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公司永恒的主题

2024-10-14

安全是公司永恒的主题(共13篇)

1.安全是公司永恒的主题 篇一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是定在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一。今天是3月29日,是2010年3月份最后一个星期的周一。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同学们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按照教育局的布署,我校决定将本周定为 “安全教育活动周”。

春天是个播种的季节,孕育着希望的开端,预示着未来的收获。青少年正值人生的春天,对同学们开展安全教育,无疑如同在生命中播下了平安的种子。俗话说,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要切实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抓好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近年来安全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小学师生安全意识增强,防范能力提高,重特大伤亡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国中小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1.6万之多,平均每天就要有40名中小学生死于非命。触目惊心的数字敲响了校园安全警钟。调查表明,原因主要包括交通事故、溺水、中毒暴力侵扰等等。但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我想每一个人都不能也不应该忘记安全与生命是仅仅联系在一起的。关注安全就是关注生命,关注安全就是关注我们自己!

我们说,安全是师生幸福生活的保证,安全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前提。我们同样说,安全不仅关系师生本人、关系学校、关系家庭,安全同时也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

对于今天蒸蒸日上的实验三小,没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的了!安全问题应该成为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我们的第一要务。学校之所以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重视安全,就是要使全校师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水平,使安全意识深入每个人的心中。安全在关乎我们的生命的同时,也同样关乎我们镇外的发展、关乎镇外的命运。学校安全,往大处看,食品安全、行车安全、消防安全、校园人身安全那是要万无一失的,往小处看,同学们在校的磕磕碰碰,桌椅松动等等也都是安全的范畴,这都是我们要时时注意的。

我们希望全体同学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校园内注意课间文明游戏、文明休息、文明交往,杜绝粗野、横蛮行为及过于剧烈举止的产生,认真参加体育锻炼,听从老师指导,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不买路边小摊上的食品,不买“三无”食品,不进不卫生小店、餐馆,注意个人卫生,饭前饭后要洗手,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上学、放学路上注意交通安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经常进行交通工具的检修,同时,也要非常重视其它各项安全,如防火、防电、防煤气中毒、防偷盗、防敲诈、防绑架、防拐骗等。

我衷心的希望全校师生都能把安全作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第一准则,都能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了解一些在紧急状态下的急救、自救方法,衷心的希望每一个教职员都能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来精心呵护每一位学生,衷心的希望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我想,只要我们人人讲安全,人人重视安全工作,安全教育的警钟长鸣,我们的学校就一定能够兴旺发达、永葆平安!安全不是某个人的事,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事,同样,安全也不是某个时期的事、安全应该是每个时期的事,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安全月活动引向深入,把安全工作贯穿我们工作的始终。

祝愿我们的校园,永远在祥和的氛围下繁花似锦!祝愿我们的校园,永远平安!祝愿我们校园中的每个人永远平安、快乐!

2.安全是公司永恒的主题 篇二

顾名思义, 《商场现代化》就是研究商业流通业现代化的专业性杂志。

年前国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的法规性文件, 明确提出了商业流通业是“基础性”、“先导性”产业, 为我们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强的政策支持和更高的产业战略定位。

全国各行各业都在推进现代化, 我们商业流通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必须尽快实现现代化, 才能不仅不拖全国现代化的后腿, 而且要走到各行各业现代化的前列。

商业流通业现代化的内容十分丰富, 不仅有商品流通各环节各形式, 如分销、批发、零售、物流、配送、冷链、供应链、期货、现货、典当、租赁、再生资源等的现代化, 还有零售各业态, 如大型的购物中心、百货商场、百货店、便利店、专业店、专营店、杂货店、商业街等的现代化;不仅有流通设施、技术、装备的现代化, 也有经营管理的现代化, 还应有如电子商务、网上商城、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和住宿、餐饮、洗理、洗染、照相、修理等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

本栏目为“前沿导向”, 何为前沿?前沿就是引领行业潮流的体制、机制、模式、规范、技术、手段、工艺、设施、装备, 以至于经营、管理、理念、思维等等。这当然得益于改革开放, 也离不开创新, 创新是促进行业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永恒的主题。以商业业态为例,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 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百货商场为主, 以杂货店、专营店为辅的情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开放逐步发展, 新的流通业态和流通理念不断被引进和发展起来, 如大型购物中心, 超级市场等, 这同时带动了收款机 (POS) 的不断升级换代和系统集成, 也诞生了中国商品经营管理和条码使用与管理, 商品的经营管理理念也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推进, 这当然还是不够的。射频识别技术 (RFID) 即电子条码技术的蓬勃发展, 正酝酿在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掀起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3.创新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篇三

一、重视大学生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首先,没有自主意识,个人的创造性就无从谈起;而在另一方面,现代大多数创造性设想的实现都得依赖集体合作。因此,现代创新人才应该既有自主意识又有合作精神。美国等许多西方国家的教育有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方面的特长,近年来也开始重视合作精神方面的教育。阿波罗13号飞船脱离故障而重返地球的事件在美国被作为合作精神教育的典范。日本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方面有独到之处。比如,在日本,小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年参加全国“三十人三十一足”比赛,极大地倡导了团队合作精神。比较而言,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在这两方面都很弱。原因何在?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需要一个比较民主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特别是比较平等的师生关系。专家认为,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是一定的社会秩序的反映,比较民主的社会就会有比较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的社会从总体上正朝越来越开放和民主的方向发展,但现实生活中仍然有许多教师高高在上、“惟我独尊”。另一方面,家长们在妨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形成方面也难辞其责:将自己的独生子女捧为家庭皇帝,造成学生们的孤傲个性;对子女前途的过高期望而不惜代价为子女作万全安排,令子女身不由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矛盾的处境不可避免地会使子女产生心理扭曲,形成逆反心态。

总体而言,我们在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尤其是个人知识结构、素质拓展方面是卓有成效的。今后,针对我国大多数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的现状,以及国富民强有赖于国民自主创新精诚团结的历史经验,我们还要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针对合作精神与教学、实践、素质拓展、道德教育如何有机结合,合作精神与自主意识如何并行不悖,构建一套系统可行而且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

二、坚持“理论为本、实践至上”的原则,大力推进系统性教育改革

我们现有的教育系统擅长于知识传授,当然也有人甚至认为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是进行信息和数据资料的灌输,连知识灌输的水平也达不到。因为在他们看来,在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四者之间存在着从低到高的层次关系。数据是对客观事物某些属性的符号描述,信息是具有一定组织的数据,知识是信息与情境相结合的精神产物,智慧则表现为一个人能够有效应用知识的能力。一个具有较高智慧的人应该具备基础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基础性思維依赖于从课程教学中所接受的知识,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获得的;批判性思维依赖于基础性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重组;创造性思维需要依靠基础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够为人类社会产生新的知识。这三类思维的整合形成复合思维过程,具备较大的创造潜能。当代的大学生大多受整个社会“快餐文化”的影响,急功近利,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思维不成体系。没有基础思维作基础,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就成为“空中楼阁”。

当然,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想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坚持“理论为本、实践至上”的原则,大力推进系统性教育改革。

以《市场营销》为例,我们需要在教育观念、教学理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诸方面进行系统又全面的变革。在教育观念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勤思考多发言,勤实践多动手;在教学理论上,将教学理论与营销实践、教学理论与教学软件、教学理论与经典案例有机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削减那些难度过大、过于简单、过于零散和相互重叠的部分,坚持“管用、够用、实用”三原则,既完整保留了整个学科体系,又能将理论与实践兼顾;在教学方法上由以往直接灌输式变为启发式、分析式、讨论式和讲授式有机结合;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网络资源、视频技术。

三、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教育实质上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情感与人格,从而造就创新性的人才。市场营销学的目标是培养全面掌握市场营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兼向相关领域拓展的市场营销管理技术应用型高级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和训练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必须在实践教学环节有较大的突破,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实施是市场营销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主要研究方向。除了运用传统的文本案例进行教学以外,还应该探讨和创建模拟性案例、调研性案例等“活案例”教学法。要打造市场营销品牌专业,依己之见,首先必须做好以下几件工作:

1.编写符合大学生知识结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的市场营销学教材。

2.建立案例库——进行文本案例教学的实施。文本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师事先准备好案例,以文本形式提供给学生,供学生学习和分析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文本案例教学法又可划分为实证性案例教学法和分析性案例教学法两种类型。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必备工具。我们可以专门组织市场营销学主讲教师编写案例,建立案例库。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案例必须不断更新和修正,不仅要不断补充新的案例,而且要对原有案例进行跟踪调查、及时修正。

3.组织学生自己实地调查——进行调研性案例教学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根据每章的课程内容,通过有目的的实地调查,取得所需要的资料,整理成案例;然后,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找出实践中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对策;最后,根据讨论所得出的结论,写出调查报告,供有关部门参考。实践证明,调研性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观察和综合分析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与国际接轨,重视一手资料的调研和分析,走理论联系实际道路的好方法。

4.建立市场营销专业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市场营销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可按照“内外结合”的指导思想,进行起点高、定位准、具有前瞻性的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为了便于学生的校内模拟实习,我们可以使用SimMarketing营销模拟系统软件实施模拟实践教学。同时,我们还应该在充分调研省国内工商企业的基础上,结合市场营销的教学特点,选择确定企业形象和经济效益俱佳,内部管理严谨规范,具有市场营销示范作用,具备校企合作条件的省内几家企业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根据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可定期到这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和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5.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的市场营销学人才。引进一批具有丰富的营销实践经验的人才作为教师骨干,并定期选送到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实际市场运作,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日后创建品牌专业所必需的教学、科研成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只有授课教师具备创新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施市场营销创新。

上面就如何创建品牌专业、发展创新教育提供了几点个人之见。当然,我们在提倡创新教育的时候应该重视实用教育,在进行实用教育时应该不忘创新教育。在提倡实践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理论教学,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应该不忘实践教学。因此,我们应该“以创新教育为纲,以实用教育为本”、“理论为本、实践至上”,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把创新作为我们学校乃至整个国家教育中永恒的主题。

4.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篇四

安全工作不同于其它工作,涉及工作现场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它需要基层班组长齐抓共管,需要班组员工群策群力,共同努力。要把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贯穿到具体的工作当中,把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一名职工的心中,努力营造一种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保证安全的良好氛围。班组长不能以一名普通职工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有的工作都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召班组成员。如果不能从严要求自己,班组工作就不可能开展好。当好班长首先要明确自己所负的责任,不但对工作要尽心尽责,还要时刻关心班组成员的生活和工作,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要做到“时时处处了解人、真心真意尊重人、实实在在关心人”。在实际工作中,要用道理启迪、用行为召唤、用典型引路。对自己一日三省,靠人格的魅力带动和激励大家。如果班里的成员在某些方面遇到了困难,要想方设法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这样时间久了,职工都把班组长当成他们的知心朋友,工作起来会更有默契。做职工的领路人

班组需要培养和发扬职工终身学习的风气,不断进行充电,吸收新知识,创新思路。培训是班组建设的基础。在抓职工培训上,主要是要结合日常检修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不安全现象及职工出现的情绪不稳定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班前会、座谈会、交流会、岗前培训、岗位练兵、案例教育、观摩学习、分析讨论、预案演练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做到寓教于乐。同时,班组在培训工作中要改变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不出事故不培训,出了事故才培训”的做法。激发职工兴趣,让班组职工从培训中不断提升素质。

要积极倡导终身学习,提高班组全体成员的综合素质,树立一种不断学习的理念,以知识重塑班组发展,为班组注入不断发展的动力。通过班组全员的互动和学习,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做职工的带头人 抓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做好人的工作。事故的发生不仅是人的安全技术素质不高或企业的安全投入不够,更是人的思想在作怪。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抓人的安全意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应从最基础的环节抓起,从转变人的观念抓起。作为班长,应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和班组成员搞好团结。班组在进行较大项目的工作以及较为敏感的奖金分配等工作时,应先同班组成员进行商量,将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看有哪些矛盾。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讨论后做出决定。例如在大修期间,考核和奖励的力度特别大,这就会给班里的奖金分配带来不少困难。这时就可以召开班委会,让大家献计献策,商讨奖金的分配问题,多次商讨,制定出相应的方法。日常制度也可以在班务公开栏里公开,让每一位职工心里清楚,以公开和公正的管理模式,使班里的民主管理制度得以体现。做职工的明白人

企业安全生产、职工的生命安全与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息息相关,许多事故教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预防”是安全生产的一条基本原则。班组长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既要当好领导的助手,又要当好班组的带头人,既要关心职工的安危,又不能辜负领导的重托和职工的信任,站好岗、把好关,要运用好“望闻问切”四诊法,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望:注意观察班组职工的情绪。人的情绪会对安全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在班组管理中,班组长要善于观察每位职工,及时发现其情绪的波动。如果发现不安全的情绪因素,要及时采取方法使其工作不受影响。特别是在重大施工操作前,班组成员若有异常情绪,班组长一定不能不闻不问。

闻:倾听班组成员的意见。班组成员是企业生产的主体,班组长要经常听取大家对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班组成员的言谈中能得到有益的启发,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问:多与班组成员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班组长要做班组成员的知心朋友,要多与班组成员谈心,多了解他们的困难,并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这样会充分调动起班组职工的积极性。切:抓住问题,找出解决办法。企业工作千头万绪,都要通过班组落到实处。班组长要准确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积极认真地制定措施和办法。班组长解决问题要切合实际,切忌走形式,走过场,切忌说模棱两可的话,办模棱两可的事。

同时,班组长要积极推广新技术、采用新方法,不断吸取安全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思维,将传统的工作经验与现代科学管理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事故的发生从表面现象上看往往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但事故的形成必然有一个过程。安全管理是班组工作永恒的主题和头等大事,如何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基层班组管理者今后努力的方向,只有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有评比”,才能筑起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

班组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习惯行为,更是一种责任。如果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形成一种讲到工作就会想到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并对工作中的安全措施逐一落实的风气,那么工作中的安全系数就会有较大的提升。反之,安全理念没有形成,对待安全问题形成了马虎、满不在乎的思想,再改起来就很困难。可见对待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工作中某一环节一旦疏忽,发生事故也就见怪不怪了。

5.安全是公司永恒的主题 篇五

然而2008年4月20日至23日,公司连续发生三起重大安全事故,使公司良好的安全形势急转直下,更牵动了矿区每一个职工家属的“心”。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怎么了?通过参加大反思、大讨论活动,我的心不禁隐隐作痛。三起事故都是因为当事人工作责任心不到位、违章作业、违章指挥造成的。

违章,违章,还是违章。正如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在公司安全誓师大会上指出的那样:部分人员麻木不仁,一而再、再而三进行“三违”,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甚至胆大妄为,恶意“三违”。今天在座的各位可能和我一样,与煤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都应该清楚,安全规程对于我们生命的意义,只要你尊重它、执行它,那就是平安幸福;相反,你藐视它的存在,它就藐视你的生命。

假如时光能倒流,让时间定格在2008年4月23日。再过半个月,龙东煤矿即将迎来安全生产三周年,因为在这1080个日日夜夜里,龙东人以安全文化建设为载体,扎实推进精细化管理,强化安全培训,不断创新周一安全活动、改革班前会、推进岗位标准化操作程序、开展三个一、八大员挂牌上岗等活动,全力向安全三周年冲刺。然而就在这一天,让龙东人所有的企盼化为泡影。掘进五队副队长陈孔信,夜班在7135工作面处理煤帮时,只因图省事、怕麻烦、存侥幸,没有严格按措施施工,致使发生片帮亡人事故,年仅43岁的他走了,把无尽的痛苦留给了活着的人。他的妻子含辛茹苦拉扯大四个儿女,本该与他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可如今人去屋空,她实在无法相信,昨天还和自己有说有笑的丈夫,今天却和自己阴阳两隔。她哭得死去活来,她为丈夫英年早逝而痛哭,她为家中失去了顶梁柱而痛哭,她为还有一双儿女尚未成家立业而痛哭,她更为自己命苦而痛哭。她神情恍惚地说:“头天晚上,你不是答应我,要让三儿、四儿早点成家,让我以后跟着你享福的吗?孔信,你说话啊,你说话啊!”

一段时间来,我听到人有说,假如陈孔信按照措施要求,打上立柱,就不会发生这起事故;有人说,假如当班7个人中有1个人站出来制止违章行为;还有人说,假如安监员能够在现场,假如,假如……时光不能倒流,安全没有假如,假如这一切的假如都不再是假如,悲剧还会发生吗?朋友们,此时此刻,我不得不提醒您想一想,当您看到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呼天喊地的时候,当您看到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哭喊着要爸爸的时候,当您看到那些失去理智的妻子哭得死去活来的时候,请您三思而后行,按章作业,注重安全。这是为了您的家庭,为了您那年迈的双亲,为了您的娇妻爱子,也为了企业的稳定发展,更是为了人们多一份快乐,少一份悲哀!人死不能复生,但留给我们的是血的教训。

三起事故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更警示我们,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题,安全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公司经过痛定思痛,深刻反思,提出了铁腕治安全的理念,从根本上扭转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切实抓好后八个月的安全工作,制定出台了特别规定和特别约定。

6.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篇六

———学习汪金权的心得体会

李贵杰

汪金泉老师的先进事迹,让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22年来,汪老师自己甘守清贫,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帮学生垫付了10多万元的学费,这源于他对学生无私的爱,这种毫无所求的爱,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学习,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汪老师把教师这个职业当成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信仰。他认为: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把孩子的前途送给了老师;国家把孩子们送给学校,就是把国家的未来托付给了老师。老师必须竭尽全力,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人。汪老师在教育中的这种“大爱”难道不值得我们全体教师学习吗?我们教师每天面对的尽管都是有限的一个小学生群体,但是,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在他们身上寄托着民族的复兴,祖国的未来。作为教师应该把对职业、对家乡、对人民、对祖国、对人类的爱,完全倾注到学生身上。作为老师我们更要像汪老师一样从内心深处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确确实实看作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而不能仅仅看作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不能把学生仅仅看作是一个个个体和加工的零件,我们身边的学生,都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富裕生活的创造者,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在汪老师的心中,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差生,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这是对学生的“全爱”。而现实中我们有些老师,只喜欢学习勤奋、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喜欢读书偷懒、成绩落后的学生;只喜欢循规蹈矩、听话的学生,不喜欢调皮捣蛋的学生;只喜欢活泼开朗、嘴甜的学生,不喜欢沉默寡言的学生;只喜欢做好事的学生,不喜欢在班里干坏事的学生„„在学习了汪老师的事迹后,还存在的这些行为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作为老师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我们应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他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你畅开心扉,愿意接受你如何学习和如何做人的指导。

汪老师对学生是出了名的好的,无论谁遇上困难了,谁没有钱了,王老师都有求必应,这是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我们做老师的,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应事事注意,时时留心,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学习中失去信心时,教师应给予慈母般的温暖和帮助,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体验到你的爱心,他们就会直视困难,努力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勇往直前。

作为老师的我们还要学习汪老师的“慈爱”。这一点我以前就做的不够好,学生犯了错误我就会很生气,严厉的批评他们。事后仔细想一想又觉得很后悔。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允许我们大人犯错误,也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我们应该冷静的对待学生的错误,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学会尊重学生,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对学生要宽容,要给学生解释 的机会,真正俘获学生的心。

7.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永恒主题 篇七

一、实现观念转变

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 是人们看书学习、增长知识的课外学堂。在这里, 就有一个服务的观念问题, 是走近读者, 或是远离读者;是向读者开放, 还是自我封闭;是满足少数人的需要, 还是为大家提供服务?我们的回答是, 图书馆应成为更多读者学习的场所、追求知识的场所, 应该说随着图书馆不断更新和发展, 要让图书馆进一步走近读者:首先要在思想上走近。做到想读者之所想, 供读者之所需, 设身处地地去为读者服务, 真正做到思想上到位。图书馆的工作者要做到“三不怕”: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怨。只有真正树立起“三不怕”的思想, 才能会更多地为读者付出。二是馆所要走近。就是图书馆要准时全方位为读者开放, 不能以时间紧人手缺, 条件不具备为由, 耽误了读者学习。要在任何条件下, 都能使读者有一个吸取知识营养的雷打不动的所在。三是服务要走近。图书馆向读者主动提供个性化的、快速的、高质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服务, 特别是第一时间提供最新的各类文献资料和信息, 同时, 要有为读者节约时间的服务理念, 减少、避免差错, 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四是管理要走近。在进行馆内服务的同时要加强对读者的管理, 以便提高读者道德建设的水平, 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基础教育基地的辐射作用。

二、实现角色转变

在图书馆的内部, 不管你是图书馆员或是管理者, 尽管工作岗位分工不同, 但在为读者服务这一点上所有人都是一致的。在现在的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 我们图书馆的工作者往往存在几个模糊认识。一是职责不清, 二是服务对象不明, 三是服务水平不高。由于服务位置摆得不清, 在服务的水平上就受到一定影响, 只停留在一般性工作水平, 提升到争先创优、树立形象的力度不足。在相当程度上, 目前的图书馆更多的是管理, 而非服务, 是让读者去适应图书馆, 而不是让图书馆去适应读者。要转变这一点, 就必须认真做到:一明确自身角色是服务, 时刻把自己置于服务者的地位, 牢记一切为了读者、一切方便读者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二明确服务对象是读者。要把所有到图书馆来阅读的读者都看成是我们要服务的对象。同时要把为老师和学生的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用自己高质量的服务来满足不同读者群的实际需要。三明确读者的满意在于服务素质的提高。为此要不断在全体管理员工中进行教育。在思想上要把不断提高为读者服务水平作为新目标, 树立起“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 进一步确立文明接待、借阅迅速、文字规范、有问必答的行为规范;要在环境管理中做到远看近看一个样、正看反看一个样、平时和检查一个样。在培训中, 重点进行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的培训, 通过培训达到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实现在读者中要有90%以上的满意率和千分之三以下的投诉率。这样就会使图书馆的整个工作主线始终朝着正确的道路上行使, 管理者就能彻底地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

三、实现质的转变

图书馆的服务在图书数量增加的同时, 应实现向提高服务质量的方向发展。读者的需求在不断地增长, 以不变的图书馆服务来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必须从三个方面的转变来实现质的提高。一是超常服务。如我们图书馆2005年前的藏书只有7万册, 而现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报刊20多种、杂志200多种、藏书12万多册, 光2009年春季就新购了2500多册新图书。从数量增加的现实和质量提高的需要, 就要求我们对广大读者进行个性化的超常规服务。读者的需求千差万别,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如何量体裁衣, 有针对性地做好不同读者群体和个体的服务, 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2006年, 学校图书馆克服了人员少、管理服务范围大、数量多的种种困难, 立足自我解决问题, 在不增加人员的前提下, 通过图书馆所有的管理人员加班加点, 延长服务时间, 放弃节假日为读者服务, 为了节约时间, 我们提出了优质服务、送书到各班级、各年段。从2006年3月起, 为了方便读者阅览, 我们放弃了星期六、星期日, 以及寒暑假 (除大年外) 的时间, 不间断地开放图书馆, 满足读者需求, 这就是图书馆的超常服务, 也是图书馆服务质量提高的实实在在的体现。二是分类服务。我们在认真总结图书馆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整合开辟了报刊综合阅览区、师生阅览区、电子阅览区、音像图书阅览区, 教材阅览藏书室等, 方便不同读者对象、不同阅读对象的阅读。三是创新服务。图书馆要有大服务理念, 才能有生存的价值。要使服务质量的提高, 就需要不断地创新。如我们在超常服务的前提下, 开辟了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国际化等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行为, 这样不仅提高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还整合了图书馆的活力。

8.改革与发展是兴教的永恒主题 篇八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遵照新一届昆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教育要有新思路、新突破,为建设新昆明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的指示精神,结合西山区实际,抓工作关键节点,我们出台了这几项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2008年春节前夕,面对记者,昆明市西山区教育局局长李汝林对展望新的一年工作充满了激情:“巩固‘两基成果,确保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民办教育发展;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是我们今年必须抓紧、抓好的最重要工作。搞好这些工作,对全区教育将产生全局性的深远影响,西山教育也将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特别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全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每年招生工作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可以说这些都是我们在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西山区作为昆明市主城区4个区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辖区范围内新建小区大量增加,而大部分新建小区均无配套学校,原有部分小区配套学校由于历史原因迟迟未移交政府办学。在人口不断增加的形势下,现有公办学校已逐渐凸显出难以满足常驻人口子女入学需要的端倪。近年来全区外来人口持续剧增,到2007年底,已有外来人口20余万,占全区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学龄儿童约4万余人。虽然全区经过挖掘公办学校潜力,扩大招生规模,但仍仅能安排1万余名学生在公办学校就读,依然有2.7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只能安排在民办学校就读,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不断增加,西山区义务教育任务将更加艰巨。

《云南教育》:所有适龄少年儿童都要享受义务教育,这是《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的,体现国家意志的刚性要求,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你们感到目前影响制约所有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的难点有哪些?

李汝林:西山区教育资源可以说是“三元结构”,有城区学校,有农村学校,还有厂矿企业所在社区的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城区教育资源布局不均衡,城区学校布点不合理,办学规模小,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人口等条件影响,办学条件差,无法形成规模化办学,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使得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依然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特别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全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每年招生工作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可以说这些都是我们在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云南教育》: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你们如何破解难题?

李汝林:有困难不可怕,怕的是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在深入调研、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我们在《西山区关于巩固“两基”成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确保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公办学校办学效益。我们准备在2008年3月底以前完成西山教育区域规划和整体发展规划,按照西山区教育10年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整合配置教育资源,对部分布局布点不合理、办学条件差、规模小的城区学校进行撤并,进一步融合优势,发挥特长,方便管理,以规模化促进规范化,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二是继续推进学校扶贫济困助学工程。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健全扶贫助学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在山区学校继续搞好“三个一”助学工程,落实国家有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各项政策: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基本保障制度,健全中职学校学生助学制度。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参与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让家庭贫困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决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完善并落实残疾少年儿童招生、转学优惠政策,给残疾儿童平等、优质的教育机会。根据家长的意愿,经过鉴定,残疾少年儿童可以随班就读,要为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和升学构建“绿色通道”,使其享受教育公平。

三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办学水平。加强以岗位培训与研修提高相结合的教师继续教育体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用4年时间,在全区教师中培养10名专家型教师、200名学科带头人、1000名区级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举办“师德论坛”,评选、表彰“师德标兵”,组建“西山区名师讲学团”,定期到农村和薄弱学校巡回讲学。推进学校领导干部培养管理机制,研究制定《西山区中小学(中职)校校长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校长聘任、任期、权责、考核等各项制度。提升各类学校办学水平,缩小城乡办学差距,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加强一流名校建设,发挥一流名校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力争到2012年,把全区所有普通高中建设成为二级以上达标学校;整合职业学校,力争到2012年将西山区职业高中办成国家级或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四是健全教育网络,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建设,实施西山区教育网络平台。深入开展“百名校长、百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建立健全学校校长走访社区,学校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全员家访的长效机制。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及相应的社会教育资源场地对中小学生实行免费或优惠开放,规划建设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拓展中等职业教育社会合作渠道,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实际,特别是紧缺专业的劳动力需求,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半工半读等育人模式,推动职业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就业市场办学。广泛开展“师爱进万家活动”,深入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加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

“我们认为在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上,解决城乡教师素质的不均衡问题是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

“千方百计提高对山区住校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通过不懈努力,使他们每天能吃上一顿肉,确保贫困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西山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特别指出:加強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就必须从政策、经费、机制等方面对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给予大力支持,面向农村教师组织实施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构建开放灵活的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每位教师都树立起现代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教育法制观和教育管理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使每一位山区教师每年最少参加一次区级以上的培训,完成新一轮3年培训计划。

建立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携手学习,送教下乡的机制。定期选派优秀毕业生和抽调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优秀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农村学校示教、挂职;农村学校的教师到城市优质学校跟班进修。区教育科研信息培训中心教师、区内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每年都要确定示教学校,确保每年有1周以上时间到农村学校进行蹲点示教。

建立城市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中、高级教师职务,应该有在农村中小学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组建由区级名师为主的讲师团,通过听课、会诊、面授指导、专题讲座、教学示范等形式培养农村优秀骨干教师,实现先进理念共享、优秀资源共享、有效成果共享。加强对农村学校英语、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任教师配置、引进和培训。

继续实施山区教师补助政策,并扩大到农村。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改善山区教师的工作及生活条件,2006年开始对山区学校教师给予每月60~100元的补贴,今年将继续实施并扩大到全区农村学校教师。针对农村学校点多面广,班额小,客观上出现了整体教师超编,但在一定区域教师数量不足,尤其是在贫困山区和薄弱学校。在这些学校,教师工作量大,难以脱产培训,区政府将针对实际情况对山区学校的教师编制按班师比重新进行核编,并适当给予放宽,引进更多的教师,让山区教师有更多学习进修的时间。

《云南教育》:从《西山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中,我们可以看到你们对缩小城乡教师素质差距特别重视,这样做是基于什么考虑?

李汝林:城乡学校要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不是说每所学校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发展水平。教育均衡只能是一种相对的均衡,教育均衡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要做的不是降低优质学校和优质教育的标准,不是忽视城市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而是大力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每一所学校的特性,教好每一位学生,实现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上的相对均衡。随着西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区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愈加凸显,而这其中,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差距尤为突出。

据西山区教育局统计,全区农村学校教师达到硕士学历的3名,仅占全区硕士学历教师总数的15%,专科以下学历教师597名,占农村教师总数的61.5%,而城市学校专科以下学历教师总数仅占38.8%,农村学校教师学历偏低;农村学校45岁以上教师276名,占到农村教师总数的28%以上,而城市学校45岁以上教师仅占15.9%。近年来,农村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虽然得到较大提高,但以上情况的存在,使得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仍存在较大差距。

我们认为在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上,解决城乡教师素质的不均衡问题是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差异影响着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师资的优化配置,是实现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在制定《西山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时特别突出了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重要性。

《云南教育》:除了教师因素外,你认为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还有哪些问题要重视?

李汝林:这里面问题当然还有许多,但其中有两点我们认为特别突出,一是城乡学生学前教育的差距,二是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和规模的差距。

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目前西山区共有幼儿园90所,其中教办幼儿园9所,全部分布在城区,农村无一所教办幼儿园,农村学前教育由教办学校学前班承担,学前班无编制、无财政拨款,无专任教师,条件较差,仅能满足学前一年教育需要。相比之下,城区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前均受到正规的3年幼儿园教育,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学前教育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近年虽加大投入,重点倾斜,农村学校通过建设面貌焕然一新,但教育教学的设施设备条件与城市学校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如信息化教学城市学校生机比为14∶1,而乡镇学校仅为20∶1,城市学校生均图书10本,而乡村学校仅为8本。城市学校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计算机教室已基本配齐,而农村学校则普遍缺乏。另一方面,城市学校在教育科研、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方面较有基础,农村学校开展此方面能力相对较弱。城市学校受到社会各方面关注和影响,而农村学校则相对较少。由于上述原因,使得資金、教育设施设备、优质教师资源难以集中到农村学校,难以形成规模化和规范化办学。目前,西山全区校均规模603人,而农村学校校均规模仅334人。教师虽整体超编30余人,但各校教师仍然不足,教育教学质量均与城市学校存在较大差距。2007年全区小学统测,前15名无一所农村学校,前20名中仅占3所,中考进入全区前10名的农村中学仅占3所。同时,农村学校在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籍管理等方面,与城市学校均存在较大差距。

《云南教育》:这确属目前全省乃至全国城乡教育中带有共性的问题,那你们准备从哪些方面加以改变?

李汝林:首先,要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扩充优质教育资源。重点是完成教育资源整合工程,推进教育综合改革。通过整合,可节约学校建设投资数千万元,同时解决教师紧缺和设备的问题。

其次,要大力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搭建西山教育信息平台。2008年起由区财政投入专款400万元为23所农村学校配置计算机教室。由区财政投入专款600万元,与西山区电信局积极合作,通过统一规划、统一配置,建设西山教育城域网,搭建西山区教育网络平台,对西山区教育系统的计算机设备全面升级,确保全区每个学校都能享受到卫星远程教育和网络资源,收集汇合全区优质教育教学信息向所有学校发送,提高办学水平,逐步实现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共享。利用西山教育网络平台,加强对山区教师的培训,逐步实现及时、远程、全员培训目标。

第三,继续推进山区农村、城市学校扶贫济困助学工程。千方百计提高对山区住校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通过不懈努力,使他们每天能吃上一顿肉,确保贫困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建议政府从2008年起增加预算,设专项资金用于提高对山区住校学生的生活补助,每月每生在原25元~30元的基础上提高40元,达到每月每生65元~70元的标准,预计每年约需120万元。教育局继续实施“建好一个基地,办好一个食堂,救助一批学生”的“三个一工程”。

第四,加大校级干部岗位交流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一是干部定期交流。二是保持规范管理的连续性,不论谁当校长,首先要按规范运作,在规范中创新。三是建立管理经验定期交流制度。定期举办校长、教师论坛;召开管理心得座谈会、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交流;开展教研备课活动,进行科研信息、课堂教学交流。

此外,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也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我们提出要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增加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积极鼓励村镇兴办公益性幼儿园,政府给予资助。积极鼓励并动员社会力量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鼓励经济实力强的村、企业、个人投资兴办规范的公益性幼儿园。充分发挥城区优质幼儿教育资源优势,鼓励城区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向山区、农村地区辐射。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联手发展。规范现有小学附属学前班办学行为,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将学前班教师纳入编制,政府按编制核拨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

“在全区3200余人的民办学校教师队伍中,就有一半左右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工作,共有2.7万余名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假设没有这些民办学校,光安置这部分学生就得至少再建15所学校,以目前的建设成本不拿出七八个亿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在我们这里民办教育不再仅仅是公办教育的补充,而发挥着与公办教育同等重要的作用。”

西山区现有民办中小学51所,在校生2.7万余人,民办中小学校学生数占全区中小学生总数的33.5%。民办幼儿园61所,在园儿童9800人,占全区在园儿童总数的78.3%。民办职业学校5所,占全区职业学校总数的83.3%。另有4所民办高中、41个短期培训机构。在西山区已形成民办学前教育、民办职业教育和民办短期培训教育为主、民办中小学承担全区三分之一义务教育任务、民办高中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补充的格局,民办教育已成为全区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民办学校,不但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的教育需求,也弥补了西山区教育资源的不足。

西山区民办中小学虽然数量多,但与公办学校相比,在办学条件、办学经费、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全区民办中小学普遍办学规模小,教育教学管理不规范,约90%的中小学集中在城郊结合部,主要服务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靠学生学费作为自我发展的主要经济来源,学校资金渠道单一,由于财政对民办学校的投入不足,给提升办学水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导致学校很难得到良性发展。由于对民办学校在财力的支持上不足,民办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教师待遇不高,导致中小学师资队伍缺乏稳定来源,学历较低,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兼职教师结构不合理,造成民办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云南教育》:我们知道近年来省内整个民办教育的发展都碰到许多问题,不少民办学校举步维艰,而西山区的民办教育却在整个教育格局中占有相当分量。这次又专门出台了《西山区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你们为何如此重视民办教育?

李汝林:民办教育在西山教育中可说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外来务工人口集中一直以来都是西山区的区情,在解决这部分人群子女就学公办学校条件有限的现实背影下,民办教育在西山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全区3200余人的民办学校教师队伍中就有一半左右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工作,共有2.7万余名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假设没有这些民办学校,光安置这部分学生就得至少再建15所学校,以目前的建设成本不拿出七八个亿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说,在我们这里民办教育不再仅仅是公办教育的补充,而发挥着与公办教育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区委、区政府对区内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心和重视,将民办教育纳入全区教育的范畴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监督评比,促进并引导其实现自我约束,使其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在民办教育的服务与管理上取得了很多成效与经验:设立了专门负责民办教育服务与管理的科室,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区级民办教育协会,率先尝试对民办学校进行督导评估,率先实行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手拉手”活动。

我们在推进全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中也将推进民办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民办教育我们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切实落实平等待遇,强化扶持措施,营造民办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社会参与,创新办学形式,培植优质资源,全面优化政策、管理和服务环境,推进公民办学校的平等竞争、平等招生、平等办学、平等待遇,实现民办教育的数量再扩张、质量再提高、结构再优化,形成公办与民办学校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要稳步发展民办小学和初中,大力发展民办高中和学前幼儿教育,鼓励社会各界举办各种层次的职业技术培训。到2010年,民办学校在校生占全区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办学整体水平将有较大提高,形成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特色鲜明、社会声誉好的民办窗口学校,培育打造真正的民办教育集团。

《云南教育》:在不少人甚至个别教育行政领导眼中,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比就像“二等公民”,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相比,在待遇、职称、培训机会等方面有着很大反差。而部分民办学校为保生源以“价格竞争”代替“质量竞争”。如此价格大战对民办教育的生存、发展十分有害。对此,西山区在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将怎样为民办学校营造更好的内外环境?

李汝林:确实如此,要想发展好民办教育就必须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为此,我们在《西山区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

首先,要把民办教育发展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规划。各有关部门实施的教育资助和奖励工程必须把民办学校纳入统一规划,与公办学校享受同等待遇。计划、教育、城建、规划、土管、人事、税务等部门要共同参加研究制订全区民办教育发展规划。民办教育发展规划既要从西山区经济和整个教育全局性考虑,又要注重民办教育发展的特殊性,正确处理好公办与民办学校的关系,促进公辦与民办学校的共同发展。

其次,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在建校项目审批、土地供给、规费减免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新建、扩建全日制学历教育民办学校按公益性事业用地实行行政划拨并优先安排。改变土地和建设用途或者办学终止的,按《土地管理法》规定处理。民办学校的水、电、气价格与当地公办学校实行统一价格。

第三,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对向民办学校进行捐赠的法人或自然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从2008年起,西山区财政每年安排民办教育专项经费,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投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此经费只用于学生学杂费的减免、学校设施、设备建设,不得用于奖励个人,每年所需资金2776.39万元,由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由区教育局负责实施。并在专项经费中拿出295万元“以奖代补”,作为对办学质量好的民办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奖励。

第四,合理流动教师。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公办学校教师和具有相应教师资格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到民办学校任教。支持公办教师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有序流动。根据民办学校要求,区教育局可以选派教师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支教(视同评定高级职称必备条件的支教)。选派教师要本着本人自愿的原则,被选派到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支教的教师身份岗位不变,在民办学校工作时间为1至2年,期满后可回原单位亦可留下来工作。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教师也可以参加公办学校的公开招聘,一经录用,在民办学校任教期间的教龄可连续计算。

第五,民办学校要与公办学校一样,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含法定休息日工资)、福利、医疗和养老保险等待遇,并依法向劳动保障部门缴纳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费。民办学校的教职工与公办学校的教职工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在职称评定、岗位聘用、业务培训、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与公办学校的教职工同等对待。

此外,针对部分民办学校中存在的恶性竞争,我们运用行政手段予以调节。如严格对各学校考评定级,由区教育局划定最低和最高收费标准,任何学校不得逾越标准线,否则给予年检不合格的处罚。通过这些措施使区内民办学校办学走向规范。

9.区队管理是永恒的主题 篇九

----以人为本管理创新

(管理出效益,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与不管不一样,真管与假管不一样,善管与不善管不一样;加强管理,可以使一个企业起死回生、重现生机;疏于管理,也可以使一个企业日暮途穷、走向衰亡。)

严管理是工作高效的保障。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养成员工良好的作业习惯,才能培育出一流的员工,掘出精品巷道。

严管理是安全生产的保障。煤矿生产安全为天,看似无情的管理实际是有情的关爱。

分三方面阐述:行为素养、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一、作业素养:

(管理,不仅是一门学问,而且还是一种交流的艺术。现代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化、高科技的社会,一切管理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离不开信息与信息之间的交流。可以说,现代管理就是一个双向交流、多方对接的过程。作为****的一名基层区队管理人员,我深刻地认识到,基层区队在管理中,要倍加重视与职工的沟通与联络,及时掌握职工的需要,争取职工对区队的认同和支持;尤其要注重与每一位职工的交流与联系,深刻了解员工的思想,提升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贡献度。)

1、亲情凝聚职工队伍。

(管理是一种服务的升华。如果说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终极目标,那么亲情化管理就是我们管理工作的直接方向。煤矿作为高危行业,基层区队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安全能力和幸福指数。我们***实施亲情化管理,提升职工综合素质,优化人员组织结构,开展“孝文化”班前教育等,这一切都是围绕提升职工对区队的信赖和认可而开展的。管理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手段;管理的本质不是约束,而是服务。只有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视职工需要为第一需要,视职工利益为最大利益,才能把区队打造成为广大职工信赖和满意的“大家庭”。)

区队要成为职工的贴心人,职工的事情就是区队的事情,只有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职工才能依靠区队、信赖区队,工作才能踏实。主动工作、积极作为,敢于给思想除锈。

2、不甘落后,勇于争先。

(管理是一种创新的追求,现代管理是一个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也是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是管理的大忌,不断创新、追求跨越是管理的精髓所在。基层区队的管理,就是要不断适应新的安全生产形势,就是要与时俱进主动调整管理机制,不满足于管理现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在新的形势下,区队管理人员要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努力推进规范化,把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工作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意识,“慢不得”的危机意识,“坐不住”的责任意识。与先进单位进行比较,把差距变成压力,把压力转

化为动力。

3、良好的心态能使压力变动力。

(未来学家佛里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预言道:“二十一世纪的核心竞争力是态度。”他的这番言论告诉我们,积极的心态已经成为当今世纪比黄金还要珍贵的最稀缺的资源。心态影响着人的情绪和意志,心态决定着人的工作状态与质量。在工作中,有些员工常常抱着一副事不关已,我行我素的态度,他们问自己最多的问题就是:区队能为我做些什么?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得到最多好处?殊不知,这种态度与做法不仅给区队造成了损失,也同时扼杀了自己的进取心和创造力,于公于私都毫无裨益,贻害深远。没有根基的大厦,很快就会倒塌;没有踏实工作的心态,成功永远只能是空想。每位员工都应该将心态摆正,戒除浮躁,勤奋敬业,脚踏实地,抛弃借口;无论什么工作,你如果能秉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真正积极的重视它,它都一定会带给你真正想要的一切——幸福,快乐,成功与荣耀。)

生活,会给我们一个问题,同时也会给我们一个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不总是一帆风顺,各种各样的挫折、压力都会不期而遇。幸运和厄运,各有令人难忘之处。不管我们得到了什么,都没有必要张狂和沉沦。而对来自各方的压力,我们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将消极失败的想法变为积极奋进的努力,将压力变动力。

4、微笑传递一份真情,弯腰捡起一片文明。

(同样是做小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成就。如果我们能不断从平凡的工作中发现它的价值所在,转变心态,我们就能重新燃起对工

作的热情,喜欢并享受自己的工作,使自己在忙碌中感受到更多快乐。积极的工作心态,会让你感到自己的存在;积极的工作心态,会让你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道路上遇到垃圾要随手捡起,遇到别人要微笑示意,从一点一滴开始,培养练好的文明习惯。

二、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区队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围绕质量抓管理,干一项工程、出一个精品,才能不断改善和提高区队的核心竞争力。)

1、三个不论,严格制度,创出过硬质量。

(夯实目标管理,严格制度管理,是创精品工程的前提。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有管理人员就必须围绕质量目标抓实施。)

不论现场条件多么困难,质量标准不能降低,不论任务多么紧张,坚决不搞突击生产;不论人员出勤多少,必要的人员投入不能减少,宁可停迎头,也不能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强行生产。

2、全力推行班组“自主、内控、预控”管理机制。

立足班组“自主、内控、预控”管理,注重提高班组每一位职工的业务技能和执行力、战斗力、创造力,深度激发班组自主管理的生机和活力。

3、人人都有指标,人人都是市场。

全面推行内部市场化,使目标体系、评价体系和激励体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通过在各个层次上的自主运行、有效运作,降低生产运

营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4、成本就是工资,工资就是成本。

结算工资与成本指标挂钩,在工作量不变的情况下,节省成本支出,使每个员工树立“省下的就是自己的”意识,就会不断节约挖潜,促进区队经营水平的提高。

5、完善班组风险预控机制,深入推行现场“五个不去做”。在作业前要想到“五个不去做”,即做此项工作风险不知道不去做,技能不具备不去做,环境不安全不去做,工具不适当不去做,个人防护用品不合适不去做。

6、采用“三不”管理法,落实质量管理标准。

“三不”即:区队干部不懂标准不安排生产,职工不明白标准不开工,工程达不到标准不支工资。要求每个班子成员都必须对各类标准了如指掌,坚决摒弃以前那种“不管怎么着,都必须给我干好”的粗放式管理办法。

三、安全管理:

1、安全原则

任何事情都不能冲击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安全;

任何地点都不能忽视安全;任何人员都必须搞好安全。

2、“严管+真爱”

“严管+真爱”,源于我们丰富的管理经验。“严”是煤矿高危行业的必然要求,是对职工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行为;“爱”,就是“兼相爱,交相利”,爱岗如爱家,爱人如爱己,创造宽广博爱、以人为本的氛围,与企业、与自然和谐相处。“严管”和“真爱”相互交融、互相推动,形成了严爱相济、法情交融的和谐区队管理体系。

3、岗位作业“四不准”

未学习规程措施者不准作业;无上岗证不准作业;

不符合技术规程和规范不准作业;没有进行安全确认不准生产。

4、安全工作“六做到”

安全指示要做到绝对执行;安全费用要做到足额投入;

安全教育要做到应知应会;安全检查要做到细致入微;

10.征管工作是税收工作永恒的主题 篇十

为国聚财为民收税是国税机关的天职,具体至基层国税机关而言,税收征管是基层国税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履行税收其他职能的前提和基础。

确立税收征管是基层国税工作的主题,首先应破除税收征管过程中现存的三类错误倾向:一是重纳税服务轻税收征管的倾向。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是国税机关当前的两类核心业务,但就目前纳税服务制度设计及运行体系研判,服务的本质为“服务式”管理,即通过“软”实现促进征纳和谐和提高税法遵从,因此,实质而言,服务是形式和手段,管理是目的和主旨。脱离管理片面强调服务,将会诱发税收执法权的弱化及自由裁量权的滥用等诸多风险,最终侵蚀税收税基和影响组织收入进展。二是重增值业务轻基础管理的倾向。税收基础性管理包括户籍管理、发票管理、申报管理、征收管理、日常检查等内容,是税收工作运转的“发动机”,为组织收入工作创造“原始价值”,由此逐步延伸深化并固定成型的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信息管税、专项治理等手段,是税收工作开展的“助推器”,为组织收入创造的增值服务,是对税收基础性管理的加工、完善、提升和补充。当增值业务逐步喧宾夺主”地僭越基础管理主导地位,而成为常态化、主体式的征管手段及模式时,此时需要不应是宣扬和庆贺,而应是警醒和反思。三是重硬件建设轻人员素质的倾向。事实已经充分证明,税收征管工作当前及长远发展,终归取决于由思想、品德、心态、知识、技能等共同构筑的人员素养,无论何等的优秀硬件建设,都必须由高素质的人员进行匹配和支撑。因此,应当矢志不渝地将人员素质建设作为征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将人员素质建设抓实抓牢、抓出成效。

其次应杜绝收征管过程中易现的两种功利心态。一是投机取巧式的钻营心态。突出表现在:思想上长官意志挂帅,工作中政绩观念畸形,征管实际中依然存在重上轻下、重短轻长、重显轻隐、重虚轻实

等问题,任务落实中部分出现执行不及时、不全面、不彻底等现象;缺乏对税收征管始终如一的关注及热情,注意力和兴奋点易于转移至征管以外的事务性任务中去,牵制了本应投入征管工作的人力、精力、财力等资源,致使征管工作重心不稳和开展思路游移。二是急功近利型的浮躁心态。集中反映于:组织收入注重收入完成进度,缺乏高效的质量控制及深入的原因分析,税收收入预测不够精确,现实增减变动呈现大起大落;税源管理被动围绕上级指令开展工作,疏于领会指令的精神实质及明细要求,急于追求办结速度,忽视方法和细节,怠于及时总结归纳;纳税服务加速硬件建设及形式创新,人员业务技能、职业道德、临场应变、心理调适等诸多方面,与工作要求仍有一定差距等,导致部分征管工作中抓而不紧、浮而不深、粗而不细的问题有所抬头,从而影响征管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11.安全是公司永恒的主题 篇十一

我是一名乡村教师,执教数十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用爱心去教育学生,教学工作才会收到神奇的效果,这样的教师也才能称得上优秀教师。

要做好一名优秀教师,要让自己的学生在幸福时代享受不尽,教师要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中。这样,学生和家长才会对你充分依赖。

在教育教学方面,教师要坚持做到具备“三心”,即耐心、细心、爱心。这三心的具备是做好一个优秀教师的法宝。学生天性爱玩,对学习不感兴趣,还常常不守课堂纪律,完不成作业,如果教师对他们只有批评,反而会使学生与你唱反调,这样会适得其反,甚至在课堂上学生还会与你顶撞,这样结果会越来越僵化。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有一种耐心的教学方式,对从小父母宠着的孩子,要改变这种娇生惯养的习惯,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站在父母的角度,带着耐心的态度,如同慈母一样关心他,这样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学中还要对每个学生细心观察,有的学生本身不坏,可能受别的学生的影响会做一些出格的事。老师如果没有细心,也就不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学生个性也有差别,有的学生内向,学习有困难,也不与老师交流,教师的细心,与学生促膝谈心,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样心连着心,用爱心去感化,发现学生优点,培养学生能力正是幸福受之不尽。

谈到爱心就更不用多说了,只要是教师都应具备这种爱心,相反,就会在教育改革的历史潮流中被淘汰。教师要学会关心每个学生的疾苦,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地關心他,倾注于爱给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你就会得到学生对你的敬重,也不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教育也会是轻松、愉快和感动的。

12.安全是公司永恒的主题 篇十二

众所周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立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人才作为改革的追求, 其实质就是教育要满足学生和谐、可持续发展这一诉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这一诉求日益凸显, 日益成为学校管理者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尤其是在减负的大背景下, 如何实现“减负增效”成为我们思考的核心问题。

要转变观念———学生是成长中的生命体

长期以来, 我们更多地将学生视为学习知识的容器, 更加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 忽略了他们作为具有鲜明个性的生命体的特征, 缺乏了对学生个性的应有尊重, 导致学校教育因“唯智”出现失衡的倾向。因此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只有我们将学生看作是成长中的生命个体时, 才会在关注学生今天的发展的同时, 更加关注学生今后的发展;不但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 而且关注学生心智的成长、体质的健康, 让学生懂得责任与使命、感恩与回报, 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回归到本质。只有回归到本质的教育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教育。

提升职业素养———构建生态师生关系

实现“减负增效”的基础是要有一支高素养的教师队伍, 其核心是通过教师职业素养的修炼构建生态的师生关系。生态的师生关系是以尊重为基础, 理解为前提, 平等、关爱、欣赏为具体体现而构成的成长共同体。

作为教育者的“尊重”, 是要将学生看作是富有个性特征的生命体, 他们或者开朗, 或者沉静;或者勤奋, 或者松懈……这是学生的天性使然, 我们的教育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来实施的;是在这样的基础上, 通过我们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具有个性化的成长。只有当我们对学生的尊重发自于内心, 才会用欣赏的目光发现学生每一点进步, 才会宽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难, 才会用我们的真诚、关爱去感化我们的学生, 从而实现学生“快乐于学习”, 收获自信。

作为教师还要理解学生, 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需要、理解他们的生活。只有当我们理解学生时, 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生活, 才能真正认识他们, 用一颗童心去分享他们的快乐或忧愁, 为师生之间的沟通打开一扇大门, 让学生, 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学困生乐于与我们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他们, 实现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减负增效”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在乐学中成长, 因此, 教师才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这就需要教师牢固树立生态师生观, 铸就新型的师生关系。

优化教学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

教学过程是实现“减负增效”丰要途径, 优化教学过程是让我们的教学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 开肩学生幽闭的心智, 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 从而让我们的教学充满生命的灵动。这就需要我们站在新的视角来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它包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和谐师生关系, 善于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师, 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情境, 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有效评价, 注重生成的教学过程。

师生是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 作为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更重要的是构建这样的一个共同体。在师生的平等交流、互动过程中, 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获取学习的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乐于学习的态度;要让学生懂得成长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实现的, 作为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基于上述理解, 我们确定了生态课堂的基本流程:预习指导→情境创设→自主探究→交流提升→巩固拓展。“预习指导”要求教师根据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和途径, 增强预习的目的性和实效性;“情境创设”是结合学习的内容, 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问题的“场”, 或真实, 或模拟, 目的是调整学生学习状态, 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以主动的、饱满的情绪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学生学习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 必须还“权”于学生;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素材, 观察学生探究的过程, 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不能因“急躁”而包办学生探究的过程。“交流提升”是个很重要的过程, 教师要学会倾听, 只有听得清、听得真, 才能有效地指导;既要关注学生正确的信息, 也要关注学生错误的信息, 正确的信息固然给我们以启迪, 错误的信息同样给我们以思考。唯有如此, 才能实现在交流中提升的目的。知识的获得不是学习任务的完成, 恰恰是学习任务的开始, 因此我们再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 通过拓展性练习, 深化学生的思考。

生态课堂教学的宗旨, 就是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 让学生真正感受知识学习的过程, 享受知识探究过程中的挫折与快乐。

回归本真的学习评价———让学生认识自我

发展性评价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容否认的出现了形式化、随意化的倾向, 不仅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也违背了学生发展的规律, 因为学习评价的目的是矫正学生的学习行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成长。任何形式化、随意化的倾向都会将学习评价引向歧途, 都会使“减负增效”成为一句空话。

“回归本真”成为学习评价的一个追求。评价的对象是学生, 作为成长中的生命体, 他要求评价是真实的, 不是无原则的迁就, 不是空洞的夸奖, 唯有真实的评价, 才具有现实的意义。当然在评价的过程中, 为了保护学生自尊, 我们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要讲究策略, 但不等于放任。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或者是学生学习的态度, 或者是学生的学习方法, 或者是独特的思考角度, 或者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强化评价的针对性, 强化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按时间分类包括及时性评价和延迟性评价。课堂教学往往采用的是及时性评价, 主要方法有语言描述性的、实物奖励性的、定性评价性的等;作业评价及时性与延迟性的结合, 更多采取的是语言描述和定性评价等。采用哪种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境来选择, 当然在学习评价过程中往往是几种评价方法的综合, 以求达到最佳的评价效果。

值得指出的是学生学习评价应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让评价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而更好的认识自我, 实现学习心理品质的优化。

丰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磨砺才智

前文谈到, 减负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低效而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让学生有时间参与到丰富的社会实践之中, 实现学生和谐可持续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实现“增效”的有效载体。

社会实践活动从内容上分包括课程拓展类、主题实践类、社会服务与劳动实践类等。课程拓展主要知识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向课外拓展而开展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实践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围绕一个教育主题而开展的实践活动。社会服务与劳动实践类,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社会服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珍视劳动成果, 尊重劳动的意识。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要客观分析本校的实际与所在社区的现实有针对性的安排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为了提高活动的质量, 教师要对开展的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 制定活动的方案, 包括活动的目的、活动的准备、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活动成果的呈现、活动的安全预案等;在活动过程中, 对学生要进行具体的指导以求达到预期的目的;活动后及时进行总结交流。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课程的延伸, 它作为学校课程教育的补充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化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学生在活动中将课本上学得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之中, 进一步深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 同时也磨砺了自己的才智。

13.学习是永恒主题[范文模版] 篇十三

教师要在教学中反思。尤其是一线教师,重要的工作阵地就是课堂。但,教师不能仅仅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让我明白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要在读书中反思。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读书。读书,能够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能够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几乎每个专家在讲座结束之前都向我们推荐了几本好书,让我觉得自身知识的贫乏的可怜。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只要坚持,哪怕读一点点都是好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二、教师要学会终身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持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合学生对知识的需要。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持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即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合教育改革的浪潮。

上一篇:守纪律讲规矩剖析材料下一篇:某厂消防设计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