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所现场处置方案

2024-11-04

变电所现场处置方案(共9篇)

1.变电所现场处置方案 篇一

水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矿井有水害发生时,广大干部职工能够迅速投入到现场避灾、救灾过程中,做到确保职工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及控制事故事态扩大,经矿研究制定本方案,并且在有水害发生时,迅速启动。

一、水灾事故现场处置组织机构:

抢险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应急自救组织组长由班组长担任,成员为全体班组人员组成。

二、事故特征

采掘工作面水灾预兆

(1)“挂汗”:积水区的水,在自身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在采掘工作面的煤岩壁上聚集结成许多水珠的现象,叫“挂汗”。仔细观测新暴露的煤壁表面,若潮湿则是透水预兆。

(2)“挂红”:矿井水含有铁的氧化物,在它通过煤岩裂隙而渗透到采掘工作面的煤岩面时,会出现暗红色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挂红是一种出水信号。

(3)“水叫”:含水层或积水区的高压水,向煤岩裂隙挤压时,与

两壁摩擦会发出“嘶嘶”的叫声,这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或其它水源已经接近了。若是煤岩掘进,则透水即将发生。

(4)空气变冷: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时,空气温度会骤然下降,煤壁发凉,人进入采掘工作面有凉爽、阴冷的感觉。

(5)出现雾气: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壁渗出的积水,就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另外,发生透水前还可能出现压力明显增加,底板鼓起,顶板淋水,岩隙中有淤泥、片帮、冒顶等各种征兆,现场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观察。

三、应急组织及职责

为搞好现场水灾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各基层单位成立井下突水事故应急抢险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各基层单位值班室,以便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区队长担任组长,技术员任副组长,由区队副队长、班组长和后勤保障人员为成员,形成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明确指挥部成员的具体职责及应急处理工作任务。

1、区队长:负责查对本区域工作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将在现场所见的事故情况、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地报告给矿调度室,并随时接受公司经理及矿救灾指挥部的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的任务。

2、技术员:是区队长处理灾害的第一助手,在区队长的领导下负责制订、处理灾害的协作抢救方案。

3、副队长及带班队长:是根据矿营救方案和区队协作抢救方案,按照队长指令现场指挥人员安全有序的进行避灾自救,组织人员按正

确的避灾路线撤离灾区,若无法撤离灾区时,根据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完成对灾区遇险人员的待救工作。如果与救护队联合救援,积极配合其救援行动,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4、区队值班人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矿调度室,及时向下传达命令,随时调度井下抢险救灾工作,统计入井人员和留在井下灾区人数。

5、地面材料员:根据井下救援情况,按时领送救灾所需物品,做到随叫随到。

四、应急处置

(一)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撤到安全地点,现场区队长或带班队长立即查看水害的范围大小等水害情况,应根据现场实际,按照避灾原则,能救先救,不能抢救时,应清点人数,立即向矿调度汇报清楚,在矿没有派来救援人员前,积极组织现场人员进行自救。能撤离灾区时,立即组织人员按正确的避灾路线撤离。当上部来水无法撤离时,则就近找上山巷道进行避灾,此时所有人员必须静卧,不能急躁,减少氧气、热量等消耗,等待外部来人救援。如果巷道内有压风管,可打开压风管供人员呼吸,确保被困人员的安全,并经常敲打管路,向外部报警求救。

2、队长、技术员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

3、区队值班人员根据公司调度及队长的命令,立即通知井上副队长和带班队长,组织不少于20人抢救小组,在副队长和带班队长的带领下,配合矿救护人员,共同进行抢救。

(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营救工作要在指挥部负责人的领导和有经验的老工人指挥下进行。首先,营救人员要排查水害地点附近的支架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加固。若遇险者被困里段,一方面通风排水,维护巷道,防止冒顶堵人,另一方面积极救助,输送食物和药品,若被困的人员时间较长时,可利用管道向遇险人员送饮料或食物和空气。被困人员救出后应采取护理措施,然后进行创伤检查和处理。

2、技术员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同指挥部领导和有经验的老工人一起立即制订抢救措施和计划。

3、区队长要按计划和措施组织实施抢救。

4、技术员根据事故处理后的现场实际情况,及时编制维护及修复措施,报矿审批,为尽快恢复生产创造条件。

5、恢复被淹井巷的安全技术措施

(1)增设排水管路,增加排水泵,增大排水能力,直接将所突积水排干。

(2)当涌水量特别大,补给丰富,用强力排水又不能排干时,必须先堵住涌水通道,截住补给水源,然后再排水。

(3)当矿井透水量超过排水能力时,全矿有被水淹危险时,待下部水平人员全部撤出后,可向下部水平和采空区放水。

(4)如下部水平人员尚未撤出,设备受到威胁可用装有粘土,砂子的袋子构筑防水墙,堵住泵房口和通往下部水平的巷道。

(5)安装排水管路都必须佩安全带和自救器。

(6)发生透水时,严禁在独头巷道躲避,禁止由下往上进入突水

点或被水、泥沙堵塞和小眼和上山,以防二次突水冲击,在清理巷道时,需要打防护墙。

(7)救护队员进入围困地点后,先打开氧气瓶,提高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8)排水时,要保护通风良好,经常检查气体,随水位下降,积存在被淹井巷中的有害气体CO2、H2S、CH4等可能大量涌出,应安装局扇,随排水工作的进行,逐段排除有害气体,对井下气体应定期取样分析,每班取样一次,当水位降低可能涌出气体时,应每两小时取样一次,排水看泵工作由救护队担任。

(9)在处理老空积水时,应仔细检查有毒有害气体防止气体中毒。(10)在修复巷道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发生冒顶与坠底事故。

(三)水害处理与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在水害围困人员救出后,区队立即组织人员按措施修复水害地点,预防再次发生水害事故。在水害事故处理完后,接矿恢复生产通知后,积极组织人员恢复生产。

五、注意事项

1、发生突水事故后,有害气体可能随涌水溢出,被困及救援人员应及时佩戴自救器,尽量沿进风巷道行走。

2、人员在撤离过程中,不得进入盲巷。

3、人员撤离时应结伴行走,不得私自行动。

4、遇事要冷静,不要慌张,认清来水方向。

5、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应注意:

抢救出伤员后,必须判断伤情的轻重,人员较多时先救重伤员,后救轻伤员,并按照“三先三后”的原则,即:(1)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2)对出血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3)对骨折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山西泓翔煤业有限公司

水 害 事 故 现 场 处 置 方 案

二零一三年

2.变电所现场处置方案 篇二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基层组织,群众路线

一、群体性事件的内容及其特点

群体性事件指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 群众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通过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 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等事件及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所以人民内部矛盾引发众多人员参与, 扰乱社会治安秩序是群体性事件的三个要素。

(一) 群体性事件最明显的特点便是群体性, 每一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都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较以往来看, 目前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人数呈上升趋势, 因为越来越多的群众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 而且言语上, 思想上也较为相似, 情感上也容易接近。如果一些人在自己的意愿、诉求得不到满足时, 就会联合起来, 采取一些行动。过去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多是农民、厂矿企业退休人员, 而现在在职和下岗职工、个体业主、复转军人、教师、学生、技术人员、干部等各阶层人员也参与进来。

(二) 具有组织性, 经过分析多次群体性事件, 发现越是组织得严密, 其事件导致的结果就会越严重。群体性事件中人员组成往往划分为核心层、复合层、围观层, 若是这三层的人员按着核心层中领导组织者和出谋策划者的组织计划行动, 那么解决问题会变得相当棘手, 且一旦行为被催化, 造成的后果不可估量。

(三) 突发性, 出人意料, 来不及反应是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特征。最开始的苗头往往不易察觉, 但是当矛盾激化, 且达到一个爆发点时, 这才使人们突然感觉到, 而有着某种共同利益诉求的人又能很快抱成一团, 使政府部门、公安机关由主动变为被动, 解决事件的难度也大幅度增加。

(四) 扩张性, 又称为互动性。因为参与人数的众多, 在早期形成过程中易通过各类信息的传播, 引起模仿效应, 乃至迅速蔓延扩散, 甚至将一些不知情的无关人员卷入其中, 致使事态扩大。所以在处置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向大众媒体说明真相, 告知实情, 尽最大可能解决问题。

(五) 变异性, 变异性也可称为可变性, 可激化性。许许多多的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初, 都是简简单单的群体性行为, 不带有任何的偏激和政治色彩, 而当事件发生之后, 常常会受到难以预料的外界因素影响, 从而出现各种激烈的带有攻击意识的行为, 甚至是更为恶劣的违法行为。就像球迷在体育场周围的闹事, 经催化之后会演变成打、砸、抢、烧或者是侮辱妇女等恶性骚乱;就算是合法的公民请愿行为, 经过一些列催化之后, 都会变成极具政治色彩的反政府活动。

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力及其处理事件的难易程度是靠以上五条的特点反映出来的。

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途径

(一) 发挥治安基层组织力量。群体性事件的主体是人——处在基层的人, 而负责基层的治安管理机构是当地公安部门的治安机关, 他们是处于维护社会治安第一线的组织, 基层治安管理机关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和上级公安机关决定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具体的管理措施和防范措施, 所以治安基层组织是维护稳定的第一条防线, 而建设一支负责任、工作能力强的基层队伍对处置群体性事件起关键性作用。

(二) 建立有关的应急预案, 做到有备无患。在很多造成较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中, 除了有关机构低估了事件的恶劣性以外, 就是未能做好应急预案, 当事件发生时自己先措手不及乱了阵脚。一些干部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 要么手足无措不知从何下手, 要么麻木不仁, 任由事态扩大, 上升为性质更加恶劣的事件。那么针对于此,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或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 当然也是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对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事件制定不同的处理方案, 如果一旦发现事件的苗头或直接发生事件, 可直接启动相应预案, 只有积极争取主动权, 才能把事件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三) 面对任何困难都要全力解决, 最大限度控制局势。及时有效地控制现场事态是发生事件之后处置的目标, 也是应急处置的关键, 一旦进入现场就要有所作为, 给制造者讲明事件的危害和他们所应担当的责任, 在政府或有关部门任职或了解法律法规更多、更透彻的人员在此方面更能发挥优势, 这样便能让群众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失当, 以此来扼制事件进一步升级。在这个前提之下, 还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应依法办事, 执法部门及有关部门的人员一定要做好执法的标准化, 按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办事, 群众提出的问题如有出现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 在场人员绝不可随便表态;如果群体性事件中出现违法犯罪活动的, 要迅速依照国家有关行政法律法规进行处置, 对一些以身试法的人坚决给予打击, 手段一定要坚决, 否则后患无穷, 引发更多的群体性事件, 给社会秩序造成不可弥补的危害。

(四) 坚持走群众路线, 及时做好群众工作。群体事件涉及面广、规模大, 对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政策性强、难度大, 因此, 党政机关应及时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当然也要对群众提出的各种化建议及一些合法的要求给予解决, 这时干部要以身作则, 起好带头作用, 保持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甘当人民公仆, 树立在群众中的威信, 这样一旦发生问题, 就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 如果能遇上思想觉悟高的群众, 办起事来将会事半功倍, 所以有关辖区、部门和单位领导要继续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以免再次发生群体性事件。

三、群体性事件的善后处理

将群体性事件善后处理, 才能将矛盾彻底解决, 起到刮骨疗伤的作用, 当然也是成功处理一件群体性事件的标志。

但现场的平息并不等于事件得到彻底解决, 因为真正大量的工作是后期的善后处理工作, 群发性事件的善后工作有以下三点:一是凡群众反映上来的问题是合法且积极的, 政府部门应该为此问题进行协商研讨, 如果群众反映的问题是不合理的问题, 应向群众出示相关的法律法规, 或政府签发的文件, 耐心向群众解答问题, 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使他们心服口服。二是依法追究相关的责任人, 往往群体性事件会伴随违法现象的产生, 所以事后对在事件中有违法犯罪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有利于惩前毖后。三是对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行全面的总结, 尤其对处置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全面系统地总结和升华, 分析存在的不足, 工作中的失误甚至错误的环节, 从而进行修改、重订一些群体性事件的紧急预案, 要经常性开展教育学习活动, 如果有条件的话进行模拟演习, 应突出预演的真实性和群体性事件的随机性, 切记不搞形式主义, 这样举一反三, 提高各个部门的配合性, 确保同类型事件不复发或复发后立即解决。

四、结束语

认真学习党的群众路线, 各级部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为正确、有效处理当前的群体性事件提供了理论指导, 各级政府机关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认真探寻群体性事件的客观规律, 并经过广大代表的讨论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对策, 再加以平常的走访行动增加群众的认知, 缓解各级社会矛盾。同时, 各级领导从思想上应高度重视, 提高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为保障社会的长治久安和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严励.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及预防处置机制[J].政法学刊, 2000 (1) .

[2]李波.浅析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法制与社会, 2009 (24) .

[3]陶德麟.社会稳定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

[4]杨和德.群体性事件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

[5]张希贤.群众工作[M].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5.

3.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篇三

1.1 事故类型

火灾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

副井井口房20m范围内。

1.3 事故发生的时间和造成的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

事故发生受季节影响较小,任何时间,副井检身房20m范围内吸烟、设备烧焊产生明火及机电设备管理不善引起的电火花等有可能引起火灾,会威胁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生产,有可能引起井下火灾;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和国家财产损失,也会涉及井下人员及设备安全,影响全矿井安全生产。

1.4 事故前可能发生的征兆

事故发生征兆有浓烟和异味产生。

1.5 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副井口火灾事故可能引发井下中毒窒息、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等事故。

2 应急工作职责

2.1 成立事故应急自救小组

组长:基层单位负责人

副组长:基层单位副职、技术主管、班长

成员:基层单位全体作业人员

2.2 应急自救小组职责

2.2.1 专业教育、日常培训。

2.2.2 组织指挥实施自救行动。

2.2.3 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发出救援请求。

2.3 人员职责

2.3.1 区队长: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应急救援方案,积极组织区队人员开展自救工作;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事故现场的基本情况及现场救援工作等信息;协调救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3.2 区队技术人员:是区队长组织开展自救工作的助手,在区队长领导下组织参与制订应急救援方案;准备与事故救援相关的技术资料。

2.3.3 副队长:根据区队制定应急救援方案,负责组织好处理事故所需的人员、材料、设备等,带领人员进行救援工作;负责完成区长安排的某一方面的抢救工作;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事故现场的基本情况以及正在进行的救援工作等事故信息。

2.3.4 区队值班人员:事故发生后及时了解事故经过、人员伤亡以及现场基本情况等详细的事故信息,并立即将情况报告区队长、矿调度室,通知区队管理人员以及区队应急自救组织的职工到值班室集合,及时向矿指挥部汇报事故信息,协调事故救援工作中的其他事项。

2.3.5 班长:采取措施控制灾情;及时汇报现场事故及救援信息;积极组织现场救援或者引导避灾。

2.3.6 职工:按照事故应急救援方案以及措施的要求,在事故救援指挥部指挥下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3 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 发生事故,现场跟班队长、班组长、瓦检员及现场其它人员要通过各种通讯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同时组织现场人员立即按照避灾路线撤离;设置危险警示标识;为救护人员做好向导。

3.1.2 矿调度室立即指导现场人员安全撤离,停止灾区供电(掘进工作面不得停电),同时向矿长,迅速通知矿山救护队进行救援;通知医疗组赶赴现场待命。

3.1.3 立即启动矿级预案,抢险救灾指挥部所有人员迅速到位,研究决定采取的现场应急处置措施。相关部门要做好抢险救灾的设备物资、图纸的准备工作。

3.1.4 调度室要立即通知作业区队、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其他人员在调度室集合待命。

3.1.5 抢险救灾指挥部责令相关单位清查伤亡人数。派遣救护队员灾区侦查,根据灾区地点及波及范围制定和完善救援方案。

3.1.6 抢险救灾指挥部责令救护队救援按方案进行有计划的人员救治、抢险救灾救灾工作。

3.2 应急处置措施

3.2.1 发生火灾后,现场人员立即利用现场的灭火器、消防沙进行灭火自救。

3.2.2 自救小组成员接到命令后,立即携带抢险工具在检身房前集合,按照矿指挥部的命令迅速到达事故地点抢险自救。

3.2.3 当火灾发生后,根据火灾的性质选择灭火器、消防沙或用水灭火,并通知受火灾威胁人员撤离险区。

3.3 事故报告联系方式、汇报内容

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跟班队长、班组长、瓦检员、安检员等人员及时向矿调度室【电话:4850818、(4850)396、(4850)397、(4850)398、(4850)399 】汇报。

汇报内容: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遇险人数;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需要有矿关部门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等。

汇报要求:汇报人员不得慌张,汇报时吐字清晰,汇报内容简明扼要。

4 注意事项

4.1 当火灾发生时,为保证迅速而可靠地灭火,必须严守纪律、服从命令,切不可惊慌失措、擅自行动。

4.2 发生火灾时应先断电再进行救灾工作。

4.3 电气类和油类火灾严禁使用水灭火。

4.4 当火势较大无法灭火时,应当立即撤离并请求外部援助,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4.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篇四

a).地面火灾主要发生在煤场、办公楼、木场、食堂、宿舍等场所

b)一般是由明火或电器设备造成的

c)事故没有季节性,一旦发生,能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此类事故可防可控,要以预防为主。

2、应急组织与职责

a)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以各科室为单位,由全科室人员组成。应急自救组织组长由科长担任,成员为全科人员组成。

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1)应急自救组织组长职责

①负责察看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并快速报告给调度室。

②带领全班组人员,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2)应急自救组织成员职责

①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②尽可能采取措施把事故消除在萌芽中。

3、应急处置

发生火灾害及事故后,受灾区域人员立即撤退并积极组织自救,并在领导的指挥下,对灾情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事故继续扩大。发生事故后,必须及时汇报调度室。

矿调度室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119、值班矿领导、矿长、总工程师、抢险救灾队和有关人员。在矿长、总工程师的主持下,制定救灾方案,组织进行抢救。

4、注意事项

1、当发现有火灾时,听到警报或通知,必须迅速撤离。

2、有毒有害气体或浓烟中要用湿衣服蒙住头,弯腰撤出危险区域。

3、所使用的抢险救援器材必须是不燃性材料。

4、用水灭火时必须要有足够的水量,人要站在上风头工作,射流由火源的边缘逐渐推向中心,以免产生过量的水蒸气伤人。不能用水扑灭带电的电器设备火灾,也不宜扑灭油料火灾。

5、先切断火区内的电源,防止在处理火灾的过程中救护人员触电。若电器火灾电源无法切断,只能用绝缘灭火器材灭火。

6、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控制火源,进行直接灭火。

7、灾害事故一旦发生,处于灾区与受波及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与现场情况和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灾害事故消除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减少灾害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在抢救的同时,应迅速派人及时向调度室汇报,讲清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及程度。

8、若灾害事故发展迅猛,现场不具备消灭灾害条件或可能威胁人员的生命安全,要及时撤退。

★ 固化地面施工方案

★ 防洪防汛应急处置方案

★ 地震专项应急处置方案

★ 废弃物处置制度

★ 车辆处置协议书

★ 处置室规章制度

★ 车辆处置请示

★ 房地产处置请示

★ 冷静地面对错误作文

5.油库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篇五

一、初始火灾现场处置方案....................................................................................................1 事故特征..............................................................................................................................1.1危险性分析.........................................................................................................................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1.3事故前可能出现的预兆.....................................................................................................2 应急组织和职责..................................................................................................................2.1应急组织机构.....................................................................................................................2.2工作职责.............................................................................................................................2.2.1岗位员工职责...............................................................................................................2.2.2班组长职责...................................................................................................................2.2.3应急小组组长职责.......................................................................................................3 应急处置..............................................................................................................................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3.2.1油罐及油罐区初始火灾事故应急处置.......................................................................3.3报告事项.............................................................................................................................3.3.1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3.3.2报告内容.......................................................................................................................4 注意事项..............................................................................................................................二、油品泄漏、中毒现场处置方案.....................................................................................1 事故特征............................................................................................................................1.1危险性分析.......................................................................................................................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1.3事故前可能出现的预兆...................................................................................................2 应急组织和职责.................................................................................................................2.1应急组织机构...................................................................................................................2.2工作职责...........................................................................................................................2.2.1岗位员工职责..............................................................................................................2.2.2班组长职责..................................................................................................................12121212***71717

一、初始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

储罐区、装车台的危险物质汽油、柴油、重油具易燃易爆性,在储存、装卸过程中,由于储罐、设备设施、管道本体质量问题或者操作失误,而导致油品泄漏,泄漏出来的液体具有易挥发性,若通风不良,会造成易燃蒸气聚积,达到爆炸极限,一旦遇到火源(如火花、明火、高热以及其他点火源)),则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油品初始火灾受季节影响较大,如遇到夏天,温度较高,泄漏出来的汽油,挥发更快,且易达到其闪点而发生闪燃。另外,在雷雨高发期季节,储罐、设备设施、管道若防雷防静电设施失效,则会发生雷电火灾事故。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发生初始火灾的区域、地点或装置有: 1)储罐区; 2)油泵房;

3)装卸台及铁路栈桥。1.3事故前可能出现的预兆

初始火灾可能出现的预兆: 1)出现油品泄漏,可燃蒸汽聚集;

2)周边有点火源存在:如电气设施使用非防爆电气设施、使用铁制工具处理泄漏液体、法兰静电跨接或静电接地失效、防雷设施失效、2)根据初始火灾发生趋势,下令按操作规程紧急停止作业; 3)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按照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 4)根据初始火灾发生趋势,组织疏散作业场所员工到指定地点; 5)若初始火灾进一步恶化,超出现场控制能力,则立即上报应急指挥部,请求启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6)及时将情况上报应急指挥部,接受并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3 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油罐及油罐区初始火灾事故应急处置 3.2.1.1报警及联络

1)发现火警人员第一时间以对讲机、电话等方式向现场负责人报警。报警要讲清楚:起火部位、起火物质、泄漏量、火势大小、又无人

门向着火罐供应灭火泡沫。

⑤现场人员应根据火场的要求增加或减少消防泵的运行台数,确保现场灭火用水和泡沫混合液的供应,运行中做好各种机泵和泡沫罐的检查。

⑥如果油罐区发生大面积、多油罐、流淌燃烧,或着火罐的火势已超出现场控制能力,应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请求启动专项应急预案。

3)装车台发生火灾事故处理措施

①未装油前槽车余油着火:应立即将车盖压紧盖好,窒息灭火,同时从消防栓处接水带用水枪对槽车及其周围设备进行冷却。若此举无效,可用毛毡、棉被、消防毡等盖在罐口上,压紧盖好,火即可熄灭。还可用干粉灭火器直接向罐内喷射,同时应尽快将其他槽车撤离栈台。

②装油时槽车口发生火灾:应立即断电停泵,关闭紧急切断阀,提起鹤管,然后用上面的方法灭火。

③装油时冒罐外流发生火灾:首先应断电停泵停止装油,同时用消防砂、消防毡等筑堤围堰围堵溢油,当火灾初起、流淌面积不大时,应立即用干粉灭火器、推车式灭火装置灭火。灭火方法是对准火苗根部来回扫射,先扑灭地面火,再扑灭槽车火,同时撤走其他车辆,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设法提起鹤管,盖好车盖,并注意冷却着火槽车罐。

④装卸作业过程中,附近地面、水沟、管线和阀门等处着火:应立即停止作业,一人提起鹤管,盖好车盖,另一人用灭火器材扑救,同时尽快将槽车撤离。

⑤槽车冒罐未着火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断电停泵,提起鹤管,盖好车盖,此时禁止启动任何车辆,严格控制火种,作好灭火准备,并立

5)灭火时,应查清火势发展反向,防止火势向蔓延; 6)灭火时必须注意站在上风侧。

7)当火势无法控制,或火场中罐已变色或容器有明显的、肉眼可见到的变形,所有抢险人员必须马上撤离。

油品发生泄漏、中毒的前兆:

1)油品发生泄漏的前兆是储罐等设备或管道腐蚀严重、有裂纹或穿孔,现场可以闻到、或通过可燃气体探测仪可以探测到汽油蒸气浓度超标,这时说明油品已经有微小泄漏了;

2)油品的槽车超速行驶;

3)作业中未佩戴合适的劳保用品;

4)进入密闭空间内,未对空气进行采样分析。2 应急组织和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自救组织机构设置如下:

成立现场应急小组,由现场负责人和班组长所组成。其中,现场负责人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如无现场负责人则班组长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2.2工作职责 2.2.1岗位员工职责

1)发现泄漏,立即关闭相关管道阀门; 2)报告班组长或应急小组组长; 3)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的指令。2.2.2班组长职责

1)接到员工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 2)组织本班组员工,按现场处置措施执行;

3)若泄漏量超出本班组控制能力,则上报应急指挥部;

4)若有中毒窒息者,伤情比较严重,应立即拨打120急救车,送

1对汽油、柴油、重油等发生泄漏事故时应及时、正确处理、防止事故扩大。泄漏处理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处理两大部分。3.2.1泄漏源控制

3.2.1.1油罐区发生油品泄漏事故处理措施

1)发生冒罐溢油事故时发现人应立即向值班室报警,如卸油引起冒罐则立即停泵,如库区用泵倒罐引起冒罐则立即停泵并关闭泵进出口阀门,如自压倒罐引起冒罐则立即关闭已开通的与来油罐连通管线上的阀门,停止该罐进油作业,阻止溢油事故的进一步发生,然后将溢油罐的油要根据现场情况采取自压或泵倒入其他同品种低液位罐,直至安全高度以下;

2)发生罐底板、罐壁泄漏时,应立即采取垫水、倒罐等措施,将油品尽量倒至其他同品种罐;

3)立即关闭罐区排水蝶阀和库区通往库外的排水阀门,防止溢漏油品扩散至库外;

4)消灭库内一切火源,严禁使用不防爆工具,严禁穿着化纤服,严禁施工、用火、机动车通行;立即做好灭火准备,消防泵房要专人值班,准备随时启动消防系统,增援人员将灭火器材运至溢油现场上风位置;

5)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用相应不产生火花和静电的油污清除设施(手摇泵、吸油毡、泥沙、木屑、油桶、勺子等)进行溢油清除工作;

6)发生汽油泄漏跑冒后,抢险时必须做好人员保护,抢险人员应穿静电服及戴防毒口罩,进入油气浓度较大区域时应使用空气呼吸器;

7)当油品流入排水系统并可能流出至库区围墙以外区域时,应封

3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泄漏物处置主要有4 种方法:

1)引流

对于四处蔓延扩散的液体,一时难以收集处理,采用引流的方法,将泄漏的液体引流到安全地点;

2)覆盖、吸收

对于泄漏量不大的液体,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3)围堰

对于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收容,然后收集; 4)废弃物处理

在应急救援过后,所产生的液体废弃物,转由专业公司处理或经过无害处理后方可废弃。3.2.3中毒处置措施

1)迅速将中毒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口腔异物,维护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

2)在搬运过程中要沉着、冷静,不要强拖硬拉,防止造成骨折;如果已有骨折或外伤,则要注意包扎和固定;

3)污染的衣着要立即脱掉,皮肤污染时,要及早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

4)在急救药箱取用适当的应急药品就地进行抢救;

5)油品进入眼内,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大量的清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污染眼,至少15 分钟。洗后立即送往医院就医;

6)如果误服,应让患者静卧,如患者意识不清,惊厥或昏迷,应

5以免造成骨折。在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术时必须密切配合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呼吸复苏术

呼吸复苏术一般与心脏复苏术同时进行,常用的有: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人工加压呼吸两种方法。口对口人工呼吸及使患者头部后仰,用手捏住患者的鼻孔,向患者口中吹气,有节律地反复进行,保持每分钟16-20 次,直至患者胸部开始运动。3.3报告事项

3.3.1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

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见应急预案。3.3.2报告内容

1)泄漏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2)泄漏液体的名称、发生泄漏的原因,泄漏量以及可能泄漏的总量;

3)中毒窒息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4)中毒窒息的原因,中毒窒息人数; 5)已采取的措施; 6)报告人及电话。4 注意事项

1)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2)设置现场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6.某部队肺结核疫情现场调查与处置 篇六

1 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调查

1.1 一般情况

患者所在单位自2008年始在某地进行施工。受自然条件限制营区面积较窄,居住拥挤。营区管理较为严格,认真执行外出请假制度,人员主要在营区内活动,但外出时与地方人员偶有接触。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主要分布于20~24岁。自2009年7月17日首例病人被确诊后,至2010年5月,陆续出现10例肺结核病例。

1.2 病例分布

(1)时间分布:10例病例中,2009年7月17日首例病人被确诊为浸润型肺结核,此后陆续有病例出现,其中11月1例,12月2例,2010年2月1例,4月2例,5月3例。(2)人群分布:发病患者除1名干部外,其余均系战士,其中2002年12月和2006年12月入伍各1名,2003年12月和2005年12月入伍各2名,2008年12月入伍4名。年龄分布集中在20~26岁之间。从职业分布上看,均为坑道施工作业人员。(3)空间分布:10例病例分布在2个营,分别为8例和2例。10例患者之间均有不同程度接触,如居住同一宿舍、一起用餐、在同一个作业面进行施工作业和病人确诊后进行陪护等情况。但第1例患者的传染源不明确,分析原因可能是受地方人员传染而发病。

1.3 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

发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胸痛、腹胀、腹痛、盗汗、间歇性发热。经X线检查,痰涂片检查确诊,符合肺结核金标准诊断,发病以浸润性肺结核为多。10名患者根据各自病情,给予四联抗结核(异胭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治疗,以及保肝等疗法。目前4名患者已经治愈,剩下6名继续住院治疗。

2 疫情控制措施

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全营与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67人进行了胸部CT检查,对与最后一例确诊患者密切接触的18人,进行了结核菌素(PPD)试验,在全部的受检对象中,胸部CT无疑似结核病症状,PPD实验无强阳性结果,暂时排除了现有密切接触者中短期内发病的可能。(2)对全体官兵进行了健康检查、健康教育和卫生防病知识宣传。(3)对营区营房和环境进行了全面消毒。(4)指导部队医生开展预防工作,进一步强化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3 流行病学分析

3.1 传染源

该单位自2009年7月—2010年5月以来的病例均属散发病例,病例之间存在相互传播关系。7月份首例病人近期无探亲出差旅游史,无肺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但该部队驻地位于结核病高发区,因此在外出时,难以避免与结核菌感染者接触,进而被传染,并作为携带者带入营区。首发病例于7月份发病后,陆续有病毒例出现,根据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判断该单位首例病人是后续病人的传染源。

3.2 传播因素

结核病系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高度密集,居住集中,接触频繁均可促进该病的传播。此次疫情的发生推断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环境因素:该单位为施工单位,主要是在通风较差、粉尘多的坑道内作业。平时施工任务繁重,人员长期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学习和训练强度大,生活环境、居住条件均较差,再加上人员居住密集,施工现场较为集中,彼此频繁密切接触机会较多等因素,客观上造成了大量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大大增加了结核菌不断传播和感染的可能。另外,营区的地处偏僻,官兵的业余生活比较单调,身心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并难以及时排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体免疫系统,使之易于感染疾病。(2)疫情缓报、漏报是造成该单位后续病例不断的又一主要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军队传染病防治条例》中明确规定肺结核为法定上报乙类传染病,应在疫情发生后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该单位上报不及时,也未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对病情的发展和后续的病例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 讨论与建议

当前我国结核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结核病发病数始终居甲、乙类传染病的首位。部队肺结核发病数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排序次位逐渐上升[1]。肺结核在传染病构成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2009年排位首次升至第1位,成为危害官兵健康、影响部队战斗力的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2,3]。鉴于结核病总体严峻形势,为防止疫情的再度发生,提出以下建议:(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结核病是病因明确、防有措施、治有办法的慢性传染病,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因此应加强肺结核病患的检出和发现,以及痰菌阳性患者的管理工作,切实做到对患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要贯彻“查出必治,治必彻底”方针。(2)切断传播途径。结核杆菌侵入人体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以呼吸道为主。所以应加大健康宣传力度。教育官兵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室内经常通风,勤晒衣被。严格落实饮食卫生制度。在传染病发生期间,要做好官兵的思想宣教,以免引起恐慌。(3)提高人体免疫力。一方面,加强锻炼,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另一方面,应对官兵进行结核菌素检查,阴性者接种卡介苗。目前部队施工任务繁重,干部战士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如何解决完成工作任务与保护官兵健康这一矛盾是施工部队亟需解决的问题。建议一是合理安排工作,保证官兵休息时间,以缓解身心疲劳;二是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4)健全疫情报告管理和监督机制。疾病监测是掌握疾病分布、流行动态及早期发现疫情的重要手段,对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件播散、降低其造成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缓报、漏报都将对疫情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旦造成大范围的流行,不仅直接威胁到广大官兵的身体健康,甚至直接影响部队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应切实重视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上报制度,加大培训、监督、检查、惩罚力度,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参考文献

[1]李桥,彦西军,张翠英.全部肺结核疫情监测与调查17年分析[J].传染病信息杂志,2009,23(1):39-42.

[2]郝永建,陶涛,胡勇,等.某部1992—2005年肺结核报告发病情况分析[J].传染病信息杂志,2007,20(1):45-46.

7.煤矿水害现场处置方案 篇七

水害现场处臵方案..........事故特征................1

1.1 危险性分析...............1

1.2 区域和地点...............1

1.3 季节及危害...............1

1.4 水害事故前预兆...........1应急组织与职责..........1

2.1 成立防治水应急自救小组..........1

2.2 应急自救小组职责................1

2.3 人员职责..........1应急处臵程序............1事故报告................注意事项................2掘进工作面突水事故现场应急处臵措施...........2

6.1 出现突水预兆应急处臵措施........2

6.2 突水事故发生后应急处臵措施.............37 采煤工作面突水事故现场应急处臵措施...........47.1 出现突水预兆应急处臵措施........4

7.2 突水事故发生后应急处臵措施.............4钻孔点突水事故现场应急处臵措施........5水害现场处臵方案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

矿井水害主要有顶底板砂岩水和断层水等造成,对人员、设施等危害大。

1.2 区域和地点

多发生在采掘工作面,钻探钻孔部位。

1.3 季节及危害

根据水害水源的不同,在雨季时期地表水充足,因地表水发生矿井突水事故的可能性明显增大;由于地下水源导致的突水事故与季节性无直接联系,即地下水源导致的突水事故无季节性。水害易造成多人伤亡事故和大量财产损失。

1.4 水害事故前预兆

(1)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有臭味等。

(2)探放水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应急组织与职责

2.1 成立防治水应急自救小组

组长:中队队长

副组长:中队副队长、中队技术员、班长

成员:全体作业人员

2.2 应急自救小组职责

(1)加强专业教育与学习以及日常安全培训。

(2)组织指挥实施自救行动。

(3)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发出救援请求。

2.3 人员职责

(1)组长负责指挥水害现场应急处理。

(2)副组长负责带领现场人员自救和互救。

(3)小组成员服从安排,搞好自救,妥善避灾。应急处置程序

(1)发生水害事故,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矿调度室。

(2)施工地点跟班工班长组织本班人员进行自救避灾。

(3)设臵危险警示标识。

(4)为救护人员做好向导。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按照本预案有关规定,立即将事故情况上报矿务局调度室及安全监察局。并在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逐级上报。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事故的简要经过、遇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并附示意图;

(5)需要有关部门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6)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注意事项

(1)所有下井人员必须按规定佩带齐全安全防护器具。

(2)采掘工作面必须有工作、备用排水(砂)泵与水管。

(3)安装钻机探水前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八十八条规定;钻探作业人员必须学习相关措施,持证上岗。

(4)探放水钻孔的布设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5)探水钻孔除兼作堵水或疏水用钻孔外,终孔孔径一般不得大于58mm。

(6)探水钻孔超前距离和止水套管长度应符合要求规定。

(7)钻放老空水以及抢险中,必须配有专职瓦斯检查员。

(8)探查后,需封闭钻孔应及时封闭。

(9)对现场排水巷道注意做好加固,保证安全;想尽办法与受困人员取得联系。

(10)受困人员必须稳定情绪,尽量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节约照明。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决不咀嚼杂物充饥;引水时应选择适宜水源,并注意用纱布或衣服过滤。对伤员应注意保护与照顾。长时间被困在井下,发现救护人员到来营救时,避灾人员不可过度兴奋。

(11)长时间被困在井下人员上井应避开强烈的光线,不可吃硬质和过量的食物。

(12)任何受困遇险人员禁止潜泳。掘进工作面突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6.1 出现突水预兆应急处置措施

(1)当掘进工作面空气温度降低,感到发凉;空气潮湿,湿度异常增大;两帮煤(岩)层潮湿(俗称“挂汗”),有水锈(俗称“挂红”);边帮渗水逐渐增加;有时可听见“嘶嘶”水流声或“底爆”响声;矿压增大,煤(岩)破碎,裂隙发育,出现片帮、冒顶及底鼓等现象;局部冒顶,有涌水或淋水,且逐渐增大

并浑浊含泥砂等;有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气体逸出等现象时意味着极有可能发生突水事故,现场施工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发出警报,按预定避灾路线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并将情况详细地向调度室汇报。

(2)调度室在接到汇报后应立即将情况汇报给矿领导及各科室领导。

(3)由矿技术总负责人组织矿相关科室技术人员根据矿井详细的水文地质勘探资料及采掘资料分析水害来源,并提出处理措施。根据我矿实际情况,掘进工作面内发生突水事故的水源主要为老空水、钻孔水、含水层及断层构造带水。而其中又以老空水发生突水事故的可能性最大。在有可能发生老空水突水事故的掘进巷道内,应采取探放老空水措施,制定探、放水方案。

(4)由矿组建的专业探、放水队伍按照制定的探、放水方案进行探、放水。

(5)探放老空水前,首先要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臵、积水量和水压。当老空积水区高于探放水点位臵时,只准打钻孔探放水,并撤出受水害威胁的所有人员。

当钻孔接近老空,预计可能有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涌出时,必须有瓦斯检查员在现场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浓度异常,必须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调度室。

(6)打钻放水前,必须估计积水量,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放水流量;放水时,必须设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定水量、水压,做好记录。若水量突然变化,立即报告矿调度室。

(7)施工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现场负责人应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并派人监测水情。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8)在掘进过程中遇含水层或断层水时,根据我矿现已揭露的水文地质资料,其含水层或断层水涌水量均不大,但在掘进过程中必须加强观测,必须每天都对涌水量进行观测,并记录在册。同时,在掘进过程中,如发现涌水量突然增大,如顶板淋水、边帮渗水突然增大的情况,则必须立即组织现场人员按预定的避灾路线进行撤退,并将情况汇报给矿调度室。

(9)对含水层水火断层水应采取疏水降压或疏干。

6.2 突水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置措施

(1)井下发生水害后,事故现场不具备抢险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应立即用最快的方法通知附近地区的人员一起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中所规定的路线撤离。

(2)发生水害事故后,受灾区域的人员应撤退到涌水地点上部水平,而不能进入涌水附近的独头巷道。但是当独头上山下部唯一出口被淹没无法撤离时,打开压风管,在独头工作面暂避,禁止潜泳。

(3)位于透水点下方工作人员撤离遇到水势很猛很高的水头时,要尽力屏住呼吸,用手拽住管路等物体用力闯过。水头过后,水势减弱,可借助巷道壁或其它物体、攀扶着往外撤离,直到安全地点。

(4)遇险人员必须在本班班队长或临时班队长带领下按指定的安全撤离路线撤离。

(5)当井下工作人员发现撤离路线已被水隔断,要迅速撤至位臵最高的地点,暂时躲避。被困人员应由当班班长(或有经验的老工人)统一指挥,用现场

电话与外界联络,汇报情况。如果现场电话损坏不通,要不断敲打管路或钢轨,不断发出呼救信号。

(6)矿井发生水害后,指挥部应以最快的速度安装排水设备,分秒必争地组织排水抢救工作。

(7)在抢救中要根据水害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组织指挥救灾。

(8)在抢救水灾事故中,要认真分析、判断受困遇险人员的位臵以及巷道状况,判断遇险人员是否有生存的条件。指挥部必须以抢救人为指导思想去部署各项抢救工作,不能看到水位己高于遇险者所在地点,就轻易地做出遇难人员已经死亡的结论,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使本应得救人员死亡。如果遇险人员所在地点是独头上山时,要按每人每分钟消耗氧气量0.237kg和呼出二氧化碳0.197kg计算他们的生存时间。如果氧气量不能保证时,应采取措施打钻孔输送氧气和食物等,保证遇险人员有足够的等待时间,同时要抓紧时间排水,使堵在里边的人员能够及时得救。

(9)水害后,往往会从积水的空间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如瓦斯、硫化氢等,在撤离时应采取如用湿毛巾掩住口鼻等措施,防止有害气体中毒或窒息。

(10)把溺水者捞救出水后,如果溺水者发生窒息,救护者应尽快把溺水者灌入胃里的水控出来,然后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在进行抢救的同时,要派人立即向矿救灾指挥中心报告,请求医生赶来协同抢救,抢救成功后,立即转至医院。

(11)人员被全部救出后,应做好受破坏巷道的维修、加固与清理工作。7 采煤工作面突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7.1 出现突水预兆应急处置措施

(1)当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降底,感到发凉;工作面空气潮湿,湿度异常增大;煤壁出现“挂红”、“挂汗”现象;煤壁渗水逐渐增大;听见“嘶嘶”水流声等现象时,意味着极有可能发生突水事故,现场施工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发出警报,按预定避灾路线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并将情况详细地向调度室汇报。

(2)调度室在接到汇报后应立即将情况汇报给矿领导及各科室领导。

(3)由矿技术总负责人组织矿相关科室技术人员根据矿井详细的水文地质勘探资料及采掘资料分析水害来源,并制定探、放水方案。

(4)由矿组建的专业探、放水队伍按照制定的探、放水方案进行探、放水。

(5)探、放老空水除应方案进行外,还应遵循上述掘进工作面出现老空水突水预兆时进行的探、放水原则。

7.2 突水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置措施

(1)井下发生水害后,事故现场不具备抢险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应立即用最快的方法通知附近地区的人员一起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中所规定的路线撤离。

(2)遇险人员必须在本班班队长或临时班队长带领下按指定的安全撤离路线撤离。

(3)当井下工作人员发现撤离路线已被水隔断,要迅速撤至位臵最高的地点,暂时躲避。被困人员应由当班班长(或有经验的老工人)统一指挥,用现场电话与外界联络,汇报情况。如果现场电话损坏不通,要不断敲打管路或钢轨,不断发出呼救信号。

(4)矿井发生水害后,指挥部应以最快的速度安装排水设备,分秒必争地组织排水抢救工作。

(5)在抢救中要根据水害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组织指挥救灾。

(6)在抢救水灾事故中,要认真分析、判断受困遇险人员的位臵以及巷道状况,判断遇险人员是否有生存的条件。指挥部必须以抢救人为指导思想去部署各项抢救工作,不能看到水位己高于遇险者所在地点,就轻易地做出遇难人员已经死亡的结论,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使本应得救人员死亡。

(7)水害后,往往会从积水的空间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如瓦斯、硫化氢等,在撤离时应采取如用湿毛巾掩住口鼻等措施,防止有害气体中毒或窒息。

(8)把溺水者捞救出水后,如果溺水者发生窒息,救护者应尽快把溺水者灌入胃里的水控出来,然后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在进行抢救的同时,要派人立即向矿救灾指挥中心报告,请求医生赶来协同抢救,抢救成功后,立即转至医院。

(9)人员被全部救出后,应做好受破坏巷道的维修、加固与清理工作。8 钻孔点突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根据采掘图纸资料,在掘进或回采工作面遇钻孔前,矿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探、放水方案。

(2)由矿组建的专业探、放水队伍按照制定的探、放水方案进行探、放水。

(3)在接近钻孔前,施工单位应提前在巷道边开挖排水水沟,在巷道低洼处开挖临时水仓,并安装足够能力的排水设备。

(4)在掘进或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遇钻孔,钻孔水比预计大得多时,现场施工人员应立即在班队长(或临时班队干)的带领下撤出受威胁区域。

(5)撤出人员必须尽快将钻孔涌水情况详细地向矿调度室汇报。

(6)当井下工作人员发现撤离路线已被水隔断,要迅速撤至位臵最高的地点,暂时躲避。被困人员应由当班班长(或有经验的老工人)统一指挥,用现场电话与外界联络,汇报情况。如果现场电话损坏不通,要不断敲打管路或钢轨,不断发出呼救信号。

(7)矿井发生水害后,指挥部应以最快的速度安装大功率排水设备,分秒必争地组织排水抢救工作。

(8)在抢救中要根据水害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组织指挥救灾。

(9)在抢救水灾事故中,要认真分析、判断受困遇险人员的位臵以及巷道状况,判断遇险人员是否有生存的条件。指挥部必须以抢救人为指导思想去部署各项抢救工作,不能看到水位己高于遇险者所在地点,就轻易地做出遇难人员已经死亡的结论,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使本应得救人员死亡。

(10)把溺水者捞救出水后,如果溺水者发生窒息,救护者应尽快把溺水者灌入胃里的水控出来,然后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在进行抢救的同时,要派人立即向矿救灾指挥中心报告,请求医生赶来协同抢救,抢救成功后,立即转至医院。

8.触电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篇八

一、目的

为了有效处置项目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触电事故,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全体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维护项目部工作稳定,特制订本预案。

二、依据及适用范围

1、本预案依据《临时用电管理制度》、《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25项重点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政策、法规、条例,结合本项目部危险源辨识、评价结果编制。

2、适用于本工程项目部触电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救援工作。

三、事故特征

1、危险性分析

由于电气设备故障、绝缘老化或者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易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发生触电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断,会给公司和广大职工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伤害。触电伤害的主要形式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大类

2、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触电事故并无明显的季节特征,但由于夏季空气湿度大、气温高造成设备线路绝缘老化,比较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事故的危害程度:电击和电伤

3、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仪器、仪表指示不正常,电气保护装置频繁动作,有异味,接地保护不完善等。

四、应急组织与职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应急救援办公室:******** 组长:组织指挥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负责向公司领导报告。副组长: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各司其职。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

应急救援办公室:协助组长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协助组长组织人员疏散;定期进行组织预案培训和演练,并提交演练报告;负责向上级安全部门及时报告。

成员:在应急救援小组的领导下积极、认真的开展好救援工作。

五、应急处置与响应

(一)、事故应急处置响应程序

1、触电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值班人员报告,同时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施救

2、公司班人员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往现场,根据事故发展的实际情况,应急处置小组组长确定是否启动现场处置方案。

3、事故超出后现场处置能力时,应立即向公司调度人员汇报,由公司根据触电事故的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二)、现场应急处置响应措施

1、触电事故发生后,最先发现者应迅速切断使触电者带电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用具等方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进行急救,同时向公司值班人员汇报。

2、公司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输送急指挥员迅速赶往事故现场。有关部门,应查明事故原因、部位和人员伤亡情况,并对警情作出判断,汇报给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启动输送带厂触电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3.公司应急指挥小组成员到达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局部或全部停工的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4.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小组应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勘察;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原因的调查取证工作。

(三)报警电话,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相关部门联系电话 厂值班电话:************* 公司调度室:************** 公司安监部门:************* 公司技术部门:*************** 医疗急救:120 2.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触电事故发生后,从现场人员到领导中间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及时上报事故情况。上报内容必须是事故发生的真实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伤亡人数、救援情况等,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决不能匿报或谎报,更不能虚报假报事故信息。

六、注意事项

1.参与救援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用电安全常识和触电急救常识,其他救援人员必须穿戴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

2.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工器具必须使用合格的绝缘工具或干燥木棍等绝缘物。

3.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或者其它金属及潮湿的构件作为救护工具,而必须使用合格的绝缘工具。救护人要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4.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的摔伤。特别是在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应考虑防摔措施。

9.变电所现场处置方案 篇九

但是, 公路建设项目工程浩大, 战线长, 穿越地区环境复杂。在施工周期内, 现场情况变化多端, 因而设计图纸不可能象设计机械零部件那样做得很细, 很多情况下不能死套标准和设计规范文件。

作者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建设项目中, 历经十多年的实际工作, 在工程建设中遇到过不少的问题, 也和同行们探索过不少的施工工艺。现就工程实践中对部分交通安全设施施工现场处置办法、措施, 以及我们的实践经验和工程建设中好的设计做法, 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以期达到为我国交通工程安全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水平为目的。

1 道路交通标志

道路交通标志的作用主要是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行车道路信息。从安置角度可分为永久性和临时性两大类, 永久性的标志为国家标准规定的道路指示、指路、警告、警示、景区、辅助等一些在公路建成后, 不会发生变化的标志牌。临时性标志主要是在公路使用过程中发生短暂使用功能变化的路段上, 提示、引导车辆而设立的标志。正常情况下的交通标志设置问题, 可以查找相关技术标准, 进行合理的布设。

1.1 标志牌设置注意事项

在设置标志牌时应注意考虑与周边环境协调, 通过合理处置, 使标志牌的设立能最合理、最大限度地完成其功能问题。标志牌的设立要考虑的最重要问题是视距问题, 要让道路使用者在一定的距离外, 发现标志牌并识别标志内容。在实际工程中, 从施工人员到工程管理者, 尤其是工程监理技术人员, 在设立标志牌时, 应该充分对现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把问题考虑周全,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2 处置办法

1.2.1 绿化工程下交通设施设置 (1) 存在问题

由于近年来道路绿化工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出现了盲目追求道路绿化工程的现象。在一些道路中普遍存在路侧绿化树木遮挡交通标志牌的现象。因此, 在交通标志牌设置时, 应注意迎车方向在一定的视距范围内是否设计有高大的、树冠茂盛的绿化树种。在工程施工期内, 可能由于树木刚移栽或善为长大, 对交通标志牌的遮挡现象暂时不存在, 但随着树木的成活、生长, 必将在后期通车过程中, 使标志牌失去功能。

(2) 处置办法

提醒建设部门改变绿化树种, 在公路两侧一定距离内, 采用低矮植物进行道路绿化, 同样能取到好的绿化效果, 又不影响标志牌的功效。也可以要求设计部门改变标志牌的结构形式, 如将双柱改为悬臂式。

1.2.2 工程设施的外场设备与标志牌发生干涉 (1) 存在问题

在确定标志牌位置时, 还要考虑相关工程设施的外场设备与标志牌发生干涉的因素。如机电工程的外场摄像机、车辆检测设备以及动态信息发布门架等。由于设计部门在设计工程蓝图时是分为几个不同的设计室完成, 相互间可能会出现信息交流不够, 总体审核疏漏的情况, 导致工地现场相关工程设施互相遮挡, 这类问题在每一高速公路建设中都或多何少地会出现。

(2) 处置办法

在施工放样时, 要认真调阅相关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复核。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放样点周围工程基础开挖情况。有的工程, 可能由于某种特殊原因, 在施工时发现不合理而挪动纵向位置, 从而出现对其它工程设施的干涉。及时发现并了解基坑性质, 可将这一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避免造成干涉而影响相互功能或工程废置。

1.2.3 交通标志设置密集路段 (1) 存在问题

对于交通标志设置密集路段, 如隧道洞口、立交区、出入匝道位置, 要全面统筹考虑标志内容、设置顺序以及主次关系, 避免标志堆积, 指引不清。这些地方, 多数情况甚至连寻找基础位置都会出现困难。

(2) 解决办法

可适当考虑一些小的标志版面采取附着的方式与大型标志牌共用一支撑构件, 也可以将几个内容相近的标志共用一根支撑立柱的方式解决。尤其是在山岭重丘地带, 多易出现桥隧相接情况。洞口各类指示、指路、警告、警示标志牌往往难以分而设之, 造成堆积。而这类标志牌又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设置上就有必要分清主次, 认真配置, 对“请开大灯”、“禁止鸣笛”、“禁止超车”等常规性标志牌, 由于人们在长期行车过程中都已形成常识性的思维意识, 可作为将要标志。而对隧道限速、限高、隧道长度等专属性的标志, 就应该设置为主要标志, 易于识别、获取信息。

1.2.4 弯道设置

应避免弯道上设置交通信息标志牌, 遇有必须设置的情况应移至弯道前端, 识别信息应简单明了, 避免造成行车人员的注意力分散。

弯道限制时速应合理, 我国在对弯道限速设计时, 多是以理论计算, 套用标准得出。限速值与实际行车情况似乎有着很大的差距。在美国, 限速值与公路实际运行情况很有警示价值, 一旦超过其限速, 会有车辆失速的感觉。其同一条公路在不同的弯道会出现不同的限速值。而我国同一条道路上的弯道限速几乎为同一值。在长期的行车过程中, 容易麻痹驾驶人员的思维模式, 久而久之, 限速牌形同虚设, 不具有参考价值。

1.3 标志牌基础设置注意事项

对标志牌的基础设置位置要考虑持久性、安全可靠性。避免在河道冲刷地段设置基础, 遇有洪水冲刷情况将使标志牌损毁。不稳定的边坡路段也应多加考虑, 当出现边坡垮塌时, 会掩埋标志。对高填方路段, 在标志基础浇筑完成后, 应考虑边坡雨水引流, 避免雨水浸蚀基础周围边坡, 因为基础周围易形成雨水汇聚, 顺基础侧壁冲刷边坡的现象, 导致基础暴露。

2 道路交通诱导标线

道路交通标线有美化道路形状、规范行车秩序、诱导车辆的功能, 好的标线, 能使驾驶人员轻松、舒畅。反之, 将会让驾驶人员精神紧张, 甚至受到惊吓。

2.1 存在的问题

交通标线的标画, 主要应注意的地段是:立交区、交叉口、公路出入口, 以及一些特殊路段。因为这些地区情况复杂, 依据道路的修建情况变化多端, 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相关标准也只能是对其做出一些建设性的参考。针对这些路段的标线施工作业, 一定要依据车辆行驶诱导情况, 先做好施工放样工作, 反复推敲后再进行标画, 才能取到良好的车辆诱导作用。

2.2 处置办法

隧道洞口多为道路突然变宽的情况, 在标画标线时, 要注意采取一定的过渡路段, 将车道逐渐变宽, 避免死搬设计标准或过渡段纵向距离过短, 而使行车感觉不适的情况。

对道路弯道的处理, 要依据车辆行车的顺适性和路面加宽情况, 适当考虑内侧加宽和标线的顺畅。常常可以看到无经验的标画路段上, 内侧加宽路面闲置, 而标线被车辆碾压过早磨损。所以, 在运营路面上, 出现标线过早磨损的路段, 也多为标线标画不合理的地方, 可作为参考改进的提示。

特别注意的是, 不要将标线标画在不同性质的路面上。否则, 因路面收缩不均或接缝不规则、平整, 将导致标线形状无法控制或早期磨损、龟裂、剥落。

3 道路安全防护设施

道路安全防护设施主要起着在驾驶人员出错, 车辆发生机械事故而引发道路交通事故时, 对车辆驾乘人员、公路沿线设施起保护作用。同时, 也防范因事故诱发二次事故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我国的道路防护设施主要以波形钢护栏和混凝土防护栏两种形式为主。近年来, 广大公路建设科技工作者为了使公路建设行车安全性更加可靠, 使公路护栏与周边环境有效结合, 研发了不少的新技术、新产品, 如缆索式、混凝土消能减速式、防撞沙桶等, 在公路建设中都取得了较好的防护效果。

3.1 存在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 公路安全防护设施都是经过设计者全盘考虑后,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设计产生的。而在施工过程中, 对一些复杂工程部位, 设计蓝图不可能细化, 而处理不好时会影响整体防护功能或不美观的问题。

3.2 处置办法

云南省公路为高原重丘地形, 桥隧相接、挖填方路段交错, 造成护栏设置零碎。由于护栏纵向距离短, 整体性差, 既起不到好的防护效果, 也影响整体美观。在不断的工程实践中, 发明了多种改善措施。

3.2.1 挖方路段与桥梁相接之处

挖方路段与桥梁相接之处, 由于挖方路段不设防护栏, 桥梁侧壁多设计为混凝土防护栏, 仅就桥头位置有一空档, 若按波形钢护栏设计 (多数情况下为此设计方式) , 其长度达不到国标准的最低防护设置要求 (70m) , 大多情况下, 其护栏长度为8至16 m。若不设护栏, 存在安全隐患, 视觉效果也差, 尤其是在迎车方向。在这种情况下, 采用波形钢护栏形式既起不到防护作用, 也不美观。新河高速公路上采用了混凝土护栏取代护栏的形式, 既提高了防护等级, 也与桥梁上的护栏形成一个整体, 美观实用。

同样, 在桥隧相接处也存在着类似问题, 单设一小段波形钢护栏, 既影响视觉效果, 也不起真正的防护作用, 建议均可采用混凝土过渡的形式为佳。

3.2.2 路基填方高挡墙路段

对于路基填方高挡墙路段, 应以混凝土形式防护效果为佳, 不足之处是造价高, 视觉效果差。所以, 多数情况下, 设计部门采用波形钢护栏的形式设置。但是, 由于该路肩墙多为浆砌片石工程, 后续施工护栏对原有工程的整体性破坏较大, 导致护栏防护功能也随之降低。近年来, 采用了钻孔后混凝土浇筑护栏桩的方式, 效果不错。可是, 工程成本却大幅提高, 施工难度也增大。最好的办法是在护栏施工单位进场后, 若路肩工程还未完工, 由护栏施工单位与路面施工单位相互配合, 同时施工。有的公路在路肩墙设计施工时已考虑到这一问题。但大多因混凝土路肩墙设计厚度不够, 而不能满足波形钢护栏的设置要求。

最近, 多条高速公路为提高护栏的防撞等级, 设计采用SB级三波形钢护栏结构。但是此类护栏存在一下问题:

(1) 三波形护栏生产工艺复杂, 工程用量少而成本较高。

(2) 三波形与两波形过渡需采用专门制作的过渡梁板, 灵活性差。

(3) 在运营期内, 由于事故发生造成损坏时, 不易采购, 维修困难、成本高、材料短缺造成延误维修时间。

(4) 整体上给人以厚重的感觉, 而最直接的受力部分立柱基础不彻底改善情况下, 形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3.2.3 弯道下坡等路段

在弯道下坡路段, 以及路侧垂直挡墙外有民房、低等级道路或其它因交通事故将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害的路段上, 还是应当考虑现场实际需求, 增设加强性的护栏立柱, 提高防护等级, 减轻二次事故发生的强度。

4 隔离栅网

高速公路隔离设施, 其工程目的是防止、阻挡人、畜进入高速公路区域而受到伤害。同时, 也为行车安全性起到保护作用, 防止公路突发状况而诱发交通事故。

4.1 设置存在的问题

(1) 很多建设管理者不能正确了解其用途, 甚至误认为是公路征地范围的围栏。

(2) 受地形变化影响较大, 在设计时无法给出细致的蓝图。

4.2 现场处置办法

(1) 对于高边坡问题, 从隔离的目的出发, 无需围堵到边坡顶部, 采取边坡二台为隔离范围, 效果好, 经济性强。

(2) 对于填方路段, 以坡脚水沟外侧围栏最佳, 线形好, 防护效果较好, 而且能避免与当地百姓发生争执。

(3) 在隧道洞口处, 设计多在洞口上方形成一围栏。在上方围栏由于地形起伏, 栏柱不规则、零乱, 给隧道洞口景观带来负面影响。因此, 在设施隔离栏时要多加考虑, 必要时, 可采取洞两侧围栏的方式, 既起到了围栏隔离的目的, 也不影响洞口景观整体形象。

上一篇:意识形态督查报告下一篇:弱电工程清包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