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五单元教案

2024-12-06

九下第五单元教案(7篇)

1.九下第五单元教案 篇一

九下第四单元作文训练 以“责任”为话题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3、放宽文体限制,提倡自由表达,鼓励创新思维;

4、围绕话题,展开思路,确定主题,合理选材,善于想象。

教学重点

1、放宽文体限制,提倡自由表达,鼓励创新思维;

2、围绕话题,展开思路,确定主题,合理选材,善于想象。

教学难点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教学方法 感受法 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由作文的重要性导入

2、出示ppt课件

归纳: 同学们,从近六年河南省中考作文可以看出,大家平时或考试经常练习的作文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其实还有一类作文不容忽视,那就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以放宽文体限制、不 1 设审题障碍、倡导自由、鼓励创新思维等优点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受一些中考命题者的青睐。2016年有些省市就涉及到话题作文,请看课件2.学生观看后思考: 2017年河南会不会出话题作文呢?。因此作为学生尤其是九年级的学生,我们很有必要对话题作文进行习作训练。

3、话题作文考点类型 直接话题和材料话题

二、教学目标

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3、放宽文体限制,提倡自由表达,鼓励创新思维;

4、围绕话题,展开思路,确定主题,合理选材,善于想象。

三、习作要求

苏九下第四单元写到的人物,无论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还是面对人民的疾苦,他们总是能想到自己的责任,尽自己的努力。因为有了他们的奋争和呼喊,中华民族的历史才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一)审题准确

思考:什么是责任?本单元中的历史人物都肩负着怎样的责任?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归纳审题要点:

1、应该重视话题中的阐述性文字。

2、文章的主题应该与话题有关,必须是从话题中引出来的,在话题的范围之内。

3、见解应该深刻、独到。

(二)立意深刻

引导学生要放开思想,多往更深的层次上去思考,挖掘出深刻的内涵来。

(三)拟题独特

如果把文章比作人,那么主题是灵魂,内容是血肉,结构是骨架,而题目就是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篇好的文章需要一个好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也可以使文章流光溢彩,是读者“一见钟情”。那么怎样为本次话题作文拟一个靓丽的标题呢?

方法指导:

1、前展后延

2、独特新颖

(四)文体顺手

话题作文虽然不限文体,允许同学们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同学们有选择文体的自由。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同学们可以根据所给话题和自己确定的文章主题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片段撷取出来写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丰富,善于编写故事,不妨写一篇童话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一篇论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四、例文导航

1、学生自读

2、老师引导学生分析

有责任相伴滋味长

人生,不仅仅是简单的活着,更是一种责任。——题记 什么是责任?字典上说,责任就是自己分内应做的事情。我说,责任是个抽 3 象的概念,它就像空气,看不到,摸不着,可是却实实在在存在我们之间。

我常常回想起初二学期时的那次班会,那是次永远难以忘记的班会。当全班同学都举起右手,选我当班长的时候,我的心情至今无法形容。大家那种责任和鼓励的眼神,让我深深地感到,肩上的担子,是那么沉、那么重。

事实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糟。第二天早上,我刚到班级,就看到有几个好朋友在吃零食,不知在什么的驱使下,我便跑过去说:“你们怎么在学校吃零食啊?快收起来!”几个朋友一愣,便气鼓鼓而又无可柰何地收起了零食,有一个好朋友红着脸说:“小欣,咱们可是好朋友,你可别告诉老师啊!”“我不会把这件事告诉老师的。不过,下不为例!”我坚定地说。这时候,从背后传来几句冷嘲热讽:“爱出风头!好管闲事!”我扭头过来,心平气和地说:“这是我的责任!作为班长应承担的责任!”他们不理解地笑了,我的心里,又酸又苦,不是个味儿。

从这以后,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声,他们像存心跟我过不去似的,在我满怀希望的时候,深深地刺进了我的心底。我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一个人独处的日子漫长而难熬。没有赞扬,没有夸奖,那一个个莫名其妙的眼神,一声声温不经心的议论,却能给我带来一次次莫大的震憾!我错了吗?不!我没有错!我是善意的,是真诚的,是热情的。“这是我的责任,尽好自己的责任,哪怕全世界都批评你,你也该有做人的标准!”我经常这样对自己说。

伴随着这样的鼓励,我不知走过了多少个漫漫长日。运动会上,到处都有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送水送茶的影子;大扫除的时候,我依旧要等到教室被清理得一尘不染时才宣布“解散”;遇到难题时,同学们最爱问我,因为我总能不厌其烦地帮他们解答;遇到困难时,他们总喜欢亲热地喊我一声:“嘿,班长,来一下!”

我们的关系,日益融洽了,往日的隔阂也渐渐消除了。记得那个学期末,我们班被学校评为“优秀班集体”,我们捧着奖状,欢呼着,雀跃着,别提多高兴了。“班长,你这么任劳任怨就不求回报吗?”同学样感激地问道。我微笑着说:“不求回报,这是我的责任,作为班长应尽的责任。”他们高兴地叫道:“你这个 4 班长,我们选对喽!”

“这是我的责任!”它伴着我走过苦闷与欢乐,走过哭泣与微笑,它目睹了我全部的悲与喜,是我走向成功的有力见证。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还会记得这句话,这句永远值得夸赞的话,坚守着它,就像坚守着我做人的原则,是遇到困难时,别忘了问自己一声:“你尽责了吗?”

有责任相伴,滋味更长,这滋味,有酸咸苦辣,可待你慢慢品尝,久久回味,涌上心头的却是那份深藏的甜蜜。

五、习作训练

2.西师大三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篇二

39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2教学准备

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鲁班的故事。

教师:准备荷叶、伞的挂图或实物,生字和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鲁班,导入新课

3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三、精读课文,质疑探究2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汇报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2段最后一句话,并练习用“既„„又„„”的句式说话。

(2)鲁班发明的亭子有哪些优点和不足的地方?抓住“可鲁班自己还不满意”“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两个句子感悟鲁班勤于动脑的品质。

(3)出示荷叶、伞的挂图或实物,观察两者的相似处,抓住“仔细打量”一词感悟鲁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的品质。

(4)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段落读一读。

4四、拓展学习,活跃思维2学态度,保护学生的创造愿望和创造热情。

读给同桌听一听。

(1)鲁班为什么想到发明伞?(2)鲁班发明伞的经过是怎样的?

班是我国古代的一名建筑工匠,在课前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关于鲁班的故事呢?

板书设计:

《鲁班造伞的传说》夏天

晒太阳

雨天

23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这些字。

2、能读懂故事蕴含的意思,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并表演“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这个成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准备与故事有关的图画,或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找几个与故事寓意相近的成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水滴石穿”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许多故事的成语吧,这些词语内容非常生动有趣,你能把自己知道的成语说给大家听一听吗?抽生说。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有趣的成语故事:(板书:寓言两则水滴石穿)。

生齐读课题。

2、“水滴石穿”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靠同学们自己来学懂,你们能不能做到啊?

(二)初读课文,练习朗读

1、学习前给大家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会读,读谁字音,读通课文,读懂这个故事。第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同学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等会男生和女生来比一比,看哪边读得最好。现在抓紧时间练习读书,师巡视指导。

2、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

3、哪位同学代表男生参加朗读比赛呀?其余的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什么地方读得好?抽生读,抽生评价,老师评价,纠正读间“阶jiē”、“嫌xián”,指导书写。

4、请一位女同学与刚才那位同学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师评:读得太好了。谁读得最好呢?生评。

6、师:两位同学都读得很好(在黑板上给“男生”和“女生”下各画一面小红旗)。老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课文里有哪些词不懂,用笔勾画下来,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等会儿提出来我们一块解决。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2、学生小组内讨论。

3、各组派代表提出不懂的问题。能当场解释的字词,采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解答,难一点的问题梳理出并板书:

(1)“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

(2)水滴怎么会把石阶滴穿呢?

4、同学提出的这些问题,我想你们能自己解答,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些词的意思。自己再读,找答案。

5、师引导:有同学见过家门前的石阶被水滴滴出了一些小窝窝吗?请见过的同学来描术一下。

你们现在知道“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吗?抽生说,师补充。你能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吗?

6、师范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生边听边想:(1)水滴和石阶谁的说法对?(2)水滴是怎么把石阶滴穿的?

(四)启发思考,明白寓意。

师小结:上课前老师说过了,水滴石穿是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除了告诉我们水滴能把石阶滴穿这个内容外,还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你从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故事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自由发言,师给予肯定,表扬。

师总结:同学说得真好。水滴石穿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不停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像水滴一样,朝自己的目标不停地努力进取,那么,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五)拓展延伸

你能找出与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成语或名言警句吗?

(不屈不挠积少成多锲而不舍„„)

二、学习“守株待兔”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故事,今天,我们还经学习一篇有趣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守株待兔)

大家齐读课题。

2、想一想,“株”是什么意思?“待”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抽生说。

3、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内容呢?想要知道吗?请大家翻开书,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农夫、窜出来、撞死、树桩、拎着、喜滋滋”。

3、指导书写:窜、撞。

4、小组检查朗读情况,一人读一段,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三)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读完后,抽生讲故事大意。

2、再一次朗读课文,勾画出写农夫内心活动的句子。抽生读。

3、指导朗读: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农夫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极了)读书的时候应该有什么样的表情?(高兴)用什么样的感情和语气来计?(快乐的,喜滋滋的)

4、生自由练习朗读,师巡视指导。

5、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读?指名读,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听完后请学生评价读得怎么样?(表情、语气、感情)

6、你能读得比他还好吗?再抽生读。师评:两位同学都读得很好,结合最后一句,同学能不能加上什么动作神态,绘声绘色地读这一段。

学生组内练习朗读。

7、请全体同学起立,一齐朗读这段,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神态。

8、想一想,农夫心里还可能想些什么?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汇报发言。

(四)读想结合,表演课文

1、自己读第三段,体会农夫感情。

2、你能把农夫心中的希望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吗?可以加上动作说。抽生说,师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3、农夫的希望实现了吗?读最后两句话,想一想,农夫这时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失望)应该怎样读?试着读一读。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读这一段时,情感有哪些变化?

应该怎样读?(由充满希望到失望)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抽生读,齐读。

5、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小组讨论。指名说。

师小结:同学们学得真好,老师也想对农夫说:你不应该把偶然发生的事当成必然会发生的事,不要再等了,赶快种田吧。

6、学了这个故事,同学们的收获真多,想不想演一演这个故事?你可以按原文来演,也可以创造性地演。

(1)学生组合小组,排练课本剧,师巡视指导。

(2)学生表演课本剧。

(五)拓展延伸

1、把“守株待兔“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和父母合作表演“守株待兔“。

教学设计:

雨滴:水少

力气小 水滴石穿

一滴一滴往下落

一年一年:把石阶滴穿

24《奴隶和狮子》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了解课文内容,根据批注,学会在阅读中体会词语的表情达意功能。

3、自主阅读,学会批读,会读书。

4、体会课文字里行间表现出的“人狮情深”,激发学生爱动物、爱大自然的情感。

5、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了解奴隶安德洛斯的善良与勇敢,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浓厚情感。

教学难点:根据旁注,体会人救狮子,狮子救人的两个动人场面,能用恰当的语气来表达这两个场面的动人描写。

教学准备:

1、有关的挂图或幻灯片或光碟等。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阅收集有关古罗马、奴隶、斗兽方面的情况介绍。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昨天,你们都收集到有关古罗马、奴隶、斗兽的哪些情况?

抽生说,从哪儿知道的?

2、师生共同交流查阅的有关奴隶、古罗马的资料。

3、出示古罗马斗兽场的光碟或挂图,学生看画面,师解说:在古罗马的斗兽场上,一个手无寸铁的奴隶面对一只凶猛的狮子,眼前一场血淋淋的惨剧就要发生,可是,奇迹发生了,狮子竟然温顺地舔着奴

隶,全场欢声雷动。《奴隶和狮子》反映的就是古罗马发生的事情。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识生字:(1)学生互助互学(强调“奴隶”的声母);

(2)交流检查识字效果(重点指导“隶”、“德”的笔顺笔画)。

3、(出示词语)这些词语,你能读吗?自己大声地读一读,把它读正确。

4、多种方法调动读书,引导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5、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再看看课文,用比较简单的语言说一说。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部份,用括号括出来,读一读。

2、把让你感动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一听,交流你们的读书体会。

3、全班交流并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入重点段的学习)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安德洛斯给狮子包扎伤口的画或幻灯片。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3)从安德洛斯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什么?(板:善良、勇敢„„)把你的体会写在批注栏。

(4)我们还学过写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文章吗?翻翻前面学过的课文《雪儿》,想想这两篇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狮子趴在地上舔安德洛斯的画或幻灯片。

(2)能把你们的感动用朗读告诉我吗?自己练一练。

(3)谁来读?从他的朗读中,你们听出了什么?(抽读,评价。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出狮子从咆哮到温顺,安德洛斯从绝望到激动的动人场面。找一找这之间的因果关系,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4)师范读,生齐读。

(5)师小结:多么可爱的狮子,多么可敬的狮子,它知恩图报,用自己的行动救下了安德洛斯。人与狮子之间(生接)——情深意重。板:知恩图报,情深意重。

让我们深情地一起读。“观众席上爆发出„„”。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一个故事总是能带给我们一些启迪。今天,我们学习了《奴隶和狮子》,它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和同桌说一说。抽生说。

2、你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吗?

3、课后阅读老师提供的《奴隶英雄》。

板书设计:

24《奴隶和狮子》

逃进

抜刺

一起生活

受伤

感激

25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4教学重点

这首古诗的教学重在美读。通过诵读,领悟意境,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唐诗,作者张继及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师:反映诗中意境的图画或教学挂图,古代弹拨乐曲的磁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2师语言导入,板书课文题目,指名读题、解题,介绍作者。

张继,唐代诗人。他的诗,多是描写旅途感受和自然风光,写得自然朴素,情味深远。《枫桥夜泊》是诗人夜泊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有感而发所写。由于《枫桥夜泊》这首绝句,枫桥和寒山寺成了人们向往的名胜之地。

二、感知课文

5今译:月亮慢慢落下去,乌鸦啼声阵阵,秋霜仿佛铺天盖地。伴着江边的枫树,对着江中的渔灯,漂泊思乡的忧愁使我难以入眠。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夜半冷清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三、美读课文,深入领会

诗人的感情? 的资料进行补充)

师小结:这不仅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这幅画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和夜泊的“客船”。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枫桥夜泊”图啊!诗人很善于设色,霜天是透明的,渔火是鲜艳的,二者遥相辉映。近处的渔船和远处的山寺,又通过钟声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得远景和近景交织成章,连成一片,使得整个画面富有层次感。除了色彩以外,还有声音,夜空的钟声,一声一声地传到客船,敲在旅客的心上。这怎能不引起旅客无限的遐想?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丰富、鲜明的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

这首诗有情意,有境界。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会很自然地呈现出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立体图画,我们就像坐在电影院里看立体电影一样。难怪这首诗很早就广泛流传,并且传到国外。确实是一首难得的有意境的好诗啊!

7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要突出“霜”“愁”“到”等词语。10

1四、扩展

你喜欢这首诗吗?可以用图画来表现这首诗的意境,可谓“诗中有画”。你也可以按自己的理解把它写成一首白话诗,配乐朗诵,或几人合作集体表演配乐背诵。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看、听)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 夜半钟声 借景

26一次感人的京剧表演

教学目标

1.了解盖叫天在演《狮子楼》时有哪些感人的表现,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知京剧艺术,感受艺术家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悟具体描写盖叫天在一次表演中的言行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盖叫天演出的剧照及有关文字资料。

2.京剧录像或录音片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看京剧录像或听录音片段,然后介绍盖叫天其人及其京剧表演成就。引入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学生自选方式通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借助字典或与学伴一起以多种形式合作,完成生字、词语的学习。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全班交流。本文写的是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在演《狮子楼》时,为避免别人受伤而致自己受重伤并坚持演出的感人故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1.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自己喜爱的符号标出文中盖叫天受伤后的行为。(盖叫天忍着„„)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读盖叫天受伤后的言行的句子,让学生想象一下盖叫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此时此刻你想对盖叫天说些什么?

3.对比读。先读盖叫天说的话,再将文中对盖叫天伤势的描写与带伤坚持表演的描写对比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理解盖叫天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言行。(理解盖叫天伤势之重、疼痛之剧、毅力之坚、精神之崇高,体会人物的精神境界,感受艺术家的高尚品质)

4.默读课文,说说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盖叫天热爱京剧表演艺术。

5.再次看京剧录像或听录音片段,根据课文的描述和插图,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表演一下盖叫天的英姿。(学生的表演可以有一定的创造性)

四、拓展延伸

1.了解了这个故事后,联系生活,你想到了什么?

2.你对京剧还有哪些了解?(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京剧脸谱的丰富多彩,知道这是极富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板书设计

一次感人的京剧表演

盖叫天

表演„ 活灵活现

救人„受伤 决不能倒下

忍痛„坚持(爱岗敬业精

积累与运用

(五)教学目标6

教学准备2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AABB、ABAB、ABB式词语的重叠方式

3二、理解搜集歇后语

3三、读笑话,乐一乐,悟一悟句需要修改的句子。

AABB、ABAB、ABB式词语的重叠方式。

四、讲笑话6

1多多有趣的童话故事,我们的头脑里也有许多神奇的想象。我们虽然还小,但也能编出很有意思的童话故事,你愿意试试吗?3

七、阅读《精卫填海》3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子,多读几遍。

六、学习修改符号

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改完后,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加上题目。

精彩。

3.九下第五单元教案 篇三

2、体会自己写序、跋和为他人写有什么不同。

3、理解文中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的思想轨迹。

4、学习如何正确地阅读文学作品和评价作品中的人物。

5、学习如何在序文中论述与书的内容有关的理论问题。

6、了解小评论的一般写法。

〖单元小结

当你读一本书的时候,是否认真地读过它的前面的序或后面的跋?序和跋是一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道路,有的介绍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有的对作者和作品进行评价,有的对有关问题加以论述。

本单元的几篇序和跋,都是出自名家之手,或介绍创作动机,或述说阅读体验,或论述艺术创新的规律,或阐释科学和艺术的真谛。仔细阅读,我们可以从中领会到序和跋的导读作用。

《〈家〉的序和跋》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自序、自跋,序写于1931年4月,载于1933年5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家》上。从文中可以看到,《家》是作者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产物。“跋”写于1935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家》之际,此时作者的思想和情绪有了较大的变化。文中表述,《家》是他对一个不合理制度的“积愤”的吐露,是对一个垂死的制度的控诉。序和跋对照着读,可以看到作者的思想轨迹。

《读〈堂吉诃德〉》是德国著名诗人海涅为《堂吉诃德》德译本所写的序,译者是著名的学者、作家钱钟书先生。文章叙述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反复读《堂吉诃德》的真实感受。以这种真实的感受来评价和分析骑士堂吉诃德的英雄行为,使评价和分析显得那么朴实和原始,却又是那么独到和真实。

《永远新生》是著名美术家吴冠中先生为《世界现代艺术图典》一书所作的序。文中明确地提出了作者的观点:要使传统有强劲的生命力,就要不断地反传统,使之“永远新生”。用这个科学的论断来支持《世界现代艺术图典》的出版。

《科学与艺术》是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为《科学与艺术》一书所作的序。作者站在理论的高峰上,论述了科学与艺术的相同点。

〖口语交际

一、学习内容

你相信商业广告吗?

打开电视机、收音机,翻开报纸、杂志,我们几乎随时都能看到、听到商业广告;在城市里,我们几乎抬头就能看到商业广告,我们的周围真可谓充满了广告。那么,你相信广告吗?你认为广告里说的都是真的吗?如何去辨别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把你的看法说出来,在小组内和同学讨论。

二、实施要求

1、预告搜集商业广告可信或不可信的事例,最好是发生在自己所在社区、学校或亲戚朋友身上的例子;了解有关辨别广告内容真假的知识。

2、要以理服人,用一路事例和事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话,可以进行辨认甚至争论,但要尊重对方。

〖写作指导

一、写作内容

写一篇小评论

我们对读过的一篇文章、一本书,看过的一部电影、一场戏、一部电视剧,欣赏过的一幅字、一张画、一尊雕塑、一帧摄影作品,往往会有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把这些感受和看法写出来,就是一篇评论。试写一篇书评、影评、剧评或画评,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二、写作要求

1、选取具体作品作为评论对象。

2、既可以评论作品的思想内容,也可以评论作品的艺术特色,既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评论,也可以集中评论某一点,切入点尽可能小。

3、最好能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或者一定的见解。

4、文章要有叙有评,“叙”要简明扼要,“评”要展开分析,力求有深度。

〖经典例文

《梁祝》让我陶醉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叶荻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柔;高山流水,百鸟争鸣,千里婵娟,万里无云,只在仅仅几弦间。有哪一壶陈年佳酿比这筝曲更醉人呢,又有哪一种情愫比这旋律更感人呢?当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如今筝音款款,一首引得众宾泪沾襟。

初听梁祝,是在西湖畔,我正凭栏远观西湖上迷蒙的雨雾,筝音借着雨声在耳边呢喃,心中那根小小的弦突然共鸣,那流传的凄美故事,彩蝶的翩翩双飞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婀娜而至,时而嘈嘈切切时而如泣如诉,时而跌宕时而幽怨,春雨沾衣欲湿,人已泪流满面,未曾知道筝的21弦可以演绎出人间悲欢离合再听梁祝,在某个静谧的夜,乐曲从CD中流淌出来,回荡在夜空中,化成几缕逐月的烟云,几许拂面的晚风,灵魂开始舞蹈,没有忧愁没有烦恼,随着思潮飘舞,穿过回忆走过未来

现在,我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弹奏梁祝,编织梦想,轻拢慢捻,筝就是知己,可将心事付瑶琴,你知道筝是有生命的吗?指尖的弦在颤动,有时是佳人的微笑,有时是流浪者的愁肠百转,有时是夕阳近黄昏的无奈,闭上眼,千丝万缕织成一网情愫,带着心和灵魂上升、上升,空气中飘着花香,清脆的筝音传得很远,这是一泓永远的泉,我醉在其中。

我想知道思绪中有多少道网,网罗了我全部的梦想,无论是华丽的网,朴素的网,空虚的网,真实的网,我都无力挣脱,只能在网中用指尖抚着网络,或哭或笑,或喜或悲,那都是我最真的情感。

点评:这篇佳作的第一个特点是语言的老练。作为初中生,作者的语言功底令做教师的也自叹弗如。排偶的运用,绝妙的比喻,词语选配的精致,引语的点化,段落的匀称,以及用词的避复,都十分老到。这样的文章,若无丰厚的艺术素养,是无法一挥而就的。第二个特点是情感的真实。在西湖畔初听梁祝,泪流满面;在某个静谧的夜再听梁祝,灵魂随着思潮飘舞;现在弹奏梁祝,编织梦想,醉在其中。听的何等陶醉,奏的何等陶醉!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构思以及超过600字以后的篇末抒情,看出该考生作文时的从容和激情。文章是一篇相当温馨、动人,有着个人化感受的佳作。

〖单元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啜泣(chu峔plain)悲剧(b匼plaini)尽管(j孿plainn)爱憎(z圽plainn)

B、筛选(sh乮)薄雾(b嶾plain)颤动(zh刵)爱慕(m擻plain)

C、序跋(b俓plain)奄奄待尽(y乗plainn)攀附(p乗plainn)绕圈子(r刓plaino)

D、糟粕(p怽plain)阴霾(m俓plaini)头衔(xu俓plainn)堂吉诃德(k嘰plain)

2、选出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装聋作哑 周密构思 放弃企图 再接再厉

B、融会贯通 丢人显眼 于心不忍 出人投地

C、建筑雕刻 孤陋寡闻 反反传统 鸦雀无声

D、外界刺激 横遭摧残 阴晴圆缺 富丽堂皇

3、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假山的堆砌,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B、开始我看得头头是道,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

C、我刚接到请柬,成不不速之客,让你久等了。

D、青年学生胸怀大志,好高骛远,为中华再一次腾飞而努力。

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甜美。(比喻)

B。大小的岛拥抱着,依偎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拟人)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D。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拟人)

5、下列句子有病句的一项是()

A、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B、改革下放20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C、这里的蓝印花布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世界。

D、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

6、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

①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②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③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A。③②①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④③①②

7、仿照下列格式,写出类似成语。(前……后……)

例:前仆后继、、、、。

8、填空:

⑴罗曼·罗兰是 国文学家,他的《名人传》中所描述的三个人是、、。

⑵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是原文或译文,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

第二部分:

(一)一人向隅,满座为之不欢,感情易传染。基于感情的审美观也易传染,杨贵妃的肥胖进入了周肪的画图。审美观的展拓缘于人际交流,刘姥姥日子久了也可能喜欢林黛玉。毫无异议,古老中国的艺术传统无限丰富,但哪一时代哪种风格能代表传统呢?历史太悠久了,传统之所以有如此强劲的生命力,正是由于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的不断发展,永远新生。近亲婚姻导致衰颓,每次异种的引入才促使新品种、新生命的诞生。都经历过孤陋寡闻的时代,引进外国艺术是新鲜事,但外国传统犹如中国传统,都是在反传统中积累形成的,要识别精华与糟粕并不容易,取哪样的经呢?往往深入宝山空手回,还自以为是地妄想将西方现代艺术一脚踢死,对吸取西方现代艺术起了绊脚石的作用。

现代中国人同古代中国人有距离,现代中国人同现代外国人也有距离,但哪种距离更遥远?须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但肯定一点:现代中国人同现代外国人之间的距离将愈来愈缩小,感情的传染愈来愈迅速。同是今日地球人,地球又愈来愈缩小,彼此间的交往日益亲密,相互的了解也逐步深入了。包括建筑、雕刻、绘画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书系》的出版正是时代潮流的产物,并又促进了潮流的正向发展,因在宏观中,在比较中,提高了人们的识别力,不识货,货比货。

人情的共性绝不会埋没艺术的个性,正因物质生活太相似了,人们珍视独特的精神享受,追求奇花异草。猎奇亦是新鲜,但是短暂的,绝非艺术创作。保管传统的孝子和盲目崇外的浪子都不是创造者,也许回头浪子倒居于优势,既跨越了孤陋寡闻,又立足于土生土长。

9、“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均是动宾短语,请分别画出各自的动词和宾语。

10、文中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是设问句还是反问句?核心内容是什么?

11、杨贵妃是哪个时代的人?刘姥姥是从哪个作品走出来?

12、选段最后一句话(划线句)讲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13、简要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艺术怎样才能做到“永远新生”?

(二)理性的阅读

世间许多事情都是经过不断地积累经验才会上升到一定的层次,读书也不例外。对于读书,人们说得最多的话题不外乎多读、勤读。多读、勤读固然能够学到一些知识,但是读书倘若能够“深”入书中,即使读的书数量不是很多,也能尝到读书的滋味,瓴悟到更多的道理。这就需要克服随意性,多一些理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才能找到引起自己阅读兴趣又有阅读价值的书。而不加选择的阅读,至少说明在读书上还不成熟。一位学者把读书的艺术概括为不读的艺术,理由是:“书为无限,生命有限;以有限应无限,只能采用此策。”所谓“不读”,实际上就是要有选择地阅读,多读经典著作,少读甚至不读流行作品,更不用说那些粗制滥造的文字垃圾。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的水平也反映在书籍的选择上,犹如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就看谁有眼力能拿到货真价实的东西。而选择的对象,恰恰也能标明一个人的情趣、欣赏水平乃至人生追求。因此,读什么书会像一面镜子,将人们的精神境界映照得一清二楚。

同是一本书,有的人读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时间久了,脑海中只剩下一片空白;而有的人读后,不仅能记住书中的内容,甚至能背诵出精彩的语句,更能谈出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读书的这种差异,就在于读书者是用眼读还是用心去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心”阅读,正在于读书的同时也伴随着不断的思考。

记得杨绛先生曾把读书比作串门。串门总要有进有出,读书也如此。认真地读一本书,就会情不自禁地进入到一种环境之中;情感随着书中情节的变化而起伏,思想沿着作者的思路向前发展。读书不仅应该能够读进去,重要的是能跳出书外,静观默想,分析对比,理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样的阅读会使人从欣赏水平到修养都得到提高。不读“死”书,意为不去读那些毫无生气的书;不死读书,还在于不可尽信书,而要有主见。理性的阅读会引导人们在知识的台阶上攀得更高。

14。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5。文章围绕主要观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它们分别阐述了什么?

16。文中说“杨绛先生曾把读书比作串门”,“串门总要有进有出”。这里的“进”和“出”分别指什么?

“进”是指:

“出”是指:

17。就本文提出的读书经验,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看法。赞同与否都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三)①如何才能让人讲诚信?经验告诉我们,诚信也要两手抓。

②一手就是靠法律法规。诚信,首先应是一种制度建设。如无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和约束,诚信难以实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讲诚信,就要讲法治。讲法治,靠制度,靠监管,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诚信建设就有了坚定的基础。

③然而,仅仅依靠刚性的约束,诚信不一定能够得到完全的保障。门虽有锁,依然有失盗之事;厂虽有纪,依然有违纪之人;国虽有法,依然有犯法之徒。这说明,法律法规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局限性。即便是监管制度十分严格的国家,不照样还是出了欺诈丑闻吗?这就启发我们,诚信建设还要抓另一手,就是抓道德、抓修养、抓教育。诚信的深层基础在道德。道德是无形的手,是依着信念、习惯、传统发生作用的。“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行,乘桴(注:在水上行驶的小筏子)浮于海”,说的都是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在起着作用。修者,善也。修养,是靠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锻炼和培养的。道德与修养都离不开教育,而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教育必须立足于恒久,必须超越教育或再教育过程中的“蜜月效应”,力争发挥出长期效应,使人内心生出自我约束力,不断克服人性中背离社会道德准则、背离人民利益的一己之欲,使人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使社会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共同体。

④诚信建设的两只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记得一位作家在一篇文章中曾讲过这样一句话:“道德,可以而且应该走在规章制度的前头。”诚哉斯言!同样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又可以不断地促进人们的道德和修养水平的提高。相信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只要两手并举,锲而不舍,我们的诚信大厦就一定能逐步矗立起来。

18、要想让人们讲诚信,要从哪些方面抓起?

19、对下列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法律法规,是国家用来向天下人宣告最大诚信的。

B、道不同,不相为谋。

信仰,志趣不同,不能与其商量大事。

C、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道路不好走,就坐着小筏子在海上漂浮。

D、诚哉斯言。

这话的确(不错)啊。

20、第③段中所说的“蜜月效应?是指()

A、短期效应 B、长期效应 C、情感效应 D、约束效应

21、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第④段中“诚信建设的两只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理解(不能照抄原文)。

第三部分:写作

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自生命萌动之初,你在人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到生命终结之际,你在大地上仍有自己的位置;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着交道。或许,你有一段关于位置的心情故事;或许,你有许多关于位置的独到见解;或许,位置曾引起你深入的思索;或许,位置让你产生无限的感慨……

请以“位置”为作文话题写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B

6。C

7。前呼后拥、前仰后合、前瞻后顾、前倨后恭

8。

⑴法、米开郎琪罗、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

⑵或者、不论、也

9、反传统(“反”为动词;“传统”为宾语);反反传统(“反”为动词;“反传统”为宾语);反反反传统(“反”为动词;“反反传统”为宾语)

10、是反问句。核心内容是:任何一个时代一种风格的艺术都不能代表传统。

11、唐朝、《红楼梦》

12、“孝子”只知死守传统,死抢现成,不知变通,不知天外有天,显得孤陋寡闻,盲目排外,毫无创新意识可言;“浪子”不守传统,全然抛弃传统,一味盲目宠爱,精华糟粕不加区别,照单全收,没有自己的一点东西,没有自己的一点创新;“回头浪子”则是既收外又守内,对外来品有所舍,有所取,对传统有所继承,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13、立足传统,并不断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立足自身,借鉴他人,取优舍劣,扬长避短。惟有如此,方可由旧出新,由今生久。

14。阅读要克服随意性,多一些理性。(要理性的阅读)(理性的阅读会引导人们在知识的台阶上攀得更高)

15。要有选择地阅读、读书的同时也伴随着不断的思考(要用心去读书)、读书要读进去,跳出来。

16。“情不自禁地进入到一种环境之中;情感随着书中情节的变化而起伏,思想沿着作者的思路向前发展”、“跳出书外,静观默想,分析对比,理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17。略

18、从两个方面抓起,一方面是抓法律法规,一方面是抓道德、修养、教育。(能答出这两个方面即可)

4.九下第五单元教案 篇四

(限时30分钟)招真、模拟题精选

一、选择题

1.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个人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们开始认识世界,走向世界。下列做法有利于走向世界的有()①向外国网友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 ②邀请外国访学同学到家里做客 ③暑假期间与父母一起到国外旅游 ④在家与好友畅谈想象中的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要求,我们青少年应()①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增强人文底蕴 ②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③以学习为重,无须关注外面的世界 ④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前所未有的把我们每个人联系在一起。面对时代大势,走向世界的中学生要努力为祖国的发展积蓄力量。为此,我们中学生应该()①学会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自觉培养全球意识 ②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③积极宣传我国的优秀文化,善于学习外来文化 ④在走向世界和融入世界时,敞开胸怀主动学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国之交在于民相亲”,青少年做到民相亲就要()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文化 ②加强交流、传递中国声音 ③以我为主、排斥外来文化 ④承担责任、促进共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8陕西6改编)省人民政府网站开通了“我向省长说句话”栏目。班长请同学们就“如何减负”提建议。下面建议与这一要求不相符的是()A.小新:“老师可以设立作业超市,我们按需选择。” B.小莉:“学校应减少考试次数,不要公开学生排名。” C.小勤:“政府应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禁止超前超纲补课。” D.小杰:“我们支持减负,享受快乐学习。”

6.(2018潍坊9)随着中考的日益临近,有些同学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出现了情绪紧张、心慌意乱、记忆卡壳等考试焦虑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乐观自信,以平常心面对考试可以缓解和调节考试焦虑 ②严重的焦虑源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③考前适度的担心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④经常自我暗示升学的重要会消除这一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王沪宁代表党中央发表了题为《乘新时代东风 放飞青春梦想》的致辞。他指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当代青年重任在肩。为此广大青年应该()①坚定理想信念,只想做科学家 ②增强问题意识,做到知行合一 ③在实践中学习,主动服务社会 ④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学以致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8聊城19改编)与2017年的795万人相比,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毕业人数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面对就业竞争压力,社会上还有月入过万的快递哥,月入超白领的泥瓦匠,万元难求的月嫂,更有回乡创业带领群众致富的大学生。这启示我们()①竞争压力大,端正择业观 ②只要能挣钱,干啥都不嫌 ③劳动有分工,职业无贵贱 ④顺应新时代,创业赢未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每天早上6点前,只要没有其他重要工作安排,他都会早早赶到村委会办公室,至今已19个年头。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晚上11点前,他很少进家门。工作19年,他积累了近200本工作笔记,字里行间满是对农村工作的激情。“时代楷模”王传喜的事迹启示我们()①爱岗敬业,实现人生价值 ②脚踏实地,成就一番事业 ③不断创新,提高创新能力 ④承担责任,现在就去农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0.(2018咸宁12)某校九年级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又到毕业季,回首三年时光匆匆而过,发现自己已处在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面临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面对选择,我们正确的态度应是()①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 ②考虑目标的重要性和实现的可能性

③照搬别人的成功模式 ④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提高选择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2018黄石35改编)中考之后,我们初中毕业了,将来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是发展之路。我们回望成长,走向未来,就要继续做到()①承担责任,追求较高回报 ②学会选择,培养敬业精神 ③终身学习,努力开拓创新 ④随波逐流,充实物质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2.面对未来,既需要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需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下列做法正确的有()①婷婷希望将来成为科学家,积极参加学校创新大赛 ②丽丽打算毕业以后找工作,只想应聘不辛苦的岗位 ③笑笑每天都在想象着未来,却不为规划做必要准备 ④晴晴努力学习考理想大学,想为国家发展出一份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3.(2018攀枝花25)这个伟大的时代属于每个人,也不会辜负每一个人。在逐梦之路上,高扬奋斗之帆,紧握奋斗之桨,就能找到人生出彩的舞台。为此,我们中学生应该()①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②为祖国贡献智慧和才能

③把个人理想与时代使命紧密结合 ④发挥自身优势,只做与众不同的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情境探究 明理践行】

14.(12分)下面是涛涛同学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涛涛的班级要到乡下进行研学旅行活动,涛涛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就想让妈妈帮他请假。(1)涛涛应该。(2分)(2)理由:。(2分)情境二:中考即将到来,涛涛很紧张,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总感觉有做不完的题。

(1)涛涛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2分)(2)涛涛可以通过 方式来缓解。(2分)情境三:涛涛就要毕业了,妈妈想让他上高中,爸爸想让他上职业中学,涛涛一时不知该怎么办了。(1)涛涛应该。(2分)(2)这样做有利于。(2分)

核 心 素 养 提 升 核

(2018青岛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18年3月,某校师生带着研学课题踏上“长征路”,开启了研学之旅。师生们拜访了“屯堡文化之乡”,接受了遵义红色基因的洗礼……本次活动的目的是知识科普、体验考察、励志拓展、行知合一。这一研学活动()①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学,学以致用 ②搞噱头、冲击了课堂教学 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 走向未来的少年

1.A 【解析】考查点:走向世界的形式。解题思路:走向世界就要与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①②③正确;在家中畅谈想象中的世界不能真正的了解世界,④错误。2.B

3.C 【解析】考查点:青年担当、全球意识。解题思路:面对时代大势,中学生要学会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积极宣传我国的优秀文化,学习外来文化,主动学习一切外来文明成果,①③④正确;②是国家的做法,排除。4.B

5.D 【解析】考查点:学习压力。解题思路:同学们就“如何减负”向“我向省长说句话”栏目提建议,提出的就应该是具体的做法,ABC分别从老师、学校、政府角度对学生减负提出建议,符合题意;D只表明了支持减负,并没有表明“如何减负”。本题是逆向选择题,D符合题意。

6.B 【解析】考查点:考试焦虑。解题思路:在重要考试面前,担心和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严重的考试焦虑则会影响学生水平的发挥,因此我们应乐观自信,学会调节考试焦虑,①③说法正确;严重的焦虑源于自我认识的不足,②说法错误;④的做法不可取,会加重考试焦虑现象,排除。

7.D 【解析】考查点:在实践中学习、终身学习。解题思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力奋斗,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做到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学习,主动服务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以致用,②③④正确;只想做科学家的说法错误,排除①。

8.D 【解析】考查点:职业选择。解题思路:材料表明就业形势严峻,但各行各业都有佼佼者,无论什么职业都能发光发热,这启示我们职业无贵贱,要端正择业观,顺应形势,创新创业,①③④正确;②说法错误,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事情我们不能做。

9.A 【解析】考查点:爱岗敬业、人生价值。解题思路:王传喜早出晚归,一心为了村里的发展,工作19年,他积累了近200本工作笔记,字里行间满是对农村工作的激情,这表明他爱岗敬业,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也启示我们要脚踏实地,成就一番事业,①②正确;③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我们是中学生,现在主要是学习,“现在就去农村”不符合实际,排除④。

10.D 【解析】考查点:学会选择。解题思路:面对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我们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考虑目标的重要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提高选择能力,①②④正确;照搬别人的成功模式不一定适合自己,③错误。

11.B 【解析】考查点:学会选择、终身学习。解题思路:回望成长,走向未来就要继续做到终身学习,努力开拓创新,学会选择,培养敬业精神,②③正确;①说法错误,承担责任应不言代价与回报;我们不能随波逐流,充实物质生活,要学会选择,丰富精神生活,④错误。12.C 13.A

14.情境一:(1)积极参加研学旅行活动。(2分)(2)我们要重视实践,主动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要知行合一。(2分)情境二:(1)考试焦虑。(2分)(2)自我暗示;调整自我期望;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等。(2分)

情境三:(1)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后再做决定。(2分)(2)做出正确选择,为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2分)

核 心 素 养 提 升

5.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篇五

文言文: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一、单元分析:

《新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与朱元思书》(书信体骈文):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色,了解“骈文”的特点,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奇山异水)描写和简练隽永的语言(特别是对偶句)。《五柳先生传》(传记散文):理解本文传主在特定环境下表现出来的不慕富贵、自甘落寞、洒脱自然的性格特征。了解陶渊明及他的田园诗。

《马说》(杂文):理解“伯乐相马”的含义,学习本文形象说理、寓言寄意的特点。重点掌握“其”(代词、语气词)。

《送东阳马生序》(序文、议论文):学习古人克服困难、甘愿清贫、勤奋好学的精神。学习本文自述亲身经历为依据说理的方法。背诵。理解文中字、词、句。《诗词曲五首》:体会诗、词、曲的不同特色。背诵。读懂、理解、领会其中的含义(感情、哲理),了解其表现手法。

综合性练习:围绕学过的诗词曲,扩展阅读。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提高阅读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背诵或熟读美文佳篇,了解和熟悉常见的文言字、词、句式,学习和运用至今仍有生命力的古代词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具体作品中感受中国文化,学习继承优良的民族传统。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和背诵,注意整体把握,主动探究以及延伸拓展。

2、加强文化素养,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四、教学设想:

1、诵读法:宋代朱熹认为“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教师用声情并茂的示范诵读、带读等方式,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引领他们进入文中之境,继而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直至成诵。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互相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营造“绿色课堂”。

3、拓展联读法: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获得更多信息,缩短与作者的距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趣味改写法:激励学生加强对优美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五、课时安排:共计16课时。《与朱元思书》(2 课时)

《五柳先生传》(2 课时)

《马说》(2课时)

《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

《诗词曲五首》(3课时)

综合性学习(1课时)

单元作文(2课时)

6.九下第五单元教案 篇六

1、突然停电了,原因是电路中的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2、电是一种重要能源,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可以发光、发热、产生动力等。

3、不注意安全用电,可能会造成(火灾)和(触电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源有(干电池)、(蓄电池)和(发电机)。

5、最简单的电路是指由(电源)、(电路元件)、(开关)及(导线)组成的电路。

6、电路中控制小电珠亮与灭的装置是开关。开关有(拉线开关)、(扭动开关)、(按扭开关)等。

7、电路安全卫士是指电路安全保护器,它也是一种特殊的开关,当流动的电超过一定强度时,它们就会自动切断电路。

8、导体就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铜、铝、铁等。绝缘体就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塑料、陶瓷等。导体与绝缘体的界限不是绝对的。

9、意大利科学家伏打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电池,人们把它称做伏打电池。

10、为什么说当今社会如果没有了电,整个社会简直要瘫痪了?

答:因为电与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太紧密了。没有电,工厂不能生产、生活处处受影响。

11、什么是电路?

答:连接形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12、开关的工作原理?

答:当电路被切断时,电就无法流通,这就是开关的工作原理。

13、电线为什么既能导电,又不会使人触电?

答:因为电线里面是导体,外层是绝缘体。

14、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到安全用电?

7.九下第五单元教案 篇七

思 路 《庄子》一书有极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于一般性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学习时,可以查阅有关庄子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庄子〉的主要艺术特点的资料,以助于对本文的了解。也可以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三维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2.了解庄子其人其书及思想主张。

3.理解文章寓意,学习庄子善用寓言说明事理的方法。4.比较庄子和惠子思想、气质、志趣、性格的异同。5.正确理解庄子的“义”。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结合句子及积累推断字词句的意思;掌握论点及其论证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或由授课教师自行调整安排。教学过程及方法 随笔•反思 第一课时

一、先秦诸子散文

《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 《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 《荀子》行文气魄雄浑; 《老子》哲思清远深邃; 《墨子》质朴; 《庄子》„„

二、庄子简介

约前369-前286著名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候(官名),但拒绝了楚周王的厚币礼聘。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他看到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却忽视了事物质的稳定性和差别性,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文章汪洋恣肆,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曾说他的作品“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庄子的著作历来注解极多,今通行本有清末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等。

三、关于《庄子》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四、《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想象奇幻; 第二,构思巧妙;

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五、《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1.《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juàn)”,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2.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在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第二课时

一、自读《惠子相梁》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 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 3.把握故事的寓意。4.直译课文(请君对照)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鶵,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二、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ch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三、文章的美点

1、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四、自读第二则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 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

3.把握故事的辩论的实质。

4.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鲦(tiáo)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五、合作探究 1.精彩的诡辩

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整个一个故事,便是由人物之间的论辩组成的。

(1)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

(2)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充分体现了庄子的论辩的机敏和巧妙。尤其是故事的结尾,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庄子说 :惠子你说我怎知道鱼的快乐时,便已显示你已经知道我明白了鱼的快乐才问。从逻辑上说,惠子本来不肯定庄子是否知鱼之乐,且有不知鱼的快乐的意思,而庄子却说惠子已经过知道他是知道的,可说是扭曲了惠子的原意。此外,最后一 个答案:我是在濠上知道的,又把惠子“你怎样知道鱼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乐”,在逻辑上可说是个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的对语;可是,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语辞上的巧妙在 逻辑上回避了一己的矛盾的机敏。)(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于给惠子留下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折射和外化,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3.两则短文分别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 [析]此题意在考查学生对课文主旨大意的理解。

[参考答案]第一则庄子讲鹓鶵的故事里,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喻志向高洁之士),将惠子比做鸱(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把功名利禄比做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第二则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反映。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4.第一则,庄子不直截了当的阐述自己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析]此题引导学生分析第一则的艺术手法,也是对庄子说理语言特点的初步体会。[参考答案]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形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体现了《庄子》语言机敏、幽默、诙谐,富有想象力的特点。5.第二则,庄子的辩解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诡辩,如果你是惠子,你会继续怎样辩论? [析]设计此题,既是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的应变和说话能力。[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6.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六、拓展阅读(一)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sì)渚(zhǔ)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天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二)----徐无鬼(节选)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1),使匠石斫之(2)。匠石运斤成风(3),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4)。宋元君闻之(5),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6)。’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 注释](1)郢:楚国的国都。郢人,是位尼水匠人。垩(â):白灰。漫:涂。(2)匠石:人名,木匠。祈(zhu ó):砍。(3)斤:斧。(4)失容:失色。(5)宋元君:宋国的国君。(6)质,质对,对象。[ 译文] 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回头对随从的人说:“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象苍绳翅膀那样大小的白土子,让匠石把白点砍掉。匠石运斧如成风,声声作响地砍它,砍尽了白土子而没伤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宋元君听到此事,召匠石说:‘试试为我砍一次看看。’匠石说:‘我以前砍过,但是,我砍的对象已经死很久了。’自从先生死了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

六、本课小结

从《庄子》散文的几个片断,我们一斑窥豹:《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惠子相梁》是<庄子>一书中具有代表性的语言故事。文中庄子不直言表露自己的想法,而借讲鹓鶵鸟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利禄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的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采用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了庄子与惠子的一次辩论。显示了二者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庄子〉故事两则》选的都是庄子和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两人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从这个矛盾可以约略看出《庄子》一书的突出特色:迷离倘恍,无所拘束。

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解释全正确的两项是(A、B)A、胡不见(xiàn 引见)我于王。

B、子墨子之守圉(yù 通“御”,抵挡)有余。C、惠子相(xiàng 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梁。D、宋无长(cháng 多余的)木。

2.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C)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D)

A.《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B.《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这一章着重阐述了孟子关于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思想。

D.《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庄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4.下列句子翻译有错的一项是(B)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B.虽杀臣,不能绝也。翻译:虽然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C.乡为身死而不受。翻译: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污辱性的)施舍。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翻译: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欢乐呢?。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C)

A.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疏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这一带的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B.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诗人自居易曾这样说:“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 C.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由于一些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人民的生活、健康都受到威胁。

D.如果以花为喻,玫瑰象征春天,石榴象征夏天,争奇斗艳的菊花象征秋天,水仙则是冬天的使者了。

6、下列句子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A、李老师读起课文来,声音抑扬顿挫,十分动听。

B、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C、对于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广大群众是深恶痛疾的。

D、“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7.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出于保护文化遗址的考虑,余杭良渚文化的大部分遗址区域均处于未发掘。②根据《文

物保护法》的规定,大型基建工程施工,必须经过文物部门批准,但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而感到担忧。③目前,余杭区的文物保护规划已经正在制定中,以后文物保护就有了更为有力的措施。

(1)删去“处于”;或在末尾加上“的状态”。

(2)将“导致破坏性挖掘而感到担忧”改为“导致破坏性挖掘,令人感到担忧”。(3)去掉“已经”。

8.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毅力;痛苦虽然有令人难以承载的重量,但有时却能使人从容镇静;伟大虽然是人人所追求的方向,但有时却让人感到孤独寂寥。因此,我们看问题需要用辩证的观点。

9、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书名: 作者:

印象最深的人物: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

10、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责”。假如你看见一位老人往京杭运河里倾倒污水,请结合主题,用恰当的语气对老人进行一番劝说。

二、语段阅读

(一)《鱼我所欲也》(文略)1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C)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用脚踢)②万钟于我何加焉!(获得益处)③贤者能勿丧耳(不丢掉)④此之谓失其本心(指舍生取义)1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D)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如果吆喝着施舍给人家,即使是过路的人也不愿意接受。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它合不合礼义就去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15.简答: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善心。②“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德我而为之。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回到“性善论”上,说明“舍生取义”的美德本来人人都有,突出贤者守义不辱,存有本心,从而表明作者的观点及其高洁的品行。

④“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分别比喻“生与义”;设喻的目的是为了生动形象地引出中心论点。16.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

——孟子所主张的“义”之价值高于生命,贤者在必要时应当“舍生取义”,不过,孟子所说的“义”是君臣之义,出发点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我们在学习时应予分析批判。

(二)阅读《学会谅解》下文,回答问题。

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能 ;谅解是,能。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遥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已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⑥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⑦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⑧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⑨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⑩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7、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 答:从“谅解”的重要性和“怎样谅解”进行论述的。

18、文章第④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答: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相结合,论据典型而又有很强的说服力;作用在于突出“谅解”对国家和个人都具有重要作用。

19、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0、如果将第⑨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使论证缺乏严密性,从而丧失议论文的说服力。

21、仿照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答: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九十九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寓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1)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了“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辨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苍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2)(走 冲 迈)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果然带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回那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于成绩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意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这不可能。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得眼花;拣了半天,捡个了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22.文中第一处画线部分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什么? 答:突出女儿的优秀,为下文写“苦恼”伏笔,更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中心。23.结合上下文,在下面两句话的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1)于是就有(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2)老远就喊着(走 冲 迈)进门来了。

24.文中第二处划线的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她妈妈当时的心理变化,开始是不满意,继而感到不可理解,接下来有一个很能体现后一种心态的动词是“暴风骤雨”。

25.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孩子苦恼的是:无论怎样努力,总会受到妈妈的职责。她妈妈苦恼的是:孩子总没能考到100分。

“我”苦恼的是:沉重的考分影响着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家庭教育悖离人的个性。26.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 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B 矛盾没有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有苦恼。C 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恼的笑。D 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27.作者写这篇文章有深刻的用意。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

答:①片面追求考分而忽视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②社会对人的评价仍以“分”论。„„

三、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真诚地向别人道歉,这是一个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因为一个人不能保证他永远都不会有意或无意地做伤害别人的事。美国公关专家苏珊•雅各贝曾说,学会道歉,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技能。是的,真诚地道歉将会获得别人由衷的谅解,真诚的道歉将会使人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并更加密切和珍视彼此间的关系和友谊。请以“真诚道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上一篇:2015河南选调生考试申论确定文章立意下一篇:湖北省事业编招录办法