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上语文

2024-08-14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语文(9篇)

1.北师大版六年级上语文 篇一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浪淘沙》写的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学习难点。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关键处处理:

利用教学课件,直观演示,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加深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课文插图等。

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凉州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

二、学习《凉州词》。1.简介作者王之涣。2.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5.想意境,悟诗情。(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生读诗并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7.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三、诵诗会。

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浪淘沙》 教学过程:

一、背诵《凉州词》

1. 指名背诵。2. 全班集体背诵。

二、学习《浪淘沙》。

1.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2.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2)讨论交流,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5.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四、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1.自读诗歌,想一想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结合诗句具体谈。

五、填写“我的视角”。

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六、配乐朗诵诗歌。

七、课时小结。作业设计:

1.背诵并体会诗的思想感情。2.《同步学习与探究》。3.预习下一篇课文。

板书设计:

凉州词 浪淘沙 孤独 蜿蜒曲折 荒凉 流程长 同情 激奋

课后反思:

古诗的教学还要以读为手段,鼓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究,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经过训练后,基本上能自己结合工具书,完成对诗意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对诗歌的评析,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

2.北师大版六年级上语文 篇二

编者为什么会做此解释呢?我想可能是和下句联系起来后做出的判断。且看下句:“清风半夜鸣蝉”。“清风”“半夜”“鸣蝉”是三个名词性词组, 那么据此可以推断“明月”“别枝”“惊鹊”也是三个名词性词组。这样上下句在词性上构成了完美的和谐统一, 满足了词在形式上的美。但是, 如果我们把“别枝”做“另一个树枝”讲, 那么, 首句该如何在意境上去理解呢?夜晚很静, 万物安眠, 这时, 一轮明月升起, 因为夜晚太静了, 以至于同样寂静的月光居然惊起了“另一个树枝”上的鹊儿。我们不仅要问, 既然有“另一个树枝”, 那么我们视线的端点肯定是“这一枝”, 那么“这一枝”在哪里呢?“这一枝”上发生了什么呢?“这一枝”上发生的事情对词的意境又有什么意义呢?没有“这一个”, 何来“另一个”呢?不交代“这一枝”上发生了什么, 只说“另一个树枝”发生了什么, 没有对比何成完整的意境链条呢?所以, 我认为课本上的解释是不确切的。编者其实犯了因词害义的老毛病。

笔者以为“别”字当“别离“之意比较恰当。“别枝”应该做“飞离树枝”讲。这个首句的意境连起来可以这样理解:夜晚很静, 万物安眠, 这时, 一轮明月升起, 因为夜晚太静了, 以至于同样寂静的月光居然惊飞了在树枝上栖息的鹊儿, 飞离的鹊儿窸窣飞动的声音又反衬了夜晚的寂静。我们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是不是更合现实、也更顺畅呢?我们这样理解是不是更合乎辛弃疾的创作本意呢?我想, 像他这样的词作大家不会犯这样因词害义的低级错误吧?他要是没有犯, 我们后来者就不要替他犯这样的错误了吧。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本 (下) 第四单元第二十四课选取了《山海经》的名篇《夸父逐日》, 原文如下:

夸父与日逐走, 入日;渴, 欲得饮,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死。弃其杖, 化为邓林。

全文不带标点三十七个字, 但叙事完整, 交代清楚, 短小精悍, 撼人心魄。我以为鲁教版对其中“邓林”的解释有待商榷。原注释是这样的:“【邓林】地名, 在现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毕沅考证, ‘邓’‘桃’古音同, 邓林即为桃林。”我们看了这个注释, 很清楚编者是倾向于前者了, 不然不会把它放在主注释的位置上。但是这个注释能解释通文意吗?我们来看文章, 夸父和太阳赛跑, 肯定是从东向西跑, 太阳落山, 夸父才到黄河、渭河交界处, 二水不够夸父喝, 向北找更大的水域, 按课本上说是雁门山北, 从地理位置说应该是山西北部甚或内蒙一带。从地理位置上看, 夸父应该是从黄河渭河的交界处向北进发, 没有找到大泽半道渴死了, 那夸父渴死的位置应该大概是黄河渭河的交界处到内蒙之间。按照夸父的精神逻辑, 生命不息, 逐日不止。夸父肯定是在临死的最后时刻才丢弃了自己追赶太阳的主要帮手———拐杖。可是他的拐杖怎么会遗弃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呢?这在方向上是南辕北辙, 在地域上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啊。《夸父逐日》虽然是神话故事, 但是神话故事也要符合基本的生活的逻辑啊。由此, 我认为, 鲁教版的这个注释完全可以删除, 直接用“桃林”一说更为恰当。“地名”说欠妥, 但放在了前边;“桃林”说恰当, 却放在了后边, 让学生莫衷一是, 造成学习上的负担和混乱。实在没有必要。

3.北师大版六年级上语文 篇三

以国家《新课标》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指南,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并形成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基本情况:

我班供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21人,__21人,大部分学生基础差,思维缺乏灵活性,还怕吃苦,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本学期教学重点是转变他们的教学观念,提高学些兴趣,克服学习上的恶习,力争期末成绩有所起色。

三、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 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六、教学方法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5、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七、教改设想

教学时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分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数四则运算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小数计算有一定的区别,在算理上比整数、小数计算稍显复杂,所以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更困难一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虽有区别,但是在算理上与整数、小数的加、减法又有联系,都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为了突出这一共同的规律,加之学生已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教学分数除法需要有分数乘法作基础;而且分数乘、除法的内容比较多,学生理解它们的算理也更为困难些。

2、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和小数来算;解决含有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上与解决分数问题基本相同。因此对求百分率的问题,特别是求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适当举例加以教学,然后加强百分数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例如,结合求百分率,出现求达标率、发芽率等的计算(还提示了出勤率、合格率、出粉率);介绍折扣、纳税和利息等知识中有关百分数的计算知识等。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如何求出出勤率、成活率、命中率等。既拓展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加深学生对百分率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3、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位置”时,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学习新知识,并及时对已有经验进行提升,迅速将具体的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学习如何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和现实素材,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加深对用数对确定位置内容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锻炼空间想像的能力。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同直线图形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系统认识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的认识,本册的教学要认识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等。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学时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回忆以前用过的转化方法,从而把圆的面积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教材还注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渗透数学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4、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学时,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__,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4.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篇四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40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16篇,八个综合活动,八个单元小结,四个单元中有“金钥匙”。

(二)课标要求

1、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2、阅读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3)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5)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习作

(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3)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4、综合性学习

(1)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2)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三)本册教材的体系及所处的地位

1、教材的体系

(1)本册教材仍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写,共设计了以下8个专题,分别是:“乐趣 ”、“遗迹”、“科学的精神”、“ 生命”、“冲突”、“英雄”、“珍惜"、"告别童年"。

(2)单元构成

每个单元有5篇课文,主体课文3篇,拓展阅读2篇。每个单元有一个综合活动,一个单元小结。1、2、5、6单元中有“金钥匙”。

(3)主体课文的主要栏目:

每篇主体课文的下面,增加了要求会认、会写的字,两个思考题仍然是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保底题。主体课文的页侧,设立了几个栏目:小资料、我的视角、日积月累。

“小资料”中的内容主要有作者的概况、课文的背景资料、以及课文重点知识的解读,这些内容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积累一些文学常识,还可以让学生树立检索资料的意识。

“我的视角”栏目,安排的是丁丁和冬冬两个人物的话,目的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学时总结自己发现的问题、独立的见解、改进的意见、以及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等等。如果老师把“我的视角”这一栏目能够引导到位、教学得法的话,我想将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创造力。

“日积月累”栏目,贯穿教材始终,因为语言的积累是小学语文教学始终一贯的重要任务。在这一栏目中,老师不应再硬性指定学生学习的范围,应当由学生自由地去摘录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段,让学生独立来完成。

这三个提示性、引导性的教学资料,是提高教学实效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应得到我们的足够重视,尽力地去发挥它们的最大效应。

(4)拓展阅读:

每个单元安排了两篇拓展阅读,主要是引导学生从课本的学习向外延伸,扩大阅读量;为不同程度、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开辟了适应学习的弹性空间;同时对前三篇课文给予了补充和提升,课文后面的提示与建议对师生的阅读做了一点点拨。

(5)综合活动:

每个综合活动大体包括“导语—选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准备展示—展示”几个环节。综合学习的主题与单元主题一致,意在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动手能力、运用语文基本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6)单元小结:

每个单元都有一次单元小结,分自己评、他人评两栏,他人评包括同学、老师、家长评。单元小结可以分项、分级评,也可以打分评,还可以用文字阐述。

(7)金钥匙:

本册的四个“金钥匙”同上学期一样,对以往学过的学习策略方法、应培养的学习习惯做了综合和概括,以求复习已学,灵活掌握,获得提高。

2、本册教材所处的地位

六年级是《课程标准》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其特殊地位要求六年级的教材加强整合性,并兼顾与初中学段的衔接。为此,本册教材不再着眼于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不再设“语文天地”做单项训练,不再通过“金钥匙”学习某种学习方法或策略,而是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形成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上能够实现自学语文,切实推进《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四)本册教学的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学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或工具书独立学习生字、词语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通过抓重点词语理解语言环境,理解人物、情节、社会背景等的能力。

(3)背诵规定的课文和段落,进行语言和文化的积累。

(4)加强习作练习,使学生愿意写、有的写;继续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5)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6)继续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二、教材处理

六年级下册的学习任务是:不间断地做语文的积累,查漏补缺,复习巩固,综合提高,自主创新,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段的目标要求,根据教学任务我认为在本册教学中应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加强整合,整体推进。

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与前几年的文章进行整合。例如:学习《我站在铁索桥上》一文时,可以借来四年级的语文书,为孩子们朗读《飞夺泸定桥》一课,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又加深了对泸定桥的认识。同时还要注意单元整合。如:把单元中“日积月累”“综合活动”与阅读教学进行整合,这样既可以落实整体把握单元学习、整体设计、整体推进的教学要求,又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2、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北师大教材每篇课文都有“我的视角”和“日积月累”这两个栏目,预习时可以让学生看一看,对理解课文、理解重难点有所帮助,同时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补充“我的视角”,以此巩固提升所学知识。

3、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材注意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一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如,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读了课文后的感想。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如学完《美猴王》,可以给学生推荐《西游记》;学完《山中杂记》,可以给学生推荐《寄小读者》,引导学生

读整本的书。这样的编排,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4、借助“综合活动”提升语文素养。

这册书的语文实践活动很多,考察遗迹、编小报、怎样化解冲突等,练习形式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爱,每个单元都有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的“综合活动”,它围绕一个主题提供了思考的多角度或多个层面以及相关的材料,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搜集、筛选、整合相关资料与信息,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讨论中学习,保证了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组织指导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整合性学习时应注意整体把握单元内容,教师备课、学生学习都应先浏览一遍整个单元,了解单元的大体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篇目,制定综合性学习计划,着手搜集资料、分工组织、构思习作,统筹安排整个单元活动。如:学习第二单元课文前,先布置本单元的综合活动,教学第一课《长城赞》,检查考察目标的确定情况,教学第二课《索桥的故事》,讨论考察方案,教学完所有课文,进行实地考察,撰写考察报告,在班级内报告,学习“金钥匙”,完成单元小结。

5、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提高习作水平。

(1)习作训练统筹安排。大部分综合活动都有写作的要求,完成活动的过程,即酝酿的过程,不要把习作简单地安排在最后,而应该在制定单元学习计划时就让学生心中有数,引导他们在活动的准备和实践中加强参与和观察,做学习的有心人,为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如:教学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二首》,布置综合活动第二板块,寻找生活中的乐趣,为下一步表达乐趣、共享乐趣、习作训练做好铺垫。

(2)读写结合,找切入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如《山中杂记》一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总分式的结构,教学时就可以安排一个小练笔,仿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提高学生对这种结构运用的熟练程度。

(3)有针对性的练习。例如:毕业生中多数存在重点内容写不详细的问题,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先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用一些范文加以分析引导,再设计相关的习作训练,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6、复习总结“金钥匙”,为学生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本册中的“金钥匙"是对以前学习方法的复习总结,意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所以,在教学“金钥匙”时,教师要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反思学习中运用学习方法的情况,跟大家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发现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找到改进的方法。例如:有的学生阅读文章,总是默读,不愿意朗读、诵读,认为没有必要;有的学生阅读一定要出声,这有碍于其他对问题的思考等

等,教师针对问题,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让学生改正,从而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7、利用“单元小结”促进学生进步。

很多教师常常忽略“单元小结”,其实,学完一个单元,让学生以自评、它评的方式谈谈收获、不足,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也为学生查缺补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外,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多给予鼓励,以此增强它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三、全册教学重难点:

1、字词句 重点 积累,从积累到应用。认真写字、及时检查作业中的错别字。难点 自己确定并掌握生字词语。

2、阅读 重点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在书上作批注,尝试个性化阅读,写出“我的视角”。通过重点词语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敢于提出自己不同观点。积累优秀古诗文60篇(段)。难点 学会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尝试个性化阅读,写出“我的视角”。了解课文不同的写作方法,理清文章层次。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当时的情景,联想实际生活现象,继而深刻理解文章。

3、习作 重点体会写作乐趣,养成修改的习惯习作要做到真实、有中心、有层次学会用几件事来写一个人。内容真实、具体,感情真实。与综合性活动结合,活动过程即习作酝酿过程。难点 中心明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写作表达的需要,进一步了解句号、逗号、冒号、引号、省略号等常用的标点符号的作用,并尝试运用到阅读写作中。

4、综合活动 重点 制定小组活动计划。组织好两到三个全班性的综合活动。

5、评价 重点 为单元做个人小结,养成习惯。难点 对小结的评价。

四、教学策略:

1、注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促进学困生转变的最好方法。形式多样、灵活多边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认真备课就现得尤为重要。

2、注重语文学习的过程和策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整体推进,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每篇课例只选一篇师生共同确定的作品进行详细研讨,重在归纳阅读的方法、作品的特点及自己的收获。其他作品由学生针对学习重点文章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并与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相结合,做到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强调积累,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积累包括语言材料、篇章样式、人生体验、思想感情等方面,积累应该整体把握、螺旋渐进,而不是线性发展的。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作品的各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现实生活中大众的语言、古人的活的语言,从古今中外文化精品中感受丰富多彩的文章样式与创造力。学习语文就是学习做人,因为学习语文的过程既是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的过程,也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

5、年级组教师应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6、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积极撰写总结论文、教学论文,注重在教学之余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把握教材的脉搏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城关教育的腾飞而努力吧!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5.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五

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在特定的环境中理解词语。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理解词句表达图意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我国各族人民是友好相处,亲如一家的,学习课文中“我”和妈妈尊重老要,助人为乐的品德。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理清思路。

1、课文解题:(板书)“亲人”指的是什么?你能举例说说你有哪些亲人?

2、激发兴趣:看了这个题目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呢?

二、图文联系,导入情境。

1、看图,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引导学生从远到近。从背景到主要部分观察图画。先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再看旁边的衣物,通过图上两个人的服装,看看他们各是哪个民族的,有多大年纪,在干什么?

(2)、联系图上的景物,想想她们会说什么?

(3)、看图,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描写是图上的内容,再说说哪些描写内容是根据图想象出来的?

2、补图。学习第四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的是“我”的母亲是个热心肠的人,“我”听了妈妈的话,决定多帮老奶奶做一些事,教材中没有描绘出这些情节,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记叙,让学生发挥想象,口头描述画面。

(1)、妈妈和“我”为老奶奶具体做了哪些事呢?(指名回答)

(2)、从这些小事上,你有什么体会?(可以看出妈妈对苗族老奶奶的细心照顾和体贴)

3、绘图,学习一至三自然段。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讲的是邻居苗族老奶奶的生活情况,要求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合自己的理解加以描绘,然后集体评议。

(1)、指导朗读思考:课文通过哪些方面写出了老奶奶的生活状况?

(2)、根据这三个自然段的描写,你能画出一组插图吗?

(说明:从图到文,用图学文,不仅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中,而且在“看图、补图、绘图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学习了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语言表达方法)

三、品词析句,感受意境

1、独立学习,自行钻研。课文是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阅读,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相互质疑,共同欣赏。课文中有许多词句准确地反映了人物的特性,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全班讨论、质疑,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她(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及时)做。

(2)、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是)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说明:抓住关键词句,实质上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扣住语言文字,品味出其中包含的意味,丰富语言的积累,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合作学习)

四、朗读升华,体验情感。

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起着其他任何教学活动不能替代的作用。

1、有感情地朗读,想一想:课文为什么用“亲人”作题目?

2、朗读谈体会:如果你是老奶奶的邻居,你会做些什么?

6.北师大版六年级上语文 篇六

一、抓住文章关键词,把握主要内容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阅读一篇课文,并在阅读过程中对课文内容及感情进行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学生阅读完课文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最有研究价值的几个词语,经过学生讨论、筛选及比较之后,选定了解读文章的关键词:“模糊”“参差”“韧性”及“无不奉陪”。然后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解读分析关键词句,理解其表面及深刻含义,将自己的理解写在旁边,做好批注。明确文章关键词句之后,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交流,使学生使用上面总结概括出的关键词,采取因果式句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这样设计教学目标,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文章内容及情感的把握及领悟,需要借助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而理解语言、感悟情感的有效途径就是对课文重点词句进行阅读赏析。上述几个关键词是作者对夹竹桃特点及品质的总结概括,也是作者借以抒发内心情感的切入点及有效途径,学生使用这些词语总结全文内容,也提升了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的自我表达能力。

二、感知文章的中心主题

教师可以将《季羡林散文集·自序》的一句话展示给学生:“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借此激发启迪学生,思考夹竹桃怎样感动了作者,并使其下笔去写呢?接着让学生再次快速地浏览课文,然后用一句话进行总结回答。提示指导学生将文中类似这样的语句画出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学生朗读思考之后,教师最后再做出小结,总结提炼出文章的中心主题:作者对夹竹桃的爱,是因为其具有韧性,使作者感动,并引起了作者的很多幻想,对夹竹桃的描述中充满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三、品味文章重点段,感受其表达方法

1.阅读赏析描写夹竹桃有关段落。

(1)接下来就是要引导学生阅读赏析重点段落,领悟其高超的表现手法,文章重点段落是描述夹竹桃韧性的段落,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并使其画出夹竹桃花期很长的句子,将反映花期长的词语着重标出来,指导学生重点品读感悟这些词句,将自己的理解感受写在旁边。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课文为什么在第二段细致描述过夹竹桃的花之后,又在第四自然段描写夹竹桃的花?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请仔细阅读并体会。

(2)感悟文章中使用的不同句式的表情达意作用。教师将课文中典型重点句式展示给学生,并一一作出分析,课文中的“悄悄的”“一声不响”等词语进行了拟人化,这些词语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将夹竹桃默默无闻、低调的品质表现了出来;作者在表述夹竹桃非常有韧性时,使用了这样的句式“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等等,这种描述表达方式非常生动、有说服力;还使用了双重否定表达方式:“无不”“无……不……”,在语言语气上强烈表达出作者对夹竹桃能坚持、花期长的赞扬。季羡林先生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他在艰难困苦中一步步走向了成功,身上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及韧性,与夹竹桃身上所具有的品质非常相似,因此季老在看到夹竹桃时,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内心产生了共鸣,通过描述夹竹桃的花、夹竹桃的韧性,表达了自己要抒发的感情,使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因此学生应在阅读夹竹桃相关词语、段落过程中体会作者内心的感情,并学会将其表达出来。

2.阅读赏析描写作者幻想段落。

作者在重点描述夹竹桃基础上,还描写了自己关于夹竹桃的幻想,这些幻想描写也有一些独到之处,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品读有关作者幻想的段落,例如文中:“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这些都是作者的幻想,作者看到夹竹桃实物后进行了丰富想象,其语言表达上不仅使用过渡、比喻,还使用排比等手法,描述了一个非常玄幻美妙的世界,教师可以出示句式:“我幻想它是什么。”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夹竹桃的幻想,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教授培养学生对课文阅读过程的体验及自我表达方法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类型、内容的文章,给予合理指导与教学。本文以《夹竹桃》教学为例,通过抓住文章关键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章中心主题及重点段落的品读,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体验,并进行自我表达。

参考文献

7.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篇七

第一单元

高尚

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高尚”为主题组元。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又在提倡“以德治国”,兴我中华。举世瞩目的中华民族正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就是教育青少年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我做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重视品德修养,提高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本单元共五篇课文,有伟人的故事,有凡人的故事;有渔夫的故事;有现代人的故事,还有古人的故事,即包容了中外的 无垠地域,又涉及了古今的广袤空间,这些人,所处的时代不同,身份有别,但他们身上的美德,却令人感动。本单元所设的五篇课文,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诠释“品德修养”和“高尚情怀”的 深邃内涵。

课文概述

《一夜的工作是一篇典型的以叙事为主的记述文,作者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周恩来总理彻夜工作的情景,讴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总理。

《穷人》是一篇精炼的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为主的小说,通过一件小事,展现了穷苦渔民夫妇的善良和友爱。

《白桦林的低语》是一篇运用拟人的手法,以第三人的口吻,表达对一位无名看林工人无限思念的抒情散文。

《杨震暮夜却金》是一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的警示作用的文言文。

《尊敬普通人》一文在内容上对本单元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概括。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都值得学习和尊重。

教学建议:

学习本单元课文可采取精读和品读的方法,或采取学生自读为主的学习方式来探究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夜的工作

教材简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作者用写实为主的手法记叙了周恩来总理彻夜工作的情景,讴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总理,抒发了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

课文先交待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自己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所见所闻,最后写了作者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蒙眬、咨询、浏览、一小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体会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从看似平常的事情中体会周总理社会“公仆”的崇高品质。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按照要求预习课文,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这幅图,看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出示插图)

夜深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还在伏案工作,他正在批阅文件,他是多么专注,多么认真。周总理生前经常是这样通霄不眠,辛苦工作。我们今天学一篇新课文《一夜的工作》,这是何其芳同志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作者看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深受感动,写下了这篇文章。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预习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读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下来。从课文叙述的事情中你有什么感受,进行简单的批注。

3.仔细读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检查预习

1.交流学习生字应注意的问题。

组词:(中等生、学困生)

咨()

询()

旬()

碟()

资()

殉()

峋()

蝶()

2.指读课文,注意正音。

3.说一说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语句上可以体现出周总理的工作辛苦和生活简朴?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

4.质疑问难。

四、理清课文脉络

1.录音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1)周总理为什么叫“我”到中南海去?(学困生)

(2)周总理晚上怎么工作的?“我”所看到的周总理的生活是怎样的?(学困生)

(3)回家路上“我”是怎么想的?(中等生)

(4)文中哪一段重点描写出周总理的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中等生)

2.按照思考的顺序理清课文段落。(优秀生)

第一段(1)作者送稿子给周总理审阅。

第二段(2-6)作者在总理办公室亲眼看见总理一夜的工作和他简朴的生活。

第三段(7-8)作者在回来的路上的感受和激动的心情。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重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优秀生)

2.用笔勾划出文章的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3.看看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的?

(1)分小组讨论,课文用了哪些例子说明他工作辛苦?又从哪几个方面讲周总理生活简朴的?

(2)交流:读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再读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说说在这一段中,作者都交代了什么?请学生用笔具体勾划出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2.交流。

三、指导阅读第三段

1.作者在回来的路上对自己说了哪些话?为什么说这些话?这些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四、总结

1.总结全文,概括中心。

2.教师课件出示写有“周总理的一天”。

时间:1974年3月26日27日(此时已患重病)

下午三时

起床

下午四时

与尼雷尔会谈(五楼)

晚七时

陪餐

晚十时

政治局会议

晨二时半

约民航同志开会

晨七时

办公

中午十二时

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

下午两时

休息

教师小结:同学们,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他为人民的事业夜以继日地工作,鞠躬尽瘁,无私地奉献了一生。我们看一看周总理当年一天工作的日志,就可以知道周总理每天是怎样工作的,读日志,结合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给大家介绍你知道的总理的感人事迹。

3.同学发言。

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一 夜 的 工 作

陈设

极其简单

多么简朴

审阅

极其认真

多么劳苦

课后记:

老教材,新立意,在学习本课时,指导学生了解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他为人民的事业夜以继日地工作,鞠躬尽瘁,无私地奉献了一生的事迹,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百年恩来》教学的效果会非常好的。

穷人

教材简析:

本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段。理解桑娜内心的矛盾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导读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书题:穷人

2.简介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青年时期就开始创作,长达六十多年。作者无情的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界中的不朽名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中等生)

三、再读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默读课文,将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段。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导朗读第一段,思考: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当时气候怎样?(学困生)

(2)桑娜家的生活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中等生)

(3)为什么说小屋“温暖而舒适”?从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优等生)

2.讨论后指名回答:

(1)故事发生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当时屋外寒风呼啸,海面上正起着风暴海浪汹涌澎湃。

(2)桑娜家里生活很困难。(在书上划出有关词语)

A、帆很破了,桑娜仍在火炉旁缝补渔网。

B、渔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打鱼。

C、从早忙到晚,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D、衣着破烂,孩子门没鞋穿,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暖和舒适仅仅表现在:(地扫得干净;火没熄;银具闪闪发亮;海风之中,孩子在帐内睡着。桑娜是一位勤劳善良的人。)课件出示

1.朗读课文

2.归纳段意:渔夫的妻子桑娜,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的等待着渔夫出海归来。

作业:

1.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音字组词,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讲读二、三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分层。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一段分三层,该怎么分?并说出理由。

(2)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西蒙的?

师总结:在丈夫出海未归,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海浪汹涌澎湃,心中焦急、忧虑时,心中还惦记着生病的邻居,可见桑娜对邻居的关心是真挚的。

(3)课文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桑娜对邻居发自内心的关心呢?

2.理解第二层:

默读课文,思考:桑娜进门之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3.理解第三层:

(1)个别读第三层,思考: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的?(中等生)

(2)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的意思。

(3)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

理解“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的意思。出示课件

4.归纳段落大意。

三、理解第三段课文

1.默读全段,思考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段分成三层,应该怎么分?(2)讨论分层,并讲出道理。

2.理解第一层:

(1)渔夫终于回归了,这时桑娜的心情怎样?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2)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

3.理解第二层:

(1)这层主要讲什么?(学困生)

(2)桑娜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中等生)

(3)练习朗读桑娜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说完这段话“桑娜沉默了”这里的“沉默”表示什么意思?(优秀生)

4.理解第三层:(1)渔夫听了桑娜的话是怎么表示的?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2)练习朗读。

(3)理解“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句话的意思。

归纳段落大意。

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必做)

2.抄写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选做)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指导读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中等生)

2.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桑娜和渔夫有那些特点?举出课文中的具体例子说一说。

3.教师总结:桑娜的特点突出她的勤劳、善良。

渔夫的特点是勇敢、坚强、善良。(乐于助人)

表现渔夫和桑娜的特点上,课文有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1)细致的心理描写。

(2)人物的语言个性鲜明。(3)用词造句的准确。

朗读并体会共用词造句之妙。

指导续编:

1.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令人感动,我们能否按照我们对这两位人物的理解,把《穷人》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呢?该怎样编呢?

2.编写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⑴小组讨论,练习编写。

⑵大组讨论交流。

⑶教师适时点拨。

作业:

1.编《穷人》,用二、三百字写下来,注意想象要合理。(必做)

2.有感情朗读课文。(选做)

板书设计:

等待渔夫

桑娜

探望西蒙

勤劳、善良

20、穷人

抱回孩子

乐于助人

渔夫

侥幸回来

勇敢、坚强

.能熬过来

白桦林的低语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用朴实的语言,赞扬了看林人的美好品质。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2、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3、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山起伏,森林茂密,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符其实的林海,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儿的白桦林吧。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自读2-8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进行叙述的?

三、讲读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按文章内容,全文可分为几段?

2、讨论。

四、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

“我”走进白桦林,样子是怎样的?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么产生的?

2、第二、三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大兴安岭的景色,读一读,并展开联想。

3、齐读第二段。

五、讲读第三段。、自读这一段,思考:“我”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因为那里有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林木工人。)

2、讨论交流。

3、自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林木工人为白桦林做出了哪些牺牲和奉献?

作业布置:

1、抄写好词、好句。(必做)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选做)

第2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讲读第三段。

1、自读第三段,思考:

为什么说林木工人那颗纯洁的心,?能够员涤荡着我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

2、讨论交流。

(鼓励发言)

3、朗读第三段。

4、归纳第三段的段意。

三、自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B生答)

四、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

个人思考后讨论交流。(A、B生答)

(作者结合对大兴安岭的白桦林的描写,边写景边抒情;借看了白桦林及林木工人所产生的想法,抒发感情在叙述中抒发喜爱之情。)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必做)

2、预习《杨震暮夜却金》。

板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

看林人…… 坚守 岗位

无私奉献

默默 守候

课后札记:

学习本课的重点并不只是让学生知道守林人,更重要的是了解还有更多的像守林人一样默默工作在各条工作战线上的劳动者们,课后,可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我身边的“守林人”的主题队会,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杨震暮夜却金

教材分析:

《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本文妙就妙在“暮夜”二字上。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这是天理不容,法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的事,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一个人,从小到大,为民为官,白天黑夜,由人无人,都能严以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其人品之高尚,其道德之规范,有口皆碑。

教学目标:

1、课下让学生找一些体现古人高风亮节的小故事,课堂上可交流一下。

2、本文的故事性强。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先讲一遍,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铭记于心,然后仔细揣摩语言。

3、教学中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一下,让学生谈谈对当今社会中“慎独”现象的感受。

4、本文短小精悍,可让学生体会简约、精炼的写法。

教学重点:

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联系实际体会“慎独”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

收集相似的小故事。(正面反面的都可以);查找有关杨震的生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到的有关杨震的资料。不完全的话教师补充。(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有用的资料)

1、杨震,字伯起,东汉时华阴人,少时聪敏而且好学,世人赞其“时经博览,无不穷究”,当时被誉为关西孔子。后因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从师者如市。2、50岁时,经朝廷大将军举荐,开始步入仕途,升任荆州刺史。任职期间,曾举荐茂才王密担任了昌邑县令。

3、后因受奸人诬陷,蒙受冤屈而四,后沉冤昭雪,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建了“四知书院”。

二、学生自读、齐读。

1、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遇到的生字词。

2、同位互读、相互纠正。

3、指名读课文,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4、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中心。

1、学生读书理解,王密为什么要暮夜给杨震送礼?

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

结合王密的目的猜测;

结合着当时王密的内心理解。

2、杨震是怎样做的?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重点抓住杨震的语言来理解。但还要引导学生揣摩当时杨震的神态、语气,动作等,加深对人物的深入理解,体会杨震的高贵品德。

学生自读杨震说的话→小组内练读→在全班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当时的情景有感情的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杨震的神态、动作、语气。

(神态是非常严肃的、严厉的、可能还有一点失望;动作语气可让学生上来边说边作边演。)

学生再来读课文,并说说你认为杨震是个什么样的人?

(严于律己,不贪不占,光明磊落,清正廉明等)

3、过了杨震的教育,你认为王密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感悟杨震的话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

四、联系实际,谈谈对“慎独”的理解。

1、首先学生体会什么是“慎独”?

2、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的一些资料,深入体会,慎独的重要性。

3、谈自己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当面对对自己有恩的人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一点非常重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是他们将来能否立足于社会,做一个高尚的人的关键。同时也是文本于现实结合的关键之处。)

五、再读课文,感悟中心,提出质疑,教师和同学们一起释疑。(可加入一些常见的文言知识学习。)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中心。

2、预习下一篇课文。

课后札记:

《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本文妙就妙在“暮夜”二字上。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这是天理不容,法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的事,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一个人,从小到大,为民为官,白天黑夜,由人无人,都能严以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其人品之高尚,其道德之规范,有口皆碑,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思想教育素材,教师应好好把握。

尊敬普通人

教材简析:

本文以一个世纪老人的百年乐理,感悟到一个极其简单但又不易做到的做人道理,应当尊敬普通人。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写一篇赞美普通人的文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应该尊敬天底下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交流主要内容

3.找出不懂的句子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同位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2.小组合作交流,弄明白课文

四、深入阅读,体会思想感情 再读课文,回报学习结果:

五、写自己尊敬的人,插在《尊敬普通人》中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综合活动

出墙报

教材简析:

本次实践活动包括四个板块。分别是“准备材料”、“整理材料”、“设计版面”、“评价”。通过活动,给学生走进普通人、发现他们高尚精神的机会,培养学生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共同办墙报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做事要有计划性。

2.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学会合作,培养学生收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活动,对高尚精神又明确的认识。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1-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我、他,我们都是普通人。走进普通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可以发现许多普通人的高尚精神。让我们办一期板报,主题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采用读书、看报、咨询、上网等方法搜集资料,选择目的地。

二、准备材料

采访父母单位敬老爱幼的叔叔、阿姨,写成稿子。

给班里的热心人拍张照片、配上简练的文字。

从报纸上剪下出租车司机拾金不昧的事迹。

……

三、整理版面

1.根据稿件内容、形式进行筛选。

2.做到体裁多样,内容精彩,版面图文并茂,书写整洁。

3.按要求进行缩写、改写。

四、设计版面

1.带领学生在黑板上做一个草图

2.提示进行小组分工

五、评价

标准:

1、内容范围是否广泛

2、表达是否多样化

3、装饰排版是否合理

4、整体效果是否吸引人

5、书写是否整洁、及有突出的创意

评价:

1、组织学生观看

2、发评价表

3、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

单元小结(第4课时)

教学内容: 单元小结

教学过程:

一、提出要求: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情况的评价要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过一段就要“回头看”,进行总结,如发现不足,就要调整学习方法。一个单元学完了,做一个小结。

二、评价过程:

1.自评:说说自己开学以来的进步与不足。

要求:语言要通顺一些,说具体一些。

2.小组互评:组员们互相评价进步与不足,要实事求是,不能以主观意愿去评价别人。3.老师评价:客观的评价每个学生的进步与不足。

4.自己经几方面的评价总结一下。

5.写出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以及应该怎样努力。

要求写的具体不空洞。

6.老师全面总结班里的普遍进步现象以及个别不足的情况。

指明努力方向,尤其是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根据同学老师自己的评价,写一写自己在这一单元的学习小结,语言要通顺,可以从学习这方面,可以学习,习惯等多方面总结。

及时总结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可以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作文

我身边高尚的人

作文内容:

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一个人

作文要求:

通过一两件事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把事情写清楚,内容要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明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起草作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的作文课,我们练习写一个人。咱们一起来看看习作要求。

二、审题

1.默读习作要求,想一想:

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学生要明确:A、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

B、要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他高尚的原因;

C、把内容写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2.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高尚精神?(不是只有伟人、名人才有高尚精神,普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为社会、为国家、为他人做出贡献,也体现了具有高尚精神)

3、你打算写谁,为什么要写他?在小组里说一说,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交流。

三、指导写作

1.你打算分哪几部来写?重点写什么?

交待“我”身边高尚的人是谁。

通过一两件事,体现他的高尚精神。

“我”要向他学习些什么。

2.如果现在要你动笔写,你有哪些困难?(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四、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五、写完作文后,自己修改,在小组里互相修改。

第二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美与丑”为主题,编排了《做一个最好的你》、《惟一的听众》、《寓言二则》、《有些人》、《丑公主》五篇文章和语文综合活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

2、通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自己不懂的词,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

3、掌握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坚持做摘录笔记和写阅读笔记,在摘录中注意词句的积累和运用。

4、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文章脉络,领会写作意图,学习表达技巧,并联系生活实际陶冶美好情操。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培养朗读能力,能在朗读中注意重音、语调和语速。

2、阅读时应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学会品味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的词句,增强语言感受能力。

单元教学用时:

12课时

做一个最好的你 教材简析:

本课为了建立起孩子们的自信心,培养成功意识,先是以“罗森塔尔试验”的结果点明:如果一个人有自信心,对自己怀着期望,他就会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直至成功。接着课文出示问卷,让学生进行自测,检查自己的心理状态,最后文章对如何树立自信提出了几点建议,并以富有哲理性的段落作结,深化主题,发人深思。纵观全文,层次清晰,深入浅出,情感发展由弱渐强,结尾令人心情激荡。本文告诉我们:人人渴望成功,成功需要自信,自信须建立在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上。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及对文章的学习,教育学生如何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2.把握文章中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会文章亲切、自然的文字风格。

8.北师大版六年级上语文 篇八

分数混合运算

(二)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中 “分数混合运算

(二)” 第1课时【第24、25页】

教学分析:

前后联系:前——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本册《分数混合运算

(一)》;后——本册《分数混合运算

(三)》《百分数》《百分数的应用》等。

在上一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计算的方法,本内容是分数运算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整数运算定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用图来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画图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学生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运算,分数乘除法及应用,乘法运算定律等知识,为本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应用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它经常需要学生灵活应用数量之间的关系。需要较强的分析能力和一定的解题策略,所以一部分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有一定的畏难情绪。由于理解困难,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依靠记忆题型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

1.通过情境解决具体问题并在观察比较中初步体会乘法分配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2.会分析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个数是多少的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审题,找关键句,分析关键句的含义,找单位“1”,将文字、图示、算式结合起来。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引起悬念

同学们,前些天我们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

(一),是只有乘、除的两则混合运算及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分数混合运算

(一)的学习,你们知道分数混合运算里含有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在实际中又有什么应用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二、探究、猜想,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

一、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这里是一则有关车展的信息:第一天。成交量:50辆,第二天成交量是第一天的1/5。问:你能算出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分析(就是求50的1/5 是多少),师板书算法。

活动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现在,把第二个条件改变成“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 ”(出示改变后的题目)问学生“这则信息与上一则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发现改变了第二个条件。接着问:“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 ”是什么意思?可能出现下列的回答: 1)第二天成交量在第一天的基础上增加了1/5; 2)增加了第一天的1/5 ; 3)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的部分占第一天的1/5。??

(2)那么你能估一估第二天的成交量在什么范围,并说说理由?(这时候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估算出结果后,在小组中交流、修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汇报,着重说理由。可能出现下列的回答: 1)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肯定比50多;2)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增加了50的1/5。增加10辆,50 10=60,所以是60辆??

2、再次探究

刚才大家都估计了结果,你怎么把这个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图表示出来,让别人看懂你的意思?让学生尝试用各自的方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教师注意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图准备进行展示,如:

1)线段图

2)其他类型图

3)统计图

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交流时应该强调一点:增加了第一天的1/5。无论采用那种图都能直观看出第二天增加的部分是第一天的1/5。

3、深入分析

(1)刚才我们用画图的方法,能够很清楚看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现在请你列式来算一算第二天成交了多少,看看和我们估计的结果是否一致。(学生独立思考后现在小组进行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下列的答案: 1)从图中看出第二天增加了第一天的1/5,先求增加的50×1/5 =10

(辆),再求

第。二天的成交量10 50=60(辆);2)50 50×1/5 =60(辆); 3)50×(1 1/5)=60(辆)紧接着追问:谁能结合图解释这种方法的道理?先个别说,然后让学生对着图分析,并说给同桌听。

(2)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两种解题思路,他们有什么不同点,又有什么联系,从中你又能发现什么?假如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不同点。如: 1)我发现这两个算式之间是有联系; 2)这里用到了乘法分配律。教师要紧跟切入:我们以前都是在整数范围内用运算律,现在是在分数运算范围中,是不是也同样适用呢?

4、小结。师:刚才我们解决的是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怎样解决的有几种方法?

师根据生发言板书:分数混合运算

5、课本25页试一试(出示课件)生练习做

师点拨:同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课件:整数运算定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新知(出示课件)

1.生看图列式计算

2.生列式计算

3.生只列式不计算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9.北师大版六年级上语文 篇九

一、读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工整,正确。(3分)méi gui biān cè pái huái nuó dòng jī xiè chú chuāng

二、选择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 专心致志(zhuāng xīn zhì zhì)沧沧凉凉(cāng cāng liang liang)B 涔涔(cén cén)潸潸(shān shān)遮挽(zhē wǎn)蒸融(zhēng róng)C 枯萎(kū wěi)汲水(jí shuǐ)锻炼(duàn liàn)依赖(yǐ lài)D 搔痒(sāo yǎng)窈窕(yǎo tiǎo)纽扣(niǔ kòu)鼻涕(bí dì)

三、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 百练成钢 发奋图强 坚持不懈 B 集思广益 群策群利 革故鼎新 C 别出心裁 举一返三 实事求是 D 不耻下问 触类旁通 精益求精

四、选择恰当的词填空。(3分)显然 截然 竟然 偶然

1、小方和小明的性格不同。

2、这件事不是妹妹做的。

3、他每次都按时来,迟到一次可以原谅。

4、没想到小敏在这次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与其......不如......宁可......也不......5、革命者牺牲自己,出卖党的秘密。

6、你去抄人家的作业,去请教老师。

五、判断下列成语用得是否正确,错的加以改正。(3分)

1、今天是我们镇赶庙会的日子,从四通八达来了很多人。

2、大伙儿被这突飞猛进的意外事件吓呆了。

3、老师在台上津津有味的讲着,我们在下面娓娓动听地听看。

六、选出下面的话最得体的一句是(2分)A、谢谢你对我的帮助,欢迎你下次再来帮助我。B、今天是爸爸40岁的生日,是值得所有人庆贺的日子。

C、小军,你给我讲的问题我根本不懂,我希望你给我认真地讲一遍。D、小刚,你今天的行动打动了我,我要向你学习。

七、把左右两边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并完填空。(2分)(1)甘瓜苦蒂 天下物无全美 人非生而知之者 不拘一格降人材 我劝天公重抖擞 孰能无惑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2)小明与人交往常常说话不算数,你会送他马尔斯克《百年孤独》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3)奥运赛场上短跑选手们都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道理,所以状态好的,劲头大的,一气呵成就把冠军跑到手了。(1分)(4)为了追悼张思德同志,毛泽东写了__________一文,在文中引用了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句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八、给下面句子加标点,体会标点的妙用。(2分)中国女排打败了俄罗斯队赢得了冠军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把下列错乱的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5分)但汤姆和贝琪却在洞中迷路了。

鱼贯而入的孩子们对这阴森神秘的山洞心生好奇又有点儿紧张,就连好冒险的汤姆也是第一次来。

大家来到有趣的魔克托尔山洞。

孩子们在洞中玩着,闹着,陆续从不同方向记集到了山洞出口。洞中岔路横山,如同迷宫一样。

十、妙笔生花:

临近毕业,你一定受到许多同学写给你的临别赠言。将你最喜欢的一条赠言写在下面,然后再说说你喜欢的原因。(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

一、阅读<<只有一个地球>>片断.回答问题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上帝的恩赐,经过几百万年,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用品,使它们不能再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1、给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1分)不是......而是......甚至 不但......还......2、给下面的词找一个近义词。(2分)慷慨 随意 本来 再生

3、这个片段运用了、、等说明方法说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3分)

4、画“__”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

5、文中哪些方面说明地球面临威胁?(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举例说说在你生活的周围,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的现象。(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面对人类的所作所为,你想对我们的人类说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再富也要“穷”孩子

澳大利亚属于发达国家,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澳大利亚人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成人后难免吃亏。

“孩子应当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这是澳洲居民为孩子穿衣服时常说的一句话。因此,在澳洲,即使在最冷的冬天,也很少见哪一位家长给孩子穿棉衣和防寒服,最多只是在“短打扮”外面罩上一套统绒衣而已。澳洲污染小,太阳辐射异常强烈,稍不注意,就被晒得“皮开肉裂”。然而,走在大街上,却不时见到母亲推婴儿车在炎炎烈日下前进......其实,那车上并没有遮阳蓬,这些母亲是以此来“打磨”幼小孩子的,对此,你不能不佩服他们的良苦有心。

曾有外来者在澳洲悉尼一家医院目睹这样一幕:一对夫妻来医院就诊,妻子进诊室去作检查了,丈夫便带着两岁的女儿在外面大厅等候。女儿口渴要喝水。这位父亲便在身边的自动销售机上顺手扯了一个免费纸杯,然后进厕所接来一杯自来水(澳洲的自来水经过净化,可以直接饮用)递给孩子。其实,这位父亲并不是买不起饮料,他是一家体育用品公司的主管,年薪达15万之多,而此刻自动销售机上正出售可口可乐和橙汁,才不过一元一杯。

这种“穷”待孩子的现象在澳洲并非个别。每逢给孩子打防疫针的日子,这里的社会儿童保健站里便排成长龙。排队中,家长常将不会走路的孩子“甩”到铺有地毯的地上,任其去爬、去滚、绝对看不见一哭就抱的现象。澳洲酷爱勇敢者的运动-冲浪,无论是炎夏还是寒冬,父母都常带孩子去海滩。很小孩子便光着脚丫自己去玩沙、玩水、稍大一点便跟着父亲下海冲浪。

不过,澳洲人“穷”孩子并非像日本人那样刻意为之,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为未来着想”;既然孩子长大后早晚要离开父母,去独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到时面对挫折惶惑无助,还不如让他们从小摔摔打打,“穷”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然而,面对这并不算太新鲜的观念,对于那些过分溺爱孩子的父母来说,是不是该有点启发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富裕 简单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信奉 刻意

3.这一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3分)4.在文中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并抄写下来,注意抄写工整。(2分)娇惯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难免吃亏。5.“再富也要‘穷’孩子”是什么意思? 短文哪些实例说明“再富也要‘穷’孩子”,请简要写出两个你印象最深的事例。(3分)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3分)第三部分习作

一、小练笔(5分)

1、本学期,同学们的语文老师曾按教材的要求组织大家开展一次“选编自己的作文选”的语文实践活动。现请你为自己这本作文选起一个你喜欢的名字,并用几句话写一段“编者的话”。

⑴作文选的名字:《 》 ⑵“编者的话”:

2、小学生活,仿佛一本色彩斑斓的画册,当中有快乐的歌声,尽情的嬉戏,有趣的郊游,努力的学习......在这六年里,一定有你难以忘怀的事情,请你把它写下来。(35分)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第十二册期末试卷 学校 班级 学号 姓名 笔试部分

一、我会把字写得很漂亮。(2分)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jù lónɡ wǎnɡ luò lónɡ zhònɡ tàn suǒ jiǎn yuè cénɡ jīnɡ tùo mò jiǎo jié xǐ chū wànɡ wài zuǒ ɡù yòu pàn

三、比一比,组成词(5分)渴 响 幕 旅 峰 竭 晌 慕 派 锋

四、填字成词,再运用(9分)提心胆 和悦 情不 交迫 如生 不舍

1、根据下列的情景选择成语。(1)朋友分别时

(2)把邻居家的窗户打破了

(3)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想到学过的哪一个成语。

五、按要求改句子。(6分)

1、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参加了美术展览会。(修改病句)

2、这不是值得表扬的行为吗?(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3、我们学习书法。(把句子写具体)

六、把一面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4分)借着楼道的光,我将教室的门锁好,走下楼去。我关上楼道的灯,摸黑下了楼。

写完作业,灯火通明的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人了。一夜要浪费多少电啊!于是,我转身又上了楼。我快速地收拾好书包,熄灭教室的灯,走出教室。走到操场,我忽然想起楼道的灯没关。读了这段话,我想到了。(1分)

七、按要求填空。(11分)

1、千里送鸿毛。

2、莫看江面平如镜。

3、“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是我国的灿烂文化瑰宝。在这学期,我们学过许多这样的故事,我能分别写出一个:神话故事 《 》;寓言故事 《 》;历史故事《 》。通过课外阅读我还知道许多类故事呢,它们分别是。(附加分10分,写对1个加1分)学了本册课文,我记住了这样一些人: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燕子的,用五彩石补天的。

4、你们开展过哪些语文实践活动?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什么?得到了哪些收获?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3分)。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7分)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这段话主要抓住、、的特点来写燕子。

九、短文阅读。(10分)第八次

古时候,欧洲的苏格兰遭到了别国的侵略。王子布鲁斯带领军队英勇地抗击外国侵略军。

可是一连打了七次仗,苏格兰军队都失败了,布鲁斯王子也爱了伤。他躺在山上的一间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信心。

鲁斯躺在木板上望着屋顶,无意中看到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蜘蛛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直到第八次缍结成一张网。

布鲁斯感动极了。他猛地跳起来,喊道貌岸然:“我也要干第八次!” 他四处奔走,召集打散的军队,动员人民起来抵抗。经过激烈的战斗,苏格兰军队赶跑了外国侵略军。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终于成功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2分)①别国: ②无意: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失败--无意--

3、阅读短文第三自然段填空。(3分)这一自然段一共有 句话,主要写布鲁斯看到。用“ “画出描写蜘蛛反复结网的一句话。

4、布鲁斯做什么事终于成功了?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分

十、作文:(任选一题)(16分)(1)这个游戏真好玩

想一想你做过哪些游戏,选择你玩得最高兴的一次写下来,把游戏过程写清楚,说明它怎么好玩。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2)他(她)是我的好朋友

讲讲你的好朋友的事,介绍好朋友的特点,把真实的他(她)展示给大家,好吗?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卷首语:山再高,只要敢于攀登,我们终将登上最高峰;路再远,只要勇敢前行,我们终将踏遍所有的路。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充满自信,冷静思考,过关斩将,尽情展示自己的学识和才华,为小学生活画一个圆满的句号。祝你成功!

一、基础巩固

(二)神奇的拼音王国

1、请你在每组拼音下面写出相对应的词语。qiú jìng qián fú sì nüè lè cǐ bù pí()()()

()zhān yǎng

ɡē

qiǎn

mó liàn

zhāng kǒu jié shé()()

()

()

2、请在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后的括号里打“√”,有错的用“____”标出来,并在括号里改正。(友情提示:错的每组有一个音节出错)A.暂时(zàn)顽劣(lüè)岷江(mín)坠落(zhuì)()B.机械(xiè)巢穴(xué)污渍(zì)膝盖(qī)()C.踯躅(zhú)功勋(xūn)粗糙(cāo)思忖(cǔn)()D.畸形(jī)解剖(pōu)坚韧(rèng)狡黠(xiá)()

(三)美丽的字词花园

1、请你仔细看,认真填。同音字填空: xié 威()()作

要()和()形近字组词: 啄()逐()

琢()隧()多音字选择(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序号): ①

qiáng ②jiàng ③qiǎng

勉强()

强度()

强词夺理()

倔强()

2、请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负:a、背 b、担负 c、依仗 d、享有 e、背弃,违背

久负盛名()

忘恩负义()

负荆请罪()手:a、拿着

b、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

c、手段,手法 d、有某种特长的人 行家里手()

心狠手辣()

手无寸铁()

3、动动脑,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相对应的句子里。严峻

严肃

严厉

严格(1)在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的活动中,同学们个个表情(),衷心祝愿每一位逝者安息。(2)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突然()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3)我们的民族是坚强的民族,任何()的考验都无法使我们屈服。

(四)多彩的句子天地

1、下面四句话中,与其它三句意思不同的是()。A.答应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

B.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C.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 D.答应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

2、爸爸对小明说:“今天我去西安开会,你的作业让妈妈

吧!

了,小

样说:

3、童年像一首多彩的歌,每一个旋律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童年像一个调味瓶,它记载着我们成长中的酸甜苦辣。请你仿写:

4、请你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学和问是相辅相成的。()在学中问,在问中学,()能求得真知。

5、请你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句子。(1)学习上,我们不应该盲目崇拜老师和怀疑精神。

(2)这种不爱惜粮食,是不应该原谅的。

(五)精彩的课文回放

1、《索桥的故事》中提到的索桥名叫

,本文的作者是,他的主要作品有

、等。《我站在铁索桥上》中的“铁索桥”指的是

,站在桥上我想到了。

2、《鹬蚌相争》选自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一句中,“舍”的意思是,“禽”的意思是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3、“

来吧,来吧,都来吧,那一条条被我们用脚踏出来的路,才是

。”这句话中的“风、雨、雷、电”指

,我们要

开辟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4、《大自然的秘密》一文作者是

国的

。文中结尾写道:“人是

然而

。”这句话的意思是:

5、唐诗是我国文学宝库里的瑰宝,六年来你也积累了不少吧?当与好朋友离别时会吟出“。” 这样的诗句;当读到“。”这两句诗时,你的眼前马上浮现出了美丽的田园风光;当读到“不识庐山真面目。”这两句诗时,你一定悟出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爱上经典吧,它定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二、实践活动

1、注重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常常使用敬辞歉语。如:请人帮忙,可以说:“

您了。”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登门

。”请人修改自己的著作,可以在书上写:“××先生,请

。”请别人不要抽烟,不说:“你不要抽烟。”而说:“

。”

2、临近毕业,请你针对班上同学的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名言警句,在他(她)的留言册上写上一句勉励的话。不爱读课外书的同学:

自己的知心朋友:

三、开心阅读 换一扇窗子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个大鼻子,因为这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因此他成天闷闷不乐,从不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只是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旁看风景。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 一次课后 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 你在看什么呢 “我看见几个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 小男孩满脸悲伤地回答着老师的问话。“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艳丽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他笑了。“孩子,你开错窗户了。”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么?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委屈地说着。“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要组织一台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利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再后来他进入了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子,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请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2、请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忧郁()

别样()

3、小男孩因为()而闷闷不乐,因为()而成为校园小明星,长大后成为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4、请给划线的句子做批注。

5、最后一段中“换一扇窗子”指什么?在生活中,如果你遇见了一个像小男孩这样自卑的孩子,你会怎么劝解他(她)呢?

四、妙笔生花 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梳理自己的思绪时你难免心潮起伏: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师长的关爱、朋友的相助……把自己难忘的经历倾诉出来吧。请以“心声”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

上一篇:民族团结一家亲方案下一篇:职高语文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