立锻炼的能力、自我运动的积极态度和能力、正确理解安全健康和形成自主健康生活的态度。美国加州体育课程标准则强调:学校体育计划是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不断强调终身练习习惯的培养和保持,提供关于怎样获得和保持体育运动能力的教育。学校计划必须集中在教育和行为变化方面,使学生在课外能够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

2.突出增进健康的目标

随着各国对健康问题的普遍关注和“体育为健康”口号的提出,各国体育课程的改革都突出增进健康的目标。美国一些学校体育专家明确提出,要使社区公共健康逐渐增加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对儿童健康的贡献方面;体育在公众健康方面的目的是为儿童终身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奠定基础;体育教师追求学校体育的公众健康目标,以及与其他公众健康工作者结合起来增进美国公众健康是适当的,而且是适时的;如果想终身保持健康的体魄,我们锻炼身体进行体育活动的一整套方法都需要彻底改进,应把那些十几岁的学生在完成中学学业后仍一直乐此不疲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个人体育锻炼活动,引入到学校的体育课程之中。

日本体育学习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理解有关健康和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自主的、健康的生活能力和态度。要求通过运动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而不仅仅是学习掌握一些运动技能,而且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的保健意识,形成科学合理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体育培养人格

各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都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美国加州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①让所有学生都有一种通过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运动而获得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和能力;②体育课程应该在满足每个学生个性需要的基础上提供不同的适宜教学方法;③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种种差异,为所有学生规划学习进程,并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④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英国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为了满足学生的广泛需要,教师应该认识到给所有学生同等机会的重要性,并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①营造有效的学习环境;②保护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注意力;③通过适宜的教学方法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④使用适当的评价方法。该课程标准还指出,体育课程要在精神、道德、社会、文化、技能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俄罗斯体育教学大纲曾明确提出:体育教育切不可局限于增强和发展体质,应使之有助于完成学校的主要任务——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因此,教师要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认知、行为的有机联系,注重体育对人格培养的特殊价值,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态度、良好的情绪、自主学习和社会交往的能力等。

二、国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内容

1.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课程开设的模式

(1)健康与体育合设一门课程的模式

加拿大安大略省、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新西兰和我国台湾省等将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课程合二为一,设立了健康与体育课程。日本也将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合设为一门课程,小学取名为体育课,中学取名为保健体育课。

(2)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课程分设的模式

英国、美国(大多数州)等国家将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分设,分别颁布体育课程标准和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英国体育课程注重游戏、舞蹈、体操、游泳、竞赛、体现冒险精神的活动等内容;健康教育课程则强调培养自信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公民形象、建立健康和安全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内容。

美国加州的体育课程注重发展多种运动技术和休闲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对运动和人的身体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体育与娱乐计划,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的意识等;健康教育课程强调提高对个人健康和促进他人健康的责任感,理解个人生长和发展的过程,学会使用与健康有关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等。

(3)体育与生命安全基础两门课程分设的模式

俄罗斯分设体育与生命安全基础两门课程。体育课程包括了身体发展、运动技能、卫生、饮食、休息、意志与道德品质的发展、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的身体调节和自我调节方法等内容;生命安全基础课程包括自然灾害、生产事故、交通事故伤害等预防与处理的内容。

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育,将体育课程改造成为有明确的健康目标,并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融入体育之中的新课程,并以此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的重要

途径。

2.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因此,各个国家制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也不尽相同。但是,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使学生达成体能、体育知识与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态度和生活态度等方面的目标。

(1)注重体能的增强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加拿大安大略省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理解体能、健康和幸福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积极地参与每日的身体活动,并形成积极的健康行为,获得终身参与身体活动的基本运动技能。日本保健体育指导纲要强调:学生在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同时,实现增进健康、提高体能之目的。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获得有关参与身体活动、增强体能、加强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以及运动的生物力学和生理学的原理,在游戏、比赛、跳舞、体操、水上运动、户外运动、闲暇和娱乐活动中是一位有技能的参与者。英国体育课程标准强调要使学生获得和发展技能,选择和应用技能、策略和观点,获得体能和健康的知识和理解。中国台湾省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为了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国民必须要有良好的体能,才能担当新时代的任务,因此,要发展学生的运动概念和运动技能,提升体适能。

(2)重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的提高

联邦德国体育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体育运动来提高安全感,稳定情绪;加强人际交往、社会经验及社会认识;教给学生利用余暇时间的方法和必要的行动方式。美国加州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体育和娱乐计划,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自我价值。英国体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形成对自己积极的态度,促进他们的精神发展;通过帮助学生发展活动中的社会技能,如合作、责任感、积极参与、诚实和团队精神等,促进他们的社会发展。新西兰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则认为,健康与体育课程的目的之一是提高能改善人际关系的理解、技能和态度。

(3)强调正确的体育态度和人生态度

日本保健体育指导纲要提出: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将形成一种将生活营造得既轻松愉快又丰富多采的人生态度。俄罗斯体育教学大纲则强调: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学生保持与增进健康、改善和维持适宜的健康环境的能力与态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理解不同的价值观、态度和信念对与健康、安全和身体活动等有关的个人和群体决定和行为的影响。新西兰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提出:通过运动发展动作技能,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理解,形成对身体活动的积极态度。

3.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改革

(1)课程内容呈现多样性、选择性和指导性

各国在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充分考虑到各地、各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需求、兴趣、爱好等,逐渐由统一性向多样性、固定性向选择性、指令性向指导性方向转变。

日本为了开展适应学生个性、能力的教学活动,中小学都尽可能地安排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而且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选择性,出现了年级学时弹性化、初中阶段选择性逐渐加大、高中阶段以内容选修为基础的教学,即选择性学习。

美国各州和各校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都有很大的自主权,强调根据本地条件制定相应的体育教学大纲,而且学生有一定的选择性。如纽约州规定,7~12年级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从大纲规定的内容中选择一项或两项运动项目作为其终身锻炼项目。

俄罗斯采用制定综合教学大纲的形式,包括以发展运动能力为主的体育教学大纲、形成性体育教学大纲、竞技性体育教学大纲和农村小学专门健身性体育教学大纲等五套体育教学大纲的方式,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选择性。

(2)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是国外体育课程内容改革的重要方面,在运动技能教学内容中融入体育理论知识;在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中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如美国中学《体育保健教科书》编选了解剖学、生理学、力学、心理学、保健卫生学的理论知识,并以及介绍了发展体能的理论与方法。

日本的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就已初步涉及到保健知识,到了中学阶段,开始设置保健体育课,将保健的教学内容与体育的教学内容融合在一门课程中。联邦德国体联“体育与健康”委员会明确指出要将“健康教育”写进体育教学大纲,强调为体育教师编写“健康教育指南”,并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

4.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

(1)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各国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从单纯的定量测验,向将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转变。日本主要从关心、意欲、态度,思考、判断,技能、表现、知识、理解等方面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分为A(充分满足)、B(大致满足)、C(经过努力可以满足)三个等级,除了给学生打等级以外,还给学生书写“意见”(评语)。美国和联邦德国在评定学生体育课成绩时,根据不同的评定内容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给学生进行等级评定。

(2)绝对性与个体性评价相结合各国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中,尤其是在体能与运动技能成绩的评价中,将绝对性评价与个体内差异性(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如联邦德国在评定学生体育学习成绩时,采用等第制,运用社会参照标准(即绝对标准)±1的评定方法进行,即最终得分=社会

参照标准±1。日本的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行为态度、进步与发展。

(3)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各国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中,不仅由体育教师进行外部评价,同时还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在体育学习评价方面都鼓励、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使学习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有效手段。

三、对我们的启示

1.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时,既要注意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能水平的提高,更要重视体育与健康意识的培养、体育能力的提高、正确体育态度及人生态度的形成。

2.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建构方面,要处理好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体育运动项目与学生身心特点的关系、统一要求与选择性和弹性的关系。

3.在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时,要注意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淡化体育学习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使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和不断提高。

5.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案 篇五

第 8课时

授课记录: / 1

/ 2

/ 3 学习阶段:水平二

学习目标:在各种练习中提高跑的能力

学习内容:游戏

30米冠军赛 学习步骤:

一、集体游戏、提高兴趣 教师活动:1.提出队列练习的要求

2.组织队列练习

3.提出游戏的练习要求

4.讲解游戏《找朋友》的方法

5.组织游戏 学生活动:1.懂得队列的重要性

2.积极的进行队列练习

3.理解和掌握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4.投入到游戏的联系中去 组

织: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点:在练习中提高自己的奔跑能力 难

点:在练习中能和同伴合作完成练习教师活动:1.提出小组自主的进行跑的准备活动

2.组织小组自主的进行练习

3.提出以小组为单位自创一个小型的奔跑的游戏

4.组织学生进行自创的小型游戏

5.提出30米冠军赛的要求的要求

6.组织比赛

学生活动:1.自主的进行准备活动

2.自主的进行奔跑小游戏的创编和练习

3.积极的投入到30米冠军赛的比赛中去。为自己的小组的荣誉而努力

织:

三、相互方法、加速恢复 教师活动: 提出放松的要求

组织放松练习学生活动: 进行放松 组

织: 场地器材:

6.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建议 篇六

1.前言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面。学校体育教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这种方式,真正发挥体育的作用,促进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合,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2.随迁子女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研究

2.1教学目标情况

体育教师认为不管是随迁子女还是本地学生都应该在体育教学中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自我健身、体育欣赏及创新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体育教师认为随迁子女和本地学生都应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健康水平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这说明体育教师仍然把增强学生体质和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运动兴趣爱好、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这与上海市“二期课改”的体育教学目标相一致,同时也可以说这两个目标是体育教学的最根本最直接目标。

2.2教材适应性情况

体育教材是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重要媒介。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至关重要的纽带。体育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体育教材(又称“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教材使用情况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体育课程实施的优劣,更反映了该校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贯彻和实施情况的。

现在上海全部使用的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二期课改教材内容新颖多样,教师的教法灵活多变,课堂的教学氛围十分灵活,而且特别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和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创新精神,这对随迁子女主动学习能力和团结精神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力地促进了他们和整个班集体的凝聚。

2.3交流语言情况

根据文化结构的“洋葱头”理论,文化可分为表层、中层和深层。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也是人与人交往的最直接的工具,它属于文化结构中的表层方面。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于家庭、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刚刚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时往往或多或少带有乡音。这就给随迁子女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影响,严重的会产生沟通障碍。

透过表层机构中的语言,往更深层次探究,语言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作为随迁子女,从另外一个城市来到上海,他所要面临的是从外到内都要与这个城市融合起来,要从内到外与这个城市产生交集。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上海话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文化的积淀,传承着这个城市的传统,可以说是上海的精髓,如果对随迁子女增加上海话的教学,必定会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密感,促进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到上海这个城市和所在学校中去。

2.4着装、出勤、课堂纪律等课堂常规情况

衣着作为无声的语言,在诠释着主人的家境、消费品位和地域特色[1],它也是表层结构中的内容。现实中来自农村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于衣着上与城市的本地子女存在的不同或者卫生状况相对较差,往往会被城市的本地学生嘲笑、讥讽,同样会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产生自卑心理,影响他们的学习以及与同学的沟通与交流。

但是之前曾有报道上海宝山区高境三中,歧视农民工子女,将其与本地生隔离,在对本地学和随迁子女发放不同的校服,并且在作息制度、教学设备、评比表彰、教材使用和教师配备等方面均将随迁子女和本地学生区别对待,这种以貌取人的行为严重伤害了随迁子女的自尊心,给随迁子女设置了一堵不可逾越的“围墙”。

出勤代表着学生对课的重视程度和喜爱程度,同时也能衡量出学生本身的素质和对自我约束能力。课堂的纪律直接反映学生对课的重视和喜爱程度,也直接反映出学生的素质和对知识的渴望程度。

2.5教学内容方面情况

体育教学内容有基本内容和拓展内容,内容排列方式有直线排列、螺旋排列、混合排列,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虽然是随迁子女来到上海,但是他们曾经所喜爱的地方有一些自己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这些项目也充满了乐趣,本地的学生也对这些农村体育项目充满了好奇与渴望。这些项目主要包括:舞龙舞狮、龙舟、花毽、荡秋千、打沙包、踢毽子、跳竹竿、斗鸡、扭秧歌、踩高跷等。从图4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荡秋千、打沙包、踢毽子、荡秋千、打沙包、踢毽子,但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这些项目有开展条件的依次为踢毽子、打沙包、跳竹竿、斗鸡、花毽,从这些项目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对场地和器材要求都很简单,并且简单易学,没有什么危险性,所以这些项目容易开展,像龙舟、踩高跷这样的项目在中小学开展还是不切实际的。

如前文所述:学习习惯、教育方式的冲突是影响社会融合的中层文化冲突,而公办学校的体育课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缺少随迁子女喜闻乐见的项目,内容的排列上未充分考虑到随迁子女的基础以及体育技能掌握的程度,这些影响了随迁子女对体育的学习热情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6随迁子女分班情况

体育课教学如何编班是影响随迁子女能否融入到学校和本地学生中去的首要方面,如果刻意将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分开教学,不仅未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社会功能,而且会产生人为设置的一堵分割随迁子女与本地子女的“墙”。要完成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的上课情况至关重要。学生是课的主体和灵魂,只有学生课上的好,教师的教学才会得到实在的成果。本文认为:要想利用体育的这种方式达到对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合的促进,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关注随迁子女上课的情况。

3.结论

7.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建议 篇七

1 实施新课标以来高中体育课程取得的成效

1.1 各地各校体育课程内容安排呈多元化趋势

在高中体育新课标中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 给学校和体育教师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即不同类型的学校可根据校情特点和优势选择项目、确立方向, 以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学校体育课程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一部分学校在高一第一学期阶段采用必修课的体育模式, 外加基础性较强的选学项目, 在高一第二学期或高二逐步开设选项教学的方法。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是考虑与初中体育课程学习的衔接, 目的是巩固基础, 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学生进入高中后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总之, 基本上各个高中都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

1.2 课程内容重复现象减少

长期以来以来, 我国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基本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重复, 最终导致学生没有积极主动性, 其教学效果自然也不好。实行选项的教学可以使这种现象有所缓解, 因为选项课程内容的安排是根据学生接收的层次来进行的, 并且都是以模块进行授课的, 在这个模块的特点就是由一个运动项目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构成。即便是三年都是学习同一个教学内容, 但这种内容也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即使是对于接收层次、学习层次不一样的同年级学生, 体育教师也会尊重个体差别性进行分组和管理。

1.3 课程内容的设计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以人为本”是高中新课标的精神实质。目前, 很多学校的选项项目基本上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本校的场地设施和师资配备来进行设置的, 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既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彻底改变了学生过去被动学习的状况。

1.4 专项内容的传授也给教师创造机会

过去, 体育教师基本上是按照大纲中的内容进行教学, 很多教学内容都停留于基本层面, 更谈不上研究了。随着新课标的推出, 每个教师只要负责各自的专项课, 从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进行深入地专向学习和研究。

2 目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在看到积积极向上变化的同时, 我们也发现高中体育与课程内容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2.1 绝大多数课程内容仍以竞技体系为主, 地方特色内容和新兴时尚内容不足

由于受竞技运动根深蒂固的影响, 人们容易把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混为一谈, 从实际来看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仍以田径、球类、体操为主, 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普及比例不大, 学生没有自主选择运动项目的权利。究其源头主要是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有关。对于目前比较休闲的运动, 如网球、贻拳道、轮滑、街舞等项目高校体育系学生没接触过, 更谈不上如何毕业后去教学生了, 最终造成相应运动运动项目师资的严重缺乏, 使得很多学生喜爱的项目无法开展。

2.2 健康教育内容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新课标体系中虽然规定了要开展健康教育专题的学习,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主动授课的很少, 即使授课也一般会选择在阴天、雨雪天进行, 导致健康教育内容无法得到落实。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体育教师本身理论知识不够;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学生对这块的知识不感兴趣;还有一方面就是上级领导不够重视, 即在高考压力下, 许多学校都会牺牲体育课时, 使健康教育专题内容无法进行, 学生也更不用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了。

2.3 课程内容标准可操作性有待加强

目前很多教师都愿意实行选项课教学, 但不少教师也反映课程改革会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选项班人数增多, 难以组织, 再者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会导致体育教师在进行专项课教学时感到无所适从, 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组织教学内容。还有就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我国高中体育教师安于现状, 缺乏积极的课程意识, 难以独立的进行课程设计和选择组合教材;再者, 新课标中关于心理健康领域和社会适应领域的内容比较抽象, 在具体实施中体育教师不知道如何选择设计教学内容以此达到水平或领域目标, 造成操作层面的困惑。

2.4 体育教师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内容标准实施的要求

在新课标推出以后, 广大体育教师都对新课标进行了肯定。但笔者在观摩了一些体育教师的体育课后, 发现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与把握还非常肤浅, 自身能力与业务素质与新课标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对教材内容还不是十分清楚, 因此在具体实践过程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因此, 体育教师的观念要进一步加强, 知识能力结构要进一步改善。

3 对策

3.1 更新高中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师资力量是教学有效进行的基本保证, 一方面上级领导学校应积极开展体育教师的进修和培训, 让教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思路, 以尽快适应新课程, 给体育教师创造定期学术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让教师的思想与时俱进地跟上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既要对本专业的理论和技能进行巩固和提高, 还要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一些新兴项目, 如轮滑、街舞等内容的学习和培训, 从本质上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3.2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从一些文献中得知, 无论是选项区还是非选项区, 目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还是比较单一, 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 学校不重视、教师不安排。因此, 建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从设计到选择和安排上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出发, 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对体育的需要进行改善, 加大休闲体育、娱乐体育运动项目的比例, 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3.3 重视健康教育, 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

健康是目前全人类追求的重要目标, 体育是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建议学校体育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在健康专题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安排, 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体育卫生、保健和预防创伤知识, 还要增加运动营养、心理健康知识, 注重高中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另外, 在进行健康教育专题授课时, 不能将健康知识和体育活动内容进行简单的拼凑, 最好能在体育实践活动中系统地穿插进行, 要注意渗透式教学, 从而保证健康教育专题的有效实施。

3.4 在确定选项内容时要解决好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

在文献资料和调查中发现, 目前很多有条件的学校在进行选项课之前会对学生比较有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行统计, 但具体进行选择运动项目时, 学校开设的选项运动项目会和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倾向存在很大的差异, 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像球类、田径、体操等等项目, 而学生比较喜欢的休闲运动项目和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 学校和教师安排的比例不高, 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因此要解决这对矛盾, 高中体育教师在高一第一学期时进行基本技能的学习, 在高一第二学期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选项, 在整个高一阶段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因为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在体育内容的授课中, 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以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直接兴趣;另一方面在授课的过程要时不时地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间接兴趣, 从而缓和学生选项时因为学校实际和地区差异带来的限制性。

3.5 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

学习新课标并不是摒弃传统的运动项目, 对现有的传统运动项目进行改造也是对新课标要求的补充, 可以淡化竞技要求, 突破竞技项目的限制, 以发展人的体能, 设计各种教学内容;以教学内容游戏化, 对枯燥的竞技内容进行改革, 采用小组对抗或竞赛的形式增加课程内容的娱乐性和竞争性。

3.6 新兴体育内容的引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大众体育如火如荼地发展, 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也不断涌现, 高中生更倾向于一些时尚、娱乐性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 建议学校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 尤其是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投入, 高中体育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前提是要完善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 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开展, 特别是选项项目的设置, 比如说攀岩、轮滑、网球等。当然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学校应因地制宜利用本身有限的体育设施进行深加工, 以产生最大的使用效果;另一方面, 上级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层层落实相应对策, 加大高中体育经费的划拨;再者选项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备球拍和球, 既减少学校的经费负担, 又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器械要求, 为开设更多的选项项目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1) :152.

[2]潘绍伟, 季浏, 谭华.我国体育课程为什么要进行重大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 2002 (4) :9.

[3]陶涛.浅析高中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J].福建体育科技, 2003 (5) :52~53.

8.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建议 篇八

关键词:课程学习评价;学校研究;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48-0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习评价”的目的、重点和成绩评定建议,为我们进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从各级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现状来看,每个并行学校因为课堂教学内容、评价指标、教师责任等评价因素不统一,“学习评价”参差不齐,直接导致“学习评价”缺乏可比性和真实性,导致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目的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一、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可评价教学内容

2011新编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明确了七、八、九年级从低到高、从易到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课程学习和教师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为学校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有了实施的理论基础和参考的内容依据。

学校从2012年9月起对七年级进行《体育与健康》新编课程的教学,为了达成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学校会同教导处、体育组、体育教研员首先进行了新编《体育与健康》七年级课程学习可评价教学内容的设置,明确了学校体育教师实施教学的内容和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为学校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实施打下了教学内容的基础(表1)。

二、确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项目

随着学校《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可评价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学校体育组会同区体育教研员和区域体育教学骨干教师,对学校《体育与健康》七年级课程教学可评价项目进行了研讨,围绕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和学校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可评价教学内容,确定了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项目。共有运动技能评价项目16大项,每学期8大项;共有身体素质评价6大项,每学期3大项(表2)。

三、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细则则

学校在明确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和评价项目的基础上,根据《体育与健康》七至九年级水平四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评价指标,制定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细则,并在具体的实施中不断完善优化(表3~表6)。

四、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过程

1.专业引领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

学校在学期结束前,邀请区域内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师到学校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学校根据实际,抽取不同的年级段,覆盖全部体育教师任教的班级。参与评价教师直接给予被评价学生根据“评价细则”进行打分,然后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正面反映了学校不同学生、班级、年级段及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效果,也侧面反映了每一位体育教师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效益。[3]

2.学校确定和学生选项评价相结合

考虑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性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学校规定相应的、重要的课程教学内容为学习评价项目,如基本体操中的《舞动青春》和校本课程《大众健美操》应用于学校的“大课间活动”,身体素质中的耐力跑应用于“体育中考”“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冬季长跑”,确定为七年级的必测项目;其他评价项目由教导处、体育组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自定;考虑学生的特长和评价的需求,每学期安排二项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评价项目由学生选项进行考核评价(表7)。

3.实施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素质报告

为了及时把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情况反馈给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校实施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素质报告,每学期把课程学习的评价结果登记到报告单,由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在家访时分发给每位学生及家长,提高家长的知晓率,从而推动家庭、社会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支持(表8)。

学校实施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现了以下的特点:评价内容全面,基本包含了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内容;评价分类科学,既有课程学习内容,又有学校体育必须内容,也有校本教学内容;评价要求明确,既有评价内容的确定,又有评价细则的要求,也有评价过程的操作,使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真正成为适应课程需要、学校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6.

[2-3]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9.

9.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说明 篇九

一、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

根据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 国务院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总体精神和要求,根据学校的学制、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对原教学计划进行重新修定,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体育与健康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健康,提高体育素养,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成为身心健康,品质优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一)、基本任务

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体能和适应社会及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态度和能力。

3、进行健康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审美能力,掌握运动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评价的能力。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根据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

1、基本目标

1)、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习惯,能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欣赏能力。

2)、熟练掌握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

3)、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地各种体能练习,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基本掌握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2、发展目标

1)、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体育能力。

3)、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发展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使身体更强健。

4)、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选编原则与要求

(一)、选编教材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理论与实践教材都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心理素质,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根据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考虑他们生理、心理特点和智力优势。建立以素质教育为主,宽口径、厚基础为主线的各类教材体系。

(三)、根据我校场地器材设施情况,统筹安排发展形体及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最有效教材。

(四)、充分反映和体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注重反映现代体育运动和传统体育运动的内容,以及考虑到各类体育教材的衔接性。

(五)、为配合国家教育部教学改革的精神要求,适当增加理论知识的课程安排。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置和类型

(一)、根据学校的教育目的,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项目。

(二)、课的类型

1、实践课

2、理论课

五、体育与健康课考试及成绩评定办法

体育课为必修课,每学期进行考试。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每学期学生凡缺课 1/3 以上者不予评定体育课成绩,应为不合格。

六、执行课程计划的要求

(一)、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教育计划规定的一门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环节。体育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体育部编制的课程教学方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写好课时计划、教案,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找出容易出现的错误及解决办法,并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做到教学严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通过体育课学习,使学生体质有所增强,并能够较好地掌握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方法,使部分学生能指导学生开展各项运动的组织编排及裁判工作。

(三)、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要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

10.七年级上学期体育与健康课程 篇十

课的内容:鱼跃前滚翻(男)后滚翻成单腿跪撑平衡(女)游戏:情景游戏“送情报”

授课对象;初一

一、课的构思

本课以树立健康第一,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在学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等方法,在学练中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学练空间,让每位学生在学练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材分析

鱼跃前滚翻(男)、后滚翻成单腿跪撑平衡(女)是初一必修教材,它具有趣味性强、易学的特点。这些体育项目不仅能锻炼身体、愉悦身心,更能培养学生对体操的兴趣,形成较好的体操意识;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了情景游戏“送情报”。

三、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2、运动技能:80%学生能在帮助下完成鱼跃前滚翻(男)、后滚翻成单腿跪撑平衡(女)动作,并能说出其动作要领,知道游戏规则,20~25%学生能熟练掌握动作。

3、身体健康: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灵敏、协调能力和综合能力。

4、心理健康:激发学生能积极思考及探究欲望,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信念。

5、社会适应: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公平竞争和拼搏进取等优良品质。

四、学法指导

1、采用游戏,提高学生积极性

2、注重启发诱导,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能主动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有意识的让学生自主锻炼,自我检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4、运用音乐伴奏,肢体语言对学生实施美育

五、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一、鱼跃前滚翻(男)后滚翻成单腿跪撑平衡(女)

二、情景游戏:“送情报”

教学目标 :

1、运动参与: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2、运动技能:80%学生能在帮助下完成鱼跃前滚翻(男)、后滚翻成单腿跪撑平衡(女)动作,并能说出其动作要领,知道游戏规则,20~25%学生能熟练掌握动作。

3、身体健康: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灵敏、协调能力和综合能力。

4、心理健康:激发学生能积极思考及探究欲望,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信念。

5、社会适应: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公平竞争和拼搏进取等优良品质。

重 点(男)蹬摆撑有力,屈臂、低头、团身及时。(女)团身紧,屈髋举腿、转头、推手要及时。

难 点(男)蹬摆撑动作依次,低头团身要及时。(女)团身紧,屈髋举腿、转头、推手要及时。

(一)、课堂常规执行。

·导入课题内容。·明确内容目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执行常规,检查并报告人数。

2、学生向老师问好。认真听讲。

3、见习生随堂听课。

老师活动:

1、指定地点,鸣哨集合。

2、向学生问好。宣布本次课练习内容目标与要求

3、安排见习生。

4、检查服装,排除安全隐患。

要求:队列整齐,精神饱满。加强常规教育,养成自觉遵守课堂常规的好习

惯。

(二)、“钻地道过障碍”游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积极探索的优良品质。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设计游戏。

2、明确要求,统一行动。

3、指导下尝试练习。

4、交流体会。

教师布置:

1、情景导入。放音乐导入情景。

2、提出要求,指导布置场地。

3、观摩与巡回指导练习。

4、提高难度组织比赛。教育学生树立群体意识,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韧带。

学生任务:

1、在教师讲解、示范指导下完成各节动作。

2、认真听讲、动作充分。

教师任务:

1、语言激励,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示范,领操

3、完成练习。

准备活动是运动前不可缺少的环节,准备充分可避免运动伤害事故发生。

(三)、尝试练习鱼跃前滚翻(男)、后滚翻成单腿跪撑平衡(女)

老师活动:

1、语言导入课题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在练习中尝试运动乐趣。

学生活动:

1、认真听讲,仔细思考,在脑中形成动作表象。

2、观察图片,激起学生练习欲望。

3、复习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练习。

4、带着问题,尝试练习,边练习,边总结,解答疑问。

5、在同伴保护与帮助下完成练习。

6、优秀学生示范。

教师活动:

1、教师讲解、示范。图片展示。

2、提出问题:男:①鱼跃前滚翻由哪些动作环节?

②鱼跃前滚翻与前滚翻有何联系与区别?

女:③后滚翻成单腿跪撑平衡应注意哪些环节?

3、教学分组,组织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保护与帮助学生完成学习。

4、选出优秀学生示范、讲评。

要求:

1、分组练习,由小组长负责组织,保护与帮助。

2、学生练习,观摩其他同学动作。

技巧中各种滚动、滚翻类动作在现实生活中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四)、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1、小结归纳要领,完善技术

2、技能运用与知识拓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归纳,制定有效练习方案。选择器材、完善技能学习,开拓创新。学生活动:

1、引入最佳学习状态。

2、小组内互评,优秀组动作展示。

教师活动:

1、教师展示图片,认真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2、提出较高难度要求,组织学生练习。分组评定练习效果。

3、观摩优秀组示范,并点评。

①从高向低

②腿上夹纸片练习

③越障碍练习

体操练习可以增强体质和塑造强健健美匀称体格还可以培养我们勇敢顽强刻苦奋进的优良品质。

(五)、情景游戏:“送情报”

游戏目标 :

技能目标:通过本体育游戏的教学,使学生从玩游戏中提高组织动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建立合作意识。

认知目标:通过玩游戏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该课中所玩的游戏及认识体育

游戏的魅力。

情感目标:通过玩体育游戏,使学生从中愉悦身心。培养学生优良品质,陶冶情操。

学生活动:

1、学生认真听讲,明确要求,统一行动。

2、小组商讨练习方案。

3、公平公正竞争合作学练。

教师活动:

1、语言导入游戏情景。

2、提出游戏规则与提供器材。在各小组商量后,摆放垫子、栏架和障碍物各一个。

3、协助学生布置场地。

4、积极参与,统一指挥。

体育游戏能全面发展人的身体素质,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增强体质,改善人的心理素质,培养我们团结互助,积极拼搏精神。

(六)、放松及课后评价:

放松要求:

1、在愉悦的气氛中使学生心理得到充分放松。

2、能客观地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

1、听音乐展开想象,自我调节放松。

2、学生自评与互评。

3、向教师再见。

教师活动:

1、放音乐导入情景,指导学生放松。

2、进行课堂总结、讲评。

3、回收器材,教师向学生再见。

要求:学生按音乐节奏,在老师的提示下完成放松练习。运动结束后,尽快放松有助于身体疲劳的恢复。

(七)、上课班级记录:

场地器材:大垫子4块;小垫子8块;栏架4副;体育动作示图3幅;小黑板2块;录音机1个;磁带2盒。

(八)、课后小结:

这节课学生的学练过程都以音乐为背景,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在舞台上尽情的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这样的美境中,学生的学习是快乐,是幸福的,教师也陶冶了情操。在比赛中我尝试发给学生奖章,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我觉得奖章对小学生而言象征着光荣和自豪。本课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合作参与等方面做了个全面的评价,以奖励奖章为主线折射出师生间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真挚感情,到处散发出新课标的芳香和光芒。教学形式越是自主则越出现松散,这也将增加体育教学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学生在做各种练习时,教师要细心观察,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以避免发生意外的伤害事故。

六、教学反思:

一、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层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二、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对于意外事情的发生,教师要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力。

三、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句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亲自出马,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

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建议 篇十一

关键词 农村中学 体育与健康 课程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124-02

教学体制的不足是困挠农村初中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我国的教育大纲中,我国所实施的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但是在由于社会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目前只是过度偏重对于文化理论知识的考察,却严重忽视了体育等素质方面的发展。对于发展落后的农村初中我们更要认识到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农村的初中教学中,应该真正的做到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应该结合家长一起规范学生的学习思想。运动技能测评标准成为评价学生体育素质能力的方法和手段被用在教学中,是因为他加强了学生的体育锻炼。虽然动机是好的,但是效果却是负面的。学生学习都是被动的,学生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锻炼,只是为了考试的标准来练习而已。之后代考、作假的现象也就时有发生了。

为了能更好的提高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效果,本文对沾益县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从中发现一些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所面临的一些普遍问题,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对策,希望自己能够为沾益县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尽到一份力量。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课程在学校的地位不高,学校领导不够重视。通过调查得知沾益县农村中学中体育课经常被其他必修课程随意占用,学校领导不重视,其地位不高。由于教源分配不均衡,家长之间运用权利和金钱,在争夺优质资源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加之地方的一些政策也有声影响。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学校之间,在办学竞争中先考虑的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是学生成绩对学校升学率、学校排名的影响。所以体育课程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学校也就不那么重视了。

2.受体育场地、器材条件的限制。调查中了解到,沾益县绝大部分中学的场地都是不标准的,对场地的维修也很少。在器材方面也比较陈旧,而且数量有限,大部分都是老式器材了,安全系数也不高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伤,也使得学生都“害怕”上体育课。运动场地小、场地器材设施条件差,达不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要求是目前大多数学校普通存在的问题。从调查可以看出,拥有400米标准跑道的学校几乎为零,大多数学校只有250米或更不标准跑道,导致中长跑项目极易引发安全事故;由于场地受限,为确保安全,田赛课不能完全进行。大多数学校就只有一两块篮球场而已,这样对于体育课也不好开展,学生也不喜欢,就影响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

二、对沾益县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提出对策

1.提高师资水平。新课程的实施已全面铺开,如何加速体育教师成长的专业化进程,提升教学水平,已是体育教师的当务之急。由于受过去的一些思想观念的束缚,一部分体育教师笼罩在“职业怠倦”的阴影下,工作只是低水平的重复。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指教师通过制定发展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以得到不断发展的过程。最简捷、有效的途径就是写课后反思。忽然在教学中发现了一个值得思考、可以取得经验的“闪光”的问题,给我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满以为自己会记忆下来,内化为自己的潜意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曾经带给我们思考的问题逐渐被淡忘,需要回忆的时候印象中明明有这样的思考,可是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而记录下来,能够帮助我们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累积下来,通过记忆得再次加工,使自己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因为写具有积累和再现的作用,长时间的累积,会使我们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需要去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有些技能的学习应该有多种套路来选择,比如:体操、武术等。由教师在此基础上自由发挥,也可以提出套路中应有的动作、要素由教师自编组合,这样可以充分保证不同水平目标的衔接,避免重复,也降低了教师制定教学方案时选择教材的难度。我们在选择和确定课程内容时,较少从初中生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对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开放性重视不够,以进行教学。

3.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新的教学观念认为,健康不仅仅单指身体健康,同时也包括心理健康。在认清传统教学的弊端的同时,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从事体育活动不但使身体体质得到增强,而且人的心理也得到改善,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都很重,再加上生活的单调、业余活动的减少,除了学习就是写作业,很多学生都感到精神紧张,情绪低落。而缓解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的有效方法就是体育活动。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

沾益县教育局对于《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文件和方案各个学校对相关文件进行了贯彻落实。但是,由于乡镇学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以及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不足、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改革重视程度不同等原因,使《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的效果在城市和农村初中学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加强对《体育课程标准》实施意义的宣传,使学生、家长乃致整个社会都能充分理解认识它,关注它。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体育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纠正对体育课程的片面认识,要检查监督为推进《体育课程标准》实施而制定的各项措施和计划。在学校内,营造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通过举办体育节、体育日,进行体育知识讲座,观摩体育比赛,参观体育图片展览等形式使学生对体育的重要作用更加了解。

参考文献:

[1]孙宝剑.河南省农村初中体育现状分析与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12-18.

[2]王涛.对徐州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调查研究[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2-4.

[3]王宏.对中学体育新课改教学问题及策略的研究[J].2010:3-4.

1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建议 篇十二

1 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对漳州卫生职业学院部分高职学生进行问卷发放, 共发放800份, 有效问卷700份, 有效率87.5%。

(2) 访谈法:

对专职辅导员及学生处老师进行访谈, 了解学生家庭、入学情况等信息。

(3) 数理统计法:

对有效问卷进行分类统计处理, 用百分比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职高专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开展现状

2.1.1 注重专业领域学习

由于高职院校的特点是培养各类职业技术人才, 学校的工作重心放在专业课上, 重技能教学, 轻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在课程的设置和平时的教学安排中, 一些学校在课时和学制方面进行的缩减和限制, 忽视了体育与健康课程, 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无法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数要求。在职业教育的整个体系中, 强调专业性较普遍, 重视学生专业学习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

2.1.2 以女生为主的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基础普遍较差

由于学校专业原因, 高职高专卫生类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下滑。特别是女生呈现出严重的体育基础参差不齐, 身体素质较差状况。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学习不感兴趣, 缺乏学习热情, 体育课成了不受女生欢迎的课程。

如表1, 在对体育课态度调查显示, 女生为主的院校开展体育课确实存在不少困难, 要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健康锻炼理念。以消除女生的顾虑。

2.1.3 职业院校学生厌学情绪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思想有所抬头。一些高职生毕业后就业困难。为此一些学生对学习敷衍了事, 对体育课堂教学不认真, 出现懒散, 更有不少学生抱着“体育课就是休息课”的态度坐在草地上、操场边。造成体育课活动不积极, 被动现象。

如表2所示, 体育课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以及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水平还很低, 主观上对体育课不够重视, 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态度的重视程度偏低。

如表3所示, 78%的学生喜欢活动量小、自由式的体育课教学, 这也和高职生年龄段喜欢自由, 不喜欢约束的心理特征相符合。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调整相应的课堂教学和管理以把握学生的心理, 提高课堂效率。从另一方面对学生调查显示, 学生最不喜欢在体育课开始的集体慢跑和一般的徒手操练习, 觉得呆板、单一。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应该采取变换活动项目, 采取具有多样性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完成热身活动。

2.1.4 体育教学基础设施薄弱, 教学模式落后陈旧, 教学方法单一

大多数高职院校体育基础设备落后、加上资金投入不足, 使必要的体育教学设施不足, 从而影响了某些体育项目的开展, 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无法提高。

如表4, 所示, 高职高专学生喜欢活动量比较不大、活泼的运动项目,

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设创新力度不够, 内容不够丰富, 竞技化教材特征, 教学内容一贯制, 未能与终身体育结合起来。教学过程和手段方面:重视“三基”教学, 规范教学过程和内容、统一要求, 忽视学生的参与。使学生上体育课无精打采, 课堂气氛不活跃。体育教师没有很好考虑学生的感受和个性的需求, 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 从而使学生缺乏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活动的动力。体育学习处于枯燥和被动的练习中。

2.2 采取的对策

2.2.1 正确认识高职高专体育与健康课程, 重视体育锻炼

各级行政部门, 社会、学校应真正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师要通过体育理论课、课堂教学、讲座、媒体等对学生灌输“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掌握有效地体育锻炼方法。由易到难, 有浅入深, 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2.2.2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 过去“重竞技, 轻健身”的教学模式将逐渐转变为“以终身体育为目的, 以全民健身为指导思想”的全新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学生相应的自主权, 让学生有自由练习、自由想象、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的乐趣, 在“快乐体育”中促进身心健康, 提高自觉锻炼身体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2.2.3 改变教学内容与方式重视学生情感培养

教学内容应注重各种健身、竞技、娱乐、保健等学生有兴趣的并且有终身锻炼价值的项目, 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篮球、足球、武术、健身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游戏等。理论课除了一般体育理论、体育锻炼、运动卫生与医务监督外, 可增加体育文化、体育美学、体育与营养及医疗体育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 了解如何用体育手段调节日常生活, 调节身、心和行为的健康。

教师要致力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创新, 教学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体差异, 根据体育教学的内容、时间和场地, 设计出尽可能满足学习需要的教学手段, 能组织多种体育学习活动, 拓展学生发展个性的空间。在体育教学中, 只有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在锻炼中得到体验, 在成功中体会到快乐, 才能激发学习热情。此外, 教师要及时给以正确引导, 给予表扬与称赞, 让学生就能体会到“我能行”的成就感。在成就感得以实现后, 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培养和强化, 人格得到理解和尊重, 从而能更积极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

2.2.4 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充分利教学资源

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 改进或改建一些体育设施, 提供更多的体育健身活动场地、健身室。 (先进国家的学校一般有20多个项目的活动室) 以适应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此外, 利用广播、电视、录像、校园网等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的渗透, 观摩体育比赛。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体育文化知识、提高体育文化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培养热爱体育、欣赏体育美的能力。良好的教学环境、体育器材、场地可提高学生的兴奋性,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为生动活泼的体育教学提供保障。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调查方法, 对当前高职高专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情况进行浅要分析, 了解当前高职高专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面临的一些困境, 提出了几点合理化的建议, 以改善高职高专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

关键词: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现状

参考文献

[1]和执军.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探析[J].科教探索, 2008 (07) .

[2]吴书友.高职高专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探讨[J].成功 (教育) , 2012 (11) .

1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建议 篇十三

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教学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为指导思想,以“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水平”。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体育课该上什么?怎么上?作为一线教师,我很困惑。通过学习耿培新老师的《疑难问题解析与教学建议》以后,使我对以上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首先,是在制定教学目标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改变了过去的目标过多,一节课难以实现的情况,以前的目标没有体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目标表述以不规范。其次,是对运动技能教学有所忽视。受应试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教学不受重视,有的运动项目不敢教学,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普遍下降,

14.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建议 篇十四

今年暑假,本人参加了为期十天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培训,受益非浅。特别是华东师大的胡教授和几位老师对新课程的独到见解让人耳目一新,现将我的学习感受总结如下:首先,要想实现高中新课改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如果固守旧的观念不放,总是认为新课改将会与高考、学校的利益、学生的利益相冲突,认为过去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考上好的学校,而忽视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健全的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纵观我们过去的体育教学,都是以前苏联的教学模式为蓝本,注重竞技体育的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教学,严重脱离

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实际需要,导致了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那么怎样改变这一局面呢?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应选择适合学生的运动内容,采用有助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将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其次,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健康整体观的确立,力图通过体育教学不仅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以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将重视身体练习活动与健康教育的学习相结合。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过分强调“跟我学”、“跟我做”、“跟我练”,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无需动脑地进行模仿和机械练习。最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改变传统的灌输——接受教学方式的基

础上,提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之间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的体育课程比较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教师主要关心的是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学,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教师都很少关心。教师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作用,应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跟多的认识和理解。总之,几十年的实践表明,学生样样学,样样都不精,难与形成运动专长和爱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有选择性的学习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进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打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这一仗。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已经习惯了培养“听话的好孩子”,而当今时代的教育必须肩负起培养在知识经济

时代能够生存并参与竞争的人才的历史重任,要求学校培养出的人会学习、会做事、会共同生活和会生存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从传统教育的圈子跳出来,转变观念。

一、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就要求教育不仅在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方面,而且在发展使人类掌握和利用这些知识的行为方面都应该发挥重大作用。面对新形势,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自觉思考如何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中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要激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并提供充分的条件,促使学生尝试、探索、观察、实践,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脑。成为自主的。善于“发现的”学习者。

2、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前面和谐的发展。就实现课程的功能而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发展学生的“元知识”能力,使他们成为“策略的学习者”。要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用以分析、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

4、要尊重学生差异,因异施教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它要求课堂不在是学生学习的唯

一场所,学习内容也不在仅仅是教科书,这就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变化。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师生之间不能平等交流、探讨,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面对新课改,这就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向平等参与学生的学习转变。从知识的传递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

(二)树立“教师发展为先”的新理念。

1、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

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学应承认和尊重这种差异,视差异为一种资源和特点,采用适当的“调试”的方法和“差异教学”的策略,因异施教。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质,就是要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尽可

能好的发展。

2、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局限教科书到关注学科前沿和学科交叉,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科学、艺术等领域;教师应懂得一般科研程序和方法,知道去哪里搜集相关资料,怎样做实验并进行统计和整理,并能指导学生有科学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面对新的课程内容和结构,教师的角色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教师在备课中的出发点已不再是教材,而是学生和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教师怎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教师要注重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适应课程综合化的要求,要增强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的能力,要善于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还要学会寻求和利用各种教学信

息,加强同事之间的协调合作,善于分享别人的经验,二、师应改变教学方式。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是互教互学。传统的教学“教”与“学”脱节,教决定学,我怎么教,你怎么学,我教多少,你学多少,我不教,你不能学,教师对学生是支配、控制和管理,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对立和冲突之中。所以,要改变师生关系,与学生做朋友;,要敢于向学生学习,教育改革最大的难点是教学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生共同探究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师生的平等,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交往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 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增强对学习的重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教师要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传统教法只注重教师怎么教,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只满足于学生获得了较高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过程获取知识的。我们应该明确,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与同伴交往,合作探究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少“讲”,学生多“想”。要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去操作、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质疑,而如果向学生预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乃至结论,将有碍于学生积极的思维,有碍于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创新教育的

15.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建议 篇十五

误区一:实施学分制=百分制转换为学分

实施学分制是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 并以修满规定的下限学分为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基本条件的课程管理制度[2]。学分制是为了给学生更大选择空间, 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 发展自己的个性。但在调查中发现, 学分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制度还没有真正被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理解和接受。许多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学分制的真正意义, 错误地认为学分制就是把以往的百分制换算成学分就可以了, 即学生只要达到60分要求就给1个学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百分制还能体现出学生的优劣, 而学分制很难体现出学生能力。另一方面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 这就要求学校提供更多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但是许多学校并没有积极整合和开发课程资源, 开设更多项目, 因此学分制的实施就很容易流于形式。广大教师对学分制内涵理解的不够深入, 这显然不利于推广学分制和课程改革的实施。

误区二:选项教学=运动训练

《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中提出“高中学生在水平五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作为学习内容, 从而减少运动技能学习的项目内容, 以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 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实施建议中提出“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可打破班级界限, 同一年级进行选项教学;还可以打破年级界限进行选项教学或班内选项教学”。从中可以看出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议实施选项教学。但由于选项教学使学生用相对较长的时间来学习所选的运动项目, 所以给很多教师和学生造成一种错觉, 认为体育选项课的任务仅是为了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在实践中,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忘记了三维健康观, 忽视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往往陷入只注重技术的精雕细刻和提高运动技术的误区。选项教学是为了使学生选择一些项目作为运动技能学习的重点内容, 以形成深刻影响学生体育态度和行为的运动专长。但是选项教学并不意味着要将竞技运动的内容和训练手段完全照搬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来, 也并不意味着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唯一目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完全可以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教学, 完全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改造, 使其适合高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 完全可以采用有助于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训练运动员的方式训练普通的学生, 仍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兼顾五个学习领域目标, 否则既无助于学生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也有碍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误区三:模块=单元

此次高中课程改革进行了一次极具创造性的探索, 即在科目之下设模块。但是模块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出现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了许多困惑, 有些人认为模块就是原来的单元, 只不过在中小学称为单元, 而在高中改为模块罢了;也有人从范围上认为模块大于单元, 单元是模块的一个下位概念。这种观点具体描述为“在基于模块的教学设计中, 单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当把一个模块分解成若干个单元时, 每个单元就是这个模块主题下分解的具体问题, 通过解决每一个分解的问题, 从而得到解决整个模块[3]。”从这个意义上确实可以把单元看做是模块的一个下位概念。但是单元仅仅是或者说一定是模块的一个下位概念吗?不一定, 因为《课程标准》建议部分指出“高中阶段每学期可结合运动项目和季节特征安排1~2个单元进行教学”。1个模块为18个学时, 一学期有效学时按36个计算, 即2个模块。按照《课程标准》建议如果一学期按照2个单元进行教学, 那么1个单元就等同于1个模块;如果一学期按照1个单元进行教学, 那么这个单元就包含2个模块。从这个角度来谈, 单元这个概念大于模块。就《课程标准》建议“高中阶段每学期可结合运动项目和季节特征安排1~2个单元进行教学”, 也有学者认为“一个学期以一个项目为主也不能称一个学期为一个单元, 仅仅是同一教材时间上的延长。可以把这一学期18周36节课时划分为若干个小单元, 并分别为若干个小单元制定目标与计划。”如果按照这种观点, 《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表述应该作相应的修改。

模块这个概念在《课程方案》中是这样解释的:“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 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 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 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模块”作了如下描述:“每个系列包括若干模块, 一个模块由某一运动项目 (如篮球、有氧操、短距离跑、中长跑、太极拳、轮滑等) 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 一般为18学时, 以便学生对所选模块进行较系统的学习。”从以上两个文件对模块定义共同的内容是“具有独立性, 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特定的内容, 时间是18个学时”。

关于单元的概念学术界也有不同看法。毛振明教授认为“单元的本意是指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内容集合或板块。单元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基本上是以各项运动技术来划分单元的, 单元的名称一般为跳远、单杠等。”对此顾渊彦教授有不同的观点“构建单元的教材不一定只是一项教材, 两项教材也可以构成一个单元。例如高中阶段的选项教学, 在安排主项选修的同时, 也不排除安排一些副项作为搭配教材, 严格地说, 一个单元也可由几项教材组合而成。”顾渊彦教授归纳“单元是以课为基础自成体系, 具有独立性;单元是一个有机教学过程, 是完整的基本单位, 即整体性;单元中所授主教材应该是连续的, 不应该跨学期和跨学年, 即连续性。”孟文砚认为“模块就是特定意义下的完整的学习单元, 但学习单元不一定就是模块, 这正如“中国人是人, 而人不一定就是中国人”是同一个道理。因为模块是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 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资源, 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相应要求与建议的内含18学时且被赋予1学分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4]。”虽然对于“模块”和“单元”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 但在理论研究和一线教学过程中还是会出现许多困惑, 产生模块等于单元、模块大于单元和模块小于单元三种不同观点也不足为奇了。“词无固义, 约定俗成是谓义”, 这是说一个词语, 原来没有固定的涵义, 一旦被人们公认了它的意义也就确定了。在课程改革试验和探索初期, 人们对“模块”和“单元”认识还没有达到约定俗成的阶段, 因此提出的有关“模块”和“单元”的不同解释就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 而是存在着哪一种解释更为妥当的问题。也许通过讨论, 互补长短, 最终得到人们公认的结论, 这样更有利于大家的交流, 有利于学校体育的发展。

本文在这里探讨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认识问题, 并不是对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给予否定, 而是希望引起学校体育界从多角度对课程改革进行审视, 从而把握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峰.试论学校体育新理念中的“度”[J].中国学校体育.2004, (6) :1.

[2]钟启泉, 崔允漷, 沈兰.高中学分制国际经验及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14.

[3]刘刚.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计划初探[J].体育教学.2005, (5) :24-25.

16.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建议 篇十六

[关键词]新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69

一、 前言

体育教师是体育与健康课新课程实施的主力军,他们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广大一线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体育与健康课新课程实施现状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已被广泛认同,大部分体育教师从思想上和教学语言体系上发生了变化,嘴边的词语主要有“健康第一”“以学生为中心”“三维体系”“学习目标”等,他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但由于多种原因,一些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仍需要改变,教学中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笔者对新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原因分析

1.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

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目标引领内容”,把课程开发和选择内容的权利交给教师,让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并结合学校实际来组织体育与健康教学。新课程给教师的发展留有充足的空间,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有些体育教师却感到很茫然,不知道该选择哪些教学内容才能达到目标,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使他们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据了解和访谈,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体育教师自称能适应新教材的变化,基本上可按照新教材的要求去实施体育教学;大多数体育教师在备课时是新、旧教材结合使用;还有少部分体育教师对新教材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2.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由于全社会评价一所学校主要看学校的升学率,如果学校的升学率高,那么学校就会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好评;反之,社会则会认为这是一所差的学校。根据调查,我们发现有98%的学校领导支持体育课改革,但中心思想在于让体育课为提高升学率服务,目的在于缓解疲劳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校领导对新课程四大学习目标的重视不够,对其内涵认识不清。

3.学校场地有限,器材严重不足

学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是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活动最基本的条件。但学校体育场地有限,体育器材配备不齐,甚至严重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即使有些学校对体育器材投入力度很大,但这些学校的学生人数较多,依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4.评价方式有待改进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教师要更新评价理念,建立新的评价机制,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笔者在访谈中发现,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比,大部分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开始注重鼓励、表扬学生,不再打骂、讽刺学生,但在学校的学期和学年评价方面,教师还是参照传统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有待改进。

四、应对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课程要求

新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真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定的教学目标应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健康教育观,强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做到目标引领内容。新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给教师留有更多的选择空间,那么如何实现目标引领内容呢?笔者认为,要实行模块教学,即年级内打破班级制,几个平行班安排在同一个课时授课,根据学生所选择的体育学习内容组织基本教学班。其好处主要体现在可以发挥每个体育教师的专长,使资源得到最大化、合理化的利用。每个体育教师都有自己最为擅长的专项,这种特长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对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小学阶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体育教师应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满足体育与艺术“2+1”项目的要求。

新课程要求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喜欢上体育课,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由过去的单一竞技项目向多样化的运动项目转变,防止出现训练化倾向,要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喜欢上体育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虑到各地、各校存在很大差异,教师可以结合本校的场地、器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等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

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否则,就算教师拥有再高的学历,也会落伍。在学习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升。

(1)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新课标以及教育心理学知识。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新课标以及教育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向学生传授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将新课程理念贯穿体育课的始终,做到学以致用。

(2)学习专业实践技能。体育教师在进行模块教学时,必须要掌握1~2个专项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课改。“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也就是说,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教师不加强学习,想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一些知识、技能和方法就有一定的难度。新课程改革必将促使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提高专业水平,实现由“做一辈子老师”向“一辈子学做老师”的思想转变。

(3)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体育教师可通过专家的讲座、专题的研究等多种渠道,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体育教师在培训时,要认真记笔记,回来后及时总结、反思,并珍惜每次外出培训的机会。另外,学校要做好体育教师的网络远程培训工作,促使教师通过网上学习和与专家、学者的交流研讨,提高教研意识和研究能力,达到互相学习与提高的目的。

3.立足于课堂,开展教学研究

课堂是开展学校教育科研的主阵地,体育教师必须立足于课堂,开展教学研究,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组织教学时,体育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上课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还应与学生分享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观看示范课、观摩课、送教下乡课、优质课评选等进行教学研究、评议,借鉴别人的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广大体育教师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以解决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做一个体育教学的实践者、研究者、反思者和开拓者。

4.充分利用学校场地和器材组织教学

体育教研组长应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制订体育教研组计划,做好模块教学,并有计划地组织教学。体育教师可开展一些占地小、对场地要求不高的体育项目,如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跳绳、啦啦操、羽毛球、网球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另外,体育教师在各单元的教学安排上,要尽可能错开,防止出现场地小、器材不够的现象。

5.建立正确的评价方法

首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教师要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比如,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起来会感到吃力,但他能积极参加锻炼,而且能用科学的方法克服自身的不足,对于这种做法,体育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其次,运动技能和体能评价是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价。相对性评价有助于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进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正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因此,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不仅要采用绝对性评价,更要强调相对性评价的作用。

最后,体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主要观察学生在学习、锻炼中的情绪、自信心、意志表现、与他人的交往和对他人的尊重等,可采用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记录学生在每一个单元的学习情况,期末再综合这些情况进行总评。

五、结束语

体育与健康课新课程实施是我国教育课程的重大改革,其过程是复杂的、系统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认真对待,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反思,真正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提高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有效性。

[ 参 考 文 献 ]

[1] 杨文轩,季浏主编.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毛振明.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体育与健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林立,王松美.课程标准案例式导读与学习内容要点[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乡镇2006年民政工作总结下一篇:临床医学专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