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居调研

2024-08-04

新民居调研(11篇)

1.新民居调研 篇一

**县联社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就**县北水泉乡眼石村新民居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深入调研。在同村干部群众的走访座谈中,详细了解集体经济、农业种植、农民收入、村民认知度等多种与新民居建设密切相关的因素,实地察看了眼石村新民居建设情况。同县、乡、村干部一起研究、分析了新民居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促进那一世小说网 http://新民居建设,政府、农村信用社和居民应该怎样和谐一致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

一、新民居建设情况

**县北水泉乡眼石村座落在雾灵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脚下,是旅游度假的理想地方,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村民用自家庭院经营餐饮,住宿,销售本地特产的农家服务,由于受旅游季节的时间限制,每个农家院经营六个月,年利润在4万元左右,现在该村有农家院20余家,由于没有相关惠民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统一设计,这里的农家院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外观设计杂乱无序,对当地的旅游收入和村荣村貌带来很大的影响。**县联社充分认识新民居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业务拓展和营销,推动全县新民居建设深入开展,按照贷款发放流程,共投放担保贷款230万元支持眼石村25户居民用于新民居旅游庭院建设。从对该村40户村民新民居建设问卷调查信息反馈情况,可以看到推动新民居建设向纵深发展的难度,要实现该村60%以上的农户住上新民居的目标,任务仍十分艰巨。

二、新民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新民居建设认知程度较低。主要体现在农民习惯一家一户的分散居住,而不愿意集中居住;比较容易接受就地拆建,难以接受异地迁建至中心村;不想也不敢负债买房;缺乏自力更生建设新民居的思想基础,企盼并奢望上边赠予一个新民居。二是缺乏应有的产业支撑。这不仅是眼石新民居建设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在全县新民居示范村建设中也是一个普遍存在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三是村民承受能力比较低,经济基础薄弱是困扰新民居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新民居建设存在问题解决途径

透过诸多瓶颈制约问题,联系眼石村的实际,归纳出以下解决办法。一是高起点、高标准搞好新民居建设规划。二是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三是选准、选好新民居建设突破口。四是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五是妥善地解决好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要在新民居建设中,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生活、生计,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利用集约、节约的土地大力发展工商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切实通过新民居建设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使农民安居乐业。六是切实加强领导,循序渐进地推进新民居建设。将新民居建设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市、县、乡三级新民居建设组织领导体系,统筹安排新民居建设的有关工作。

在贷款风险防范方面:为确保新民居贷款的安全性,**县联社要求借款人必须有与贷款额度等额的自筹资金,并且将自筹资金存入信用社,以便及时掌握借款人的经济实力情况,每个借款户需由2个以上有实力的担保人为其担保。同时实行新民居建设贷款客户经理负责制,客户经理负责新民居建设示范村贷款项目营销和贷款管理,做好贷款营销、前期调查、贷后管理及收回工作,定期走访村委会、新民居建设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跟踪检查贷款用途,确保贷款放得出,收得回。

四、支持新民居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支持新民居建设将加快眼石村旅游庭院的建设步伐,统一的外观设计将会极大改善眼石村的村容村貌,建成使用后每年将增加收入100多万元,安排农民就业岗位100多个。新民居建设将会推动当地旅游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是有利于带动富民兴村产业发展,新民居是农村旅游的重要接待设施与景观组成部分。

二是有利于增加农民财富积累。传统的农村住房特点和农民建房规律也是造成农民增收缓慢、财富无法积累的原因之一。建设新民居,主要是要突出培育农村新型产业,与旅游开发、现代农业、商品流通等紧密结合,使新农居成为农民增收的平台。

三是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积极推进新民居建设,符合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中关于“村容整洁”的要求,符合现阶段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需要,是一项创新举措。推进新民居建设,可以有效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快村庄改造步伐,不仅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还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带动水、路、气、电、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四是有利于改变居住条件、变革生活方式。不少农民翻盖新房,雕梁画栋。但无论怎么翻新,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传统的住房观念未能得到扭转,传统农村住房的基本结构始终没有改变:结构不合理,屋里没有厕

醉回七九当农民 网游之天魂 大唐双龙传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2.新民居调研 篇二

新民居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 各省在实践上已经处于火热进行中, 但是理论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从目前理论研究来看, 国内多是从传统民居的更新保护、价值及传统民居的现代化等进行研究, 从农民角度进行研究还很少;国外对新民居的建造重视现状建筑的使用、更新和城镇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 没有对农民的意愿进行过研究。本研究正是为了弥补这些方面的空缺。

新民居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实践上充分从农民需求角度出发, 在住房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上比传统民居要优越很多。在实施过程中, 政府采取许多优惠和补贴政策, 如2009年河北省安排新民居建设专项资金2亿元, 重点用于支持示范村新民居建设、村庄规划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各市、县 (市、区) 也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推进新民居建设。在《冀农办[2009]2号》文件上对于新民居建设示范村给与贷款优惠措施, 在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贷款额度等方面给与政策扶持。除此之外, 各级城乡规划建设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成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新材料推广等若干技术服务小组, 进行技术服务和巡回指导, 及时解决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如此, 新民居建设并没有得到农民百分之百的称赞,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充分了解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的影响因素, 河北农业大学利用暑期期间, 在河北省各地市通过发放问卷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充分了解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和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对调研问卷数据的筛选、整理, 剔除回答不完善的问卷, 最后得出有效问卷480份。在这480份中, 希望参与新民居建设的有398人, 占82.92%, 不希望的有82人, 占17.08%。影响农民不想参与新民居建设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将从农民自身方面、家庭方面及其它相关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1. 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本文首先采取规范分析方法系统构建出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 并运用河北省农民调查数据通过引入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二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 对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计量研究, 进一步揭示了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积极性的影响机理。由于本研究站在农民的视角上, 所以这些因素大多属于农民自身及家庭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农民自身因素、农民家庭因素及其它因素。下面将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假设。

1.1 农民自身因素

(1) 性别:假设男性比女性更希望参与新民居建设。

(2) 年龄:假设中年人比青年人和老年人参与新民居建设的积极性高。

(3) 文化程度:假设被调查者文化程度越高, 参与的意愿性越强。

(4) 职业:假设在家务农或务工者比有稳定收入职业的被调查者, 如教师、公务员等参与的积极性要高。

(5) 身份:假设普通村民比领导干部对新民居建设参与积极性要高。

(6) 是否知道新民居:假设对新民居建设各项政策了解程度越深, 意愿性越强。

1.2 家庭因素

(1) 家庭收入水平:假设收入水平越高, 农民越希望参与新民居建设。

(2) 适婚人口:假设适婚人口越多, 意愿性越强。

(3) 家庭位置:假设越接近县城或城市近郊居住, 越希望参与新民居建设。

1.3 其他因素

村中是否有整体规划会影响人们是否希望参与新民居建设, 但是影响方向不确定。一方面, 如果村里有统一规划, 人们的居住环境已经满足了人们的愿望, 可能暂时并不想尝试新事物, 所以不希望参与新民居建设;但另一方面, 正是由于村里有统一规划, 农民看到了统一规划的好处, 享受到了统一规划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 可能会希望得到更加完善的服务和设施, 参与新民居建设的积极性更高。

2. 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1 模型的选择与设计

Logistic回归是对定性变量的回归分析, 在社会科学中, Logistic回归是应用得最多的回归分析。根据因变量取值类别的不同, Logistic回归可以分为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和Multinomial Logistic回归分析。前者因变量只能取两个值1和0 (虚拟因变量) , 而后者因变量可以取多个值。根据本研究的需要, 农民只有参与或不参与两种行为意愿, 所以本文中应用的是二分类逻辑回归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 只有是否参与两个结果, 所以选择此模型。因变量是否参与新民居建设 (Y) 只取两个值:0和1, 自变量为性别 (X1) 、年龄 (X2) 、文化程度 (X3) 、职业 (X4) 、身份 (X5) 、是否知道新民居 (X6) 、家庭收入水平 (X7) 、适婚人口 (X8) 、家庭位置 (X9) 、是否有整体规划 (X10) 。为随机误差项。则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如下:

2.2 变量定义及特征描述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 首先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赋值, 如对自变量“是否参与新民居建设”, 如果被调查者回答“是”, 赋值为1, 如果回答为“否”, 赋值为0。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赋值如表1、表2。

2.3 回归结果及显著性分析

在回归时, 采用的回归方法是后筛选 (b a c k w a r d conditional) 方式。在处理过程中, 首先将所有影响因变量的自变量都代入模型进行检验, 根据检验结果, 将对因变量影响并不显著的自变量剔除掉, 然后继续检验, 直到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检验结果基本显著为止。将数据代入进行筛选和检验, 一共有两种计量估计结果, 第一次回归结果如下公式:

变量X3系数为零的概率为0.0004, 小于0.01, 说明变量X3的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不为零;变量X4、X5、X9系数为零的概率分别为0.0117、0.0236、0.0424, 小于0.05, 说明X4、X5、X9的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不为零;变量X10系数为零的概率为0.0801, 小于0.1, 说明变量X10的系数在10%水平上显著不为零。变量X1、X2、X6、X7、X8系数为零的概率都大于0.1, 说明这五个变量的系数在模型中不显著不为零, 因此将这五个变量剔除, 然后重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其结果见表3。

注:“*”、“**”、“***”表示统计检验分别达到10%、5%和1%显著性水平。

变量X3、X4系数为零的概率分别为0.0003、0.0061, 小于0.01, 表明变量X5、X9的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不为零;变量X3、X4系数为零的概率分别为0.0292、0.0405, 小于0.05, 表明变量X3、X4的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不为零;变量X10系数为零的概率为0.0939, 小于0.1, 表明变量X10的系数在10%水平上显著不为零, 模型通过检验。

2.4 实证结果分析

(1) 被调查者是否参与新民居建设受多种因素影响

从模型结果可以看出, 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前的系数为正数, 即表示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越高, 越希望参与新民居建设, 这一结果与之前预期基本一致;职业前的系数为负数, 即越有稳定职业的人越不希望参与新民居建设, 相反普通的务工、务农者积极性比较高, 这一结果与之前预期基本一致。且这两个因素是其是否参与新民居建设的显著性影响因素。

被调查者的身份和家庭位置对其参与性有一定的影响。身份前系数为负数, 即越是普通村民参加新民居建设的积极性越高, 与之前预期基本一致;家庭位置前系数为正值, 即越是接近县城或城市近郊, 越希望参与新民居建设, 与之前预期基本一致。

模型假设中被调查者村中是否有统一规划对其是否参与新民居建设影响方向不确定, 但模型结果显示, 是否有统一规划前系数为负数, 即是否有统一规划的负向原因超过了正向原因, 也就是说越是村中没有整体规划的被调查者越希望参与新民居建设, 期望统一规划。

(2) 被排除因素单因素分析

在模型检验中, 性别、年龄、是否知道新民居、家庭收入水平、适婚人口都没有通过检验, 从而被剔除, 但是现实中这几个因素对农民是否参与新民居建设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承德兴隆镇进行实地调研时发现, 某村有多家小型农产品加工厂, 农民收入以工业为主, 基本上已经脱离农业生产, 人均收入4700/年, 经济水平相对较高, 已在本村建成新民居小区一处, 并且其它小区建设正在筹划中;而另一个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 村民主要以打工收入为主, 村中没有产业化收入, 虽然也希望可以住进楼房, 但是受实际经济条件限制, 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仍然停留在“想”的阶段, 并没有具体实施。因此, 为进一步验证模型结果。以下分别对性别、年龄、对新民居政策了解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和适婚人口这几个因素与农民是否参与新民居建设的相关性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男性中希望参与新民居的占82.49%, 女性中占83.92%, 女性的比例稍大于男性, 但差别不大, 所以进一步验证了性别对农民是否参与新民居建设的影响不明显。

如图1所示, 26~45岁之间中年人希望参与新民居建设所占比例稍大, 56岁以上虽然占83.33%, 但由于被调查人数中56岁以上人数较少, 代表性有一定的差异。证明了中年人相对于青年和老年对新民居的参与性要更积极些, 与模型假设有一定的一致性。

新民居政策是党和政府提出的一项切实利民的政策, 在调查中发现, 没有听说过新民居建设的被调查者中有84.21%希望参与, 15.79%不希望;只是听说过新民居政策, 但不知道具体内容的被调查者中有79.85%希望参与新民居建设, 20.15%不希望;而对政策了解程度比较深的被调查者中有83.53%希望参与新民居建设, 16.47%不希望参与新民居建设。对于对新民居政策毫无了解的被调查者希望参与新民居建设可能就是认为只要是政府的政策肯定都是好的, 存在一定盲从心理。比较听说过新民居的数据可知, 对政策了解比较深入的希望参与的比例较高, 说明对新民居政策了解程度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的积极性。

表4显示, 家庭收入水平中等以下的越接近中等水平参与的积极性越高, 但是收入水平较高的参与的积极性较低, 尤其是收入水平处于上等水平的, 由于被调查数量较小, 发现希望参与的仅占42.86%, 而不希望参与的占57.14%, 可能是由于收入水平越高, 越追求个性化设置, 对统一规划性较强的新民居积极性不高。

表5中适婚人口与新民居参与的积极性没有规律可循, 可以判断为对其影响不大。

由以上分析可知, 年龄、对新民居政策的了解程度与是否参与新民居建设的相关性分析与预期模型假设一致, 性别、收入水平、适婚人口四个因素理论上对是否参与新民居建设的影响不明显, 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深入了逻辑模型的结果。

3. 结论与对策启示

(1) 农村人力资本的建设是推动新民居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 农民的文化程度、职业是影响农民意愿做新民居示范户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政府增加对农民的教育投资, 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 改进农村人力资本状况, 从而提高农民响应政府政策的积极性。

(2) 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的宣传力度直接影响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利用电视、媒体、网络、报纸等各种宣传手段, 大力宣传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建设, 从而使更多群众了解并详细知道这些工程, 从而保证政策的有力执行。

(3) 村庄统一规划是新民居建设的前提

研究结果显示, 越是村中没有整体规划的被调查者越期望统一规划。在农村村落的建设中, 必须实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结合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 在节约耕地, 方便生产生活, 方便交通运输的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点实行统一规划是前提。

(4) 政府扶持力度是新民居建设的重要保障

新民居建设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加强政府对新民居建设的资金投入, 是意愿做新民居示范户的农民减少由于资金不足造成的担心。

参考文献

[1]刘文勤.平泉县扎实推进新民居建设的实践[J].中国乡镇企业, 2009 (12) :64-65.

[2]董海萍.浅谈欠发达地区新农村住宅建设[J].中国住宅设施, 2009 (10) :39-41.

[3]闫凤彬.论新时期民居建设的技术更新[J].工程与建设, 2007 (3) :270-272.

[4]龚迪.湖南省新农村民居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9.

[5]姜秀娟.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村庄规划研究[D].中南大学, 2007.

[6]张峰.皖南新民居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5.

[7]刘凯红, 尚改珍, 刘晓媛等.河北新农村民居的有机更新设计实践[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316-319.

[8]张建.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庄村容村貌整治规划探讨[J].小城镇建设, 2008 (10) :56-59.

[9]洪林炎, 盛登华.科学规划民居集中[J].江苏农村经济, 2007 (10) :37.

3.浑水摸鱼的“新民居” 篇三

谁都可以买的“新民居”

进入深泽县耿庄办事处北卓头村,一片新开发的楼盘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经打听,这片正在开发的楼盘叫“金泽花园”,占地面积数百亩,规划开发楼盘18幢,现已经建成4幢,有2幢正在施工中。“金泽花园”所占土地为北卓头村农民的口粮田,楼盘两侧紧挨着一米多高的玉米。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工程?为了一探究竟,记者以购房者的身份进入售楼处。

暗访中售楼人员告诉记者,“金泽花园”是由河北润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新民居”,并非属于哪个村的,而是直接面向户口为耿庄办事处的所有农民进行销售,也叫“耿庄社区”,所用的土地是向北卓头村购买的。

不过,令记者疑惑的是,既然号称是“新民居”,为何在售楼处附近并没有看到任何有关“新民居”的标示字样。而在售楼处的房间里也没有新民居的任何痕迹,更没有有关房产项目必备的任何证照,只有几幅户型图。售楼人员出示给记者的,除了每层1200—1500元不等的单价外,就只有一个售房宣传单。

关于房子销售情况,该售楼人员表示,已经完工的四幢已经卖出去三幢,现在就剩一幢现房,后面的到明年十月份才能交房。

当记者表明自己没有石家庄市户口,是否能够买到?售楼人员表示:“可以,公司会给想办法,产权证同样为宅基地证,并由当地办事处给予办理,但购房合同必须与公司签。”

根据河北省关于新民居的相关规定,新民居所用土地可周转,用地根本无需购买。显然,这个项目并非新民居工程,那么售楼人员为什么要自称是“新民居”呢?

记者前往耿庄办事处进行求证。

农民“望房兴叹”

耿庄办事处仅有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值班,且该值班人员要求记者必须先去宣传部,无奈,记者前往深泽县宣传部寻求协助。在宣传部的协助下,耿庄办事处派了一名对相关情况完全不知情的办事处工作人员,和一名自称是北卓村村委副主任人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对于“金泽花园”是否是新民居工程,该副主任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并对新民居对外销售的情况进行了解释。

该副主任称:“‘金泽花园’是由北卓头村自建的‘新民居’,原则上是不对外销售的,但是现在被逼得没有办法,因为村民手里没有钱,也不知道如何争取新民居优惠政策也,开发商眼看投资的钱收不回来,逼得没办法只能往外卖,卖完后剩下钱和老百姓分了。”

那么,是不是其他的“新民居”也存在这种状况呢?记者调查发现,2010年深泽县铁杆村,河北省新民居示范项目,同样对外销售,价格为990元每平米。目前,深泽县县城的房价每平米基本为2000元左右。据行内人估算,除去土地成本,每平米的成本在600元左右,而“金泽花园”最低售价为1200多元,显然是私自“加码”。

而且,据河北省新民居补偿标准规定:完全符合《河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和《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农户,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可享受本政策补贴选定别墅,政策补贴标准每户12万元,新民居认购价格每平米1200元。

本户的评估总价加上政策补助不够认购130平米别墅又没有条件补齐差款的,可以选定100平米公寓楼房一处,评估资产待发放楼房钥匙时一次性退给本户,具备选定别墅条件的户自愿选定公寓楼可以满足本人意愿。

从这一标准来看,凡是符合相关规定的村民入住新民居几乎没有一分钱现金的付出,为什么北卓头村“新民居”会因为村民没钱而无法入住呢?难道是补偿政策在这里没被落实,还是这个工程根本就不是“新民居”工程?

采访过程中记者多次要求查看关于“金泽花园”的新民居手续,但截至发稿时,没有任何部门提供。

记者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2010年省级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名单中,深泽县有小陈庄村、西河村、西南留、杜社村、北袁庄村、小贾庄村、后马里村、东大陈村、西固罗村、耿庄村,北卓头村在名单中难觅踪迹。

为何无人监管

暂且不论“金泽花园”工程是不是新民居工程,但它所占用土地为北卓头村农民的口粮田,其不仅向当地的村民售楼,还向外地人或城里人售楼,这就是违规。

4.创新新民居建设模式 篇四

秦皇岛市牵手大企业建设新民居

按:新民居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推进新民居建设,县委研究室摘编了秦皇岛市的一些做法,供领导参考。

秦皇岛市在新民居建设中,主动与中冶集团等大企业合作,在较短时间内,使数百个村子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做到了政府有收益、企业有效益、农民得实惠,为新民居建设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联手大企业破解资金难题

今年秦皇岛市共启动新民居建设片区111个,涉及420个村庄,如此庞大的工程量,资金从哪里来?——秦皇岛市的做法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广泛吸引社会投资。

今年2月份,秦皇岛市联姻中冶集团,由中冶集团融资300亿元,用3年左右时间,整体完成400个村庄的新民居改造,实现农村居民约11万户、36万人按规划居住,可节约腾让土地4.6万亩。

为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秦皇岛市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对中冶集团在项目招投标、开工许可证等有关审批事项一路 —1—

绿灯,并减免各种费用,凡市级以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免除,市级以上收费项目按最低标准收取。仅6个多月时间,中冶集团的新民居项目就有23个项目开展了规划设计和地质勘查,其中13个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已获批准,8个项目进场施工,开工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在与中冶集团合作的同时,今年9月份,秦皇岛市又与南京商会等战略性投资者进行洽谈,进一步拓宽新民居建设投资渠道。与此同时,该市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出台了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新民居建设的优惠政策。村企共建、集体自建、组团开发、依托项目建设……新民居建设在秦皇岛蓬勃展开。

健全利益驱动机制营造合作共赢局面

中冶集团属于国资委监管的特大型企业,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作为一家以建设钢厂、工程承包、资源开发、装备制造为主的集团,为什么甘愿将巨额资金投入到与其主营业务联系并不紧密的新民居建设中呢?——是健全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调动了企业参建新民居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新民居建设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源泉。

2009年6月17日,我省出台的《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试行)》规定,可采取城乡建设项目捆绑运作方式,将农村新民居建设项目与城镇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地块进行项目捆绑,企业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取得新民居建设开发 —2—

权和城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后,企业先期投入资金建设新民居及配套设施,然后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供农民入住,形成企业先下乡支农然后进城获利的土地运作模式,这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民居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秦皇岛市以此为依据,与中冶集团合作组建了中冶集团秦皇岛城乡发展有限公司(中冶集团持股97%),合作公司按照新民居建设或土地综合整治直接成本的1.5%提取管理费,并获取新民居建设或土地综合整治直接成本6%的固定收益。而且,为规避风险,秦皇岛以一定的储备土地变现收益用于担保偿付中冶集团对于新民居建设的投资与回报,给投资企业吃上了“定心丸”,让他们感受到,尽管新民居项目本身不比其它房地产项目利润高,但它风险低且长期持久,抓住这一商机对企业长远发展和战略转型有重大意义。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秦皇岛市把新民居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依托产业开展新民居建设,不仅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农村社区管理问题,也为新民居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

以该市北戴河区西坨头村新民居建设项目为例,该项目按照城市小区标准,在新建村民小区内修建道路,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铺设了污水管网、自来水管线,天然气将在两年内接通,供暖也将接入城市供暖管网。今年10月底工程全部完工后,—3—

村民即可入住。届时,农民将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和城市社区不一样的,是这里的周边环境将更加优美。

在开展新民居建设,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基础上,西坨头村利用风光绮丽、交通便捷,紧邻京沈高速引线、与北戴河火车站近在咫尺的自然和区位优势,开发旅游资源,将节余出的土地用于旅游开发,以此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途径,走上了环境改善与产业发展相互结合、共同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摘编自:2010年9月20日《河北日报》)

5.有关河北省新民居建设问题的商榷 篇五

“新民居建设”作为示范性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全省迅速展开,可以说这是一场改变农村传统居住方式、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民居革命”,其意义自不待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新民居建设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近日网上频现的“农民被上楼”、“新圈地运动”等关键词很是说明了问题,今天我就几个问题简单谈谈自己的思考,以资借鉴,使我省新民居建设更健康向前推进。

一 新民居建设融资难问题

1、农民收入低、增收难。2008年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795元,2009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达到了5150元,总体看收入水平仍然很低,很多农户都是靠外出打工获得收入,有很大不稳定性,农民持续增收面临很多困难。而每一农户搬进新居无论是单元房还是联体别墅费用大概平均150000元左右,因此单纯靠农民自己收入完成新民居建设是不现实的。此外,农民搬进新居后,还要缴纳物业费、水费、气费、电费等,而这很多以前农民是不用缴纳的,因此,农民对新民居建设有很多畏难情绪,积极性不是很高。

2、农村金融系统建设不完善,农民融资渠道很窄。新民居建设需要很大资金投入,河北省有关文件规定开展新民居建设地方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村民自筹,二是以地增值。一些靠近城镇附近或县城周边的村庄,利用节余的土地,通过土地复垦、项目开发,为新民居建设积聚部分资金,此外河北省已专门安排了2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省定1000个示范村开展新民居建设,并要求市、县两级 1

财政也要安排专项资金进行集中投放,共同扶持省定示范村新民居建设。可以看出,新民居建设90%资金需农户自筹,而目前农村金融服务短缺、极不完善,四大商业银行目前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基层机构寥寥无几,农业发展银行只负责粮棉油的购销贷款,不直接和农户发生信贷关系,农村的邮政储蓄只吸收储蓄而不发放贷款,因此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只剩下农村信用社,但是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非农化非常严重,而且其不良贷款率非常高,亏损严重,因此农村信用社为新民居建设服务能力有限。而农户贷款质押、担保局限性又很大,目前农民宅基地又不能做贷款抵押。因此说,新民居建设面临很大资金困境。

所以说,新民居建设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将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不可能短期见到成效,可优先选择经济发展水平高、比较富裕的地方先行,然后逐步推开。

二 用地及规划问题

农村新民居建设必须坚决保护基本农田,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村庄建设选址尽可能占用空闲地、废弃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和其它农用地,避开基本农田。从河北省农村新民居建设用地工作会议上获悉, 河北省将按照先占后补、占补平衡、增减挂钩、城乡置换的原则, 推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切实解决省级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问题。一些示范村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如拆出建设用地、开发空心村、复耕后新增建设用地等方法,其实这都没解决农民真正的后顾之忧,农民的担忧有两个,一是规划问题,很多新民居建设规划都是多层住宅,这不符合农村实际,农户也

不方便。由于我省仍然是农业大省,城镇化很低,农民依然被束缚在土地上,以种植业为主,搬进楼房之后,他们的农具、粮食无法存放,养个鸡、鸭、狗的也很不方便,这使得很多农民望而却步。联排别墅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家家户户都有个后院,居住比较方便,而这却很浪费土地,与新民居建设的初衷不符。二是宅基地的永久使用问题。现在新民居建设规划用地,都是70年产权,这等于剥夺了农民世世代代生息的居住地,这都是农民抵制、不情愿的。

因此,新民居建设应注重农民现实的两个担忧,解决宅基地及规划实际问题,才能顺利推进新民居建设。

三 新民居建设与城镇化问题

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目前还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大约5000万左右生活在农村,基本上还是以一家一户为耕作单位,粗放式的经营,集约化、产业化都很低,还有大量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新民居建设对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其实现最终归之于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只有积极推进城镇化,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集约化,让二、三产业吸收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同时逐步取消城乡户籍差别,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才真正能让农民离开农村走向城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民居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一部分,隶属于城镇化,二者应统一规划、协调推进,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总之,新民居建设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不能有大跃进思想,同时必须有产业支撑,与农村城镇化建设协调推进,最后还要解

6.新民居调研 篇六

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搞好对农村新民居规划建设的指导,引导农民群众建设经济适用、功能完善、安全美观的新民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关于农村新民居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工作部署,坚持城乡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均衡化发展;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指导农村新民居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度超前,引导农民建设具有现代功能、体现本地特色、方便生产生活的农村新民居,不断改善乡村面貌。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完善县域村镇空间布局,编制乡、村规划,为农民做好建设技术服务,制定、完善支持政策,加强工作指导,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同时充分尊重和顺应农民意愿,争取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发挥广大农民建设新民居的主体作用。

2、宜建则建,宜改则改。根据各村庄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经济水平、农民意愿和发展趋势等情况,对各村庄进行分类指导,采取整村迁建、滚动翻建、就地改造、原址建设等多种方式建设,满足不同区域、不同村庄、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需要。

3、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村庄规划建设应注意利用村庄自然条件,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体现地方特

色、村庄特色和民族特色;建筑单体应多样化、农村化,防止千户一面、千村一面和城乡空间形态趋同化。

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积极采用节能门窗、外墙保温、非粘土砌块等节能材料和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沼气等新型能源,整合使用村庄内部闲置土地。

5、保障安全,有序建设。科学评估建筑环境安全,遵守抗震、防火、防洪等设计规范,合理有序地开展规划、设计和建设。

二、关于农村新民居建设规划

(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中心乡镇、中心村均应制定相应规划。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引进正规规划设计队伍,提高规划设计水平。乡镇规划、村庄规划应由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规划编制过程中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并进行公示,征求村民意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和选择。实行村镇规划专家技术审查制度,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已编制完成的乡规划、村庄规划,应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审批和备案。

(二)村庄规划应当划定规划区范围,对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电讯、绿化、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学校(幼儿园)、医务室、村民广场、活动中心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设施进行合理布局,提出必要的建设要求,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作出具体安排。

(三)村庄一般应原地规划建设,但处于推行“三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的中心城市周边区域、乡镇所在地和产业扩张能力较强的村,或有可能遭受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洪水等严重灾害的,应当整村迁址新建或并入他

村(镇)建设;属于下列情况的,也可以整村迁址新建或并入他村(镇)建设:

1、处于深山区、户数人数很少、生产生活不便,且农户有迁建意愿的;

2、农村集体或村民比较富裕,有能力、有意愿迁建且迁建后村庄原址可以复耕或经有权机关批准改作他用的;

3、有外部力量介入,村民不需要承担迁建费用且迁建后村庄原址可以复耕或经有权机关批准改作他用的;

4、其他经地方政府认定可以整村迁址新建或并入他村(镇)建设的。

整村迁址新建应充分论证,慎重决策。

(四)村庄规划应尽可能保留和利用历史形成的街道骨架、空间形态和原有的地形地貌,因坡就势,灵活布局,避免大拆大建、大动土方、整齐划一。

(五)村庄规划中的农民住宅选型一般应选用庭院式单层或二层住宅,尽量不选用或慎重选用公寓式多层住宅,以保持农村的传统风貌和生态环境。

(六)村庄规划中应在宅前屋后、道路两侧、村庄四周等各种空闲地安排绿化,并对古树名木给予保护。

(七)村庄规划中应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街区进行价值评估,划定保护区,对复兴具有本地、本村特色的老院落、老街坊作出安排,对新建筑在尺度和形式上与保护建筑的协调提出要求。

三、关于农村新民居设计

(一)新民居均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为丰富村庄景观,新建民居应一户一图或多户一图、一组一图,避免一村一图。提倡对符合村庄规划要求、建设年限不长、结构比较安全、尚有使用价值的民居进行改造,改造设计应一户一图。

(二)新民居设计应在充分听取农户意见的基础上,围绕“五改”(改房、改水、改厕、改厨、改能、)和“三新六有”(结构体现新设计、建设采用新材料、外观呈现新面貌和有安全卫生的饮水、有卫生型厕所、有干净整洁的厨房、有沼气或其他清洁能源、有太阳能或其他淋浴设施、有节能取暖设施)等基本内容开展。

(三)新民居设计应采用和传承当地传统的结构形式和建筑风格,不应简单套用城市的建筑模式。

(四)新民居朝向应综合考虑日照、常年主导风向和地形等因素确定,一般应朝阳。建筑间距应满足当地日照、通风、消防、防震等要求。平面设计应根据当地习惯和农户要求,做到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各功能空间互不干扰,实现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净污分离。

(五)新民居外观设计应体现地方特色,造型、色彩与质感宜简洁明快,与环境协调。提倡优先采用坡屋顶,屋顶坡度应根据日照要求、建筑进深等条件确定,不得影响相邻建筑符合标准要求的日照。不适合做坡屋顶的,可通过对屋顶、墙身作细部处理达到美观效果。

(六)新民居设计应积极采用新型节能材料和产品,同时应注重就地取材,降低建造成本。各设区市应编写适用本地的《农村新民居节能材料和产品一览表》,供设计单位和农户选用。保温隔热效果差的墙体应增加保温层。

(七)设计单位在设计中应严格严格执行有关技术规范,确保设计质量。

四、关于农村新民居施工

(一)凡农户新建住宅,必须符合村庄规划和新民居设计要求。新民居建设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审批手续,由村委会集中统一申报,有关部门现场统一办理。施工应由有资质的施工企业承担。单户自建的,由农户委托;村委会统一组织建设的,经必要的民主程序可由村委会委托。提倡由村委会将民居新建或改旧项目打捆公开招标确定施工企业。确定施工企业后,委托人应当与其签定施工合同。

(二)施工企业应当严格履行合同,按照设计图纸、文件和国家有关施工规范、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应进行技术交底,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按规定进行检验检测。每个村庄应有1~2名监理或技术人员现场监理或检查。

(三)施工企业应当科学组织施工,确保建设进度;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防止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多发事故。搞好施工现场的围护,减少对周围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干扰。

(四)新民居建设完成后,应当及时进行竣工验收,做好建设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和归档工作。

五、关于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一)村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应根据村庄规划、实际需求、群众意愿和承受能力,结合新民居建设积极稳妥推进。

(二)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应优先建设供水设施,解决群众吃水安全及方便问题;具备条件时,要同步推进道路硬化和排水、照明设施建设。

(三)积极开展街院净化、村庄绿化工作,并集中收集处理生活垃圾,实现村庄洁、齐、美的目标。

六、关于农村新民居建设技术服务

(一)各级新农村建设主管部门应协调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相关工作。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应把各项监管职能向农村延伸,乡镇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建设管理体制。有关部门应按规定减少农村新民居建设审批手续,减免相关收费。

(二)各级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应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成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新材料推广等若干技术服务小组,进行技术服务和巡回指导,及时解决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各县(市、区)与就近城市有资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建立互惠共赢的协作机制。

7.新民居调研 篇七

从新民居建设来看, 北戴河新区有人口约10万, 其中80%为农村人口, 而新区计划容纳40万人口, 所以, 对现有的农村进行新民居建设, 不仅有利于农村人口与新区相匹配, 更有助于新区农村的发展。

1 新民居建设要因地制宜, 保证发展

要因地制宜, 就是要充分考虑村情民意。在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过程中, 要结合本村实际, 充分考虑新民居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南戴河附近的圈里村, 南邻渤海, 左邻南戴河旅游区, 属于旅游内区域, 所以在新民居建设上, 应该根据其地理位置, 既要建设的有特色, 适合农民将家庭与旅游创收结合起来, 又要符合本地人的居住习惯, 使农民住的舒适。再有像南戴河娱乐中心附近的东、西苏撑子村, 人口和圈里差不多, 也适合建特色旅游业的新民居。这样, 不仅使传统的农业得到发展, 还会从第三产业的角度更好的增加农民的收入。

再有, 新区主要是以新的沿海公路为中心, 景区大多在公路以南, 村落多在公路以北且离路较远, 要是能实行必要的迁并, 不仅有利于管区内农村的出行, 也可以是公交建设得以顺畅的实现。

2 新民居建设要政府引导, 有序推进

新区的新民居建设是政府根据当地的情况, 与大学和设计院联合设计的, 所以在建设上要做到强化。首先, 各个村要严格按照新区的规划去建设, 在可建范围内的按照相关的规定建设, 不在可建范围内的坚决不能建, 保证各个村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规划。其次, 要严格土地控制, 禁止乱建私建, 无证建设, 坚决打击破换农田的行为。对乱占乱建的坚决予以拆除, 确保在土地的控制下搞好建设, 避免造成新的土地浪费;强化专家的技术指导, 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也保证新区新民居建设的完整和连贯性。另外, 要整合好新民居建设过程中得水、路、绿化建设等问题, 给农民创造一个好的居住环境。

另外, 在文化领域, 要加快各村的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文化广场建设及图书馆建设, 使农民既可以休闲娱乐, 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改变农村陋习, 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达到一个新的局面。

3 新民居建设要稳步推进, 多种方式投入

实施新民居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 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雄厚、发展势头好的村, 可以考虑整体新建;经济基础暂时不具备的, 要开展示范户、样板房建设, 不能一哄而上、自日建设, 给村集体和农民群众造成新的负担。

另外, 单独的依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 我们还可以开发多种投资方式。比如现在通用的房地产投资方式。随着新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入, 房地产公司的投入也会越来越多。这样也就给我们新区内的新民居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资金投入。当然, 根据规划最好是能把一些村落合并, 避免出现小而全、大而全的局面。比如, 新区留守营管区内的村落, 以西河南比较大, 前后朱建坨也可以, 但像丁义庄、唐义庄、水沿庄等相对较小, 所以, 要是能把这些村落相对集中迁并, 不但可以节省土地, 也有利于小城镇建设, 同时也有利于房地产商的投入。

4 新民居建设要突出特色, 不断提升

新区的新民居建设的特色建设一定要突出特色, 这样才能与新区的主体步调一致, 避免出现全国一致的局面。

新区范围内的朝鲜族自治村是一个传统的村落, 自1939年起, 朝鲜族同胞便在北戴河新区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从而形成了朝鲜族村。而且, 这也是河北省内唯一保持着本民族语言、生活习俗的朝鲜族聚集村。因此, 在新民居建设上, 我们不仅要保持该村的传统性, 更要突出朝鲜族人民的特色, 把该村建设成一个华北地区集朝鲜族民族文化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主题公园。它的开发不仅有利于促进当地就业, 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而且将以点带面, 助力北戴河新区成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同时该项目也必将成为鲜族文化与特色旅游深度融合的民心工程, 丰富新区旅游文化内涵, 实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5 新民居建设要注重产业, 提高收入

新区范围内所辖的村落大多为传统农业或渔业村, 即使有一些村办企业, 也是那种小型污染企业, 虽然对提高农民收入有帮助, 但不利于环境保护。所以, 在新区以旅游为主题的规划指导思想下, 污染是一票否决的。因此, 在新民居建设过程中要尤其注重产业调整。

新区所辖的村落大多为水稻产区, 由于近年的市场影响, 农民大部分放弃了水稻种植, 而改种玉米, 这使得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和知名度的“留守营大米”几乎失去了意义。在新民居建设上, 适当的与水稻种植相结合, 保证水稻的种植面积, 并适当注册品牌, 使农民不要因新民居的建设而不再从事农业, 而是应该作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民来更好的实现农业的丰收。同时, 开发大米的深加工, 创出更多的品牌, 来实现农民的增收。

综上所述, 由于北戴河新区还处于规划发展的初级阶段, 农村的发展还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之中, 要想改变这种差距, 就是要在政府的引导下, 以农民为主体, 多方位寻求资金投入, 注重特色, 保护环境, 注重产业, 提高农民的收入, 使新区的新民居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拥军.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建设初探[J].山西建筑.2007 (04)

[2]周筱芳.农村人居环境与新农村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6 (12)

8.新民居调研 篇八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思想上位,充分认识新民居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农民需求的现实需要,对于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推进新民居建设是新时期上级赋予我们抓好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把农村新民居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有力抓手,并取得了实际成效。为了推广成果,改善民生,去年省委七届四次全会通过了《关于认真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对我省推进新民居建设做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目标任务。今年2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县区每年至少建成2个市级农村新民居样板村,建成多个县级示范村。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研究好政策,抓住当前发展机遇,争取各级资金支持,搞好新民居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民居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在符合***实际、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采取一切积极可行的办法,认真抓好我县新农居建设工作。

其次,推进新民居建设是改善农村面貌的现实需求。当前,农村住房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传统的住房观念未能得到扭转,民居建设还没有步入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之路,农村民居建设存在着布局分散、结构陈旧、新技术含量低等问题。搞好农村新民居建设,可以有效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快村庄改造步伐,引领农村居住方向,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还可以带动与之配套的水、路、电、气、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广大农民更多地分享发展成果,进而推动统筹城乡发展。

第三,推进新民居建设是当前形势的必然要求。开展新民居建设工作,顺应了扩大内需、拉动建筑、建材等产业发展、激活农村消费市场的经济形势。目前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是当前国内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自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积极政策,农村新民居建设是扩大内需的很好的方法。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有利形势,抓住目前原材料价格普遍偏低、可以低成本建设农村新民居的契机,结合我省提出的“三年大变样”活动,统筹推进我县的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农民始终有改善居住条件的意愿,各级各部门要做好统一规划,统一安排,使村容村貌有一个较大的改观。农村环境改变后,还可以吸引城市人口到乡村旅游观光,吃农家饭,种农家菜,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二、真抓实干,切实加大农村新民居建设的推进力度

农村新民居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社会工程,需要县、乡、村各级、各部门的统筹谋划,协调联动。我们要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工作目标,找准切入点,步步为营,扎实推进,确保农村新民居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科学长远的村庄建设规划是顺利推进新民居建设的重要基础。一个好的规划可以提升灵气、聚集人气、促进发展。我们在推进新民居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把科学规划放在首位,按照方便农民、提升农村、发展农村产业的要求,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民居住区、产业发展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根据地貌、自身经济条件等选择建设模式和适合自己居住的户型。制定规划中要统筹城乡发展,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将新民居规划纳入城市发展整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整体规划通盘考虑,搞好城乡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着力形成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一体化的规划体系。要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体现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要求。在规划制定过程中,既要舍得资金聘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规划,也要广泛征求基层和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严格落实有关政策,确保农村新民居建设给农民带来实惠。国土部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新民居建设工作,做好规划。

二要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建设新民居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提供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首先要加快新民居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新民居示范村布点规划确定后,各乡镇、管理区、街道办及县直各部门要整合农村各类项目资金,加大对重点中心镇、中心村,特别是市级样板村、县级示范村的扶持,在饮水、道路、绿化、农村沼气池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补贴。其次是要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各部门在新民居建设中的工作责任,在我县《实施方案》中已有明确要求,在这里我就不再强调,希望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创造环境、提供便利,能利用的政策一定要利用充分,能减免的费用一定要减免到位,同时还要研究好相关扶持政策,在推进新民居建设上发挥好应有作用。再次是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级各部门要从各类资金中筹措并建立农村新民居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新民居建设市级样板村、县级示范村、样板房建设奖补支出。从XX年起,县财政将安排专项农村新民居建设资金,并按大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增长幅度逐年增加,专项用于县级新民居样板村奖补。县农工委、财政局要根据新民居建设投入成本,制定具体奖补项目、标准、资金筹措及拨付办法。农村公共设施项目与公益项目资金要向新民居样板村、示范村、样板房建设整合。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方案,研究如何履行各自职能,能减免的收费项目都要减免,让百姓成本低些,建设新民居的积极性高些。政策上要积极取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各级各部门专项资金都要向新民居建设倾斜。

三要建好样板村和示范村。全县各村经济基础差别很大,必须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开展新民居建设工作,因村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新民居建设模式。从今年开始,全县每年要建成2个市级样板村,每个乡镇要建成1-2个县级示范村,同时在新农村“百村示范”中各抓5-10个新民居建设样板房。要利用4年时间,力争建成更多的基础设施配套、建筑风格独特、生态环境优良的新民居示范村。各乡镇、管理区及街道办要根据不同条件的村,选出示范村,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效率运作的要求,加强工作指导,加大建设力度,真正发挥示范作用,确保试点建设一个,成功一个,群众受益一个。要科学施工,确保质量一流。对于一家一户来讲,拆旧房建新居是一笔大的支出,甚至有的户要倾尽全部财力。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新民居的建设质量,对施工队伍要实行严格的招投标,对施工材料要优中选优,对每道工序要细之又细,严禁粗制滥造、偷工减料,坚决杜绝劣质工程、豆腐渣工程,确保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建设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在材料选择上一定要用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材料,保证施工质量。

四要尊重农民意愿。农民是新民居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橱窗、标语等形式加大对新民居的宣传力度,对农民群众讲解新民居有关知识,算帐对比,让农民群众对新民居有个清晰的认识,真正明白了解新民居节地、节能、抗震的诸多好处,增强参加新民居建设的自觉性;乡镇、村要召开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座谈,研究讨论新居民建设的可行性;选择户型方案要考虑农民群众的实际和生活习惯,既坚持标准又不唯标准;拆迁过程中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耐心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切实维护好大多数群众的利益,真正做到文明拆迁、和谐拆迁。要强化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动员组织群众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真正把新民居建成顺民意、合民情的“民心工程”,建成党和群众的“连心工程”,建成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示范工程。

三、加强领导,强化农村新民居建设保障措施的落实

开展农村新民居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合力推进,确保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要加大领导力度。推进新民居建设,是当前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上来,深刻理解其重要意义,把组织实施好这项工作作为本单位、本部门的重大责任,作为改善民生的实际行动,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准确把握工作重点,着力强化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新民居建设的调研,抓总体部署,抓规划制定,抓组织实施。要全面落实工作责任,认真研究细化目标,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从今年起,县委、县政府要把新民居建设工作列为各乡镇、管理区、街道办及县直有关部门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为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乡镇、管理区、街道办及县直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任务,安排经费,落实措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要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基本保障。上级关于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由乡镇、村来组织实施。因此,各乡镇一定要立足本地实际,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农村新民居建设的主要问题,协调推进新民居建设的各项工作。要明确专门人员负责新民居建设日常工作,参与示范村建设规划。要结合农村“两委”换届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把那些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的人员充实进农村干部队伍,大力营造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开展新民居建设。

三要强化力量整合。建设农村新民居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我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要同心协力,汇聚成强大的支农力量。要主动把新民居建设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部署;各有关部门要把新民居建设作为自己份内的事,结合自身的职责任务,大力支持和参与新民居建设,主动为广大农民出实招,办实事;各职能部门要将各项支农资金统一规划,统筹安排,落实到新民居建设的具体项目上,促进新民居建设的开展;县内有实力的企业也要为新民居建设出力,响应国家工业反哺农业的号召,帮助农村改变落后面貌,建设新民居。通过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合力推进新民居建设。

四要营造良好氛围。宣传部门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投身到农村新民居建设中。广播、电视等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各乡镇要广泛开展动员,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大搞宣传,大造舆论,在全县营造新民居建设的浓厚氛围。要拓宽社会参与的途径,积极鼓励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志愿者投身新民居建设,积极引导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要素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积极倡导工农对接、农商对接、农科对接和城乡对接,切实畅通社会参与的通道,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局面。要让更多的人、让有能力、有条件、有实力、有爱心的企业知道、参与新民居建设,各乡镇、村要对相关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9.新民居调研 篇九

县农工部新民居办公室:

四台嘴乡东坪村新民居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紫金公司的配合下,自2009年7月开展以来,目前已完成部分拆迁和新建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东坪村基本情况

东坪村现有人口402人,124户,135处房屋

二、货币置换情况

全村124户,135处房,现已完成货币置换70户,81处房屋,货币置换未签协议15户,房屋置换35户,不同意搬迁的4户。

三、房屋置换情况

东坪村房屋置换35户,已完成房屋置换协议26户,要货币补偿的2户,未签房屋置换协议的7户。

四、征地及迁坟情况

东坪村新民居建设现已完成征地51.4亩,迁坟9座。

五、旧村房屋拆除情况

东坪村现已拆除旧房屋70户,81处房屋(全部为货币补偿)

六、新村建设情况

1、新建房屋33户,78间,厕所1处,现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进行房屋的内装修工作。

2、打护村坝50米,挡墙200米。

3、新建300吨水塔一处,新打机井一眼200米深,完成自来水管道550米。

4、铺设污水管道300米,检查井6个。

七、下一步工作的内容

1、完成新建房屋的全部工程。

2、新建东坪村村委会一处。

3、新建400平米左右的健身广场一处。

4、完成村内道路硬化及广场共8000平米左右

5、安装新村路灯20盏

八、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拆迁工作难度大,主要表现在个别人反映补偿低的问题。

2、紫金公司工人工作难度大。

3、天气的因素影响施工进度。

2010年6月30日四台嘴乡人民政府

附件1 东坪村基础台账

附件1

张家口市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基础台账

区县 乡镇四台嘴乡 村名 崇礼县

东坪村

示范村类

别 省级

村庄户数 124 村庄水浇地面积(亩)330 新建平房数量(套)33 进行五改的该建房总套数

整合涉农资金项目计划投入资金数额(万元)

新建村庄 是

人口(万人)

0.0402 规划中的联建中心村规划建设面积

(亩)

159 新建二层楼栋数

新建住宅计划总投

资(万元)

2076

银行计划贷款(万

元)改建村庄 否 村庄占地面积(亩)

单村新建规划建筑面积额(亩)

47.72 新建二层楼房

套数

改建住宅计划总投资(万元)

一事一议村民筹款额(万元)新改建均有

村庄目前房屋建筑

总占地面积额(亩)

使用周转地数量

159

新建多层楼房栋数

新改建住宅集体总筹资(万元)

计划硬化通村道路(公里)1 是否联建中心村

村庄耕地面积(亩)735 可节约土地面积

(亩)

新建多层楼房套数

新改建住宅个人总筹资(万元)

计划硬化街巷(平

米)

8000

村内计划新植树(棵)300

计划新安装路灯

(盏)

计划新建垃圾集中处理站点(个)

配套公共设施建设计划投资数额(万

元)

390

村庄主导产业

10.新民中学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篇十

调查地点:汉中市新民中学

调查成员:吴波涛

马莎莎

孙志伟 调查时间:2011年4月——2011月11月

一、调查目的

1、了解目前我校留守儿童所出现的问题;

2、深入分析所出现的问题及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

3、了解当地父母如何在自己孩子成长过程给予正确的呵护。

二、调查方法

1、调查以访谈、问卷、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对象涵盖当地学生,学生看护人,在职老师及相关教育部门等;

2、研究参考相关的报刊、书籍、文件资料及网上信息;

3、通过活动,增强相互关心、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

新民中学2011学年度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汉中市新民中学是一所半封闭式学校,由于地区位置以及当地经济、外来学生转入等方面的原因,这所学校里的留守儿童数量非常之多。在调查期间,我们采用了问卷、面谈等形式,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背后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造成这些现象原因,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学校留守儿童现状

我们的调研基本概况如下:(1)此次调查,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共有324人,约占31%。(2)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般选择在较远或较发达的地区就业,例如广东、上海等,由于工作性质或工作时间等原因,很少有时间回家看望孩子,也没有太多的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尤其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等更无法关注。正因为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这些留守儿童给社会留下了很多的家庭问题、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等等。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1)家人与孩子之间感情冷漠

通过我们这次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造成这样情形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严重缺乏父母的关爱,几乎得不到任何家庭温暖,从而导致他们对整个社会的冷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竟然有70.7%的留守儿童在中秋节没有跟父母一起度过,尽管学校已经放假。同时,由于工作性质等原因,部分家长回家探亲的次数也不是很多,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所以学生在一年内跟家人见面的次数少的可怜。而学生都是十三至十五岁的青少年,正是需要与父母沟通的时期,而且他们刚刚开始用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探究这个世界。多数学生奉行的是“别人对我好,我也对他好”这种相对的情感认识。因此留守儿童见到父母后感觉非常陌生,有的虽然意识到他们是自己的父母,但一直都没有对他们产生亲近的欲望,也有的感觉跟父母刚见面很陌生,不久才亲密起来。总体上看,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极短,从而导致父母无法跟孩子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亲子关系情感的培养,所以说,在情感上孩子是很难感受到家庭温暖的,他们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孤独的。面对聚少离多的情况,父母与孩子的联系方式也有很多,例如返家探亲,写信,打电话等等,然而调查数据显示,在“你和父母多久通一次电话?”问题中,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半个月以及半个月以上才通一次电话的留守儿童约占75.9%,这充分看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远远不够的,且情况非常让人担忧。在缺乏沟通的环境下,尽管有76.7%的留守儿童认为“接到父母的电话很高兴”,但也有19.5%的留守儿童觉得无所谓,想接就接,甚至有3.8%的留守儿童不愿意接父母的电话或很讨厌接到父母的电话,从这当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关爱对一个孩子的发育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孤独的成长对这些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是至为深刻的。缺乏关爱的家庭,让这些孩子对人对事都变得非常冷淡,不论家人,老师,还是同学,在他们眼中都成了没有温度,没有血肉,没有情感的过路人。(2)缺乏安全感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这些留守儿童要么跟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有的甚至自己一个人故居在家。他们要么寄住在亲戚家里,要么一直住在学校。祖辈大部分都是社会弱势群体,没知识,没文化,没有能力为留守儿童营建一个坚硬的家庭保护外壳;亲戚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稍微有人情味亲戚还有些许责任心保护他们的安全,没有人情味的亲戚都是任由他们自生自灭。这些儿童一旦受到社会的歧视或不公平对待,他们就没有了任何招架能力,所以他们往往表现出对家人,对社会产生不信任,缺乏安全感。在调查中,尽管有82.0%的人认为“自己的出世是令父母喜悦的”,但仍有9.2%的人认为“自己是父母的负担”,还有4.5%的人认为“自己令父母讨厌,可有可无”。他们有这种消极的想法,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父母给予他们太少的关怀和关注,让他们感觉失去了依靠,没了精神支柱,没有安全感。另外,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寄居在亲戚家里,如果亲戚家中也有小孩,这些留守儿童往往会受到很不平等的待遇,同样,他们也会感到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宿感。失去家人的庇护就像失去表皮保护的沙土,变得脆弱,变得漂泊不定。(3)隔代教育不尽人意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为主。有相当部分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祖辈们绝大部分都是没知识,没文化的老人,素质低,文化程度不高,根本没有能力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而且祖辈的教育方式往往偏于溺爱,对孩子太过纵容,导致小孩随心所欲,恣意妄为。通常,祖辈和孙辈之间很容易产生代沟,祖辈们只一味追求物质满足,并没从心理上和精神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导致与孩子沟通存在困难。由于这些老人的文化程度低,没达到初中水平,根本不能替代老师的角色辅助这些孩子,孩子一旦有学习上的问题,就无能为力了,这样导致家庭教育处于荒芜状态。

(4)身心健康不容乐观

我们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发现留守学生的行为问题非常多。还有些留守学生喜欢拉帮结派,结交社会不良青年。在我们调查期间,一个星期内竟然发生了4次打架事件,其中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所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部分留守儿童根本没有用钱计划,平时有钱就大手大脚地花,没钱的时候就打电话骗家人要钱。所以班主任经常接到家长的质问电话,都在问最近是不是要交教材费,是不是要交伙食费等等,对此,班主任也觉得无可奈何;还有些留守儿童因为有钱在身,又没人管束,常常沉迷于电脑网络游戏等不良文化熏陶中。平时,这些留守儿童回家一找准机会就溜出打游戏,玩个通宵,第二天天亮才回校上课。周末学校放假,学生更是逍遥。在与留守儿童面谈中,当问“有多少个人想上高中,想上大学的?”,只有10%的人有意愿选择上高中,上大学,其余的人不是对自己没信心,就是不想读书等等。从这看出,很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也没有什么理想和远大抱负,更别说“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了。

(5)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习兴趣不大,成绩差,缺乏上进心,自我控制能力弱,有厌学倾向,大部分留守儿童处于中等偏差状况。由于受当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留守儿童一有时间就往校外跑,出去玩游戏等,根本无心恋学;部分留守儿童虽然呆在学校里学习,但自控能力很差……一些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关注过少,平时只会寄钱寄物;还有部分父母目光短浅,总认为读书没用,只希望孩子快点初中毕业,拿到初中毕业证书后就可以打工赚钱,养家糊口;另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低,对孩子的成绩没太大的要求,导致这些学生想学就学,不学也无所谓。以上这些父母的表现,无疑使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商量余地‟,以至其学习缺乏动力状况更令人担忧。

三、解决措施和相关建议

1、父母自身

(1)尽可能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

一年回家探亲的次数尽量频繁一点,千方百计让孩子体会到亲情和温暖;在无法见面的情况下,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和孩子联系,例如打电话,写信等等,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孩子谈心沟通;重视孩子的成长过程,给予必要的精神营养和道德灌输,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重视。(2)改变思想观念

有的父母以为学校是一所“托儿所”,把子女放在学校后就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一切后果由学校负责;有的父母以为金钱就能满足小孩,用金钱就能弥补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平时,只懂得寄钱寄物,任其所求,没有给小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造成一些小孩把钱看得比较重,淡漠了与父母的感情;有的父母把错误的观念灌输给小孩,那就是“读书无用”论,以至这些小孩无心向学,一心想早点出来打工赚钱,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以上的这些父母应该及时改变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两大现状,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应该树立良好榜样,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潜移默化灌输给孩子,让这些孩子们在一个健康的家庭里快乐成长。

(3)配合学校和老师 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的密切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可能只单凭课堂的几节课就能完全把握,还需要向家长了解学生的表现。但是,由于家长长年外出务工,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这个时候家长就要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2、重视学校教育

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变得尤其重要。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我校采取相关措施如下:(1)设置相关心理学课程,聘请心理教师。

设置心理学课程,可以根据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解决相关的心理问题,加强留守儿童在精神上、心理上、生理上,行为上的教育指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学校要积极争取配备心理老师,或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开办心理咨询室等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通过与学生对话,心理教师可以及时对儿童的显形和隐形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坦然面对成长的烦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对遭遇挫折或困难的孩子可以及时给予必要的心理抚慰,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孤僻、自卑、胆怯、冷淡等心理,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教缺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让他们融入学校集体大家庭之中,感受集体温暖,消除孤独感、自卑感,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2)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配合和联系必不可少,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鼓励教师家访,通过家访可以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动向,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然后用知识引导孩子走向正常生活轨道;二是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所出现的问题,通过学校与家庭、班主任与留守儿童及其家长之间的互动与联系,共同关心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三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传授家教知识。帮助学生的父母和祖辈亲属了解科学育人的正确方法,提醒他们对孩子不能放任自由,娇宠溺爱等等。

(3)建立儿童档案卡

学校建立儿童档案,档案项目应该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长姓名、家庭地址等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全面掌握留守儿童数量、家庭及监护人,还有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情况。当学生生病或发生意外时,学校可以及时联系上学生的父母。通过建立档案,学校一方面可以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另一方面可以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保持联系和沟通,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3、建议政府或其他基层加大扶持力度(1)成立安全监护机制

建议当地政府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清除一切社会不正当行为,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安全,创造健康、和谐良好的成长环境。

(2)改善城市后台环境(就业环境和教育环境)

留守儿童的父母一般流向比较发达的大城市。从长远看,要着眼于从根本上结束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如同解决农民的根本出路是减少农民一样,解决留守儿童的根本措施是结束留守。因此,我们认为,留守儿童问题表现在农村,但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城市。改善流动农民在城市里的就业生活环境,特别是改善流动儿童在城市学校就学的社会政策环境,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城市应该为农村流动人口提供一个好的后台环境,解决农村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让农村孩子跟着父母流动到城市,接受较好的教育。

4、借助社会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力量,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舆论工具,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帮助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弥补缺乏的亲情。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四、总结

此次调查,由于材料的限制,以及思维的局限,尚有许多不成熟之处,加之,问卷调查地区较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留守儿童的注意,呼吁社会大众前来关注,关心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现在党中央大力提倡建设新农村,农村教育的进步是其中重要且有着长远影响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也希望这次调查能够给那些面向农村教育的老师和实践人士带来一定的帮助,加深他们对农村教育的了解,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打下良好的实践理论基础,从而推进农村教育的进步。

11.新民居调研 篇十一

近年来,xx村为加快贫困村改革步伐,大力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实践经验,依托省、市、县的倾力支持和帮助,以脱贫攻坚助推“三变”改革,探索推进深度贫困村改革发展。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距县城所在地110公里,海拔2300米。全村总面积11.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0亩,林地面积13400亩。辖5个村民组259户974人,其中苗族249户922人,彝族10户52人,贫困户68户232人,属少数民族村。其中党员27人,长期外出务工130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人员59人,大专以上7人,高中学历12人,初中学历21人。村境内山高坡陡,土地破碎,25度以上陡坡耕地占90%,xx人民在“不具备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的乌蒙贫困山区,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人与资源、人与环境相协调的和谐发展新路子,铸就了“中国反贫困的典范”。

二、主要做法

榜样带动强化示范引领。一是强化精神引领,发挥模范作用。xx是xx村原党支部书记,彝族,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2岁。他几十年来带领村民自力更生、决战 贫困,植树造林1200余亩、种植杂交玉米、脱毒马铃薯、兴修学校等。改变了“风一刮黄沙漫天,雨一来泥沙俱下”的现状,森林覆盖率从原来不到5%飙升为现在的70.4%,万亩林场经济价值达4000多万元,人均近4万元,为村民们留下了一座“绿色银行”,让xx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双赢”。把一个“苦甲天下”的地方彻底改变了模样,被人们誉为挖掉贫穷大山的“当代愚公”。铸就了“中国反贫困的典范”,先后被中央组织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央宣传部追授为“时代楷模”,树立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的精神,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被评为全国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法100例优秀案例之一。在xx村组建了文朝荣精神绿化队、文朝荣精神服务队等,全力打造文朝荣精神干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家家是文朝荣精神实训地、人人是文朝荣精神宣讲者”的氛围。二是强化支部引领,发挥“领头雁”作用。在走村串户、摸底调查、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前提下,将xx村、老街村、花泥村组建为xx村党委。组建后的xx村党委辖1150户4847人,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发挥片区经济拉动作用。以第十届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按照政治素质、经济条件、工作能力、群众基础、廉洁自律“五过硬”标准选优配强“领头雁”,4名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三是强化返乡农民致富引领,发挥带动作用。利用返乡农民工的技术等优势,由xx 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垫资近3万元对xx村老年公寓近200平方房屋略加改造作为加工用房,另投入扶贫资金6万元,购进平车缝纫机8台,绷缝锁边机和熨烫机各1台,购进原材料一批,并从xx县民族文化有限公司调配三个师傅进行指导,xx村安排7名手工艺人参加培训,展厅布置完工,办公室布置完毕,已投入试生产,截止目前,已加工60套苗族服饰产品。

扶贫带动抢占发展高地。一是坚持将产业化扶贫作为推进“三变”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产业化扶贫,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按照“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原则,引进公司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提高群众经营土地理念。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成立村级合作社,发展种养植业,其中,种植大蒜300亩、脱毒马铃薯种薯5000亩,新增黄牛养殖200头、蜜蜂养殖100桶;已建成100亩绿化苗木基地一个;建成20万羽蛋鸡养殖场,切实推进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二是坚持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三变”的重要支撑。认真执行《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XX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令》,以道路交通、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通组路硬化建设6公里;立面改造工程覆盖所有农户;完成xx水库主体工程量20%;三是坚持将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作为推进“三变”工作的重要原则。对全村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规划实施退耕还林,大力开展森林抚育 等工程,启动生态补偿项目建设工作,招募护林员4名,人均年工资收益10000元以上。截至目前,全村林地面积已达13450亩,森林覆盖率上升至70.4%,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xx村的重要后发优势之一。曾经“苦甲天下”的xx村创造了“党政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科学发展”的“xx扶贫模式”,被评为“全省生态文化村”“贵州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实现生态效应与经济发展“双赢”。

产业带动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发展种植业。采取“合作社+”的模式建成脱毒马铃薯种薯种植基地,XX年共种植1000亩,由xx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牵头负责管理销售及培训,占10%,政府负责购买种子,农户具体负责实施,占90%。XX年由农户自行提供种子种植1000亩,由合作社收回销售,共销售1000余吨,实现了产值翻番,农民人均收入达7360,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17.7万元。争取项目资金55万元,建成100亩的绿化苗木基地一个;二是发展养植业。引进xx生态养殖公司建成20万羽的生态蛋鸡养殖场,通过流转土地、争取扶贫资金与养鸡场合作,每年可分到20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争取扶贫资金600万元代贫困户入股到公司,到年底全村进行利益分红,每户可分红2727元,本金由公司五年归还给村。新增能繁母牛养殖200头,覆盖贫困户84户,与农户签订协议,由合作社争取项目购买牛犊分给农户 养殖,产子后收益合作社占2%,2年后收回牛本;争取资金20万养殖蜜蜂60桶,覆盖30户贫困户,每户2桶,村集体每年进行5%的利益分红。由合作社管理,即第1、2年农户学习养蜂技术,收入归合作社;第3年农户自行养殖,收入归农户自己所有。三是发展民族服饰加工业。扶持返乡农民工将原木材加工厂改扩建为民族服装加工厂,村委会用厂房及厂房用地参与入股,占10%的股份,产权归村委会,解决当地农户40余人的就近就业问题。

三、取得的成效

村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民从原来的仅获得土地种植收入转变到土地流转、务工收入、股份分红兼得的效果,引导农民变成了股东,全村人均纯收入从1985年的33元增长到现在的7360,增长了200多倍,贫困人口从XX年的600余减少到现在的232人。

村居环境明显改善。通过从村规民约、村组干部示范带动、卫生评比等措施,改变了“人畜共居”“脏乱差”现状。结合“五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民居改造全覆盖。

村级实力明显增强。通过三变改革,盘活了大量闲置的资源、资金,全面消除了“空壳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7.7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上一篇:作文开头结尾好句好段下一篇:网络管理与设备维护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