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美德,学习雷锋精神

2024-12-17

弘扬中华美德,学习雷锋精神(精选15篇)

1.弘扬中华美德,学习雷锋精神 篇一

毛主席曾经说过:向雷锋同志学习。是的,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助人为乐,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学习他的宽容大度。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怎么样向他学习,这是一个值得让我们探讨的问题。向雷锋同志学习,我们就应该干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谁有困难,急需我们帮助,我们便伸授助之手,拉他们一把,也许他会因此而获得重生;谁眼看就要掉进万恶的深渊,我们用真诚的心去感唤他,召唤他,他也许会悬崖勒马,脱离苦海。看到那些孤苦伶仃无儿无女的老人们,我们用热情去感染他们,让他们忘记寂寞的痛苦;看到那些无依无靠,我们用十分的真心去照顾他,呵护他,让他感受到人间的真情,这难道不是雷锋的精神内涵?哪里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我们用自己的力量去使它重归和谐,这何尝不是雷锋精神的内涵所在。

无论时空如何变化,那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尽管在我们的身边,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学习。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美国商人如此说道:雷锋精神是人类应该有的,应把雷锋精神弘扬到全世界。要学习雷锋对待事业的态度,学习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质。

一个日本企业家这样感叹:“雷锋仅20多岁就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成为伟大的英雄,对人类是有贡献的。学雷锋无国界之分,把雷锋精神引进我们公司,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会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的效果。”西方人和我们一样,给予雷锋最高的表彰:“雷锋精神与上帝共存。”

四十多年了,雷锋的名字曾经是激励我们几代人成长的路标,四十多年了,古老而年轻的中国正在蓬勃的发展,然而,雷锋的名字却随着我们生活的美好而渐渐远离了我们。有人置疑,有人嘲笑,有人批判,然而,无论我们经历多少变化和困惑,他的名字应该永远刻在我们的心头,他的精神应该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永远的指南。因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与幸福,不能缺少雷锋精神,一个公司要想成功,不能缺少雷锋式的好员工。

在2010年7月27日,赣东北供电公司输电线路分公司线路检修班接到承担余干县抗洪排涝任务的110千伏干铜线抢修任务后,副班长余文庆立即率领7名同事赶赴现场。110千伏干铜线故障杆塔位于信江支流江心洲,由于信江及其支流水位上涨,从圩堤通往江心洲的道路被洪水淹没。当看到村民涉水安全到达对岸后,他们决定带上抢修工器具和物资,涉水前往抢修地点。途中,跟班作业的实习员工杨飞跌入水中,很快被湍急的水流冲离路边。同行的邹吉波、余文庆、甘泉、罗振中、朱新周先后跳入水中奋力营救,落水者成功获救,但除罗振中外,其余4名员工壮烈牺牲。在牺牲的4名员工中,其中朱新周明知自己不会游泳,还依然奋不顾身地地扑入水中,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这是雷锋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四位英雄的壮举虽然是在瞬间完成的,但是英雄们的品格和精神却是在每一个平常的行为中锤炼出来的,危难之际,他们那种无私无畏、舍已救人的崇高品质,那种奋不顾身的雷锋精神,不愧是我们90后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雷锋”,在中国不只是一个名字,而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成了中华儿女最崇高品质的结晶。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就要学习他的高尚品质,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入手,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大公无私贯穿到学习、生活中去。雷锋在学习上发扬“钉子精神”,在校的中学生则要珍惜宝贵时间,勤奋学习;我们不必像当年的雷锋那样去做那么多在一些人看来很艰苦的事,身边的很多小事都是学雷锋的体现,不要非得等到像发生汶川地震那么大的灾难时才唤起我们的爱心。对个人来说,要把学雷锋作为一种人生价值的实践活动,主动帮助别人,参加学校的微善活动,从内心深处萌发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社会和谐美好的愿望,唤醒和培育善良之心。

一个普通的解放军战士能够激励几代人的成长,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能够赢得人民的崇敬,一个群众性的学习活动能够历久而不衰,这充分说明,雷锋精神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特殊品格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设美好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实质。这种伟大精神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前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2.弘扬中华美德 弘扬正能量 篇二

北戏不负众望、精雕细琢,从选材、创作、排练到舞美、后期,参与排演的师生人数近300人,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教师人才队伍。在日益物质化的现代社会,中华传统美德愈发显示出其超越时空的价值内涵,对相关故事的挖掘整理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总导演李青:

传统美德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我们的学生在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大型比赛、创作演出活动中,身心都得到了成长。音乐令孩子人格高尚,舞蹈令孩子美丽健康,戏剧表演使孩子情感丰富。艺术院校的孩子特别有灵性。

《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创排旨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些灿若繁星的故事带给我们主创人员许多思考和感动。我相信,在孩子们今后的艺术道路中,这些经历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现代社会物质至上、娱乐至死,我们缺失了太多精神层面的追求。第一辑中我们排演了《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这两个花季少女为了保护集体财产,差一点献出宝贵的生命。这是许多现代人难以想象的,集体主义被个人主义所替换。社会现实更需要我们大力宣传道德模范,为我们的下一代树立良好的榜样。

我们的剧目都是孩子演、孩子看,教育意义与社会意义兼具。这些小剧目并不是刻板地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带给孩子们思考和感动,如春风化雨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时代正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教育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纯洁正直的人格,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首都文明办和北京市文化局对我们的创作大力支持,我作为一名北戏老师心里非常高兴。在《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汇》巡演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孩子们观看后真实的感动,这些让我们倍感欣慰。

每一辑演出参与的工作人员都有近300人,不光锻炼了学生也锻炼了老师。中华美德故事的排演与平常授课大不相同,并非依据课本和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教授,任务来了,一切从零开始。因为这些剧目基本上是没有参照的,要把它有血有肉地表现出来实属不易。在创排过程中,虽然有很多困难和辛劳,但大家都是兴致高昂,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便是一脉相承的道德力量。如今,能够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出一份力,给大家提供精神上的食粮,我们觉得非常有意义。

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他们不断挑战自我,在舞台上越来越成熟。演出中最难的部分就是京剧现代戏,很多孩子之前没接触过,甚至老师对现代戏也不是很熟悉,需要一点点摸索、磨合。对音乐系来说,声乐和演奏是专业,但却没学过音乐剧表演,这段时间内,孩子们要达到登台表演的水平相当不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将中华美德故事原封不动地搬到舞台上不能称之为艺术。这个加工提炼的过程考验了主创人员的水准,既要真实感人,又不能枯燥平淡。创作就是痛并快乐着。

中华美德故事在北京区县的巡演过程中,中小学生反响热烈,我们还意外地收获了一些生源。北戏资源丰富,设立了京剧系、地方戏曲系、舞蹈系、音乐系、舞美系等,还有马上就要成立的曲艺系,给这些孩子提供了多种选择。通过观看我们的节目,孩子喜欢上了这门艺术。很多学生前来咨询,打算毕业后就报考北戏,还有好几所学校希望成为我们学校的生源基地。

首都文明办对我们的支持是非常大的,这项任务的实施单位首先想到北戏,是对我们学院的信任。我们也全力以赴,不辜负文明办的期望,拿出最优秀的作品回馈社会。在刘侗院长的带领下,各个部门齐心协力,师生共同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增加了许多实践的机会。我们用最大的努力回报社会,就是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整个过程是愉快而值得的。我们对即将推出的第三辑充满信心。

音乐系主任祝真伟: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我们音乐系之所以选择《洪战辉带妹求学》这个题材,是出于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关注。如今,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责任感和独立意识相对较弱,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当我们看到《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丛书中《洪战辉带妹求学》的时候,立刻被这个勇于承担家庭重担的大男孩打动了。

洪战辉从12岁就担当起照顾妹妹和患病父亲的重任,为求学和照顾家人,一直打零工维持学业和生计。考入湖南怀化学院后,为了不让河南老家的妹妹辍学,他将妹妹接到怀化读小学,这期间一直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学费。这个题材对我们的孩子有非常好的教育和引导意义,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将一页小故事扩展成一出20多分钟的音乐剧,着实是一个挑战。确立选题后,我们组建了一个创作组进行研讨,着手把人物形象更鲜明地凸显出来。由翟璐老师执笔创作剧本,刘侗院长亲自把关,主创人员投入了大量心血,光是剧本就修改了不下5次。经过不断的打磨,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虽然年轻但成熟稳重坚毅的哥哥。纵然家庭贫寒,但有了哥哥无微不至的呵护,可以说妹妹还是一个很幸运的孩子。

最大的困难无疑是小演员的表演。我们音乐系不是音乐剧系,学习声乐演唱和器乐演奏,在演唱方面没有太大问题,但在表演方面有一定的缺陷。饰演洪战辉的男孩是一个大二学生,长相老成憨厚,气质符合,唱功也不错。洪战辉妹妹这个角色也至关重要,有很多唱段。如果选年级高唱功好的,年龄又不符合,因为她只是个五六年级的孩子;如果选初一的孩子,她又不会声乐,因为声乐课在高一才开设。最终,我们选定一个声乐专业高一的女孩,她个子比较小巧。在排演过程中,男孩女孩承受了特别大的压力,好几次都觉得扛不住了,觉得力不从心。在总导演李青老师和专业老师的精心辅导下,两个孩子慢慢找到了感觉。

nlc202309081334

从剧本创作到推向舞台,历经半年,仍在不断修改打磨,旨在戏剧冲突中彰显人物思想性格。在研讨会上,专家对选题、剧本、作曲和孩子表演是非常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哥哥因为打工辛苦导致营养不良,昏倒时下场太突然,建议我们增加一段合唱。在5月的演出里,作曲徐辉老师又设计了一段合唱,特别优美抒情,增加了剧目的感染力。

我们创排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有两个目的,其一是让北戏师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其二,在北京的18个区县进行巡演,将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

音乐系教师徐辉:

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的变化

我们系里老师第一次看到《洪战辉带妹求学》这个题材的时候就被打动了。刘侗院长亲自把关,剧本几经修改,力求精益求精。

我负责音乐部分,读完剧本之后,我深受感动。作曲的过程中,我自己唱完旋律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被主人公的坚韧无私所震撼。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这句:“我感谢上苍把你赐给我,我感谢爸爸把你带回家,我用米汤把你喂养大。”充分表达了没有血缘关系但已超越一切的兄妹感情。

我在钢琴上完成创作,整整一个暑假都沉浸其中,把自己想象成洪战辉,体会他的感受。音乐创作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谱曲的过程中,需要反复跟编剧翟璐老师沟通、调整。

整个创作基调是温暖人心的,现在有很多留守儿童,但他们并没有被社会所遗忘,还是有很多人在关心和帮助他们的。排了这出戏之后,我们欣喜地看到参演的孩子们也在成长,明显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变化。现在的孩子不会有太多危机意识,物质条件优越,很少能够有吃苦奋斗的。通过这部戏,他们了解到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自身变得越来越谦逊,懂得珍惜。从孩子们的生活细节上也能看出来,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铺张浪费了。

可以说,排演《洪战辉带妹求学》这出戏是对孩子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我们开设了很多拓展课程,比如台词课、表演课、形体课,音乐系的孩子不仅能唱还能演。这也是我们学校的优势——从舞蹈系请来老师上形体课,从影视表演系请来老师教台词,资源共享,互帮互助。

许多小观众看了我们的戏之后感动得直流眼泪,对他们心灵产生了巨大的震撼,也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时代在进步,科技也在进步,中华传统美德不能丢,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为弘扬真善美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影视表演系主任张怡:

以正能量为载体培养技能型人才

在《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一辑中,我们影视表演系结合两个当代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创排了话剧《希望》和《北京欢迎你》。取自真实故事,稍作艺术加工。《希望》说的是房山女法官厉莉为生病儿童捐献骨髓的事迹。《北京欢迎你》讲述的是东直门指路老人的故事,亮点是把北京评书融入话剧之中,说书人将各个段落串联起来。这两个作品今年都进行了复排录像。

总的来说,影视表演系更适合表现现代题材。然而,具体操作起来仍然存在不小的难度。把先进事迹素材转化成艺术作品需要进行大量的梳理,增加艺术元素。有时候,一个事件在生活中的冲击力非常大,但放到舞台上,真的达到入心入耳打动观众还有一定的难度。这次,文明办建议我们将北京人艺青年演员金汉勇斗歹徒的事迹做成话剧。在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危机的当下,这种富有正义感、不畏强暴的精神难能可贵。

我们的主创人员前去人艺与主人公见面,金汉说自己这样做并没有想太多。也正是这种未经思考的直觉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但如果把见义勇为的事迹直接搬上舞台还是太过单薄,打斗一下就过去了,无法充分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如何才能将人物铺垫好?他在生活中是怎样一个人?这都是我们艺术创作中需要填充的内容,因为他迈出这一步是一个必然,而不是偶然。

刘侗院长带领导演杨和编剧翟璐进行了数次修改,希望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突破口,使故事不落俗套。这个故事不像第一辑的作品有着比较清晰的结构线,如果单纯按照事件发展来安排剧情,生活中具有的震撼力反而在舞台上失去了效果。

经过反复探讨,我们最终找出一个巧妙的办法——于同一个时间点来展现几方当事人行进的线索。这一天的某一刻,切换表现歹徒、出租车司机、见义勇为小两口的生活动态,包括行为和内心。特殊的角度极大地提高了这部作品的可看性,观众有了强烈的带入感。《汉子》也因此收获了诸多好评。

国家教委对职院的教学中提到了培养技能型人才,孩子们在校期间通过排练、巡演,不断行走舞台,具备了良好的职业能力,对于未来的就业大有裨益。而剧目的选取则成为他们成长的一个载体,这些载体恰恰是充满正能量的事物。这一切,对他们的思想和社会行为规范均有很好的促进。

舞蹈系主任田石杰

舞蹈系教师孙殿东(作曲、编曲):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二辑,我们选择了比较适合舞蹈的剧目《昭君出塞》。在排练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排练此剧和我们系排演的另一部舞剧《夕照》时间冲突。在老师和学生的安排上非常紧张。《夕照》共有100多位师生参与,与此同时,要分出一部分人员和精力去完成中华美德项目。《夕照》是国家艺术基金的大项目,我们一个系部在完成如此大型演出的同时,还调动一部分师生创排《昭君出塞》,足见学院对《中华美德故事汇》的重视程度。因为舞蹈系男生较少,《昭君出塞》特意从京剧系借了11个男孩。女演员则主要是大一和大三的学生。

与第一辑的《八女投江》相比,除了此次排练《昭君出塞》作曲没变,其他编导老师换了一个团队。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的活动,尽可能多地锻炼系里的老师,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在锻炼学生的同时,老师的业务能力也能得到提升。挑选学生演员的理念也是如此,《八女投江》与《昭君出塞》的演员也不尽相同,通过不同的剧目、不同的人物刻画让更多的学生走向舞台。

nlc202309081334

在音乐创作上,按照编导提出的大致框架,孙殿东老师根据自己的创作理念进行发挥,并与编导的想法一点点碰撞。孙老师为舞蹈系弹过15年钢琴伴奏,像他这样既懂作曲又懂舞蹈的人才少之又少。他对舞蹈有着深刻的理解,舞蹈演员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触发他的灵感。创作《八女投江》时,主创人员亲自前往黑龙江采风。而《昭君出塞》的(音乐)创作时间相对紧张,仅仅用时1个月。曲风定位古典,以琵琶为主乐器,配合宏大的管弦乐队和打击乐来凸显凄美的气氛和主人公坚强的人格。

在《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创排过程中,师生均获益匪浅。刘侗院长对实践类活动格外重视,希望孩子多上台多锻炼。舞蹈系的学生在教室里学习再多的基本功都是不够的,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舞美系主任黄元培

舞美系教师高一博:

坚持写实风格,考虑巡演因素

我们面对的观众群是小学生和初中生,在舞美设计上采用写实风格,目的是让小观众直观地接受我们讲述的故事。《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二辑沿用第一辑写实的风格,除此之外,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参加巡演,因此要特别考虑到装台和运输。第二辑美德故事6个剧目包括京剧、河北梆子、评剧、舞蹈、音乐剧、话剧,这就涉及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地毯。在一些综合节目中一般不需要地毯,但京剧演员在做一些武打动作时容易受伤,地毯必不可少。然而,使用地毯的话问题又出现了——切换,上一个节目结束以后,马上就要铺地毯,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儿,需要动用大量人力。而且,舞台上的布景要尽量减少,于是我们设计时尽量多做一些软景,上吊杆。

每逢遇到大型演出,舞美系师生都是全部出动、全力以赴。6个剧目的演员上百人,光化妆就得二三十人。我们老师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安全问题,舞台切换时所有的灯都需要关掉,容易磕碰,安全永远要放在第一位。

有些场景比较复杂,舞美系学生需要反复磨炼,在实践中提高业务能力。巡演时遇到的困难更多一些,因为校园的演出场所大多并不具备剧场条件,要么是会议室,要么是小报告厅,灯光达不到标准要求,只好采用LED视频素材。舞美简约,效果难免打折扣,我们要适应各种环境,保证演员调度准确无误。

创排《中华美德故事汇》是一件双赢的事,我们带着戏去做中华美德的宣传,在制作当中,我们也教育了自己,教育了学生。灯光的学生也需要参与卷地毯、搬布景这些装置的活儿,尽管不是专业所及,但大家仍然认真对待,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舞美的工作辛苦,早来晚走,学生们任劳任怨、勤勤恳恳。

编剧翟璐:

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达

作品:评剧《孔融让梨》《刘胡兰》

话剧《汉子》

音乐剧《洪战辉带妹求学》

《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有着自身的特点。因为演员与观众都是未成年人,因此每出戏需要短小精悍,时间要控制在20分钟左右。

越是短小的剧目在创作上就越难把控。不像大戏,有充分的时间可以进行细节的扩展,将内心世界架构起来。短小的剧目从哪个角度入手,能将主题和意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往往比较困难。比如评剧《孔融让梨》,表现正能量的艺术创作,要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达。角度要新,要有跟别的戏不一样的地方。在创作上,我们决定从小事出发,从小处着手,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比如话剧《汉子》。主角人物的事迹报道在媒体中已经非常详尽,再对见义勇为这件事进行编剧就没有新意,所以我们从主角的内心成长出发,从小事表现人物的成长,效果非常好。再比如评剧《刘胡兰》,我们根据院校学生和面对的小观众的特点,剧本要让孩子能理解、能接受。考虑到刘胡兰这个人物本身也是孩子,决定将剧本的着墨之处集中在刘胡兰的母女情、邻居和战友情、革命情三个角度来表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是院校,演员都是学生。我们排戏和社会上的院团排戏不同。每出戏的剧本都是几经修改,与各系部协调,在剧本中加大了群众演员的戏份。比如音乐剧《洪战辉带妹求学》,通过一出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增加孩子们的舞台实践经验。这对学生的教学,以及对今后的就业都会有帮助。

《中华美德故事汇》的系列演出,对学生、对教师,特别是对我们这些青年教师都是一次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

影视表演系教师杨:

通过艺术实践加强自身修为

《汉子》是《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中唯一一部不是从《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丛书中选择的剧目。它发生在2014年,是由真人真事改编的。主人公金汉是北京人艺的演员,一个80后的阳光大男孩。他见义勇为的行为在电视上报道过多次,他也被授予了北京市见义勇为证书、奖章。我们这些艺术工作者常常被人们视为手无缚鸡之力的人,金汉的英勇行为值得宣传。在首都精神文明办和北京市文化局的支持下,我们将他的事迹编进了《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中。

艺术离生活越近,难度越大,创作空间越狭小。对于如何表现金汉的故事,我们从创作的角度颇费了一番功夫。金汉的事迹在媒体上循环播放,大家耳熟能详。我们最后决定,将金汉勇斗歹徒这段在戏中一带而过,将重点放在叙述金汉的性格是如何养成的。见义勇为的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下意识的行为正是反映了一个人从小生长的环境、受到的教育和自身的素质。围绕这件事,我们展现了事件发生前他的成长环境,重点放在事件发生以后他是如何救赎和感化犯人的。对金汉和两个歹徒来说,这件事本身都是人生的一次转化过程。

排这出戏对于学生和我们来说都是一场心灵的体验过程。我们的学生未来也都将成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演同行做的事,特别有积极向上的作用。一方面感到非常骄傲,另一方面可以激励自己向英雄学习。这样的排练、演出,在艺术实践方面提高的同时,也受到了正能量的鼓舞、加强了对自身修为的思考。

地方戏曲系主任马惠民:

让中华美德深入人心

在《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第一辑的时候,我们排了4出评剧——《任长霞》《孔融让梨》《雷锋》《一杯茶》,都是非常经典的美德故事。第二辑我们排了评剧《刘胡兰》。

《刘胡兰》这一题材,排过各种剧种,其中歌剧《刘胡兰》更是影响了一代人。我们排这出戏,在剧目的选择和编剧上不仅仅要考虑剧情,也要考虑整个系部的情况。目前,学院的评剧班有中专、高职两个部分,女生比较强势,因为这个时间段多数男生嗓子正在倒仓期。《刘胡兰》非常适合我们的学生演出。导演沈金伟为了全剧更加的丰满,增加了群众场面,烘托气氛,也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了舞台实践的锻炼。

在这出戏的编剧上,立意要新,要区别其他剧本。同时也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对剧目进行适当的修改。我们的主演姚斌演唱功底深厚。为了突出她的优势,在唱腔方面,我们特别找了中国评剧院的著名作曲家黄兆龙,根据她的声音特点进行了改编。

《刘胡兰》的演出非常成功。群演、舞台上大的调度、灯光的运用,音乐上强势的衬托,让整场演出非常感人,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受到了专家的认可,并得到了首都文明办和文化局领导的肯定和鼓励。

我们学院承办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是首都文明办和文化局领导对我们北戏的首肯和信任。从另一个角度说,我认为,北戏也非常适合做这件事。现在社会上的院团注重市场化,传统戏剧出人出戏都很难。我们学院每个系部都有专家进行把关,对人才进行科学的培养,对剧目改编、演出有着整体的把握。《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让我们在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舞台实践经验,同时也能充实北京演出市场。我们的演出和北京的中小学、高校都有对接,这样的演出对从小树立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华美德行为深入人心具有延伸意义和良好的宣传效果。

北戏副院长许翠:将剧目融入教学

在挑选剧目上,我们从思想性、艺术性出发,结合京剧行当与教学计划进行挑选。第一辑的时候我们选的是《荀灌娘》《赤桑镇》《苏武牧羊》《草原英雄小姐妹》。第二辑我们选的是《花木兰》。选择的剧目都是行当比较全的戏,对学生们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原剧本比较长,我们对剧本进行重组,进行压缩。重组的工作就是将精华留下。

这些戏不仅呈现了京剧的精髓,而且还能与我们的教学结合得很好,唱念做打、四功五法都在里面,既宣传了美德,又对教学有促进作用。

(编辑·麻雯)

mawen214@163.com

3.弘扬雷锋精神 争做美德少年 篇三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岗位?”这段精彩的话语,来自《雷锋日记》,这也是雷锋一生的真实写照。

提起雷锋,人们常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虽然,雷锋离开我们已经五十年,但我们依然记得他生前所做的每一件事:帮列车员打扫候车室、为丢失车票的大嫂买票、给困难战友家中寄钱„„雷锋,这位普通的中国士兵,在他短暂的二十二年人生岁月中,以平凡朴实的言行,展现出一种令人震撼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雷锋的身影,他们学习雷锋精神,实践雷锋精神,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老师把知识和道德力量传播给莘莘学子;工人农民用汗水描绘祖国的蓝图;警察用青春和鲜血守护人们的和平;白衣天使用温柔给人们带来健康„„

在雷锋精神的照耀下,一代代青少年茁壮成长。我们深知,学习雷锋,不需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时时想着别人,处处帮助别人。当同学缺少文具时,悄悄地递过一支铅笔;当老师辛苦一天时,轻轻地端上一杯茶;当游客在街头彷徨时,热情地给他指路;当孩子在路上摔跤时,善意地给他鼓励„„帮助别人,也快乐了自己!

4.弘扬雷锋精神做美德少年征文 篇四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这两句耳熟能详的话出自家喻户晓的一位英雄——雷锋。雷锋他助人为乐而且不留名,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3月5日是雷锋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他的精神,但是不能光在这一天学习,每天都要学习他的精神。为了学习他的助人为乐、好的实践雷锋精神,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零距离”的志愿活动,要时时刻刻帮助他人。希望大家都成为一个个“小雷锋”!

我听过爷爷奶奶讲述雷锋故事,我听过爸爸妈妈讲述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在神州大地已经传颂了50年。50年前,雷锋同志用短暂一生告诉我们,什么是为人民服务;50年后,我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雷锋一直活在我们心中!

一个英雄,他的名字不该渐渐淡忘;一种精神,他的力量不会慢慢消退。雷锋,重新赋予助人精神的内涵,将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用短暂的一生悄然标注。

品一盏清茶,收获沁人心脾的芬芳;觅雷锋精神,探寻净化心灵的洗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雷锋精神之精华,绝不止于助人美德,我辈必将上下求索,发扬光大。

5.弘扬中华美德,学习雷锋精神 篇五

(甲)尊敬的老师!(乙)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下午好!三(1)班《弘扬雷锋精神,争当美德少年》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全体起立,出旗,敬礼!

师:(播放出旗曲 唱队歌)

甲:礼毕,唱队歌!甲:请坐下!

甲:从昨天到今天,有个名字一直被人们记起,一直被人们传颂;从海角到天涯,这个名字一直跟随着岁月不转换着身影。

乙:他是新时代的英雄。他的丰采,鼓舞着全国的人民;他的笑容,好像阳光照进了每个人的心中。

甲:风里雨里,哪里有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乙:泥里水里,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足迹。

合:他,就是雷锋。

甲:今天我们的班会的主题就是——“弘扬雷锋精神,争当美德少年”(全班齐读)

乙:雷锋,一个陌生却又熟悉的名字。我们经常提起雷锋,而你们又有多了解雷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雷锋,了解雷锋吧。下面请 为我们介绍雷锋的简介吧。

丙:。

甲:那么我们要弘扬雷锋身上什么精神呢?下面我们可以通过一段视频来大概了 解一下雷锋。(观看雷锋故事视频)

乙:雷锋叔叔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甲:嗯,是的。他的光荣事迹也被一位记者用照相机记录了下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宝贵的资料。(观看图片)

甲:这是雷锋叔叔利用休息时间去医院看望生病住院的战友,并用节吃俭用省下来的钱,买药送给战友。

乙:这是雷锋叔叔教战友缝补被子,教战友们要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甲:这是雷锋叔叔在缝补自己不知补了多少层的袜子。袜子被他补得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乙:这是雷锋叔叔在向同学们展示他的节约箱里的宝贝们,里面有螺丝钉,螺丝帽,牙膏铝皮,铁钉„„并向同学们讲每一个宝贝们背后的故事。

甲:这是雷锋叔叔在给灾区人民写慰问信,还把自己节省下来的200元全捐给了灾区人民。

乙:这是雷锋叔叔利用休息的间隙和战友们学习《毛主席语录》。

甲:雷锋叔叔在向战友们传授如何修理车辆,如何保养车辆的常识。

乙:这是雷锋叔叔把自己的盒饭分给忘记带盒饭的战友吃。

甲:这是雷锋叔叔在晚上九点部队熄灯后,用手电筒照明继续学习。甲:同学们,你们还有谁知道雷锋还有其他值得我们学习的事迹吗? 同1:团结友爱的雷锋 同2:无私奉献的雷锋 同3:助人为乐的雷锋

甲:同学们,听了雷锋叔叔这么多故事,你们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谁来说说?(大屏幕出现对雷锋的评价)

同1:助人为乐 同2: 艰苦朴素 同3: 无私奉献

甲:是啊,这就是雷锋精神。现在我们来出几道抢答题,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懂雷锋精神了。请看大屏幕。

甲:谁知道第一题属于什么精神?(他说得对吗? 掌声送给他!)

1、他穿的袜子已经被补得里三层外三层了,还是不舍得扔。属于什么精神? 同学: 乙:谁来回答第二题?

2、他把平时省吃俭用的200元全都捐给了灾区人民。同学:

甲:第三题机会给谁好呢?

3、他常常利用在开车休息的间隙拿出书来学习;在晚上部队九点熄灯后,仍用手电筒照明继续学习。同学: 乙:第四题。

4、他在生活中不浪费一针一线,即使在路上看见一颗螺丝钉,螺丝帽,一根铁丝„„都 被他当成宝贝捡回来放到他的节约箱里收着。同学:

甲:同学们真聪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雷锋精神吧。

乙:雷锋在他数百篇日记里,不仅记录了他成长的足迹,也总结出许多人生的格言,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下面请一些同学来读一读这些格言?哪位同学来读读?(自由点名读)(大屏幕出现语录)

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②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甲:嗯,这个比较长,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读吧。

③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原来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全班同学:

乙:同学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应该学习雷锋叔叔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和刻苦耐劳的钉子精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不怕苦,不怕累,勤奋刻苦的同学,就像我们学校的“韧”文化中的“韧”精神。那么班里有哪些同学值得你学习的呢?同学们可以相互交流一下,等下我们请代表来说(同学们讨论回答,要求每个小组有一个代表回答)

同1: 同2: 同3: 甲:弘扬雷锋精神,争当美德少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做个新时代的美德少年吧。

乙:怎样的行为才是真美德少年呢?下面大家请看一段情景剧表演,有请表演者上台来表演。请同学们仔细看表演,并思考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美德少年的标准?

甲:谢谢表演者们精彩地表演,掌声送给他们。

甲:请同学们踊跃发言!

乙:谢谢同学们勇敢的发言并指正。也希望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在帮助别人时,先要思考,应该怎样帮才是真正地帮助到别人。而不是好心办坏事。

甲:同学们,有这样的一首歌,从小学唱到大学的校园,却永不过时,它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唱响这首一直激励我们向前进的歌吧。

甲:全体少先队员起立!(跟着音乐唱歌)甲:请坐下!

乙:同学们,其实不单我们校园里中有雷锋,我们生活的各行各业都不缺雷锋的存在。请同学们看——

(观看图片)

甲:还有我们美德少年代表——8岁的马跃中。2016年3月10日放学路上,捡到一个价值几千的苹果6手机,一人跑到两公里外的派出所,交给了警察叔叔。

乙:雷锋的名字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他的名字也已经超越了国界和疆域,全世界的人民在不同的国度用不同语言读着他的故事,在不同的岗位怀着同样的真诚学着他的精神。乙: 美国人说:“雷锋属于世界。”美国西点军校的大厅里悬挂着五位“英雄像”,首位就是雷锋。

甲: 巴西人说:“雷锋应是精神领袖。” 乙: 日本人说:“要像雷锋那样生活。”

甲:国外友人都在弘扬我们雷锋精神了,做为21世纪的少年,我们可不能落后啊。

乙:是啊。通过这节主题班会的学习,我们深深体会到雷锋精神是多么的可贵,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更应该把雷锋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

甲:接下来请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稳老师给我们讲话。掌声欢迎!甲:谢谢稳老师!

乙: 下面有请班主任给我们班会做总结。乙:谢谢班主任的精彩总结,掌声送给她。

甲:下面全体同学起立,请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稳老师带领我们呼号!

甲:同学们,今天的“弘扬雷锋精神,争当美德少年”主题班会,我们收获不少,也让我们反思了我们的行为。希望今后同学们都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德少年。

乙:好!我宣布三(1)班“弘扬雷锋精神,争当美德少年”主题班会到此结束,甲:退旗!全体起立!

6.弘扬中华美德,学习雷锋精神 篇六

关键词:节俭养德;全民节约;建设节约型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207-02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在今后五年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中宣部和国家发改委又发出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通知。当今世界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事关全球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大事,中国作为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大国,建设节约型社会与我们每一个人都休戚相关,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每一所高校都是传承文化、培养优秀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阵地,而教师团队在传播弘扬勤俭节约传统文化,大兴勤俭节约之风等人文理念方面理应发挥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当今社会构建节约型大学校园,培养具有勤俭节约意识的新一代大学生,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校园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节约型大学校园,学生和教职员工是主体,学校领导班子是关键,环境是条件,制度是保证。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笔者认为创建节约型校园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的责任意识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自古以来就被尊崇为华夏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生活道德准则,这充分体现出了具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古国求真务实的人文精神。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号召,当前在高校工作中要积极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到管理育人、教研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创造性地做好大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这是节约型校园的根本所在。要把节约型校园作为一种形象来树立,作为一种品牌来打造,作为一种文化来发展,必须从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节约意识入手,让勤俭节约之风吹遍校园。同时大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理应发挥自身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不断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勤俭节约,节能环保,创新发明的教学内容。切实改变过去一些学校出现的教师懒得讲、学生懒得听的问题,改进教学模式克服学生最忌讳的那种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授和引导,真正把勤俭节约节能环保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润化到大学生的心坎里,做到入耳、入脑、入心。教师要主动与大学生沟通交流,一起开展讨论,答疑解惑,引人入胜,渐入佳境。只有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寓教育于师生互动中的教学方式,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紧紧围绕对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深入进行节俭节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节俭节约社会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凝结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智慧,为构建节约型校园提供基础性保障,这是大学生提高认识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认知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开展构建节约型大学校园活动的第二课堂,纳入当代大学的教育教学计划。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以及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即将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服务社会、勤工俭学、创新就业相结合,进而确保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取得实效。

在大学校园营造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条件,以及不拘一格寓教于乐的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传播建设节约型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知晓铺张浪费同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的国情是相悖的。组织大学生弘扬厉行节约的先进事迹,使学生们认识到节约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节约开支,更是一个节约日渐枯竭的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全球问题。我们应在校园和大学生中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节约资源科普教育,使大学生在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掌握节约资源与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等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节约的良好校园新风。结合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大局意识、国情意识、民族意识、全球意识和紧跟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牢固树立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让勤俭节约的理念深深地扎根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并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

勤俭节约的理念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现,它要依靠全社会每一个公民的民族素养的普遍提升来实现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大学课程设置存在重专业技能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倾向,这毋庸讳言极大地阻碍了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高校必须改革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各高校的院士专家教授和学术带头人,他们不仅仅是大学生们学术上的领航人,而且还应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针对大学生崇拜偶像,思想活跃的特点,在配备专职辅导员的同时注意发挥专家教授们特别是各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实行“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要求除了教好学生,在学术上当好大学生导师,同时还要育好人,还要在人文素质教育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生活简朴不奢侈,不高档消费,不坐高级轿车等当好大学生的引路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由于专家学者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是终身的,是难忘的,也是最大的。各高校应大力提倡节俭不盲目追求大而全,不重复建设,不浪费投入,不建高档奢华场馆,从教师到专家,从教学场所到校园都给人一种既简朴又不失为典雅质朴,真正为大学生创设一个节约型的人文校园环境,让节约成为一种文化,成为长盛不衰的民族文化。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行“一岗双责”一定会取得教育教学双丰收。另外,还要不失时机地请专家和学术带头人现身说法,谈自己的节俭人生,使大学生们前有标杆,学有榜样。这样在大学生中大力倡导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科学的人文理念,逐渐养成绿色环保节俭的良好生活方式,在大学生中牢固树立节俭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修养的理念。针对大学生中铺张浪费的现象,组织大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生活中和身边的废旧物品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变废为宝活动竞赛,通过开展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结合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号召同学们用学习生活中的废弃物通过自己设计发明妆扮生活,美化环境,从而极大地激发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开展“少去一次饭店、少买一件奢侈品、少坐一次自驾车”等节约绿色环保活动,从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一张纸、一元钱、一件生活小用品等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让学生通过开展活动时刻牢记前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让莘莘学子珍惜父母的血汗钱,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克服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带领大学生重温革命前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牢记南京路上好八连一双袜子“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循序渐进在校园中形成一种浪费财物可耻,节约创新光荣的良好氛围。

在大学生中树立节约型消费观,主张文明消费和理性消费的观念,把勤俭节约,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时尚,一种自信,一种自强自立的人生定位。变过去的比父母、比名牌、比消费,为比节俭、比创新、比生存能力,人人自觉抵制奢侈消费活动,弘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三、加强综合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的创新理念

现阶段高校最紧迫的教育任务之一,是如何早日完成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其中树立勤俭节约、节能环保意识,培养大學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是尤为重要的一项教育教学任务。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我为节约型社会献计献策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征集各个方面各种节约环保的金点子、小方案和各种节能环保的小发明小创造,发挥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奇思妙想,勇于打破常规的创新意识,进一步营造出创新发明的良好氛围。开展笔者向人大代表提议案活动,对意见建议方案被采纳或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要带领大学生创新研发节能环保产品引领他们走出困境,摆脱过去墨守成规的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充分发挥青年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敢想敢干,大胆创新,敢于在未知领域发明创造。实践证明要建设成节约型社会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开发、生态环保等科研课题和生产企业所需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这些科研开发项目都是多层次、多领域、综合性的,需要多学科的协调配合,联合攻关,这就要求高校要注重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数实例证明人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领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能树立科技创新目标,才能充分发挥人的科技创新的潜力和才智。当代高校应将节能环保问题设为必修课,立足目前能源节约与利用方面的基本情况,着眼未来,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人才优势,加强引导,集中力量研发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技术,向科研创新要节约效益。

7.弘扬中华美德,学习雷锋精神 篇七

--XX中学团支部开展“尊老敬老”活动

三月是一个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季节,三月更是一个讲文明、树新风、让雷锋精神吹遍校园及社会每一个角落的季节。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大力弘扬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青少年自小就懂得应该尊老敬老,切实为老年人做好事、献爱心,让老人们感受到晚年生活的幸福,XX镇团委、XX中学校团支部在3月5日下午组织四十多名共青团员到XX敬老院开展了“尊老敬老”活动。

小团员们送给他们的是一份祝福,献出的一份关爱,送去一片温暖。敬老院的老人们年龄较大,说话语速很慢,部分老人听力很差,这都需要同学们有足够的耐心;同老人选择内容时小团员讲究方式方法,毕竟是相差了大半个世纪的人了,尽力去想一些所知道的老人那个年代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同老人聊子女的工作,聊最近的天气或是聊老人的身体近况等话题。在聊天的过程中,老人们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话题也越来越多,老人沉浸在回忆里侃侃而谈,同学们的热情也随之高涨,不多久,孩子与老人之间就少了份隔阂,多了份亲热。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帮老人们做一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扫卫生同学们忙得不亦乐呼,但脸上都充满了爱的笑容。活动过程中,老人们脸上都慢慢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8.弘扬学习雷锋精神征文 篇八

现在活跃在各行业排头的人,大概都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这支歌儿成长起来的。全国人民的好榜样雷锋,作为新中国建设时期美名远扬的榜样人物,虽然从物质生活标准上看,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是,我们的好榜样那爱憎分明、立场坚定的可贵情感,艰苦朴素、热爱集体的宝贵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品德,永远都应该是中国人民为人处世的精神榜样!所以说雷锋精神将与他的英名一起,不但应该永远、时刻留我们心田,而且必将成为鞭策、激励我们为建设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以及为实现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力量。

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其实质是: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发愤图强”,在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极其平凡的岗位上“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爱护同志、关心他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正确处理“为谁活着、怎样做人”这个人生观重大问题,在平凡而琐碎的的工作中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 大事业,努力奉献自己那份微薄的力量。

雷锋精神是新中国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高贵品质的生动反映,也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一九六三年三月,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号召下,雷锋的事迹感动了亿万中华儿女,全国人民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学雷锋活动曾经对提高全国人民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无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近半个世纪来,在我们国家里先后涌现出了数不清的雷锋式的先进人物。他们不断继承和发展着雷锋精神。今天我们所说的雷锋精神,已成为雷锋和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的结晶,经成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为发展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理想人格。

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忠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做人民的勤务员;“发愤图强”、团结进取、做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曾对雷锋精神作了全面而精辟的概括,即“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精神内涵之一:奉献精神。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 民服务。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雷锋走到哪里,就把共产主义道德新风带到哪里。他乐于助人,出差时,行程一万里,好事做了一车;他平时勤俭节约,但为了支援灾区人民和帮助战友,却毫不犹豫,慷慨解囊。总之,只要是人民所需要的,不管份内份外,他都干,以“助人”为乐,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工作、去助人,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雷锋精神内涵之二:“钉子”精神。雷锋学习非常刻苦,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刻苦学习,孜孜不倦。正是凭着这种可贵的“钉子”精神,雷锋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雷锋对待工作总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努力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使自己成为工作的内行。

雷锋精神内涵之三:“螺丝钉”精神。在短暂的人生中,雷锋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革命需烧木炭,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堵枪眼,就去做黄继光。”他把自己生命溶入党和人民事业的整体之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无论是当公务员,还是当工人和军人,他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勤奋努力,工作在哪里,就在哪里闪光发热,竭 尽所能为国家、为社会创造财富。

雷锋精神内涵之四:艰苦奋斗精神。雷锋出身贫苦,在旧社会,哥哥、弟弟都因负伤、饥饿,或患病死了,他自己也走近了死亡的边缘,他深知生活的艰辛。因而,他工作和生活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在工作上他总是向积极性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总是向水平低的同志看齐,把点点滴滴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支援国家建设,用于帮助他人解决困难,以苦为荣,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炼意志;处处增产节约,时时发奋图强,以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当年,雷锋因公牺牲后,他的日记陆续被一些新闻媒体报导出来。《中国青年》杂志社觉得雷锋是和平时期青年的一个楷模,打算在1963年3月2日出一本合刊介绍雷锋事迹。2月17日杂志社给毛主席写信希望它能为雷锋题词,毛主席看信后为了全面概括雷锋同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著名题词。3月2日,毛主席的题词在《中国青年》上刊出了。4日,新华社发通稿。5日,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刊载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后来,中央决定把3月5日定为雷锋纪念日。

雷锋精神诞生以来,岁月的年轮碾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祖国已由解放初期的新中国“蒸蒸日上、一日千里”跃入了 “巨龙腾飞、赶超世界先进、建设和谐社会”的新世纪。虽然每年三月全国各地仍在开展学雷锋活动,但雷锋精神的实质及其内涵似乎已被进入初步“小康社会”的人们淡忘。因此我觉得,应该根据我党历史经验的总结,社会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思想水平的提高,以及在世纪之交以来建党理论的发展和丰富,给雷锋精神及时注入新的内涵、更应把雷锋精神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理念:

雷锋精神的实质应该扩展为:忠于共产主义与和谐社会建设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贪不占、不搞特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大多数人谋福利之中去,真心实意地做人民群众忠实的勤务员;不断学习新的科技知识、努力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思想,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积极贡献自己的才华和力量;与时俱进,想方设法努力支持和倡导最先进的文化和思想;“发愤图强”、团结进取、为努力为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与全面和谐发展而奋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做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要有正确的方法论和人生观:努力掌握并灵活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地做好平凡而琐碎的的本职工作,快快乐乐面对生活、满腔热情投入工作,兢兢业业地为长远目标着想,努力为大多数人谋福利,为建设和谐社会、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伟 大事业,积极地奉献自己这份微薄的力量。

继承和发扬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时时处处事事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和谐邻里、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见困难就帮,知难而进、奉献社会。

继承和发扬“钉子”精神。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刻苦学习新知识,推广新技术;苦练过硬的本领,对待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努力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使自己尽快成为工作的内行,并积极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

继承和发扬“螺丝钉”精神。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手头工作做起,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勇于且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勤奋努力,工作在哪里,就在哪里闪光发热,竭尽所能为国家、为社会献计献策和创造财富。

永远不忘艰苦奋斗精神。不忘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和善友爱的传统美德,在工作上向积极性高的同志看齐、乐于吃苦,在生活上向水平低的同志看齐、艰苦朴素,管好自己和亲属爱护稀缺和濒危动植物、不养宠物、爱护环境、减少污染,把点点滴滴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支援国家建设,用于帮助他人解决困难,时时处处事事以苦为荣,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练意志;处处注意增产节约,时时努力发奋图强,以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投身于和谐社会建设。

时代在飞速前进,科技在蓬勃发展,生活在不断提高,观念在迅速更新。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永远不能丢。所以说: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而是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地对其进行拓展和充实。

9.学雷锋精神 做美德少年 篇九

这学期开校后,学校不是号召全体师生寻找身边的“活雷锋”吗?我曾经在商场里看过一个小弟弟,他是个真正的活雷锋。我想和您一起分享这个故事。

我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

我来到商场,准备买一些好吃的,喂一喂肚子里的小馋虫。在我的旁边,有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弟弟,他在挑零食。突然他弯下腰,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个钱包。我想:这个小弟弟肯定会把钱包拿回家,并且把里面的钱私吞了。可他接下来做的事却令我大吃一惊。只见他把钱包举过头顶,大声地喊:“谁掉了钱包?谁掉了钱包?”他喊了很久,也没人搭理他。于是,这个小弟弟拿着钱包跑开了。

我想:这次,这个小弟弟肯定是把钱包拿回家,并把里面的钱私吞了。

可是,他接下来做的事再次证明了我的想法是错误的。

原来,他是拿着钱包去商场的广播台了。他请广播台的播音员在商场广播:“请掉了钱包的女士或先生到广播台领取,请掉了钱包的女士或先生到广播台领取……”后来,钱包的失主把钱包领了回去。当他正准备感谢那位小弟弟时,却不见了他的踪影。

这就是事情的经过。这个小弟弟不是一个真正的活雷锋吗?我以后也要像那个小弟弟一样,学雷锋精神,做美德少年。

四川省资中县银山镇双塘小学星原文学社

三(1)班

指导教师:庞 雷

10.学习雷锋精神 弘扬高尚师德 篇十

当全国各地响亮地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的时候,当学习雷锋活动如春风般吹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我校党支部也积极响应号召,举行学习雷锋精神讲座。

3月17号晚上七点,我校全体教师,在党支部的组织下,在三楼会议室,聆听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孙正元关于“学习雷锋精神,弘扬高尚师德”的专题讲座。

首先,孙校长向全体教师传达了黄南州教育局《关于在全州中小学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和学雷锋活动的通知》精神。并对我校德育工作和学习雷锋精神活动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

此次讲座,孙校长主要围绕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来勉励各位老师弘扬高尚师德,为人师表,争做当代雷锋。第一,我们要学习雷锋助人为乐、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雷锋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孙校长讲到我们应该继承发扬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不要因为“小悦悦”事件或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道德行为而质疑这种奉献精神,因为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一大批这样不计一己私利、甘于奉献的老师,为学校发展日夜奔波、殚精竭虑的金占银老师,不分昼夜通宵达旦在村级小学工作的冷本才让老师,为坚持带完一届初三而无暇照顾襁褓中的儿子的的杨玉梅老师等,长期带病坚持上课的彭毛卓玛老师。这些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着这一精神,他们默默无闻、甘为人梯,他们“名微不闲乐耕耘”,他们他们是我们康杨中学校园里最璀璨的星,是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学习的楷模。

第二,我们要学习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孙校长说到雷锋之所以成功就是源于他干一行爱一行。从通讯员到公务员,从拖拉机手到推土机手,从汽车兵到校外辅导员,每一份工作雷锋都全心全意地对待,将它干得有声有色。“无论你的地位如何低下,无论你的身份如何卑微,只要你认真地干一行,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你就可以获得成功。”孙校长以此告诉教师要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勤勉敬业,精益求精。同时更要专一行精一行,因为学高才能为师。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大背景下,我们青年教师 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充实提高自己:谦虚好学,既要向优秀的年长的前辈学,更要不耻下问,向学生学习;学习新课程理念、法律法规,依法执教;发扬“钉子精神”,挤时间、钻时间来学;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益和班级管理能力;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三、我们要学习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孙校长讲述的黄伯云、钱学森、张瑞敏的故事,让老师们深刻地领悟到:创新才能发展。“因为年轻,所以有活力,因为稚嫩,所以充满希望”,周书记希望青年老师们能在平常的教学中大胆探索、勇于创造、锐意进取,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

第四,我们要学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孙校长说到,勤俭节约不是抠门、吝啬,而是反对铺张浪费、挥霍无度;不应该只

是生活困苦而节衣缩食、精打精算,更应该是生活富裕而不大手大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主义。而他本人在平常的生活当中就是奉行勤俭节约的,一个衣柜,几套衣服,几番春秋,几乎不变。

最后孙校长希望教师们能把雷锋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争做学习雷锋的模范,让雷锋精神在明德的校园里闪光。

整整两个小时的专题讲座,孙校长用我们身边每一个具体的人,每一件具体的事让教师们深刻地认识到学习雷锋不是流于形式的一种宣传,雷锋精神也并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理想,因为康杨中学的校园里面就有许多的“雷锋”。学习雷锋精神,弘扬高尚师德,就是向我们身边那些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的优秀老师学习,从生活的点滴做起。

康杨中学

11.学习雷锋精神弘扬文明新风讲话 篇十一

树立文明新风

三月是一个美丽的时节,春暖花开,风和日丽;三月是一个美好的时节,播撒希望,憧憬未来;三月更是一个难忘的时节,节日众多,精彩纷呈。的确,三月里有很多节日和纪念日,如国际妇女节、中国植树节、国际警察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国际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等等,这些日子我们都不能忘记,但有一个日子更值得我们铭记,那就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也就是 “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今年的3月5日,是毛泽东 “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 五十周年。今天,我们商学院隆重集会,举行升国旗仪式,再一次重温和学习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让雷锋精神激励我们树文明新风,创优良学风。

五十年来,雷锋精神象一股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雷锋精神象一座丰碑矗立人们心中,雷锋精神象一盏明灯发出万丈光芒。雷锋!一个普通的共产主义战士,虽然只走过了短短的22个春秋,但他一生平凡而伟大的事迹却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长。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时代的骄子,是社会未来的栋梁,雷锋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雷锋精神永远是我们前进路上不竭的动力源泉。今天,我们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学习他那种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那种甘于平凡,尽职尽责,爱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就是要学习他那种勤俭节约、生活朴素的艰苦奋斗精神。然而,令我们非常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少数学生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胸无大志、不思进取;沉迷游戏、无心学习;无视规章、考试作弊;贪图享受、爱慕虚荣。这些不仅不符合一名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更与雷锋精神格格不入。当然,我们也十分欣喜地看到,在我们的身边也涌现出了许多具有雷锋精神的先进人物,有学习标兵、竞赛能手、助人为乐楷模,更有那“背着弟弟上大学”的自强不息的典范。他们同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的骄傲。他们的先进事迹也必将截入我们商学院的史册,甚至我们江苏理工学院的史册。

时代的发展需要雷锋精神,社会进步呼唤雷锋精神,我们的身边更需要随时随地有雷锋式的人物。同学们,大学的四年时光是短暂的,但学习雷锋精神是无限的,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让雷锋精神成为我们成长成功的正能量,让雷锋精神在我们身上闪光,让文明之风吹遍校园,吹进心田。

12.阅读经典文学,弘扬中华精神 篇十二

【关键词】经典文学 弘扬 中华精神

经典文学作品是历代有思想、有见解的文人志士用睿智的思想和博大的胸怀创造的精神和文化的结晶,这些作品蕴涵着优秀的文化成果,经历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反复阅读,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奠基之石。民族的文化传统,主要是通过经典之作流传下来的,因此,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精神享受和心灵洗涤,在一本本好书中结识高尚的灵魂、净化心灵,而且更能感受文学穿越时空的恒久力量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传承华夏文明,弘扬中华精神。

一、民族经典阅读的背景:

今天,科技信息高度发达、经济快速发展,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却充满了危机:大部分学生日渐远离经典名著,电视文化、网络游戏、粗俗漫画等越来越多占据并不断吞噬孩子们宝贵的时间、良知和身心健康。在设法淡化电视文化、网络游戏等对孩子们身心不利影响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给予他们一种积极的精神抚慰,用经典作品中高尚的人格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丰富精神生活,让他们能够从容地应对一切生活的诱惑与压力。

另外,当前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作用不可低估。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都蕴涵着人类文化的成果。中共十六大报告曾经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因此,阅读民族经典作品加深学生传统文化底蕴、培育民族精神是语文课堂责无旁贷的教学任务。

二、民族经典阅读的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经典作品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教学。站在时代前沿的语文课堂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将民族经典作品渗透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祖国悠久而灿烂的文化海洋中尽情畅游,使我们的民族经典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这对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书香校园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民族经典阅读的目标: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就以其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和影响,举世瞩目。中国历史上更有许多杰出人物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智慧,而且还具有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将他们心灵的感悟和敏锐的思想用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影响深远。阅读民族经典的目标就是以广泛的阅读和积累民族经典作品弘扬传统文化,推进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祖国五千年深厚的经典文化土壤中蕴蓄着大量的精神养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师生在学习中汲取、吸收、创新,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同时,通过民族经典作品的熏陶,初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艺术趣味,充实心灵,发展个性。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计划地扩大师生语言和文化经典的积累,加深文化底蕴,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成果。

四、有计划地进行课外经典阅读。

针对中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的现状,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阅读和教学经验,通过广泛而精心的选择,为学生提供经典阅读参考书目,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的放矢,自觉有序地进行。从而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适度地开展一些专题活动,既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又能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激发阅读民族经典的浓厚兴趣。包括:优秀古诗文摘录、名联书法荟萃、美文欣赏、诗词短剧表演等;开展以上活动,目的在于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通过搜集、整理、诵读,达到熏陶感染的效果,在“润物细无声”中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情趣。

13.弘扬中华美德,学习雷锋精神 篇十三

地点:九一八纪念馆

人员:城市规划07-2班全体同学

活动内容:学习雷锋,弘扬爱国精神。雷锋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助认为乐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好习惯,雷锋同志同时也是一名热爱祖国的解放军战士,我们是生活在21世纪的新一代,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很多人并没有深刻体会到现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并不珍惜现在的生活,挥霍浪费,通过这样一次学习参观的机会,希望同学们会有所感悟.主要过程:

1.带领同学到九一八纪念馆参观,进一步了解九一八事变。

2.同学们深受感动,发表自己的感受

郝燕泥同学感悟: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血鉴。今天,面对第76个“九一八”,勿忘国耻,我们思考的应当更多、更深。

勿忘国耻当思国运。走进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让人深思再三的莫过于“国运”二字。从高耸的残历碑到蜿蜒的展厅,如同是用一串串“难”字勾画出的国难图,国家的灾难、民族的苦难、抗争的磨难……抚今追昔,百感化作一念:当苦日子离去的时间越久远,当富日子光临的越急匆,我们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如何才能让国耻一去不复返?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成败,需要全国人民的人心支撑,而要把十三亿人的力量凝集起来,惟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王煜同学感悟:勿忘国耻当思发展。76年前,我国经济落后也是造成国门洞开、生灵涂炭的一个重要原因。看昨天知国耻,看今天想国兴,看明天盼国强。只有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和龙同学感悟: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强食”,我们必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科学发展来大踏步地向前追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经济总体规模虽然比较大,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100位之后。面对现实,倍感发展之急迫,不思发展就如同当年的不抵抗,有发展才谈得上民族尊严,才能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真正巍峨挺立。

于柏杨同学感悟:勿忘国耻当思忧患。古往今来,我们的民族不乏“忧论”:忧国忧民、居安思危、先忧后乐、进亦忧退亦忧,等等。忧,具有很重要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世界风云变幻,“落后就要挨打”还将是一个长久而严酷的现实。因此,面对76年后的“九一八”,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居安思危”应成为我们须臾不可忘却的忧患意识。

14.弘扬中华美德,学习雷锋精神 篇十四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美德

有变,你定会发迹。再过13年,你将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

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便走了。

张良回家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这可是姜太公姜子牙写的兵书啊,被誉为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呢!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先成人后成才——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美德》。

方圆九州,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浩如烟海。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后人做出了榜样。但是无一例外的,这些人都有高尚的品德,正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他们才能成为民族的脊梁、成为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位因德而成才的人,他就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张良。在这样的时刻,让我们一起来重温《张良拜师》的故事、感悟他的高尚品德吧。

有一天,张良在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位老人。老人穿着粗布短衣,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把鞋子给我拾上来!”

张良听了一愣,很不解,但一看是位老人,就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谁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

张良一想,既然已经拾来了鞋子,为人为到底,于是就跪在地上给老人穿鞋。鞋子穿好后,老人就笑嘻嘻地走了。走了不远,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忙跪下说:“是。”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就到了下邳桥。不料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5天后的早上再来吧!” 说完就拂袖离去了。

5天后的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到了下邳桥。可是老人又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生气地说:“怎么又在我后面才来?再过5天早点儿来!” 说完又一拂袖走了。

又过了5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老人来了,张良忙上前去见了礼,老人高兴地说:“嗯,这样才好。”然后拿出一本书,说道:“认真研究这本书,你就能成就一番事业了!过10年,天下形势

从此,张良谨遵老人的叮嘱,反复学习、研究。转眼间,10年过去了,张良归附于沛公刘邦。

他经常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计献策,慢慢成为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张良为留侯。

可是张良始终不忘那位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就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并供奉起来,按时祭祀。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张良的优秀品质,他不但能帮助他人、虚心接受别人的教诲,而且能遵守约定、尊敬长辈,更重要的是,他懂得感恩。

张良正是凭着自己在细小地方展示出的高尚品德,才通过了黄石公一而再再而三的品德测试,也才得黄石公以兵书相授,进而建功立业。试想,如果当初面对黄石公的故意刁难,张良一声不吭的离开,结果会怎样呢?答案不言而喻。

这就像我们碰到过或听说过的一些人,他们虽然很有才能,甚至是事业有成,可是却品德败坏,试问,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敬佩吗?他们会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吗?答案同样不言而喻。我想,这就是老师常说的“先成人后成才”吧。

同学们,当我们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问好的时候,当我们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孝心的时候,当我们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我们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努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做一个让人敬佩的人,成为一个心中有国家、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人吧。

15.基于弘扬雷锋精神的榜样教育创新 篇十五

关键词:雷锋精神;青少年;榜样教育;创新

作者简介:李祖超,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聂飒,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特别强调,要以青少年为重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广泛进行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和雷锋式模范人物的宣传教育,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形成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生动局面。[1]在新的国际环境和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迫切需要雷锋精神的正确引导。学校榜样教育作为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途径,其目的就是使青少年通过学习榜样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品质,自觉地去认同和效仿,见贤思齐,进而提升修养、完善人格。然而,目前青少年榜样教育存在脱离生活实际、榜样种类单一、教育方法简单化、缺乏时代特征等弊端,导致榜样教育浮于表面,未能深入人心。为此,如何重塑并创新榜样教育,引导青少年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成为中小学校榜样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选择的榜样同龄化、亲近化

青少年认知水平以及能力所及范围内的榜样,容易迅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最具可比性、可学性,这是青少年榜样教育的科学基础和客观要求。[2]因此,学校开展榜样教育,要尽量选取与青少年年龄相仿、亲切感人的学生榜样。

(一)走出“高、大、全”的榜样教育误区

笔者曾负责共青团中央的一项课题,对全国8省(市)的5800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47.8%的青少年认为当前选择树立的“榜样人物形象有所夸大、不真实”;58.1%的青少年认为榜样形象“神化”“纯化”;48.4%的青少年认为榜样多是“高、大、全”的完人形象;仅有19.3%的青少年认为“榜样人物真实、可信,不浮夸”。[3]由此可见,当前榜样教育习惯以“高、大、全”的标准塑造英雄人物,将榜样纯化成毫无缺陷、高不可攀、近乎完美的“圣人”形象,无形中增加了榜样与青少年在精神上的距离感,使学生难以真正从思想到行动上认同这些榜样。相反,那些生活在青少年身边、具有优秀道德品质、最能激发青少年情感共鸣的普通人却没能进入榜样教育的行列,这使榜样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现实性和亲切感。因此,学校在选取榜样时,要走出“高、大、全”的误区,遵循真实性、平凡性和可接近性的原则,进一步增强榜样教育的生活性,让榜样可信、可亲、可学,使青少年能够亲眼见、亲耳闻、摸得着、学得到。

(二)树立具有新时期雷锋精神的亲切感人的同龄榜样

学校在弘扬雷锋精神、树立雷锋式的榜样时,要遵循同龄化和亲近化的原则。

首先,要树立具有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学生榜样,使之同龄化。榜样如果在年龄、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与学习者相仿或接近,那么学习者更容易获得榜样行为,并自然产生模仿的倾向。[4]年龄相仿的群体在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可比性。选取同龄人作为榜样,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比较意识和学习动机,加深学习者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与认同。

其次,要充分挖掘具有新时期雷锋精神的青少年榜样,使之亲近化。不拘泥于个人贡献的大小,从校园好人好事到全国模范标兵,只要行为习惯能体现雷锋精神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青少年,都应该进入学生榜样的行列,既不过分拔高榜样的优秀品质,也不故意弱化榜样的缺陷不足,树立有血有肉、真实亲切的青少年榜样形象。

二、榜样宣传形式多样化、新颖化

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拥有丰富的教学设施和浓厚的育人氛围,是开展青少年榜样教育、弘扬新时期雷锋精神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构建多样化、新颖化的榜样教育宣传形式,创新弘扬雷锋精神的榜样教育的新途径。

(一)创新主题班会,及时宣传班级“小雷锋”

以班级为单位、以热门话题为主题的班会是班级及时宣传同学中的榜样事迹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传统的主题班会往往局限于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教室,由班主任定标准、定主题、定内容,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不够民主等弊端,导致同学积极性不高、榜样宣传效果不佳、激励作用不大。新时期的榜样宣传要充分考虑“90后”“00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创新和重塑传统班会。

在形式上,不局限于固定时间和地点,可利用课余、郊游、节庆等时间,在户外组织小型班会,让班会地点更灵活、形式更自由、主题更丰富、气氛更轻松;在内容上,不局限于教师制定榜样标准、学生被动服从,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轮流担任班会主持人和榜样推荐人,介绍班级内部涌现的“小雷锋”,包括政治上积极上进、无私奉献的同学,学习上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的同学,生活上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同学,工作上一丝不苟、尽职尽责的同学,信念上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同学,作风上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同学,等等。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总结的作用,汇集班级每天的好人好事,宣传雷锋精神的点点滴滴,鼓励大家学习和效仿,使榜样教育成为一项日常课程,形成班级的一大特色品牌。一方面,给予先进学生充分的鼓励与肯定,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先进作风;另一方面,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进取精神,营造人人争当“小雷锋”的优良氛围。

(二)更新板报橱窗,真实记录校园雷锋精神

板报和橱窗是反映学校组织文化、渗透学校组织精神的重要隐形课程之一。新时期的榜样教育要更新传统板报橱窗宣传方式,使雷锋精神自然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达到隐形课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榜样教育作用。

首先,在造型上,传统的校园橱窗多以单一的方形为主,给人以严肃刻板的感觉,应加强橱窗的设计感,例如圆形、多边形、流线型、立体造型等,以新颖的视觉效果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关注橱窗内展现的丰富内容。

其次,在内容上,传统的板报橱窗大多由班主任或学校行政部门指定素材,由固定的学生干部设计版式、落实内容,这往往使大多数的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对学校指定的榜样缺乏认同感。应该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全校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轮流担任板报橱窗的主办人,采取广泛征稿的方式收集校园雷锋式人物素材,真实记录校园雷锋精神,使板报橱窗在设计风格和内容形式上都展现出多样化风格,形成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构建网络平台,生动再现身边雷锋事迹

一方面,在学校网站开设学雷锋活动专栏,运用文字、音乐、漫画、照片、视频等多种手段介绍“雷锋式学校”“雷锋式班级”“雷锋式青少年”,生动再现身边雷锋事迹,大力宣传学生榜样的高尚风范和优良品格,弘扬雷锋赤胆忠诚的爱国主义精神、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勤俭节约的艰苦奋斗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以及忠于职守的螺丝钉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搭建广泛的学雷锋网上交流平台,通过BBS、QQ、电子邮箱、微博、手机报等青少年常用的网络交流工具,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榜样学习心得体会,形成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的雷锋精神学习交流平台,使来自不同方面的学生能够共享优质榜样教育资源,由点及面地传播与弘扬雷锋精神。

(四)借助节庆汇演,大力宣传雷锋精神标兵

首先,借助“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3月5日学雷锋日、国庆、元旦等节庆机会,由学生推举一批道德品质高尚、行为表现突出、个人贡献较大的学生榜样,授予他们雷锋精神标兵等称号;打破传统的领导颁奖形式,由当代道德楷模、师德标兵、著名科学家、知名学者、标兵推举人或曾经接受过标兵帮助的学生代表亲自颁奖,设计新颖的颁奖仪式、颁奖词和事迹展示,颁发富有纪念意义与激励作用的奖品、证书和奖章,向广大同学宣传标兵学生的先进事迹,以高度的感染力获取大家对榜样优秀品质的理解和认同。

其次,通过元旦晚会、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等文艺汇演,采用相声、小品、曲艺、歌曲、诗朗诵、舞台剧等多种方式将标兵学生的成长历程、理想信念、感人事迹等生动展现给广大同学,借助丰厚的视听效果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标兵学生,主动将自己的思想行为与之进行对比,意识到自身的弱点与不足,巩固其向榜样学习的决心。

(五)善用影视广播,全面展示雷锋式英雄风采

学校应充分利用影视、广播等校园媒体资源,介绍学生中涌现出的雷锋英雄式人物,例如汶川大地震中为同学打开生命通道的英雄少年马健和小林浩、在烈火中呼救15人的12岁小英雄夏娟、为救同学而牺牲的初一学生沙渊聪、在废墟中坚持读书的初一女孩邓清清、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阳光男孩楼岱悦,等等。学校要敢于创新,在强调学生学习的同时重视德育,重视榜样教育,将影视活动纳入正常教学工作轨道,由相关部门负责选取典型影片、制定放映时间表,经常组织学生观看雷锋式英雄人物的纪录片、宣传片,生动介绍他们的感人事迹,全面展现他们无私奉献、助人为乐、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品质,加深广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认同。有条件的学校或地区,也可以自拍或者与电视台合拍宣传优秀学生标兵事迹的短片,在班级或学校轮流播放。

三、榜样教育活动常态化、普及化

通过榜样教育弘扬雷锋精神,是一个循序渐进、系统长期的过程,学校要将雷锋精神的内化、践行和外化三个重要环节贯穿于榜样教育系列活动之中,使榜样教育活动真正做到常态化、普及化。

(一)内化雷锋精神,变理解为认同

内化雷锋精神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雷锋榜样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形成情感共鸣,进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模仿欲,自觉地将外在思想意识转化为自身思想意识的过程,具有见效慢、周期长的特点。学校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思想教育、班会、板报、橱窗、网络、影视、广播、节庆汇演等多种途径持续性地开展常态化、普及化的榜样教育,不断在学生中发现、表彰、宣传具有雷锋精神的好榜样,形成人人争当雷锋榜样的好风尚,构建弘扬雷锋精神的长效机制,这样才能有效推进雷锋精神的内化过程。否则,榜样教育只是流于形式,雷锋精神只是浮于表面,仅仅停留于每年学雷锋日热热闹闹做好事、认认真真搞形式等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层面,雷锋精神难以真正深入广大学生内心,甚至会让学生对此产生排斥和厌烦心理。

(二)践行雷锋精神,变认同为行动

践行雷锋精神,即依照内心认同的榜样精神,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在实践活动中效仿榜样的行为,展现雷锋精神。首先,学校要鼓励广大学生对榜样行为进行常态化模仿,笔者对全国5800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名人传记”是对青少年励志教育作用最大的书籍[5]。由此可见,学校应该广泛普及有关雷锋精神的书籍阅读活动,大力开展读书比赛活动,号召学生阅读雷锋传纪、雷锋日记、雷锋式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读物及红色经典等励志书籍,促进广大学生在深刻认同雷锋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地模仿,完成由意识向行动转化的第一步;其次,学校要普及各种学雷锋志愿活动,将青少年对榜样的简单模仿进一步转化为真诚的实践活动,例如文明礼仪活动、保护环境活动、爱粮节水活动、维护公共秩序活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扶困难群体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促使广大学生运用新时期雷锋精神指导实践活动,通过常态化、普及化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

(三)外化雷锋精神,变行动为习惯

外化雷锋精神是指主体的行为举止自发地、非刻意地体现出内心固化的雷锋精神。在这一层面,学校和榜样学生已不再是组织学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的主导,青少年自身成为践行雷锋精神的独立主体,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他们自身价值观的一部分,并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体现出来,成为一种稳定的日常习惯。雷锋精神的外化是榜样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榜样教育效果的最佳体现;实现雷锋精神的外化,要求学校在持续性地开展各类榜样教育活动的同时,时刻关注学习者的思想动态,及时肯定学习者的先进行为,广泛发现学习者中涌现出的新榜样,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提升为弘扬雷锋精神普及化,使青少年由学习榜样到自己成为榜样,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N].中国青年报,2012-03-03.

[2]余明远.青少年榜样教育误区探析[J].教育探索,2009,(11):125-127.

[3][5]李祖超,邵敏.青少年榜样激励与励志教育现状研究——基于全国8省(市)青少年问卷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60-63.

[4]袁文斌,刘普.榜样教育的理论依据与心理机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122-127.

责任编辑/齐 欣

上一篇:财务制度自查报告下一篇:小学教师工作总结开头及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