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不信

2024-11-27

父子不信(共14篇)

1.“信”与“不信” 篇一

这就是王怀忠的“信”。真是坚信不疑。王怀忠又不是白痴,为什么会相信骗子有这种能量?他难道不知道他所要办的“事情”是什么分量?比如说从中纪委索回举报信,这事能办成么?恐怕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人,也不敢相信真有人能够做成这件事。可是,他却非常相信。值得研究的是,这种“信”究竟来自何处。央视记者没有提出这个最重要的问题,王怀忠自己也没有主动提供这个问题的明确答案。不过,从他一步一步堕入深渊的贪婪軌迹之中,人们还是可以分析出这种“坚信不疑”的心理支撑点。归纳起来,不外乎是这样几种可能:或者是信奉钱神。既然别人能够用金钱美女买通自己,自己也就当然可以用金钱美女买通别人。这是一切贪官的办事信条。或者是以己度人。别人在自己这里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自己到别人那里也就该什么事儿都可以办成。这是一切贪官的思维逻辑。或者是信奉关系。能够在某一层面找到人,就等于为自己编织起一张无所不能的关系网,“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找不到人,等于没头的苍蝇乱撞,“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是一切贪官的生存秘诀。也许还会有其他可能。尽管最终都只能是自欺欺人,这种“信”却成为他毫无顾忌为所欲为的精神支柱。毕竟王怀忠一直到临刑之前还在一再重复他的这种“信”,可见其“信”之深。

可是王怀忠也有“不信”的事情。记者问他有没有想到收受别人的钱会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他回答说:“当时考虑一个是不应该,一个是会付出代价,但是也考虑到不一定会付出什么代价。”这就是说,他不相信自己会为此而付出代价。记者又说在你以前也有一些高级领导干部因为经济问题被查处……有没有想到将来有一天会轮到你?他答道:“有震动但没想到……”这就是说,他不相信自己会为此而受到查处。

这就是王怀忠的“不信”。对此他同样信心十足。他绝没有预见到他会有一天因为自己的贪婪而落入法网。他的这种“不信”,其实根子还在于他上面的那种“信”。既然一个人坚信天下没有自己办不成的事情,那么,他怎么可能相信自己会忽然栽个跟斗呢!既然不相信存在让自己在任何场合翻船的必然性,他有什么理由让自己相信会平地栽跟头!难怪他尽管到处肆意妄为,还真的对自己信心十足。

大贪官临刑前流泪讲述堕落之路,真是各有各的教训。分析起来,王怀忠的“信”和“不信”,虽然盲目,却很可怕。俗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个最可怕之点,就是现实生活中反腐败这张“天网”,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主要还是依靠反腐败的人的觉悟、智慧和勇气,而不是主要依靠制度的约束与机制的作用。依靠制度、依靠机制,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才能成为现实。如果仅仅靠人的努力,反腐败尽管可能取得很大成绩,但是这张“天网”要做到疏而不漏,却恐怕很难尽如人意。虽然人们早就明白依靠制度、依靠机制的极端重要性,但是,这种制度与机制的形成与完善需要一个过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也还远远没有形成应有的威慑力量。一些漏网之鱼所以能够在那里暗暗得意,庆幸自己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也不相信自己会为此付出什么代价,根本原因就在这里。王怀忠的“信”和“不信”,恐怕也当如是观。

2.想象作文:信不信由你 篇二

我是一只出生在猪圈里的猪。刚出生时,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争着喝奶。长大后,我又过着吃饱就睡,睡饱就吃的舒坦生活。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我对我吃饱就睡,睡好就吃的生活和这狭小的空间感到了不满。于是,我便有了想去漫游全世界的想法。刚开始,我也被我自己的念头吓了一跳。是啊,一只猪想去漫游全世界,岂不是让猪笑掉大牙吗?但无论如何我都想要漫游世界。

有一天,我刚睡醒,却不见我的妈妈。四处打听才知道,原来我的.妈妈被杀了。于是,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但我却还不知怎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我便把自己的想法告示了他们。谁知他们非但没有帮我想办法,还嘲笑了我一番。

我看到门口有一个很大的气球。我不顾一切地冲了过去。睁眼一看,发现我飞在天空中。我看到很多很多的景色,我激动不已,而我的兄弟姐妹在下面也惊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3.信还是不信作文 篇三

在这灿烂的年华中,我们经历了很多事情,也在为之不停地探索着、思考着、相信着、怀疑着……

小时候,我们调皮地编织着五彩斑斓的梦,不停地嬉戏、打闹。这时,老师总会让我们不要吵闹,说:“静下心来看些书吧!我相信你们以后会受益无穷的!”老师的话深深扎根在我的.内心,如一颗种子埋入土壤中。

从此,我爱上了看童话书。在书里面,我体会到了丑小鸭不断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奋斗;我体会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艰辛,并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体会到了海的女儿为追求自己的爱情而努力着、牺牲着……我的世界充满了童话的色彩。

现在,那颗种子在我心中不断萌发,长出一株嫩绿的小苗。我喜欢捧着一杯清茶,握着那厚厚的书,坐在石椅上静静看得恬静和安逸。从书中,我体会到了鲁智深的疾恶如仇、粗中有细,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忠心耿耿;诸葛亮轻摇羽扇的从容与镇定,林黛玉葬花悲己的低吟和惋惜……书让我看到了这么多人世间美好的情感。心随着书中的内容而变化,我感受到久违的踏实与安详,我更加相信了老师的话!

如今到了初三,生活的改变让我变得压抑、苦恼。但是,从书中我获得了许多启示。在我失败时,书会教我们不要放弃,把失败当作成功的基点,并为之不断努力。在我成功的时候,书会教我们不要骄傲,静下心来继续学习,向着更高目标前进!在我孤独的时候,它会一声不吭地陪伴在我旁边。看书,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

我相信那颗种子会继续吸收养分,不断茁壮成长,长出丰硕的果实。我也会继续相信看书的好处,让它永远陪伴在我身边!

4.中国人为何信访不信法 篇四

    1如果讲政治,一个国家最大的政治就是法律有权威,法治统一,得到贯彻

2维护人的尊严是所有法律价值的基础,由此推倒出的结论就是规则至上

3司法政治化必然使司法成为政治的工具,没有司法,人便成为权力的奴隶

4在法治社会,法官的权威是最高权威,信访机关成为“超级法院”是可悲的事

周永坤(资料图)

周永坤:中国人为何信访不信法? ——大学问“法治常识”系列讲座之一

编者注:5月9日,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周永坤在“暨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讲堂”做题为《政治应当如何介入司法》的演讲。他认为一个国家最大的政治就是法律有权威,法治统一,并且得到贯彻。一旦权力干预个案司法,使权威的统治退化为个案化处理而非规则化处理,最终会形成无规则的自由,当下中国信访暴力化,老百姓信访不信法,正是前兆。在法治社会,法官的权威是最高权威,信访机关成为“超级法院”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周永坤,法学家,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苏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法理学——全球视野》、《规范权力——权力的法理研究》、《宪政与权力》等。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晚上好。我是苏州大学的一位老师,有机会来到暨南大学,深感荣幸,谢谢大家在大雨天冒雨来听我的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政治应当如何介入司法》,这是法学界应该重视,而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

司法与政治应该是什么关系?一个国家最大的政治就是法律有权威

我为什么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有什么价值?若干年来,中国人信访不信法,对司法说什么的都有,连法官都有很多不满。十八大使中国法学界再次燃起希望,社会各界和法学界都在问,十八大后司法反弹,应该朝什么方向走?

一个走向法治的国家,司法有许多东西要做,从人治的司法走向法治的司法,政治和司法的关系是回避不了的问题。

先从一件冤案讲起,周某挪用公款案。案情非常简单,周某向他的朋友借钱炒期货,赚钱后买了房子,结果被控挪用公款。2001年,该案经审法院的院长忽然患了绝症,良心发现,就找到被冤枉的周某,交给他一份有关案情的档案记录副本,副本上记录着该案的审判人员并不认为周某的行为构成犯罪,但考虑到这是相关部门关注的案子,最后由院长说就判五年吧,其他人员一致同意。二审的情况也如此。一审判决并不是由哪个法庭或法官做出的,二审也不是由合议庭组成人员做出判决,而是由上面意见决定。这些法官应不应当承担责任? 就在前两天,最高人民法院一位副院长针对冤案问题说,“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些案件,包括河南赵作海杀人案、浙江张氏叔侄强奸案,审判法院在当时是立了功的,至少可以说是功大于过的,否则人头早已落地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干预和压力,法院对这类案件能够坚持作出留有余地的判决,已属不易。”这是什么逻辑?

我们应当进一步问,既然法院对冤案立了功,谁应当为制造冤案负责?法官作出枉法裁判,理当有罪,但是,应当负主要责任的是领导。领导自己没有调查,没有参与审判,没有参与到过程中来,而他做出怎么判决,这不是有罪吗?但是,在我们的制度下,领导是躲在幕后的,他不用担责,因此,问题出在我们的司法制度本身,是制度造成的冤案。在法治国家,司法去政治化不仅仅是政治原则、社会习惯,也是学界的共识。但是,在走向法治的当下中国,恰恰相反,司法政治化不仅是法上之法,且早已成为习惯,在理论上,司法政治化现在是共识,要服从一个大局,服从社会效果,这都是司法政治化的口号。一位政法系统的领导干部在某个法学研讨会上做报告就讲,司法是“小技”,政治是“大道”,司法要服从政治“大道”。

司法与政治的关系是所有声称要走向法治、保障人权、要把冤案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国家和人民无法回避的问题。政治和司法的关系涉及到中国未来的走向,这个问题搞不好,中国绝对不可能建成法治国家,人权问题也绝对不可能解决。

政治与司法两个词本身有很多意义,容易引起歧异,对于他们的含义,应当放到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政治有两种不同的概念:一种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意义上的政治,讲究公共利益,有正义与否的问题,是伦理导向的。

另一种是中国的“政治”,政治化意义上的政治。我生活的年代曾经整天突出政治,现在也讲政治学习,这种政治其实是政治利益,是功利导向的,这种政治其实是与法律相对峙的权力,中国人所讲的政治就是这个意义上的政治。

这可以从目前司法政治化的主要表现得到证明,比如,大局司法、能动司法以及维稳的司法等,这种政治是指权力者所确立的目标,比如发展经济、政治稳定等;二是指具体的行政权力和党组织的权力。因为这是法律之外所考量的,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与司法权威相抗衡的政治。

司法中出现的政治是和法律不一致的存在,是和司法与法律相抗衡的东西,是和制度化、法律化的正当政治背道而驰的。如果讲政治,一个国家最大的政治就是法律有权威,法治统一,法律应该得到贯彻。现在和这个最大的政治相对抗的政治,其实就是个人利益,统治者利益,甚至于个人的政见。

事实上,政治干预司法的事在任何国家都无法绝对避免,但不能因此而得出司法政治化是正确的结论,如同天天有人说谎,但不能由此证明说谎是正当的。恰恰相反,正因为政治权力有干预司法的自然属性,时时刻刻都在干预或者都在企图干预司法,因此才需要讨论司法与政治的应然关系(编者注:周永坤将司法与政治的关系分为应然与实然,实然关系属于科学讨论的范畴,而应然关系属于规范学讨论的范畴),才需要研究政治应当如何介入司法。

司法为什么必须去政治化?维护人的尊严是所有法律价值的基础

政治与司法应然关系的基本假设是什么?是人的尊严,法律讨论的是人际关系问题,人的尊严就是法学和法律所必须遵循的。由人的尊严所推导出来的基本价值有自由、平等,进而就可以开展司法与政治关系论证。

个案裁判为什么必须去政治化?这是从人的尊严角度得出的一个结论。维护人的尊严是所有法律价值的基础。人的尊严实质就是摆脱对同类的依附,大家平等走到法律下,其实就是人的自由和解放,这不仅是志士仁人所追求的目标,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如果接受这一前提,由人的尊严推导出一个结论就是规则至上。人不是依附于人而是大家都走到规则下面,规则至上,从规则至上可以进一步推导出立法与司法应该遵循的原则。对于立法,人的尊严就要求立法者尊重自由、平等的人权,这是由我国宪法第33条所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对司法来讲,人的尊严需要司法排除任何社会权威和政治权威的干预,法官有能力进行独立判断什么是法律,并且要求司法者唯法律是从。

因此,立法者以人的尊严为最高立法原则和法官唯法律是从的司法原则,是法治社会的最高原则。从该原则出发,司法趋于去政治化,是派生出来的司法原则,是最基本的司法原则,因此,司法应该去政治化。

第一个理由,司法去政治化是维护现代司法属性的需要。如果政治化,司法就不是司法。司法有两种,一是作为政治权力控制社会的工具意义上的司法,叫工具司法;一是作为社会公器的司法或叫“本真的司法”,或者说是维护人的尊严的司法。前者是专政意义上的司法,后者是宪政意义上的司法。

司法应然的性质是什么?居中裁判,维护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有许多种,法学所关心的是作为公平的正义,维护人的尊严。如果司法政治化,其必然结果就是使司法成为政治工具,司法权就退化为实际上的政治权力,不再是司法权,司法也就徒有其名。没有司法,人便成为权力的奴隶。

第二条理由,司法去政治化是为实现政治上善的需要,政治的善需要多种的因素,其中之一就需要社会对权力的监督,特别是政治权力对选举的依赖,权力来自选举,而不是来自枪杆子,这是现代社会政治正当性的基本假设。

在追求政治善方面,长期以来中国人又有两种思路:

一种思路是道德浪漫主义,寄希望于权力主体的道德自省,自觉为人民服务,这已经被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就是统治者设下的一个骗局,这一幻想或骗局已经麻痹中国人已经达五千年之久。

另一种思路是1949年之后发展起来的监督理论,监督理论的逻辑问题是谁来监督那个监督者。单从监督理论本身来讲,逻辑上就不能自圆,没有人监督监督者,他肯定会坏掉,必须建立分权制度,监督是没有效率的。其实,监督理论背后站着的仍然是道德浪漫主义,或者称之为道德之神,寄希望于监督者的道德。监督理论形成近百年来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它是一个无用的理论,无论在苏联还是近70年来的中国,都无力解决权力滥用问题,也无法解决腐败问题。

监督理论的失效告诉我们,要达到政治的善,必须实现权力之间的制衡关系。要做到这一点,唯一办法就是使司法摆脱权力的干预,实现司法去政治化,以法律和司法权的合力实现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梦想。没有独立的司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只能永远是一个梦,只有把司法权凸出来,这个梦才有实现的那一天。

第三条理由,司法去政治化是实现法大于权的需要。如果政治权力可以指挥司法,则权力必然在司法裁判之外。在这方面,与我国同为东方文化的日本经验值得借鉴,战后日本的司法就是逐渐摆脱政治干预而走向独立的过程,这才转变了战前日本军国主义统治的局面,才有今天的日本。

第四个理由,司法去政治化是政治权力依法管理社会有效性的需要。前三个方面是从伦理的角度来讲,最后要从功利角度讲,司法政治化会失去有效管理社会的抓手,直至政治管理最终归于无效,什么意思?政治管理社会需要一个抓手,不能直接去管,这个抓手就包括司法,最重要的就是法律以及按照法律所组建起来的一整套国家系统。

非政治化的司法是这个抓手得以生存的条件,各个权力之间各司其职,抓手就有效,如果各个国家机关都服从集中的统治权,最后这些机关都虚化,抓手也就没了。政治权力干预个案司法,政治权威的统治最终退化为个案化处理,不是规则化处理,问题就非常严重,最后变成一种无规则的自由。没有规则的治理,会消解以稳定为特征的法律和制度,如果变成个案化处理,可以说最后统治者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穷于应付,一旦到这一天,通常就无力回天,接下来就是周期性的王朝更迭。

当下中国信访暴力化,截访,老百姓信访不信法,就是这一悲剧的前兆。信访开始是动嘴巴,现在是动拳头,有的地方动刀子。司法退出,暴力盛行,这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地方无法避免的必然规律。

历史纬度:司法摆脱政治是中国现代化重要一环

中国历史上有过重组政治与司法关系的努力,这是历史的纬度。看一看中国历史上是怎么走过来的,会给现代如何处理司法与政治的关系提供一个参照和借鉴。中国现代化过程的重要一环就是重造司法和政治之间的关系,使司法摆脱政治的羁绊,实现司法去政治化。这一过程长达百年,至今仍然在继续,远远没有完成,期间经历三次大的变革,或者叫三次司法改革。

第一次是清末司法改革,司法改革是清末变法与一系列运动的重要内容,开启中国司法摆脱政治的历史。光绪33年(1907年)已有一个立宪的规划,用15年的时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独立的司法。这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司法改革,指明了司法的方向。沈家本、伍廷芳等制定《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沈家本是中国现代法律之父,没有沈家本,中国现代的法律绝对不是这个样子。

清末司法改革最重要的成就有四项,第一是建立独立的审判衙门;第二是建立法官的考试制度;第三是制定诉讼程序法,内容被民国时期的立法所接受;第四,或许是最重要的,破天荒地建立律师制度。清末司法改革没有完成,满清王朝覆灭,中华民国继承了这番事业,在司法方面,起码亚洲没有国家能够和中国相比。

第二次司法改革是1952年,这是司法再一次政治化的历史回潮。1952年6月,一项名为“反对旧法观点和改革整个司法机关”的司法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这是以专政的司法观为指向的运动,其目的是建立政治工具的司法。

这次改革的结果使司法变成专政的工具。1960年,当时的中央政法小组,就是现在政法委员会的前身,向中央作出一个报告,要精简机构,所谓精简机构就是公检法三家合为一家,而后以公安为长,法院、检察院服从公安的领导。

第三次司法改革是当下正在进行的,始于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是改革开放的一部分。当时的设计目标有两个:一是经济上的体制改革,二是政治体制改革,可惜的是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没有能够很好地进入轨道。司法改革当时所确立的目标就是要建立正常的司法制度,现在目标基本达到,有司法考试,有公安、检察院、法院组织系统,都建立起来,在文革中,这种系统已经被破坏掉。

司法改革大概到90年代末期时,我认为处于一个高点,进入新世纪以后,本来应该更上一层楼,但在维稳利益的政治导向下,转折点出现在2002年左右,文件表达是《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2004-2008)》,纲要突出司法为政治服务的原则。而原来的第一个纲要是坚持依法独立审判的,对这一原则也很强调,到第二个改革纲要这一原则就弱化了。《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强调宽严相济,强化调解,服务大局,建立健全民意沟通表达机制等内容。与之并行,极为严重的一个倾向就是政法委权力日益强化。关于政法委的权力,十八大过后已经明显在各地弱化,这是一个进步。

当务之急:司法如何去政治化 接下来,我列举一些当下中国政治介入司法的不当方式及其理念,哪些理念和实践是有问题的?

第一,司法的政治工具主义。现在法学院的教材贯彻的都是法律工具主义思想,这是中国的法律意识形态,是极其有害的。法律的政治工具主义使立法者、司法者,以及其他法律人没有立足之地,从法律工具主义派生出来的就是司法工具主义。

司法工具主义的实质是追求法律以外的善,司法本身应该追求法律的善,但政治工具化以后的司法追求法律以外的善,这个善就是权力主体的意志。从司法本身来讲,它应该是自主的,不被赋予外在目标,司法就是司法,法官应当忠诚于法律。如果司法服务于外在目标,就会丧失司法的本质,会堕落为外在目标的工具,直接结果就是法律不再重要,司法公正不再重要。一句话,司法的善就在司法本身,不在司法以外,追求司法外的善,徒有善的外衣而实际是一种恶。

第二,司法受到潜在的非难。现在的法官受到两个方面的压力,第一是司法系统以外的压力;第二是司法内部的行政压力,法院高度行政化,法官的行政首长很多,没办法独立。法官独立是人类文明的普世性原则。现在法院的种种考核使法官不太自由,比如在河南,法官要对因案件引发的信访终生负责,如果判决都能让双方满意,那就是神,而这样的规定明显就是没有把法官当人看待。另外,上诉方面也要考核法官,上诉本来是当事人的权利,可上诉率高了也不行。

第三,司法的目标政治化。司法就是追求公平正义,没什么话讲。大家都知道法国的正义女神象,一个手是天平,一个手是宝剑,背后有一句话,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现在不要说天崩地裂,一上访就会变,法院就说我们商量商量吧,裁判还有什么司法权威可言? 第四,司法手段的调解化。司法就是裁判,但中国变为调解,调解带有强制性,现在许多法院的调解率,比如江苏法院达到95%,当事人都是没有办法,调解不了,才到法院,法官有什么特殊本事让他接受调解?除了权力,还有别的办法吗?调解在中国变成这样子,法学家是有责任的,他们误导当权者,把西方的社会调解混同于中国的司法调解。

第五,司法程序被弱化。司法程序弱化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政治权力就可以进来。第六,能动司法。能动司法要求司法主动和政治接轨,主动为政治服务。

第七,民意司法。民意司法是政治司法的外套,什么是民意?其实是政治权力说了算,不是你说了算。民意司法非常可恶,就是把当事人交给暴民。民意通常是暴民无法一致化的情感,任何民意都不可能是理性的,大家可以去看一看《乌合之众》。第八,强信访机制,它的实质是政治权威高于司法权威。信访权是中国宪法所包含的权利,公民有向国家机关提出意见、申诉的权利。公民必须有信访权利,但强信访的权力是绝对不行的。因为主导立法的是权力,强信访进入到现在的信访条例中,给中国带来灾难性影响,导致老百姓信访不信法。

在法治社会,司法判决在解决纠纷意义上具有终结性,法官的权威是最高权威。在美国哪怕是基层法官的判决,奥巴马也不敢动。只有我们这样一个非理性的司法制度才允许信访制度存在,而信访机关成为事实上的“超级法院”,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是一个自毁长城的愚蠢举措。

令人欣慰的是十八大以后,政治对司法的非正当干预已经有所放缓,正在朝上走,至于回升有多快,无法预测。比如说能动司法,现在不是再强调能动司法有多重要,而是强调能动司法要有限制。信访率也不排名了,以前信访对于当地一把手是“一票否决”,信访率如果排在最前面,官位可能就有一点危险,最后为了降低信访率,就出现截访,最终变成一种暴力对抗。现在信访率不排名了,是一个进步。

这表明正在悄悄的进步,为什么进步还要悄悄的?因为我们的意识形态没转变。要转变人治的意识形态,使其不具有正当性,理直气壮追求法治的司法,追求保护人的尊严的司法,那样中国才有希望,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都大张旗鼓的去讲这些东西。作为公共利益的政府,不是要求司法政治化,恰恰相反,而是要求政治权力尊重司法,接受司法的裁判,以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政治体制的权威。司法政治化的实质是司法人治化、司法的非规则化,最终将导致法律的失效。法治社会的首要特点是法大于权,法大于权自然要求司法去政治化,否则司法就是自断其岸,司法就会变异。

政治应当如何介入司法?我的回答是,政治应当以消极的尊重司法的方式介入司法,任何积极介入司法都是对司法原则的侵犯,不但不具有正当性,从维护统治的角度讲,也不具有有效性,更不用说司法政治化本身就是对人的尊严的冒犯。

5.信,还是不信? 篇五

信任固然是良好的品德,但对别人过于信任却未必是好事。华尔街金融家伯纳德·麦道夫一手操纵的惊天骗局就淋漓尽致地揭示了人们对信誉光环深信不疑、盲目推崇所造成的弊端,而其教训是惨痛的。

“麦道夫事件完完全全地暴露了人们趋于过度信任他人的人性弱点,这包括对个人、对监管机构以及对监管机制的过度信任。”INSEAD组织行为学副教授马丁·加奎罗说,“没有人监察(麦道夫的所做作为),问题是大家都认为这事有别人在做。”

何以至此?加奎罗在他最近撰写的《信任的弊端》一文中指出,信任总伴随着风险,而“信任的弊处与其带来的利益是一种对应的关系”。换句话说,由于信任而承受的损失大小通常与其所隐含的利益高低相对应。加奎罗指出信任之心理状态通常带来三种行为特征。首先,信任者对被信任者所作所为的监察和警惕性放松;其次,信任者对被信任者的托付日渐增强;最后,随着信任程度的加强,信任者与被信任者之间的合作交流范围与程度加深。

以上三种行为特征听上去没有什么不好。但过度信任可能酿成可怕的后果。“通常人们都认为信任是一件好事。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高信任的环境中……但信任有弊端也有风险。”

过度信任会导致抛弃监管等一切客观标准而主观盲从。处于高度信任的双方不能客观地看待事物,一旦出错,将花更长的时间来弥补。再者,过度信任可能导致信任者处于脆弱地位,承担不必要的额外风险。

虽然信任有助于双方开展合作,它也可能衍生诸如背信渎职等不负责任行为。加奎罗解释说:“放松监管或者可以省下一些资源,用于应对其他事务;但同时可能会让一些人有机可乘,利用这种信任而玩忽职守。”

加奎罗认为,麦道夫看似毫无破绽的骗局主要得益于他庞大的社会网络。“麦道夫的背景显赫。他的基金一开始是卖给(纽约上东城犹太人)社区,他本人是这社区的一员。”

加奎罗在他的文章中指出,密集社区是赢得信任的理想环境之一,毕竟背景相同的人更易产生信任感。“密切的社交网络使人们自然而然地相信一切顺利……当人人都以为有别人在做监察时,就没有人会主动去监察了。”

加奎罗补充道,当麦道夫在犹太社区获得良好声誉后,就开始向外扩张网络。在良好投资回报的诱惑下,投资者蜂拥而至。

除此之外,麦道夫身为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前主席的职业履历更使他备受信赖。事实上,投资者对麦道夫的基金近乎盲目推崇,全然不顾“切忌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投资原则。

6.广播节目《信不信由你》节目分析 篇六

《信不信由你》节目在辽宁交通广播电台(FM97.5)每周一到周六晚上8:00~10:00由王寅主持。周一、周三、周五为猜真真假假的事;周二为话题节目;周四为造句环节;周六为读来信时间。

这档节目的风格十分诙谐,幽默,受众范围非常广,作为这档节目的忠实粉丝从初中一直到现在我都会经常关注,除了广大学生群体外,它的主要听众是出租车司机,其他听众还有来自不同职业的年轻人。《信不信由你》会搜罗全球各地的每天发生的奇闻异事,经过语言上的加工,和情节上的“添油加醋”通过王寅这位主持人播送给大家,每天播送十条奇闻趣事,这十条当中只有一条是真实的没有经过“加工”的,这其中的真伪就要由听众来判断了。每条奇闻趣事之间会穿插着听众的短信,讨论,祝福等等。

除了奇闻趣事内容上对观众的吸引之外,这档节目最主要的就是主持人,王寅的幽默功底十分深厚,而且语言诙谐讽刺,却又不让人觉得过分,他与听众之间捧哏逗哏,十分精彩,反应速度极快。虽然这档节目只有王寅一个主持人,但是整档节目节奏很快,与听众之间的互动强,一个小时听下来一点不觉得无聊。王寅的主持语言是普通话,但会根据情景时不时的蹦出一两句方言,或者模仿老年人外国人的声音,让人听了很有代入感。

在节目的最后,会用他自己幽默的方式进行总结,可是幽默的语言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节目的背景音乐和版头史是由主持人王寅亲自挑选设计的,背景音乐大多数来自80后熟悉的游戏动漫中,比如经过加工的超级玛丽,魂斗罗,火影忍者等。这些背景音乐节奏比较快,曲调鲜明,辨识度很高,在调台的过程中很容易被这样的背景音乐吸引。

王寅这位主持人的年龄并不年轻,可是整档节目给人的感觉却充满了活力,比如以蜘蛛侠,圣斗士,忍者神龟为蓝本录制成的版头,无论是80后还是70后,都能让人找到年轻时的感觉,唤起回忆和共鸣。

从教育意义来说,在网络发达,各种信息扑面而来的今天,这样一档辨别新闻真伪的节目,有利于听众在面对信息大爆炸做出理性的判断,而且节目的整体风格和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使得听众在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得以放松。总的来说,这是一档优秀的娱乐脱口秀节目。

矫东芳

11法汉班

7.为什么你不信我作文 篇七

一个阴沉的上午,伴着我痛苦的呻吟一滴滴滚烫的`汗珠落了下来,滴在课桌上发出清脆的响声,随即是一阵急促而且慌乱的脚步。

我的肚子痛的难以忍受,我迈着踉踉跄跄的步子奔向厕所,一次又一次剧烈的疼痛使我一次又一次奔向厕所。直到后来,我再也受不了了,于是我找到班主任开了一张请假条,途中我又在路旁的公共厕所拉了一次肚子。

回到家后,我用电脑给你发了一则信息:“我回家了”。不久,你回来了,我以为你会非常温和的问我怎么样了,谁知你板着一张比今天的天气还阴沉的面孔问我:“你是不是装的?”

这极大的出乎了我的意料,我一时呆住,刚想张嘴,你却又说道:“别以为我笨,你们走的都是我们走过的路,家长不是好骗的!你真的要气死我吗?”我不言语,心却在流泪,我知道我说不过你,就算说了你也不会相信的。在你眼里我一直是个坏孩子。

8.信不信由你 篇八

科学家近期发现了世界上行动速度最快的捕食性植物之一,它能在不超过1毫秒的时间内吞食猎物。它就是水草——狸藻,它的行动速度比大名鼎鼎的捕蝇草快上200倍哟,任何猎物遇上它,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狸藻很有趣,它没有根,只能靠长着的小口袋,捕食水中的一些昆虫的幼虫和水生蠕虫、水蚤等来营养自己。口袋上有一个小门,门口长着一些毛。当小虫子碰到这些毛时,小门就会迅速打开将小虫子吸进口袋里。小门关闭后,狸藻会在15到30分钟内将口袋里的水排空,然后慢慢享用它的美餐。

科学家扮大熊猫

看到这两张图片,你一定以为是小朋友们在扮熊猫玩过家家。其实,这些穿大熊猫服装的,可是我国的熊猫研究人员哦。由于过去把圈养大熊猫重新送回大自然的尝试屡屡失败,所以,研究人员想出了一个让熊猫宝宝适应野外环境的新颖方法:穿上大熊猫服装引导它们。科学家们这么做是为了避免人类对熊猫的生活环境产生影响。

飞屋环游变现实

别以为这是动画片《飞屋环游记》中的场景,其实这是一个来自《国家地理》杂志的小组受到电影《飞屋环游记》的启发,而建造的一座可以自由飞翔的小屋子!一群科学家和工程师,两位热气球驾驶员以及一群热心的志愿者,真的把一座小屋子从加利福尼亚州的沙漠升到3048米的高空,飞行时长约为1小时!这一项目中,屋子是特制的轻质小屋,气球全部是氦气球。在把小屋子升上蓝天的同时,他们还同时创造了另一项纪录:气球群的最高飞行纪录。

磨牙时的力量有多大

9.父子不信 篇九

三、言归正传 如何在一个月内搞定托福听力

好,下面进入正题,如何一个月搞定托福听力。首先,要作好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过,不要订得太具体,否则容易因为意外情况的发生而导致计划的流产。至于计划如何安排,请参照上面对题目分类的介绍和下面的内容。其次,保证一天把至少六七个小时花在听力上,一天听两套听力真题。

1、用半个小时做一套听力,然后对答案。注意,要一气呵成,听不懂就是听不懂,绝对不要试图倒带重新来过等做法,否则你永远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其实我一开始练的时候也总想去倒带重听,关键是要管住自己啊,呵呵!

2、总结PartA,一到一个半小时。一个题一个题的重新听,不论你做对了还是做错了。每一个题都用复读机复读,直到确定全部弄懂再继续放下一个题。

先不要看答案,自己听,如果完全明白就看看答案确认一下;如果实在听不出来,也去看看答案,看看到底是哪个词,哪个短语没听出来。如果介于以上两种情况之间,那就继续重复听,不过,不要重复的次数太多了,如果超过10次你还在继续听只能说明你已经在走神了,嘿嘿!

完成以上两步后,注意分析选项,这是常让人忽略的一个步骤,也是新东方老师强调过的。T听力的选项设置常带有迷惑性,如果不注意总结很容易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因为,分析一下为什么正确答案是这个,有什么替换关系?为什么其他三个选项是错误的,错误选项是怎么引你上钩的?是不是有重复题目原词的?是不是说反了?如果能坚持分析选项,你会发现你的解题能力会提高一个层次,也就是站在出题人的角度审视各个题目。我是这么练下来的,感觉受益匪浅。

最后说一下跟读的问题。我在新东方练第一第二套题目时,不但跟着磁带大声跟读,而且还尽力把题目背下来,应该说,收获非常大,而且还掌握了一些重读、语气等如果不跟读很难体会出来的东西。不过后来时间比较紧,我就把这个步骤给省了。我的`建议是,一开始一定要跟读两三套题目,找找感觉;以后如果有时间,继续跟读,如果实在时间不够,省略这一步即可。

3、总结PartB、C,一般半个到一个小时,视你做题情况而定。做得较好的可以听一两遍就过,听得不好的可以再多听几遍。 第一遍听先不要看答案,看看这一次你能不能把所有题做对,并想一想当时没做对的原因; 第二遍可以去看答案了(前提是你第一遍已基本都听懂了),并勾划出文章中每句与答案有关的话来,尤其要注意一些引出答案的关键的转折词,关键短语等。至于一些具体的技巧,比如要尤其注意文首几句话说的意思等,这里就不罗嗦了。

好,以上是上午的内容。接下来,下午按照上午的做法再做一套听力。不过,后来我发现这样效果不是太好,因为上午折腾一回,下午再折腾一回,到了晚上就特别累,本来应该写作文的,却怎么也打不起精神来。后来我调整了一下策略,上午听力,下午作文,晚上再来听力,效果不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安排。

四、感想

1、临近考试时,心态就比实力更重要了。注意调整心态,到了考场上更要放松些,应该这么想:我已经付出了这么多,我相信自己有这个实力,那我还紧张个屁?好,就抱着这份自信去考试吧,没问题的。

2、不要过多关注结果。模考不好也不要灰心丧气,毕竟不是考试,暴露的问题越多,收获就越大,不是吗?当然,要做到这个很难。不过,只要你付出了,努力去做了,还怕什么呢?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力做好能做好的事就够了。

10.父子不信 篇十

打开KMPlayer,右键点击在播放窗口,选择“选项”→“关于”命令(如图1),弹出KMPlayer的软件信息窗口(如图2)。

图1

图2,弹出的软件信息窗口

在图2中,鼠标连续单击其中的黑色窗口5到6次,该软件将会“变化”出一个正在读取游戏的界面(如图3)。第一次读取游戏速度会比较慢,游戏读取结束后,还有出现一个游戏“缓冲”的过程,这个时候请不要太着急哟!等上那么一小会儿,游戏的开始画面就出现了(如图4)

图3,正在读取游戏

图4,出现开始游戏的画面点击图4中的“start”按钮即可进入选择游戏画面(如图5),

我是第一次玩这个游戏,当然是选择“new game”,按下“回车”键就正式进入游戏了(如图6)。这里把操作方法告诉给大家,小键盘上的上、下、左、右四个键为方向键,“Z”键为子弹,“X”键为放雷键。

图5,进入游戏选择画面

图6,进入游戏

这是我最后的游戏记录(如图7),玩的不怎么好,结果挺“惨”的。

图7,“悲惨”的记录

11.如何转变“老不信” 篇十一

老百姓变成“老不信”,绝非一两天、一两件事所致,是长期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不妨先从眼前的事例说起:“郭美美事件”的突然曝出,给那些热心公益事业的国人一记响亮耳光,让无数满怀善心、慷慨解囊的人们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捉弄和欺骗,满以为具有官方背景的红十字会绝对是安全的捐款通道,没想到竟是弥天大谎的“空手道”。再说2011年8月份南京的“房产加名税”,从8月23日地税局负责人表示“今天就开始征收”到接下来5天的“等总局文件”、“短期内不推行”,再到28日的“暂不征收”,直至“8月31日起免征契税”,变化之快让网友不禁感叹“比变睑都快的就是变令”。

说了近的,再看看远的。记得前些年股市暴跌,机构都在出逃,政府赶忙在报上接二连三发布公告,安慰股民,说股市已经见底,号召公众建立信心。听信了公告的股民却一个个被死死套牢。再有那万恶的油价,“权威声音”奋起呐喊:“油价要和国际接轨”,结果,上涨的价格接上了,下降的价格永无着落,让消费者受骗没脾气。向一些公仆表达诉求,直接上门反映吧,必遭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之尴尬;采取信访反映吧,又石沉大海,杳无音讯;那么采取上访反映吧,十之八九被扣上“扰乱社会稳定”之罪名,遭受抓捕、殴打或强行遣送。

再请看每年元旦、春节前夕,各地会下发相关文件通知,明令禁止“节日期间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走访送礼”,并且大多在最后附上“一旦发现严肃处理”云云等内容。奇怪的是,通知年年下,腐败日日有。如此公信力谁能相信?有谁又敢相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显得生机盎然、活力四射。它一方面说明人们对社会时局的关注力、辨别力在不断增强,公民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逐步高涨;另一方面也说明某些“权威部门”官僚主义、漠视民生的人治模式早已陈腐不堪。说话办事、制定决策,缺乏科学严谨、依法务实的科学态度,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和有效社会监督,凭主观臆断,从少数人利益出发,甚至为了“救火”,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顾头不顾尾。最终损害的是政府形象,伤害的是社会公信力,助长的是不信任情绪蔓延滋长。

老百姓成了“老不信”,为权威部门敲响了警钟。改变“老不信”,首先要由政府带头,由各级领导做表率,确立诚信基础,以诚信为本,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其二,建立以民主、法治为依托的公正、公开、公平为主权为主体的运行机制,用健全的制度做保障。以尊重民众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为纽带,持之以恒,重树权威公信力,筑起社会诚信的大厦。当然,人们不能苛求“权威声音”百分之百正确,但起码要做到有错必纠、知错必改,保证专家媒体敢于说真话,同时,还要建立说假话、说瞎话的惩处机制,对于损害公信力的做法,实行必要的处罚和制裁。其三,大力开展公民诚信教育,增强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公民道德意识,让更多的老百姓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提高维护自身权益和辨别真伪的能力,确保对政府行为和专家言论进行正确解读,互查互纠,互帮互信、互利双赢。

“有一种说法是,一个容易相信别人的人,幸福感会比较强烈,因为他不会经常生活在怀疑和恐惧之中。”这番话很具哲理性。当我们清晨起来打开水龙头时,都确信水中没有铬渣的污染;每当我们早餐食用牛奶时,都确信里面没有混入三聚氰胺;每当我们炒菜时,都确信用的不是地沟油;每当我们出门乘坐列车时,都确信大桥不会垮塌;每当我们遇事报警时,都确信警察能够及时处理。生活的每一天,确信明天生活得会更美好、更踏实、更自信,那么老百姓的“老不信”必然彻底扭转。

(摘自《杂文报》 作者:李树泉)

12.父子情深作文:父子玩球 篇十二

等了好一会儿,爸爸还是没有出来,儿子就小心翼翼地走到洞口边,向下看去,下水道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这时,儿子开始着急了,心想:爸爸怎么这么慢,我一定要让爸爸和球快点儿上来!“爸爸你快一点,快一点上来吧!”他不由自主地喊了出来,“但也要注意安全!”话音刚落,就听见里面传来了声音:“快了,马上就要找到了!”这时,儿子还是心急如焚,他担心爸爸,多想爸爸马上就能上来呀。就在这时,突然听到爸爸的大叫声:“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话音刚落,儿子就看到一个又圆又白的东西冒出洞口,他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他以为是自己的球上来了,心想:我要赶快帮爸爸把球踢上来。于是他连忙拼尽全力,用飞脚一踢,哎哟!只听到传来爸爸的凄惨叫声。接着,洞口冒出了爸爸的整个头,他龇牙咧嘴地一边爬出来,一边还在不停地叫唤。再仔细一看,父亲头上已经起了一个像馒头大小的红包。儿子吓坏了,糟糕,因为心太急和太粗心,竟然把爸爸的头当成了球,这下闯大祸了。看把爸爸踢成了这样子,这可怎么办?他急得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对爸爸说:“爸爸,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我……以为是球,我太粗心了……

爸爸一把抱起儿子,说:“没关系,以后做什么都要认真点,不要再犯粗心大意的毛病,别再做错事就够了。儿子拼命地点着头,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13.信则有不信则无散文 篇十三

晚饭过后,散步出小区,右边马路旁,一年轻聋哑道士(自称)席地而坐,围观的闲人不在少数,我也走近凑热闹。

只见道士手持一根细竹杆,在面前的.布画上指指点点,那布画正中印刷着十二属相和对应的出生年月,左右两旁和天头地脚醒目地写着如何如何神奇的文字,比如投一分币或角币,就可以获得震惊世界神书一页等等之类的话。

14.信不信由你 篇十四

看到这个问题有些蒙了吧?河马不会游泳在水里待着干吗?没错,河马天生就会游泳,所以刚出生的小河马会在水里自由游玩,可当它们长大后,笨重的身体就无法游起来了,但能在水底用惊人的速度行走。原来,成年河马可是力量型游泳選手。

白马黑斑还是黑马白斑

斑马你并不陌生吧,那你知道斑马是黑马白斑还是白马黑斑呢?被困扰了吧?其实斑马是黑马白斑哟!而且斑马的斑纹除了可以使它们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躲避危险和敌害,还有一个神奇的用途——防舌蝇。舌蝇是非洲草原上的有害昆虫,被它叮咬后的动物易患昏睡病。而斑马的黑白条纹使舌蝇感到目眩,注意力分散,它们便不敢轻易靠近斑马。真是有趣!想想,你夏天是不是也可以弄一身斑马装来驱蚊呢?

最小的鸟

世界上最小的鸟你一定知道是蜂鸟,但你知道它们到底有多小吗?最小的蜂鸟比黄蜂还小,大的也大不过燕子。它们所产的蛋只有豌豆那么大,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蛋。让你想不到的是,它们的能量消耗非常快,必须不停采食。它们每天进食次数达到9万次,一昼夜所吃的食物重量竟是自己体重的一倍。

鲨鱼有多少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鲨鱼种类超过300种。它们的个头大小不一,最大的鲸鲨体长达15米,而最小的侏儒角鲨则只有20厘米长。

狼的团队

上一篇: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人员从业考试模拟试卷一下一篇:光纤通信知识点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