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一分与除法教案5(精选9篇)
1.分一分与除法教案5 篇一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课题:分物游戏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教学重难点:体验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能给大家讲一讲图中关于小猴子的故事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第一幅图 学生讲故事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分物的游戏,有兴趣吗?
二、自主探究
1、分萝卜
师:现在请同学们帮小兔子分萝卜,要求每只小兔子分到的萝卜一样多,每只小兔子分到几根萝卜?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哦!
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分,分的结果怎样。
如果学生说到平均分,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这种分法。
师:像这样正好分完,又分的一样多,我们的数学语言就叫做“平均分”。
2、分骨头
师:现在有15根骨头要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狗分到几根骨头? 生:根据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应该是每只狗分到5根骨头。师:究竟对不对呢?不用摆小棒,你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画图表示分法,教师巡视了解不同情况。组织交流,展示不同的分法。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事“平均分”了吗?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平均 1 分现象,收集后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练习设计:教材第59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分苹果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具体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也就是平均分。教学准备:课件、小圆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分苹果好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第一幅图
二、自主探究
1、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
师:请你用圆片代替苹果,把这些苹果分成3堆,要求每堆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学生用圆片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交流。生1:我是1个1个分的,结果每堆都有4个苹果。生2:我是2个2个分的,结果也是每堆都有4个苹果。
生3:我是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一次分好的,每堆都有4个苹果。师:同学们这些分法都是正确的,分的结果也都是一样的。
2、每袋装4个。
师:如果还是这12个苹果,老师要求大家每4个装一袋,需要几个袋子?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操作后交流汇报:
生:每4个装一袋,我就数出4个放成一堆,再数出4个放成一堆„„这样个就分成了3堆,说明需要3个袋子。
师:说得很好,就是需要3个袋子。
3、比较。
师:说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可能会说:
都是分12个苹果,都是平均分。
分完后每份的个数都是同样多的,都是4个苹果一份。„„
师:是啊,都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尽管分的方式不同,但是结果是相同的。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练习设计:教材第61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分糖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交流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1、学会较大数的平均分。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教学准备:课件、小圆片、小棒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以前咱们学习“分一分”都是数目比较小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尝试对较大数目进行分一分呢?你们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第一幅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有50块糖,要求平均分给4个人。
二、自主探究
1、说一说
师:说一说,你觉得可以怎么分呢? 生1:可以1块1块地分。
生2:这么多,1块1块地分比较麻烦,可以2块2块地分。生3:我觉得还是5块5块地分比较好。
师:老师觉得不管怎么分,因为数目比较大,都容易出错。
2、分一分
师:看,老师想了一个办法。课件出示:空白的记录表格。
结合表格向学生介绍表格内容,或由学生看表格说出自己看懂的内容,不明白的地方教师适当讲解。
师:我们可以把每次分到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现在就请同学们分工合作,用4个小圆片分别代表4个人,用50根小棒代表50块糖,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学生的记录表格,重点说说从表格中看是怎么样分的。只要学生分的合理,记录正确就给予肯定。师:你觉得这样做记录怎么样? 生1:太好了,这样记录不容易出错。生2:这样做记录很清楚。
生3:这样就能很明白地看出分的过程,结果也能清楚地显示出来。
三、总结提升
师:借用表格记录分法,你学会了吗?做记录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练习设计:教材第63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教学重难点:
1、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2、除法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小猴子带着12根香蕉请大家帮忙来了。你看!课件出示:教材第64页第一幅图
师:分12根香蕉,每份同样多,可以怎么分?请你帮助小猴子分一分。请同学们用准备的学具小棒代替香蕉,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分一分,再把自己分的方法和结果与同桌交流一下。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除法。
师:谁想把自己的分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学生有其他的说法只要合理就可以。
师:刚才我们把12根香蕉(课件出示12根香蕉图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就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写出来就是12÷2=6(根)
师:(对着板书,指着算式)这里的12表示要分的12根香蕉;“÷”是除号,表示平均分;2表示要分成2份;6表示分的结果是每份有6根。读作12除以2等于6。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分法写成算式读一读,并说出除号和各数表示的意思。学生交流,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帮助小猴子分了香蕉,并且知道了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那我们就一起来把教材第60页和61页的问题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吧!在小组内和同伴说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全班交流。如果学生能把这些都写对,讲好,教师要给予表扬。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并且也会读写除法算式。你都掌握论文吗?回家给爸爸妈妈讲一讲吧!
练习设计:教材65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进一步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运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促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学生会正确列式计算以及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最近在分一分的游戏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只要每份的数目相同,就是“平均分”。
我知道了“平均分”的时候可以说“平均分成几份”或“每份是多少”。我还会读写除法算式。
我知道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同学们在游戏中学会的知识还真不少呢!你掌握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你有信心吗?
二、自主探究
1、看图列算式,说意义。
师:请同学们结合图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第5题。
学生看懂图意后,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说算式的意义。只要学生会答正确,教师就要给予肯定、鼓励。
2、看算式,编故事。
师:你们会讲故事吗?谁愿意把图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第6题。
生:机灵狗的鱼缸里有12条漂亮的小金鱼,但是机灵狗不小心把鱼缸打破了,金鱼掉在地上。淘气和笑笑跑过来,把这些小金鱼平均放在两个鱼缸里,每人高高兴兴地端着一个鱼缸走了。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讲故事或补充,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师:在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有12条小金鱼,平均放在2个鱼缸里,每个鱼缸里有多少条?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三、总结提升
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记录下来,下一节课我们继续交流。练习设计:教材第66、67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小熊开店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以及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大家都喜欢玩具吧?听说小熊开了一个玩具店,我们去那里看看怎么样?
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情境图
学生说说有什么玩具,每种玩具的价钱等。
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一个布娃娃和一个皮球多少元? 9+3=12(元)生2:一个布娃娃比一个皮球贵多少元? 9-3=6(元)
生3:买4个皮球多少元? 3×4=12(元)
二、自主探究 1、20元可以买几辆玩具汽车?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小熊玩具店里都有什么,并且还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解答了出来。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20元可以买几辆玩具汽车?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呢?
生:20÷5=(),看20元里面有几个5元。师:对!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学生充分地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只要学生的解释合理正确,教师就应给予肯定性鼓励。2、36元可以买几个布娃娃?
师:同学们解决了买玩具汽车的问题,并知道了用口诀计算除法又快又准确。现在老师再题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自己列式并用口诀计算来解决问题,好吗?听好了,“36元可以买几个布娃娃?”
学生自己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师:谁想把自己计算的结果和怎样想的给同学们说一说?
生:列式为36÷9,想:9和几相乘等于36,四九三十六,所以36÷9=4(个)。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计算20÷5=?时,想几五二十;计算36÷9=?时,想几九三十六。你们发现用口诀求商有什么规律吗?
生:除以几就想几的口诀。
师:是啊!今后我们计算除法时,就可以根据除以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3、巩固应用。
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再提出一个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请尝试解决。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提出问题,并解决。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规律是什么?(除以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来求商)练习设计:教材第69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图示或除法求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倍数关系。教学重难点:倍的意义;倍与等分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在快乐地生活着。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数出每种小动物的只数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获得的信息?并分别数出每种小动物的只数,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各种小动物的只数。
二、自主探究
1、体会“倍”的意义。指导学生按步骤画图:
(1)画3个小圆圈代表3只小猴子。(2)画6个小圆圈代表6只小鸭子。
(3)把小鸭子3只一组,3只一组地圈在一起,这样6只小鸭子就被分成2组,每组小鸭子的只数与小猴子一样多。
师:这个图就表示“小鸭子的只数是小猴子只数的2倍”。因为6里面有2个3,也就是说小鸭子的只数包含了2个小猴子的只数,这样的关系我们就是小鸭子的只数是小猴子只数的2倍,即6是3的2倍。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为6÷3=2。
2、巩固训练
(1)师:现在老师请大家就像刚才一样,先画图表示,再列式计算解答下 10 面的问题,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最下面练习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汇报交流,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有8只小鸡,2只小松鼠,通过画图可以明显看出8只小鸡每2个圈在一起,可以分成4组,说明8厘米有4个2,也就是8÷2=4,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4倍。
生2:我画了6个小圆圈表示小鸭,2个小圆圈表示小松鼠,然后把小鸭2只一组、2只一组地圈起来,这样小鸭就被等分成3组,也就是6里面有3个2,所以6÷2=3,小鸭的只数是小松鼠的3倍。
„„
(2)师:仔细看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第一幅图
生1:我知道了一支笔2元,小兔就买了1支笔。生2:我知道小牛买了3支笔,用了6元钱。生3:我知道小狐狸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师: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该怎么解决?
抽生答,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并解答正确,教师就给予肯定。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设计:教材第72页练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花园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除法意义的联系。
2、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倍”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花园里美丽的花儿开了,蜜蜂、蝴蝶都飞来了,花园了热闹起来了!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情境图
师: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知道有4只蝴蝶,还有12只蜻蜓。生2:我知道有9只小鸟。
生3:我知道蜜蜂的只数是小鸟的3倍。
二、自主探究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如果学生不能提出“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教师就作为参与者提出来;如果学生能自己提出来就进行下面的环节。
师: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然后再列式解答。学生尝试自己解答后,交流汇报。
生1:我画了4个三角形表示蝴蝶的只数,有画了12个圆圈表示蜻蜓的只数,然后把蜻蜓4只一组、4只一组地圈起来,就很容易看出,12里面有3个4,所以12÷4=3.生2:我画了别的不同图形分别表示这两种小动物的只数,结果也是12÷4=3。
师:对,我们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两种量,但结果都可以看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计算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师:同学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有多少只蜜蜂?
师:谁愿意把自己思考的过程说一说? 教师小结、课件出示:教材第73页最下面的问题。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画法,举例说明;教师巡视。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练习设计:教材第73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六 教学目标:
1、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2、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和倍的含义。
3、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乘除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可能会说:
我学会了乘法口诀计算除法。
我知道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我知道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二、自主探究
师:这些知识点究竟掌握得怎么样呢?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第8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想法。
生1:彩笔有12支,毛笔有4支,求彩笔的支数是毛笔的几倍,就是看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所以12÷4=3.计算的时候我是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算出来的。
生2:笔筒里的铅笔支数是毛笔的5倍,求笔筒里的铅笔有多少支,就是计算4的5倍是多少,要算5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所以5×4=20.从这道题我们可以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
生3:求这三种笔一共有多少支,就是把这三种笔的支数加起来,其实是三个数的连加计算,4+12+20=36.师:说得很有条理,而且还归纳出了某一类题目的解答思路,真棒!我们应该像这样随时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不断积累才能进步。
三、总结提升
师: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有提高吗? 练习设计:教材76、77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6—9的乘法口诀 课题:有多少张贴画 教学目标:
1、经历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编制6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3、4、5的乘法口诀,你能背诵吗?我们玩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好吗?
师生对口令,帮学生复习2、3、4、5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师:你们喜欢贴画吗?老师这里有很多贴画,请看。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图一。师: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横着看,每排都是6张贴画。师:你能看图完成这张表格吗?
学生看图,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交流展示学生填写表格的结果。
2、编口诀。
师:结合我们以前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你能根据上面表格的计算过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乘法口诀吗?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编写乘法口诀;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交流,师生共同总结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背诵6的乘法口诀。
3、记口诀。
2.分一分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根据色彩、形状、用途、种类等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2.能力目标: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身边事物的习惯。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难点:
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教学关键: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活动增加感性认识。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实物水果蔬菜。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猜猜这是谁呀?(出示孙悟空的图片)。生:孙悟空。
师:看到孙悟空,你们会想到什么呢? 生:金箍棒、取经……
师:对,今天呀,孙悟空翻了一个跟斗云,来到了我们的教室,来和小朋友们见面了,他要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去做客,你们想不想去呢? 生:想!
师:那好,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他家里看看吧。(出示第一幅情境图)孩子们,孙悟空的家怎么样?
生:好乱、不整齐……
师:对,那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一分”(齐读)。待会儿我们学会了分类这个本领,就要来帮一帮孙悟空把他家收拾干净,你们愿意吗?
二、新课讲授:
1、出示例1图片(4支黄色的小棒,5支红色的小棒)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我想请小朋友们帮我一个忙,该怎么分一分呢?
2、师:如果你觉得困难,你可以举手,老师可以帮助你,你也可以和你的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3、抽学生上台展示学习结果,“你为什么这样分?”引导学生归纳:这是按照颜色来分类的。板书:颜色。(齐读)
4、出示例2图片。
5、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可以按物体颜色给物体进行分类,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如:请大家看屏幕,我们给这些衣服裤子标上了番号,请你按要求分一分,然后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引导学生归纳,这是按物体的种类分的。板书:种类。(齐读)
6、师:小朋友们,看来给物体分类不光可以按颜色分,还可以按种类等标准进行分类。
7、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棒,那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有信心吗?请看屏幕(出示练习题)
8、现在请把书翻开(P55),看看第一题,这里有许多动物,请大家把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接着做第二题。(稍候片刻,教师巡视批改。)
9、今天同学们的表现特别好,老师为了奖励你们,特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不同颜色,形状的物体图片)请小组长上台领取。
11、现在,每个小组都得到一份礼物,不过上课前老师在装礼物的时候因为时间来不及了,所以装得乱七八糟的,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刚才学习的给物体分类的方法,将信封里的礼物进行分类整理,在桌子上摆好,看哪一组的同学摆得又对又快,并想一想你们为什么要那样分类?(出示小组合作温馨提示)学生自由分类整理
12、小组演示:你们真能干,很快就整理好了,现在,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么分的?a、按颜色分类 b、按形状分类(板书:形状)齐读。
13、分别给予表扬,对于说得特别好的学生给予握手的表扬。.14、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分类的方法,有能力帮助小猴子整理房间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你们看,小猴子的家里有一个书桌和书架,还有学习用品和玩具,它们放得真乱啊!这些玩具和学习用品应该分别摆放在什么地方呢?A我们先看看地上的玩具应摆放在哪里?B这地上的笔应放在哪儿?C这个笔筒应摆在什么地方最合适?D这书桌上还有两个玩具也应该摆放在哪儿? F这些书应摆放在哪儿?(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显示小猴子咧嘴大笑:“太舒服了,谢谢你们!)”
18、我们已经帮小猴子整理了房间,也学会了一些分类的方法,那么你们能不能运用学到的方法,将自己书包里的东西进行分类?请大家把书包拿出来,比一比,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
三、课堂总结: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你们告诉老师你们学到了哪些东西吗?(知道了可以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种类来分类)。
四、教学反思:
1、备课时,研读本节课的教参“标准”一词是甚为重要的。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孩子们对这个词的理解还是很有限的。这就引起我的思考,“标准”一词应如何解读给一年级的孩子,让他们能够感知其含义?在备课时,我一直想换一个词,用一个更接孩子语言的词,可是思量很久也未能找出一个合适的,课堂上还是出示了“标准”这一词。
2、例题教学的深入解读欠缺,例题只是简单地按颜色分了一堆铅笔和标上序号的上衣裤子。在帮小猴整理房间时,让孩子自己去分一分,摆一摆,这样我想他们更能通过简短的体验感受到分一分的长处。
3、在上完例题后,我紧接着安排了分图形的练习,按照不同的标准去分一分,这也是练习感知不同标准对同一些事物分类的结果是不同,从而强调一次分类是始终根据一定标准。
3.分一分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和选择标准给事物分类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样过的?
师:而东东的星期天过的可丰富了,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过的吗?
师:东东不仅是一个爱整洁的孩子,并且也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的孩子,所以在他的星期天里不仅自己整理了自己的房间,还去文具店里买了一些学习用品。但是在整理房间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小朋友的帮助。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师:那我们先去他的家看一看吧!出示东东的家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打开衣柜
师:观察一下他的衣橱,你发现里边都有什么衣服?那你觉得怎样整呢? 师:你说的太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分一分,板书课题。师:我们要把上衣分在一起,把裤子分在一起,帽子放在一 起。你们真是太聪明,太能干了。
2、书架
师:我们再去看看东东的书架上都放了些什么书吧!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分呢?你会按什么标准分呢?
师:此时丁丁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呢?我们看!
师:大家太棒了,能帮丁丁把它的用具都放好了,相信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一定能把自己的物品整理好,大家能不能?
师:那现在小朋友们想去哪逛一逛呢?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同桌合作把这此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3、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兰把东西整理好了,你们和她分得一样吗?
4、小结。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学具和文具两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5、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
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
圈一圈,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想想做做第2题。
小兰在小朋友的帮助下,顺利整理好了自己的书包。这时电话响了,妈妈在电话里说,有客人来,她要上街去买菜让小兰做妈妈的帮手,收拾一下家里,小兰高兴地答应了,客厅的桌子上摆着许多东西,把它们放在两个袋子里,该怎样放才合适呢?我们一起和小兰来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进行分类,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2、想想做做第3题。
3、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调皮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说说它们各有哪里行驶。
(2)、客人就快来了,我们来帮帮小兰好吗。就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
(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4、想想做第4题。当小兰刚把房间整理好,妈妈就回来了,她买了什么呢?
哟,红红绿绿的多新鲜多好看呀!这些又可以怎样分呢?
(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5、这时客人来了,在这些客人中你发现藏着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根据客人的年龄、性别、穿着、身高等多种标准来分类。
四、全课总结,拓展思维。
4.《分一分》教案 篇四
教材第60~61页的内容。
1.通过动手操作分实物,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发展平均分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进一步领悟平均分的意义。
难点:体验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并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平均分实物的过程。
课件(教材主题图)。
师:同学们喜欢吃苹果吗?(喜欢)同学们知道吗?苹果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又被人们称为“记忆之果”。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被施了法术的苹果(出示课件:关于苹果的图片),如果同学们能够顺利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法术就会自动解除,老师就把这些苹果奖励给大家,好不好?
设计意图:简单介绍苹果的价值,并以“被施了法术的苹果”为情境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生:图片上共有12个苹果。
师:数得很准确,现在问题出现了:把这些苹果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预设:
生1:我1个1个地分,每堆分4个。
生2:我2个2个地分,每堆分4个。
生3:我4个4个地分,每堆刚好是4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信息,根据提出的问题动脑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样化。
师:你们能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真棒!老师还有一个新的问题,同学们敢不敢接受挑战?(出示课件)把这些苹果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袋子?可以利用学具盒里面的圆片或小棒动手摆一摆。
预设:
生1:我用学具盒里面的小棒代替苹果,每4个分成一份,正好分成3份,所以需要3个袋子。
生2:我用学具盒里面的圆片代替苹果,每4个分成一份,也是正好分成3份,所以需要3个袋子。
师:说得真好,大家都很棒,动手动脑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在说一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
生1:都是分12个苹果,都是平均分的。
生2:分完后,每份的个数都是同样多的。
……
师: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发现了这么多相同的.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思考,对知识进行梳理。
师: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下面的问题你一定也能解决吧!快来帮帮小动物们分一分它们喜爱的食物吧!
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1、2题,学生思考后独立解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的收获吧!
分苹果
分成3堆,每堆4个。
每袋装4个,需要3个袋子。
5.分一分(二)教案设计 篇五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6、57页。
二、教材分析
分一分
(二)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对分数意义认识的进一步拓展,一个整体不仅可以是一个个体,也可以由许多事物组成的集合,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从而体现分数的必要性和实际性,用分数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分数现象。教材中试一试体现了结合情景的分数,还有思考题是对整体相对性的意义的拓展。
三、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分一分
(一)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认、读、写简单分数了,并理解了分数的初步含义,即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用几分之几表示,本节课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景和实际操作,联系生活,体会分数的另一种含义,即一个整体还可由多个个体组成,通过步步深入,让学生进一步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我在教学中将鼓励他们采用同桌活动的方式来学习。这样可以使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开推理和想象,作到人人参与、人人热情高涨,发挥他们在课堂中的主题地位。此外,我还将把多媒体教学应用到本节课当在中,使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分数,从而达到增加课堂容量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
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习风格。
4、会用涂一涂、圈一圈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注重学生在结合情境,多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不仅一个个体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许多个个体也能看作是一个整体,进一步深入理解分数的含义。
五、教学准备
彩笔、剪刀、课件、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先看大屏幕,请你找一找数学信息,和大家交流交流。
要求学生读一读分数,并说一说分数。(指名汇报。)
师:能举一个实例说一说吗?(引导说说)
2、说一说。
[设计理念:通过这一环节,调动学生的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明确了我们的活动目标。]
3、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并且知道什么是分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进一步了解分数的意义。
(二)活动体验,主动探索
1、认真观察,再说一说。
同桌讨论: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指名汇报)
2、分一分。
同学们,刚才的正方形是老师设计的,听说你们动手操作的能力特别强,请你们来展示一下的动手能力,好不好?自己动手设计。
请同学们把附页2中的图8的正方形纸片,给它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然后用剪刀把涂好色的9个小正方形剪开,小组分别说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小题:
① 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② 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③ 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
师:对比一下,这两个过程,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先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好吗?
师小结: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我们知道了一个整体可以由若干个体组成,分数可以表示它的一部分。:刚才我们就是把这9个小正方格看作是一个整体,明白了吗?让我们举几个例子你就会明白了!
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师小结:我们可以把多个个体看作一个整体。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能运用分数表示事物间的关系,真了不起!我这里还有一幅图,同学们能不能也把这幅图中的事物用分数给表示出来呢?
2、课件出示课本56页的试一试。(1)、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细心观察主题图,然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下面各题。(指名汇报。)
①一共有几只蝴蝶?
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2、找分数 :
你在用分数表示事物时是怎么想的?你还能从图中找出一些分数吗?
(1)、生独立观察,发现分数。
(2)鼓励学生讲是如何发现分数的
师:6个孩子,花坛里的5朵花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再从中找到分数。你能说一说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时,要注意什么吗?当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把谁看作整体,这个整体也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找到分数。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题卡片,完成下列各题。(1)填一填
把图中的2个三角形涂上红色,占图形的(); 3个三角形涂上黄色,占图形的(); 3个三角色涂上蓝色,占图形的()。
(2)每种颜色的小三角形分别占8个小三角形的几分之几?与同伴说一说。
(黄色占八分之三,红色占八分之二,蓝色占八分之三)
2、(出示教材情境图)观察下图,你能得到哪些分数?与同伴说一说。3、12位小朋友拍合影照。(课件出示情境图)
男生占全部小朋友的();在这幅照片中,有()的小朋友梳小辫。
(四)课堂小结
6.大班《分一分》优秀教案 篇六
课题7、一分钟
教学目的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材分析重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具
1、制作闹钟形状的生字卡片。
2、制作一个挂钟演示图。批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①出示挂钟演示图,并将时间拨到6:30分,让学生说出时间。
②再将分针拨后一分钟,让学生说时间。(板书课题:一分钟)
③引导质疑。
二、初读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②再读课文,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①设疑激趣:元元仅仅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却迟到了20分钟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看谁能找到原因。
②学生朗读课文。
③师生讨论上面的问题。
④浏览课文:元元说了几句话?都说了什么?
⑤指导朗读元元的话。
A讨论:元元说话前做了什么?他为什么叹气?
B叹着气说的话应该怎样读?(指名读、范读、练读、指名读)
⑥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元元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⑦指导朗读元元心里想的句子,读出贪睡的样子和无所谓的语气。
⑧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想想李老师的话应该怎样读。(指名读、范读、练读、齐读)
⑨发散思维;元元非常后悔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四、认读生字:
①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引导认读。
A自由认读生字。
B小组内互相检查。
C指名读生字词。
③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引导认读。
A、教师读一个字,学生从字卡中找到这个字举起来,读两遍。
B、小组内利用字卡互相指读。
④再次朗读课文,把生字多读几遍。
五、拓展活动: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词,全班读两遍。
小组内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做找朋友的游戏。问:我是闹钟的钟字,我的左边是金字旁,我的朋友在哪里?
答:我是钱,左边也是金字旁,你的朋友在这里。
猜迷。
A、动作谜语:老师做打哈欠的样子,让学生从字卡中找到哈欠二字。
B、字谜:门里像市场(闹)。每人用心干(悔)。走了一尺远(迟)。每次少两点(欠)。
二、朗读感悟:
①教师范读,学生听后说说从课文中体会到什么。
②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展示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③全班齐读。
三、组字、组词练习:
①出示习题(课后找找说说)。
②指名读小泡泡里边的话,引发思考。
③师生共同做组字、组词练习。
四、指导写字:
①整体观察,找出重点。
八个要求写的字中有六个是既要认读又要书写的字:欠、钟、叹、哈、迟、闹。这八个字中,有独体字、上下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和半包围结构的字。不容易写好的字是迟、闹。
②重点指导。
叹、哈:两个字都有口字旁。书写口字旁时要注意:写在左边偏上一点,要写小一些。
闹:是半包围中上包下的字,里边的市字不能冲出门外。
迟:里边的尺字捺变点;走之旁是三笔写成的,第三笔是平捺,要托住尺。
③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④学生描红、临写。
五、拓展活动:
展示自己搜集的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说说自己对名言的体会。
布置作业1、读生字、读课文、写生字。2、33页《找找说说》。
板书设计我会认:钟、零、闹、哈、欠、迟、叹、决、诲
我会写:欠(欠条)元(几元)包(书包)钟(钟面)叹(叹息)哈(哈欠)迟(迟到)闹(闹钟)
7.分一分与除法教案5 篇七
(一)》教案
分一分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分一分
(一)》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之后学习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一次拓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是有很大差异。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是学生以前没有想过或想不到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原来是四年级所学内容,现在安排三年级,足以可见概念学习和理解是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习时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活已有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设计理念:通过折、涂色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亲身经历“分数”的探索过程,并会创造出分数,切实感受“分数”的内涵。并会将所学习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当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拓展了分数概念的外延,从而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学情分析:《分一分
(一)》是小学数学概念中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一课,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和小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是有很大差异。开始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是很困难的,因此,本单元第一次出现分数时,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和一些图形,结合折、涂色的活动,着重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这一节课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以后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奠定坚实而重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结合折纸,涂色活动,创造出简单的分数。
3、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在讨论交流过程中,使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五、教学重点: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六、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圆纸,学习单。
九、课时安排:总课时2课时,本课时是第1课时。
十、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拍手游戏)
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听清楚游戏的规则,我们今天回答问题不用嘴而是手,答案是几,拍几下。、出示情境图,同学们,要把这4份披萨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呢?(拍手表示)
2、如果要把这2份披萨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呢?(拍手表示)
3、如果只有1份披萨,要如何把它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呢?
(学生会感受到拍手无法表示,可能会说半个。)
同学们,第一次拍手2次,第二次拍手1次,第三次呢?拍手无法表示“半个”,你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半份披萨吗?请你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地创造出一半的表示方法,可以画图,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写一写,画一画。
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然后汇报展示。
4、引出用分一分
(一)表示最简单。
(二)、初步认识分一分
(一)。、这个数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分数。板书:分一分
(一)把1份披萨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这份披萨的分一分
(一),那另外1份怎么表示?
一半可以用分一分
(一)表示,读作二分之一。分一分
(一)是分数。
2、理解平均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分一分
(一)表示吗?生自己判断,并说出理由。
7.png
看来要得到分一分
(一),必须怎样分?平均分。
(三)、理解分一分
(一)的含义。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半可以用分一分
(一)表示,请大家用彩笔涂出下面图形的分一分
(一),可以涂实也可用画斜线的方式。
、生说有哪些图形。
2、生自己涂色,教师巡视。
3、集体展示与交流。引导学生说清楚自己是怎样得到分一分
(一)的。(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部分就是正方形的分一分
(一)。)
4、如果要表达分一分
(一),你会选择那一个图形呢?这些图形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5、小结:共同点:平均分,分2份,取1份。不同点:不同的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都可用分一分
(一)表示。
分数都是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四)、折纸活动,创造分数。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分一分
(一),知道分一分
(一)是分数。用一张纸对折只能平均分成2份吗,4份可以吗,8份呢?还是分一分
(一)吗?可以得到什么分数?现在你能不能用纸折一折,涂一涂,得到更多的分数呢?
小学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组长处有正方形、长方形、圆纸各一张,还有一张表格。
活动要求:、小组组长将材料合理安排给组员,动手折一折。
2、折时要平均分,折好后,用彩笔画斜线或涂实的方式,涂出其中的几份。
3、把自己小组创造的分数填在表格当中。
纸的形状
平均分成的份数
涂色部分是几份
得到的分数
正方形
圆
长方形
小组合作后,汇报展示:把()纸,平均分成了()份,涂色部分是()份,得到的分数是()。教师整理分数,并板书在黑板上。
同学们,你们的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太强了。通过折纸创造出这么多的分数。
(五)、认识一般分数,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根据活动创造的分数给出: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等都是分数。
2、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
3、介绍读法和写法:几分之几,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4、结合活动,说说分数各部分表示的含义。如分一分
(一),分母4表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分子1表示其中涂色的1份。
(六)、练习巩固。、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对吗?对的画“√”,错的画“×”。
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
分一分
(一)()
分一分
(一)()
分一分
(一)()
3、拓展提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七)、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十一、板书设计:
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平均分
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像
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分一分
(一)都是分数。
读作:四分之三
十二、作业设计。
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分一分
(一)。
十三、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新课标理念。纵观全课,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反思:
片段一:谈话引入。(拍手游戏)
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听清楚游戏的规则,我们今天回答问题不用嘴而是手,答案是几,拍几下。、出示情境图,同学们,要把这4份披萨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呢?(拍手表示)
2、如果要把这2份披萨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呢?(拍手表示)
3、如果只有1份披萨,要如何把它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呢?
(学生会感受到拍手无法表示,可能会说半个。)
同学们,第一次拍手2次,第二次拍手1次,第三次呢?拍手无法表示“半个”,你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半份披萨吗?请你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地创造出一半的表示方法,可以画图,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写一写,画一画。
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然后汇报展示。
4、引出用分一分
(一)表示最简单。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激发孩子兴趣,由4个,2个,到1个分别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要分多少,层层递进,层层加深。渗入到本课要学习的分数分一分
(一)。)
反思:这一环节:学生没有充分体会到分数的必要性。修改:掌声表示,并说明几下,体会到数量的变化,从拍2次,1次,到无法拍。通过这样的环节,孩子可以充分感受已学整数不够用了,只能重新找数来表示。
片段二:折纸活动,创造分数。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分一分
(一),知道分一分
(一)是分数。用一张纸对折可以得到什么分数?现在你能不能用纸折一折,涂一涂,得到更多的分数呢?
小学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组长处有正方形、长方形、圆纸各一张,还有一张表格。
活动要求:、小组组长将材料合理安排给组员,动手折一折。
2、折时要平均分,折好后,用彩笔画斜线或涂实的方式,涂出其中的几份。
3、把自己小组创造的分数填在表格当中。
纸的形状
平均分成的份数
涂色部分是几份
得到的分数
正方形
圆
长方形
小组合作后,汇报展示:把()纸,平均分成了()份,涂色部分是()份,得到的分数是()。教师整理分数,并板书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展示汇报,三个分数及其可能的画图表示方式,启发孩子从多角度来表示分数,拓宽并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反思:
学生操作活动时目标不明确,有些盲目。应在操作之前有所引导。,例如:用一张纸对折只能平均分成2份吗,4份可以吗,8份呢?还是分一分
(一)吗?
汇报完之后,利用表格内容找共同点:
1、平均分,分2份,取1份。
2、分数都是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总之,这节课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但是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训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分数的意义上做的不够,又如,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丰富,没有及时赞美学生优异的表现和创造力,在这些方面以后要重点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加强学习,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向指导老师及同事请教,争取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升。
学习单
班级
姓名
分别涂出下面图形的分一分
(一)。
ImG_256
用一张纸折一折,涂一涂,你还能得到哪些分数?
纸的形状
平均分成的份数
涂色部分是几份
得到的分数
正方形
圆
8.三年级数学教案8.1分一分 篇八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熟悉是学生在已经把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是学生以前所不曾想过或是没有想明白的问题,。这一部分内容以前是四年级所学习的内容,而新教材整合为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树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定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分数概念比较抽象,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得半个苹果,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这个讨论过程,一方面
让学生意识到原来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的。在多种方的对比中,体会用分数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操作和描述活动过程中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并会认、会读、会写分数,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本节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操作过程来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进行数的概念和第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一些困难,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形式,逐步体会分数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涂、折、找等活动,让学生充足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亲身经历“分数”的探索过程,切实感悟“分数”的真正内涵;同时,在找一找的过程中,把刚学习的“分数”的概念,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拓展了学生印象中“分数”概念的外延,使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2、过程与方法: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乐中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更深入的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预备:
苹果、水果刀、
正方形纸、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和老师猜猜这个谜语?(分)板书
师:平时你们分过东西吗?能告诉我分过什么吗?
看来很多同学都有分东西的经历,那今天教师就请你们帮我来分一分。
1、出示苹果问: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
(2个)
2、老师手里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1个)
3、老师手里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教师作出几种情况,公平分最合理。)
4、师:(每人只有半个)你想怎样来表示半个呢?能否发明出一个符号来表示半个呢?
5、学生动手创作,教师让学生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有的学生用0.5,有的用折纸,有的用A从中间画竖线隔开,有的用B从中间画横线隔开,有的用o画线隔开,有的用“双喜”的“喜”来表示物体的一半,有的用
正方形从中间画线隔开来来表示,有的是1/2还有的学生用画图来表示。
6、在这些方法中同学们观察思考用那种办法表示一半更简单呢?(1/2)
二、新课学习:
1、动手实践,理解新知。
(1)、
涂一涂。
师: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教材53页(出示图片:衣服、树叶、小汽车、长方形、正方形、圆、正六边形)同学们先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征(轴对称图形),它们里面就隐含了很多的分数。你能表示出它们的二分之一吗?让我们一起来涂一涂吧。
师:涂完的小朋友,请先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一下。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学生出色片段)
生1:我把六边形的上下两个边的中间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把六边形的对角有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涂出其中的一份。
生3:我把圆对折画出它的对称轴,而且这种对折的方法可以找出很多条对称轴,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表示二分之一。
(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师:二分之一还可以表示很多物体的一半呢!
(2)、找一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或事物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你能找一找吗?先看一看,再思考一下,你可以边找边说,看谁找的最认真,最多!
(3)、判断图中哪些阴影部分是原图的1/2。
2、老师和同学们做第二个游戏。
(1)、折一折。
师:老师刚才给每个人发了1张正方形纸请你对折两次然后展开观察这张正方形的纸被分成了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师:涂出其中的一份,想想这一份是几分之几?(四分之一)涂出两份呢?(四分之二)三份呢?(四分之三)四份呢?(四分之四)
师:刚才我们通过涂一涂、找一找、折一折发现了很多分数,但你们发现了没有:我们都是在怎样分的基础上才得到分数的?
生:平均分。
师:对了,只有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得到分数,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二等都是分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分数究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刚才我们在正方形上涂的三份一般要用分数3/4来表示,(教师板书),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4叫分母,表示把这个饼平均分成了四份,分数线上面的3叫分子,表示这样的三份,这个分数怎么读呢,从下往上读,分数线读作“分之”。就读作:四分之三。
齐读两遍。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分母,然后写分数线上面的分子。这个分数就写好了。大家试着写一下二分之一。
3、闯关游戏
好了,分数国王的国王看到大家学的这么好,就给大家设了一个闯关游戏,你们想玩吗?进行课后练习。
三、拓展与小结
1、找一找生活中用分数表示的事物
2、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的身边到处是分数,我们的四周处处是数学。
四、布置作业:生活中哪些可以用分数,记一记。
9.一年级《分一分》教案 篇九
护国中心校:周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
(1)实际经验入手,根据事物的特点,学习分类的方法(2)悟分类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过程与方法
(1)验入手,通过物体外观的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对具有相似点的物体进行分类;
(2)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生活实践,让学生初步了解到分类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从个人操作到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又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勇于探索的治学态度;(2)能在比较中肯定的评价他人和自己;(3)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发现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例,体会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分类的意义,学习分类的方法。难点:学会对同一事物进行不同标准的分类。
三、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启发提问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动手实践法、合作交流法、讨论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用具:课件等 学具:小棒,《喜羊羊与灰太狼》主角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
师:孩子们,刚才老师播放的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曲? 生:《喜羊羊与灰太狼》
师:今天青青草原上正在举行“清洁小家庭”评选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边出示课件边问)这是懒羊羊的家,感觉怎么样呢?
生:太乱了。
师:懒羊羊家因此没有评上“清洁小家庭”。你们愿意帮帮他吗?展示汇报 生:愿意。
师:你准备怎样帮呢?(生说师课件显示整理过程)
师:同学们真能干,把懒羊羊的房间整理的既整洁又美观。我们把笔放在一起,把玩具放在一起,把书放在一起,像这样把同样的东西摆放在一起,就是分类。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一分。(板书、齐读课题)
一、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分学具)
1、导入
师:看到大家这么能干,聪明的喜羊羊要和我们一起分5根红色小棒,4根黄色小棒,大家有没有信心?(课件显示例1)
2、分一分
师:请孩子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先观察一下,再把它们分成两堆,看看可以怎样分?(生分学具,教师巡视)
3、展示汇报
师:谁上来把你的分法展示给大家看(请生上台分)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小结
师:下面我们看看喜羊羊是怎么分的?(课件显示分学具)
师:哦,原来喜羊羊和大家一样,也把这些学具分成了两类,红色的为一类,黄色的为一类,这个实际上是按学具的颜色分。(课件显示:按颜色分)
5、收学具
(一)教学例2(分衣裤)导入
师:如果没有图片,只有屏幕上的这些图形,我们怎样把分类方法展示出来呢?聪明的美羊羊给每件衣裤标上了序号。(课件显示序号)
师: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序号来分类,把属于同一类的序号放在一个圈里。(课件显示红色圈)把属于另一类的序号放在另一个圈里。(课件显示蓝色圈)(1)按颜色分
师:如果我们按颜色分,(课件显示红色
蓝色)那么属于红色衣裤这一类的圈里应填哪些序号?(生说,示序号,强调序号的填法)
师:那属于蓝色衣裤这一类的圈里应填哪些序号?(生说 课件显示序号)(2)让生在书上填序号后集体交流。(3)小结
师:大家真聪明,会用序号来分,美羊羊对你们的分法十分满意。
二、课堂活动
(一)涂一涂(课堂活动第一题)
1、导入
师:我们看沸羊羊来了,他要邀请大家到羊村的动物园去参观一下。(课件显示题目)
2、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二)圈一圈(课堂活动第二)
1、导入
师:大家口渴了吧,勤劳的暖羊羊为我们准备了饮料。(课件显示题目)
2、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三)分一分(游戏)
1、导入
师:今天,《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的主角全都来到了我们的教室,你们想看看吗?(出示游戏图片)
师:请同学上台分一分。
3、游戏结束后教师小结:大家真会动脑筋,这个游戏非常成功。
4、请男女同学,老师上台,下面的同学做分类游戏。
(四)理一理(整理书包)
1、导入
师:因此小朋友要养成分类整理东西的习惯,我们可以整理自己的文具盒、书包、书柜、房间等等。如果老师要你整理自己的书包,你准备怎样整理。(抽生说一说)
2、真不错,请同学们马上把书包拿出来,把课桌和书包都整理好。(生整理书包,教师巡视)
(五)说一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1、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解决了很多分类问题,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分类现象?(生自由发言)
2、出示超市,服装店,鞋店,书店,房间的分类整理图,师小结:我们发现超市里的东西都是分类摆放的,假如要买衣服,我们可以直奔服装区,假如要买文具,我们可以直奔文具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也就是说分类还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三、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和羊羊们一起学习,学的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呢?(生自由发言)师:看来孩子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回家后把房间整理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六、板书设计
分一分
小棒图片
动物图片
按颜色分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5】推荐阅读:
分一分与除法试卷07-19
《分一分》教案设计10-29
1414整式的除法教案07-02
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09-06
分数乘除法教案10-12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06-27
小学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案08-15
《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设计09-09
三年级数学除法的口算教案10-12
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除法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