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 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共20篇)
1.半月谈 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一
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这一阶段来我学校正在进行高效课堂改革,经过学期初的高效课堂业务培训,以及这段时间的学习与尝试应用,我更为清晰的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不过,我认为,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高效课堂的理论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三、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的难易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以上这篇是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2.半月谈 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二
一.学习目标———指引教与学的方向
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的制定建立在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上:一是认真研读课标并分解课标;二是科学分析学情, 确立教学的起点, 调控学习目标。三是围绕教材, 解读编者用意。简洁、明了, 直接有效帮助学生指引方向。每课的学习目标要和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进行整合, 有所侧重, 提倡“一课一得”。
二.检测预习———督促自主学习
在高效课堂中, 重视先学后教。“先学”, 就是围绕本节课目标,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放手让学生自学, 培养探索求知的能力。在检测预习中, 检测内容可以多方位, 例如:检测生字拼读, 书写, 联系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检测课文朗读能力;检测课文的主要内容等等。这样的检测, 无形中, 督促了学生在课前自主有效地“先学”。该环节是保障高效课堂的前提。因此, 课中检测预习环节成为一个重要的不可缺的环节, 而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如何, 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是否有效, 进而达到高效。
三.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讨论交流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参与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有效方法, 更是在40分钟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最有效的办法。在教学中, 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灵活地组织学生讨论。首先, 教师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找准切入点, 找到能够统领、涵盖全文的问题。如,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中的自主学习和展示汇报的提示中只设计了一个问题:你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这对父与子的了不起?这个问题看似简单, 却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在这个问题的探究中, 既可以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 也能感悟到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而这正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其次, 组织学生要有序, 合作要得到落实。小组长根据教师问题设置分配成员任务, 确定首席发言人, 其他成员认真倾听, 根据汇报, 及时纠补首席发言人的观点。再次, 小组合作中, 要重视习惯的养成。例如:发言人说话要大声, 要口齿清晰, 表达要清楚, 做到有礼貌。其他成员, 眼睛要看着发言人, 学会倾听。最后,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要求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取长补短,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讨论交流环节中, 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展示汇报———彰显学生个性
高效课堂模式教学中, 最大亮点是彰显了学生的个性。有一位学生在日记里是这样谈到高效课堂的体会:“在今天课堂里, 老师请我当同学们的小老师。每个同学看着我, 认真听我讲, 我感觉自己好棒哦!以前的课堂都是老师不停地讲, 讲得好辛苦;我们很认真地地听, 听得好累, 不停地写, 写得好酸。有时我觉得自己真像是个机器人。有时像是笼子里的小鹦鹉。在今天的课堂里, 我们大胆地说, 大胆站到讲台演一演课文里的内容, 让我感觉到:学习真是件快乐的事。我特别佩服王晓丽、刘琳同学的说法, 因为她们表达的意思虽然都是一样的, 但是运用的四字词, 比喻的方法却不一样。我们都讲得很好, 当耳边响起掌声的时候, 我越来越自信了。”可见, 高效课堂, 确实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再把镜头回放到前几天我执教的一堂课———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1课《晏子使楚》。第一次晏子反击楚王“访问狗国, 才钻狗洞”的环节中, 有道问题设置:你认为晏子反击妙在哪?学生们的回答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的个性彰显得淋漓尽致。在这个过程中合作能力训练与独立能力训练相得益彰。
五.当堂训练———巩固学习重点
3.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体会 篇三
关键词:导学案;高效;改变观念;改革的途径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于2011年下学期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经校党支部研究决定,各个学科试行导学案,由此我校掀起了一场教学改革的风潮。我校的导学案是集学、练、测于一体,学即是本节课教师所要讲授的新知识,练即是对本节课的新知识,对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测即是以练习的形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测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针对所有的学生,内容相对简单,偏重于基础知识等;选做题针对那些尖子生,就是对本课的知识加以引申或深化,内容相对较难。学生在课内完成必做题,由教师和各组组长进行批阅,发现共性问题,教师及时讲解,个性问题教师单独辅导,选做题部分教师针对尖子生进行辅导。我校的改革方针是培优扶差,共同进步。
经过这次改革,我们从对导学案的茫然、不知所措到摸索,经过整个团队的精诚合作,我们能将导学案灵活地运用到课堂中,并大胆地设计作文课、复习课等导学案。经过两年以来的实践经验,我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一、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主体”,“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等,导学案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每节导学案设计都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如导学案的自主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课前查字典,找工具书或其他资料解决课本中生字的音、形、义等,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借助网络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常识及小故事等。另外,每节学案都留有空白,给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留有机会。在上课之前,各组派代表把自主学习的部分板书到黑板上,其他组学生帮助改正或补充。这一部分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打破了教师教,学生死记硬背的传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同时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疑难问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教师在课堂中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要相信学生的实力。教师要大胆放手,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我们在导学案的设计中特别注意了这一点,每课都设有“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充分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结束后,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进行板书,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比较,教师少讲精讲,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
如八年级上册《观潮》一课,我让學生分组充分地翻译并理解了课文内容后,设计了一道这样的探究题:作者抓住钱塘江海潮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正面写海潮之盛?
各小组接到任务后,他们讨论得很激烈,又很细密,在写海潮时作者运用了大量修辞,有的组发现了比喻句,有的组找到了夸张句,有的组从颜色、形态等方面来赏析,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是看在眼里,喜在眉梢,学生不仅很好地掌握了课本知识,同时也增进了本组学生的友谊,培养了高强度的合作能力。
在设计和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彻底改变了我的教学观念,切实品尝到了教学改革中果实的甜蜜,但在运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如: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统一结合体,缺一不可,由于过于关注导学案的实效性,忽略了学生朗读的能力;利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很少使用多媒体,所以有许多资源造成了闲置,没能将多媒体灵活地运用到导学案的教学中去,也是一个缺憾。
总之,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改革,只是一种途径,这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让我充分地认识到了改革的必要,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提高。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我们仍要进一步探索,任重而道远,相信明天更美好。
4.语文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 篇四
语文教学是灵活的,应该按照学生的年龄实际、学习实际和教材的实际来教学。我现在所教的是小学三年级,因此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读、说、背诵,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等方面的基础上,切实考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实际,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评价的鼓励性
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获取赞扬。学生更是如此。表扬并不是优等生的专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挖掘学生的进步之处和闪光点。比如武凤霞在评价学生时用“我很喜欢、我很欣赏、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这个词比我想的那个好等这样的语句评价学生,使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获得自信,在点滴的进步中得到自信,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超越自己,
还有一种普遍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有一些学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为什么不敢举手呢?是真的不会还是……其实我们也知道他们不敢举手的原因是担心回答错了被同学笑话”。对于这样的学生怎么办呢?放弃?还是……我是这么想的,对于这类问题老师应该充分了解他,将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如果回答的正确,应及时加以鼓励;如果回答错了,教师应该分析原因抓住其中的一点或几点给予肯定,不要直接否定或者一味的去批评,说一些伤害学生自尊的话,那样“更”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不敢回答问题了。教师应改变一下方式,激励,肯定,那怕沾点儿边都好,如:再详细一点就更准确了,虽然你的回答不是很准确,但是你很勇敢的表达了自己的理解……鼓励,肯定的话语,使他们在错误中进步。
三、对话教学的策略
对话呈现的是一种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的相互造就这句话。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隐藏在内心深处,需要我们用热情去激发,课堂上的孩子们总是热情奔放,活力四射的。
1、营造亲和力的对话氛围
学生能够喜欢你,说明老师懂得与学生对话的艺术。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快乐、放松;委婉的语言让学生感到亲切、被尊重;含蓄的批评保护的学生的自尊心......在对话中,点燃学生的激情,教师要真诚的把学生看做心灵上的朋友,学生则会把你当做灵魂的亲人,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地对话中学到知识。
2、创造人格平等的对话精神
教师要主动的和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双方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无法摆脱对方的吸引力。在这种场境中,即使教学传授的知识较为复杂、较为深奥,学生接受起来也会觉得是十分容易和十分愉快的。
5.学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五
第七周星期一,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参加了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学习。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老师教会学生高效做学问的方法和过程。针对我们而言,我们要的高效课堂,一是体现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要素方面有突破,即“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二是体现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有所突破,概括为:“自主建构(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互动激发,(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高效生成(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愉悦共享(师生、生生经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我们都知道,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
当然,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此次学习,使我更坚定了课改的信心。我觉得,我们真的不能再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了,不妨做个“懒”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吧!
6.阅读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六
一、调整教学观念,转换教学角色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的核心实质便是调整教学观念,转换教学角色。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课堂实践的展开是伴随着语文教师大量细致入微的讲解,作为学生只需要俯首帖耳般的倾听即可,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被贴上了很多标签,即是所谓的“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这当然是不好的,为什么不好?因为课堂效率低下,学生被放在了被动的位置,平铺直叙式的知识灌输,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大量的课堂讲述也让教师精疲力竭,然而结果却是双方都不愿看到的,测验考试的结果否定了这样的教学模式。痛定思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找出问题的所在,现在好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给我们指出了症结所在,也指明了调整方向,就是调整教学观念,转换教学角色,实现课堂教学改革。调整教学观念,就是要改变教师讲得越多越好,越细越好的教学思维,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转换教学角色,让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则充当教学引导者的角色,问题前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性学习,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保证
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协作完成的,那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就显得十分重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构建有序的师生互动渠道,那么教学中出现的意见反馈,作为教师也能够很快获悉,进而可以最大限度最快时间地改进教学方法模式,让教师制定的教学方法模式更有效地与班级实际契合,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我们教师不应该板起面孔一脸严肃搞教学,让学生心生畏惧,进而不敢跟教师沟通交流,师生互动的效率低下,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也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改进教学方法模式的参考点就很少,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也就困难重重。所以,我们应该跟学生做朋友,让学生觉得教师是和蔼可亲的,可以无话不谈的,那么学生就很原因跟教师沟通交流,很多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并应用于教学方法模式的改进中。
三、利用导学案,问题前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我们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要注意整个课堂主线节奏的把握,利用问题前置,结合教材章节内容,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及协作讨论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题的提出,必须紧扣教材章节,有代表性,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欲望,同时问题不能太难,让学生望而生畏,这也不好,因此对于导学案前置问题的设计,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能力,拿捏不好就会导致整个课堂教学的低效化。所以,导学案的编写,特别是前置问题的设计,对于语文高效课堂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设计编写。
四、强调阅读,提倡课外读物的涉猎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博大而包容的。因为教材的篇幅容量有限,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局限于教材,那么就会造成语文教学成效的营养不良,所以我们必须强化学生的阅读,不仅仅是对于教材章节的阅读,还有对于大量课外读物的阅读,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课外阅读的参考书目,让学生自己去书店选取,利用闲暇的课外时间进行有效的语文知识阅读补充,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课堂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课外读物的阅读心得,拓展学生们的语文知识面,促进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五、让学生多写作文,内化阅读成果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而言,“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两条腿,没了这两条腿,可以这么说:语文教学将寸步难行。所以,在重视学生的阅读量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写作可以内化学生阅读到的知识内容与技巧,可以说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次“阅兵”。让学生多写,在写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为教师要多批阅学生的习作,细心批注到位,对于一些有代表性的习作要在班级里展示,树立榜样力量,形成你追我赶的教学氛围。
7.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篇七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性而言的,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 在单位时间内 (一般是一节课) 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语文教师只有投身创建高效课堂的活动, 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促成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惟其如此, 老师的教、学生的学才会更具有创造的活力。正如魏书生所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 确立课堂教学类型, 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应该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种模式里, 可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确立一种基本模式、基本情况, 如此情况有变则变, 如果自己眼界变得开阔了, 学生基础变得坚实了, 学习积极性也更高了, 那么课堂教学方法也要有相应的变化。这应该是我们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步骤必须随之改变, 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所持的科学态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打造高效课堂, 新型教师大有可为。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定的思考。
一、课堂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
高效课堂的授课要有一定的深度, 教师的讲课内容不应只停留在“是什么”这一简单的层面上, 还要关注“为什么”, 甚至是“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钻研文本的内涵, 引领学生从文本的表面内容向文本的核心及本质迈进, 并运用教师储备的知识解决学生的疑惑, 使教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高效课堂旨在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 我们不能只关注课堂的热闹气氛和学生的活跃度。真正的高效在于通过这一节课学生真正学会了什么, 如何学会的, 今后怎样去运用, 如何举一反三。正所谓“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二、课堂过程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习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 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实践应用中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教科书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编选的经典之作, 我们自然要引导学生学习、品味、使其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运用的规律, 决定了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必须让学生带着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和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学习方法, 到生活中去应用, 在应用中自觉地学习语文, 在实践学习中提高、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我们的学生在上高一时掀起过观看《大秦帝国》的热潮, 通过电视屏幕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历史人物精彩的命运, 继而又转向阅读原著,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学生们在这种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中提升了语文素养、培养了实践能力。有一位学生还以此为题材完成了第五届创新作文大赛的命题, 获得了陕西赛区二等奖的好成绩, 这就再一次印证了“大语文”的无穷魅力。
三、课堂讨论要适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于是, 合作探究就成了许多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笔者认为, 高效课堂的讨论要由教师掌握好分寸。我们现在不难看到, 一堂公开课动辄就要合作探究。究竟有没有这个必要, 我看大可不必, 我们的教学不能流于形式。合作探究的目的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探索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 通过这种活动使那些受到一定思维局限而思考止步、求知受阻的个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以便打开视线、打通思路, 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较为浅显层面的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就完全可以独立解决。这个时候, 我们就要大胆地拒绝合作探究。此外, 一节课上频繁地合作探究容易降低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度, 使学生缺失自我思考的能力。很多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趁机放松, 或者谈论其他, 课堂很热闹, 看上去气氛很活跃, 但是离“高效”愈行愈远了。
四、高效课堂教学不宜设计过于具体的学习目标
就算是基础知识的积累, 比如一堂课掌握一个字或一个词, 每个学生都未必是一样的, 这要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来决定。而涉及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对文章语言的感悟, 对文章感情的体验, 就更不能有具体的要求了。因为阅读和写作都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生对作品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是不相同的, 怎么能设计得太过具体呢?教学目标的设计也不能只重视知识与能力, 而应该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 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 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 这些内容要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难度要适中,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得到应有的发展。
五、高效课堂要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素质教育中,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只起主导作用,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一个优秀的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主体意识, 调动每个学生的自主力量。笔者在教学中力求注意以下三点:
1.凡是学生能自己讨论解决的问题, 教师绝不越俎代庖。在课堂上尽量压缩教师的讲授, 用近乎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提问, 提供机会让学生组成小组讨论;2.凡是学生能独立回答出来的问题, 教师都及时给予评价, 及时表扬鼓励, 允许学生大胆地说出不同的看法, 有许多问题不要求标准答案, 这就要求教师更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 钻研教学方法, 研究学生;3.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活动, 既培养了学生敢于担当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的表现欲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 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教授《中外传记》这本书的第一课时, 教师就有意设置“假如你是杜甫, 你将如何选择自己的命运”这一问题开展活动, 学生大都能较好地进入情境, 即使看待问题还不够成熟, 但是学生毕竟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 并且结合当时的客观条件, 大胆地陈述了自己的见解,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更使学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与关注, 真正地理解了大诗人杜甫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 真正在思想层面敬佩我们的诗圣。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然而, 一些语文教师将课堂变为了自己讲、说、写、演的舞台。语文课应让学生在读书中领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 教师要把讲解权还给学生, 教师的讲解内容、时间都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而定, 在学生处于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才讲解。教师讲解的真正意义是一种导出, 要努力导出方法、规律和内涵, 使学生全面理解课文, 形成学习语文的能力。
美国学者帕克·帕尔默不断提醒我们, 好教师不是通过方法来将各方面连接起来的, 而是在他们的心里编织各方面的连接。好的教学不能归结为技巧, 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个体和整体性。高效课堂的打造也没有一种万能的模式供教师参考, 我们只有回归自身, 探求自己的内心世界, 致力于专业素质的提升, 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 不断研究学生变化的学习情况, 才能真正走向“教无定法”, 形成富有个性特色和魅力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美国]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半月谈 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八
打造农村小学小班化语文高效课堂,如何设计出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的开始就紧紧放在课堂上的新颖而精美导语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导语,使语文课在最初四五分钟的间隙里开创出一个多彩的景观空间,从而提高师生的教学效率呢?我想结合自己在开展《农村小学小班化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心得浅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善于用个人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渲染氛围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激情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温度。”她认为:“没有温度的男人,在课堂上是立不起来的空麻袋;没有温度的女人,在课堂上就是一点没人爱的旧瓷碗。一点感觉都没有,没有魅力。”
在搞课题研究前语文教研组听到的最多的埋怨就是:“学生上课没激情,不能很好地投入文本,无法真正体会文本的内涵。”可是在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后,尤其是在如何构建高效而又务实的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时,同组教师查询了大量相关资料,也在组内多次进行研讨、实践后,组内老师一致认为以前是自己太过轻视课前导入这个环节了,没有在课的开始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接下来我们除了听本校老师的课外,还通过视频学习名师的课,外出学习,这样多种形式的听、评、析让我更加明白一名好的语文教师无论在怎样的气候与环境下,总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抓住学生,师生一起用心用情渲染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需要老师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老师的“精”“气”“神”在语文老师“激情而又自然的引领下”,学生要“心灵丰满”起来,精神充实起来。学生的思想在课堂张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而学生的精彩正是来源于老师激情的点燃,来自老师巧妙的引导,来自老师热情的鼓励。
二、教师要善于巧妙地借用道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那么怎么才能让导语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我觉得在课的导入环节巧妙地借用一下道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比如,在上《最后一束鲜花》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手中的这束花美吗?如果老师把这束花送给你,你最想把它送给什么人呢?”这样结合课文内容的实物演示,近距离将学生与作者沟通,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是作者精心绘制而成的,我们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设问,去遐想,更可以利用它导入新课,提起学生的兴趣;还有视听型道具,比如,录像、Flash动画等,都是我们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最好工具,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视听结合,不但能放松心情,而且能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兴趣。
三、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吃透教材,根据教材内容有目的地设置悬念,启迪学生的空间思维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设置悬念应生动形象、简洁鲜明。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记得在省城听课时有一位教师在讲授《惊弓之鸟》一文时,开篇就布疑阵:“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学生凭经验纷纷说,用箭射,用枪打,用弹子弹……至此,我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话锋一转,说:“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赢,却是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
四、教师要善于将文本以讲故事、猜谜语的形式表现出来,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学生大都很爱听故事、猜谜语,每每遇此都很认真,兴趣特别高。抓住这一特点,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在教学新课时有意地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谜语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结果情由孩子们一下子就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效果良好,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性。
例如,组内一位老师在讲授《女邮递员的信》一课时做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请你们猜一条谜语。谜面是:身穿绿衣裳,工作特别忙,送信又送报,人人喜洋洋。谜底到底是什么?
虽然谜语很简单,但因为教师丰富而有感情的朗读再加上适当的肢体语言,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了,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马上就调动起来了。整堂课都在非常活跃的气氛中进行着……这就是利用谜语或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方法。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心理,把学生由“要我读书”变成“我要读书”,从而进入“愿学”“乐学”的境界,实现了农村小学小班化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总之,导入绝非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担任农村小学小班额的语文老师一定不能因为学生少而轻视了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我们在进行农村小学小班化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过程中,对课的导入这一环节做了深入的研究,大家一致认为万万不可忽视对导语艺术的思考,形式多样的导语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绚丽多彩,展示其特有的魅力。
9.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九
通过对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高效课堂是教育发展一种趋势,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自己教的方法和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又多样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在高效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0.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周霞 篇十
古丰教育工作站冰沟墩小学 周霞
这次,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创建高效课堂教学技能比赛。通过这次的比赛,我对高效课堂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如何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实现高效课堂。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课前教师备课、学生预习的重要性
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扎实有效的备课工作,要吃透课文的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学生要认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自由探索的空间,而且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可以扫清文字障碍,了解课文的大意,搜集相关资料,发现课文中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做好标注,有待课堂上解决。
二、课堂导语设计的有效性
一首好歌,需要一段动听的前奏,一堂高效课堂,也需要一段精彩的导语来导入。根据不同的课文,创设不同的导语,可以是情景导入,也可以设置悬念。无论怎样,都在不脱离主题的前提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必须用巧妙的语言,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去探索,寻找答案。使学生乐于交流合作,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当然,教师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交给学生去处理,对提出问题要与学生的基础相适应,超出学生基础范围的,还需老师作认真讲解。这样,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老师的讲解解除疑惑,学有所获。多媒体教学是高效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典型的视频、图像、数据等课件,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化,拉近空间的距离,把复杂的教学变得简单化,便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的去应用多媒体,不然就削弱了学生参与的有效性了。
四、激励学生的必要性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课堂中要多赞美、夸奖、鼓励学生,老师的鼓励让学生可以看到自己成长途中的闪光点,学生才会热情高涨、积极上进,树立自信心,开启情感的大门。有益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五、课堂拓展的有效性
课堂拓展是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练笔习惯的一种有效措施。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布置一些拓展性的题目,让学生去练习,久而久之,自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
11.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篇十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也在变化着,热心于课改的语文老师在孜孜地探寻着既能体现新理念又有语文味的语文新课堂。但在课堂教学实际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教学行为的偏颇,迷失了追求的方向:因过分关注人文性,而忽视了语文教学应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过分追求体现新理念,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盲目跟“风”,而缺失了自己教学个性的展现。其实作为教师应坚守一个核心理念,那就是课堂是学生的,教师应着眼于如何构建新的语文课堂、直抵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体现教育的艺术性,让学生能够乐学,爱学,有所学。
一、精心备课,透析教材
教师上每节课前都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就必须充分用好40分钟的每一秒。教学设计过程中更多的应该考虑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给了学生什么,给学生产生了什么效果。
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不要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课堂上关注的对象要准确。一般说来优秀的学生是不需要老师费心的,而那些学习上有一定困难,通过努力又可以大幅上升的学生才是我们在课堂教学重点关注的对象。对这些学生教师应尽力做到随时注意、密切关注,要利用恰当的时机,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课堂提问主要针对这些学生,作业批改也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对部分学生对面批改。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的空间,不要一节课讲到底。这样的一节课老师很疲惫,学生无收获。要充分利用小黑板、空中课堂、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提高课堂实效。
二、精心设计,实施教学
只有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才是一节高效的课。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呢?这就需要老师进行课堂调控,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使其处于活跃状态。
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使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积极地思考、讨论、练习。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学问”的情景中,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为了教学生会学习,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最终达到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建立机制,激励学生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仅仅是课后的工作,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课堂教学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管理,首先是“治懒”,之所以学习有困难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惰和练习中的懒惰。思维上的惰性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惰性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课外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例如: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简单的问题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让他们在参与问题回答的过程中,产生危机感、紧迫感,通过努力正确回答问题形成一定的自信心。给他们上台表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课堂作业人人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不能让他们有拖拉交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马上批评,并严格教育。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适当的激励,正是为了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教学全面丰收。
四、讲究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 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因此在课堂上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一点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孩子来说特别重要,因为此时知识上升到了一个高度,部分孩子产生了对知识的抵触情绪。所以,作为教师,要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譬如,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识字,比赛读书,对于竞争心理非常强的孩子们而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博学广义,提高底蕴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名教师,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可亲的笑容,自然会博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往往是因为喜欢一位(下转103页)(上接70页)老师才喜欢她上的课。这是构建有效课堂的一个必要的条件。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底蕴,这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
12.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高效课堂 篇十二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习惯以教材为中心, 教学的目的是“学这篇文章”, 教学的过程是“解析这篇文章的内容”, 教学的结论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的写作特点”;习惯以教师为中心式, 在课堂上先由教师预设好结论, 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 这其实仍然是一方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 与阅读作为一种对话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习惯以写作为归宿, 排除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孤立地品味语言, 以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或进行浅表的读写结合, 仓促地以读带写, “立竿见影”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也这样写一篇;习惯以考试为终点, 将所学课文按考试阅读模式训练:熟记难写的字词, 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 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 至于原文的情、意、道则完全不涉及, 想象、联想也因不考而属多余。这种教学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创新潜能的开发。那么, 教师应怎样提高课堂的效率呢?
一、积极引导, 初步体验
教师在课前, 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能力为基础。精心设计教学, 充分考虑如何激发每个学生的思维。其中, 课前预习是个不可忽略的环节, 让学生体验课文内容或与之相关的情景, 有助于其对课文的深层感悟。
二、激发兴趣, 渐入体验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环节中, 每一节课的第一个环节都是引入。教师如果把课堂引入的环节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起来, 就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构建主体体验的学习环境。对于教师来说, 如果抓住了引入的环节, 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提高了。学生如果能通过引入的环节, 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 就不会把学习看成是苦差事, 而是自觉地把这种求知欲贯穿到所有教学环节中, 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交流升华, 深层体验
课堂教学要想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目的, 教师就要在实施各个教学环节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 以便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为了达到这样一种教学效果, 教师一定要设计和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提供一些恰当的话题, 引导学生思考、发言、讨论等。
四、拓展延伸, 创新体验
13.半月谈 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十三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研讨会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公文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研讨会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3月21日,市教研室组织 仪阳、安站、孙伯、潮泉四个乡镇的语文教师在我们潮泉镇中心小学参加了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通过这次的观摩学习,我对高效课堂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受益匪浅,下面我针对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首先,我们学校的李荣荣老师给大家展示了一节精彩的公开课,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从整个课堂教学结构来说,教师真正做到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性的学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之前,教师提出明确性的学习目标,然后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并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保证能让学生在充分地阅读课文后有所悟,有所思。
学生自学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秩序井然又不失热烈。在展示交流环节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不同小组的成员谈理解、谈感受,教师及时给予评价,教师那亲切的评价性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那样贴切到位,“你最聪明,你的声音真好听,你的语言真美,你真棒,你观察得很仔细,老师为你高兴……”这些语言像潺潺的小溪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要试着让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这节课还有一点值得我学习的就是教师重视朗读教学,但教师决不是让学生为了读而读,而是让学生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学习中穿插着齐读、分组读、个别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意。既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又让学生在朗读中欣赏到了美。
观摩完课例,教研室辛主任又从理论的高度对此次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进行了阐述。
1、导学案设计的优劣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导学案能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知识内容,有利于准确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每一节课我都要精心设计导学案,让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关键的指导和人性化的服务。
2、课前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语文导学案”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求学生运用探究、质疑去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明确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3、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有效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莲 山 ~ 课 件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4、文本一拖一是高效课堂的发展趋向。
语文教学不能总局限于课内的,还应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在更广阔的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5、全面达成目标是高效课堂的终极追求。
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地全面达成阅读教学目标。
6、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教材教法,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等,教师更应该做科研型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总而言之,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享受到了优质课的丰富营养,更让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重新审视语文课程标准,探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生存方式、生活状态和生活世界,精心打造“生本课堂”,真正实现“课堂高效”。
14.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体会 篇十四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要着眼于课程目标,特别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认真贯彻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利于终身发展的知识能力建构。
一、培养语感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感是我们对语言的直觉感知的能力。是对语言的敏感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也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培养学生语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多读。多读是我国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多读是指什么呢?我认为多读一是指遍数多,二是指数量多,三是指种类多。这对于一篇文章来说:遍数多,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把课文多读几次,甚至做到熟读成诵;数量多,就是指学生读的文章篇目多,除课堂上学的文章以外,还要开展课外阅读,读一些相关的作品;种类多就是指读的书中,不管是童话故事,还是寓言故事,不管是儿童文学,还是古典名著,都可以读。另外,在读的方式上,也并不是说随便,也是有要求的,那就要努力做到朗读。这就需要重视读的训练,并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领悟到朗读的艺术,使之受到感染,从而对学生进行读的指导。二是多写。在让学生多读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多写。让学生学习自己记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写日记。让学生把读文章时所想到的内容,转化为书面的文字,想到的多就多写,少就少写,一句两句,一段两
段。
三是多拓展。拓展就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把语文的学习落实到具体的各项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和力,毕竟,只有“爱”,才可能“学”。
二、创新教法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
新的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为师生开辟了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大部分教师已率先运用“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大胆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观念转变了,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化,传统教学中“教”在前、“学”在后的“教师一言堂”场面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平等参与等生动局面所代替。但是要想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就得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1、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
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小学生每堂课仅40分钟,而教师传授知识需要时间,师生双向交流需要时间,学生自学实践也需要时间,因此40分钟对教师对学生都是极其宝贵的。怎样才能充分地利用好这40分钟呢?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巧问、精讲,压缩问与讲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训练说、读、写。也就是要将教师传授知识的时间,师生双向交流的时间以及学生实践的时间三者恰当地分配好,并让它们相对独立而又互相渗透,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2、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选择和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因此,对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阅读课文就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所以,教师应采用自读笔记、模仿类比、合作讨论、练习互评等方法,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相应的讲读课文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课文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它,一定会受益无穷。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提醒学生把读和说、读和写结合起来,即在阅读时口、手、眼、脑并用,以提高阅读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讲读一篇讲读课文,教师更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应该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教给学生钥匙,让学生学会自己开启知识的大门。
3、训练学生读写,培养学生能力
教师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字词能力、理解句子能力、质疑问难能力、分析段意的能力、归纳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的能力、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如讨论、发言、游戏、表演等等,以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的境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训练学生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因为,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得提高的前提。“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章的内涵在不断地阅读中就能体现出来,而且在广泛的阅读中也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学生阅读的同时,让学生随手写下读书感受、心得,在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保障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三学段的阅读量达到145万字到400万字。”因此,语文教学除学习课本内容之外,还必须完成阅读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内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首先对阅读对象进行指导。即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生的知识现状,本人的兴趣等方面帮助学生选择什么样的书。其次,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三是让学生养成边读边写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能根据所读书的内容选用不同的方式写读书笔记。如:低段学生可以摘抄好词佳
句;中段学生可以写感受;高段学生可以写成篇的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最后,让学生养成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自己解决困难的习惯。
15.半月谈 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十五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实践,反思
一、导学案的设计
高效课堂教学的精髓就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自主合作展示”, 而所有学习环节的导引者即是导学案, 所以, 打造精品导学案尤为重要, 它是教学高效的前提和保证。导学案该怎样设计?我认为应该紧扣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对一篇文章, 首先, 要在思考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确定这篇文章的三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然后依据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合理设计导学案。比如,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 笔者的导学案设计过程和思路如下:
思考文本内容后, 笔者将本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确定为:知识能力目标:1.把握四位作家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2.了解众多人物聚集时场面描写的方法。过程方法目标:1.课前让学生搜集文中涉及作家的资料。2.自主阅读法、合作展示学习法、自主写作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四位作家的情操情趣及他们间的真挚情谊。笔者将本文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把握四位作家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众多人物聚集时场面描写的方法。针对以上目标, 笔者在导学案的“基础过关”、“整体感悟”环节设计了字词、文学常识、介绍文章中几位主人公、了解主人公的出场顺序等问题, 完成了贯穿于这篇课文的最基本的知识能力目标——字词及文学常识的识记, 并通过了解主人公及其出场顺序这一问题督促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思考文本, 同时也完成了过程方法目标1;导读案的“深入探究”环节的问题是紧扣本文重点和难点设计的, 比如:“根据文中的语句来明确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是通过哪些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本文的描写有怎样的特点?”这两个问题是针对教学重点设计的, “怎样介绍人物群像, 学习本文对你有何启示?”这一问题是针对教学难点设计的。“深入探究”环节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要求运用‘这是一个______的场景’的句式给课本中的插图配一句话, 使其内容更丰满。”设计这一问题既是对文章内容的一个总结回顾和提升, 同时也是为了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而学生对这一问题异彩纷呈的回答也证明他们已顺利完成我所预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在“当堂训练”环节设计的问题是让同学们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 写一写班上的一位同学或者是某位老师, 让大家猜猜他 (她) 是谁。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并能迁移运用本文的学习重点, 同时进一步达到过程方法目标。笔者认为, 本课的导学案设计是成功的。
总之, 设计导学案应该紧扣三维目标和重点、难点来设计。关于单子容量, 我认为应该少而精, 因为多而杂会让学生抓不住重点, 也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长期预习作业多, 会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这是得不偿失的。
二、感悟
FFS教学模式在理论上的优点是不容置疑的, 但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们还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具体问题。有时, 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甚至会让整个实验从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比如, 据观察了解, 部分学生常借助教辅书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他们预习时不熟读、领悟文本、完成导学案时不动脑思考, 只是简单地东罗西抄, 让教辅书代替了自己的结构化预习, 使得结构化预习从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抄来的答案常常准确无误, 合作学习对学生来说只是形式而已!展讲时照着抄读, 也是形式而已!尽管老师多次强调要在认真读文本的基础上经独立思考得出答案, 但抄袭仍屡禁不止。据了解, 这也是几乎所有语文科实验老师遇到的普遍问题。为此, 一段时间, 我很担忧实验在实践操作中会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后来我想, 实验肯定离不开创新和突破, 何不放手去尝试?于是笔者果断将学生参考书全部收上来束之高阁。这样, 学生不得不认真阅读文本、不得不自己动脑思考分析问题、合作交流时为避免展示出错尴尬而不得不认真和小组同学交流。脱离了参考书的答案常是不成熟、不完整的, 但它是学生自己思考分析的结果, 它远比抄参考书上的准确答案有价值有意义!展讲时其他组举手质疑补充的同学也大大增加, 学生真正从内而外地动了起来、活了起来。离开了参考书的束缚, 学生常常会给我一个个惊喜:原来A的知识面蛮开阔的!原来B的语言表达如此流畅准确!原来C的思想远比我想象得成熟!……看着他们为一个个问题争辩、看着他们认真地阅读文本、看着他们皱眉思考, 看着他们单上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答案, 我感到欣慰, 因为我明白了我的尝试是成功的!
16.语文高效课堂初探 篇十六
一、转变教师角色:由“施与者”变为“开发者”
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教师应由居高临下、滔滔不绝的“施与者”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开发者”。作为“开发者”,教师必须改变“教师中心”的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张扬学生的激情和个性,体现学生的“主人”、“主体”、“主角”地位,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独立性,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的时候,教师就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去思考,虽然这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老师的指点依然是重要的,但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当然,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集体智慧。只有承认、尊重、深刻认识、正确对待并积极引导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改变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由高高在上者变成为学生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育模式,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得到发展,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包括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真正实现。
二、改变教学模式,变“低效课堂”为“高效课堂”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启发、引导、点拨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学习目标。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引进 “高效课堂”模式。改变课堂流程,整个的课程学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自学,独立完成导学案,学生做完之后,老师要收起来查阅,以了解情况;第二阶段,小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第三阶段,学生按小组展示学习、探究的成果;第四阶段,教师补充、拓展。在这样的模式下,老师课堂上讲的很少,只是一个组织者、调控者、评价者,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查阅较多的资料,获取更多的信息,汲取的知识也更加完备,因而也拓展了学生 的知识面,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高效课堂”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真正的把“讲堂”变成了“学堂”。
三、多元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有效的开展课堂学习,我们除了为学生充分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以关爱之外,在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上也做了一些尝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更加多样化,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既有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也有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记录等方式。评价主体也发生变化,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评价方法上,建立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屁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看学生的学习动机、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7.半月谈 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十七
我很荣幸参加了xx师范大学在xx举行的“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语文名师高效课堂、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观摩活动。
作为一名在教学第一线任教长达20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十分珍惜这次机会,迫切希望这次活动能使自己的思想受到碰撞,观念得到触动而学有所得,更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力求“翻转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快乐而愉悦地成长。因此,两天的学习,我认真观摩四位名师的课堂,细心聆听他们的讲座,从心灵深处认识到这些名师、特级教师在教育探索方面独具匠心,教育方式与众不同,站在了教育的前沿思考并实践着基础教育的课程,也让自己深觉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与黎明共舞,塑造阳光心态
作为教师,摆正心态。有一句至理的名言说:“态度决定一切。”许多事情,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待事情的态度,只有心态端正,才能生活快乐幸福。作为教师,我们不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至少应该让我们自己生活快乐。我们不可避免要面对生活的清苦,绩效的纷争,职称的无奈等诸多烦心的事,但如果我们换一种心态去看待,就会豁然开朗,正如海门市东洲小学校长祝禧老师的讲座《让看不见的被看见》——如:中国文化中许多的人造物象(亭台楼阁)、人物形象(母亲、船长、水手、诸葛亮等)、自然意象(蚂蚁、狐狸、蜜蜂等),悠久的历史文化已赋予了这些比较固定的意念,但几乎没有谁去关注他们背后在说些什么?感受自然,打通心与自然之间的隔膜。细细想想,沿海城市人们的收入的确比较高,但别人可能付出的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这些收入,有许多也是金钱买不到的,这更包括我们的身体。许多光鲜的背后更多的是辛酸。我们教师作为知识的传导者和灵魂的塑造者,更应该用心灵的眼睛和耳朵去注视并倾听我们的生活,学会让我们做自己生活的主宰者,不要被生活中的琐碎蒙蔽我们的双眼,阻挡我们的幸福快乐。
面对学生,塑造阳光心态。小学生就像花圃里的花朵。要想花儿开得娇艳,园丁得用心照看。常听同事们说:“一个班带的时间久了,老师的许多特点就会在孩子们身上表现出来。”一个阳光四溢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小学生,我们从小就应该让他们阳光自信地面对生活。对于这一点,我觉得东洲小学的晨诵课程的建设——与黎明共舞,很值得我们借鉴。晨诵的目的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也不是为了进行记忆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活,既培养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情怀、美感及音乐感。与黎明共舞,是希望儿童每天黎明时分朗诵诗歌,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第一时间得以舒展,呼唤心灵,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由此开启一天的学习。晨诵课程,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现代诗歌,词句优美,便于儿童在吟诵时感受理解、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师生一起诵读,晨诵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开启诗、日常诗、生日诗、情境诗等,诵读内容必须积极健康,诵读过程也因年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东洲小学创设的这种校本课程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一脉相承,这种晨诵在学生幼小的心里潜移默化,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习惯成自然,让学生在吟诵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塑造了学生的阳光心态。
注重语文实践,树立大语文教育
所谓“大语文教育”观,其核心是确认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契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育应当贴近生活、靠拢生活。这次活动,几位名师在语文实践和生活化教学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如:祝禧老师的微课《推开窗儿》中涵盖了对学生的听说读及感悟、思维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融汇古今中外有关窗的知识;丁雪飞老师尤其注重学生生字书写和朗读的指导,遇到不懂的问题,积极引导孩子上网查找;xx老师的习作指导立足学生生活实际,一开始就以周恩来、台湾作家三毛和一些日本小朋友的理想为引子,让学生明白“理想只是发自内心的并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梦想,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鼓励孩子说真话,选择和树立与现实相切合的理想,这在他的讲座《关于小学习作教学若干问题的梳理》中的主张“生活化写作”、“我手写我心”相吻合;魏星老师的课堂和讲座更是注重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语用规律,做回了语文教师,在实践中“洗课”。这几位教师,都强调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一个单元的专题,一册教材的特点及组合规律,整个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进而广之,初中的、高中的,更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广泛地接纳生活百科,作为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认清形势,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xx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教师本身的语文素养。”对这一观点,我十分赞同。试想:不能规范书写的老师怎样指导与判别学生书写的正确与否?不会读书的老师怎样指导与评价学生朗读的优劣?不善学习的老师又怎样给予学生更优的学习方法?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与思想,从心灵深处认识到自己现在面临的教育形势,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1、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重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熟练掌握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从现代生活的发展前景来规划语文教学的未来,努力使语文教学与现代社会发展步履相适应,树立“网络式”的大语文观,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18.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八
韩党完小:党晓妮
近期,参加了学区组织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对高效课堂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受益匪浅,但收获的同时,仍有着不解之处或者说是困惑。下面针对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
从整个课堂教学结构来说,教师真正做到了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性的学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之前,教师提出明确性的学习目标,然后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大约15分钟,保证了能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有所悟,有所思,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批注的书旁,培养了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反思,我自己的教学,在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还不够充足,甚至有时目的性不是很强,学生不知怎样进行学习。
在班内大展示环节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充分让学生谈理解、谈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自悟、对比感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体会人间的和谐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心中的美好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在朗读中欣赏到了风情。反思自己的教学,放手还远远不够,生怕学生说不到,牵引太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相信他们一定会学习的,学习得也会更深,更透,在关键之处,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收获的同时,我也存在着困惑,针对这节课来说,整堂课教学顺顺畅畅,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思维碰撞之处,教师讲得的确是少多了,但这样是不是少得可怜。语文教学,我认为教师与学生,师生之间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解重点之处时,学生有时谈得比较肤浅,这里教师并没有做过多的引导,而是一带而过。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做得不是很好。比如说有的孩子汇报船给我们组留下的印象是柔和的,教师有必要再次追问学生,哪些词语更能体现了作者的真情,你能再次把这种感受融入你的朗读之中吗?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多学习别人高效课堂的精华,更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其重难点,采
19.高效语文课堂“五部曲” 篇十九
一、改变教学观念, 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 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 即就课论课, 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 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 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 回答成了学生的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 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 这样的教育何从谈创新?因此, 我们应转变观念, 建立一种“大语文”观, 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 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 鼓励学生多动脑、多质疑、多发现。面对我们的初中生, 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 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 总怕与老师的答案不完全一致, 总怕错, 不敢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 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是有不同答案的。拿分段来说吧, 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 然后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像一个多面体, 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 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应给予及时肯定, 我们不应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阅读一篇课文, 你如果能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 而多思考多琢磨, 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 可以使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 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 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了。
二、了解学生的需求, 制定教学策略
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期, 在心理层面上最需要的是爱和归属。根据马斯洛需要理论的描述, 对爱和归属的需要是在生存和安全感获得满足后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因此, 从这两个方面出发, 初中语文老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就必须根据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中制定相应的策略, 只有考虑了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才能保证学生对教学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产生认同感, 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共鸣。而这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 并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调整。
三、实行开放式、多渠道教育
新课程的实施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 使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 学生可以到大自然中学习, 到社会实践中学习。因此, 教师应该有目的地主动创造条件, 实行开放式的教育, 引导学生走出校园, 对学校周边的社区参观访问、展开社会调查或知识咨询等, 使他们经过切身体验, 正确认识社会, 正确认识自己, 处理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从而在社会实践中印证课本的理论知识, 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是人生的大舞台, 许多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反映, 只需几天、十几天, 就让我们不仅学习了知识, 而且增长了见识。可见, 社会实践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 是一条有效的教育途径, 它在尊重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 实施现实教育, 真正贯彻了主体性原则。
四、有效调控教学时间
语文课堂怎样提高教学效率, 对语文教材怎样运用, 与有效调控课堂教学时间关系重大。杨启亮先生对此做过分析, 他说:“在基础教师的教育中, 懂得如何教总比懂得教什么更重要, 而且越是在教什么的问题发生了重大变革或重大更新的情况下, 如何教的问题就会意味着百倍的艰辛。”我们有不少语文教学的同行, 在课程改革中探索出了一些好办法, 如语文课的长文短教, 教师的课堂精讲等, 这些都是新课改中人们对语文如何教的有益探索, 也都不失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之举。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是整个教学过程以文章教学为主。一篇文章的内容是很丰富的, 假如我们不对讲课的内容进行调控, 那么在稍纵即逝的45分钟里, 什么都面面俱到, 那是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 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比如, 可以精心安排授课内容, 做到把握要点, 化解难点;强化基础, 适时点拨;温故知新, 深入拓展。语文教学要能够打破常规, 由文章的内容、特点决定教学策略、步骤, 即使是精读课的教学, 也要各有侧重、灵活处理。
五、注重课堂有效评价
1. 评价要融入真情。
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 无论品格还是智慧, 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真诚的语言、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 会营造出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和幸福。因此, 语文课呼唤教师的评价发自内心, 融入真情。
2. 评价要敢于批评。
评价有激励功能, 因此, 可以通过评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 有时教师连错误的东西也不敢否定, 似乎一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灵性与智慧, 以为这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其实, 批评无禁区!因此, 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 就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拨;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时, 就应加以引导。
20.高效语文课堂探究 篇二十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而一节四十分钟的语文课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能给学生多少有用的东西?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更有效?本人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思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给学生高效的语文课堂。基于此,我觉得教师要想有效教学,应该从以下几点关注高效语文课堂教学途径。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三、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半月谈 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半月谈》2011年第9期【半月评论】08-27
好人半月谈作文09-03
2024年半月谈评论汇总07-27
《半月谈》2010年第15期【半月评论】让中国社会健康走出转型期08-08
半月谈时事政治及试题12-17
6个半月宝宝辅食有哪些?12-26
由安全月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