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设

2024-09-18

基本建设(共12篇)

1.基本建设 篇一

基本建设程序

基本建设程序是指基本建设全过程中,完成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顺 序。

现行的基本建设程序,包括以下 个方面的内容。

项目建议书

要搞一项基本建设工程,由主管部门根据国民经济中长期计划和行业、地区发展规划,提出需要进一步作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

有关专家机构根据项目建议书提供的初步资料进行技术、经济、政治等 方面的分析和论证,并得出是否可行的结论。

计划任务书

主管部门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指导工程设计的计划 · ·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实施手册

任务书。

选择建设地点

根据计划任务书和地区规划的要求,慎重、合理地选择建设地点。勘察与设计工作

勘察部门根据选定的建设地点进行勘察,收集有关地质、水文资料;设

计部门根据计划任务书、选点报告和勘察资料进行建筑工程的初步设计,并 编制初步设计概算;如需进行技术设计(大型工程),还需编制修正概算。初步设计方案(技术设计方案)通过以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图设计,并 编制施工图预算。

编制基本建设计划

基本建设计划是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和概算文件编制。

设备订货和施工准备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根据基本建设计划进行设备订货和施工准备。组织施工

根据施工图和基本建设计划组织全面施工。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 编制施工预算。

生产准备工作

在展开全面施工的同时,建设单位做好各项生产准备工作。

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要及时组织验收。这时,施工单位编制工程结 算,建设单位编制竣工决算。

以上 项内容的前 项内容属于基本建设前期工作,后 项内容属于 基本建设后期工作。

虽然基本建设全过程由于工程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但进行基本建设工

作,一般都应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先设计后施工、先验收后使用的程序,这 一程序是基本建设工作过程中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客观反映,我们只有 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坚持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基本建设 篇二

一、铁路基本建设资金的筹集是铁路企业筹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路企业在筹集基本建设项目资金之前, 首先需要进行资金需要量预测, 使筹集的资金既能满足铁路建设投资的需要, 又不会出现资金筹集过多而发生闲置的情况, 从而使资金成本最优化。由于筹资方式的多样化, 从而使得铁路基本建设资金存在多种来源渠道, 主要有: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铁路建设基金、其他投资方注入的资金、国内银行借款、铁路建设债券、外资借款、其他经批准用于铁路基本建设的资金等, 划分为权益性资金和债务性资金。

权益性资金有:1.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家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预算内专项资金。2.铁路建设基金:按规定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3.其他投资方注入的建设资金。中央政府和铁道部以外的政府、企业单位、自然人等, 按规范程序向铁路基本建设项目注入的非债务资金。

债务性资金有:1.国内银行借款:按投资计划安排, 从银行借入的专项用于铁路基本建设的资金。2.外资借款:向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国外商业银行借入的用于铁路基本建设的资金。3.铁路建设债券:铁道部按国家规定程序组织发行的、用于国家规定的铁路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

二、目前建设单位在使用资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资金的筹集体现了开源, 那么建设资金的投放和运用相应就要体现节流。建设资金的使用者主要是实施铁路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机构, 是实现建设目标的直接责任者。建设单位职责提出“负责建设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和铁道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有关规定, 加强建设资金使用的管理, 监管建设项目资金流向, 依法接受审计和监督检查。”由此可见, 建设单位在建设资金管理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目前, 由于铁路基本建设工程核算不同于运营核算, 财务人员对相关政策法规掌握欠缺, 运营相关部门对基本建设认识不够, 造成了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 对资金的监管存在种种漏洞和弊端。第一, 建设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存在, 但落实不到位, 甚至无资金预算制度。许多单位未编制资金预算制度, 或仅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和内部控制制度, 但在执行过程中, 随意性大, 使用混乱。第二, 对建设资金监控不力, 存在财务风险。目前有些单位管理者对建设资金的重视程度仅仅停留在表面, 在实际中, 由于工程进度等种种原因, 对建设资金流动的各个环节存在监控不力, 甚至有挪用现象。建设单位对建设资金拨付后, 对施工单位运用资金情况缺乏实时监控, 从而使有些施工单位存在利用建设资金进行委托贷款和定期存款等违规活动, 从而招致财务风险。第三, 建设单位管理方法落后。建设单位对相关政策法规掌握不够, 财务人员对基建财务制度缺乏经验。

三、加强资金管理, 更好实现建设任务的措施

建设单位在管理建设资金的过程中, 必须明确建设资金管理的基本任务, 即要贯彻执行国家、铁道部基本建设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筹集、存储、拨付和使用建设资金, 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完成建设资金的预算、决算和考核分析工作;实施建设资金各环节的监督, 保证建设资金安全, 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率。建设单位在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下, 为加强建设资金管理, 应着重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方面。 (1) 建设单位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铁道部《铁路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 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 配备具有相应业务水平的财务负责人员和会计人员, 建立健全本单位或本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办法, 对建设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由于和运营核算有所不同, 财务人员应加强对基本建设财务制度及政策法规的学习和掌握, 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 做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严格按照批准的概预算内容, 建立会计账套, 对建设项目过程中的征地、物资采购、工程验工计价等各项活动做好及时记录;严格控制资金流向, 发挥会计监督职能。 (2) 单位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负责。要求每一名工作人员, 逐级负责, 发现问题, 严肃追究责任。建设单位应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岗位责任制, 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 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并对货币资金的岗位分工控制和授权批准控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监督检查制度, 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 应当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加以纠正和完善。对建设资金包括工程预付款、工程价款、甲供物资、设备款、征地拆迁工程款、设计勘测费、监理合同 (协议) 价款等的支出实行“一支笔”管理制度, 建立大额资金联签制度, 严格按照既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程序办理业务。财务人员应对合同确定的价款支付方式、有关部门提交的价款支付申请及凭证、审批人的批准意见等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 方可办理付款手续。若出现拟支付的价款金额与合同价款金额不符或与工程实际完成不符等异常情况, 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只有建立了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才能使工作有章可循。另外, 要想把这些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需要有相应的激励约束考核机制作为保证, 做到奖罚分明。 (3) 建设单位对资金的拨付应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建设单位应根据铁路建设项目年度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年度投资计划以及工程建设实际需要, 按照“先请领权益性资金, 后请领债务性资金”的原则, 结合实际用款需要, 按月及时向部、局申请领用建设资金, 既要保证工程进度对资金的需要, 又要避免滞留建设资金, 造成浪费。申请领用建设资金应报送月 (季) 度用款计划, 经铁路局、铁道部审核批准。

建设单位应制定《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对组织工程实施的施工单位资金的拨付, 每月应根据工程进度及物资到货情况填报《建设资金用款计划》表, 经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部门、概预算合同管理部门、物资部门、征地拆迁部门、财务部门会签后, 按照70%的进度款, 采取月预支, 季度清算的拨款管理办法;对建设单位直接实施的工程概算内的款项, 如工程物资款、征地拆迁款、需由建设支付设计费等, 必须填报《直拨款会签单》, 经工程管理部门、概预算合同管理部门、物资部门、征地拆迁部门、财务部门会签后, 方可办理款项支付;对建设单位管理费的管理, 应根据部下达的建管费计划编制年度、季度、月份预算, 每笔费用应在预算内掌握。所有款项的支付都必须执行“一支笔”管理制度。第一, 在建设资金流动中的监控。 (1) 铁路建设资金必须在铁道资金结算中心开设账户, 按建设项目实行分账核算和管理。铁路建设单位在当地资金结算中心分别开设铁路建设基金专户和其他建设资金账户。铁道结算中心应建立建设单位支付资金台账, 严格按其使用计划办理支付业务, 在受理建设单位支付业务时, 除按程序核对支付凭证的内容外, 还必须核对支付对象、支付数额是否符合合同结算单位及使用计划范围, 遇有异常情况, 在办理支付之前向付款的建设单位了解具体原因, 并及时向其上级报告, 得到上级同意后方可办理支付手续。对不符合上述程序的资金支付要求, 必须予以拒绝并做好记录, 定期向建设单位、铁道结算中心的上级部门报告违规支付单位名单、次数及支付数额。作为建设单位, 应严格配合资金铁道结算中心的工作程序, 实现铁道部、铁路局等部门对建设资金拨付的实时监控。 (2) 禁止用建设资金兴办经济实体;禁止用建设资金搞委托贷款和定期存款;禁止用建设资金对外投资和拆借;禁止用建设资金进行捐赠、赞助。这是对建设单位乃至建设资金经流各个环节的要求, 在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建设单位内部各个层次的人员, 从单位负责人, 到各个部门负责人, 再到每一位职工, 必须明确建设资金的重要性, 禁止以任何方式和理由挪用建设资金, 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要防范于未然。 (3) 严格执行大额资金联签制度, 规范审批程序, 完善拨付手续。第二, 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资金管理和监督。在甲方供应物资模式下, 施工单位承担了建设项目的人工成本。近年来, 由于建设部门对施工单位资质管理欠缺, 加上施工单位内部管理混乱, 使得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管成为建设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 这项工作必须做到从严细致。 (1) 对施工单位监督控制的内容、要求、期限应纳入招投标文件和承包合同, 对参加投标的单位除具备必要的技术资质外还应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并提供履约保证金或银行保函, 财务部门应组织对相关内容进行审核。施工单位及现场指挥部应有独立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会计证, 要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办法。 (2) 对施工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资金的流向、农民工工资的发放等进行监管。建设单位应与有关银行协商, 签订资金监管协议, 委托其对施工单位的资金流向进行实时监控。施工单位必须在当地单独开设银行账户, 实行专款专用, 严格按预算内容使用资金, 严禁拆借、挪用、转移工程建设资金, 确保资金安全。每月必须将项目部及分支机构银行对账单复印件传真至建设单位财务, 并随时接受建设单位对资金使用及流向的动态检查。

3.开创基本建设工作新局面 篇三

严谨务实的基建处处长王为民深感责任大、压力大。他同时表示,高校科研要有雄厚实力,才会有知名度,基本建设不能拖高校发展后腿,全处同志要在校党委与校行政的领导下,励精图治,扎实工作,确保工程质量,搞好招投标等相关工作,充分调动全处人员积极性,做好本职工作,为宁大的硬件建设贡献力量。

宁波大学已走过16年的发展历程,学校占地2272亩,为适应更大规模的需要,再征用355亩,这块地要拆迁200多农户,工作难度较大,由于拆村并镇,得到当地政府支持;为扩大北高教园区,以宁大为中心,将再征用248亩,包括已征用的土地,宁大规模将可达3500亩范围,这为学校连成一片向更高层次发展夯实了牢固基础。

基本建设重要的还是项目,根据学校2003年对基建工作的安排,新建和2002年立项在建的基建项目,合计32项。项目完成后新增校舍面积259195平方米,校舍维修3大项,基建、维修两项合计投资585亿元。

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摆在基建处全体工作人员面前。据王处长介绍说,全处人员有限,每一个人都要管几个项目,任务到人,专人负责,大家分工合作,分工不分家,做到观念更新、职责明晰,措施到位、协调配合。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大家工作有了压力,如何使压力变为动力,求新务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各个项目实践中有所作为,只有全处人员思想认识高度一致,才能充分体现到实施项目的各个环节上,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实施项目以确保质量为前提。大家认识到自己负责的项目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百年大计工程,直接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操作平台,平台的生命力就是质量,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拒绝平庸,追求卓越,确保质量,百年工程”是宁波大学基建处的工作宗旨与核心。

为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每一个项目,钱、物超一万元以上,均实行招投标,按照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模式,参与招投标也不是价格越低越好,不能保证质量的低价格不可取,破坏了相关原则的招投标更不可取,不暗箱操作,提高透明度。处里还成立了招投标领导小组,王处长任组长,据王处长介绍,组长也不指派,全由招投标领导小组讨论、研究,集体作出决定,并执行廉政公约,这些组织措施为保证工程质量、防止暗箱操作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施工管理至关重要,要做到严谨、规范。基建处制定了详细规范的工作手册,手册内容广泛,条理清楚,权责分明,措施得当。只要按照手册内容认真操作,就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各方面的工作任务,无论是施工现场管理,还是按合同要求抓工期,确保项目按期交付使用,都要抓紧做好相关协调、审批、催办、管理等工作。

学校32个大小项目及维修任务,涉及面极广,有教学楼、食堂、宿舍、天象馆、图书馆、运动场、土地征用、绿化改造等诸多方面,时间安排又非常紧,可以说是繁、重、杂、紧,只有抓住主线,群策群力,认识一致,主攻关键,即严谨、有效、有力的管理,按客观规律办事,事情才能做好。宁波大学基建处就是按照这一主线进行规范运作的,形成的凝聚力使工作由压力变动力,动力出效益。

记者经常出入宁大,每每被宁大的绿色美景所吸引,樟树、绿草、鲜花互为映衬,白鹭、小雀、飞鸟争相歌唱,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美在不言中。据悉,学校绿化率已达60%以上,引来以白鹭鸟为首的各种鸟类已达30多种,这在全国高校并不多见,我们不由得感悟,这真是“大学之魂、育人为本”的最佳学习场所。从这里不难看出,为美化这绿色的大学校园,我们的园丁,我们的基建工作人员付出的精力、心血和时间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他们默默无闻地工作在第一线,在风里、雨里呵护着学校里的一草一木,在平凡的工作中,体现了不平凡的贡献。

4.基本建设贷款贴息 篇四

(2007年9月11日 财建[2007]416号)

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企业: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精神和《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01〕388号)的规定,经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我们对《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其政策扶持、引导作用,根据《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01〕388号)的规定,特制定《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财政贴息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基本建设贷款是指各类银行提供的符合本办法规定

第二章 贴息原则及范围 基本建设贷款贴息的资金。的贴息范围的基本建设项目的贷款(不包括软贷款)。

第四条 贴息资金实行先付后贴的原则,即项目单位必须凭贷款银行开具的利息支付清单向财政部门申请贴息。对于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开发区,给予重点贴息支持。

第五条 贴息范围:贴息项目除国务院规定外,原则上为基本建设贷款安排的中央级大中型在建项目。大中型项目的划分标准仍按照原国家计委确定的项目审批标准执行,即经营性项目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非经营性项目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含3000万元)为大中型项目。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具体确定以下行业和项目为财政贴息对象:

(一)农业:

1.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

2.天然橡胶林基地建设项目;

3.大洋性专业渔船购建项目。

(二)林业:

1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项目;

2天保工程转产建设项目。

(三)水利:跨地区、跨流域的水利枢纽工程(不含电厂部分),包括:

1.水利部直属水利枢纽工程;

2.南水北调水利枢纽工程;

3.除前两项外的西部地区重大水利枢纽工程。

(四)司法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的监狱、劳教项目。

(五)经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绵阳科技城基础设施项目。主要包括:

1.开发区内道路、桥涵、隧道、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供电、供热、供气、供水、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项目。

2.开发区内政府所有,为中小企业创业、自主创新提供场所服务和技术服务的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支撑平台建设,以及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场所服务和技术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其内容包括:物理场所建设、软硬件设备系统购置以及专用软件开发等,不包括企业拥有和开发的部分。

3.开发区内为集约利用土地,节约资源,服务中小企业,统一修建的政府所有的多层标准厂房。

4.开发区内其他符合公共财政支持范围的基础设施项目。

(六)军工集团“三线”搬迁项目。

(七)核电项目(优先考虑国内设计和制造的堆型)。

(八)西部铁路项目。

(九)国务院确定需要贴息及经财政部确认的其他项目。

上述排序作为优先安排财政贴息资金的依据,但国务院确定需要贴息的项目除外。已享受财政部门其他贴息的基建项目,不再享受基建财政贴息。

第六条 贴息资金计算:贴息资金根据项目单位符合贴息条件的银行贷款余第七条 贴息期限:原则上按项目建设期限贴息。除特大型项目外,其他项额、当年贴补率和当年实际支付的利息数计算确定。

目一律不超过5年。

根据基础设施项目的特点,对项目建设期少于3年(含3年)的,按项目建设期进行贴息;对项目建设期大于3年的,除特大型项目外,均按不超过5年进行贴息;属于购置的,按2年进行贴息。

以下项目均不予贴息: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延长项目建设期发生的借款利息;已办理竣工决算或已交付使用但未按规定办理竣工决算的建设项目贷款;在贴息范围内未按合同规定归还的逾期贷款利息、加息、罚息。第八条 贴息标准:财政对基本建设项目的贴息率不得超过当期的银行贷款利率。财政贴息的贴补率由财政部根据贴息资金预算控制指标、项目当期的银行贷款利率和项目对贴息资金需求一年一定(国务院特定的项目除外),原则上不高于3%。同时,为鼓励自主创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照各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指标测算排名,拉开差距,分两档分别予以贴息,贴补率差距在30%左右。

第九条 贴息时间为上年9月21日至当年9月20日。

第三章 贴息资金的申报、审查和下达

第十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基础设施项目,由项目单位申报财政贴息。第十一条 项目单位申报财政贴息,应按要求填制基本建设贷款项目贴息申凡已申请其他贴息资金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请表(见附表1)一式两份,并附项目批准文件、借款合同、银行贷款到位凭证、银行签证利息单等材料,经贷款经办行签署意见后,除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绵阳科技城基础设施项目外,上报主管部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绵阳科技城基础设施项目由项目单位上报省级财政部门,并抄报科技部。

中央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对本系统项目单位提交的贴息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后,填写基本建设贷款财政贴息汇总表(见附表2),并附项目单位报送的项目批准文件、借款合同、银行贷款到位凭证、银行签证利息单、贷款经办行意见等材料,于当年10月底以前上报财政部审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项目单位提交的贴息材料进行审核后,填写基本建设贷款财政贴息汇总表(见附表2),并附项目单位报送的项目批准文件、借款合同、银行贷款到位凭证、银行签证利息单、贷款经办行意见等材料,经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签署审核意见后,于当年10月底以前上报财政部审批。未经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审查的材料,财政部不予受理。

上述申报材料应按本《办法》第五条所列分类别填报具体项目和提交相关材料,不得打捆上报,否则不予贴息。

第十二条 财政部驻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要根据本《办法》规定的贴息范围、贴息期限等条件,加强对当地项目单位报送的基本建设贷款财政贴息材料真实性的审核,剔除重复多头申报项目,并将审核的书面意见在规定的时间内随申请贴息材料一并上报财政部,以便财政部在核定财政贴息时参考。第十三条 财政部对各部门(地区)上报的贴息材料进行审查后,根据预算安排的贴息资金规模,按具体项目逐个核定贴息资金数,并按规定下达预算。对不符合条件和要求或超过规定上报时间的项目,财政部不予贴息。

第十四条 财政贴息资金拨付到主管部门的,各有关主管部门应及时将资金第四章 贴息资金财务处理及监督管理 拨付到项目单位;通过两级财政结算的,由地方财政部门拨付到项目单位。

第十五条 项目单位收到财政贴息资金后,分以下情况处理:在建项目应作第十六条 各有关部门及项目单位要严格按国家规定管理和使用财政贴息资冲减工程成本处理;竣工项目作冲减财务费用处理。

金,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

贴息资金下达后,中央主管部门和省级财政部门要定期对财政贴息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贴息资金发挥效益。并于每年年底向财政部报告贴息项目的执行情况和财政贴息资金的落实情况。

第十七条 各有关部门及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贴息范围、贴息期限、贴息比率等事项填报贴息申请表。同时,财政贴息资金是专项资金,必须保证贴息的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财政贴息资金。

第十八条 凡违反规定,骗取、截留、挪用贴息资金的,由财政部门停止拨付或收回项目的财政贴息资金,进行全面核查。对有关人员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国家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触犯法律的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5.基本建设 篇五

主讲老师

徐强

一、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依据《基本建设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1号),制定本规定。

解读:

第一条明确了本规定制定的目的和依据。在印发《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的文件中有这么一句话:“推动各部门、各地区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成本核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针对基本建设成本管理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我个人的理解是,当前我国仍然严重依赖以项目投资拉动GDP增长,而在经济结构上,又以垄断国企为核心,攫取了大量资源的同时,运营效率却难以提升,导致项目成本居高不下。所以才需要出台这么一个《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试想下,如果加入完全的是私人企业竞争环境,则根本不需要出台这么一个规定,市场的竞争必然能够让成本回归到合理的水平。

第二条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支出是指基本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发生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的实际成本,其中不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以及按照合同规定支付给施工单位的预付备料款和预付工程款。

解读:

第二条定义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支出的概念。需要注意的是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支出不包含被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以及预付备料款和预付工程款。

第三条

设备投资支出是指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发生的各种设备的实际成本(不包括工程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包括需要安装设备、不需要安装设备和为生产准备的不够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器具的实际成本。

需要安装设备是指必须将其整体或几个部位装配起来,安装在基础上或建筑物支架上才能使用的设备。

不需要安装设备是指不必固定在一定位置或支架上就可以使用的设备。解读:

第三条定义了设备投资支出、需要安装设备和不需要安装设备的概念。本条的内容恰恰是被第二条定义排除在外的内容。

第四条

待摊投资支出是指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发生的,应当分摊计入相关资产价值的各项费用和税金支出。主要包括:

(一)勘察费、设计费、研究试验费、可行性研究费及项目其他前期费用;

(二)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土地复垦及补偿费、森林植被恢复费及其他为取得或租用土地使用权而发生的费用;

(三)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车船税、印花税及按规定缴纳的其他税费;

(四)项目建设管理费、代建管理费、临时设施费、监理费、招标投标费、社会中介机构审查费及其他管理性质的费用;

(五)项目建设期间发生的各类借款利息、债券利息、贷款评估费、国外借款手续费及承诺费、汇兑损益、债券发行费用及其他债务利息支出或融资费用;

(六)工程检测费、设备检验费、负荷联合试车费及其他检验检测类费用;

(七)固定资产损失、器材处理亏损、设备盘亏及毁损、报废工程净损失及其他损失;

(八)系统集成等信息工程的费用支出;

(九)其他待摊投资性质支出。

项目在建设期间的建设资金存款利息收入冲减债务利息支出,利息收入超过利息支出的部分,冲减待摊投资总支出。

解读:

第四条定义了待摊投资支出的概念。具体列举了九大类待摊投资支出类目。还规定了在项目建设期间,建设资金存款利息收入、债务利息支出以及待摊投资总支出之间的冲减方法。

第五条

项目建设管理费是指项目建设单位从项目筹建之日起至办理竣工财务决算之日止发生的管理性质的支出。包括:不在原单位发工资的工作人员工资及相关费用、办公费、办公场地租用费、差旅交通费、劳动保护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固定资产使用费、招募生产工人费、技术图书资料费(含软件)、业务招待费、施工现场津贴、竣工验收费和其他管理性质开支。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控制项目建设管理费。

解读:

第五条定义了项目建设管理费的概念以及涉及到的具体类别。还要求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控制项目建设管理费。

这其实也侧面反映了国企凭借其垄断地位,在缺少市场竞争的情况下,项目成本居高不下,难以控制的现实。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项目建设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分据实列支。总额控制数以项目审批部门批准的项目总投资(经批准的动态投资,不含项目建设管理费)扣除土地征用、迁移补偿等为取得或租用土地使用权而发生的费用为基数分档计算。

建设地点分散、点多面广、建设工期长以及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等的项目,项目建设管理费确需超过上述开支标准的,中央级项目,应当事前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报财政部备案,未经批准的,超标准发生的项目建设管理费由项目建设单位用自有资金弥补;地方级项目,由同级财政部门确定审核批准的要求和程序。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津贴标准比照当地财政部门制定的差旅费标准执行;一般不得发生业务招待费,确需列支的,项目业务招待费支出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不得超过项目建设管理费的5%。

解读: 第六条规定了项目建设管理费的管理办法,就是实行总额控制。同时,规定了特殊情况下项目建设管理费需要超过规定标准的,不同级别的项目,需要报不同级别的财政部门审核批准。还规定了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差旅费以及业务招待费的标准。

第七条

使用财政资金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项目建设管理费,比照第六条规定执行。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经营性项目的项目资本中,财政资金所占比例未超过50%的项目建设管理费可不执行第六条规定。

解读:

第七条规定哪些企业需要参照第六条执行,哪些不需要。其衡量的标准就是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经营性项目的项目资本中财政资金所占比例是否达到50%。如达到,项目建设管理费需要参照第六条执行,如未达到,则无需参照执行。

这里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国有资本未达到50%的项目,意味着建设成本会更加有效率,还是会更加浪费?

第八条

政府设立(或授权)、政府招标产生的代建制项目,代建管理费由同级财政部门根据代建内容和要求,按照不高于本规定项目建设管理费标准核定,计入项目建设成本。

实行代建制管理的项目,一般不得同时列支代建管理费和项目建设管理费,确需同时发生的,两项费用之和不得高于本规定的项目建设管理费限额。

建设地点分散、点多面广以及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等的项目,代建管理费确需超过本规定确定的开支标准的,行政单位和使用财政资金建设的事业单位中央项目,应当事前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报财政部备案;地方项目,由同级财政部门确定审核批准的要求和程序。

代建管理费核定和支付应当与工程进度、建设质量结合,与代建内容、代建绩效挂钩,实行奖优罚劣。同时满足按时完成项目代建任务、工程质量优良、项目投资控制在批准概算总投资范围3个条件的,可以支付代建单位利润或奖励资金,代建单位利润或奖励资金一般不得超过代建管理费的10%,需使用财政资金支付的,应当事前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未完成代建任务的,应当扣减代建管理费。

解读:

第八条规定了政府设立(或授权)、政府招标产生的代建制项目的代建管理费的有关要求。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高于本规定项目建设管理费标准核定。

(2)需要超过本规定标准的,需要按照项目本身的级别报相应主管部门审核批准。(3)代建管理费的使用原则和奖惩措施。

第九条

项目单项工程报废净损失计入待摊投资支出。

单项工程报废应当经有关部门或专业机构鉴定。非经营性项目以及使用财政资金所占比例超过项目资本50%的经营性项目,发生的单项工程报废经鉴定后,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批复部门审核批准。

因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货单位等原因造成的单项工程报废损失,由责任单位承担。解读: 第九条规定了项目单项工程报废的处理原则。如要把握的几点要求是:(1)报废净损失计入待摊投资支出。(2)报废应当经有关部门或专业机构鉴定。

(3)非经营性项目以及使用财政资金所占比例超过项目资本50%的经营性项目,经鉴定后,还需要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批复部门审核批准。

(4)属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货单位责任的,由责任方承担损失。

第十条

其他投资支出是指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批准的项目设内容发生的房屋购置支出,基本畜禽、林木等的购置、饲养、培育支出,办公生活用家具、器具购置支出,软件研发及不能计入设备投资的软件购置等支出。

解读:

第十条定义了未列入本规定上文所述的其他投资支出的概念,并列举了具体类目。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财政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财建〔2004〕300号)同时废止。

解读:

第十一条比较简单,就是明确了本办法的施行起始日,以及前款文件的作废。

二、项目建设管理费总额控制数费率表

解读:

项目建设管理费总额控制我们要关注三点:(1)计算建设管理费以项目概算为基准

6.基本建设借款合同(一) 篇六

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基本建设贷款试行条例》和《基本建设贷款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条例》、《细则》)的规定,四方为进行基本建设前期工作所需的资金,经乙方审查同意给予贷款,除共同遵守《条例》、《细则》规定外,特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本合同书议定贷款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元,限用于_________项目的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所需费用,不得移作他用。

第二条 贷款利息按年息百分之_________计算,按年由乙方通知甲方支付。

第三条 如贷款项目撤销,甲方应偿还贷款本息;甲方无力偿还时,由甲方主管部门负责偿还。

第四条 甲方贷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后,再正式办理申请贷款手续,签订贷款合同,本协议同时失效。

第五条 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和甲方主管部门各执一份。

甲方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 乙方单位名称:___________

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主管部门:_____(公章)乙方审批单位:___________

负责人:___________(盖章)中国人民建设银行:_______

7.高校基本建设会计核算改革浅析 篇七

(一)编制高校部门预算的合并需要 2000年初为了加强部门 预算的编制,改革实行了将基本建设项目包含于部门支出预算中 为了强化部门预算的项目管理,需要将新部门预算统一编进不同 性质的基建收支事项,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使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当前高校事业业务与基建业务分 别独立核算形成两套会计体系,使许多高校新修建的校舍已投入 使用多时但移交手续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办理. 从而导致明明有 实物资产但事业财务账上没有反映,使得账面资产小于实际资产, 人为造成账实不相符。

二、合并高校基建与事业财务报表的前提条件

(一)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合并时先确定何种会计制度更适合 合并需要。由于高校基建财务的运行遵循于《高校基建会计制度》, 披露基本建设资金的收入、支出情况;事业财务的运行遵循于《高 校会计制度》,核算高校收入、支出、资产、净资产、负债的情况。而 基建资金实际是从事业财务转来的,其本质还是高校资产的一个 整体,只不过是核算渠道发生了改变。可把《高校会计制度》作为合 并的首选制度。将基建资金占用类科目并入资产类科目,来源类科 目并入负债和净资产类科目。

(二)增加合并报表项目 在事业资产负债表内增加报表栏目, 反映高校基建资金收入、使用及结余的情况。如为了反映基建的借 款情况,可在“借入款项”栏的下一行增设“基建借款”明细项目栏; 为了反映基建的在建工程,可在原“固定资产”栏的上一行增设“在 建工程”项目栏;为了反映基建资金的结存情况,可在“事业基金” 栏的下一行增设“基建结存”明细项目栏。需强调的是,形成资产的 基建资金和余下的资金需移交事业财务。所以基建结余就是事业 累计结存需并入事业财务净资产。

(三)增加合并报表附注披露 将高校基建财务的会计主体当 作母公司控股下的子公司,并在报表附注中逐项反映当年转入事 业财务的资产、已竣工结算及新开工的工程。从而真实反映高校的资产及资金流动情况。

三、合并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的具体步骤

(一)会计制度重新制定 将基建工作内容的资金筹集、收入、支 出、竣工决算等直接并入原《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由于我国从20世 纪90年代起就尝试着将企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并取得了一定的 效果。从而为高校事业财务与基建财务合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财务管理体制调整 首先取消基建部门下设的基建财务 科,将其转入到财务部门,从而在制度上保障了财务人员认真、独 立履行职责。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 规定,主管财务的领导应直接对基建会计的真实准确性负责。配备 专业水准高、讲原则的高素质会计人员。

(三)会计科目合并 在事业会计科目的基础上,根据基建财务 管理的要求增加或减少某些基建会计科目。具体做法如下:在收入 类科目内增设“基本建设拨款”项目,用以核算和反映财政资金拨 入高校基本建设资金的真实情况。在支出类科目内增设“基本建设 支出”科目,用以核算和反映已列入当年基建计划,用国家专项基 建资金和单位自筹的建设资金所核算的各项实际支出,还包含从 金融部门筹措的资金和资本化利息费用。在资产类科目内增加“在 建工程”项目,用来核算和反映高校的在建工程、建筑安装工程、技 术更新工程、重大修理改造工程等发生的实际成本。还包括安装设 备的价值,并且可根据现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要求增 设“建筑安装工程”、“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和“其他投资”等二级 科目。在负债类科目内增加“应付工程款”项目。删除“结转自筹基 建”科目。净资产类增设“基建结余”科目。

8.浅议我国财政农业基本建设支出 篇八

【关键词】农业基本建设;财政支出;农村经济

引言

农业基本建设是指为保证农业扩大再生产而进行的各项固定资产的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各种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和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储运、加工过程中的设施,如兴修水利、修筑道路、建设牧场、兴建畜舍、购置农业机械、运输工具,安装发电、输电设备,培育林木,繁殖种畜、役畜等。

世界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证明, 要实现自给性农业向商品化农业的转变, 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加强农业基本建设, 建立起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体系。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相比, 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生产条件、生产手段还相当落后。加快农业基本建设的发展, 对于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李晖、孙长青(2007),在合理建立VAR 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析技术,对我国1978-2004 年期间农业支出效益进行了实证性分析,得出的方差解结果是,对第一产业作用最大的是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其次是农村救济费及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第一产业的影响具有持续性,说明财政对农业工程的支出有长期作用。

1.我国财政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投入与现状

国家财政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是形成农业固定资本的一个主要资金来源, 是农业总支出中可控性最大的部分,为了保证农业在比较利益低的情况下得到相应发展,国家必须承担起环境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并发挥其对其它投资主体引导和示范作用, 客观上平缓农业总支出波动。但是,从近3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财政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情况不容乐观,绝对量有所增加,但是相对量波动较大,且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表1展示了1978-2006年我国财政支出、财政农业支出和财政农业基本建设支出三项指标的情况。1978年的财政对农业支出为150.66亿元,2006年为3172.97亿元,增长了20倍。财政支出从总体趋势上看,保持平稳增长,说明财政对农业总体的投入比较稳定。1978年财政农业基本建设支出为51.14亿元,1997年为159.78亿元,增长了2.12倍。而这一期间财政支出由1978年的1122.09亿元增长到1997年的9233.56 亿元,增长了7.23倍;财政农业支出由1978年的150.66亿元增长到1997年的766.39亿元,增长了4.09倍。说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增长严重滞后于财政支出和财政农业支出的增长。1998年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出现了明显增长。这是因为1998年以后农业基本建设指标的统计中增加了国债投入额,因此出现了大幅增长。但是,用于农业的国债是不稳定的。1998年,国家发行了1000亿元债券,用于与农业有关的资金350亿元。这部分资金又主要用于长江中下游、松花江、嫩江、黄河的堤防工程、蓄洪区建设、移民建镇和水利枢纽工程等,直接用于农业的国债资金只有20亿元。1999年,国家增发了600亿元国债,但直接用于农业的国债资金为零。在财政总支出中,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所占的比重比较低,而且波动剧烈。在财政对于农业的支出中,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所占比重很不稳定。1978年为33.94%,至1990年已经降至21.67%,之后一直到1997年虽然略有起伏,但始终维持在20%左右的水平。1998年达到39.9%的最高点。1998年以后基本上是下降趋势,2006年已经降至15.89%。这表明了财政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力度在下降,更多的财政农业支出投资在了其他领域。

2. 财政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经济效益

2.1 加强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重点内容是农田水利建设,努力解决干旱缺水问题。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广大群众的努力,使得现有大中型灌区水利设施得到修复和完善。扶持农村集体、农户以多种方式建设和经营小型水利设施。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推广节水灌溉,大幅度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扩大了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2.2 改善了生态环境

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尤其是农村地区,长期以来靠天吃饭的生产模式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必须通过财政手段来遏制生态恶化。

2.3 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就是要把不合理地资源合理的利用起来,把没有利用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2.4 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

1998年以来的财政农业支出中,加大了对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等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战果的基础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电网改造和农业信息化建设。

3. 结论和建议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今后我国政府在农业基本建设投入资金安排上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3.1 提高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比重

在提高农业总投入的同时,逐步提高用于农业基础设施支出的比例。农业基础设施支出是WTO农业协议“绿箱政策”中明确规定的“一般性政府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提供这样的公共物品,应作为政府对“三农”进行支持和保护的重中之重。农业基本建设支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硬件上的保障,在当前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下,必须依靠财政的支持。

3.2 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一切政策措施的施行必须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东中西部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导致各地农村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方式不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同。即使同一省份内的农村发展状况也有很大差异。必须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了解各地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调整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优化政府农业基建支出结构。

3.3 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才能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农业基本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农民的需要。加强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的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

3.4 加强监督,提高效益

规范政府支出行为,改进政府农业支出管理体制,提高政府农业投入效益。一是要按照“谁支出、谁决策、谁受益、谁担险”的原则,明确责权利,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WTO规则的新型农业投融资管理体制。二是明确政府各部门在农业基本建设方面的职责,充分发挥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作用,对不同渠道的财政农业基本建设资金统筹协调,防止重复建设和支出过于分散。三是切实加强项目管理,保证招投标过程的透明公开,加强事前测评和事后监督、绩效评价,确保政府农业支出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乡村经济管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孔祥智主编.中国三农前景报告.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4]赵亮, 陶红军.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3-116

9.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 篇九

根据实施方案,今冬明春全市安排各类水利建设项目88个,新打配机电井3000眼,硬化、清淤渠道330公里,疏浚排涝沟河218公里,新建桥、涵、闸建筑物2505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旱涝保收田1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4.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6.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解决19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今冬明春,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将抓好7项重点工程。

农田水利配套工程,总投资2.7亿元。统一规划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粮食核心区水利工程及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理、烟水配套等各类涉水灌溉工程项目。

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7020万元。加快3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扫尾工作,全面完成竣工验收。新开工建设1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孤石滩大型水库和澎河水库以及部分小型水库列入国家除险加固规划。

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工程,总投资3484万元。完成昭平台、白龟山、孤石滩灌区干支渠防渗硬化61.65公里,干渠建筑物维修103座,修筑堤顶道路1.45公里,退水道加固874米。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1.1亿元。计划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0处,解决6个县(市)、20个乡(镇)、128个行政村的19万农村居民和40所农村学校1.7万名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总投资14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重点完成淮河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县项目。同时,结合城郊绿化工程,搞好我市近郊岗丘、丘陵区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375亿元。完成北汝河汝州示范段配套橡胶坝蓄水工程,开工建设北汝河郏县至宝丰县示范段。抓住北汝河列入新一轮治淮规划的机遇,争取更多项目开工建设。同时,加大地方和社会筹资力度,加快城市河道治理步伐。鲁山县筹集资金9000万元,完成沙河城区段综合治理二期工程二级橡胶坝建设;叶县筹集资金5000万元完成西城河治理长度1.2公里建设任务。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搞好平顶山段沙河渡槽、北汝河倒虹吸等重点控制工程建设

海南省2000-2001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

(省水利局 二000年十月十六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通知》(国发〔1996〕6号)精神,根据海南建设生态省规划纲要及全省“九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结合当前水利和今冬明春农业生产情况,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水利建设的有关决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指示精神,广泛发动群众,动员社会力量,集资投劳,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今冬明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汛抗旱并举以发挥水利工程综合效益为中心,以修复水毁水利工程、发展节水灌溉为重点,全面维修配套现有水利工程;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同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水资源开发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水利工程管理,搞好水利改革。为提高全省抗灾能力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二、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目标:增加灌溉面积0.56万公顷,恢复灌溉面积0.75万公顷,改善灌溉面积6.19万公顷,改造中低产田0.78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69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67平方公里,解决7.67万人饮水困难,增加蓄水能力1069万立方米。为实现以上目标,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完成:土方2715万立方米,石方66.06万立方米,砼24.72万立方米,投入劳动工日3168万个;工程投资28269.8万元,其中中央及省投资11384.7万元,市、县及乡、镇投资11242.7万元,社会团体及群众自筹5642.4万元。

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重点:

(一)修复“10·14”暴雨洪灾和16号台风水毁水利设施;

(二)以渠道配套防渗节水为主进行农田水利综合整治。每个市、县至少高标准整治一个新的田洋和配套防渗一条(段)干支渠道工程;

(三)高标准做好计划内水库、水闸及江海堤围的除险加固工作;

(四)因地制宜修建水型水库、水陂、打田头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

(五)搞好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各水管单位要全面实行承包经营管理责任制,逐步实现水管单位的良性运行。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建设生态省的主要措施。对受水灾风灾的市、县而言,是恢复农业生产条件的必要措施。为此,各市县要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发扬抗洪精神,继续推行党政领导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领导共同抓,并把这项工作的成绩列为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认真做好规划及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工作,突出抓好重点、难点。各市、县要根据本地实际,特别是水毁水利工程的实际及今冬明春农业生产情况,本着先急后缓、先修复后新建的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制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做到冬修、冬种两不误。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一是突出抓好水毁工程修复及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据不完全统计。受“10·14”暴雨洪灾和16号台风的影响,全省损坏水利设施共1.1万多处,因此,修复水毁水利设施是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受灾市、县要立即开展以修复水毁水利工程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及今冬明春农业生产用水;二是加强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渠道防渗、农田整治及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三是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江海堤防的防洪除涝工程建设。要着重抓好效益好、见效快及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特别是涉及到灾区群众生活问题的工程建设,切实解决老、少、边、穷地区的水利维修及小型水利建设问题。要早动员、早安排、早部署,把建设任务、完成时间、质量标准等落到实处;要做好各有关部门的协作工作,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三)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确保水利专项资金到位。受“10·14”暴雨洪灾和16号台风的影响,全省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近5亿元。在实行国家扶持一点、地方财政拨一点、银行贷一点、社会助一点、受益农户出一点的基础上,要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动员社会力量集资投劳,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恢复水毁水利设施同时,各市、县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征收办法,稳定资金投入渠道;确保水利专项资金落实到位;通过政策引导、利益驱动,鼓励群众自筹资金办水利、股份合作办水利,争取今年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有较大的突破。

(四)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各级领导要深入现场,根据水利工程不同类型和特点,树立样板,召开现场会,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要在全面修复和维修的基础上,抓好修复水毁水利设施的各种典型,做到既有高标准整治的田洋,又有渠道配套防渗的标准段;既有高标准的除险加固的水库,又有达标的江海堤围;既有新建水源工程及田头井,又有水利改革样板。

(五)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为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保质保量、稳步推进,各市、县要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明确项目法人,加强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搞好规划勘测设计;要强化施工管理,认真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及合同管理等制度。各级水利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工程建设第一线,加强施工指导,推广先进技术,解决技术难题,提高施工工程质量。各乡、镇要重点抓好劳动力的组织,安排好工地,提高劳动工效,做到建设一处,受益一处,使农民群众劳有所得。同时,严格工程项目验收制度,不达标的工程不予验收。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改革水利管理体制,强化工程管理。各级政府要将水利工程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水利改革力度。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采取承包经营管理的方式,实行管理、经营、服务、收费一体化,责、权、利相统一的运行机制。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水商品意识,加快收费体制改革步伐,使水费回收到位。逐步形成以水养水,以库养库,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水利建设管理新机制。

(七)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宣传力度。各市、县要充分利用舆论工具,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和张贴标语、出墙报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水利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广大群众投入修复水毁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水利与保护水利设施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八)总结交流经验,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近几年来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涌现出一批好的典型。今年以来,部分市、县及早动员部署,组织力量做好规划和项目勘测设计工作,采取长年施工与冬修相结合,在时间上争取了主动。如陵水黎族自治县确立治水兴县战略,坚持常年修水利,并注重提高工程质量;昌江黎族自治县重视节水工程措施建设,今年再投资500万元对石碌干渠进行配套防渗11.6公里,已完成任务的80%,完成任务后将实现该干渠全部防渗硬化;儋州市投资360万元配套防渗黄泥沟渠道,使失灌十多年的渠道重新发挥效益。这些好的经验及做法对推动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市、县要及时总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的经验及典型,进行交流与学习使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局面。

(九)开展检查评比活动,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平稳发展。实践证明,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检查评比活动,对促进全省水利建设有积极的意义。今年的冬修,要继续组织各市、县互相检查评比。检查验收时间全省不作统一规定,只制定统一的评比条件和办法。评比采取平时工作分和现场检查评比分相结合的办法。平时工作分由省水利局根据各市、县平时完成各项任务情况记分(总分30分),现场检查评比由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检查评比小组现场检查打分(总分70分)。省检查评比小组根据各市、县自报的检查验收时间,完成一个,检查一个。全省19个市、县验收打分完毕,才统一亮分排定名次(具体的检查评比办法另发)。

10.学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 篇十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所有基建项目(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和各类自筹基建项目)。

第三条 基本建设程序

学校基本建设程序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编制校园总体规划;

2、依据校园总体规划,编制项目建议书,报批(立项);

3、编制设计、报批;

4、编制基建投资计划;

5、设备订货和施工准备,报批开工;

6、组织施工;

7、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建设单位必须充分尊重基建规律、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办事。

第四条 校园总体规划的编制、执行校园总体规划是学校进行校园建设的总纲,是有计划进行校舍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各校必须根据学校的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认真制定新校园总体规划,充分论证后报临沂市政府审批。规划一旦批准,不得随意变动。如确需调整,须按规定程序报原批准单位审批。

学校所有基建项目的立项和建设以批准的校园总体规划为依据,项目的布局必须符合校园总体规划。

第五条 基建投资计划的编制

1、新建项目立项时,必须提供项目建议书,经校主管领导审核后,报送学校审批。

2、在每年通过书面形式向学校申报下的国家预算内和自筹基建投资计划。申报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规模、总投资、资金来源、进度要求、(预计)当年累计完成投资数、下投资计划等。

3、要求列入自筹基建计划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省、市有关部门的统一要求。

4、在申报基建计划的同时,各单位须书面报告当年基建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的建议。

第六条 工程勘察设计

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基建科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1、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及以上或重要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邀请二家以上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方案竞选。

2、总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基建项目,初步设计经学校批准(备案)后即可组织实施。

3、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基建科要督促设计部门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及概算;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及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及预算。从而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保证工程造价不突破投资限额。

第七条 建设工程招投标

1、所有列入基建计划的建设工程应实行招投标制度。建筑工程招标的开标、评标、定标由学校根据省市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学校纪委及有关部门做好监督、指导工作。

2、总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建筑工程都必须实行招投标制,招标形式提倡采用公开招标,一般以施工图预算招标为主,特殊情况下采用费率招标等其他方式须事先报学校批准。

为体现优胜劣汰的原则,近二年承建的教育项目获得省、市以上优质工程奖杯的施工单位在参加学校工程招投标中可优先考虑。

3、被列入学校重点工程的建设项目,须按《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进行招投标工作。

第八条 施工建设

1、基建科应严格按照审定的施工图纸、开工报告和施工合同组织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2、除政策性材价上涨、定额调整、不可预见的地基处理等因素外,项目投资只能在批准概算的5以内浮动。投资超出批准概算5以上,学校必须向省学校提出书面报告,说明原因,并按原概算批复渠道上报调整概算,调整概算批准后方可调整投资计划。

第九条 竣工验收

按照“谁批复设计,谁组织验收”的原则进行竣工验收工作。

第十条 基建项目的管理

1、基建科在工程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必须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公司实行监理,对工程质量、投资和进度实行全面控制。单项工程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下的,桩基及地下室工程必须实施监理。工程监理费在工程概算中列支。

2、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禁止对建筑工程肢解发包。

3、提倡基建项目实行投资包干责任制,克服基本建设敞开花钱、吃“大锅饭”的弊病。投资包干实行“四包”:包规模、包投资、包工期、包质量。具体内容按照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执行。

4、加强管理,认真做好基建项目档案工作,确保档案材料收集齐全、内容准确、整理系统、移交及时。

第十一条 建设资金的管理

1、学校职能部门将不定期到学校实地

了解工程建设进度、检查工程质量。基建科应在每季度末向学校报送有关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的书面材料。

2、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会计制度和省有关规定,要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基建科须设有专门的基建总帐,做到基建财务独立核算。每年年终,应编制全年基建财务决算报告及报表,由学校审核汇总后,报财务处审批。

3、项目工程预(结)算和竣工决算,必须经认可的工程预结算审价机构审查。其审查结果经省学校认定后,方可办理工程价款结算和交付使用资产。

第十二条 其他

1、学校将定期对学校基建工作进行评估。对不按规范、基建程序办事、工作不负责任,工程质量低下的单位,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惩处。对触犯国家有关法律者,将提交有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2、学校应切实加强对基建工作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基建队伍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特别要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在职继续教育。

要积极创造条件,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基本建设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第十三条 附则

1、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试行。

2、本办法由学校负责解释、修订。如有未尽事宜,参照省有关部门的政策执行。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1.和谐信息生态环境的基本建设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生态;和谐信息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建设;策略研究

信息生态环境为一种比喻式概念,其核心是由信息、人、环境共同构成的、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人工系统,体现着人类与信息、信息环境之间的某种均衡关系。可见,信息生态是在传统信息管理基础上、借助自然生态学理念引申而来的关系范畴。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信息生态环境失调,宏观上将对一个国家、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而微观上则会对特定社会组织信息开发利用能力水平、个人信息消费与生活质量等产生负面影响,必须予以应有的重视。当前,信息生态环境建设理应与构建和谐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以“和谐”作为探寻信息生态环境运行与发展规律的着眼点,制订和谐信息生态环境建设策略,以满足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合理规划布局、积极倡导资源共享

建设和谐信息生态环境必须依托社会信息化建设实践,涉及内容复杂、领域宽阔、类型众多。因而,建设和谐信息生态环境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划与布局,形成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模式,保障信息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达到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的。

和谐信息生态环境建设并非一时之举,亦非一地之功,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蹴而就。其自身具有技术含量高、涉及范围广、资金消耗大、时间周期长等特点,需要以社会各方面的合作与努力为基础:必须站在地区乃至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对和谐信息生态环境建设进行规划,合理布局与配置信息资源:既要树立共享理念,通过科学规划,改变不同地区、部门与行业之间存在的条块分割、纷然杂陈的局面;积极倡导和推动不同体制、来源、类型的信息资源均纳入一体化管理与共享模式中,达到彼此之间“业务协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保障安全”的目的,提高信息开发能力与信息服务质量;又要结合国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通过调整信息资源布局、完善信息资源配置,解决不同地区、部门与行业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信息资源分布不均衡、信息贫富差距大等问题,达到分工合作与优势互补的统一,为和谐信息生态环境建设奠定资源基础。

二、立足自主开发、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引进、吸收国外先进信息技术成果,缩小了我国与科技发展水平较高国家间的差距,收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良好成效,在信息化建设初级阶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一味地依靠引进吸收国外技术成果难以保障信息化建设获得长足发展;而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面爬行,必将使我国信息化建设始终处于被动、落后的尴尬境地,长此以往,将导致自主创新能力消退、甚至完全丧失,贻误信息化建设发展,使建设和谐信息生态环境成为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

建设和谐信息生态环境,须从基础做起,加大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力度:既要重视理论研究,又要加强技术研究。理论上,以往信息化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明确了信息化的目标任务、原则方法及技术标准、规范的发展趋向,为深化理论研究创造了条件;技术上,则必须立足自主研究,将引进与创新融为一体,结合信息化实际,解决有关“信息控制”与“信息组织”等技术难题,达到促进信息服务、控制信息泛滥、消除环境污染、防范网络犯罪的目的,为建设和谐信息生态环境提供技术保障。

三、完善人员结构、大力增强信息素养

在建设和谐信息生态环境实践中,“人”—— 信息管理者无疑地是居于核心位置的重要因素。建设和谐信息生态环境所具有的技术特点与技术要求,决定其难以离开信息理论研究人员、信息业务人员与信息专家的共同努力,正是他们构成了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力量。信息管理者的人员结构、信息素养、机能水平等对建设和谐信息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低估。

而就实际情况分析,信息管理者人员规模数量不足、技术技能水平偏低、缺乏高素质从业人员、尤其是缺乏信息技术专家确是不争的事实。整体现状不尽人意,已制约了和谐信息生态环境的建设步伐。因此,建设和谐信息生态环境必须以调整信息管理者知识的结构、提高素养为主攻方向:既要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信息意识、规范信息行为、提高信息能力;又要强化专业教育,加大信息人才培养力度,将整体素质提高作为重点,变一般性号召为强制性措施,通过制度手段,形成专业教育长效机制,提高信息管理者素质;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认识,将对信息人才的教育与培养视为建设和谐信息生态环境、促进信息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发挥制度体系优势,努力使信息专业教育与信息专业培养朝着“常态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培养、积蓄人才,为建设和谐信息生态环境打造人才基础。

四、加强监控管理、科学应对系统危机

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因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失调而引起的信息生态环境危机已经给人类社会“第二生存空间”的发展构成“潜在威胁”,且这种威胁正在逐渐地演变为“可怕现实”。

面对日益严酷的现状,“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塑造一个安全的数字化环境”。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网络信息环境监控管理,维护正常、稳定的网络秩序、净化信息生态环境、保障所有“信息人”的权益,遏制利用网络破坏信息生态环境平衡的行为,已成为应对日渐恶化的信息生态环境危机、建设和谐信息生态环境的关键举措。因而,必须将信息监控管理由理论层次上升到实践高度,设置多级监控管理机构、完善监控管理制度。明确监控管理机构的权利与职责。对纳入流通环节的信息进行审查,控制虛假信息、淫秽信息、假劣伪冒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不定期地对信息生产进行评估、审查与监督;应用技术措施过滤有害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制订信息监控管理制度,发挥制度约束作用,提高信息监控管理水平,保障建设和谐信息生态环境实践能够在健康轨道上不断前行。

五、培育信息市场、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信息市场是一种新兴市场形态,包括信息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流通过程与领域,体现着信息商品供求关系。信息市场具有信息交流与传播功能,通过信息咨询、服务、转让等形式,使其信息商品交易可以打破时空条件的限制,活跃了信息商品交流与传播。

培育信息市场、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既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建设和谐信息生态环境的要求。和谐信息生态环境需要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做“烘托”,也需要信息市场需求为“辅佐”。应当认识到,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信息市场与服务领域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结合国情,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社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信息服务体系。分析宏观经济环境与社会总体消费趋势的影响,开展信息市场预测、调整信息服务方向、充实信息服务内容,增强服务实效性;强化信息市场开发、拓展信息服务渠道、提高信息服务质量,赢得社会满意度;加强信息市场管理、规范信息市场竞争、维护商品交易秩序,以扩大信息消费量。通过多种手段培育信息市场,使社会信息需求“潜能”获得释放空间,为和谐信息生态环境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平台。

六、加快信息立法、维护信息生态平衡

信息立法是国家机关制定信息法律的活动,包括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修改、补充行政规章活动。通过信息立法可有效调整、规范信息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是建设和谐信息生态环境的保障措施。

在信息生态环境建设初级阶段,需要国家给予优惠信息政策加以扶持,以保证信息生态环境建设之初能够在动态发展中获得平衡与稳定,为信息生态环境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单纯依靠国家扶持已不能保障网络信息环境的发展。作为信息生态环境的支撑——信息网络的某些特殊性已影响到信息生态环境的纯洁性与安全性。如何在加强监控管理的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法律体系成为和谐信息生态环境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必须加快信息立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信息侵权行为;保障信息网络安全、规范社会信息行为。要尽快出台有关信息数据标准,对数字信息、数据交换格式与信息管理软件等进行标准化管理与立法保护。通过立法达到维护信息生态平衡与稳定的目的,为建设和谐信息生态环境提供有效法律保障。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2008年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和谐信息生态环境构建研究——基于中国古代文献信息观的理性思考》(项目编号:08B0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学福.信息生态学的初步研究.情报科学,2002(1).

[2]马费成,杜佳,宫强.中国信息法规建设措施与对策.中国软科学.2003(6).

[3]]龚主杰.信息生态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探讨.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9).

12.医院基本建设投资的过程管理 篇十二

关键词:基本建设,管理决策,资金控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始建于1935年, 其前身为中央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 经过近80年的发展, 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 是江苏省唯一教育部直属“985”、“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附属医院, 也是江苏省首批通过卫生部评审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多年来, 由于地处城市的核心区域, 基地面积受限, 医疗用房一直处于紧缺状态。2008年, 在部、校两级党委领导的支持下, 正式启动了教学医疗综合楼的立项规划, 2009年破土动工, 经过3年多的努力, 2012年12月正式启用。

工程总面积75678m2, 设病床1100张, 配有17间手术室、7间DSA手术室、40张ICU病床、6间层流病房、107床血透中心、中心药房和药物配置中心等医疗用房和辅助用房, 地下设有130个车位的立体停车库。

该工程基本建设资金预算为4.4亿元人民币, 平均6000元/m2, 支付过程持续时间为8年。由于健全了资金的决策管控体系、增强了招投标的透明度、加强了设计的内涵管理, 对单位建筑面积造价实现了有效管控, 建筑整体造价比南京地区的平均造价略低, 工程质量有所提升, 确保了建设的整体效益。下面主要从4个方面浅述医院基本建设实施过程中资金管理与控制策略。

一、建立资金的管控体系

资金管控的决策体系是基建工程管理系统的核心, 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的始终, 从明确问题、设定目标, 到制定备选方案、评价与选择方案、追踪决策与实施中不断地完善决策, 每个阶段的管控都是紧密相连的。

在建立资金管控体系过程中, 医院将方案遴选决策、资金运作管理作为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进行全方位管控, 既从决策上充分论证, 也从实施中严格把关。

(一) 方案遴选决策

方案遴选阶段, 在院领导主导下, 成立有中层干部及职工代表参加的决策群, 既在规模上进行管控, 又在设计费用上进行管控。

规模上, 按照国家教学型三甲医院的建设标准, 根据医院未来的发展规模、能够使用的土地存量、医院资金可能支持状况, 用系统的观念进行全方位的论证, 选定符合医院未来发展的最佳方案;确定了分期建设的原则, 根据资金状况, 一期建设7.6万平方米病房综合大楼, 二期建设10万平方米门急诊综合大楼。

在设计上, 遴选医院设计经验丰富、方案初选进入前三名、方案设计与施工图设计报价合理的设计单位。

(二) 资金运作管理

资金管控是工程工期、进度、质量的关键点。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既注重宏观运作, 也注重细节的落实。

宏观上, 协调好财务部门与基建部门的关系, 基建部门按照财务部门的要求, 把每个时间节点的用款计划尽可能准确地提交给财务部门, 以便财务部门能准确地筹集资金。财务部门既抓筹款计划的落实, 也在工程款项的支付上及时与工程部门协调, 做到账面资金积存适度, 节省了利息成本, 提高了投资效益。

在资金管控的细节上, 主要抓住资金的支付管理、工程变更的控制与审计两个方面。

我们在资金的转接与支付管理上, 按照东南大学的基本建设流程, 结合医院实际, 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流程。所有资金预先划到大学财务处基建财务专项资金账号统一按相关规定支付, 并对项目招标、施工等各阶段的付款进行全方位跟踪;除在政府建设交易中心招标的项目外, 其余项目都要在东南大学招标办按严格的招标程序招标, 并对所签合同进行跟踪管理。对超合同不同比例的结算付款需有不同的过程资料补充和说明, 要求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时刻做好资金的管控。

在工程变更上, 从严控制。大学审计处成立项目跟踪审计小组, 对变更项目实行现场跟踪审计, 尽量减少重大工程变更, 控制工程变更次数, 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变更量;实行层层把关、分级变更的管理制度;确须变更的重大项目经过现场各方讨论、调研、专家论证等程序后, 报经院务会通过, 并上报学校基建财务部门同意后执行。

二、加强建筑设计的内涵管理

医用建筑规划设计的内涵管理主要包括:设计范围、结构设计、用材设计、功能设计这4个方面, 管控的要求为:

(一) 前期策划要周密

拟定项目任务书时, 一定要周密详细, 业主要想到, 设计要做到, 避免重复设计、重复施工, 尤其是在施工管理过程中, 避免因图纸不同而返工, 可以大大节约施工管理费用。我们在病房大楼设计过程中, 除了对手术室、ICU、层流病房、血透中心、供应室、输液配制中心等进行二次专业设计外, 其余都由建筑设计单位一次性设计完成, 不做二次装修设计, 每平方米节约了50元。

(二) 请专业结构工程师把关

避免因过度保守设计而造成浪费, 我们专门聘请了东南大学设计研究院的高级结构工程师作为建筑结构设计顾问, 从设计到施工, 为我们提出大量优化结构设计和施工建议。

(三) 设计用材严格把关

同样功能的建筑材料, 因品牌不同、产地不同, 其价格相差甚大, 尤其是装修用材。在该项目中, 除了设备选用好的品牌外, 一般装修材料的使用原则是满足功能要求、价廉物美。拿外幕墙用材来说, 原设计为白色微晶石, 我们经过再三考虑, 改用山东红花岗岩, 节约了260万元。

(四) 功能和使用要求定位要科学合理

各部位使用功能的确定、使用要求的定位要科学合理, 设计前要充分调研和讨论, 民主集中, 确定后尽量不做大的变动。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不要随意修改, 否则将会因大量变更而增加投入。我们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充分征求意见, 尤其是二次深化设计上, 仅手术室就进行了二十多次图纸调整, ICU和供应室在征求多方意见后确定不做净化, 不但节省了建设资金, 后期运行成本也大大降低。要注意的是二次设计的内容要尽可能在一次设计完成前做好。

三、规范成本控制的细节监管

医院基建成本的控制, 涉及面比较广, 既是经验、技术和制度的综合, 也是基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集中体现, 从建筑工程的全程来看, 医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的细节主要是施工队伍招标、甲供材管理、进度款控制、现场签证4个方面。

(一) 解决好施工过程中的总包配合费用问题

这是所有建筑施工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如果解决得好, 能节约大量资金。我们的解决办法是从招标文件上下功夫, 选择一个总包能力强且诚信可靠的优质施工单位, 把尽可能多的施工内容交给一个单位来完成, 把建筑施工、安装和装修包括部分消防工程都交给一个总包施工队伍。另外, 二次设计的净化用房 (手术室、层流病房等) 只招一个施工队伍, 其中涉及到的水、电、气及一般装修内容都交给总包施工, 特殊施工队伍只做份内施工, 避免施工扯皮, 明确维保责任。总包配合费用在招标文件中约定好, 全部落实在明处, 大大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扯皮现象, 不但确保专业施工质量, 也节约了一大笔总包配合费。

(二) 加强甲供材的管理

这是建筑成本的主要部分, 约占整个建筑造价的30%以上。我们把清单中所有暂定价材料都作为甲供材由甲方统一招标, 并与甲方签订合同, 这样不但能合理低价, 同时也能保证供货质量。以钢筋的采购为例, 因为大体量建筑的施工周期一般都在三年左右, 材料价格波动比较大, 我们在钢筋价格降至3700元每吨左右时, 分两次购买了6000吨, 节约了近600万元资金。

(三) 加强现场签证管理和进度款的控制

这个相对比较容易掌控, 尤其是进度款, 在充分调研后, 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比例, 既保证正常的施工资金, 又不过多支付, 我们是在完成正负零以后按完成工作量的60%支付。现场签证按现场发生的实际变更签证, 关键是现场管理人员的责任和各方人员的配合到位。

四、严把决算审计的过程控制

决算审计是基本建设资金控制过程的最后一关, 也是决定建设资金有效合理支付的关键一环, 这个环节做得好坏, 不完全取决于决算审计, 它要由基建投资的整个过程管理及控制的好坏来决定, 所以要想决算审计做得好, 在基本建设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做到精细, 并在每一个环节做好审计时的预案对策。

(一) 明确招标内容的细节

招标文件必须注明所招内容的技术指标、数量清单、材料品质等, 如果是施工标段, 一定要把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或容易形成漏洞的内容注明, 要为决算审计埋下伏笔, 使施工决算没有任何理由增加费用。比如我们在招标基坑支护和桩基工程项目时, 把基坑支护后期排水的费用在招标文件中注明, 只给两个排水工的工资, 不能以水泵的台班计费;桩基施工过程的用水, 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约定, 因为工地边就是金川河, 甲方不能满足现场施工用水时, 由乙方自行解决用水不足的问题, 费用在投标时注明, 在决算时不得另行增加。因这两项的注明, 使得乙方在决算时尽管都已提出增加费用, 但在决算审计时被合理否决, 仅此两项就核减了近300万元。

(二) 严格执行合同签订时的法律审查

合同是每个项目合作的法律基础, 在签订合同时必须把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注明, 包括在招标文件中都已注明的内容, 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发生争议的处理方式等。

(三) 工程变更签证和决算审计必须有依据

决算审计是确保项目资金有效合理支付的最后一道屏障, 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将决算交给监理审计, 监理审计完成后形成书面审计意见, 交由甲方施工管理技术人员审计, 完成审计后, 与乙方核对最终的核减额, 按二轮的审计结果重新做决算书, 由基建处形成书面审计意见, 连同决算书一并提交到审计处, 送第三方审计。在招标文件和合同中都有明确规定, 决算审计的核减额超过5%, 则审计费用要由乙方承担。

五、结束语

医院基本建设工程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投入的资金量大。建设资金的管理和控制, 贯穿于基本建设的各个环节, 管理决策、控制策略直接影响到建设成本, 一个合理化建议的取舍都会严重影响到最终建设资金的总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凌达, 汤越.论医院建设项目投资控制与管理[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4, 15 (4) :94-96.

上一篇:团队氛围及士气提升下一篇:十九大班会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