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书籍

2024-06-09

教学设计书籍(精选15篇)

1.教学设计书籍 篇一

《书籍装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书籍装帧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语言去感受、欣赏书籍装帧艺术。

2、学习探究,自己动手设计书的封面。逐步提高设计与生活实际密切关系的认识。大胆设想,运用构图、色彩、图案等知识,设计出比较完美、体现个性的书籍封面设计。

3、通过学生收集书,欣赏、学习设计封面,激发学生爱读书、爱学习、爱生活的美好道德情操。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将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综合运用构成的视觉形象。、难点: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风格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封面,同时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体现个性,力求创新。教具与学具:、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物投影仪、各类书籍(古籍书、儿童读物、杂志、画集)、封面设计作品、学具:铅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笔、剪刀、胶水、彩色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去书店买书、图书馆借书时,首先注意书的什么?为什么?

2、出示几册书籍(古籍书、儿童读物、杂志、画集),多媒体上展示。提问:这些书的封面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本书?为什么?

由此引出:一本书不仅仅有好看的内容,还要有好看的装订艺术和封面设计,这样才能给读者有较深的印象,那么怎样来设计一本好的书籍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书籍装帧》

(二)讲授新课

1、结合课本10页图例提问:除了教科书,你们还了解哪些书籍的装订方法?请同学回答书籍的装订方法大致分类,教师归纳总结:书籍的的装订方法很多一般分为旋风装、蝴蝶装、卷轴装以及经折装。(电脑依次出示各种样本的书让学生欣赏)

2、实物投影一本较厚的书,进行观察分析,你看到了书的哪几个部分?(封面、书脊、封底、书芯、衬页、扉页)

提问:[1]书籍的封面有什么作用?(保护书页,宣传作用,欣赏收藏价值)[2] 封面设计时应设计哪几部分?为什么?(封面、书脊、封底)

3、电脑出示书籍封面的实例,让学生观察书的封面上有些什么?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封面,犹如人的脸面各不相同,究竟封面上有些什么呢?(文字和图画)(书名、作者、出版社、书的性质和内容相符的图像)教师总结:文字、色彩和图形构成封面设计三大要素。下面我们就和大家来分别研究一下这三大要素:

A、文字。书籍的封面要有明确的表意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功能,在设计时把文字以点、线、面来进行排列,书名较大可以处理成面,一定要醒目、大方;作者名字少,也较小,所以把它处理成点;出版社字较多较长,一般排成一行,所以当成线来处理,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和位置要精心设计。B、图像。让学生观察欣赏封面的图像,分析是用什么技法绘制的。

教师总结:图像要与书籍内容有关,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C、颜色。任何封面总有一种颜色占主导地位,要能反映出书的某些性质和特点。(电脑展示封面设计的修改稿)

4、封面设计步骤:(1)构思立意

(2)确定封面的规格、定位图形及文字的位置

(3)图形的设色或制作,可以用笔直接画和设色,也可以运用学过的镂刻版画的技法上色,甚至可用有色纸剪贴(4)上颜色

5、学生创作练习

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设计练习,增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作业要求:(1)用你学过的知识设计一本你们共同喜爱的书的封面。

(2)图形装饰、文字突出、颜色鲜明。

(教师作巡回指导)作品讲评

实物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同学自评、互评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教师寄语

高尔基说过:“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让我们多爱护书,多读书,读好书,使我们更加有智慧,更加热爱生活。教师小结与反思

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创造作品,感受到了书籍装帧的艺术。

2.教学设计书籍 篇二

纸质书籍设计, 简单说就是将书籍的艺术性, 工艺性, 外表设计装帧和内页版式相互结合所形成的的全面设计。它的主要目的, 是使纸质书籍以最佳的视觉感受呈现在阅读者面前, 使阅读者感受到最佳的阅读体验。近些年电子书籍作为新一代媒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打破了大众对书籍一元化的感受, 电子书籍的设计形式更加去向于视、听、触觉的整体化设计。电子书籍依存于移动终端, 如平板电脑、书籍、移动电子书籍中, 它的主要目的是以用户阅读体验为主, 设计更新快, 既满足用户的艺术性要求, 又满足便捷性的要求。

一、3-6岁儿童纸质书籍设计特点

儿童书籍要结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设计, 才能创造出儿童喜爱的书籍。3-6岁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完善, 骨骼肌肉柔软, 缺乏力量和耐力, 特别是用于翻书的手指小肌肉尚不发达, 注意力上易疲劳等儿童本子特点决定了儿童纸质书籍设计应具有重量轻、尺寸小、容易翻动、柔软、外形圆滑、不易破损等特点。下面仔细分析纸质书籍在设计儿童书籍时所拥有的基本特点。

首先, 在材料方面。设计者在设计纸质书籍时所要采用的材料应为同种材料中最为安全且健康值度最高最为严格的产品。书籍设计要为儿童提供最为全面的最为周到的保护, 要在最大限度上地防止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其次, 体现在书籍视觉语言上。简约明了的图形, 赏心悦目的色彩, 具有美感的形式, 简单直白的表达方式, 使儿童能够比较容易准确得获得关于书籍的信息, 这样的设计方式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引起孩子的注意, 最后, 体现在选择设计开本形态方面。在选择设计开本的形态时, 要考虑到儿童书籍所有的种类, 领悟其书籍内容, 寻找最为合适, 最终充分体现书籍魅力的开本。这种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珠联璧合, 才能使书籍产生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二、3-6岁儿童电子书籍设计特点

电子书籍与纸质书籍相比, 无需要考虑纸质书籍纸张材质、印刷工艺、装订方式等因素。电子书籍的设计是按照图形、图像表现方式分为平装, 软装和硬装, 这三种表现方式的出现, 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纸质书籍所拥有的特点。儿童电子书籍在设计是要注重两个方面, 首先是技术上, 电子屏幕要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 利于保护儿童的视力健康, 屏幕的调节装置可以根据儿童自身喜好进行调节。其次, 在设计上, 色彩搭配要恰当、和谐、适度, 避免复杂纷繁的色彩模式, 同时要准确把握适合版面内容的文字跳跃率和适合图像和文字呈现的最佳视域, 达到让孩子长时间观看的目的。

三、3-6岁儿童纸质书籍与电子书籍特色设计

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抛开所承载的媒介书本和电子设备, 回到最初书籍所含有的意义, 就是通过文字, 图案, 色彩, 等元素进行传递信息的过程, 这个信息传递过程需要设计者和读者进行沟通了解读者喜好。其次, 要从自身积累的设计经验中提炼精华进行独特设计。最后, 视觉方面进行有吸引力的色彩进行搭配。因此, 抛开书籍媒介的3-6岁儿童的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的特色设计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情感共鸣, 独特表达, 配色和谐。

1. 情感共鸣

无论是纸质书籍还是电子书籍, 书籍的版式是都是设计者所精心营造的视觉感受之一, 封面及插图中的形象, 版式的处理都能烘托出书本特有的文化意境。3-6岁儿童书籍设计的难处在于3-6岁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完善, 他们知识掌握量少之成人, 无法完整的阅读一篇文章或者故事, 大多数依靠图形, 图画进行辅助阅读才能明了含义。在针对3-6岁儿童的书籍进行设计时, 设计者是要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象思维通过版式、图案、文字、色彩等一系列元素传递给儿童, 使儿童在阅读时可以沉浸于设计师所创造的世界里, 真正发挥出设计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儿童书籍页面设计时设计者想要设计出引起儿童情感共鸣的特色设计的书籍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 保持一颗童心, 融入儿童之中, 与他们进行情感接触, 了解他们如何体验自己的喜, 怒, 哀, 乐, 以及如何表达这些情绪。在进行版式设计, 色彩对比, 插图选择, 根据儿童的情感层次进行设计, 每个特定的设计对应特定的儿童心理更加让孩童理解书籍内容, 体验快乐或悲伤最终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其次, 深入理解本书的内容。书籍设计是设计师对其内容阅读的解释和表达, 设计师必须以真诚的态度对本书的内容进行理解, 其后进行自我创造和设计, 这里的创造是设计师对书籍的理解也是绑定的书籍内在情感的基础。这种情感是感觉和设计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可以使作者和读者可以产生共鸣, 主要取决于读者能否理解设计者的意图。

2. 独特表达

设计师在设计儿童图书时要用儿童喜欢的形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书籍的页面插入大量生动可爱的形象, 充分发挥儿童的视觉和想象力, 将儿童的视觉, 触觉都吸引在书本所要表达的故事之中, 透过角色的层层深入带领儿童进入故事的世界, 这样的吸引都是透过设计者独特新颖的表达方式进行的。

3-6岁儿童的感官视觉体验已经到了一个高潮。一些儿童教育书籍的设计, 设计引导儿童阅读都是通过一个生动和可爱的形象, 让他们学习的同时不觉得无聊, 如使用儿童熟悉的动画片的卡通形象, 将里面的角色塑造成引导角色, 透过这样的角色和儿童进行知识之间的对话, 通过儿童愉快的与角色进行互动学习知识。例如, 如果在书中设置合理的儿童形象, 将他定位为好朋友的角色, 儿童在和“好朋友”在书中共同阅读和交流, 让他们的认知活动从平面到立体, 从难以接受到主动地自我学习。这样生动角色使儿童在进行阅读活动不再是一个人, 他和一个小兔子, 游戏中的外星人, 一起翱翔在书本中, 使阅读变得有趣, 在这样的过程中, 书籍自然也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爱不释手。孩子们相信直觉不喜欢世界直白的描述, 他们希望依靠强烈的主观感受来描绘现实生活, 现实世界的想象力再加工, 这决定了儿童读物的设计必须突破的具象的艺术形象, 设计师必须试图摆脱打破常规, 接受一些看似不缴纳逻辑视觉感觉。尽可能接近孩子们自身的设计, 设计师创造的艺术形象来源在日常生活和温和的想象中, 他们必须了解孩子的心, 在孩子们的世界寻找灵感。

3. 配色和谐

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来观察他们的审美能力, 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性格让他们明亮的颜色非常敏感, 颜色的偏好与儿童的活力爱自然的心理特征相一致。孩子们喜欢明亮、自信和美丽的颜色, 如红色、蓝色、绿色等, 因为这些颜色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大多数设计者都大胆的使用这些丰富多彩强烈的对比关系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例如, 一些儿童书籍封面常用的绿草, 是因为绿色和红色对比可以产生一个强烈的视觉刺激, 对孩子们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孩子们喜欢的颜色不容易协调, 难以掌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在设计这些对比色介入一些相对较暗的颜色, 使用统一的图片, 比如在中间的红色和绿色的位置两个红色和绿色的各种同系色进行使用, 如橙色和灰色、黄色和灰色的中和。这个灰色可以扮演一个角色的转变, 调和视觉, 使儿童在阅读书籍时视觉可以得到休息。儿童非常喜欢鲜艳的颜色, 但他们很短的注意力, 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在视觉设计中的颜色的使用, 这个灰色中性颜色儿童书籍可以中和色彩对比, 但除了这样的对比色的使用, 设计者更要考虑如何使在颜色不冲突的情况下形成互补的和谐美, 这些都是在书籍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设计师之间在进行比较在书的封面设计的同时必须能够掌握颜色搭配, 颜色完美调和, 给孩子一个健康、积极的阅读体验。

结语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语言, 儿童阅读也在不知不觉中的依赖电子媒介, 书籍设计是一种数字信息传输媒体的设计, 儿童电子书籍与纸质书籍虽然有着载体上的不同, 但儿童书籍的信息传递的精神是永不改变的。

摘要:现今信息时代正在悄然的推动着传播媒介的变化, 依靠传统传播媒介的纸质书籍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客户需求, 在新媒体应运而生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出现了纸质书籍与电子书籍共存的现象, 在这多元化共存的时代中无论是纸质书籍还是电子书籍都是无法被另一方所完全代替的。儿童书籍的市场也跟随主流进入了共存时代, 作为儿童书籍的设计者在进行书籍设计必定要考虑到电子书和纸质书共存因素, 将两者相互结合, 相互借鉴, 这样才能真正的设计出迎合市场需求, 推动儿童书籍设计的发展。除此之外设计儿童书籍要有创新具有特色的设计才能更好勾起儿童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儿童心理,儿童生理,特色设计,电子书籍,纸质书籍

参考文献

[1]胡燕.当代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0.

[2]宋晶晶.当代电子书籍与纸质书籍的设计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1.

3.教学设计书籍 篇三

关键词:传统书籍;当代书籍;书籍设计;书籍形制

0 引言

书籍发展和文化、文字、语言、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传播技术科学、保存文明的重要工具,对人类社会发展与建设有重要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知识水平和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对书籍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书籍的功能性、审美性越来越重视。当代书籍设计多以西方设计元素为主,虽然西方设计理念给当代图书设计带来了新活力,但中国当代图书设计不应完全照搬全抄,应有属于自己的意蕴美感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展现中国文化,在设计中应积极融入传统书籍形制元素。

1 书籍设计

书籍设计属于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形式,是一种包括艺术思想、构思创意和技术手法的设计行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着不可代替的位置,体现着国家的文化水平和工艺水平高度,主要设计内容包括扉页、正文、注释、目录、版权页、插图、版式、封面等众多方面。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书籍设计思维和形式会存在较大差异,作品会散发出不同的民族特点和文化魅力。[1]书籍设计要素中,文字、色彩、图形设计最为重要,科学设计才能有效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书籍设计中,任何设计元素的运用与变动都可能对书籍的形式美感及审美特点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在视觉元素的运用上,这一影响最为明显。书籍设计要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体现艺术性和空间感。当代书籍设计中运用和传承传统书籍形制元素不仅能满足现代人的内在精神需求,促进文化传承,更能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审美心理,使图书价值得到进一步升华,体现文化魅力。

2 中国传统书籍形制特点

书籍是文字信息、精神思想的承载物,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书籍形制是承载信息的书籍在流通时的外部形式。中国传统书籍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人智慧的象征。唐代之前的中国传统书籍以卷轴装为主,但随着文化发展,人们的阅读需求增多,卷轴装书籍的弊端暴露出来,不再适应文化发展,传统书籍逐渐走向经折装。[2]明代书籍版面、版式设计上与唐宋时期有明显区别,粗放洒脱尽显。而清代书籍设计精细富丽,对艺术性更讲究,尤其是线装锁眼设计上更加严格。中国传统书籍形制大多简约、古朴、静雅,版面错落有致,崇尚雅、洁,讲求书卷气和文化气息,体现着民族性,与西方图书设计有很大不同,排版形式注重思想传达,显示着中国人的审美特性与阅读习惯,没有过多花哨设计,平面感较强。这些传统书籍形制元素非常值得在中国当代图书设计中运用。

3 中国传统书籍形制在当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当代图书设计以中国传统书籍形制为美,更符合现代人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在继承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更使传统文化的精髓得到了弘扬,使文化价值在不同时代得到了体现。当代书籍设计应学习中国传统书籍形制中的美学理念与文化内容,将文化底蕴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中国书籍设计风格,体现中国文化魅力。下面,笔者通过几点来分析中国传统书籍形制在当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3.1 封面视觉要素的应用

封面印有出版者名称、书名、作者或编者信息,起美化与保护书籍的作用。读者首先看到的就是封面,某种意义上来说,封面是书籍的形象,是书籍的核心要素之一,对图书销量有直接影响。相关实践研究表明,不好的封面会影响书籍零售量百分之五十以上。一个好的封面可感动读者,瞬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顺利表达出作品意蕴。因此,图书设计中,封面设计非常重要。将中国传统书籍设计元素融入封面设计中,能传达出一种传统美感,引起人们心理与思维上的变化。中国传统书籍封面对文字的运用非常重视。因此,现代图书封面设计中完全可采用文字图形化设计手法,将文字与图形联系起来,在笔画之外添加图形,使笔画与图形相接,传达一种新的文化意境,营造独特的视觉造型,更好地展现文化信息,使书籍内在与外在协调统一,展现一种抽象形态的艺术美感。例如,书籍《意匠文字》封面设计便是通过文体与图形的结合,将笔画与龙凤结合,以触发读者想象,引发作品神韵,展现汉字的艺术魅力。当代书籍封面设计应多运用这种传统图书封面视觉要素,注重语言含蓄表达,呈现一种别样的艺术风格,形成特征画面,使文化与书籍联系得更紧密。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若想设计出更贴切的封面,必须要对书籍内容有一定了解,正确把握书籍的内容精髓和文化内涵,注重设计的协调性,恰当选择视觉元素。这样的封面才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书籍内容。此外,设计重点设定上,要结合书籍属性,不同性质的书籍应采取不同的设计方式。例如,《山静居画论》封面设计中,就充分对书籍属性进行了考虑,采用不同于纯文字书籍的设计思维,将传统现状文化融入封面设计中,更融入了中国画的视觉元素,使中国画追求意境的特点得到了展现。

3.2 传统纹样的设计应用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传统书籍形制元素在当代书籍设计中有重要意义。而纹样是传统书籍形制的重要元素,对书籍整体的视觉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设计者应根据书籍内容、书籍属性、目标读者心理,将这些传统纹样运用到当代书籍纹样设计中。传统书籍纹样形式看似随意简单,但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纹样多经过精心细致的设计,非常注重意境的表达,不论颜色把握还是形态传达上,都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前,很多书籍都在采用这种设计思维,把传统纹样融入现代书籍中。例如,书籍《十二生肖》的纹样设计,将剪纸艺术与封面图形进行了融合,形成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不仅美化了书籍外观,也体现了书籍的民俗特点,强化了书籍属性,使书籍特点更明显。此外,《中国书籍简史》设计采用了传统鱼尾纹样,色彩上则运用了黄色,使书籍的历史感大大增强,书籍意境得到了体现。读者在看到这种古典设计后,对于书籍的属性印象会更深刻,会产生更大的购买欲望。

4 结语

书籍是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相关信息的物质载体,对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传承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人们对知识越来越渴望,书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人们对书籍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书籍形制元素在当代书籍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人多元化的审美心理需求,更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在当代书籍设计中,应积极运用传统书籍形制元素,营造出独特的中国特殊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1]朱春玲.中国传统书籍形态回归重构视野下的现代书籍形态创意设计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

4.书籍封面设计 篇四

书籍封面设计

教学目的:了解书籍封面设计的意义,培养综合知识、统筹安排能力。

教学重点:各种书籍的不同特色。

教学难点:书籍设计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教学过程:

课时:2 课时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做好物质和精神的准备。(1分钟)

二、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4分钟)

1、复习有关的构图知识及形式美的知识。

2、提问有关美术字方面的知识。承上启上,并系统综合运用知识。

三、讲授新课:(8分钟)

(一)知识结构:

1、五种书籍的特点。

2、设计构思的方法和步骤。

四、学生设计,教师巡视辅导。(30分钟)

(一)提出作业要求:

1、完成一幅封面设计。

2、主题突出,内容与形式相结合。

3、纹样概括,文字与内容相结合。

(二)辅导要点:

1、反馈讲课信息,掌握普遍状况。

2、发现个性特征,及时给予辅导。

3、教师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辅导,使学生知识转化成能力。

五、课堂小结:(6分钟)

讲评总结设计稿,取长补短。

1、自评、(知识、内容、审美感受)

2、互评。

3、教师讲评、补充不足、重点引路。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好物质和知识上的准备。(1分钟)

二、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2分钟)

复习有关色彩三要素方面的知识。(5分钟)

三、讲授新课:知识结构:

1、七种不同色彩的心理特点:

5.《爱护书籍》教学反思 篇五

“爱护书籍”是本单元主体课文,写了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故事,《爱护书籍》教学反思。课文从“爱读书、保存书、爱护书”几个再现了鲁迅先生的爱书好德。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爱护书籍的意识,养成用功读书,珍惜工夫的良好习惯。

目前孩子的家庭生活生计前提皆很优越,家长尽可能知足孩子对学习用品的要供。多数孩子不懂得珍惜、庇护学习和生活生计用品,孩子们缺乏治理自己工具的意识,“爱护书籍”中鲁迅从小爱护书籍的`做法给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是一篇很好的教育素材。讲授时,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教学反思《爱护书籍》教学反思》。品词赏句,抓住人物爱读书、保存书、爱护书的好品量、好习惯来学习鲁迅爱书的精神和干事认真的态度。使学生树立爱护书籍的意识,主动爱护书籍。

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此后你怎样庇护书,爱护书?把自己的设法写下来与同学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写话能力,又进一步学会了爱护书、庇护书的方法。

在初读感知课文首要内容时,引导学生找出概括课文首要内容的句子:“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皆宝贵。”以此为主线贯穿学文的始终。在品词析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抓住鲁迅爱读书、爱护书的事例来学习鲁迅爱书胜过亲情,胜过财宝,胜过生活生计中的统统。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我们应当爱护书,学会保存书。

6.文化的传播——书籍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了解书籍设计所包括的内容及设计要求。

2:技能目标:通过动手制作,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以及集体的合作、探究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书籍设计,引导学生留意生活点滴,发现书籍设计所体现出的美,激发学生动手美化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书籍设计的要点及步骤。

教学难点:在书籍设计构思中艺术地表达书籍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其相关书籍资料,剪刀、胶水、彩纸、彩笔、铅笔、不同风格的书籍封面、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比较两本不同设计风格的书籍,直切课题

师:现在,请同学看这两本书,你认为哪一本比较好?为什么? 生:回答

师:对,能看出来第一本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恰当的设计不仅能保护书里面的内容,而且,还能起到宣传、美化书籍的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进行书籍设计。

——书籍设计(板书)

二、认识书籍设计,并总结出其设计要点(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所准备的课件及图片资料)

1、什么是书籍设计?

2、书籍各个部分的名字。

3、如何对一本书进行设计。

4、书籍的开本。

5、书籍设计的种类。

三、讨论设计步骤,选择一种题材的书籍进行设计 师:对于书籍设计所包括的内容及设计要求,我们都已经进行了了解,现在假若让同学来为你喜欢的一本书来进行整体设计,该如何一步步完成呢?也就是书籍设计的步骤,现在分小组讨论并拿出方案。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回答,逐步引导学生说出步骤。(学生制作过程中老师要点出其注意事项,设计时别忘了要一同设计书脊和封底;同学在制作的过程中可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来完成。)

四、展评作品,渗透教育

展示作业,请学生评判哪一个最好,为什么?让学生通过书籍设计,谈谈书的内涵;学生对作品提出改进意见;师总结作业优缺点。

五、本节课小结

每一本书的出版无论是内容还是封面都凝聚着作者的一番心血,所以我们同学一定要爱护书籍,千万不要在书上乱涂乱画,课后可以试试用电脑来设计几种书籍,也可登陆互联网,欣赏一下设计师们所设计的作品。

7.插图设计与书籍营销 篇七

书籍不仅限于一种精神文化传播媒介, 也不仅限于一种知识的记录与传承载体;在以商业形态著称的文明时代, 书籍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架上商品。在今天, 是商品就必然要有包装, 而书籍装帧设计正是这一商品的“包装”。书籍装帧设计是学术性和商业性的共同体, 这两个属性同是存在于书籍装帧设计中。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在市场经济和商业运作影响下, 既要为出版商赢得商业利润, 又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方向迅猛发展。

1.1 插图与书籍的关系——所谓插图

“插图是为了解释, 说明或叙述某些特定内容而画的图画, 是运用图画对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作艺术的诠释, 把文字或创意转化为图画。” (摘自《装饰》总第153期) 插图是一种以文本为基础, 以传达信息为目的, 以印刷或其他媒介传播的图像艺术, 插图在文本创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这种创作是对文本的解释, 它是人类精神的载体。在信息传播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 随着商业性的加强, 插图已经从过去单纯手绘为主的创作方式转变为大量使用电脑处理的模式。艺术美造型美已经不是设计师单纯的追求了, 传达商业文化信息, 为商业活动服务, 同样成为现代插图设计师的理念组成。

2 插图与书籍的关系——插图与书籍的渊源

书籍装帧设计包括开本, 护封, 内封, 书脊, 环衬, 扉页, 编排, 插图, 字体, 版权页以及纸张等, 它包含书籍外部设计和内部设计。外部设计部分也被称为封面设计, 即封面, 护封, 函套, 腰封, 环衬及扉页等;内部设计部分也被称作版式设计和插图设计, 即字体, 开本, 用纸和插图。插图作为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必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书籍装帧设计和插图的定义, 可以确定, 插图和书籍之间有着直接不可避免的联系。

清朝叶德辉的《书林清话》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古以图书并称, 凡有书必有图”。可见, 图与书之间有着不可解的渊源, 自有书籍诞生以来, 图与书就息息相关, 不可分割。在今天, 图即为插图, 书解为书籍。插图和书籍自古以来便是合而为一的整体, 故称之为图书, 缺一则不构成“图书”。书籍艺术与插图图像的结合, 自古受到世人的公认。有此可见, 插图与书籍之间,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 不同文明发展程度下, 起着各自力量大小不一的作用。在“艺术是为建构人格”为主要思想的时代, 书籍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传播思想, 促使高尚人格的形成, 而插图则作为图像语言来陶冶人的情操;在信息量几近超负荷的读图时代, 书籍依旧因传播信息而存在, 但插图的存在, 更多的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欧美“最美的书”评奖委员会认为:最美的书必须有合适的字体, 以及包括有扉页, 附录在内的美观的版面设计, 书籍的各个部分都要设计的适当并符合美学要求, 书籍作为一个整体包括纸张, 护封, 封面, 环衬, 插图和印刷等要素, 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并在使用时感到方便。从中可以看出今天最美的书应该包括插图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完美组合, 应该重视插图在内的各个部分的实际功能性作用。

2.1 插图的营销作用

商业社会下, 书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消费者, 出版商和设计师都在这种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下充当着自己各自不同的角色。随着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 消费者的各方面需求都在增加;出版商在不断受着利益的驱使;而设计师恰好被夹在消费者和出版商之间。当两者之间产生供求关系时, 设计师必须出面解决这个供求关系的焦点, 从而一方面满足消费者需求, 一方面给出版商带来经济利润。而在设计师进行设计创造时, 还要迎合消费者和出版商, 在这两大任务中, 后者的核心, 便是营销。

2.2 消费者的需求

在信息泛滥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 人们开始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充裕, 对美更是产生了极度的渴求。人们狂热的追求视觉图像享受, 积极地崇尚视觉满足, 理所当然的迈进了读图时代。在如此社会环境下, 插图在书籍销售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插图越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书籍就越是卖座叫好。插图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往往给消费者带来心理上的好感与兴趣, 现代营销心理学的观点正是这一真实现象的浓缩:“不具有引起消费者心理上好感的商品, 难以左右销售的局面”。

2.3 出版商的利益

在出版商眼中, 书籍更重要的属性是商品, 它是给出版商带来利益的工具和媒介, 没有商业利益的商品交易, 对于出版商来讲是没有价值的, 是不值得为之投资的。出版商的目的不仅是让文化信息通过书籍得以传播, 他们更需要书籍带来的市场, 更注重书籍装帧设计的市场功能。他们把书籍装帧设计的全过程当作是一场商业活动, 没有几个商人把资本投注在一个只有艺术价值而不存在商业价值的书籍上的。在出版商那里, 插图的功能是提高书籍在消费者中的认知度, 是营销作用, 是给自己带来经济利润。消费者需要什么风格的插图, 出版商就要提供什么风格的插图;消费者对什么基调的书籍装帧设计感兴趣, 出版商就会寻找并给予什么基调的设计。

2.4 设计师的任务及中介地位

包豪斯设计学院提出了“设计师为了大众而进行的活动”这一观点, 而广大书籍装帧设计师们, 在商业社会大潮下, 也需要遵循这样的设计原则, 暂时隐藏起各自先锋和超越的设计理念, 迎合大众, 迎合消费者, 迎合出版商。

设计师的中介地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出版商与消费者的中介, 设计师既要满足出版商的经济需求, 也要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设计师必须将二者的思想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得到统一体现。消费者需要插图丰富的书籍, 出版商需要插图丰富的书籍装帧设计吸引消费者。此时, 插图便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起到营销作用, 并且力量巨大, 如果设计师未能满足双方需求, 那么交易便宣告失败, 消费者与出版商便无法连接到一起。另一方面, 设计师是书店与读者家中的过渡体。当读者把插图当作评价书籍优劣的标准时, 插图的营销作用促使了交易的成功, 而设计师便完成了书籍从书店到读者家中的转移。

插图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作用多元化, 既有其功能性体现, 也有其学术性所在。但是商业社会下, 学术性必须建立在功能性的基础上, 一个没有市场的书籍装帧设计, 无法满足消费者和出版商的需求。只有能够起到营销作用的书籍装帧设计才有广阔的市场。这样功能性, 营销性是首位的, 而学术性, 设计的意境和品味次之。日本装帧设计家菊地信义说:“装帧设计的存在价值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它即不属于作家, 也不属于出版社, 更不属于装帧设计者。”而这种兴趣正式营销作用的源动力。书籍装帧设计师, 只有激起了读者的兴趣, 才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3 结论

8.《包装书籍美化主题》教学设计 篇八

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泰山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下,教材以“创作一部记录成长的文集”为主线,分别通过提高创作效率、编辑个性化文集、用自媒体发布作品这三部分来展开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包装书籍美化主题》这节课,分为“设计靓丽的书籍封面”和“规划序言内容和版式”两个专题。封面和序言是人们了解书籍内容和作者意图的主要途径,通过这两部分内容能够引导读者步步深入,逐渐领会主题,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封面和序言在内容和版式设计上,也有很大的创作空间,通过图形、色彩、文字和版式用美的视觉传达形式,表现书籍的丰富内涵,是我们进行包装设计的主要目的。学生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初步体验书籍包装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理念,并以此美化和突出书籍主题。

●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由于他们更偏重于形象思维,分析、归纳和建构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本节课的知识点在小学信息技术中有所涉猎,学生也会进行相应的设置,但学生的操作可能不规范。因此本节课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规范学生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并对书籍封面的设计能够学以致用。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用鲜明的艺术字,增强文字的感染力;借助形状改变图片外形、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用图片诠释主题;能够灵活使用艺术字、图片和形状,合理安排它们之间的位置,做到图文结合,在视觉上让人赏心悦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培养自主学习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能力;利用知识迁移,联系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学过的图文混排,学习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对重点知识的学习,除了利用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还要充分利用学习任务单中的操作步骤,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制作书籍的封面和序言,培养审美情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制作满意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 重点、难点、突破点

重点:借助形状改变图片外形、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

难点:合理安排艺术字、图片和形状之间的位置,做到图文结合,在视觉上让人赏心悦目。

突破点:欣赏比较成熟的书籍封面设计,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据可依;发挥微视频的优势,让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多次模仿、操作。

● 课前准备

①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将相邻的两位学生安排为一组。

②组织学生自主观看微视频“自学视频:封面设计.wmv”和“自学视频:序言设计.wmv”,看完微视频的学生可自主学习“学习任务单.doc”中的内容。

●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精美的书籍装帧”视频,为学生展示精美的封面图片,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师:封面和序言是一本书的脸面和自我简介,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本书的质量和成败。封面和序言的好坏,能直接影响读者对它的阅读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设计精美的书籍封面和序言。(出示课题:包装书籍美化主题)

2.技术探索

师:图片是平面设计的构成元素,具有很高的装饰价值,能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美感,它在整个版面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重要的视觉元素;在应用中,人们往往通过多种呈现方式,打造具有主题内涵的设计,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艺术字是经过专业的字体设计师艺术加工的汉字变形字体,字体特点符合文字含义,具有美观有趣、易认易识、醒目张扬等特性,是一种有图案意味或装饰意味的字体变形;艺术字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作合理的变形装饰,书写出美观、形象的变体字。艺术字经过变体后,千姿百态,变化万千,是一种字体艺术的创新。让艺术之美与书籍的文化内涵相呼应,让人们从封面的视觉感官和内容的认识、理解产生共鸣,这是我们对包装设计的艺术追求。

(1)封面设计

要素展示:教师向学生展示封面设计的组成要素:书籍名称、编著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和背景图片(如图1中左图所示)。

教师点拨:①书籍名称等文字在页面中的位置。文本横向排版的位置:书籍名称在页面的上四分之一处、编著者姓名在上三分之一处、出版社名称在下五分之一处。②文字的颜色一定要突出,可选择背景颜色的对比色。背景图片必不可少,但背景的作用主要是衬托书籍名称,不能喧宾夺主。③背景图片要占满整张页面。借助“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的“大小”,可进行精确设置。

(2)序言设计

要素展示:教师向学生展示序言设计的组成要素:序言标题、序言正文、插图和背景图片(如图1中右图所示)。

教师点拨:①序言标题和序言正文这两部分的字体、字形和字号等可忽略设置,按照默认格式即可。②为了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可借助形状改变插图的外形。③为了突出序言的内容,背景图片可以进行“冲蚀”处理,通过“降低对比度”“增加亮度”的方式弱化背景图片的颜色。

3.分组探索

(1)学生分组设计

教师为学生准备了5组素材(如图2),让他们从中挑选一组素材进行设计。学生两两为一组,确定素材的选取,并协作完成。

学习步骤:①打开“学习任务单.doc”文件,根据任务单中的操作步骤,自主制作封面和序言。②完成封面设计后,可与同伴相互检查,共同改进。③制作作品以前,最好先自学视频,这样可以更好地制作作品。

技术支持:①教学微视频:“自学视频:封面设计.wmv”和“自学视频:序言设计.wmv”。②导学案:“学习任务单.doc”。

(2)教师指导

在学生制作以前,教师统计每个小组的素材选取情况,尽量将5组素材平均分给学生去制作,避免出现大家制作同一组素材的情况。

在学生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如果学生出现的问题为个别问题,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帮助其纠正。如果出现的问题比较集中,教师可通过电子教室与学生一起处理此类问题。

4.展示交流

学生将做好的作品检查无误后提交。教师从作业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与大家一起欣赏,共同点评优缺点。

5.知识回顾

利用思维导图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简洁方便,一目了然(如图3)。

6.巩固提高

未完成作品的学生根据“展示交流”环节中大家总结出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作品;已经完成并上交作品的学生可以挑选另外一组素材继续制作新的作品,或帮助其他学生完成作品的创作。

● 教学反思

笔者能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及时解决。本节的不足之处是:虽然准备了很多的素材供学生选择,但在为书籍命名时,并没有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笔者关注技术操作较多,而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创造力。

苍山点题

由“蓝调解码”专栏与“蓝调百香果”公众号共同发起,由各地教研室和泰山出版社支持的一种“探索课堂教学实际,激发课堂创新,构建个性化、实用性课程”的活动正以冠名“泰山传奇”的跨地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推进。这个活动,除了帮助授课教师进行技能指导之外,更重要的是培育广大听评课教师真实地评课、诚恳地学习,共同打造面向新课程的有效教研和有益学习。

本期提供的是在山东省莱芜市举行的首期活动,以半民间半官方的方式,由当地教研室举办,邀请了淄博市、莱芜市的教师进行同题研究、磨课、授课,当场评点,抛弃了评奖、示范等一切功利化要素,完全属于学术研讨,效果初见。

第一位讲课的是段崇梅老师,她所在的莱芜市经济欠发达,我们又特别安排在农村学校授课,给她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上课的情况和教师的点评上文已有介绍。段老师上完课后,自我感觉欠佳,甚至有些自责。

第二位讲课的是赵永红老师,她所在的淄博市是国内信息技术课程较发达的地区,很多教育方向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教学过程、微课都非常精彩,课堂评价也比较高。

但作为真实的研究课,精彩就来了,通过分析与点评,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在项目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和自然化的思维发展上,段老师更符合新课标提倡的注重思维过程、注重学生自主的教学目标;而赵老师在学案、微课的辅助下,学生完成度、精彩度都很高,但是留有的课堂空间、可拓展性、可选择性上存在一些缺憾。具体请大家对比两个课例进行体会,这里不作重点评价。

我们希望在新的教育方向、思维如何深化、主动性如何调动等方面能对大家有一些启发。当然,这也只是其中的一种认识,是提倡真实研究的一个范例,而并不表明这两节课水平的高低。

9.《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大纲 篇九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0410300 中文名称:书籍装帧设计

英文名称:Binding and Layout Design for Books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平面方向)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开课时间:第5学期 总学时:

60学时 总学分:

3学分

二、课程简介

书籍装帧设计是一门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的选修课程。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的成型设计,起着美化保护书籍的作用,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本课程教会学生以书籍原著的内容体裁来进行设计,使学生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功能与形式,熟悉书籍装帧设计的工艺制作过程、包装材料的种类、质地、性能,并在对书籍装帧设计有了总体把握后进行整体效果的设计。

三、相关课程的衔接

预修课程(编号): 二维构成(00400030)编排设计(00420510)并修课程(编号): 无特别要求

四、教学的目的、要求与方法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书籍装帧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二)教学要求

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理解书籍装帧的设计规则与技术要求;学会分析各种书籍装帧的风格与表现手法;了解书籍装帧的流行趋势与市场需求;通过书籍内容及文化现象的释义,熟练运用设计手段与方法;了解书籍装帧印刷的过程;能够独立完成一本书籍的完整设计。

(三)教学方法

将先进的设计理念融入书籍装帧设计之中,通过一个完整的书籍装帧设计,以及到书店参观、与出版社交流、到印刷厂参观等过程,使学生真正具备书籍装帧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1章 书籍装帧的起源、发展、现状与趋势(8学时)1.1书籍装帧的起源 1.2书籍装帧的发展

1.3书籍装帧的现状与趋势 本章的重点、难点:书籍装帧的历史发展;书籍装帧与印刷术发展的关系;扉页、正文、插图、字体、色彩,以及印刷工艺的整体设计。第2章 书籍装帧设计的元素(16学时)2.1文字 2.2图形 2.3色彩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字体、字号、图形在设计中的变化及表现形式;色彩在书籍装帧的运用。

第3章 书籍装帧设计内容(16学时)3.1封面与护封设计 3.2版面设计 3.3插图设计 3.4开本与装订 3.5套书设计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遵循美的原则对书籍装帧进行整体策划设计;文字设计;构图设计;无版心(满版)设计;套书设计。第4章 书籍装帧设计的形式(12学时)4.1节奏与韵律 4.2对称与均衡 4.3对比与调和

4.4变异与秩序 4.5形象与空间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节奏与韵律;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位置与形象的变异;留白量的确定。第5章 印刷工艺(4学时)5.1 印刷工艺与书籍装帧 5.2平版印刷制作

5.3凸、凹版印刷制作 5.4综合性材料的选用 5.5书籍裁切、装订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平版与凸、凹版印刷;分色与网线;网屏;纸张、油墨与综合性材料的选用。

实践学时(4学时)课程作业展示、参观

六、作业

文艺类图书、社科类图书和儿童类图书的装帧设计;版式设计;插图设计;藏书票设计。

七、课程考核

本课程属于考核课程,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评定综合成绩。平时成绩占30%、考核成绩占7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书装设计》

孙彤辉 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1月 《书装设计》

何其庆 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7月 《书刊装帧》

杜羿纬 著,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1年9月

10.书籍装帧设计委托合同- 篇十

甲方(委托人):

住所地:

通讯地址:

法定代表人:

电话:

传真:

邮编:

受托方(乙方):

姓名(名称):_________________笔名:_________________

户籍所在地:_________省_______市_________县(区)_____________街道(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号

经常居住地: _________省_______市_________县(区)_____________街道(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号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mai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同签订地:北京市朝阳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双方就甲

方委托乙方进行图书平面设计事项,在真实、充分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经过平等协商,达成如

下协议,由双方共同恪守。

第一条 委托事项

委托创作的设计作品(以下简称“设计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第二条 乙方保证设计作品不存在任何权利瑕疵,没有侵犯任何第三方的任何权利,不违反国家出版、宣传等相关法律、法规或政策的规定。因乙方违反上述保证导致甲方侵犯他人权利的,乙方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因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甲方可以解除合同。

乙方保证,乙方为完成本合同委托事项而需要使用他人作品的,其已经得到了该作品著作权人的有效许可或授权。

乙方保证,乙方设计所使用的字体等元素不存在任何权利瑕疵,没有侵犯任何第三方的任何权利,包括方正字体等权利人,不违反国家出版、宣传等相关法律、法规或政策的规定。因乙方违反上述保证导致甲方侵犯他人权利的,乙方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因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甲方可以解除合同。

第三条设计作品的交付

1.初稿

(1)乙方应当在本合同签订之日起___日内向甲方交付设计作品初稿。

(2)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提交多个设计方案供甲方比较和选择。

(3)对于设计作品初稿,甲方不承担任何支付义务。

2.定稿

(1)甲方在初稿中做出一定选择后,乙方应当对甲方选择的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

(2)乙方应在甲方选定初稿后____日内向甲方交付设计作品定稿。

3.乙方逾期交付设计作品的,应向甲方支付相当于设计报酬金额20%的违约金;逾期超过_______天仍未交付委托作品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甲方不向乙方支付任何报酬,乙方应向甲方支付相当于设计报酬金额20%的违约金。

第四条 著作权的归属

设计作品的著作权归甲方所有,乙方对设计作品不享有著作权。

第五条 报酬

1.设计作品的报酬按以下第___项:

(1)单本设计作品的报酬为人民币___________元;

(2)套书设计作品的报酬为:第一人民币______元,第二册设计费_____元,腰封设计费500元。

2.乙方为完成设计作品向甲方提供多个设计方案的,甲方仅就最终验收的设计作品定稿支付报酬,其余设计方案均不计报酬。

第六条 验收

1.甲方有权自由裁量,自主判断设计作品是否符合甲方的要求。

-2-

2.甲方应在收到设计作品定稿之日起15日内完成验收。

3.甲方在收到乙方交付的设计作品后,如认为不符合要求,可以要求乙方进行修改,乙方应在____7__日内修改完毕并向甲方交付设计作品。甲方验收期限自乙方重新交付设计作品后重新计算。乙方拒绝修改的,甲方不支付任何报酬且有权解除合同。

4.设计作品未通过甲方验收的,甲方有权退稿且不支付报酬;设计作品通过验收后甲方仍得退稿,但应按原约定报酬金额的50%向乙方支付退稿补偿。

5.甲方退稿的,设计作品的著作权仍归乙方所有。

第七条 报酬的支付

1.经验收,甲方认为设计作品定稿符合要求的,按以下第_2___项约定处理报酬支付事项:

(1)甲方应在做出认可质量的决定之日起______日内向乙方支付报酬;

(2)甲方应在设计作品制版出片后__30____日内向乙方支付报酬。

2.甲方向乙方支付过预付款的,应向乙方支付扣除预付款后的报酬余额。

3.甲方迟于合同约定的期限付款的,应按日支付相当于拖欠报酬的万分之五的违约金。甲方可以通过以下账号向乙方支付报酬:

开户行:_________银行_______分行_________支行

户名:

账号或卡号:

第八条 有下列情况形之一的,甲方可以直接解除本合同:

(1)乙方违反本合同第二条的;

(2)乙方未能在约定期限内交付设计作品的;

(3)本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甲方认为设计作品需要修改的,可以提出修改意见,乙方应当按甲方的意见对设计作品进行修改。乙方拒绝修改的,无权向甲方主张任何报酬,甲方且有权解除合同。

经乙方修改,设计作品仍不能通过甲方验收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但应向乙方支付相当于原约定报酬10%的退稿补偿。

第十条 本合同所称的“退稿”,是指甲方不采用乙方的设计作品的事实,乙方应自留底稿,甲方不承担实际退还稿件和通知的义务。

第十一条 乙方承诺,对在合作过程中知悉甲方的商业机密(指属于甲方及其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及参股企业所有的管理、技术、财务、商业或其他任何方面的信息)和本合同的内容,仅为执行本合同之目的使用,乙方不得向第三者泄露。

第十二条乙方将本合同项下的设计作品未经甲方同意披露给第三人或用于本合同以外目的-3-的,甲方可以单方解除本合同,否则,乙方应向甲方支付违约金6800元并赔偿甲方其他经济损失。第十三条 本合同的订立、解释 和履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本合同任何条款的无效不影响本合同其他条款的效力。双方因对本合同的解释或履行产生分歧,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当事人应向甲方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解决。

第十四条 本合同一式两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双方各执一份为凭。

(以下无正文)

甲方 :

(盖章)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

(签名)

年月日

11.书籍设计发展趋势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书籍设计;发展趋势;整体观念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的推动之下,书籍的制作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其表现手法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良好的书籍设计不仅仅激发起了读者的阅读热情,而且提升了读者的品位。下面本文将对书籍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1 书籍设计的含义

所谓的书籍设计并不仅仅指的是对书籍的封面进行设计。当提到书籍设计时往往包含的是封面装帧、排版设计以及编辑创意设计三个方面。书籍设计强调的观念是整体性观念,也就是说书籍设计是一个整体,应当在信息编辑思路之下对封面、环衬、扉页、序言等等图书中包含的内容进行有条理的视觉再现。这个整体设计的理念不仅仅会影响到出版商、经销商、图书编辑,还会影响到每一个读者。所以一定可以推动书籍设计逐渐走向完善,提高出版社的水平,另外还会使社会对书籍的审美发生较大的转变。

2 当前书籍设计特点

现在我国书籍设计已经超越了对于书籍封面的设计以及在内部文章部分进行简单的装饰。伴随着读者对书籍要求的提高,主要是对于书籍功能和美感的要求上,书籍设计也渐渐向着美观、大方、典雅的方向发展,不仅如此,整个书籍设计界更加关注书籍的整体性和创意性,下面将对当前书籍设计的特点进行介绍。

2.1 关注整体审美感受

在进行书籍设计时,设计者在满足书籍文化传播功能的基础上对美感更加重视,包括利用不同的材质来展现美;挖掘出文本内在的传统元素,再与国外的元素相融合,在这些方面的创新都是书籍设计整体性的表现。在具体设计时,设计者考虑得更加全面,包括版式的规格、印刷品质以及文字编排的样式、插图等。在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上,设计者又对局部的设计进行思考,使之可以适合整体的格调,从而使整体与局部之间相和谐,展现出书籍的和谐之美。

2.2 强调创意与水准

無论是什么物品,哪怕是书籍也不例外,富有创意的书籍相较于传统古板的书籍而言更容易受到大家的关注,所以在社会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书籍设计者运用高新科学技术,制作出了“电子书”、“立体书”、“概念书”等。这些与纸质书不同之处就是信息的载体不同。现在电子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较之纸质书籍,电子书籍价格更加低廉,并且阅读极其方便,人们可以在手机、掌上电脑等便携设备上轻松阅读。这种创新令人耳目一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为传统书籍注入了新的活力。

3 书籍设计发展趋势

3.1 多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影响书籍设计风格

书籍设计受社会变革的影响较大,随着我国进入多媒体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是在纸上进行传播,互联网成为传播信息以及人们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许多年轻人开始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在国外的许多博物馆,展品前都放了电子触摸屏,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展品的细节。所以书籍设计者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但是还应当注意到在电子读物这一方面依然需要改进,如技术是否成熟、阅读是否流畅等。由于文化信息传播的介质开始变得丰富多样,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设计风格会将原本的书卷气减弱,而商业气息会变得更加浓郁,更加简洁实用。书籍设计也会变得与之前大不相同,转而变为一种三维乃至多维的艺术作品。

3.2 印刷工艺和造纸技术影响书籍设计风格

现在的印刷工艺已经逐步发展成熟,金银版、压印、模印、香味印刷等等,使得书籍更具有个性化,通过采用合适的印刷技术使之更加符合书籍的内涵,给读者以美的体验。另外就是纸张,纸张是文章内容的载体,而纸张本身就具备不同的纹理,给人的体验就不会相同。有些商家为了牟取最大的利益,往往采用低劣的纸张作为载体,一方面,这是对书籍本身内容的不尊重,另外,读者的阅读兴趣一定会下降,反而会影响到销售的质量。然而这些并不意味着用的纸张越高档就越会吸引读者,毕竟纸张成本提高,图书的价格也会跟着提高。

3.3 国际文化交流影响书籍设计风格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逐渐加深,中国文化开始与外国文化进行交流和碰撞,这就使我国的书籍行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更加的规范化、国际化。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书籍设计者在对书籍进行设计时就会有层出不穷的创意想法,更加的多元化,形成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4 书籍封面、字体设计的构思

4.1 封面的构思设计

封面设计是一本书的整体设计的灵魂。一本书的封面,等同于一个无声的推销员。好的封面设计更能吸引读者,封面设计的优缺点,对图书的社会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善于想象。想象是观念的基础,想象意识的形态为中心,能产生清晰的形象,所谓的灵感,是知识的积累和想象的结晶,书籍设计的源泉。

(2)合理舍弃。设计想法的过程往往是“容易堆砌,放弃难”的想法,往往认为有很多优点,这个时候要果断舍弃一些不好的设计理念,达到书籍设计的最终效果。

(3)象征手法的运用。书籍封面设计中使用象征手法是最有效的艺术表达手法,抽象意境可以使书籍的封面设计更加具有神秘色彩,可以唤起读者的购买欲望。

4.2 封面的文字设计

(1)书法体。书法笔画具有变化莫测的形式,有较强的艺术性与古典美,并从名人的作品中,具有名人效应,广受欢迎。

(2)美术体。艺术主体可以分为规则和不规则的艺术。作为艺术的主体,前者是艺术的主体,且易于阅读,便于设计。不规则的艺术主体在这方面是不同的,它强调自由变形,无论从工艺的角度或形状的字体是追求不规则的各种变化,个性,设计空间,充分的适应性,充满装饰功能。与艺术本体的规则和规则相比,它具有个性和适应性,在这类不规则美术字体下出版了很多书籍和期刊,值得在书籍设计上使用借鉴。

5 小结

我国的书籍设计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成果,但是不可以停滞不前,目前随着环境的变化,我国书籍设计之路依旧很漫长,所以,设计师、编辑、作者、读者之间一定要加强沟通与反馈,努力探索、寻找到一条真正适合我国书籍设计的新手法,提高我国书籍设计水平,让更多的人爱上读书、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

[1] 于媛媛.关于我国书籍形态设计与创新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

[2] 张军.我国书籍设计现状研究[D].河南大学,2010.

12.书籍装帧设计新形态 篇十二

大多数精心设计装帧过的书、杂志和产品宣传册出版数量相对比较少, 因为它们往往都需要手工制作。这也使得每一本书的售价都很昂贵, 限制了出版数量。人们把每一本都视为珍藏本, 这也是他们具有价值的主要原因。

印刷品在未来的发展中, 依然会保持着传统所推崇的精神———重视结构、外形、材料和功能。它们会给每一页纸张以独特的魅力。

在今天, 大多数设计工作是用电脑完成的, 人们感到设计者与印刷品之间已经很少有联系。设计独特的书、杂志和产品宣传册, 也不像以前那样讲究手工工艺制作。设计者在印刷品设计到出版的整个流程中的作用被减弱了。

印刷出版物经常被认为只追求视觉效果, 但其实它们也包括油墨、胶水的气味, 纸张的沙沙响声等嗅觉和听觉的效果。印刷品最显著的物理特性, 有重量、厚度和手感, 且书籍、杂志和产品宣传册显然是要被设计成易握在手中的形式。我们认为书籍是收藏了文字和图片, 并使得这些内容合理组合的不同寻常的“载体”, 这正是由于书籍具备除了内容以外更丰富的含义, 使得它更加受到人们的珍爱。

威廉·莫里斯 (Willian Morris) 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完美图书”的概念, 他认为书籍的理想版式形式是建立在一些基本构成原理基础上的。字距和行距应当小, 字形应当精致, 正文应当安排在页面适当的位置, 页边适当留出空白, 理想的书本应是用手工制作的纸张。但是如果当时的造纸水平有限, 纸的类型应当强调实用性, 而不提倡“华而不实”。关于装帧, 他认为优秀的版面设计应当与整体统一, 而不是一本书里某个插图带来的效果。当然, 有许多带插图的书如果版面设计的恰到好处, 那就可能成为一件绝无仅有的艺术品, 就像一座装饰适当的优秀建筑物, 或一部措辞优美的文学作品。在今天看来, 威廉·莫里斯的书籍装帧观点十分保守, 而在19世纪末, 他的观点却很有新意。他强调形式感, 为现代装帧设计奠定了基础。

莫里斯提出的“完美图书”的说法, 是理想化的, 甚至不能实现, 而只是对“完美”的接近。莫里斯对理想书籍的憧憬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他对理想书籍的概念却是模糊的空想理论。

在21世纪, 装帧别致的各类书籍已经变得十分普遍。然而直到15年前, 书籍装帧还以本色为美, 无须专门设计, 类似纯天然食品。书籍装帧的基本形式从古登堡开始几乎就一成不变, 设备和材料也许改变许多, 但是书由页面装订却不曾改变过, 我们的阅读习惯也几乎固定。但是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我们的阅读习惯要改变, 我们对于固有读物的处理方式将重新设定, 我们看图片的方式也被改变。在装帧设计中, 一度曾经被认为是反常和难以理解的某些想法, 不再被认为是异端, 并在心的科技指引下重新焕发光彩。

书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 信息是被传递的方式从根本影响了书的内涵。设计者的工作就是从作者的角度去分析, 什么信息是作者希望传达的;从作者的角度考虑, 什么信息是读者希望接受的, 这个过程一定要清晰明了。尽管今天的设计者把很多精力投向开辟网站这一新领域, 但仍然有不少读者习惯于纸介质读物。装帧设计者在创新设计的同时, 必须更尊重读者的阅读习惯。

今天的人们或者会有这种想法, 印刷出版物在未来只能作为装饰品或者奢侈品, 而数字媒体化将会占据主流地位。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 这完全可能发生, 一些人只对新型材料的出版物或者有着独特装帧的出版物感兴趣。然而,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 常规的书、杂志和宣传册仍然会占据我们阅读的绝大部分。因此在中国首次使用木活字印刷后的一千年的今天, 人们发现印刷品依然无处不在, 虽然式样相对单一, 但这也是印刷品普及所带来的必然代价。

我们应当注意到, 每一项新的科技发明都带给人们新的流行话语, 这些流行话语反过来促使科技发展和影响人们的行为。新科技产生了新的沟通方式和沟通理念。虽然, 我们的概念里出现了“唯物主义”, 但是, 时代发展的特征是非物质化的。

互联网带给我们新的网络用语。新媒体的发展, 带来新的概念, 要求新的流行用语。例如“互动”、或者“参与性”、“交互作用”被广泛而强有力地宣传。那么到底“交互作用”是什么意思呢?

我认为, “交互作用”意味着动态的关系。书籍在现代正在与非物质化的, 即精神的东西较量, 如今电子阅读器正在互联网上通用, 打电话时候也可以看见对方, 那么书籍也必须全副武装, 能“歌”善“舞”的出来接受挑战了。

这里的“交互作用”主张书与其使用者有着互动的关系。他们是“使用者”, 而不只是“读者”, 书中蕴藏着一种使用性, 是一部机器。

在这样一种“交互作用”下, 书籍不再教条死板的让读者接受已经完全指定的视觉流程、阅读顺序以及内容, 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阅读, 而不必拘泥于以往任何阅读习惯。我们可以参与到书籍的再设计之中, 动手去完成设计者留下的未完成的部分, 或者发挥创造力, 使得手中的书籍成为自己再创造之后独一无二的作品。这一过程将饶有趣味。

各种关联设计在联合设计室的书《橘色书》中有所体现。这是一本设计咨询手册, 内容展示产品和公司的设计理念。书没有标题, 只有一个橘红色的封面, 浏览此书, 会看到按字母顺序排列一系列设计概念, 从“特性”到“精神”。这些设计概念实际上是当代商品经济环境下的原则。《橘色书》解释了消费者和新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

设计应当是符合逻辑和直观的, 更愉快的, 互交的。读者也许会对一本介绍产品设计原理的书不感兴趣, 但《橘色书》同时列出了在设计原理的指导下作品, 读者会很有兴趣的从后翻到前, 产生这样想过的原因在于阅读顺序的排列方式完全不同, 作者分别将介绍原理和作品案例的页码交替排列, 前者比后者断3mm, 这有效的3mm完全改变了这本书的样貌, 读者从一个方向翻书时候会看见设计理念内容, 从相反方向翻阅, 则看见设计作品。

《橘色书》中, 一个简单的介绍互交关系的方式是通过“后期效果”。如果你认为书只是书, 在看过这本书之后, 这个感觉会立刻改变, 它给人强烈的悬念感。这种后期效果在悬念小说及电影作品中经常使用, 将谜底留到最后揭晓, 这对读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电子读物已经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当人们不再在意阅读的旧有规则时候, 这些新的装饰规则也就显得不再奇怪或不习惯。过去从物理和心理方式来规范装帧, 而现在的装帧设计, 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威廉·莫里斯成为了现代图书设计理念的先驱, 他的关于“完美图书”的理想, 从时间和空间上时间的距离都已经不再遥远。

在注意版式和书籍外观的同时, 书籍的材质、印刷工艺、结构以及装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

书的变化没有定数, 只要需要, 书将永远存在。我们不可能预测出书未来发展的走势, 也许书籍将以完全不同的形式被重新创造。然而, 在这个时代, 如果未来的书具有“关联性”的特点, 书籍将再次获得不同寻常的活力。或者我们可以从对儿童书籍的设计中得到启发, 通过阅读, 孩子获得语言能力, 同时,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在空间、形状、颜色等方面与周围世界建立了不同的关系, 他们将来会创造属于自己的图书。类似用“登陆”代替“阅读”, 也许我们将亲眼验证并参与这种书的发展演化。

参考文献

[1]姚鹤鸣著.传播美学导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鲍宗豪.网络文化概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3]张杰.网络社会崛起下艺术设计的若干特点[J].装饰, 2006, 159:32—35.

13.教学书籍的读后感 篇十三

海伦・凯勒终身都致力于盲人福利和教育奇迹,她不仅博得了列百姓众的歌颂,更得到了许多国度政府的嘉奖。一九五九年联合国乃至为此提倡了“海伦・凯勒”世界运动。海伦・凯勒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了这本自传体的《我生存...

海伦・凯勒终身一共写了一四部著作。《我的生存》是她的处女作。作品一发表;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出版的版本超过百余种,在世界上产生了宏大的影响。本书由海伦・凯勒的《我...教学理论书籍读后感

觉得很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书的时候了,繁忙的工作、琐碎的家事,使我无意中忘却了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力量和成长!作为一名肩负教书育人重担的幼儿西席,应不停自我成长、自我生长,才能生成高品质的教育。在西席成长的道路上只有不停学习、不停充电才能完善自我,而读书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读书不仅可以丰厚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加具有文化眼光,读书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使西席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西席具有不停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疲倦感,从而使教学永久充满生机和内在感染力。

在这个寒假,我有幸拜读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特教所尹坚勤副所长编著的《听那成长的拔节声――一个幼儿西席的专业生长季节》。一名新手幼儿西席成长为主干型西席的道路有多远?本书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报告读者,幼儿西席的专业生长,正如四季的自然演化,经历着起步、提升、成熟到渐渐完善的历程。书中以丰富的案例论述了一个幼儿西席怎样通过读书、参与园本教研、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等途径,渐渐走出职业生长的困惑,不停掌握教学技巧,提高专业生长水平,成为主干型西席。书中运用了许多鲜活的案例生动地呈现情境、形貌历程、表达观念、传递经验,读来既不枯燥,也不过于浮浅。能生动显现一线西席的生存常态、教育机智、专业成长,能深入浅出地论述西席专业生长的几个阶段,能引起我们一线西席的共鸣,读来非常生动、具有真实感。

我生存的故事:海伦・凯勒自传(附光盘)

14.书籍装帧设计考试大纲 篇十四

一、课程说明:

当今为高新技术主导的信息时代,除了以网络和声像电子出版物为传播媒介以外,大部分信息的传播方式仍然要借助印刷工艺。书籍装帧设计的两大内容-----书籍设计艺术与装帧工艺贯穿该课程始终,对书籍设计创意与装帧工艺形式的学习并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了解传统胶印与数码印刷行业中对设计方案的成品量化标准,便于自学,有着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该课程考试大纲针对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与行业基础技能学习特性,将考试内容定为书籍封面设计,其中涵盖构图创意、文字设计、色彩设计三大重要部分,做为对学生学习能力及专业素质综合评定的标准。

二、考试要求:

1、考生具备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的应用能力。

2、自带专业设计使用的工具。(笔、颜料、计量用具)

3、时间:2.5小时(150分钟)

三、考试方法:

1、命题形式

2、技能考试(手绘设计稿)

四、模拟试题:

1、工具书设计

(1)规格:16开:185mmx260mm

(2)封面内容:

《印刷实用手册》

主编李木

中国工业出版社

(3)色彩要求:

三种色彩,含渐变。

(4)设计稿出血线需加3mm

五、总分值:100分

1、整体创意构图50%

2、文字设计30%

15.论读图时代的书籍设计 篇十五

读图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 并由此影响了书籍设计。随着信息时代、读图时代的到来及新媒体的出现, 人们的阅读方式和载体也发生了改变。在国际出版发展的带动下, 我国的书籍设计发生了飞速的改变。但是, 新的观念给书籍形态带来无限可能性的同时, 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比如书籍形态单一, 千书一面, 缺乏个性, 缺乏趣味性等等。

书籍是一种大众化的信息传播载体。随着社会消费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书籍不仅仅只限于传达信息这一功能, 它更是一个形神兼备的生命体。然而, 从“读文时代”到“读图时代”, 这一变化来得太快, 许多设计与解读都流于表面, 出现了许多一味强调形式、模仿西方、脱离内容的书籍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反思:在一味取悦眼球的同时, 书籍设计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读图时代背景下的书籍设计

我们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 如果说“读文时代”是以传播者为主导的话, 那么, “读图时代”则以受众为主导。在消费社会的文化、经济背景下, 对书籍而言, 更是要把消费者的需求和接受放在第一位。书籍是给人看的, 如果少了信息的接收者, 那么, 书籍只能变成一堆废纸。

今天, 人们已经步入“读图时代”, 处于现代社会忙碌生活的人们没有时间去真正静下心来进行深层次地阅读。快节奏的生活步伐使人们心理过于疲劳。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更愿意选择简单直观的信息。如今, 我们的读书热情已经消退了, 每天有大量的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周围, 我们只能选择性地去关注更能吸引我们的信息。所以, 无论报纸、杂志、网页还是书籍都变得绚烂多彩。

应该说, 这使我们的信息吸收变得更加丰富, 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高节奏的生活中能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所以, 浅阅读取代深阅读成了现代社会新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从世界名著转向实用性和娱乐性的信息;阅读方式也在改变, 从图书馆阅读变成网络阅读, 从知识阅读走向娱乐性阅读;阅读则变成了浏览, 文字仅仅变成了符号, 不代表任何意义。我们通过文字知道了一件事情却不是真的记住了, 缺乏对深层次内容的思考、理解。那种在看书时会在书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随时可以拿出来回味的阅读方式已飘然远去。所以, “读图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 也让我们丢掉了一些传统的东西。我们知道书籍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那么, 在“读图时代”的背景下, 书籍设计又有哪些特点呢?它的现状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读图时代书籍设计的现状

(一) 书籍整体设计的概念增强

以前, 当人们谈起书籍装帧设计时, 潜意识里会用封面设计取代, 当时也确实很少结合图书内容去进行书籍装帧设计。现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 许多读者在满足了接受知识的需求下, 开始追求更多美的东西。许多书籍设计师不仅重视书籍的封面设计, 还运用多种设计手法对书籍进行全方位的设计, 使书籍设计正在从表面的装帧向整体设计的观念过渡。

图1《用镜头亲吻西藏》是作家刘元举西行的笔记。翻开书, 随着镜头的延伸, 你将会和作家一起走进藏北高原、布达拉宫。书籍设计师吴勇根据其内容对书籍进行了模切, 他挖了4个大小不一的圆, 一直到78页, 想以此来表达不同景深的镜头, 整体设计切合书籍内容。他除了对书籍的各个要素进行设计之外, 还着重从技术和工艺上来进行设计, 给书籍设计理念的革新带来了许多可能性。

(二) 注重民族特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现代设计日益成为国际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 这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虽然国际化的设计给人们的传达、交流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便利, 但是, 我们不得不说缺乏民族文化性的设计是千篇一律的、乏味的。我国书籍装帧设计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应当以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为范本, 吸取不同地域的表达方法和观念, 不断追求进步, 这样既能保持我们自己的民族特点又能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原“世界最美的书”评委斯蒂芬女士在评论中国书籍设计时曾说:“我认为你们国家有很好的书籍设计师, 并且我希望他们不要受太多的西方国家书籍影响, 而要注意你们有自己的文化的书籍设计。”

《绘图金莲传》即《三寸金莲》, 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文学作品, 小说通过“三寸金莲”展示了近代中国妇女的悲剧命运和华夏民族的苦难心灵史, 着力挖掘民族文化心理的弊端。吕敬人先生在充分研读书稿内容之后, 设计了一个像封建社会大家闺秀的化妆盒样式的盒子来盛放书籍, 书籍完全由线装装订, 并且还内置了一只从琉璃厂买来的小鞋, 外面再用长长的裹脚布包裹, 盒子外包装是布纹的。《绘图金莲传》的装设计体现了设计者对传统事物的深刻理解和对民族文化的熟练运用。

图3这本书采取了中国古代线装书的装帧形式。线装的书籍使人们产生一种古典、优雅的视觉感受, 有一种厚重的历史古韵, 同时, 又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色。这种装帧方式对于表现传统艺术、民俗艺术、历史等方面内容的书籍是非常合适的。《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为两册, 无论是它的内容还是形式, 都非常让人喜爱。整本书安静温婉, 充满古韵, 其函盒为玄色丝织压印戏曲人物脸谱, 上下朱印方章点缀其间, 背面是中国红, 书皮选择了米色略带光泽的纸, 给人一种全然淡雅的感觉。书本的版式编排非常有中国神韵, 材质温润柔和。设计与工艺极为精细, 像一个紧紧相连的整体。这种设计美感就是抓住了中国的民族特色、风格, 并且又糅合了具有现代特色的设计来表现书籍内容的。

(三) 开始重视材料与工艺

在书籍设计的全部环节中, 如果说设计是重点, 那么, 难点却是材料与工艺。我们有了好创意还远远不够, 还需要有能将作品变成现实的印刷装订工艺, 如若不然, 想法始终是想法, 没有一点意义。所以, 现代设计者在注重书籍设计的同时, 也开始注重印装的材料与工艺。

吕敬人设计的《朱熹千字文》书夹采用的是一种轻型的木头, 将一千字反雕在桐木板上, 仿宋代印刷的木雕版。连接部分则用了牛皮带, 扣子使用的是如意扣和楠木。这是中国古代经常用的材料, 竹帛和木简都使用皮质材料;如意扣则是佛教经典经常使用的, 更好地表达了一种充满古韵的感觉。

图5一书的封面采用模切技术把中间的小红人模切出来, 达到形与意的有机统一, 带给读者一种阅读的享受。

三、读图时代书籍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书籍设计迅猛发展的同时, 我们也面临着这样的情形:书籍设计虽越来越华丽, 但却越来越脱离书籍的内容。中国书籍设计近年来发展得很快, 纷纷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 这些书籍无论是在设计水平上还是材料工艺上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我们也不难发现, 在书籍外表形式越来越“有意味”的同时, 也有大量的书片面强调视觉艺术效果, 缺乏对读者接受的深入认识和研究, 对书籍内容的深刻了解, 从而导致书籍的形设计式与内容脱离。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书籍设计的本质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读图时代”背景下书籍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 对书籍整体设计概念的理解需要深入

人们已经认可了书籍整体设计这一概念, 但是对设计理念的理解还有待加强。现在, 还有很多人觉得书籍设计只是一个装饰的形式。其实, 书籍设计就像一个生命体一样, 一本书字里行间的信息都是设计, 都透着设计者的情绪和感受。图书是一种精密的文化产品。人的眼睛一分钟读多少字, 行与行之间的距离, 段与段之间的距离都很有讲究, 并且书籍材料、工艺的选择都属于书籍整体设计的范畴。现代书籍设计不只注重书籍本身, 它更是一项由作者、读者、设计师、编辑、印刷等共同来完成的一个系统作业。一本好书是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的。

(二) 缺乏对书籍内容深层次的理解

一本书的精髓仍然存在于文字而非设计当中。我们读的是书的内容而不是它的形式。好的形式和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使我们接收信息的过程变得更加有效、愉快。我们不可以本末倒置, 混淆了书籍的内容和形式。

(三) 形式的过度表现

几年前, 我们曾经为“读图时代”的到来而雀跃, 认为这是内地图书装帧水平大大提升的体现。但是, 绚烂的图片把书籍撑的越来越厚, 书籍的价格逐渐提升, 华丽新颖的设计慢慢取代了书籍里的文字, 各种材料、工艺轮番上阵, 过度的形式表现充斥着整个图书市场;与之相反的是“极简主义”, 这种书籍设计风格标榜设计者的情绪和感受, 一张没有文字、单纯的纸都能让他们联想到有意义的事物。这两种设计风格都是形式泛滥的极端表现。书籍不是设计的越华丽花哨越好, 也不是空白一片就好, 如何适当地设计要取决于书籍的读者和书籍的内容, 只有在把握好这两点的基础上, 我们才能做出适合大众阅读的书籍设计。

四、结语

书籍设计是以消费者需求和接受为根本目的, 同时结合书籍的内容呈现出来的文化产品。如今, 丰富的书籍类别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而消费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例如年龄、职业等, 这就说明他们在选择书籍时存在着不同的需求。促使书籍设计也慢慢呈现多元化。

在我们全面认识了“读图时代”背景下书籍设计存在哪些缺陷的情况后, 设计师应充分理解书籍的内容, 全面了解读者的审美需求。给抽象的文字赋予饱满的形象, 对书籍进行有选择有侧重的设计, 使之达到艺术感与信息传达的完美结合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余秉南.书籍设计[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1

[2]吕敬人.敬人书籍设计2号[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3][日]杉浦康平.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杉浦康平与亚洲同人的对话[M].杨晶, 李建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4]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上一篇:营改增初期对建筑业之税负影响分析下一篇:2015江苏苏州市公务员考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